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精选(九篇)

湖南高考作文题

第1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题记

在很小的年纪里,我便习惯了蹲在门前,守望人归来的身影。在我八岁那年的冬天,我等来的却是父亲冰冷的躯体。于是,我深深地明白,父亲再来回不来了。那些镰刀里绽放的月光,那些馒头里发酵的温暖,随着父亲的离开而永远地消逝了。

从此,我好像是一夜之间懂得,人世间一切是如此无常。生命,是如此脆弱。尘世里的我们如同蜗牛,为着生活和梦想一点一点往上爬。而我只想踮起脚尖,离阳光更近一点。再近一点。

踮起脚尖,为了让生命更有华彩;踮起脚尖,为了让生活充满阳光;踮起脚尖,为了让年华流光溢彩。

生活中有许多的门槛,许多的坎坷,许多的艰辛,需要我们勇敢去迈,去闯,去冲。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敢踮起脚尖,去跳跃,去奔跑,去闯荡,才能开创更加精彩的未来。

凡高轻轻叩响的手枪,“轰”的一声脆响,生命的红如同他笔下怒放的向日葵般绚烂多姿。李白饮尽万缕月光,吞吐锦绣文章,才高八斗,却豪气冲天地说了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踮起脚尖,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生的豪迈与气魄,尽在弹指一挥间。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无不是站在生活肩膀之上的巨人。他们踮起脚尖,傲视群雄,越挫越勇。面对生活的激流,面对生命的磨难,他们没有自怨自怜,而是选择了踮起智慧与勇气的双脚,踏实创新,勇往直前。最终,他们劈开了万丈霞光,斩断了万千荆棘,一身风雨,两袖清风,赢得了生命的辉煌与灿烂。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生活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热爱生活,心存感恩。当我们在生命旅途中,遇到沟沟坎坎,亦无需紧张,更不必讶异,要相信,只要我们轻轻踮起脚尖,勇敢跨过去,便能迎来生命的曙光,重获生命的光彩。

第2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导语】辛勤耕作十二载,知识田里成果现。考场之上奋笔书,难易题目都做完。开开心心出考场,笑容满面捷报传。2018年湖南高考文科综合已于6月8日11:30结束考试了,

说明:2018年湖南高考文综试卷使用的是全国卷I,全国卷I适用的地区包括【河_南、河_北、山_西、江_西、湖_北、湖_南、广_东、安_徽、福_建、山_东】2018全国卷I高考文综试题已公布,由于湖南高考文综试卷采用全国卷I,所以就代表了2018湖南高考文综试题也已公布了。

点击查看:

第3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日益频繁。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与其它国家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加强。如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文化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和学生等。我国各高等院校为了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纷纷有了各自的英文校名,其中自然涉及到校名的翻译。由于对于校名的翻译,我国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机构规范管理,造成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的现象。加上近年来高校合并更名现象的普遍,使得部分高校校名英译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高校校名英译标准,同一类型学校其英文校名命名方式都各不相同,有些英文校名会让国外人士不得要领甚至产生误解,严重损害高校的整体形象,以至于影响其对外合作交流。我们将从英语中不同名词间的关系表达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目前高校英译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从语用学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试图从“名词+名词”关系视角探讨中国高校校名的语法表达机制及其英译的相关问题

二、高校校名英译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和90年代高校合并之后,大致可分为:综合性院校(如南京大学)和多学科专业性院校(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有专科学院。

1.华中地区高校校名翻译特点。

(1)地名/纪念名+University/College。用这种结构进行英译校名的院校河南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许昌学院、黄淮学院、焦作大学、开封大学、新乡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湖南省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湘南学院、长沙学院等八所学校采用这种结构模式。湖北省高校有:湖北大学、江汉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分别译为Hubei University、Jianghan University、Yangize University、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这种校名英译的优点是易懂、易记、简单,符合翻译基本原则中的“信”和“达”。

(2)地名+专业名+University/College。用这种结构进行英译校名的院校仅河南就有 16 所,占河南高校总数的 14.3%,例如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警察学院、铁路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等。湖南省有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湖北省有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黄冈师范学院(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都采用这种结构。

这种英译校名的优点是突出强调了专业,并且易懂、简单,能让人一目了然,但是若英译不准确,极易造成歧义和误解。

(3)地名+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of+学科名。用这种结构进行英译校名的院校河南共有 15 所,占高校总数的 13.4%,有: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原工学院等。湖南省有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商学院等所学校。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的还有湖北省的中国地质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Geology )、武汉理工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湖北工业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还有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

这种校名英译是仿效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命名的,优点是易懂、简单,既突出强调地方,又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

(4)其他。很多高校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例如湖北民族学院将英文译名定为“Hubei Minzu university”。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 Zhengzhou Jiaotong University)等。

2.华中地区高校校名翻译存在的问题。

(1)英译校名结构不统一。我国高校英译校名较为混乱,往往会出现同一类汉语校名被译成几种结构,例如:“理工大学”就可以翻译成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Technology、Polytechnic University、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等不同形式。“工业大学(学院)”类翻译成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stitute of Technology、Polytechnical University、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等。高校译名缺乏规范化和统一化。

(2)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Academy 使用混乱,人为升格严重。“university”为“大学”,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和国际惯例,常指具有本科学士学位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college”为“学院”,指大学中的二级学院或独立的可以颁发学士学位的学院。“institute”,通常用以指以理工、技术类学科为主的学院。河南高校夸大其英文校名的翻译不在少数,很多学院译为“university”,甚至包括一些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College”、“Institute”和“University”等词的界限不清,因此夸大其学校的性质、定位和规模。

(3)对“技术”(Technical)和“职业”(Vocational、Professional、Occupational)重复使用,

(4)师范大学(学院)和教育学院的校名英译问题。师范学校在英语中被称为“normal school”。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Teachers University/College”。而国内很多师范大学(学院)把校名译为“Normal University/College”。如“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5)高校分校和校区的校名英译问题。一些高校有多个校区甚至在外地设立了分校。如武汉大学东湖学院有自己独立的英译校名:Wuhan Donghu University.但按国际惯例,英译校名可以采用“主校名-分校地”或“主校名at分校地”或“主校名,分校地”的结构。可以改为“Wuhan University at Donghu”。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HUYU COLLEGE,可以改为HNAU Huyu College

三、高校校名英文翻译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校名英译既要实事求是,也要遵循灵活原则,切忌生搬硬套,要凸显办学特色。但不可通过英译人为“提升”学校的层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译为“Beihang University”。这种译名体现了翻译的灵活性,而且通俗易记,对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2.校名英译应考虑英语国家文化,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推动高校步入国际化轨道。译文要考虑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可接受性。如用“Teachers University”代替 “Normal University”,用“Art Institute of +地名”代替“地名+ Arts Institute”等都是运用这一原则的例子。

3.规范高校校名英译,建立标准化管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高校的译名问题,统一管理,不再由学校自行翻译。力争将所有高校的英译名规范统一起来,通过全面的、专业性的规范治理,实行严格的英文译名报批制度。提高各高校校名翻译质量,更好地增加译名效应。

例如我们可以参考欧美国家大学的英文校名将高校英译小明采用“University+of+地区名”的模式,“理工大学”类院校,我们可以用“地名+Polytechnic University”来表达;“工业大学”类院校用“Technology University+of+地名”来表达。而“科技学院”可以翻译为“地名+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4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黄士衡,字体楷,号剑平,1889年7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郴县永丰乡的一家书香门第。黄士衡自幼勤奋好学,8岁入私塾,15岁入郴州北湖高小,17岁考入郴州六城中学学习。

1911年中学毕业后,黄士衡先后入湖南高等中学高等班和湖南私立广益中学附设大学预科班学习。1913年被选派公费留学美国,先入马萨诸塞州芒腾候蒙预备学校补习英文,后到印第安纳州乌路普莱佐大学攻读美国历史、政治学、社会学。其间,因向旧金山《少年中国报》、纽约《民气周刊》投稿,反对袁世凯称帝,被国内当局停发公费,被迫半工半读,并于1914年转学到埃阿瓦州立大学,主修历史,辅修政治教育学,1917年夏毕业,获学士学位。在此期间,由马素介绍加入中国。

1917年秋,黄士衡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习历史和政治学。一年后,他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继续留校研究社会教育科学。此间,应聘为纽约《民气周刊》主笔,曾以“山东问题”撰文斥责陆荣廷卖国,反对卖国的“兰辛――石井协定”。

黄士衡身在异邦,心系祖国。自1913年远渡重洋赴美到1920年回国,他在美国留学长达8年。8年中,他无时无刻不挂念着祖国、挂念着家乡,回国之前,对他较为赏识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院长想挽留他在研究院工作,黄士衡拒绝了他的好意,说:“我的根在中国,在湖南,湖南的许多事情需要我去做。”他拒绝了院方的盛情挽留,毅然回国。

为“人患”问题,开出一剂良药

黄士衡对人口学颇有研究。他曾于1918年在著名的《留美学生季报》(胡适任总编辑)上发表了《中国人患问题之解决》,可谓振聋发聩、一鸣惊人之作。1920年8月,黄士衡回国不久,即应湖南省学生联合会邀请,就人口问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中国如不控制人口,必将人满为患,他说:“人何以有患,都因人满而一切供给过难,乃为大患。”中国当时人口号称4万万,占世界总人口的1/4,“人患”问题已相当严重。

他说:所患之处是食物供给不足,食物供给赶不上人口增长;土地因为过量索取,生产力渐减;教育普及困难,许多家庭因子女太多供不起学费;发明创造不受欢迎,因为劳动力多,人们便不用机器,不愿在生产工艺上进行创新。

他提出解决“人患”的方法:第一,采取移民政策,移民于地广人稀的蒙古、、新疆等省区;第二,扩充生计之途,发展实业,特别是工业;第三,限制生育,如“上的限制,即节欲和避孕”,“打破奖励生育学说,即破除孔孟的‘嗣续莫大焉’之类论调”,“采取各国预防人患法”,生育子女以2个为适中;第四,严订法律。如“禁止早婚”,“废弃妾制”,“禁止智障、近亲结婚”等。

以上观点和对策,对于当年湖南的知识界来说,真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倍觉亲切,痛感迟行。尽管有些观点不够准确或全面,但站在全民族和全社会的高度来看,只能说瑕不掩瑜,真正具有超前性,他看到了“患”,开出了“剂”。

黄士衡人口论与马寅初的人口论相比,黄士衡的研究早于马寅初《新人口论》(1954年开始系统研究)达36年之久。马氏提出的解决途径――积极发展生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与黄氏的大同小异。特别是他们提出的“节制生育”,与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谋而合。、刘少奇、邓小平分别于1956年、1954年、1953年提出了类似观点。

巧妙操作湖大改归国立

1926年初,湖南商专、工专、法专三校合并组成湖南大学,黄士衡受聘为湖南大学行政委员兼商科学院教授、院长。随后,由黄维建介绍重新加入中国。1929年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时,省党部委任黄士衡为省党部委员,黄士衡力辞不就,主张以“教育唤起民众”,致力于教育事业,并为湖南大学改为国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6年2月,黄士衡接掌湖南大学校印后,立即召开各级级长会,决定每院选举代表4人(院长、系主任及教授代表、学生代表),由他主持联席会议,商议湖南大学改归国立事宜,会议一致同意以校方的名义要求将湖南大学改归国立。教育部亦认为湖南大学师资力量较强,图书仪器设备均有一定规模,教学质量且“为全国省立大学之冠”,具备改为国立的条件。

1936年4月26日,莅湘,表示“湖南大学改归国立甚好”,暑假前,黄士衡倡导成立“湖南大学国立运动促进会”,该会敦促省教育厅长朱经农(后来担任教育部次长)作为省府代表,偕同湖南大学师生代表赴南京请愿。途经武汉时,原湖南商业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的教授任凯南、杨端六、皮宗石等纷纷表态支持,联名致书教育部长王世杰,施加影响。

关键时刻,黄士衡主动辞职让贤,请省政府聘皮宗石继任校长。皮宗石留日时就是同盟会会员,又是当时教育部长王世杰留英同学及共同筹建武汉大学的老搭档。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1937年7月,教育部正式通知将湖南大学改为国立,“将该校列入国库支出经费之列,同时,湖南省府年支湖大经费,应不少于已确定的444646元之数。”

教育行政管理开新风

1927年初,黄士衡随唐生智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四路军总指挥部秘书。1927年7月,湖南省主席唐生智任命黄士衡为湖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同年10月,唐生智“东征”反蒋失败,被迫下野,黄随之去职,仍回湖南大学教书。

1929年初,何键主湘后,复命黄士衡为省府委员兼省教育厅长。黄士衡任内大倡清廉之风,他从未向校长们引荐过教职员,连厅内职员,也从未有过介绍人的事。

任期内,黄士衡还提出“茅茨出阶,皆可办学”的思想,提倡艰苦兴学,降低办学门槛,以实现“以教育唤起民众”的目的。同时,尽力充实湖南大学,整理职业教育,恢复中山图书馆,筹设各县民众图书馆,确定考选留学生办法,召集省立学校校长会议,举行全省教育行政会议,建筑公共体育场,多有建树。

1929年7月和8月,国民政府相继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规定须具备3个以上的学院才能称为大学,而且必须有理、工、农、医之一在内,否则该校只能称为学院。湖南大学衡量自身情况,1930年2月1日,改原来的“科”为院,有文、理、工3院,下设10个系,应当说是符合标准。不料,在随后的全国教育会议上,却以湖南大学每月经费仅1万余元和原立案时仅9个系为由,拟予降格。黄士衡在会上力争,辩词之一是“湘省向来注重效率,以较少的钱办较大的事业”,之二即上述3院10系的事实,终于使会议否决了降格拟议。这是他深谙科学管理中效率原则所取得的胜利,也保卫了湖南教育界历经30年努力奋斗,由法、商、实业等高等学堂长期出色办学而汇聚的这一总成果。

任期内,黄士衡极力主张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考选留学生”。1929年,德国给予湖南2个研究生奖学金名额。黄士衡亲自主持选拔考试,将获得一、二名的李达和雅礼大学毕业的何凤山送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两人都成大器,为中国人争得了国际性荣誉。何凤山长期任外交官,在担任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1938~1940),冒险为数千犹太人签发赴中国签证,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这一义举被湮没几十年,他死后才被美国历史学家考证出来。2001年初,以色列政府追授他“国际义人”称号,被世界各媒体誉为“中国的辛德勒”。李达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航空与宇航局任科研主任,参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研究。李达在《自述》别提到,当年黄士衡厅长这一德政,为他后来的成就提供了关键性的机遇,感恩不忘。

1936年,黄士衡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此间,他将任省府委员两年的全部薪俸捐出,在长沙城内犁头街建造房屋一栋,开设湖南大学办事处。同年黄士衡倡导成立湖大毕业考试委员会,狠抓学风、考风。他自任主席,选聘了包括省长何键、教育厅长朱经农、老校长曹典球、宾步程、胡元亻炎、任凯南,以及王子王干(湘雅医学院负责人)等在内的校内外委员44人,此举不但保证了湖南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还为湖南大学由省立改国立创造了条件。

日寇入侵仍坚持办学

1937年冬,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聘请黄士衡为湖南省政府顾问、省抗日军事参议会参议员、第二届临时参议会议员,并被指定为第一届国大代表。

1938年,国民政府委任他为内政部礼仪司司长,1939年湖南省参议会又委任他为秘书长,他都坚辞不就。然而,在办学兴教方面,他的热情仍然很高。1938年9月,黄士衡被推选担任湖南私立广益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前身)董事长,他愉快受职,说:“广益是我的母校,我会竭尽全力与各位同仁携手合作,共赴时艰。”

1938年10月,日寇进犯湘北。在政府“焦土抗战”的口号下,长沙被大火烧成一片废墟。黄士衡在长沙召开广益董事会,讨论迁校事宜。董事们一致认为:“为图学校之生存,并负战争时期教育之使命,不能不竭力以赴。”决定将学校南迁到常宁。黄士衡嘱咐董事兼校长曹孟其,暂租借柏坊乡大坪村的几栋祠舍作临时校舍。学校搬迁后,春季招收学生476人,其中高中7个班,初中6个班,教职员37人。此时,办学经费拮据,学校各费改征实物,黄士衡除捐出自己历年积蓄外,还千方百计外出筹款。他说:“若能赢得桃李满门,为我华夏争光,虽死亦无憾矣!”由于黄士衡的多方奔走,广益在国难当头的年月,仍弦诵不辍。

1940年4月,黄士衡到常宁举行广益建校35周年纪念会。会后,邀请常宁县军政部第四补充兵训练处的前锋剧团来校联合举行以抗日题材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演出。以后几年,每年校庆,都举办以抗日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晚会或游艺大会。当时,校园里人人会唱《长城谣》、《八百壮士》、《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以及《黄河谣》。同时,走出校门进行抗日宣传。每年春季,广益组织学生到附近农村宣传兵役法,并帮助农民春耕;暑假,广益组织义务宣传队,自备费用、行李,到桂阳用刷标语、发传单、演讲等方式宣传抗日救国。

1944年5月,日寇第四次犯湘,不久,长沙失守。抗日部队在常宁招兵,广益有10多名学生怀着抗日救国热情,报名参了军。同年8月,衡阳失守,常宁告急。经董事会研究,由学校介绍一部分年龄较大、能力较强的学生到后方各机关、小学服务,或参加战地工作;另有60余人,于9月初由军训教官率领,进入第九战区干训团和湖南行政干训团合办的学生教导总队受训。

抗战胜利后,广益中学迁回长沙熙宁街继续办学,黄士衡回湖南大学任教授。

老有所为弘扬民族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黄士衡继续留在湖南大学任教授,1950年改任研究员。1953年高等学校调整时,调任湖南师范学院任研究员。

1951年10月,黄士衡召开广益最后一次董事会,宣布广益中学交给人民政府,由省文教厅首批接办,改为省立中学。至此,董事会完成了历史使命。

1951年11月,62岁的黄士衡加入民革。此后,他任民革湖南省委第二、三、四、五届常委。他真诚信赖共产党的领导,关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情况极为关注,1973年初,得悉株洲县部分地区遭受灾害,随即汇款3000元救灾。他曾以特邀代表身份列席中南军政会议,参加湖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当选为第二届、三届、四届省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一届湖南省政协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湖南省政协常委。

第5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特色馆藏 社会化服务

[分类号]G252

1 引言

近几年,各方面人士都非常关注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和服务问题。其中,先后出现过厦门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报道;有针对北京市人大代表关于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建议以及北京市教委鼓励高校面向社会开放的鼓励性政策;有由50多家大学图书馆馆长共同签署的“支持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和社会共享”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发表,更强化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责任。

但总的来看,国内高校图15馆面向社会服务的进展非常缓慢,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较低,还没有发挥出高校信息资源在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分析湖南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社会化服务发展问题。

2 湖南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现状

2.1 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特色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对于图书馆而言,有馆藏特色、服务特色、建筑特色和管理特色等。而在当前信息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特别强调特色馆藏的建设与服务,这样才能使各图书馆从实际出发,建立有自己重点和特色的专门化藏书体系,满足读者专深化的文献信息需求;又能使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群建立起类别齐全、类型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满足多样化的社会文献信息需求。特色馆藏的建设,可从学科专业性、地方性、文献类型、文种、数量等方面体现出来;而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目前大多是围绕学科专业性和地方性两方面来巩固与强化自身特色馆藏建设及服务的。

特色数据库是目前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集中反映。图书馆往往根据本系统本地区的社会信息需求和本馆的藏书基础、技术力量、经费等条件,系统地将图书馆中的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转换并提供上网服务,从而成为吸引读者,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核心资源。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CALIS项目资助建设的特色专题数据库等和各地区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的特色数据库等。

2.2 湖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建设现状

湖南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也主要从当前的特色数据库体现出来,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特色数据库,即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资助的特色数据库、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助的特色数据库和各高校馆根据自身特色而建设的特色数据库等。

目前湖南高校承建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资助的3个特色专题数据库,分别是:①书院文化数据库,这是由湖南大学图书馆和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共同建设的一个系统反映中国及世界各地书院文化历史、现状、研究状况等的专题数据库,主要介绍中国、韩国、日本、朝鲜、美国、意大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8 000余家书院的概貌、历史沿革以及与书院有关的人物,收录书院的原始文献与研究文献,展示与书院有关的文物图片、建筑艺术和风光胜迹等多媒体资料,并提供相应的服务;②湖南人物数据库,这是湖南大学图拈馆依托“千年学府”独特的文化背景,岳麓书院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浓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为基础构建的数据库,扎根于湖湘文化,主要收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海内外享有重大声誉、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一定影响的湘籍知名人士的作品,包括:著作、手稿、生平传记、艺术作品、多媒体资料及相关评价资料,并通过文献信息网络,来最终实现对湖南人物数据的管理和网上信息服务;③有色金属文摘数据库,以中南大学主办的《有色金属文摘》10多年来累积的约100 000条数据为基础而组建的二次文献检索数据库,也是全国唯一的专门报道有色金属国内外科技信息的专业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有色金属与贵稀金属的地质勘探、矿业工程、冶金、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环保、冶金分析,收录的文献类型有期刊、专利、会议文献、专著等,报道文献的语种有中、英、日、俄、德、法等。

另外,在《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案》中也指出,要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湖南高校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三类选题内容:①学科特色资源,如与某重点学科有较突出的关系,或能体现高等教育特色,或具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特色的资源;②地方特色资源,如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③馆藏特色资源,如具有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具备的特色馆藏。或散在各处、难以被利用的资源。同时,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也结合有关高校图书馆的推荐及湖南省地方特色,于2007年12月制定了《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选题指南》,拟定了2类共11个专题特色数据库列入资助范围,其中人文研究类有湖湘文化研究数据库、湖南民俗数据库、研究数据库、中国楹联研究数据库、湖南基础教育研究数据库和媒体湖南数据库;自然资源类有有色金属研究数据库、茶叶研究数据库、湖南旅游资源数据库、洞庭湖资源保护研究数据库和湖南公路、桥梁数据库。目前这些受资助数据库已分别由相应高校图书馆启动承建。

除受以上资助的数据库外,湖南高校图书馆也纷纷根据自身的馆藏基础、学科特色与技术基础及经费等启动了相应的特色数据库。如湖南大学的学科导航数据库、学术论文数据库和金融文献数据库等;中南大学的重点学科导航、专家学者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和教材教参等;湘潭大学的湘大人文库、研究生论文数据、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等;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科导航、学位论文、视频资源等;湖南一师的小学教师教育文献库等;吉首大学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地方信息中心、沈丛文资料中心、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等。

从目前在建的湖南高校特色数据库来看,基本以本馆长期积累的较丰富的特色馆藏为基础进行建设,数据库同时确定了文献收集范围和数字化建设内容,已拥有一定的数据条目并提供上网服务。相对而言,受CALIS和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助的相关项目建设得较好一些,但文献收藏的完整性、数据质量、核心期刊的配置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等,与CALIS等确定的建设目标还相差甚远,满足不了广大社会用户的需求。

3 湖南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社会化服务

探讨厌

3.1 完善特色馆藏建设与社会化服务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下,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是面向本校师生的公益,服务社会将影响本校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投诉,因此,开展社会化服务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而对于图书馆和馆员而言,为社会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多做少一个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对社会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再加上日前高校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协调,使高校图书馆对该项工作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尝试。而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开发与服务较其他馆藏而言,牵涉的问题更多更复杂。

因此,必须要完善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首先,高校特色馆藏的建设与社会化服务仍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不能违背图书馆公益的宗旨。对于湖南省高校特色馆藏的建设与服务基础好的,除了争取上级机构更多的资助外,省高校图工委和各高校都还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倾斜政策,以维持与不断地巩固其馆藏特色,以面向广大社会用户开展公益为主导,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其次,当前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资金紧张问题,对于特色馆藏的建设与服务可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在坚持公益为主体,市场化经营为补充的原则下,进一步明确高校图书馆开展自身业务和社会化服务的职责与任务,以改变目前高校图书馆独立开展社会业务少,社会影响及知名度小等现状。争取以高校特色馆藏的社会化服务带动高校信息资源的社会服务,以其社会作用的充分发挥来提升高校图书馆应有的服务功能和作用。

3.2 以合作为基础构建共享服务平台

受部门条块分割、局部利益以及资料保密的限制,目前高校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联系少、互相封闭、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需要在统一宏观调控下,加强湖南高校馆之间、高校馆与其他馆之间的联系,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整合共享湖南已有的优势信息资源,促进立足本地发展的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各图书馆开发特色数据库要本着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协同开发等原则,各馆可根据实力选择并申请立项,并要鼓励几个馆合作共建某一特色数据库。如湖南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和湘潭大学图书馆都开发有“湖湘文化”特色数据库的意向,若四馆联合共建,根据各馆在特色资源、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分头负责其中不同子库,无疑要比各馆独自建设省钱省力、高效高质。再比如研究特色馆藏,目前湘潭大学正在建设中,拟收藏范围有党和国家其他重要领导人原著、生平与事业研究、思想研究、海外研究、的艺术世界、遗物、人民心中的、背景资料、研究学者与机构、探索与争鸣、影视资料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资料等,而湖南一师也正拟建及思想文献库,并将这一文库分为三个专题馆藏,即生平与革命活动专题馆藏、思想专题馆藏和及思想研究专题馆藏。为提高研究特色馆藏的建设效率与服务效果,目前应考虑两高校馆之间的合作,考虑高校馆与韶山图书馆及湖南省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整合共享已有的相关资源,促进其社会化服务的开展。

除要在合作基础上加强湖南高校特色馆藏建设外,还应有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共享服务平台,使用户通过单一网络人口就能查询、检索甚至获取特色馆藏的原文。就湖南高校而言,目前虽然特色馆藏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在本馆的主页上才有各自馆藏的服务人口。而湖南高校特色馆藏的社会化服务,必须要以各高校馆甚至其他馆的特色馆藏为依托,以网络信息服务为手段,以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为统一平台和展示窗口,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展现湖南的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

3.3 围绕地方需求拓展社会化服务内容

第6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关键词] 湖南高职;动漫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48?03

一、湖南高职动漫教育启动的时代背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漫艺术设计产业也就成为21世纪最具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至今在国际上方兴未艾。湖南动漫产业曾作为中国的标杆,创造了一段历史:从1996年湖南东方卡通公司组建起步到2003年,山猫、艺文、盈博、哆咪七彩、圣堂、宏梦银河等动漫卡通公司相继成立,蓝猫、虹猫蓝兔、屁屁猪、羊等系列原创动画形象与动漫作品享誉全国,湖南的动漫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从1993年蓝猫承接教育部义务教育配套动漫教材起,湖南开始探索动漫与教育相结合的步履,2004年,宏梦倡导动漫教育实施“以美育心、以美养性、以美促能”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行劲,为我国动漫教学理论建设和动漫实践教学活动首开先河,[1]随之衍生的动漫工作室及动漫培训机构也逐步增多,同时也催生了湖南高职院校兴办动漫职业教育的热潮。

二、湖南高职动漫教育现状

伴随湖南动漫产业的兴盛,政府高度关注动漫教育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众多扶持政策,从此把动漫教育列为一件大事来对待,高职院校动漫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湖南职业教育体系的主流。2000年由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2003年设立美术动画系;2003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成立了动漫设计系;04年至09年湖南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招生人数急剧攀升,加之当前社会对动漫产业发展前景的过度渲染和动漫专业升学考试的特殊性,许多院校不管自身条件而仓促上马盲目扩招,动漫类专业似已成为“香饽饽”。弹指十年,湖南已有近3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动漫专业,湖南高职动漫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遍及三湘大地。时过境迁,当今湖南动漫产业光辉渐失,近年来招生人数连年下滑,就业率红灯警示,加上全国大气候环境下的动漫教育招生和就业形势,此时湖南高职动漫教育前景也渐渐暗淡,动漫设计艺术职业教育陷入迷茫。

三、湖南高职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动漫产业提速及国际社会对动漫人才迫切需求的今天,湖南动漫产业却急剧衰落,湖南高职动漫教育也芨芨可危,存在理念不先导、治学不严谨、教学不精湛、求学不勤奋等诸多问题,从而制约着湖南高职动漫教育的发展。

1. 治学不严谨

一是只考虑办学规模,而忽视高职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社会对动漫人才的真切要求,导致办学规模的过渡分散。湖南动漫教育从开办至今,各高职院校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办学规模测算、办学水平评估、动漫人才需求论证,不考虑专业办学基础与经验,不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因素,无序的恶性竟争,同时每所学校对自身的教学资源的保证、课程结构的合理、评估标准的精深也没有很好的权衡和梳理。

二是专业定位低端化、教育模式的同质化、教学理念的模糊化成为制约湖南高职动漫教育的最大瓶颈。湖南高职动漫教育一直以来寄希望于产业带教育兴学业,流行动漫企业人办学模式,而缺乏精髓的文化底蕴、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严瑾的治学态度,专业教学过于强调制作环节,课程教学重心放在原画与软件的学习上,这样很难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创意设计产能能力。拷贝本科艺术教育模式、模仿国外成功的办学案例、改良早期职业动画教育模式,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借鉴和直接传递,这样很难走出别人的窠臼,以致教育模式同质化和教学理念模糊化,也使湖南高职动漫专业定位趋于低端化。[2]

三是就业与从业前景暗淡。目前,湖南高职动漫教育办学目的是一种为生存与盲动发展而采取求大求全的茫然手段,根本没有解决好动漫人才与市场的对接。就业率虚假粉饰、招生宣传过度渲染、技能考证蛊惑戏弄,这些现象向社会错误诠释了动漫教育的培养目标,误导了学生对动漫专业学习的目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部分强制和对付的因素:如虚报就业率、集体买卖“虚假就业单位”、找门道签约“挂靠”;不靠谱的招生宣传,误导了动漫教育的“专业热度”,造成了学生的盲目挤进,招生宣传是必要的,言过其实则损人害己;技能考证流于形式,考试松散、巡考不力、监考不严,只为考务费的利诱而放松其检测、评估的效能,这些现象实际上折射动画技能考证的规范性和职能部门的监管问题。

2. 教学不精湛

第一,课程体系不完善。湖南高职院校动漫教育办学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因素,没有很好利用湖南动漫产业的优势,导致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具体体现:① 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科目繁多。如大一有文学、思想概论、英语、体育、艺术概论、校本通论等公共基础课程比率高达70%左右;而专业通识基础课如素描、色彩、风景写生、速写等则根本不能涵接动漫专业教学。② 专业课程老套,类似艺术设计专业的嫁接,跨专业方向(2D动画、视频合成、3D动画)的专业课程科目雷同,诸如软件、建模、材质、灯光、渲染、特效等课程模块。③ 课程之间承接性不强,彼此孤立教学。以常规教室为大本营,计算机房替代动漫产业产房,实训课程严重不足,动漫制作工作流程的真实情景得不到真实有效的演示,最终导致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普遍较弱。④ 时间安排不合理,专业学习时间太短。大一大多是文化与专业通识基础课,大三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只有大二短时间的专业课程学习,在时间上高度挤压且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竞拼市场能力弱。这些主要反映了动漫职业教育与动漫产业需求终端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了高职动漫教育与现代动漫制造产业对接的错位。

第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大班跟进课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注重搜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枯燥的原画绘制与催眠的专业理论辅以作业巩固、考试检验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动画只是机械与僵化教学。由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从而制约着湖南动漫教育的实践教学,有的院校连最起码的动漫实训环节中的相关软件、线拍设备、动检设备、非编系统、录音设备等都没有,根本无法实现实践教学需求,因此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动漫制作流程的应用技能,造成学生要么技术单一、要么眼高手低,缺乏应用性,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第三,技能型教学团队匮乏。现今湖南动漫教育师资基本状况与全国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先天不足。教师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大多课程靠理论拼凑实践、艺术拼凑技术——艺术类老师讲授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老师讲授软件技术,学生只有靠悟性自我融合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操作能力不强,甚至连动漫制作的流程和环节的要求都不知道,他们又如何能传道授艺呢?用当今流行的一句网络名言套用:湖南高职动漫教育似用1.0版的教师教2.0版的学生。

3. 求学不勤奋

一是生源质量普遍偏低。这主要源于现行的高考、艺考招生和就业等因素所造成的奇怪现象。一方面由于院校的艺术类考生扩招,升学门槛的放低,通过考前临时调整与短暂专业培训,学动画能上得了大学,这样上大学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另一方面国家示范性、骨干类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加上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院校内部调剂指标,甚至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也侥幸进入了动画专业学习。这直接导致生源的艺术素质偏低、造型能力薄弱、创作能力缺失,同时增加了招生过程中考生的盲目性和投机取巧,一定程度上也会淹没许多真正有动漫才华的考生。[3]

二是学习动力不足。①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动漫专业部分学生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此类学生由于专业基础不牢固或对学习无兴趣等原因,进校前就带有“混文凭”的想法,以睡觉、上网、玩游戏打发日子,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② 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制约学生是否学好专业的关键。此类学生因专业调剂被迫转入或因本身对专业不了解而选择了动漫专业,在专业学习中发现自已专业基础差,显得另类、孤独,有时还故意放纵自已的散漫,他们最终对动画学习的兴趣全无。[4]③ 功利性学习现象严重。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有急于求成且无功不做之势,容易把错误消极的东西接受下来。

四、湖南高职动漫教育的发展对策

1. 整合各类资源,集中优势办学

湖南高职动漫教育并没有推动学生就业和解决好动漫人才市场需求的空缺。动画教育办学主体分散、教学资源匮乏、办学机制理顺混乱。只有整合湖南高职动漫教育办学资源,以长沙为大本营,依托湖南动漫产业多年来所累积的产业链平台优势,结合湖南高职院校的动漫教育办学经历,集中办好一至二所动漫类职业院校,以动漫产业园形式建构起“以教促产、以产惠教”的新型职教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这一互惠互利的教育范式。积极倡导职业技能精湛,职业道德严律,职业素养懿蕴,治学态度严明。坚持以对社会负责为前提、对学生负责为已任,改革艺考录取方式,控制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使湖南高职动漫教育走上符合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轨道。[5]

2. 严格科学监管,冷静面对功利

由于高职动漫教育的特殊性,该专业的艺术设计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对更高,涉及的知识面范围更广,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该更多关注该专业的健康发展,到市场中去及时了解产业行情,考察人才需求、研究相关政策、合理调节资源。到教学一线中去多掌握实践教学效能、教学师资团队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等,要善调研、精分析,从而认清动漫行业与动漫教育之间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各教学主体应务实教学与管理,要客观公正地剖析自身的办学机制、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多寻找自身的不足,不要隐匿缺点和不足而进行虚假宣传与欺骗,谦受益、满招损,要用实力和口碑拓展办学空间。

3. 准确专业定位,重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专业的准确定位,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全方位了解动漫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务实社会调研,确定符合地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岗位与之匹配的专业设置,同时夯实技能基础,突显湖湘传统文化特色。具体实施“同构异化”培养模式,多层次、重技能,培养能涉足新媒介广告、影视传播、数字出版、游戏设计等领域的高技能应用型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应打破现有课程体系的学科性架构,加强课程的专业指向性,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实效性,整合课程类别、完成专业方向课程的重新划分、合理分配课程学时,建立以项目情景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4. 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实践教学

设计创新是动漫专业的灵魂,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思想表达,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关键。为适应从业岗位与降低毕业生就业难度,教学主体应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项目情景实训,使学校教育和行业产能接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对动漫产能的创新能力,帮助毕业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早融入社会,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W].http:// ,2010-08.

[2] 孙园园,李源,田梓林.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探讨[J].魅力中国,2010(3):57-59.

[3] 黄柏青.湖南省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0(2):3-5.

第7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关键词:山水实景剧;《边城》;艺术特色

湖南省山水实景剧起步于2009年,首演《天门飞仙》,又称《天门狐仙》,是全国也是世界第一台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湖南的山水实景剧演出发展虽然起步较早,尤其近几年剧场建设计划和上演新项目明显增多,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却较少,深度和广度均有不足,需加紧跟上理论研究的步伐。山水实景剧主题音乐的创作与呈现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对实景剧主题呈现、人物刻画和情境烘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湖南山水实景剧的主题音乐创作进行探讨,探寻湖南山水实景剧音乐创作规律,丰富山水实景剧音乐创作研究的学术成果,加快湖南省在山水实景剧音乐创作方面的研究步伐,为湖南实景剧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音乐的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一种体现方式,实景剧音乐创意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区域音乐和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使其对传播历史文化、民族情感产生了重要作用。探讨湖湘文化元素在湖南山水实景剧中的植入并探讨传播途径与受众分析,有益于为政府部门制定山水实景剧相关产业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为打造湖湘特色音乐文化品牌,推动湖南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目前,湖南山水实景剧较为成熟的作品,有《边城》(凤凰县)、《天门飞仙》(张家界市)、《中国出了个》(韶山市),题材大多以湖南本土文化或历史名人为依托,音乐创作元素的选择融入湖湘文化,在音乐体裁、器乐种类、曲调创作和演唱形式等方面植入湖湘音乐特有韵律,呈现明显的湖湘文化特色。山水实景剧《边城》是改编自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于2015年4月首演,全剧共分啦啦渡(序曲)、身世、初萌、端午、灵犀、魂诉、渡缘、等你(尾声)八个部分,由余大鸣和任卫新共同完成的世界首部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该剧延续了《天门飞仙》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的创作思路,既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又丰富了实景剧的文化内涵,是一部兼具艺术性、文学性、娱乐性难得的经典之作,成为湖南最具湘西民俗特色的艺术作品。

山水实景剧《边城》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边城》中展现了众多绚丽多彩的湘西民族服饰。湘西是湖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以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居多,两族对于美的追求体现在其传统服饰中。苗族服饰以精巧的银饰搭配,而土家族则以靓丽的织锦搭配。在《边城》的演出中,演员的服饰严格遵循湘西民族服饰的特点,向观众展现出湘西绚丽的苗、壮民族服饰特色。

其二,《边城》中再现湘西民俗风情。在剧情中再现朴素的民间生产和生活习俗,如洗染布料、戏水、划船、哭嫁、迎亲、敬酒、对歌等,再现少数民族居民的原生态生活画面,故事情节具有典型的本土特征。演出内容其中一部分取材于苗族的祭祀傩仪,体现苗族特有而神秘的祭祀文化,剧中演员将祭祀中的火、面具均真实地呈现于舞台,并且延伸至观众席,使观众近距离感受湘西苗族巫傩的神秘与庄严。

其三,丰富多样的舞蹈表现形式,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形式,通过时而翻身跳跃,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兴奋;时而伏地而卧传达其内心的痛苦、无措;时而步履维艰表现其内心的矛盾、煎熬等等,以情节性舞段和写实性舞段,将主人公的故事和其不断变化的心情完美地传递给观众,因此使此剧更具有原著文学性的风格。

其四,《边城》使用真实的山水实景设计将舞台和实景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展现了湘西的自然山水,同时将湘西少数民族居住的吊脚楼等民俗建筑也呈现于舞台之中。为了突出剧中主人公翠翠的悲剧色彩,使用了大量的声光技术,将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情景模拟得极其真实。尤其为了体现划船的场景,舞台上布置了一条真实水渠并将木质小船置于其上,不仅如此,为展现雨景及山洪,更是用大量真正的水通过舞台上的假山道具和从剧场顶端倾泻而下两种途径,使观众近距离地感受真实的暴雨环境。

其五,《边城》的背景音乐与实景景观具有唯美且和谐统一的特点,体现在其音画关系高度配合上。声画关系是指声音与画面在艺术作品中的组合关系,在影视作品中往往表现最为直接。当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对故事情境描述的传达意图,音乐与舞台背景环境成互为作用的有机联系,处理得当,相映生辉,否则相互矛盾。《边城》的舞台背景内容与声音表达的内容、节奏完全吻合,如舞台上出现青山绿水的背景布局时,音乐随之出现与之相关的轻松愉悦的旋律,共同塑造出一组风景怡人的情境;当舞台背景为狂风暴雨、山河洪水之时,音乐急速,节奏紧凑,加之特殊乐器对电闪雷鸣声音的模仿,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风云交加的情境之中。与此同时,《边城》恰当地利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让听众感受音乐由平静到激动的变化,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心理学上认为,这样的音乐变化能够刺激观众体内激素内啡肽的产生,内啡肽能使观众获得愉悦之感,促使注意力集中,获得指导性音乐想象,从而产生与舞台背景相一致的交感效果。

其六,《边城》具有极强的文学性。文学性不同于故事性,故事性侧重于陈述事情发生的过程,而文学性常常能给予观众深深的思考和回味的感受。《边城》之所以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在于其演出构思做得极为细密而富有创意。整部剧的主题是主人公翠翠的爱情,在展现其爱情主线的过程中,以迎亲的轿子作为爱情符号。在翠翠的整个爱情悲剧故事中,从翠翠初次看到别人迎亲的轿子,开始产生爱情的初萌,到演出的最后轿子再次出现,由远处向翠翠靠近却又从翠翠的指尖飞过、远去。细密的构思传达给观众:翠翠渴望的爱情,离她如此之近却又最终无法碰触,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哀叹。

自沈从文的小说《边城》1934年出版,1994年由湖南本土艺术家合力打造《边城》同名民族舞剧,再到2015年的湖南山水实景剧《边城》。可以说,《边城》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内容精髓,都扎根于湖南鲜明的湖湘文化元素中。在探讨湖南本土山水实景剧的发展和剧目创新上,山水实景剧《边城》无疑是具有湖南浓郁地方特色的经典代表,其文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湖南山水实景剧的典范,获得了社会的高度好评。对其进行后续研究,并总结、借鉴其成功之处,将有益于湖南山水实景剧的创作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凌宇.从苗汉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击看沈从文[J].文艺研究,1986(2).

第8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一、整体思路和规模化格局的形成

作为地方性图书馆,必须全面、系统、长期地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这样的观念和认识必须是坚定不移的。湖南馆的地方文献收藏达到现在的规模,是几代湖南图书馆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刚解放时,湖南馆所藏图书报刊不到13万册。解放后,图书馆历届同仁坚持不懈地从事乡邦文献的访求、征集、购买,其效果是明显的。40多年来,藏书量有过几次大幅度的增加。一次是50年代,征集、接收湖南革命文献、著作版本、古旧书刊60余万册;另一次是“”期间,征集、抢救、接收书刊资料、字画20多万册(件)。这两次增加的书刊,大都是湖南地方文献,其中不乏珍品,为馆藏地方文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历史进入80年代,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完成了质的飞跃,由不自觉行为转变为自觉行动。1981年建立湘版书库和地方文献征集组,特别是1983年,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征集地方书刊资料的通知》,以文件形式确定由湖南馆担任全省征集地方文献的具体工作,饬令全省各地、各单位出版(含非正式出版)的书刊资料都必须缴送给图书馆。由于形势的发展,1995年“两办”文件经过修改,重新颁发《关于做好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通知》。 1984年独立建置地方文献部,专门设立地方文献书库,从组织上保证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有序进展。 10多年来,工作局面不断拓开,成绩斐然。

1.征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提

如何征集地方文献历来存在宽严不同的两种办法,湖南馆是灵活掌握的,凡是湖南出版物、湖南人士(包括长期在湖南工作的客籍人士)著述和内容涉及湖南的出版物,都属于征集范围,“宁宽勿窄”;而地方文献库的收藏则是以内容反映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切有研究、保存、参考价值的史料性文献(不限作者籍贯、出版地区、出版方式、载体形式),“宁窄勿宽”。为使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先后制定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条例”、“湖南名人文库征集、管理办法”、“地方文献库收藏标准”、“地方文献分类表”、“地方文献分编细则”、“‘’资料分类表”以及“地方文献部工作条例”。在征集工作中,一靠“红头文件”,,!包括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省新闻出版局的文件,“文件”的出台,给征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作用无疑是很大的,但不能依赖“文件”,“文件”实施的效果与征集人员的主观努力是紧密相关的;二靠征集人员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动脑要勤,动腿更要勤。例如,为了搜集已经出版的县、市志,因为大多数县市志是与省外出版社合作出版,无法得到缴送本,只能写信去要,派人去取,仅1995年,就派出两个征集组,分赴29个县市,行程一万公里,征集到县市志60余种、专业志70余种,还有各地出版的地方年鉴和地方史料;三靠广泛联系,湘音湘情牵湘人。这里面包括信函联系,每年春节前寄赠贺年片,纸短情长;到各地召开湘籍人士座谈会,邀请海内外湘籍人士来馆参观,如台湾《湖南文献》发行人刘修如先生多次到馆,回台后,撰文介绍湖南名人文库,动员海外湘人捐书;邀请著名作家、画家来馆举办笔会、鉴赏会、展览等。

2.建立较完整的地方文献保障体系

在宏富的地方文献中,地方史志,解放前出版的湖南地方志约450种左右,湖南馆则藏有410种,另有缩微胶卷本20多种,此外还藏有山水、古迹、宫殿、陵墓、园林、书院志近百种;民国湖南省志稿汇编资料2000余种。近几年已经陆续出版的省、县、市志和各种专业志以及地方年鉴、专业年鉴几近全部收齐。馆藏湖南家谱、族谱1000余种,占已知存世家谱、族谱总数的3/5。地方报刊,解放前出版的1300余种,解放后出版的近2000种。地方版图书,民国时期出版的平装书2300余种,解放后出版的10000余种。湘人著述,包括解放前的抄本、稿本、刻本,约20000种。

3.珍贵文献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湖南馆因其特殊的地位,因此珍藏了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献,其中包括著作版本2600多种、 20多个文种、 11000多册;徐特立同志书写的诗词条幅、学习笔记、会议记录、批注圈点的图书等等;湖南革命文献500余种,如刊于1925年12月1日《革命半月刊》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刊于1927年3月20日《向导》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新民》(部分)等;陈天华的《猛回头》,《湘江评论》、《新湖南》,《湘省大汉报》、《湖南通俗报》等;湘军著名将领曾国藩的奏槁、批犊、信札、日记、诗文和湘军史料100余箱、几千万字;左宗棠手札70余件;中国首任驻外使节郭嵩焘的手稿《养知书屋日记》(200多万字),还藏有王船山、何绍基、王闿运、彭玉麟、胡林翼、陶澍、王先谦和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谭延闿、杨树达、张舜徽等一大批湘籍名人的稿本,其中有著述、信札、日记、诗文以及大量的书画作品。

4.颇具特色的“”资料

“”是历史的逆转,但它毕竟还是历史的存在,此期间生产的成千上万种纷杂的出版物自然也有其收藏的历史价值。“”时,湖南馆的同志独具慧眼,搜集、价购了近百万份小册子、小报、传单、画刊,其中涉及湖南的二三十万份,将为后人了解湖南“”的发生、发展以及研究“”中的重点人物、重大事件、重要群众组织的情况提供原始资料。

5.湖南名人资料中心的创建与发展

为增加地方文献工作的特色,拓宽文献搜集的渠道, 1989年创建湘籍名人文库,1992年改名湖南名人文库,目的在于加强与一部分不属湘籍而长期在湘工作的外省籍人士的联系。1995年又易名湖南名人资料中心。“文库”成立以来,搜集到海内外湘籍人士(含湘籍华侨和外籍湘人)和长期在湘工作的外省籍人士5000多人的信息资料,与3000多人建立了联系,收到2000多人寄赠(捐赠)的著作、手稿及个人藏书5万册左右(不含徐特立同志的藏书15800册),建立了一个综合文库和“著作版本藏阅室”

、“徐特立同志藏书阅览室”、“湖南作家文库”、“张舜徽先生文库”、“蔡仪先生文库”以及吴相湘、谭戒甫、陶懋炳等多人的专柜。“文库”的建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这对弘扬湖湘文化、加强地方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亮丽图书馆形象也不无裨益。6.地方文献工作自动化管理已经起步

对地方文献的征集、编目初步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为了建立湖南人物资料数据库,湖南馆自行研制“人物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目前已投入试运行阶段。

二、逐步深化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1.编制了一批书目索引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编制出《湖南各专县市报工农业经济重要资料索引》、《馆藏湖南地方文献资料目录》、《湖南著者及其著述简表》、《馆藏湖南地方志目录》、《湖南家谱、族谱目录》、《湖南报刊大全》、《洞庭湖开发书目》等等。

2.为修志提供馆藏资料

80年代中期,全省修志工作全面铺开,地方文献的需求陡增,各级各类修志人员涌向图书馆,湖南馆应接不暇。为了缓解“供求”矛盾,与省志办联合下文,安排预约来馆,增加阅览座位,延长开放时间,帮助组织力量代查代抄。平均每天接待读者100人左右,持续近4年时间。那时候只考虑“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没有搞与经济效益挂勾的“改革”。为修志提供资料,起到了全省任何单位无法替代的作用。

3.发掘、整理、编辑各类地方性、史料性图书40余种

一是参与整理,如《曾国藩全集》、《王闿运诗文集》、《湖南青运史》、《湖南女运史》、《湖南工运史》、《湖南党史》等;二是提供稿本,由出版社编辑或影印出版,如郭嵩焘《养知书屋日记》、《船山全书》、《湖南全省掌故备考》、《湘城访古录》等;三是主持编辑出版《湖南地方志太平天国史料》、《湖南地方志中的少数民族史料》、《自立军史料集》、《湖南地方志提要》、《湖南资料手册》、《当代湖南人名辞典》等。其中《湖南资料手册》全面系统地反映湖南和平解放以后至1989年10月, 40年间的各方面的情况,资料宏富翔实,编排科学合理,是一部大型的资料性工具书,一部浓缩的湖南史志。出版后,各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95年出版的《当代湖南人名辞典》,收录海内外湘籍人士和长期在湘工作的外省籍人士2652人,是全面研究湖南人物的开山之作。

4.开放地方文献阅览室

集地方性图书、期刊、报纸于一室,既接待研究型读者,也接待普通读者。同时,各专门阅览室也实行对重点读者的服务。

三、廓清迷雾,统一认识

问题与成绩同在,成绩越多,问题也相应增加和突出,不过有些问题有待于探讨:

1.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没有理顺

地方文献是馆藏文献的一部分,地方文献工作是全馆业务工作的一部分,二者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局部的作用只能是完善整体,不能削弱和损害整体。而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处理,长期困扰着湖南馆。例如地方文献是集中入藏,还是分散入藏?是适当集中与分散入藏相结合,通过书目索引集中揭示,搭桥铺路,还是必须搞“小而全”的地方文献库?几种意见争论不休,决策处理时态度模棱两可,摇摆不定,致使具体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地方文献既有图书,又有报纸、期刊;既有近现代、当代文献,又有古代文献;既有大量纸质载体文献,又有其他载体形式的文献。根据一定的藏书体系,已经分藏在各个业务部门,如果一味强调集中入藏,势必会彻底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藏书体系和布局。目前,湖南馆采取的是在不影响全馆藏书体系的前提下,实行适当集中,而大量的还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关键问题在于即使分散,但必须整体揭示,恰恰在整体揭示上,10多年过去了,还只停留在准备上,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馆藏地方文献目录,这是一项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建设,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被耽误了。

2.工作在浅层面上运行

主要表现在:文献的搜集局限于省内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和能通过出版目录了解到的外省出版的图书,是以种、册为文献单元搜集处理的,而大量的内容具有“湖南特色”的资料分散在全国各地出版的图书、报刊上,湖南馆并没有全面开展搜集整理。这项工作要求高,难度大,但绝不能因此而不去做,否则地方文献的收藏是残缺不全的。在文献阅览上,目前仍停留在一次文献的借借还还,而地方文献阅览室主要是提供二、三次文献或经过集中归类整理后的资料。编制书目索引是地方文献工作的主要手段,而湖南馆近几年没有编过地方性专题目录。严格地说,湖南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

还有许多的问题,诸如人员群体素质不理想。没有好的人员素质,要求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那是一句空话;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不能只简单地提供“原料”,还必须组织力量进行深加工,提供“半成品”或“成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由于市场经济的驱动和负面影响,社会环境对地方文献征集的支撑力愈来愈小,征集工作的难度愈来愈大,又缺乏相应的对策;工作手段落后,设备严重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等等。

四、创造地方文献工作新局面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文献工作的规模效应程度决定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和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地方文献工作在全馆工作中的重点观念和重点意识,遵循既定方针,不断调整工作策略,努力创造出新的局面。今后五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湖南馆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完整的馆藏地方文献目录体系

目录体系应含古今各种载体的书刊资料,有分类、题名、主题、责任者4种,从不同侧面全面揭示馆藏,特别要注意目录与目录之间、藏书地点之间的联系,为读者利用地方文献提供全方位的良。同时,编撰各种为湖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大、中、小型专题文摘和书目索引。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文件”效力,广泛寻求社会支撑,在地方文献搜集上采取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的战略

凡新闻出版部门出版发行的书刊,要通过做工作,该缴送的都应及时缴送,把漏缴率降到最低程度。视听资料生产部门发行的电影拷贝、录像片、录音带等也应根据“文件”要求缴送,起码要缴送属“地方文献”范围的产品。凡是地方文献收藏的重点,如地方志、地方史料、地名资料、地方水文、气候资料、地方物产资料、地方人物传记资料、地方报刊等的收集要基本做到准、齐、全。

3.切实建好湖南名人资料中心

使之上档次、上规模、出特色,变“自封”为“他封”,让“中心”存留湘人心中。建设好湖南人物资料数据库,创办《湖南人物》,修订好《当代湖南人名辞典》,成立湖南名人研究会和基金会,逐渐把湖南名人资料中心办成湖南人物的信息中心,资料中心、研究中心。

4.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地方文献信息的搜集、书刊的编目整理,文摘、目录、索引的编制。在建好湖南人物资料数据库之后,建设湖南地方文献数据库,起点要高,规划要严密,实施要视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先完成书目数据库,再完成篇目数据库,最后考虑全文检索数据库。这是一项展现湖南馆实力的工作,务必要下大力气做好。

5.努力培养一支素质精良、优势互补的地方文献工作队伍

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历来为识者所重视。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求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掌握现代化手段的能力;不仅要求具有事业的奉献精神,还要求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板凳

须坐十年冷”,事业的成功才会向你发出微笑。6.建立健全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地方文献征集网

第9篇: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以下问题需要你的回答:

1.想写出与众不同的话题作文吗?本期介绍的话题作文出新五招是什么?

2.本期《报考》栏目中的两篇文章对你了解志愿填报的要求、规律和技巧是否有帮助?你希望从《报考》栏目中了解到哪些与志愿填报有关的内容?

3.请你对本期杂志的版式设计、内容编排、文章的实用性等提出自己的意见。

4.对于《高中生》·高考网的首页设计风格和栏目设置,你有何看法?

5.你希望从《高中生》·高考网上了解到哪些相关的内容?

欢迎大家点击《高中生》·高考网(.cn)在线参加有奖评网评刊活动。

下面公布上期参加有奖评网评刊活动获奖的读者名单:

王伟:(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义堂镇朱保中学

姜红莉:(466100)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中F1班

付丽蓉:(365400)福建省宁化县第一中学高三(8)班

赵海迪:(652501)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桃李村委会大李村151号

张新叶:(415700)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

朱湘杰:(427200)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394班

丁玉娟:(412309)湖南省攸县第二中学

陶诚:(414100)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二中学高三268班

罗丽君:(415600)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城关镇文昌湾居委会

喻艳南:(413046)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1127班

奖励获奖读者的稿酬已经寄出,请获奖读者注意查收。(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本刊所发文章,但须通知本刊并注明转自本刊,转载后请寄样刊并支付稿酬。

作者来稿(含图片)文责自负,凡因原稿引起的侵权纠纷,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与教学同步的稿件,请提前3个月寄到。作者来稿请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和E-mail邮址。

欢迎荐稿,荐稿有酬。凡未收到本刊所转载文章和图片稿酬的作者,请速与本刊联系,注明其原始出处及本刊转载的期次,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