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十二五规划范文

十二五规划精选(九篇)

十二五规划

第1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7%

经济增长指标下调为年均7%,居民收入指标提至年均超7%

摘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

摘要:

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从年均实际增长5%提高为“7%以上”,并加了一个强调性的“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两者带有了关联的“硬性”限制。

解读:

降低经济增速预期指标,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指标――“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方面迈出历史性步伐。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已经成为公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今年两会我最关心的问题。看到‘十二五’这样安排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目标,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这是历史性的一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快言快语。

与“十一五”设定的指标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年均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从7.5%降低至7%,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从5%提升至7%以上,并且加了一个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长按照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

长期以来,五年规划(计划)中居民收入增速目标明显低于经济增速目标。例如,在“十五”计划中,经济增长的目标为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为5%左右;“九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为5%左右。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代表给记者提供了这样的数据:扣除价格因素,1979年至2009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7.2%。

“在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无法保持同步的情况下,经济总量‘蛋糕’做得越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状况就越严重。现在到了必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时候了。”杨庆育代表说。

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指标一降一升之间,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这说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上出现重大变化,下决心从更多地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十二五”规划还对经济指标进行了弱化,不仅经济增速指标下调,而且取消了人均GDP增速指标。在地方考核中还首次提出“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

除了降低经济增速指标、提高收入增速指标以实现“两个同步”外,“十二五”规划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了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思路。

93%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至87%

摘要:

规划纲要提出,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解读:

教育是兴国之本,对义务教育的重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义务教育升学率,但对学生入校后的流失率缺乏重视和分析。”任美琴代表表示,“将义务教育巩固率作为一个硬指标来抓,将使我们从过去以数量为主导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转向质量型评价体系,意义十分深远!”

记者近年来在各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农村在搞撤校并点,把一些稀散的小学校撤并到中心校来,本意是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但实际上给一些家住偏远山村的孩子造成了新的困难。

“拿临海来说,有一个小村落只有一两个学生,学校办还是不办?”任美琴代表说,当初很多人认为应当动员家长把孩子放到中心校去,集中教育资源。但山路崎岖,家长担心孩子在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既然读书困难,不如让孩子退学打工。

“如果按照过去的统计,他们都受过义务教育,但实际上,各种原因造成的中途辍学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进行评估就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任美琴代表说,最后这所学校依然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当地对义务教育巩固率重视的结果。

事实上,在全国不少省份,“义务教育巩固率”已经逐步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如河北省近期公布的《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河北省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广西今年将筹措资金30.28亿元,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0年的85%提高到86%,同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安全加固、重建或避险迁移等等。

21.66%

确定12个约束性指标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

摘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解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与“十一五”规划中22项指标中只有8项约束性指标相比,“十二五”规划中数量和比例均大幅增加,尤其是在民生和资源环境上约束性指标的增加,凸显了中国在“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民生的重大决心。

“就5个民生领域提出约束性指标,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认为,把指标分成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证明政府工作更加认真细化,更加科学合理。

约束性指标“约束”了谁?大会堂东大厅里,全国人大代表李成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约束性指标的增加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有经济实力和条件去解决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最高权力机关让这些民生指标具有约束性,就是约束和督促各级政府要把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大政策一定要具体落到实处,把某些指标量化是落实政策的最好形式。”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表示,人们究竟怎样才能更幸福更满意?如何保证民生政策顺利实施?2011年各级政府把改善民生和提升民众幸福感作为重要指向,提出更多更“民生”的约束性指标是回答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教育巩固率、社保参保率等具体指标的落实体现了政府务实的特色。”刘永好委员说,这种“自己给自己加压”也体现出国家的自信。

除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等5项民生指标以外,另外7项涉及资源环境和科技教育的约束性指标同样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尤其是新增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两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原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森林指标则新增了子项,使之更加细化。

“过去我们比较看重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指标,执行结果都是立足于超过目标,且越多越好,对于资源消耗、经济增长质量等不太在意。制定约束性指标,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积极意义,同时地方政府也会增强责任感,明确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梅兴保委员说。

51.5%

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摘要: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挖掘现有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3600万套

建保障房3 600万套,总人口控制在13.9亿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摘要:

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 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

解读:

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 600万套(户),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列举着这些数字,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感慨。“3 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前所未有,这不仅有效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也找到了破解房地产市场的突破口,有助于从长期上稳定房产价格。”

“增加保障房建设,在需求端做减法,在供给端做加法,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今后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将呈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双轨制”的住房格局是可以确定的。“如果这些政策能够持续实施落实的话,‘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是有希望的。”

第2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的情况下,科学编制和实施我县“十二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有序推进,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编制“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依据我省正在实施的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省会经济圈、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入分析、全面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充分体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进一步明确我县发展思路,并提出相应措施。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贯彻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兼顾。围绕加快发展,统筹全县改革发展与稳定、经济与社会、内需与外需、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三是绿色增长。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四是共建共享。统筹考虑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

三、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编制总体规划。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是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展望到2020年。总体规划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提出规划思路并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委托省经济研究院研究编制。正式文本经县委、县政府审议,并于年初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对外公布。

(二)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所编制的规划,它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安排该领域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专项规划由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具体规划任务见附件),其中,全县交通、水利、农业、工业、商贸流通、卫生、环保、教育、建设、科技等十个重点专项规划,必须邀请有资质的规划单位认真编制。各专项规划于年6月底前完成。

(三)编制各镇规划。镇级规划由各镇政府自行编制。镇级规划要更多地阐述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力争编制成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规划以“十二五”为重点,展望到2020年。规划中的地区支柱产业、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项目等应当与县级规划相衔接。镇级规划于年6月底前完成。

四、“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间与步骤

根据省里部署安排,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年3月,为“十二五”规划准备调研阶段。主要任务包括: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会议,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形成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并上报省、市发改委。

第二阶段,年4月至9月底,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调研及纲要框架起草阶段。主要任务包括:组织规划调研、学习和衔接活动,提请县委、县政府审议“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形成规划纲要框架,起草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第三阶段,年10月到年1月,为“十二五”规划修改、完善阶段。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有关方面论证,征询县人大、县政协意见,提请县委、县政府审议,最后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文本并对外公布。

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县政府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精心谋划,尽快拟定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凡是有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都要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充实规划部门人员,开展规划业务培训,形成精干的“十二五”规划编制队伍。要认真开展调研,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各地、各部门还要根据规划编制任务,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第3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开展本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任组长、各委员会参加的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在监督工作启动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和副市长艾宝俊亲自到会,对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殷一璀强调,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五年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贯彻实施监督法的具体要求,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扎实有效地推进相关工作。

“十二五”规划综合性极强,覆盖全市所有区域,涉及本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此次监督工作举常委会之力,全面与重点监督有机结合,在对《纲要》总体实施情况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确定了为老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公共卫生、旧区改造、农业科技、宗教场所等六个专题深入调研。市人大财经委将这项工作作为市区联动的重点项目,各区县人大开展了本区域的中期评估监督调研,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

《纲要》由市人代会批准通过,为了充分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发挥代表的作用,本次监督调研专题组织要情通报会,由市政府向代表通报“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并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共回收问卷557份。同时,各委员会也充分发挥代表所在领域的专长,吸收代表参与监督调研,有的邀请代表作为调研组成员全程参与监督,有的召开代表专题座谈会听取了上百位代表的意见。

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中,各委员会主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并积极探索调研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如,教科文卫委深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委走进乡间田头;侨民宗委直接走访和座谈听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意见;财经委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中国银联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实地视察,召开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在沪金融市场座谈会,还同步委托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一线分析师开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三方评估。

总体来看,《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并不断根据形势变化拓展、深化和提升规划的内涵,经济增速虽然“换了一档”,但转型发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进了一步”,创新转型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市人大代表的问卷调查也显示,代表对“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总体评价的满意率达80%。

第4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____1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镇情,依托石林资源优势,在“十二五”规划这五年中,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经济工作不放松,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由8237万元提高到1.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90元提高到5699元,顺利实现整镇脱贫。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8亿元,全镇银行存款余额达到8887万元,银行贷款余额4814万元。

1、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寻找发展机遇,引进泰山石材、思凤涂料2家规模工业企业,引进资金5000万元,引进企业已正式生产并对外销售,带动了我镇的就业。

2、粮油生产明显提高。一是以“三个万元”工程和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稳定粮油播面,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鼓励群众及时开展换季轮作和立体种养植,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了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十二五”期间,粮食种植面积7.29万亩,油菜种植面积4.06万亩。粮食总量达到1868万斤,实现粮油产值2775万元。

3、农业发展优势显著增强。我镇深入开展“扶贫整乡推进”工作,加大对金银花、核桃、棕榈、茶叶、楠竹种植技术培训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整合资金修建入园生产便道、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新建茶叶加工厂一座、茶青交易市场一个,努力将枫香坨金银花基地、鸡公岭茶园、老茶山茶园建设成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为农旅结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成立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12个微型企业,强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户打开市场销路,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群众抗风险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发放扶贫帮扶经费10余万元,发放金银花管理及培训费近180万元,鼓励种植花生近5000亩,整合资源,流转土地10550亩,发展特色农产业,目前,全镇有2500亩核桃、____00亩金银花、3750亩茶叶、1____亩棕榈、2700亩楠竹等特色产业。____4年,思南利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获得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成功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武陵山创新实验区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资金58万元,获得银行贷款50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茶叶品牌建设,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4、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实现大牲畜牛出栏3256头;生猪出栏51120头;山羊出栏11308只;家禽出栏268000羽;蜂存栏100群。肉类总产量5908吨,禽蛋产量1350吨,畜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9574万元。争取猪牛羊各类奖励扶持资金100多万元。新建生猪人工授精点1个,进一步完善种猪、母猪参保工作。引进优良品种,积极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指导、畜禽疫病防控、检验检疫、渔政管理及兽药饲料监察工作力度,实现了全镇畜牧新跨越、新突破。

5、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抓住发展机遇。____3年,我们抢抓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市、县政策支持,严格按照 “四通八有”要求大力打造龙门新区集中建房点,目前该集中建房点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结束、客车站、财政分局、龙门村、____社区等办公楼已建成竣工,100余户农户建房已完成,投资360万元的____社区、龙门村整村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已正式启动,投资1500万元的龙门村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已正式动工,投资100万元的龙门村____5年度扶贫小康寨项目已正式启动。

6、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在上级领导和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实现全镇15村(社区)村村通硬化路,通村公路里程由43公里增长到79公里,投入资金4750多万元,完成了沙长公路改造工程____段、石林广场至军家坝码头、____至丁家山、谢窝沟、周坝至枫香坨、沙坝沟至长青、沙长公路至张家湾、庄子上至三合场、四湾至丁家山、里武岩至佘溪、石菩萨至坨里、郭麻池至柿花坪、吊水井至涂家寨、周坝至唐家、沙坝沟至长青、____至甘溪子、庄子上至大石窖等公路共计75公里公路硬化路工程的任务。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个,硬化通组公路14540米,入户便道4010米,财政奖补资金264.83万元。投资69万元用于卫生院整体搬迁征地;投资117万元修建财政局办公楼;投资 98万元修建了____社区、龙门村、万古村、周坝村、佘溪村、刘场坪村活动办公

场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72.5万元,完成____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合场村安全人饮工程;桃坪水库、八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____镇张家湾村芭蕉沟组人饮工程;____集镇第二期人饮延伸工程;____集镇第三期人饮延伸工程;____镇第三期人饮延伸续建工程。投资39.9万元,新建农村沼气工程300余口。7、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升温。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1.5亿元的石林旅游景区和民族风情的规划、建设、运营街,新建宾馆3家,农家乐6家,实现旅游、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土资源部于____3年11月对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授牌,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____4年5月国家旅游局将思南石林纳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管理范畴。____4年11月8日,铜仁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____4贵州梵净山乌江石林文化旅游节在石林主会场成功举办。旅游经济收入由“十一五”期间的562.5万元增加到5025万元。“十二五”以来,我镇共实施贵州省直播卫星工程2517户(其中:“户户通”工程917户、“村村通”1600户),全镇15个村(社区)实现数字电视覆盖。全镇共建成农体工程3处,农民建设场所1处,农家书屋11处,现有各类文化图书24000余册;建立综合文化站办公楼和综合文化免费开放室;组建了一支30人队伍的民间艺术团,开展民俗文化艺术的编排、挖掘、传承,有效的把旅游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有机结合。

8、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按照“政策优惠、诚信招商”原则,采取党政领导带头招商,全体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招商模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行新跨越,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共编制项目115个,项目申报资金达138亿元;与58家客商对接,签订意向性协议21份;成功引进引进思南利康绿色有限公司、思南泰山石材有限公司、云南捷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思凤涂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____,落地资金6.8亿元。____2年在招商引资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同类乡镇第二名,____3年在招商引资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同类乡镇第一名,实现了招商引资新跨越,增强了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坚持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坚持突出“一个重点”主攻“五大工程”,实现两个提高。“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造林50925.5亩,其中生态植被恢复造林17695.5亩,景观林改造5230亩,经济林28000亩;建成长—合公路,长—王公路,长—仁公路,三条20余公里绿色通道,全面完成公路两侧的荒山荒坡绿化美化,全面完成全镇宜林荒山荒坡绿化,实现了森林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双增长目标,全面提升了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作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大释放林业活力,有效解决林业资金不足的困境,建成了优质高效、速生丰产的特色商品林5000亩,引导林农发展了林下经济1000亩,提高林地的产出率,增加林农收入;建成了5个新农村示范点1000亩农林网工程;村庄庭院绿化率达到50%以上;石林自然景点景观得到合理配置,初步建成了成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质科普示范基地。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期间的38.8%提升到49.5%。

2、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大力宣传《贵州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三按月”和“双诚信双承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职能作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兑现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政策,以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3、民政社会保障工作明显增强。

我镇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自____1年以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好,参保人从____1年的3862人上升至今5896人,综合参保率已达到96%,共收缴养老金____余万元,共发放待遇养老金卡2365张,办理遗失卡68张,办理密码登记卡126张,核查错误信息108条,开展养老保险政策宣传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整理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档案5500卷。“十二五”期间,我镇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4万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000余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发放医疗救助金60余万元;发放其他救助金100余万;发放高龄补贴30余万元;发放孤儿生活补助50余万元;发放优抚款____余万元。“十二五”期间,共收参合资金345.74万元,平均参合率达98.1%,发放医疗补偿费372.17万元。____3年按照法定程序、严格操作,圆满完成了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1个居民委员会和14个村民委员会,选举率100%,选举成功率100%,选举主任15人,副主任14人,委员11人,有4个村实行“海选”,达26%,同时选举产生了村(居)监督委员会。

4、基层组织建设不

断加强。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____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十二五”期间____镇共发展党员共89名,收到党费 65545元。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向上争取资金98万元解决了12的村的办公场所问题。为群众办事、党员学习、干部办公提供了方便。5、扶贫工作。我镇年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立项、申报、批复、实施、完工验收项目13个,资金1115.887万元。____5年已批复项目和将启动项目共3个,资金130万元。____4年整镇脱贫工作顺利完成。精准识别1137户4697人。

6、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面完成。我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按照群众申请、村镇审核、张榜公示、社会监督的操作程序,全力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建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十二五”期间,累计资金2484万元,有效解决了618户困难户住房难问题。

7、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我镇以新教育实验、控辍保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进行课堂教育方法研究,落实“六个抓好”,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和“抓五比,评十佳”活动,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9+3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机制,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参加县里面举办的各种特色教育活动。五年来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升学达99.8%,考入思中38人。

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是解放思想程度不够,与时俱进发展理念不新。

二是农村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基础设施投入资金严重短缺,地方财政困难。

三是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小集镇功能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五是部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不实,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亟待加强。

六是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农产品仍处初级生产阶段,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矛盾,农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制约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七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总体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八是以道路交通、水利、供电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工程性缺水形势仍较为严峻。

九是“三农”问题仍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人口多,部分群众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

十、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信息不对称,市场发育不完善。

十一是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科技、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

十二是财源建设步伐不快,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行政、经济体制还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基本经验总结

一是必须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县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二是必须从镇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抓住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特色;

三是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把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观念、体制和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第5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总 纲

一、十二五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末,双吉街道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招商引资1.8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综合治税600万元,同比增长400%;完成商品零售总额500万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工业产值4.2亿元,同去年持平。

从指标完成及双吉综合发展情况看,问题和优势并存,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慢。吉航维修公司作为双吉地域的主要经济支撑,产值长期徘徊在2亿元左右,近三年来呈现负增长,而且目前看不到有好转迹象;全区域范围内经济总量严重不足,注册工商户280家,而且多数未达起征点,地方税收总额不超万元;居民收入水平低,年均不足万元。二是基础设施差。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处"村中城"城市建管资金长期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导致街路破损、棚户区大量存在,无路灯、无绿化,并进而引发环境脏乱、秩序混乱。三是服务功能弱。双吉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没有很好地起到吸纳集聚人口,服务周边乡镇及开发区的引领作用。

(二)发展环境优势分析

优势一:发展空间大。双吉是为周边乡镇及经开区提供重要生产生活服务的区域,服务人口多达20万,服务企事业单位多达200家;双吉地域内有可供开发土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67万平方米为工业用地;随着哈达湾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逐步外迁,双吉将成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工业企业布局地。

优势二:产业门类全。吉航公司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吉林航校与铁路配件厂合资兴建的精密机械加工基地也很具规模;域内30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企业两家;各类银行五家;入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三家。这对一个人口只有1.3万人的地域来讲,已经显得很热闹。

优势三:投资门槛低。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远,所以房价低、租金低、投资成本也低。特别是随着去年"双吉商贸中心"的落成,周边很多农民到这里投资创业,发挥了很好的小城镇集聚功能。

优势四:交通便捷。离高速公路入口只有七分钟的车程,域内还有尚待启用的飞机场和铁路专用线。水电气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二、十二五时期双吉区域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双吉街道"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在共性中存生存,在特色中求发展,紧紧把握双吉区域优势,以加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努力在特色优势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有新的发展,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坚持原则

--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加快发展,兼顾质量效益。

--把握机遇,转变区域发展。

--营造环境,促进改革开放。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定位

建设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建设以维修制造为主、依托吉航优势的北部工业新区;建设为周边乡镇及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

区。

三、三大发展板块

(一)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

第6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一、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2005、2006、2007、2008、2009五年共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42个,合同引资33.12亿元。2005、2006、2007、2008、2009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0.87亿元、1.89亿元、3.2亿元、5.03亿、6.29亿元,五年增幅分别为64.5%、117.2%、69.3%、57.2%。、25.1%每年到位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净增1个亿以上。今年年截止到9月底共引进项目15个,合同引资22238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59480万元,同比增长29.84%,占州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76.25%。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但是我局自今年以来正积极探索从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外经外贸工作扎实深入

1、截止今年9月底全县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25家,其中常年开展对外贸易并有较大业绩的有鑫兴冶化、金天铝业、金旭冶化、鑫海锌品、晓园生物等5家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大部门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更有望在年底前实现湘西自治州加工贸易零的突破;还有泸溪的农业支柱产业椪柑也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计划于今年12月份在县级领导的带领下参加俄罗斯椪柑组展会,全面打造“泸溪椪柑知名品牌”,为今后外贸出口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经过这几年来我局扎实工作的努力,多次汇报,今年四月份省人民政府已经认定武溪工业园区为湖南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主要特色产业为不锈钢、有色金属。为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和有力的保障。

三、内贸工作稳步推进

1、“东桑西移”工作示范点工作进展顺利:自“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以来为增加老百姓收入,消灭产业空白树。我局将此项工程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于今年会同州商务局、州农业局在潭溪、武溪镇,新办桑蚕示范点320余亩,新开面积有3000余亩,这项措施可使老百姓增收20多万元。

2、“成品油”安全排查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正确指导下,为了消除成品油安全隐患,我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每年在分管商务的副县长的带领下,局班子成员与安监局主要负责人配合到全县所有加油点检查,排除“成品油”安全隐患。

3、定点屠宰监管日渐规范

“十一五”期间为了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基础建设及标准化升级,防止和避免肉产品注水及病害猪流入市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在县级领导的重视下我局督促屠宰场加快技术进步,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同时要求屠宰场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由于实行“一票制”统一纳税收费和多部门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杜绝了逃、漏税费,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惠农千万家

为发展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商务部实施了“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把家电下乡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这几年以来,我县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程建设,我局多次下乡与农民朋友直接沟通,了解最新动态,掌握农民购买心理与购买力度,使家乡下乡产品不断完善其机制,从而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信任和支持。现“万村千乡”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农家店10余家;“家电下乡”工程,完成备案已有80家,销售达到5241台(件),销售总金额达到957.1779万元,农民实得补贴124.1038万元。惠农政策,进展超过预计,来势喜人。

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局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经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心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泸溪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将规划上报,请予审定: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引外资、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不断突出以商招商,强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通过强化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区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药品、酒类流通及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总的目标

“十二五”期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5亿元,年均增长20%;外贸出口达1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未来五年,编制泸溪县商务网点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总量达30万平方米。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市场体系。到2015年,成品油、药品、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等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市场税收大幅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是制订成品油“十二五”零售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道路建设与改造迅猛发展。到“十二五”末期,车辆拥有量预计年增长15%,成品油销售量预计年增长15%。“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加油站25座。其分布为:城区5座、国省道4座、县乡道16座。

二是加强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屠宰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宰杀率。加强乡镇中心屠宰场的辐射能力,缩减乡镇屠宰点,强化冷鲜肉市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率城区100%,乡镇达98%以上。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定点屠宰量年5万头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屠宰。三是建立完善药品流通管理体制。根据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通知》精神,“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做好以下五项主要工作:一是研究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有关促进政策并组织实施;二是维护公平竞争,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药品流通市场体系;三是指导和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业组织化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四是建立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制度;五是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开展业务培训,推动行业信用建设。

四是着力搞好外贸自营出口。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培育扶持龙头出口企业2~3家。工作重点着力于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组织鼓励县域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沪洽周、湘商大会等国内知名会展及各种境外会展。积极打造我县农产品品牌,创造我县出口特色。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县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鼓励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国外企业合作,逐步做好外派劳务等工作。

五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利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同时,结合我县县情,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3~4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3~4家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为抓手,着力打造扩大内需,全面激活我县农村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着力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物流中心。

第7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

物联网发展刻不容缓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应用需求不断拓宽。

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

攻克核心技术

为贯彻落实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实现“十二五”期间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推广的目标,规划制定了大力攻克核心技术、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着力培育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任务,明确了未来五年工作方向和着力点。

《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衡量重要研究成果主要依据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显著的产业化前景。范围包括:RFID、传感器、位置感知、传感网、异构网络融合、M2M、数据库、海量信息存储、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应用软件,以及编码标识、信息安全、频谱管理、微纳制造、系统集成等技术成果。

物联网技术体系一般包括信息感知、传输、处理以及共性技术。在信息感知领域,掌握超高频和微波RFID芯片设计、封装以及读写器相关技术,攻克智能化、小型化、高灵敏度等传感器技术,提升地理位置感知核心芯片的整体技术水平等;在信息传输领域,研究新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开发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传感器节点及传感网组网与管理技术,研发传感网、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等异构网络技术等;在信息处理领域,掌握与物联网紧密相关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数据库的核心技术。强化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成熟度和兼容性等;在共性技术领域,提高基础芯片的设计能力,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开展微能源技术研究等。

制定物联网国家标准

《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共性和关键技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行业标准。

标准体系主要由体系框架、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等组成,是物联网从起步阶段不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是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物联网涉及的学科交叉性强、技术范围广、产业集成度高、应用涵盖面宽,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规划》从加速完成标准体系框架的建设、积极推进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物联网相关领域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与协调,加大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研究的工作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促进物联网快速有序发展。

培育十个产业聚集区

物联网产业主要由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与运营等物联网通信业,应用基础设施服务、软件开发与集成、应用服务等物联网服务业组成。《规划》提出了完善产业链、培育骨干企业、优化区域布局三个主要任务,明确了培育和壮大产业的方向和重点。

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根据国家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截至2010年年末,部级高新区达到70家,部级经济开发区总数超过100家),依托东、中、西部现有的部级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按照产业关联度和区域特征,重点培育10个以上区域成为物联网综合产业聚集区或物联网特色产业聚集区具有可行性。评价“骨干企业”的

依据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经营状况良好、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发展初具规模等方面。百家物联网骨干企业的评定将参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评定标准,对企业核心业务与物联网产业相关度、企业规模、效益和研发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创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在经济和社发展领域广泛应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在9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重点领域包括在经济运行中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如工业、农业、物流等;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的重点领域,如交通、电力、环保等;面向社管理和民生服务的领域,如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应用示范不仅是目的,更是手段,通过应用需求牵引,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培育。《规划》指出应用示范将面向经济运行的重点行业、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社管理和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展开,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应用示范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尝试,注重应用模式的创新,力争构建与各类应用相适应的运营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一批模式新颖、机制灵活的成功案例和应用模板,逐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规模化推广;要注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通过应用有效促进新技术成熟、标准完善和产业壮大;同时还要关注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物联网安全面临挑战

物联网安全是以防止信息遭到篡改或泄露、系统遭受破坏为目标,涉及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各环节,包括节点认证、身份鉴别、入侵检测、访问控制、隐私保护等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内容,以及电磁防护、系统容错、冗余设计等系统可靠性内容。注重信息安全保护是促进物联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制约物联网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物联网是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拓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给已有的信息安全架构和技术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规划和制定符合物联网技术特征的安全架构是保障物联网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其次物联网应用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实际应用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挑战,建立并完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在示范工程全生命周期推行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是从源头保障物联网应用安全的必要措施;另外,物联网将经济社活动、战略性基础设施资源和人们生活全面架构在现有的网络上,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是保障系统端到端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

营造良好的物联网发展环境

为了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提出了统筹协调、政策法规、财税支持、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为物联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合作,协调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作,解决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安全保障等问题。建立健全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工作体系,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处理,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加强对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形势研究,做好政策预研工作,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的先进经验,加强政策协调,制定促进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法规。

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积极发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农林业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

第8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今年截至目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1亿元,年平均增长8.28%;外贸出口总值完成180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23.85%;财政收入完成__20万元,年平均增长10.8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__5万元,年平均增长12.36%;国税完成1457万元,地税完成1063万元,财政系统完成200万元,分别年平均增长7.28%、14.18%和4%。“十二五”时期是我乡建乡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实力增量最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快的时期。

(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年来,全乡投资100万元以上新建、续建项目共106个,完成总投资12.4亿元,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完成总投资7.46亿元。

1、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投资9500万元的__新铁虎石油机械项目、投资8500万元的丰丽园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投资7200万元的三威通讯扩建项目、投资5200万元的佳普采暖设备项目、投资4900万元的冀威太阳能项目、投资4600万元的利诺通讯器材项目、投资4600万元的福瑞通信器材项目、投资4300万元的乘龙电子项目等均实现了投产达效,总投资1.18亿元的众鑫电缆项目,现已完成部分厂房和办公楼建设。

2、在特色产业方面。我乡形成了以采暖炉、卫星天线、白钢刀具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在炉具产业推介方面,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__白洋淀采暖博览会”,推动了炉具产业快速发展,现我乡共有炉具生产企业800余家,年产各种型号锅炉、采暖炉260万台,实现年产值20多亿元,被__省农村能源协会授予“__省炉具产业基地”称号。卫星天线产业方面,现有卫星天线生产企业16家,年产值7亿元,产品销往中东、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到了1800万美元。白钢刀产业方面,目前发展到拥有大小企业61家,生产产品分高速钢、硬质合金、数控等三大类上万个型号,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年产值达1.1亿元。

3、在双百工程推进方面。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有12家成长型企业产值超过了2000万元,达到规上水平;有7家小微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达到成长型企业水平。

(三)农村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对农村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设立了固定的垃圾箱、垃圾池和垃圾桶,成立了专门的保洁员队伍,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清运车辆,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二是加大了村内道路硬化和亮化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我乡共硬化村内道路40.8公里,安装路灯1859盏,铺设排水管道10630米,全乡各村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和亮化。三是对私搭乱建进行了彻底拆除。对各村街道两侧私自搭乱建等违法建筑物,以及道路两侧广告牌匾,进行了全面拆除,总计拆除私搭乱建1433处,清理广告标语和牌匾2976处,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整洁、畅通的居住环境。四是绿化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四年间在高速、国道等交通干线两侧植树1872亩,在村内种植树木49350株,环境进一步改善。五是企业和个人纷纷出谋划策、捐款捐物,共有83家企业、234名个人为乡、村面貌提升活动捐款373万元,群众筹工筹劳10835人次,尽自己所能为农村面貌改善贡献力量。

(四)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以来,我乡立足__的长远发展,顶住财力异常困难压力,重修、拓宽了__北路、军庄路、五洲路等连村道路21公里,打造了“两横三纵”的路网格局。同时,十二五期间共修建桥闸24座,对10个村进行了水改,共打机井71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53.3千米,安装变压器45台,架线29.8千米,9个村“两室”进行了新建或维修,对5个村1800多户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建成了乡文化综合服务站和20个村的农家书屋,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13处,新农合参合人数33601人,参合率达到了98.55%,16591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对108户贫困农民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发放各类救灾、救助款656万元。通过一系列措施,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村养老、医疗、救助等方面的问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社会稳定及其他各项事业有序开展

社会稳定工作。加大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四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和隐患178件,化解174件,未出现集体越级访和进京非访,矛盾纠纷和隐患大幅减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多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对存在隐患的325家企业及时进行了整改,对48家非法生产企业,依法进行了取缔,未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计划生育工作。

做到了常抓不懈,始终如一,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4.07%,人口出生率18.67‰,新出生婴儿性别比得到了很好控制,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回顾四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上大项目少,全乡采暖炉、白钢刀具等主导产业竞争比较激烈,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二是企业融资难度较大,企业扩张所需财力支持不足;三是土地瓶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发展。四是全乡主导产业群体虽然较大,但缺乏大型高新支柱企业,企业摊点偏散偏小。五是农业产业化特色不明显。传统家庭种植、养殖居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从数量、规模、效益上有待提高。六是乡村经济积累不足,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需要,新农村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一)积极对接华夏,制定先期规划。要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将布局设想、产业安排主动与华夏沟通对接,先期制定__乡整体规划,包括城乡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产业布局和小城镇建设布局等,使我们的思路、华夏的区域规划、__的整体规划三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从而形成布局合理、产城一体、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布局,既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又能彰显__特色。

(二)定位产业新城,打造高新园区。按照先期的规划和定位,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4个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园区。园区计划占地500亩,集洁净型煤生产、洁净型煤生产设备制造、洁净型煤和生物质炉具生产于一体,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二是谋划建设新型节能环保炉具产业园区。在市高新产业园区前期规划800亩,引进先进企业和技术,建设集节能环保采暖炉具生产、产品展示、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物流服务及技术培训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采暖炉具科技产业园。三是建设卫星天线产业园。推动卫星天线向航天与卫星应用装备转型升级,尽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多元广播电视、通信、导航等卫星接收装备制造基地。四是建设白钢刀产业园区。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整合企业资源,推动白钢刀产业发展。

(三)探索小城镇建设,谋划新型社区。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思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计划在议苟路与新城景观大道交汇处建设__新型社区,实现学校、医院、商业等资源共享,一期工程计划将__西部6个村进行整体搬迁。同时,建设完备的交通体系,进一步打造“三纵三横”的路网格局,完成议苟路与五洲路连接线工程、军庄路西伸工程、战备路建设工程,谋划梁陵路改线工程,进一步加大连村路建设力度。

第9篇:十二五规划范文

20__~201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结合我区卫生实际,制订我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一)卫生资源基本情况。

截止底,全区有区、乡两级卫生机构7个,其中区直卫生单位2个:人民医院(含营田中心卫生院)、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含天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1所,乡(镇)防保型卫生院4所,村级卫生所(室)20家,个体医疗机构110家。人民医院内设8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编制床位140个,在职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69人。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是集血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单位,设5个科室,并加挂天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12个,在职职工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人。5所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人,农合办现有工作人员4人,村级医疗机构有乡村医生7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由于主客观条件等原因,全区卫生工作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能力还不足,农村卫生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还比较强烈。主要表现在:

1、卫生机构布局不合理。血吸虫病防治、卫生监督、农合办3个机构根据国家卫生改革的要求,理应设置为卫生局机构内的独立行政职能科室。而现状是血吸虫病防治、卫生监督挂靠在疾病控制中心,根据卫生改革的精神和周边县市区的机构布局情况,血吸虫病的医疗救治纳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隶属于卫生局血防办,卫生监督是卫生局的一支行政执法队伍,涉及到食品、药品、医政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当前的机构布局严重制约着具备行政管理职能的3个机构的发展。

2、卫生人员编制过少。人民医院从改制以来医院核定编制人数143个,由于调离、病故、自动离职、退休等原因,目前现有在岗在编人数103人。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二级综合医院核定床位数与人员编制比例为1:1.5,按核定床位数140个计算人员编制数应该为210个。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定编13人,十年来因调离、病故等原因,现实有在编人员11人,在岗无编人员12人。按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血防防疫妇幼保健预防人员编制比例为7-9人/1万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比例为1.1-1.2人/1千人口。据此计算血防防疫妇幼保健应配编60人,5个乡(镇)卫生院应配编50人。按《卫生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要求》,卫生监督应配6名以上的专职卫生监督员。农合办从启动以来,一直没有配编。整个卫生机构缺编严重,卫生工作面多线广,一些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编制过少,工作超负荷,业务工作得不到理顺,卫生机构运转艰难。

3、卫生人员待遇严重偏低。从农场改制变管理区以来,卫生人员档案工资一直没变。由于身份的问题,工人在专业技术岗位的身份得不到改变,没有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套改工资。退休人员的生活津补贴不能到位(医院现有事业退休职工77人,企业退休职工26人)。农合办的人员到至今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都没有解决。如人民医院新增的卫技人员月工资只有680元。卫生机构面临着医疗、防疫成本高,收入来源局限,而致人员待遇严重偏低,以至于酷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4、卫技人才队伍断层严重。卫生系统卫技人员年龄老化,原有的技术骨干大部份已退休,后备的技术骨干培养周期长,缺乏学科专业技术带头人,人才短缺、人才梯队断层现象十分严重。完善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好的人才难引进,现有的人员难提拔流动,影响了卫生系统队伍的整体活力。由于卫生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员不稳,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5、政策投入机制不完善。人民医院“公益性”没有得到回归。当前,我区人民医院医疗成本高,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对于设备的添置,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医院要发展既无外援,又无内 扶,只能集资或贷款购买设备,目前医院负债达430多万元(建门诊大楼、建放射楼、超、购ct)。唯有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人民医院才有出路、活路,才能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国家已经明确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重点工作的补助政策,虽然我区财政在公共服务补助方面有所投入,但是与公共卫生服务发展需求相比投入仍显不足,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以药补医”、“以医养防”的局面,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日益弱化。

6、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区75个村级卫生室尚未建立,五个乡镇卫生尚未正常运转,区人民医院的升级改造建设项目还未立项建设,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没有形成,现有的医疗设备陈旧老化,人才馈乏,技术力量簿弱,服务能力与农民就医需求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还影响到我区整个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强化政府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生队伍建设,突出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大力发展我区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战略定位

1、农民就医难问题急需解决。

2、各类传染病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3、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4、卫生行政执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5、区乡村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通过实施“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使全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从整体上明显改善,即业务用房满足需要,设备配置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村级卫生机构能全面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

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和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村医培训的能力,中心卫生院还应具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的能力。

卫生监督所具备全面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能力,具备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应急处理的能力。

妇幼保健机构建成全区妇幼保健、生殖保健中心,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具备全面承担妇幼保健、生殖健康、信息监测的能力,具备对乡、村两级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能力。

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具备基本医疗和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全区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能完成全区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定期进修培训和业务指导。

管理区疾控中心具备承担全区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卫生检验、预防性保健检查、卫生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与咨询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各类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调查、应急处理和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培训、指导的能力。

全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危急重症不出区”的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四、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完善的区、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增加,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建立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具体目标

1、主要健康指标

———到2015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

———到2015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5%,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0%,新法接生率98%。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

———到2015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传染病漏报率控制在2%以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到90%以上;全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以内,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中小学生“六病”(龋齿、近视、蛔虫病、贫血、沙眼、营养不良)患病率低于规范基线标准。

2、卫生队伍发展目标

———到2015年,90%以上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到2015年,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医疗卫生技术和管理队伍。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一支能独立开展外、妇、内儿科临床服务的卫生技术团队,每个学科至少拥有1名能独立开展服务的骨干带头人。

3、卫生建设发展目标

———到2015年,区级综合医院门诊、外科、内科和医技科室布局合理,建有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拥有病床达180张;配置乙类大型医疗设备1-2台件。

———到2015年,中心卫生院建有相对分开的门诊部与住院部、相对独立的传染病门诊,一般卫生院建有布局合理的门诊住院综合楼;拥有病床5-10张;配置2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5台件,影像、检验和急救设备配备齐全。

———到2015年,区妇幼保健院建有功能完善、能满足妇幼保健职能全面履行的基本房屋和设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反应和疾病预防控制监测检查设备配备齐全;区卫生监督局执法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基本配置到位。

———到2015年,所有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甲级卫生室硬件标准,完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

五、项目规划

(一)区级医疗卫生单位

1、人民医院。新建住院综合楼7177平方米,急救中心1000平方米,绿化4000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配置设备6台(套),开设病床40张。

2、管理区疾控中心。绿化800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配置设备5台(件)。

3、管理区妇保院。新建业务用房1200平方米,新建辅助用房400平方米,绿化1500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配置设备6台(件),开设病床30张。

4、管理区卫生监督所。新建卫生监督中心业务楼1000平方米,按照区级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置设备准备标准。

(二)乡镇卫生院

1、营田镇中心卫生院:新建公有周转住房800平方米,辅助用房600平方米,配置各种医疗设备15台(件),开设病床25张。规划绿化1000平方米,场地硬化1500平方,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

2、河市镇卫生院:新建公有周转住房600平方米,辅助用房200平方米,配置各种医疗设备10台(件),开设病床10张。规划绿化1000平方米,场地硬化1200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

3、黄金乡卫生院:新建公有周转住房600平方米,辅助用房200平方米,配置各 种医疗设备10台(件),开设病床10张。规划绿化1000平方米,场地硬化1200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

4、凤凰乡卫生院:新建公有周转住房600平方米,辅助用房200平方米,配置各种医疗设备10台(件),开设病床10张。规划绿化1000平方米,场地硬化1200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

5、琴棋乡卫生院:新建公有周转住房600平方米,辅助用房200平方米,配置各种医疗设备10台(件),开设病床10张。规划绿化1000平方米,场地硬化1200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系统一套。

6、青山寺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业务用房600平方米,辅助用房200平方米,绿化1500平方米,配置设备4台(件),开设病床10张。

7、余家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业务用房600平方米,辅助用房200平方米,绿化1500平方米,配置设备4台(件),开设病床10张。

(三)村级卫生室

全区村卫生室按照《湖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进行规范建设,计划修建75个村卫生室,总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新建中心村卫生室按照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建设,达到五室分开,有一间预防接种办公室;一般村卫生室按照60平方米建筑面积建设,在达到三室分开。

六、产业(事业)发展与布局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诊疗服务环境。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内,启动实施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保健中心、更年期保健中心、妇女儿童体检中心)建设项目、卫生监督中心业务楼建设项目、两个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五个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住房建设项目。

2、加强医疗设备配置。完成五个乡镇卫生院黑白b超、500ma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相关设备购置。3年内完成区人民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字化控制线影像仪、救护车辆等的配备。

3、加快村卫生室基本建设。,完成7个中心村卫生室建设任务;20__年完成25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20__年,完成25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2013年,完成18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二)加快卫生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建立补充机制,不断优化卫生队伍结构。20__年前,完成医疗卫生单位床位和人员编制重新核定工作;-2015年,坚持每年从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医疗卫生单位临时聘用技术人员、社会相关人员中采取公开招考、择优招聘等形式补充医疗卫生及有关紧缺专业技术人员60-80名,切实解决医疗卫生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2、改善待遇条件,确保卫生队伍稳定。全面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工资福利待遇;建立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基础骨干优惠待遇政策;建立区委、区政府定期表彰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制度;加强医疗秩序管理,维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确保医疗单位正常业务开展。

3、强化人才管理,提升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卫生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卫生队伍梯队建设,建立一支拥有20名卫生管理、50名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和30名卫生专业拔尖人才的医疗卫生人才库。

4、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卫生队伍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以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内部分配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三)完善基层卫生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基层卫生组织服务能力。

1、完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加大筹集资金力度,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甲级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00%。在岗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率达到100%,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达到80%以上。所有村卫生室均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所有注册乡村医生均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提高乡村医生补助,每个村卫生室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比例达90%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35%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慢性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群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到75%;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3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住院补偿率达到50%以上。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增长机制,稳步推行农村贫困群众大病医疗补助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管理,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和医疗单位医疗结算网络对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平。建立并切实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能部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机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反应能力。

1、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传染病网络直报完整率和及时率达到100%。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规范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追踪和全程督导管理。

2、进一步强化计划免疫工作。认真落实预防接种措施,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工作。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麻疹发病率下降50%,乙脑、狂犬病、出血热等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下降30%,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3、切实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落实传染源控制措施,做好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开展联防联控,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病传播,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4、做好慢性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职业健康体检中心,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

5、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办公室规范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业务技能培训,做好重大活动安全保障,提高卫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五)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继续实施“母婴安全”项目,加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推广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基层卫生的产科质量和服务能力,建立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制度,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确保孕产妇生育安全。建立健全妇幼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面达到95%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加强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工作;促进母乳喂养,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以医院评审为契机,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 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完善基础医疗和护理管理规范,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落实护士配备标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杜绝非法采供血,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综合目标责任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办管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急救水平,治愈好转率区级医院不低于96%,乡镇卫生院不低于8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区级医院不低于90%,乡镇卫生院不低于80%。

(七)完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促进依法治卫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安排,积极实施卫生监督职能和机构调整。到20__年,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达到95%以上,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化妆品、职业危害、放射、学校、医疗市场等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对有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单位监督监测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督覆盖率100%。

(八)深入开展爱卫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