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

第1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摘 要:2013年7月15日,经陕西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最终陕西省22家单位的409部古籍入选《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作者将自己在参与此次珍贵名录工作过程中对陕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的感触,从存在问题简析和保护方案建议两方面做了阐述,以期对陕西省接下来基层古籍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65-03

作者简介:王小芳(1984-),陕西省图书馆助理馆员。

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见证者之一。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主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实现国家对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自2007年9月至2013年7月,文化部先后组织开展申报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共计11,375部古籍入选,这其中包括陕西省13家古籍存藏单位的157部古籍。在国家展开此项工作后,2011年10月19日,陕西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申报的通知》(陕文社[2011]45号),正式启动《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省共计29家古籍存藏单位的1,092部古籍参与了此次申报。2013年7月15日,经陕西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最终22家单位的409部古籍入选《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笔者主要负责除陕西省图书馆之外的其余28家古籍存藏单位申报古籍基本信息的初级整理核对,在审核各单位所报书目信息时,以及与各申报单位古籍工作人员的接触后,笔者将自己对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的感触,从存在问题简析和保护方案建议两方面做了阐述,以期对我省接下来基层古籍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1 存在问题简析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现存约6万种、160万册古籍,其中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藏古籍共约18万册,约占全省古籍总藏量的11.25%。在《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全省共有14家基层公共图书馆的236部古籍参与申报,最终7家单位的17部古籍入选,参与申报量占全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总藏量的0.13% ,入选量占全省总入选量的4.16%,这两个百分比数据能让我们感受到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在具体的工作接触中,笔者认为,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1 古籍管理者的不重视

首先是直接的古籍管理者。在2007年“中国古籍保护计划”开始之前,由于人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保护古籍的重要性,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谓的直接古籍管理者往往身兼数职,他们对于本单位古籍只充当一般看守者的角色,古籍或是被终年封存在库房中,或是与现代普通读物搁置在一起,无人问津。目前,“中国古籍保护计划”已开展6年,我们惊喜地看到在政府、媒体、民众等多方努力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在大家的意识中慢慢建立,我省的古籍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省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依然令人堪忧。如:在尚未开展古籍普查的单位中,他们有的仍将古籍或打包或根本未进行任何遮盖就随便搁置在库房角落,当我们需要向工作人员核对申报过《珍贵古籍名录》的相关书目信息时,他们竟然找不到书。而在正在开展或已经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任务的单位中,有些是聘请我省一些高校的古籍专业学生来做的,这些单位自己的工作人员只充当搬书工和“监工”角色,根本不参与古籍平台数据著录工作,在学生帮这些单位完成平台著录离开后,一旦他们提交到省中心的数据经审核不通过,他们自己却不会修改数据。其次是间接的古籍管理者,即基层政府主管领导和基层图书馆领导。一个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是否要开展?开展得如何?这完全与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省就有一个实例:一个地级市图书馆,古籍藏量在7,000册左右,2011年之前该馆没有专门的古籍存藏室、古籍书柜,也没有固定的古籍工作人员,各项古籍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2年,新上任的馆长首先在省市县等政府相关部门四处奔走,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多方寻求支持,改善该馆古籍存藏环境,使该馆的古籍书库面貌焕然一新。该馆长又为本单位古籍书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并主动与省图书馆特藏部联系,安排本单位古籍人员前去学习,以提高业务技能。目前,该馆不但古籍存藏条件在我省县级图书馆里处于前位,而且他们的各项古籍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本单位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1.2 用于古籍保护方面的经费欠缺

2006年,国家文化部《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规定了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在温湿度要求、空气净化要求、光照和防紫外线要求,以及书库的建筑、消防、安防等与文献保护和安全相关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是,公共图书馆本身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曾明确指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必须专门立法维持公共图书馆,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在我国,省、地、县的公共图书馆经费主要由同级地方政府拨付,但是由于地、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往往有限,这就出现了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或根本没有经费的原因,他们的古籍书库都不达标,继而出现诸如有的单位只能将古籍与其他杂物混堆在仓库中,常年用一把大锁将其封存起来;有的单位将古籍与现代普通读物放在一个书库中,而书库又与阅览区直接相连,既任古籍受到灰尘、太阳光中紫外线、害虫等的侵蚀,又没有对古籍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2 保护方案建议

笔者根据参与此次珍贵名录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全国在古籍保护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特对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集体协作,将古籍保护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

2007年,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后,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向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8]43号),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规划设计、组织协调、建立机制、形成制度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我省古籍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也正因为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我省目前的古籍保护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做好全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所以,各基层政府要切实贯彻中央和省里关于古籍保护的精神,由基层各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大家集体协作,将古籍保护的责任从上至下落实到人,让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出成效。

2.2 转变观念,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全国古籍普查,加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队伍中

古籍,是我们的先贤圣哲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它不同于其他历史文物,一旦我们保护不当,就会失去原貌,严重者可以导致其从人类历史中消失。所以,虽然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藏古籍数量并不多,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忽视对这些古籍的保护。相反,无论是直接的古籍管理者,还是间接的古籍管理者,都应该首先转变个人观念,认识到古籍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全国古籍普查,加入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队伍中来,摸清家底、目验原书,给本馆所存古籍一个准确的身份认证,保护好本单位所存的“历史见证物”,尤其是保护好其中带有独特的时代地方特色以及版本价值较高的古籍。

2.3 重视对本单位现有古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再培训以及高学历专业古籍人才的引进

古籍不同于普通书籍,它对工作人员的古籍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但我省许多基层公共图书馆却存在专业古籍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古籍工作者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而古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相关古籍保护工作的进程和质量,所以,基层公共图书馆在重视对本单位现有古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再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为本单位引进高学历专业古籍人才。

关于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现有古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事宜,笔者要强调的是,一方面,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古籍工作,积极将本单位古籍人员送出去,参加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以加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参加过古籍培训的工作人员,各单位领导应该让他们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在本单位此项工作的开展上,而不应该等培训结束了,这些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却不从事古籍工作。从2008年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到现在,省古籍保护中心先后举办了4期专门面向我省基层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全省古籍藏量在1,000册以上的33家基层公共图书馆均派人参加过培训(参加次数不等)。目前,这33家单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不一,但仍有极少数单位未开展此项工作。所以,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重视对本单位现有古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再培训,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专业古籍人员的同时,使现有古籍工作者发挥效用,这也是更好地开展本馆古籍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4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古籍存藏环境,为本单位古籍保护争取常态的专项经费

古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存藏环境对其寿命影响很大,如:古籍存藏库内温度过高,古籍纸张就容易脆化,字迹也容易褪色模糊,有害的生物也会因室温的增高而加速发育,这就大大增加了古籍遭受虫蛀、鼠咬、蚁蚀等危害的可能。但若古籍存藏室中的空气湿度过大,古籍则容易受潮,进而导致纸张中的纤维素与水混合形成纸浆,使得纸张粘连而难以揭开,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书本结块。

如何减少或避免因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对古籍的损害呢?笔者在前面提到国家文化部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就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之法。有了解决的方法,在落实中经费的保障又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工作中,笔者就亲眼见到或间接从有些单位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不少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就因为没有资金或资金不足,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古籍遭受虫蛀、受潮等危害。所以,在经费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应该从历史文化传承的高度去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对本地区此项工作给予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为本单位古籍保护争取常态的专项经费。

2.5 开展古籍数字化,但要避免盲目性

什么是古籍数字化呢?它指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技术可以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的原貌,并使之通过网络等媒介为大众共享,从而达到在让大众了解古籍的同时,有效保护原版古籍的目的。目前,我省有些基层图书馆的领导已经意识到这项技术对保护古籍的重要性,他们已将此项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日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在考虑对本单位古籍进行数字化的时候,不分版本好坏、不看此书在全国的藏量、不了解此书是否在其他存藏单位已被数字化,充满了极大的盲目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基于此,笔者建议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对本单位古籍进行数字化时,一定要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凸显本单位馆藏特色,并与其他兄弟单位在此项工作中能保持协作共享。

2.6 普及古籍保护精神,对不具备古籍保护能力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所藏古籍实行古籍托管制度

古籍托管是指基层图书馆将无力保护的古籍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在其产权不变的情况下无偿地委托给省级图书馆代为保管。这种方法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既能减轻其负担,又能给本单位古籍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做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就曾公开提出过此种古籍保护方式。目前,全国如重庆、贵州等省也向社会公开提出推行这种方式,但是由于诸如省馆的库房、人力等条件不足,基层图书馆担心本单位的古籍一旦离开自己的库房,就难以要回等因素影响,国内此项古籍保护方式的推广仍很缓慢。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努力学习领会国家精神,以大局为重,摒弃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为我省乃至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展开做出应有的贡献。

3 结语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原理”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既涉及原有保护基础较好、目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省馆,也涉及原有保护基础薄弱、目前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所以,笔者期望上述浅薄见解能对我省整个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所帮助,以促进我省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席涛.公共图书馆资源供给中的政府责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31-35.

[2] 萨枝新.基层图书馆古籍托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4):86-88.

第2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科服务;战略管理;大学图书馆;创新服务

Analysis of Management Strategy of Subject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WANG Qin HU Zong-li WANG Zui XU Bao-li HOU Yan-fei

(Library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academic libraries in carrying out the bottlenecks encountered in service,subject to th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 strategic planning services,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bject services for a successful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a model worth studying.Strategic management of academic servic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ervices and library of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ecurity.

【Key words】Subject Service;Strategic Management;University Library;Innovative services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所开展的学科服务都没有专职的工作队伍,而是临时组织人力,开展兼职性质的服务。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制订明确的发展规划,自上而下难以形成共识,影响了学科服务的实际效果和深层次发展。通过上面对上海交大在学科服务方面进行的战略规划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只有做好战略规划才能真正实现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的目标。由于各种类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基本涵盖了针对不同学科用户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推荐、过滤、导航、建设学科咨询及学科情报追踪与研究,也包括信息素养教育。由于所服务的用户群体有所差异,因此对学科馆员的具体组织、管理与运作千差万别,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没有统一的模式。为了保证服务的效果和连续性,各图书馆有必要制定学科服务的发展战略规划,以便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

1 图书馆制定学科服务战略规划的动因

1.1 图书馆传统服务理念及服务模式需要改变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引起许多图书馆界人士的深入反思。一贯被动坐等读者上门、以图书馆为中心的馆内阅览与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包括光盘复制)、参考咨询等服务方式,主要都是基于馆藏文献的浅层次服务。现代的学科服务,强调按学术信息流开展服务,在知识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强调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专业化和智能化;强调知识和服务增值。

1.2 现代学术研究方式催生学科服务

科研团队以协同研究为特点,从事的许多科学研究是出于学科交叉地带,而我们图书馆的资源是按文献类型呈异地分布态势,例如同一学科的图书、期刊等资源是按文献类型分别搁置的。为提高读者的信息查询与甄别的信息素养能力,我们必须开展学科服务。

1.3 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当前和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

学科信息用户是图书馆特定学科资源与服务的利用者,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服务对象。了解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寻找学科服务的切入点和契合点,总结共性/规律性特征,将用户分群(类型)、分层次提供可行的、适需的、多样的、高效服务保障。按照用户或用户群的特点来组织各类资源与服务,创建个性化的信息存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趋势。

1.4 大学图书馆需要有效融入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过程

图书馆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现在不再是坐等在图书馆的等着上门客服务方式,要有效融入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过程。要融入这过程就要分析和掌握所负责学科的教W体系,课程安排,任课老师,学生情况等分析和掌握所负责学科的科研动态和项目,科研负责人,研究生情况分析和掌握所负责院系学科的学科建设、发展动态等信息。

2 图书馆制定学科服务战略规划的要素

2.1 制定学科服务规划目标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撑系统之一,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开展服务,上交大学校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校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质量提升 、文化引领。因此图书馆紧紧贴近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图书馆2011年的发挥在那规划:科学管理促进内涵稳固、深推三一确保资源优质、服务全国晋级馆员队伍、基础工作奠定完善服务。

2.2 确立学科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理念是图书馆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对其独特文化内涵的一种简练表达。上交大建立以学科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具体内容是: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咨询无处不在,馆员走进学科;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推进发展。

2.3 创新学科服务体系

学科服务创新意蕴创新动源是以先进理念牵主线,以优化机制为动力,以科学管理做保障,以文化建设铸内涵,以服务创新竖根本,以塑造品牌谋发展。建立以学科服务为核心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与运行机制。学科服务不仅是服务团队的主要工作,也是全馆各类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的核心,因此,需要变革组织机构,细化职能结构,调整资源布局,建立全面完整的学科化服务体系。

2.4 优化机制保障

2.4.1 管理机制

馆内各业务部门围绕学科服务主线整体规划、组织业务。通过整合业务管理部门、整合学科资源实现管理创新。这些工作的调整要求有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竞争机制来保障管理的有效执行。优化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服务效能。

2.4.2 运行机制

资源是服务的基础,要一改过去全部由采访人员做主采购资源的方式,改由学院师生、学科馆员、采访专家共同建设资源,最后由采访人员统一意见的“三一原则”。信息素养教育也由学院师生和学科馆员计划,做到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规划和培养方式。资源服务宣传也由他们共同参与,而不是图书馆在自己的网站或偶尔下院系的不系统的、没有针对性的宣传。总之,是围绕学科开展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

2.4.3 团队机制

大多数图书馆在过去的服务过程中,由馆领导安排开展某项服务,学科馆员分头开展工作,后续工作没有集中汇总机制,这样没法了解在服务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许多个性问题。上交大图书馆强调开展学科服务要优化团队机制,提倡交叉协同,信息与工具共享的方式。

2.4.4 激励机制

通过专项培训、会议、学术交流等提升馆员的学科素养能力;培训馆员善于多元全方位互动交流;成为院系师生的朋友和助手,从而提高馆员的沟通能能力。使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工作实践中成熟、提高,成为图书馆的中坚力量,为馆员的发展提供上升空间。

3 通过改革创新系列举措推进战略规划有效执行

3.1 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学科服务要有侧重点

学科信息用户是图书馆特定学科资源与服务的利用者,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服务对象。了解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寻找学科服务的切入点和契合点,总结共性规律性特征,将用户分群(类型)、分层次提供可行的、适需的、多样的、高效服务保障。对大学图书馆而言,学科信息用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其他类型用户。因此,对学科馆员来说,学科信息用户分析主要是分析和掌握所负责学科的教学体系,课程安排,任课老师,学生情况等分析和掌握所负责学科的科研动态和项目,科研负责人,研究生情况分析和掌握所负责院系学科的学科建设、发展动态等信息。教学类群体:主要以嵌入课程式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培训,及课程参考资料建设与服务为主可以寻找特色课程(如精品课程、前沿课程、特色/创新课程、通识课程等)进行合作协助编制并荐购参考文献,推送信息资料,合作规划课程大纲在课程中预留若干学时,提供专题信息检索培训。学习类群体:常规性信息素养培训,人文素养提升,专业学习激励与创新支持服务为主新生入学、毕业设计两个关键阶段的信息素养培训研讨室/创新实验室服务借阅积分奖励计划。

3.2 构建以学科服务为核心的组织机构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有办公室、流通部、咨询部、采编部等10多个部门,这为学科服务的信息不集中带来不便。为此,上交大将许多部门合并,成立了行政管理办总部、技术服务部(由系统部、技术加工部、采编部组成)、读者服务部(由参考咨询部和流通阅览部组成)。这样组合,为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为保障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全新服务,读者服务部按学科方向分别设置了工学、生医农理和人文社会科学三个学科服务部,此外,还设有一个兼顾基础服务的综合流通部。各学科部下面分别由学科馆员牵头,协同咨询馆员、阅览室管理员组成服务团队,面向各院系开展纵向深入的学科化服务,重点承担院系联络、需求调研、参考咨询、读者培训等工作,建立起能够迅速响应读者需求的服务机制。对于跨学科、全局工作,如“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导航平台建设”等,则采用灵活组建工作小组的方式协同开展。这种纵横交织的组织架构,强调各学科服务团队、读者服务部、乃至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支撑与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和调动集体智慧和全员参与,保证服务有效、持续地开展。

3.3 组织策划各种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案

上交大图书馆通过组织策划,形成阳光、积极的组织文化体系,让学科团队具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深入人心。通过1套服务理念、2种服务模式(普遍推广、重点服务)、3层支撑框架(技术层、资源层、权制层)、4大战略举措(突出特色、分层推进、整体规划、顶层设计)、5项行动计划(融入用户了解需求、环境支撑技术平台、信息营销馆员培训、学术资源机制体系、嵌入教研助力教学)、6类服务内容(院系联络、信息素养、资源建设、咨询网络、互助社区、个性化服务),这系列举措为走进院系基地融入学科团队嵌入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案。

3.4 塑造学科服务的品牌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学科服务,但是图书馆是个历来不太重视宣传和营销的服务机构。在图书馆日渐被边缘化的时日,我们应加大宣传服务。上交大图书馆在做学科服务工作的同时,他们注重品牌服务的创立,先后创立了IC2的创新服务模式、全新借阅概念的鲜阅、资源建设的三一原则等。限于篇幅,笔者在这不再赘述。

4 结论

战略规划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图书馆视野从面向现实到面向未来,是图书馆从一般管理走向高层次管理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资源与服务两个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比之下,在学科服务管理方面,理论与实践都没有跟上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许多图书馆还是依赖于馆长的个人智慧和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在许多图书馆还没有真正实现,或者说,从整体上看,我国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水平并不高。战略问题是管理的高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战略研究。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从科学管理做起,加强学科服务管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提升管理在图书馆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科服务的未来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战略研究和学科服务的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1]龙凤姣.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信息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J].图书馆,2009(4):83-84.

[2]张丽霞.新理念、新途径―“IC2创新支持计划”评析[J].图书馆杂志,2009(10):35-37.

[3]郭晶,宋海艳.服务艺术中交汇实景演绎里升华[J].图书馆杂志,2010(2):38转21.

[4]杨莉,兰小媛,陈进.大学图书馆品牌经营与推广渠道――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IC2创新型服务品牌实践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3):99-102.

第3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战略管理;制定;实施

一、现代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制定

1. 现代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定位

要创建现代图书馆,必须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来源于自身的工作或自身向社会提供的服务以及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现代图书馆要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就必须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与传统的观念不同,现代图书馆需要强调的是,直接支持不等于以赢利为日的,而是要基于自己的使命,如撰写综述、提供情报检索等,最后,现代图书馆要为政府服务,保障政府决策的信息需求,吸引政府的目光,使之增加对图书馆的投资。

2. 现代图书馆的宏观发展方向

现代图书馆的宏观发展方向是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是以地域、图书馆类型、学科领域等为基础建立的,在一个中心机构的协调和管理下,协同性地执行一项或多项资源共享计划的正式图书馆合作组织。通过图书馆联盟,帮助各个成员馆更经济、更高效地实现各自的目标,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使用户信息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实现整体效果大于部分效果之和。建立起层级性的信息资源管理协调系统,制订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重点、布局方式,按照地区和学科特点,规划不同级别信息节点的资源建设工作,以减少重复、提高效率。

3. 现代图书馆的微观发展方向

现代图书馆的微观发展方向是复合图书馆。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方便,有人提出未来的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实体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但实际上,图书馆的发展不是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较为成熟的信息分类、信息检索技术,又发展了现代的计算机检索、超文本链横放多媒体检索等新兴信息技术:既开展基础的借阅服务,又拓展了网络导航等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

二、现代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实施

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的战略发展方向,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概念,它的实现需要各类图书馆在各方面的配合。

1. 复合图书馆的宏观管理

未来的图书馆将积极发展图书馆联盟,开展图书馆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各个图书馆之间需要加强协调,国家的宏观管理必不可少。但与以往的宏观管理不同,国家的宏观管理将重点落实在协调和支持上,以促进现代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国家可以成立专门的图书馆联盟建设管理委员会,一方面出台建设图书馆联盟的相关政策,给予政策上的保障和资金上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联盟将更加依托网络环境,建设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馆协作系统,所以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全面负责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加强政策导向,实施投资倾斜,积极开发网络应用软件,采用标准化技术,与国际信息网络接轨。另外,各行业系统要着手建立本系统内全国性的图书馆联盟,同时加强以地区中心为主导的省级或地区性的图书馆联盟。

2. 复合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是从图书馆自身工作出发的,按照分工理论,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部门,一本书从入馆到与读者见面,要经过采购、登记、、分类、编目、上架等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划分到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工作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传统图书馆落后的业务流程降低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网络往往只是一种摆设,或者只发挥了一小部分功能。因此,复合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对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重新组合在一起。如从原先按部门的组织形式变为以工作小组为基本单位,每一小组全权负责一个主题之下的文献采购、登记、分类、编目等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通过利用信息网络传递信息,可以避免重复的信息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3. 复合图书馆的组织结构

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按职能划分部门,分层分级,形成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复合图书馆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组织结构。经过业务流程再造之后,图书馆的结构层次减少,向扁平方向发展。组织层次减少与决策层次下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决策层次下移,管理人员的传统职能削弱,管理人员数量也相应减少,最终管理层次也势必减少,这就赋予了图书馆员工更多的主动权,真正实现了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使现代图书馆整体管理更合理、更有效率。

4. 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在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重要和适用的印刷本图书、注重利用开放获取资源,如机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和开放获取期刊,从多个角度丰富数字馆藏;加强网上电子期刊的订购、管理,注重新型媒体文献的入藏,如光盘文献、数据库、音像制品、教学软件、游戏软件等;加强各类型数据库建设,有选择地将传统馆藏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大力加强馆际协作,加强全国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由于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面对着庞大的、多类型、多传递渠道的信息资源集合,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在此基础上,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还要突出本馆特色。

5. 复合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复合图书馆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馆员进行角色转变。他们不仅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及其他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数据库的管理能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信息检索工具的生成能力、网络信息的利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树立开放观念、服务观念、用户观念、经济观念、效益观念、资源共享等观念。同时,经过业务流程再造的复合图书馆,不再是个人只做一种工作,有可能一个馆员会参与整个业务流程,他将被赋予更大的工作自,可以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出与工作相关的各种决定。

第4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准确地说是对信息内容的管理,它涉及到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确定信息需求、开展信息收集或生产、加工处理、存储检索、提供传递、使用吸收、处置等。图书馆信息管理涉及到图书馆领域的信息资源分类、整理、整合、优化、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是与图书馆日常的服务功能息息相关的,加强图书馆信息管理有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和应用,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更好地将信息资源与社会大众共享。

1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运用已经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社会,一方面,社会交往的频繁,经济竞争的加剧,科技创新的加速,促进了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传播;另外一方面,信息工具的普及运用也推动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资源。但和任何其他资源一样,信息只有经过加工转化后才能利用。图书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和资源优势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执行者,加强对这种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将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图书馆信息管理便应运而生。但是,信息不等于信息资源,只有那些在现有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条件下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信息,才构成资源。而要开发、利用信息必然还需要利用图书馆其他的相关资源,如信息资产、信息储备、信息内容等,

而图书馆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设备、信息中介、信息机构等构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支撑。

2图书馆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

图书馆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信息管理问题,随着不断拓展和信息量的快速增长,许多新的表达、存储和传递工具更好地实现了信息的空间传递和时间传递。图书馆长期以来对信息本身的重视逐步转移到对信息手段的关注上。只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今天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其实有许多应该称之为信息系统或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它是实现信息管理的最主要、最普遍的工具。必须要注意的是,信息管理的目的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设

定的战略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只能是手段而非目的。但是,图书馆信息管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管理,管理的基础内容是信息。在今天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管理需要的是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图书馆信息管理就是通过信息的有序流动来驾驭、控制、引导物资、能源、人员、资金等的流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信息管理是图书馆一切管理的战略制高点,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成效决定着其他管理的水平和成效。因为,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的每项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都需要有信息和信息管理的支持,但是这些信息必须是及时、准确、可靠的,这就需要先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从另一方面看,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诸如收集、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利用、处置等,都需要运用信息管理的原理。图书馆信息收集活动需要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他各项信息活动也都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目标不发生偏移。

3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层次

图书馆信息系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组织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信息管理就是组织的信息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的规划、组织和控制。从管理主体的性质和范围来看,可以将图书馆信息管理划分为微观信息管理和宏观信息管理。

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指图书馆馆员个体层次上的信息管理,包括个人层次的信息管理和组织层次的信息管理。个人层次的信息管理,又称个人信息管理,是指图书馆馆员个人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效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个人信息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包括:个人信息内容、个人信息设备、个人信息资金、个人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个人网站、个人信箱、个人博客、个人记录、个人档案、个人藏书、个人图片及音频和视频等的管理。图书馆组织层次的信息管理,又称为组织信息管理,是指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图书馆组织信息活动所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等活动。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设施、信息资金、信息过程、信息网站、信息机构、信息安全、信息战略、信息风险、信息政策等的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指图书馆整体层次上的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图书馆机构及其相关组织等的信息管理。整体层次的信息管理,常常是指图书馆及其相关机构,为了通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对区域信息资源从宏观战略层面上实施的计划、组织与控制。主要通过制定各种信息战略、信息规划、信息政策、信息规章来实施管理活动。

4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信息的本质特性和管理对信息的需求特点决定了没有脱离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绝非是为信息而信息的,(1)它具有应用性。即要在着力解决信息管理本身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各种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2)信息管理具有综合性。它要综合运用技术、管理、信息和特定领域等方面的知识。(3)信息管理具有渗透性。它已经渗入到所有的管理学科和管理实践之中。

5结束语

从信息管理的本质看,不管它涉及的是什么,其终极的目标都是实现对信息内容的有效管控,确保人有其信息,信息有其人,实现信息为其需求者人服务。因此,从管理的角度看,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完整目标应该是:采用合适的技术,选择正确的方式,以可控的成本,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整合的信息高效提供给图书馆的管理者和读者,服务于组织、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阳群.关于信息管理[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1,(2):5-10.

[2]孟广均,霍国庆,罗曼.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5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摄影\Tuomas Uusheimo、Mika Huisman、Marc Goodwin、Voitto Niemela

翻译\姜敏华

项目地址 芬兰赫尔辛基

Kaisaniemenkatu 5

项目面积 31.700m2

设计单位 AnttiNen Oiva Architects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主图书馆坐落于赫尔辛基城市中心的重要历史街区,是芬兰最大的学术性图书馆,主要为艺术、法律、社会科学和技术学科的读者提供服务。改建后,这些内容分区被分别分布在13个不同的区域。该图书馆地上7层,地下4层,其中一层和地下一层用作商业,并和外部街道相连。新的图书馆给广大来馆者提供了许多灵活而多样的便捷服务,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

设计师在建筑外观上通过增加一个弧形砖砌结构,恰到好处地与街道相邻的线性结构建筑融合。建筑外立面主要由红砖和玻璃铺设而成,其外观呈现的密集网格式窗户令图书馆内的楼层有错落模糊的视觉效果,拱门式的图书馆入口赋予了这座图书馆独特的外观。这一改造方案正是结合了对城市空间的考虑,设计师通过选择在视觉上与周边环境相融的建筑材料、外观设计和建筑高度来进行设计。主窗口的开口设计使用悬挂式钢结构,三种不同大小的拱形开口方式,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与外部环境三种不同的街道空间。在图书馆的内部,中央位置有一个视觉通透的椭圆形开放空间,其采用了天花与幕墙为一体的中空设计,并且所有楼层均按同一主轴对齐排列分布。与此同时,室内的功能布局也根据其拱径大小的不同而进行一系列的区域划分。

第6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专升本 图书馆 现状 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馆舍面积小、馆藏文献缺乏、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图书馆发展建设中应大力改革创新、强化图书馆整体队伍建设、提升现有人员专业素质,优化服务水平。笔者就所在地区四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进行探讨。

加大馆舍、馆藏投入、合理规划、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文献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知识信息支柱。经费紧张、经费短缺是专升本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馆舍、馆藏的主要因素、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评估体系中,有两个标准:一是生均图书100册或年新购图书6册/生;二是馆藏结构要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笔者对所在地区四所高校统计,多数院校图书馆藏书在升本前一般在40万册左右,而在校生规模一般在7000人左右,馆藏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

对于馆舍而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面积均在6000-10000平方米之间,平均在1-1.5平方米/人,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生均2.03平方米的标准相差甚远。

在专升本过程中,为达到验收标准,大都采取突击采购图书的方式来增加馆藏量,尽管使馆藏数量达到了本科院校的馆藏要求。但难免出现重量不重质,馆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另外升本后本科院校的馆藏大多由原来多校合并而成。专科学校图书馆再升本前的馆藏,升本后“过时”的很多。

升本后,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读者数量的不断扩大,原有学科专业范围的不断延伸和新学科专业的设置等因素,使得科研、教学类文献的专业性、层次性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很不协调。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升本后高校快速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因此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和特色,围绕本科教学、科研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采购高质量文献资源,保证藏书的有效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特别是本校新开专业,重点学科领域的书刊。按标准进行加工、及时投入流通。还要注意电子文献信息的采集,以电子文献信息补充纸质图书数量的不足。侧重网络数据库和全文电子图书的购置和引进。与院校专业紧密配合、咨询、统筹规划电子资源建设、积极引进适用性强、本校读者利用率高的电子图书与数据库。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馆藏资源,高质量的数据库。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录用缺乏规范性,进人渠道较多,人员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图书馆学,计算机专业以及复合型专业人员缺乏。

非专业人员多于专业人员,大部分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实际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和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承担。即使有受过图书情报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但也是个别情况,所占比例很小。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实际上当前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以本地区为例),大专学历占60%,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一小部分。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加强馆员培训,提升专业队伍水平。建立关内业务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有计划的开展岗位培训,可以短训班的形式,通过馆内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一线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管理的培训。一方面使馆员掌握图书馆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跟上图书馆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步伐,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保证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图书馆员还要具备先进、高超的获取信息和信息再造的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兄弟院校、地方图书馆馆员进行业务理论交流或请相关专家和业内的学术权威进行指导。

3引进专业人才,改变馆员结构。有计划的引进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和有关本校学科所需的优秀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在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发挥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使馆员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理论和技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员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

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基础差,底子薄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处于传统服务、常规服务、低层服务阶段。因此在流通服务工作上,要不断完善提高传统化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应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个性化服务转型,从阵地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型。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

1如对新入学的学生,应给他们介绍本校图书馆概况。传授一些图书馆的基础知识,信息知识以及简单的光盘检索技术,网络应用技术;针对有基础的读者较详尽的传授计算机情报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2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工作。设立读者意见簿,开设读者意见箱。定期召开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议和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3保证充足的开馆时间,适当延长开馆时间,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延长服务时间是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读者的一大愿望。

总之,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度发展。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再造,馆员职业规划,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鸿滨 《试论专升本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难点及对策》

【2】李静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养成》

第7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图书馆 功能布局 规划

[中图分类号] G25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52-03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师生学习、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它与师资、实验设备并称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以所在高校的图书馆为例,谈谈对独立学院图书馆新馆建设的设想。

一、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馆舍的要求及我馆需求

200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拟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2005年确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在此文件中“A办馆条件”指标的二级指标“馆舍”下设“A41独立馆舍”,要求生均建筑面积为2.0平方米/生,“A42阅览座位”要求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是1:4。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结合我院在校生人数,按12000在校生计,图书馆建筑面积应达到24000平方米。阅览座位应达到3000个(含自修室)。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生均占有图书的要求是:本科生100册/生,专科生80册/生。按照这个规定,12000在校生,图书馆藏书量最少应达百万册以上。以开架书库分类排架采用的书架架位容量――每米架位格层平均放书40册左右计算,6层双面书架每架约放书400册(每层架位长95cm,最低一层通常不放书),100万藏书约需书架2500个。

二、设计理念

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是多功能与多元化,开放性和多功能性是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内部建筑格局要注重人性化,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内容。规划图书馆的空间需求时,要考虑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合理性。

馆内布局划分为动区、次静区和静区。动、静区合理布局,三条流线(书、读者、工作人员)分明,既要联系密切,又要避免相互干扰。文献采编、阅览区域形成自下而上的竖向功能区,阅览、视听、展览、会议、休闲区域形成由静到动的合理划分。

图书馆建筑在绝大多数空间是弹性的,可变的,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实行一体化空间,进行开放、通透、能够灵活组合的布局(开放式布局主要指读者服务区域的布局)。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大门,馆内所有的藏书资源可以不受限制地被读者使用,读者可以在整个图书馆里任意浏览,随意阅读,自由、平等、方便地查找和利用信息。

三、拟定图书馆建筑24000平方米,层高四层的布局

(一)首层功能布局

1.出入口和门厅

门厅设咨询导航、各楼层导向指示、总服务台(借还书处)、办证处、读者检索台、自动寄存柜等。门厅整个大厅就是服务区,在这个服务区中用一些醒目标志来区分不同读者对象、不同藏书内容的服务方式,这样的布局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一目了然,十分便捷。

图书馆大门。大门朝向要考虑方便学生从教学区到图书馆。

总出入口。设1个,配备防盗监测设备,便于管理,节省人力。其他通外面的门和楼梯口平时关闭,有需要时或做防火通道时打开。

总服务台。设在服务大厅一侧。总服务台设还书处、借书处和办证处。还书处延伸出总出入口外,读者可以先还书再进入大厅。进门一侧设置雨伞架,下雨天不允许读者把雨伞带进图书馆。大厅合适的位置设各楼层服务导向指示和读者检索台。自助复印、打印设备设在服务大厅。

2.电子阅览区

本区设在服务大厅中央和纵深处。不论电子阅览区集中或分设数个小区域,都要相对集中。在电子阅览区内设一电子阅览服务台,服务台内设置存放光盘的柜,供电子阅览室读者借用。电子阅览上机座位200个。

3.展厅

本厅设在大厅一侧,或与报告厅相连的走廊,或报告厅前厅走廊。

4.报告厅

大厅用于开展学术报告、科技讲座及读者评论等活动。一般设在首层的后面或一侧,有独立的大门出入,也可从服务大厅到达。报告厅独立出入的大门平时关闭,图书馆闭馆时或报告厅需要独立使用时开启,并同时关闭与服务大厅相通的门。

5.采编室

采编部、图书报刊加工室设在首层,方便利用电梯和馆外通道的地方,以便于接收到馆图书、运送已入编图书到各层书库。馆外通道要与读者出入口分开,并且要有手推车能直接推入的通道。这样将采编、运送图书等内部工作与读者活动区域分开,避免因运送图书干扰服务大厅。采编室范围包括书刊加工和新到馆图书存放。

6.自修室

本室设在首层外侧,最好同时有通向图书馆内、外的门。开馆时,关闭自修室通向馆外的门,读者到从自修室通向馆内的门出入。闭馆时,关闭自修室通向馆内的门,从自修室通向馆外的门独立出入。

自修室可设自动售食品饮料机。

7.休闲区

在图书馆设立咖啡厅、书吧等。图书馆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应是读者休闲轻松的乐园。

靠近自修室,远离服务大厅,设一个休闲吧,用墙间隔起来,与电子阅览区也用墙壁隔断,与服务大厅和自修室各设一相通的门。开馆时,两门开启。只有自修室开放时,关闭通向服务大厅的门。自修室的读者可从通道到休闲吧。

(二)二层功能布局

1.二层整体布局为社会科学书刊(A-K类,J类除外)阅览区

阅览区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既可作统一的大空间使用,又可根据需要划分成若干门类的阅览室,形成集藏、阅、借一体化的书库。书库可打开也可关闭,既有利于内部调整,也利于防火。可按学科分区排放书架,但不设隔断,各区域相通。工具书库设在书库一角,方便读者利用。阅览桌椅根据排架位置摆放,尽量利用自然采光。

2.计算机总机房。管理和维护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及图书馆所有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总机房设在首层配电房上方位置。

3.根据层面的形状布置书库。书架摆放在中间位置,外侧和内侧临窗位置(如果有内天井)摆放阅览桌椅。

刚开始,中间放书架的位置可以少一些,待图书馆藏书量扩大以后,可向阅览位置扩展。(购置正规图书馆设备厂家的定型产品,书架型号固定,需要扩展时购买同样的书架,保持书库内书架整体一致、美观。)

书库内设置读者检索终端。

由于本馆经济类图书占比例较大(一些管理类书籍如企业管理,依《中图法》也归入经济类),并且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相关图书都归属于《中图法》F经济类。拟将经济类图书单独排架,自成区域。

4.工具书。书库一角另设几排工具书架,摆放社会科学工具书。

5.报刊阅览区。在二层一侧设报刊阅览区,摆放社会科学报刊,供读者阅览。

6.二层服务台。设在阅览区内。

(三)三层功能布局

1.三层整体布局为自然科学书刊(N-Z类,TU类除外)阅览区。

2.与二层基本相同,中间放书架,临窗放阅览桌椅。

3.工具书架。书库一角另设几排工具书架,摆放自然科学工具书。

4.报刊阅览区。在三层一侧设报刊阅览区。摆放自然科学报刊,供读者阅览。

5.三层服务台。设在阅览区内。

6.讨论室、小组研讨室。由于馆藏自然科学图书比馆藏社会科学图书量少一些,自然科学书库所占面积相对宽裕。在三层另找一侧或合适的位置分隔讨论室若干间、小组研讨室若干间。讨论室内桌椅要灵活设计,能够容纳不同组合的小组。读者无需预约即可使用。小组研讨室内配备一台多功能计算机。读者登记预约使用,人数不得少于三人。

(四)四层功能布局

1.艺术设计类书刊(J类、TU类、TS94)阅览区。将艺术设计类书刊提出来单独排架。

2.报刊阅览区。与自然科学书刊阅览区和社会科学书刊阅览区一样,在一侧设报刊阅览区,摆放艺术设计类报刊,供读者阅览。

3.复本书库。用作存放复本过多的书,或作备用书库,待藏书量增多,二层、三层书架容纳不了时,用于存放读者不经常借阅的书。

4.视听资料区。非书资料在图书馆文献收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图书馆在这部分文献资料的服务方面,应考虑提供除查询和借阅服务之外的动态服务区域。四层可设若干个影音室,供读者利用多媒体非书资料。

5.讨论室和小组研讨室。可在四层合适的位置分隔讨论室和小组研讨室若干间。(视需要,三层讨论室和小组研讨室不够用则设。)

6.办公室。图书馆行政办公室设在四层。

四、其他问题

1.重视馆内基础设施和服务(软件设施充足)。

2.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整体设计。

图书馆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系统将运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光盘系统、参考咨询系统、资源整合系统、网站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出入口控制(门禁/一卡通)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要整体规划图书馆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建设方案。

3.采光通风,隔音防噪。

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立足于对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尽量采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国内很多图书馆采用现代立体庭院布局,中间的采光通风庭院为书库避免了过度西向的阳光。

4.消防和安全。

为便于管理,总出入口设一个,另外设防火通道。

5.各楼层设工作间。

用于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入藏整理及存放随身物品。

6.各楼层卫生间配备。

为保证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间位置不要正对公共通道。根据目前使用对象人数和群体,卫生间应建成蹲位。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以新馆建设为契机,营造优美和人性化的读书环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实现集学习、教学、科研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第8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文化 羌文化 灾后重建 生态图书馆

[分类号]G250

1 羌文化及其区域分布

《说文解字》言:“羌,西戎牧羊人也”。“羌”字由“羊”演化而来,清代以前,羌人多以放牧和畜养牛羊为生。羌族有语言而无文字,自古一直使用汉字,崇拜石头和白色。羌族是黄帝之后的古蜀人翻越龙门山脉的传承,目前全国仅存唯一一块羌族聚居区分布在四川境内的茂县、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县。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因“茶马古道”、“麝香丝茶之路”而数度繁荣。

2 羌区图书馆受灾严重

四川境内的平武县、青川县、汶川县、理县、茂县等13个县的文化设施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其中4个县文化局、34个县文化馆、29个县图书馆、2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遭到损毁,共计10,7万平方米。而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和档案馆受灾最为严重,馆舍毁灭,损失地方文献、禹羌文献、红色文献资料3万余册,其中包括记录了羌族1700多年发展史的珍贵古籍――500多页的“孤本”《石泉县志》。

羌区百废待兴,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灾后重建工作正期待着相关科学的指引。笔者认为,“重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再造一座建筑物,“重建”应当成为一次机遇,图书馆建设者可以在统筹兼顾的视野下,以图书馆建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图书馆场景的再造和优化、环境资源的重组和合理配置以及服务功能的恢复和提升。

3 图书馆建筑学的主流理念及实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书馆建筑学蓬勃兴起,日本图书馆协会(JLA)1985年以来设立了图书馆建筑奖,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则与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联合设立了图书馆设计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近年来,我国的图书馆建筑学研究在鲍家声、高冀生、李明华、李昭醇等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已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入,较为主流的理念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图书馆建筑设计首先应考虑安全和防灾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图书馆是人、书集中的地方,应该充分保证建筑坚固、出入无障碍。美国新奥尔良市在2005年飓风后进行了整体城市重建规划,将图书馆定位在“知识枢纽和信息中心”的城市生态位上,选址于新市区的中心位置,并以“阶梯金字塔式”的建筑形式实现高位防洪和坚固防震。中山图书馆面向革命广场,广州新图书馆朝向规划中的中心广场,其建筑设计阶段都充分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需要。

对于以防火、防水为主的图书馆防灾要求,除在修建时采用耐火、防水、隔潮的建材以及安置不损害文献的二氧化碳灭火设备以外,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充分融入更多的防灾理念。浙江省台州图书馆建筑中插入了7处不同的院落、天井设计,能对火灾、水灾在建筑物馆内的扩散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

3.2 图书馆建筑应该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国内外的图书馆建筑中,多见“打开的书”、“叠放的书”、“平放的书”等设计,已缺乏新意。李明华先生指出,建筑美的深层意义,在于表现文化。李昭醇先生认为,图书馆建筑应该承载民族文化要素和地方历史积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师和研究者都需要图书馆建筑文化的滋养“”。亚历山大新图书馆的造型设计将古埃及的太阳神嵌入了地中海之滨,外墙的阿斯旺花岗石贴面和篆刻的阿拉伯文字、图案成为了埃及文化的代言。中山图书馆借助岭南建筑精髓表达地域文化特征,苏州图书馆利用“天香小筑”庭园布局,成为姑苏古文化的缩影。

3.3 图书馆建筑应该与其环境景观协调呼应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充分尊重城市整体规划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并与之形成良好契合。亚历山大图书馆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鲁斯岛灯塔隔海相望,澳大利亚威尔士州图书馆与悉尼歌剧院汇聚于著名的达玲港,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走廊可以俯瞰塞纳河的风光,天津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充分呼应了其所处的五大道区旧式洋楼建筑风格,中山图书馆与鲁迅纪念馆、天文馆、古炮台被整合规划在岭南书院文化基地内,广州新图书馆南朝珠江,毗邻博物馆、歌剧院、东西双塔,与自然和人文环境都形成了有机协调。

3.4 图书馆建筑应该是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

首次提出绿色建筑概念的是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其绿色精神突出体现在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使用大型玻璃幕墙,并装配有感光灯具,荣获国际节能大奖。美国的凤凰城中心图书馆顶层透亮的蓝色天光,既符合通风要求,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荷兰德尔福特大学新图书馆建筑主体的高度随主立面逐渐下沉,形成一个巨大的坡面,三个立面玻璃墙形成采光塔,坡屋面则在冬日起到绝佳的保温作用。我国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利用北面人工湖湖面的良好吸热作用,将中央空调的散热系统设置在湖底,实现了有效节能。美国纽约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新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等,则在充分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方面成为典范。

3.5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该贴近读者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曾提出:“天堂很简单,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将公共图书馆定位于“第二起居室”;首都图书馆倪晓健馆长认为,天堂就是在书面前人人平等,乞丐进馆一视同仁。为图书馆营造沉稳感、安宁感、和谐感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四方城堡式石质建筑造型,借助视觉震撼力呈现出科学殿堂厚重的文明积淀,契合了读者严肃的求知心理。按照西方美术标准,白色、浅灰色、浅蓝色等冷色调属于“安静色调”。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通体乳白,配以线条清晰流畅的造型,显得安静柔和。但也有学者认为“安静色调”缺乏应有的背景穿透力。美国孟菲斯大学麦克沃特图书馆选用暗红色砖墙和白色石料,墨西哥大学图书馆主体墙面为暗红,配以动感强烈的白色抽象装饰图案,也成为了世界图书馆建筑的经典作品。

4 应用图书馆建筑学理念及相关法规、标准设计羌区图书馆重建方案

4.1 安全性设计

4.1.1 选址重建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重建选址必须避开地质断裂带及其活动区域,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及灾害多发区(如松砂层、古河道、旧池塘、容易产生开裂和沉陷的陡

坡及细长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的台地等)。应选择地势较开阔平坦、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基岩埋藏较浅且完整、土质坚硬而稳定的场地。

4.1.2 建筑物设防 日本在1995年阪神地震后,统一规划了小学作为公共避灾中心,规定以最高安全设防规格建造,并配以储水、储食等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的建筑物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第五十条规定:对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文化部制定的《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规定:地震灾区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要建设符合标准的坚固安全的建筑。陕西省建设厅和质监局联合制定了《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四类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烈度须提高到8度,要求出入口配套设计开阔场地,保证通畅无阻,并兼顾作为社区避难场所。

笔者认为,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应按8度设防,并依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考虑馆藏区设计,按照《国际图书馆联盟防灾手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抗震设防要求》并结合图书馆建筑学的安全性理念,将新图书馆设计为羌区坚固的未来避难中心。

4.2 文化性设计

4.2.1 数量及分布规划《四川省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规定:市、县级图书馆主要依据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确定其规模,服务人口在20-150万人的,可设置中型馆一处,服务人口在5-20万人的,可设置小型馆1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定:四川省地震灾区共计划恢复重建图书馆52个、文化馆5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基层点1177个。羌区重建图书馆的规模、数量及分布可依据上述各条例进行具体规划。

4.2.2 建筑风格设计羌族碉楼建筑是羌区文化的标志,被誉为“康巴名片”。理县桃坪寨、北川县小寨子沟、汶川罗卜寨、茂县黑虎寨是碉楼建筑的经典。值得惊叹的是:多数羌族建筑在大地震中居然安然无恙。始建于公元前111年的理县桃坪寨距今已两千年历史,曾经历过民国24年的松藩大地震,而在这次5,12地震中离震中不到20公里,居然没有发生一处整体倒塌,500居民和20多位游客无一受伤。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也指出,羌族的传统建筑穹庐具有很大的抗震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认为,羌族建筑采用的榫卯柔性连接穿斗式结构极为坚固。

笔者认为,石彻斗棋结构错综多姿,技术与艺术结合独具风韵,将羌族碉楼建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结构力学优势融入到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中,既能够表达图书馆作为地域文化标识符的审美理念,又符合建筑科学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

4.3 协调、配套性设计

4.3.1 与自然环境协调羌碉建筑的石砌底层收分明显,上部渐缓,能承担较大的荷载,且外形呈现出优美的弧线。羌区高原山地地貌开阔、雄壮,羌族石碉的建筑格调墩实、粗犷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协调呼应,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笔者认为,羌区图书馆重建设计应充分考虑羌区自然风光及干燥、多风、积雪的气候特点,继承羌碉的建筑风格,将图书馆设计为背风向阳、平顶、墙体梯形的石质羌式建筑物,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4.3.2 与相关社会资源配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先生指出:灾后重建应该基于系统的观念,各种社会公共机构和设施的设计和规划应该统筹配套。北川县震后文献和档案抢救过程中,由于找不到就近的抢救场所(如用于晾晒文献的开阔场地)而严重延误了抢救时机,这暴露出灾前的图书馆、档案馆没有与其它社会公共设施(如空地、主体道路等)进行统筹规划的症结。《北川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社会资源的统筹配套,选择擂鼓镇作为永久居住区。该镇紧邻国家一级公路,生态环境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水资源丰富足以解决5000人的饮水问题。

笔者认为,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应充分考虑新馆的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学习中山图书馆和广州新图书馆的经验,将图书馆、博物馆、广场、剧院等文化设施进行整合规划,并且配套设计消防队等公共安全机构与之相邻近。

4.4 生态设计

生态节能设计已成为各国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笔者所建议的羌碉风格建筑在节能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羌碉“斗窗”外小内大,窗外的风雨不易进人,而阳光却可以最大限度地进入室内,与天井、天窗相结合,可自然地取得透光、通气、温暖的环境空间。另外,羌式水网可形成给排水的自然系统,“自来水”既是经济的消防设施,又能调节室内温度。石碉建筑主要取材于当地漫山遍野的石料,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节材理念。笔者认为,在依据我国的相关节能法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羌碉式通风、采光、就地取材和自然给排水原理进行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既能体现民族文化风情,又能有效地实现环保效益。

4.5 贴近读者心理设计

地震给灾区人民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创伤,公共建筑物的重建设计应当造型坚实、厚重、稳定,给人以不可摧毁的安全感。羌碉建筑石砌外墙的坚实质感,梯型造型的牢固结构感,能够带给灾区民众和读者以心理支持。

羌族建筑通常大面积使用当地本色的红土、白土作为外饰材料。墨西哥著名建筑师Lgorreta设计的艺术中心,使用当地的火山岩本色与红色,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墨西哥文化背景下的原生态感的建筑群落。笔者认为,红色正谙合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审美心理,是公正、沉静、吉祥的象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作为羌区图书馆的外墙色。另外,白色是羌族所崇拜的色调,同时也是图书馆建筑学理念中的“安静色”,可作为室内主色调。在羌区图书馆重建设计中选用石砌梯型结构和红、白本土色彩元素,可以从建筑文化层面实现对当地公众和读者的心理关爱。

第9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一、医学图书馆员再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医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医学文献量急剧增长, 各学科之间交叉重复且高度分化, 如何科学地收集、系统地整理、及时有效地提供医学文献信息的重担就落在了医学图书馆员的肩上。而当前医学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现状导致其很难挑起重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馆员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存在偏差, 缺乏忧患意识。部分馆员认为图书馆员就是负责借借还还, 没有什么新东西, 也不需要主动服务。当然也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带来的深刻变化, 因此不接受新事物, 不学习新知识, 不能认识到新时期医学图书馆员的新使命。

2.缺乏复合型人才且学历偏低。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医学图书馆员虽然是图书情报专业毕业, 但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 有的人毕业于医学院校, 但又不懂得图书情报学知识; 有的是“半路出家”, 基本不具备专业知识; 最令人担心的是馆员里本科以上学历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所占比重小, 专科以下学历仍占相当部分, 本科学历中图书情报及医学专业的人数离要求相差较大, 并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偏少。严重缺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人才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3.科研能力差, 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因为图书馆员整体学历偏低, 导致馆员科研能力差, 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馆员尚缺乏科研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甚至不会科研; 二是馆员整体发表和出版的高质量的论文、论著少; 三是很少有馆员承担省( 部) 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可以说, 距离知识型、研究型馆员的要求尚远, 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综上所述, 医学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既是图书馆现代化及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 又是由当前馆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 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性。因此, 必须抓好医学图书馆队伍的建设, 进行必要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二、医学图书馆员再教育的措施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