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数码艺术设计精选(九篇)

数码艺术设计

第1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码技术;纺织品艺术设计;运用策略;分析

随着计算机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得到普及。计算机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是将数字作为基础,因此也可以将其成为数码技术。数码技术在各行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运用数码技术主要是利用电脑进行分色、测配色、喷墨、喷蜡等,使纺织品产品的样式更加多元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一、数码技术与纺织品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的关系论证

无论是何种艺术设计都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进行艺术设计过程中,都会将其他各个学科的最新技术充分吸收[1],以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应用数码技术,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纺织品艺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将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思想进行创新。科学技术作为我国的主要生产力之一,只有纺织品艺术设计与数码技术互相结合,才能形成新型的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数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人们也对纺织品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加入数码技术,让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赋予纺织品艺术设计更多的创意与生命力。对于数码技术来说,将其生活化、艺术化,也是促进数码技术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将数码技术运用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让数码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2],并以艺术化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是未来数码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数码技术对纺织品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

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数码技术,突破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使得纺织品艺术设计更加简洁、灵活,并节省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大量时间、精力、成本。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由于数码技术的应用,对纺织品艺术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也是对纺织品的发展进程进行伟大创新,将人们的传统设计理念与思想充分改变,并为纺织品艺术设计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动力。

(一)对图案绘制办法进行创新

若是利用传统的图案设计方法,例如在绘制较为规则的图案、直线时候,需要借助圆规、直尺等传统工具进行绘制[3]、设计,这样的设计过程难度较高,且比较复杂。而利用数码技术,可以将纺织品的图案绘制过程更加简化,例如在绘制自由曲线的过程中,运用数码技术可以将曲线的弧度调整至恰当范围中,并使曲线更加流畅、自然,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例如PhotoShop、FreeHand等。这些软件都可以对图案中的图形、线条进行精准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图案轻松绘制出来,如果出现错误或是需要调整的部分,在软件中利用Undo功能便可以返回,实现对图案的重新绘制与优化。再如在利用数码技术进行图案绘制的过程中,设计师若想将单位图案进行定义图案,便可利用数码技术将图案填充到制定的尺寸画面当中,这也是传统纺织品艺术设计中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相比于利用传统方法进行纺织品图案设计,在对其进行回位拼接过程中,需要将开刀方式作为基础,将设计稿件通过开刀拼接的方式对图案接版,这种方式会造成拼接错位的现象发生。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应用数码技术之后,便可以将无缝拼接轻松完成,还可以利用连晒功能对图案进行无限循环,将图案的花样布局规划的更加合理,防止水路发生。在对图案扫描时,数码技术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回位剪切、拼接等操作。

(二)套色变换更加便利

利用传统设计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图案设计时,如果要将其进行套色变换,便需要将设计稿重新拷贝,将颜色区域作为基础重新进行设色填充,如有5个色稿就需要重新绘制5次。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宝贵的时间及精力,也会大量浪费绘图材料。而利用数码技术进行纺织品图案艺术设计[4],利用相关软件便可以将套色的变换轻松完成。例如可以利用矢量软件,其中含有的吸管与油漆桶工具可以将颜色有效替换。再如还可以利用图像软件中的调整色调功能与色彩平衡功能,将图案的亮度、颜色饱和度、对比度等有效调节,最终形成各式各样的图案成品。设计师还可以利用DESIGN软件中的配色菜单功能,利用计算机具备的自动配置功能将套色进行轻松变换。

(三)图案流通速度更快

在利用传统方法对纺织品图案进行设计过程中,图案流通的主要渠道主要为书籍、照片、图案绘制手稿、复印等方式,其传递方式也较为传统,传递的速度也无法得到保证。而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应用数码技术,可以加快图案的流通速度。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图案流通的渠道、方式更加多元化,利用网站、信息交流平台等各种方式都能实现对图案的快速流通。用户需要图案时,便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下载,大幅缩短了图案流通的时间。由于图案流通速度的加快,使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交流过程中更加便利、快捷,并为纺织品生产企业获得样稿提供了多元化的获取渠道。时间即是金钱,这种方式可大量节省宝贵时间,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数码技术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在防止品艺术设计中应用数码技术,突破了传统设计方式的图案色彩局限,并将设计内涵更加直观、完整地呈现出来。数码技术与纺织品艺术设计互相结合,可以将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主题思想反应出来,将设计内容的主题进行升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审美观。接下来将对纺织品中的壁挂装饰类以及床品类设计策略展开分析。

(一)装饰壁挂类纺织品艺术设计运用策略

装饰壁挂纺织品主要悬挂在室内的墙体上,具备较强的观赏性与装饰性。设计师在结合数码技术对这种纺织品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将消费者以及市场的需求充分调研,才能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审美需求的纺织艺术品。例如在壁挂装饰纺织品《星空之上》[5],设计师首先利用数码技术在羊毛面料上将梵高名画《星空》打印出来,同时将画作的意境作为基础,利用颜色相近的羊毛毡材料采取针刺的方式印在羊毛面料上,增强了壁挂装饰纺织品的整体参差干与艺术感。设计师还将构图特点充分结合,利用羊毛毡在上面做出风车的形状,使整个防止艺术品的内容更加充实与完整。

(二)床品类纺织品艺术设计运用策略

床品类纺织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设计师在利用数码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消费者的实用性需求。例如床单、枕头、被褥等床品,都与室内的整体装修风格息息相关,因此设计师还应将床品整体的设计风格进行统一,才能让一些列的床品纺织艺术品风格一致,在室内形成良好的视觉美感,还可以为人们创造舒适休息环境。

四、结语

利用数码技术对纺织品进行艺术设计,可以突破传统设计方法的各种弊端,还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与设计材料。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纺织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方面需求,从而为纺织品生产企业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任雪玲.数码技术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05.

[2]钟铉,王秀琳,刘翠萍,杜群.数码印花技术和传统手工艺结合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73-76.

[3]刘晓萌.数码印花在波普艺术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5,(5):404-405.

[4]马山青.数码技术在纺织品图案设计上的应用[J].品牌,2014,(1):8.

第2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码艺术设计;形式美;传统绘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数码设计这一新时代的艺术形式营运而生。新艺术形式的出现,除了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潮流以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但就数码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来看还离不开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传统绘画艺术。

一、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

就数码设计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来讲,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来的,它是数字化与时展相互作用的产物。对数码图形以及数码艺术进行专门研究的机构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苹果公司退出DTP(桌面排版系统的简称),数码技术开始大范围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在设计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码艺术开始逐渐在艺术领域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至此,数码艺术开始步入艺术的神圣殿堂。但是随着数码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感觉到,数码艺术设计除了在感官上带给人们足够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之外,对于传统艺术美感的体现以及传统文化内涵的表现似乎稍显不足。与此同时人们普遍对于数码艺术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通过相关的研究和发掘,我们可以看到,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较深的艺术渊源,对这一艺术渊源进行探讨,不仅能为数码艺术设计今后视觉表现的方向以及美学发展趋向提供明确的方向,同时还能从多方面的促进人们对数码艺术设计的正确认识。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并不成熟,需要对传统艺术,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进行有效的借鉴,从而对自身创作过程中艺术文化内涵不足这一缺陷进行弥补。

二、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融入传统绘画艺术的必要性

传统绘画艺术与数码艺术创作中融入审美意识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艺术渊源。就传统绘画艺术的文化传统来讲,它是建立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底蕴以及渊源之上的,因此从传统绘画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文化历史底蕴。与此同时,传统绘画艺术不仅囊括了中华艺术精粹,同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深刻文化积淀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风情以及传统中华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在传统绘画艺术发展的过程,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时代特点又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流派,不仅促进了人们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的提高,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传统绘画艺术本身的亲和力,缩短了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的对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的认识还普遍停留在手工和笔墨二者之间时,数码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到艺术领域,新兴的创作形式以及以高科技为依托的创作基础,导致人们对于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还停留在一个较为粗浅的层面,对于数码设计的艺术造型也存在一定的情感距离。

三、如何有效利用传统绘画艺术实现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

数码图形,又称为CG(computer graphics的简称),具体指的是数码化作品。作为数码图形的重要组成,矢量图形在数码艺术设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能满足数码图形设计过程中对于硬边风格的表现,同时还适用于一些标志以及标准字体的设计,但是在表现的过程中,由于其硬边风格,使得一些图形在具体的场景里显得过于冰冷和机械,从一定程度反映出数码艺术作品亲和力的缺乏同时也是当代数码艺术设计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传统绘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实现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沟通,而且还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08年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就是一个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的典型。如果将数码艺术设计的时代性与绘画艺术的传统性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是对数码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革新,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观众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能缩短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距离,从而最大化的体现数码作品的艺术美,实现其艺术价值。

在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不同文化以及学科领域的有效信息,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当代数码艺术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不断对数码艺术设计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生命力进行充实,不仅是促进数码艺术设计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黄志明.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的融合及拓展[J].艺术评论,2012,(12):98-101.

第3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服装市场款式新、品类多、小批量、高质量以及快速反应等特点成为当今时尚的需要。服装设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在技术上为服装设计的艺术构思和传播实现了突破性的提高,更丰富了设计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当下服装技术革新之重要环节。文章对服装设计中数码技术的运用以及二者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这对数码服装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数码服装设计 数码技术 艺术表现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服装设计理念已跟不上当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单一传统的设计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服装产业。“高效、便捷、精确、个性以及成本低廉”成为服装设计在信息、技术结合过程中亟须转变的一种工作方式,运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装数码技术无疑成为服装设计的重要工具,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设计方式。

服装艺术设计包含了设计师对服装设计的整体构思,主要通过服装效果图来展现。目前市场上通用的二维设计软件仍然是服装设计师首选的主流工具。因此,如何基于二维设计应用软件更好地完善功能,更全面地表现设计效果,更方便快捷地使用,仍是服装数字化设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笔者对数码服装设计表现的几种形式分别做具体的探讨。

一、服装人体造型表现

人体作为服装造型的基础,其结构和体态特征是服装设计师必须了解和把握的,尤其是成衣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功能和人体造型。作为产品设计的服装,要充分研究消费群体不同的体型特点,以此确定服装号型,必须是以客观正常人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而作为时装画与服装效果图中的人体则相对夸张,强调的是服装艺术的美感,特别是服装画中的人物表现,追求的是人物动态造型的优美气质和人体各部位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服装人体与客观现实中的人体是有所区别的。正常人体比例为7个头长,而服装画人体为加强艺术表现力多为9―10个头长甚至11个头长以上,主要在于人体腿部比例的拉长,突出夸张的装饰效果。用于服装生产的服装效果图相对于服装画更倾向写实风格,一般为8.5―9个头长比例,略有夸张但不为过。当然选择何种人体头长比例要根据服装设计的种类、特性以及画面风格来决定。例如,男女性别、体型的差异,成人与儿童的人体比例区别等。另外,服装人体的造型设计还要注意服装人体的动态变化和重心的把握。

人体造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时装画与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效果。服装效果图是设计师与客户交流的重要图纸,服装款式设计只有通过人体造型才能更形象、生动、真实地表现出来。虽然效果图中的人物表现不必面面俱到,甚至可以省略细节,但人体绘制却是不可省略的,并且每款服装都需要绘制人体造型,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不仅影响效率,也会使人产生倦意,从而影响设计师的创作激情。数码技术的引入让设计师在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只要把每次绘制完成的服装人体造型作为模板存储起来,就可以重复使用。或根据需要只作局部修改即可使用,十分方便。数码服装设计中的人体造型绘制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方法:1.可以把原有的手绘线稿或人体色稿资料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输入电脑保存,方便日后调用或二次处理。2.将姿态优美的人体摄影照片或时装人物摄影资料输入电脑储存,在对原图的处理后以其作为模板进行绘制。3.直接在电脑上运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等设计软件绘制线稿,或通过数位板和压感笔手绘人体线稿。

二、服装色彩表现

俗话说“远看色,近看花”,色彩是创造服装整体的主要因素。从人们着装的角度看,色彩先于造型图案闯入人的视野,可见色彩是服装设计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服装色彩搭配是形成服装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恰当的服装配色既要有美学含量也要有技术含量。在以往的服装设计表现中,如何为服装款式调配色彩,是一个较为繁琐且具有相当技巧难度的操作过程。设计者不仅要熟悉各种颜料媒介的特性和色彩调配,还需要有一定的作画经验和色彩感觉。假如设计者本身不具备绘画基础,则手绘的服装图稿很难达到准确、理想的色彩表现效果。比如服装的浅色调配色,不管是用水彩水粉还是彩铅或马克笔,对于白色上色和淡淡的粉色系上色,效果都是很接近的,手绘稿效果不太明显,也不易分辨出哪种效果会更好些。而使用数码服装设计表现配色,不仅可以使白色和浅粉色在色彩处理上更为逼真,且更接近实际效果,区别比较明显,便于设计者选择贴近表现意图的方案。相比之下,数字服装设计的色彩配色过程要高效便捷得多。例如同一款服装的多种色彩方案进行比较,要先绘制好多个服装人体和款式,调配的颜色一旦在正稿上着色后就很难修改了,只能一次到位。如果设计者对已经绘上的色彩不满意,那只能放弃重画,这种费时费力的工作,效率显然是低下的。利用Photoshop软件绘制人体线稿或输入手绘线稿,使初始设计的色彩方案能得到较好的保存,以其为模板还可复制出多个服装人体线稿,便于比较。运用Photoshop中的“色彩调整”“色阶”“变换”等功能,不仅可以方便变换色相、明度、纯度,还可以把原本的有彩色变为无彩色系,观察有彩色的明度变化幅度,或者用于服装的换色处理。

另外,合理利用减淡、加深工具可以进行单种色彩的视觉变化,画面上可按视觉的光源方向进行描绘,增强自然的色彩立体仿真效果。矢量图软件CorelDraw同样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直观的色彩和图样的填充方式。例如,CorelDraw可以将矢量图转换成不同颜色模式的位图,在CorelDraw中创建的矢量图,将其转换成位图,就可以应用各种特殊效果。此外,不管是平涂上色还是晕染过渡色,手绘上色还常会遇到颜色胶分调不均、涂色不匀、色块生硬等问题,影响到画面视觉的美感。在数码设计中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设计软件中有许多默认调色板,只要对标准填充颜色进行自定义,就可以确保颜色的准确。

三、服装款式表现

服装款式图是将设计意图转化成服装产品的一个重要方案。服装打板师要根据服装款式、结构图进行打版,样衣工也是依据它来缝制服装样衣。服装款式图作为一种工业化应用图纸,它不需画人体,也不强调艺术表现技法,却要充分体现服装结构、款式的准确性。由于服装款式图更多的是应用在成衣生产中,因此,服装款式图中的每个细节设计都要表达准确和清楚,大到服装的廓形、衣长、分割线、领和袖变化、衣袋位置、图案等,小到省道、拉链、纽扣、装饰线迹等。服装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装饰工艺都要精确地加以描绘,有些特殊的工艺还要放大细化,加以文字说明,尽量使图稿接近成衣效果。

服装款式图作为具有科学技术含量的服装设计图解,结合先进的数码技术进行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能清楚表达出服装的造型、结构、图案和色彩等要素,较之手绘技法也更能科学地体现服装款式图的特点。如CorelDraw图形软件提供的“贝塞尔工具”,可以自由绘制各种款式设计图,线条的粗细、颜色、形状、深浅皆能根据设计随意控制。除了CorelDraw软件,目前也有很多设计师选择运用FreeHand图形软件设计服装款式图。FreeHand同样具有CorelDraw中的网格、标尺和辅助线等功能,用于帮用户准确地绘制和排列对象。网格系统和标尺协同工作可以帮助用户精确地对齐和定位对象,利用“网格和辅助线”的两个选项频率和间距,可设置网格点间距。运用FreeHand绘制出来的各种点、线、形状等“矢量”实际上相当于位图图像中的像素,我们可以单独对每一个“矢量”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改变位置、颜色、线段的弯曲程度。也可将其设定为其他属性,比如对分割线的形状变换、增加装饰线的数量、省道位置的控制变化,以及衣身长短的变化,这些都是可以随时控制的。由此可见,数码服装款式设计图比手绘款式图更符合服装工业化的生产要求,数码设计效果准确、逼真,也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四、服装图案表现

图案设计涉及造型变化、图案构成以及色彩、肌理表现等设计要素的运用。服装图案的设计表现主要包括面料图案和装饰图案两类。现代服装设计往往会借鉴大量的传统或现代的艺术图形图像、符号、纹样等,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不可能照搬,一般都会对其进行一定的变化运用。变化的主要方法有简化、归纳、夸张变化、抽象变化等,运用数码技术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运用Photoshop中的选框工具、魔棒工具就能在结构和色彩上取得简化,并将简化归纳的纹样巧妙地运用在现代时尚的服装中,使整个服装外轮廓造型简洁,但内容丰富,不显单调。

为增强艺术表现效果,在服饰纹样中需要对某些特征给予突出、夸大和强调,使原有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生动和典型。如抽象图案是现代服装面料图案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设计师通常运用几何直线或曲线对图案的外形进行抽象概括处理,将其归纳组成几何形体,具有简洁明快但又富有变化的特点。手绘圆圈、条纹或方格图案,要借助圆规、鸭嘴笔等传统画图工具,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且水粉、水彩颜料很容易弄脏画面。运用先进的数码设计软件,可以进行复制、旋转、移动、变换、应用再制、自动排列等操作,轻而易举完成整个面料图案的设计。还可将不同图案花色效果的面料模拟运用到款式中,直观检验图案在成衣中的真实效果。例如,运用Illustrator设计软件中的封套扭曲,平面图案可根据模特的动态、所处部位进行相应变形扭曲,从而使服装图案更符合人体着装后的褶皱效果,避免图案在画面中的生硬突兀。Photoshop还可以羽化图案的边缘轮廓,使其与背景融和;在光线处理上,增加受光部位的亮度,降低背光部位的纯度和明度,在增强空间效果的同时,做到逼真自然,使其十分贴切。

五、服装面料表现

面料是服装的载体,服装设计是通过面料这一物质媒介来体现的。不同的面料在服装造型上各具特性,利用面料的质感特色和塑形性能来完整体现服装的设计意图,使得造型与服装风格相得益彰,完美结合,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使观者明确知晓设计者所选用的面料品种,在设计效果图中形象逼真地再现面料的质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的服装面料中,棉、麻、丝、毛、皮革、纱等各种材质表面肌理相距甚远。因此,技法和工具媒介的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比如,技法中有淡彩、重彩、喷绘、影画、贴画等各种各样的表现,颜料画笔有水粉、彩铅、水彩笔、马克笔、油画棒、派克笔等,同时对纸张的选择也很讲究。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真实地表现面料的质感,了解面料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在短期内掌握如此繁多的传统颜料、画笔和技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采用数码服装设计,以上这些难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运用Painter的画笔工具、Photoshop、Illustrator的滤镜效果以及CorelDraw中的艺术笔触和创造性工具,都可将不同质地、不同肌理效果的面料模拟运用到款式中,使其具有三维的仿真效果。以仿真画笔及特效处理著称的Painter,画笔多达数十种类型和400多种变体。服装面料肌理和服饰品质感效果设计表现时,设计者可自定义笔刷面板,将想要用的笔刷拖动到空白区域,组合成一个新的面板。不同类型的画笔有着不同的特点,Painter的硬质画笔有粉彩笔、蜡笔、粉笔、炭笔等,适合表现沉着厚实、丰富硬朗的粗纺呢绒的纹路;数码水彩类画笔是模拟传统水彩富含水分的画笔效果而制作的独特画笔,不仅操作简便,处理速度更快,而且其颜色可以和传统的水彩画笔相比媲美,数码水彩画笔颜色透明亮丽,适合整体透明的薄纱效果和部分透明的蕾丝效果。又如特效工具是强大的效果生成器,其中的厚度工具定义了纤维、腐蚀等多达30多种画笔变量,可作多种颜料厚涂和材料肌理的表现。此外,纺织品的图案花色、服装面料材质的厚薄、软硬和疏密程度,也能通过奇特的数码技术功能得到完美的诠释,使逼真的面料质感效果与服装设计作品的风格相结合。

结语

数码技术使服装设计在实践应用中更加体现了科学技术、艺术设计的新特性,改变了以往服装设计传统、繁琐的设计方法,提高了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它突破了传统服装设计陈旧单一的设计思想及表现方法,从二维、三维的角度表达了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图案、材质、款式及相关设计等方案,轻易地实现了传统设计所达不到的快速、灵活、准确的文件传递功能,还可实现远程设计、加工、销售等,使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缩短,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设a计师只有掌握并利用新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迅速、高效、准确地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翁小秋.试论服装款式图表现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J].新美术,2003(24):91―92.

第4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 商业设计CG资源管理数码艺术学科建设

“CG”是“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图像)的缩写,“CG资源管理中心”是对计算机图形图像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运用教学的一个部门单位。

随着商业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对商业有着巨大影响的艺术创作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艺术方式和运行手段正面临着无情的冲击和淘汰。数码艺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正逐步走向成熟。商业中的影视制作、动画、游戏、广告、动漫、网页设计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新艺术和新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艺术、娱乐和传媒领域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当今数码艺术已经广泛深入到商业中的动画、设计、影视制作、游戏、广告、多媒体制作、网络等社会各个层面与相关产业。数码艺术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开始影响着当今全球的商业经济与商业文化。如今在美国,数码艺术已经广泛深入到个人艺术创作、各类艺术设计、影视制作、游戏制作、多媒体制作等社会各个领域,每年给其带来近千亿美元的利润。数码艺术作为一个产业,深刻影响着美国的经济和文化。日本目前直接运用电脑从事数码艺术工作的有近10万人,每年还有30多万人接受数码艺术教育与训练;对于推动日本的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而韩国的数码艺术产业,特别是游戏产业更是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一、世界数码艺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已有数千家大专院校开设了数码艺术专业,数码艺术已成为各类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各种规模的数码艺术展览也不断在世界各地举行。欧美及日本等国还专门创建了数码艺术展览馆。数码艺术教育规范化、数码艺术产业化以及加强数码艺术创作的交流已成为国内教育界、艺术界、传媒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美协也曾在2001年于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数码艺术展”,有数百名专家和学生前去交流、观摹,对推动中国数码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首届“中国国际数码艺术展暨中日韩CG艺术交流展”、“中国青年数码艺术大赛”于2003年12月20日至23日在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厅)隆重举行,共展出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500余件各类数码作品,包括数码绘画、动画、游戏、多媒体、网页、DV作品等。代表了当今国际数码艺术的最高水平,被海内外专家和媒体誉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数码艺术盛会。展览的同时,主办方中国美术家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青年出版社、日中CG文化交流协会、韩国汉数码艺术家协会还举办了“国际数码艺术论坛”。来自海内外的近百位专家、教授就“国际数码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数码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展开了讨论与交流。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创作潜力和市场潜力的大国,数码艺术教育和与其相关的产业也在飞速发展,正在创造另一个奇迹。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充分发挥CG资源的作用分不开的,CG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多地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美术院校的教学、科研主要是围绕视觉艺术开展的,可视化、形象化是其主要特点。可以说美术院校的教学、科研一旦离开了可视化、形象化的特点,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美术院校“CG资源” 的建立,就是要为美术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

二、国内数码艺术的现状

国内还是有一些美术院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数码艺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都把计算机课程当作一个副课或选修课,对“CG资源”的管理与运用也不充分。把数码艺术当成一个辅助工具,当成一个“新鲜玩艺”,而不是当成新生力量和“新生的事物”来对待。这无疑是一个落后的观念,或者是对数码艺术不充分了解、不适应。美术院校的众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注入新鲜的血液,而这种新鲜的血液就是当今风行全世界的数码艺术。

三、“CG资源”的发展意义

“CG资源”将加强与国内、国际艺术设计及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发掘最新、最全面的信息资源,建立庞大而完善的CG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创建丰沃的理论、技术土壤。

“CG资源”将在搜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CG资源的可视化、形象化特点,进行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将最新的教学科研动态、动向及时传达给美术院校的师生。 “CG资源”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差距,随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变成美术院校与外界思想、文化、技术交流的中介,以大量新鲜信息资料不断刺激美术院校师生们的艺术思想,为此必将带来教学、科研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

“CG资源管理中心”可以以快捷、直观的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在美术学院全体师生的参与和努力下,教学、科研工作都将得到更好的重视和研究。CG资源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还会创造出新的CG资源,使美术院校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

四、“CG资源”的基本程序

根据“CG资源”管理体系的工作任务和职能,可以划分为: “CG资源搜集”、“CG资源处理”、“CG资源整合”、“CG资源传达”、 “CG资源研发”等几个基本工作单位。

1.“CG资源搜集”

CG资源搜集工作是其后所有工作的起点,工作面广,工作量大。搜集的CG资源主要围绕与美术院校教学、科研有关的资料,需要较多人员分工合作。工作包括:(1)前沿动态。涉及美术学、艺术设计、美术理论、设计理论等各方面。信息性、新闻性特点较为明显。(2)经典之作。涉及与美术院校各学科及各专业方向相关的CG经典资料的搜集,包括网络资料、CG光盘、多媒体教学资料(影碟、录像带等)、书籍图片等。主要目的是为美术院校各学科及各专业方向的教学提供最优秀的经典范例,提高学生的眼界和审美标准。(3)基础素材。涉及与美术学院各学科及各专业方向相关的CG基础素材资料的搜集,包括网络资料、CG光盘、多媒体教学资料(影碟、录像带等)、书籍图片等。主要目的是为美术学院各学科及各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原材料等。(4)教研积淀。对美术学院历年来优秀作品和习作等进行搜集和拍照,为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做准备,为形成美术学院教学科研特色做准备。(5)百家争鸣。涉及与美术学院各学科及各专业方向相关的美学思想、哲学思想、美术思潮、设计理念、中外美术史研究、中外设计史研究等方面文本及CG资料。主要目的是活跃学术思想,提高教学科研理论水平,为开展基础研究及科研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2.“CG资源处理”

CG资源处理主要工作是将搜集到的CG资料进行初步的分类、归档处理,建立电子数据资料库。

3.“CG资源整合”

CG资源整合主要工作是在CG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资料分类目录,并对CG资源建立索引查询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来查询所需资料。

4.“CG资源传达”

CG资源传达主要工作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即时需要,制定简单快捷的视听传达方案,将所需要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美术院校各学科及各专业方向的学生,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信息现代化。也可使用网络界面,更大范围地传播这种信息资源。网络界面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一环,是信息传播方式突破性的革命,它是一种借助符号系统实现传达活动,具有明确传达目的的信文构成过程。利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实行远程教学。

5.“CG资源研发”

CG资源研发主要工作是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长期需要,制定各学科及各专业方向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幻灯演示、出版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图书及音像制品。

“CG资源管理中心”虽然工作繁杂,劳动强度很高,分工较细,但在进行重要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时候,需要统筹安排,开辟特殊通道进行人员分工协作,以减少内耗,集中优势力量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

第5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关 键 词:数码设计 设计美学

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自我纯粹的过程,其发展必然与社会、科技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设计艺术亦是如此。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一个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语境必然会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数码设计是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数码设计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原有设计世界的格局,带来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推动了艺术设计方法的变革。数码设计所蕴含的美学特征是对传统设计美学的一种继承和延伸。

一、数码设计闪耀着技术美的光辉

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经过充分发展之后的设计艺术在数字化时代也必然迎来新的辉煌。因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数码设计成为当代新兴的设计潮流,使现代设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闪耀着技术美的光辉。

数码技术运用于设计艺术,对设计艺术的推动是巨大的。无论是各种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还是各种软件的升级和功能完善,都是使技术朝着趋于科学化、理性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都在进一步强化着设计艺术的技术美特征。设计师充分利用了数码技术的强大功能,努力实现着技术与审美的高度统一。

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深刻的关系毋庸置疑,每一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都会对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技术手段而言,它是实现设计师设计思想的重要手段。当然,技术即包括运用何种手段达成设计愿望,也包括实现设计的实际生产过程。设计师脑中的构思需要通过合适的工具方能更好地付诸实现,而设计环节技术手段的提高无疑会对设计师的艺术表现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的设计手段所带来的技术之美突出体现了数码设计的美学价值。

数字技术介入设计艺术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但其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设计艺术,技术甚至成为影响设计风格的重要因素。在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互动中,数码设计迅速呈现出强大的功能,成为当今设计师必选的手段,数码化的设计艺术开始呈现独具技术魅力的风格特征,传统的设计手段逐渐被遗忘和替代。

由于数字技术对设计艺术的介入,现代的数码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软硬件所提供的纯技术层面,而是在虚拟的现实中努力实现着设计所要求的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统一。同样,数码设计所见即所得的强大功能和虚拟现实氛围能够让设计师在更好地判断自己创意的同时,还能够轻易地满足受众的直观预期要求,使他们更好地忠实于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要求。

总之,数码设计不仅带来了现代设计理念、手段和风格的剧烈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新的设计时代的来临,塑造了新的视觉形式,带来了新的审美价值的变化。数码设计的技术之美不但体现在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的完美融合,还体现在数字技术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全面介入和审美趣味的塑造。

二、数码设计彰显着人性的关怀

数码设计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性,这不但体现在美学理念上,还体现在传播途径、方式及媒介的改变上,是设计史发展的需要,也是设计艺术自身内在规定性的需要。数码设计全面渗透设计艺术,其中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使设计艺术走上大众化的发展道路。数码设计的人性化关怀就体现在人们对于设计艺术大众化趋势的审视和反思。

回顾数字技术介入现代设计以来的种种现象,可以发现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迅猛提高和普及,大大降低了艺术的技术难度,使得广大非专业人员获得了进入艺术创作的“准入证”。数字技术所具有的那种人性化设计和易操作、普适性等特点,从根本上缩短了技术与民众的距离,同时也造就了数字媒体的快速传播与复制,从而使得以数字计算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迅速走向了民间。凭借着功能强大的设计软件如PHOTOSHOP或ILLUSTRATOR等,可以使一个未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很快进入状态进行设计创作,这就使得长期掩映着神秘面纱的设计艺术走向了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大众前所未有地与艺术亲近起来,为更多的非专业人员进入艺术创作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当然,相对而言,这些非专业人员的作品技术难度较低,无论思想还是形式都显得浅显、直白,但却与数字时代的快节奏生活、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大众的审美趣味相吻合,易于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相应地,专业艺术家也不再在自己的艺术中苦心经营,而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和满足大众日新月异的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节奏。

数码设计的普及一方面推动了设计艺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设计艺术的繁荣。另一方面,设计艺术的大众化发展在获得大众艺术诸多特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众艺术与生俱来的弊端。当数码设计演化为“为技术而技术”的无病呻吟和纯形式的玩弄,陷入肤浅、直白的恶性循环时,数码设计领域的有识之士开始有意识地在数码设计中注入深切的人性关怀。以此对抗技术对人的异化,以期避免因技术强势所造成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从而摆脱人类成为技术奴隶的困境。由此,设计艺术的物质性追求慢慢转向了精神性和文化性的追求,功能化的设计艺术开始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渗透着审美的内涵。

数码设计中的人性关怀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美学的要求进行人文思考,从而唤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和感动,其着眼点和目的就在于广大民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信息技术引领时代潮流的今天,数码设计中所灌注的人性关怀和美学沉思,对设计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满足着人们对现代设计所要求的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审美需求,甚至决定着设计艺术的未来。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数码设计领域的内在追求和主旋律。

三、数码设计洋溢着诗意的律动

通过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短诗中所述短语“人诗意地栖居”广为流传。的确,技术的迅猛发展曾经使人类的心灵被放逐,但这不应成为我们逃避现在重回过去的借口和理由。我们生活在数字技术所营造的网络之中,无人可以逃避,因此在技术美学的范畴内思考技术问题,对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做出认真的思考,改变被动、依赖,甚至痴迷的状态,突破技术强势给人制造的障碍,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享受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和成果,人们“诗意地栖居”方才成为可能。

数码设计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迅猛,甚至还大有取代传统诸设计之势,各种传统设计艺术也在不同程度上借助于数字技术,以期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存储。从某种意义上说,数码设计正在或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经验和模式,为设计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事实上,数字技术与之前工业时代对人的物化具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别就在于数字技术通过数字语言将整个世界进行终极分解,实现各种物质间数的和谐。数码语言的发明,实现了虚拟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转换,实现了观者与作品间的互动。数码艺术中的交互性,是以多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并无什么固定的模式,交互形式可谓层出不穷,这无尽的交互给数码设计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数码设计的交互性也是人类精神的共同需求。随着人们对于资源的共享需求,随着人与人交流的需要,数码设计的交互性将会有更广阔的含义和更为迫切的需求。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和自由的艺术发展空间。

对于数码设计来说,其交互性的实现与虚拟性密切相关。虚拟性作为数码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就在于,为观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个人PC和网络化的普及,物质化的虚拟影像通过网络媒体四处传播,数字世界已成为另外一种真实,在这一“真实”的世界内,时空概念发生了转换。借助于数字技术的支持,一个虚拟的现实、一个非物质化的虚拟空间得以营造,这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在这一世界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与现实环境感觉极度相似的虚拟实在;在这一世界中,也可以随心所欲,实现现实生活中难以企及的梦想。

数码艺术所具有的虚拟性,是无数艺术家和理论家梦寐以求的境界。借助于数字技术的虚拟与交互,科技理性被插上了灵性的翅膀,数码设计洋溢着诗意美的律动,人类自由地驰骋于虚拟现实之中,实现了庄子“逍遥游”的期盼,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尹定邦.设计艺术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叶知秋.纯粹美学的视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李立新.设计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数码摄影这门艺术和美术设计这门艺术之间相互交叉、融合,不是随意进行的,是有限制的。两者之间按进行交叉是存在前提条件的,该条件就是顺从艺术的发展规律。而且艺术发展规律受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是需要结合的艺术要素的基础特征、结合能力、相关的科学技术以及当前社会的需求等。

二、对美术设计和数码摄影相互交叉、融合的发展建议

1.把数码摄影艺术更准确的运用到美术设计过程中

当前的时代特征是视觉为中心,电视、电影、绘画、摄影正在发展融合。跟随美术设计的发展脚步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其他的艺术门类,数码摄影对美术设计的影响最大。当前的高新技术,例如数码摄影图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逐步的取代了传统的诸如喷绘、手绘等工作手法。计算机技术数码影像逐步发展为当今艺术的主体,而且水平也比较高。科学技术所营造的视觉艺术形象在当今社会获得很大的成功,而这种成功不只是代表着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影响着美术设计的更新与进步,还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思维。

2.数码摄影在美术设计中的含量不在多,在于精

美术设计中存在太多的数码摄影写实图像并不会带来好处,不同的的艺术门类都应该进行有效的交叉和融合,然后各门类再从中汲取营养,创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表现道路。数码摄影艺术过多的运用到美术设计中,造作是使用各种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其艺术类型和所表现的个性就会慢慢消失。所以在美术设计中数码摄影的含量不在多,在于精。

3.注重色彩、突出构思

要想创造一件好的数码摄影和美术设计结合的作品,构思是最主要的基本因素,是作品产生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思维活动。只有深入的观察、了解、研究和设计主题相关的因素,才可以形成一个构思形式。无论是在数码摄影艺术还是美术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色彩运用得当,就会给作品以美化和装饰性,使作品更具吸引力。虽说使用色彩时没有固定的使用法则,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运用色彩时尽可能的独特新颖。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多样化作品,其基础就是创造性,力求用色技术可以达到最少的色彩、最好的效果。当前的艺术发展趋势就是从单纯中追求美观,追求整体简洁但审美价值高的色彩,所以在选择、组合色彩时尽可能的精简,创造性的运用独特的色彩,只有这样,设计作品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注重形象的运用。设计对象的内容、用途和特性都是通过设计的作品体现的,而色彩作为一种基本要素,构成了商品的形象。色彩是人们对于感知的一种长期累积,在感性变成理性时形成的概念,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心理在画面上反映出来。

第三,简洁扼要,以少胜多。简洁并恰当组合是运用色彩的根本法则。影响作品效果的因素不只是用色的多少,还有就是色彩的选择是否恰当以及色彩组合能否巧妙运用。视觉冲击是作品展示时的效果追求,经验发现那些颜色复杂、凌乱的作品在展示时根本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以判断,创造色彩少且简洁的作品才是时代的追求。

三、总结

第7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码绘画;传统绘画;虚拟技术

1 数码绘画技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初步碰撞

(1)中国传统绘画与数码绘画区别。中国传统绘画是画师在对现实中的一些事物、景象进行再创造和后加工,并不是完全的复制,而是融入了画师头脑中的很多想象出来的因素。所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品本身都是虚幻的,虚构虚拟的特性是由始至终没有变过的,不管是写意的绘画艺术品还是写实的艺术作品。和中国传统绘画一样的,现代数码绘画也是创作者对现实中的事物、情境融合自我的想象进行创作,也不是完全真实的。所以虚拟的特性也是现代数码绘画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品的基本变现要素是:点、线、颜色、面,用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了各式各样的视觉效果。而现代数码绘画应用到的表达基本要素也是这几个。从这两个层面上讲,中国传统绘画和现代数码绘画只是使用工具不同而已,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2)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共存。数字媒体艺术必须富有艺术文化的底蕴,在数码技术完善的今天,提到数码设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随便打开手边的一本书就会设计、时装、图像、等各个领域,数码设计和绘画随处可见。无疑,数字媒体艺术以它自身特有的方便、视觉效果丰富等特点带给人民极大的愉悦。不过,随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缺乏对文化的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不仅包括我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民族情感,风俗民情这些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还有审美水平的高低。好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能和人们进行情感的交流。而新兴的数码媒体艺术作品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缺乏文化底蕴,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传上的陌生和疏远。

数码绘画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不同文化,才是数码绘画发展的根本所在,才能使我们创作出来的东西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同时我们要结合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京剧,皮影等。只有不断的充实数码绘画作品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以及生命力。所以,要用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以弥补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文化内涵的不足,将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情感或思想等运用熟练的计算机数码设计技术手段表现出来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艺术性的。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把握和反应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懂得了中国的美学思想,才能体现中国艺术的魅力。如果仅仅是只停留在画笔和纸的阶段,是无法跟上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无法真正进入数字媒体艺术的世界。反之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数码绘画艺术必须以高技术和艺术结合发展才能完成,数码绘画同传统绘画一样同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传统绘画是是以物象再现,而达到虚拟的真实。无论是超写实或俱象还是抽象绘画都是物像的再现,作品里的圣人不是真实的圣人,而是虚拟的再现。相同的数码绘画也同传统绘画一样,对物象的再现同样是虚拟的模仿。由于数码绘画缺少偶然性,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数码绘画作品形式上和语言上都比较雷同,圆滑细腻、缺少厚重感,这种单调性突显不出来数码绘画本身强大的包容性。那么,面对这个画种的缺陷,我们如何进行填补呢?既然数码绘画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新枝,那么补充这种缺失的有效途径还是要回归到传统绘画当中去,数码技术和传统绘画相结合,利用数码工具包容一切图像的特点,把传统绘画中的偶然性转移到数码中去。在传统绘画中,使用橡皮擦等工具进行修改或者用颜料覆盖时,不一定能完全清除原迹,而留下先前绘画的痕迹。这些痕迹往往在我们的构思之外,或者是“被放弃”的、“不准确”的描绘。由于技术原因、或作者有意识的处理,这些痕迹会积累起来,同样构成了绘画中的偶然性因素。事实上在架上绘画中,作品正是绘画过程的最终积累。数码绘画虽然具有强大的功能,在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技术难点,例如其中显著的一点是图像可以随意修改、覆盖和清除,并且不露痕迹,可以非常高效率地修正“笔误”,精确的描绘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但同时也意味着偶然性的缺失:清除了绘画的“不确定性”,径直地只往着唯美精确的方向走,绘画艺术的多重解读变成了单向思维了。

2 数码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

(1)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完美结合。体现民族性、世界性、综合性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它支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它是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构成民族文化的话语系统。数码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文化向多元发展的进行,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扬传统与现代设计结合,并加快艺术的全国化发展。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不断吸收本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更好的表达民间风俗乡土人文风情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语言,打造出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性艺术作品,因此,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完美结合,是我国数字绘画艺术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的重要途径。越是全球化越需要民族个性的深入发掘。所以,要不断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中国本民族内涵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新思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将在中国人的精神与感官世界崭露头角。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以及信息系统的发展都给我们的传统艺术带来强大的冲击,另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前卫的思维模式和新观念使我们对传统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有了更新的思考。新的设计符号,新的技术手段加上新的媒介的出现为我们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进行再创造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对待传统与现代的态度上,应该是批判的继承,把传统符号打散重组变为现代符号,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使得传统绘画得到发展又得到了创新。随着数字绘画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的重新审视和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传承好本民族优秀的民族艺术,才能使作品具有艺术性世界性。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艺术作品具有民族性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因此,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永存。同时,艺术的综合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注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更要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关联。要善于将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结合,熟悉各种艺术的特点,做综合的艺术,而不是单一的。未来各种艺术走向融合,互相作用。数字时代的技术让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成为可能。应逐渐走向艺术的综合推进,未来的作品对综合性要求将越来越高。单一的学科制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

(2)媒体艺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技术,并且是最近几年国内外科技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学者对虚拟现实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钱学森院士译为“灵境”,虚拟现实在英文里写成“VirtualReality”简写为“VR”,英文本意为表现具有真实事物的某些属性,本质上是虚幻的。从名字可以看出,VR其实就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映像。例如,1997年囊括美国奥斯卡金球奖11项大奖的史诗巨片《泰坦尼克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影数字特效再现了70年前的海上灾难,它标志着数字电影时代的来临。目前,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影风格的表现中,许多画面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参与就不会产生影片所追求的表现风格。因此,我们要在中国美学观念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一些新的实用可行的新的视觉技术,体现到视觉艺术的表现中。未来数字媒体艺术的界面将更加人性化和情感化,随着人们与虚拟现实等数字世界的深入接触,数字媒体艺术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数码绘画虽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艺术,它如果和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结合,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全新的改变。在人类生活改变的同时也使得我们对绘画的表现手法,形式和媒介的选取,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以及观念认识也将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同时数码绘画艺术也应该结合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形式内容的变革,整合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依照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的现代艺术作品,使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文化事业向着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业方向发展。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艺术都起源于文化意义的创造。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文化意义的创造,也就是作品本身技术表达方式的再创造,而数码绘画的创新性的革命性变革,就是文化内容的创作在一种数字虚拟现实环境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总之,现代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沟通是必然之势,让数字媒体技术表现手段在与传统艺术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3 结语

第8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历史又一次重现当年包豪斯的情形,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又一次紧密合作,他们的研究领域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而新媒体艺术已日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时代特色的新的艺术形态。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从电脑视觉艺术、全息成像、数码音乐、人机界面设计、电子出版、数码娱乐游戏到虚拟设计与制造、网络社区设计,以及未来教育等各个领域。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以创造性的发明与设计满足人类在信息社会的生活与工作需要。艺术及艺术设计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包括虚拟现实艺术、声音环境作品、交互影视媒体、回应式表演、数据可视化和游戏以及其他数字形式的作品均属于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

我们所提及的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是在语言代码作为本源的基础上,以交互为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从技术层面、计算机语言层面、表现形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的形态构成,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工具,与计算机结构化编程思想不谋而合。对于艺术设计师、工程师及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方法和这种工具是必须具备的。

对于新媒体艺术形态构成的研究,我们可以以交互性为核心,从科学实证视角来研究形态构成的技术核心、表现形态、载体、存在方式、艺术语言、构成要素、组合法则等等。它是跨学科、跨领域、文理通融的,需要一大批人来共同研究和推动。

一、技术核心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设计人员与编程人员及自动化设计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它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和团队的合作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的展示与完成最终效果也较为特殊,是通过传感器接收信号,再通过程序处理来完成作品的最终形象的,它与人积极互动才能最后展示作品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它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涉及面较广,技术的掌握与表现整合是其根本。信息时代文化的形成更多取决于技术成分。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更多体现高度复杂技术,观念性、个性化的东西已经退隐其后。技术的因素更加突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工具、传播载体等是数码化设备如电脑和网络,其形态是数码化的信息流,而其本身是没有实体的意识形态。因此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示可以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创造新颖而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二、存在方式

新媒体艺术作为空间中的艺术,它是视、听觉,声、光、电、多方位、多感受的,它运用声、光、电、信息等各种媒介进行艺术造型表现。这种造型不一定是静态的,同时也不一定能触摸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其存在的方式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过程性也可以是其存在的方式。它是以二进制的数码符号存在,我们称为比特,也叫位。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它就好比人体内的DNA一样,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比特一向是数码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但在过去25年中,我们极大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码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O。这种存在方式的特点,更多是交互性。瞬时的,非线性的,因而这些都会促进艺术概念和思维的转变。

三、形态构成载体

计算机包括两大部份,即:软件,硬件。新媒体艺术是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用VB、VC、C++等语言作交互编程来搭建构架和流程,以三维软件来建模、渲染场景和构建角色,以非线形编辑软件制作片头和动画等等。软件是新媒体艺术作品产生、展示和存在的重要载体之一。 转贴于

基于新媒体艺术的形态特征,它的创作工具也主要是各种数码化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绘图板、各种数码化终端、艺术设计创作和编辑软件等等。毫无疑问。这套工具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实现了互动装置艺术最根本的创作过程,即由艺术设计创意和思想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计算和转换过程。

四、表现形态

第9篇:数码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字时代;插画;现代设计;应用

中图法分类号:J2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54-04

在知识和信息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形式的今天,凭借这网络传播速度的快捷和传播范围的广泛,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插画形式成为这一时代的新产物,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数码插画以广泛的传媒方式不断地展示着自身的魅力,视觉图像逐渐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快捷有效的途径,“读图时代”的发展,给人带来更多接受和整理信息的途径。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发展,促使插画艺术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众多传媒领域,而数码插画的功能性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的渗透进了审美性的内涵。

一、传统插画艺术与数码插画艺术

传统的插画主要依靠较强的手绘能力,并借助铅笔等绘画工具在一定范围的纸上进行造型艺术的表现,传统的插画艺术主要应用在于书籍,人们在文字的海洋中穿梭的同时可以通过插画艺术,吸引人们的眼球,带来一种回味无穷的视觉感受。数码插画艺术不同于传统的插画艺术,它是随着CG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码插画创作的设计者,首先不仅仅是一个插画师,同时也是一名技术人员,他必须具备着运用软件的能力和插画技巧,并对时尚等一系列元素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由此,进行具有美学的设计过程,并最终得到能获得观赏者审美需求的作品。

二、数码插画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一)数码插画的技术美

现代艺术设计对象、设计手段、设计思维乃至设计者本身,都由于科学技术的强力介入,因而具备了信息时代的明显特征。数码插画艺术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代表,具有强烈的技术美。

技术数字化,大大的节省了存贮、输送空间,并保证画面质量不变,更加有利于批量化的生产。在设计过程中,更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结构的放大、缩小、旋转、扭曲等功能,从而让设计更加完善。如图1,这是一组对少女五官细节放大后的刻画,通过画笔的逐步深入,人物的五官细腻精致,渐渐的生动了起来。同时,设计过程在屏幕上实现视觉化,使得设计师可以边创作、边修改,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其设计过程更方便、快捷。如图2,人物的服装进行了初步的色彩和明暗的绘制,考虑到人物所穿的服装材料为丝绸,在“服装”的图层上方新建一个空白图层,然后按住alt键,单击这两个图层之间的缝隙,丝绸图层就“灌入”下面的“服装”的图层。这个时候,在新建的图层上拖进丝绸服饰的图片,就不会超过下面的图层像素范围。这样,不仅节约了绘制插图的时间,更保证了插图艺术的画面效果。接着,在最底层新建一个背景图层,拖入一张经过了处理的庭院图,人物便有了背景。最后,对人物整体的色彩明暗,色调进行一个调节,使人物与背景色保持一致。这样一张优秀的数码插画作品就完成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里,根据不同的需求,这幅数码插画作品的人物,背景,色调,配饰等细节也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和变动。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数码插画创造理念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符合大众的共同期望和共同审美要求;数字艺术反映了当代的技术。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决定着数码产品的审美品格和审美趋势。因此时代性及技术性,在插画技法上能进一步体现数码插画个性和独创性;如图3,这是一幅以未来科技风格绘制的插画,画面追求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因此在使用压力板绘制的草稿时,可以任由想法自由的流出笔端。下笔力求迅速直接,凭着直觉来作画,这样的直观的绘画可以产生流利的笔触。这样笔触给人的感觉是干净利落,自然明快,读者的心情也会自然而然的被带动起来,变得放松和易于接受。在勾勒出画面的大体内容后,使用Painter里面的felt Pens变体笔为画面上色,这种变体可以模仿马克笔的风格,笔触光滑,并且重叠的地方颜色会变深。上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画笔的方向和大小来增添画面的情趣。用笔上,看似随意,实则有法可循。色彩的选用上,使用少量的蓝色和紫色与黄色,橙色搭配,色彩大胆丰富,画面感跳跃。细节的绘制上,可以运用多种工具来增添画面的情趣感。这样的数码插画追求的是独创性的发挥,和画面个性的展示,不拘泥于画面的细致,因此,设计者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数码插画的创作过程是将造型元素提炼为点、线、面、体四种元素形式,通过数码插画师将这些元素通过电脑软件表达完成。诸多设计软件能够满足不同数码插画设计者,强大功能让插图设计师随心所欲创作各种插图,可以说作品的设计已经达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境界。可以说,技术美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二)数码插画的艺术美

数码插图创作与传统插图创作有着共通的一面。传统插图创作的基础知识有:素描、色彩、构成、透视等等。数码插画艺术同样需要这些基础知识,仅仅拥有电脑软件的制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只是传达意识形态的工具,数码插画的灵魂首先在于创作者的思想,作品的艺术性必须通过设计者的艺术修养高度、艺术思维深度和艺术表现能力,最后才是通过数码软件的技术,这样才更能体现作品的层次和品味。

现代数码插画在色彩、肌理、形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数码插画艺术表现的内涵。

1、色彩的设计:在数码插画中,色彩决定一副画面的气氛,它的确定和调和是极为重要的。色彩的3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色相给人以联想,并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暗示。如:轻重与软硬、华丽与朴质、积极与消极。优秀的色相设计能直接渲染出作品的“潜在台词”,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明度是色彩的骨骼,也是色彩结构的关键。如图4,这幅数码插画是以涂鸦的形式表达的一个流浪机器人与流浪猫在雨中相遇的故事,针对这样的一个主题,这幅插画选取了紫色,黑色为主色调,这样的冷色调首先给画面渲染出一种神秘和压抑的视觉感受。接着,使用少量的蓝色、白色进行细节点缀,增添画面的跳跃感和细致感。由于画面主题人物是以简单的几何图形快速组合的,所以创作者依据机器人的结构,使用紫色进行明度和纯度的推移和变化,对画面进行深入的刻画,并最终构成一幅具有流动感和故事感的数码插画。

2、肌理的设计:肌理是指造型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所传达的审美体验。材料肌理的美具有动态的、意匠的、生动的、智慧的审美特点。数码插画里肌理的表达主要依靠设计软件完成。如图5,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孩子们欢迎老朋友“大黄”回来的欢乐场景,狗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这是一种轻松题材的儿童插画。为了更加加强画面的童真感和趣味性,选择质感疏松的Artists Rough Paper画布,并调节纹理,最终得到一个有较粗糙感的画布。然后,画笔笔触选择质地松软的粉笔,绘制插画的线条,线条的颜色选择深褐色,这样的线条更容易与画面相融洽。接着,就是色块的填充过程了。此类插画就是使用了肌理的效果,去追求插画作品华丽,厚实,趣味性,能够很好的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具有较大的商业市场。此外,柔和细腻的笔触能表现出层次明亮丰富的光影效果,使视觉兴奋并激发华丽、流动、变幻的审美体验。因此,利用人们的视觉经验制造出材料表面的不同纹样或色彩变化以产生视觉张力,能更好的配合数码插画的主题和后期效果。

3、形态的设计:形态的基础都是由点、线、面结合所产生的综合视觉效果,它们以不同形式巧妙地组合在插画里,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视觉魅力。如图6,这是一副以精灵,小动物为主题的,充满奇幻色彩的儿童插画,这样的插画类型,常表现为故事情节中某个特定场景的描绘。在这幅作品的形态控制上,以正在吹泡泡的小精灵为主题,并加入一系列的奇幻饰品和道具,将森林作为背景。在画面布局上,以月亮的弧线为依托,人物身体向后延伸,画面的整体重心处于画布的斜下方,由此制造出一种动感的画面效果。小精灵的长长的耳朵与身体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小小的吹气喇叭和大大的水晶泡泡也给画面增添更多跳跃的小情趣,弯弯绕绕的花草使画面效果更加活泼、丰富。

(三)数码插画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快节奏的今天,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插画艺术的“美丽”的外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数码插画的“美丽”必须具备美学原理,这样才能符合人们的审美心态,才能让人从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共鸣。

优秀的数码插画艺术作品,在创作前期必须有一个好的创意和好的构图,通过形态、色彩、肌理等数码技术使画面充满艺术的魅力。如图7,这幅作品,人物的直立形态和抬起的左手臂,共同构成了画面2/3的十字型的交叉构图形式。整幅蓝色的色调,使画面呈现出静穆的美感。在细节的描写上,采用了飞舞的翅膀和人物的服饰上的飘带,为画面创造了静中有动视觉效果。画面人物的蓝色服饰,腰部饰品以及前胸的图案纹理的勾勒,都分别展现了丝绸、金属、皮肤的逼真的质感。飘落的片片花瓣,为画面增添了浪漫的气息。在此,优秀作品的设计者,熟练的数码技术能力也是插画艺术的有力支撑。

所以说,只有当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有机的结合并相互渗透时,才能形成完整的数码插画形式,也才是视觉数码艺术成长。

三、数码插画艺术设计的发展

通过上面的案例的分析,使我想起了插画家克里斯蒂塞尔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能在转瞬之间重新着色,重构画面。总之,以任何我想要的方式重新确定大小、裁剪图像。我对这种全方位建构式的绘画、裁剪和粘贴等要素几乎纯粹数字化的制作越来越感兴趣。”数码插画艺术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计算机绘图软件使用技法的研究。

伴随当代的科技不断推新发展,数码插画给我们带来颠覆传统手绘表现的巨大空间。压感笔,扫描仪等一系列的数码设备层出不穷,这一切将都意味着艺术表现方式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数字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艺术文化与后现代数码艺术不断的交融和冲击着,数码插画的艺术内涵以着更快的速度扩展着,丰富着。如今,数码插画艺术在出版物,现代影视,广告传媒,动画,游戏设计以及网络等方向中得以应用,现代的多种视觉艺术形式高度整合和互动,使各种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数码插画已突破了二位的平面限制,向多维、立体的视觉效果方向发展,而运用的领域也逐步扩大。CG艺术已被人类点燃智慧的火花,并将爆发更为无穷的威力,产生震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英】维根.国际插画设计教程:视觉思维[M].孙楠、张伟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瑞瑞.动画角色形象设计[M].湖北长江出版社,2006.

[3]王受之.美国插图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赵乐琳.郑志华编著.商业广告插画[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5]【英】安格斯・赫兰德.画笔与鼠标[M].任念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6]张雪.插图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何雪梦. 梦幻CG:插画大师的十堂创意表现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