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动成本法范文

变动成本法精选(九篇)

变动成本法

第1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区别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况

成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生产成本、一类是生产成本,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生产成本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非生产成本就是我们所谓的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是把制造费用又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把变动制造费用划分为生产成本里,而固定制造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归入当期损益。完全成本法则是不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统称为制造费用作为生产成本。

(一)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的,这些生产经营条件一经形成,无论其利用程度如何,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会照常发生的,同企业生产量没有直接联系,不会因产量的增减而变动,因而不应将他计入产品成本。

(二)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保持一定的经营生产条件而发生的固定费用,同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正常维护相联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量的直接生产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同时要消耗一定的生产能力,如果企业不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就无法生产出产品。所以,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提供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费用应当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完全成本法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的前提下,来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方法。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前提下,来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方法。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不同

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销售成本=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

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销售量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合计=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

(三)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在采用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里没有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这样,在已经销售的产品、在产品、期末库存的产品成品中都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这部分,所以在期末结余存货时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在采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里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处理,这样,在已经销售的产品、库存产品以及在产品都增加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这样一来,在完全成本下的存货计价里就必然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计价成本

(四)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1、计算营业利润的方法不同

计算变动成本法的收益

贡献毛益=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营业净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收益的计算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营业费用

2、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有所不同

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使用的是传统式利润表

3、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产生的营业净利润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减去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减去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

当产量等于销量时,两种成本计算的损益完全相同

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

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计算的损益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

4、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完全成本法主要满足企业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报表信息的需要,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联系缺乏一定规律性。变动成本法其主要满足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信息需要,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联系。

(五)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是以成本性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有差异、还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而完全成本法不仅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而且还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和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

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

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

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

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账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低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

四、完成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结合使用是在完全成本法基础上结合变动成本法在重新设立一个核算系统,使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这样一来,两种方式的优点就都体现出来了,各自的缺点也都互相补充了。可以使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信息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参考依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各有各的优缺点,并且其各自只能满足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两者的优缺点正好又是互相转化的。例如变动成本法提供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有用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而完全成本法却不适合;完全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编制对外财务报表,而变动成本法却不适合。从企业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各种有关经济决策、规划、控制等多方面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定期对外提供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机构服务。这样一来内外两方面的只能正好可以由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来提供。所以,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既不能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取代。而应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只能以一种成本核算法为基础的统一计算体系。

第2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一、 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如表: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二、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 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在不考虑税金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现举例如下:

某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产量均为600件。而销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7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年度总额为2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000元。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总额。

损益计算和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合计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48000

12000

20000

10000

75000

40000

12000

20000

3000

105000

56000

12000

20000

17000

270000

144000

36000

60000

30000

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60000

20000

10000

75000

50000

20000

5000

105000

70000

20000

15000

270000

180000

60000

30000

第一年,产销均衡,两种下的利润总额相等。第二年由于产大于销,有存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损益

得以补偿。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500件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12000/600*500)记入了当年损益,另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存货成本列入了资产负债表。所以按变动成本法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少2000元。第三年,产小于销,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存货中的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的销售记入了第三年的销售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记入第三年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仍为12000元。所以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少了2000元。但从三年整体来看,产量=销量,利润总额合计是一样的。

四、期末损益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第3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变动成本法现实意义应用

由于现今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内部各层的科学管理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变动成本法则应运而生,它与过去的完全成本控制方法大有不同。为了使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有更加有效的职能体系,企业使用变动成本法成功地反映出企业成本、利润、业务量以及销售量等各项成本指标间的量化关系,使得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业绩绩效考核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1变动成本法应用现状

变动成本法在实务中应用的直接效果就是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对未来预测和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依据,从而使企业对未来成本预算有一个更加真实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加以控制和决策。如果企业成本的固定部分与变动部分有较大幅的差距,则变动成本法可以很好地运用于这种情况。企业高层在对企业未来发展动态进行决策时,对成本控制决策依据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考量指标才能避免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企业造成损失,而变动成本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为决策者提品的具体状况和变动成本的实时控制,较大范围地控制成本核算误差。在企业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时,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恰如其分地为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使企业更快速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依据变动成本法所得出的企业成本信息指标,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高层工作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和预期效果,从而全面完善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有待改进之处,更好地实现企业成本控制长效发展。

2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

很多发展较为迅速的欧美国家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变动成本法来实现企业盈利,这种方法既可以合理评估企业损益,也能科学地计算企业产品的成本。企业变动成本有别于固定成本部分,前者更多地指的是企业经营发展中因为企业产量的波动变化而产生的制造费用、人工差旅费和材料费用的总和构成的成本波动,正是由于变动成本法良好的全局控制,使得其在实务中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用。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变动成本的分析和运用离不开两个要素:产量、销售量、企业利润,而企业产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变动成本,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销售配比的合理性,贯彻成本变动法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把握产量、销售量和企业利润,并对企业的管理层的决策和企业经营的长效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成本控制依据。另一方面,企业成本变动法所能达到的效果不仅是在宏观上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它还可以为企业单个的产品制定量身定做的盈利评估和销售规划提供依据,并通过对盈利界点的全面分析为企业的销售目标做出决策依据,使企业在未来的产品销售上有一份更加全面的认识。正由于变动成本关系着企业发展核心的三大要素,因此变动成本法同样可以应用到企业日常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去,并通过与弹性预算、标准成本、作业成本等各项方法的结合,更好地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3分析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在实务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最近国际了一份统计结果,其中表明由于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值达到7.8%,而这个数据正以每年2.7%的增幅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在国际发达国家中的运用使得各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得到了良好的进步,并预示着这项成本控制方法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因如此,成本变动法在实务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接下来的文章将依据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状况提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几项问题:

其一,变动成本法与企业过去普遍运用的固定成本法有很大不同,其对于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有很大区别。变动成本法,顾名思义,其仅仅关注的是企业产品的变动成本,而对企业成本控制中同样存在的固定成本没有涉猎,而企业过去运用的固定成本法却两者兼顾,正因如此,企业固定成本法运用所产生的产品的单位成本远远低于企业变动成本法的运用,这一点根据不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差别性一边表现为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差幅。其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产生的直接问题是企业变动成本往往会被控制在不变的波动幅度之内,而且这个幅度是保持恒定的,而在实务中,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所控制的产量确是有较大不同的,因此固定成本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控制因素,而这一问题难以与变动成本法相契合。这个问题在企业不同性质产品的盘存业务上表现尤为严重。其三,企业经营和决策的管理者往往寻求更为清楚简要的成本控制依据,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减少管理者工作的繁杂度,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恰好做到了对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三要素进行简要阐述,方便了企业管理者,使它们能够更加迅速地预测企业发展目标的合理性,为企业的阶段性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企业运用变动成本法来控制企业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进行简便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便利;其四,具体分析企业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发现,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驱使下,各个企业运用了与以往大有不同的账户设置方法。正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务应用中有很大的简便性,所以企业在账户设置方面仅仅采用已分配变动制造费、固定制造费、变动制造费这几个较为常用的账户,与此同时,其业务量化的操作方法也很简便。

4分析限制变动成本法应用的几个原因

首先,处于上市阶段的企业十分关注自身的市场盈亏比例、企业经营阶段损益值和投资的收益效果,这几项经营指标关系着企业自身和投资股东的权益,因此,分析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效果离不开这几项经营指标。然而,变动成本法在进行成本核算和统计时却与企业运行的会计体系规定有很大出入。依据会计体系的规定可以知道,产品的成本核算相关各项费用要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方面,无论是由于变动成本中的企业费用还是固定成本中的企业费用,都对企业资产费用的核算具有决定性影响,而运用变动成本法核算成本,恰恰会忽略固定成本中的费用,这会使得企业资产降低,是企业在表面上产生资产过低的现象,而这种误差幅度往往有三到五个百分点之大,这时的企业难以认清自身资产实力,在上市阶段面临挑战。其次,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企业都寻求能为企业长效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成本控制依据,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它所能达到的效果只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近期发展的成本依据。企业成本控制的波动由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共同决定,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时候难以忽略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取恰恰仅以变动成本作为依据进行企业成本控制,这种情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因此,为了避免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偏离轨道的结果,必须采取与其他成本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企业资本进行预算。

5合理运用成本核算法的讨论

以上的文章分析出了变动成本法的具体不足之处,以此提醒各大企业,在运用变动成本法的时候,需要分析企业具体经营状况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变化幅度,依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变动成本法。这一点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要尤其注意,由于会计核算规则中明确表现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别性和重要性,因此企业需要将这两者进行严格区分,避免产生会计核算误差。由于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会使固定成本部分全部划分到变动成本的损益范围中去,这将致使企业盈利有所减少,这种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情况,因此,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运用过程中要辩证的看待,对于这种有损国家财政的情况要加以调整。宏观来看,变动成本法的运用利弊兼有,企业在加以运用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产品的不同产量特点来看。与此同时,为了使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在企业中更为科学,企业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并将企业工作流程加以规范,确保会计部门进行成本信息采集时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加强绩效,更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监督。只有稳定、科学地运用变动成本法,才能从实际上对企业成本控制和决策的长效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6总结

通过全文对变动成本法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的简要分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成本控制方法选择提供了一份借鉴。变动成本法的潜力需要企业、社会、国家共同发掘,虽然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将使变动成本法有一个良好的过渡,为企业的未来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化峰,郭景先.谈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6,(10):11-12.

[2]高樱.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156-157.

第4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固定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利润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基本介绍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则是传统财务会计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计算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则是将生产过程中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两者的成本构成可以如下图所示)。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归属问题,一个将其归属于产品成本,另一个将其归属于期间成本,而这正是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产生区别的根源所在。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出发,两种核算方法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结果产生如下几种不同的影响:

1.应用的目的以及侧重的计算重心不同

就变动成本法而言,它更多是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使用需求,侧重于关注产品的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想要提示的就是本量利分析模型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借以找到成本可控制点,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完全成本法则侧重于向外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税前利润,以满足股东、潜在投资者及其他外部人员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另外一个重要用途是完全成本法的财务信息因为符合现行的会计制度和税法要求而比较适用于企业的纳税申报问题。

2.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期初期末的存货生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将全部计入本期的销货成本中去,而不论本期的销货量与本期的产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将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在本期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在期初、期末的存货里面,存货成本都将包括以前会计期间、本会计期间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3.税前利润计算方法不同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税前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变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

(2)完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

(3)两个式子相减:

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变动成本法税前利润=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

由此,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间的税前利润差额只与期初、期末存货产品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有关,而与其他的种种因素没有关系。具体的,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当产量大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等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等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小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

4.对产量决策的影响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产量波动对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当产量增加幅度较大时,就会摊薄包括在生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承担量,从而使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销量不变或者减少,也有可能在利润表中出现利润增加的情况。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做出继续增加产量的错误决策。

在变动成本法下,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按照变动成本来计算的,所以产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而利润在超过盈亏平衡点后会与销售量呈现出一个正相关的变化趋势。按照变动成本法做出的产量决策会更多的考虑到产品的销售情况,比较符合现代管理会计中以销定产的观念。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结合运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只是能够满足某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是作为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成本核算方法应该能够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果能有一种核算方法把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以满足更广泛的信息需求,那么对于现行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一种完善和进步。要集合两种核算方法的优点,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从逻辑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

这种方式就是在现有的完全成本法的基础上,再另外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新设一个核算系统,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同时使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集合了两种方法的所有优点,可以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提供报告的依据,用变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内管理层的提供信息的依据,各取所需。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比起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都要按照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两次。这显然需要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考虑到同时实施这两种方法的成本费用,那么这种结合方式并不是很十分的可取。

2.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就是日常核算中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以完全成本法为辅。这种结合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按照变动成本法来核算,可以随时得到成本内部控制、绩效评估的一些信息。而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下的账户的合并调整等,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不影响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这样一来,相比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而言,这种结合两种成本方法的核算方式并没有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的额外的工作量,但是取得的财务信息却是要多很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方法的合并需要对现行的会计账户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其能够同时反映两种成本核算方式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从比较宏观的账户调整层面上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账户进行调整,以大致满足这种结合方式对于账户设置的需要。在这种结合方式下,以完全成本法的设置为出发点,如果改成以变动成本法为核算基础,大体上来说,需要对完全成本法的一些账户设置做一些调整。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两种方法的区别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结转核算问题,而且对于己销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最终损益上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其主要差别在于存货(包括在产品、完工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以考虑在生产成本下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制造费用下也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库存商品下增设固定性生产成本和变动性生产成本。

在日常的核算中,按照这些新增的二级科目归集费用,分配费用,结转费用,从而得到变动成本法下的各种信息。会计期末编制对外报表的的时候,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按分配后的费用数目进行合并(即忽略掉上述三个一级科目下的二级科目,只按照一级科目来归集,分配,结转费用),这样就可以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会计信息。

3.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这种方式的结合就是说在日常的核算时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核算,通过对完全成本法下的各个成本项目的调整,得到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各种成本信息,这样在保证了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提供信息。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兼顾了成本效益原则,不会使企业增加太多额外的成本或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这种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方式下,两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上,粗略地设想在完全成本法的成本项目中增加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这两个账户。其中变动生产成本的借方用来登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用来登记除变动性制造费用之外的各种制造费用。这样企业既可以依靠完全成本法的信息对外提供报表。依靠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生产成本中归集的成本费用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等这些便于做出短期决策的信息,这也是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实行的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大致模型。我国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如果说要向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的核算方式过度,这种结合方式与上述两种结合方式相比,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缓冲度。

参考文献

[1]孙超,张钟瑛,刘子先.《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改革设想》.现代财经.2004(5)

[2]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第5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比较;评价

变动成本法是指按照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并从当期的收入中全部扣除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产生后,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就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全部成本法。

一、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的比较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由于变动成本法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的,因此,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按照成本性态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并且还要将具有混合成本性态的制造费用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两个部分。应用全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是,先要将企业的全部成本按照经济用途划分为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凡是在生产环节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归属于生产成本,最终计入产品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用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变动成本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所以,其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对于全部成本法,是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和固定制造费用一起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仅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3.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是被作为期间成本全额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直接扣除,无须再转化为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其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采用全部成本法,由于是将全部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和存货之间进行分配,从而使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吸收并转移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另一部分则作为销货成本的一部分被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其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又包括固定生产成本。显然,采用全部成本法确定的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均大于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水平。

4.分期损益的确定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内容上的区别,影响到分期损益的确定,也影响到税前利润的计算。

二、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是为了适应面向未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成本观念,为企业正确计算损益,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拓了新思路。与全部成本法相比较,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会计原则。“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会计原则是企业正确计算损益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会计所记录的一定时期发生的收入与费用必须同属于一个会计期间,并且两者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即该收入必须是由这些耗费所换取的,该费用必须是为实现这些收入而消耗的。在计算利润时,通常是先确认该期间的收入,然后根据已确认的收入确定与之相应的费用。变动成本法正是将生产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生产成本与产品的制造直接相关,在计算损益时,将其按照销售量的比例,把已销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转作销货成本,与当期的销售收入配比;而将未销售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与未来预期获得的销售收入相配比。对于固定生产成本,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能力而引起的,这些经营条件和生产能力一经形成,不论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有关费用都照常发生,不会因为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即与产品的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只与企业生产经营时间的长短有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不应该计入产品成本,而应与非生产成本一起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补偿。

(2)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采用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生产成本、边际贡献及其它有关信息,对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十分有用。因为它提示了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了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企业提供出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深入地进行量本利分析,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比如预测保本点、规划目标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额、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编制弹性预算等,并且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3)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分清成本责任。一般来说,变动成本是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出现节约与浪费,就会从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中反映出来,从而确定生产部门与供应部门的责任。而固定成本则往往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其发生额的多少,一般与生产部门的关系不大,不是生产部门的责任,而通常应该由管理部门来负责,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的方法进行控制。而变动成本法按成本性态将产品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从而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与经营管理水平变化引起的成本升降划分清楚,为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寻求成本升降的原因提供了资料。

(4)可以促使企业注重产品销售。采用变动成本法,由于产量的高低以及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利润都没有直接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税前利润将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销售量的减少而减少。这样给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就是,只有扩大销售量才能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促使管理者重视产品的销售环节,注意研究市场动态,努力搞好销售预测,树立以销定产的观念,防止盲目生产。

(5)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采用全部成本法,平时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主要是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这种分配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是无论选择何种分配方法,都难以保证分配结果的合理性。而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全额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不需要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省去了许多间接费用的分摊工作,这不仅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也防止了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而且可以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事后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工作的重点向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方面转移。

2.变动成本法的不足

变动成本法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按照传统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不仅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且还应该包括固定生产成本。而采用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显然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因此,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资料可以为短期决策提供分析依据。但成本性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长期不变,而长期决策要解决的是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以及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问题,涉及时间长。从长远来看,必然要突破相关范围的限制,固定成本不可能不发生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也会由于技术进步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所以,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一般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不便于产品的定价决策。在进行产品定价决策时,既应该考虑变动成本,也应该考虑固定成本,两者都应该得到补偿。但采用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其产品成本不能反映产品制造的全部消耗,因而不能直接据以进行产品定价决策。

(4)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由于对外报表是以全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不能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编制,一旦由全部成本法改用变动成本法,一般会因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而使期末存货的计价降低,本期成本提高,降低企业当期的税前利润,从而会暂时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的分配。

(6)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比较困难。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要首先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有一定的假设性,而且有些还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

三、对全部成本法的评价

1.全部成本法的优点

(1)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种耗费不仅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因此,按照传统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变动生产成本与固定生产成本的总和,这种成本概念正好符合全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构成内容。

(2)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采用全部成本法,产量越高,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生产成本就越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就越少,企业的税前利润就越多,从而调动企业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促使企业重视产品的生产环节,努力提高产品产量。

(3)便于编制对外财务会计报表。采用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可以直接用来编制对外财务会计报表,一般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2.全部成本法的不足

(1)分期损益难已被管理部门所理解。在产品的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理应和销售量的增减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即销售量增加,利润也应该增加;反之,销售量减少,利润也应该减少。可是若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对应的比例关系,因而不易为管理部门所理解。

(2)容易促使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由于采用全部成本法,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及销售量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产量增加,企业的税前利润就会增加,其结果就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片面追求高产量、高产值,从而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

(3)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会受到成本计算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采用全部成本法,需要对固定制造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和分摊标准在不同的产品中进行摊销,这种摊销,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分摊的方法及其分配结果不可避免地受到有关成本计算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

(4)提供的成本资料不便于企业预测和决策分析。采用全部成本法,不需要将企业的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包括有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不能清晰的反映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不便于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及编制弹性预算。

参考文献:

[1]胡成江.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3).

[2]王保林.管理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

[3]宋效中.现代管理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第6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项基础设施进入大规模的建设阶段。但是我国建设项目的大部分都是在成本超支、工期延长的情况下完成的[1]。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可作如下归纳。

首先,项目中因分工过细,阻滞了全局性眼光。在项目内部,技术、工程、材料分工明确,但单独子部分的最优不一定带来总的效益最好。

其次,成本管理还存在片面化的问题。施工企业多只注意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忽视投标报价、供应过程和经营管理成本的管理[2]。

最后,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导致成本控制不严。从成本管理方法来看,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管理相互脱节。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有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缺乏严格的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

因此,如何在计划成本内或以最低成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能够满足要求的项目建设,是当前工程建设活动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探讨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和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考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改进的可能性。

2.变动成本法

在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时,按照不同的标准,成本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由此核算的成本,称为完全成本法。而按照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按此进行的成本核算即为变动成本法[3]。

在财务会计里都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核算。一般将工程成本分为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块[4]。而变动成本法则按照成本性态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①,直接将全部的固定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两者的区别在于: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到了当期的损益中;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则将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销量和产量的比重在当期和下期之间进行了分配。所以变动成本法一个显著的优点在于避免了企业为增加利润,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而提高产量的这种本末倒置行为。

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在完全成本法下,提高产量会增加利润,从而掩盖销售增加利润的事实;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先销售再生产,即施工企业需事先同发包方签订合同,合同价款收入即为主营业务收入,所以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在使用完全成本法时,不存在增加总工程量来降低成本的情况。但是在却可以在施工期间因为工程量的不同而影响每期的损益。

在工程成本控制中,变动成本法同完全成本法相比较有以下优势:

一是,变动成本法揭示了利润、成本和产量三大因素的内在联系,能够帮助决策者更深入的进行成本分析。从而更方便的应用于各种预测和短期工程量决策。

二是,根据收益和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会计记录的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和收益,应当计入归属于同一会计期间,以便客观公正地计算和评价这一会计期间的经济效益。变动成本法把与工程量无关但同会计期间相关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到当期损益,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符合费用和收益“相配比”的原则。

三是,可以防止工程量计划的盲目性。变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随工程量变动,合同造价收入才是带来利润的源泉。

3.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核算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的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5]指导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一:作业成本法原理图

作业成本法在直接费用的归集上跟传统的制造成本核算模式处理方法一样,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复杂性的提高,工程项目各种间接费用的比例越来越高,仅适用单一因素进行分配歪曲了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始终按照成本发生的原因,动态的、客观的分配成本费用,得到的成本信息也较为准确。同时作业成本法需建立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使得管理贯穿于作业的流程,随时追踪作业的动态情况,能更好的发挥计划、决策和控制的作用。

首先,作业成本法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归集,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中,便于从施工成品追溯到成本发生的源头,摸清来龙去脉,将成本进行逐层分解到人、材、机等细项,便于确定成本结构的合理性,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和可能改进的空间。

其次,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作为成本归集分配的标准,有利于责任成本的管理,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6]。制造成本法在成本计划编制不及时或者根本没有逐级分解成本指标时,岗位职责的不明确导致成本责任人不清[7]。而作业成本法,施工成本可以通过作业、资源,回溯到人,确定最终责任人。

最后,作业成本法能加强成本动因管理和成本事中控制。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强调事后的要素或过程管理。滞后的管理使得生产要素的投入未能发挥其最佳效益,成本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采用作业成本法,在施工完工之前,便能及时控制成本,纠正偏差。

4.变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变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比原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变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哪种更加适合呢?

按照对变动成本法的分析,它在产量和销量不相等的时候尤其更够避免误导决策的信息。但是由于施工企业产品的特殊性,是先签订合同,再决定工程量,此时,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更多的在于去及时的控制项目里每期的成本,均衡其收入和成本。但同时,在核算施工企业造价收入时,常采用成本或是形象进度来确定当期收入的比例,一般的,工程量越大,收入越多。同时每单位分摊到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越少,二者共同的作用之下,就会导致各期间的利润率产生较大波动。

第7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企业;应用

变动成本法是比较常用的成本计量方法,不但具有核算的功能,还能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参考。在使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成本性态分析是前提条件,产品成本只考虑那些变动性的生产成本,然而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虽然在编制对外报表时要用传统成本法来计算产品成本,但是出于内部管理和短期决策的需要,企业往往更偏向于采用变动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

一、变动成本法与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之处

(一)产品成本的构成

变动成本法下的生产成本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把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变动性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直接归入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之所以这么核算的依据是: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管在此期间内是否利用其效益,该费用都不会减少,因此应该与会计期间相联系。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企业生产持续经营的时间长短成比例,与产量没有相关性,因此不宜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也不应列入产品成本,而应该归属于当期,列入损益,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扣减项。

(二)损益的确定程序

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被称作贡献式损益表,它的编制依据是:在产品销售收入的基础上,减去已售出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算出贡献毛益,再把固定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其他期间费用从当期损益中扣除。在企业某一期间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贡献边际在评价企业盈利能力上更具有优势。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总成本通常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毛利是传统法下提供的中间评价指标。与传统成本计算法比起来,变动成本法能更真实地反映产品的生产盈利能力,更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方法使用不正确

我国中小企业的扩张速度是惊人的,长期以来企业运用的都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很难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转换到变动成本法中。由于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存在相同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成本项目都是一个混合成本的状态,很难真正区分开,不但没能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反而导致决策错误。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上比较困难,干脆直接忽视,只关注变动成本,使得数据分析不准确,没有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作用,导致变动成本法的使用初衷被改变了。

(二)产品定价考虑不够全面,产生偏差

变动成本法下核算的产品成本仅是总成本的一部分,也就是变动成本。通过边际贡献这个中间指标虽然能够很直观的让管理者看到产品的盈利能力,但是把固定成本放入期间费用中,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从而会导致产品的定价过低。产品的价格降低会进一步使企业利润降低,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长期决策的制定不利。但是如果企业在使用变动成本法的最开始就把固定成本也考虑进来,不但会增加企业工作量,还会降低管理者做决策的效率。另外,变动成本法便于企业做出趋势图分析产品成本,以此来观察未来趋势,但是这些成本数据不够全面,很难符合实际发展状况,无法为企业做具体的定价决策方面提供帮助,不具有代表性。

(三)变动成本法的运用难以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会对所得税、存货的价值以及损益的计量结果产生影响,因为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是把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中,这么一来企业的存货成本就会降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量出来的存货价值和损益变动与现行会计报表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变动成本法下的企业应税所得和税后利润也不符合现行所得税的要求。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计量不但在会计系统中不兼容,也难以满足我国对企业的规范性要求,由于变动成本法自身的局限,企业只能运用于内部管理中。

(四)缺乏具体的实行方案,相关人员专业水准不高

变动成本法目前的运用普遍缺少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企业在短期决策方面确实利用到了变动成本法的优势,但是不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决策,并且由于变动成本法和企业某些财务数据本身存在着冲突,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去调和这些矛盾,变动成本法很难真正的发挥其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人员专业水准也不能满足使用变动成本法的要求,没有在工作中遵循变动成本法的基本规律,容易忽略固定成本的影响,导致决策片面。当然这个现象的产生与企业是脱不了干系的,企业没有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在针对变动成本法的运用和日常事务的应变能力上,因此变动成本法在实务中应用显得困难重重。

三、企业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优势的方法及改进措施

(一)改变固有思维模式,采取传统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相结合的形式

为了提高经济实力,企业必须选取一个合理的管理模式和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否则难以获得长久的稳定发展,由于变动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概念以及准则上存在着冲突,可以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相结合,这样变动成本法的优势能被企业充分利用,但是又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企业可以运用变动成本法对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合理的预测,但是在对外公布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时将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行调整,以便数据能运用于对外财务报表中,同时也不违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首先要做到的是明确区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然后在明确变动成本法优势的基础上在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进行协调。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在日常经营中都要明确企业的规划,并且会利用变动成本法核算出来的成本数据制作成图表,例如趋势图等,为企业短期决策提供便利。长期决策由于受到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制约,要站在宏观层面多参考传统成本法,发挥变动成本法的有效性。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定价

采用变动成本法的企业在成本定价上要比采用传统成本计量方法的企业要考虑的更多,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在不增加过多工作量和不影响企业决策效率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固有成本的作用和影响,并且确保企业的利润不受到定价的损害。具体操作体现在,企业内部必须成立一个专业的团队,这个团队必须对企业情况了如指掌,在日常经营中协助财务部门对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成本的增减变动进行统计分析,并且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势。对于企业来说,定价的科学与合理是最难做到的,变动成本法能更直观地让企业看到自己的产品成本中的可控制部分,因此需要克服的是如何去控制固定成本,以便在定价中取得优势,击败竞争对手。

(三)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由于变动成本法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必须专门制订一套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并且以此作为标准对变动成本法调整,以防企业在使用变动成本法来核算的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变动成本法不能毫无约束的运用,因此必须在特定的规范下实施才能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势。企业要提高对变动成本法的重视,在制订方案之前,先对变动成本法进行综合分析,列出可行性方案,对今后可能会涉及到税收、对外财务信息等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传统成本法使用的必要性进行斟酌,得出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结果,不能盲目地使用变动成本法。

(四)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

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企业财务工作环境必须要适应变动成本法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在技能上和思维上没有提高,那对企业来说便很难顺利应用变动成本法。首当其冲的是财务人员,在理论上必须对变动成本法的内容理解透彻,在实践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应用,例如区分企业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法是否能在企业中合理顺畅的应用取决于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以便于跟上发展的脚步,使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能够顺利展开。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多引入符合企业经营和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彻底改变传统成本法,还需要多方的努力,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8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企业经营管理;应用;有效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也面临着供需结构性失衡、经济下行等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已成为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话题。企业管理人员已经充分意识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局限性,只有更客观的产品成本才能更客观地反映盈利能力,才能对市场信息做出更准确判断,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变动成本法符合企业的这些要求,能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供服务,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变动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1.1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变动成本法是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将固定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该方法核算的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增减呈现出正比例关系,以产品的直接或间接耗费与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作为基本前提。如:生产消耗的原材料、工资、随着产品产量变动而产生的制造费用等均属于此范畴,对于那些不随着产品产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等作为当期的期间费用。当企业产品生产采用变动成本法时,要求企业必须将产品的成本与耗用之间的线性关系作为主要分析数据的依据,然后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最后计算出在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及利润。变动成本与传统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在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完全成本法下计入产品成本。

1.2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2.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升短期经营效果,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变动成本法是一种通俗易懂、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中的不足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变动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有:对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核算内容,科学而有效地对核算人员在固定资产费用分配中的主观判断因素进行了规避,全面提升了成本信息质量;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选择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有效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做出最终的决策,有效避免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使企业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避免了误差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管理者对短期经营决策更加有理有据,从而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企业的利润和产品销售量在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下始终保持正线性相关的关系,产品销量的增加必然会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销售环节中,确保企业以销定产经营模式的顺利实施;在企业内部运用变动成本法能够确保企业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有助于对企业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工作水平等作出最准确、最客观、最真实、最有依据的评价;企业实施变动成本法能够保障企业的决策者对产品准确定价。

1.2.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优点的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能够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进行优化,但是由于变动成本法自身的特征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主要包括:并不能对企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数据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不能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消耗,不利于会计报告。

2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方法

单轨制、双轨制、结合制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是目前变动成本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这三种方法各具优缺点,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正确的选择。所谓单轨制就是在成本核算中完全成本法彻底被变动成本法替代。从根本上看,单轨制不仅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提出的要求,更能够使企业对外报表更加合法化、科学化。这也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应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各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仍然是要求企业按照完全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并提供报表,再加之变动成本法的自身缺陷,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实现单轨制的合法化。所谓双轨制一方面要求企业按完全成本法对外提供报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在内部单独设置一套根据变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的内部账目。很明显这种方法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从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谓结合制就是将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融合在一起进行使用,也就是对企业的存货成本、产品成本、税前利润、边际贡献等都根据变动成本法进行和计算,从而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将按照变动成本法确定的成本与利润等会计资料定期调整为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会计资料,这样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的需要。通过对上述这三种方法的分析,在权衡利弊后,选择结合制较为合理。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应用变动成本法时应在不与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的产生中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并且做到兼顾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双方的需求,实现内外兼顾、一举两得。

2.2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生产决策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的一项经济活动,其中主要包括:产品品种选择的决策、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半成品能否进行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的决策、对于亏损的产品是否做出停产或转产的决策。例如:A企业每年经营生产中需要某种零件5万个,这种零件的市场价格为每个25元,企业外购零件的总成本为125万元。目前该企业辅助生产车间有剩余生产能力生产该零件,且该剩余生产能力也无法内部转移或对外出租。如果进行生产那么单位产品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为14元/件、直接人工费用为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为5元/件、变动制造费用为3元/件,传统成本法自制单位28元/件,总成本为140万元。变动成本法自制单位23元/件,自制总成本115万元。变动成本法下,企业会做出自制决策。即变动成本低于市场外购成本10万元形成的边际贡献能够弥补不能转移剩余产能(设备)的固定成本,从而对企业是经济的。

2.3变动成本法在企业销售决策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性态的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从根本上划分清楚销量、价格、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帮助企业在产品的产量与定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预测,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分析。此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实现目标利润,准确地把控盈亏平衡点,并且还能够准确掌握相关的因素出现变动时对企业盈亏临界点的影响,这样能够帮助企业对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品的品种、产品的销售价格等相关因素进行科学而详细的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2.4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业绩考核中的应用如果采取传统完全成本法,存在当期利润与销量脱节的情况。如当期产量大于销量,则当期固定制造费用中仅有分配至销量的部分计入当期成本,造成当期利润虚增。如当期产量小于销量,则当期成本中不仅有当期固定制造费用,还包括期初库存商品中的固定制造费用,造成当期利润虚减。即可通过产量的变化调节利润。由此可见,在对销售部门进行内部绩效评价时应该以变成本法作为基础,这主要是由于变成本法中利润只与当期产品销售之间存在联系。正因如此能够正确的区分责任,这也充分体现出了责任会计的管理思想,能够有效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也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科学。

3变动成本法在应用中的保障措施

3.1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变动成本法使企业的管理者清晰地认识到销售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变动成本法可将生产和销售这两个部门分别进行业绩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两个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为了使变动成本法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还应该在组织体系上进行优化与调整,如:某企业在生产某一产品时销售部门将销售计划报送给副总经理,根据销售计划副总经理向车间下达生产计划,关于原材料的配备情况生产车间主任要及时与采购部门、仓储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最后由副总经理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做出科学而妥善的安排。在采用变动成本法后,部门主管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沟通,并将沟通的结果反馈到副总经理处进行审核,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工作流程、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2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由于变动成本法在使用过程中对产品成本划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些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尽快提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在成本核算中使用该方法。例如:企业可以组织财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定期安排他们参加各种技能提升的培训班,每月组织财务部门进行内部交流,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与完善相应的流程或方案。这些行为都能够使财务人员以最快的时间熟悉和掌握新的成本核算模式,更准确、更快捷地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

第9篇:变动成本法范文

一、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标准成本分析法

根据标准成本分析法,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变动成本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二、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

1、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总指数分解成各构成因素连乘积的指数体系,它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总指数或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若干因素指数乘积等于总量指标变动的总指数,若干因素影响值之和等于总量指标之差。从实质上看,标准成本分析法把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分为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这两种类型,其理论根据是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变动导致变动成本偏离标准而产生产品变动成本差异,这说明标准成本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事实上,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更加全面、更加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总差异,不仅能够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而且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相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只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其二,企业可以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通过调整价格指标和数量指标来调整成本差异指标,制定出适合企业实际的目标成本控制计划,使产品成本有利差异尽量增加,不利差异尽量减少。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对企业目标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没有多大帮助,它容易使企业仅以标准成本为目标,缺乏超越标准,增加有利差异的动力;其三,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平均差异,并可以计算出由于成本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结构性差异与由于成本水平变化而产生的水平性差异的相对数与绝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无此功能;其四,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方便、易懂。

限于篇幅,本文仅通过分析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来对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和标准成本分析法进行比较。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中,产品总变动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有个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与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两种类型,为了不失一般性,这里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了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我们把产品变动成本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比作为成本差异总指数,并用q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用量、人工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所耗实际工时,p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价格、人工实际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q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用量、人工标准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p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价格、人工标准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这样,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

相对数:成本差异总指数=数量差异指数×价格差异指数,即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 (1)

绝对数:成本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即

∑q1p1-∑q0p0 =(∑q1p0-∑q0p0)+(∑q1p1-∑q1p0) (2)

2、产品变动成本差异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应用

由于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生产一种产品或多种产品,因此,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在分析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限于篇幅,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例题的基本资料请参见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第194—199页的例8-4、例8-7、表8-6、表8-7(罗飞.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在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由于使用的是标准成本分析法,因此,该例题只计算出了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相对数。本文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根据模型(1)、模型(2),可以为该例题计算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如表1所示:

表1 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表 

差异项目 相对数(%) 绝对数(元)

由于实际用量对标准用量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5.53% 1700

由于实际价格对标准价格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31% 425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106.92% 2125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9.64% 1480

由于实际工资率对标准工资率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22% 206

直接人工成本总差异 110.98% 1686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97.83% -600

由于实际分配率对标准分配率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48%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