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雾霾天气的治理精选(九篇)

雾霾天气的治理

第1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关键词:雾霾天气;治理措施;国外借鉴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088-02

近期以来雾霾天气在全国多数城市上演,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已经超过了往年。雾霾天气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影响交通;引起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增加癌症发病率,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对于经济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如此的环境问题势必影响国家形象。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例为70%左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类似于英国60年前的形态。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演变证实了一个国家的空气质量和能源结构是密不可分的。60年前的英国,页岩气革命前的美国,还有今天的中国。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英国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终于摘掉“雾都”的帽子。英国人通过实现产业转型,打造生态社会,绿色产业成为英国的经济增长领域。针对我国的情况,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其他国家有什么好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1 英国

英国100多年来从工业革命的先驱到生态文明的领跑者,从“雾都”蜕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措施一:调整能源结构。

英国政府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对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都做出了限制要求,城镇生活推广电力和天然气的使用。1974年颁布的《控制公害法》从空气、土地、水域和噪声控制等方面都规定了详细的保护条款。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源来自能源结构、交通和工业,必须综合治理。能源结构治理的关键是产业转型,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而不能再单纯依赖高耗能的制造业。英国政府制定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还充分利用海上风能。英国政府还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选行“绿色评级”,要求从2016年开始,通过免缴印花税的政策优惠,鼓励所有新建住宅“零排放”。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法案》旨在调整国内能源消费结构,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提高到30%,包括电力、供热和运输行业,以降低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这远超欧盟制定的20%的目标。

措施二:交通治理。

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通过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来控制城市车流量。

通过购买电动汽车将享受高额返利,免交汽车碳排放税,甚至免费停车等措施推广电动汽车。伦敦计划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推广自行车出行的绿色交通,计划修建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

措施三:提高城镇绿化率。

英国政府通过加强绿化防治大气污染。伦敦人均绿化面积高达24平方米,城市大型环形绿化带面积几乎是城市面积3倍。

措施四:空气质量信息实时通报。

英国政府实时向公众通报空气质量信息,做到信息透明化。伦敦官方专门开发了google的地球图层,供民众通过手机查询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

2 美国

美国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美国对PM2.5的管理重点是严密监控、实时公开、立法规范。民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询当地的空气质量指数等监测数据。美国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环境管理地理区域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立法、执法和处罚权。

美国环保署针对微小颗粒物排放源进行了规范,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使废气排放减少90%

以上。

3 德国

德国工业发达,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备受全球瞩目。德国建立了完善应急举措和长效机制控制污染,提高空气质量。主要的手段是减少污染物排放。

措施一:推行欧盟强制标准。

欧盟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上限作出严格限制,浓度超标的欧盟成员国均有义务启动自己的“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通过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设立“环保区域”运转等限制释放颗粒物;通过给汽车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等技术手段减少排放。德国还采取呼吁民众节能减排,使用节能家电、多搭乘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等“软措施”。

措施二:快速应对污染强化长效机制。

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立即快速反应:车辆限行或禁行、限制或关停大型工业设备、限制城市内建筑工地施工等措施。除上述短期措施,德国还采取一些长效机制提高空气质量:一是提高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欧盟通过的《工业排放指令》对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做了更严格限制。运营商必须证明电厂对环境影响的减少,来获得继续经营的许可。二是对机动车设定排放标准。欧盟委员会用标准更高的“欧6”排放标准替代原“欧5”标准。三是规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欧洲对部分柴油发动机非道路机械执行新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必颓配备微粒过滤器。

措施三:提升社会环保意识。

德国民众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工作生活中能够自觉的采取各种环保措施,工厂自觉减少排污,居民生活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等。在德国树木受法律严格保护,移动或砍伐任何树木,需向政府申请,很多大城市中心还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证明了我们有能力也知道如何控制空气污染问题,而不可持续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支撑保持空气清洁的巨大成本。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也要结合我国国情,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让社会的进步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才能给大家一片蓝色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北山启三.烟雾之都的低碳样本[J].能源,2010,(12).

[2 张慧,范珊珊.雾霾拷问[J].能源,2013,(2).

第2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一、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知道“雾霾”的组成

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霾,也称阴霾、烟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而霾中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成分.而我们现在身边的雾霾天气,是它们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但使天空变得灰蒙蒙的,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初中化学书本在空气污染内容中提到空气污染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两大类,空气质量日报中的“可吸入颗粒”、“PM2.5”、“沙尘暴”等都跟雾霾有关.简单说,雾是液体,霾是固体,“雾霾”天气就是空气中烟雾增加,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二、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雾霾”的形成

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它们成为凝聚核,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聚成水雾,同时与颗粒物一起阻挡光线,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雾霾.凝聚核大致可分为:汽车尾气,如一氧化碳、未燃烧的氮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含铅的化合物和烟尘等,碰上雾天,可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北方冬季烧煤供暖产生的废气,如煤中的杂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炼、建材企业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还有露天烧烤、燃烧垃圾、燃放烟花.

雾霾天气的形成,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解释就是说明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空气污染的知识点在我们初中化学课本上多次介绍,如第二单元、第七单元,我们平时在上课时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雾霾天气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与紧迫.

三、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认识“雾霾”的危害

“雾霾”引起的空气污染,首先危害的是人体健康,因为生命离不开空气.组成雾霾的成分是十分复杂的,有很多种颗粒物,有些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雾霾对人体呼吸道、肺、心脏等器官都有危害,能引起多种疾病,雾霾天气由于光线不足,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抑郁、窒闷、情绪低落等.当遇到雾霾天气时,我们必须减少户外活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尽量安排室内,这样可以避免雾霾对学生的危害.“雾霾”引起的空气污染,还危害到交通运输,因为雾霾导致能见度降低.空气能见度降低后,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四、利用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参与“雾霾”的防治

最近一年来,雾霾天气反复出现,对人类的危害不断加剧,怎样有效地治理和预防雾霾呢?根据雾霾的形成原因,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是减少污染源、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初中化学书中讲到的“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就能有效预防雾霾天气,如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同时提高燃油标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脱硫煤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对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必须关停,也能对雾霾进行有效防止与治理.

第3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关键词:雾霾治理 困境 对策

近几年来,雾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每逢冬季,全国许多地区难免出现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PM2. 5浓度大大超标,其中以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空气质量甚至下降至“极重污染”或“危险” 的级别。曾在雾霾天视察北京胡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可见国家已经将雾霾治理提上工作日程。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到了官员考核体系之中,2015年1月1日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时环保部门通过派出督查组、约谈相关负责人、加强环保执法等方式,不断强化雾霾治理的举措和实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雾霾问题并未得到根治,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仍出现了多次严重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自然原因,致使当前我国雾霾治理面临着一些困境,制约了治霾的成效。

一、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雾霾治理是一个长久性工程,想要治理好雾霾,需要各部门统一协调管理,任重而道远。我国有关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多,但均未谈到各级政府协调治理,导致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方面人心不齐,各自为政,雾霾协同治理难上加难。我国宪法以及地方法规都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依照法律法规,管理本行政区划内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务。显然,这些法律法规只是规定了各政府管理本区域内的相关事务,而没有政府之间协同管理某些事务的具体规定。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失衡

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环境治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层面上。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取舍关系,这需要政府部门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取舍,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维护好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利益补偿机制缺失

治理雾霾,需要各级政府承担一定经济损失,同时还要承担治理过程中的经费支出。想要各级政府共同治理雾霾,需要有一定的利益补偿,合作双方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级政府的利益要求无法满足,使得政府间合作经费不足,雾霾协同治理难以启动。

(四)治理主体间竞争激烈

雾霾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主体不仅包括各级政府,还包括人民群众以及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各主体直接利益竞争激烈,无法平衡。

(五)约束、激励机制缺乏

当下,官商结合倾向严重,某些政府与排污企业间存在合谋寻租行为,在治理雾霾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投机、选择性施政,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存在包庇倾向,或宽松减排标准,约束力不够;另一方面,对于污染排放量少的企业或个人,政策上缺乏激励制度。

(六)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效果

目前我国治理雾霾的方式存在漏洞,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实质效果,治标不治本。任务式作业,比如在大型国际事务来临之前采取紧急措施来治理雾霾。这种治理方式,在短期内,能快速看到成果,空气立即变新鲜;一旦国际事务结束,空气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所以,这种治理雾霾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消灭雾霾污染。

二、我国雾霾治理的对策

(一)法律与政策两手抓

法律法规的制定要落到实处,真正为我所用。针对雾霾治理,我国需要出台各级政府协同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同时要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出台相应政策,保证利益主体的应得利益,激励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惩治乱排乱放废水废气的企业。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法律与政策的平衡,法律是基础,避免政策取代法律,成为政府寻求政绩的挡箭牌。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型,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要想减少雾霾污染,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第二产业的比例,特别是重工业;多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等。将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污染小,产量高,效益好”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治理F霾,需要从源头抓起,减少污染排放量是最根本的举措。

(三)政府间协同治理

雾霾的极易扩散性和复发性决定了治理雾霾是一个长远工作,单靠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人力、物力或者财力,都需要各级政府联合出力,始终把雾霾治理放在工作计划当中,坚持不懈,共同抵抗雾霾污染。各级政府要真正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不要被利益所驱使。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有效治理好雾霾污染,各地区也都受益于其中。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

雾霾治理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一项公众感受度极高的社会问题。因而,政府在雾霾治理工作中,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努力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雾霾污染的危害与应对措施,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个人燃煤污染排放。此外,基于环境治理社会协商对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要求,政府还可将公众满意度作为雾霾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测评标准,强化雾霾治理的多元主体约束,提高环境决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度。

三、结语

雾霾治理最关键的困境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以及各级政府利益驱使,不能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还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一大难题。总而言之,雾霾污染难以根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共同努力,多种手段齐头并进,政府切实执行自身职责,以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政策引导,同时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全面治霾。

参考文献:

[1]韩志明,刘璎.雾霾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困境及其对策[J].阅江学刊,2015,(02).

[2]吴笑谦.浅析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5,(04).

第4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关键词:雾霾;治理;政府;法律;监管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空气质量污染严重,PM2.5指数频频上升刷新纪录,各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现高频次,低龄化现状。雾霾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对于雾霾的治理迫在眉睫。即使各地政府频频出台治理政策,仍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说明雾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空气质量的改善,雾霾的治理需要结合各地经济情况,在政府动用各种手段的带领下,全员配合参与才会逐渐改善。

1雾霾及其成因

雾霾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构成雾霾的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而导致雾霾加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雾霾事件是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1.1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提速经济发展

近10年来,我国经济呈现GDP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态势,但却也带来了由于忽视环境治理而开始显著加剧的雾霾污染问题。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加剧了雾霾问题同时增强了解决难度。

1.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工业燃煤产生大量含有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废气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耗约占世界的一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

1.3汽车尾气的排放

近年来全国汽车购买量急剧上升,汽车尾气中含有硫、氮化合物,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产生雾霾。城市雾霾天的主要成因是pm2.5,而它总量的80%以上是由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等构成的,被统称为气溶胶。组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与氢化合物等,它们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雾霾。

1.4工地施工增加的灰尘

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对建筑设施要求日益增长需要将城市道路拓宽及建设高楼,从而施工产生大量灰尘加剧雾霾。

1.5日益增多的高楼大厦

越建越高的楼区的阻挡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扩散稀释大气中悬浮的微粒,积累的微粒使得垂直方向上易出现逆温,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颗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加剧了雾霾的产生。

1.6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忽视

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经济发展之后,加剧了雾霾天气。

2雾霾的影响

2.1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正常生a生活秩序

在雾霾天气下空气能见度很低,干扰航空、轮船、汽车的运行。雾霾天气减弱近地层紫外线,增强带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活性,使得传染发病率升高。

2.2雾霾天气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天气中漂浮着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雾霾天气易引起鼻炎、支气管、癌症等病症,一旦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管炎等症状,甚至可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诱发肺癌、肺间质损害等。

2.3雾霾天气下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对较低,易造成人们胸闷气短的状态

大雾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有害的酸碱盐等颗粒物,易被人体吸收,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易诱发一些过敏性病症。对于经常接触雾霾天气的孕妇研究发现,雾霾污染甚至可能会影响胚胎发育。

3雾霾污染的治理措施

3.1借鉴国内外治理雾霾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治理雾霾

英国等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中给了我国很多启示可供借鉴。比如,英国从1952年的雾都事件到现在的蓝天重现花了50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其中于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明确大气污染的防治法律体系,对治理雾霾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我国法律环境应用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比如在13年实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治理效率。我国实行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例如通过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根据预测,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减轻了雾霾污染。

3.2进行宣传教育,改善人们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不够重视,需要加大宣传教育,改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培育绿色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消费理念。但是政府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并非治本之策,短时间的效果反而有可能起误导作用,因此必须从理念上加强教育改善雾霾污染。

3.3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加强监管

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研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且提高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政府运用价格杠杆,引导节能减排,例如采取调整消费税优惠政策,提高汽油,燃料等能源的差别税率,建立资源税,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例如可采取按日、连续的罚款措施来减少企业的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因此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必须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监管。

3.4完善法律体制,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对环境缺乏保护,而制度保障的缺失是重要因素。现行的环境制度大多数偏向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而在保护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约束力不强,难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法律制度建设强化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通过立法赋予权力,对处理违法行为实施行政许可,对包庇环境违法等行为给予处分;同时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意识,保障维护环境权益,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罚,减轻环境污染治理雾霾问题。

3.5明确具体任务,落实责任制度

各省份各地区明确设立并分配具体任务,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些任务的时间表、承担责任、责任人等,接受群众监督。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按环保法规定,由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接受质询。自上而下的考核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完不成任务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主要成员或领导者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杜绝考核流于形式。

3.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

雾霾治理的根本解决方法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治理污染相辅相成。调整单一资源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推动向上、下游产业进行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3.7公众参与,构建全方位环境监控管理模式

我国应发动群众的力量,树立主人翁意识,鼓励市民自行监督治理。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成功之道,比如将空气治理信息实时通报给民众,通过软件向用户免费推送空气质量情况,让民众对空气质量更深入了解,民众有权利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污染源附近的居民是违法排污行为最直接的监控者,有利于公民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来加大关注度提升责任感,从而为雾霾治理提供强大稳定的社会基础。

第5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陈宣章

十五、治霾仪器悖论

近年来,雾霾对老百姓已不再陌生。随着空气质量恶化,阴霾天气增多,危害严重,雾霾天气已经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2012年雾霾大范围侵京;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陷入严重雾霾污染。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33个达到重度雾霾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PM2.5<10是安全值,美国环保局(USEPA)标准:PM2.5平均浓度限值<15μg/m鲁。而我国中东部PM2.5=50-80,比撒哈拉沙漠还高很多。(张静景《雾里看花,四面霾伏》,2013年02期,总第68期《东方赢家》封面文章)

有人评论冬天穿超短裙者“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自从只要GDP(戴旭称之为“狗的屁”),不要好空气,其恶果是十面霾伏。现今国人为PM2.5烦恼:每天预报霾情(有时一天警报数次);霾天中小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重霾天中小学生停课;满城都戴白口罩;人们必须减少户外活动……可是,上班族不能停工,中小学生不能老是停课,老年人不能不买菜,休息者不能不出门……以前,早晨起床必须开窗通气,现今则害怕PM2.5入室。( 散文网: )

最近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发明治霾仪器,似乎给百姓带来福音。可是仔细想想,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悖论。

一、治霾仪器的效率:如果只是用于室内,只是空气净化器的新产品,并不解决大气雾霾污染。但是,人们怎么能一天到晚闷在室内。

一个北京市与周边地区都在重度雾霾污染,用多少个治霾仪器能够解决问题?

二、多发而持续的雾霾天气,使人们对PM2.5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导致市场上和空气有关的相关产品都成为“香饽饽”。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雾霾天引爆千亿元商机,‘吸霾’涂料问世,争抢环保产业‘蛋糕’。”这种治霾仪器也仅是争抢环保产业“蛋糕”的工具,与治理大气雾霾污染无关。

三、任何仪器工作都需要能源。一大堆治霾仪器开动起来,需要多少电能?2011年,我国火力发电占据全部发电量的82.54%,几乎全是燃烧煤的发电,而PM2.5首位来源就是燃烧煤。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四、治病要治本,治霾必须明确PM2.5从何而来。1.一次能源消费过多依赖煤炭是PM2.5产生的根本所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占据68%,而京津周边地区(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煤炭消费最严重。2.汽车尾气排放。2011年,北京汽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2015年将突破700万辆。为了“狗的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人们只能呼吸汽车尾气。3.油品质量低下、发动机技术落后、城市交通拥堵和尾气处理技术落后,加重汽车尾气中的PM2.5排放。4.钢铁行业部分钢厂为缩减成本而关闭环保设备(引自《雾里看花,四面霾伏》)。CCTV报道,一方面钢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非法小钢铁厂(根本没有环保设备)大行其道。据说,环保局为了牟利,高价出售“企业环保合格证”,导致电厂、石油石化厂、钢铁厂等等大型企业放弃环保设备。5.农业污染:秸秆燃烧、土地沙漠化等等。

环保法修订草案新增加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大环保的财政投入,加强对农业污染的监测预警,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并与地方干部的考核相联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公布:中央将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

第6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雾霾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高广阔 韩颖 吴世昌

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第09期

[摘 要]以我国持续多发的雾霾天气为背景,在分析雾霾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和危害基础上,运用全过程管理分析工具,构建基于全过程管理的雾霾综合防治模型,并将全过程管理的雾霾防治归纳为三个阶段、一个市场、三大主体、五大机制加以阐述,据此提出雾霾综合防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雾霾;综合防治;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9-0034-06

一、引 言

第7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在古代,人们对霾的出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恐慌

史载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因为出现了特别严重的黄霾天气,朝野震恐,成帝遂自责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缪,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汉代的“霾雾”较多,但直接被称为“霾”的记载很少。《后汉书》卷三下《郎传》载,顺帝阳嘉二年(133年)正月,因“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名士郎在举荐黄琼、李固的上书中建议:“孔子作《春秋》,书‘正月’者,敬岁之始也。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如此,则天文昭烂,星辰显列,五纬循轨,四时和睦。不则太阳不光,天地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翻检两《汉书》可知,这是直接提到“霾”或“霾雾”的唯一记载。尽管郎的说法是汉代典型的灾异理论,即依据天人感应要求皇帝应举贤任能,但所说“霾雾蔽日”的情形却应是当时的客观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霾雾蔽日”的缘由是“常有蒙气”,因而所谓“蒙气”即应是汉代“霾雾”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例如,因“连有灾异”,黄琼也上疏顺帝说:“间者以来,卦位错谬,寒燠相干,蒙气数兴,日(暗)月散。……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考虑到《黄琼传》此后即言“三年,大旱,琼复上疏”云云,以及《后汉书》卷六《顺帝纪》云“(阳嘉)三年春二月己丑,诏以久旱,京师诸狱无轻重皆且勿考竟,须得澍雨”,我们即可以推断:黄琼上疏的时间当与郎大致相同。而所谓“蒙气数兴,日月散”,实际也就是郎所言“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二者很可能说的是同一时期的霾。

为什么两汉四百年间关于霾或“霾雾”的记载仅有一例

其实,“蒙”字本有“阴”之义,故“蒙气”就是阴暗之气,在汉代用语中则往往单用一个“蒙”字表述。如东汉刘熙《释名》卷一《释天》:“蒙,日光不明,蒙蒙然也。”

明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汉四百年间关于霾或“霾雾”的记载仅有一例。这固然是由于雾、霾极易混同,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在天人感应的理论框架中,汉代对霾本有“蒙”或“蒙气”这一内容更为广泛的专用名词。换句话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汉代关于霾的记载都是用“蒙”或“蒙气”来表述的。这对于全面理解其它一些记载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西汉京房的《易传》就是一例――“有、蒙、雾。雾,上下合也。蒙,如尘云。,日旁气也。”其中“蒙,如尘云”,显然就是对霾或“霾雾”的一个概括总结。

不仅如此,两《汉书》常见的“阴雾”、“黄雾”、“天气混浊”、“雾气白浊”等,也应该都是霾或“霾雾”的情形。

当然,汉代霾的概念比较宽泛,是指因为风、雨、土所造成的空气混浊现象。如《尔雅》卷六《释天》:“风而雨土为霾。”孙炎注曰:“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东汉许慎说:“霾,风雨土也。从雨,声。《诗》曰:‘终风且霾。’”刘熙也进一步解释说:“风而雨土为霾。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所以在先秦两汉时期,凡源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的空气混浊现象都可以称之为“霾”。《诗经・邶风・终风》所说的“终风且霾”,就是描述一个刮风而且尘土飞扬的混浊天气。但其定义的重点还在于“土”字,即必须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尘土造成了能见度显著降低的混浊天气才能称“霾”。

成帝建始元年四月的“黄沙四塞”,就是由于大风卷起的尘土所造成的霾。除了《成帝纪》、《元后传》的简略记载,此事在《汉书》中还有更详细的描述:“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从这段描述可以清楚看出,正是由于四月壬寅清晨的大风,才造成了“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的霾。诚然,根据现代气象学的定义和分类,这种天气情况应该被称为“能见度极度恶化”的沙尘暴。但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的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有时使专业气象人员都难于区分,因而从能见度降低且尘土飞扬来说,这实际还是符合汉代“风而雨土为霾”的界定的。所不同者,其灾害程度要比今天所说的霾严重。

《五行志下》“蒙黄浊”、“蒙,微而赤”、“蒙微,日无光,有雨云,雨不降”,《京房传》“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翼奉传》“天气溷浊,日光侵夺”,《皇甫规传》“雾气白浊,日月不光”等,也显然都是雨雾造成尘土悬浮的事例。即使按照现代气象学对霾的定义――“霾又称灰霾,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史书的这些记载也应该都是对于霾的描述,只不过在当今社会的“尘土”中又增加了许多工业化的污染而已。

汉代治霾措施:贬黜奸佞和贪腐

总结汉代霾或“霾雾”的记载,可以得出几点结论和认识:

首先,霾是一种自然现象,汉代史书保存了霾或“霾雾”的较多记载,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用“蒙”或“蒙气”来表述霾的。汉代是农业社会,生态环境远比今天要好,但也仍有较多霾的记载,可见霾的出现并不能仅仅归咎于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

其次,在天人感应的神秘解释下,汉代的霾或“霾雾”并没有被视为自然现象,而是都被说成“灾异”,并主要是由统治者的用人不当“造成”的。如关于“霾雾”,前引郎、黄琼的对策便都是推荐贤才,并要求贬黜奸佞和贪腐。这种做法虽然是南辕北辙,但它却昭示我们:霾的每次出现在汉代都是一种严重的政治事件,统治者的关注点实际是在如何应对“天”的警告,因而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如罪己、任贤、策免三公等,没有也不可能对防治和减轻霾的灾害起到多大作用。

第三,霾的出现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确实大大加剧了霾的出现频率和灾害程度。近10年来,在各地越来越多、灾害越来越大的灰霾天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更加警示我们要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把霾的防治问题与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减少霾的出现,并将霾的灾害降至最低限度。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责编/杜凤娇 美编/石玉

第8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关键词:行政法学防治雾霾思考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伴随着经济大幅增长,近几年国内特别是北京的雾霾问题也愈发凸显,可谓世界热议,民众焦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政府作为防治雾霾的主导力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入手研究雾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北京市防治雾霾的行政法制建设现状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来务工求学的外地人口众多,城市可承载容量和日常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之北京当地和周边省份都以传统工业生产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近几年,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逐年加重。据统计,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为176天,严重污染13天,全年总天数中优良天数不到一半。2014年的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7.1%,除了6月、8月和9月没有发生严重污染外,其他各月均有重污染发生,严重污染日数累积达到15天,比2013年多出2天。在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首发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北京雾霾天气频现,对民众身体健康、交通出行、城市形象等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PM2.5”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高频词,“APEC蓝”、“阅兵蓝”成为民众的期盼,每日的天气状况时刻牵动着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推动雾霾问题的防治工作,中国目前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应对当前新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也全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目标、思路和方法,如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与计划》,2014年7月更是了有史上最严之称的空气污染治理考核规定。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区域合作步步推进,污染监管层层加码,环保法律与时俱进。随着国家的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文件,北京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单双号限行、停产、督查等治霾举措都已经开始实施,如2013年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除此之外,北京还了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探索联防联控治理区域雾霾的新思路。

二、北京防治雾霾过程中存在的行政法问题

近几年,北京在防治雾霾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相关行政法规较之以前也有所进步,但是还缺乏独立和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北京雾霾问题的治理效果仍不够理想。

1.行政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机制僵化。空气污染所造成的首要危害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这一系列危害所直接侵害的就是公民的环境权。现阶段,在防治城市空气污染中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主要法律依据,但仍缺乏一部更具有针对性、专门性的全国立法来推动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其中,新的《环境保护法》对于公民的环境权利也缺乏更加全面而权威的保障。另一方面,北京现有的行政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煤烟型城市空气污染,并没有涉及当下对城市公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新型污染物PM2.5,并且對作为空气污染重要来源之一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规定也不能满足当前治理的需要,于当前愈发复杂的空气污染问题而言,相关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2.行政执法理念比较落后,效力低下。在北京,部分环境行政主体执法理念过于陈旧,使得环境执法活动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不尽理想。在日常执法活动中,部分政府环境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行政执法的错位、缺位现象屡现。现阶段北京相关环境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多采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执法方式,这还造成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执法效果也大打折扣,执法效力较低。

3.行政法律监管力度欠缺,责任模糊。北京当前的雾霾治理模式仍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承揽了很大一部分的雾霾防治工作。而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环境保护市场的关系又越发复杂,传统的雾霾监管模式已经失灵,出现了行政监管视野不足,现场监督非连续性等问题。政府在雾霾防治中的责任分工仍不够明确,职责界定比较模糊,实践执法过程中,因行政机关的环境行政不作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屡屡发生,由此可见,运用行政法对行政主体进行有效规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雾霾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三、推动北京市雾霾问题更好解决的行政法学路径

鉴于当前北京雾霾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及紧迫性,应尽快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和方式,加强行政监管和公众参与,从而为今后的防治雾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保障。

1.完善行政立法,构建雾霾防治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民法及刑法对于雾霾问题的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要对公民环境权进行立法确认,还应不断完善保护公民环境权得以顺利行使的行政法制。在立法层面,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而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要尽快出台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从而不断完善雾霾防治的法律体系。

2.转变行政执法方式,创新执法理念。法律赋予了相关行政机关在环境领域一定的管理权,但此项权力的行使是以环境保护的义务为基础的,究其本质,环境保护乃行政机关特别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因此,北京市环境行政主体尤其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环境保护的职责与义务,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仅是环境的“管理者”,也是环境的“服务者”,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注重非强制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的广泛运用。

第9篇:雾霾天气的治理范文

关键词:雾霾;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防御措施

Abstract: With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ntinues to develop, more and mor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ny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ities, industrial cities, such as air pollution and deteriorating further serious trend. As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ursuit of GDP growth over the negle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in our country lags behin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ir pollution worsening trend. Thu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deterioration of air quality, fog and haze phenomenon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Haze generation there are many causes, which is the root cause of air pollut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fog and haze phenomenon harm also increased. Haze is not only caused harm to human health, but also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So here's to the mechanism of haze, hazar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xplore and study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haze; fog and haze; air pollution; defens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42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业城市等大气污染逐渐恶化并有及进一步严重的趋势。这是人们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的环境保护所造成的。因而,近些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也逐渐加重。

从中国气象局2013年2月新闻会上获悉,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尤其,北京地区几乎成了“雾都”,受到了雾霾天气的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随着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也加重。雾霾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这里对雾霾的发生机制、危害以及防御措施等进行探讨和研究就能够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雾霾天气的产生

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有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利于雾霾维持的天气条件包括:一是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二是低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边界层积聚。

(一)雾和霾的区别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二)雾霾天气的概念和由来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 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1]

雾霾天气是大气污染的直接表现。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的表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这些成分和雾气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天气变得灰蒙蒙的,空气的能见度很低。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道路扬尘、垃圾焚烧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综合作用形成的。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人口高度聚集、工业废气排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造成了隐患。

(三)雾霾天气的产生

雾霾天气的产生既有根本条件也有辅助条件。根本条件是大气污染,而辅助条件就是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如果空气中的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聚集就会产生雾霾天气。

雾霾的形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颗粒型扬尘的产生。我国很大一部分面积处在黄土高原地区,容易形成扬尘颗粒。其次,建筑或道路扬尘的产生。道路被车轮压过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最后,颗粒型扬尘聚集。颗粒型扬尘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颗粒与水分子结合就会形成霾。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影响人们出行

出现雾霾天气的时候,空气的能见度很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人们在外出驾驶时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减速慢行,就会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影响农业生产和电力供应

雾霾天气出现时,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高,会弱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一些污染物如,硫化物、氰化物等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从供电的角度来说,雾霾中电线的绝缘能力会因为较低的空气湿度而降低,从而容易发生短路现象。

(三)对人们身体健康不利

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等。例如:出现雾霾天气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很多,不利于身体汗液的排出,因此,对于喜欢早晨锻炼的人们来说,就容易造成胸闷、血压升高等症状的产生。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了《气候变化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了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此外,国外也有很多研究数据表明,环境因素可能造成不孕不育。

三、防御措施

(一)找出根源,源头治理

我们都知道,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因此,要从根本上防御雾霾天气,应该从源头开始治理。树立正确的经济增长观念,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

(二)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中国气象局已经做好了雾霾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立了灾情预警防护机制。此外,针对雾霾的根源――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把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决策与雾霾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向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防御系统。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管理

由于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出于对GDP的崇拜,把GDP和财政收入等内容作为政绩考核的重点。而很多化工企业、环保企业等污染企业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部分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故意视而不见。长此以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如果一味的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会使人们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政府部门应该把环保列入政绩考核的重点。对于有严重污染的重工业企业,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限制标准,督促它们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四)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根据雾霾天气的发生机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和研究气流上升和下沉的因素,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气流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增加绿地植被面积,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改善空气质量。[2]

(六)市民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针对雾霾天气,除了政府、企业等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之外,应对空气污染,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少坐一天车,多坐公交车等。同时也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首先,避免雾天锻炼。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其次,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再次,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最后,尽量远离马路。因为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此外,还应该适当的补充钙,多吃豆腐、水果等。

四、结语

雾霾天气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因此,针对雾霾天气的防御措施,应该坚持标本兼治。针对雾霾天气发生的根源――大气污染,国家、政府、环保部门、社会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我们个人也应该树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总之,应对雾霾天气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