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精选(九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第1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共同富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具有特色的基本原则,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毛泽东最早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科学评价。

在1929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在他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

在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和1930年的《反对资本主义》中,首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而要纠正主观主义就要:“(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段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在《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提倡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些已具备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党内首先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因为他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反对离开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创建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全党十分认真贯彻这一思想,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但是1957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偏离了这一思想路线,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通过重新确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探索,逐渐形成了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军事各个方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党在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过程中不但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表现在: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在198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强调我们党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在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我们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2004年,******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至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重新确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三)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严重的挫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在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让它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服务。

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党和中国革命建设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建国前,它使我党****了******的反动统治,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它使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一旦背离这一思想路线,脱离实际,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1957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1966年开始的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它们都是因为脱离实际、没有实事求是、错误估计形势而造成的;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党和革命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只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加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才能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使国家富强,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中活的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思想作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损失,取得巨大成功。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化的进程,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新世纪新阶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提出求真务实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论。这些都是在坚持和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时期,我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创立新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更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我们要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实事求是的应用为平台,以实事求是的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方法为手段,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保持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其革命性和先进性,才能保证其执政地位的稳固性。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依据。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具有科学性。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依据。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能够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贯彻下去的结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性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中,特别重视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剔除出去,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第2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新时期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确立、丰富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凸显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对于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历史经验第一个方面是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可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和关键阶段,汲取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伟大经验,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对于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重要性

思想路线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路线,其实质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经历了初始提出、确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认识过程的不断飞跃,最终形成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其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丰富和发展

(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党开始偏离和抛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的现状是:人们思想极其混乱,后果非常严重,亚须拨乱反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是“坚持两个凡是”是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选择,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选择。在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到了首位。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必须完整精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其次,邓小平领导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延安整风运动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个人迷信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以后,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又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又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精髓。并全面阐述了其丰富内涵,科学地论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思想与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如果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用科学的求实态度去研究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涌现出来的新特点,这种实事求是的本身就真正实现了解法思想。他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其次,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奠定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认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掌握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意气风发,阔步前进,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党的十五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高度重视思想路线问题,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江泽民科学地阐述了与时俱进的含义: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口,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用“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创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对中国改革开放攻坚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新情况,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创新,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求真务实”的新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求真务实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认识,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并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认识总过程两个核心的范畴。实事求是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求真务实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实事求是是为了“求是”,求是即求真;求是或求真的目的是为了务实。明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离不开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才能更好地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三统一。

第3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大政方针的理论基础,也是正确贯彻和执行方针、政策的保证。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线索,探索党的思想路线曲折发展的轨迹,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鲜经验,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为坚持、继承和发展事实求是思想路线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前提的。结束以后,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指引全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1科学内涵的新概括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赋予了新的内涵。他多次强调“过去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这一思想路线深人进行新的思考。邓小平不仅抓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精髓这一根本问题,阐明实事求是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以概括的“实事求是”为核心,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邓小平这一表述既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坚持,又是对它的发展。尤其是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为实事求是的核心内容,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含义。也就是说,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且要用实践的结果来判别是非、功过。这样,既抓住了出发点,又找到了归宿,把两者完整地统一起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涵。

2解放思想的新发展

邓小平对解放思想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z]。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从思想僵化和保守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冲破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用以指导行动,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此,解放思想必须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必须实事求是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能实事求是,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使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融为一体。邓小平以统揽全局的视野和辩证思维的分析,不仅对解放思想的含义作了科学论证,而且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全面表述,这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3成功道路的新阶段

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为新时期发展生产力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同时,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了大量冤、假、错案,解放了一大批有丰富领导经验的老干部。提出了选拔干部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成功地实现了新老接替,继往开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正如同志所说:“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3]。历史将永远铭记邓小平对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贡献。

4安国富民的新篇章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正确评价了同志的功过是非,在充分肯定思想科学真理的同时,客观地纠正了同志晚年的“左”倾错误,从而实现了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谱写出安国富民的新篇章。我们不但没有像苏联和东欧那样发生巨变,而且在坚持社会主义阵地的基础上,发展了同各国的贸易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4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在党校中青班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根据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性地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而每一次概括都使思想路线的表达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党内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泛滥,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及时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针对二个凡是的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从而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概括,使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规律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当前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进入新的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世界政治两极化和多极化变幻多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千变万化、瞬息转变的新时期和新形势,毫无疑问我们党必须首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或者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时代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思考和体会:

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对事物、现实、感性,必须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同志在中,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在这里,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同时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检验,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征。

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认识是为了正确地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离开了事实和实践,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进一步将这一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我们自然就得到这样一个科学的结论: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

事实既然是客观存在,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必须如实承认,不能视而不见,轻易否定。尊重事实、注重实践,就能使我们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和反映,也就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在我们的工作中根据事实来构造我们的理论,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变化局面,我们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去发现我们前进道路中的问题,继而去分析它们,直至解决它们。

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发扬科学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首先,善于科学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论的精髓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及至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无不是善于继承前人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的典范。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理论和文化,形成了具有指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伟大的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5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是时展的必然

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这一思想路线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并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它自确立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理论形态:第一阶段是七大确立的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阶段是十六大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三种历史理论形态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是因为我党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我党思想路线的第一阶段的历史理论形态是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思想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20世纪初,当“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时候,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敌我的关系和农民的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是,的这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和革命道路却遭到了党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反对与排斥。党内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等多篇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要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必须了解中国的情况。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但是长期桎梏党内的“左”倾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针对“左”倾思想,又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多篇著作,批判了党内的这些“左”倾思想,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把“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贯彻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之中,最终使它成为思想的精髓。

第二阶段的历史理论形态是在与“两个凡是”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国初期,我们党也基本上遵循了这条思想路线,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以后,我党逐渐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最后造成“”的悲剧。逝世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处在十字路口。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而邓小平坚持要恢复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提出要解放思想,打破精神枷锁。在那个时候,不反对“两个凡是”,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恢复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在这样的形势下,第二阶段的历史理论形态就形成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到2000年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在新的世纪,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使命,我党必须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第三代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党不仅要解放思想,而且要创新思想。创新思想已成为我党在思想领域中的首要任务。时代呼唤着创新,而创新就要与时俱进。这样,第三阶段的历史理论形态就形成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是党对其认识深化的必然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党对正确认识世界规律的理性把握,是我党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上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我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和把握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还在不断的深化。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先后经历了三次认识飞跃:第一次认识是对思想路线核心内容的认识;第二次认识是对思想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地位的认识;第三次是对思想路线在我党自身建设中作用的认识。

我党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和把握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的,而是在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挫折中逐渐认识和把握的。在井冈山时期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采取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取得了井冈山革命的胜利。遵义会议以后,同志又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分析了民族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提出了利用矛盾、坚决北上的战略,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就从正面认识了“实事求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脱离中国革命实际,把理论与实践割离开来,使我党和军队遭受重大损失,而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而更加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是我党初次认识实事求是。

第二次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飞跃是发生在“”后,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反对“两个凡是”的过程中的。虽然首创了实事求是的理论,而且在革命实践中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加以贯彻,但是没有在理论上将思想路线明确地概括为实事求是,没有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完整的理论概述。“”结束后,邓小平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反对“两个凡是”的过程中,深刻地反思了建国以来党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地认识到“解放思想”这一思想路线中的重要内容,深刻地认识到思想路线是从根本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深刻地认识到“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和出发点,深刻地认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党政治路线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第三次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飞跃发生在21世纪初,在“把我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讨论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作为思想路线中的重要内容被我党所认识,并且把思想路线与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高度联系起来。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邓小平强调了思想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问题,而则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在新的世纪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处理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不能直接到老祖宗那里去寻找现成的解决办法,而是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理论进行创新,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克服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思想路线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我们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同样,我们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改造我们自己,建设我们的党。

三、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是其自身内在逻辑发展与完善的必然。

思想路线作为一个真理,其内在逻辑应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思想路线同时也是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和道路。在哲学史上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就形成了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和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质到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过程,另一条是从意识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认识过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提出我党的思想路线应该是“实事求是”,并且从“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等方面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展开。在性质上,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其帮助人们发现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以思想路线又是工具。作为工具,思想路线应该具有两重性,一是它的实体性属性,二是它的实践性。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本质上对我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界定,这是一个实体性的规定。但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具有实践性,这就意味着它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这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充满活力,才能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这种实践要求和自足状态促使其不断地吸收时代中的新内容,使自己的内在逻辑不断地呈现出时代的特征,这些内容就是实践性的。这样,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体性内容和它的实践性内容组成了它的本质,但是两者在思想路线中的地位是有所不同的,实体性内容更为根本,是核心本质;而实践性内容由实体性内容所派生出来的,是功能性本质。虽然实践性内容是派生的,但是它与实体性内容是不可分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产生的。核心内容一经产生,就有了实践性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所讲的要“反对本本主义”,要“调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等等。这些实践性内容与实事求是的实体性内涵共同构成我党早期的思想路线,并且用“实事求是”来概括这些内容。

第6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一、理论精髓的科学含义及提出

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精髓”这一概念的中国共产党人,他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把“实事求是”看作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大字。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的形成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首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创立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是革命导师不断地追求和运用实事求是这个科学的方法论去探索社会真理,改造现实世界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这个科学的方法论,便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在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反对一切弄虚作假的恶劣作风。在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发展,并有力地指导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彻底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客观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最后,实事求是是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毛泽东最先使用“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曾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提倡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提倡实事求是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严重失误,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百废待兴,邓小平首先着重解决党的思想路线这一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首先,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开展并积极支持“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一讨论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迅速地扩展为全国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恢复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輿论基础。最后,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木对头。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不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不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的这一系列阐述,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课题,使我们党成功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为我们党永葆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的深化和发展

(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时俱进最先由江泽民提出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到底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事物的运动没有止境,时代的前进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没有止境。所以,要想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随着时代一道前进。即要在与时俱进中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于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次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结果。我们应始终不渝地继续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地向前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二)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必须坚持求真务实

1 求真务实思想的提出。2004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题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要讲话,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求真务实是根据新的形势,面临的新任务以及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提出的要求。它对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小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求真务实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提出来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其次,求真务实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提出来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最后,求真务实是针对当前党的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2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在于实践中。一是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二是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求真务实,要紧紧围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做到“四求”、“四务”。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特别是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保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四是要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将这三点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党中央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更大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7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关键词] 邓小平 党的思想路线 历史贡献

一、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结合起来对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3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带领中国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重任。而当时人们在“”已被粉碎的历史背景下,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从此峰回路转,迎来一个重大转机。但群众的热情很快受到了沉重打击,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同志不顾党内外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呼声,抛出了“两个凡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党过去所犯的错误,包括“”这样的严重错误,都不可能得到纠正。现实情况也令人十分担忧:“”虽结束,但各项工作却持续徘徊,“”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继续被肯定,这一切引起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经过冷静思索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两个凡是”是套在人民头上的紧箍咒,是妨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不破除“两个凡是”,党没有希望,社会主义没有希望,中国没有希望。于是,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的重任历史地摆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坚持正确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1]P191,错误的倾向就解决不了,中国社会将会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继续陷入严重的混乱局面。他谆谆告诫人们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1]P141在这历史紧要关头,邓小平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他认为这场讨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后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展成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决运动,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冲击了“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这是邓小平对恢复和确立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贡献之一。

邓小平在阐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时候,一开始就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只有打破僵化的思想观念,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才能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创造,迈开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实事求是的深度。所以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结合起来是邓小平对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重大贡献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被束缚已久的思想,使人们从迷信盛行、思想僵化的状态下解脱了出来。那么,如何把握好解放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在邓小平看来,解放思想并不是随心所欲,更不能借口解放思想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的情况,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或右的错误,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就做不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能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能有损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准确提出解放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同样是邓小平对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重大贡献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成果。在这条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两大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书写了新的篇章。

二、邓小平从多方面多层次认识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这既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实践的历史。在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功不可没。

(一)在社会本质认识上,邓小平大力破除僵化观念,提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本质是指该社会形态区别其他社会形态的质的规定性,任何社会制度的本质都有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党内一度存在把前苏联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体制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典范,并把这种模式凝固化、神圣化,认为坚持这一模式的做法就是坚持社会主义,违背它,就是违背社会主义。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胆解放思想,破除僵化观念,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此基础上,他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同时,他强调,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用的,也是不可能有的。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了我们改革开放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

(二)在国情认识上,邓小平抛弃超越阶段发展的错误,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综合。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就要正确地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以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个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这一阶段的社会特征和任务作了充分阐述,明确了我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以此为立足点,一切超阶段的东西,都必须加以革除。在此基础上,中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现阶段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概括了我们重要历史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任务和基本原则,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有了可靠保证。

(三)在是非评价上,邓小平坚决不搞抽象争论,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对阻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施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但是,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遇到姓“资”姓“社”的质疑和争论。有些同志囿于传统观念,离开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对一些政策和做法抽象地谈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明确肯定,“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下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利于社会主义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原则,在实际工作的具体方法上就不能被姓“资”姓“社”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邓小平坚持不搞抽象的争论,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极大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在发展方向上,邓小平坚持重大原则,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上,邓小平一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P173“我们搞改革,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老祖宗不能丢!”[2]P369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别国的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既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僵化观念,又在改革开放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用“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等理论观点。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邓小平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中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断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一)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面对执政的历史方位、党的队伍状况、党的执政内容和执政方式的新变化,并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正确回答和处理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问题的同时,牢牢把握执政党建设这个关键,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出的新回答。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解决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阔步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情况,坚持理论创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的发展,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阔步前进。

(三)党的十以来,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以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立足中国实际,对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发出了明确的政治信号,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十分肯定的政治结论。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给予明确回答,其中包括关于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建的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文献,创新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当前,我们用系列讲话精神切实统一思想,高举旗帜,坚定信念,真抓实干,必将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辉煌。

总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个个重大的突破,在体制上取得了一个个重大的创新,在战略上进行了一个个重大的调整,在实践上取得了一个个重大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只有继续以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引,才能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时代特征,更加自觉地把握发展规律,破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8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10月1日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旅程。新中国的50年是辉煌的,但她走过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回顾50年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每一个奇迹以及所遭受的每一个挫折,无不与新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认真探索党的思想路线曲折发展的轨迹,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振兴中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

党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所以,党的思想路线通常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反对形形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早已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一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真正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则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良好开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在这期间,党中央和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一是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体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依据其基本国情来制定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的整风活动。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四是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要求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区、各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年总要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等基层单位去跑一跑,进行调查研究,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解决,使我国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而艰苦的任务,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严重挫折。

1957年4月至1977年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挫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忽视或淡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陷入了片面夸大人的意志、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边缘,因而在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犯了一系列极“左”错误。一是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二是经济体制建设上的急于求成,三是政治的阶级斗争扩大化,致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两个凡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形而上学的口号,明确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与发展,使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集中表现了两个方面:一是产生了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从而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是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二、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建国50周年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曲折发展过程,伴随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们现在和今后都有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根本保证。

50年的历史证明,思想路线上的曲折是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曲折的根源。什么时候党的思想路线端正,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必然遭到严重挫折。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创造系统的主客观条件。

第9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关键词】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史溯源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是群众路线最早的历史渊源

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的利益是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二是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稳固。先哲们正是认识到了“人民为本”的不可改变性。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宗旨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历史积淀。民本思想作为这种人文精神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正是由它构建了治国安邦的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为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来源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重视做好群众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阐述,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就是要通过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把这种颠倒了的现象再颠倒过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各种政治生活中,在社会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的主人地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诞生,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创立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工人阶级的国际性组织,积极帮助欧美各国建立了一批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并相继发表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重要党建文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党建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三、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

(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在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年6月―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也作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论断,同年11月,李立三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1943年6月,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20 世纪20―40 年代,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其中包括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统一的,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性标准。

认为,在认识论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相统一的。将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联系并统一起来的,是“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

早在 1929 年6 月,就在一封通信中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名词。1930 年5 月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在专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时,也论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而把“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联系起来的,仍然是“调查研究”。

(五)党的七大会议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它提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四、群众路线在现阶段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要直面问题,探寻根源,正确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创新观念,夯实基础,切实树立群众观点;完善方法,立足实际,正确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着力点。

实现中国梦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实现中国梦必须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基础,真正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国梦;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前提和切实保障。只有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保障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正如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作者简介:吕媛,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李德.王洪春“群众路线”实践新模式探究[期刊论文]-唯实 2011(8)

[2]马克思:,18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1卷

[3]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1943年2月20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67―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