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精选(九篇)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

第1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朋辈辅导 心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37-02

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又被称为朋辈支持(Peer Support)、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自愿参与的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影响和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困扰,并与其共同成长的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活动过程,它是非专业心理咨(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或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的一种形式[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集体感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越来越多,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实施心理咨询等工作,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教育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活动往往形式单一、专业化程度高,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实效性较低,基于此,朋辈辅导模式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2]。大学生朋辈辅导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是高校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它在高校的运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只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心理援助的状况,让全体学生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主体和原动力,是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3]。大学作为个体成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朋辈辅导作为一种偏重研究个体心理的辅导模式,被引入大学生成长教育中,它的及时性、情感倾向性、灵活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并在他们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良好的作用[4]。将朋辈辅导模式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同时能够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更进一步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和谐发展[2]。虽然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因其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总体而言,高校朋辈辅导在大陆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规范性和系统性不够、难以获得学校配套性跟进支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价机制等问题[5]。因此,本文认为,要想充分利用朋辈辅导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力,应充分认识朋辈辅导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策略。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具体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朋辈辅导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总结其解决的方案,希望能够为朋辈辅导更好地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一、朋辈辅导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朋辈辅导在美国产生,它的产生源于种族暴乱、校园骚乱等社会危机加剧而学校教育专业辅导人员和教师又很匮乏的背景;约在20世纪70年代,朋辈辅导开始在台湾地区兴起,一些机构开始实施朋辈辅导,如生命线、家扶中心等[5]。朋辈辅导在我国内陆地区发展较晚,最早是在2000年左右,在个别高校,如上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现了在朋辈辅导[5]。今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朋辈辅导工作应运而生。朋辈辅导以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得到了高校的青睐。作为一种为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不足的背景下,朋辈辅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实践表明,朋辈辅导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等特点与优势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大陆地区的朋辈辅导由于发展较晚,仍处于初步实施阶段,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5]。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得到了朋辈辅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朋辈辅导在高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朋辈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不够专业化,自身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一)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

朋辈辅导在我国内陆地区正处于初步实施阶段,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实施体系的不完善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朋辈辅导在我国内陆地区的高校的发展仍存在问题。朋辈辅导和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心理的层次也不一样,因此是否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待考察。并且,现在的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思考模式,那就是年轻人没有经验,无法将事情做好,这样的观念在前,学校对于朋辈辅导的重视自然不充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监督管理、激励、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不仅需要专门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指导,也需要学校有关辅导部门如学生工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目前,有些高校由学生社团自发推进或者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推进,在经费、场地、激励政策等方面难以获得有效的配套支持[5]。

(二)朋辈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情绪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朋辈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对朋辈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朋辈互助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阳光的心态、较强的同理心、亲和力及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疏导能力[6]。由于学校专业心理人员师资紧张,分散在各班级的心理委员任职期间缺乏系统指导与督导,使得朋辈互助员进行心理辅导时经常会感觉底气不足,大部分辅助员对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筛查、监控等环节的工作还缺乏必要的能力,且学校没有意识到应该对朋辈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活动,如果某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过多或比较严重,他们就会应付不来,或者解决效果上不显著。这样力不从心的解决状态会使存在问题的学生逐渐失去对他们的信心和信赖,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时期,如果与之沟通不当,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不好的现象。

朋辈辅导员在进行心理问题解决的时候,首先就是倾听学生们的诉说,这些诉说中普遍是悲伤、愤怒甚至是消极的内容。因为同处于一个年龄段,他们很容易被带进学生的情绪,再加上自我调节的能力差,容易陷在其中走不出去[7],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为后续的心理指导教育工作制造了麻烦。

二、朋辈辅导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中的准确实施

(一)对朋辈辅导的价值意义加以重视

朋辈辅导在外国的实施有显著成效[8],成功事实放在眼前,我们更应重视起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本土化应用。首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们普及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对于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同时讲解面临心理障碍的时候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心理问题产生的时候都有哪些舒缓情绪的方式。通过具体的讲解,让同学们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心理问题不害怕、不恐慌,正确面对心理上的差异。另外,在校园内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点,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朋辈辅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方式[9],同龄人之间的兴趣爱好普遍差异不大,使交流更有话题,朋辈辅导员在与学生们的沟通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那么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就能掌握学生的具体心理信息,心理咨询师也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所以,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了基础性的作用,让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地进行。

学生们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总是有一些抵触情绪,他们觉得这样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就代表者自己与其他学生不一样,因而,他们不愿意找老师或者是心理咨询师,导致心理问题恶化。朋辈之间的辅导可以降低学生们的抵触心理,使其在同龄人之间畅所欲言,抒发心中的情绪。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基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在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只有将它重视起来,加以完善,才有利于未来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施。

(二)对朋辈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重点培训

朋辈辅导员是朋辈辅导的中心力量,所以学校在对其的甄选过程要严格把关。面试的时候,具体考核应聘人员的知识积累、语言能力、性格特点等等,保证为学生选拔一批合格的、优秀的辅导者。学校务必要开展相关培训课程,在朋辈辅导员入职前进行具体、细致地培训。在培训中,讲解他们的具体负责事项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一些有效方法,并对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普及以及解决方式的传授。同时要培养辅导员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避免在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时候将自己带入对方的情绪,导致辅导没有进展或失去辅导意义。辅导员入职之后,学校也不能放松对其的培训,要定期的组织学习活动,加深朋辈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理解与分析。将前期选拔和后期培训落实到位,对朋辈辅导员总体质量、综合素养严格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执行的更彻底、更全面。

结束语

(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重中之重,心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人生轨迹的偏差,学校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以重视。朋辈辅导在心理问题的疏导上有其优势以及意义,同龄人之间更易沟通,朋辈辅导员在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掌握上更能抓住重点,然后针对其情况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学校将朋辈辅导重视起来,为培养心理学生健康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具体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朋辈辅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朋辈辅导在高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朋辈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不够专业化,自身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本文提出了朋辈辅导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中实施的两点建议,一是提高学校对朋辈辅导的价值意义的重视程度,二是对朋辈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进行重点培训。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朋辈辅导在重点关注学生教育的具体实施中提供指导。同时,朋辈辅导并不是通过文字就能阐明清楚,还需要研究者、高校管理者、教师以及朋辈辅导员等在日常的实践中深入探究,不断总结,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余海涛.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赤峰学院学报,2015,31(3).

[3]高翔.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论坛,2012,4.

[4]丁兴旺.朋辈辅导模式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工作研究.

[5]刘取芝,闫明,赵东伟.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应用现状、问题及展望.教育教学论坛,2014,49.

[6]王萍,梁宇嫣.高校朋辈互助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28).

[7]孙正辉.关于如何开展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的路径探索[J].华章,2014,(20):142-142.

第2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社会心理学;高职院校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产生背景

随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日显突出,20世纪60年代,为弥补学校内专业心理咨询人士不足带来的工作被动,美国一些精神心理健康学者探索高校内非专业心理咨询的改革,在校内设立朋辈辅导机构,选拔部分学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充实到心理咨询队伍中,并通过他们向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在我国,因为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朋辈辅导在我国高校内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数及在校生数均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50%左右,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承担着不可低估的历史重担。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普通高考本科线以下的学生和“三校生”(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个性突出,桀骜不训;自我中心,责任缺失等特点。

我国高职院校虽也有按照一定比例(5000:1)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要求,但从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随着“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理念日益成为共识,这样的人员配备远远不能满足各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和辅导工作的需要。为弥补这一不足,在借鉴国外高校的一些成熟做法基础上,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始推行“朋辈心理辅导”的做法

即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兴趣爱好和责任心的学生,通过专业教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培训和考核,以协助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及作用

高职院校的朋辈心理辅导是区别于专业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受过一定培训和考核的非专业人员,义务从事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活动,又称“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在这一心理辅导方式中,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关系较为亲密,年龄或层次相当,因而具有义务提供帮助、过程互动较好、帮助充满友谊、辅导简便有效等特点。

朋辈辅导中的“朋辈”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朋”即“朋友”,是指有参与辅导双方是曾经有过交往的,或者比较熟悉,甚至可以使知心朋友,是值得信赖的;“辈”即“同辈”,是指参与辅导双方年龄或者层次相当,他们相互之间的生活方式和阅历相近、人生观和价值观类似、关注的问题或兴趣爱好相同,容易做到同感和移情。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适度延伸和有益补充,具有覆盖面广,发现问题及时,能防患于未然,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等特殊作用。它让受帮助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心理安抚和解脱,让辅导者在帮助他人的活动中得到价值认同并促进自身成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人的社会化是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化进程中,人们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为方式。从个体视角来看,社会化是一个个体与其他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客观因素中的“同辈群体”亦称“同龄群体”,指年龄与社会地位相似的人结合形成的群体,如同学、朋友、同伴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同辈群体之间的人际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相对于正式沟通具有形式灵活随意、传播速度快、容易接受和采纳等显著特点。他们成长于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有相似的价值观,趣味相同,感情融洽,情绪易相互感染,行为易相互模仿,他们强调参与者的平等和一致,同心协力,相互容忍。这种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常常高于家庭、学校和教师、父母,影响着个体社会化的各个方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四、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探索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4年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同时成立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2006年开始在实施朋辈心理辅导计划,各班级中设立朋辈辅导员(亦称“心理委员”);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朋辈心理辅导为主的“三级五层”心理防御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明辈心理辅导应做好以下工作;建立辅导员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建立朋辈心理互助组织;设立团体互动或一对一的个体活动项目;营造心理与行为的示范氛围。

(一)“三级五层”心理防御体系简述

第一级:分朋辈辅导员(含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心理健康信息员(学生公寓)两个层面

在各班级设立朋辈辅导员一至两名,主要负责将本班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异常现象、人员及时报告各班主任以及分院,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处置。

在各学生公寓设立心理健康信息员(建议选拔优秀的学生公寓楼层长兼任),将各学生公寓中存在的各类心理异常现象、人员,及时报告各学生公寓思政辅导员以及学生处,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处置

第二级:分各分院、学生公寓两个层面

在各分院、学生公寓设立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辅导站,由各分院学工负责人、学生处分管学生公寓负责人任站长,并指定一名专职辅导员老师负责(兼任),辅导站成员为各班级朋辈辅导员、各学生公寓心理健康信息员。

第三级: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

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原学生心理辅导室)下设心理素质拓展辅导总站,由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从有关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中选拔10名左右同学加入(按照各分院2名左右配备),并归入学院学生会劳卫部干部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培训和评价

1.选拔各级各类朋辈辅导员

这是开展朋辈辅导的重要环节。按照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喜欢和吸引理论,影响人际喜欢和吸引的因素有三类――情景、个人特质、相似与互补。因此,我们在朋辈辅导员的选拔考核过程中,着重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相对适合担任朋辈辅导员的人格特征,比如:对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兴趣,强烈的责任心,人际交往和活动组织能力较强,热心于公益服务等。

2.对选拔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

朋辈辅导虽然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但是要最大程度发挥朋辈辅导的真正作用,在他们真正参与辅导前,首先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或咨询职业道德和原则、基本知识、常见心理问题应对、咨询示范、咨询实践、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实践等,使朋辈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光凭热心办事,甚至是好心办坏事。

3.相关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作为校级社团纳入学院团委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其成员招纳按照学生社团有关规定执行,具体业务及常规工作开展由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负责监督和指导,指派学院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指导老师。

4.建立完善的朋辈辅导员评价体系。为了全面掌控、监督和评价各级各类朋辈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我们还设立了从工作计划、工作开展情况报表、到工作总结及评优的一整套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1.设计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项目

除了面对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有针对性地选取或设计项目,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也是朋辈辅导的主要载体。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做法是在新生班级中设立班主任助理。每学年结束前,各分院就组织开展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的选拔工作,除了满足朋辈辅导员的一般素质要求外,特别要求这些学生应当品学兼优,原则上要求为建党积极分子。在新生刚入学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些学长除了完成日常学习、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外,重点发挥同辈群体的优势,深入到新生的学习、生活中,宣传学校的各项制度、新生适应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全面广泛地与新生交流沟通,解答新生中存在的各类困惑。

2.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正如消防安全中所强调的“安全重在防范”,心理辅导只是一种应急的补救措施,而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融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相互合作获取正确的心理认识,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宣泄和自我安抚,最终达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

(四)建立朋辈心理互助组织

“心理互助”组织设立的依据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青年学生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这个问题时,有超过70%的调查对象回答的是“寻找同伴”,回答“寻找老师”、“寻找父母”的只占8%和10%。这一结果表明,青年学生更加愿意找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同伴倾述,而非那些所谓“见多识广”的家长或者老师,主动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也非他们的选择。我们在总院及分院两个层面开通心理帮扶QQ、电话热线,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和辅导站也分别设立了朋辈心理辅导室,并安排各级朋辈辅导员轮流值班。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困惑时,通过QQ聊天、打电话或直接找朋辈辅导员寻求帮助、倾诉。在经过朋辈心理互助后,绝大多数求助者都能敞开心扉,理顺自己的心态,重新以积极振作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五)设立团体或个体互动活动项目

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与治疗四大功能。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来说,团体辅导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团体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与团体成员的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而以一对一为主要方式的个体辅导则以解决当前存在的心理困惑,引导其摆正心态,疏导心情为主要目的。

(六)营造心理与行为的示范氛围

第3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可行性实效性

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它是指受过专业培训或督导的学生,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对年龄、地位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教育、调节或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实质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相比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恰恰是这些特点和优势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了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总体上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准专业性

朋辈心理辅导员并非专业心理辅导者,也不能完全比拟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WWW.133229.cOm但是他们也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理解和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技巧,比一般的人际互动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半专业性。

2.义务性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朋辈辅导员通过协助同龄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种朋辈之间互帮互助的行为纯属自发产生,朋辈辅导员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角色,不要求经济回报,义务完成朋辈辅导任务。

3.直接性和有效性

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咨询员与受助者之间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他们年龄相近,所关注的问题大致相同,彼此容易沟通交流,容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且双方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朋辈辅导员甚至可以对受助者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

二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在逐年增加。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咨询事务起步晚、起点低,专业咨询师缺乏,要真正的达到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仅靠高校现有的心理教师资源,往往无法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将其拓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1.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高校专业心理辅导队伍的重要补充

当前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生活、学习、就业、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和不适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普遍存在着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辅导需求。把朋辈心理咨询引入高校心理教育体系中,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和工作的重要补充、延续和创新,有助于加强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心理援助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成助人自助双向目标

心理调查显示:向朋友诉说是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用的心理求助方式。朋辈间的心理鼓励、劝导和支持会比非同辈间更有效果。并且朋辈心理咨询员的榜样示范更能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是维护和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而且也为自己提供了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实现“助人自助,成人达己”的双向目标,并有助于培养和谐友爱的校园气氛。

3.符合大学生的多层次心理需求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心强、渴望独立、期望成才的关键期,他们往往喜欢自由、独立而排斥权威,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相互交流,谈生活聊理想,朋辈之间的生活环境、学业状况、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

朋辈辅导员可以就受助者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求助进行不同层面的心理辅导,因此朋辈心理辅导比较容易实现他们的心理期待。

三增强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可行性途径探析

近几年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推广和实践中也积累了经验,但总体上讲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的困难、培训方式单一、实效性不高。因此,怎样不断地提高和拓展朋辈辅导的途径和方法,增强高校朋辈辅导的效果成为我们值得探索的课题,在此提出几种可行性方法:

1.完善朋辈辅导员管理制度

朋辈辅导员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评估。完善朋辈辅导员管理制度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于朋辈辅导员的潜质。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热情开朗,具有奉献精神;有健康的人生观、和谐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交际、表达、沟通能力。朋辈辅导员的选拔要遵循严格的选拔标准和程序。由于朋辈心理辅导依照的是自愿服务,“助人自助”的原则,所以招募的形式应是以广告招募,组织推荐和班级、社团物色等形式相结合,对被选拔者要进行严格的心理测试、面试和考察,以掌握他们的素质状况,一般招募的是高年级学生,最好是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

第二,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培训主要包括心理辅导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朋辈心理辅导主要技术的培训。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有效的培训方式。心理学基本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业教师授课,在专业心理老师指导下阅读书籍等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培训可以采用集体观看视频、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使朋辈辅导员真正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技术技巧的培训很重要,可以在来访者同意的前提下观摩心理老师的咨询过程、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做心理老师的助手、在心理老师指导下做模拟咨询等来进行,使朋辈辅导员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第三,建立朋辈辅导员评估机制。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评估与奖励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能不断规范他们的辅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朋辈心理辅导的义务性,决定了更应该重视建立科学的朋辈辅导评估奖励机制。可以通过制定考评细则,评选先进个人,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提高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肯定,更好地开展高校朋辈辅导工作,提高朋辈辅导的实效性。

2.建立“学校—学院—班级”的三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机构所能完成的。高校必须从制度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多层次、广覆盖面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只有这样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实效性才能达到真正的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体系:第一级即学校一级,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第二级,由班主任(辅导员)和院(系)团委组成的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第三级,由朋辈心理咨询员组成的基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统。第三级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要根据上两级的领导和支持,并在其督导和评估下开展工作。学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应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督查,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工作交流座谈会是朋辈辅导员之间相互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辅导工作的实效性。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两级的指导下建立分层心理互助模式。

3.开拓朋辈辅导的新载体

社团组织是大学校园的一大特色,这些社团组织在学生中很受关注并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社团中聚集着一些思维活跃,善于交往并且具有奉献精神和组织才能的优秀学生,是朋辈辅导的重要载体。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要积极与校园社团相联合,以社团为载体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了解并参与到朋辈辅导群体中,通过社团优化朋辈心理辅导员来源。丰富的社团活动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同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正确地面对心理问题。通过社团这个载体,扩大朋辈心理辅导的影响,更好的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

不断加强朋辈辅导的网络载体建设,通过网络载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开通高校朋辈辅导员博客、论坛,让更多的辅导员参与其中,通过撰写心得、工作日志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在与受助者进行交流时,也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及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交流,使交谈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还可以实现跨校区辅导工作,以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朋辈教育 高校学生工作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80

Practice Mechanism of Peer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Work

YUAN Dongmei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6)

Abstract Peer education can promote self-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is to carry out work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s. Carry out peer education in college counselor ratio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shortage, the problem of busy affair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i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student work module and graders, professional conduct peer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peer counselors management assessment and incentives, innovative peer education platform, to build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peer education system, the purpose and effect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e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work; mechanism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教育”与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即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成长的目标,这对于当前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和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大学生朋辈教育背景概述

1.1朋辈教育的起源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起源于朋辈心理辅导,而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起初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安全行为教育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69年,威兰德(Vriend)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的中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是朋辈辅导领域的首创研究。随后,1972年,Murray经研究提出,学生在面临冲突或困惑的时候最愿意向自己的朋友和同伴倾诉,而不是家长更不是老师。接着更多的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关注,朋辈辅导也开始成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受学生欢迎的咨询形式。这种辅导方式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了心理咨询工作重要的补充。

1.2我国朋辈教育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前后,心理辅导走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而中国内地的高校心理辅导起步较晚,直至80年代,才成立了第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机构。自心理咨询之后,直至21世纪初,一些专家学者才开始比较系统地介绍“朋辈辅导”或“朋辈心理辅导”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朋辈辅导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在国内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以及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朋辈辅导除了在心理咨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之外,在高校学生工作等其他领域也逐渐得到了运用。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朋辈教育进行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朋辈辅导的组织、实施和制度的构建,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朋辈辅导在特殊群体中的应用等方面,①不断丰富着朋辈辅导的模式与内容。

1.3 朋辈教育的概念

朋辈,具有“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即指“朋友”,辈即指“同辈”。朋辈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充分发挥大学生伙伴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相互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及时进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借以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②

2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朋辈教育的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的扩招与改革,高校的培养对象也已基本是90年代中后期的学生,这样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必然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朋辈教育自身的理念与要求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是当前开展好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1)开展朋辈教育能够有效缓解辅导员配比不足的问题。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组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高校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很多高校辅导员配备比例远大于教育部规定的1:200,不少学校为1:300,有的院校甚至高达1:400以上,辅导员缺编人数较多。③特别是热门的专业例如金融经济类,一个年级就会有六七百人,这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开展朋辈教育,从校内外优秀学生或者年轻校友中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突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且乐于从事高校学生工作,愿意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献策献力的优秀学生或毕业生,配合辅导员开展高校学生工作,能够有效地缓解辅导员配比不足的问题,而且这支队伍能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有益补充。

(2)开展朋辈教育能够有效缓解辅导员事务繁忙的问题。由于高校辅导员配比的不足,与学生数量不成正比,辅导员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终年忙碌,“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成为常态。而高校学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辅导员有足够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意志和行为。面对新的学生,新的形势,辅导员自身不仅需要埋头做事,也需要抬头看天,需要进行学习与培训,需要进行研究与实践,这样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然而,繁杂的日常事务牵扯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辅导员往往无暇顾及自身的能力提升与成长。因此,培养一支能够独挡一面,能够配合辅导员开展工作,对大学生进行朋辈教育的力量迫在眉睫,很多高校或研究人员将他们称作“朋辈辅导员”。利用朋辈辅导员开展朋辈教育,使得辅导员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抬头,梳理自身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从而提升育人的效果。

(3)开展朋辈教育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一方面,朋辈辅导员自身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有机会为身边同学的成长成才服务,选拔成为“朋辈辅导员”能够激励他们不断要求上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朋辈辅导员作为一种榜样力量,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成长成才的经历开展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中大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形成学生比学赶超、团结互助、友爱进步的校园文化。优秀朋辈在思想上的引领、学业上的帮扶、科研上的带动、能力上的提升、心理上的辅导、危机中的干预等涉及大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种既能够激励自身成长,又能够影响辐射同伴共同进步的教育方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力体现。

3构建朋辈教育体系的方法和路径

开展朋辈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通过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影响来开展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更能够吸引人、感染人甚至改变人,能够引起同伴的共鸣与反思,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将朋辈教育有效地融合到学生工作中,构建立体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朋辈教育体系,是使得朋辈教育真正落地、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1)结合学生工作模块和学生年级、专业开展朋辈教育。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朋辈教育,要研究学生工作的特点,结合不同的专业、年级开展,从而能够提高针对性,有的放矢。将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切割,横向上,以年级为单位,设立朋辈辅导员,主要是以高年级的同学来担任,即以高带低,选拔的朋辈辅导员需要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与能力,能够满足低年级同学的多方面要求,能够对低年级的同学进行多方面的辅导,特别是新生的大学适应性教育和学业辅导方面。新生朋辈辅导员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就进行介入,培养信任关系,从而在新生入学之后对其进行引导性教育。在纵向上,可以按照学生工作内容模块进行划分,选拔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或者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或者身边同学进行包括思想引领、专业引导、学业帮扶、生活关心、心理辅导、 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例如苏州大学每年举办的标兵宣讲团,从学习成绩、竞赛科研、自强自立、志愿服务、出国交流等各个方面,挑选先锋模范,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个人事迹、成长成才的宣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一种纵横交错的朋辈教育模式,既提升了朋辈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了个人特长,又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实现了对广大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相关教育管理的全面覆盖。

(2)构建朋辈教育体系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开展朋辈教育需要一支综合能力突出或者有特长的学生队伍,尽管他们自身非常优秀,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朋辈教育工作,使得他们不仅有基础有条件开展朋辈教育工作,更有能力有信心地规范开展朋辈教育工作,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行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和激励等朋辈教育相关的机制。从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办法、工作职责,到对他们进行学生工作基本理论和方式方法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培训,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教育方法、心理健康咨询知识与技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其管理方法这几个方面,④到开展工作过程中的管理与考核,最后对朋辈辅导员进行评估与激励,这些都是完善朋辈教育体系的内容,需要辅导员自身的投入,也需要学生工作处、教务部门、心理中心等职能部门的介入,还需要专业教师的支持,多维的介入与支持,才能够完善朋辈教育体系,使得朋辈教育能够常态化地开展。

(3)创新朋辈教育平台,深入开展朋辈教育。根据当下学生的特点,需要不断创新朋辈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的优势,形成榜样示范引领,全方位提升、正能量频传的氛围,达到对学生教育的全面覆盖。朋辈教育平台可以网下网上同步推进,网下可以依托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学生公寓、班集体等,成立学业交流、志愿服务、科研竞赛、创新创业等工作小组,开展传统的事迹报告会、宣讲会、交流会、帮扶小组、社团活动;网上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通过学生常用的 QQ群、论坛、微博、微信、飞信等来开展实施朋辈教育,⑤培养意见领袖,在网络平台中发声,引领主旋律,同时也利用这些平台朋辈教育的工作动态、宣传优秀典型,实现朋辈教育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线上线下工作平台要协同推进,互为补(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69页)充,从而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朋辈教育工作体系。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朋辈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与实践机制研究”的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2014syj06,项目主持人:袁冬梅)

注释

① 汪隽,王河.大学生朋辈辅导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2(2):68-71.

② 朱小茼,陈晓美,刘楠.高校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6-7.

③ 潭亮.大学新生配备朋辈辅导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5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30-03

一、前言

许多高职在校生,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面对新的班级同学和室友,面对新的老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伴随着对大学生活的疑问,普遍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如果这种陌生感、心理不适感和疑惑没有及时得到疏导,就会给后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普及推广,在层级式的网络体系中,朋辈心理辅导起着基础性、支撑性、扩散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症状,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指的是朋友和同辈的意思,朋友是与自己能够信任的交往之人;同辈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朋辈心理辅导是从朋辈辅导的概念里衍生出来的,指年龄相仿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进行心理支持、开导、安慰,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是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或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的一种形式[1]。一般而言,这种年龄相仿的朋辈心理辅导者都必须经过选拔、培训,具备一定的辅导资质才能开展工作。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朋辈辅导的理论基础,它强调每个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依据该流派的观点,朋辈心理辅导要以信任、尊重为前提,即相信个体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应该得到相应的信任和尊重。而在辅导的过程中,朋辈的关系是友好、信任的,能产生建设性的良性互动。这种关系是一种积极互动的模式,年龄相当的伙伴有共同的兴趣、相似的价值观、一样的文化背景,彼此容易沟通和理解。遵循人本主义心理学助人理念,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建设性的心理氛围非常重要,那么朋辈心理互助正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它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出现各种困惑后,向同龄朋友诉说是自我调节之外最常见的求助渠道。可见,朋辈心理辅导已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一)朋辈心理辅导者的选定流程

朋辈心理辅导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从事的咨询与辅导工作,但是因为其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对于参加的人员即朋辈心理辅导者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有一个选拔、培训、评估、督导的工作流程。

选拔。朋辈心理辅导者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坚守保密原则、不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困惑、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愿意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拥有耐心、秉持真诚的态度、负责任。通过选拔的朋辈心理辅导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开展日常工作。

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明确朋辈辅导者的工作界限,他们不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只能是思想沟通和陪伴。如果学生出现的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比如轻微的适应不良,通过一段时间的安慰、陪伴能够帮助其平稳度过这个时期;如果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那朋辈辅导者应该明白如何转介;如果学生出现自残、自杀等危害生命安全的心理行为,朋辈辅导者可以突破保密原则,向相关专业老师求助。而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辅导者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推广者,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帮助学生们提升心理保健能力。

评估。一般而言,评估可以分阶段进行,连续性的评估效果会显著一些,既能起到持续推进其工作的作用,又能对其阶段性工作进行实效考核。

督导。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一样,朋辈辅导者也需要定期的督导。无论是同侪督导,还是心理咨询师督导,都能保障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其答疑解惑,缓解工作压力。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的运用

根据调查研究,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大体上被归纳为思想观念引导模式、心灵慰藉模式、行动支持模式三类[2]。思想观念引导模式重在思想沟通,加强自我认知,朋辈群体间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生活环境相同,对同一个问题容易形成相似的观念,通过朋辈辅导者这样的参照系,可以加强朋辈之间的观念认同,很多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在情感、思想、行为活动的互动中就能迎刃而解。心灵慰藉模式主要是陪伴,很多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变得独立自主,盲目相信自己能解决任何问题,由于缺乏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很多时候希望身边有人能够给予情感、言语的支持,多了一份这样的心理支持,就能更好地完善自我,解决实际问题。行动支持模式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心理类活动来带动大家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自助能力。

在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结合具体开展工作的情况可以将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分为班级心理委员模式、学生心理社团模式、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站模式、楼栋朋辈辅导模式[3]。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几种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建立了五级心理危机预警网络关系。从本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运作: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站制度。在各个系部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至少有一名兼职心理咨询师常驻辅导站,为系内出现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系部辅导员也会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各个高校都将心理委员/信息员纳入班级干部的选拔中,其职责主要有:关注班级同学出现的异常心理行为,给予自己能给的帮助,并及时反映给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认真填写心理月报表,汇总每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的同学前往心理中心接受辅导;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自助能力,为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3.丰富学生心理社团活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高校的学生心理社团迅速发展,开展专业特色活动。心理社团的学生接受专职心理老师的指导,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协助开展心理类活动,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感染身边的同学,传递正能量。从正面的方向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拥有阳光心态,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让同龄人来影响同龄人,让观念相一致的人彼此沟通,让遇到共性问题的学生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困惑。

四、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朋辈心理辅导侧重于预防和发现,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没有“天之骄子”们进入高等学府后的心理落差,相对来说课业压力也不是很大,经历了高中的学习之后,抗压能力比较强,所以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与发现相结合的,朋辈辅导的价值就能得以更好地体现。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潜能[4]。它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助协作。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来看,朋辈心理辅导能够起到辅助协作的功能。通过朋辈辅导者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兴趣、爱好、价值观、行为方式相似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引导其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理念。同时,对于发现的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能及时关注到位,给予能力范围内的辅导,避免其问题变得严重。

2.自助与助人。对朋辈辅导者来说,无论是开展心理类活动,还是帮助有心理诉求的同学,都能提升自己的心理保健能力,培养助人自助的行为习惯。根据需求理论,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朋辈心理辅导者认可“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传播正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的资历深浅、理论基础、技巧水平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本身的素养。在这种人际互动的关系中,朋辈辅导者自身就是最有意义的资源,成为朋辈辅导者,能进一步提高倾听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自省能力、自我觉察能力等各种能力。

3.榜样效应。对辅导对象来说,被辅导者接受朋辈辅导者的帮助,不仅解决了心理困惑,而且在朋辈互动过程中体验到关爱、接纳、温暖,得到心理上的成长。尤其是对于环境适应不良、专业学习出现困惑、人际关系遇到阻碍等类似一般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者能产生榜样效应,通过互助沟通、陪伴支持,帮助陷入困境的同学顺利渡过难关。

五、小结

朋辈心理辅导正处在发展上升阶段,运用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夯实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切从学生心理健康出发,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尝试更加成熟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机制,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心理辅导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 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花 蕊.我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探索研究[J].时代教育.2013(5):70-71.

[3]刘取芝,闫 明,赵东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应用现状、问题及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76-277.

[4]刘 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实践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11(1):69-72.

Effect of Peer counsel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Rong,CAI Xin-hu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第6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朋辈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The Attempting Discussion of College Peer Counseling System

WANG Hui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24)

Abstract Peer counseling system, as the useful attempt to innovate students' ideo-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akes up for the full-time counselors' deficiencies in the under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t embodies the human-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operational progress, we must respect the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make the pe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tudents' thinking, grasp the key period of growth, combine the dominant education and latent educ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er counseling system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朋辈辅导制度在我国高等学校蔚然成风。“朋辈”,顾名思义即朋友与同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体表现为同龄中优秀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朋辈辅导是进一步发挥大学生优秀朋辈群体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逐步构建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被逐步采用。然而,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尝试,朋辈辅导还需要在实践不断被考量与完善。

1 朋辈辅导制度产生背景

1.1 朋辈辅导制度的历史渊源

早在中国古代,许多书院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就设有“导生”。“导生”由学有所成的学生担任,与其他同学切磋学问,解答疑难。有的书院称之为“都讲”、“堂长”,或“学长”、“经长”、“斋长”,等等。他们负督察之责,任辅导之务,或承担勉励学友、互相切磋的使命。而20世纪初,由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小先生制”则承担起了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使命。当时,陶行知先生提倡按照“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办法普及教育。他认为小先生能把知识变成空气,除重用小先生之外是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教育普及的。这可以说是朋辈辅导在我国早期的历史渊源。

在西方,朋辈辅导制度与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导生制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正式开创。其组织形式,即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所以,这一制度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而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朋辈心理辅导,则是美国精神卫生领域为解决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尝试在学校培训学生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

当前,国内很多高校朋辈辅导的理念来源于香港、台湾地区的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朋辈辅导已经由心理辅导延展到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新生力量。

1.2 朋辈辅导制度的现实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异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健康成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与高校辅导员现状存在着很大矛盾。

首先,专职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不足。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教师的年龄分布跨度较大,有工作十几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手。但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新手,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中都存在着沟通的不足。对于老教师来说,由于在自身年龄、阅历、成长环境等方面与新入校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使其更容易站在“长者”的角度上至上而下的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而对于新教师来说,尽管他们相对老教师与新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但由于自身的经验缺乏,使其很难全面考虑到学生在适应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惑。此外,教师与学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无形中为两者的自由沟通设置了一道屏障。

其次,专职辅导员人员及精力不足。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许多高校由于现实师资条件的限制,在辅导员配备上很难达到这一比例,一名辅导员负责三百多学生的情况并不少见,再加上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的精力必然受到牵制。一方面,其辅导教育的对象很难具体覆盖到每个学生;另一方面,其辅导教育的内容也难免出现遗漏。

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新途径。于是,高校朋辈辅导制度呼之欲出。

2 朋辈辅导制度的优势

2.1 良好的沟通平台

首先,相对于辅导员老师,朋辈之间不存在年龄、身份等差距,因而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大学生成长到人生的青年期,自主独立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反对居高临下、权威式的训导,而朋辈之间设身处地的倾听和自由探讨式的交流,是大学生更乐意选择的方式。第二,朋辈之间因同乡、同专业、参与共同的社团组织,亦或是感兴趣的共同话题等,使他们之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关系更容易拉近。第三,朋辈之间因其相同的人生阅历、文化层次、生活学习环境,更容易相互理解与支持,能够满足大学生交往、尊重和归属等情感需要。

2.2 全面的反馈机制

前面提到,专职辅导员由于精力的有限很难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借助朋辈辅导队伍的力量可以具体辐射到班级、宿舍、社团、甚至新媒体网络社区等,在日常接触与交流中就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学习、思想、情感、社会交往等动态,并能够敏锐地发现平时辅导员老师不可能发现的苗头和问题,能够形成全面的反馈机制,在广大学生与专职辅导员之间搭起了有效的桥梁和纽带。这样辅导员老师能够以点带面地掌握全体学生的最新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2.3 有效的互动相长

朋辈辅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引导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是在潜移默化中交融互动的。对普通同学来说,朋辈辅导员起到一种榜样激励的作用,也经常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和适应各种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的过程,还能与之展开朋友式的谈心对话,探讨成长中的困惑与希望。对朋辈辅导员来说,首先这项工作本身就是全面工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其次,“先善其身,再济天下”, 报着对同学们负责的态度,朋辈辅导员必然自我鞭策,主动不断在专业素养、社会能力等方面提升。况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心的朋辈辅导员必然能够善于学习,师他人之长。

基于上述优势,朋辈辅导员成为高校专职辅导员的有益补充,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推行这一制度。

3 朋辈辅导制度的实施

朋辈辅导的具体形式可多种多样,如研究生带本科生、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专业或心理专业学生辅导非专业学生,社团中的骨干开展传帮带等。但不论是哪种形式,都必须在实施中把握几个关键点,以保证朋辈辅导正能量的发挥。

3.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朋辈辅导推行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发挥青年大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优势。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外在的辅导与沟通,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但在实践中,因为工作定位和偏差和自上而下的思维惯性,难免存在一些朋辈辅导员定位错误、“脱离群众”的现象。倘若如此,便失去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与此项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3.2 强化朋辈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朋辈辅导员必须首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思想来引导同学。这就要求学校从选拔、培训、任用都要做到严格管理和监督考核。总的来讲,朋辈辅导员应本着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解决实际成长问题中树立威信。

3.3 把握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对于大学生来讲,同样也需要把握一些成长中的关键期。如新生入学适应、生涯方向的确定、社团纳新时期、失恋或学业失败等带来的心理受挫期等等,此时个体都会面临诸多的困惑与迷茫,渴望得到较为明确的指导与导航。此时,朋辈辅导若能适时介入,就可以及时满足同学们的内心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自身又在更高的平台上恢复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样的朋辈辅导必然是印象深刻且凸显成效的,也进一步强化了朋辈之间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关系。

3.4 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凸显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刻板。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学校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会做反向的思考,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在朋辈辅导中,尝试从隐性教育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会使个体更容易接受。隐性教育是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其呈现出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潜在性、渗透性等。因此,朋辈辅导更要在渗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采用间接暗示的方式,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也可开展团体主题活动,在群体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感染等。

参考文献

[1] 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 阎波,高丹军,董春泓.高校朋辈辅导制度的探索与实践[D].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思政年会论文集.

[3] 张磊,刘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朋辈辅导.思想政治教育,2009(26).

第7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贫困大学生入学在心理适应方面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朋辈辅导作为新型的心理辅导实践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入学适应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朋辈辅导的相关心理辅导方式。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朋辈辅导

贫困大学生入学,面临的是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一定程度上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在贫困生入学初期,如果不能良好地减轻其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贫困的处境,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将会继续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大学生涯,甚至对其今后的择业就业产生负面的效果。因此,在入学初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朋辈辅导重在预防和发现,对于发现贫困大学生入学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对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的适应有积极意义。

一、 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压力

新生入学普遍面临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等,由此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感。如果适应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和冷漠,产生孤独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责产生自弃、逃避和破坏等消极行为 [1]。而贫困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艰难的经济处境,往往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1.由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周围环境单一,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方式单一,部分城市学生也是处于城市的最底层,父母有着微薄的收入,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金钱至上”的思想横行,同时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就不仅是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对其心理的冲击也在加大,部分不堪经济压力之重的贫困学生极易走向心理极端,做出有伤自己和家庭的事情,甚至演变为对社会的反抗和敌视;为了凑足学费生活费,很多贫困学生在高考后就要开始打工赚钱,自尊心比较强、内心自卑的学生,会因为贫困感到羞愧难当,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拒绝接受资助和捐助,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愈来愈重,为学习和生活埋下隐患。

2.由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由贫困、简单的生活环境进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的变化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带来挑战。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对贫困学生来说,因为经济资源匮乏,便更没有机会接触新生的、有趣的事物,阅历浅、经验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经济状况普通的学生更弱。之前闭塞的消息和传统的观念、习惯在缤纷的大学校园里与新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环境的不适应使其心理不能随之做出平衡的动态变化,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导致心理压力,诱发心理问题。比如自闭、孤僻,逐渐脱离大学生的主流群体,偏离大学生涯的正常轨道。

3.由人际关系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人际关系薄弱的贫困学生,初入大学,面对家庭优越的同学,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很难走到一起,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社会上“见钱办事”的不良风气影响恶劣,若在学生之间盛行,则更是触到贫困学生的心理逆鳞,易对自己形成不合理的评价,陷入人际交往的困惑圈子。因贫困而自卑,因自卑而封闭,因封闭而影响心理健康。

4.由学习活动引起的心理压力

相对而言,贫困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更为牢固,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进入高校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而达到目标实现理想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欣喜和好奇随着经济压力和纷繁的学习任务而减退。为了家庭的希望,他们需要在学习上有更加出色的成绩,同时,还要身兼数职来缓解经济压力,这就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参与更多的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二、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优势

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不是因为科学性的事实依据, 而是因为最近、最信任的朋辈的意见, 朋辈的行为变化为其行为变化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和人本主义“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主张。

朋辈辅导(Peer Coaching)的原本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让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 [3]。那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朋辈辅导员即有贫困生经历或者对贫困生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够把握贫困生心理的大学生,但是能够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语言技巧。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尽量少给或不给建议,而为其提供倾听、支持和帮助的过程。贫困大学生朋辈辅导群体的以上特点,在贫困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首先,相似的经历,在朋辈心里辅导过程中更容易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同样是贫困大学生的身份,在辅导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心理的隔阂,使辅导双方产生友情,朋辈辅导员因为感同身受,更会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尊重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以真诚的态度积极为新生解答心理困惑,对当事人充满关切和爱护,同时,接纳自己、自信谦和,诚实可靠,真诚坦白,及时关注其生活中心理变化的发展,在新生叙述心理问题的同时,产生同感,设身处地地为新生着想,能够引导贫困大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融入大学生活。其次,贫困大学生更愿意向具有相似经历的人吐露心声,朋辈辅导的方式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辈群体,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对自我心理的保守和矛盾的心理需求,更加倾向于向有相同经历或经验的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而在大学校园里,朋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比与心理咨询师方便地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没有确定的时间,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和与朋辈的交往过程中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现,这样便可以及时地得到解决。再次,朋辈之间的交流方式多样,朋辈辅导简便易行。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面对面交流,电话、网络以及新出现的各种及时通讯软件都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相比与心理咨询师单一的固定工作时间内面对面的咨询方式,朋辈之间的辅导就有了更多的方式。面谈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信函辅导、现场辅导等方式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朋辈辅导的过程更具灵活性,简便快捷。最后,朋辈辅导的交互关系,促进辅导双方共同成长。在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角色关系不是绝对固定的。朋辈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问题,甚至注意到自己不曾关注过的自身心理困惑,是他们自问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 [4]。在互帮互助的心理问题探讨和解决过程中,角色的互换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有更多的优势。

三、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压力适应辅导方式

贫困大学生入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个人的心理特质,进行不同方式的朋辈辅导,提高辅导的效果。

1.个体辅导,“我是被重视的”

个体辅导即一对一辅导,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单一交往,对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对一切都产生排斥心理和封闭自我、自卑的贫困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朋辈辅导方式。个体辅导要求朋辈辅导员与受助者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较深,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能够谈及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辅导过程中,朋辈辅导员要尽量消除受助者的顾虑,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受助者内心的问题及心理入学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把握事情发生的始末缘由,使受助者情感得到宣泄。

2.团体辅导,“我是真实的”

团体朋辈辅导是在多个具有朋辈关系的成员的参与情境下,借助讨论、分享的方式使成员获得支持和知识上的增加的心理帮助过程 [5]。针对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消极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贫困学生,采取团体朋辈辅导的方式,使辅导对象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其中,帮助贫困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改变对贫困、自我、社会及他人的认知,纠正错误观念,增加心理自由度,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模式,改善情绪和情感体验,作出新的有效行为 [6]。要求辅导过程能够结合参与者的基本特点设计游戏环节,在游戏与合作中使心理贫困学生逐渐融入到集体,发挥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提高其人际沟通的能力。

3.社团辅导,“我们是一家人”

社团心理辅导是指以社团为载体,朋辈辅导员作为社团管理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观看优秀心理学电影、举行心理情景剧比赛、进行心理学论文征集以及编写心理学刊物等方式,让心理贫困学生在有心理辅导特色的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操作起来要相对困难,需要社团管理者对成员的心理状态有所把握,及时发现并解答心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及时干预;同时,社团心理辅导面向的受助者群体最好是无严重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自助能力的贫困学生群体。

4.自助辅导,“我也是有价值的”

自助辅导是指贫困学生自身在入学时就能够有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态度的积极辅导方式。其主要源于助人、自助的朋辈辅导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对于已经接受辅导和未接受辅导的心理贫困学生来说,积极的发展和自我悦纳都能促进其本身接受外界环境,融入外界环境,适应大学生活。

以朋辈群体作为辅导主体,对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进行辅导,是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具备易接受、时效性、方便性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同时,在疏导自我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适当地与朋辈辅导员角色转换或参与团体活动,在自助的基础上助人。

[参考文献]

[1]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69~72.

[2]UNAIDS.Peer education and HIV/AID: concepts, uses, changes:Reportof consultion[C]. Geneva:UNAIDS.(UNAIDSbest practice collection.)1999:39.

[3]许占鲁.论朋辈教育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54.

[4]于长伟,李艳,张勇.大学生朋辈辅导的重要作用及其体系建构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6).

[5]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18.

第8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朋辈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探索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微时代的到来及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传统的课堂教育和以辅导员为主的师生型思想教育模式已不能有效的开展学生工作。经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朋辈教育模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所谓“朋辈”(Peer),就是“朋友”和“同辈”的意思,通常是指年龄相近、生活境遇相似者,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和生活方式。所谓朋辈教育,具体到高校里来说,就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有计划的组织起来,对其他同学进行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传授,达到学业辅导、情感抚慰、价值观引领的作用。朋辈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于英国的牛津大学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实践运用方面,从名校如浙江大学到地方职业学院都开始积极的运用和尝试,已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二、朋辈教育被引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研究

1.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变化需要引进朋辈教育

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90”后大学生群体接受知识和新事物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课堂、老师等传统途径,对社会、人生、人际关系开始进行探索式思考和实践,但受环境、阅历、流行思潮等因素的影响,看问题容易偏激、片面,部分学生还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处在一个生理年龄成人心理年龄稚嫩的阶段;另一方面,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喜欢质疑权威,他们对老师、家长等为其做的设计和规划持怀疑态度,反而对同龄人更容易接纳和敞开心扉。朋辈教育就是将这些年龄相近、生活境遇相似者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起来,通过朋辈传授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的检验,让他们彼此之间在思想上、情绪上、行为上相互影响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2. 朋辈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有效补充

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一线专职辅导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专职辅导员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由于高校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身兼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心理健康咨询者、职业指导者等多重角色,工作杂、碎、散。人数多、任务重使得辅导员分身乏术,难以集中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上,容易顾此失彼,朋辈教育的运用如同一只延伸的手臂,能有效的帮助一线辅导员分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朋辈教育始终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效补充了高校教师、党团组织在教育引导方面的作用,充分提升了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能力。

3.朋辈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其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首先朋辈教育具有亲民性的特点。朋辈教育的主体都是学生,他们在年龄、成长环境、生活经验甚至专业学习方面基本相似,容易在彼此之间产生共鸣,达到互相信任,平等交流。其次,朋辈教育具有教育示范作用。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通过与朋辈间分享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经验,一方面可以把抽象空洞的说教变成身边具体、鲜活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同样的困惑和成长经历非常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朋辈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自引进以来,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实践和探索下,已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与启示,笔者在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索。

1.朋辈教育的队伍建设要去行政化

朋辈教育的队伍去行政化建设, 不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对朋辈教育主体不管不问,而是说朋辈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途径,是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朋辈教育的具体运作模式就是一群学生对另外一群学生的帮助和辅导,主要是从学业辅导和情感支持等方面开展工作,有志愿服务的影子,因此朋辈教育者可以是同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大学生干部,也可以是学习上优秀、情商上健康、公益活动热心的普通大学生,队伍的建设和作用发挥上要强化志愿服务的色彩,弱化行政管理的色彩。

2.朋辈教育的活动开展要创新化

首先在寻求朋辈关系的切入点上创新化,凡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方面都可以进行朋辈关系的建立,可以选择同班关系切入,也可以选择同专业、同乡、同兴趣等角度切入;其次在朋辈教育的平台搭建上要创新化,既要坚持以点带面、又要坚持点面结合的全覆盖教育模式,既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朋辈教育的虚拟阵地,又可以通过宿舍、班级等建立朋辈教育的实体阵营;再次,朋辈教育的实施上要注重个性化,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同学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尊重人格独立,防止将一些观点和做法强加于学生身上;最后朋辈教育的沟通载体上要注重创新,既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等活动工具来进行交流。

3.朋辈教育的工作层面要范围化

朋辈教育的基本工作原则就是最大程度的扩大教育范围。一般来说,朋辈教育的层面从关系上来说可以采取专业层面、班级层面、院系层面等,从教育的空间上来说,也可以分为学生宿舍层面、课堂层面等;从活动组织上来讲,也可采取学生社团组织介入和自发团体组织介入等;从人员的参与上来讲,涵盖了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整个学生群体。这些工作层面都容易建立起稳固的朋辈关系,促进朋辈教育的顺利开展。

4.朋辈教育的工作内容要覆盖化

朋辈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学业辅导的作用外,就是进行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涉及到方方面面,时间跨度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实现了朋辈教育的工作内容全覆盖,就能及时为同学们进行答疑解惑,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时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具体实践上,一是可以为新生班级配备学生朋辈辅导员,通过从大二、大三学生中选拨优秀的学生,帮助大一新生解决人际交往、角色转变、情感困惑等面的实际问题;二是对朋辈教育施教者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知识培训,使每个施教者都能为被施教者提供心理调控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援助和引导;三是在毕业年级设立朋辈就业指导员,通过心理测评、职业兴趣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分享自己在求职、面试中的体会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求职的技巧和方法。

5.朋辈教育的活动结果要实效化

朋辈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朋友和学长的身份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和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帮助,要想朋辈教育有实效,就必须做到亲民化,避免假大空,避免走过场。一是充分调动施教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做朋辈教育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把朋辈教育活动做到实处;二是在朋辈教育活动中建立相关工作手册制度,手册中要记录工作计划、工作实施情况、工作收获等内容,朋辈教育组织者对工作手册要定期进行抽查,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三是要对受教者建立成长档案,针对性的开展问卷调查、组织座谈会等形式,及时获取受教者的成长情况和所需所想,认真分析总结朋辈教育活动的经验成果。

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在朋辈群体间营造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于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施教者作为一名在校学生,他的行为还受自身思维方式、经验阅历、心智成熟度等方面的影响,虽在一定层面上能给予被施教者安慰和支持,但涉及到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还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需要学校和老师对朋辈教育者进行培训和锻炼,及时进行指导,随时把握动态,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英国 黄磊.大学生朋辈辅导及其实施[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年3期

[2] 蔡莹 杨雪龙.朋辈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5期

[3]张桂平.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运用[J].科技信息,2012年3期

[4]潭亮 陈伟民.大学新生配备朋辈辅导员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14期

第9篇: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大学新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其面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问题,需要完成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适应任务。所以,大学新生教育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影响新生个人成长,而且关系到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近年来,“90后”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特质上,都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这不仅给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更是成为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大学新生的教育,随着朋辈教育工作理念逐步被众多高校接受并付诸实践,朋辈教育工作模式成为服务大学新生成长的客观需要,探索并完善朋辈教育工作模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朋辈教育的概念界定

朋辈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朋辈”二字,《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同辈的友人和志同道合的友人。英文中的“朋辈”解释为pe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里对peer的解释为: 官位、等级、地位或功绩同等的人;同龄人。可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朋辈”一词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强调了年龄的相似性,即具有相似的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等,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所表现的特点相似或相近。

朋辈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薇兰德(Vriend)发表了她的研究报告,这是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1981年,马歇尔夫人把朋辈心理咨询定义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之后朋辈辅导理念在教育界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被称为导师制(Monitorial system),北美的许多大中小学都开展了朋辈辅导活动和研究,同时设有一种类似于朋辈帮助中心的组织。加拿大在1978年~1987年间,实施朋辈辅导计划的学校从10多所发展到2,000多所,超过50%的大学和学院实施了朋辈辅导计划。朋辈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助人者的个人发展;助人者为朋辈提供支持和照顾;对学校的心理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之间架起桥梁。国外专家关于朋辈辅导有多种定义,纵观国内的研究与运用,主要涉及心理咨询领域、英语教学领域以及高校德育领域。对其概念界定也存在多种说法,但大同小异。

本文中,朋辈教育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

朋辈教育工作模式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有效探索

1.新生班主任制度架构

新生的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新生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新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因环境适应因素引发学习缺乏自我约束力、生活习惯混乱、人际交往障碍、心理承受力弱等多方面问题;同时由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新生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到了大学对教师的说教往往抵触。为了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借鉴朋辈教育工作模式的特点,自2003年起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尝试从学生中选拔人选担任新生班主任,历经10年的工作实践,逐渐摸索形成了一套由学院党委领导,辅导员、班导师和新生班主任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协同配合的新生班主任工作管理模式。新生班主任制度的实施,对于发挥同龄人、身边人的影响优势,对于减少新生对学校教育的抵触情绪,对于新生缩短适应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生班主任工作职责

学院每年从高年级优秀学生(一般选择具备保研条件的学生)中选拔人选担任新生的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新生认识大学、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为更好地指导新生班主任开展工作,学院摸索形成了新生班主任工作流程,并印制《新生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手册涉及了新生班主任制度概述、基本制度、具体工作指导三章,其中重点介绍了班委选拔、班会组织、迎新准备、新生入学教育、班级学风建设、党建、团建、心理问题、班级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宿舍建设、文体活动、校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等涉及学生大学生活各方面的具体工作指导。在新生班主任制度上,手册中涉及了新生班主任选拔、培训、考核、总结、例会、听课、值班等制度。

3.新生班主任工作实践

新生班主任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新生进行心理、环境、学习、经济、生活适应教育五个方面,帮助新生完成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平稳过渡。他们的工作开展主要通过进宿舍、进课堂、进班级,走进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里,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崇拜偶像,利用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朋辈教育优势,消除新生刚入学时的生疏感及孤独感,让他们更快地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及工作中来。

学院新生班主任制度实施8年来,共选拔新生班主任近200人,在新生教育和新生引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这支队伍本身也得到了有益的锻炼,其中大部分人成为了学院专职或兼职辅导员,成为辅导员队伍的蓄水池和预备队。

朋辈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加强朋辈教育者的选拔与配备

在实践中,朋辈教育者的选拔要根据多重标准,不仅在学习、社团工作、学生干部经验等方面表现突出,而且更应该注重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情商的高低、是否具有大局观念,能够和新生建立和谐关系,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履行好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职责。在实践中,每届不乏出现个别朋辈教育者责任心不强,没有大局观念,不能在学生和辅导员之间起到顺畅的传达作用,应在选拔中注意该方面的考察。

在配备上,应根据学生人数,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进行人员配备。此外,还应在教育者性别配备上进行规划,争取男女搭配工作,男生执行力强,女生认真细心,班级中男生、女生有了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2.加强朋辈教育者的培训与指导

实施朋辈教育的主体往往是高年级学生,他们不同于辅导员经过系统的岗位培训和工作指导,他们往往是凭着一腔热情开展工作,对于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够的,对于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不足的,这些短板必然会影响朋辈教育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因此对于选的朋辈教育者,学校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岗位职责的理解、思政工作的方法、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使他们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引导新生。

3.加强朋辈教育者的管理与考核

第二学期,新生渐渐适应了大学环境,开始变得自主起来,新生班主任的作用渐渐变小。因此到了第二学期,新生班主任工作就没有第一学期那样严格,很多班主任开始松懈,慢慢退出学生工作,不再发挥作用。但新生教育问题并不是随着对大学适应程度的增加而随之减少,反而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有待朋辈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要加强对新生班主任的管理与考核,加强对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跟进与监督,及时听取朋辈教育者的自我总结与工作心得,随时进行工作跟进与指导。朋辈教育者都是志愿者,也可以采取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结合的方法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