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生化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生化教学论文

第1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校2014级中医八年制专业的138名学生作为PBL教学研究对象,授课教材使用中医药出版社《生物化学》第7版唐炳华主编教材,

1.2教学方法

目前我校针对中医专业特点,将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授课内容整体优化后划分为三大版块,即物质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物质代谢版块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四个部分。肝胆生化与疾病是第三版块。在有限的学时内,全程展开PBL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结合中医专业特点,精选适合PBL教学的物质代谢版块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版块内容,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在课堂中以微视频形式播放并讲解相关的具体临床病例情况并提供患者资料,要求学生针对此患者基本情况,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并比较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以促进学生从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版块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微课小视频在课堂展示以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发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和黄疸等疾病相关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针对上述疾病从生物化学知识角度讨论疾病发生的机制及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促进中医八年制学生从物质代谢角度理解并讨论疾病发生的具体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差异,培养他们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评价和分析

PBL教学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内对课堂中提到的问题,每组出一名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电子版教材、网络精品课程视频、网络微课、慕课教学平台、手机移动百度搜索等搜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中抢答积极讨论。鉴于课时的关系,有些复杂问题留给学生放在课后讨论。授课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结合授课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把控课堂讨论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结合目前我校实施的形成性评价考核进行评价。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成分由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和实验成绩(10%)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0分(由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情况构成)。在PBL教学模式中,每组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每组同学给予更高的平时成绩。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问题回答的正确性,问题回答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做出总结,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以及本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定。当然,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作出及时而有效的调整,使教和学双方面同时得到提高。采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后,笔者对参加PBL教学的中医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调查内容包括临床问题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思路开拓、知识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此问卷主要评测中医八年制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物质代谢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合适度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回收138份,应答率100%。调查的具体结果见表1。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82.60%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85.50%学生认为PBL教学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80.43%学生认为PBL教学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记忆能力。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PBL教学活跃了中医班生物化学课堂气氛,在结合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基础上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PBL教学开拓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主观题时思路更广阔,能够引用其他学科知识,体现出较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方面。

3讨论

PBL教学法的特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以讨论这些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4]。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PBL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微视频展示相关病例情况,介绍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提出问题,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和准确度,以给予平时成绩的形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结合PBL教学方式,在中医八年制班级中以讨论形式讲授物质代谢与疾病相关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中医班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生物化学学习氛围。调查报告结果还显示,PBL教学促进中医专业学生对物质代谢中复杂代谢途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性的卓越中医人才。例如:教师通过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出发点引导中医八年制学生对“不同类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分析临床问题角度充分挖掘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潜能。尽管PBL教学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和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但是在顺利开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精选临床病例,学生应对物质代谢授课内容十分熟练,并配合老师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熟悉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才具备解决和分析临床问题能力。其次,在中医八年制班级生物化学中实施PBL教学,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备一定的中医中药知识背景,凭临床和教学经验来分析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病例。再次,教师还应掌握医学最新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临床疾病发病动态和各种临床治疗方案,将生物化学代谢知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医临床疾病防治紧密结合,才能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作者:陶怀 张波 周赛男 宋岚 胡梅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宋岚,胡梅,张波,等.在中医学临床拔尖班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6(19):73-74.

[2]张丽娜,金国琴,张学礼,等.提高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探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2):8-10.

第2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作者:刘必春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委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学习和应付考级、考证上,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1.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客观需求。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出现“国学热”现象,但事实上传统文化教育已逐步显现出弱化、扭曲等趋势。一方面,很多高校所推行的专业化、精英化教育模式,极大地误导和限制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学生群体来看,大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比较狭隘:容易将文艺汇演、主题教育、周末文化等校园活动片面地冠以传统文化之名并加以推广宣传,同时在活动中注重活动内容的即时效应、活动形式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倡导的儒家思想,忽视了思想的渗透应该是逐步引导、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弱化”、“扭曲化”的现状下,高校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广大青年学生,才能使他们在情感上和理性上自觉接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互相渗透的时代,传统文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此时,只有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抵御各种错误的文化思潮,为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保证。在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等为人处事标准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P12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们是引领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而不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已经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激励他们进一步焕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广大学生珍惜和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传统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导向,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基本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指导下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吸收借鉴一些西方优秀文化中的互补性内容,真正做到取长补短,熔铸出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先进性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文化发展的指明灯,指引我们既着眼于传统文化纵向生长与融合,不断推陈出新,又注重全球文化的横向杂糅,克服外来文化冲击,实现“传统、现代、外来”三者的有机融合,产生出真正的本民族的现代文化,服务我国乃至全世界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前提。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减少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实用性,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积极、主动去打造健康、健全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首先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中要有机的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中着重以引导、感染为主。其次要多开设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重要的举措是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多开设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2](P64)可以通过规定大学生必须阅读的人文科学书目,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经典的人文科学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校散发着民族文化教育的气息,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着力以传统文化元素构造校园文化的环境氛围。如组织开展讲坛、报告会、学术探讨等第二课堂来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和教育功能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3](P6)4.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保证。高校可以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利用团日活动、周末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民族节日等适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课堂上枯燥的说教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还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溯源、发展、创新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定期举办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文明公约践行评比、学习技能竞赛活动,大力推行“免检宿舍”、“党员示范宿舍”,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引入学生宿舍、融入学生生活、进入学生大脑,使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3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相关的化学教材中已经涉及了诸多的生态环境内容,也十分仔细地讲解了那些污染的形成因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是气候变暖和不可小觑的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对人们的长久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

二、结合教材内容传播生态文明

1.研究性学习

有效地促使学生怀着研究的信念并结合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社会与日常的生活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强化小组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将学科内容有效地渗进,强调实践中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布置些针对性的小论文以及找资料等作业,采用各类手段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渗透。

2.绿色实验

(1)传统的实验过程中,只是关注相关的操作便捷以及对应的设备简单,还有实验的各个现象突出,对于相关的生态环境污染重视度极为不足,这样就根本不会涉及和关注实验设计的绿色化。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广泛地关注起来,所以对相关的化学实验施行绿色化的设计,促使学生能体验并体会到转变实验各个方面的主要意图。

(2)绿色化学实验的具体化实施。对于相应的环境选择,尽量地避免掉一些小的反应物,基于最终的实验效果把一些容易出现危害物质的实验换为无害的物质;在施行对应的微型实验时,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的试剂量较少,通常为正常实验的1/10或是1/1000,并且相关的药品用量也非常少,排放量控制在最小量,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升了安全系数;在进行某些实验时,对相应的步骤程序进行一定的革新、规整以及规范化。比如,在铜和硝酸(浓、稀)的反应实验,在反应的最初,有关的因素就非常不利控制,还会出现一定的危害气体,这些危害气体会在相应的试管中进行反应。该实验的革新策略为:将铜片置于较为清洁的针管中,并将空气排出;同时在对应的小烧杯中放入些许的硝酸,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微热,再利用注射器来吸取相关的硝酸,快速使用对应的小胶帽将吸口封住,在观测到蓝色的溶液以及无色的气体时就把瓶帽打开,并将对应的活塞拉动以让空气进入,这时就会看到相关的气体变成了红棕色,这时就要注进氢氧化钠溶液之中;将实验的仪器进行改进,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成品仪器来进行有毒实验,这样能尽量的避免掉危害物质的出现,并且相关的仪器及药品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也不会出现对环境的毒害污染;最后则是对相关的药品以及三废的回收与二次使用,可以把相关的实验药品进行回收使用,这样能有效地提升药品的运用次数,确保能源的合理节约,保障对应的公共设备以便于将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三、教学实施

1.生态实践,课外的生态文明教育

(1)在各类教学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实践。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实际活动中经过一定的动手、脑,了解最直接的资料,并体会到较好环境带给人们的益处和诸多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危害,以便于促进学生将人和自然以及环境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进行很好的培养,并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及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相关的实际活动,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致将这样良好的意识化为自己的素质以及最终的环保行为。

(2)实践活动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领学生们对相关的生态文明现象与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艰难,并亲自感受自然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使学生们自觉的对自身行为的考虑,重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初中生来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将学生们进行一定的组织并参与相关的环保知识以及演讲比赛。还可利用对应的环保知识讲座以及辩论会等对学生展开广泛及深化、长时间的环保类宣传,并合理地鼓励学生去收集一些可回收的物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良好环保意识的树立。

2.试卷资源、教学评价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试卷可以说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成效进行一定的评价,考试对整个教学的进程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相关学习评价的一类有效的方式,最终的目的是对学生展开对应的调控及监管,进而对学生学习的各类状况进行很好的矫正。考试所具有的检测及反馈的功能亦是教育过程目标管控的重要策略,考试所能提供的诸多讯息可以说比最终的成绩更重要。所以,在相关的化学类试卷中强调生态文明以及环境保护知识的题目,进而有效地强化学生们心理潜在生态意识以及道德类的感情。

3.生态文明素质

我们要认识到人类不能任意地夺得并运用自然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共处的科学自然观念,更要认识到绿色文明与正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不断的构建绿色的工业、农业以及交通等,持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向型的文明。绿色文明是强调俭朴并回归大自然的,提倡人们去亲近大自然,和自然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四、结语

第4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每个人都要以个体生命为出发点,与自我、他人和大自然建立关爱、互助的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生命教育可以和化学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根据化学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增强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的学习,化学课堂上介绍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通过十二个昼夜的实验,夜以继日,研究出来的燃烧现象,彻底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听教师讲起这些科学伟人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再如: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中,要讲解气体CO的重要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第一种气体———CO,会使得不了解气体CO的人死于非命。还有的人会利用该气体谋杀或自杀,体现了对生命的不尊重和不珍惜、爱护生命。

二、生存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tobe———学会生存!”它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遵循生存的规律和原则的情况下,怎样充分发挥潜能,以适应时代的变幻莫测、增强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生存的最大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养成生存必需的良好习惯。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生存能力,必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深造学习和进入社会后谋求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水的净化》教学中,《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他流落荒岛,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这就是生存的本领。“三生教育”有机融于学科教学,将使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幻为现实。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即教育。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启发和诱导,参与化学活动,学生们反复实践,积累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生活是完美的,在这个绚丽多姿的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生动有趣的变化。化学教学课件结合生活教育进行设计,使教学艺术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中化学家的艰苦工作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而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大胆地向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的学说发起挑战,提出了原子中还包含了更小的粒子电子,等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是要追求真理的。

四、“三生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

“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独立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生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懂得感恩,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三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历程,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具体教学方法:根据“三生教育”基本方法的要求,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化学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第5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一、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1.教师规范操作“生活化教学模式”

由于小孩的是非辨别能力差,教师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对小孩的启迪作用尤为重要。“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是像其他教学模式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评估标准,而且实施难度大。教师应根据学校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以及所在班级学生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之前,除学校给老师进行特定培训之外,老师自己也应该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强化,教师可以自己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认真分析甚至解剖其生活化课堂,切实体会和理解其生活化教学的方面。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除了给孩子具体地讲解课文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郊外春游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找春天,找春天的现象、特征,他们可以找到春天来了,河水解冻了,草绿了,花开了,树木发芽了,农民开始春耕了,通过发现春天的这些特征现象,他们就可以找到春天,可以亲身用手、鼻、眼去感受春天,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特征。

2.让孩子乐在其中

孩子在小学阶段对玩乐的兴趣大于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枯燥的课堂学习教授中引入生动活泼的生活外的教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孩子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更加认同品德教育中的知识理论。例如,在教学《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时,首先根据学生经常把一些重物挂在树枝上的举动,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体验的环节。其次,创设环境让学生扮演“小树”伸出两臂当作“树枝”,我让学生把沉重的书包挂在“树枝”上,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小树挂重物的苦楚,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对小树的同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对别人的痛苦有了移情的体验。新课程把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主流时,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生活化教学内容与书本知识的衔接

从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看,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生活化教育模式”为辅的。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书本知识的衔接是尤为重要的。

2.注意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反馈环节

生活化教学并不是一次就会成功的,在实践中教师会有自己的感悟,他们对生活化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会有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感想。不管这次教学活动的规模大小,活动之后教师都应该做好工作日志的记录,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以汲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并且发扬生活化教育模式中好的一面,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3.重视趣味教学

第6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

(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4)作业“高标准”,对差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多采用面批,当面纠正。

三、巩固提高是关键

要使差生彻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现,这是解决差生问题的关键。通过以下几方面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重要性教育。课堂上举例,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化学元素发现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化学,献身科学的理想教育。这种教育要“化整为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3)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4)经常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错让学生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第7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一、充分认识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意义

1、开发学生智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即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人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这显然是把“智”当作“知”来理解了,这是不全面的。人无知识不行,但光有知识没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识不会用,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有了知识又有了智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把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2、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应用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此,只有认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化学实验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例如,在乙醇制备乙醚的实验中,学生已知副产物有乙烯生成,但副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得知:反应首先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应伴有放热。然后乙醇进一步与硫酸二乙酯在加热条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应时温度过高,则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时伴有碳化副反应现象发生。

这是学生在掌握乙醇加热生成乙醚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得出新的理性认识,使其智力得到锻炼。

二、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强“双基”教学,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奠定基础

智力和知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缺乏一定的知识,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化学实验这门学科而言,就必须通过课堂理论课的教学,把反映客观物质本质性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在实验中加以检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练结合。所谓“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讲清楚。“练”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条件

智力的开发与学习知识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智力的开发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使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验操作之中,实验的事实结果又能升华为理论。如果教师是注入式灌输的,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照方抓药、机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难以开发。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得出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有的甚至实验失败。对此,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实验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验,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第8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创新

论文摘要: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创新性实验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记忆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生物专业学生分配就业时所遇到的困难,本文针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物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1.1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生物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实时更新内容。讲到基因表达时,可介绍我校主持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建立21世纪“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里程碑。并把有关基因组草图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1.2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

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讲授理论课时,可通过联系周围的生命现象和生活常识了解生化问题,激发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如脂类代谢部分,可以介绍目前世界肥胖人数已超过16亿,肥胖易引发心脑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死因,再结合脂代谢机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饮食平衡营养控制肥胖。另外,可以通过设问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短跑后人会感到小腿酸痛?为什么不能常吃生鸡蛋?为什么加卤水可以制豆腐?为什么多吃糖会发胖等等。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宽了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1.3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成倍递增,涉及的许多概念及反应过程非常抽象,尽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感到概念模糊和难以理解。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集声、像、动画、音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简明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优点。

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用ChemOfficeUltra8.03绘制氨基酸或核酸的三维立体结构,录制视频介绍几种层析法等实验性强的理论知识,运用Flash动态画面模拟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线,遵循内容精简、版面简洁、色调清晰,动画科学,切忌将它制成电子黑板。在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效果的渲染下,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图像宏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1.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引导式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然后以答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开展课堂交流。

在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参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等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或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相互交流。

2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的精神,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新时期我国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在生物化学的双语过程中,首先处理好现阶段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其次提高教师的双语执教能力。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口语,组织教师到英语国家培训。另外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采用循序渐近的教学方式,实现双语教学目的。

3开展创新实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一流的人才,谁就可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开展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有效手段之一。

3.1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环节,从试剂配制到实验的预试及分析均由学生完成。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2开展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课时和经费限制,很多学校主要开设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实验,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至关重要。如设计“鸡蛋清SOD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酶的性质、酶的分离及纯化关键技术、酶的鉴定方法等知识。

3.3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第9篇:生化教学论文范文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