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内隐学习理论论文精选(九篇)

内隐学习理论论文

第1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内隐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 提高 方式

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底下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同时,高中时期学业繁重,不适合对高中生进行进一步的英语扩大教学。内隐学习理论具有提高效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作用,将内隐理论学习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趋势已不容阻挡。

一、内隐学习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意义

“减少学生学习压力”是我国近年流行的字样,我国高中学生面临激烈的高考竞争,不少学生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压力,保证能自己能拿到优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在超负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损害了自己的身体,造成了很多高中生体制偏差的情况。[1]

内隐学习理论是现代学习中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在语法教学、语感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内隐学习理论与传统的外显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注重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即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内隐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明显。面对高中学生繁重的学业,减少高中生学习压力是每个人注意的问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高中英语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学生不爱学、理解慢、语法难度高等情况,都是英语老师头痛的问题。同时,在高考中,英语总分数为150分,在整个高考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加强英语学习是每个高中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由此可见,必须要改革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内隐学习理论可以有效的解决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不足。首先,内因学习注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不经意”的学习主张,能减少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授课难”的现象;其次,内隐学习理论的关键是“不显性”,能减少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最后,内隐学习理论在“不经意”与“不显性”的特征下,注重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保证学生的记忆程度。[2]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推广内隐学习理论的具体措施

内隐学习理论作为新的学习方式,在校园推广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强高中校园高中英语文化建设

在内隐学习理论中,“影响”是内隐学习理论的重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推行“影响”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高中的英语文化建设。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就是氛围。高中英语氛围建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以通过举行英语辩论赛的方式鼓励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在学校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各个班级制作英语海报,通过英语的形式介绍欧美明星、欧美文化,保证高中生对制作英语海报的兴趣,激发学校对英语学习热潮;最后,学校可以在早餐、午餐期间,播放一些英语短文、英语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在高中英语高一(下)课本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所讲的内容中,主要内容都围绕荷兰的风土人情,老师可以在教室中悬挂相关的地理旅游的英文画报,组织学生们参观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2.加强对高中英语教师内隐学习理论知识教育

英语老师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灵魂,对内隐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起决定性作用。在我国的高中英语老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现象,尤其是高三年级的英语老师,普遍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这就导致了一些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内隐学习理论的使用,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新教学方法推广不畅、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因此,一定要加强高中英语老师对内隐学习理论介绍教育工作,保证内隐学习理论能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广泛推广,让更多学生受益。

3.注重内隐学习理论的中理解性的特性

在内隐学习理论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本是对相应信息的理解,只有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相关信息,才能保证相关信息能够对学生起相应的提高与影响作用。但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内隐学习理论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影响,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相关信息的理解和吸收过程,反之,理解能力相对差一点学生的吸收效果不明显,这点是内隐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推广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会很大程度上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在推广内隐学习理论中,也要兼顾外显性的英语学习方法,通过直接传输英语知识的方式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成果,保证学生在内隐学习中的效率。

在高中英语高三(上)的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中所讲授的餐厅课程中,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对话,讲述课文中“May I have a menu,please?中“may”的具体使用方法,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用内隐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现场对话结束之后,老师再详细分析对话中存在的语感和语法问题,进行全方位教学。[3]

结束语:内隐学习理论为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将了内隐学习理论和内隐学习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保证内隐学习理论效果的关键,学校作为内隐学习理论的具体执行者,应该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内隐学习理论能够解决更多高中生英语学习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鲁平.内隐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学报,2012(8):93-100

第2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白姣 齐齐哈尔大学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内隐学习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利弊探究。项目号:2012002。

摘要:内隐学习这一理论是当今教育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内隐学习理论诠释的是无意识的学习心理,对以理性思

维为中心的“学习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从另一个层面揭开了人类学习的本质。与此同时内隐学习法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学、语言学

习领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对内隐学习的概念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内隐教教学法在大学语法教学领域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隐学习理论:大学语法;教学启示

一、内隐学习的产生

内隐学习理论在产生之初对心理学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是上个世纪末心理学界以及认知心理学领域才开始关注这一理

论,以至于如今成为最受关注和最为热门的课题。内隐学习法在

产生之初未被关注其原因是雷伯提出的内隐学习概念以及其研

究成果涉及到无意识问题,因此极少有人去模拟他的实验进行验

证。但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尤其在内隐记忆的

研究的影响推动下,人们对内隐学习的研究兴趣也不断激增。另

一方面内隐学习的许多实验结果,存在很大争议,近年来许多研

究人员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提供了广泛的证据,但还是有一部分

研究者持强烈的反对意见,这就激发研究者进一步提供更有力的

证据证明观点,因而也进一步的完善了内隐学习的理论。

二、内隐学习的概念

从广义方面讲,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在我们日常

的生活当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语言的习得和使用,一

般技能的习得等等。但是,对于内隐学习做出一个令人满意地定

义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更不用说单纯的用几个实验来证明他的寻

在和正确性了。费兰斯在《内隐学习导论》一书中举出了几个证

明内隐学习法的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一)巴利和丹尼斯等人为,内隐学习是人们无意识地学到

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刺激环境的结构,却很难表述这个学习的结

果。

(二)克里斯曼等人认为,内隐学习可以被定义为一些知识

是无意识学习获得的,并且能够无意识的影响行为。

(三)塞格提出,内隐学习以偶然的方式发生,无需运用意

识的假设检验策略,无需获得足够的有意识的知识就可以提高被

试者在测验中的成绩,也不涉及先前已有表征的激活而且遗忘症

患者也保存完好。

综合上述的观点我国的学者提出: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没有

意识到到环境刺激结构存在的情况下,个体表现出了学习后操作

行为的改善,即个体无意识的获得了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还

有研究者将内隐学习概括为“自动的”“不易察觉的”“对复杂

规律敏感的”学习。

三、内隐学习理论在语法教学的运用

现阶段语法教学大体上采用两种形式,以形式为中心的明示

性语法教学法,另一种是以意义为中心的暗示语法教学法。

明示教学法是教师以语言的形式进行诠释讲解,然后对学生

进行引导,进行一定语境的练习,学生对语法规则的学习是经过

教师的讲解而习得的。例如语法中的翻译法,认知法其强调的都

是明示教学。与其相对的是暗示性的语法教学,其强调的是引导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以及结合大量的语言材料从而推论出

语言的规则,例如,听说法、直接法、交际法、自然法都是强调

语法暗示教学。前者诠释的是外显教学,后者诠释的是内隐学习

法教学。

Krashen(1982)提出,语法并应该进入课堂活动,因为语法

起到的是边缘性的作用,语法形式的学习对于习得来说并不十分

可靠。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内隐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反过来说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使用内隐教学法

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内隐学习的过程比较长,而且不适合水平低

的初学者,因此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效

果。曾有研究者采取了在三种学习模式比较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效

果。随意学习者学习一些实例,语法学习者学习语法规则,结构

学习者学习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运用。结构学习者将内隐性学习

与外显性学习结合起来,结果最后一组学习者学习的最慢,但他

们即能准确的陈述出语法规则,又可以将陈述出的语法规则运用

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其实用的效果非常的好。

四、内隐学习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内隐教学的研究者的不断努力,许多新的成果不

断地涌现,从而证明了这种无意识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准确的把握

外显教学模式所无法把握的,没有显著规则的变量之间的微妙关

系,例如人类学习语言,人类的语言是极其复杂的,学习这种高

度复杂的语言,相对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方式的学习效

果更好。因此说内应学习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运用存在着极

大的潜力。

例如儿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母语的语法法则,但却可以在任

何场合将母语以不同形式的自如运用,并且可以非常准确的辨别

出合乎语法的形式,这就是内隐学习法发挥作用的显著效果。我

们可以流利自如的运用母语,是由于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多频

次的应用的缘故。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大学英语语法的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起语言的输入,即引导学习者尽量大量的、

多频次、多形式的与语法和词汇多多的接触,通过反反复复诸多

词的接触从而自如熟练的掌握语法的法则。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以及在课下都要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蕴

含语法规则的资料,例如:报纸、杂志、散文、诗歌、小说等等。

还可以建议学生多接触音频资料,例如:电影、广播、广告。通

过对音频资料的接触,通过对手势,表情、以及图片的了解可以

更加深入的理解语言。同时教师海英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在课余时

间增加英语书籍的阅读量以及收听量。在这种自然的高频次的接

触中,将会提升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了解,并且可以培养出学习

之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创造出良好的语境状态,对运用

内隐性学习法学习英语语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本文笔者简要的对内隐学习法的产生,以及内隐学习的概念

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对内隐学习法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所产生

的显著效果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内隐学习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

启示进行了诠释,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点点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玉婷,赵璐.基于内隐学习机制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

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2]郭秀艳著.内隐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

版.

第3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概念隐喻;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71-01

一、引言

在1980年,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概念隐喻是人类用以思维和理解抽象事物或概念的认知工具。约翰逊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莱考夫认为隐喻的焦点根本不在于语言,而是利用一个观念域说明另一个概念域,或者说是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是联想。将概念隐喻用于高中词汇教学,有助于解决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概念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用以思维和理解抽象事物或概念的认知工具,并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后来莱考夫发表了著作和多篇论文,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思想,形成较完整的隐喻认知理论体系。国外概念隐喻的研究者还有 Gibbs,Turner,Grady等。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慢慢从隐喻理论的学术研究转移到外语教学研究,特别是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上。下面是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Hester认为如果对每个单词若追根溯源,就很可能发现他们的隐喻成分。Lazar探讨教授修辞隐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理解和生成隐喻的词汇策略。Goatly提出语言中很多隐喻已延伸或转移到词汇中,并在词汇中留下了印记。国内近几年才开始关注隐喻理论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束定芳、蔡龙泉、叶狂等人,他们主要探讨了隐喻用于词汇的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三、高中词汇教学中的概念隐喻

词汇量的多少在某些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学习效率及语言的运用水平。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词汇研究一直是一个讨论较多的话题。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提供一个外语学习的新视角,将概念隐喻理论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

(一)介绍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

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中有70%的隐喻。隐喻意义比较丰富的大部分是基本范畴词,它们使用频繁,且经常和其他词语搭配。一些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拥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它们扩展隐喻意义的使用频率也高,对词汇教学有重要意义。比如,head(头)常被用来隐喻一些相关词语:headstrong(顽固的),head of state(国家元首)。因而,教师讲解词汇基本意义时,重点讲解基本范畴词汇隐喻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二)灌输隐喻的文化内涵

隐喻的映射不是任意的,因为隐喻它以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知识为基础。词汇的使用习惯能体验出一个国家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价值观。由于人类社会背景的相似以及共同的认知结构,英汉语言的词汇也有许多的共同点。例如,汉语文化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语中有“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隐喻也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差异。汉语中,“红色”喻意喜庆、美满,汉语文化的词汇中体现着“红色”的正面意义,例如,“红红火火”“红妆”等。但在英语中的“红色”却是贬义较强的词,西方人更多将红色和血的颜色联系在一起。又如在汉语文化中与狗有关的表达通常为贬义,如“狗腿子”,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诚友好的象征,于是有“lucky dog”。

(三)解释一词多义

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基于概念隐喻的关系。比如:(1) He went up the stairs, so that we can see him.(2) He spoke up, so that we can hear him. 在这两个句子中,up分别表达“upward”和“more intensity”的意思。语言学家认为这两个意思是由概念隐喻“more is up”联系起来的。很多词的概念都是利用他们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来表达的。一词多义现象的出现也是语言隐喻化促成的。例如:the heart of a city,talks between Beijing and London等等。

四、结语

将概念隐喻理论用于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汇和语言的理解,提高记忆效率。由于隐喻式词汇学习还处于研究阶段,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传统的词汇学习方法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是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但却不容易实现。通读全书,Holme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既是一位通晓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的学者,又是一位脚踏实地、擅长教学的行家。本书的理论论述都与具体的语言现象或教学实例相结合。即便第三章在批判的论述其他流派隐喻理论时,Holme也不忘发现这些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可用之处,给出了多个具体的教学实例,还鼓励教师不要受到理论流派的限制,充分发掘各种理论的实用性。

2内容丰富,角度众多

国内多数的隐喻研究以研究语言现象为主,探讨隐喻与教学的研究一些为宏观论述,如王寅、李弘(2004)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一些为实证研究如姜孟(2006)关于学生隐喻能力的实证研究,赵桂英(2011)等关于概念隐喻标记性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实证研究;只有少数涉及到了具体的课堂教学,如刘艳等(2011)讨论了概念隐喻在介词教学中的应用。Holme此书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隐喻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词汇与习语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写作指导等等,内容非常丰富。书中一些隐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非常巧妙,如定冠词用法教学与原型衍生出的图示相结合等,这种结合会给读者带来了新的灵感,启发很大。

3实用性强,易于操作

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示的Holme本人的教学实例,真实详细的记录了课堂设计、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等。虽然Holme强调本书注重的是宏观的教学法,并非为了突出具体的教学技巧,但书中出现的大量的课堂活动的确具有实用性。这些教学实例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理论论述。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读者来说极具启发,操作性强。书中提及的一些课堂活动,如通过+EVENTISLOCATION+隐喻进行的不定式学习、通过小品词图示“Upisdynamic”进行短语动词(phrasalverb)的教学等,稍作调整就可以用于我们的英语课堂。

4重点突出,方便教师阅读

第5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词义拓展

1、引言

词汇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现了很多词汇教学方法,如词根词缀教学法、循环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典型例句法等。这些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对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项技能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很容易产生概念不流利的问题。外语学习者以目标语的形式结构说话,却仍以母语的认知结构思维,所以就会造成外语表达中的不地道现象。大多数学生词汇量不够,常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单词。

隐喻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此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方法。外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隐喻认知理论理解词义,并进行推理,加深对词义的理解,扩大词汇量。

2、隐喻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他们认为概念隐喻实质就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和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机制。隐喻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对外语词汇的学习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Littlemore认为外语学习者遇到的大多数词汇均具有隐喻化拓展意义,并指出了这类词汇的学习过程:从基本意思的理解到内涵意思的理解所经历的隐喻性思维过程,即在具体的语境下,通过联想和类比推理,强化理解词汇的隐喻性内涵。(陈朗,2013)王寅和李弘(2004)、陈朗(2010)探讨了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姜亚军、张辉(2003)指出隐喻与词汇教学最容易结合,强调外语教学必须注重隐喻能力的培养。

3、外语教学中词汇意义的隐喻化拓展

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那究竟应该如何把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词汇教学中Cameron(1999)对于如何应用隐喻理论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方法框架。层面1是理论层面,包括隐喻的辨别和分类,以及制作、解释一些隐喻的目标和逻辑。层面2是处理层面,在个体同他们的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时,一个特定的隐喻是怎样被解释,怎样被使用以及怎样被迁移的。层面3是神经层面。基于此方法框架,笔者提出了一些词汇意义的隐喻化拓展方案。

首先,应该结合实例系统讲解隐喻理论,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老师应该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关于隐喻一些基本知识,比如隐喻的定义、特点和工作机制,隐喻相似的本质和创造性,先讲解最容易理解的方位隐喻,再讲解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如,TIME IS MONEY.You’re wasting my time.You need to budget your time.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这些表达都是基于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是从一个易于理解的源域(money)到一个较难理解的靶域(time)的映射,之所以源域和靶域之间能建立起对应关系,就是因为隐喻的相似性作用。通过“时间就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可以引导学生在英语表达中用waste、budget、spend等这些常与金钱搭配的词和时间搭配,即可以用金钱的概念来理解时间,用对待金钱的方式对待时间。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概念隐喻,引导学生通过概念隐喻把零散的语言现象组织起来,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语义网络,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其次,要优先讲解词汇的基本意义,引导学生从核心义向引申义拓展。有些多义词的词义很丰富,教师在教授了词汇的基本意义之后,要从多义词的不同意义扩展方向讲解一些重要的语义,其他的可要求学生按照语义扩展模式去推测、总结。例如,关于cold的各种用法中,有表示“不友好是冷”的义项,如cold fish,cold-war,有表示“灰心失望是冷”的义项,如,pour cold water on,还有表示“害怕是冷”“不被理睬是冷”“不具感染力是冷”等义项。

再次,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文化教学,重视隐喻的文化差异。Lakoff(1993)指出,隐喻投射在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有些似乎是普遍的,有些似乎只属于特定的文化。任何的民族文化都有共性和个性,隐喻也亦然。在词汇教学中,先讲汉语和英语中相同的隐喻,易学易记,这样学生可以用已有的汉语知识帮助学习英语知识,形成正迁移。如,dead silence,black market。但这不是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能够比较英汉词汇隐喻意义的差异,为学生详尽地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以便他们能正确地运用词汇。比如,英国是一个岛国,自古以来航海业比较发达,因此在表达中就有一些与海、船、鱼相关的习语和谚语。drink like a fish(牛饮),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我国在历史上是个农业国,很多隐喻都与农作物相关,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

最后,要鼓励学生收集隐喻表达,利用隐喻概念进行词汇总结。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引导学生总结相关概念域的共同词汇。如,基于MONEY IS WATER,把水的概念映射到货币这个概念域,用描绘水的一系列词汇来描绘货币这个概念的相关方面。学生对于与水相关的词汇很熟悉,通过这个概念隐喻,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很轻松地掌握有关货币各方面的词汇,从而能更准确地选词表意。

4、结语

认知隐喻学是一门解释性语言学科,立足于认知层面对语言现象寻求有说服力的解释方案,对词义规律做出深层次的探求。将概念隐喻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词汇习得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把语言中的隐喻解读给学生,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自己分析,帮助他们掌握隐喻理论,通过表面的语言现象发现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比较在使用隐喻时母语和目的语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Lakoff and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Cameron,L.& Low,G.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

[4]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

[5]侯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石磊,刘振前.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2010.

[7]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第6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JIA Yanchun, ZHANG Fan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Cultivate metaphor in writing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may help students build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By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xample explanation, writing exercises and student comments, which helps enable students to form the concep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thinking and writing skills,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fluently, and ultimately improve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Metaphor, metaphor ability,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conceptual fluency

0 引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语法的系统灌输。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视,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交际能力的相关变量的一种,认知隐喻的研究也随着交际法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又反映了认知的本质。认知隐喻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写作I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实用文写作和段落写作等内容。英语写作课的教学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用英文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驾驭外语语言和对范文的赏析能力,使学生最终可以得体而流畅地运用外语进行各种段落写作。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隐喻理解能力不强,在外文写作中,出现大量的直白表达。学生们很少主动使用隐喻。即使使用隐喻,大多也是从汉语系统的隐喻“迁移”过去的。这种情况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努力及教师的指导才有可能改观。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很多,如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形式修辞法、模仿学习法等,但都是基于两个基本理论:“结果法”(product approach)和“过程法”(process approach)。“结果法”是从作品的构成成分来进行分析,然后用这种分析结果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此种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对范文的深入透析。而“过程法”则强调写作实践的重要性。基于这些教学模式,我们制订了以培养学生隐喻能力为重点的写作教学策略。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隐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隐喻表达力和目的语的概念流利,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 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传授隐喻认知理论知识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其中meta意为beyond,change,而pher则表示carry。隐喻是人们的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Lakoff & Johnson提出的隐喻理论(1980)包括“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源域”(source domain),“目标域”(target domain),“映射”等。概念隐喻则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如人们常用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域”(如“建筑物”)中的词汇来描述另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域,即“目标域”(如“理论”)。比如:

(1)We need to buttress the theory with solid argument.

(2)Th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is shaky.

(3)The argument collapsed. (ibid.)

在以上例子中,词汇“buttress”,“foundation”,“shaky”,“collapsed”本来是用来描写“建筑物”的,现在用来描写“理论”。这种隐喻体现了两个概念域“建筑物”与“理论”之间的系统映射。

Danesi(1986)认为,隐喻能力是识别与使用新颖隐喻的能力,主要包括语境的恰当性(context-appropriateness)和工具性策略(instrumental strategy)两个方面。前者指识别概念隐喻意象的能力,后者指在交际中正确使用概念图式的能力。 隐喻能力指在交际中正确识别、理解以及使用隐喻的能力。Littlemore(2006)认为隐喻能力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有助于提高其交际能力。Danesi (ibid.)等学者甚至将隐喻能力等同于概念流利。外语学习者知识建构中隐喻思维的缺失会导致其对于目的语概念系统认识不足。这种不足的直接结果就是外语学习者在书面和口语不能流畅而地道地在目的语中使用隐喻表达。因为,他们虽然学习了目的语的相关语法和词汇,但仍然以母语的概念结构思维。Danesi(ibid.)主张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概念隐喻作为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隐喻思维方式和隐喻能力的灌输是英语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学习范文,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语言输入

大学英语写作I范文均由母语为英语的人创作,修辞讲究,表达地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理解隐喻在教材中的应用,从而引领学生领略范文的精华,最终提高学生对名家名作的独立赏析能力。这种欣赏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感和用目的语进行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

2.3 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实践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语言输出―模仿练习

在有效输入之后,我们让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练习,鼓励他们尽量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材Unit 2Describing a Person, an Object, a Place的Sample 9中出现了大量的隐喻描写,如“The thick muscular trunk rises solidly for about eight feet…”;“From these, the lower branches spread out horizontally over the ground, and up, where they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for air and sunlight.” 在这些描述中使用了“muscular”, “compete with each other”这类常用于描写人的词。这些描写背后的隐喻即:“the trees are like human beings”。在研读范文之后,我们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尽量多地用各种隐喻表达对某个特定事物进行描绘。

2.4 反复修改: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总评

写作完成之后,我们要求学生先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评,包括隐喻的数量及其流利性、准确性等。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他们根据要求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批评性地阅读同伴的作文,并标出文中的精彩隐喻。在这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老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评,及时发现文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教师的评讲要及时,且以意义为主,而语言和编辑问题则放在最后处理。

3 课内学习,课外辅导并行的教学模式

除了课内的学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适当展开课外阅读,并向学生推荐具有不同写作风格和文体特色的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对教材所呈现的经典文章及课外补充材料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人们常说:读写并进。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技能。 没有阅读的大量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语言感觉,也就谈不上有效的输出,即写作。学生通过阅读培养目的语的语言感觉,逐渐形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在对各种形式的文章的赏析中,学生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该作者的文体风格,语言特色,当然也包括隐喻的运用。这种将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的做法,强化了学生在课内学习到的隐喻知识,对构建目的语的认知图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将隐喻理论引入英语写作教学,为英语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们的隐喻知识和隐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地写作练习,学生在写作中开始有意识使用隐喻。隐喻概念的输入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生硬模仿范文的写作习惯。此外,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目的语的概念网络进行思维,因此写作时的表达更地道更接近母语者的水平,对于形成最终的概念流利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2]Littlemore, J. & Low, G. Metaphoric competence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27(2):268-294.

[3]Danesi, M.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J].Rassegna Italina di Linguistica Applicata,1986(18):1-10.

第7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摘 要】由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而隐喻又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因此本文试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来谈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并重点从多义词、习语和文化词三个方面阐述了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运用概念隐喻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隐喻;词汇教学;高中英语

1. 前言

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词义而学习效果欠佳;学习者普遍词汇量不足,词汇记忆不系统;学习者对含有多个义项的词汇理解不透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词汇教学缺乏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试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来谈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2.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 Johnson 1980)[1] 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Lakoff & Johnson (1980) 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2.1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糊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2]。如 TIME IS MONEY. 由这个概念隐喻可以派生出很多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如:Don’t waste your time, baby!

2.2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人们把身体状况、情绪、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用上下、里外、前后、深浅等具体的空间方位来表达,如:MORE IS UP, LESS IS DOWN.如:The low salary didn’t stop him to choose the job. /The housing prices have continued to rise.

2.3 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指人们将抽象模糊的心理活动、情感、想法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具体有形的实体,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指称、量化、识别特征等。最典型的本体隐喻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如:INFLATION IS AN ENTITY. 人们把抽象模糊的概念INFLATION看作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它有分界面、里外等。如:Inflation caused the public dissatisfied to the government.

3. 概念隐喻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我们得知隐喻是人们认知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普遍系统地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因而,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目标语中的隐喻来理解其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概念隐喻系统地、生动地记忆词汇。

3.1 改进多义词的教学方式

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中非常常见。根据概念隐喻,许多一词多义的词语实际是概念隐喻的产物,它通过把一个具体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抽象模糊的目标域中而产生新的意义。理解这一理论能帮助学习者提高掌握词义内在联系的能力。下面以absorb为例进行解释:

Absorb本义为吸收( 某事物),如:Plants absorb carbon dioxide.从这一本义我们可以衍生出其它三个意思:将( 某物/某人) 合并/并吞/同化;减轻( 冲击﹑困难等的) 作用或影响;引住( 某人) 的注意力或兴趣。这些隐喻意义都是由有生命的事物的一种自然现象映射到其它没有生命的事物与外界的联系上而派生的。

教师通过引入隐喻概念进行讲解,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一个词语的不同词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减轻其记忆负担,促进其更好地记忆词义。

3.2 利用隐喻,理解、记忆习语

习语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实体,具有语义的不变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其意义不能根据构成习语的语素意义之和推断出来。而现在人们认为,习语是有理据的,多数是可分析的,特别是隐喻习语。它往往借助某一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意义,如:brain drain,in good hands。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言形式后面人类对客观世界诸事物的认知方式来理解习语,从而降低学生记忆习语意义的难度。

在英语中关于LOVE的表达法有很多,如:The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We are go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t’s been a long bumpy way.这些句子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反映了LOVE IS A JOURNEY这组概念隐喻的不同方面。句中所包含的习语体现了JOURNEY 映射到LOVE上的具体的一个方面,从而使LOVE 这一抽象、模糊的概念得到具体、生动的体现。如习语 a long bumpy way本指一段崎岖不平的、让人颠簸的道路,这里通过映射关系,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两人之间坎坷的感情经历。

3.3 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

众所周知,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一门语言也是学习其文化。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介绍,有其重要意义。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中,都认为TIME IS MONEY; HAPPY IS UP; SAD IS DOWM.并从此派生出许多相应的表达方式。以下是HAPPY IS UP;SAD IS DOWN这组概念隐喻演化的具体英汉表达方式:We are in a very high mood. / She lost her spirit.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在概念隐喻上存在重合现象,但不同的文化,体制等决定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认知上的差异。例如,英语中表示“愤怒” [3] 用的一个概念隐喻是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因此就会有 “He is reaching the boiling point” , “His behavior makes my blood boil”.而汉语受哲学、文化、中医等影响,则更多用“气”来描绘“愤怒”,如,怒气冲冲、气势汹汹、气急败坏等。

根据以上分析,英汉概念隐喻具有趋同性,但也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利用概念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导致其差异的根源,加深对目标语认知机制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经验。

4. 结语

词汇作为构建人类语言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隐喻理论贯穿于词汇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汇、习语意义,掌握隐匿于词汇中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刻地理解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Lakoff and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2] 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林书武. “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2).

第8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1.显性与隐性课程的含义

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课程。其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偏重于对学生的“训练”。仅仅靠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很难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内容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方面,要求重视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综合素质等。学生参与这类课程通常是无意识地接受其中的经验,获得非学术性的知识。

2.隐性课程的研究内容及本课题研究重点

目前关于隐形课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设施、班级教室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校风班风、教师的人格、教学方式及学校领导风格等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各种仪式、班级的规章制度等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这些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才是实施教育的最根本与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学生产生最大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对显性课程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信心、团结合作能力等,这些作为无意识影响教育学生的隐性课程却较少得到开发。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既需要显性课程来使其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也需要隐性课程来使其拓宽视野、综合发展。

因此,要真正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新教育内容,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在课堂中注重各种形态的隐性课程的挖掘,在课堂中设计好隐性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隐性课程开发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1.调查背景与意图

湖北省面临全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本课题基于新课程实施的发展需要,结合武汉市三角路中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普通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中一年级学生做“关于隐性地理课程开发”的调查,以便确定隐性地理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开发的方式、方法,指导隐性课程真正走进地理课堂。

2.问卷结构设计及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设计包括三大模块,第一部分主要调查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指向,内容包括高一学生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科学以及学生对于身边地理事物的兴趣、敏感性和关注程度等;第二部分主要调查目前学生对高一地理课程学习在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和心理需求,内容包括学生希望老师多讲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理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参与活动、合作交流意向等;第三部分为主观题,主要了解学生愿意参加什么形式、什么主题的地理活动以及对地理老师如何改进教学的建议。分发问卷共230份,收回219份。

在地理学习的兴趣指向方面典型题目如下,调查数据请看图1。

①你是否想知道很多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如龙岗、龙洞的形成,如汶川地震为什么会爆发?( )

A、是 B、不是 C、一般

②你是否经常与身边的人谈论当今的环境问题?( )

A、是 B、不是 C、一般

③你是否经常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

A、是 B、不是 C、一般

在地理学习的兴趣指向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环境科学方面都有体现,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天文地理比较感兴趣;虽然学生对于地理科学的兴趣比较浓,但是平时看电视、报刊、小说时,知道有些内容与书本知识有关,但不会深究,不会用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地理现象;也很少有学生常与身边的人谈论当今的环境问题,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等。

这些结果都反映出学生对于教材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能力比较差,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对地理知识的敏感度不大,分析应用能力较差,也很少关注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地理问题,社会责任感不强,地理课堂学习的收获很有限。

在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方面的典型题目如下,调查数据请看图2、图3。

④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面多给你们讲些什么东西?

( )

A、围绕教材,稍微扩充 B、地理方面的奇闻趣事

C、地理学的最前沿动态

D、生活当中的地理知识 E 、其他

⑤若我们学校搞一些关于地理方面的活动你是否参加?( )

A、非常愿意 B、愿意 C、无所谓

D、不愿意 E、非常不愿意

在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方面,不少学生认为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气氛比较沉闷,对于地理方面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讲一些地理方面的奇闻趣事,丰富地理课程学习内容。这说明现在的地理课堂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切实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课内、课外活动,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将地理知识与社会现象相联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参与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建议方面,大多数学生建议开设野外考查课、社会实践课,对于进行网络教学有极大的热情。说明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希望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优化地理课的学习。

3.问卷结论与分析

结合调查数据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目前高一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地理学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与身边事物的关系,一方面是学生的探索意识淡薄,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不够。

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新的使命,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谐发展,这些隐性课程至关重要,不可缺少。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隐性课程对于教材课程的开发、处理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的设置有比较大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课堂中实施隐性课程的开发,在地理课堂中设计好隐性课程的实施方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才能适应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根本趋势。

三、新课改下挖掘地理课堂隐性课程的实施方案探讨

结合隐性地理课程开发问卷的调查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挖掘地理课堂隐性课程迫在眉睫,对于新课改下挖掘地理课堂隐性课程的实施方案做出以下探讨。

1.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隐性课程的开发,帮助学生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摆脱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地理课堂更加有生命力。

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防治”相关内容时可举行一次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身旁相关环境污染的例子,并分析此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学生也可以亲自动手画出污染源分布地区,结合污染源周围分布的地域类型,“按图索骥”,从各种影响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拟写一份“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呼吁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老师从中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加速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这样,学生的学习信心便会越来越强,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涨和稳定。

2.增强时事兴趣,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

学生对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才容易发生兴趣,如果经常用学生对升学的兴趣来支持学习,学生会感到压力大、负担重、精力消耗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鼓励学生看报、听广播、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地理现象。

比如神七飞天,万众瞩目,可是神七的发射时间、地点、返回时间地点都是有讲究的。学生在关注时事中掌握关于航天发射场地、着陆场地的区位选择、发射窗口等知识。呈现现实中的资源,这无疑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地理科学素养,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注重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开发课堂隐性课程,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

3.设计学习材料,重视经验等课程资源

师生的自身经历和体验是除了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外的最具推动力和指导性的资源。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的特殊趣味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作为隐性课程开发的有效资源。

例如,在讲授旅游的区位因素时,教学可以以“采访调查”的形式进行,比如,同组的一位同学负责“采访”:(1)你愿意选择什么类型的旅游?自然风光、人文遗迹还是其他?(2)你一般在什么时候出去旅游?黄金周、假期?(3)在规定时间内你愿意选择在什么范围内旅游?省内、出省还是视交通工具而定?等等。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最后同组同学团结合作,总结出旅游的区位要素并进行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模拟旅游活动方案。如此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本理论,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扩大知识面,比如对旅游区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与享受,从而扩大对地理知识的探求。

4.加强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以及专业学习

地理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开发各种类型的地理课程,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这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同时大力提高自身地理教育素质,加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深入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理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邓道宣,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 何玉海.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3] 李朝奎,鲍振洪.隐性地理课程对地理教育的影响分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 庄可.隐性课程理论研究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启示.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常莉,丁凌子.挖掘隐性课程 滋润地理教学.教育科学论坛,2010(11).

[7] 刘国富.浅谈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误区.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6).

[8] 于丽利.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9] 王宏宇.中学地理隐性课程开发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 任丽娟.关于“隐性课程”的几点思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第9篇:内隐学习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隐喻 文化教学 教师主导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15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资助项目(2015Z134);咸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3XSYK036 认知隐喻相似性的跨语言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引言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就是人类用自身熟悉的某一领域的具体概念去认知另一领域的陌生抽象的概念。语言中的隐喻是隐喻思维过程中的产物。隐喻思维能力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初期,人类思维有限,只能以具体有形的事物去认知其他相似的具体有形的事物。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渐渐获取抽象思维能力时,他们已不满足对具体有形事物的认知,他们更多以具体有形的概念去认知抽象无形的概念,以表达具体事物的语言表达抽象思维。在对周围事物不断认知过程中,人类无休止地创造新语言,而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是产生新词新义最经济的方法。隐喻语言根源于文化土壤。由于身处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人文历史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等,人类对同一概念的认知会出现某些差异。因此,人们对隐喻概念的理解应涉及到文化经验方面。隐喻具有文化性,人们可以通过隐喻来学习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通过隐喻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是目前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当前国内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当前国内英语教学教授西方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零散式、非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即在大学英语课程或英语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中,教师在碰到有关文化阅读的材料时,浅显地介绍列举一些知识点。第二种是高层次文化事实的罗列和描述性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西方文化等英语专业课程中。此种方式局限于对文学艺术、历史事件的罗列及描述,缺乏对深层次文化内容(行为模式、价值观等)的挖掘,也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严重脱节,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语言教学。

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理据

Harris & Moran (1996)指出,文化是人们共有的价值观、信念、风俗习惯等构成的体系。人们身处这个体系中使用这一共同持有的体系处理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学习使之代代相传。Samovar (2000)等学者认为文化具有后天性,对语言符号具有依赖性。这两个特点表明文化是可以通过学习而知晓的,文化通过语言媒介可进行传递。隐喻中包含了诸多文化内容,尤其是被人们认可的隐蔽文化,这些隐蔽文化部分无法用言语表达。王守元、刘振前(2003)认为,隐喻根植于体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很多内容都是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的,可以通过隐喻这一窗口来透视文化。侯奕松(2011)认为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隐喻来教授文化既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隐喻使用能力。用概念隐喻将离散的语言现象组织起来一块呈现给学生,有助于他们在心理词典上建立起语义网络,融会贯通。

外语教学要处理好一门外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语言学习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学习必须同步进行。语言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语言有关的文化与交际规则。对于外语教师来说,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属于语言教学的一部分,而隐喻又是一种认知方式,根植于体验,表现了民族文化特征,因此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汉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找出异同,揭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如何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

隐喻文化教学架起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桥梁,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能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通过隐喻开展文化教学,笔者从宏观角度提出以下方法。

1.帮助学生做好目的语文化知识的铺垫

语言学习者大脑中存储的不能只有目的语语法、词汇、句子等,更需要积累语言表象下的语言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文化知识。在学生目的语隐喻最初学习阶段,有必要帮助他们进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铺垫,为学生联想思维的开展及新图式的产生奠定基础。

目的语文化知识铺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介绍目的语隐喻中作为喻体的事物的意义及其在目的语国家中的文化意象,特别是当作为喻体的事物概念不存在于学生的母语体系中时,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以消除学生因概念缺失而对事物产生的生疏感。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视频使学生对喻体有深刻全面性的把握,这也有利于学生大脑中事物意象图式的形成。另一方面当喻体的同一事物在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有差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比两种不同文化,为正确理解隐喻奠定知识基础。再者,当同一概念在目的语及母语中使用不同事物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母语中熟悉的事物与目的语中陌生的事物建立联系以便学生构建“陌生事物”的图式。

2.向学生讲解隐喻的基本理论及隐喻分析方法

首先,学生应该清楚隐喻不只是传统理论上的修辞手段,而是人类认知方式。隐喻在人类生活中俯拾皆是。其次,学生应掌握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如源域、靶域、映射、概念隐喻、实体隐喻、空间隐喻结构隐喻等,以及隐喻分析方法。学生在掌握了隐喻基本理论知识后能敏锐地觉察到阅读课文中出现的隐喻表达,分析隐喻类型并挖掘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隐喻思维及加深学生对西方价值观的了解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est Casier)提出了著名的“隐喻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并且卡西尔认为人类文化和知识从根本上不是建立在逻辑概念与逻辑思维上,而是建立在先于逻辑概念与逻辑表达的隐喻思维之上。在隐喻文化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习惯,把这种习惯用于词汇、短语、句子及文章等的学习上,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创造隐喻表达。创造隐喻需要熟练语言并充分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发挥想象力,突破传统概念的束缚,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另外,由于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化密切相关,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显著。不同的思维方式及民族心理导致中西方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截然不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能够清晰流利地利用英语表达自己,但语言却不够自然地道,这是因为学生虽然使用的是英语词汇和语法,但仍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汉语概念结构思考。因此,为了更自然地道地交流、表达,学生应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及英语概念结构思维,熟悉英语中的常规隐喻,多使用隐喻表达方式。

4.重视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隐喻只被看作修辞的一种手段,其在思维中的作用没有被意识到。学生往往对喻体本体之间的映射规律认识不清,只注意到语言现象,死记硬背,不能透过语言表面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英汉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性更是学生学习的盲点与难点,因此它应被视作英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学习英语习语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在课外查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课堂内组织讨论活动,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通过英汉隐喻对比方式进行语言教学,既能使学生正确对待外族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异同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又能培养他们透过繁杂的语言现象挖掘深层次文化的能力。

5.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为了能胜任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的重任,英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系统地研究中西方文化,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社会制度、价值观、信仰、文化传统等诸多内容。此外他们还应熟练掌握隐喻理论知识,研读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英语教师才能在隐喻文化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用隐喻理论解释词汇意义的发展变迁,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另外,英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批判性地看待中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避免错误盲目地崇拜目的语文化。

结语

开展隐喻视角下的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特征,理解认知并习得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隐喻文化教学有效地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合为一,加大了外语教学的文化信息输入量并增强了外语教学的趣味性,让外语教学变得更理论化、深入化及系统化。外语教师在隐喻文化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开展隐喻文化教学,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创造相似喻及重点学习隐喻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Harris P. & R. T. Moran. 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High-performance Strategies for Today’s Global Manager (3rd Edition).Houston:Gulf,1996.

[2]Samovar, L. A., Porter. R. E. & L.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2000.

[3]侯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31页。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