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士官整顿剖析材料精选(九篇)

士官整顿剖析材料

第1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全省边防部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按照总队党委的统一部署,围绕站严重违纪事件,在7月28日至8月10日期间,集中14天的时间,坚决贯彻整风精神,注重解决主要问题,深入开展了“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专题讨论活动。通过这项专题活动的开展,我所全体官兵是受益匪浅的,现将全所官兵的讨论活动汇报如下:

一、“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专题讨论活动的收获及体会

(一)通过开展学习“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专题讨论活动,我所官兵对党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这项活动中,派出所全体党员官兵学习研讨交流思想,在座谈讨论中大家都提高了认识。全所官兵充分认识到:(一)讲党性就是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勇于坚持真理,敢于伸张正义,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一切遵循要求;(二)守纪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不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利;就是要有强烈的条令意识、纪律意识,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指示,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警令畅通;(三)作表率,就是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不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恪守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努力敬业奉献,遵守党纪国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在各个方面都自觉地做群众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

认识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力度,通过活动开展,全所官兵讲党性的自觉性、守纪律的严格性、作表率的主动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二)通过开展学习“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专题讨论活动,全所官兵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这项专项活动中,全所官兵通过学习《整顿党的作风》、《邓小平文选》和《文选》等经典著作,同时,通过深入剖析站严重违纪事件,充分认清了站严重违纪事件的危害性,克服了与己无关的模糊认识,摒弃了隔岸观火的冷漠心态,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了这项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活动中来。通过积极认真地参与这次的专项讨论活动,全所官兵从中受到了教育和警醒。所里面的全体官兵一致认为,开展“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专题讨论活动,符合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符合当前部队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总队党委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警的决心和恒心,充分体现了总队党委激浊扬清、扶正压邪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总队党委提振士气、弘扬正气的信心。

二、通过开展学习“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专题讨论活动,我所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我们派出所的全体党员官兵以站严重违纪事件为教训,结合派出所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着手,从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和正规化建设两个角度出发,逐级、逐项查摆了党组织生活中存在的不符合“原则性、战斗性、先进性”标准的问题:一是个别党员条令条例意识不够强:二是个别党员贯彻上级指示和命令不够迅速:三是个别党员党性观念淡化,表率作用不明显。为认真抓好和落实总队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不坚决贯彻条令、执行纪律不到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所支部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一是定期定时开展条令条例学习,派出所全员参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二是通过观看红色教育片,培养全所党员官兵贯彻上级指示决定的执行服从意识;三是通过学习经典的党的著作,增强党员官兵的党性观念和表率作用。通过十四天的互相学习讨论,明确了我们所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方向,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圆满完成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致全体官兵一封信的贯彻落实情况

第2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你们是祖国边防线闪亮的眼睛。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2020部队半年工作总结士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部队半年工作总结士官范文一:2014年,我被光荣分配到总队文化站工作。自工作以来,在张站长和陈副站长的亲切关怀和全体官兵的热心帮助下,我尽快地融入了单位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格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现我就工作以后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工作以来,按照站领导的统一部署,及对总队、支队下发的多个传真的学习,积极参加到站上的“部队正规化管理”建设、“刹酗酒、树形象、守纪律”专项整顿教育、活动建设中去,参加了总队组织的年终考核活动,在部队安全教育整顿活动、忠诚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自我剖析,深入排查自身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整体素质,牢固树立了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的思想。

二、主要做法及和体会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党员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完成两个转变,把思想认识摆在第一位,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当前的重要会议精神,时刻同党保持思想一致,不断向党组织看齐。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部队安全教育整顿过程中,我更是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把科学发展观同学习实践相结合,科学合理的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牢记党的章程,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拓展创造性思维,为文化站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工作方面

1.恪尽职守,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自七月份工作以来,我始终用一名党员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从点滴入手,认真向好的战友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在自己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积极配合站里的各项工作,努力完善自我,多次参加文化系统组织的培训活动,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努力,踏实学习。

2.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把科学发展观同学习实践相结合,科学合理的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牢记党的章程,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拓展创造性思维,为文化站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020部队半年工作总结士官范文二:(一)积极稳妥地改革训练方法,提高练兵积极性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后,我们坚持不懈地把军事训练作为连队的中心工作来抓,促进了连队全面建设.1、想方设法调动干部战士的练兵积极性.年初,连长传达了团关于《2009年军事训练的指示》,指导员就如何完成训练任务作了动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各排分别进行了讨论,制定了措施,开展了表决心、订措施和挑、应战活动,叫响了“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口号,激发了干部战士的练兵热情.2、始终突出抓好对干部的训练.连队干部军事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连队军事训练的质量.党支部把这一问题作为关键环节来抓.1是组织干部轮流参加团“军事训练示范作业教学法”和“坦克连战术理论”集训,提高了干部的组织能力,丰富了干部的理论知识,为组织好全连训练奠定了基础.2是连队主动承担了团基础课目干部示范教学任务,使干部在示范教学中得到提高.3是在训练中及时组织干部总结交流经验.通过一年的实践,干部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军装甲兵处组织的军事理论、实际课目考核中,全连6名干部都是优秀.3、充分利用本连优势,改革训练方法.我连6名干部都经过院校培训,理论知识比较丰富.我们发挥这个优势,积极支持他们把学过的理论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军事训练的新方法.1是调整训练节奏.坦克兵的技术训练,每年分为基础训练和合同训练两个阶段,往年基础训练时间过长,影响了合同训练.我们根据战士实际接受能力和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在不减少《训练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和总的间的前提下,调整了部分课目的先后次序和时间划分,使学得快的战士减少陪练和重复训练,学得慢的战士加大了压力,既全面激发了练兵热情,又加强了合同训练.2是改变训练编组.每个专业组分为“大纲标准组”和“强化标准组”.训练中,半个月考核一次,连续3次达到大纲标准的,升入“强化训练组”,从而充分挖掘了战士的训练潜力.3是采用科学训练方法.先后施行了“网络法”、“模拟法”、“目标激励法”典型引路法”等,通过训练方法改革,全连干部战士军事素质明显提高.

(二)从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入手,克服“松”、“散”现象我连针对过去行政管理中某些“松”、“散”现象,在管理工作中大力提倡敢于碰硬的,鼓励干实的,主动抓难的,从而增强了管理工作的主动性.1、实施目标管理.我们根据条令、条例的要求,对全连各类干部、骨干、值班值日人员,都制定了具体的责任目标;对军容风纪、作风纪律、内务卫生等制订了具体标准细则,并通过打分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评、奖惩等制度.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将结果公布在“评比栏”上.改变了过去“战士靠自觉,干部靠经验,检查评比凭眼力,总结讲评凭印象”的管理模式,增强了自我调节能力.2、把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我们坚持把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经常和战士的家庭取得联系,架起了干部与战士、连队与战士家庭的桥梁.始终坚持从“爱”字出发、“帮”字入手,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教育,不滥施惩罚,从而使上下感情融洽,连队管理工作出现好势头.

(三)切实加强后勤管理,抓好“斤半加四两”,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我们立足现有条件,大力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较好地解决了经费不足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给教育训练和官兵生活带来的困难.1、因地制宜地搞好农副业生产.今年,连队除种好原有菜地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荒地20余亩,收获蔬菜95400多斤,除保障连队自给外,还创收4030元.此外,还在驻地科技部门帮助下,建起了沼气灶,节约伙食用煤30多吨.2、严格执行后勤管理的各项制度.党支部重点抓了伙食管理5项制度的落实,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堵塞了漏洞.在财务开支方面,达到了“三好五无”标准.还开展了“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活动,收倒了较好效果.3、努力改善连队的文化生活.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投资5600多元装饰了俱乐部,购置了台球桌、电子琴、架子鼓,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连队建设虽然迈出了一大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缺乏深入研究.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猛烈冲击下,每个官兵都面临着利益得失、政策纪律、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严重考验.然而,我们对此还缺乏深入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措施不力.另外,对干部战士消费观念的变化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少数人中出现超前消费的现象.

(2)管理工作还有漏洞.主要是落实制度尚有死角,致使个别人探家超假、不请假外出等.

2020部队半年工作总结士官范文三:20__年,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团党委关于年度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和后勤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基层建设纲要》》和条令、条例为依据,结合本连实际,狠抓以军事训练为中动的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参加军区军事专业技术比武,取得了两项第一名。在团政治处组织的政治教育考核中,3次获得第一名。党支部被军评为优秀党支部;连队伙食超过了“斤半加四两”的标准,钱、粮节余双超万。

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一班人”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把塑造好支部“一班人”的自身形象,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点,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加强支部内部团结,充分发挥出整体效能。为了增强支部内部团结,我们认真贯彻团党委关于支部建设的指示精神,逐项抓落实。,对支部进行了为期5天的整顿。在整顿中,组织支部“一班人”重新学习了党的基础知识,按照《党章》的要求,对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解剖,找出症结,明确了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之间开展交心通气、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并对一名工作消极、闹转业的支部委员进行了重点帮助,使他认识了错误,以新的姿态投入了工作。其次,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评议党员、报告工作等7项制度,依靠制度来管组织、管党员,努力造成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管理和监督的环境,从而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努力树立良好风气。我们把切实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党纪建设的新特点,我们制定了《党支部保持廉洁的7项规定》,并发动群众监督执行。8月份,连队担任营房建设任务,各种建筑材料应有尽有,连队干部没有人拿一块木板一颗钉。连队库房里也经常储藏一些鸡、蛋、鱼、肉,连队干部没有开过一次小灶,没有用公家的东西送过一次礼。在转志愿兵、评先进和选调人员学技术等问题上,均由群众推荐,党支部审查决定。连队干部不拉关系,不走“后门”,不搞个人说了算。3、强化党员表率作用,提高了党员威信。我们把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视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两个环节。1是思想引导。教育党员干部事事处处模范带头,以身作则。通过开展“三想”、“两比”活动(即想自己在入党志愿书上是怎么写的,想自己在入党宣誓时是怎样讲的,想自己在平时是怎么做的;与先进人物比思想境界,与身边群众比贡献大??使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模范作用。2是组织约束。党支部坚持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严于群众,要求高于群众,交给的任务重于群众。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评议,对有缺点或错误的党限期改正。党支部还根据需要不定期地进行以查表率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整顿,使党员的表率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威信大大增强了。今年有5名党员被团评为优秀党员。

(二)扎扎实实地抓好专题教育,着眼于提高全连官兵的政治素质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的转变,加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对部队建设的影响,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广大指战员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为了使干部战士的思想认识适应新的形势,我们依据上级有关政治教育的指示,结合连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实际,主要开展了四个专题的教育:

1、针对国内外形势,狠抓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我们把深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作为保证我军在政治上永远合格的重大措施来抓。,认真组织干部战士学习了《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有关指示精神,使大家自觉地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其次。紧密联系实际,灌输基本道理,从根本上澄情是非,统一思想。通过举办理论讲座等形式,使大家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再次,举办了“爱我中华”读书演讲会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奖征文活动,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解。

2、围绕连队中心工作,深入进行“四有”教育。

1是引导干部战士好行“自尊、自强、自爱、自育”的自我教育,深化革命人生观教育。2是开展争当“四有合格兵”活动。把“四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与部队工作、军事训练等联系起来,巩固发展了教育成果。3是运用理论讨论和演讲等形式,澄清了“四有”教育中的模糊认识。四是开展了连队干部带头讲理想、讲党性、做“四有”新人的活动,促进了“四有”教育的发展。通过“四有”教育,涌现了一批先进人物。如家往厦门特区的战士王,家里是经销家电的个体户,财产600多万元,服役期刚满,家里就来电催其退伍。工作需要,连队决定他继续留队,他愉快地服从了,并用4个月的时间革新了火炮瞄准装置,获军区技术革新二等奖,荣立了三等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连队建设虽然迈出了一大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缺乏深入研究。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猛烈冲击下,每个官兵都面临着利益得失、政策纪律、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严重考验。然而,我们对此还缺乏深入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措施不力。另外,对干部战士消费观念的变化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少数人中出现超前消费的现象。

(2)管理工作还有漏洞。主要是落实制度尚有死角,致使个别人探家超假、不请假外出等。

2020部队半年工作总结士官的人还看了:

1.2020年部队士官年终总结

2.2020部队党员半年总结

3.2020年部队年终总结范文

4.2020部队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5.2020部队通信班半年工作总结

6.部队士官半年工作总结3篇

7.2020年部队炊事员半年工作总结3篇

第3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新一轮的高三复习又开始了,但是有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依旧存在,比如认为复习课就是新授课的拼接和重复。高三历史复习课有何特点,与新授课有何区别?既然谈到特点,必然要有参照物。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参照物即指高一、高二的新授课。那么,二者比较,能体现出高三历史复习课的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呢?本文拟以《启蒙运动》为例,对比本人高二和高三的不同设计,并从中归纳出一些复习课共性的特点及设计策略。

一、整体定位:模块立意和立体综合

关于本课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学习要点是:“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把这一学习要点放在课程目标中去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价值与意义。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如此叙述:“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用人的理性来衡量一切(法律、政治、宗教、道德、自然、人性,等等),主张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是西方人文精神的重大发展,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结尾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是古希腊人文思想,强调关注人而非神灵与自然;第二课中的文艺复兴强调关注人的现世幸福生活,宗教改革则是人文主义在宗教生活中的延伸与发展,第三课的启蒙运动则明确提出人权并影响后世。本课有三个子目。“理性时代的到来”讲的是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简要历程,“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介绍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扩展”则是讲启蒙运动的扩展及其影响。本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拟采用的对策是运用一定数量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启蒙思想。

基于这些分析,作为思想模块的新授课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其内涵上,而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发展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高三的复习来说,学生应该理解启蒙运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确立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复习时不仅要关注到启蒙运动这一内容与本模块内第4单元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的内在关联,更要将其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紧密结合,甚至将中外历史的进程勾连起来,从而建构起立体的历史图景,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知识组块。因为“学习的本质是改变,即需要不断地将新信息与旧信息组合,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知,这样的学习才有效,也才能不断增强理解的能力”。经过新授课学习,学生对启蒙运动的概况及主要概念有所理解和掌握,但模块设置使学生不易掌握一段历史时期的总体特征,众多史实间尚未建立起有机联系。因此建构并理解启蒙运动与其他众多史事的内在联系无疑是高三复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此外,我国学者皮连生提出了陈述性知识学与教的一般模型(图1),它给我们设计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和支撑。首先,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为先决条件;其次,为了达到预期的学结果,学生要同化新知识就必须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找到适当的原有知识,这需要来自教师的外来提示和帮助;第三,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教学着重揭示新知识内在联系和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而这三点都将在以下的行文中体现为相应的教学设计。

二、情境设置:单向纵深与多维关联

学习心理的相关研究表明,知识是情境的,是要通过活动来发展的,即它们都是必须通过使用才能使人理解,否则就会变成“惰性知识”。

在新授课中导入时,我呈现了《启蒙运动》一书扉页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其内容,即在英、法、德三国的语言中,启蒙时代这个名词都与光有关,进而破题,何为启蒙?――用光明照彻黑暗。在当时的欧洲,哪里最为黑暗呢?法国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从而自然进入到本课的第一部分内容“黑暗之国”的学习。

我首先呈现了一则政治漫画(图2)。漫画中的人物是法国路易家族的成员――路易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漫画中的他们神采飞扬,他们巨大的身影下匍匐着一个可怜的人,被路易们的手指紧紧地压迫着。漫画旁边配着路易十四、十五、十六的政治名言。在指导学生观察漫画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法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征:君主专制和君权神授。为了与后续启蒙思想相对应,我又简要地介绍了当时法国宗教领域宗教迫害、经济掠夺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我以《极简欧洲史》中的一段经典描述为依托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在启蒙运动的学者看来,这(法国)是个受无知和迷信宰制的世界。社会有两股非理性的强大势力,一是教会,即天主教廷;一是法国国王,那位绝对专制的一国之君。教会和法国国王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摇,靠的就是人民的无知。”这段话用简明的语言勾勒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基本状况。在看完材料后,请学生们依据材料完成一个活动:如果把法国社会比喻为一栋房子,请描绘出这栋房子的结构。学生描绘的结果可能会有多种多样。在学生活动结束之后,我给他们提供一个教师设想的结构图(图3),与学生一起分享。图中有构成法国特权统治的支柱――王权、教权,而他们统治的基础,就是人们的愚昧。出示这个结构,既是对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一个直观概括,也是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和示范。

而在高三复习课同样讲述“启蒙运动的背景”,我从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教会特权、等级森严,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受阻、贫富悬殊,思想上腐朽的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这三个方面呈现材料,把启蒙思想家面对的社会的全貌作了全方位呈现。因为这些正是启蒙思想家希图改变的,也是他们思考的起点。换言之,这是法国启蒙运动必要性之体现。

那么,启蒙是否有可能呢?有哪些因素可以对思想家们主张的产生提供助力呢?我提示学生可联系所学,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学生比较容易想到文艺复兴之后科学的发展和英国光荣革命这两个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即宗教改革后耶稣会土成为中西交流的使者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想到。之后,“启蒙的可能”分三个小环节:牛顿的科学体系、洛克的自由学说和东来的孔子儒学。

在第一个环节“牛顿的科学体系”中,我主要设置了三个问题:(1)牛顿的学说会给伏尔泰哪些启发?(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有自身的规律)(2)启蒙思想家对历史发展会持怎样的态度?(乐观、进步)(3)尽管牛顿的初衷是以科学证明神的伟大,但他的理论对可能引起的效果是什么?(可能成为启蒙思想家打击天主教会的武器,从而淡化,甚至走向无神论。)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启蒙思想与牛顿科学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打通思想与科技这两大领域。

而“在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看来,他(洛克)似乎像牛顿发现了自然世界的科学规律一样发现了人心的科学规律,从而打开了在比较理性因而也比较愉快的方针上改造人类社会的途径。”在简要介绍和回顾洛克的主张之后,主要设置以下问题:(1)洛克的学说会给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哪些启发?(人类社会应该是民主自由的。在洛克学说的基础上再有所发展,从人民、三权分立等观点可以看出。)(2)自然法理念是从哪里延伸过来的?(罗马法。)(3)启蒙思想家“改造人类社会的途径”是什么?(用他们的思想照亮人们的精神,启迪人们的心智,也就是启蒙。)通过对比法国启蒙思想家与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学说,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梳理启蒙思想纵向的线索,从中理解思想发展的延续性。

在第三个环节孔子东来――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中,我首先以一则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论文、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一词出现的异常频繁,激起的赞誉之词也异常之多。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1702-1776年间陆续问世了34卷《耶稣会士书简》。伏尔泰在他的书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然后,提出由浅入深的五个问题:(1)为什么在18世纪的法国能够出现“中国热”?这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2)此时传人欧洲的儒学主要内容是什么?在中国主要发挥了什么作用?(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工具,规范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等。)(3)传教士们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初衷是什么?(说明在欧洲传播天主教的可行性。)(4)启蒙思想家们为什么要如此推崇中国和孔子?(在天主教与王权结合的专制统治下,中国为他们提供了可利用的武器和资源。)(5)儒家文化在18世纪法国和今天的世界备受推崇,原因何在?(作为文化的精粹,中国儒家文化具有一定的普世性。)

这些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和调动学生思考,激发探究兴趣,从耶稣会士的初衷与实际结果的反差中体会主观与客观的含义;从中国本土业已僵化的理学在异域文化中大放异彩,换个角度感悟传统文化中的普世成分,与后面环节中近代中国的“卢梭热”相对比,学生能理解正因为缺少所以关注,对彼文化的关照正是为了寻找异质的资源和武器,从而改变本国山河日下的前途命运。而从人类历史的长时段来说,这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体现出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了人类文明在交融中共同发展。这不仅拓宽了高三学生的视野,更展现了文化的交融,揭示出优秀思想具有的普世性。

在启蒙思想的影响部分,我还特意列举了晚清中国的“卢梭热”、严复据孟德斯鸠原本《论法的精神》翻译的《法意》,并呈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这就与前面的“孔子东来”环节遥相呼应,体现出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国人追求民主的思想和实践的引领,将中外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来。

三、思维侧重:形象具体和抽象深入

思维的种类,按照思维的本质属性,可分为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作为高中学生,整体上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但是高一、高二与高三进行比较,基础年级可以稍微侧重形象和具体,这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高三阶段虽然也有具体生动的素材、问题等设计,但这些应该不是课堂的主旋律,帮助学生培养和训练广阔而深刻的思维能力应是重中之重。

启蒙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理解思想家们如何针对时弊、构建理想国度,在新授课上我设计了两个小活动:

学习活动1――连线。我以学习辅助材料的形式印发了以下五则材料:

材料1:在欧洲几乎没有哪个城市或自治市镇没有因为宗教争端而流过血……我们的时代是该用宽容来抚平这累累罪行所造成的创伤了。

――伏尔泰:《无知的哲学家》

材料2: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3: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

材料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者(人民)的官吏,是以者的名义在行使着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材料5:为维护这一,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以上三则材料均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如果要求学生从这些材料中概括出启蒙思想的内涵,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操作起来难度大。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将材料与天赋人权、在民、分权制衡、法治、社会契约论、宗教宽容等六个给定的概念进行连线,并说明理由。在学生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材料和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理解到什么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而这个活动实际是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这些“散点”状的内涵概念到底有何联系呢?

学习活动2――画图。在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进一步思考启蒙思想的内在联系,以“黑暗之国”的示意图作为范例,设计出“启蒙思想家心目中的光明之国”。这个小活动的想法,来自我阅读法国《人权宣言》得到的启发。《人权宣言》系统整合了众多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勾勒出未来的理想社会。

(二)对于复习课特点与设计的剖析

首先,复习课应体现出更高的立意和更广阔的视野。新授课如同带领学生穿过一片森林,每一棵树的高矮、粗细、甚至树皮的纹路,树根周边的花花草草也许都会进入学生的视野。而复习课却好像引导学生从高空中俯视这片森林,林中树木的分布规律、道路的走向、河流的疏密等成为探讨的重点。在《启蒙运动》的复习中,我力图站在文化理解的高度上,以启蒙思想为载体,通过剖析背景凸显思想的时代性,通过展现文化交融揭示思想的普世性,通过纵向比较呈现思想的延续性,通过精选史料对话体悟思想的生动性。其次,重难点的设置要与高三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

新授课时学生尚处于思想文化模块的学习,因此理解思想内涵理所应当是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理解启蒙运动在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复习阶段,首当其冲的任务是为学生建立起立体的、宏观的历史图景,需要把他们的视角从关注树木的“平视”提高到鸟瞰树林的“俯视”。因此,重点更多应放在理解事件何以发生(背景)、或发生后与周遭世界的互动(影响)上。为了突出重点,本复习课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启蒙的必要性,补充了牛顿、洛克和孔子三个立面诠释启蒙的可能性,揭示了政治(英国的“光荣革命”)、科技(牛顿的发现)对启蒙思想的作用,追溯了思想的源头与发展(罗马法、洛克与启蒙思想),切入了启蒙思想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影响等。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度和深刻性是关键。新授课中材料的选择集中在⒚伤枷氲哪诤,学生活动设计集中在连线、绘结构图等,强调深入浅出地建构理解模型。根据心理学上的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为使学习最有成效,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动机,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将任务难度与学习动机调适到比较适宜的状态:一来复习课中材料的选择应更加多维度,以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这一环节为例,材料的选择既包括启蒙思想家本人不同时间的不同说法,也包括别人主要是贵族的看法,还有现代史学家的观点,几则材料的呈现既有利于体现启蒙运动的影响对象,又有利于碰撞出学生对于启蒙与革命关系的思考,并且提供了一些思考的路径,对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和深刻认识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不无裨益;二来在设问上更加注意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链条,如在“孔子东来”环节的五个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材料的多元和设问的层级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和逐渐地走向深刻。依笔者浅见,新授课基本上都把重难点放在相应的历史事件及其理解上,而复习课却在相当多的时候可以、甚至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训练思维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4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她是艾米莉,刚从诺丁汉大学历史系毕业,正要去卡尔顿府参加公务员终轮面试。卡尔顿府二战前是英国最时髦的公寓,诸多政治名流都曾住在这里,如今魅力不减,吸引了许多应试者。终于叫道了她的名字,艾米莉掏出小镜子最后整理了一下,走进了面试问。

二十分钟后,她一脸失落地离开。“他们想让我做间谍,我拒绝了。”

最初看起来就是一次普通的面试:谈谈你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忽然面试官身体前倾,脸上露出饶有兴趣的笑容:“你愿意和人交朋友、获得他们的信任,再为了国家去背叛他们吗?”

“我愣了一下,忽然明白:他们想挖我做间谍l顿时心灰意冷――我喜欢去邦德街购物,和朋友坐在阳光下喝咖啡聊天,那种时刻向所爱的人隐瞒身份、言不由衷、身不由己的生活,用身体、大麻和静音手枪工作

我不要。”

虽然艾米莉拒绝了这份工作,但还有很多女孩跃跃欲试,等待命运带给她们的一段奇妙经历

“女人做特工具有先天优势,女人更加温柔、克制、善于倾听,容易放松对手的警惕。在实际训练中,女性学员的表现也更出色,她们谨慎、敏锐,天生的直觉让她们更快觉察到自己被监视。“安全专家解释说。

以往的女间谍往往有一个魅惑的身份作家、记者、脱衣舞娘、业余模特、选美冠军

是她们常用的面具,但最时髦的间谍不再需要特别的身份,她们很可能是你心中始终放不下的那位“又美丽又温柔“的女校友,也可能是邻居家会做一手好菜的贤淑母亲。因为亲和力比会拿枪重要得多――杀人与无形才是至高境界。

这是要求最高的职业。首先要具备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在刹那间判断形势、计划行动、或者甄别情报的真假,其次要有深厚的角色扮演工夫,也许前一秒还端着高脚杯与政客调情,一转身要扮成不苟言笑的端庄夫人去接近目标人物,同时还要处变不惊,再狗血再残忍的事情发生,也能立刻恢复平静。

此外,必须外向爽朗,无论与公爵还是流浪汉都能迅速找到话题。情报专家为间谍列出了如上条件。

不讲这些抽象的道理了,让我们看看她们平日都做些什么吧+跟踪、窃听、拍照、刺杀、爆破、破坏、策反你的心跳加快了吗7这份工作还超级“活色生香”,再难攻克的人物,也无法抗拒女间谍精心制造的浪漫邂逅。床笫之间探取情报就容易多了,遇到麻烦的,偷拍录像以性讹诈也是常用的方法。

为了保证“桃惑”万无一失,女间谍们需要经过苛刻的训练。前苏联特工维拉在回忆录中爆料先上生理解剖和心理课,播放各种类型的科教,以消除羞耻感,然后四人一组,衣服,互相观察、抚摸、戏弄,之后就开始实践――先是同性之间,然后男女混合训练,并由有经验的老手进行实际示范表演。

在顺利通过最初的心理障碍后,就要上实践课,进入实习阶段,先是女性同性嬉戏,发生关系,并有教员参加,然后与男学员配对练习,之后进行群体活动,并当场录像,最后集体讨论,详细分析、点评,特别要求她们熟练掌握,结合间谍工具,学会对;隹暗藏的镜头、以便清楚无遗地拍摄下全过程及特写镜头的技能。如果一切顺利,就会安排引诱目标并与之发生关系的毕业考试。

女间谍要引诱毫无性生活经验的少年男子,消除他们的恐惧,老年男子,激起他们的欲望。

不过光有美色还不够,如今英国新晋女间谍,都会被送到福特郡海边的一所古堡,学些监听电话、隐瞒情报、调配毒药、反监听、炸弹安装异界从模拟绑架中生还。当她们离开古堡,就魁事了身怀绝技、无所不能的超人生涯。

艾米莉躲避间谍唯恐不及,俄罗斯姑娘安娜却甘之如饴。

美国联邦调查局花了十年多,终于逮捕了10名俄罗斯间谍嫌犯,最夺目的莫过于28岁的红发美女安娜有点婴儿肥的脸上常挂着甜美笑容,身材魔鬼得一塌糊涂,光外表已经足够俘获男人的心,她还是经济学硕士学位,通晓俄语、英语、德语、法语,谈吐优雅风趣,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她的追逐,当安娜因为间谍身份曝光而被遣送回俄罗斯,她在美国的’隋人纷纷浮出水面,成立了“粉丝俱乐部”。

安娜曾向美国政府保证,不用她的经历牟利,但刚回俄罗斯几天,就为一家男性杂志拍摄性感写真,还把照片上传到自己的主页,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男人性幻想对象兼小报宠儿。

但不是每个“谍女郎”都像安娜一样能够喜剧收场的。而她们当中的大多数都会在谍海中备受打击。

1991年的盛夏,20岁的安妮即将从剑桥大学格顿学院毕业,得到了外交官考试的面试机会。感性、机智、笑容爽朗、生冒险,天生女间谍的胚子,经过十个月的培训和背景调查,她被安排在军情五处反颠覆部。时刻;隹备为祖国奉献终身。

看起来前途美好,爱情也在此时降临,刚刚工作两个月,她对同事David着迷了,这段办公室恋情迅速浮出水面,在精通隐藏的间谍组织,办公室恋情竟然备受鼓励。因为内部结合打消了间谍爱上目标人物的危险。

联合执行任务的安妮和大卫无意间发现了军情五处的黑暗行径“为了保护权贵利茄,在多起恐怖事件中隐瞒情报,造成无辜市民伤亡。”大卫向《每日电邮》《卫报》爆料,结果上了通缉名单,只能远走巴黎郊区,过了两年隐姓埋名的日子。整整十个月,他们只能靠大卫给报纸写专栏维生。

但是他们还想回国讨个公道,然而回国后,大卫被扣上“流氓特工”的帽子扔进了监狱。监禁六个月后,大卫出狱,他们再度离开了英国,辗转漂泊,一对恋人也因此分手了。

说起女间谍,不能略过桃乐丝,去年备受好评的电影《公平游戏》就是改编自她的经历。桃乐丝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受父母耳濡目染,有“效忠”情结。毕业后迅速被ClA吸纳。在集中训练几个月后,她掌握了包括AK-47在内的各式武器用法,外加汽车爆破、自制微缩胶卷、火海驱车、跳伞等求生技巧。

在伊拉克,她结识了前美国驻伊大使Joe,英雄美女样的,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但是第二天,桃乐丝就职业病发作,在情报资料库把Joe的档案翻了个遍,直到约会四次后,桃乐丝才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

但是Joe却很尊重她的秘密。2000年时,他们生下

第5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2013年《考试大纲》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内容要求包括: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1.考查范围。

关于“常见文言虚词”这一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排列: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于焉,与其乃且若),但平常学习中也要适当涉及这18个之外的常见虚词,来补充对虚词的理解和把握。

2.考查内容。

“虚词的用法”指的是虚词的词性、语法功能和在句中的关联关系(词法、句法)。再次明晰是“理解……在文中的”这个说法的含义。这个说法的含义,是指具有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懂得并能判断或加以具体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着对这些虚词的掌握情况随意去历数那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用法。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机械地背诵常见的18个虚词的意义,而应在具体的语境中辨识并运用,真正读懂和领会、掌握某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都引用教材中的文言文语句,与所选的阅读材料中的句子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3.考查形式。

(1)选择题。一般设四个选项,要求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用法的异同。(一般一个句子出自阅读材料,另一句出自必修教材课文。)

(2)主观题。结合句子翻译考查。

【技法接招】

文言虚词,其实并不虚无,只要大家多多积累,用心揣摩,定会很好地掌握它的。下面介绍几种理解虚词的基本方法,以便给同学们以实质性的帮助。

1.语境判定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再如“弃甲曳兵而走”,是一面逃跑,一面还拖着武器,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弃甲曳兵”是修饰“走”的,由此推断“而”是修饰关系。

2.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时,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后缀,一般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3.结构推断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4.语法辨析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不表示实在意义。

5.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唯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即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如“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又称为特殊作用的副词。

6.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一些判断句中的标志“者”、“也”、“乃”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哪种标志,就能分析出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

【实战示例】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环伟之文……”之语

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

【剖析】

选D。A.代词,指代黄庭坚,可采用“语境判定法”判定,前文是讲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故这里指代黄庭坚;B.代词,他的,可采用“语境判定法”判定,文中是苏轼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夸赞黄的词;C.代词,指代苏轼,可采用“语境判定法”判定,这里指苏轼看重黄庭坚;D.指示代词,那,可采用“语境判定法”判定,这里是指代那个地方。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学甫而不为者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C.①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①其重之也如此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剖析】

选D。A.而:连词,①表转折,译为“却”,可采用“语境判定法”判定,前文是讲学习杜甫,后文是讲不模仿杜甫,所以是转折关系;②表因果,译为“因而”,可采用“语法辨析法”判定。B.于:介词,①表比较,译为“比”,可采用“结构推断法”加以判定,前面是讲文章,后面是讲诗,两者是一种比较关系;②表地点,译为“在”,可采用“语法辨析法”加以判定,表盾覆的地点,属介宾短语后置。C.以:介词,①译为“把”,可采用“语法辨析法”加以判定;②译为“因为”,可采用“标志识别法”加以判定,“以……故”是一个固定的短语,译为“因为……的缘故”。D.也:都是表停顿的语气词,可采用“标志识别法”加以判定。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剖析】

此句可译为: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把平易当作治理的措施。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虚词,一个是“以平易为治”中的“以……为”,这是个固定结构,可采用“标志识别法”加以判定,可译为“把……当作……”。另一个是“而民安之”中的“而”,可采用“语境判定法”加以判定,这里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然而”。

【知识锦囊】

要想准确理解常见虚词,除了熟练掌握18个常见虚词的多种义项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分清虚实。文言文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的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

2.辨明用法。所谓辨明用法,就是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中的“之”作结构助词“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中的“之”作代词。

第6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特点:在治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思想体系庞杂,兼容儒释道三家;治学领域广泛,涉及到科学领域;不问朝政,专心治学。解析

:材料中给出陶弘景的治学方式和主要观点,从“把道教的理论与儒家以及佛教的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主张三教合一”可以看出他主张兼容三家,此外“陶弘景也是学者、医学家,对历算、地理、医药都很有研究”,所以他治学广泛。从“梁武帝即位后,多次请他出山,他谢绝不出”可以看出他远离朝政,专心治学。考查方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可对材料进行有效地梳理、并按要求进行概括、归纳。易错点

解读、梳理材料的有效信息并按要求概括、归纳不够。17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地位:陶弘景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学者。积极:推动了三教合一(或推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对后来医学及其他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局限:其思想当中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要从他的事迹来出发,首先要给他做一个定性的评价。由于陶弘景从事多领域的研究,所以我们将其定位为学者是最恰当的。另外针对他的举措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他的一生,既要肯定他所做出的贡献,也要指出他的局限所在。考查方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题思路

第7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15~16世纪欧洲的药剂师称呼和地位与现代药剂师(pharmacist)略有所不同。那时欧洲医学与“药用植物”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药都来自植物,药剂师地位相当于专业医生,除了配制草药提供给医生和病人,销售烟草和秘方,他们还充当外科医生甚至产科医生,能在药房为病人做手术。技术高超的药剂师服务于王室,皮列士曾是葡萄牙王子艾费尼松的药剂师,这可能是他得到王室的信任的原因之一。采撷本草、探访草药的不同疗效,分析药物的化学成分是药剂师的本分,职业造就皮列士之类的药剂师们拥有对事物精细观察、记录准确而详尽描绘的能力,谙熟信息收集、分类和分析的科学方法,这套方法属于欧洲传统知识体系一博物学。皮列士的专业技能在编辑《东方志》时充分展示出来,该书是根据商人、航海家及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经细致考察、分析挑选编辑而成的。西方学者以为皮列士是一位“有辨识力的考察者”。

 

地理大发现的商业目的之一是去东方寻找香料,对草本植物拥有专业辨识技能的药剂师往往会获得航海家和殖民者的青睐,邀请他们陪同前往。1575年西班人奥古斯丁修会士马丁德拉达(MardindeRada)进人福建地区探访,收集大量学术书籍,其中涉及占星术、天文学、手相术、算学、律法、医学、剑术和经学等多个领域,他唯一肯定的中国学术是医学,指出“他们像草本学家一样从经验知道草药的本性,并像我们在迪斯科里德(Droscorides)书里那样对草药加以描述”,而“所有别的方面都不值一顾”。他收藏的医药和本草书籍中有古代和当代的作品,涉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预防等内容。直至18世纪,世界著名博物学家林奈(CarlvonLinne)还鼓励学生彼得奥斯贝克带着科学眼光去中国考察自然世界,为其编写《植物种志》在世界范围收集植物的信息。奥斯贝克自瑞典哥德堡启程时说:“我非常渴望了解中国药草的知识,以及各种草药所对应的疾病信息,……我希望征询那些能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的人,并获得一定答案。”

 

正如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之后编写《神农本草经》,西方药剂师和博物学家也习惯性地收集采撷异域的新奇花果与药草寄回国内。1658年,波兰籍耶稣会传教士卜弥格(MichalBoym)在写给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爵的信中说:“给您寄去两种在寒冷气候中也能结果的树的种子,信中还有关于这两种树的说明。”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探险家在东方和中国的博物学“发现之旅”,可视为是东西方学者对话与交流的学术互动,在这场知识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本草学或博物学成就及医疗体系,通过传教士、医生、药剂师和外交官的书信、日记和游记以及他们邮包中捎

 

带上的花种或树种,传向西方世界,开花结果。

 

二、中草药的采撷识别和《本草纲目》的西传

 

麝香,在17世纪欧洲知名度和市场的需求量,可借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斑略知,《李尔王》说“好药剂师,给我一盎司麝香,让我除去想象中的臭味道”,它主要由东方进口。另一种从东方大量进口的药材是大黄。第一位进人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发现麝香和大黄最初由西方引进,现在由中国高价返销至欧洲,获取巨额利润,“在这里买一镑大黄只要一角钱,而在欧洲却要花六、七倍之多的金块”。其实在中国药材市场上,欧洲人比较容易辨识的是大黄、胡椒、肉豆蔻和麝香。他们不仅了解到麝香的制作过程,还惊奇地发现麝香有真假之分。

 

大多数植物、水果和本草他们并不认识,更不明晰药草用法与疗效。比如,利玛窦说:“这里还可以找到葡萄牙人叫作中国木,而别人则唤作圣木的那种能治多种疾病的著名药。它不用栽种,野生在荒地上,只要花点采撷它所必需的人工钱就能买到,但却以高价出口。”卜弥格在《中国植物志》(FloraSinensis)给出了答案:茯苓(FoLim)(图1)。作者解说:“葡萄牙人称中国根为PaodeCina,欧洲人称它为China。它大量生长在云南、广西和广东省,……中国人将它和肉放在一起,用来做汤。它也做药用,能治病。如它能治梅毒,消除血栓,防治中风,也可以治其他各种各样的病,消除骨头和全身的疼痛。……这种根中国人叫白茯苓。此外,《中国植物志》中还记录了另一种被唤着是“中国”的香料,欧洲商人将桂皮树译作“Cina”和”“momun”一“又香又甜的中国的树”。

 

卜弥格是中医西渐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亦是中医经典西译的始作俑者。他父亲是波兰国王的御医,然而,子未承父业从医,而是以神职人员的身份,于1642年来华传教,并卷人南明朝廷试图复辟的政治事件中。出身医学世家的卜弥格不仅熟悉欧洲医学经典,对中国医学和本草学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华期间他编写翻译了多部中医著作,1652年至1653年间编写《中华帝国简录》和《中国事物概述》,其中涉及大量的中医药信息。卜弥格说中国有许多欧洲人不知道的草药,《中华帝国简录》记录治疗眼疾的黄连、能延年益寿的不死草和人参。《中国事物概述》介绍了麝香的制作过程,并指导读者如何辨别麝香的真伪,此外还有大黄、“中国根”茯苓、肉桂、生姜和沉香。1652至1653年,他用拉丁文编写图文并茂的《中国植物志》,1656年在维也纳出版。这是欧洲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植物学专著,其中收录29种生长在东南亚和中国的动植物,每种植物卜弥格都仔细标注其葡萄牙文或拉丁文和中文名称,生长区域、形质特征、药物制作方法、治疗的疾病和销售情况。动物中有凤凰、野鸡和象鹿又象虎的麝。1663年法国作者、科学家、地图绘制者和东方学者Melchis6dechTh6venot,在他编辑的法文版《旅行导论》(RelationsdeDiversVoyagesCurieux)—书中收人法文版的《中国植物志》。

 

当时来华的欧洲人普遍热衷于收集东方植物的种子或药材标本寄回,其中以传教士为多,如李明、杜德美、冯秉正、殷弘绪、巴多明、宋君荣、汤执中和韩国英等人。1723年,法国传教士巴多明(DomoniqueParrenin)在与巴黎科学院的通信中介绍了三七、当归、人参、冬虫夏草、大黄,并寄回了制作阿胶的原料,以供医生和博物学家研究,法国博物学家安托尼杰西(AntoinedeJussieu)和本纳德杰西(BernarddeJussieu)通过实验方法检测巴多明的药物。耶稣传教士白晋说他的同僚刘应心无旁骛地翻译、解释了数百种中国草药的特性,甚至有传教士将制作的麝香寄回欧洲。这些来自东方的信息和知识大大地丰富了欧洲的博物学研究。但卜弥格认为向欧洲人介绍中国的药物学知识用处不大。“因为大部份称作成药的草,不为欧洲人所知,也没有在那里生长,也无法运到欧洲;对欧洲医生来说,这些经过干燥处理的根和草在欧洲难以找到相似的对应原材料;而药商还要对草和树根进行醋泡酒浸的处理,加热烤晒等处理,再作成糕状。”[5]295这样就更难辨别了。

 

事实上,中医本草西传,是在东、西方博物学家对中草药的辨识、正名和论证的研究过程中展开的。欧洲的学者转述或摘选传教士的信件报告时,亦会依据欧洲的知识传统或语言特征作进一步修正或调整。1661年奥地利传教士匡卫国(MartinoMartini)编写的《中国新地图志》(Atlassinensis)明确指出“中国根”就是“土茯苓”而不是“白茯苓”,第一次对这两种药草作出了甄别。

 

“人参”的观察与命名是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最早提到“人参”(Ginseng)的是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AlvaroSemedo)的《大中国志》[9],1653年卜弥格在《中华帝国简录》介绍“人参”的功能是“能使病人恢复元气”,并强调它的价格是“相同等重量的白银数倍”。匡卫国的《中国新地图志》中特别提到中药中“最出名的是人参,它是中国药物中最显贵的根”。Th6venotxh在介绍“人参”时特意引用匡卫国的关于该名称由来的解释:人参是因为象人,有手臂、腿和身体,一种似于曼陀罗的根。李明将此称作为“灵丹妙药”。1687年德国汉学家门米尔(ChristianMenzel)撰写《论人参根》时,介绍10余在欧洲可见的人参的植物并绘制图形,其中有两种是中国人参。介绍人参生长地在东北,能恢复阳气、明目,治神经病。

 

1711年,耶穌会传教士杜德美(PetrusJartoux)在其致中国和印度传教区巡阅使神父的信中详细描述了人参的产地、形状、生长、采撷和疗效,并纠正了匡卫国书中关于人参产地的谬误。18世纪的欧洲人已能辩别高丽参、西洋参和人参的不同特性,商人更清楚出口西洋参到中国是赚不到钱的。

 

168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药剂师克莱耶尔(AndreasCleyer)在法国出版《中国指南》(SpecimenMedicineSinicae)(图2),此书很快被证实是剽窃卜弥格的手稿。其中有两部分与中药相关的文章:《对作者王叔和脉诊医病的说明》和《单味药一中国人用于医疗的单味药》。《单味药》是一部中医本草学作品,全书收有289味草药的用法,49幅彩色插图。关于此书的中文原本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以为是《本草纲目》的节译本,亦有学者不认可此种说法。波兰卜弥格研究者爱德华卡伊丹斯基认为《中国植物志》可能是《本草纲目》的选译本。

 

1578年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1596年在金陵刊行。《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传统本草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分类法。当耶稣会士和药剂师在中华大地采撷药草,收集本草文献时,正是李时珍在全国寻访各种药草,修定《本草》之际。

 

《本草纲目》出版不久便引起传教士甚至是西方知识界的注意,完全在情理之中。西文中最早有记录的本草作品是李明的书信中《救荒本草》,该书类似西方的《植物志》,介绍地方性植物及其食用知识。1735年,杜赫德根据耶稣会士写回法国的通信编辑《中华帝国通志》在巴黎出版,其中收有法文版的《本草纲目》(《节录《本草纲目》即中国本草学或中国医用博物学》,杜赫德特别提到李时珍本草分类法,是与传统中国博物学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有所不同的。

 

18世纪前半叶,《本草纲目》引起法国学者的注意,法国医生旺德蒙德(Jacques-Fran,oisVandermonde)在澳门行医时得到《本草纲目》,按书所载收集80种无机矿物药标本,并在当地中国人的帮助下,按书中所述对每种药作了说明,一一作标签,最后用法文编写了一份材料,题为《<本草纲目>中水、火、土、金石诸部药物》。他寄回法国的24种矿物标本,亦是由本纳德杰西检测的。1738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工作的瑞典博物学家莱格斯特伦(M.vonLaerstron),在中国南方采集植物标本,并得到《本草纲目》原著。他是著名生物学家、植物分类体系奠基人林奈的朋友,他返国后将这批标本送给林奈。林奈在《植物种志》中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种植物的属性:午屈莱科(办执raceae)紫薇属()。林奈在为植物厘定名称时,常用sinensis,因为他有许多特产于中国的植物。

 

进人19世纪,随着传统药剂师角色由药物学家和现代药剂师所取代,对中国本草的研究兴趣亦发生了转向,走出发现新事物的猎奇探索阶段,博物家与药物学家分道扬镰,前者继续考察中国的植物与昆虫分布与品种,如英国博物学家苏柯仁(ArthurdeCarleSowerby)在中蒙边境守猎采撷,1925年完成《一个博物学家在中国的笔记》(ANaturalist’、Note—BookinChina)。药物学家则聚焦中药和方剂,采取分析化学和实验科学手段研究中国本草学。当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创建两个知识体系可以对话的学术基础。1871年,在汉口从事医学传教的波特斯密史(PorterSmith)医生花了两年时间研究《本草纲目》《尔雅》和《广群芳谱》,并利用业余时间探访民间草药,编著了中英文对照的《中国本草的贡献》(ContributionsTowardstheMateriaMedicaandNaturalHistoryofChina)。作者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以其在中国十余年积累的草药辨识与使用的经验,帮助在华外国医生和医学生辨识草药,解决行医缺药的困境;另一方面,针对当时西医中译中出现的医学术语难题,尝试由本草切人,以中文、拉丁文和英文三种语言对译的方式,开辟出一条医学翻译的新路径。他创建的这个术语对照方法奠定中国医学术语编写的标准框架。

 

1874年,由法国驻华领事铁桑(M.DabrydeThiersant)与巴黎药学院教授(J.L6onSouberain)合作研究的《本草纲目》(LaMati6reM6dicalechezlesChinois)在巴黎出版,西方学者以为该书提升了欧洲人对中国医学思想和药物治疗的认知。被誉为“远东植物学权威”的贝勒(EmileVasilfevitchBretschneider),是晚清俄罗斯驻北京使馆医生,著名的《本草纲目》研究者。1881年他发表《早期欧洲学者对中国本草学的研究》,回顾了16世纪以来欧洲学者本草研究史以及中国本草学对欧洲的影响。1892年,他的《中国植物志》(BatanicumSinicum)出版,对《本草纲目》有较高的评价:“《本草纲目》为中国本草学名著,有此一书,足以代表。……李时珍不愧为中国自然科学界卓越古今的代表人物,后本草学著作盖无能出其右者。

 

1887年,在华医学传教士成立学术共同体一博医会,首先确定的重点研究项目就是中国的本草学,博医会历任主席都会重申该主题的研究意义。1911年博医会主席师图尔(G.A.Stuart)与斯密史合作研究李时珍的专著出版,名为《中国本草学部按现代分类法编辑的药物手册》。1939年协和医学院药学系系主任伊博恩(B.H.Read)用分析化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本草,翻译《本草纲目》中金石、兽、禽、鳞、介、虫和鱼等七个部分,并对《救荒本草》中414种植物进行考证。他开创的以分析化学和现代实验科学方法研究中药的范式,至今还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

 

自16世纪开始,《本草纲目》的原著进人欧洲,至19世纪该书分布在世界各大图书馆,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有1603年的江西本、1655年吴氏太和堂本和1826年张云中版英德堂本。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有1655年太和堂刊本、1694年的刊本、1717年本立堂本、1735年三乐斋本。德国柏林皇家图书馆珍藏有1596年金陵本和1603年江西本。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罗马、哥本哈根、斯德哥乐摩、马德里和比利时的鲁汶大学也都收藏《本草纲目》。美国国家图书馆收有金陵刊本和江西本、耶鲁、哈佛、哥伦比亚、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都有收藏本。20世纪30年代,日本目录学家长泽规矩在中国人眼皮底买走了金陵小字版的《本草纲目》。

 

三、中医学经典著作的翻译与研究

 

卜弥格说:“我们谈的不是中国人如何了解我们的药,和我们从中国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人们间接地通过脉诊,对病情有了解,通过创新的技能和智慧,长时期的经验积累和临床运用,就对疾病有了深人了解。只要时间允许,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运用的脉诊的方法说清楚。”

 

为何是脉诊?因为西方也有切脉术,那是延续了千年的传统诊断方法,由罗马时代的盖伦医生发明。利玛窦说:“中国的医疗技术的方法与我们所习惯的大为不同,他们按脉的方法和我们的一样,治病也相当成功。”[6]55欧洲学者从传教士的报告中得出结论:中国医生具有“高度的脉博测量技术,非精通其术者无法想象”。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有“脉博”一节,其中记录到所有旅行者的记载都显示,这个国度(指中国)的医生具有神奇的脉博测量技术。

 

卜弥格发现了东西方在切脉法之间的差异,“中国最早的医生黄帝的著作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脉诊和盖伦的理论也是完全不同的”[5]484。卜弥格选译《黄帝内经》中的脉学理论、王叔和的《脉经》(图4),试图探究脉诊是不是盖伦发明的。因为“中国人的确用了一种万能的手段,通过脉诊能治每一种病,首先了解病情,然后进行诊治。据我所知,除了他们谁都做不到这点”[5]484。就技术而言,东西脉学的差别在于西方只切左手脉的一个位置,而中国脉学不仅要切左右双手,而且在手上有三个位置点,脉象还有深浅和重轻差异(图5、6)。卜弥格对中国医生切脉时的敏锐触感和精确论断,佩服不已,认为中国高超的脉学技术几近不可思议。比如脉博与时间的关系,盖伦研究了很久都不懂如何测定脉博的时间,而中国人却找到了用时间计算的好方法。因此卜弥格想知道:“中国人是怎样看脉的不同的质量,它们的不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他们又怎样通过发现脉与脉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奇怪的方法去预测病情的发展?产生不同脉象的原因是什么?”[5]484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去中医文献中寻找答案,并以问答方式将脉学理论和诊脉方法译介给欧洲。附图所示的脉象并非出自晋王叔和《脉经》,脉象图自宋之后开始出现,卜弥格未说明其所译的脉象图出自何处16、17世纪的世界医学,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还处在古典或传统的医学阶段,拥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以整体观为主的关于身体和疾病的认知理论,以及草药为根本的治疗手段。只是欧洲医学内部的变革已经开始,以人体解剖和测量的方法探究生命的起源和身体结构的科学活动在欧洲医科大学方兴未艾。当东西方两大医学体系相遇时,都是以“他者”的视野互视对方,他们只可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依本体系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考量和评判对方的学术价值,无论是中国医生看待西方医学,还是传教士向西方译介中国医学,比较研究和问答式对话可能是两大学术界跨文化交流互动中最可取的方法。除了卜弥格习惯性遵循希波克拉底、盖伦和亚里斯多德的理论考察《黄帝内经》的学说,1700年出版的拉丁文的《中国热病》(FrancescoMariaNigrisoli,Febrischinachinaeexpugnata),就直接地比较研究希波克拉底热病理论与中医热病学说(图9)。笔者不懂拉丁文,因而无从知晓作者是如何进行比较研究。

 

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和医生考察中医的视角、对中医文献选择性的介绍和翻译术语,从另一个侧面显映了正处于变革时期的欧洲医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特征,比如传教士关心中医“脉搏与时间”的测量关系、脉学中“气血循环”是如何运行的,经络所链结的器官是空心器官(脏)和实心器官(腑)等。测量的概念、血液循环理论和人体器官学研究,正是16、17世纪欧洲医学界研究的几大热点。卜弥格以为中国人没有解剖学,所以无法说明中国人的身体观,于是借鉴中医的内景图和脏腑图解释中医理论与经络的关系,图10身体侧面图疑似从明《医学纲目》中“脏腑明堂图”的复制图,图11是图解说明是:实心器官肺与肺的太阳经的循环,“请看实心和空心器官相应的经,经的循环运动”。

 

西方世界对中医的认知随着欧洲医学摆脱盖伦经典医学统治步人科学化发展阶段后,逐步发生转变,但在同时代的中国没有发生与欧洲相类似的学术变化。译解《黄帝内经》的卜弥格深中医阴阳五行,并试图将其讲解清楚,在欧洲学者看来,毫不精通解剖学的中国医学,尽管有宇宙论和生理学的理论,但他们的医学“仅仅是以人体结构的一种不大可靠的理论体系为基础。所以毫不奇怪,他们在这种科学中未取得我们欧洲医生所取得的进步”[11]。欧洲科学界按照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和实验医学为手段的科学标准评判中医,视野所及便是阴阳五行、精气神和经络等不可触摸、不能进人实验室体系的模糊知识,傲慢与偏见便会抑制不住地流露出来。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论调,在19世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和医生来华之后,通过他们对“中国医疗艺术”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强化。

 

1813年法国《箴言报》发表莱柏赫(M.Lepage)的《中医历史研究》—文,介绍了中国的医药起源和中国医生体制;治疗学和本草;中国人的卫生、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和疾病。尽管作者不认同中医理论,但他建议欧洲人要理解其他民族的医学科学。然后提出,为什么在欧洲尽人皆知的“科学”,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的第一个发问者,显然不是因为爱上中国药剂师女儿而热情投身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李约瑟,而非莱柏赫莫属。

 

莱柏赫以为“中国人有高超的医疗技术,中国人热爱科学,他们的皇帝就乐意向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但中医没有发展为科学的原因是因为:(1)雍正禁教终止了西方科学的传人;(2)中国不擅长与邻国交流;(3)中文书写的语言是一种阻碍。[12]1825年法兰西科学院首席汉学教席雷慕沙(JeanPierreAbelR6musat)发表《论中国人的医学》为题的演讲,作为对《中医历史研究》的评论,他承认中医正在衰退,但认为西方社会对中医的误解是由语言不通造成的,他告诫朋友们对中医学不要有偏见。雷慕沙是近代著名的汉学家,法国汉学研究体系的创始人,当初是因为读了卜弥格的《中国植物志》,而引发其对学习中文研究文化的巨大热情。1813年他以《论中国人的舌苔诊病》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灵感便来自卜弥格的“舌诊”译文。但雷慕沙认为卜弥格的译文不准确,说他不熟悉中国医疗技术,仅凭对文字的感觉翻译中医书籍,因而“其中大部分译文并没有弄清楚中医的原义”。雷慕沙特别强调语言在研究东方学的工具作用,他本人精通中文、蒙文和满文,早期法国汉学体系强调语言学训练便是受到他的影响。关于科学的含义和科学文献的翻译,雷慕沙以为首先要弄清楚“科学”的术语,他解释说:“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科学’都有双重含义,单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它是技术术语的表述,同时它又是一个不能用常用语言来解读的知识体系。”[13]

 

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不少著名传教士汉学家或著文讲解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和脉学理论,亦有部分中医书籍或篇章被译成西文。雷慕沙的批评费人思量,由传教士或医生翻译或介绍到西方的中医知识的准确率究竟有多少?如果译者中文不精、中医不懂,甚至没有受过西医教育,不要说读通中医经典,就是读懂中医可能性都不大。那么,建筑在诸如此类错误百出的译文基础上对中医的评判,又如何以科学标准来衡量?

 

晚清同文馆医学教席英国医生德贞(JohnDudgeon)在讨论西医中译的标准时提出三个条件:懂中文,懂西医,懂中医。然而19世纪的中国和欧洲,能够达到同样标准,从事中医西译的作者微乎其微,德贞可以算是例外。1869年至1872年,德贞在《教务杂志》连载数期《中国医疗艺术》,介绍了中国十大名医和各时期的中医经典。为驳斥西方世界对中医没有解剖知识和外科不如西医的偏见,1893年到1895年,德贞翻译《医林改错》和《医宗金鉴》的外科章节,以此证明传统中医中

 

有精彩的外科技术和现代解剖学家,但他的作品在西方世界影响不大。

 

雷慕沙之后,欧洲汉学界对中医研究回归到典籍的翻译。以使不懂中文的西方学者能够阅读到大部份中国医学典籍,自行评价古代中国医学的内容和性质,摆脱对那些经过滤和满载不准确的资料的西方文献的依赖。德国医生许宝德(FranzHubotter)是欧洲中医学研究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自1913年起,他翻译撰写《古代中国名医医师》、《寿世编:中国古代的接生术》和《针灸甲乙经》。许宝德认为中国医学典籍累积了非常丰富的医学史知识,当务之急是重整史实,他选取《古今图书集成》有关的脉学书籍译成德文,其中有《濒湖脉学》《难经》和《脉诀》,1929年结集成《中华医学》在德国出版。20世纪70年代起,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写成或辑要的重要中国医学文献逐渐被译成英文,包括马王堆医学、《伤寒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史教授文树德(PaulU.Unschuld)与中国医学史家郑金生近20年的合作完成英译《黄帝内经素问》。文树德相信他们的工作:第一,为其他不懂中文的文科学者提供准确的资料,使他们能进行比较研究。其次,给予有志于应用中国医学于临床实验的人士各种材料,使他们公平地比较东亚与西方医学传统。

 

中医西传中第三个内容是针灸西传,针灸是目前唯一被西方社会接受和采纳的中医疗法,其在中医西传中具有特殊意义,因篇幅关系,将另著专文讨论。

第8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为了认真贯彻省委赵乐际书记、市委孙清云书记重要谈话精神和*月*日市委常委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当前机关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县委决定集中一个月时间,在全县深入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以促进全县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

刚才,*同志原原本本地传达学习了省委赵书记在泄湖调研后谈话及市委孙书记重要指示,陈武同志宣读了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的安排意见》,泄湖镇、汤峪镇、县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同时会议还印发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两位书记重要谈话精神,按照会议要求,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的必要性

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要求的需要。作风建设一直是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就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进行过全面研究和部署,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明确要求。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全党提出了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省、市、县委也先后召开会议进行了学习传达和安排部署。去年以来,发生在我省的“华南虎照片”事件,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育,为此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市委也进行了具体安排,省、市委还相继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别就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门提出要求。县委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转发了市委文件,并就有关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刚才,李县长传达通报了两位书记重要谈话精神,上周三,市委常委会经过专题研究,已决定在全市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我们在全县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就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两位书记重要谈话精神,按照市委常委会的统一要求,通过学习、剖析、评议、整改等一系列措施,认真查找和解决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迅速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形成重学习、明思路、强职责、变作风、促发展的风气,迅速形成比学习、比作风、比实干、比贡献的热潮,力争使全县干部和机关作风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和改进。

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作风建设,是党的五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各级干部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推进者,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干部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敬佩的是作风,怨愤的也是作风。干部作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关系到人心向背,而且关系到我县在外界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由此可见,干部作风问题,绝不仅仅是干部自身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县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全县党的建设、事关全县发展的大事情。我们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就是要以抓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着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思路清晰、作风扎实、发展能力强、工作成效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是切实解决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突出问题的需要。近年来特别是06年换届以来,县委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总体上看,我县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的作风是过得硬的,但仍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与中央和省、市、县委的要求相差甚远,与基层发展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学习和学习不认真;二是底子不清、职责不明;三是自由散漫、纪律性差;四是被动应付、责任心不强;五是讲排场、比待遇,铺张浪费。尽管这些问题发生在少数干部的身上,但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危害却不可低估,有些问题已相当严重,如果听之任之,就会破坏影响全县干部队伍的形象,就会削弱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影响全县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就会影响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就是要围绕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用剖析麻雀的办法,通过查找剖析、开门评议、扎实整改,努力使全县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明晰、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进一步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提升。

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是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需要。今年是我县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落实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县着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与兄弟区县相比,到六月底我县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位次相对靠后,仅排第12位,高陵、长安、临潼、户县等区县的发展速度比我们快得多,有些指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召开后,全县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已非常明确。对照既定目标任务,我们生产总值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受宏观经济政策吃紧、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制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发展等面临新的问题,一些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农民增收压力增大,一些民生问题急需要我们去克服困难、加紧解决等。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上来,凝聚到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上来,凝聚到全力以赴落实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上来,努力在全县营造一种注重学习、苦干实干、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焕发出新的风貌,使各项工作通过扎实有效地落实而呈现出新的气象,确保全县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二、着力解决思想工作作风建设的几个突出问题

这次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干部在五种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会议下发了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的安排意见》,对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和干部作风现状,有针对性制定各自工作方案,切实解决干部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服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因病而治,对症下药,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取得实效。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学习、强化考核,解决不学习、学习不认真的问题。目前,一些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昏昏沉沉,无所事事;一些干部不主动、不思考、不钻研,知识老化,本领恐慌;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形式主义严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不学习或学习不深、了解不够,政策理论水平不高。

学习是干部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解决不学习、学习不认真的问题,一是要重视学习,把学习作为各级班子和干部的一项政治任务,明确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加强组织和督促检查;在这次活动中各级班子和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规定篇目,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每年4、5月份对领导干部集中培训制度,有关部门要完善学习定期抽查和跟踪检查机制。二是要勤于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干部自觉学,机关人员热爱学,形成多读书、多思考、多钻研的良好风气,努力培养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机关。三是要善于学习,不仅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各种会议精神,还要学习掌握履行职责、服务群众必需的各种知识和本领,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还要向先进学、向内行学、向专家学。四是要考核学习,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干部学习情况的考核,把干部学习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和综合评价体系,县委宣传部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中心组学习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五是要学以致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加强干部学习与谋划工作、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推进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学习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学习的良好格局。

(二)加强调研、深入思考,解决底子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一些干部严重,不调查、不了解、不掌握实情,对本辖区基本情况不清不明;一些干部对本职工作定位不准,职责不明,抓工作重点不突出,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效果不好。

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不会作出正确的决策。解决底子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一是要用调研的方法掌握实情,各级干部要围绕这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吃透乡情。要从善如流、采博纳长,畅开言路,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正反两方面的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工作主动权。二是要用调研的方法理清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清问题的主次、工作的重点、基层的热点、发展中的难点,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基本情况要了然于胸,对分管和联系的工作进展情况要随时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对策明确。三是要用调研的方法提升作风,要在全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干部要坚决克服高高在上、坐机关、等群众的现象,深入村组指导和帮助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点,经常深入到分包乡镇和联系部门开展调研、解决问题。四是要用调研的方法明确职责,职能不清、职责不明就容易造成越位、失位、缺位、争位、空位。新时期基层党委、政府到底应干什么、管什么,哪些属社会组织职责,哪些属市场主体调控,很多同志根本不清楚。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搞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五大职能,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各自实际,加强调研,进一步明确职责,按责定岗、按岗设人,达到把应管的事管好、应尽的职责尽好、应有的职能发挥好、应服务的地方服务好。

(三)加强管理、严明纪律,解决自由散漫、纪律性差的问题。一些干部精神状态差,缺乏大局意识,我行我素,“走读”现象严重;一些干部迟到早退、当“两头干部”,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群众来了经常找不到人;一些干部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要求下有对策,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严重。

制度建设是加强作风建设最具长远性、根本性的举措。解决自由散漫、纪律性差的问题,一是要提高制度的科学性,重点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值班、请销假、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及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定。二是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制度一旦形成就必须无条件遵守、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执行,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约束权力、用制度监督考核工作、用制度评价成绩的机制,不断提高机关管理规范化、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三是要严肃制度的惩戒性,制度不仅要约束好的,更要惩罚坏的。要严格落实制度规定,对不重视、不执行、不遵守的人和事要坚决进行纠正,对作风散漫、无视纪律、屡教不改的要通过有关程序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制度的教育性和惩戒性。四是要体现制度的激励性,要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和个人综合考评、科学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对优秀的干部要表彰奖励,对良好的作风要倡导弘扬,带动机关和干部作风整体上台阶、上水平。

(四)加强考核、夯实责任,解决被动应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敷衍了事,工作来了应付,事情来了躲避,任务来了搪塞,检查来了蒙混,干与工作无关的事却劲头十足,甚至千方百计;一些干部对工作不认真、不主动、不细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些干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不能适应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提高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也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解决被动应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干部工作状态好不好,首先就决定了任务能不能很好地完成。要用事业激励人、用情感教育人、用一定的待遇吸引人,加强干部培训和交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教育和引导,激励干部爱岗敬业,把工作当作一种追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失败面前不服输,在挫折面前不气馁,时刻保持良好的锐气、士气、斗志和活力。二要树立争创一流的精神,目前我县发展还处在打基础、聚力量、求突破的关键阶段,全县各级干部只有以对自己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以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状态,咬紧牙关、苦干实干,才能实现后来居上、加快发展的目标。三要强化综合考评工作,要把实施综合考评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提高考核公正性和有效性。县考评办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大督促检查;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各自的综合考评体系,压实担子、严格奖惩,使每一名干部肩上有任务、心中有压力、干事有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五)加强约束,弘扬正气,解决讲排场、比待遇,铺张浪费的问题。一些干部办公比条件、吃饭比排场、工作比待遇、坐车比档次、接待比层次,整天想位子、贪图享受,没有把主要时间和心思放在干工作上、放在抓发展上、放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上,热衷于拉拉扯扯、迎来送往、推杯换盏,不但造成人际关系庸俗、生活情趣低下、铺张浪费严重,而且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社会风气。

领导作风是干部作风的“风向标”。解决讲排场、比待遇,铺张浪费的问题,必须从领导干部入手。一是要加强廉政教育,要教育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在全县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用正反两方面事例激励干部勤奋工作、勤政为民、勤俭办事。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讲党性、修官德、重品行、有境界、树正气,为机关和干部当好表率。二是坚决落实各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落实上级有关会议接待、外出考察、住房用车等方面规定,坚决杜绝吃喝成风、贪图享受、超标购车等现象,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工作的最低要求,严查铺张浪费、贻误工作的人和事,使全县干部把主要心思和精神用在抓工作上、抓落实上,形成艰苦奋斗、加快发展的合力。三是要加大对权力的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要定期对乡镇部门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利用组织、媒体、社会和群众的力量进行监督,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止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三、确保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取得实效

这次全县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将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是开展这次活动的主题,也是评价和检验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最终标准。各乡镇、各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部署,着力解决问题,全面推进工作,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要在活动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抓好规定篇目学习。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社会在变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把加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用学习提高素质、强能力。要扎实抓好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使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理论素养、知识结构能与时俱进。要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在学习的内容上,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那里是重点那里重点学的原则,既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当前,要重点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以及这次会议精神。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思想实际,对照自身,查找不足,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提高工作的本领、创造业绩的行动。

二是要认真搞好对照检查。查摆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是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一环。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从世界观上找原因,从思想深处找根源,在实际工作中找差距,认真进行自我解剖,积极撰写分析材料,扎实进行整改提高。要适时组织召开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全干会,交流分析材料。改进作风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要坚持开门整风,依靠服务对象发现问题,要组织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基层机关去,到服务对象中去,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对查找出的问题,要做到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干部身上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层次的问题较多就集中解决什么层次的问题,尤其要从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重复反映的突出作风问题入手,从基层意见最大的作风问题改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是要切实抓好整改提高。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整改提高贯穿整个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全过程。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作风问题,属于组织工作不到位的要立即制定措施进行改进,属于干部自身问题的,要立即纠正,对一些知错不改、屡教不改、明知故犯、不以为然的干部,要采取组织措施,使广大群众迅速感受到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取得的实效。

四是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干部作风,健全制度是关键。这次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既是对广大干部解决自身存在问题、提升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磨砺,也是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良好契机。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坚持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工作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的考核范围,用制度巩固和发展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果。要通过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教育一批干部,解决一批问题,健全一批制度,真正使机关干部在作风上有明显转变、在组织纪律上有明显加强、在工作能力上有明显提高、在推进工作上有明显改进。

第9篇:士官整顿剖析材料范文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手稿 成语 官话

明末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入华,为布道而编纂一些工具书,是为汉外双语或多语词典之滥觞。(董海樱 2003)第一部中外合璧的字典为1575年到达福建沿海的西班牙奥斯定会会士拉达(M.de Rada)根据闽南话用西班牙文编著的《华语韵编》。(吴梦雪 2000:6)从1575年至1800年的二百余年间,西人编写的外汉/汉外字典达65种之多。这些字典大部分为未付梓的手稿,经辗转誊抄,有50多种抄写本一直保存至今。(王立达 1959:127)西人(主要为在华耶稣会士)早期编写的语文手稿从现代辞书编纂的角度看,多编写粗疏,不成系统,仅仅称得上是一些词汇集;此时期的汉语语法书的编纂也大率如此(张西平 2003)。早期西人编写的词典手稿传世无多,对于这些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尤显重要。[1]笔者发掘出的《四字文笺注》(以下简称《四字文》)一书为清前期西人语文手稿,已具汉外词典雏形,后经整理作为汉语教科书于英国出版。本文首先着力考证《四字文》原手稿年份,之后拟从手稿中的四字成语条目、汉字西文注音以及大量非词汇性四字短语条目等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其于汉语语言研究的价值。[2]

一、书稿考辨

(一)版本样式及主要内容

《四字文》1854年版正本现藏澳门民政总署大楼图书馆,全一册。采用石版印刷术将手稿印于蓝色纸上,字迹清晰。[3]黄色织锦封面,上绣英文主题:CHINESE MANUAL(按:汉译为“汉语教科书”)。首页总题CHINESE MANUAL之下为墨笔“四字文笺注”,左右侧分别为其罗马字注音SSE TSE OUEN TSIEN TCHOU及书名英译FOUR WORDS LITERATURE (with) COMMENTARY (or)EXPLICATION。下半部印有法语书名。底部为出版事项London:Harrison and Sons,1854。首页后依次为致辞页、前言、法国东方语言学院1847―1848年度课程介绍、正文等。

正文共75页,收四字语1463条。每页左侧一栏为四字词语条目,每一个汉字下方设西文罗马字注音,右侧一栏为法语、英语译文。全书排版整齐,但汉字书写稍嫌稚拙,显见誊写者为并不谙习汉字的西人。[4]该书除以英译代替原稿中的拉丁文译文,编写者在誊写过程中力求保持手稿原貌,即使遇到明显的错谬之处,编者也未做改动。比如条目“既这是等”,编者没有直接改为“既是这等”,只是在原条目上方用数字标出正确的字序为“1324”。是以原稿的真实面貌在出版时得以完整再现。原稿作者没有按照汉字部首或音韵排序,但对条目的编排还是颇为用心的,规律之一便是将用法或意思相关的条目编排在一起,无形中为很多近义词语做了归类。如(下划线者):十分闷倦、十分倦怠、力倦神疲;十分宠爱、这等错爱、如此宠眷、可谓溺爱;日有烦恼、心下气闷、所以焦虑、纵有恼恶等等。

(二)书稿溯源

《四字文》前言所能提供的有关原稿作者的线索十分有限,如:1)前言作者(署名Henry Edward John Stanley, 1827―1903)提及:“相信这部短语集的原作者是某位在中国的法国耶稣会士,经年累月搜集到大量汉语短语并终将其整理成一部集子,且用西文字母为每一个汉字注音,标注的读音为北京话发音,这种发音为当时中国的官员、学者等各阶层人士所共通”[5]; 2) 原始手稿中的每条中文短语均配有拉丁语和法语译文,1854年出版时编辑将拉丁语译文改为英语译文; 3) 原稿作者为统一与方便计,以四字为限搜集短语,导致很多条目辞不达意,如“被叫不过”“交太广了”等。但前言作者仍十分肯定这本书的出版价值,认为它不仅是19世纪赴华外国官员、商人不可或缺的词典,亦是英国本土汉学发轫期急需的一本汉语教材。[6]

以上线索指该书为法国耶稣会士所著,注音为北京话发音。的确,书中多个条目涉及北京,如“在京选官”“征召入京”“进京赴命”“出京回家”等,“京”字均译为Peking;多个儿化词语如“七八碟儿”“揭开匣儿”“哈巴狗儿”“没此事儿”“这个话儿”“绣花针儿”“颇有此儿”(“儿”字均独立注音为eulh^),说明作者与北京关系非同一般,对北京话甚是稔熟。循着“对北京话极为熟悉的法国耶稣会士”这一线索追溯耶稣会入华传教史,据费赖之(Louis Pfister) 所著《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和荣振华(Joseph Dehergne)所著《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两书的记载,在1688年白晋等大批法国耶稣会士抵达北京之前,正式列入“法国耶稣会士”名单且在北京停留过的法国耶稣会士仅有金弥格、方德望、汪儒望、聂仲迁、穆迪我和穆格我六人。这六人中除穆格我曾在北京待过六年,其他几人或“在京投于狱”,或“居京不久即行”,或“居数月”,皆未能在京久留。这也即说明穆格我应是第一位在北京居住过多年的法国耶稣会士,有学习和掌握北京话的可能。进一步说,从穆格我开始,之后的任何一位法国耶稣会士都有可能是我们所论书稿的作者,但穆格我从年份上算是最早的。据此,以穆格我入华时间1657年为起点,可推断手稿至早不会完成于17世纪中期之前。

书稿至迟完成于何时?所幸,美国国会图书馆亦藏有《四字文》一书,其索引附识提供了一条线索:法国汉学家考狄(Henry Cordier,1849―1925)在其所编著的《西人论中国书目》(Biblioteca Sinica,1878―1895)中对该书做了著录。考狄指此书为中文成语汇编,原手抄稿属法国外方传教会教士Artus de Lionne,Rosalie主教所有,其后为18世纪法国汉学家德经(Joseph Deguignes, 1721―1800)的儿子小德经(C.L.J. Deguignes, 1759―1845)的私人珍藏。仔细查对《西人论中国书目》原文,这两条线索并非出自考狄本人,而是考狄参考了法国汉学家颇节G. Pauthier(1801―1873)的著作Vindiciae Sinicae(按:Paris, 1842年版)。[7]Artus de Lionne,Rosalie主教中文名为梁弘仁(1655―1713),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1689年到达中国,1702年返回巴黎。1696年教皇英诺森任命梁弘仁为Rosalie主教,两天后又任命其为四川宗座代牧。(许明龙 2004:8)书稿曾属梁弘仁所有,意味着书稿在梁氏逝前已存世,据此可推算手稿完成不应晚于18世纪初,即1713年之前。综上所述,该书手稿应完成于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之间。

二、研究价值

(一)四字成语

该书的汉语书名为“四字文笺注”。一般来讲,书面用语谓“文”,“四字文”带有明显的书面语辞色彩;“笺注”一词则来自汉语传统训诂学。单从题目看,著者要搜集的是汉语书面语中(或口语中排除土语要素而加进文言韵味的高级交际用语)以四字为单位且凝结程度较高的文辞,再用西文疏通词义。其编写目的应是用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远未达到汉语研究的程度)。这与耶稣会士自入华以来便形成的重视汉语书面语读写、官话(而非方言)的学习传统是一脉相承的。[8]但由于作者对汉语的认识不够精深,所搜集的条目并非都来自书面语,有很多条目即为日常口语。但这些日常口语,倒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不啻为意外收获。

1463个条目(重复、个别字迹漫漶不辨者除外)可分两大类,前者为凝结程度较高的四字语,多为书面语并带有文言色彩(以下简称“四字语” 类);后者为自由词组,有些甚至就是完整的短句,具白话或口语色彩(以下简称“四字句” 类),书中大部分条目属于此类。

“四字语”类中多为凝固性较强的四字书面语,文言色彩明显,如:

谨当如教、孰此请行、烦为指教、谨领台命、谨遵教命、指教一二、向日有劳、多多拜上、适蒙见教

感蒙厚情、万望方便、望为助力、已蒙征召、正来告禀、送座献茶、感激不尽、小弟量窄、整衣端肃

整衣束带、整冠束带、年迈身衰、磨墨舒纸、刀枪剑戟、剜心剖腹、弓弩叉戟、孟秋朔日、君正臣贤

顶盔贯甲、弃道从释、舍家弃子、一模一样、避富如仇、感蒙至爱、援笔立就、人逢喜事、明明白白

端端正正、恼恼闷闷、斯斯文文、隐隐暗暗、谦谦逊逊、耽耽阁阁、热气腾腾、怪哉怪哉、甚好甚好

此类“四字语”虽具词汇凝结性,但还不具熟语的性质,未见得有太高的研究价值,而“四字语”中带有熟语性质的四字成语类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成语的早期样貌,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将该书条目与《汉语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比对,其中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的成语[9]条目完全一致的有如下42条:

大惊小怪、宽宏大量、爱财如命、错落有致、一举两得、进退两难、贪赃坏法、垂头丧气、如花似玉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虎入羊群、鸟尽弓藏、年深日久、吉日良辰、探囊取物、以管窥天、人喊马嘶

一窍不通、肝胆相向、东躲、水秀山青、安营下寨、旁若无人、改邪归正、一望而知、不假思索

席地而坐、油嘴油舌、坐井观天、肺腑之言、尽心竭力、罪恶滔天、出类拔萃、络绎不绝、素不相识

妄自尊大、将计就计、手舞足蹈、恼羞变怒、与众不同、水泄不通

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的成语条目意义相同或接近,但用字稍有差异的有如下26条(括号里为《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所收正条目或副条目):

听天所命(听天任命/听天委命/听天由命/听天安命)、无束无拘(无拘无束)

不顾好歹/不管好歹(不知好歹)、济困扶危(扶危济困)、比众不同(与众不同)

借势陷人(仗势欺人)、才美兼全(才貌双全)、月貌花容(花容月貌)

牙齿伶俐(伶牙俐齿)、潜踪隐迹(潜德隐行)、藏头遮眼(藏头亢脑)

如行平地(如履平地)、眼空四海(目空一切)、日暖风和(风和日暖)

改换姓名(改名换姓)、嬉笑谩骂(嬉笑怒骂)、百口无辞(百口莫辩/百口难分)

思前虑后(思前想后/思前算后)、尸横满地(尸横遍野)、顿然醒悟(翻然悔悟)

上天下地(上天入地)、不能自止(不能自已)、不分皂白(不察皂白)

惊喜欲狂(惊喜交集/惊喜交加)、半步难行(寸步难行)

对汉语成语做语源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无名氏的《释常谈》。(张铁文 1999)最早专设“成语”类并指明出处的词典为清钱大昕(1728―1804)所撰《恒言录》。同时期翟灏(1736―1788)的《通俗编》亦对当时口头或书面常用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打草惊蛇”)有所收辑(刘叶秋 1983:157―163)。《恒言录》《通俗编》为中国本土学者所撰,大致成书于乾隆年间,至其时,传教士词典的编纂历史已逾两个世纪。朱凤(2005)指出,马礼逊六卷本《华英字典》(1815―1823)中收集了53个成语,比1908年《辞源》对成语的辑录早了一百多年。而本文考释的《四字文》共收成语68个,较国人《恒言录》《通俗编》完成的时间为早,数量比马礼逊《华英字典》多且时间还要早一百多年。这样算来,《四字文》乃西人早期语文手稿中最早关注汉语成语的词汇集,于汉外词典编纂史中开辑录成语并西译之先河,在汉语成语的研究史中有其不可忽略的地位。

(二)清前期北京官话音

官话为明清时期汉民族共同语。汉语中的“官”乃“官府、官员”之义,“官话”本指官府中各级官吏使用的语言。“官话”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文献,常与地方方言对举。(张玉来 2010)明末来华传教士对官话早有认识,《利玛窦中国札记》有言:“除了不同省份的各种方言,也就是乡音之外,还有一种整个帝国通行的口语,被称为官话(Quonhua),是民用和法庭用的官方语言。”[10]据上文考辨,《四字文》书稿大致完成于清康熙年间,且前文所示《四字文》前言作者曾指出书中每一个汉字“标注的读音为北京话发音,这种发音为当时中国的官员、学者等各阶层人士所共通”,说明该书记录的词语应来自清代官话,其注音所依据的应是清前期北京地区的官话音。

近二十多年来,明清音特别是明清官话音的研究成为音韵学的热点之一。明清音韵学代表性资料《洪武正韵》《韵略易通》《西儒耳目资》《五方元音》等专书的研究都更明确地围绕一个中心,即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鲁国尧 2011)至于研究清代前期官话音可依据的中土音韵材料有《五方元音》《音韵阐微》《诗词通韵》等(叶宝奎 2001:182),但直接用西文记录的材料似不多见。而《四字文》至少能够提供千字以上的汉字西文注音资料,诚可谓足以为据的新史料。笔者还未能对《四字文》一书的声韵调系统做一全面梳理,暂付阙如。以下论述《四字文》在语音方面可深入探讨的价值,希望引起前辈时贤的注意。

罗明坚、利玛窦《葡汉辞典》是最早尝试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的词典,其后至18世纪前以罗马字母拼读汉字的文献依次为张西平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的一份拉丁字母和汉字(300多个汉字)对照的手稿(张西平 2003:81―84),国家图书馆鉴定其为利玛窦于1588年所作[以下简称“利玛窦手稿(1588)”],[11]1605年利玛窦著《西字奇迹》及1625年金尼阁撰《西儒耳目资》(徐文堪 1998)。从《葡汉辞典》到《西儒耳目资》,入华耶稣会士完成了拉丁字母拼读方案的制定,罗常培(1930:267―388)称之为“利―金方案”。这三部文献之后至18世纪之前,继有西方传教士的论著涉及汉语音韵及注音方案,如迪亚士、曾德昭、卫匡国、卜弥格、何大化、安文思、万济国、叶孝尊、李明等人,他们著述中的注音系统均传承自利玛窦注音系统或金尼阁注音系统,凡有不同之处则为作者根据本族语正字法做的相应调整。(董海樱 2011:88―111)据我们上文推算《四字文》原始手稿完成于1657―1713年间,距1625年《西儒耳目资》成书时间不算久远,《四字文》的作者为耶稣会士,是否仍秉承“利―金方案”对汉字进行注音?下表列出从《葡汉辞典》至《四字文》五份西文注音材料中所见“天”等九个汉字的注音形式[12],以管窥《四字文》的注音系统。

由表1 可见,《四字文》仍采用1598年利玛窦等拟定的五个符号表示汉字的五种声调,即 ˉ(清音,即阴平)、 ^(浊音,即阳平)、A(上声)、@(去声)、 ˇ(入声)(徐文堪 1998;利玛窦,金尼阁 1983:336)。我们对全书的观察亦如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四字文》仍有为数不少标注为入声的汉字,如:束shoǔ、答tǎ、誉yǔ、德tě、绝tsuě、别piě、若yǒ、立lyˇ、玉yǒ、的tě、一yˇ、六lǒ、七tsě、日jě、说shuě、肉jě等等。

同样是耶稣会士的汉字注音文献,从《葡汉辞典》到《西儒耳目资》,是研究明末南京官话的重要材料(鲁国尧 1985;金薰镐 2001),上文提及17世纪迪亚士、曾德昭等传教士的著述,其汉字注音的方言依据暂未有定论。《四字文》的汉字注音则是根据北京官话的读音,比前不同。英国驻京使馆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1867年编写出版的一部供西方人学习汉语官话(北京官话口语)的教材《语言自迩集》,被视为第一部关于北京话口语的汉语课本。书中对19世纪中叶北京话语音、词汇、语法做了记录和分析,第一次用西文字母给北京话口语标记声韵调。(张卫东 2002)有学者认为,明清官话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系统,主要以南京音为基础的南方官话,迄清末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官话”始见抬头,但完全取代南京话是民国以后。(陈辉 2010)《四字文》成稿早《语言自迩集》一百多年,它的所谓北京官话注音与《语言自迩集》反映的北京官话口语音系是何种关系,又与从《葡汉辞典》到《西儒耳目资》所反映的南京官话音系有何不同,探究这些问题对于廓清明清时期官话音的样貌非常重要。

(三)清代北京官话口语

在早期西人语文手稿中涉及汉语口语学习的小册子最早应是起初作为1584―1588年间耶稣会士利玛窦与罗明坚合著《葡汉辞典》(Dizionario portoghesecinese,1934年于罗马耶稣会档案室发现其古抄本)的正文内容,后被确认为有关语言学的笔记(此小册子标题为“Pin ciù ven tà ssì gnì”)。[13]如小册子第5页中有客问“师傅来(此肇庆)几时”,传教士答“仅两年”的对话。其后至18世纪前涉及汉语口语会话的西人语文手稿十分鲜见,《四字文》大部分条目为“四字句”类非词汇性短语,整编起来便是内容丰富的汉西文对照会话手册,不但为辑录清康熙(1662―1723)年间北京官话口语的珍贵材料,且为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据太田辰夫(1991:212―220),北京话语法特征可以概括为七点(这些特点不都始于清代):1)第一人称代名词的包括式和排除式用“咱们”“我们”区别,不用“俺”“咱”等;2)有介词“给”;3)用助词“来着”;4)不用助词“哩”而用“呢”;5)有禁止副词“别”;6)程度副词“很”用于状语;7)“~多了”置于形容词之后,表示“……得多”“……得远”的意思。

比照以上七个特征,《四字文》呈现如下特点:1)人称代词有“我们”“你”和“他”,未见“咱们”“俺”和“咱”;2)未出现介词“给”; 3)未见助词“来着”,有多例用助词“着”,如“打着火把”“拄着拐杖”等;4)未见助词“呢”,也未见助词“哩”;5)未见禁止副词“别”,但有“不要”的用法,如“不要说嘴”; 6)未见副词“很”;7)未见“~多了”的用法。凡此种种,可见《四字文》似并未呈现出明晰的北京话口语语法特征,但我们从其他条目又找到诸多北京话的影子。太田辰夫(1991:217)认为《红楼梦》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写出来的文学杰作,其叙述部分多为古白话,对话部分接近北京话,如“便”=“就”, “将”=“把”,“与”=“和”,“为”=“被”等。《四字文》也分明可见此类古白话和北京话口语共现的样貌,如“一说便成”“便是万幸”和“就要起身”“就辞去了”,“将我捉住”和“把我截住”,“与他相交”和“先和我说”,“为人所愚”和“被人骗了”等。

《四字文》所收大部分条目为“四字句”,纷繁芜杂,不易归类。可归纳出的问句,如:多大年纪、怎生开口、是卖的么、谁敢不来、甚么官职;数量词组,如:一株老杏、两把青菜、一座大楼、一个酒店;介词词组,如:贴在墙上、用手扯住、和你进去、与你商量;“了”字用法,如:十几岁了、我晓得了、进京去了、打了十棍、枉赖了我;“被”字用法,如:被他、被他谎了、被他看轻、被人笑死。另有“把”字用法、使令句等丰富句式。以下列举出的部分“四字句”条目五花八门,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动有趣:

这等苦气、这个罪名、起课先生、借个使使、吃不多酒、太容易了、十分有趣、真个没有、委的没有

总记不得、有此手段、这般情由、女红针指、止痛的药、小可的事、浑金匣子、十龄、死也不服

少人使唤、落人圈套、事已八九、禀他一声、进去小酌、早知如此、不瞒你说、白眼看人、又来胡说

说话太狂、直说罢了、不能近身、住得安稳、天气蒸热、相公住手、看热茶来、被人笑死、越想越恼

借我用用、说来说去、骂个不住、吞下肚去、将油烧滚、打着火把、点上灯火、取戳子来、买件棉衣

从整体来看,《四字文》原本要收录的是较为雅致的文辞,但却收了一些口语性质的短语,但仍具明显的文语(或古白话)色彩,并非那些俚俗的北京话方言土语词汇。这一特点对我们了解当时北京“官话”的使用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就反映北京方言口语词汇方面则远不及清末威妥玛所编写的北京官话口语教材《语言自迩集》。[14]

附 注

[1]近年有学者在海外发掘出早期西人编纂的汉外双语或多语字典手稿,为早期西洋汉语研究史不断提供新的材料。如姚小平(2007)、董海樱(2011)。

[2]针对《四字文》一书前言、馆藏著录等正文以外的材料的研究,参见拙文《〈四字文笺注〉所见欧洲早期汉学线索》。

[3]1796年,奥地利人亚罗斯・逊纳费尔特发明石版印刷术,1850年,欧洲出现了石版印刷机(来新夏 2000:9)。可见,此书的出版正是在石版印刷机在欧洲出现并推广之后。

[4]《四字文》前言中说明:书稿的誊写工作由大英博物馆的誊写员Hornblow完成,另两位人员完成校对工作(笔者译)。

[5]此段英文原文为:“This Collection of Phrases is believed to be a fragment of a very extensive work by some one of the French Jesuit Missionaries in China.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at of Peking, the Language of all scholars and official persons, which in China means all persons of rank.”

[6]对于19世纪初的英国来说,中国十分遥远而陌生,英国公众对中国的知识十分贫乏,也缺乏了解的兴趣,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在英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是很少的。(黄长著 2005:256)

[7]考狄《中国书目》法语原文:“Cet ouvrage est de labbé de Lionne, évêque de Rosalie, de la Congrégation des mission étrangères. Ce ms. provient de la bibliothèque de Deguignes fils (no. 497 du cat. de sa bibliothèque) et cest lui qui ajouté le titre franais.(Pauthier, Vindiciae Sinicae,p.14,Note.)”

[8]从罗明坚、利玛窦开始,《四书》等中国古代典籍一直是耶稣会士学习中文的教材。(张国刚 2001:251)

[9]《汉语成语大辞典》出版说明中指出:“《汉语成语大辞典》是在《汉语大词典》基础上,对其中成语词条进行甄别、正误、删繁、改写而成的,同时还增补了一些常见而漏收的成语,词典共收古今成语近2.5万条,所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其他一些非成语性的固定短语如谚语、俗语、惯用语等,原则上不予收录。”

[10]有关来华西人对汉语“官话”的认识,还可参阅江莉(2011)。

[11]张西平(2005)经考证认为此“利玛窦手稿”并非利玛窦所作,但完成年份定为1588年则无误。

[12]罗明坚、利玛窦《葡汉辞典》,魏若望编《葡汉辞典》,利玛窦中西文化研究所等出版,2001年;利玛窦手稿(1988)依据《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书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西字奇迹》依据明末程大约《墨苑》影印,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译著集》,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年;《西儒耳目资》依据明天启六年王征张问达刻本影印,《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3]陈辉(2007:158―162)认为在诸多《Pin ciù ven tà ssì gnì》的汉语对应名称中,古屋昭弘之“宾主问答私拟”最为妥帖。

[14]《语言自迩集》收录清末北京话口语词的情况可参阅张美兰(2007)。

参考文献

1.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陈辉. 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浙江大学学报,2010(2).

3.戴密微. 入华耶稣会士与西方中国学的创建. ∥安田朴,谢和耐等著.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耿N译.成都:巴蜀书社,1993.

4.董海樱. 16―17世纪中期西方汉语研究的历史分析.浙江学刊,2003(6).

5.董海樱.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人汉语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费赖之.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上册). 冯承钧译. 北京:中华书局,1995.

7.黄长著等.欧洲中国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江莉. 近代来华西方人认识中的汉语官话.现代语文,2011(17).

9.金薰镐.西洋传教士的汉语拼音所反映的明代官话音系.古汉语研究,2001(1).

10.考狄.西人论中国书目(Bibliotheca sinica. 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à lEmpire chinois).http:∥gallica.bnf.fr/ark:/12148/bpt6k5460349w.

11.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鲁国尧.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南京大学学报,1985(4).

13.鲁国尧.热点中的热书――序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叶宝奎著.明清官话音系.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14.罗常培.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0年第一本,第三分册.

15.来新夏.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6.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北京:中华书局,1983.

17.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耿N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18.太田辰夫著.汉语史通考.江蓝生,白维国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19.王立达编译.汉语研究小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0.王铭宇.《四字文笺注》所见欧洲早期汉学线索.澳门文献信息学刊,2012(6).

21.吴梦雪.明清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北京:中华书局,2000.

22.徐文堪.也谈耶稣会士与辞书编纂.杭州“中西文化交流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8.

23.许明龙.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

24.姚小平.梵蒂冈馆士语文手稿十四种略述.当代语言学,2007(2).

25.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6.张国刚.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7.张美兰.《语言自迩集》中的清末北京话口语词及其贡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5).

28.张铁文.1999成语的数量及产生年代.语文建设,1999(5).

29.张西平.西方近代以来汉语研究的成就.文化杂志,2003(48).

30.张西平等.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查.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31.张西平.利玛窦的《天主教教义》初探.中国文化研究,2005(夏之卷).

32.张玉来.明清汉语官话的社会使用情况.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1).

33.张卫东.《语言自迩集》译序.汉字文化,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