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精选(九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1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1、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关键词】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65-01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我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他们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内涵一致、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如果思想僵化,人的认识就必然脱离客观实际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思想不解放,条条、框框、随风倒的现象就多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了。思想不解放,中国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时,就可能陷在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之中,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桎梏中彼此争斗,还用“本本”中的字句诠释社会现实。历史和逻辑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

解放思想并不是随心所欲,更不能借口解放思想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的情况,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或“右”的错误,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就做不到实事求是。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蕴涵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没有止境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是一个必须通过多次反复和不断创新逐步实现的过程。

1.建国以来我党思想上的三次思想大解放

(1)1978年以冲破“两个凡是”为标志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这次思想大解放,解决的是什么是真理的问题,让人们开始自己去思考问题,破除封建迷信和盲目迷信权威,是对人们思想的一次启迪。

(2)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为标志,解决姓“社”姓“资”问题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这次是针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开始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预热。

(3)1997年以“5.29”讲话为标志,克服所有制问题上姓“公”姓“私”为标志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这次思想解放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2.解放思想好、解放思想难

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解除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当今世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思想、新思维此起彼伏,但也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要学会甄别,因此,解放思想需要有扎实的理论,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巨大的勇气。

三、自觉地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是我国步子迈的最快的时期,也是成果取得最多的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原因是,解放思想的多了,联系实际的少了,导致现在社会的矛盾凸显。

1.密切联系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实际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以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主旋律,世界力量正在进行重新的分化和组合,国与国的博弈日趋激烈,世界并不太平,国内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任务繁重。

2.密切联系国内民生发展的实际

第3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关键词: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代的价值。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中国革命实践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它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倡导者,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生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和《新民主主义论》等作品中对这一思想路线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发展阶段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为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路线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出现了意识形态实事求是路线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条件。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理论基础

·

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群众史观,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出现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现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首先,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将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伟大作用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主要体现在:

·

,首先是辩证唯物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人们的认识必须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的客观规律。虽然人脑是客观认知的主体,但我们在思考和做事时不能从头脑的主观想象出发,而是要从现实出发,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毛泽东认为,《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研究和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具体来说,《实事》是一个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客观事物,“寻求”要求我们去分析和研究,“是”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研究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我们的工作和行动。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深刻分析表明,他正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从物质到意识的基本原则。其次,

继承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实践证明,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实践形成的。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章明确指出,全党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这与毛泽东不同,主张实事求是的思想是统一的。毛泽东指出,科学真理只有一个。人们只有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实践活动才能发现真理。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发现真理,检验所获得的认识是否是真理。在这里,毛泽东强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重要性。他补充说,只有在人民的实践中才能证明政策的正确与否,才能确定政策的正确与错误以及正确与错误的程度。毛泽东的论述表明他非常重视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在他的思想中起着重要作用。历史和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验证真理的正确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有效途径。同样,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正确性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过程。

再次指出,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大众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高度,首次科学地提出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认为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符合人类社会的认知原则,他强调人民在社会发展中是主人和主要角色,并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因此,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只有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才能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唯物史观的群众路线相辅相成。

第二,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丰富而优秀的内容也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毛泽东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

的中国儒家思想尊重现实,实事求是,蕴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明末清初宋代朱熹的格物致知和即物穷理思想以及王船山的即事穷理思想,都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事物、探索事物的规律来理解事物。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修己治人之实学,主张实行、实践、实事、实功等。因此,崇实的应用是许多中国古代学者的共识。此外,清末理学学者曾国藩也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汉学的“蒂芙尼早餐”与宋学的“即物穷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毛泽东热爱传统文化,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他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辟阐述,不能不说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和湘潭县,湖湘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湖湘文化有一个务实的传统。例如,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胡宏强烈主张“现实”。毛泽东是在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下长大的。他能够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也与他成长的地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湖湘地方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

的中国传统哲学来看,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特别是知识与行动关系的批判总结和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认识论主要关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如王夫之的知行合一和孙中山的行先知后。虽然这些观点是合理的,但都有局限性。毛泽东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的知识观和行动观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唯物辩证地解决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毛泽东批判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统一观推进到马克思主义认知辩证运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改造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高到新的水平。总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2)中国革命的实践需要

。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早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镇压中国共产党革命势力。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在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情况下错误地依附盲动主义、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认可共产国际的经验,革命力量遭受了巨大损失和破坏。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及时总结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中国革命要想胜利,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不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尼中两国国情,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人民在井冈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根据井冈山的斗争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在

土地革命过程中,由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成功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反对封建主义,确保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当时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各种悲观乐观的错误认识,毛泽东仍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信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力量,,必须充分发动抗日战争,进行全面抗战,建立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在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亿万人民的革命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中国人民积极应对战争,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立即发动全面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实现中国的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大学再次面临内战的生死考验。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正确的指导下,人民解放军中国英勇作战,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武力夺取政权,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连续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1949年南京解放后,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整个中国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个人主观因素

如前所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主客观辩证法告诉人们,无论客观社会条件多么好,没有个人的主观努力,伟大的事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所以能够提出,不仅是客观条件使然,也是毛泽东主观努力的结果。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早在该县学习时,他就接触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这本书贯穿了“富强救国”的主题,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和军事。在读了这本书十多遍之后,毛泽东意识到国家正处于民族危机之中,需要有远大理想的人来承担,因此他决心为国家奋起,改造中国。从那时起,毛泽东一直在为拯救中华民族的目标而努力。在他年轻的

,毛泽东能够坚持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寻求真理的精神。在他关于讲堂录地区的笔记中,他主张读有文字的书和无文字的书。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研究中国领土上的事情。在这种现实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注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从中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社会知识。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此外,毛泽东一生都很用功,非常喜欢阅读。毛泽东的阅读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军事、自然科学和其他古代、现代、中外书籍。特别是1936年至1946年在延安的10年间,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著作,认真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深刻批判教条主义,推行延安整风运动,最终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布里斯托尔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内容丰富。其中,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是其丰富内容的主要方面。

(一)实事求是

的“实事求是”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固从汉书·河间献王手中拿走的。后来,唐朝学者颜师古将《汉书》注释为“务得事实,寻找真是也”。综上所述,“实事求是”一词是指严谨治学、追求真谛的治学态度,即从实际出发,得出结论。

的“最后晚餐”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灵魂。在《实践论,蒂凡尼早餐》中,他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形式反对主观主义,并强调一切应该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他在《中国共产党在国民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应该成为自觉实践实事求是的典范。《新民主主义论》指出,我们的民族遭受了灾难和迫害。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中国革命。只有坚持科学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的民族才能解放。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在这方面,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我们所研究的。"(1)毛泽东的理论不仅清楚地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含义,还阐明了实事求是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可见毛泽东不仅重视和倡导实事求是,而且赋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丰富的理论内涵理论含义。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夏洛克·

理论是行动的先行者。有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路线,如何实施它也需要探索。毛泽东认为,从实际出发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现实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想象出发,他指出,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规律性,以我们的行动,从这本书开始,我们将偏离正确的革命道路,陷入对主观主义的误解。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学和艺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应该从定义出发,而应该从客观存在出发,找出指导方针、政策和政策d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还认为,一切都应该从现实出发,不要切断历史,不仅要了解中国的现在,还要了解中国的过去,不仅要了解中国,还要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历史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在毛泽东看来,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前提是要从实际出发。此外,毛泽东强调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谁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谁就能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历史发展。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出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毛泽东也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解决中国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必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必须纠正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本本主义。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与各国的革命实践有关。我们应该结合中国革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否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根据中国特色应用马克思主义,是全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一再强调,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把握其本质,而不能违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中国革命史上,毛泽东不断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给实际工作带来的危害,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与客观实际,又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始终注重实践、调查和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注重从调查中发现问题,认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宗旨。他指出,我们不应该孤立地、静态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应该关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真实理论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可以证明的在客观现实中。毛泽东认为,要赢得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形成正确的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坚持实践观点,多次进行社会调查,指出人们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来自社会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种实践。真正的理性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重复来完成。这些讨论不仅表明毛泽东重视实践,而且表明实事求是不仅是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断变化的实践也可以为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注入新的思想内容。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对当时革命的现状,而且对中国随后的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当时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这条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从长期以来对毛泽东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影响,为各个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十八大后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指导中国革命成功方面的巨大作用

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于毛泽东时代,对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实践中,它是我们党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理论上,它是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方法。首先,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革命之初,社会混乱,人民心烦意乱,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中国社会处于危险之中。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团结了各族人民,激发了人民的高昂士气,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

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正确的思想路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在革命过程中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高估了敌人的力量,低估了斗争中的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斗争,错失了许多获胜的良机。以瞿秋白、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谬论,急于求成,夸大革命力量,蔑视敌人的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过程中盲目冒险。以执政四年的王明(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将理论与实践分离,机械地应用书籍中的原则和概念来处理问题,而不管实际情况如何。经过艰苦的革命探索,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逐步提高,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得到承认。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率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探索了一条巴方与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力量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地区”,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事实一再证明,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就没有新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诞生不会有新成就的不断取得。其次,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方法论。中国革命实践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实践产生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实践辩证发展的无休无止的过程,真理需要实践检验。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斯、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同时,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高度重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民众观点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

说,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重视调查研究。它强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强调要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作用,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等。这些见解是指导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思想武器。另一方面,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实践探索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改革开放新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实践,建设和改革证明,只要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实事求是的行为准则,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一定会成功,,否则你会遭受挫折。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中国化时期,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和发展。自1978年

开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在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建设问题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继承和创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了解放思想在新时期的重大意义。他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克服了“社会主义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陈旧僵化的观念和制度,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江泽民进一步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时代感。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随着

实践的深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探索“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在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胡锦涛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求真就是要深入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把握它们的真理,务实就是要运用这些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并不断推进实践这一时期,党的思想路线是围绕发展问题贯彻始终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加快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三)新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面对一系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学,具有山上开路,水上架桥的无畏精神,,积极应对和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在治国过程中,他继承和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特别从改革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问题导向和蒂芙尼早餐的重要性,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中国梦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以及顶层设计、牵住牛鼻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为本、历史、现实、未来都是相通的等思想原则和方法,是基于实事求是的真知灼见,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他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的新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对共产党治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彩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即,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根本问题。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创新,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顺利推进了《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布局和行动指南》的实施,也为实现全球治理和建设人类共同未来的社区提供了中国计划。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5页。

第4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250-03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政党,是以唯物主义作为思想基石的政党。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在每个时代都走在了前列,归根到底,靠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

一、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即根据实证,求索真知。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实事求是”一直指求真务实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但尚未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更没有上升到对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层次。

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说,实事求是是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唯物主义要求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对于事物的了解,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如实的反映。要改造旧社会,“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也就是所讲的“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就离开了唯物主义的基础。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的真理性,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成为我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辩证法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实事的辩证分析和思考,从中求得“是”,从本质上而不是从现象上去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法就可能成为“变戏法”。实事求是,既深刻地体现着彻底的唯物论,又深刻地体现着彻底的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实事求是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列宁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提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邓小平大力倡导实践的真理标准性问题,这些基本的思想归结到一点,就是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讲认识论,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因此,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以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先河。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对实事求是的哲学含义做出了科学的界定。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就。在时期,党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中国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应党心、顺民意,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紧密联系。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正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党正确把握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了适合国情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大道打开了,从而加快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步伐。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研究现实中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他提出,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第一位的。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贡献了非凡的智慧。在新时期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了创造性升华,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必将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连续五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题中,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字样。其中,十七大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六大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五大报告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十四大报告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三大报告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首先,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要获得正确的认识,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理论基础扎实了,才能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运用和贯穿到实际中去,用它来观察、分析、处理现实问题。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党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国情观、政绩观。群众观,要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办事,切实把党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国情观,对中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之作为实事求是的根本依据,正确认识把握规律、遵循运用规律;政绩观,要把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统一起来,既发挥主观能动性,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又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力戒浮夸急躁、急功近利,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绝不能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杜绝形式主义。

其次,实事求是要求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讲实事求是,讲新的发展时期,讲新的历史条件,就要讲破和立”。这里所说的“破”就是要破除不符合具体实际和时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立”就是要根据发展了的中国建设的实际,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破和立的内容和方法。我们只有破除与时展要求不适应的观念,改革与时展要求不适应的体制,清理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的规章制度,才能建立起新的观念、体制、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再次,实事求是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而且还需要我们努力地去探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为此,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要加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内要树立务实作风,不断增强时效性,按实情办事,按规律办事,按规定办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从长远利益出发,一切从大局出发。工作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下转270页)(上接251页)子,不搞形式主义。要立足工作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发展,不好大喜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启示。

最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赋予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改革开放就是实事求是中的“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中发生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然后找出更加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这是运用实事求是原则解决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启示。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客观反映。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新的应对策略。在深化改革方面,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从现阶段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折射出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在发展理念上,要求又好又快;在发展途径上,要求通过结构调整来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关系在内的全面协调;在发展目的上,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由此可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及时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新的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实事求是是坚持“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武器,是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只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 姜波.浅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J].湘潮,2010,(9).

[2] 康永超.实事求是的路径探析[J].传承,2010,(33).

[3] 余晓彧,黄友牛.实事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启示[J].学习月刊,2010,(28).

[4] 石仲泉.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2).

[5] 薛萍.“实事求是”的解读与中国社会的曲折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0,(5).

[6] 徐令彦.论实事求是的求真善原则[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7] 薛风雷.实事求是是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J].理论观察,2010,(4).

[9] 赵宇燕.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核[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第5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准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同志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在前面加了一句,叫“解放思想”,同志在后面加了一句,叫“与时俱进”,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种说法不仅在民间十分盛行,甚至在相当一级的党的高级干部的言论中,在部分党校的教材中也出现。这种说法既不严肃,也不符合实际。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错误解读与误导。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程》,总纲中明确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说重申,就是把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

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贯穿于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从的规定,到邓小平同志、同志的论述,可以明确看出:

1、党的思想路线的准确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的思想路线内涵十分丰富,包含着四个依次递进的关系,反映了我们党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标准。4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反映了我们认识真理的全部过程,不可分割,也不能断章取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包括总书记近期提出的求真务实,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方法,是中央领导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党内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提出的不同要求。这些要求是贯彻落实好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保证,但不能代替党的思想路线的准确表述。

充分认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

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把能否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论述为“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就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把坚持实事求是,上升到党性、学风和党员必备的高度,这充分说明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1、思想路线是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办法”,“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他还多次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思想的精髓。”由此可见,党的思想路线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语言概括,是马列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事物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办法。

2、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实事求是,是为了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一致,是为了使我们党能够制订和贯彻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路线、方法和政策,特别是制订和贯彻对于党的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正确的政治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订不出来。”“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看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我们党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思想路线既是制订正确政治路线的基础,又是正确贯彻执行政治路线的基础。

3、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了革命事业的成败。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思想路线的重要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当时中共领导人脱离中国的实际,照抄照搬其它国家的革命经验,使大革命惨遭失败。同志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从敌强我弱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分析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关系,组织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都是党的思想路线正确的结果。但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急于求成,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及的悲剧,都是因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出了问题,没有实事求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思想路线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4、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尤为重要。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时代要求我们党必须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加强党的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都是党中央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针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做出的新判断、新要求。

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主导地位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主导地位。

第一、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纠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同志的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关系,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才能够自觉地坚持和落实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重要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根本的就是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客观世界是复杂的,而情况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认真分析研究,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事物本质。

第6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关键词: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前提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指引全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1科学内涵的新概括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赋予了新的内涵。他多次强调“过去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在坚持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这一思想路线深人进行新的思考。邓小平不仅抓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精髓这一根本问题,阐明实事求是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以毛泽东概括的“实事求是”为核心,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邓小平这一表述既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坚持,又是对它的发展。尤其是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为实事求是的核心内容,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含义。也就是说,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且要用实践的结果来判别是非、功过。这样,既抓住了出发点,又找到了归宿,把两者完整地统一起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涵。

2解放思想的新发展

    邓小平对解放思想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z]。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从思想僵化和保守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冲破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用以指导行动,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此,解放思想必须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必须实事求是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能实事求是,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使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融为一体。邓小平以统揽全局的视野和辩证思维的分析,不仅对解放思想的含义作了科学论证,而且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全面表述,这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3成功道路的新阶段

    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为新时期发展生产力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同时,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解放了一大批有丰富领导经验的老干部。提出了选拔干部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成功地实现了新老接替,继往开来。

第7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

党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所以,党的思想路线通常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反对形形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早已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一科学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认识问题,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真正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是的思想路线则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良好开端。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在这期间,党中央和同志十分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一是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体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依据其基本国情来制定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的整风活动。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四是大力倡导调查研究。要求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区、各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年总要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等基层单位去跑一跑,进行调查研究,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解决,使我国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而艰苦的任务,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严重挫折。

1957年4月至1977年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挫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忽视或淡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陷入了片面夸大人的意志、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边缘,因而在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犯了一系列极“左”错误。一是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二是经济体制建设上的急于求成,三是政治的阶级斗争扩大化,致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两个凡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形而上学的口号,明确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与发展,使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集中表现了两个方面:一是产生了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从而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是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二、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建国50周年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曲折发展过程,伴随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们现在和今后都有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根本保证。

50年的历史证明,思想路线上的曲折是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曲折的根源。什么时候党的思想路线端正,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必然遭到严重挫折。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第8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案例教学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72-02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在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结构上,属于总论部分,理论性较强,对以后的章节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内容上,本章的教学也是为学生学习后面的革命理论、改革理论、建设理论以及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和社会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等做准备。因为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到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的大问题,思想路线如果错了,其他各方面的理论以及实践不可能正确。因此,本章的讲解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从哲学的高度和角度加以把握,所以要讲好也实属不易,耍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章共有三节,第一节从历史的角度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从理论的角度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三节集中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三节内容,各有侧重点,第一节重史,第二节重论,第三节重评,针对三种不同风格的内容,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的教学模式。

本章的第一节是从历史的角度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而不断形成和最后确立的,理论性较强,但在其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党的革命形势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史料很多,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思想路线的提出,可以通过分析1929年红四方面军党内出现的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尤其是与之间分歧的产生,以及解决分歧的努力等等,通过这些来阐明思想路线这一命题提出的时代背景。思想路线的发展,集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党内斗争很复杂,头绪很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内容相当庞杂,这可以通过几个事件贯穿起来,比如对所谓“罗明路线集团”打击的始末,突出强调党的事业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不能照抄照搬,应该有创造性。比如对党的整风运动历史事件的概括,指出党内产生“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并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严重损失,强调反对主观主义,耍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思想路线的确立,可以结合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前的历史背景,以及召开时的情况,尤其是以“实事求是问题”作为他在七大结论报告的结尾,可见实事求是在的心目中和在党的七大的地位。

采用案例教学法,史论结合,既有故事的趣味性,又有理论的严肃性,或庄严或诙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对党史的阐述,理清了思路,讲透了理论,落实了思想路线。

二、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是本章的重点。教材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概括上严格按照《中国共产程》的表述。在不同的时期,虽表述不尽相同,但其精髓都是体现实事求是,厘清这一点,需要我们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讲解。

党的十二大,思想路线的表述,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十四大以后思想路线的表述前面加上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十六大又将这句话改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后,思想路线内在的包含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等内容。

对比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不同表述,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一,尽管表述不同,精髓都体现了实事求是。四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情况,特别是思想情况而各自阐述理论的侧重点,都是从实际出发,突出体现了各自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凸显了革命时代,建设年代,和平发展年代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第二,尽管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但所针对的情况和问题却不尽相同。时期,处在幼年时期的党还很稚嫩,很多方面的很不成熟,党的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这表现在思想领域尤为突出,各种路线相继出现,都在指导现实同时也在接受现实的考验,因此,思想路线的确立经历了比较复杂的过程。邓小平时期,体现的是针对改革开放的两种思潮激荡相互碰撞的特点,改革开放每走一步都涉及到思想的大解放,直到小平的南巡,终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基调。时期,党的建设事业以及党本身的发展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与时俱进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不同程度的遭遇到发展的瓶颈,需要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总之,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以及全部理论和工作都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并富于创造性。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对比和分析,同时辅之以案例教学,相信本节的重点内容能讲清讲透,且能收到较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是一件非常重要但又是很不容易的事,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落实要始终围绕这条主线来走,更是不容易的事。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在实际上,1957年下半年以后到1976年,实事求是在不同程度上被抛开或偏离了。1976年10月粉碎“”之后,顺应时势的需要,彻底扭转局势,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和发展。但在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党内也存在着针锋相对的思潮,并展开过激烈的斗争。20世纪末,面对党的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强调理论工作要具有创新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虽然现在我们都统一了思想,但其统一的过程,就是一部思想史发展的辩证过程,因此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辩证发展过程,可以

在讨论中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中,重点讨论三个问题第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第二,1 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党内就是否继续深化改革的理论交锋情况;第三,面对新兴阶层有加入党组织意愿的现状,就是否同意他们加入的党内意见概述。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教师要从两个方面把握,其一,把握思想的理论价值。1 956年以后,直到的结束,在很多方面都背离党的实事求是的理论路线,但他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等等,并没有困他的晚年错误而否定其理论价值,相反,在有些方面,其理论价值至今依然存在。其二,因为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和,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突出强调违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危害。

第二个问题,教师要把握的主要是从对待改革开放的“左”、“右”思潮的交锋中,得出改革犹如开弓箭,无法回头,必须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将发展推向更深一层次。第三个问题,教师要强调,对待新事物要运用新思维,占领主阵地,把握主旋律,

“三个代表”体现时代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符合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上述问题,老师要提前布置,要求学生提前查资料做好讨论的准备。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就某一问题进行阐述,小组成员可以补充。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辩论,让学生分享更多同学们的智慧。老师在课堂上要有驾驭,并适时引导,得出教师所想,要得出的答案。在讨论中,道理会越辩越明,同时学生自己的讨论辩论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说出答案深刻得多。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政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的讲解需要把握主旋律,把稳主方向。属于总论的第二章,其理论精髓内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诸多领域里,教师的讲解要始终抓住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主旨。这对以后各章内容的讲解具有重要的引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范文

在党校中青班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根据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性地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而每一次概括都使思想路线的表达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党内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泛滥,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及时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针对二个凡是的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从而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概括,使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规律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当前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进入新的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世界政治两极化和多极化变幻多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千变万化、瞬息转变的新时期和新形势,毫无疑问我们党必须首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或者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时代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思考和体会:

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对事物、现实、感性,必须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在这里,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同时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检验,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征。

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认识是为了正确地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离开了事实和实践,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进一步将这一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我们自然就得到这样一个科学的结论: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

事实既然是客观存在,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必须如实承认,不能视而不见,轻易否定。尊重事实、注重实践,就能使我们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和反映,也就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在我们的工作中根据事实来构造我们的理论,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变化局面,我们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去发现我们前进道路中的问题,继而去分析它们,直至解决它们。

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发扬科学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首先,善于科学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论的精髓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及至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无不是善于继承前人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的典范。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理论和文化,形成了具有指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伟大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