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界面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界面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界面设计论文

第1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当用户在使用一个操作系统的时候,首先引入眼帘的不是系统功能,不是功能布局,而是界面的色彩,所以色彩世界面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在界面设计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色彩能够起到宣传的作用,这就是很多知名企业会建立自己的品牌标准色的原因,一个合适的色彩不仅可以使用户更加喜爱和信任企业,也会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色彩在界面设计中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主色和辅色的恰当搭配不仅可以使画面生动,也可以对用户起到区分、标识和引导的作用。三是色彩可以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作用,不同的色彩往往会给用户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红色给人活泼热情的感觉,蓝色则比较安静纯洁等等。

二、自助服务系统界面的色彩设计

1.快递网站的色彩分析

顺丰快递的界面中多用银灰色,以其强烈的印象,给人以理性的、稳重的、现代的视觉感受,象征着内敛谦逊的品格,灰色具有金属的质感,也能表现出高级、雅致的效果。顺风是国内除了EMS以外给人感觉最为安全的快递公司,所以即便价格要贵一些,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选择,尤其是贵重物品。而宅急送的界面中最主要的使用了深绿色到暗绿色的渐变,绿色是一种表现和平友善的平衡色,象征着自然、生命和青春,传达着新生的希望和健康和谐的态度。深绿色常使人联想到扎根于大地的针叶林,代表了精干、直率的印象,逐渐变暗的色彩能带来厚重安静的感觉。

2.关于快递行业的关键词及色彩联想

在确定自助快递服务系统的界面色彩之前,我们根据快递行业的一般特征归纳出一些关键词及其色彩联想,如“安全、信任、可靠”可以联想到“卫士、盾、保护、预防、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监视、安心、包装、围栏、壳、保护膜、缓冲、柔软、填充物、充满、木材、保温”等。很多研究都表明色彩对于人的心理有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红色可以给人热情、性感、权威、自信的感觉,有时也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因此研究中根据快递行业相关的关键词和联想的事物,确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最终选择出适合界面设计的色彩。由此可见,在这些色彩中,蓝色、绿色、灰色出现的频率最高,也表示它们更接近服务系统的主题,所以我们将在其中选择合适的色彩作为自助快递服务系统界面的主色调。确定了整个界面的主要背景色彩之后,要考虑的就是主色与辅色的搭配,因为好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给用户舒适的视觉感受,还可以很好地帮助用户理解界面的信息和操作进程,反之就会给用户不好的视觉印象,甚至不利于用户的深度阅读和使用,导致不和谐的效果。例如在界面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在白色背景中使用黄色的文字,因为这样的色彩搭配不仅不利于文字信息的识别,长时间阅读也会给用户带来视觉负担。基于以上的色彩设计研究,综合考量主色调选择和色彩搭配后,宅急送和顺丰被确定为模拟用户,并设计了相应的自助快递系统界面。

3.系统界面视觉形象设计方案

在宅急送企业用色中主要是深绿色到暗绿色的渐变,绿色是一种表现和平友的平衡色,象征着自然、生命和青春,传达着新生的希望和健康和谐的态度。但绿色不适合大面积使用作背景色,所以在宅急送自助快递系统界面的色彩设计中以蓝色为主,加上中间的网纹图案,目的是让整个界面具有科技感。此外,主要的操作按钮和企业LOGO的绿色与蓝色很适宜,晶莹的绿色水晶按钮不仅在整个界面中起到点缀的作用,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因为顺丰多用银灰色,以其强烈的印象,给人以理性的、稳重的、现代的视觉感受,象征着内敛谦逊的品格,灰色具有金属的质感,也能表现出高级、雅致的效果。所以在顺丰自助快递系统界面的色彩设计以黑灰色为主,希望将顺丰沉稳守信的感觉突显出来,给用户更多的安全感。

三、总结

第2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61-04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优质的交互多媒体课件将会对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1]而交互多媒体课件的用户界面作为用户与课件交互的窗口,承担着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供其阅读、判断和分析,向计算机输入相关的信息进行查询和控制等操作的重任。如果一个构思精巧奇特、媒体素材丰富、内容设计良好的交互多媒体课件的表达方式设计不合理,即用户界面设计不当,将大大地影响课件的教学效果。为了使用户与计算机的交流更好地进行,使交互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合理地设计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用户界面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户界面不仅成为衡量交互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课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开展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外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定性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定量研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好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从而得出结论。”[2] 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样本,样本整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的形成等步骤。[3]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可分为特征分析、发展分析和比较分析三种。本论文的内容分析将采取发展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模式,比较分析就是发现当下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大多是从哪些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发展分析就是比较不同时期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Flash课件为例,以学术期刊中对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研究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CNKI 数据库进行检索,将梳理国内外关于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方面的相关论文,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整理,从中获得国内外关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现状、设计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归纳探究提高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策略及启示。

三、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过程

为分析当下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研究的现状、设计特征与发展趋势,首先需要进行研究样本的选取。由于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相近的术语还有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接口,因此将这两个术语作为检索的关键词,以确保将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相关的论文全部找出来。通过查阅CNKI 数据库的期刊、论文集及专著,找到与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文章共120 篇,剔除掉与本研究相关性不大的42 篇文章,确定以剩余的78篇文章作为本次内容分析研究的样本。本论文对这78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这些文章按照发表年份进行了研究,有关研究样本发表年份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此外还对样本文章进行了内容分析类目的研究,建立了如表2所示的内容分析类目表。表2中分为“基于理论的研究”、“基于技术的研究”两个内容分析类目。为了对“基于技术的研究”这一类目进行深入研究,又建立了如表3所示的内容分析类目表,表中的类目分为“对导航的研究”,“对屏幕显示的研究”两类。对“屏幕显示”这一类目又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子类目。本研究中,分析单元为“篇”。

用户界面是交互多媒体课件向用户传递信息的窗口,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可分为内容类信息和控制类信息两类。[4]我们可以通过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来表达内容类信息,即作为传递教学内容信息的载体。通过菜单、按钮、热区等来表达交互控制类信息,借助这些导航我们可以实现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的控制。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就是由这些要素构成,对这些要素进行研究就是对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进行研究。

2.内容分析结果与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表1、表2和表3,可以得出近年来关于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具体情况的结论如下:

(1)发展速度

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发展迅速。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有关的研究论文数目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由1997年的两篇、1998年的0篇增加到2007年的12篇。虽然2007年之后研究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2)研究重点

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基于技术的研究,相对忽视了基于理论的研究。如表2所示,“基于技术的研究”占76.9%,而“基于理论的研究”仅占23.1%。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基于技术的研究中对颜色和布局研究较多,而对于声音和导航,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详细情况是:

理论层次:对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缺乏理论深度,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如何充分发挥课件制作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提高Flash课件的质量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许多课件在设计时是基于设计者本身考虑的,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如何从用户需求、用户心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用户界面设计是必须深入探究的研究课题。若能在充分考虑用户心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基础来设计和开发Flash课件的用户界面,将会大大提高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质量,更进一步课件整体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些最终将极大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课件的教学效果与效率。

技术层次: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中基于技术的研究对颜色和页面布局研究较多,忽视对声音和导航的研究。一个Flash课件若颜色和页面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将没有办法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导致学习者感觉乏味和无趣。拥有恰当的颜色设计和搭配合理的页面布局的Flash课件,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愉悦用户的心理,从而使得用户加深对Flash课件的印象。[5]因此,对课件颜色和页面布局的研究较多也是合乎常理的,但忽视Flash课件中的声音和导航的研究,也是万万不可的。

由于课件中导航的基本作用是为了让用户在使用课件过程中不至迷失,并且可以方便地回到课件首页及其他相关内容的页面。一个课件的导航是否专业,影响着用户使用课件时的心理,也是确保课件信息能否有效地传递给用户的一个重要因素。[6]因此,加强对Flash课件导航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声音也是Flash课件中传递信息内容的一种载体。课件中如果声音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将会直接提高课件的质量,进而增强用户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提高用户的学习效果。声音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提供更强的学习刺激,强化学习者的记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要重视对Flash课件中声音的研究。

(3)研究特点

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中,“基于技术的研究”呈现出一些特点。根据表3中各子类目所占比例的大小,“颜色”(53.8%)和“布局”(51.3%)这两个类目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对“声音”和“导航”的研究仅占达16.7%和17.9%。声音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导航则是衡量整个课件内容衔接和跳转是否顺畅,是否符合超媒体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Flash交互多媒体课件中对声音和导航研究不够深入和具体的情况值得反思。

四、基于内容分析法Flash课件用户界面研究的启示

1.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设计发展趋势及应遵循的原则

(1) 用户界面设计理论与技术进一步融合提升

随着对Flash课件用户界面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Flash课件用户界面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等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开发Flash课件时能强调心理学等理论的应用,设计者能够在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因素基础上来制作课件,以期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在技术研究方面,导航和声音的研究必将会得到加强。用户界面各因素的研究能够得到相对平衡,从而全面提高课件的质量,激发用户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 用户界面设计要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协调

交互多媒体课件开发者的设计思路对课件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直接影响着用户对课件的使用效果。在制作交互多媒体课件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一种强调内容,注重于追求科学性;一种强调过程,偏向于追求艺术性。科学性要求内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有逻辑,符合教学思路;艺术性则喜用天马行空的手笔,从美学上来刺激用户的视听觉等感官,激发用户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关注。因此大多数交互多媒体课件中会存在如下问题:强调内容者,虽然从用户的认知规律角度出发,使得知识点之间能够实现小步骤的完好递进,却也同时忽视了用户的心理特征;强调过程者,从用户的爱好和兴趣角度出发,有利于引起他们的注意,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却也相对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衔接。目前国内交互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大多数不是太高,主要是交互多媒体课件开发者在设计时过于追求科学性,不能够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因素,不能够充分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导致设计出的课件不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

(3)用户界面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地位和作用

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只有交互多媒体课件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课件的制作才有意义。一切课件都是为了满足用户,因此用户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7]而在大多数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用户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考虑,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4)用户界面设计要注意标准选取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虽然有基本标准,但由于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目前大多数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在遵守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根据课件内容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灵活设计,因此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2.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设计及实现的具体技术细节

(1)导航

交互多媒体课件的导航部分绝大多数是文本、图像、动画、声音与视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到30秒之间。用户能够灵活地导航到上一个和下一个活动,灵活地暂停、继续和退出。鼠标能够指向所有图标。在测试页面有一个与用户交互的对话,以确定用户是否要进行测试。

(2)屏幕显示

文本:每个页面中的文本大小与字体应限制在3种之内。课件的色彩要进行合理搭配。课件中不宜过多地使用鲜艳的颜色,因为这样既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也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课件中的字体要合理搭配颜色,尽可能地给用户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界面。[8]

图像:课件中的图像必须是清晰的,大小要适当。课件中的图片一般使用JPEG和GIF格式。图片尺寸一般不超过800*600像素,大小不超过200K。尽量避免在课件中使用带有明显偏见或色彩的图。图片的选择应该与学习者的年龄相符,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符合,与学习者的视觉、心理、生理等特征相符。

动画:动画的使用必须能够支持或促进学习。在制作交互多媒体课件时,动画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手段,能够使课件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能充分调动用户的学习热情。动画是大多数优秀课件的构成要素,但动画的使用也有一个“度”:动画过少,文字过多,会使课件变得枯燥,不能够激发用户的学习欲望;而如果使用动画过多,就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使其不能集中于内容的学习。所以课件中动画的使用一定要适度,既能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声音:声音的使用必须恰当,而且必须是清晰的;声音的设计应符合配音标准和用户的年龄等要求;课件中应设置声音控制图标,方便用户进行选择。声音可以引起用户各种各样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声音能够刺激用户的想象力,并将他们引导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情境中,有助于用户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9]相反地,则会产生沉闷和压抑的情绪。因此,在课件中声音的选择一定要合理。

视频:视频的帧压缩不得低于240*180像素。[10]在制作课件时应尽量避免将视频设计成全屏,我们可以采用给视频加黑色边框的方法来避免视频的全屏;课件中应设置视频控制图标,如“中断、前进、后退、暂停、播放”等控制;视频的格式很多,MPG格式数据量最小,但画面播放效果较差,MOV格式次之,AVI格式播放效果较好,但数据量大。所以在交互多媒体课件中使用视频时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恰当的格式。

参考文献:

[1]谢幼如. Action research and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project-based website. proceedings of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Computer in Education(GCCCE).Hawaii,USA,2005.

[2]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0.

[3]陈小青,肖宏.澳大利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对AJET的一项内容分析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3):89-92.

[4]Norfadilah KAMARUDDIN.Improv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courseware in Malaysia[J].Asi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9,7(2):24-29.

[5]杨春蓉,田丽.色彩在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6): 79-80.

[6]吕中元.浅谈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4):205-206.

[7]郑维林.运用人―机―人互动的设计理念制作多媒体课件之探索――以高一思想政治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40-45.

[8]魏凯旋.浅析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界面美[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0-63.

第3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法;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驱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11-03

人机交互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机交互的概念、不同时期的用户界面特点,理解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当前主流界面实现技术,让学生熟练软件系统用户界面设计的主要过程和掌握可用性评价方法。因此,人机交互课程是一门以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理论及其评价体系为主的课程。我院采用由冯桂焕编著的《人机交互软件工程视角》一书为教材,教材通篇理论阐述有余,而可用的实践指导则不足。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该门课程较偏重理论教学,缺乏相关的实验教学,以至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该课程只是一门理论课,跟后续课程的联系不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抽象理论与开发实践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与用之间也缺乏一定的联系,因此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W以致用,实现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是课程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案例启发教学法

清华大学计算机教育专家吴文虎教授在谈到软件系统设计教学时说:“学生不是听会的, 也不是看会的, 而是课下在实践环节中自己通过实实在在的上机练会的。”[1]这番话揭示了项目案例启发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则、方法等知识点,更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毕业生学富五车而遇事无计可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只能说是教育的失败。而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法以“项目开发小组”为主体, 围绕项目任务,在明确的问题求解动机驱动下,主动运用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生由传统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学习过程生动有趣,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每个环节都亲自体验,抽象的人机交互概念、原则、方法等知识点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项目学习小组为主体”的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做到角色“定位”,即教师角色从讲授、灌输,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多交流、多讨论,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3]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好案例项目

软件界面设计的易用性、可用性和爱用性是课程教学重点,为了讲清楚这些问题,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就要教师注重案例项目的实用性,掌握项目设计的梯次性和难易程度。我们精心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并通过主动探索学习有能力完成的项目,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文本编辑器、多媒体播放器、网络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等。

(二)学生分组,以小组为主体开展教学

按照软件工程理念,以软件开发团队完成软件开发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切身体验软件工程专业“合理分工、合作共赢、缩短周期、提高效率”的精髓。[4]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能力自由组合,每组成员由3~5 人自行组成,每组选出小组长,由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协作完成项目。以项目小组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起到“以强扶弱”的作用,并能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项目小组探索实施,完成项目

此阶段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各项目小组辅导答疑,提供技术支持。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项目开始的引导,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分析、讨论项目的功能需求、软件界面设计要求,结合交互系统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项目系统需求,针对项目进行剖析,并对项目进行细化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项目设计方案,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项目的分析讨论;另一方面,从提出项目到分析项目,接下来就是设计并实现项目,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探索实践创造机会,如演示相关的项目系统,启发学生分析思考,为实践开发做准备。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进而建构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课程知识体系。

(四)项目展示与评价

各项目小组展示作品并汇报设计思路,由其他小组同学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水准,通过互评共享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在点评分析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情况和项目成果组织点评,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要肯定,对其不足之处要提出改进建议,以促使学生获得进步。

二、案例启发教学法在人机交互课程教学的应用

(一)引入朋友通讯录案例,阐述软件界面可用性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软件可用性目标是交互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教材在基础篇阐述了交互系统可用性的目标与原则,在设计篇讨论了如何实现软件系统的可用性,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面广,学生不好掌握。对软件系统的可用性和如何测试与评价软件的可用性,我们通过案例进行讨论就直观多了,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实现一个朋友通讯录系统,对话框中包含基本的功能:数据信息的浏览、修改、添加和删除,当用户点击工具栏中的导航条按钮时能够对通讯录中的记录进行向前、向后以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记录的检索。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软件界面的交互性方面

案例的运行界面是人机交互的吗?分析软件的运行情况,总结你的交互性体验。

2.软件可用性方面

软件可用性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的特征,即软件的易学性、易记性、使用效率高、软件运行的低出错率及用户对系统的主观满意度,该项目具有哪些特征?还有哪些可用的功能或服务可以加入?系统有何问题或缺陷?系统好用吗?

3.设计规则运用探究方面

软件界面设计过程中,软件界面设计师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开展活动,并参照黄金规则进行设计,以确保软件的可用性,请按照这样的理念分析图1朋友通讯录的不足,提出你的改进意见和新的设计思路。

通过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法来教授软件界面的可用性设计,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问题及目标去主动学习;其次在实现过程中遵循了工程设计的思想,变抽象的理论为可观察可分析的“项目案例模型”,便于具体分析、讨论,学生不再苦于抽象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死记硬背,而是在做中学习,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们在这种边做边讨论的学习模式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讨论时发言积极,有自己的理解与建议,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二)拓展项目实例,阐述软件界面易用性设计,培养探索精神

前述朋友通讯录系统有简单的可用性,但按照可用性设计的要求是不完善的,也不是易用的。我们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其功能如图2所示。本项目要求细化软件界面,如实现容错功能,减少用户记忆功能等。软件运行主界面如图2所示。

项目分析与讨论:

本项目的软件界面比朋友通讯录有所改进吗?是否更好用?体现了哪些交互式设计原则?还有哪些可用的功能或服务可以加入?系统有何问题或缺陷?

软件易用性要求比软件可用性要求更高,但只有做到了软件的可用性,才可能实现软件的易用性。事实上,软件设计有三个层次,即软件的可用性、易用性及软件爱用性,其中软件易用性必包含软件的可用性,不可用的软件设计一定是不易用的,而喜爱使用的软件系统一定是易用、好用的软件。教学策略上,要注意比较软件可用性、易用性两者的差异,结合项目阐述软件易用性的实现要求。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项目中,以完成项目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此,我们通过上述两个项目(案例)阐述交互式系统设计的可用性、易用性问题,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达到对人机交互设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通过可视化方法实现界面设计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设计感兴趣的交互式系统,培养个性发展

学生具备交互式系统设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教师在课程学习的综合提高阶段可以提出多项创新型任务, 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鼓励学生开展交互式系统的设计。

教学实践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有一组学员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学习和知识推荐系统,实现了按知识点进行选择性学习,也能够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度及依赖程度,由当前的学习点转到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推荐学习。[5]知识推荐学习系统运行截图如图3所示,灰色的菜单是课程各章节知识点学习菜单,交互范型对话框里的文本是系统当前展示的学习内容,右上角的弹出式对话框是系统推荐学习的内容。

项目的交流评价:

以图3展示的项目来说,按照人机交互软件工程评估篇的原则和方法,可从交互式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爱用性三个层次来分析评价,充分肯定其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从软件界面设计的目标出发,还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由于学生花费了许多心血,大家对项目的交流、认同是他们所期待的。因此,针对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应采用以欣赏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有“成就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结语

在人机交互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法, 教学以一个个项目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的抽象概念、教条式的知识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同时对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的概念、目标与原则形成了生动直观的理解和认识。由于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是通过分组实施完成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较好地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当然,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学生合作学习可能出现虚假合作,小组形同虚设,造成不少学生躲在同伴的背影中,搭便车,蒙混过关;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可能流于片面、简单化,可能只注重项目完成的结果评价,忽视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等。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用项目案例启发教学法时,教学设计要合理,目的要明确,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这些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文虎.教学设计中切入点很重要[J].算机教育,2005(2):12.

[2] 卢万有.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计算机教育,2007(13):3.

[3] 张志杰.“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52-53.

第4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第5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第6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设计型科学; 解释型科学; 白箱理论; 价值计量

一、问题提出

会计学科应该回归设计型科学属性!

解释型科学范式日趋成为当前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科的主流范式。20世纪60年代以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经验性检验为契机,现代经济学推崇的解释型科学范式很快被会计理论工作者接纳并统治了绝大部分重要学术刊物。会计家们也越来越喜欢采用大样本数据和概率统计分析,通过逻辑严密的数量模型来解释和预测一些会计现象和变量间的关系。不过,西方另一种批判的声音也开始越来越强烈,会计遵循的是未来目标的设计逻辑而非历史数据的解释逻辑,过于强调解释型科学范式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会计理论似乎走入迷局:一是形式上严密,但实践指导性不强;二是理论脱离实践,理论观点落后于实际;三是注重历史数据检验解释而忽略目标要求与路径设计。那么,解释型科学范式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致命的缺陷呢?2006年哈夫、特兰斯菲尔德和范阿肯等世界知名管理学家①在《管理探究杂志》撰文批评世界著名商学院研究管理学问题过分追求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解释型科学范式”。他们指出工商管理问题采用“解释型科学范式”外表看起来“学术性”很强而严重脱离实践,致使商学院理论成果越来越被工商实务界轻视。作者赞同三位教授观点,本文试图论证会计学科具有设计型科学的特征,并提出会计理论需要回归“人工科学”本质,建议多采用设计型研究范式。

二、科学的类型及其特点

会计学属于哪一种科学类型呢?目前科学分类比较普遍的方法是将科学分为形式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五大类(李醒民,2008)。但是,这样的划分似乎存在内在的矛盾性:形式科学是从思维形态角度界定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从研究对象进行区分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是从科学认识过程来划分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分则出于研究方法的差异。为此,国外有学者别开生面从科学的使命角度提出一种新的三元分类法(范阿肯,2004)②:形式科学、解释科学和设计科学。不同科学类型的使命和特征:

(一)形式科学(Formal Sciences)

形式科学几乎不依赖于经验,其使命是建立命题系统,而对该命题的验证主要是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形式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它们不涉及实在的事物,但是无论科学抑或技术都需要应用数学与逻辑学,例如在技术制品(人工自然)中,必须有建模、试验、估算等逻辑分析与数学计算,才能使我们处理经验的公式确凿有效(黄顺基,2009)。

(二)解释科学(Explanatory Sciences)

解释科学的使命是拓展知识以加深对自然与社会的了解,具体地说,就是描述、解释和尽可能的预知该领域内可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等部分社会科学。

(三)设计科学(Design Sciences)

设计科学的使命是为设计和实现产品(人工物)而开发出相应的知识,主要解决结构问题或者是改善性问题。如: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主要是处理结构性的问题,而医生主要是处理改善问题。设计科学以拓展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设计科学包括工程学、医学、管理学、现代心理疗法等等。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提出的“设计科学”概念是这种新的三元分类法的基础。西蒙在《人工科学》(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一书中,划分了自然物和人工物。所谓“人工”或“人为”(The Artificial),即通过人的作用力综合而成,一般具有功能、目的和适应性,而且可以模拟自然事物的某些表象,而在某一方面或若干方面缺乏后者的真实性。西蒙强调的是与“自然”物相对立的“人工”物,即强调“物”的人工性。人造之物之所以区别于自然之物,并不在于物理的结构和化学的成份,而在于投射出人的观念和目的性,凝聚了人的力量、劳动、制作与创造。

与设计科学直接并列的解释科学,二者的主要差异有四点(仇向洋,2008):

1.解释型科学的使命是描述、解释与预测,而设计科学的使命是发展有效的知识,以产生出对现场问题的解决方案。

2.解释型科学的典型工具是因果模型,设计科学的典型工具是技术规则,这些规则告诉人们,要想达到某个目标或获得某些结果,就要采取什么样的路径。

3.解释型科学往往是后见之明的研究,注重对已发生的事件做出解释,设计科学则专注于前瞻逻辑。

4.解释型科学重在描述(Description),设计科学重在施策(Prescription)。

三、会计科学属性的界定

第7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在数字媒体充斥的时代,用户在数字媒体终端分享知识、分享观点、分享商品消费等,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言论,以及生活方式.承载着各种信息数字媒体如何在同类型的媒介中获得更多的用户体验,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将情感化设计运用于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用户在满足实用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在情感上获取更多的体验.

关键词 :数字媒体;界面;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88-02

在数字时代,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离开了它,就会造成很多的不便,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不是单纯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涉及多种不同的学科如计算机技术、人机交互、视觉设计、美学、消费者心理学、数字媒体技术、语言学等学科.最后通过各种数字媒体终端,以媒体界面形式展现给消费者.根据界面设计不同的分类,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可分为视觉、听觉、触觉等和情感交互两个方面的需求.如何在名目繁多的媒介中获取更多用户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运用情感的设计原则,将文化情感元素巧妙的建构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能够给用户带来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如归属感、自尊感、自我认同感.

1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情感体验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是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用户人性化、情感化体验为出发点;以传播文化为主体;以图形、色彩、文字、动画、图像等元素来传播特定的信息,是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媒介.而情感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在数字媒体界界面设进行交互体验的时候,不同风格的界面设计会给用户不同的视觉感受.

在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的研究理论中,从设计的角度把情感因素分为本能、行为、反思三种.本能情感因素是用户对于事物的本能反应,是情感加工的起点,也是用户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行为方式在事物的外观直接获取的相关信息;行为情感因素是用户经过通过物品的使用,在物品功能的使用过程中所获取的情感体验;反思情感因素是用户对于物品的外观形象或对该物品使用后的整体印象,在反思情感因素的作用下,用户根据自己的体验,会对物品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反思情感因素会抑制用户的本能情感因素或行为情感因素对于物品的情感体验[1].本能和行为情感因素是所有自然人的共同特性,这种本能与行为的情感反映对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在国内外大多数与儿童相关的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在色彩和设计表现元素的选用上都会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因素.在儿童的世界里,所看到的色彩是明亮、鲜艳、轻松的,所运用的设计元素动态二富有童趣的,来弥合儿童认知天性.反思情感因素的特性更多反应在社会人当中,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地域、文化背景等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在情感反应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华文化背景下,一个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运用传统文化中金黄色龙纹视觉元素,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所感受到是尊崇、敬畏,在情感上更多是民族自豪感;反之,其他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用户感受到是视觉元素本身的形态与色彩,是单纯的形与色激发的情感反应.

正式由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用户在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反思情感因素会存在着差异,设计师对于界面设计的预期与用户在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的感知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要获得更多用户在情感上的认同,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遵循用户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充分发挥文化元素的象征性和代表性,使得用户在交互使用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满足.创造出本土地域的文化语境,在实现查询、浏览、交互等资源的同时,来满足用户情感上的需要.如同消费者在品牌的选择上,无论从“皮尔卡丹”到“路易威登”,还是“Hermes”到“Versace”获取的不单纯是这些奢侈品的物质价值,而是在这些品牌背后所蕴含蕴含时尚文化象征意义.当用户不仅仅因为使用功能更因为其个性化的文化内涵而选择一个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便意味着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与用户间的长期纽带建立起来了.

2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服务,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也不例外.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人的需求,为用户设计出合理的、易于用户使用的、个性化的数字媒体界面为目的.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体现,做到了人性化设计,也就是实现了情感设计的本质.实现的过程是运用技术手段,以艺术化方式呈现给用户,既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也满足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将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运用于界面设计,并贯穿于人机界面设计的始终.能够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设计,就可以长时间的把用户留在媒体中,如“腾讯QQ”“微信”等社交媒体,它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在这里用户可以使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咨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反之,一个没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设计,人性化就无从谈起,这样的设计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继续关注的欲望,在新鲜感过去之后,也就放弃该媒体的继续使用.

2.2 审美性原则

数字互联网时代,人们在数字媒体中获得极其丰富的情感体验,浏览网页、查询资料、互动聊天、娱乐游戏等是极其丰富的,当人们打开互联网媒介界面时,图形、色彩、文字的设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审美是人们对于不同事物认知的直接感受,不同的事物用户会感受到不同审美感受,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是能够让面对事物时会产生美的享受,这种感受正是审美对象基于人对形象与情感的结合[2].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贯穿于用户的审美活动之中,界面设计师以设计神情愉悦的审美事物为出发点,来满足用户在视觉和情感上不同的审美诉求.

2.2.1 形式美

一个“有意味的形式”,都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都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如对比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等等.形式美感的变换是基于人的感觉与知觉而存在,用户在数字媒体上交互获取相关咨询时,还在视觉上欣赏到了愉悦的画面和丰富情感体验.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时巧妙运用形式美法则,可以让冰冷的机器在用户面前成为情感体验的乐土,让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图形、图象、文字元素与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的主题在形式完美融合.

2.2.2 艺术美

艺术是感性的,富有美感的,是符合一定视觉审美趋向传达和表现.不能将数字媒体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隔离开来,数字媒体界面的设计也需要艺术美,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正如古语中说的那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设计师通过对界面情感化设计,将用户稳固于某一个媒介,这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好用、易用之外,要将设计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呈现给用户具有艺术美感的的界面设计.用户的体验与设计师创造有用的、符合用户多层次需求的界面设计出发点是一直的.界面设计师通过技术与艺术设计创造激发用户情感体验[3].

2.3 多样性原则

不同用户群体,对于事物有着不同的感知,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情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情感形态呈现多样化,因此情感化设计必须是包容性的设计.用户本能性的情感感知是长期在社会实践所积累的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层次的用户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用户在数字媒体界面中交互过程就是的感知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用户通过本能层情感和行为层情感的激发,与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反思进而获得更高层次情感体验.

2.4 情境融合原则

用户在数字化、虚拟媒体界面中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视觉查看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与信息产生感受交流,这种感受与情感的交流正是界面设计主题的内容通过色彩、图形、文字、图像等元素,呈现出来的视觉语境.让用户在视觉语言中产生联想,使用特定的文化情感元素进行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引导用户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反应,让用户在某种特定主题情境产生特定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反应.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显示,情境对于人的行为有这很大影响[4].特别是在情境决定论中,情境被置于主体地位.不同的情境会对用户有着微妙的心理感受.情境环境是愉悦的、严肃的、悲伤的等等,都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5].当用户通过数字媒体界面进行交流互动时,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图形、文字、图像、动画等等设计元素将满足数字媒体主题要求的同时,也将界面设计营造成了一种情境,用户心理在这个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此时的界面设计与用户的情感体验进行很好的融合.因此,情境融合是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进行情感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数字媒体界面在审美观上有着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用户社会阅历、知识结构、个人喜好和行为习惯等等,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师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使用相关设计元素营造出与用户产生情感交融的语境,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因素所带来的情感认知差异,最大限度的把用户留在情境之中,长时间的使用该媒体,接受该媒体的相关信息[6].

3 结语

数字媒体界面中聚集着各种各样为主题服务的视觉元素,如色彩、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底纹背景等等,各种视觉元素承载着这主题信息的某一个方面,来实现数字媒介传播信息、交流互动、商品销售、娱乐游戏等功能.它们构成了整个数字媒体界面.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情感设计原则巧妙的从界面设计中体现出来,主动营造出特定情境氛围,让用户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7].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界的大势所趋,也是每个数字媒体开发者的初衷,只有通过大量的用户使用或关注该媒体,这个媒体才会有存在的价值.除了媒体自身的实用用功能之外,运用情感化设计的原则来指导数字媒体的界面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情感体验有着重要意义[8].“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数字媒体界面设计中恰当运用情感化设计,既提升数字媒体界面设计的价值和品味,也给用户带来情感上的启迪和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20.

(2)王亚美.社交网站界面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2013(06).

(3)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2、31

(4)(美)Stephen P,Anderson.怦然心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9.

(5)(美)Philip G.Zimbardo.Robert L.Johnson.Ann L.Weber.津巴多普通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16.

(6)童俐.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原则之解析[J].装饰,2012(2):102-103.

第8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眼睛后模芯,数控编程,边界设定

 

一、前言

生活中,需要佩戴眼镜的人们不仅对眼镜外观有了一定程度讲究,更重要的是所佩戴眼镜感觉是否良好,这通常和眼镜架有着直接的关系。眼镜架的质量除了所用材料有关以外,跟眼镜架的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有着密切关系。论文参考,眼睛后模芯。现在的模具设计和制造都依赖着高级的CAD/CAM软件,一般程序是:工程图纸→三维造型→CAD模具设计→CAM数控编程→CNC自动加工。其中在模具设计和数控编程的两个环节尤其重要,模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数控加工时的工艺安排,直接影响到眼镜架的质量。本文就已经设计好的眼镜后模芯(如图1)在数控编程中边界的设定作一个分析。

二、数控编程时区域边界设定不合理对模具制造的影响

在模具企业制造过程中,数控编程师们往往编制好数控程序以后,就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给机床操作技能人员,很少时间到制造现场去发觉编制程序对模具制造的影响,当模具配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完成以后,才发觉具有一些细小的问题时,通常都是由模具安装人员手工做一定的修补,这种现象既影响加工效率,同时也很难保证模具的质量,特别是类似眼镜架的精密产品,严重的影响到在市场上的销售。

数控加工的原理

机床上的刀具和工件间的相对运动,称为表面成形运动,简称成形运动或切削运动。数控加工是指数控机床按照数控程序所确定的轨迹(称为数控刀轨)进行表面成形运动,从而加工出产品的表面形状。论文参考,眼睛后模芯。

从切削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数控编制程序的时候,加工范围需要一个合理的区域线,来控制刀具相对工件的切削运行。如果区域边界过大,刀具的行程越远,相反区域边界过小,不能满足加工的范围,所以在编制数控程序的时候,应该设计好合理的加工边界线来保证模具制造的质量。

眼睛架后模芯数控编程的刀具选用

刀具的选择是在数控编程的人机交互状态下进行的。应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工件材料的性能、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加工范围等因素正确选用刀具。刀具选择总的原则是: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论文参考,眼睛后模芯。选取刀具时,要使刀具的尺寸与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尺寸相适应。在进行自由曲面加工时而平头刀具在表面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方面都优于球头刀,因此,只要在保证不过切的前提下,曲面的粗加工应选择平头刀。论文参考,眼睛后模芯。由于球头刀具的端部切削速度为零,因此,为保证加工精度,切削行距一般取得很密,故球头常用于曲面的精加工。眼睛架后模芯的分型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曲面,表面精加工时应该选择球头的刀具,选择较小的行距,确保表面加工质量,分别是平头刀具和球头刀具。论文参考,眼睛后模芯。

眼镜架后模芯编程时边界设定的的不合理现象

由于对眼镜架后模芯的数控加工都是采用立式三轴数控机床,所以在MastercamX4编制数控程序时,需要考虑刀具都是垂直于工作台表面加工,在软件自动计算程序的时候,是按照刀具中心在控制边界线上自动生成NC程序,如图4(a)所示;如果所加工的曲面是一个斜度较大的曲面,还是以这个曲面的边界作为加工的区域,则就造成刀具无法完全加工到所要求加工的位置。论文参考,眼睛后模芯。这样加工完成后的后模芯还需要模具安装人员做一定的修挫,加工出来的后模芯不能保证眼镜架质量。

三、眼镜架后模芯编程时边界设定的正确方法

为了使刀具能完全加工出具有一定斜度或者扭曲的凸面工件,在编制数控程序时,设定的区域边界线在曲面边界的基础上偏距刀具半径距离,使刀具另一侧完全切削到具有曲面的工件,才能彻底加工到需要加工的位置,很多数控编程师都会因为这些细小问题而忽略了模具的质量,正确的边界设定方法如图5所示。

四、结束语

人们对生活中的日用品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很好的视觉感以外,还要具有很好质量来保证使用的寿命。各类CAD/CAM软件为设计师和工程师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毕竟软件只是一个应用工具,熟练的运用软件和掌握使用技巧,才能更好设计和制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理想产品。

参考文献

[1]欧阳刚.重型机械科技《曲面加工中的模型处理》.四川:中国期刊网来源刊.2000.

[2]胥永林.商品与质量《塑料风扇叶前模芯数控加工探讨》.北京:中国期刊网来源刊.2010.

第9篇: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机工程 GUI 设计

一、人机工程学的学科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机器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的机械设备或者人机系统能够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工业设计中,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对于成批量生产的产品,凭借专业知识、经验以及视觉感受等赋予其材料、结构、色彩等新的品质和资格。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器在交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也可以称之为用户界面。它是人和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媒介,负责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是现代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GUI的设计及色彩的特征

(一)GUI设计的流程

对于一个完整的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其启动界面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相应按钮的设计、面板的设计、菜单的设计以及图标和滚动条的设计等等。跟其他产品一样其设计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前期的调研、总体设计、具体设计和实施[1] [2],是一个需要循环测试和评估的设计过程。

(二)色彩在GUI设计中的作用

在人机界面使用过程中,色彩对人类的影响最为重要,会受到人们的首先关注,其次才是形状或者其他。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色彩直接影响着其精神感受,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用户的审美观,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舒适感和美感。

GUI的设计可以分为网页和软件两种不同的类型,其设计时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网页的色彩设计过程中有很大面积的色块区域,其像素空间也较大,设计师在设计色彩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在对软件的GUI设计时要考虑到工程类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目前大多数采用了灰色作为其背景色,那么对于其图标的色彩设计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其色彩不宜超过64色。在整个GUI设计中首先要做到简单明了,对用户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用户得到正确的联想和操作。其次还要保证色彩的柔和性,降低不同区域间的对比度,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感觉眼睛疲劳。

(三)人机交互界面色彩的选择

在进行人机界面的色彩选择时首先要明确主色调,以体现界面的主题。在工业设计中一般选择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以及浅绿色等浅颜色的背景,再配以深色系的字,这样既能够突出重点,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对于人机界面中其他的一些内容不宜选用抢眼的颜色,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当然并不是完全不能应用,为了突出强调某些因素可以采用明亮的色彩,但是不能使用太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3]。

在进行色调选择时一般要考虑一下三点:

1.暖色调一般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效果,冷色调则相反,使人感到冷清。

2.高彩度的暖色调给人刺激和兴奋,低彩度的冷色调能够使人平静思索。

3.高明色调使人感觉清爽、明快,低明色调则使人感觉深沉和庄重。

在选择颜色进行背景色搭配时一样不能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使用大面积颜色时要选用低对比度的背景,否则会影响其图片和文字的辨别,严重时会发生互溶现象,使图片和文字不容易被辨识。例如在进行标题背景色设计时可以采用较深的颜色,配以鲜明的字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起到了突出界面主题的作用[4]。

三、人机工程学在GUI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所以人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也是把人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它在GUI设计中的作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人体工程学是人际工程学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为GUI的设计提供人体结构尺度、生理尺度以及心理尺度等相关数据,从而为设计者设计人机界面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二)提供功能合理性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界面中各个要素的形状、大小以及色彩和布局等的参数,使其能够实现人和机器之间通信功能的最优化,进而最大限度的适应人类心理和生理需求。

(三)提供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以及机所处的环境一门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存在于用户界面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中。在这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中系统要能够为用户提供继续、后退和退出等命令的说明[5]。

四、设计实例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以一款儿童英语学习软件为例进行,设计了其登陆界面和一系列图标,其界面色彩丰富、图标的可指示性强。

上述图标和界面的设计主要采用了黄色调作为主色调,能够给人一种活泼、灿烂和可爱的感觉。对于儿童英语课程的学习来说其用户主要是儿童,这种色调的选择可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喜欢,增加了其愉快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儿童学习英语。

五、结论

论文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对其在GUI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GUI界面设计的方法,并且介绍了色彩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文章的最后做着还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验证了人机工程软件界面设计方法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Jeffrey L.Whitten,Lonnie D.Bentley,Victor M.Barlow.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Von Hoffmann Press,1994.

[3]姜葳,用户界面设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