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少年励志演讲材料精选(九篇)

少年励志演讲材料

第1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自2012年我校加入全国多媒体影视教育实验学校以来,学校遵循“重陶冶、讲实效、严管理”的工作原则,多媒体影视励志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多媒体影视文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建设、法制建设的重要阵地。

 

一、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学校成立了多媒体影视励志教育工作小组,建立了校长主抓、政教处和团队组织、总务处保障的有效联动机制,各部门职责明晰,统酬协调。为了保证多媒体影视励志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还制订了专人专管制度,从播放素材和信息的采集整理、播放设备的准备、放映场地的落实到最后影音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均设专人进行管理。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多媒体影视励志工作室,由副校长牵头组织,工作室的老师分工明确,细化到人,做到每周一部多媒体影视励志电影、每月一节励志班会课、每学期一次多媒体影视励志演讲比赛。学校还建立了定期检查、汇报、总结制度,为了确保多媒体影视播放工作的实效性,学校领导班子定期研究部署多媒体影视播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工作小组每学期初依据学校的总体工作制订多媒体影视励志教育工作计划方案,做好各班多媒体影视播放安排,每月及时对多媒体影视播放情况总结反馈,这样更有力地使我校的多媒体影视励志工作落实到了实处。

 

二、专人组织,活动推进

 

学校自搭建好多媒体影视教育影片库以来,先后引进了多部中外优秀影片,我们根据现有影片资源,依据励志教育主题,建立“多媒体影视励志”视频库。如,最美孝心少年、感动祖国、光辉历程红色记忆、消防安全以及爱国主义题材等。由政教处组织专人进行选片,根据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好播放视频时间。

 

1.每周五通过校园电视台,播放自制节目。

 

2.每月围绕一主题,将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事例,选择一部优秀多媒体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收看,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影片中寻找答案。观看完利用晨会组织讨论、演讲。通过宣传载体加以展示。

 

3.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写观后感,并组织评选。推荐优秀作文参加省、市作文评比。

 

4.开展《多媒体影视手抄报》活动,学校要求各班将教室外墙布置成宣传长廊,学生在老师、家长、同学帮助下或独立完成多媒体影视手抄报,并评选优秀手抄报,布置在宣传长廊中。手抄报内容可包括绘画、影评、观后感、影片内容介绍等。

 

5.学校每年艺术节组织一次演讲比赛,通过演讲让学生谈体会、说感受。

 

6.在假期根据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收看几十部优秀影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到学校音像馆借阅。让健康有益的影片占领学生课余生活,使广大学生能自觉抑制网络游戏和不良影碟。

 

三、成果初显,再接再厉

 

通过建立多媒体影视励志工作室以来,学生通过多媒体影视作品的欣赏,学生开始变得更加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的校风正在形成。学生的奋斗和顽强拼搏的谨慎精神得以体现。很多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如,更加团结了,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足了,不服输的志气有了。

 

多媒体影视励志教育已经成为陶冶学生美好心灵的圣地,激发学生意志的最佳途径,我们坚信通过我校的多媒体影视励志工作室有计划地利用多媒体影视开展励志教育,一定会让学生塑造更具奋斗拼搏的精气神!我也相信在学校领导重视、老师尽心尽责的的基础上,我校的多媒体影视教育工作一定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第2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庆余年背诗是第27集的内容,《庆余年》是由孙皓执导,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李小冉、辛芷蕾、李纯、宋轶等主演的古装剧,该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锤炼的故事。

在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十七集中,庄墨韩诬陷范闲在斗诗会所写的《登高》是抄袭他的老师,范闲为证清白,在朝堂上当场背诗百首,惊呆了一众朝臣。《庆余年》原著是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架空历史小说,作者是猫腻,小说讲述了叫范闲的年轻人的成长路程。

《庆余年》在开头对原版小说进行了十分巧妙的改编,将原有的穿越题材,改写成了文学专业学生的小说创作。解决了人物的背景来源问题,整个故事的展开就从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的视角切入,带有现代观念的范闲与古代江湖遭遇,自带了不少笑料。

剧中范闲的扮演者张若昀1988年8月24日出生于北京市,是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通过参演首部电视剧《海的誓言》而进入演艺圈,2011年,凭借励志革命剧《黑狐》中方天翼一角广受关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一、活动口号:弘扬五四精神 书写励志青春

二、活动内容:

1、书画摄影大赛

2、手工创意作品设计制作大赛的通知

3、“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大型图片展

4、“国旗下的青春誓言”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

5、“红色五月,放飞青春”演讲比赛

三、活动时间:4月下旬至5月底

注:具体活动要求参考附件,希望各班精心组织,尽早安排。

系列活动之——“北仑发展我成长”书画摄影大赛

1、活动主题及内容:本次比赛以“北仑发展我成长”为主题,旨在引导青少年以书画影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谐社会、和谐北仑和我们美丽的校园、家园,表现青少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2、作品类别及规格要求:

(1)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软笔作品不小于四尺宣纸对开,硬笔作品不小于16k,草、篆书请附释文于作品背面右下角。

(2)绘画作品:国画、西画、卡通绘画等均可,国画作品最大不超过4尺,西画、卡通绘画作品最大不超过2k。

(3)摄影作品:彩色、黑白均可,分辨率不小于300dpi,尺寸为7-12英寸之间,并附50—100字以内的说明。摄影作品如有电子底稿,一起上交。

(4)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创作,不得冒名、以及经电子影像处理、合成、修改等,如有违反,由当事人自行负责;

3、参赛对象:初一初二各班每类作品各交2件参评。

4、活动时间:5月4日前上交团委办公室,逾期不候。

本次比赛优秀作品将选送至xx区参评。

系列活动之——手工创意作品设计制作大赛的通知

1、作品要求

(1)具备创意特色的造型艺术作品均可,包括:雕塑、陶艺、纸艺、布艺、综合材料造型等,鼓励在创作中使用环保材料和结合旧物改造;

(2)作品必须围绕“展创意精神,领未来风尚”的活动主题进行创作,立意健康向上,创意独特,要求有简洁的命名和内容说明;

(3)造型能准确形象地表现命名,体现创意精神,色彩协调,视觉感好,制作工艺较好;

2、参赛对象:初一、初二各班选2件作品参评

3、活动时间:5月12日前上交团委办公室,逾期不候。

本次比赛优秀作品将选送至xx市参评。

系列活动之——“红色五月,放飞青春”演讲比赛

1、参赛对象:

2、演讲主题:以“红色五月,放飞青春”为主题,围绕爱国奉献,勤奋学习,文明守纪等方面,体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题目自选,题材不限。

3、参赛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富于现实意义;

②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声情并茂,有感染力;

第4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电影特点发展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电影进行了研究,我国体育电影具有时代的特征、多以竞技体育为题材、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性。为了缩小中国体育电影与国外体育电影的差距,以竞技体育为题材的我国体育电影应突出竞技主题:体育电影表达的不仅仅是“励志”,还应表达对人性的探讨;需要加强对体育精神的阐述;电影制作人员及演员需要提高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

电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人类文化进程的生动纪录和有力的见证。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电影。是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所谓体育电影,就是以反映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工作者的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体育电影主要以体育活动、训练和比赛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并以精彩的体育表演作为影片特色。在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优秀电影的评选中,仅有一部体育电影《沙鸥》上榜。体育电影除故事片外,还包括体育纪录片和体育资料片。本文中.主要是针对体育电影中的故事片进行研究。

一、我国体育电影的特点

1具有时代特征

1934年上映的《二对一》,是以当时中国足球队在远东运动会上取得胜利为题材所拍摄的电影。《女篮5号》(1957年)以新旧中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年轻球员成长中的困惑,篮球比赛的精彩紧张,形成了优秀影片的吸引力。《水上春秋》(1959年)描写的是两代游泳运动员的拼搏,表现的却是他们在不同社会中经历的两重天地。这部影片人物命运变化复杂,节奏紧凑,游泳比赛场面精彩。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拍摄在“”时期,不免带有浮夸的成分。

伴随着“”结束和1984年中国在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体育电影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表现“”对体育人心灵的摧残.借体育平台表现新时期中国人思想、生活变化的影片不断涌现。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沙鸥》(1981年)、《剑魂》(1981年)、《一个女教练的自述》(1983年)、《高中锋,矮教练》(1985年)、《拳击手》(1988年)等。《高中锋,矮教练》将荒谬故事的时代背景放在了“”之中,所指的却是存在于中国体育界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沙鸥》是以当时我国女排连续在世界杯上夺冠为题材。在体育片的意义上,《沙鸥》以接近于纪实的方式展现了几代运动员训练、比赛、生活的场景,呈现了中国体育非群众性的“举国体制”景况。

《我的九月》(1991年)题材来自1990年亚运会北京一些学校的小学生.为了亚运会的开幕式,在骄阳下练大型团体操。从这些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东方狮王》(2006年)、《隐形的翅膀》(2007年)和《买买提的2008》(2008年)与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辉映。

2多以竞技体育为题材

我国体育电影对大部分运动项目都有所涉及,如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滑冰、击剑、摔跤、体操等。《体育皇后》(1934年)是我国第一部体育电影,描写的是具有短跑天赋的女运动员的故事。在当时,洋派的短跑运动对于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女子运动员则更具吸引力。足球是中国人最热爱的体育项目,也是所有热爱它的人永远的痛。《两个小足球队》(1956年)是新中国的第一部体育故事片,影片表现的是一个中学两个班级足球比赛的故事。《小足球队》(1965年)描写的是几个初中生因为足球而发生的一些事情。新中国体育电影对一些并不发达的新兴体育项目——滑冰、跳伞、跳水也比较关注,如《冰上姐妹》(1959年)、《碧空银花》(1960年)、《女跳水队员》(1964年)等。这些影片中,一般有两个性格迥异、运动技术不同的主人公,在一起生活、训练、比赛中产生了矛盾,最后在教练员的帮助下,各自克服缺点,携手并进。

新时期以来,中国竞技题材的体育电影出现了如《飞吧,足球》(1980年)、《战斗年华》(1982年)、《神行太保》(1983年)、《五虎将》(1985年)、《京都球侠》(1987年)、《冰与火》(1999年)、《女足九号》(2001年)、《女帅男兵》(2002年)等作品。在这些竞赛对抗类的体育电影中,存在着一种叙事套路:主人公技术高强,但存在着意志品质问题,通过形态各异的思想工作,解决了问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样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很多时候具有强大的力量,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还应该对本国竞技体育存在的技术差距认识清楚。而《京都球侠》具有相当的另类色彩,利用足球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但究其内在,则是对不争气的中国足球的空想胜利的乌托邦幻想。

3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性

我国大部分体育电影在表现体育运动的同时,更注重宣扬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从最早的虚心奋进、顽强拼搏,振兴民族精神到现代的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的人性主题。目的都是通过体育运动去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如《乳燕飞》(1979年)、《候补队员》(1983年)、《美人鱼》(1987年)、《我的九月》(1990年)、《来吧,用脚说话》(1993年)、《滑板梦之队》(1996年)、《黑眼睛》(1998年)、《我是一条鱼》(2000年)、《棒球少年》(2002年)、《跆拳道》(2003年)、《亮亮的梦》(2005年)《隐形的翅膀》(2007年)等。都是通过个人的成长经历,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讲述的是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100米起跑线上的事迹。刘长春为中国敲开了奥运的大门,虽然他是一个人,但他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买买提的2008》(2008年)讲述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的孩子们,为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梦想(一个善意的谎言)而努力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的故事。影片中的孩子们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对奥运精神的向往,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他们身居苦境依然快乐的源泉。

二、我国体育电影发展的策略

1突出竞技主题

现代竞技体育最终目的是赢取锦标,由此引来了训练、竞赛、合作、竞争、规则等社会内容,无不与当时西方的社会主流精神相契合。同时,部分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通过竞技体育结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完善了,社会矛盾也转移了,竞技体育带来的精神力量和崭新的民族国家概念相契合。

由于电影传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体育电影始终没有形成以竞技体育为主体的表现形态,更没有形成以紧张、激烈的竞技场面为核心的表现方式,体育电影变成了负载着本应由其他电影类型承担的多种功能。丧失了体育电影本应具有的最强艺术冲击力。除了《沙鸥》等少数影片获得成功以外.绝大多数体育电影在文化和商业的层面全部失利,许多影片根本没有机会面对观众,在艺术上乏善可陈。2加强对体育精神的阐述

国内体育题材电影中,更多的是对于人物命运的关注,而忽略了对于体育精神的阐述。缺乏对人物命运的深度描写,缺乏体育电影应有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谢晋导演在2000年拍的《女足九号》,反映了我国女足成长的艰难历程和女足姑娘为此付出的艰辛。但是,这部影片远远没有他拍摄的《女篮5号》那样引人关注。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对于女足十分了解,关注的是真实的重大比赛,而影片则过度强调人的命运。

近年来,体育电影一直在欧美电影票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多次获得奥斯卡等重大电影奖项。大部分体育电影都在银幕上营造了崇高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超越了个人、民族、宗教和国界,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终极精神。人们欣赏的不仅是运动员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钦佩主人公对于体育的热爱和坚强而乐观的人生追求。这也是体育运动真正的魅力所在。如《洛奇》《奔腾年代》《奇迹》《胜利之光》《卡特教练》和《百万宝贝》等,这些电影除了对体育运动本身的故事情节的表达外,更注重对体育精神的表达和对人性的追问。英国影片《火的战车》(1981年)根据英国两个青年短跑选手为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刻苦锻炼,终于取得冠军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影片的成功在于将体育精神与人的尊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谱写出一首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3体育电影表达的不仅仅是“励志”,还应表达对人性的探讨

近年的一批国产体育电影如《闪光的羽毛》《扣篮对决》《搏击手》《跆拳道》《七彩马拉松》等。这些体育电影的叙事模式存在着一种小人物克服困难走向大成功的“老套路”,往往忽视了对影片主题和人物性格命运的深人挖掘,总是停留在关注最终的竞技成绩上,新意和创意并不能令人满意。体育电影表达励志是关键.但还要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对于体育来说,竞技结果不是终极追求;对于体育电影来说,竞技本身也不是终极表现对象,应该多给人以价值启示和精神鼓舞。优秀的体育影片.大多都要在其中隐含一个人性或者人生的主题.体现对生命本身的礼赞。比如《火的战车》包含着宗教、信仰主题,《伯尔尼的奇迹》隐含有理解和沟通的主题,《女篮五号》则表达了拯救和新生的主题。

美国影片《百万宝贝》(2004年)讲述的是厌世的拳击教练弗兰基和由女招待无奈改行成为职业拳击手的麦琪之间情同父女的故事。《百万宝贝》的主线是拳击,但表达的主题是:选择、饶恕、执著和放弃。影片关注的似乎不是运动以及所谓运动员精神意志的养成,更多是关注几位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影片并没有过多纠缠在对拳击比赛和道德讨论上,而是更深入地触及了人性。与热血沸腾的《愤怒的公牛》《洛奇》相比,《百万宝贝》更像是深思缜密的心理探索,在沉静中撕开冷漠的面具,让观众直视孤独乞爱的灵魂。因此,《百万宝贝》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电影,真正的心灵之作。

4电影制作人员需要提高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

体育电影制作人员对于体育运动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题材影片在画面上的冲击力与感染力。体育电影虽然并非要完全还原体育的原貌,但过于离谱的体育场景的描绘还是会影响整部电影的质量的。另外。我国一些体育明星,如李宁、李小双、刘璇、王军霞、杨晨、王涛等开始涉足电影,但是,他们的演技并没有他们的运动技艺高超,制片商也只是想借助他们的明星效应进行炒作。因此,好的运动员也不一定能出色地诠释他们所熟悉的运动生活。而体育明星不成功的电影表演.尽管不是在体育影片中,但还是会影响大众对体育电影的良好印象。饰演《体育皇后》中女主角的黎莉莉本身就热爱体育运动,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短跑冠军,还擅长游泳、篮球、网球、骑马和跳舞等。《黑眼睛》(1996年)中女主人公的扮演者陶虹,曾经在北京花样游泳队当了10年的运动员。因此。体育电影制作人员有充分的体育知识,演员有一定的体育运动背景,有助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有助于对体育精神的表达。

[参考文献]

[1]赵宁宇.中国体育电影概览[J].电影艺术,2008(04).

[2]訾舒涵.中国体育电影综述[J].现代电影技术,2008(04).

第5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心育渗透;

一、教材为本,渗透心育

教师应钻研教材,不放过教材中任何一个可以进行心育教育的知识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有效拓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心育教育。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上选择了很多谚语和名人名言,教师应鼓励并帮助学生多收集或阅读类似的材料,摘抄其中有意义的谚语或名人名言。如:The first blow is half the battl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Do nothing by halves. 凡事不可半途而废;Observation is the best teacher. 观察是最好的老师等。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二、课文为线,延伸心育

将心育知识融入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心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息息相关的。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教学内容包含丰富的心育因素,例如在初中牛津英语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中,Reading描述了台湾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以及一个名叫Timmy在地震中如何使自己平静、进行自救和在震后获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再对生命的教育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并教育学生在灾害面前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教师还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给学生面对火灾、触电、疫情、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让他们能沉着冷静,勇敢面对。通过这一延伸,让学生们更能体会到“Don’t lose heart even in the worst situation。”(在困难面前不要放弃希望)这一重要的品德。

三、课外为辅,拓展心育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心育教育。

(1)定期举行英语征文比赛,丰富学生的情感。

定期举行英语征文比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从而获得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

(2)定期举行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胆量。

定期举行演讲比赛,可以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胆量,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潜能,有效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初中学生的的英语基础较薄弱,有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一点英语功底,再加上小学转向初中以后其学习环境和任务的改变,他们需要一个适合自己表达和发展的空间。初一开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演讲《Believe in myself》,以此来让学生充满信心,迎接初中生活的挑战。因此,在每个学段定期的举行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发挥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一个成功的演讲比赛,有利于学生心育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3)定期开展讨论会,将心育渗透学生生活。

切合教材中的心育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教师精心设计话题,定期举行主题讨论会。例如:在初中牛津英语8A Unit4 Wild Animals单元学完后,组织主题讨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讨论如果让他们自己去保护动物会采用何种方式,并讨论保护动物的作用,引导学生们总结他们在课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然后再放一组不断砍杀稀有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明白我国动物保护的现状。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既要关注、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注、热爱他人的生命,还要关注、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生命教育也是心育。

(4)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心育实践活动。

作为英语课中的引导者,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每周制订英语课堂的心育工作计划,并与班主任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心育教育活动。可以定期举行英语主题班会课;可以利用英语早读课和学生一起赏读英语励志原著;可以走出校园,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还可以就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用英语进行辩论,甚至模拟英语法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心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四、激励为法,强化心育

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动力,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力量,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在组织教学时以及师生的交流中,有效的运用激励手段,学生都会将老师的赏识当作是对自己的高度评价。每当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时,都会产生自身增值感,从而焕发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强化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心育教育因素,以教材为本,适当补充,合理延伸,寻找心育教育同外语知识教育的结合点,学生就能够不断的成长,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就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敏;初中英语的德育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6期

【2】孙淑条;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教学交流》;2009年第7期

第6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不是方法,而是兴趣与热情。由于我个人对于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应该把好的文学作品带给孩子,应该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烂漫情调的童年。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孩子爱上阅读的话,他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二、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文化的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校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积极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中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扩展激趣

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调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国情感,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如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梗概)》后,可扩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三分钟演讲”,交流读书所得

学生读书了,读得质量如何?利用上课前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按座位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我规定,围绕你看的书,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同学们看书时,比以前认真多了,都或多或少的有收@。

五、开展剪贴报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让学生把平时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做成剪贴报展示。这个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质量,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这不但是一个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还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

六、及时表彰鼓励,展开读书比赛

第7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检查对策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所以,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责。我在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作法。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常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完课文《草船借箭》我就向学生推荐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使学生感受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更完美更精彩;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同学们被小女孩的美丽善良和她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了,他们对小女孩产生了深切的同情,此时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找这些书来读。这样一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当然,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倾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循循善诱,逐渐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二、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读好书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就应适时地向学生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方面的读物。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老师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另外,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我们课前课后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了阅读量,也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三、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会读书

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课外阅读则为学生复习、运用阅读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想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就有必要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指导的:

1.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只有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读书效果。

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它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自己对他(她)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模仿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等等。不知不觉,学生在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不但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而且提高了写作水平。

3.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必定是有限的,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孩子们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这时候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请工具书来帮忙了,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利用“三分钟演讲”, 交流读书所得。

学生读书了, 读得质量如何? 利用课间操以后上课以前这段时间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 按学号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 我规定, 围绕你看的书, 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 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 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 同学们看书时, 比以前认真多了, 都或多或少的有收获。

五、开展剪贴报活动, 展示阅读成果。

第8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关键词】学生 道德 学习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下简称《职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版发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在职业中 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少,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我讲你听”、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调查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使学生乐学、好学,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一 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学网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联系实际归纳问题,讨论交流,撰写学习体会,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为:“学生课前预习—师生依据实例设疑—学生质疑再阅读—研究讨论—教师点拨答疑—练习总结—实践养成。”

        二 参与讲课,让学生提高

        在一些内容较浅的章节,可指导学生钻研教材,独立阅读,找出结构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目,开阔视野,编写提纲,然后选出两名有特色的学生讲述学习心得,再由老师讲评总结。如在学习第五课提升道德境界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职业道德“在职业实践中锤炼”时,学生向榜样学习、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做好每件事谈了自己的体会: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来讲,应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校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要重视专业学习中的技能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加强自我修养,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争取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三 课堂演讲,让学生锻炼

        课堂“演讲”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教师适当辅导,学生自备演讲材料,上课时学生演讲,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奖鼓励,从而达到明确观点,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目的。例如:职业道德课依据就业形势,结合课本第二课展示职业风采,精心选定了演讲主题:“中职生,路就在脚下”,学生声情并茂,富于激情的演讲使同学们懂得职业礼仪有讲究,礼仪可为职业添彩,任何人只要遵从职场礼仪,努力拼搏,他的人生一样可以辉煌!

        演讲需要精心准备,查阅详实资料,客观评分,讲评扼要,要有激励作用。 网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气氛,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进步,鼓励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选题、收集资料、组材到定稿,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和审美能力。

 四 讨论辩论,让学生发展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爱思考,但不善于全面思考;有一定知识,但不善于运用,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讨论辩论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如大方、勇敢、自信、以理服人、认真、团结协作、机智等等。

        如:在讲授“违法无小事”时,教师给学生布置辩论题目:“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并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与辩论,从而使思想受到了净化与洗礼,对如何做人、处世有了科学的看法。网

        五 采用电教,让学生表现

        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职法》的第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职业道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自我介绍”一分钟活动;第一单元完后开展了“展礼仪风采,做文明学生”活动;第二单元完后开展了“学有标杆,行有示范”活动等。开展这些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提高了教学实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六 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

        展现生活情境,发挥个体创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并把知识点层层落实到情境发展中,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的展开,则是靠学生的表演来实现: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复习第一单元时,教师根据求职面试、职场礼仪,让学生进行“招聘情景模拟”。教学时,围绕面试简单编写了4组小品,把学生分成4 个大组,每个大组推出2~3 名同学参加一组小品表演,台词可根据主要内容临场发挥。每组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学生质疑、纠错。这样,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自我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应聘技巧。网

        七 收集资料,让学生自悟

        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从报纸、杂志、书籍中搜集与本节课紧密联系的典型的人和事。如在学习“见贤思齐,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内容时,学生们收集了雷锋、范玉茹、李四光、蒋筑英、李素丽、航天英雄和奥运冠军以及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在课上交流,学生们印象深刻,易理解和接受,向劳模、标兵学习成了自觉的行动,这样,提高了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也为将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 观摩现场,让学生体验

        如学习了第三单元后,老师和学校有关领导到县法院取得了联系,让学生参加了一次法院开庭审理“关于村民宅基地纠纷案”的审判,使学生了解了审判程序,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9篇:少年励志演讲材料范文

一、活动目的

清明节是祖国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二、活动主题

“缅怀祭奠革命先烈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三、活动时间:3月30日——4月4日

四、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一)文化探寻: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1、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

利用4月2日星期一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下演讲《缅怀革命先烈,共创美好明天》,让学生对清明节的来历有所了解,知道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2、开展一期“清明”主题宣讲

通过4月4日小百灵广播站介绍清明节来历、各种习俗,讲述英雄事迹,诵读清明诗词,从古人的诗韵中感受清明的含义,共同追忆先人。

3月30日,班队课开展“红色的记忆”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革命电影影展的形式,教育青少年学习先辈们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青少年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一年级报道)

3月30日,班队课由学生讲讲革命先烈的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为理想志向奋斗的热情。

3月30日,班队课开展“感恩英雄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们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感受先烈的革命精神。 (五年级报道)

活动四:“追寻红色足迹”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寻访活动

4月3日,组织少先队大队部成员和少年军校国旗班学员、校足球队到xx新四军纪念馆开展参观寻访活动,悼念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和平幸福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烈士,深切缅怀他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道德品质。

活动五:“红色之旅”研学活动

4月5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内容为“新四军在盐抗战史——开国大将粟裕”的研学活动,帮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环境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丰富学生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三)清明扫墓:纪念英烈,举办祭扫活动

利用信息课组织队员们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网上献花、网上献歌、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等形式,寄托哀思、追忆历史、缅怀先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让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当前,奋发图强。同时,向全体家长发出网络祭祀、文明祭祀的倡议。

(四)踏青郊外: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放风筝、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六、活动要求

1、请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相关活动,注重实效,树立典型,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宣传媒介发动宣传,努力营造活动声势,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

2、请指定报道的年级部,及时准备好报道材料,其他年级部准备图片材料,整合后打包发送给凌婕老师,于4月2日下班前上传校园网站,确保活动的时效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