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济南的秋天范文

济南的秋天精选(九篇)

济南的秋天

第1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来自泰山山脉的雨水渗入地下,形成裂隙岩溶水,顺势向北向西潜流,到黄河南岸被坚硬不透水的辉长岩体堵截形成压力水头,在低洼的济南老城区明水洪范等地喷涌出来。经过夏天一个雨季的积蓄秋天,济南泉水是年中最好看的时候:喷势大,水位高,清澈,灵动。

秋天的趵突泉池,三股水的喷势特别壮观。恰如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所描绘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秋天的黑虎泉也是最富诗意的高崖下有一深潭,清冽澄澈,旁为方池,有3个石雕虎头,泉水从虎嘴里喷涌而出,犹如万斛珍珠流泻,喷吐入池,再流入护城河。其状如明代诗人刘敕所描写的,“悬崖之下碧潭深,潭上悬崖欲几寻。石激湍声成虎吼,泉涌清响作龙吟。”至于墨泉和梅花泉,秋天的喷势比趵突泉黑虎泉还要壮观。

济南的泉水四季都很清澈灵动,秋季尤佳。济南的泉水是经碳酸盐岩层裂隙过滤,悬浮颗粒物少,水质好:泉池底部是沙石,淤泥少,秋天又少雨不易被冲浑。故济南秋天的泉水更是碧潭如镜,清可鉴人。曾任在济南任齐州知州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当年一走近趵突泉泉池,就对泉水清如明镜涌如转轮印象深刻,写下了“已觉路傍行似镜,最怜沙际涌如轮”的诗句。明代诗人刘敕则用“澄色千年可洗心”的诗句赞美黑虎泉水清无杂质,赏心悦目。如有时间多转转看看,就会发现,济南72名泉和无数无名涌泉哪有不清的?

赏完黑虎泉后,从游船码头上船,在众泉汇流而成的护城河里经大明湖环城游一圈河水清澈见底,倒影清晰可见风光潇洒似江南,沿途下船到趵突泉的无忧泉五龙潭的古温泉。醴泉江家池边坐下来,慢慢赏,那望穿秋水,秋波频频的意境,不身临其境是难以领略到的。秋天的百脉泉珍珠泉,更是千姿百态只见串串水泡,粒粒珍珠,从泉池深处冒出来,如清代学者王昶所描述的那样,“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下达于面。”如在泉池边一跺脚,泉池底部急速冒出的珍珠水泡会更加玲珑剔透多姿多彩。我多位友人秋天到济南看了泉水后,发出了“济南归来不看水”的感慨。

济南秋天的诗境在红叶中。济南南部山区的土质最适宜红叶的生长,故济南的红叶分布广,面积大,品种多。济南青山入城,南部多山,有山的地方,几乎都有红叶,但景色各不相同。

近处,千佛山,四里山,佛峪、龙洞等地红叶,掩映在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之中,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片红的景致。晚清小说家刘鹗曾描写道

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岭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十里长的屏风。

赏红叶最出名的地方是红叶谷。红叶谷距市区约3 3公里乘车半个多小利就可到达。十月中旬,下霜之后,是到红叶谷赏红叶的最佳时光。我去过几次,看不够。每次进'_后先从绚秋湖畔向南远眺,只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叶和青松环绕的万叶塔耸立在山峦间,倒影在清清的湖水中、红叶、青松、柳树、湖水交相辉映、顿觉人像在画中一样。沿环秀路,欧洲风情谷到情人谷,或坐电瓶车,或步行,边走边看,红叶似火,如诗如画,波澜壮阔。近看,叶如卵形倒卵形的名贵红叶黄栌,穿插其间的五角枫,叶态优雅色彩斑斓、浅黄、深黄、嫣红……多姿多彩的红叶给萧瑟的深秋平添了独有的精彩。更奇妙的是,无论向前看还是回头看,哪个角度都可看到无边无际的红叶,4000多亩黄栌,红透了远近的山,染红了山后的天,映红了山洞的水。那壮观、那热烈,那绚丽那灿烂,令人震撼不已,心潮激荡。可惜这样的诗境在老舍先生居住济南的年代还没有。否则,先生一定会写进他为人脍炙人口的《济南的秋天》中让更多的读者分享有红叶的济南的秋色之美。我在沪上的多位朋友看了红叶谷后,几乎众口一词,济南的红叶比香山红叶还好看!

第2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那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的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济南的秋天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包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景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得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使我不愿思量而不得不思量,一种无目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两地的春可都被风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的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了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的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使人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打断我的思想,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弱不经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茁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他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难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无锡市通德桥实验小学五年级:殷哲煜

第3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关键词]《春秋》;《左传》;丘地

[作者简介]陈爱平,浙江临海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合州317000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133-02

关于丘地研究,最早是顾颉刚于《禹贡》第一卷第四期上的《说丘》一文,对《春秋》一书中丘地作了系统的梳理。此后,这一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后有郑逢原的《丘虚通微》、章太炎的《神农时代天子居山说》、钱穆的《

济水是次于黄河的重要交通枢纽,横贯郑、卫、曹、鲁、齐等国。济水上游与黄河相连,向东至长丘分岔,北支是濮水,再向东有清丘、犬丘、廪丘、桃丘。南支即济水,沿途有平丘、陶丘、乘丘,人大野泽。濮水于齐国巫山处入济水,向东有犁丘,再向东至贝丘、渠丘,直达齐国首都临淄。

第4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2004年,济南市评选“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作为评审团专家之一,我毫不犹豫地投了它一票。俟评选揭晓,秋柳园街果然名列榜中。

秋柳园遗址在现在的大明湖东南岸的一片树林中,据传此地曾是清初才子王土祯读书的地方。王士祯22岁便入都考中进士,此后文名渐著。两年后,他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众名士,集会于大明湖天心水面亭上。此时已是秋意甚浓,王士祯见环湖柳树叶已微黄,若有摇落之态,触景生情,即席赋“秋柳”诗四首,当时在场的文人徐东痴遂以《和阮亭秋柳诗》四首酬答,气氛热烈,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王诗传开,竟然风靡一时,大江南北一时和者数十家,“闺秀亦也多和作”。再后来,历下文人在这里成立了“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取名“秋柳园”,并在此观柳赏荷,即兴赋诗,挥笔联句,步韵唱和。大约在清末年间,人们又将大明湖畔秋柳园南的一条小巷命名为“秋柳园街”。

王土祯,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他年少才丰,先后在清朝户部,礼部、兵部,翰林院、国子监任职,后官至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

王士祯的诗清新蕴藉、刻画工整。他提出的神韵诗论,强调诗文创作的兴到神会和含蓄。主张诗歌“天然不可凑泊”,“洒脱自然,别有情致”而不落俗套,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要诀。其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并精选有《神韵集》、

《唐人万首绝句》等诗集。

王土祯在大明湖畔作的《秋柳诗》四首,一向被视为其代表作之一。但由于本诗用典较多,语意隐晦,所指究竟为何,至今难有共识。为使读者一窥全貌,先逻录《秋柳诗》如下

其一: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其二: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向永丰坊。

其三: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影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鸟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其四:桃根桃叶真相怜,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眷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写此诗的时候,王士祯24岁。虽然他已会试中会,但由于未赴殿试,实际上并未步入仕途。再者,本年虽距明清鼎革已有1 3年之久,但那场巨大激烈的变革给王士祯内心所造成的创伤,并没有消失。

《秋柳诗》第一首,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白下门,指南京而言,在清初数十年间,它是故明遗民心目中明政权的象征。当他身处大明湖畔,却心系大明故地,传达出他故国不堪回首的心态。

《秋柳诗》第二首,以秋季景物的描绘为线索,切入了诗人由景物的昔盛今衰而引起的惊悸和战栗。娟娟寒露,万缕柳丝,湖里青荷,岸边黄竹,乃至一泓湖水,满目秋光,本是秋季临湖面对之空间景物,但诗句却回避对景物作具体描绘,而是将景物纳入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种种典故的运用,揭示这些景物中蕴含的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的凄凉和辛酸。

《秋柳诗》第三首以时光流逝为出发点,强调因此引起了空间的沧桑变化。年年相似的寒来暑往,终于埋没了故都昔日的繁荣,只留下“花事尽”,“昔人稀”的萧条结局。

作为全诗总结,在第四首中,王士祯颇有感慨:尽管眼前秋光旖旎撩人,但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是往日春意。

第5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年关之际,企业级的官司打得频繁,然而,与娱乐圈亦然的是,对于企业来说,一场官司的成败,不只是取决于裁决书上的判决结果,更是公关上的输赢。

依葫芦画瓢,从最近的几个案例,我们也来总结一下企业炒作的四步走:

信息=上得厅堂:一件官司要想引起媒体的注意,首先事件本身要有意义背景,最好还能牵扯到知名的人、事、物。

案例:“王致和”海外维权。近日各大媒体报道,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商标去年在德国被抢注,王致和集团决定通过诉讼追讨商标权。这也是中华老字号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商标诉讼维权。德国时间1月26日,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正式受理了“王致和商标抢注案”。

这则官司案例中,有这样几个吸引媒体的元素。1、有意义的背景;首次国外商标诉讼维权,还可以上升到中国企业国际化意识增强的高度。2、涉及到知名事物;老字号“王致和”。

出来辟谣=升温预热:先就某事件向媒体表明态度,提前预热,待时机成熟再付诸法律。或者制造事件,引起媒体关注,然后等待他人的,掀起更大范围媒体报道。

案例:春秋航空“一元机票”。春秋航空公司仿效国外廉价航空的做法,2006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在上海至济南航班上投放了400多张“1元机票”,约占座位总数的10%。“1元机票”很快售罄。12月14日,春秋国旅、春秋航空在济南的分支机构――济南春秋假日旅行社收到济南市物价局的处罚告知书,指出春秋航空没有执行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总局的相关规定,违反《价格法》,属于不执行政府指导价的违法行为。济南市物价局日前以违反国家关于机票价格的“限折令”为由,对春秋航空公司开出15万元的罚单,春秋航空表示不服,向济南市物价局递交了举行处罚听证的申请。

在前期,春秋航空的“一元票价”已经引起媒体关注之后,济南市物价局一张1 5万元的罚单,涉及到“政府指导价”这一有争议的话题,最终引起了媒体的爆炸性报道。

追究责任=一鸣惊人:在正式或应诉时,其事件与通常的官司有很大的反差,更能引起关注。

案例:富士康要求记者赔偿3000万。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一文,成为大陆率先报道富士康普遍存在员工超时加班现象的媒体。8月28日《南方都市报》又有最新报道,事件主角富士康旗下的深圳某企业以名誉侵权为由,将《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王佑和编委翁宝告上法庭,并提出高达3000万元的天价索赔,并且两位记者的个人资产包括房产、汽车和存款都被法院冻结。

但在这一案例中,首先是原告与被告身份悬殊,通常情况是企业媒体,而这里一边是位居全球五百强的企业,一边是记者个人。其次是索赔金额令人诧异,对个人提出3000万元的索赔,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要求。富士康出于维护公关形象的需要,在诉讼中打出了这样的反差牌,引起传媒极大反响。

声明和解=减小风险。当企业传播目的已经达到时,官司判决的输赢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继续鏖战下去,未必还对自己有好处。

第6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题记

对于一个在南方土生土长的人,像我,一年四季要是哪个季节见不到绿色,就会有几分诧异——在南方都是四季常青的,“济南”虽然有个“南”字,却也是像北方一样,秋风一吹,树叶就全部掉光了,正是“秋风扫落叶”,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丫杈。

有幸在冬天亲临济南,这里的天气真的是不同凡响:太阳挂在天上,不是火红的,也不闪耀着金光,它是淡淡的黄,有些红润。还微微透着点儿光,想一个温暖的小火炉,但又很远很远,整个冬天,几乎都是这么晴朗,就是阴天,太阳也会偶尔露露脸;在温暖中,时常也会吹吹风,不像北方的冬天,阵阵寒风吹来,冰冷刺骨,也不像南方,伴随着雨雪扑面,它像秋风一样,暖暖的温度中给你带来些凉爽,是那么怡人,那么轻柔。但毕竟是北方,湖泊,河流,小溪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我上去踩过几次,滑滑的,很结实。

就像老舍说的那样,“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这样的天气,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走进济南城,真是看不到一点奢华的表现,和北京、上海这些国际大都市的建筑物相比,这里就显得较平凡、朴素,但也不缺少现代科技的时尚风格,和其他城市比起来,济南这座三千多年的老城更是别具一格,不失艺术风韵;再看看济南的道路,没有青岛、大连的公路那么宽阔、气派,不宽不窄,还有许多小巷子,但又没有北京胡同那么弯弯曲曲,那么绕,济南的路很好记,站在路口一眼望去,好像一条笔直的线一直延向天边,基本上转个两三圈就能记住每一条路。

人们都说济南是个山城,被群山包围着,像个摇篮,而摇篮里孕育着的人们,热情、大方。我也是到了济南之后,才知道今年的全运会是在济南举办的,城市里到处都洋溢着过节般的喜庆气息,每一个人脸上都是笑容,“欢迎全运会”“祝全运会圆满举办”等等的条幅随处可见,街道上,公路上,看不到一点果皮纸屑。即使是年迈的老人,无知的儿童,只要见到垃圾,都会自觉地捡起来,更不会乱扔。这里的交通也是不紧不慢,很有秩序我没有看到哪个路口有交警维持秩序,大家都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也没有人着急的乱按喇叭。由于全运会的到来,我、表妹和妈妈几乎都是自己出去游玩,少不了要问路。不管问谁,他们都会带着友好的微笑认真听你的一言一语,再仔细回答,给你指路;对于我来说,济南话并不容易听懂,我们总是问了一遍又一遍,而问的每个人,都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的样子,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讲解,向那个公园在什么位置?在那里坐车?坐几路车到?又坐几路车回来……致使我们在济南的十多天,没有一天走错路,而且对方开头的第一句话普遍都是“欢迎来到济南!”,让人一听,心情朗爽,别样的亲切。

难得来一次济南,也去游玩了一些风景名胜,千佛山、四门塔、泉城公园……甚至还去了邻近的泰山,饱览群景,令人感慨万分:千佛山,神圣而宁静;四门塔,古老而庄严;泉城公园,悠闲而美丽;而那雄壮的泰山,连绵不绝、气壮山河。

第7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情感;风格

相信许多人对江南水乡都有一份难舍的情结。无论是身处江南的,还是不曾涉足过江南的,对江南的风物人情都有着几乎宿命般的眷念。时间久了,江南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常常想起却又不敢触碰的梦。

她就是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现代著名的女诗人,有着一副倾国倾城的容颜,这样的近乎完美的女性,几乎是民国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女神。她爱过三个男子,爱的清醒,也爱的平静。梁思成,见她第一眼,就视她为生命中的女人;徐志摩,与林徽因在康桥上的那一次美丽邂逅,便成了他心中永远的挚爱;金岳霖,心甘情愿为林徽因终身不娶,守护一辈子。可让我震撼的是,这样的三段感情,林徽因处理的从容不迫,恰到好处,没有让自己沦陷下去一丝一毫。是该有怎样的坚韧,才能让自己华丽的转身,不断地历练自己,最后成为光辉耀眼的绝代才女?

一、 康桥下绽放诗意之花

正因为有了林徽因与徐志摩在康桥的那一次美丽邂逅,才成就了后来林徽因在文学上的造诣,尤其是诗歌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说,徐志摩就是开启了林徽因诗歌之路的第一人,他在诗歌领域的天赋异禀,给了林徽因很大的启发。康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也可以说是林徽因和徐志摩人生的转折地。康桥,给过他们美好的相拥,留下他们华丽转身的背影,也记住他们多情的回眸。“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果没有这段相恋,也就不会有流芳一世的《再别康桥》。而徐志摩和林徽因或许同样是文坛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却未必会有这一段家喻户晓的浪漫故事。爱到难舍难分之时,谁也不会相信,有一天彼此要伫立在别离的路口,平静的道声珍重。早已痛彻心扉,却依旧掩饰心中的悲伤,假装真的很淡然。

三十岁的林徽因经历了人生的变迁,她不再是康桥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守着壁炉,隔窗听着细雨,寂寞时,期待有一个温和诗意的男子可以陪她一起喝茶读书。此时的林徽因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生活中太多的琐碎让她不能沉浸在文字里与诗书做知己,再加上她对建筑事业的一片热忱,更无许多空闲时光来做梦。可林徽因却没有成为一个凡妇,亦没有成为一个一心钻研学术的女学者。她的心中始终充满盎然的诗词,充满了爱与暖。

二、 哀怨中抒写真性情

在正确的视角下,我们对一个诗人的倾爱来自于看待和懂得她的诗歌。在读一首诗的时候,我们尽可能不去了解她的处境和心绪,只要去细细体味她诗歌中的一丝丝一缕缕细腻的味,那才是我们的必需。不去看她的衣着和装饰、生活琐碎的事例,我们仅仅在诗中去读她,品味她,欣赏她。在日常的体悟中,我们尽可能的不要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更情愿要的是一个与我们相知相亲的充满着人情味的心灵。一个美丽而轻盈的精灵,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遍尝尘世酸甜苦涩之后选择的生活方式和表述方式。《深夜里听到乐声的结尾》“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情愿》的开始句“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雨打到飘零处”,《莲灯》“这飘忽的旅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无不体现了她的愁情和灵动。对于有才情的女子来说,她们大多时候言行一致,淡定的看透;冷静的体悟和表述,让诗人更加人性和富于人情味道。“对生命之美,林徽因诗中所体悟的不是闻一多的红烛,也不是徐志摩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而是弱小者所放射的一剪玲珑的光华”。[1]而一个女性的独特身份和视角,总是让这种说法和方式值得期待和珍重。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哀愁,有幽怨,有不平的鸣声,也有恨与憎,但是她永远保持着健康的正面,值得读也经得起检验。

《秋天,这秋天》一诗写于1933年,是诗人林徽因的诗歌由前期转向中期的一个分界线。1937年7月倭寇入侵中国,诗人林徽因被迫离开当时的北平,她的诗歌风格又开始转变,1947年的《给秋天》便是她后期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同是咏叹“秋天”,同是深深地思念着徐志摩,但风格回异,所呈现的内心世界也截然不同。

济慈美妙的《给秋天》分别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初的两位诗人,美国的史蒂文斯与中国的林徽因。

无独有偶,中国诗人林徽因,在她前期诗作《秋天,这秋天》、中期诗作《红叶里的信念》与后期诗作《给秋天》,分别回应了济慈这首名诗《给秋天》,并且有自己的深层解读。《红叶里的信念》是这三首秋诗里最好的一首,除了是诗人林徽因的长诗里最好的一首之外,它同时也是现代诗歌中最好的一首秋诗之一。 《秋天,这秋天》一诗最值得注意的是,林徽因也效仿济慈一样,把“秋天”拟人化,但是,济慈让“秋天”变成了“你”,而林徽因让“秋天”变成了“他”。林徽因在这首诗中的“你”却是专指诗人徐志摩,而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先明白这一要点就能明白全诗要义,也能明白为什么“秋天”的“他”与“徐志摩”的“你”,到了1947年《给秋天》一诗“他”和“你”合二为一,“秋天”就与“徐志摩”完全等同。“秋天”、“徐志摩”和“我”这个三角形是他们悲伤的故事,这个悲伤的故事开始于1920年11月19日伦敦的深秋,而终结于1931年11月19日济南开山的另一个深秋。

三、 哀愁不断,但诗风中流露的是坚韧

她踏实而认真,真真正正地从生活之中得到人性的体味。真正的经历生活,确实的刻骨铭心。只有真实的生活着的人才能感到人格的真正可贵,她在周遭感受到了人间的许多痛楚和难处,许多的无可奈何。她从许多个侧面感受到了人世的忧伤和苦恼、无助,她的身上有云的留痕,风的轻歌。她用真实的言语展示人类心灵中共有的忧愁和无措,富含了忧愁的许多种情态。“强劲的捕捉细微感受情绪的能力成就了林徽因的独特的唯真唯美诗风。”[2]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生格调,我们需要懂得,需要理解,需要支持,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感觉到她的坚实和可靠。“从林徽因的诗行中,我们能直接感受到诗人生命所承受的寂寞和清静。”[3]林徽因对于人世的一切过往多有她的忧心,因为不能拯救和承担太多的缘故,她选择了轻歌生活,描摹生活的经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丝毫的强迫读者去品味她的述说。

结 语

如前所述,才女林徽因的人生是短暂的。1955 年 4 月 1 日,林徽因在北京逝世,她的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给她写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真实的热爱生活、能够懂得诗歌价值的真正有才情的女性,她并没有在生活的担负和周遭过往中消磨自身的品味和独特个性。她心智轻灵,思路敏捷,时时刻刻总能动人心弦。即使仅就现代文学史来说,林徽因的创作时间也并不长,但她那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她留给人们的常读常新的作品,却使得历史永远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钟纪新.林徽因诗歌情感历程浅析[J].河池师专学报,1998,(4):27.

第8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一城山色半城湖

老舍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一座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古朴、悠然,最难能可贵的是“环城流着一道清溪”,能倒映出山影。古老的泉城,竟幻化成了一方的佳人,清新、静雅、赏心悦目。

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的美必然众人皆知,它的一山一水也都是有故事的。它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因此有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说法。优美秀丽的景色,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大明湖名胜古迹环绕其间。湖水来源于珍珠泉、趵突泉、五龙潭、濯缨泉等诸多名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被誉为“泉城明珠”,怎么看都会有些许西湖的味道。

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萏映日,景色佳丽。沿湖垂柳环绕,湖内荷莲飘香,二十多处名胜景点掩映绿荫鲜花之中,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移步异景,游趣无穷。

数十景点交相辉映

历下亭巍立于大明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整个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春天,修竹婆娑,翠柳笼烟;秋日,湖水荡漾,荷花溢香,凉风徐吹,令人心爽,被称作“历下秋风”,为古时历城八景之一。

它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也几经变迁。它位于湖中央,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亭之西侧有厅堂面阔三间,绕以回廊,红柱青瓦,四面出厦,飞檐翘角,名“蔚蓝轩”。轩西为宽阔的湖面,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故名蔚蓝轩,亭之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花雕扇扉,曰“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

铁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院,是为纪念铁铉而建的祠堂。四周环以曲廊,南临湖岸。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

铁公祠居西,中间有石碑相隔。两祠都是三间,坐北朝南,前檐出厦,歇山起脊,红柱青瓦,显得古朴而肃穆。铁公祠西为“湖山一览楼”,中间由游廊相连。楼高二层,各五间,登楼可观赏碧波荡漾的大明湖全景,远眺城南染烟含黛的群山。现今,湖山一览楼是大明湖公园的一处饭店,名“荷香村”。登楼宴饮,湖山一览,更添几分雅兴。

遐园是参照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而建,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园内花木扶疏,山右嶙峋,游廊迂回,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均造型巧妙,古朴典雅,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

四季更迭各有千秋

《乾隆戊辰上巳后一日题珍珠泉》:“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可以涤心志,可以鉴眉须。园流有灵孕,颗颗旋相於。乍如历海峤,鲛人捧出馀。又如对溟渤,三五呈方诸。作霖仰尧题,泽物留神谟。我来值暮春,农夫正新畲。看彼者,欣此涓涓如。安得符圣言,远近均沾濡。”

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第9篇:济南的秋天范文

生态——一个频频被点击的词汇,象征着科学的发展思路、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理想的未来社会构想。它链接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链接起资源环境的保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链接起社会文明建设的深化和人文思想的更新。经济蓬勃向上的常州,正因建设国家生态市而赋予了更多“绿色”的生机:生态经济孕育成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家园崭露雏形,生态文化不断深入人心。

苏南第二大淡水湖西太湖南接宜兴,北通长江,东濒太湖,西接长荡湖,如同一块碧玉,静静地镶嵌在苏南大地上。西太湖生态休闲区按照“整治、保护、开发三大举措并举,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中心城区、滨湖新城、环湖地区三大板块联动”的三大原则,把西太湖打造成了生态之湖、休闲之湖、宜居之湖和创新之湖,把滨湖新城打造成为常州乃至长三角的都市后花园、花木大世界、滨湖水天堂和休闲新天地。

西太湖的建设,给万物都带来了快乐。在西太湖西岸线有一个观鸟景观区,它在人与动物之间牵起了一条线,一条很短的线,因为它将人类和鸟类紧紧地牵在一起,促进了人与鸟的接触,使得人与动物分割线更细、更短,就像是没有一般。一片片绿色总是能带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感觉,能够呼吸万分清新的空气更是人们,甚至是万万生灵的美妙期望。西太湖的建设也满足了这一点,碧波湖水与蓝天相互映衬,红花绿叶相互衬托,这个完美的建设带给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仙境,当我们漫步在西太湖畔,将会感到多么的惬意。

常州武进淹城春秋乐园—— 全球首家春秋文化主题梦幻乐园取材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以情景体验的形式,设置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静态观赏型项目、互动演艺性项目和体验游乐式项目相结合。春秋乐园的一批娱乐项目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和互动性,让游客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春秋时期的战争实景。诸子百家园有当时的儒、道、阴阳、法、名、墨、杂、农、小说、纵横、兵、医“十二大家”的造景,让人感觉自己身临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