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物理化学教学精选(九篇)

物理化学教学

第1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0-02

物理化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是化学、化工、材料、高分子、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生物技术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物理化学的特点是“两多三强”: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如何能让学生既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又能很好地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不断探索和总结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就作者在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了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要注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

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逻辑推导过程具有重要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也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1]而且物理化学公式繁多,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和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推导单组份体系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一步步推导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H=TdS+Vdp;dF=-SdT-pdV;dG=-SdT+Vdp。在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高等数学微积分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思想与物理化学概念及公式的关系。例如,在讲单组分体系的摩尔量和多组分体系偏摩尔量的概念时,我们要强调从数学中全微分和偏微分的概念来理解。另外,在讲化学势这部分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数学思想,例如,求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其实就是求化学势对温度或压强的一阶偏微商。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具有实际意义,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符号和字母,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例如,对医药检测等专业的学生,在讲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时,最好以医药检测相关知识为示例;在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时,作者通常以研究人体能量代谢与代谢速率为例子引入问题和进行公式推导,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药物稳定性预测、药物的生产过程等;在讲相平衡、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时,就以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为例,介绍与之有关的蒸馏、萃取、吸附、乳化等原理和方法;在讲电化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与检验方法相关联。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例如,雨水打在荷叶上,荷叶为什么不湿?为什么荷叶上的水珠是椭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或长方形?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机结合

物理化学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学及数学推导的方法,它处理问题的着眼点和方法与以往学过的一般化学有很大的差别。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各取所长。[2-5]

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但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绝不能单一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的板书演示相结合,尤其是在公式推导这个环节,切不可图省时省力,一定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的通过板书详细推导和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紧跟教师的进度,掌握推导的技巧和技能。

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使用多媒体和板书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辅助其他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综合运用,如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实践证明,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新内容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则通过层层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教学则通过师生“对话”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获取知识,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此外,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还要善于使用比较(对比)教学法。物理化学中有些公式形式上非常相近,容易混淆,如化学平衡中的范特霍夫公式ln■=■(■-■)和动力学中的阿累尼乌斯公式ln■=■(■-■)非常相像,学生在记忆和使用的时候经常容易混淆。两个公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第一个公式中K1o和K2o表示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而后面公式中的k1和k2则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区分,通过比较找出公式的共同点和关联性,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知识点的理解。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坚持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及时复习,善于小结。物理化学逻辑性、系统性强,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因此加强对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阐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联系,从而统领全局、一目了然。作者每次讲述新的内容之前都会将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下简单的回顾,除了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印象外,还有利于让学生找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容易抓住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顺理成章地引出新问题。章节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及时的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脉络,课后复习起来也有重点和方向。课后还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外辅导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总之,教好物理化学并非易事,以上只是作者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近几年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学科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濮良忠,谢吉民,廖力夫,丁敏.物理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陈小全,周鲁,邵辉莹,翟虎,周秀艳.浅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4-68.

[3]王高军.化工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J].广州化工,2010,38(6):275-276.

[4]韩冬冬.高职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教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8.

[5]张旭.《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214-215.

第2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为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医学生的必修、选修课程数目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每门课程中的新进展、新内容、新知识等也在不断更新,致使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物化学课程尤其如此。而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重点及难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需要针对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如增加学时、优化教学内容等。与此同时,应在大纲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教材及兄弟院校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有目的的删减、添加,并以“强调知识更新,优化教学内容”为指导思想编写出版相应的适合民族学生使用的配套教材,将体系复杂、知识点抽象的内容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解释出来,这将对民族学生生物化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于民族学生,记笔记的能力有限,为不影响听课效果,学生可以将讲授内容划到书本上,利于平时复习。同时,大学的学习与高中不同,教师不可能一一对学生辅导,这就需要学生自学,如果有合适的教材和习题集,可以使学生在课外时间能更好的复习课堂讲授的知识,同时也方便学生自学、自测,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教学内容应简单化,并合理应用多媒体

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都深有体会,生物化学这门课程难、不好学、内容复杂、抽象、枯燥、乏味。受到语言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上遇到的问题就尤为突出,大多数同学的反映是“听不懂”,这既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关,也与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关。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不断探索合适的授课方式使“听不懂”的学生越少越好。有研究显示,如果老师讲课发音标准、讲课速度也比较慢、讲课内容是书里面的东西,学生就容易懂。而大学课堂中出现的讲授内容多、而且许多知识是课外知识、及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的使用,使讲课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但这种快节奏的教学方式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很难适应,使得他们在上课时经常出现听不懂、跟不上、理解不了上课内容的现象。所以,授课教师必须将上课内容精炼,并通过一些常用、简单的词语引出概念、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使概念通俗易懂,尽量做到形象化,具体化;对于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和化学反应等,只重点讲解其特点、联系、功能等;也可通过生活事件引出讲解内容,做到举例恰当,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工具。它图文并茂,可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和动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掌握字少图多原则,如果文字太多,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2.2密切联系临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是学习者自觉、主动、积极的心智认知活动。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即动机、情绪、努力程度等对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所以,想让学生学好生物化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觉生物化学有趣、有用,从而想学、乐学。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生物化学深广度的把握不够,在知识拓展能力方面欠缺,不能很好地把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学科相结合,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造成其盲目学习而劳无所得的结果。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学科,从物质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到人体的各种疾病,无一不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运用比喻教学、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等联系起来讲授生物化学课程,可使生疏、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血有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化学与临床紧密相连的认识,有助于生物化学课程与后期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的密切配合,并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将蛋白质变性原理与“食物为什么煮熟了易消化?”和高温灭菌、酒精消毒等联系,这样,学生听起课来感觉特别有趣,不再觉得生物化学内容抽象、深奥、难懂,认识到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作用和在医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3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 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57-02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思维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那么,作为中学的物理教师,怎样才能把这些有形的知识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策略。

一、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体现趣味性

利用演示实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故事生趣,引发好奇心

例如在讲“静电的应用与危害”时,可以借鉴这样一个故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1976年,停靠在日本港附近的挪威油轮别尔克伊斯特拉号,聚集起来的高压静电迸发火花,点燃弥散在甲板上空的石油蒸汽,使这艘巨轮顷刻间毁于一旦”。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是一个不错的教学策略。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依据物理学科特点,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1.利用实验的事例组织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学中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概念、规律的教学,首先必须提供大量的实验和事例,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感性资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物理场景。例如讲压强时,教师可以让一学生先双脚站立,再单脚站立,然后用脚尖站立并说出不同站立方式时的感觉,由此引入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物理量和压强的概念。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物理学方法论的渗透

(1)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学常遵循着这样的途径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观察实验――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理论――通过更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即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循环上升,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这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不断地通过实验教学渗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坚持在实验中渗透观察方法的教育,一定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并培养学生成为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本身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学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养。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把这种课堂兴趣延续下去,在课下也要有思考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优化教学和利用物理史资源要合理结合,使两者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第4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模式,旧模式中先学习理论,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将其掌握,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其在实践应用中的道理;在进行实践时,很可能忘记其理论的作用。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结合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懂得在实际操作中理论知识的作用,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职物理课程是学生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但是物理课程本身存在内容抽象化、理论性很强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传统物理学科教学,教师讲理论,学生听理论;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课堂的乏味大家有目共睹。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刚好打破了这种传统束缚,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操作,而且会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切磋。课堂氛围既生动又有趣,学生们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上的只有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的情况。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自己归纳总结出其中的物理知识,再回头对照书本上的定理、概念和公式,这样学生们会更深刻地记忆,课堂上也会有更多的参与度。

3.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的模式记忆理论知识,导致学生们并不能够彻底理解其实际含义,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的学习质量严重下降。理实一体化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禁锢,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记忆,而且不止是一味的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1.过于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型人才的院校,和全日制大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还是有一段差距。如今,中职院校的生源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太强,学习习惯较差,导致在课堂中只喜欢实践课程,却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又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课程。导致理论成绩严重下滑。

2.物理教学实验设施不完善

物理学科教学中对学校的实验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但现在的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都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所以导致在教学中无法达到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即便是有的中职院校可以达到设备上的要求,但是存在设备老化问题,日常维护和设备维修跟不上进度,导致实验无法操作。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想在中职物理教育中得到推广应用,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建立起一个切实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育体系。并通过中职教育具体的一些目标对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学内容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及中职物理教师的教学特点等进行必要调整,形成紧跟中职教育实际的中职物理教材。在制定教材时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地位。(2)应该突出中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的中心都应该是学生。整个教学的过程设置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确定,并着重突出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在理实一体化教育体系中的中心位置,以此来构建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理实一体化的中职物理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3)在中职物理教学实际应用中,应该非常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因为物理教学中有些知识难度比较大,需要较强逻辑性思维能力,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应该不断地革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增设不同的小任务和小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兴趣,提高物理知识被学生接受的程度。

2.理实相融编写教案

(1)要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理教案的编写上,中职物理教师应该注重难易结合,应在充分了解和遵循学生已有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强弱和对物理知识接受能力高低的实际上,设计编写符合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接受水平的学习任务,并充分运用实际操作、任务分解、现实实例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模式将物理知识以生动的模式向学生讲解,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同时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和联系,注重对疑难问题的释疑,使学生有兴趣不断接受新的知识。(2)要建立有利于中职学生的思维模式。要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发散他们的思维方式,激励他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3)要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永远都是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编写出学生有兴趣的教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框架去更深刻地体会理论知识的运用。愉快的课堂氛围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整个教学教案成功的关键。

3.师生互动,进行实验演示

物理实验室是推动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它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将枯燥、复杂的物理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掌握和领会。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多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实验对条件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前,一定要将这些条件向学生讲授清楚,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亲自演示,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及时讲解。既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实验的进行,又要避免实验危险的发生。在物理实验成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在旁边进行相应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知识的掌握熟识度。

4.加强直观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能在实际中找到它的影子,都是物理现象经过总结和凝练得到的。因此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渐渐地能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实际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物理知识应用广泛,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例如,物体的圆周活动可以借助游乐场的翻滚过山车;物体共振可以借助音乐喷泉讲解;气体的性质可以借助热气球升空;全反射可以借助光导纤维快速无损传输来讲解;以收音机接收实验制作的电磁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来讲解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等,寓教于乐。

5.理实一体化物理教材的编写

理实一体化物理教材编写的关键是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要避免将原有教材进行简单的拼凑对接。教材中的项目任务编写要注重高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最好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来编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关注生活、回归生活,以理论学习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理念,避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相互独立。编写理实一体化物理教材的目的是要中职物理系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的物理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有机联系,进而能够用于指导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编写理实一体化物理教材时,要认真推敲选用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上要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正确理论进行分析,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亲自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后要正确地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查找不足总结提高。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可以配套编写项目实施过程报告,配合教材使用,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

第5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科目相较而言,高中物理是一门服务性极强的社会实践课程,抽象的物理学概念和理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基本理念,采取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对学生掌握物理学知识及操作技能起到促进作用。不仅要保证学生能通过高考考核,并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物理学问题的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中的生活内涵,使基础教学活动始终保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通过具体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实践能力,并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换言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即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指导教学,使其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应用物理知识,使物理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和生产实践。通俗来讲,生活化教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是为了生活。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注重物理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于生活化教学使物理学科教学更富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对物理学问题的探究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讨

1.教学观念生活化

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观念转变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基础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科知识系统而高效的传授,对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几乎不重视,这是典型的科学认识论表现。转变这种工具性的科学认识论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过程和体验,唤醒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即从生活世界观出发的生活认识论。这不仅能促进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生活化

物理学是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教材编制上需要注意教材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得出物理理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实践能力,对抽象难懂的高中物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教学设计上积极采纳学生建议,综合考虑学生兴趣所向,扩大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高中物理教学中还要重视以学生现有经验为依据,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分析研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物理教学目的。

3.教学方式多样化及生活化

物理知识和理论的抽象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的革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传授、理论讲解以及习题训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选用图表、漫画、照片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并结合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幻灯片、Flash课件、动画视频等,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化。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如通过乘坐电梯、过山车来体验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现象、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静摩擦现象、用常见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实验等,来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

4.实践内容生活化

对于实践性极强的物理教学来说,还要重视物理实验和实践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有效掌握物理实践技能,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进行探究解决。物理实验也是高中物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实际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十分必要。实践内容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取决于物理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完善,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条件。其次,在课堂实验之外,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和应用探究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还有利于高中生全面认识社会,实践结论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优化社会资源、调整经济发展起到帮助。

5.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

促进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中保持课堂活力和创新性的基本途径,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关系平等、尊重学生个体个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良好互动以及学生之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方面。和谐的教学主体关系,对创建宽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环境的优化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归纳物理方法等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同时,教学主体关系和谐化能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个体在新时期社会需求下健康发展影响重大。

三、小结

总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不仅顺应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基础要求,对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有重要作用,还满足了当今社会的人才储备需求,为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打好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素质教育方针,不断探究教育改革,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波.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2]张志成,沈俊.浅谈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3,(35):54.

第6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物理新课标》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选择生活化的探究问题、例题、习题,重视物理实验生活化,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能将“生活原型”与“物理模型”有机整合,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隐性的教育理念转化显性的教学行为,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The exploration of ways to closely connect physics with life

Dai Guojiang

【Abstract】The psychology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study material and student’s experience of life re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ies most is interested. “Physical New Class Sign” stressed that “moves toward physics from the life, moves toward the society from physics” the curriculum basic idea, this requests our teacher when the teaching, must student’s individual knowledge, the direct experience and the life world regards as the important curriculum resources, embarks actually from the teaching, the establishment adaptation’s teaching situation, the choice adaptation’s inquisition question, the sample question, the exercise, take the physical test adaptation, takes seriously to synthesize the practice class teaching, can “the life prototype” and “the physical model” the organic conformity, realizes diligently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the recessive education idea transformation dominant teaching behavior, realizes physicsClassroom instruction “high quality, highly effective”.

【Key words】Physical teaching; Adaptation; Inquisition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4年就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他指出“生活是教育的本原,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物理新课标》也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实际问题,去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使物理课真正变得直观、具体、生动,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新课引入能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内容最感兴趣。为此,在每一次新授课时教师都应力争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力争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今天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如:在教“声音是什么”这一节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鸟鸣声等,然后再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纸、直尺、桌子、鼓、玻璃瓶等,让他们产生一些音响,由此引出新课,声音究竟是什么?再如:在教“电能表和电功”这一节时,可以先展示一只家庭常用的电能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何用途?”,“如何读数?”等,这些情景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景再现,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就有热情,有学习的愿望。可以说,大部分物理教学的内容,大都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引入新课,不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感染力,而且也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由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 探究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探索的源泉,教与学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如果教师所创设探究问题,能以生活素材为背景,那么学生就有探究的兴趣,学生就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探究才有价值。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取得实验探究的成功。如在进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节教学时,学生往往从日常经验出发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用力推小车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开始学生看到:用较小的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这一现象。然后教师停止用力推车,小车就停止,似乎“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经验是对的。然后用较大的力推小车,学生发现车子运动较快,停止用力推车,车仍然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停下来。两次实验结果发生了“碰撞”,当这一事实出现时,教师可紧追一个“为什么”,当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演示实验发现经验的看法不对时,就会产生探究新规律的强烈欲望。又如:在讲“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烧开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讨论可得出:用同一电水壶加热半壶水比一壶水先烧开(沸腾),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用同一电水壶加热同一壶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的越高(在没沸腾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升高的温度有关。接着提出如果我们加热的不是水而是其它物质,结果又会如何呢?怎样比较水和其它物质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等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探究问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开展有效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

3 选择生活化的例题、习题,增强学生对物理亲近感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转化成物理问题,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选择的习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后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这样生活情境问题:大家知道菜场上小贩,他们通过一些手段来达到短斤缺量赚起黑心钱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你能否揭示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在引导学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密后,我还用实际的杆秤演示给学生看,称同一个物体的质量,用二个质量不同的秤砣去测量,结果是质量小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大,学生口服心服。再如学习压强知识后,问怎样背行李感觉更舒服些?在学习热学知识中,问:怎样才能把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降低?等等。通过对生活化的例题、习题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翻开这几年各地中考题,可以说,没有一张中考试题没有生活化的试题。如南通市2011年物理中考试题29题“小明上完体育课后,从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1)饮料瓶标签上有“净含量450 mL”字样,他想知道饮料的密度,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2)用手握住竖直的饮料瓶不动,如图所示,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大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的重力。(3)拧瓶盖时,发现瓶盖侧面有一条条竖纹,用物理知识分析瓶盖上刻纹的作用主要是。(4)拧开瓶盖,将塑料吸管插人瓶中,能把饮料吸进口中,这是利用了。”类似这样的试题试卷中至少还有7个。看来,选择生活化的例题、习题,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更反映了各地中考的走向。

4 物理实验生活化,使物理实验不再“神秘”

进行物理实验不仅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物理新课标》强调“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而言觉得实验准备繁杂,器材不足,过程控制难,用时又多,不如直接讲效果大;对学生而言开始觉得很有兴趣,但随着实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缺乏耐心和毅力,渐渐对实验缺乏信心,因此,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教师能很好贯彻物理实验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这一问题就不难解决。如在进行“声音的特性”教学时,可以选用生活中最最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如鼓、纸、直尺、木梳,笛子、玻璃瓶等,甚至学生本身;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也都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气球、矿泉水瓶、沙子作为实验器材等等。总之,除特殊情况必须使用专用物理器材外,一般都可用生活中最最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亲历物理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而且也拓展学生的实验空间,学生完全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类似实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把学好物理变成自觉行动。

5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让物理回归生活天地

第7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1.1创设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是饱含物理生活情境的,通过生活化熟悉的物理情境和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进行整合,将物理教学赋予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使高中物理教学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高中物理教学创设的目的在于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融于现实生活中,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之便于为学生所理解和应用。生活环境中存在大量而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应该充分利用来创设物理生活情境。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让师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接纳和引导学生进放一个生动的学习领域。一般物理生活情况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生活物品、器具与环境设施做实验创设情境。虽然高中物理内容特点不是全部的教学的主题能用生活材料或器具来进行实验,但还是有很多内容是可以进行的;(2)生活中一些蕴涵着物理原理的生活现象,无法在课堂再现,教师的口述无法获得生动的感情认识,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生动的物理情境;(3)走出课堂,利用物理故事结合高科技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例如利用学校建筑中的电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学生在电梯升降过程中对超重与失重的体验感受。物理生活情境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1)在物理生活情境教学中,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获得了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2)把复杂抽象的物理现象条理化、规模化、形象化。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教学中经常通过实验、物理学史以及生活现象等的演示分析和描述,达到对物理生活情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1.2创设问题情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注重于物理概念的含义,以及怎么运用概念去解题。至于这个物理概念怎么形成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概念有紧密的联系,谈之甚少。这样很多学生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不会针对具体的情境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课堂导人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人手,创设问题情境,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很快的建立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课堂开始就让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你现在正处于一辆急速行驶的汽车上,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不明障碍物紧急刹车,这时你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问题提出,同学们开展积极的讨论,根据自身平时遇到的情况说出看法,在经过讨论与总结后,老师再导人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让同学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更容易的记住了概念,也懂得了分析。另外除了提出语言问题,另外也可通过演示例如“纸托水”、“杯吞蛋”的小魔术实验来阐述压强的概念。这样也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

1.3教学语言生活化。物理教学语言除了注重语速的快慢,语言的表达准确与否,也可引人生活中的成语、诗句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分子运动理论教学中,引用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明分子扩散现象。讲重力的时候引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引人直接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4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目标中有提到“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想一想,动一动,学习物理真快乐。”其实就是强调学以致用,将学习物理知识回归生活化。学生可以在家中收集一些器材、自制做实验,例如在学习电流的知识之后,设置七彩霓虹灯装饰自己的房间。在学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后,自己动手设计利用太阳能来取暖。还有可以用最常见的苹果来做体实验,在一定的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和苹果的形状和甜度有怎样的联系。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才能锻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的纸上谈兵,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1.5用物理眼光看世界。例如看到电视上某条新闻说“空瓶从天降,砸晕环卫工”,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空瓶,会有这么大威力。物理的角度去解读:“物体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距离地面越高,落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即使是一个空瓶,也要可能造成致使伤害。所以不应该随便往楼下扔垃圾,如果造成了伤害;最后痛苦的反而是自己,要因此受到惩罚。”“神舟飞天,全民振奋”利用这个科技热点来学习物理的相关知识。例如提出个疑问,为什么神州十号的返回舱能安全着落2载人飞船在返回地面时,飞船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同时返回舱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返回舱通过做功的方式内能增大,为了使快速降落的返回舱安全着陆,以免撞坏,返回舱在距离地面几十米处,向下迅速喷出高压气体,从开始碰气到安全着陆,返回舱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另外返回舱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为什么能起这个作用,除了因为这个材料的隔热性能好,还由于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在科技中的强大的力量。

二、结束语

第8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物理教学中,从而为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演绎物理原理,体现物理规律;增加课堂容量,实施即时反馈;以及多媒体使用注意点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在物理课上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关键词】 多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正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营造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探究热情。生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能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出一个和谐轻松的求知氛围,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各种多媒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输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很难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电教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景象,以其形、声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和意境,不仅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而且使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大大增加,而这种趣味性很强的内容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如讲授《重力》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跳伞运动员飘逸的身影,滚滚长江之水东流而去,宇航员在太空中艰难地行走等画面,进而设问运动员为什么会往下落,什么力量使河水永不停息地流动,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为什么那么难,、引导他们对画面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诱发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又如在讲解《令人厌烦的噪声》时,为了能让学生知道噪声与乐音的区别,我从网上下载了两组画面:一组是古典民乐演奏,丝竹声声,一组是战争画面,炮声隆隆,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感受去分析、比较,自然就能得出了噪声与乐音的不同点。在讲解《光现象》时,我播放了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 同时播放配乐散文“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怎么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桃红柳绿、蓝天白云、五彩缤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去探讨光的色彩。这样新颖有趣地引入了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优化教学手段 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主要是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模糊性等因素造成的。尽管有些教学难点并不是教学重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依据,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电教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为突破难点创设了良好的求知氛围。如讲解导体和绝缘体时,因为导体易导电和绝缘体不易导电原因很抽象,于是我设计了一组Flas,生动展示了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它们可以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而绝缘体内部的电荷却束缚在原子核周围不能自由移动,通过动态的过程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帮助得出结论以突破难点;再如在讲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学生虽然动手做了实验,由于实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物像变化较多,物距和像距变化规律较复杂,因此这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我们的做法是设计一组动画实验,让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显示了像大小的变化情况和像的位置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还可总结为:物近像远像变大),对于两个特殊点(即一倍焦距处和两倍焦距处)用了不同的颜色加以特别说明,通过这样的画面化静为动,使得在黑板上难以展示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显示物理过程 演绎物理原理 体现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反映客观物质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抽象物理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获得知识。初中学生感性认识较强而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能力不够,所以形成物理概念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生硬地运用“定性”、“定量”、“建模”等方法来实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事倍功半。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与现象形象地展示,这样便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现举数例简单说明: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课本中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若水平部分摩擦力为零时物体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但若运用课件制作将几种情况分别用图例说明,最后一种摩擦力为零的情况让小球匀速运动下去,现象明显、直观,从而通过物理过程的显示,学生很容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又如在讲解扩散现象时,由于分子运动是微观现象,所以扩散现象的讲解总是有点牵强,但运用课件却可以很好地展示这一微观的物理过程,用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表示不同的分子,让它们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中,学生感性认识增强了也就自然得出了规律; 再如讲解电压、电流的概念时,对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我们就做了一套课件,让电压、水压,电流、水流进行比较,通过图像信息等将物理知识展示从而顺利地突破了难点。 总之电教手段的合理运用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所学内容。

四、增加课堂容量 实施即时反馈 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求以探究性教学为主要模式,通过自主实验,自主探索从而主动积极地掌握物理知识。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要花很多时间,加之一些复杂物理规律的揭示及物理知识的应用,这就必须要求增大课堂容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节课教师要在黑板上写很多内容,繁琐杂乱,费力耗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很多内容分别制作成课件,课堂上将教学程序呈现在视屏上,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多媒体具有幻灯、投影、录音、电脑等多项综合功能,比传统教学要求高得多,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如讲解杠杆 知识时,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应用均是教学重点且学生掌握也有一定难度,如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却不佳,但恰当地应用投影和电脑课件就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活泼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力臂的画法可采用复合式投影片,先找支点,再画力的作用线,然后作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最后用红色的笔标出力臂,避免了在黑板上作图的麻烦;讲杠杆的应用时可制作课件来完成,如展示钓鱼杆、撬棒、天平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其异同并迅速得出三类杠杆及其特点,还可利用跷跷板、剪刀等受力点位置的变化演示力的不同作用效果说明杠杆类型的变化。在习题课教学中多媒体更能凸现其优越性。如在讲欧姆定律习题课时,教师首先要复习电路的基本知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还要进行习题讲解,容量很大,传统方法难以凑效。如运用PowerPoint课件首先将电路基础知识投影,学生可以达到迅速复习、记忆的目的。分析习题的难度在于电路分析,特别是复杂电路的分析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收获甚少,但课件中的电路可以设计成动态的,通过点击鼠标增加支路从简单电路逐渐到复杂电路进行分析,也可以除去电压表、断开开关等方式简化电路,从而使一图多用,力求变化,体现灵活性,拓展学生思维。另外课堂练习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限时完成可以实施即时反馈,教师如能临场发挥,激励先进,还可以营造一种人文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模拟物理实验、演示物质变化的情景和过程,再现定理定律的推导过程,对于一些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实验如低温下物质特性的变化,固体的扩散现象等在短时间内演示完毕,节约了大量的讲解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几点注意

第9篇:物理化学教学范文

1教学内容铺垫分析

人教版教材1到4章偏重于动力学的分类讨论和综合运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建立了运动学部分的一些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第二章处理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轨迹是直线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加速度对速度大小的改变,重点渗透矢量概念,实例性的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延展性的处理竖直上抛.

第三章透过运动表象,做运动学到动力学的牵连讨论,讨论运动状态变化的内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继续深化矢量投影概念,讲重力、弹力、摩擦力,在教学过程中初步体会场力(非接触力)和应变力(弹力、摩擦力)的特性.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部分.进行受力分析,理解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从考察和思考的全面性角度讨论相对复杂的系统问题,帮助学生适应物理的现象考虑到抽象思维过度,注重数形结合能力养成,实验能力的锻炼,渗透经典力学时空观念.

在看似完备的一二三四章之后,反思:矢量处理是高中阶段的基本能力要求,而矢量的特性之一在于方向.动力学的关联与关键在于加速度,注意到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影响和运动状态的界定,把运动从轨迹角度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以一种相对丰富的知识能力储备思维发散性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处理“曲线运动”.也为后面的往复运动(机械振动和波)暗做铺垫.在初中阶段,是教科书给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想到什么,再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却是需要从能力提升的角度考虑要引导学生自觉的开放自主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关联,从而在关联延展和思路形成或者重组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做到科学解释的可能.而具体的教学过程则是一个深入浅出,由铺垫和思维纵深拓展为导引的水到渠成的过程.2教学过程探究(章学设计实例)

2.1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层面】

(1)对运动分类,巩固直线运动的动力学基本知识,意识到曲线运动问题的存在和处理思路;

(2)能够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角度处理抛体运动;能够从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的层面处理圆周运动;

(3)实例性的体会曲线运动处理的方式,能理论上解决一般的抛体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平抛、斜抛);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

(4)通过知识拓展对矢量的几何处理有所理解,对微分后曲率半径的逻辑关系有所体会.

【过程策略层面】

(1)通过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处理过程,体会提出并解决曲线运动的必要性,在特殊性和一般普遍性的矛盾中辨证的演化进步;

(2)控制学习过程,体会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模型建立过程,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注意正交独立的简化处理;

(3)在抛体运动的处理中深化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体系,解释实际问题;在圆周运动的处理中完备加速的物理意义理解;在二者的对比处理中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知道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视角,扩展思维;

(4)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既有知识体系的整合、收集,尝试在知识性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既有的常识、经验,处理更多问题.

【情感态度意识层面】

(1)在知识的完整性和破缺性的破立中体会学习的局限性和阶段性,认识到认识的发展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可能,尝试建立科学的认知观.

(2)在参与统一问题的不同视角处理过程中形成对多样性存在的接纳感,并意识到侧重的处理问题带来的方便,感受辨证的矛盾演化.

(3)在实例化理想化模型的处理过程中,慢慢形成严谨豁达的科学情怀,有自觉地探究意识,独立思考问题,关心生活关注生活过程;体味数理关联,深化空间意识.

2.2教学实施过程

曲线运动,概念看上是运动学的知识,物理处理过程实际是动力学分析.引导学生自主的从轨迹角度做运动学分类,从直线运动过渡到曲线运动,对曲线运动作分解回归到直线运动.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特点从加速度角度切入,适当的引入曲率半径的概念,意识到直线运动是曲率半径无穷大的直线运动,贯彻思维的统一效应,最大限度的在思维上简化问题.

2.2.1定性到定量的模型建立(概念铺垫)

曲线运动的描述(涉及轨迹、位移、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以加速度为切入点做普遍性的受力分析讨论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一节是很好的自主学习材料和能力思维检验教学材料,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理基础性概念型问题,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的螺旋式提升,在过程中注意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复习,巩固矢量分析.

平面概念,将空间维度从几何领域展开:(1)点与线的概念(回顾质点模型,位置点、时刻);(2)线与面的概念(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面与空间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在学科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的普遍性角度做引入教学,即:复杂的运动可以简化处理,从空间维度的角度通过矢量投影降低无力问题的维度,把复杂问题线性化、简单化,找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联,从而实现对理想运动形式的应用在复杂运动情形下的应用,体现科学的价值和物理学科学习的意义.

此处,注意位移角和速度角的比较教学,注意适量投影的处理和角度的关联,做应用数学的强化.以此为基础做矢量投影,分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化曲线运动为直线运动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视学生基础和学习情况试探性的渗透受力分析和力的投影教学):

两个互成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互成角度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

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在上述理论基础下,实例分析蜡块实验,小船过河问题,牵连运动,类抛体运动的初步讨论并做匀变速运动的受力分析讨论,完成好铺垫教学和原理教学,以备后用.

2.2.2原理到实例的应用分析(矢量原理应用,抛体运动)

第二节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角度处理匀变速曲线运动,实例是抛体类问题,教学和考核层面落脚点是平抛的处理,重点处理平抛运动分解为一个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个正交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在层次化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理论出发将平抛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开放性例题教学附例:将某一物体以初速度v从一倾角为γ的斜水平抛出,求小球离斜面的最远距离是多少?(解决方法即是建立一个方向与斜面平行另一个方向与斜面垂直的直角坐标系,将速度v和重力加速度g分解分别往这两个方向做投影,当y轴方向的速度变为零时,距离斜面最远)

抛体运动是规则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所以可以讨论位移、速度、加速度轨迹方程.需要具体在计算中结合一元二次方程完成计算教学、实验教学.

2.2.3概念的严谨性和视角的拓展(加速度,圆周运动)

结合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的性质和加速度的概念,从原理层面考虑:加速度是衡量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速度的变化可分为速度大小的变化(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体现为速度方向的改变.分解加速度,切向分量 改变速度大小,法向分量 改变速度方向.对于加速度效果单一的形式:

(1)加速度只改变速度大小而不改变速度方向的情形,即加速度始终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速度方向也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只改变速度方向而不改变速度大小,即加速度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匀速圆周运动.

曲线运动之圆周运动部分,落脚点在于法向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的理解,教学和考核层面处理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在层次教学和科学完备性角度兼顾变速圆周运动(主要也仅仅限制于讨论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动力学分析),渗透动力学分析讨论离心运动,近心运动,为以后的万有引力与航天部分变轨的讨论提供可能.

过程之一:从圆周运动的描述开始,引入运动形式的必要物理参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参量(圆周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形式,所以有必要引入新的描述参量,此部分到简谐振动部分亦会再做加深对比).

过程之二:结合加速度的概念和相应的几何知识,理解教材第5节做一做部分加速度的表达式的推导从运动学角度处理圆周运动.

此部分一方面通过经验和常识的感知做定性的体验式教学,一方面是数学物理结合的定量推倒,个人觉得此二者,前者易得,后者却更显必要,新教材相对于前版教材删除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影响的实验,值得称道(物理是一个辨证的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应该是简单的体验灌输过程).

过程之三: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加速度过渡到向心力的分析,从动力学角度处理圆周运动.从性质力到效果力的关系角度提出向心力的概念,又回归到向心力的来源结合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说合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当Fn=mv2r,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Fnmv2r,物体做近心运动.

实例性的处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层次化探究性的处理一般的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结合动力学原理对离心运动多做展开,突出离心运动和近心运动的条件分析,为万有引力与航天椭圆轨道的理解准备切入点.

囿于数学知识,对于曲率半径的引入教学,直线与曲线的关系处理,个人觉得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做覆盖性的教学,提示数学的局限和物理逻辑的效用,为数学的自主学习做铺垫,为一体化立体教学提供可能.

2.3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设计从表象出发,在既有的教学过程中找到共性区分异性,从对的思维模式中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在构造问题之后贯彻原理分析;从原理层面意识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在实例中做应用分析;从应用分析教学中体会原理和思维的指导效应,落实概念教学,引入更多的实例做严谨性和拓展性的讨论,覆盖整合的教学.具体而言注重了以下方面的科学教学思维:

(1)复杂事物的处理思想:从实例到模型的简化,从模型到特例的简化,有了知识能力储备,具有了一定的认知策略辅助以一定的数学几何知识后,再做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能力提升和素养养成教学,渗透教学.

(2)物理的代数几何处理,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入教学,是教学实现过程中区别于思路和思维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方面的交叉是能力的体现,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也往往是物理课程的精彩之处.

(3)回归到概念教学、远离教学,深化基本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本章重点是加速度),注意全面严谨的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4)物理模型的建构、简化过程中凸显深化对思路教学的理解,对物理知识的必要性和阶段性能力差别应该区分对待,在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知识能力的收集中做好教学分层.

逻辑层次清晰,内容饱满,过程充分,重难点以及知识铺垫得当,学科的外延并蓄效果突出,具备科学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实效.教学的过程在知识的框架内做到了科学充分的铺垫,从而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导引显得水到渠成,课堂实效颇具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