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1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儿童博物馆;儿童空间;娱教(Edutainment);体验式展示设计

一、儿童博物馆与儿童博物馆空间

(一)儿童博物馆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什么是儿童博物馆?大部分中国人对此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对少年宫、课外辅导班、兴趣培训中心这些地方很熟悉,但儿童博物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即“儿童”的“博物馆”,儿童是主要的观众。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儿童博物馆的定义是,以儿童为对象提供服务的博物馆。美国博物馆协会提出儿童博物馆是刺激儿童的好奇心诱发学习能动性,为满足儿童的要求和兴趣提供展示和教育活动的机构。

1899年,在美国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1970年后,10年间儿童博物馆迅速增加,全世界儿童博物馆达到400多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的儿童博物馆是用巨大的模型模拟微观世界,然后发展为实验型展示,儿童参与实验进行学习,再后来发展出更多样化的形式,儿童可以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探索发现。博物馆内容也从生物、自然到科技、天文再到人文、历史,不断演变发展出越来越丰富的儿童博物馆类型。

儿童博物馆最早兴起于美国,亚洲地区最早尝试实践的国家是日韩两国。日本先于韩国学习欧美的儿童博物馆,而后韩国儿童博物馆的发展规模更大更系统化。2000年后,日韩的工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文化等相关产业经过了新一轮产业结构改革,于是又掀起了儿童博物馆第二次大规模的发展热潮。儿童博物馆、儿童主题公园、儿童体验中心数量急剧上升,经营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有别于美国博物馆体系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博物馆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承袭了(前)苏联博物馆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博物馆依旧是以内部范围的研究作为主要职能。随着近些年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博物馆从业人员也开始接触到更多不同的博物馆概念,有一部分人开始认识到儿童博物馆这种特殊博物馆形式。国外儿童博物馆多年实践经验、教育理念和展示概念值得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博物馆同行学习借鉴。

(二)儿童博物馆空间特点

儿童博物馆空间与一般博物馆空间有很大区别,它是专门为儿童所设,所以需要依据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儿童的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喜欢游戏、大自然和户外活动;4岁以上的幼儿逐渐开始喜欢与同龄朋友交往;儿童喜欢模仿行为、语言、各种声音;好奇心强,喜欢破坏也喜欢创造;注意力容易转移,他们对色彩鲜明、能动会变、有新鲜感的事物比较容易产生d趣和学习愿望。

思维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核心部分,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提出0-4岁是人心智发展的最佳时期。

综上所述,儿童空间应该充分符合儿童的特性。空间设计要考虑公共性设计、通用性设计(UD)、持续使用性设计、使用便利性设计、使用者行为模式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儿童通用性设计具有拆除障碍物、能够接近、容易操作、支援性、安全性、舒适性的特点。教具和游戏设施应该符合不同发育阶段儿童的要求,规模化,系统化,并能随意组合,使用自然轻便的材料,以此达到对儿童健康和安全的考虑。[2]儿童博物馆空间由提供儿童玩耍学习的活动领域,教师的运营管理和行政的管理领域,支援服务领域三部分构成。在展示学习空间里尽量采用体验式展示,体验形式有生动的现场体验,酷炫的多媒体体验,动手操作互动体验。

二、娱教(Edutainment)在儿童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一)娱教(Edutainment)概念

Edutainment是Education与Entertainment的合成词,是指通过趣味游戏形式愉快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1999年出版的《啊,这么有趣的科学》提出教育与娱乐组合的新概念教育方式,不仅是儿童和青少年,也让成人可以有趣的学习科学。之后随着互动多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娱教,出现了不同的定义描述,从不同角度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娱教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这是一种既用于教育也用于娱乐的娱乐形式;它既有教育性又有娱乐性,为低年级儿童设计的各种媒体;它是混合式、对视觉材料有很强依赖、以叙述或游戏方式展开的学习类型;它区别于正式学习系统,能提供无意识学习机会的活动。这些定义中分成两类观点,媒体观和活动观。[3]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娱教的主要形式。

(二)东方寓教于乐教育思想

现代娱教概念兴起于90年代末,可是在中国2000年前就已经有教育家提出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中国自古就重视对儿童的教育,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三字经、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具有娱乐性的教育方式。中国博物馆系统在引进美国式儿童博物馆模式时学习娱教的新概念教育形式,同时应该充分运用传统寓教于乐的内涵,丰富教育内容。

(三)娱教概念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在儿童博物馆,娱教概念的展示设计是复合型展示方式。为了便于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将其分解成几种趋向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娱教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娱乐两种内涵,另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再划分出理性和感性两个趋向。这四种因素相互组合是单一展示形式,再次组合即是娱教的综合呈现方式。儿童博物馆中应用娱教的概念进行展示是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展示理念。

如左图所示,从理性,感性,教育,娱乐四个方面因素的组合来看,其中理性教育需要对展示内容的信息进行分析编排。如何设计信息知识,这需要涉及几个学科的融合,即信息情报学,数据分析学,心理学,传播学,认知学等。儿童认知过程具有特殊性,需要将信息知识特别处理。博物馆所传递的知识内容,信息量更大程度更难,在内容的语言形式转换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进行设计。感性教育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指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有教育人员组织引导,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情绪变化,无意识中便获得学习机会吸收知识。理性娱乐是运用高科技的多媒体技术创作出炫丽的数字空间。儿童容易对视觉冲击强烈、闪烁会动的事物有不可抗拒的兴趣,这种刺激特别容易吸引儿童注意力。一直变幻的数字空间持续刺激儿童的感官,沉浸式体验感能持续把握儿童容易转移的注意力。感性娱乐则是直接式的互动空间,儿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扮演、模仿、演示、游戏,可以在营造的空间中直接体验他们喜欢的行为模式。综合以上展示形式,娱教带给儿童观众的是感官和身心的全方位体验。

三、国外案例分析

韩国经历第二次大规模儿童博物馆建设浪潮后,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韩国将美国式儿童博物馆引入后经过长时间摸索,逐渐实现本土化,形成具有鲜明代表性的韩国式现代儿童博物馆。同属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将西方儿童博物馆模式引进博物馆系统时也一定要考虑本土化的问题,因此韩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一)韩国国立中央儿童博物馆

韩国国立中央儿童博物馆是韩国部级综合博物馆内设立的儿童博物馆。它的展示主题是“古代人的生活体验”,内容围绕韩国古代历史文化为中心,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分成几个小主题展示。以下选取三个小主题进行说明。

主题一“古代人的住所”,介绍古代建筑和社会关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房子用模型做立体展示,还有可以翻的说明书解释,说明书内容是手绘的房屋结构图。在模型房间里有一段视频展示,内容是小朋友自己来到古代的家庭做客,走进不同的房间遇到不同的人,并跟他们有一些简单对话。古代的生活,人与人的关系对于儿童来说不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认知,是非常遥远而无法想象的情况。通过带入式的视频儿童可以了解古代的社会关系,封建社会的建筑体现的居住者等级关系。建筑种类和结构的展示形式是让儿童自己动手拼装、分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理论认知上比较复杂的结构和种类。这些娱教的展示手法减低历史知识、建筑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儿童以自己习惯的行为方式进行学习。

主题二“古代人的生活用具”,介绍古代陶瓷、炊具等日常生活用具。陶瓷的展示是将文物陈列、烧制场景模型、器形材质分类综合在一起。儿童在参观时可以同时有多个关注点,短时间的注意力能产生持续关注。模拟现实空间做了两个环境的对比,古代的厨房和现代的厨房,儿童可以走进去动手摆弄那些厨具。娱教的体验方式让儿童能够适应周围的参观环境,而不会造成情绪波动。

主题三“闪耀的黄金国家新罗”,介绍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新罗。通过多媒体、大型首饰模型、卡通故事画、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现这个时代久远国家的发展、国王、生活等内容。儿童在观看、参与玩耍、模仿扮演的过程中体验远古文化。同龄人可以一起玩耍的娱教方式,让儿童参观的自由度更高,更加乐在其中。

韩国国立中央儿童博物馆在主w展示空间的周围有一些其他辅助功能的空间,阅读区,工作坊教室,简单游戏的休息区,户外游戏区,以及在展厅出口处设置了参观新闻报纸制作的体验区。

(二)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

三星儿童博物馆是由三星财团投资建设并进行管理的私立儿童博物馆。博物馆整栋建筑有五层楼,每层楼都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设计的内容,从下往上参观儿童的年龄越来越大。每层楼都相应的有很多个主题展示。以下介绍两个有趣的主题:

主题一“我是谁”,让儿童认识人类,认识自我。这个展厅有很多儿童常常会提的问题,通过不同方式去动手查找出答案。在展示“我从哪里来”的主题区域非常直观正确的说明了人类发育过程。用一个互动装置模拟妈妈在医院照b超的场景,b超探测杆可以上下活动,抬起时屏幕上是黑的,放下接触到妈妈肚子的时候会出现婴儿b超的影像和咚咚咚的心跳声。另外在旁边还有婴儿不同时期的彩超图片。在这个展示区围观动手体验的儿童特别多,一群儿童在一起参观还会互相讨论。这种提问的娱教形式能激发儿童主动思考问题,并自己找方法寻求答案。

主题二“施工现场”,模拟工地的施工现场让儿童在里面自己玩耍,认识安全符号、警示色彩、安全工具、施工材料等工程知识和安全信息,教育儿童从小养成安全意识。这个施工工地的体验区不能让家长进入,儿童可以和同龄伙伴一起参与角色扮演游戏。娱教体验区像一个游乐场,儿童在体验玩耍过程中进行无意识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博物馆中针对儿童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发育特点,强调安全性、体验式、复合式的设计要求。提出娱教(Edutainment)儿童教育新概念后,儿童博物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有了突破性发展。我国引入美国式儿童博物馆模式一定要考虑本土化,尽量减少教育理念的冲突,将东方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融入展示内容,丰富教育内涵。

现代博物馆发展到今天,更多关注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和观众需求,作为博物馆重要的特殊观众群体儿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的博物馆只针对一般观众,博物馆里的设计尺度、展示内容、参观环境都不太适合儿童参观。很多儿童对环境昏暗内容枯燥的博物馆感到抗拒,不感兴趣。博物馆发展应该重视起儿童教育、儿童针对性设计等问题,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儿童爱上博物馆,让儿童博物馆理论研究成为博物馆学发展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韩)Lee, Kon Mu. 快乐的历史体验-儿童博物馆.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2005;

〔3〕(韩)Ryu, Kun Pil. 儿童文化空间策划案研究. 展示设计研究学术期刊. 韩国展示设计学会, 2010;

〔4〕(韩)Sung, Jung A. 作为教育空间的儿童体验馆展示策划. 展示设计研究学术期刊. 韩国展示设计学会, 2010;

〔5〕(韩)Cheon, jin hui. 保育设施室内设计和教具/游戏设施设计指南. 韩国祥明大学公共设计中心. 2007(6);

第2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通过面向儿童的界面设计来设计出真正适合儿童使用的界面,增加面向儿童的界面设计的亲和力,改善儿童与面向儿童的界面之间的交互效能,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国外对于儿童交互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研究很多。由于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交互设计专家尝试了很多方法对儿童用户进行深入的研究。IDC成立于2002年,是面向儿童交互设计领域的会议。IDC每年的主题都围绕儿童交互设计而展开的方法、交互技术、发展及可用性方面的研究探讨,以发展互动为儿童设计领域的领先思想。国内近年来随着电脑与网络技术的进步,儿童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是相对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只涉及个别侧面,不够系统,针对儿童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如浙江大学教育部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工程中心研究人员对“儿章行为研究”和“感官扩增的实体用户界面游戏和互动玩具设计"进行研究。如淘漪从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及需求层次理论入手,对教育与游戏结合的产品进行了理论的概述和分析,实验证明,虽然大部分教育届人士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很好的资源和手段,但是教育游戏真正投入到教育却是困难重重的。

2.本课题研究意义

在2013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中,强调“要充分发挥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中也提到中国梦下的改革新使命。那么又如何充分发挥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呢?黑龙江省大庆市市长夏立华代表:民族精神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青少年时期是最容易接受影响的心理和生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现在,在国民教育阶段,对于这些民族精神,既没有教学内容上的规定,也没有系统的课业设置,更没有教育制度上的保障。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民族精神教育,更需要先入为主,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优秀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题围绕系列讲话,基于交互应用产品《弟子规》进行实践研究。从环境上形成了对儿童的包围和渗透,从而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大量事实表明,目前儿童对网络及交互体验越来越依赖,势必影响到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交互界面设计。一方面将寓教于乐的交互理念贯彻到交互产品设计中去,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知识面拓展、民族精神等都一定的教育意义,基于此将更好地建构出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产品,具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和意义。第二个方面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出发,在切实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调查研究他们的特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儿童的用户行为研究方法和界面设计原则,使儿童与面向产品界面设计达到一种和谐地互动,真正地为丰富儿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儿童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做出贡献,突出人性化设计,体现了对儿童的关爱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通过面向儿童的界面设计来设计出真正适合儿童使用的界面,增加面向儿童的界面设计的亲和力,改善儿童与面向儿童的界面之间的交互效能,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是针对儿童用户进行的行为研究及界面构架分析研究,儿童主要是以娱乐为主,但是不同时期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心理、生理、认知行为特征,针对不同层次的儿童进行交互界面构架的设计,并针对同一产品,如:《弟子规》交互产品进行多年龄段设计的应用研究。在儿童娱乐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教育,并使得不同层次的儿童能够接受并喜爱。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皮亚杰将儿童的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在此同时针对儿童的交互体验方向进行系统研究。第二方面主要是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儿童建立良好的界面构架,进行应用型研究。

2.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弟子规》中的内容用交互的方式呈现给儿童,同时根据四个不同层次的儿童进行不同的界面构架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儿童的需求。

3.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交互产品要针对儿童设计,并贴近生活情景性,符合儿童的行为特征,让儿童能够充分的参与其中。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交互产品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儿童对《弟子规》的认知程度的区别,如何让儿童在娱乐的同时具有丰富的体验性,并能够达到不同层次的理解。

4.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第3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发展适宜性教育;婴幼儿;教师行为;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1-0004-04

发展适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Practice,简称DAP),由全教协会(NAEYC)提倡的关于适宜婴幼儿发展的一系列核心观念与重要原则组成,现已成为美国几乎所有托幼机构的教育实践指南,并受到世界各国幼教界的重视。本文将简单介绍DAP的主要观点与基本原则及其对教师行为和教育实践的期望和要求,以供学前教育工作者借鉴。

一、发展适宜性教育

发展适宜性教育,概言之,是指能够满足婴幼儿(包括0-8岁)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既要兼顾相应年龄组儿童群体的发展现状和不同儿童的发展差异与个体特征,又要帮助每一个儿童尽量努力挑战其可能达到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为了使教育与相应年龄组群体和婴幼儿个体的发展现状相适应,教师既要熟悉和理解婴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又要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和分析,清楚地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状况和具体特征。教师应该善于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在儿童与环境或同伴互动的过程中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发展状况。在掌握儿童年龄特征和个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考虑到儿童身体、情绪、社会性、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为了使教育有助于每一个儿童挑战其可能达到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当前发展水平以及儿童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以便提出既富有挑战性又有实现可能性的发展目标。教师还要更多地关注儿童,在适当的时候向每一个儿童,尤其是0-3岁婴幼儿,提供适当的活动材料和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发展。

因此,发展适宜性教育是针对一定年龄阶段儿童实施的,并因个体儿童的年龄、经验、兴趣和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和调整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选择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目标

发展适宜性教育不会偶然发生。一个优秀教师所做的一切,从活动室环境的创设到对儿童的观察和课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都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其教育行为是基于教育目的产生的,并且因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要作出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决策,教师要透彻地了解儿童个体及年龄组群体的学习与发展水平,借此决定什么样的目标对儿童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在选择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基本因素。

1 年龄特征

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有与其年龄相应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游戏方式和对事物的感受方式,这种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会随着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进程不断发生变化。年龄是影响儿童能力水平的极其显著的因素。儿童的年龄越小,尤其在0-3岁阶段,其发展和变化越快。了解相应年龄组儿童的一般性发展特点,是有效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之一。掌握了儿童的一般年龄特点,教师便能正确地预计相关年龄组儿童可能喜欢什么,以及什么样的活动适合并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能作出初步的教育决策,并有充分的信心认为这种决策对该年龄组儿童来说是适宜的。

2 个体差异

事实上,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年龄相仿的儿童之间实际上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有必要认真考虑,对每一个儿童的整体发展而言。什么是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教师必须仔细观察每个儿童的行为,了解其在各领域发展的个体特征,从而及时计划和调整教育目标与活动。不同的儿童在同一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同一个儿童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除此之外,儿童的兴趣、性格、学习风格、已有经验和技能等也都有显著的个体特征。针对儿童个体的需要和能力开展教育活动是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根本宗旨。一个优秀的教师决不会对全班儿童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而是会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地制定和调整教育目标。以促使每一个儿童始终能努力挑战其可能达到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3 社会文化环境

每一个儿童都在特定的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中成长。不同的社会对于什么是适宜的或有价值的行为有着特定的见解和期望。通过与父母以及周围人的接触,儿童逐渐理解了这些价值观念和社会期望,进而形成了待人接物、显示自我和社会价值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因此,在为儿童选择适宜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及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还要考虑他们所处的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

对于婴幼儿来说。从家庭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是他们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社会环境变迁。有些婴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与大多数婴幼儿不同,对他们来说,这种环境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他们很可能由于进入陌生的情境而感到恐惧或迷惘。教师应当通过与家长交谈、家访等途径及时了解这些婴幼儿的特殊需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三、对教师行为和教育实践的期望和要求

发展适宜性教育对教师行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才能有效贯彻DAP的基本原则。必须注意的是,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佳效应。

1 创设适宜儿童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适宜儿童发展的学习环境中,儿童应该能体验到温馨和睦的人际关系,逐渐成为民主的互爱互助的集体中富有责任心的一员。只有在这样一个集体之中,儿童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

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创设如亲子关系般温馨的师幼关系尤为重要。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熟悉每个儿童的性格、能力和学习方式,尊重每个儿童,允许儿童犯错,聆听儿童的诉求,耐心提醒儿童遵守规则并解释理由,引导儿童解决冲突。(2)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得到必要的帮助,引导儿童建构和谐人际关系。(3)让儿童体验到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增强儿童的集体归属感。(4)创设井井有条的、经常变化更新的、有趣的、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保证儿童可以很容易获得所需的玩具材料,持续地引导儿童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5)为儿童提供合作性学习与游戏的机会。(6)把每个儿童的家庭文化环境纳

入班级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7)禁止对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儿童的嘲笑、戏弄等不尊重行为,防止任何有碍儿童集体归属感形成的现象发生。

2 设计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

好的课程可以引导教师开展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课程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儿童的关键性学习目标。关于早期教育对儿童未来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幼年阶段,至关重要的是儿童的好奇心、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对学习和成功的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数学和科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全教协会(2005)在早期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中提出要评判课程结果的七方面内容:社会情绪、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探究能力及知识、理解自我和周围社会环境、创造性艺术表达、身体发展及技能。好的课程不仅仅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简单组合,它要根据儿童的关键性发展目标,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和教学材料,并使所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课程设计中还要考虑各特定发展领域中学习内容和能力发展的连续性,以便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持续不断地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进步状况来考虑各领域的材料和活动安排的逻辑顺序,同时还要照顾到个体儿童的兴趣和特殊需要。课程内容的深度也很重要。在材料丰富、时间充裕并且允许儿童深入探究的情况下,儿童的学习和探索往往更为专注和持久,学习效果也更好。

3 实施促进儿童发展的教学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判断和决策,使材料提供、师幼互动和学习活动等适宜于全班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幼教界经常有关于各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如单科教学和综合教学,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等。适宜儿童发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针对适当的对象和领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这样才有益于不同儿童在不同领域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经历尝试和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这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拥有必要的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知识和经验准备,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儿童发展。

根据婴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注意,教师一方面要为儿童提供机会,让儿童练习已有的知识技能并从中感受成功和满足;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为儿童提供必要的和适宜的帮助,让儿童学习和掌握那些处于儿童最近发展区内的知识和经验。

4 及时观测儿童的发展状况

如果说课程是促使儿童达到理想结果的计划或蓝图,那么对儿童发展结果的观测则是了解儿童是否朝着理想结果发展的必要的过程。充分地重视对儿童学习结果的观察和检测,是发展适宜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通过观测了解每一个儿童的能力和需求,从而为满足儿童需要并实施符合其发展特征的教育提供保证。

在发展适宜性教育中,教师观测儿童发展的目的在于:(1)调整儿童发展和学习的方向。(2)指导教师的计划和决策。(3)识别可能需要特殊服务的儿童。(4)向家长和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年幼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会有快有慢,教师只有尽可能在正式的情境和不同领域的活动中对儿童进行多次观测,才能获得关于儿童发展水平的真实信息。

5 与儿童家庭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关系

开展发展适宜性教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儿童。婴幼儿的年龄越小,教师越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从家长处了解更多的儿童发展信息。与家长沟通合作是教师必备的特别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

第4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残疾儿童;学前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14-03

一、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提出及其内涵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强化政府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角色,强调政府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与民生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在此背景下,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成“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构想,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并“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2012年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为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列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容范围,推进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其中,扩大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会。

所谓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根据“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可以理解为由政府主导提供的,社会、家庭共同承当的,旨在保障所有残疾儿童平等享有学前康复保教的权利,为残疾儿童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减少后续特殊教育需要的公共教育服务。与此相应的,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可以理解为政府优先提供或保障的,所有残疾儿童平等享有的,与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相关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它包含这样一些基本要素: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服务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供给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为深入剖析我国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政策,我们采用要素分析法,以福建省推进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为例,探索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实践路径。

二、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价值取向:均等化

构建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基础是提供覆盖面广、有一定质量标准,满足残疾幼儿基本的康复和保教需求的学前公共教育服务,其核心是实现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学前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率低,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远低于普通幼儿,仅为43.92%[1]。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机会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服务不均,服务质量不高是当前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主要问题,其中学前特殊教育服务不均等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水平来看,学前教育服务不均等主要表现在学前特殊教育资源占有不均等、服务质量不均等、权益保障不足等几个方面,这些不均等使残疾幼儿在寻求学前教育服务时面临重重障碍。构建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必须抓住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利时机,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把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在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供给方式等方面,强化政府职责,出台相关标准,实现残疾幼儿与普通幼儿享有均等化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服务类型多元化

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普通幼儿园应当接收残疾程度较轻的幼儿随园保教或者进入附设特教班。但是由于人们观念的偏差,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保教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一直以来,各种康复教育机构和福利机构承担着大部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任务,但是已有的康复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视力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招收智力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屈指可数[2]。因此,提供多元化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是构建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这在客观上要求学前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残疾儿童享有普惠性,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福建省在构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上,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开展。

(一)大力发展公办特殊幼儿园

为了加强特殊幼儿园的建设,提高特殊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康复教育水平,推动学前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福建省特殊教育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和《福建省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两份文件,为特殊幼儿园的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同年,福建省残联系统依托康复中心创办特殊幼儿园,目前已开办厦门心怡幼儿园、福建省福乐幼儿园、漳州市福乐幼儿园和龙海市福乐幼儿园等独立设置的公办特殊幼儿园。福建省教育厅与福建省残联的合作与创新,为全省残疾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学前教育机会。

(二)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教育部(班)

根据福建省《关于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福建省《提升计划》)要求,各地要将残疾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会,文件要求至2016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应普遍开展残疾幼儿教育康复。另外,残疾儿童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也要创造条件,招收残疾幼儿。

(三)随班就读范围扩大到学前教育

根据福建省《提升计划》,要求选取部分条件较好的普通幼儿园试点开展残疾幼儿随园就读,将随班就读范围扩大到学前教育。政府支持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接收残疾幼儿入园,多渠道满足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需求。

四、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方筹资:明确保障措施

充足的投入是保障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公共财政投入及其保障力度,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学前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能否稳定、有效运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由国家、家庭和社会合理分担,分担的结构或比例在受教育对象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对待是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的儿童有机会享有普惠性学前教育,从而得以实现人人享有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目标。福建省在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资金保障上,主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首先,明确政府职责,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残疾幼儿提供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关于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据此,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班)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将特殊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享有的“三免一补”政策逐步延伸至学前教育阶段;逐步将在合法注册的教育康复机构里的各类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保教纳入特殊教育惠民政策照顾范围。2012年,《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特教学校三免一补资金的通知》规定,2012年,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含学前)生均拨款不低于普通教育初中生均经费的6倍。2012年,特殊教育学校(班)公用经费补助按每生每年4500元标准来支助。另外,根据福建省《提升计划》,对于在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班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学前班就学的幼儿享受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同等待遇,即“三免两补”政策。

其次,支持普通幼儿园开展残疾幼儿随园就读。福建省《提升计划》要求各地选取部分条件较好的普通幼儿园试点开展残疾幼儿随园就读,对公办幼儿园和取得办园许可证的民办幼儿园招收残疾幼儿的,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资助,多渠道满足残疾幼儿学前教育需求。

五、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实施差别化政策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是指社会为保证残疾幼儿特殊教育康复需求,由国家和社会按照一定的程序给予经济资助的制度,以使其充分享有学前教育康复的权利。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通常作为一种应急措施或教育保障的补充,提供给那些需要特殊教育康复服务的残疾幼儿及其家庭,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乔治所言,“所谓公正,就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权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3]。其给付行为则建立在对教育资助领取者的身份和家庭调查基础之上。“国十条”明确提出“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目前福建省对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

(一)实施以政府助学金为主导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 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前教育资助工作的通知》,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设立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专项资助项目,资助包括“孤儿或残疾幼儿”在内的困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用于幼儿在园期间的保教费及伙食费,如残疾幼儿每生每年2000元。

(二)实施残疾儿童专项救助计划

根据中残联、财政部《关于印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福建省对1~6岁的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脑瘫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实施专项救助计划,用于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训练。此外,各地政府把“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列入民办事实项目,对7周岁以下残疾幼儿实施救助。

六、结语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明确将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应向所有适龄的残疾幼儿提供,其核心在于保障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满足残疾儿童学前特殊教育康复的需求,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系列机制,实现制度化。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必须通过国家政策或立法而获得合法性,这样才能成为可靠、持久的制度设计。我省残疾幼儿康复与特殊教育资源不足,残疾幼儿康复保教体系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加强残疾儿童学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义.中国0岁~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在京[J].中国残疾人,2004,(4):42.

第5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科学技术也随之有了较大幅度地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儿童教育软件也在其推动下有所改进,并逐渐处于兴盛阶段.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儿童教育软件主要有五种,即拼图类、识字类、绘画类、算数类、认识类,拼图类能够通过一些拼图游戏,锻炼儿童对事物形状的感知能力,发展儿童的思维;识字类是比较基础的一种,能够帮助儿童识字;绘画类通过画画等方式加强儿童的对色彩和造型感知能力,培养艺术水平;算数在学习中比较普遍,通过教育软件能够帮助儿童学习数学,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认识类相对而言比其他种类稍微深入一些它,能够帮助儿童认识和这个世界、了解周围的林林总总.

儿童教育软件的种类有很多,每一个种类的内容对帮助儿童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尽相同,在界面设计方面,儿童教育软件有其独特的特点,界面设计的风格要统一,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多将声音和动画结合起来,使界面设计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1.界面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本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儿童年龄段的喜好应用到其中,吸引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儿童学习.都是识字软件,但设计风格却大有不同,左边是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所设计的,风格柔和,简单大方;右边是专门为儿童学习识字所设计的,运用卡通元素,造型可爱,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儿童教育类软件的界面设计大多采用的是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容易理解.

2.界面设计风格统一

由于儿童年龄还小,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速度都有所欠缺,在进行儿童教育类软件的设计时,要保持风格和内容的统一,导航栏、图表、位置、字体、字号等保持一致,整个界面的色彩和亮度比较接近,不会因为界面的变化而发生与之不适应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儿童思考的时间,便于软件操作.

3.界面设计注重声音与动画结合

儿童处于一个爱玩、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全文字的教育类软件界面会使他们感到无聊、枯燥乏味,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教育软件界面设计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声音和动画的元素,既能够很好地渲染情境,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儿童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始终保持一个轻松、兴奋的状态,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当中,这对儿童的学习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

4.界面设计游戏与互动的必要性

儿童大多比较好动,对很多事物都觉得新鲜,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中加入游戏,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如图

二、儿童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儿童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儿童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对儿童的学习至关重要,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儿童教育类软件的界面设计,保证教育软件带来的有利性.

1.以儿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消费品也逐渐呈现多种多样的方式,功能越来越复杂,表面上看起来昌盛繁荣,实则消费者的满意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细分的概念没有在我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营销者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购买欲望,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规划为若干个消费者群,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

目前,儿童用品已逐渐进入个性化的消费时代,与儿童特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成长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儿童教育的软件界面设计同样需要对儿童这一群体进行细分,由于侧重点不同,特征也会不同,所取得的结果也大不相同.在对儿童进行市场细分时,应当结合儿童的心理、认知阶段等因素,将软件教育界面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学龄前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和小学高年级阶段,每一个阶段所接触的东西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自身的学习体验都不尽相同.

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不仅要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还要拥有美观的用户界面,儿童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以儿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儿童用户的需求为最终目的,考虑儿童的实际需要,侧重于简易性、易学性,注重体验设计.体验设计在儿童教育软件界面设计中非常重要,设计师应当在设计时认清自己的角色,并了解儿童这一问题,以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出发点,全面考虑儿童的取药,设计出比较适宜的界面.

2.面向儿童的教育软件界面设计原则

儿童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要坚持以儿童用户为中心,也不能忽视其设计原则.对于儿童而言,其打开系统软件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程序本身,而是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合理、美观易懂的软件对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因此,要在教育软件界面中相应地加入图形化、符号形象化的设计,符合儿童的思维,比较简单、直观,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儿童教育软件界面要有强烈的视觉感,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且要自然流畅,保证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要注意布局,在注重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育软件界面的间接性、易用性.

儿童的心理变化比较频繁多变,游戏可以作为儿童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对教育软件的界面设计时,可以适当地加入游戏的元素,设计虚拟主题,从感性的角度吸引儿童,使界面主题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界面设计是一种技术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对界面设计时,要以功能性为前提,以技术因素为主要考虑对象,与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和文化性.

3.面向儿童的软件界面的设计方法

儿童教育软件界面设计有很多元素构成,主要有整体视觉效果、窗口、指针、菜单、图表、按钮和文字等七种.视觉效果是由整体的画面(也就是界面皮肤)和色彩来决定的,由于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具象的界面对儿童有比较大的帮助,但一味地具象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要适度把握,重点突出,注重简洁性.

第6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法;立法演变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学前教育立法促进了全美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法分别经过了以追求社会福利、机会均等与智力开发、追求公平与优质为价值取向的三个演变阶段,现在形成了以教育部、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两大内阁级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的学前教育法律运行制度。

一、美国联邦学前教育立法演变

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立法经过了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法的萌发,20世纪60-80年代学前教育法的确立,最近30年学前教育法的更新和完善三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法的萌发

20世纪初,在自由竞争制度下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趋激烈,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抑强扶弱的福利政策。1912年,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首次召开会议,提出建立联邦儿童局(U.S.Children’s Bureau),合并所有联邦儿童事务,并制定出一系列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和福利政策。美国联邦政府由此逐渐为儿童福利和教育事务确立了稳定的制度安排。

联邦儿童局是一个开展儿童保健教育以及母婴服务的政府机构,现在隶属于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对国会健康、教育、劳动、福利委员会负责。1921年,联邦儿童局制定了《母子法》(Sheppard—Towner Maternity and Infancy Protection Act),由联邦政府向各州拨款,保障母婴权益。

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了最大一波经济危机,人民生活窘困,罗斯福政府颁布了《联邦紧急救济法》(Federal Emergency Relief Act),由联邦出资建立了覆盖全美的紧急保育学校(the Emergency Nursery Schoool),满足经济困难家庭幼儿营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到1938年,紧急保育学校为20万个贫困家庭儿童不仅提供有营养的食物,而且实施了与各年龄组相适应的课程,配备了受过短期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紧急保育学校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通过法律实施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项目,虽然该项目以福利为目的,但对后来学前教育机构运作标准以及教师培训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大批妇女开始就业,从事军事产业等,于是1940年出台了《兰汉姆法案》(The Lanham Act),由联邦政府拨款建立儿童保育中心,为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保障儿童获得相应的发展。儿童保育中心和紧急保育学校的区别在于,紧急保育学校服务于贫穷和父母失业家庭的孩子,以福利为主旨。而儿童保育中心是为所有参加战争军工生产的家庭的孩子服务,对双亲工作的儿童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兰汉姆法案》运行期间,服务了大约55万到60万儿童。这一法律大大推进了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以及学前教育发展。

2.20世纪60-80年代学前教育法的形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内民权运动高涨,又面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的威胁。面对新形势,美国意识到通过教育才能增强实力。这一时期美通过一系列立法,加强了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力度,学前教育立法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

1965年,约翰逊总统实施大社会运动(Great Society Campaign)平息社会矛盾,同时“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President’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又建议投资教育增强国家实力,于是白宫经济机会办公室启动了“启蒙计划”(Head Start),开始从娃娃抓起,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早期补偿教育。

1969年,该项目转由当时的联邦卫生教育福利部(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 and welfare)实施。该项目由联邦拨款,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3~5岁的孩子为服务对象,目的是改善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增进他们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改善其认知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和概念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由于该计划扩大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为目标,因而一出台就很受公众欢迎。“启蒙计划”学前班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到1972年,受益儿童达100万人以上,使贫穷家庭儿童与其他同龄人站在了同一起点上。

1981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启蒙法》(Head Start Act),对“启蒙计划”的拨款数量和款项使用作出明确规定。此后,根据各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多次对其进行修订和重新授权,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的目标,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启蒙计划”及《启蒙法》使美国学前教育成为了专门法律规范下的政府行为,对推动美国学前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里程碑作用。

1979年,美国联邦教育部从卫生教育福利部分离出来,正式成为内阁部,分担了有关儿童教育的事务,由此学前教育有关法律由两部共同实施。

3.学前教育法的发展和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由原来的重视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每位幼儿享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成为联邦教育部学前教育法修订完善的主要目标。

1994年3月,克林顿总统签署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该法设定了学前教育目标:到2000年,所有儿童都要为上学做好准备。该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所有儿童都要接受高质量的、能培养发展潜力的学前教育,帮助其做好上学的准备;所有儿童必须获得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以便他们进入小学时具有健全的头脑和强壮的体格。《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视,对入学准备的强调,提升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2002年,美国为了加强全美基础教育,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其中“阅读优先项目”覆盖学前教育,强调幼小衔接、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为了保证“阅读优先项目”的顺利实施,2003~2008年联邦政府每年投入9亿美元,其中“早期阅读项目”拨款为7500万美元左右。

此外,卫生和公共服务部1990年颁布了《儿童保育与发展整体拨款法》(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2000年颁布了《早期学习机会法》(Early Learning Opportunity Act),2003年,启蒙计划被重新授权,颁布了《入学准备法》(School Readiness Act),这些法律都为了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尤其是确保弱势儿童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确保了美国学前教育公平和美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美国联邦政府学前教育法律法规

现在联邦政府学前教育法包括两部分:婴幼儿保育和早期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婴幼儿保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等相关法律的部门是联邦卫生和公共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实施学前教育法律条款的部门是联邦教育部。

1.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实施的各项法律及拨款项目

(1)启蒙法(Head Start Act)

现在实施的《启蒙法》是布什总统2007年12月12日颁布的《2007年改善启蒙教育为上学做好准备法》(Improving Head Start for School Readiness Act)。该法共包括22个条款,内容包括:实施该法的目的;财政资助项目;拨款比例;项目实施标准、实施方式;项目管理;项目技术支持和培训;研究和评估等。

该项目具体由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的启蒙项目办公室(Office of Head Start,OHS)管理实施,2009年共拨款71亿美元。项目分两块内容,一是直接拨款给州和地方有关机构,由从事项目管理、儿童研究以及儿童教育服务推广的大学、非营利组织和机构等申请获得,侧重土著印第安、阿拉斯加、移民服务机构,为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另一块用于培训和技术支持,研究和评估,项目管理和总结。2010年,联邦增加了项目拨款,总拨款额超过72亿美元。

(2)《儿童保育与发展整体拨款法》(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

《儿童保育与发展整体拨款法》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设定;拨款项目及比例;项目规划和申请;项目管理和总结等。

在该法的框架下设立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由联邦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的儿童家庭管理局(The Adrainistration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ACF)管理。该局将“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发放给州政府,州政府在执行时享有较高的自。其中,75%的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是以早教券(Voucher)的形式发放。符合标准的低收入儿童家庭可向当地政府或由政府授权的早期保教资源和转介(Child Care Resource and Referral,CCRR)机构申请领取早教券,用以支付早教或托儿费用。低收入儿童父母享有选择园所的自。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是联邦第二大学前教育项目,具体实施涉及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的九个部门。2010年的拨款额度达到2l亿美元,2012年超过22亿美元。

(3)其他法律框架下的儿童教育计划

?誗贫困家庭短期补助计划

贫困家庭短期补助计划是在《1996年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调和法》(Personal Respon 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Reconciliation Act of 1996)的框架下实施的,其中涉及儿童教育。1996年,为解决贫困家庭托儿问题,美国会批准将30%的贫困家庭短期补助计划(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roilies,TANF)资金用于儿童的保育和发展,解决托儿需要。许多州利用此项联邦援助开办或增设了4岁班幼儿园。2010年4月6日对该法进行了最后修订。2006年该法拨款总额为156亿美元,给儿童的拨款是35亿美元。但该法主要目的并非儿童教育,而是补助父母。

?誗社会服务补助金

社会服务补助金是在《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框架下“社会服务整体拨款”(Social Setvice Block Grant)下设立的项目。“社会服务补助金”(Social Service BlockGrant,SSBG)是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管辖的另一项大型保育和学前教育计划。目前,此补助金可为低收入但不领福利金的家庭提供托儿补助。2008年资助金额达17亿美元,其中约近10%的补助金用于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托儿资助。

2.教育部实施的各项法律及拨款项目

(1)《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一号条款及学前教育项目

《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是联邦政府为改善学业成绩而实施的一项补助K-12国民教育的法律。2002年布什政府期间重新授权《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并命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有关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在“一号条款”(Title I)中。其中一号条款的B部分的第二项内容(Title I,Part B,Subpart 2)是“早期阅读”项目(Early Reading),第三项内容(Title I,Part B,Subpart 3)是“公平教育起点”项目(Eyen Start)。两项法律条款将拨款的目的,经费的使用以及项目管理进行了详细描述。2008年用于“早期阅读”项目的经费是1.1亿美元。2010年用于“公平教育起点”项目的经费是6600万美元。

(2)《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二号条款准备学习项目

根据《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二号条款(TitleⅡ)第三章设立了“准备学习”项目(Ready to Learn)。该项目主要支持广播、电视等多媒体开播儿童教育节目,帮助儿童为学习或者入学做好准备。2011年该项目拨款2724万美元,支持的媒体机构有美国公共广播公司(The Corporation:for Public Broadcasting,CPB)和美国公共电视(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PBS)。例如:在该项目的支持下美国公共电视制作的《单词世界》(Word World)在黄金时段播放,还传播到多个国家对儿童英语启蒙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3)《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五号条款学习基础项目

根据《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五号条款(Title V)第四部分第十四章(Part D,Subpart 14)设立了“学习基础资金”项目(Foundation for Learning Grant)。该项目帮助家庭发展儿童的情感、行为和社会发展。具体实施是投资社区教育项目,包括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身体发展的儿童教育项目,防止儿童滥用药物、遭受家庭暴力的社区福利和服务项目等。联合社区各种儿童服务机构和组织,开设合作项目,促进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同时为家庭和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2009年该项目投资约100万美元。

(4)特殊教育法中的学前教育项目

美国《特殊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的第三部分(Part C)是关于残疾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该法有关学前教育内容是为3~5岁的残疾或发展迟滞儿童开办特殊教育学前班。具体项目为“特殊学前教育基金”(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 Grants),该项目是教育部管辖的另一个资金较多的学前保育和教育项目。项目是由教育部提供补助经费给州政府,再由各州地方学区申请获得,年拨款额度4.3亿美元。

(5)特殊教育法中残疾婴幼儿及其家人的特教补助计划

1997年美《残疾人法案》修订,联邦政府增设条款,为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家人提供个别化服务。此项法案的修订促成了“婴幼儿及其家人特教补助计划”(Special Education Grants for Infants,Toddlers,and Families)。此计划由教育部拨款给州政府,再由各地的早期教育机构或区域性教育机构向州政府申请经费。2011年,教育部共拨款4.3亿美元,为27万名残疾婴幼儿及其家人提供了早期干预服务。

(6)学前教育教师发展项目

《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二号条款第一部分(TitleⅡ,Part A)和二号条款第三部分(Part C)中设立了有关建立高质量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项目。根据二号条款第一部分第五章(Subpart 5)设立了“儿童早期教育者职业发展项目”(Early Childhood Educat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目的是为贫穷社区和低收入家庭儿童招募、培训高质量的学前教师队伍,改善儿童早期教育的学习效果,为上学做好准备。二号条款第三部分则鼓励各州采取措施为学前教育招募、保住高质量的教师,特别是针对高需求社区。以上法律文本对各项目实施的目的,拨款及申请方式,项目报告和评估做出了详细规定。

三、美国学前教育法特点分析

1.发端于社会福利

从美国学前教育法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发端于社会福利保障。在儿童基本的营养和健康等生存权利得到保障以后,儿童接受教育的发展权利也逐渐加以落实。随着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学前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政府要保障所有人的教育平等权利,必须从学前教育开始,使所有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确保弱势群体儿童做必要的入学准备,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从某种意义上看,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延伸。

2.以保障公平为目的

美国宪法规定教育是地方和个人的事务,这是美国教育地方分权的法律依据,学前教育也不例外。从这一角度看,美国的学前教育法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联邦一级和地方一级。地方一级细化学前教育所涉及的个人及社会单位的权利与责任,而联邦一级的学前教育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所有公民的教育权益,以及促进各地区与族裔教育均衡和公平。就像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立的初衷一样,并是不具体插手各州的教育运作,而是弥补各州教育缺陷,保障所有人的公平权益。因此,联邦学前教育法不只是在原则上进行规定,而是以实质项目为抓手,以拨款为保障,促进教育均衡。

第7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儿童的教育教学;教学设计

1现代学前教育教学理念含义的解析

现代学前教育的概念是指对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解,包括对儿童自身能力、儿童认知概念等的理解。首先,了解幼儿教育中儿童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儿童之所以称之为儿童,是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与成年人具有同样重要的社会地位,但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本身是独特的,在发展过程中,他们是一个不成熟和不完整的人。因此,这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幼儿教育时看到儿童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不完整。第二,为了充分释放儿童的本性,儿童的本性源于父母并出生。但是,家庭成员和从小生活环境固有的遗传因素对儿童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性质实际上没有界定,在儿童随后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儿童成长其实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所以我们必须让儿童自由发展。但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能完全释放,根本不限制他们的行为,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不能采取完全宽松的教学方法,使儿童在必要时完全宽松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最后,孩子的本质是他们还不完全成熟,不无知,在孩子的认知上也不无能。他们在身体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这种潜力不能完全实现。所以幼儿教育和教学不用担心,要耐心地引导孩子,不能让孩子接受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让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

2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其实在现代学前教育教学设计中,主要就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课程内容的实施设计。首先,它是教育目标的设定。目前,许多幼儿园教学内容偏向于小学课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将不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也不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这种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违背了阶段和顺序。它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也不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此,它要求教师在设定教育教学目标时,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满足儿童的生活需求。其次,在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儿童的直接体验作为教学内容。不应该允许儿童学习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知识,应该允许儿童学习困难的学习内容。这不符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历。例如,一些幼儿园让孩子们每天学习许多难读难写的教学内容。儿童不仅在学习和理解上有困难,而且会导致儿童使用他们所学和他们所学的东西。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用真实的材料感受学到的知识,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设计出符合现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儿童能够成长和进一步发展。最后,就是教育教学课堂内容的实施设计。儿童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占最主要地位的就是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前教育工作者不能强迫儿童去学习知识,要有耐心的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完成学习内容。在教育教学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把游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儿童正处在这一阶段喜欢玩游戏,游戏最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游戏让儿童学习知识,在游戏过程当中,儿童可以感受到没有限制、自由自在,从玩的过程当中就掌握了学习内容,这让儿童以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所以,在现代学前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找对方法,引起儿童学习的欲望。游戏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可以让儿童快乐的学习知识,还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相对轻松。总之,要想很好的把现代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学前教育教学设计当中,就要正确的认识教育教学理念,然后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8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数学教育作为幼儿行动、思维、协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重要的途径,一直是幼儿教育届关注的焦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数学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进行科学、合理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十分必要。本文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影响因素出发,为科学有效的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支撑。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1.理论依据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包括认知学习理论、教学与发展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以及活动设计理论。依据对这些理论依据的深入解读,发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从学习者的本身出发,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保障数学结构与幼儿认知结构的协调性,以信息加工模型为教学活动的指导。此外,活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组织形式等在活动中的作用,为数学教育活动的成功提供有效支撑。

2.现实依据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现实依据包括社会要求、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等,社会要求指的是国家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正常运行,τ锥园提出培养儿童的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等事物的探究能力的要求。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指的是不同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结构,只有通过儿童数学学习的主动建构才能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实现知识内化。在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只有满足社会要求和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潜能,为幼儿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影响因素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除了以理论和现实依据为指导外,还应充分认识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为指向,还受教育内容、形式的选择以及活动环境的构建等因素的制约。

1.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基于儿童年龄、家庭环境的等的差异,儿童学习动力、认识结构等也会具有较大差异。在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只有对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儿童分析等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儿童学习数学有一个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同化到顺应、不自觉到自觉以及自我中心道社会化的过程,在活动设计中只有充分认识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活动设计,才能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例如,儿童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时,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就可以通过让幼儿利用“2”进行各种物品的描述,从而摆脱“2个蛋糕”等具体事物的限制,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共性,理解数字“2”的抽象含义。

2.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目标作为数学教学活动控制的导向,直接影响和规范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明确了数学教学的评价标准。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应以教学目标为指向,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依据不同领域进行分类结构,依据纵向进行层次划分,为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指向。其中,从心理领域进行教学目标划分可分为认知、情感以及动作技能领域。层次划分一般分为总目标、各年龄阶段数学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目标层次越低执行起来越简单。

此外,教育内容、形式的选择以及活动环境的构建等也是影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提升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儿童在宽松的、和谐的氛围中促进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数学活动设计的目标。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除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影响因素外,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还应注意活动设计要与儿童发展阶段相适应,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活动的有效性,注重对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此外,数学教学设计还应满足发展性、生活化、活动性、整合性等基本要求。

案例设计:“我来帮数字宝宝”

活动对象:幼儿园大班儿童

活动目标:

1.让大班儿童对相邻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自然数列中每个数总是与前后数字相差1。

2.让大班儿童对数字1,、2、3等能够进行书写,并在过程中培养儿童独立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

新房图片,1-10的数卡学具

活动过程:

(一)欢迎数字宝宝

1、提出问题

在依次出示1-10的数字的过程中,教师:数字宝宝要搬家了,想请小朋友一起帮数字宝宝,大家觉得如何?下面让我们欢迎数字宝宝们亮相。

2、感受数序

教师:数字宝宝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我们班的?

幼儿:…

教师:请大家读一读数字。

幼儿:1,2,…,10

(二)帮数字宝宝搬家

教师:数字宝宝的家是这样的(出示新房图)。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它搬家?

幼儿:我。

教师:在帮数字宝宝搬家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下规则。大家应依据新房图将数字宝宝放入相应的位置,并告诉老师每个数字旁边分别是几。

幼儿踊跃参加活动并回答问题。

教师:数字宝宝7想跟自己住在旁边的数字宝宝玩耍,谁能告诉我,住数字宝宝7旁边的数字宝宝是几?

幼儿:6,8。

教:为什么是数字6,8呢?数字6住在7的哪儿?6和7谁大谁小?

幼儿:前面,7大。因为7在后。

(三)活动评价

表扬能够独立完成活动的幼儿。

第9篇: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

一、儿童心智发展与儿童家具设计的相互关系

1、儿童家具及设施各设计元素对儿童身心发展、行为习惯的影响

通过对目前我国儿童家具设计的市场调研及使用现状研究,加上近年来对儿童家具及设施设计与儿童心智发展关系的关注及相关实例研究,我们认为合适的儿童家具及设施不仅有益于我国的婴幼儿和青少年心智发展、个性发展,对婴幼儿和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育功能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如下:

(1)、儿童家具的色彩设计会影响儿童视力发育及性格形成。

从市场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婴幼儿家具及设施色彩设计大多采用粉色系,或较为鲜艳的颜色,这虽然对培养宝宝的审美和对颜色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长期近距离刺激会严重影响婴儿视力的发育,我们建议婴幼儿家具及设施的色彩设计以白色和天然木色为主,再辅以各色可常换常新的布艺配饰,有助于婴幼儿心智发育。另外,对大一点儿童而言的家具色彩选择则要“因人而异”。好动的孩子应避免暖色系,过分内向的孩子也不应常处在冷色的环境中,否则色彩的心理暗示,会使儿童性格发展更为偏激。

(2)、适当的儿童家具及设施尺度不仅有助于儿童的生理生长,对儿童心理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由于我国儿童家具设计师大多是从成人家具设计转向,加上我国对儿童个体的基础研究较为滞后,导致国内婴幼儿家具及设施尺度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儿童家具不应只是成人家具的缩小版,它不仅关系着儿童的生理生长,长期使用过于高大的家具容易对儿童造成心理压抑,不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适合儿童操作使用的收纳家具不仅有益于收纳习惯的养成,更是一种自理能力的早期培养。

(3)、儿童家具及设施设计中的玩具功能和DIY功能不仅能开发儿童智力也有益于儿童自主意识的培养。

“DIY———Do it yourself!”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英文,它是追求个性的表现,也代表着一种精神———自己去做、去体验,挑战自我并享受其中快乐。开发学龄儿童家具设施的“DIY”功能也不仅在于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激发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更体现着孩子的人格受到尊重,孩子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有了这样的前提,孩子的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自然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这对其走上成功的人生道路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2、儿童心智发展对儿童家具及设施设计的影响

儿童家具及设施各设计元素对儿童心智发展影响不容忽视,而深入研究儿童的心智发展状况又能为儿童家具及设施提供了主要的设计依据,对儿童家具产品的研发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如:学龄前儿童行为方式决定着安全因素是此阶段儿童家具及设施设计的重中之重;儿童非主流行为方式特征对拓展其家具及设施设计种类起着积极的作用;儿童收纳家具的设计必须了解儿童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物件的类别、形态、数量和体量等;儿童家具的造型、色彩设计必须考虑儿童接收信息的渠道、审美发展趋势、消费行为、心理、等因素。诸如此类,对儿童家具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质量影响都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儿童家具产品的市场细分,从而提高我国儿童家具、设施产品及儿童家具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经营,促使我国儿童家具市场走向成熟。

二、儿童家具及设施市场现状

1、儿童家具及设施使用现况

从儿童家具使用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家庭对于婴幼儿家具的投入,能省则省,能将就则将就。我们在针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家具及设施使用现况的调研中发现,在幼儿园,家具因尺度适宜、储存量充足,孩子们无需依赖成人的帮助就能享受参与收纳时的快乐,一切显得井然有序,孩子们表现得乖巧、懂事。而回到家里,大部分孩子因为没有适合自身尺度的专用家具,孩子们自身事务多被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对家务变得漠不关心。呈现出我国儿童教育“5+2=0”(幼儿园5天加周末家里2天)的怪现状。我们认为要树立儿童自信心,让孩子们心智得以健康发展,家长对“儿童家具及设施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认识至关重要。

2、儿童家具及设施市场现况

比较国内外儿童家具企业及其市场现况我们发现,我国儿童家具无论在产品还是在市场环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儿童家具种类过于程式化,产品定位趋于雷同,设计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和原创性。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国内儿童家具无外乎床、床头柜、衣柜、书柜和书桌椅,种类极为程式化。虽然近年来国内儿童家具品牌急剧增加,但主要占据国内的中端市场,其设计理念、价格、家具用材等少有特色。低端市场则处于无品牌的竞争状态。随着80、90后初为人父人母,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然而因市场上儿童家具品种单一且缺乏人性化的细节设计,部分消费者把目光放在了选择余地较多的欧美品牌上。另一部分侧重在付诸于购买行为时更多考虑的还是价格的因素。这与欧美成熟的儿童家具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儿童家具市场,其产品不仅缺乏时代感,更缺乏对儿童生活形态及其个性的体现,产品功能缺乏人性化的细节。幼儿园家具虽然品种丰富,但也多从属于从事游乐设备或儿童玩具设施开发的企业以及成人家具生产企业,缺乏高品质产品及原创性研发。

(2)、儿童家具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和原创性原因。

通过深入的剖析,儿童家具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和原创性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由于儿童家具及设施对儿童心智发展的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这使得家长们的侥幸心理比较普遍,导致需求不迫切。

其二,我国当今大中型城市虽然大部分家庭经济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家居环境、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改善,但要付诸于消费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政府与企业结合儿童教育理论进行长期、多方位的正面引导。

其三,因为少有企业将幼教理论与儿童家具及设施设计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研究。导致儿童家具产品的研发忽略了其真正的使用者———孩子,这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长久生命力。

我们的研究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提高设计水平,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是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在凸现自己的鲜明个性的同时,实现差异化经营。

三、儿童心智发展的儿童家具设计策略

1、大力加强儿童个体的基础研究,搭建一个多学科综合研究平台对儿童家具行业迫在眉睫

据统计,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2.55万家,只占全部企业的7.8%;2012年全球研发企业500强中,我国企业只有十来家;由此可见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这正是促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颁发的主要原因,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成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

然而,就我国目前儿童家具产业来看,很少有厂家愿意花力气和财力研究其消费对象———儿童,而儿童个体的基础研究也不是单靠少部分设计师个人或是个别企业的力量能得以完成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今大数据平台,倡导由政府部门联合儿童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及儿童家具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搭建多学科综合的研究平台。这正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

2、人们对“儿童家具及设施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认识不够,需要政府与企业结合儿童教育理论进行长期、多方位的正面引导

综上所述,可见儿童家具及设施设计与儿童心智发展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然而,人们思想上的认识不够,还需要政府与企业结合儿童教育理论进行长期、多方位的正面引导。

从设计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盲目的支配者。潜心研究儿童的身心特征及其行为方式,才可能开发出真正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具。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儿家具设施多功能开发能较好地缓解目前经济因素影响下人们对“儿童家具及设施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认识不够,需求不迫切的问题。

三、儿童家具设计与营销新思路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设计者不应片面强调家具色彩和造型的作用,应从儿童的生活形态、行为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家具所处的空间环境、家具配饰、功能细节等因素作全盘的思考,探索儿童家具设计新思路。

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比较我国知名儿童家具品牌与欧美儿童家具知名品牌,可以发现其中差距。首先,国内品牌对企业营销理念的表述过于笼统,只有空洞的文字性描述,缺乏实质性的研究数据及图片支持;其二,国内品牌对产品的展示只见大效果,缺乏功能细节的交代;其三,在欧美品牌的官方网站中大多设有供孩子们互动的栏目,客户可以在网上尝试色彩的搭配,甚至直观地看到不同产品的组合效果等,给家具的选购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认为这是儿童家具品牌最能体现特色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调动儿童兴趣并开发儿童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却也正是目前我国儿童知名品牌网站建设的薄弱环节。

然而众所都知,品牌文化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名片。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站建设是品牌  国际化的重要窗口,还将为新型的产品交易方式———“网购”“微购”提供平台。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让人们充分了解企业及产品的详情,让他们足不出户既能完成原先繁杂的购物行为并享受购物的快乐,跨地域购物还能更大限度地满足年轻一代的个性化追求。

可见,加强网站建设对我国各儿童家具营销企业而言已是迫在眉睫。此举不仅使企业具有网络沟通能力,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挖掘潜在客户,并与老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结构等,从而提高产品及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