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教案范文

心理学教案精选(九篇)

心理学教案

第1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普通心理学;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设计两难情境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由于这种方法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在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普通心理学既要概括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最一般的规律,又要为各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在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高校将该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大学第一年开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生活中与心理规律密切相关的事件引入课堂中,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心理学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又有利于从被动地接受知识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优势。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所有心理学分支中最基础的学科。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以单纯地讲授方式给学生灌输心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心理的加工过程是怎样形成的等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适当地在课堂中加入生动活泼的事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可以从中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避免出现“填鸭式”、“枯坐式”教学的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对于学生听多少,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只能在期末的试卷上凭借分数来判断,而且学到的往往都是通过死记硬背而得来的知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与所学知识相近的案例布置给学生,学生首先要对案例进行内部消化,然后会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结合他们理解的心理学原理,找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答案。正是因为案例教学法的这一特点,所以它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案例教学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要引入课堂,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探求事件背后原因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相关的技能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根据教学目的,准备恰当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首要的环节就是如何针对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案例。在案例选择时要求教师选择的案例既要有典型性,又要贴近生活。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案例选择的标准。例如,在讲解阈下知觉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条经典的广告案例,让学生分析广告的设计者是运用那种心理学现象让消费者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商品信息呈现给消费者。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哪些心理学原理才能避免广告信息的入侵。

2、认真组织讨论,调动学习积极性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可以采用走下讲台的方法,走进学生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并适时地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另外,根据所选的案例内容及班级的人数,讨论的方式可以选择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

3、及时总结,加深知识理解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案例总结。案例总结要及时,最好是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的时要留出归纳总结的时间。教师在总结案例的时候要重点强调案例中涉及到的心理学原理,例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总结中要明确指出,商业广告中是利用了阈下知觉的基本规律使消费者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反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此外,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要做重点讲解。为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将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质量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去。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4]。

三、案例教学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反思

1、案例的选择要恰当

为了使案例教学例教学的顺利展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案例时除了需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外,还要考虑到案例要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所选的案例要比一般上课所举的例子,内涵更丰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更为复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的能力。在案例的选择时,还要考虑到案例的实践性。最好选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或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思维独特性”的时候,给学生看一个法国的洗衣机广告,广告中的模特不是年轻貌美的女模特,而是大胆地选用了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打出的标语是“八十岁老人都能用的洗衣机”,结果广告播出不久洗衣机的销量猛增。这样的案例,更贴近生活,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简单地通过一则案例对学生传授知识,对所学理论进行解释。也就是说,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在教师的“教”,而在教师和学生在讨论双向互动中的“学”。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打破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教和学的动态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其突出的特点就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参与,它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形式[5]。普通心理学中的心理规律有时是抽象难懂的,在讨论时,不仅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讨论环节中,教师作为讨论的主导者也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讨论的案例中。根据讨论的内容和进程,适时地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在讨论中加深对心理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思考,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随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赵红.《旅游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3):53-55.

[2]陈志华.中职《财务管理》教学方式的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4,11:180-181.

[3]董继华,董礼娟,项静辉.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5:165.

[4]张建育.案例教学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5:87-88.

第2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护理心理学 教学方法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之中,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理心理学既有人文科学的特点,又涉及护理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为适应护理心理学的这种学科特点,使学生不仅有理性认识,而且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必须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靠口授、板书等单调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势在必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护理心理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以哈佛大学案例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方法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护理心理学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案例教学法(Case met hods of teaching)是基于情景学习、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1]。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它的实施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2.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依据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进行的一场变革。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际情景中,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也可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为学生将来护理实践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训练了运用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护理心理学教学案例分类

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案例可分为三种类型:范例型案例、评析型案例和操作型案例。

范例型案例主要表现了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用于例证和阐明概念、原理。这种类型的案例,以教师讲授为主,给出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人格”一章中,可选取文学作品中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水浒》中的李逵等)作为案例,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和掌握人格的概念、特性、行为模式及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评析型案例主要展现了护理心理学基本技能的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线索和模型,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评价,培养护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心理咨询”一章中,可选取著名心理医生的咨询案例或教师本人的咨询案例,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咨询过程的观摩,分析出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的模式、遵循的原则、咨询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并可通过讨论,评价咨询效果或提出自己的咨询策略。

操作型案例是将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如在讲述“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内容时,可选取临床上的各类患者为案例,列出不同患者典型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技巧和心理护理的措施。

3.2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精选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评价。

3.2.1精选教学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搜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编写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思考题来引导讨论,把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根据案例的背景材料和提出的思考问题做好充分准备。精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案例要尽量多地蕴涵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根据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应举出临床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二是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所以案例应具备适度的复杂性和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这样才足以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

3.2.2组织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习者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协助学习者进行讨论。例如针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教学,采用真实的个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讲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原理与技术。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利用已有的案例影片、心理剧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扩展知识面,要适当增加学生自学内容。二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加以鼓励和肯定。由于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案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讨论时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鼓励。

3.2.3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评价,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弱从众心理,降低比较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

4.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4.1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这就决定了从事护理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护理心理学理论功底,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护理心理学临床实践经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2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护理心理学原理和规律是以具体生动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学技能的操作也不再仅限于抽象的语言描述,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的理论学习不是对抽象的、干巴巴的条文掌握,而是对有具体内容和生动活泼形式的思想的理解,学生有着较浓的兴趣和较大的自,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学生的背后,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4.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不重视寻找正确答案,实际上如何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和决策只是具体情景下的一种行为选择,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案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结论的思考过程,十分强调思维的求异性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协作讨论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改进了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机械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深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董华.注重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3]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15):118.

第3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心理素质教育 运用

为紧跟时展步伐,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问题,尤其是当今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日益关注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更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传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法、手段、内容势在必行。我在近几年来的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有经验也有教训,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有很大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在这个方法里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虽然起源于美国,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已有了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法与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在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用性

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进入情境,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期待和愉快的满足感,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他们的创造性;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提高研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逐步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更好地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法教学中,师生需要更多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老师是“执导”者,但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在课堂上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做好启发、引导和点拨,这是传统教学法所难以做到的。例如,在“健康情绪的培养”这一课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一天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大打出手,还动用凶器致使对方伤残,自己也被学校除名。事后,他极其后悔。通过举这个例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很快掌握情绪的定义、情绪的基本形式及情绪的功能,而且掌握宣泄不良情绪的几种较好的方法等,初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案例情境之中,分析案情,感知案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掌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与学中的沟通与协作是浑然天成的,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都成了彩色的、可视的、活动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卓然的。

(三)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欠缺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没有热情或热情不高,理论与实践脱离;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克服了这些不足,它有活生生的案例,真实、典型,让学生看到了所学理论的有用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中也认识到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而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可以且必须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结合在一起,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恰当运用。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运用

(一)选取案例

案例质量的优劣,即案例的典型性决定了案例教学运用的成败。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选取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与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的,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效果。心理素质教育选取案例,比比皆是,举手投足间就可以找一个,但找一个典型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具有很强说服力、让学生一看便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为了上好运用案例法的一堂课,教师须精心选择材料,精心进行材料加工整理,然后运用于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做到教学相长。

(二)案例在课堂中的讨论

案例被精心选出之后,要在课堂上应用这一案例。讲授新课开始就首先提出这个案例及由这个案例引出的知识点,然后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再由其他同学去点评。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性。

我在案例教学中认识到,不是所有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只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而已,它必须与系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我们所想要的教学效果,即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适时地对案例分析进行更加深入的点拨。有时需要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锻炼学生全面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是真实的、典型的,师生对案例分析倾情投入,感同身受,而且最后必须跳出这个案例,去观去想,再结合自身实际,健康的优良的方面要学习,反之,不健康的不良的方面要坚决抛弃。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评价,学生从书里到书外,从个人到他人,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从理论到现实都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极大地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他们会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现实去指导生活,指导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这样教师会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要真要精,所谓的真就是案例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所谓的精就是要有典型性、说理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下一番功夫,既要考虑所讲授理论的知识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善于抽象思维还是善于形象思维。所选择案例要恰当,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放得开,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想大胆说,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不要让讨论的问题跑题。在讨论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艺术,这会使这堂案例教学课更加生动,有趣味,让学生印象深刻,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教师的点评要抓住中心问题,简洁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而案例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洪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教程.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教育探索,2006.3.

第4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体验教育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吸收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现代人的工作特点和现代组织的特征而开发的—种新的学习方式。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世界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独立审视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活动或历程,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经历着对生活的感悟和自我实现,建构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体验式教学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获得的个人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1应用研究

1.1研究对象

吉林医药学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006~2008级大学生共726人,其中,男生435人,女生291人,平均年龄21岁,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姚树桥主编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结束后发放自制的“体验式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结合教学内容,让参与者充当或扮演某种角色,使其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体验、了解和领会别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反应的适当性。通过角色的扮演,表演者有了对角色内心世界的体验,提高了自我意识水平和移情能力,并使其能够采取更好的行为方式;观看者也会结合自身实际产生某种感悟,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享体验,分析角色行为,纠正错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

比如在讲授“患者心理“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等章节时,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扮演各类患者,去体验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并与学生扮演的“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充满创造性。这种方式摆脱了教师在台上讲解理论的枯燥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3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结合适量的案例,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了解和分析,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表达、接纳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成瘾行为”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的成瘾行为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哪些因素易导致成瘾行为,成瘾行为有何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治疗等问题。案例教学使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使抽象的理论转向为生动的案例,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2.3课堂讨论法

由教师确定讨论的内容,布置学生提前收集资料为讨论做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讨论时不仅要有论点,还要有论据,并进行论证。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讲评,并对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课堂讨论法,学生们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动脑,将书本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比如在讲授医学心理学基础中的“情绪和情感”这一部分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课堂讨论,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课堂中的激烈争论和课后的认真反思,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情绪的功能、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4学生讲课法

在教学活动中,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转变为学生讲教师评的新模式。学生从选题、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再到课堂呈现,整个过程都需要自己的精心准备和教师的悉心指导。课程讲授完毕后,学生要进行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教师进行概括和总结。学生讲课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格”、“记忆”意志”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部分时就采用学生讲课法。学生们通过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讲授,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1.2.5电影分析法

课后要求学生观看某些医学心理学影片,课堂上对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及行为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并对影片中所反映的医学心理现象进行归纳。学生们的社会经验较少,对医学心理现象理解尚浅,有些医学心理学的内容仅以讲授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很难使他们完全理解和接受。电影分析法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便于学生们掌握。

比如在讲授“异常心理问题”时,要求学生观看影片“犯罪心理”中的某一部分,使学生充分了解异常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表现,之后在课堂上再进行分析干预。电影分析法与单纯的课程讲授相比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结果分析

为了评价体验式教学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应用的效果,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体验式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26份,回收问卷726份,其中有效问卷713份,有效率98.2%。问卷从学习方面、行为方面和总体效果方面对体验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1学习层面

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86.24%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调动了自己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82.58%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提高了自身逻辑思维的能力,86.23%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使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87.16%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使自己学会运用多门相关知识对医学案例进行分析判断。

显然,体验式教学在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运用多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2.2行为层面

89.91%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使用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使自己站上讲台时比以前更加放松,的学生认为多次的教学体验使自己的讲课经验逐渐丰富,85.32%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使自己在公众场合发言比以前更为自信,85.32%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提高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的授课经验越来越丰富,在讲台上越来越轻松自如,并且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3效果层面

65.31%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比单纯的老师授课能获得更好的教745学效果;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91.74%的学生更赞同体验式教学;65.13%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使自己找到了感兴趣的研究领域;90.83%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77.98%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使自己在就业中更具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己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来说,医学心理学课程中引入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满意,教学效果更好。

第5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97-02

案例式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实际犯罪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最后分组进行汇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及意义

1.前提条件。案例式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经典案例将会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在选取案例时,根据不同犯罪类型挑选典型案例,引导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案例和分析案例,引出所要v授的知识点,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2.意义。应用案例式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与讨论,不但增强了主动性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法医专业学生会觉得犯罪心理学知识晦涩难懂而且枯燥,而案例式教学可以展示给学生们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通过对犯罪现场的仔细勘察,分析现场遗留的物质痕迹及伤者或者尸体的伤情分析犯罪嫌疑人遗留的心理痕迹并进行犯罪心理画像,为最终破案提供线索及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往往很有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做到很好的铺垫。

二、案例式教学的实施

实施案例式教学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如果人数较多会影响教学效果,实施案例式教学时,应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中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在进行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案例以三种主要形式进行运用:

(一)讲授型案例

1.讲授型案例的适用条件。顾名思义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这种案例适用于理论知识点较为固定单一的章节,也就是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这对我们准备的案例要求并不高,仅仅是有简单案情描述的案例就可以。

2.讲授型案例的使用方式。教师选用合适案例,并配以图片,自然引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及难点。在讲授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普通心理学理论,提到刺激-反应论中经典的条件反射论时如何让同学们能把它与犯罪心理学联系起来并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引用一个青少年犯罪的简单案例,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联系起来,吃食物时开灯或打铃(多次)单独开灯或打铃引起唾液分泌反应,这说明,经过强化作用,灯光或铃声的刺激与唾液分泌的反应之间建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联系,下面利用一个青少年实施的案例,在少年犯张某性成熟背景上(无条件反射),加上淫画等不良刺激经多次强化行为(反应、条件反射),这就把青少年案件的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形成很清楚明白的跟同学们讲授出来了。

3.讲授型案例的作用。教师就把基础理论知识穿插到了实际案例中,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晦涩的基础知识用常见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出来,利于掌握。

(二)讨论型案例

1.讨论型案例的适用条件。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从旁进行引导与最终的点评和归纳,这种案例适用于综合性的犯罪案件分析的章节,也就是犯罪心理学的各论部分部分。准备的案例必须全面,有详细的案情资料,现场照片或者视频资料等。

2.讨论型案例的使用方式。案例式教学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学生分组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1]。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准备好案例,以免出现课堂失控及混乱。可提前一周把一个真实的关于青少年犯罪案例相关的案情资料、走访调查记录、现场勘查照片、尸表检验照片、尸体解剖照片等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并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性、团伙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青少年犯罪会呈现出如此突出的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该如何来解答这个问题[2]。

2.讨论型案例的作用。真实案例分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贴近实战,既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检验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三)模拟型案例

1.模拟型案例的适用条件。这类案件主要以学生分角色模拟并还原犯罪现场,教师作为观察者,以及最终的点评者。适用于综合性的案件分析及最终的考核,可以与其他科目综合,设置情境。准备案例不但要案情背景资料、现场照片、人员、环境等要素要齐全,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较好。

2.模拟型案例的适用方式。这类案例实施相较于前两种,稍微有些难度。比如讲到情绪性犯罪时,我们首先设置一个入室盗窃被主人发现的情境,然后让同学进行情模拟,按照情境设定,情境一:主人发现后大声呼救并报警。情景二:主人害怕,任由盗窃者实施犯罪行为。情境三:主人大胆与盗窃者发生搏斗。由学生在不同的情境条件下进行发挥,观察不同情境下,不同犯罪分子的反应,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再由盗窃者扮演人员讲述心理过程,两种心理分析相互印证。最终由教师进行一一点评。

3.模拟型案例的作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通过不同的同学演绎,得到不同结论,学生可体会到犯罪分子的心理,有些案例只在特定情境下才会激发,通过模拟不同情境训练,使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模拟型案例,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考察。

三、完善案例式教W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犯罪心理学教学,但仍需完善和改进。尤其一些典型案例甚至是照片,收集过程中公检法的顾虑,会导致收集到的案例质量参差不齐。其次理论课应用的教材是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的《犯罪心理学》,针对的并不是法医学的本科生,针对性不够。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案例式教学法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传统的期末考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3],需尝试进行调查问卷、教学反馈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林杰,赵宁雨,陈彬科.以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68-69.

[2]段水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146-147.

[3]韩旭,史金娜,孙宇辉,等.妇产科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87-388.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riminal Psychology

YANG Rui,HAN Xiao-hua,LI Li,NIE Sheng-jie,GAN Jian-jun*

(Forensic Medicine Institution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

第6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案例带动知识讲授

教师在讲授《消费心理学》内容时,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采取案例带动知识的方式来展开对相关内容的讲授。比如通过案例分析“80后”青年的消费心理和与消费行为特征时,可以让学生理解两层含义:第一,“80后”青年的消费心理分为感性消费—在消费中崇尚属于自我的消费选择;超前消费—典型的就是信贷消费;个性消费—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娱乐消费—各种休闲娱乐的消费;潮流消费—时下最流行的消费理念;体验消费—亲身体验的消费模式。第二,引导学生分析“80后”一代虽然还未完全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者,但他们是未来的市场中坚力量,只有了解他们独特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才能帮助我们分析和预测未来中国市场的消费结构,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合理的消费行为,促进市场消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结合案例加深理论理解

案例教学可以使用一个非常完整的案例来推动教学内容的讲授,也可以讲授理论后利用举例的方式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说讲授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气质学说的类型时,以全聚德的服务策略为例,全聚德的服务人员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针对不同消费者气质上的差异(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采取不同的服务对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这种理论与现实案例的讲解,可以使课堂教学丰富、生动、鲜明具体,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学生分析案例为主,辅以教师点评

案例教学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第三种形式是以学生分析案例为主、辅以教师点评。这种方式往往针对《消费心理学》中理论性不是太强或者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而效果不佳。比如在讲授有关于商品价格心理策略时,首先提出房地产商利用楼盘本身的条件,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定价作组合,并根据销售进程的变化巧妙地对价格进行调整的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案例,然后再此基础上对这个案例进行点评。通过这种讲授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对商品价格策略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确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把真实鲜活的案例呈现在课堂上,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带入到消费心理学案例当中,使得理论内容灵动丰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所用的教材理论性强,条目框框比较多,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难度大。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搜集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被动变成主动,聆听变成质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实际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能过高或过低,围绕目标选取最实用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达到所确定的能力水平和标准。教学目标要分层确定,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消费心理学中知识目标层次上的问题,又要明确展现出学生解决问题时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既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的改变,又要思考学生的知识状况和条件。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在结合案例实行分组讨论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分成4~6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每5~6人。建立小组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接着共同推选小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所有同学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教师所选案例的分析结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弥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漏洞,从而在分析、论证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精挑细选案例

首先案例选择要突出本地性。案例取材应该取材于本地熟悉的人和事,学生自然会有认同感和亲切感,积极发言,上课气氛自然会很活跃;其次案例选择要突出品牌性,着重选取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如三一重工的营销策略;广州本田的售后服务等等。学生熟悉这些企业,讨论热烈,案例辅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最后,案例选择要突出实效性和新颖性,选取最近发生的热点、普遍关注的焦点事件,便于学生理解、分析。

第7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一、活动意义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它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

二、指导思想

1、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

2、以学生每个年龄阶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主线。

3、以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核心。

4、以学生的自我为出发点。

三、遵循原则

1、平等性原则。

2、尊重性原则。

3、鼓励性原则。

4参与性原则。

5、目的性原则 。

6、娱乐性原则。

四、参与人员

心理教育课题小组成员及全体中队辅导员。

五、具体活动方案

(一)、中队辅导员心理教育理论学习

给全体中队辅导员发一套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上下载资料,内容包括:《“心理治疗”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逆反心理和脾气倔强》、《“逆反心理”的疏导例说》、《“心灵施暴”与“心理障碍”》、《“出走”行为的心理探因与防治》、《青春期异性交往正误说》、《高年级学生不良倾向的分析与矫正》。阅读这些资料,可以让辅导员们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指导他们具体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第8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心理教育;青春期学生;案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8-0051-03

一、案例提出:

因为有了网络这个平台,我加起了孩子的qq,班上成绩最好的男生晓晨也在当中。初三开学时,做现代文语段分析,根据我的要求,他把答案写得全面到位。我把从图书馆借的《现代散文精选》也在国庆节借给他回家看,希望他提高作文水平。晓晨很听话。我说,不懂的可以来问我。为了解他对语文的兴趣,我在期中考试后让他写了对于语文的想法。他在文中写道:“从小对语文兴趣不大”。别的学生在练笔相当于日记里写道:“最近我班流行 ‘猥琐’这个词语,全是晓晨发明的,骂人就是‘你好猥琐’。”找来晓晨交谈,我说词语能够给人心理暗示,要选用健康向上的词语。日子就这样过去了。这次在班级qq群里,不经意间,我看见了晓晨的聊天:

丁××我最讨厌了!……其中还有不堪入目的词语。其实,这个孩子是个插班生,考的成绩再好也不算在我的头上,我就是出于关心和爱护,这几个月对他抱以殷切希望,他却辱骂我。我不禁感到寒心,心里“怒火中烧”。晚上我在电话里把事情告诉了晓晨的父亲。晓晨第二天来我这里泪如雨下。冷静下来我想到,这不只是一个学生的问题,作为一种现象,我该如何处理?

弗洛姆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去爱,能够用爱、理性和信念去生活。人生奋斗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人格,人的潜能或力量就是爱与理性。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属。教育作为培养和塑造人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发人的智力潜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世界观,培养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教师应该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好学生的服务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希望能通过理性的分析,找到适当的对策。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也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和德育问题的关注。

二、案例分析:

第一,自尊问题。晓晨是全校前几名的好学生,自尊心相当强。研究表明,有较强自尊心的学生在学校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与评价影响着学生的自尊感。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优等生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但当预期的目标受诸多的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据了解,当我对晓晨的现代文语段阅读题提出问题的时候,晓晨和别的学生说“老师在挑他刺”,其自尊心受到了压抑,在班集体面前没了面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自尊不仅被个体品质影响,还会被集体自尊影响。学生所属的班级亚文化群的价值和交流模式也影响着学生。究表明,初中学生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等,这种社会性的需求,引起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和老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言相告的伙伴的“开放性”趋向。在qq群里,晓晨和班级的几个学生畅所欲言。几个平时上网多的班级学生舆论导向就是喜欢批评老师维护自己的自尊。这样也影响了晓晨的自尊水平。是其强烈的自尊心引发他产生了消极、否定的态度。

第二,道德问题。①道德发展。劳伦斯・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1)前习俗阶段,判断纯粹以个人的需要和感知为基础。(2)习俗阶段,基于社会期望和法律的考虑。(3)后习俗阶段,道德判断建立在更加抽象和个人伦理的原则之上。晓晨自己反省说:“我说话不经过大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在看,也完全没有考虑后果。”本案例中晓晨的道德发展还在前习俗阶段。在习俗阶段,不仅考虑个人的直接行为后果,还会考虑老师的观点和法律的观点。而在后习俗阶段,抽象思维在道德发展的较高阶段变得更加重要。理解别人观点、判断行为意图以及设想法律和法规的其他价值的能力,都将融入较高阶段的道德判断。这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初中生一般还处在前习俗阶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还不善于深入思考一些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他对善恶的评价是直率的,首先是充满激情的―强烈的、公开的、生硬的。他往往会仓促的作出结论。”

②道德关爱。关爱学生和学生学会关爱,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道德关爱的主题包括“关爱自我”“关爱家庭和朋友”“关爱陌生人和世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各学科教学要重视道德渗透。语文教育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体悟人生、陶冶情感、完善人格是其目的。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其结果是不知道理解和关爱老师。在“糖水”中泡大的孩子往往会自我评价过高,把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能力,不理解老师对他的关爱,更不知道如何去爱身边爱他的的人。

③道德行为,当人们的道德推理发展到更高级阶段,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分享、帮助和保护不公平受害者的行为。一般的外界标准和榜样指导了孩子的行为。当晓晨想攻击老师的时候,网络上一起玩游戏的聊友曾给他支招:“公布老师号码,打骚扰电话,用不文明的语言辱骂”等等,晓晨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也渐渐变得喜欢说脏话、骂人了。不良的网络亚文化,强化和鼓励了晓晨的攻击行为。

第三,挫折问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相对优秀。他们习惯了掌声、赞誉和鲜花,只爱听表扬,经不起批评, 抗挫折能力差,一旦遇到了挫折,往往会失落得最早,甚至一蹶不振。将挫折教育的点滴渗入到生活中、学习中、课堂中,逐步磨炼孩子的心理意志,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健全其人格。晓晨的外在表现为要求上进。但认为老师找他是“在挑他刺”,内心觉得这是一种挫折,他温文尔雅的内心存在着攻击,攻击后获得了心理满足。如何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话题。

第四,社会影响问题。唯中考是图的整个社会将学校德育架空。其恶果是学生理想模糊,视野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甚至厌恶文化学习。

同时,晓晨受校园这个社会环境影响也很大。晓晨是个乖孩子,初一的钱老师评价是“从来不说脏话,非常文明。”晓晨自己说:“初一时,听别人骂,初二时,全班同学都喜欢骂人。”他在这样的氛围中养成了说脏话的习惯。

另外,家庭的影响也很大。儿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日益变得自由自在起来,他可以按他的想法做他想做的事,不受约束,一方面儿童也越来失去了和父母的纽带关系。晓晨的母亲出国打工,他脱离了母亲温暖的怀抱,父亲在家了解关心晓晨的就是学习,平时交流的就是学习。晓晨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当遇到迷惘和挫折的时候,班级聊天群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可以有欢乐,可以书写不满甚至发泄。

特别是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有两种功能,或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或阻碍人的发展。当初中生面对网络语言的垃圾时,没有识别能力,反而觉得刺激,这会让年轻的心灵变得粗暴,粗暴会唤起人的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就会出现缺乏良好教养的现象。

第五,日常人际交往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十分需要引导少年们去体验微妙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晓晨对他人意图的理解还存在困难。他反省说:“我对丁老师不理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作为班级教育者,在师生交往中应随时注意和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既要有教师的尊严,又要努力形成对学生的凝聚力。我们必须对学生有至诚至爱的真挚情感和态度,从而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同时必须注意师生平等,师生在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

三、对策与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对孩子的道德和价值观问题应时刻给予关注。教师是帮助学生面对感情和人际问题的最好人选。晓晨这样成绩好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真诚关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和支持者。只要心灵之火在燃烧,就是莫大的幸运。我需要面对学生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比一生中任何其他时期更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建议。

第三天中午,我将晓晨找来,微笑着问了晓晨几个问题:

我:这次事情发生后,你注意到老师有什么不同吗?

晓晨:伤心,不想理我了。

我:确实伤心,那你最近有什么不同吗?过得怎样?

晓晨:一想起来就要哭。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我:那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做?

晓晨:不再这样做。

我:是的,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多交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是一种美德啊!

晓晨:老师,我听您的――其实,我并不希望和老师过不去,而且我也一直想把语文学习搞上去!他如释重负,黑色的双眸透出一股自信。

我通过倾听学生,使师生交流畅通无阻。回想第一天的处理是任凭晓晨哭,就是不做声,这是消极方式。第二天让他“最好回原来的班级”这是非友好方式。而第三天,当我理性下来,通过阅读心理教育书籍之后,我坚定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的信念;更明白了只有胸怀仁慈之心,才能宽容他人。宽容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对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改正错误的期待。

我让晓晨和别的学生知道,老师非常关心他们,学生允许犯错误,但要及时改正。后来,晓晨主动删除了一起玩游戏聊友。我还打电话给晓晨的父亲,希望家长鼓励晓晨认识错误,战胜挫折。

以上只是经验和感受。我们需要理性关注和研究孩子的道德和心理现状,让孩子成长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和思想上坚定不移的人。当优等生在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心理挫折的时候,老师应给以真诚的鼓励,使他们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旺盛斗志,引导他们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相反,如果优等生在某些方面遇到了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老师不去为他们创造、提供良好的补偿机遇,他们也许就此一蹶不振。对于学生来说要主动梳理当下的压力,主动建立各种关系,多和老师交流,沟通,得到来自老师支持的快乐。因为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是灵魂的力量。只有师生心灵真诚一致的时候,教育才有最佳效果。

最后,引用印度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作结:“如果你发现自己精心培植的花园里只生长毒草,你必须将他们连根拔除,你必须把庇护它们的围墙推倒。”

参考文献:

[1]吴光远.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M].新世界出版社,2006.1.

[2]史蒂文・达克.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M]. 上海三联书店.2005.1.

[3]啊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9.

[5]丁锦宏等.走近教育大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9.

[6]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

[7]克里希那穆提.爱与思―生命的诠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Reflection on Student's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n Internet

DING Mei-hua

(Dingyan Junior Middle School, Rugao 226521, China)

第9篇:心理学教案范文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习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知识的选择、转化和创造性使用,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都有应用报告,但应用于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报告不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医学心理学应用效果如何值得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医学心理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我们将去年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影像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99人)作为实验组,法学专业二年级学生(38人)作为对照组,用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法进行综合评价。问题遵循难易适中、具有现实性的原则,案例选自临床医学同学实习所见的真实病例,课前下发案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小结。评价分为对本教学改革方法的态度和学习成绩两方面进行,自编态度问卷从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安排和其他四个维度调查学生对病例讨论形式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医学心理学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学习成绩用课程结束考试题目中的案例分析题成绩作为参考指标。

二、结果和分析

1.对教学方式的态度。调查显示72.8%的学生认为病例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自学能力,69.6%。的学生认为在学习的主动性、与人协作的精神、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60.5%的学生对病例讨论式教学很满意,在参与的行为上76.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主动地投入讨论教学;超过60%的学生认为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协作。63.2%的学生更趋向赞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58.7%的学生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用于讨论教学的病例的难度适中,说明所选取的来自大五同学临床实习的案例是合适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现在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的次数太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推广应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64.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以及对学生及其小组的评价,促进了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学习交流和竞争,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2.考试分析。案例讨论题是最能体现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题型,特别是对于没有经历过临床实习的同学。以往学生在考试中,失分最多的是案例分析题,为了客观了解医学心理学案例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我们将主观题中满分为15分的讨论题作为评价参考。

三、讨论

1.学生的态度。医学教育的改革寻求一条能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结合临床教学,训练学生从问题出发,从具体病例入手,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和推理的临床思维方式的改革之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D将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式教学,能较好的帮助同学建立临床思维。医学心理学由于课程内容概念条理较多,容易让同学们感到沉闷,厌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PBL教学方法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病例讨论解决问题的情境时,主动在所学的课程中建立联系和衔接,发生了知识的转化、巩固和迁移,然后进行分析、判断、综合、预测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操作,寻找出病例与临床知识的因果联系,克服了以往学生学不能以致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自主地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才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临床问题,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熟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技能。调查显示,与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相比,在病例讨论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改革的医学心理学教学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他们喜欢独立学习,渴望早期接触临床,解决临床问题。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时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气氛热烈、活跃,发言踊跃。通过与同学们进行访谈,学生反映非常喜欢讨论这种方式教学,对于在课堂上涉及的临床问题充满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还显示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可以互助提示,相互启发,协助成员解决问题。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PBL教学应用于医学教学是比较满意的和支持的。PBL教学培养并强化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等。本研究显示学生对PBL教学的效果满意度和PBL教学实行后对自我的评价比较高,说明学生普遍接受并认同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这种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其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而且深化并整合了学生所学的各科医学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在愉快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通过和组员、教师的交流,学会相互协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得到创造性的锻炼,思维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在讨论时、教师的评价中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学会更全面科学地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发挥。

2.教师的引导。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中教师的态度、是否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否能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提出和回答问题,能否在讨论中对学生观点进行即使的反馈和纠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获得成功感和能否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在所学的课程中发生联系等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PBL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给出的病例进行讨论,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人格特征都会影响PBL教学的实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同学对教师的评价较好,认为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及时解答,帮助他们将后期临床知识引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融会贯通了所学知识,在基础与临床间架起了桥梁。说明教师在案例讨论式的教学改革中作用是恰当的。我们在讨论教学中感到教师在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控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实施PBL式教学,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教学中创造自主性的课堂,同时也要有较高的组织能力,例如运用于PBL教学的病例选择要谨慎,难度要适中,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创造自主支持的气氛,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并尊重学生的观点,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和自由地发表观点。二是教师个人的知识背景,人格特征也是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可以影响讨论时的良好沟通,三是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控制方面也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