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音标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音标学习材料

第1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专业;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97-01

1教材的概念

教材,顾名思义,“教学材料”,教材是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一提到教材,人们总是约定成俗地将它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并常与学科、课程、教具、教学内容等概念相混淆,这些机械的认识,妨碍了师生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开发利用,在教育界,学者们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对教材也有不同的认识。

《教育学词典》中对教材是这样定义的:“根据教学大纲及社会实践的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所编写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在同类的各种词典里,对教材的解释有“根据一定学科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廖哲勋先生在其《课程学》里指出:“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钟启泉先生以为“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最普遍的广义说法是,教材包括了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在此意义上,教材是教授及学习的材料;是师生间的媒介”;[1]有些定义则更加具体一些,除了指明教材的范围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外,还包括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音像磁带等”。 [2]

由此来看,教材所包含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不仅指通常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而是说,“教科书”是其所包含内容的最重要的呈现形式之一。可以说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

2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专业教学多年来一直套用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教材的选择带有极大的主观性、随意性,缺乏系统性与计划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建设应从思想上与实践上有所突破。

2.1更新观念:曹理先生指出“音乐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音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刊、辅导材料己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教学软件等”。[3]目前,音乐专业课程和内容很多,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音乐教材作为主要音乐课程资源,我们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改变“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的狭隘认识,细心研究,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作为实施专业音乐教学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

2.2创造性地选用教材:近年来,为了帮助一切立志报考各类高等音乐(艺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校的考生,一些多年来从事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学的专家教授们,编写了各种形式的专业指导性读物,这不仅帮助音乐类考生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系统学习掌握考试内容和了解各种考试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很多学校的音乐班、高考培训班更是人手一本,这也解决了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无专业教材的燃眉之急。然而,我们也应记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的:教师要让教学大纲和教材只成为自己最基本的知识,应使教科书成为自身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教师才能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懂得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也只用在这个时候,教师才能把这方面的知识运用得自如才能站立在较高的角度去处理教材,做到深入浅出。然而,这毕竟不是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所编写的教材,笔者认为开设音乐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具体实践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创造性地予以开发和利用。

2.3校本教材开发:作为开设音乐专业的各中等职业学校,我们有十分的必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任务创编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学生为本原则”。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教材建设同样要遵循该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专业作为初等专业音乐教育,其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来看,各艺术院校因培养方向的不同,并无统一的考试大纲与要求,专业教材都是由专业教师选订各类高考考典,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盲目追求高、难,多选用偏重于培养专业演员的教材,由于教材的编写对象并不是主要偏向中等职业学校这类学习者,因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面对教材往往感觉内容偏深过难,因而引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后收效甚微。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教材如果跟不上社会或时代的步伐,必然会阻碍教育的发展;教材如果不能够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不能够反映老师和学生的需要,也必将影响教学的效果,从而也就是起不到教育发展人的目的。因而,因校制宜的开发校本教材,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化”办学成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第321页

第2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国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英语的使用范围更广。然而,由于我国英语教育应试性的弊端和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口语能力普遍较低。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与之听、读、写的能力相比较低。很多学习者甚至通过了英语四级的考试,但是还是无法运用英语进行正确和无障碍的交流。在英语口语中,中国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众多,而加强英语语音的教学,运用多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语音教学,能够提高英语语音教学的效果,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口语融入法

英语的语音包括英语音素的发音是否正确,英语口语实际交际中的停顿、重音、语调等情感因素。语言的表达并不是简单的音素排列,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的表现是依据语音的停顿、快慢、轻重、语调等变化进行感情的表现。而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已经强调了在听说练习,语音的最佳练习法就是通过长期的口语训练实现的。以汉语口语为例,孩子在初学汉语的时候,处于牙牙学语的状态,这时的孩子语音发音大多数是不正确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时间的推移,孩子在不断的口语应用中,语音的发音进入自行纠正阶段,最终形成正确的语音发音体系。那么,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情况,可知这时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与语种无关。那么,将这一规律应用于英语的学习之中,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学习者要想真正学好自己的英语口语,形成正确的英语语音的发音体系,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是学好而是练好。要通过反复的语言交际练习,最终形成语感和正确的语音发音。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习得我们知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语音的发音最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除了会出现母语语法的负迁移,还会出现母语语音的负迁移,而克服这一难点的主要方法,也是通过口语的实际应用进行母语发音习惯的消弱,第二语言发音习惯的养成。

在口语教育中,特别是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方法论的影响,特别强调发音方法对于语音发音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英语的语音教育。我们都知道,要学习一种语言,最好的地方就是去将该语言作为母语的国家进行学习,因为那里有较好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并不是先进的教科书、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而是该语言的听力环境和口语的应用环境。在实际的英语教育中,我们缺失这种语言环境,因此尽可能的还原这种语言环境和提供这种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将英语口语融入到整个英语的教育环节,提高英语口语的地位,为英语学习者构建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设定特定的口语表达题目,将学习者进行分组练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口语对话设计和练习;通过对于经典英美剧的模仿,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戏剧模拟排练。让学习者在英语口语的实际交际中运用口语,自觉纠正语音,最终形成自然正确的发音体系。

二、语音跟读法

英语口语的学习与听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听力是口语能力的基础,听力水平的高低对口语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英语口语与听力最简单的结合方式就是对于跟读资料的跟读,边听边读的形式,既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听力,又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口语。对于英语跟读材料的跟读,首先是对于跟读材料的选择,在选择英语跟读材料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以英语为母语,且英语发音较为标准的朗读者的朗读材料;由于英语口语的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在跟读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距离学习时间较近的当代英语朗读材料;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目的的不同,依照英语跟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选择;英语的跟读材料应该尽量选择口语化朗读为基础的跟读材料。通过对于跟读材料的跟读,学习者认真体会跟读材料中英语朗读的停顿、连读、重音、语调、语气、缓急、轻重等语音要素的运用。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模仿英语口语的语音习惯。通过听力和口语的一体练习,形成听力对于口语的反射,能够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跟读的材料更为丰富,跟读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甚至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实现在线的人人对话、人机对话等,这些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变“教师”为“导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英语运用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活动项目。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但认识了客观环境,也在交际运用中改造了自身,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一)变“教师”为“导师”

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为学生的导师。

第3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母语干扰;语音;影响;俄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8

如何使用俄语进行口语表达,比学会阅读、写作与理解篇章更为困难。俄语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一定口语技能与掌握词汇、语法手段同等重要。俄语学习初期,外国学生习惯性使用母语思维进行语义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与强化后,头脑中逐渐形成新的语言体系,接受并积极主动运用俄语。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尽量克服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母语影响。如果要对国外的汉语语音学习和语音教学展开研究,就有必要深入地对比分析汉俄语音之间的异同。本文试图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并指出偏误出现的原因,从而希望对今后的俄汉语语音教学能有所启示。

在现代语言学中,由于母语思维影响而使外语学习过程产生困难的现象称为“母语干扰”。俄语“干扰” (интерференция)一词源于拉丁语中“inter”和“ferentis”两词的结合,意为“之间”和“转移”。而“母语干扰”这一概念的产生和被广泛接受可参考俄语言学家У. Вайнрайх

所发表的《语言交际》一文。文中指出,母语干扰可发生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外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学生受到心理因素及知识储备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制于母语与目标语社会及文化环境差异。

本文以俄语口语中的语音干扰现象为例。由于两种语言语音数量及成分不同,外国人在发俄语单词时,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口音影响。如多国语言缺乏[ы]音,导致这些国家的公民学习俄语发音及书写单词时出现错误,例如,将выл写成вил,забыла写成забила。此类错误不仅会影响理解速度,有时甚至造成词汇意义改变,影响理解。因此我们建议,俄语教师可在正课开始前使用5~10分钟进行语音强化训练以纠正错误发音,或巩固基础。

母语干扰根据与目标语亲疏度不同,而对各国公民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对中国学生的影响较为明显。汉语发音因缺乏俄语体系中的二合元音、响辅音、单纯清辅音(汉语清辅音分为送气辅音和弱清辅音)、硬软辅音对立等概念,而给学生掌握俄语发音的的方法造成一定困难。例如,汉语中缺乏[в]、[з]、[р]等音,无法找到类似于[г]、[к]、[х]、[ч]、[л]等音,导致学生习惯性地在母语中寻找替代音,而在发音和听觉上却难以区分[в]- [у],[з]-[ж],[д]-[ж],[р]-[л],[ц]-[с],[ш]-[ч]-[щ],[ч]-[т]等音。学习俄语的初级阶段中国学生区分утро-утло,город-голод,читать-считать,

ветер-вечер,магазин-магадин等单词时经常出现错误,这也就简单地解释了“中国式发音”的由来。

汉语与俄语语音系统另一个显著区别是音节的构成不同。俄语的音节可由不同数量的音组成,例如,по[по],род[род],вскользь[фскол,с,],而汉语的音节组成不能超过四个音,例如nong 。俄语音节中的音可随意排列,因此音节数量没有上线;而汉语音节的排列则需严格按照构成规则,数量仅为400个。由此可得出结论,两种语言发音差异也与语音系统差异有关。

与此同时,中国人利用视觉方式接收的新信息远远多于听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克服母语语音干扰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笔记的方式记录单词,以加强发音与字母图像之间的联系。

母语习惯对俄语学习的干扰是负面的,为了克服或将其影响降到最低,俄语教学中我们应多使用俄语原版材料。原版材料是指并非为教学目的而编写的语篇材料,此类材料在俄罗斯境内流通,给俄公民提供学习材料或信息,例如报纸、杂志文章、广播电视节目、广告通知等。这类材料大多内容有趣,题材新颖,时代性强,与传统语言教材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俄语语音学课程也应更为合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音和语法、词汇学习结合起来,选择从语音学角度可能引起发音困难的典型课程材料供学生练习和强化训练。

母语对俄语学习的干扰不可避免,但通过努力可以克服。选择正确教学方法,考虑母语与目标语的相似与差异,综合分析各类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好俄语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第4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论文摘要】英语听力教学近年来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英语只能在中国学,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又只能是学得而不是习得,学生学习动力不是很大,英语教学有一定困难。在现有条件下,为学生多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至关重要和必要,英语教师应摸清造成听力困难的因素,采用一些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

Brief talk about the senior English listening strateg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bstract】Listening comprehension has been a focus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for many years in China. In addition, English is learnt mainly in class, so TEFL faces a great deal of difficulty.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the environment of language learning to arouse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teacher of English should find out the hearing difficult factor and adopt some effective means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hearing.

【Keywords】English hearing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Prediction strategy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mmunicative ability

1.时代背景。

当前,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经使英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特征,其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即情感态度、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素养的整合发展,这五种素养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使学生掌握了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从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目标。

2.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2.1 语音学习基础不牢。这主要体现语言辨别能力低,语言连贯性能力弱等几个方面。学生对英语的发音甚至连国际音标都读不准,因而很难辨音。在英语朗读中存在许多重读、连续、爆破、摩擦等语音变化,若不懂这些规律,可能导致听者理解上的障碍。

2.2 词义的语境判断差。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根据出现的单词和句型孤立地判断其意,而不善于根据上下文及语法结构来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测,因而顾此失彼。如He cant stand her words.一句中,stand意为“忍受”而非“站立”,如果学生不知后一含义是无法理解该句的。

3.提高听力水平的具体策略。

3.1 扎实的基本功是搞好听力训练的基础。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将音发准、记准,通过录音模仿等方法及时校正;在平日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连读、弱读、缩写的语音及近似的语音、语调变化等,加强录音模仿和听写练习,使学生逐渐熟悉英语发音规律。

3.2 预测是提高听力的有效手段。

3.2.1 听前预测。听录音之前,教师通过标题、插图、情景介绍等活动,导入有关词汇和知识,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推测和联想,同时教师还应提出听的任务,让学生清楚听的目的以及听时需要做的事情。如在听“Holidays in the US”这段听力材料时,可根据标题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推测。

①How many holidays do you familiar with in the US?

②When do these holiday come?

③How do these holidays come?

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听力的进一步进行。

3.2.2 听时预测。听具有很强的未知性、随机性和时限性,因此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前后句、上下文加以推测和判断,特别注意利用关键词、暗示词、过渡句、信号词。如:In western countries today more and more foods have additives in them. What are additives? Additives are chemicals which are put into foods to give them color and taste, to stop them going bad and so on. 这段话谈的是additives,可引导学生根据读音联想一下动词add,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便可以猜测出additives的含义是“添加剂”。当预测谈话人之间的关系时,如听到dad,mum等词时,则可预测谈话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

3.2.3 听后预测。听后预测则是指学生在听完录音后针对问题进行前后联系,将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补充、推理、分析和修正,从而提高对听力材料理解的准确度。

3.3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的重要方法。“精听”要细。所择材料最好使用正常语速的口语材料,一遍听不懂再听一遍,直到听懂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听”,学生逐步体会到由于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同化等因素造成的说话者的发音同词典所注发音之间的差别,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泛听”宜粗。若有单词或句子听不懂,不要停下来,听的同时充分运用已听过的材料和各方面知识,对所听内容进行推测,想象和思考。在泛听过程中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即捕捉关键词。如A truck goes faster than a bike.这句话如能听清truck, faster, bike,句子的主要意思即可理解。泛听有利于培养整体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4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是提高听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经常听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有意识的记忆,强迫自己对听力材料进行记忆。实践表明对听到的内容速记一下,其效果比“只听不记”好得多。还可采取背诵范文、复述故事、重复句子等形式强化训练。其次,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掌握要点记忆、联想记忆、概略记忆等方法,不断提高记忆质量。

3.5 听与说、写、读结合是提高听力的重要途径。

3.5.1 听与说的结合。听力水平的提高仅仅通过录音材料是不够的。听完材料后师学之间的交流也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介绍听力材料的基本内容,或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学生为了完成相互交流的任务必须认真地去听,从而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

3.5.2 听与读的结合。在听的过程中对听力材料进行跟读虽是一种被动地模仿、重复的过程,但却有利于解决在听的过程中由于单词的连读、弱读、同化等原因造成地理解错误,听的时候,要一边听,一边跟读模仿,做到边听、边读、边思考,这样做不但练习了听力,还练习了说的语音和语调。

3.5.3 听与写的结合。在听过一段材料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听材料进行概括总结,或对整个材料进行完整的记录。促使学生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处理长篇文章把握全文关键的能力。

3.6 听与读的结合。在练习听力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这种情况,听音时每个音节都能听得很清楚,但就是不知其意,这可能是因为不熟悉相关的单词及其习惯用法(词汇量不足),也可能是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有计划地介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生活常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积累多方面的背景知识,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

3.7 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受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听力训练时习惯将听到的信息译成中文,这样在听的过程中无形地多了一个步骤,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整体把握。因此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听磁带、英语广播,通过学校的各种媒体设施让学生多欣赏一些英文诗歌、歌曲、原版影视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3.8 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兴趣促进观察,观察导致发现,发现孕育创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老师的挖掘和激发,新时代的教师要懂得去欣赏学生,用教学艺术及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5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在以往资源缺乏、技术条件相对不足的时代,语音学家只能根据口耳之学进行研究,结论多建立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不够客观准确。广泛发展的语音语料库因其语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语音实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材料和对象。至二十世纪末语音语料库的发展促进了语言语音研究的深入,涵盖了发音语音学、音位系统的构成和特征、语流中的音变、音节、音高体系、重音和节奏等七个专题(许高渝、王之光,2002)。各语音语料库相继建成,其中大多是英语语音语料库,如于20世纪90年代初得到DARPA资助建立的英语语音语料库TIMIT,包含630个说话者的5600多个语句,均为朗读语体的美国英语,对英语语音识别的研究、开发与评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HCRC Map Task Corpus是包括18小时根据任务型研究设计、并经过标注的128段双人自然对话的、目前研究话语结构、韵律和语调相互关系最成功的语料库之一(Harrington,201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几十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相继开展了汉语语音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讯飞公司的汉语语音语料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持的“863语音语料库”。为反映和记录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透视语言系统的发展规律、比较语言体系的系统差异,特别是为考察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规律及相关教学策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英语学习者语音语料库。

中国英语学习者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英语学习团体,内部存在众多差异,诸如不同方言区的方言口音对英语口语的语音习得干扰殊为明显,因此对于英语本族语人士的方言语音学特征的描写与研究对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牛津大学研究员Esther Grabe博士及其团队通过在英国各方言区采集本地人口语语料,考察方言与英语语音体系的系统差异,于2002年创建了IViE语音语料库,对英国各地区方言的语音、语调系统(如说话者的说话方式、语音语调、重音和停顿)开展了系统研究。本文将系统简要介绍该语料库的内容、规模、标注系统和现有研究应用,为有志于研究英语变体和中国各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信息。

二、IViE语料库介绍

(一)语料内容、采集地区及现有规模

IViE语音语料库现有36小时的语料和4小时的已标注口语语料录音及标注信息,内有对应图片描述语料来源地、来源者性别及其相关信息。为使语料全面、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IViE语料库取材于英国及周边国的9个城镇地区:伦敦、剑桥、卡地夫、利物浦、布拉福德、利兹、纽卡斯尔、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和爱尔兰的都柏林。所选择的地区较分散,不仅选取了所谓的南部标准的英语方言(剑桥、伦敦),而且也选取了广泛使用的“现代”或“主流”的英语方言(贝尔法斯特、北爱尔兰、都柏林)。已标注的口语语料包括伦敦、剑桥、布拉福德、利兹、纽卡斯尔、贝尔法斯特和都柏林7个地区、男女受试者各一位基于5种任务形式的录音材料。

语料库中的声音文件来自于108位(每个地区12位受试者)母语朗读者(男女各半,均为16岁在校中学生),按照相同的实验任务录音并按眷写及标注文本存储。声音文件分为设定好的文字朗读(单句朗读、段落朗读)和未设定的自然口语(自由交谈、复述故事和口头交谈等部分)。单句句型包括:简单句、陈述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等,段落和复述的材料取自童话故事《灰姑娘》的片段,自然口语语料取自以吸烟为主题的话题讨论和通过看地图解说如何到达目的地的口头任务。

语料库建设者充分考虑到语音语调在不同情境、话题和说话方式等情况下将发生变化,因此采用了多种类型的实验材料,涵盖各种句型和基本文体类型。在朗读和复述任务中,很多人的单词发音听起来都很含糊,句子也缺少抑扬顿挫;但是在访谈和地图任务中他们的发音明显变得自然,使用了重音、节奏、语调等不同语音技能。

(二)IViE语料库标注系统

IViE标注系统是基于AM理论(将自主音段音系学与节律音系学结合起来的语调研究的理论框架)和ToBI(Tones and Break Indices)语音韵律标注系统建立的。在ToBI标注系统提供的两种短语边界表示方法(“H%”和“L%”)的基础上,IViE标注系统有两处主要改进:

IViE标注系统在ToBI基础上新增了表示方法“%”用来划分无音高运动时的语调短语边界,这个符号使得转写标音更明显,更易操作。例如,IViE标注系统中,若重读音节的语调由低目标值上升到高目标值,可表示为L*+H%,而在ToBI标注系统下,则需表示为L*+HL-H%;

更准确易懂,较好地解决了语音标注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问题,但ToBI标注系统的设计主要面向专业人士。

IViE标注系统的主要标注内容共有五个层次(见图1),即正则层(orthographic tier):对发音人的发音内容进行转写,准确记录发音人所说的语句;突显层(prominence tier):将语调短语层面的重读音节加以标记(凡是重读音节,不论其音调高低与否,都相对应地用P加以标记);目标层(target tier)即语音层,对音高变化的语音细节加以描写。音系层(phonological tier)对发音人的语调形式进行语言学表述,与目标层相对应,来完成对语调的表达。评论层(comment tier)则提供一些辅助说明。

三、IViE语料库主要应用价值

IViE语料库提供了不同性别、不同方言、不同口头任务基础上的可对比口语语料,除了语料内容和形式的多样,语料库强大的检索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其应用范围涉及语言韵律学、语音技术、方言学、语言习得、语言测试等领域。另外,IViE的标注系统对发音人的音韵特征进行了韵律、音高以及语调层次上的直观描写,使得研究人员在比较不同地区语音差异时,能够得到客观的数据,从而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揭示发音人言语的语音韵律特征,获得更为可靠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利用此标注系统及语料库中材料,许多学者如Esther Grabe、Fletcher,J完成了他们在语音韵律、语调等方面的研究。

英国学者Esther Grabe 和Brechije Post(2001)利用IViE语料库发现英语方言语音差异相当明显,主要表现在:1.不同语言存在语调差异,在不同的英语方言中也存在语调差异;2.说话者朗读特定语篇时在韵律、语音、音位结构上的体现,即使在已控材料的阅读中,某一特定方言地区的受试者在朗读时也会有相当多的韵律特征。Esther Grabe依据该语料库语料研究发现,16岁青少年的平均音高值与成年人相似,女性成年人的平均f0为220Hz,男性成年人的平均f0为120Hz(f0=fundamental frequency),说话者在对话中的f0值比在段落朗读中的低,但是此差异比成年人小,成年人在对话中的f0值比在段落朗读中的低30Hz左右。

Brechije Post(2002)选取IViE语料库内的句子和对话语料研究分析,发现说话者在用方言进行交流朗读时能产生大约30种不同的语调,其中大多数语调是其方言的代表性语调,其他方言中不曾出现。但降调和降升调则普遍出现于各类方言中,语料库语料中50%-80%的句子都呈现这两种语调。贝尔法斯特英语中有60%的句子是以降升调形式呈现。其他英语方言特别是利兹地区的方言以降调为主,而各地区方言的降升调则以从北往南的地理分布呈现逐渐弱化趋势。

中国学者孟小佳、王红梅(2009)利用该语料库研究发现除间断的祈使句外,学习者在朗读其他六种句型的句末边界调时均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句首边界调的把握情况相对较好。蒋红柳、石坚(2009)选取IViE语料库中英国剑桥地区6男6女共12位母语朗读者的不同句型的单句和段落朗读中的相关句型,从英语语调的核心声学参数调核音高入手,定量分析男女朗读者在5种不同句子类型(陈述句、陈述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感叹句)上的异同,研究发现女性各句型的调核音高由低到高依次为陈述句、陈述疑问句、感叹句、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男性的调核音高由低到高的顺序为陈述句、陈述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和一般疑问句。女性朗读者的平均调核音高均高于男性,女性的各句型调核音高也全部都高于男性。

四、结语

IViE语料库涵盖的方言种类丰富,反映了当前英国年轻人流行语言的特点,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及时更新对当今英语方言的认识。语料库中对各方言语音中典型音韵特征和发音差异等语言习得共性特征的概括不但有助于二语习得理论的佐证和发展,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对发音人语音系统特征和偏误类型的量化分析不但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目标语发音的各项参数(如辅音的发音位置、方式;元音的舌位、唇形、开口度;重音的实现和分配以及语调操控等途径),培养正确、良好的语音习惯,对英语语音教学中发音问题的预判、语音教学目的性的加强和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该语料库语料的切分和分类方式为相关语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模板和理论依据,其简洁明了的标注系统为语言学韵律研究者提供了可观清晰的材料。该语料库由于其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可比较性和机器可处理性等优点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应用。

(本研究获得宁波大学2011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SRIP)项目立项资助,得到项目成员徐晨晨、吴梦依、何咪扬的大力支持,并承蒙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徐亮副教授、黄大网博士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参考文献:

[1]Grabe E.Intonational variation in urban dialects of English spoken in the British Isles[A].In Gilles,P.&Peters,J.(eds).Regional Variation in Intonation[C].Tuebingen:Niemeyer,2004:9–31.

[2]Grabe E,Nolan F,&Farrar K.J.IViE–A comparative transcription system for Intonational Variation in English[A].Proceedings of ICSLP 98[C].Sydney:Australia,2001.

[3]Grabe E&Post B.Intonational Variation in the British Isles[A].Proceedings of the Speech Prosody 2002 Conference[C].2002:343–346.

[4]Harrington,J.The Phonetic Analysis of Speech Corpora[M].Oxford: Wiley-Blackwell,2010.

[5]Jarman E&Cruttenden A.Belfast intonation and the myth of the fall[J].JIPA,1976,6:4-12.

[6]Orton H.Survey of English Dialects:An Introduction[M].London:Arnold,1962.

[7]Pierrehumbert J.The 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English intonation[D].Unpublished PhD thesis,MIT,1980.

[8]贾媛,李爱军.IViE:语调标注系统介绍[A].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音室编.语音研究报告[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76-80.

[9]蒋红柳,石坚.英语语调性别差异的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

第6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听力是四个语言基本技能之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英语听力不仅是学好外语的基础,更能帮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要努力达到八级听力目标明确提出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听力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在听力方面常常觉得困难。为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笔者从研究学生的听力教学的现状人手,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水平,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师方面

教师对听力教学的重视不够。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标教材中的听力练习的题型不符合高考听力题型或认为这些听力材料语速快,难度大,太费时,不适合学生使用,因而忽视这一部分内容。一些教师即便使用了这些材料,也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三步曲: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师生核对答案,或听后只是对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忽视了听力技能、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1.2 学生方面

1.2.1 畏惧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听力不好,对听力存在恐惧畏难心理,越是紧张,越是听不出材料内容。

1.2.2 语音学习基础不牢

这主要体现在语言辨别能力低,语言连贯性能力弱等几个方面。学生对英语的发音甚至连国际音标都读不准,因而很难辨音。在英语朗读中存在许多重读、连续、爆破、摩擦等语音变化,若不懂这些规律,可能导致听者理解上的障碍。

1.2.3 缺乏听力技能

学生不能根据听力材料确定中心思想,理解人物关系,推断作者意图,找出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他们往往只注意根据出现的单词和句型孤立地判断其意,而不善于根据上下文及语法结构来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测,因而顾此失彼。

1.2.4 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风土人情、、礼仪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会对听力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

2.新课标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和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树立学生上好听力课的信心

教师要充分利用兴趣教学,选择轻松易懂的的口语能力材料或优美的英语歌曲,在课堂上或课后播放,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消除恐惧畏难心理,树立上好听力课的信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还应坚持用课堂英语组织教学和讲解语言材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借助图片及各种视听工具进行教学,以便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稳定情绪,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重视语音、语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灵敏听觉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尤其是单词的重读音节、非重读音节、连读、弱读、同化、失去爆破等语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去模仿听力磁带,辨别单词在朗读的语流中发音与其所注音标的差异,这有助于学生接受快速、微弱、含混的音流并提炼准确信息。

2.3 重视听力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听力能力

教师应耐心指导,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首先,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是提高听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经常听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有意识的记忆,强迫自己对听力材料进行记忆.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以有效的方式迅速记录所听信息的能力。例如,使用一些简单字母,符号来代替心目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使用阿拉伯数字记录数目等.其次,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掌握要点记忆、联想记忆、概略记忆等方法,不断提高记忆质量。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听力材料的能力。学生在听录音时,应能从对话的信息中,准确判断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及主要事件的背景、时间、地点。通过训练,学生还要能迅速了解听力材料中说话人的意图、观点、态度.

2.4 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英语听力的训练决不是单一的,它必须与说读写的训练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并且始终体现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2.4.1 听与说的结合

听力水平的提高仅仅通过录音材料是不够的。听完材料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介绍听力材料的基本内容,或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学生为了完成相互交流的任务必须认真地去听,从而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另外,课堂上,教师用英语授课,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生活中,多用英语对话,也能提高听力能力。

2.4.2 听与读的结合

在听力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积累多方面的背景知识,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社交礼仪、文化习俗等,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

2.4.3 听与写的结合

第7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材料;有效选择

科学课这门课程应如何开展学习?对此,《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安排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知识的积累。从实施新课标开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就积极引进探究性学习方式,而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确实能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凸显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小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探究材料这个重要载体,然而,就当前而言,尽管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注重选择相应的探究材料,但是对材料的选择缺乏思考,很多时候经常是随意选择材料,导致选择的材料在有效性方面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所安排的小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往往也就以失效收场。那么,如何进行探究材料的选择?笔者认为,基于教材内容、基于学生认知、基于生活实际选择小学科学探究材料很重要。

一、基于教材内容,凸显探究材料的“针对性”

小学科学探究材料的选择首先要基于教材内容,要凸显探究材料的“针对性”,这样,才会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不偏离科学学习的重点。

(一)基于教学目标——探究材料要有“典型性”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探究活动,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放在一起进行探究。只有那些能指向探究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建构的材料,才适合作为学生的探究材料。当所选材料有效时,借助这类典型材料,有助于学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当然,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想做到典型性,就需要教师对所有环节的探究目标进行掌握,且对整个探究教学活动有一个整体性认知。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笔者进行了以下设计。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前概念暴露出来,具体通过敲的方式、碰撞的方式、弹的方式、踢的方式以及摩擦的方式等,以此来进行发声;之后,进入第二个环节,通过对比观察,并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即振动;再到第三个环节,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声音由振动产生?);第四个环节主要就是验证,在该环节上,则可以借助典型材料对猜测进行验证,实现对核心概念的完善;第五个环节则是应用与拓展,对人体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发声器官等。

以上教学中,立足于环节目标的要求,选择的探究材料可行且合理,如在第一环节的探究材料选择上,出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选择的材料只需体现想法与个性即可,如可以选择各种乐器进行发声,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声音等。在第二环节,选择的材料要在确保学生听到声音的同时,还能观察到材料在“振动”,如尺子或者橡皮筋等就较为适合。而在第四环节中,除了让学生“看”到这种振动之外,还要能“摸”到这种振动,以便对核心概念进行验证,为此,选用音叉或者弹棉花的弓等,就较为适合。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确保选择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的价值获得体现。

(二)基于难点——探究材料要有“层次性”

小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对他们而言,探究能力还较弱。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频频遇到一些探究难点问题。为了提升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对探究材料进行选择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探究材料应具有层次性,让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能对问题有所领悟,并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实现成长。

还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在该节课中,由于前概念即“声音是由物体之间的碰撞而产生”已经形成,因此,如何让学生走出该概念,以便形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这个科学的概念。在对声音这个概念的认知上,小学生需要先对前概念进行否定,之后再形成概念,最后则是对概念进行完善。为此,与之相应的探究材料的选择,也要体现这种层次性。其中在第一层次,可以借助鼓或钟等材料,引导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并发现当物体被碰撞之后,仍旧还有声音,这样就可以对前概念进行否定;在第二层次中,则可借助尺子或者鼓等物体,并对其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发声时,是不断振动的,由此引导学生形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这一概念;最后,在第三层次中,继续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当物体的振动消失了,也就没有声音了,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完善。针对不同的层次,在探究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体现这种层次性,可以说这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需要体现这种探究的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科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基于学生的认知,凸显探究材料的“适宜性”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基于学生认知的,探究性是一种高效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选择探究材料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起点,凸显探究材料的“适宜性”。

(一)基于学生的思维——探究材料要有挑战性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所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选择的材料合适且具有价值,就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推理、分析及归纳,进而提升探究成果。反之,如果选择的探究材料缺乏价值,就容易成为提升学生探究效果的制约因素,甚至会成为制约学生开展科学学习的绊脚石。

以《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为例。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预先准备了以下探究材料,共包括 7 种物品:(1)小石块;(2)泡沫块;(3)回形针; ( 4)蜡烛;(5)带盖的空瓶;(6)萝卜;(7)橡皮。在这些物品中,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有的较轻,有的较重,学生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判断,并得出自己的第一次猜想。之后,笔者安排小学生进行实验,并在实践中发现:小的、轻的物体,如回形针等就会下沉,但大的、重的物体,如带盖的空瓶等,却是向上浮的。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对各种物体的沉浮方面的知识的认知,同时,还延伸至同种物体的沉浮性质等相关知识。

通过实践证明得知,如果选择的材料具有探究性,一方面,有助于激活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科学性。

(二)基于学生的差异——探究材料要有“开放性”

不同的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即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他们而言,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相应的学习需求也会不同。推行“学为中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出于满足所有小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没有注重对探究材料进行科学选择,没有体现出这种开放性,导致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效率不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探究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溶解”这个概念进行探究时,笔者先是准备一个容器,并在里面放入温水,之后把白糖放入其中,并向学生提问:“白糖放入水中之后,怎么就消失了呢?”在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之后,笔者借机引入“溶解”这个概念。在完成这个演示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开展了探究活动,在材料的选择上,笔者向学生推荐了红糖、食盐、味精以及胡椒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溶解这个概念。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教师所提供的探究材料科学可行,并具有开放性,因此,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材料开展探究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三、基于生活实际,凸显探究材料的“真实性”

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基于此,在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时,应选择生活中的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常见,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得小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还以《溶解》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根据书上所提出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实验物品,这些物品为:(1)食盐;(2)高锰酸钾;(3)酒精;(4)小苏打;(5)面粉等,同时,还给每样物品标上号码,并设计了相应的表格。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小苏打和面粉的机会较少,他们对这两种物品并不熟悉,尽管教师花费了较长时间进行解释,学生仍旧是一头雾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能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方式了解

什么是小苏打和面粉。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让学生从家里带相关物品,要求这些物品能和水混合。正式开始上课后,教师在一杯水中放入白糖,并向学生提问:“水里的白糖去哪了?”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出本节课需要教学的新知。之后,教师继续提问:“现在,请大家也看一下,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不是也能溶解。”于是,学生纷纷动手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溶解”这个概念的含义。

针对同一节课,两位教师采取的教学思路不同,在教学设计上也不同,相比之下,后一位教师的教学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效果更为理想。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展的科学课教学活动中,由于探究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探究效果,因此,在对探究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体现“三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单满意.小学科学探究材料的选择策略 [J].科技创新导报,2016,(27).

[2]任晓东.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科学教学 [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3]王雪婷.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4]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材料选择的价值取向 [J].乔治国.小学科学 (教师版 ).2015,(7)

[5]孙旭亮.谈小学科学探究材料的有效选择 [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

第8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精听;泛听;模仿;练习

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 listeningexpress.com/,沪江英语网站hjEnglish.com/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 [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力,2006:146) [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Stephen 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Stephen 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 (李力,2006:146) [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 [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 [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第9篇:音标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精听;泛听;模仿;练习

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 listeningexpress.com/,沪江英语网站hjEnglish.com/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 [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力,2006:146) [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Stephen 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Stephen 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 (李力,2006:146) [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 [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 [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