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过程控制范文

过程控制精选(九篇)

过程控制

第1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统计过程控制、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生产过程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如果不从产品质量入手去赢得市场,企业就会陷入发展的困境。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1】,它广泛用于各种生产领域,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发展。在企业生产中成功实施统计过程控制,在质量控制中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从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是美国休哈特博士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的理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特别是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并运用后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该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被西方企业列为高科技之一,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运用【2】。近十年来我国的许多企业也开始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随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企业质量管理基础逐渐深入,在现在环境和条件下找到一种适合国内中小企业的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应用方法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的应用研究对发挥统计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推广统计过程控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计过程控制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质量管理技术。它是过程控制的一部分,从内容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二是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稳定的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估【3】。

1. 控制图原理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CL,central line)、上控制限(UCL,upper control limit)和下控制限(LCL,lower control limit),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UCL和LCL统称为控制线,若控制图中的描点落在UCL和LCL之外或描点在UCL和LCL间的排列不随机,则表明过程异常[4]。控制图通过图形的方法,显示生产过程中质量的波动,并分析判断原因,从而提示生产人员采取及时措施消除异常。

2. 控制图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

2.1 本例采用公司生产中某一产品的挥发性成分含量为控制对象,企业标准要求为70%±5%,选取生产中连续25批产品挥发性成分含量作控制图。产品挥发性成分含量如下表:

表1 产品挥发性成分含量(%)

2.2 产品挥发性成分含量移动极差如下表:

表 2 产品挥发性成分含量移动极差

2.3 产品挥发性成分平均含量和平均极差的计算

产品挥发性成分平均含量 =(x1+x2+x3+…+x25)/25=71.918%

产品挥发性成分平均极差 =(R2+R3+R4+…+R25)/24=1.34

2.4 移动极差(Rs)控制图

本例样本组按n=2,系数D3和D4的值查《计量控制图控制控制限的系数表》得出[5],由于该移动极差已呈现统计控制状态,于是可进行移动极差控制图的绘制。

根据国标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规定了8种判异准则,由判异准则得到对本例图1的Rs图没有异常点,所以判稳。

2.5 由于本例的Rs图判稳,故可以接着再建立单值X控制图

本例样本组按n=2,系数E2的值查《计量控制图控制控制限的系数表》中n=2时的A3得出[5],单值控制图绘制如下,该控制图表明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2.6 将Rs图与X图联合运用,延长X-Rs的控制线,作控制用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如果制作出的Rs图中的点子排列异常,那么我们就要从生产人员、设备、生产原料、工艺方法、环境、测量(即5M1E)[5]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原因,并对其纠正,然后重新采集数据作Rs图,直到可以判稳为止。

3. 讨论

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各个过程应处于受控状态。但受控不等于没有变异,即使在相同条件下,每次生产的产品挥发性成分含量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变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在生产过程中不是不允许出现变异,而是要控制它,统计技术正是识别、分析、和控制变异的重要手段。控制图的基本功能就是掌握过程质量的变异情况,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时当发现质量有异常情况时,控制图能及时发现和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变异因素,会在出现错误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并保证异常因素不再出现,这样就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唐晓芬. 六西格玛核心教程[M].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2003:4

[2].文放怀. SPC实战手册[M].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2, 5

[3].何祯,同善忠. 面向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管理方法研究[J]. 工业工程,2005:8

[4].杨跃进. 统计过程控制技术[M]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2003,34

第2篇:过程控制范文

政府可能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干预,工程监督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都依靠政府意见行事,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工程造价控制只是流于形式。如果施工单位在中标后,主动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工程支出,增减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施工单位不愿意去优化。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尚且不成熟,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实际造价和预算相差太大:一般情况下,实际施工的工程造价应该和招标阶段的控制造价相符合或者稍高,但是我国很多的建筑项目都出现控制造价和实际造价偏差太大的情况。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设计方案中产生的偏差,二是招标控制造价的编制工作不完善;而且现在我国的建筑项目招标控制编制,存在制度和人员分离的现象,施工单位不按照相关制度招聘造价控制人员,而具备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造价人员数量不多,这些低水平造价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和施工图纸等都比较陌生,所以在设计招标控制造价工作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事前管理工作不完善:建筑项目繁琐复杂,施工量很大,投资主体较多,所以建筑项目是多属性的。我国的建筑项目投资主体有政府和企业两种,这两种投资主体对建筑项目造价管理有不同的需求。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包括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不完善,一般只进行事后控制,导致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工作不完善。

2、加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策略

从上面可以看到,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仍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造成了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工作,需要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加强工程前期的投资估算工作,按照国家的要求,从工程的投资研究阶段到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应该控制在±30%到±10%以内,换一种说法,估算的精度也就代表了工程造价估算的精度,由于造价估算是在工程初始阶段进行的,对接下来的设计估算和施工图预算都有决定性影响,进行投资估算后,先要对结果进行审核,然后作为下一阶段的预算依据,投资估算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加强工程造价的前期管理和控制工作,方案设计是紧随投资决策的另一重要工作,虽然设计的费用占工程总资金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个关键阶段的工作也应该做好。首先应该进行设计方案招标,筛选出质量较高的设计方案,这样能够保证方案的准确合理,减少后期出现的问题,防止资金损失,好的设计方案应该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科技含量高的特点;第二是做好设计阶段的监管工作,现今,大部分的监管工作都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设计阶段的监管很少涉及,但是通过设计阶段的监管工作,能够大幅度减少设计阶段产生的各种错误,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减少施工单位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第三是优化设计方案,并不是说中标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完美无缺的方案,中标的方案也有一定的缺陷,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该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优化设计方案,尽量保证技术含量高、工程量较少和资金使用较少,使用先进的技术,能够减少问题的发生。工程的实际施工阶段,是对工程全过程造价影响最大的阶段,管理人员对材料市场应该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确定材料的合理价格,因为材料费用是施工工程费用的最大一部分,所以要控制好材料的价格,而材料的质量也要保证,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设计方案变更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材料价格和市场价格有较大偏差或者施工图纸不符合实际施工图纸等,有些施工单位会以设计变更作为理由,提出增加费用或者改变建设规模等要求,这也会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旦发生设计变更的情况,应该做好审核工作,必须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人员和设计单位人员共同签证,设计变更才能生效,变更应该尽早进行,防止拆除已经完成的工程,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也是同样重要的,建设单位应该做好现场监管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对现场签证、材料更换等会对造价产生影响的环节要严格控制。如果产生了设计变更的情况,应该先进行变更估算,然后进行变更,发生的费用变化要随着设计变更及时的更新,这样才能充分把握工程全过程造价变化的情况,也能防止造价变更太多而混乱的问题。对于发生重大变更的,应提前做好预警工作,防止产生严重超概的现象发生。对于工程的竣工阶段,要做好结算的审核工作,严格控制工程外的额外费用。首先要对合同和条款进行审核,认真理解和阅读合同内容,了解结算的具体方法、费用标准以及材料费用,如果有优惠条款,也应该包括在内;接下来是对隐蔽的工程进行审核,在这些工程隐蔽前,都由监理人员、施工和建设单位等的签证,在验收隐蔽工程时,要对这些签证进行真实性验证。对竣工图进行现场复核,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合理性。

3、结束语

第3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过程控制;质量波动;纠正偏离

中图分类号:C8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革命,高科技迅速发展及其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会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生巨大的变革,质量管理的许多模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将“SPC过程控制”方式,应用在产品加工过程中。

一、选题理由

为适应公司生产的步伐,前移质量过程控制。以提高过程能力,达到及时、迅速地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及纠正偏离现象。

二、组织实施

(一)SPC简介

1 SPC控制图

SPC称为统计过程控制,它以概率统计学为基础,用科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为过程控制的依据。SPC主要通过各种控制图,来达到质量分析、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目的。SPC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如图1所示。

图中有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按时间顺序抽取样本并用其统计计量数值的描点。

2 SPC控制图的目的

监控过程,直观地立即发现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过程变化,寻找变化原因,消除它,使过程恢复到受控状态。

当异常因素刚一露出苗头,甚至在未造成不合格品之前就能及时被发现,起到预防作用。

控制图只起到及时报警的作用,在控制图上只打打点是绝对起不到预防作用的。必须贯彻以下20个字:“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

(二)SPC策划

实施SPC,首先要确定在整个过程中,应对哪些环节。由谁对那些过程参数特性,使用什么样的SPC控制图。

实现全过程控制是企业长期的质量管理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首先根据下面的几种情况,来确定应用SPC的过程环节。

1 固有的不稳定过程参数。不稳定过程参数是实施SPC的主要对象。

2 难加工、易出问题、合格率低的特性参数。在该过程中使用SPC是对加工过程进行紧密监控,及时找出异常因素加以解决。

3 工序的特性尺寸,是实施SPC过程控制的重点。

因此我们根据公司要求,结合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设立SPC质量控制点。

(三)SPC实施

1 绘制SPC控制图

首先将需控制的特性尺寸中的中值作为控制图的中心线(CL),在绘制首张控制图时,可暂时将特性尺寸中的上下公差分别作为上控制线及下控制线,当第一张控制图的数据出来后,可使用第一张控制图的数据,根据3σ水平,确定第二张控制图的上控制线及下控制线,一张控制图可收集30个数据。

2 现场控制

质量工程技术员将汇好的控制图,贴在工具箱看板上,操作者在加工零件时,将加工出的实际尺寸,按照加工顺序在图中指定位置描点,并随时观察点子的运行状态,如发现点子分布将出现异常时,操作者在加工下个零件时,及时调整尺寸的大小,避免出现异常,保证过程处于稳态。

如控制图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者及时找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出现异常的原因、制定措施,纠正偏离现象。质量工程技术员随时监控生产过程的状态并及时将描完点的控制图收回进行过程能力的评定,同时绘制下一张控制图下发。

3 产品加工过程能力评定

质量工程技术员将现场收集的数据分别输入MINITAB质量管理的应用软件中,应用其功能,通过DPMO值查Z表得出过程能力的Z值。

(四)对SPC实施结果的验证

通过对SPC过程控制的实施,从收集的SPC控制图看,使公司的过程能力大幅度提高。

结语

通过使用SPC控制图进行过程控制,操作者才真正认识到,要将尺寸加工在3σ控制限内,才能提高产品的过程能力,并尽可能将尺寸加工到中心值附近,且不能出现异常点。这样即解决了长期以来现场操作者凭经验加工的不良习惯,也提高了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自身的素质。SPC控制图不但适用于现场尺寸加工的过程控制,对于技术攻关,设备、工具等质量控制也有实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4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模糊控制;过程控制;研究;应用

自模糊理论出现以来,吸引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纷纷投入了该理论的研究当中,并将其应用在工程当中。模糊控制是当前智能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将其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并应用在各项工程技术当中,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很多高技术人才对于模糊控制技术仍然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们必须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参考相关文献,从而对模糊控制理论加以研究,以便于应用在更广大的领域当中。

一、模糊控制与过程控制概述

模糊控制的概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扎德提出的,是建立在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过去,控制系统理论主要是评价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系统动态信息来了解控制的质量,如果所掌握的信息越详细,那么控制质量也就愈加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在评级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众多变量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了一些方法来简化信息的获取过程,虽然达到了控制的目的,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此看来,在对明确系统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虽然模糊控制理论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但是面对较为复杂的系统,传统的模糊控制理论也就存在一些问题。

过程控制主要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将温度、压力、流量、液位以及相关成分等作为被控变量而进行的一种自动化控制。一般情况下,在工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根据行动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控制:第一种是预先控制,是在工业生产之前而采取的一种控制方法;第二种也就是过程控制,也被称为同期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方法;第三种也就是事后控制,是工业生产之后的一种控制方法。其中,过程控制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在生产过程中,过程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它能够对每个人以及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过程控制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越级管理,互相推诿责任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二、模糊控制的特点

自模糊控制理论被提出以来,相关研究者开始将其应用在锅炉以及蒸汽机的控制工作当中。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模糊控制理论本身的模糊逻辑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研究者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转变为一种控制策略,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推理法,因此这种模糊控制理论可以克服过去控制系统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它能够处理复杂系统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模糊控制也就是围绕着模糊推理方法,通过模拟人的思维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推理法,相关研究者将模糊数学理论以及控制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合理的控制数学模型的相关对象,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此可见,模糊控制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在设计控制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明确的知道数学模型,而只是需要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及相关数据即可设计;2)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它可以解决工业中的非线性、滞后系统的相关问题;3)模糊控制系统可以将信息转变为语言变量,最终便于专家的研究与应用;4)控制系统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方式,采用不精确的推理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对复杂的系统进一步处理。

三、模糊控制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模糊控制已经在各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家用电器设备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等。但是尽管如此,模糊控制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却不够理想,技术人员一般都是采用的较为普通的模糊控制结构。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者在对模糊控制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糊控制器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选取,整定

对于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选取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何根据不同的被控对象选取不同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对于不同控制对象其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是否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好像不是很多,只有少数在设计模糊控制系统中,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选取原则、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2)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选取和构造

我们知道,模糊集合是由隶属函数来描述的,隶属函数在模糊集合种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模糊控制的应用基础,正确地选取和构造隶属函数是能否运用好模糊控制的关键之一。不同的被控对象其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是不一样的,模糊控制器隶属函数的自动生成、优化、和新型的隶属函数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3)模糊控制规则的优化

模糊控制器要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必须具有较完整的控制规则,但是在复杂的工业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导致模糊控制规则或缺乏,或粗糙。要提高模糊控制器的性能,必需对控制规则进行优化,其内容包括:其一是模糊控制规则条数的优化,即对于一个系统的控制规则条数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则控制是不完全和粗糙的,太多则会使推理时间变长,影响其实时性。其二是不同的规则语句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若是两条和多条控制规则之间是矛盾的,则可能产生控制发散和振荡。优化方法主要有利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混沌理论等来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

4)稳态误差的消除

模糊控制器木质上相当于一个PD控制器,具有很好的超调性和鲁棒性,但是模糊控制器一个大的缺陷就是存在稳态误差问题,因而阻碍了其在高精度控制领域的应用。如何消除模糊控制器的稳态误差问题,是关系到模糊控制器能否被应用到高精度控制领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模糊控制中引入积分器来消除模糊控制器的稳态误差。

四、结束语

模糊控制己成为智能控制研究中最为活跃而又富有成果的领域,它将成为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如何把己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实际过程中,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摒弃无谓的“精确"和“先进”,正是工程界所关注的热点。“简单性”和“实用性”应成为工程实际应用的主流,这正是木毕业设计的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对模糊控制器非线性木质的框架结构的研究,揭不模糊控制器工作的实质和机理,探索应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和软计算方法等来指导模糊控制器设计中的系统结构选取、算法确定、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最简的结构、最少的规则和最合适的响应特性来满足过程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方千山,王永初.模糊控制器因子的自寻优[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2(03)

第5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含义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工程承包企业以工程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实施其承包范围内工程的过程中消耗资源的货币体现,即在狭义上是指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项目付出的成本。成本主要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用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购买费或租赁费,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承建工程应注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全员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理念。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施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过程每项活动的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

三、施工项目各阶段成本控制措施

1、进场组织策划管理

进场组织策划管理,即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组织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及当地人、材、机价格编制成本预测,它可以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成本目标,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可以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整改,做到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这是做好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项目经理及预算人员的工作,它涉及到整个项目部所以相关部门,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在施工进场时就要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通过成本责任制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量化考核指标,把责任成本分解落实到部门岗位、员工身上,使得岗位部门及员工都要清楚的明白自己肩负的成本责任。

2、施工过程控制方法

2.1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人工费实行“量价分离”的控制方法。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数量,对各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某些单位工程技术含量低的,可分包给分包商,从而降低工费。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他费用。

2.2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占施工成本的60%-70%左右,严格控制材料费用,对控制施工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费同样是实行“量价分离”的控制方法,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在材料的用量方面要按定额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使用降低料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余料回收,废物利用;尽量避免由于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减少返工的材料费损失;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合格产品才能投入使用,杜绝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费用。

在材料采购方面要制定有效地控制、监管制度,以达到择优购买材料,杜绝了材料采购人员从中收受回扣的现象。

2.3机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机械施工成本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提高施工现场机械的使用率,减少机械的使用成本;加强机械保养维护,使机械最大限度地处于良好使用状态中;做好机械设备备用配件的管理工作。

2.4施工分包费的有效控制

分包费用的控制,主要是: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等工作。

2.5优化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做好成本控制的第一步。在施工前通过多种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优选出较好的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节约措施。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要做先进行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促使工程成本降低。

3、加强施工过程的变更索赔工作

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索赔工作,一是要合理利用投标时创造的优势单价项目。二是在做设计变更时,尽量增加原招标工程量清单没有的项目。确定新增项目单价时,往往会先让施工企业自己编制,然后上报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和监理单位积极沟通和协商,新增项目一般会得到比投标类似项目更高的单价,有利于增加施工企业利润。三是技术和经营必须紧密结合。技术和经营结合在整个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别是变更索赔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时,设计院往往会充分征求施工单位意见,有时会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提供设计思路甚至具体设计方案,这就给施工企业取得合理利益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前提条件。但是有时技术人员在提出设计思路或方案时往往较多的考虑技术要求,设计的方案满足了技术要求,但对于成本控制却不是最优化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技术和经营紧密联系至关重要,只有技术和经营紧密联系,才能制定出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实现最大利益的合理设计方案。

4、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管理对现场施工成本控制有着决定性意义,因此项目应特别加强现场技术管理,做到技术与各部门工作相统一,做到技术与现场施工进度相统一,提前做好技术方案、技术交底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超前策划,提高各项工序转换的效率,加强与各部门及各队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利用现场资源,降低现场施工成本支出。项目部各部门及现场应会同技术质量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详细对比分析成本施工方案,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多方论证,现场进行各种施工方案优化,为项目节约资金支出。

结束语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国内的施工企业纷纷转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利润和效益是每一个企业的根本目标。工程产品是作为施工企业经营价值的最终体现,除此之外就是利润最大化,这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施工企业获得市场和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先进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挺,汪鹏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探讨[J].价值工程,2014,02:113-114.

[2]白银艳.浅谈施工过程中控制成本的几点建议[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18+421.

第6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控制;流程

近年来,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是目前企业界的一种时尚。众多的公司,如联合信号、杜邦、柯达、福特、本田等公司,都纷纷采纳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按照科学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采取消除这些问题的办法,使产品达到几乎完美无暇的管理理念、程序和方法。通过dmaic(六西格玛流程改进)和dfss(六西格玛流程设计)方法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改善和流程再造,从而使缺陷率减少到每百万次机会中只有3.4个缺陷。在dmaic和dfss中的每个阶段,都有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经过企业成功实践的工具和方法。本文着重谈谈六西格玛流程改进过程中的控制阶段。

1控制阶段的含义、内容和目标

在改进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项目团队要对取得的成果进行控制,以保证改进成果不是昙花一现。控制活动能够使组织继续保持项目团队的最初改进活动,并确保在项目团队解散之后仍能实现持续改进。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构筑长期的六西格玛管理活动组织框架和控制体系,实施持续的六西格玛管理活动,建立维持和改进绩效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确保对产品、服务流程和工作程序的持续评估、检查和更新,促进绩效的改善。控制的目的就在于加强流程评估、监测和管理,利用准确畅通的顾客反馈系统、市场反馈系统和流程评估系统,跨部门监管业务流程,以确保绩效得到真正有效的改善,并对取得的改善成果进行保持,确保流程不再回复到改善前的状态。wwW.133229.coM

2控制阶段的步骤

2.1对改进绩效进行确认

改进结果可能低于项目团队的预期目标,也可能与预期目标大体一致,甚至可能超过团队的预期,给整个流程带来更好的改进。在控制阶段,团队成员应当从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种要素中,找出那些影响绩效改进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这些关键因素要建立长期的流程控制系统,执行控制设计,确认长期流程能力,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对于改进绩效的认定不仅有助于创造一种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的氛围,而且分享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惊喜并营造一种踊跃参加的氛围也是对阶段成果的肯定,是激发员工更大热情的源泉。

2.2加强文件记录和目视管理

找出影响绩效改进的关键因素之后,将这些因素记录在案,并根据改进活动的进展随时更新和修正,可以保证人们不会随时间的流逝或项目团队的解散而慢慢放弃改进活动,使企业能够根据关键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产品、服务和流程。

为了更好地进行控制,我们通常会利用目视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目视管理就是运用可见的工具如标识、色彩、标贴或标记等简化工作流程,使工作现场的问题点、异常状况、浪费状态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来,以便尽早发现不良趋势和采取措施。在控制阶段,通过目视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过程变异,维持改进阶段所取得的成果。通过目视管理,可以保持工作现场的整齐有序,使工作过程简洁而有条理,防止缺陷产生,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2.3构建六西格玛管理文化

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管理团队,还要有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来说,构建六西格玛管理文化是保证流程改进活动持续进行的思想基础。团队成员要将六西格玛理念融人到企业文化中,构建支持六西格玛改进的文化。

2.4变革组织系统和结构

建立能够持续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机构是控制企业发展以及改进工作的关键,也是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环节。高层管理者必须使全体员工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深刻的印象,即质量意识始终是能够继续受聘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过程中,注意发现并奖励有效的改进活动无疑会鼓励更多人的参与。如在ge公司,杰克•韦尔奇就宣布管理者40%的奖金将按照六西格玛管理的参与度与获得的成就进行计算,由此激励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企业也可以建立项目收益分成制度,如将某个团队解决的30万成本中的3%作为项目团队成员的奖金。另外,通过对绩效定期进行正式和非正式评估,可以使整个组织都对改进活动形成一种预期,从而更好的推进改进活动。最后,组织的管理层要经常与项目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对取得成果和经验进行交流,使六西格玛管理成为一种“经营方式”,成为组织的灵魂。

3控制阶段的方法和工具

在dmaic的开始阶段,团队通过测量来定义问题、统计缺陷、分析变化的原因,并测量改进是否成功。在控制阶段,团队仍然要努力关注测量,必须重新明确地找出需要进行测量的关键点,不仅要包括对响应变量的测量,而且要扩展到对生产条件中关键因子的测量。在六西格玛工具集里,有许多过程控制方法,其中控制图是最为常用的工具。20世纪20年代,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以休哈特为首的过程控制研究组和以道奇为首的产品控制研究组。经过研究,休哈特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和监控过程的工具——控制图。

控制图的类型很多,具体使用哪一种取决于要监测和控制的特性的本质和数量。运用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流程改进活动中的意外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在流程改进活动实现标准化之前,使整个改进活动尽可能完美,尽可能减少波动的产生。有效的控制要求必须从对某一流程在一定时期内的精确评估开始,然后检测所收集到的数据的变动。有了足够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控制界限”,包括控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和控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然后就可以判定流程是否是在控制之内。以某公司的顾客投诉电话为例,假设公司管理层希望知道公司每小时顾客投诉电话的数量变动情况,通过记录一个月内每小时数量水平的数据,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绘制出控制图(见图1)。

图1关于顾客投诉电话数量的控制

西格玛项目的成功依赖于人们长期自觉地遵守合理的程序(制度)。控制阶段管理既是六西格玛管理的起点,也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终点。为了把握过程状况,需要采取诸如spc控制图、bsc平衡计分卡、顾客报告表等图表形式的工具跟踪过程状况。通过对过程的定期测量、分析,了解状态改善了多少,节约了多少成本,即通过量化的手段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控制是项目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一定要把改进阶段的成果通过建立过程控制体系保持下来,要注意那些修改了的文件、程序、作业指导书,及时纳入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另外,项目控制阶段结束后,还有必要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团队评估,为以后的项目开展积累经验。

总之,dmaic模式从界定到控制不是一次性的直线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满足现状,勇于创新,才能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取得卓越成效。

参考文献

[1][美]彼得•潘德,等.六西格玛是什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美]苏比尔•乔杜里.六西格玛的力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7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其它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第8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PID(比例-积分-微分) LNG(液化天然气) 整定(Tuning)

Abstract:A proportionalCintegralCderivative controller (PID controller) is a generic control loop feedback mechanism (controller)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A PID controller calculates an "error" value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easured process variable and a desired setpoint.The controller attempts to minimize the error by adjusting the process control inputs.P depends on the present error,I on the accumulation of past errors,and D is a prediction of future errors,based on current rate of change。The weighted sum of these three actions is used to adjust the process via a control element such as the position of a control valve,or the power supplied to a heating element.In the article we will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for PID controller in LNG process.

Key words: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LNG(liquefied natural gas),setting(Tuning )

1、PID的简介

1.1 PID的概况及意义

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由比例单元 P、积分单元 I 和微分单元D组成。通过Kp,Ki和Kd三个参数的设定。PID控制器主要适用于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

PID控制器示意图

PID控制器是一个在工业控制应用中常见的反馈回路部件。这个控制器把收集到的数据和一个参考值进行比较,然后把这个差别用于计算新的输入值,这个新的输入值的目的是可以让系统的数据达到或者保持在参考值。和其他简单的控制运算不同,PID控制器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差别的出现率来调整输入值,这样可以使系统更加准确,更加稳定。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证明,在其他控制方法导致系统有稳定误差或过程反复的情况下,一个PID反馈回路却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

一般PID方程式

其中:Kc为系统增益,1/Ti为积分常量,Td为微分常量,e(t)为误差,u(t)为控制器的输出值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我们可以得到下式:

经过Laplace变换后的PID方程式

由于微分项为非正则,因此该式在物理上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通过近似方法将其近似为以下三种方式:

1.2 PID整定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自从有了PID控制,回路整定就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问题之一。许多整定方法及公式已经开发出来(均为根据经验测得)。最早提出的PID参数工程整定方法是1942年由Ziegler和Nichlos提出简称为Z-N整定公式,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至今还在工业控制中普通应用。1953年Cohn和Coon继承和发展了Z-N公式,提出了一种考虑被控过程时滞大小的Conhn-Coon(C-C)的整定公式。当然还有随后的R-C法以及改进的RZN法(Refined ZN)。常用PID形式:

假设相应的阶跃传递函数为,K为增益,为时间常数,为时滞常用的PID整定方法如下:

表1 常用的PID整定方法

2、LNG工业的简介

一般LNG接收站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卸船工段、储存工段、气化工段。下文将以此做简单介绍。

2.1 卸船工段

LNG船靠泊码头后,卸料臂即将船上与岸上的卸船管线连接起来,由船上储罐内的潜液泵将LNG输送到接收终端的储罐内。随着LNG的不断输出,船上储罐内压力逐渐下降,为维持其压力值,将岸上储罐内一部分蒸发气经卸船压缩机加压后,送回船上储罐内。卸船管线一般采用双母管式设计。卸船时两根母管同时工作,当一根母管出现故障时,另一根仍可工作。在非卸船期间,双母管构成循环,由岸上储罐潜液泵出口分出一部分LNG来冷却循环管线。每次卸船前还需用船上的LNG对卸料臂进行预冷,预冷完毕后再将卸船量逐步增加至正常输量。卸船管线上配有取样器,用于卸船前取样分析LNG的组成、密度及热值。

2.2 储存工段

在LNG接收终端和卫星接收站,都有一定数量和不同规模的储罐。储罐内的LNG在储存过程中,由于漏热,会使一部分LNG气化(其蒸发率一般为0.06%~0.08%),罐内的压力随气化蒸发上升。各LNG站都会配置一套冗余的BOG压缩机以控制罐内的压力。卸船时,由于管线漏热加剧和气液置换,蒸发气量可成倍增加。为了减少卸船时的蒸发气量,应尽量提高此时储罐内的压力。

2.3 气化工段

储罐内LNG经罐内潜液泵加压后一部分进入蒸发气再冷凝器,液化来自储罐的蒸发气。从再冷凝器中流出的LNG与另一部分会合,经输出泵加压后,进入水淋气化器中气化。水淋气化器在基本负荷下运行,浸没燃烧式气化器作为备用设备,在水淋气化器维修时运行或在需要增加气量调峰时并联运行。气化后的天然气经加臭、计量输往用户。

一般LNG接收站的工艺图

3、LNG中PID控制的应用

LNG中的PID控制主要有三类包括流量控制、压力控制和温度控制。其稳定性关系整个站生产状况。在文中将以上海五号沟LNG调峰站为背景介绍RC法和ZN法控制方法和使用效果。

3.1 流量控制

LNG项目常用的流量控制为卸载管线的冷循环流量控制,此处将以上海五号沟LNG的流量控制阀FCV01008为实例做分析,由于该储罐内部的液下泵到码头流量计的管线距离极长(预估为1400米左右),所以该其传递函数的时滞及时间常数很大,现其传递函数预估为 ①

其中 K=1.7 =142 =100

通过RC法将数值代入表1得到 P为1 I为200 D为50

通过数据观察设定点为120m3/h,经过PID整定后的数据及趋势如下:

整定后的趋势图观察(图3)。

通过数据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通过RC法的PID整定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标称性和稳定性。

3.2 温度控制

SCV气化器的水浴温度控制为LNG项目中最重要温度控制,本文中将引用五号沟LNG的温度控制阀TIC81111为实例做分析。其传递函数为 ①

其中 K=1.66 =0.7 =0.5

通过RC法将数值代入表1设定P=1 I=1 D=0.5,其设定温度为30degC。

经整定后的数据观察值为

趋势观察得

整定后TIC81111的趋势图截

通过数据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通过RC法的PID整定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标称性和稳定性。

3.3 压力控制

LNG的压力控制最为重要的就是卸船时用于保持罐压和LNG船内仓压的压力平衡作用压力控制阀,文中以PIC01309为例,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①

其中K=1.3 =0.2 =0.24,可以看出压力的时间常数和时滞参数都很小。

通过ZN法将数值代入商标得到P=1.3 I=0.2 D=0.24 设置值为145mbar经调节后,通过数据观察值如下:

通过趋势图观察如下所示:

整定后PIC01309的趋势图截

可见通过RC法整定后运行基本平稳可靠,但可以发现通过ZN法的PID整定虽然标称性不差但经整定后系统的震荡明显。

3.4 串级控制在LNG生产中的应用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串级控制示意图

详细控制器设计如下:

PCV91004为系统的主调节器用于控制气化输出管道的压力,其传递函数为 ①

其中 K=0.7 =0.5 =0.125

通过RC法将数值代入表1得到P=0.7 I=0.5 D=0.125.

FCV81101为系统的副调节器用于控制SCV的气化输出量,其传递函数为 ①

其中K=1.66 =0.7 =0.5

通过RC法将数值代入表1得到P=0.7 I=0.5 D=0.125

在主副回路的调节控制下

经调节后数据及趋势观察:

设定值为12.5时的PV值

串级控制后的趋势图

通过串级控制后,运行平稳无明显振荡,基本稳定可靠。

4、结语

PID控制的应用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我们应根据每个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具体分析反复试验,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取得最合适的整定值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在文中通过应用适当的方法使得控制系统具有了很好的标称性和稳定性,很好地保障了上海五号沟LNG调峰站生产的正常进行;该站从2008年10月二期投产后目前已平稳运营了3年多。由于生产现场历史数据保留的时限原因,文中数据未能详尽请各位谅解。

参考文献

[1]王再英.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卫东.定量过程控制.上海交通大学.

[3]Honeywell epks 系统手册.

[4]曹文胜.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及其相关技术.天然气工业,第26卷第一期.

[5]The Design of PID Controllers using Ziegler Nichols Tuning Brian R Copeland.

第9篇:过程控制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住区景观;景观控制

随着现代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成为人们购房的要件,那么优质的居住环境是如何形成的呢?结合本人多年的设计工作经验,从住区景观的开端控制、过程控制及施工控制三个主要环节来介绍它的形成过程。

1、景观开端控制:基地规划应与景观设计并行

开发企业选择好开发地块时,如何展开景观方面的相关工作成为未来景观实施及住宅产品品质的部分决定因素。景观的开端控制关联到诸多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1开发商的景观取向

住区景观环境建设中,开发商是关键,是整个开发过程序列的龙头。开发商对景观风格的构思和定位,会深深影响到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策划单位所提供的景观定位是否准确,开发商要根据整个项目的全局来回答。开发商要针对不同的住区产品形成有自己特色和个性的景观产品,寻找项目最合适的方向和其在产品中合适的定位,并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向景观设计机构表达,那些没有景观特色的楼盘将很快被市场所遗忘和淘汰,同时在项目营销上也面临巨大的风险。

1.2基地规划应与景观设计并行

现在很多开发商在项目运作初期仍然忽视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项目设计之初,通常是由规划师完成规划,由建筑师完成建筑设计,然后由景观设计师去填空,这样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从整体方面采取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并行的设计方法,就是在规划设计的前期,不仅仅是建筑师和规划师做设计,景观设计师也必须参与进来,会比单纯由建筑师和规划师来设计的规划思路要更为丰富和全面。

1.3景观设计机构的选择

一家好的景观设计机构是景观全过程控制的联系纽带,它连接上游的开发商和下游的施工单位,并对景观建成效果和施工质量进行把握,这就要求景观设计机构将越来越专业化,各专业配备齐全。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数不满20人的景观设计机构专业无法配全,很难承担完整的景观设计任务,对景观品质也很难保证。

2、景观设计控制:逐层设计确保景观设计完美呈现

开发商通过筛选择优确定景观设计单位之后,对景观设计单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才能保证住区的景观设计达到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质量优良、文化上乘、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等标准。

2.1景观设计的准备

开发商应了解设计团队的构成,要求主创人员有类似项目的景观设计经验,并详报设计业绩情况,结合设计单位已建成的项目案例进行实地考察,以求更加了解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平。

2.2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景观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该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师对项目进行总体把握,深刻挖掘项目的个性内容,站在全局的角度认识地块,进而为项目概念的实际操作性提供可能。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完成概念设计,尤其是大型项目缺少此阶段会对总体控制造成影响、对空间界面易造成语境混乱。

2.3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概念设计的延伸与发展,使概念设计的过程在此阶段更加清晰明确,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此阶段将所有空间都“站立”起来,对每个空间节点都应有明确的阐述并附有相应的配图说明,使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空间场所的效果,可以说,方案设计是将概念阶段的理性思维转化为具体的空间形态。设计院在提报方案后,开发商要给出详尽的评审意见,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次提报,直至定案。

2.4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指在方案设计基础上的进一步设计,是介于方案和施工图之间的过程。初步设计通常要做出各主要景观节点平面、立面和剖面,表达出主要的尺寸、材料和色彩。当设计做到初步设计的程度时,建成后的预期效果也基本呈现,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构思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要求设计院提报此阶段成果并详细审图,结合开发商的审图意见在施工图阶段修改完善。

2.5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服务

施工图是最终指导施工的图纸,因此施工图设计也是景观设计过程的最后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每个空间节点进行全专业的描述,满足施工要求,即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综合与之相关的各工种,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上。施工图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全部工程尺寸和用料,绘制景观构筑物结构等全部施工图纸,编制工程说明书等,对特殊构造及植物栽植,要求设计单位给出施工指导手册,以便更好地把握施工过程,确保硬质及软质空间完美呈现。同时主要设计人应做好现场服务,及时解决施工环节出现的问题,与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

3、景观施工控制:住区景观设计终极创作

住区景观的施工建设是住区景观设计的二次创作,也是终极创作。因此,施工单位水准高低对景观作品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3.1施工单位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施工单位良莠不齐,优秀的施工单位能够使景观设计作品质量升华。这样的施工单位应当具备如下标准:优良的公司业绩,连续多个高质量的工程项目,能客观地反映出施工单位对工程品质的追求;专业的一线工人队伍,一支训练有素的工人队伍,某种程度上也暗示着精品项目的诞生;配套齐整的技术人员,要求施工单位专业齐全,至少应有铺装与园林两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才能将空间描述准确。

3.2景观材料的选择及确认

景观材料的选择也是决定住区景观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景观材料可以笼统地分为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两大类型。硬质材料的选择:为了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施工单位应当收集项目所需要的硬质样品,并按照加工工艺、材料厚薄分类注明,经开发企业和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使用。软质材料的选择:植物材料是有生命的,可塑能力差,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结合设计图纸,由开发企业安排专人进行苗木考察并可直接预定,同时拍照、标记好观赏价值高的苗木,以利植物造景及验收之用。

3.3场地放线与调整

景观设计图纸是在宏观上进行外部空间布置,通过尺寸定位控制场所的空间占位,因而,施工之初的场地放线则是场地空间塑造的基础。除硬质空间应严格放线外,植物的定位放线也尤为重要,往往一些绿化施工单位忽略这一点,其后果是空间形态占位不准,当场地现状与设计图纸不符或景观布置与隐蔽设施(如管井)冲突时,则应及时沟通设计人员调整设计,调整结果应由施工、设计及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确认方可组织施工,必要时需调整局部方案。切不可现场随意调整,以免影响空间品质。

3.4造型施工与验收

景观项目中的许多内容需要施工人员深入理解设计的意图,随之进行现场创作。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应勤于沟通,以便将设计的想法准确地落实到实践当中。可先做出样板区,达到标准后,再以此为标准展开后续施工工作,进而实现对全局进行施工控制。景观工程验收时,可以以样板区为参照,对全区景观园林工程进行验收。局部景观材料的使用应结合封样及照片比对验收。

4、结语

通过三大方面阐述住区景观全过程控制的内容,目的在于使其相关人员全面了解住区景观过程发展的脉络,对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妍黄曦斌.景观设计和施工效果控制方法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2] 张宁.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探讨中华民居.中华民居.2014(10) [3] 凌亮亮徐俊.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作用.现代园艺.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