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延续性护理范文

延续性护理精选(九篇)

延续性护理

第1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1延续护理    

美国老年护理协会川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一系列行为活动,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医疗场所或同一场所的不同照护水平之间转移时,其健康照护服务具有协调性及延续性,包括照护安排、病人教育以及服务提供者间的协调等。    

美国延续护理联盟(Care Continuum Alliance)}8}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认为延续性护理除了包括病人在机构内的转移或机构间的转移外,还包括病人在健康状态改变时的转移及在护理提供者之间的转移。延续性护理是综合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的医疗服务,其目的在于实现各种健康状态下、各种照护环境中服务质量和价值的持续改进和高危人群;服务具有时限性,即在出院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展,但可根据研究目的有各自不同的时间跨度,多数研究从出院前几天到出院后几个月,少数到1年;强调对病人和家属的教育,避免再住院等不良临床结局川。

2影响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的因素

2. 1疾病因素心力衰竭的疾病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冠心病(45. 6 0 o)和高血压(12.9%)两方面,而风湿性心脏病仅占18,600。因此冠心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而肺部感染(43.9%)和水钠储溜(74. 8 0 o)是影响病人再入院和反复入院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液体的管理是心力衰竭病人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病人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被忽略,研究表明通过向病人讲解液体管理的重要性及液体监测的知识,并通过家庭随访及电话随访等延续护理方式能达到较好的管理}一般资料

2. 2. 1性别女性病人的心力衰竭发病率与生存率均低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病人受雌激素水平保护,而男性病人由于生活压力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有关。由此提示医护人员应对男性病人在此方面给以更多关注。

2. 2. 2年龄病人年龄对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Betihava、等}对280例心力衰竭病人研究发现病人年龄每增加10岁,再入院风险增加1.07倍。我国学者发现年龄)65岁是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1年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 3受教育程度在同样的干预环境下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病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受教育程度高的病人知识的认知及接受程度较高,而住院次数多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护能力相对较好的。

2. 2. 4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年会中报道,合并中、重度抑郁的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率增加5倍。心力衰竭病人抑郁发生率为2400^4200}'8},并且病人再入院的风险随着抑郁的加重而增加仁1,〕,可能与心力衰竭病人长期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有关,经济负担等都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产生抑郁情绪。而适当的延续护理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2. 2. 5延续护理的主导者护士是延续性护理的主要主导者,其延续性护理的态度,及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直接影响延续护理的质量,我国延续性护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临床护理人员的延续护理水平总体不高,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培养本学科的专科护士,如培养心力衰竭护士专门负责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另外,由于病人的来源较分散,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对不足,也是影响延续护理的重要因素。提示实行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主导,而社区医护人员实施的医院社区、联动的协作延续性护理模式可能更利于开展。

2. 2. 6服药依从性心力衰竭病人大多出院后需长期服药,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服药依从性差。相关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病人的服药依从率为1000^9800,并且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病人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其预后,研究表明,20%^-63%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原因为服药依从性差} 病人的延续护理的管理模式

3. 1以医院医护人员为主体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由延续护理的管理者对住院病人基本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在病人入院至出院期间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出院前进行健康评估及效果评价,出院后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管理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手机APP上门随访等多种方式与病人保持联系,对病人的康复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对相应问题给予专业指导。通过这种从入院到出院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i-z}7,多学科协作模式明显减少了心力衰竭医保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心力衰竭相关总医疗费用亦明显下降。

3. 2社区为主体联合专科医生多学科协作管理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社区志愿者组成联合团队及病人及家属共同组成的管理系统对病人实施协作、有效的干预能使病人得到规范的、连续的以及个体化的治疗。专科医生、护士均是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负责帮助责任护士选择延续护理干预内容与细则,并于责任护士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延续护理问题时接受咨询和实施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接受医院责任护士专业化培训,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医院责任护士的远程指导和社区护士的面对面指导。   

按照多学科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管理积极发挥大型医院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可及性、持续性、廉价性的特点,促使优质医疗到社区,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第2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对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究这一护理方式对患者的肺功能和戒烟率的影响[2]。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者78例,女患者5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5.3)岁,病程3~18年,平均时间(12.1±2.7)年。纳入标准:134例患者均经过病史、体征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为吸烟患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哮喘、糖尿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肺结核、自发性气胸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近期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观察组7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包括呼吸调整、肺功能训练、饮食指导等。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恢复情况,出院后不再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主要症状、发病原因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吸烟量、烟龄等。①教会患者对临床症状的观察,如短期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②指导患者每日坚持吸氧,在饭前、运动前等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应尤其注重吸氧;③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COPD的常用治疗药物和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患者漏服、错服或私自增减药物用量;④进行运动指导,通过运动指导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告知患者坚持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⑤提供戒烟指导,通过向患者讲解对吸烟的危害提高患者的危机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吸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烟瘾来时可以选择吃糖果、嚼口香糖等方式进行控制,教会患者戒烟的时间和戒烟的方式;⑥加强对家属的指导,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知识手册,让患者的家属配合监督、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并让家属帮助患者营造干净、无烟的生活环境;⑦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采用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3疗效评定[3] 戒烟成功率:近期戒烟成功:患者坚持20d不吸烟;中期戒烟成功:1年后无复吸烟。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包括PCO3、PO2、PEF。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的戒烟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戒烟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PEF、PO2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CO3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戒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是提高慢阻肺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方式。临床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戒烟情况具有重大的影响。延续性护理方式是针对慢阻肺患者而事实的一种开放性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延伸到患者出院以后。主要通过电话访问、定期复查、网络交流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护理,并让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监督和护理当中来,方便家属和患者操作,强调患者、医生以及家属之间的互动联系,增强护理的有效性。

第3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酒精性肝病;效果观察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慢性酒精性肝病实际上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导致的肝脏疾病。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资料结果显示:随着全球酒精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人群规模逐渐扩大,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效护理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可靠措施,从而为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本文对我院临床护理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相关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33―55岁,平均年龄为(42.34±5.43)岁,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了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因此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

1.2.2 延续性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

在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临床护理措施:

(1)饮食指导。

(2)运动和休息指导。

(3)酒精性肝病相关知识教育。

(4)随访。

(5)戒酒计划。

出院日与患者共同制定出院戒酒计划,让家属全程监督患者的戒酒,责任护士每次电话随访时,密切关注患者近期的戒酒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不同时间的戒酒成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数据分析过程所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在进行相关计量资料处理时,采用的是t检验,在进行相关计数资料处理时,采用的x2检验,并且认为当P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不同时间的戒酒成功情况比较结果如下:延续性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护理措施3个月后,戒酒成功68例,护理6个月后,戒酒成功65例;常规护理组68例患者实施护理措施3个月后,戒酒成功49例,护理6个月后,戒酒成功36例。护理3个月和6个月后的戒酒成功率组间比较,延续性护理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数据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延续性护理服务实际上主要是针对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与监测,在此基础上,根据护理评估与监测的结果对所实施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及时调节。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应急的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针对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者来说,延续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戒酒成功率上。

第4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延续护理;临床效果

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一种特殊临床护理对象,在治疗后需要持续进行延续护理,改善患者恢复指标[1]。该护理方式通过个性化操作,有效改善了精神病分裂症的病程迁延、记忆力衰退现象,有效改善了患者出院后用药治疗的主动性。文章从重性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需求出发,对各项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116例,包括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42.1岁,随访时间均为1年。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入选标准:本次选取患者均符合:①CCMD-3精神分裂综合症诊断标准;②出院时患者为恢复时期,精神异常基本得到控制;③患者不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出院后随访,观察患者各项指标状况。对护理组在随访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建立专业护理队伍,设置护理方案:护理中需要选取专业责任护士及高年资主管护师对重性精神病指标进行评价,依照出院后环境、症状等设计最佳护理方案,提升护理效益。②定期教育,提升基础护理控制力度。医护人员要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定期教育,确保患者家属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延续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指标效益[2]。③总结护理指标,优化护理措施:医护人员要依照定期随访指标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症状进行评价,总结护理经验,确保护理工作更加符合患者控制需求,优化后续延续护理服务。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建立延续护理的档案,对各项指标认真记录。

1.3评价指标 本次主要从患者精神分裂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状况、社会功能恢复状况四项指标出发,对精神分裂复发控制效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4.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x±s对各项数据进行表示,使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当患者数据差异P

2结果

本次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组患者认知程度91.4%、服药依从性100%、疾病复发率6.9%、社会认知91.4%,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62.1%、70.7%、22.4%、63.8%,两组差异P

3讨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出院后需要进行延续性的护理,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病症的复发[3]。本次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患者在出院后制定了延续护理的计划,并且提供延续护理的服务,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系统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对待该病症,从本质上提升了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控制效果。本次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组患者认知程度达到91.4%、服药依从性达到100%、疾病复发率仅为6.9%、社会功能指标达到91.4%,患者各项指标控制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①在护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让患者正确对待该疾病,患者也要具备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个人不良生活习惯,②家属要鼓励多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交活动,要保持患者的身心愉快。护理人员也要经常进行电话回访,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延续性护理工作。

在进行延续性护理时,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提升他们对精神病症的认识,这样可以避免以往很多患者出现药物反应就自行停药的现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家属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降低病症复发的可能性。家属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护作用,掌握相应的家庭护理方法和应急处理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为患者今后的康复治疗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 张必然, 晏迎春.社区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4(19):78-79.

第5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是世界上病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下肢ASO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周血管表现,此疾病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显著升高,并随年龄群增加进一步大幅增加。下肢ASO患者心脑血管多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出院后仍可能因为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而再次住院治疗,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延续护理模式为加强患者从医院到家庭这一过渡时期的健康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健康状况的下降,填补了传统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空白和不足。延续护理不仅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还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康复知识和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方式,有效防止其健康状况衰退和再住院。

在我国大部分下肢ASO患者往往在解决了下肢动脉急性缺血症状后就回到家中,得不到连续的护理,而引起下肢ASO的潜在致病因素仍然存在,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延续护理主要通过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手段,使患者回到家中仍可以得到持续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提升自我照顾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延续护理的实施,患者出院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本研究持续了1年,在住院期间除了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信念,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制定运动处方,在院外阶段还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记录健康日记及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患者探寻适宜的生活方式并坚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我们的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遵医行为改变最容易发生在出院后2个月左右,这与杨巧红等研究类似。本组中曾有3例患者自行停药,自认为病情好转或无任何自觉症状,就擅自停药;其次是缺乏监督,尤其是老年人。这提示我们要增加与患者的电话沟通或家庭访视,充分利用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制定一系列按时用药的干预措施,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参与治疗,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ASO患者病程长,致残率高,除了强家庭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外,更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护士作为主要实施者,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使得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而对疾病。本研究显示,患者刚入院时,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很少,随着延续护理的实施,到出院时患者已经掌握了较多的有关疾病的知识。说明延续护理能使患者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疾病知识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出现身体不适或一些不良反应,能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避免延误病情,还可以主动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生活起居等。对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已得到相关印证,Naylor等研究显示,延续护理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满意度。钱春荣等报道,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行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据Parry和Coleman等报道,为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Coleman等调查显示,通过临床观察750例6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对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实施延续护理及健康宣教,有效降低了这一人群出院后30d,90d和180d的再次住院率。

第6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关键词] 延续护理;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44-02

[Key words] Transitional care; Chronic renal failure; Hemodialysis; Applicate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的最终结局[1],是肾功能的不可逆性减退,直至肾脏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代谢紊乱和一系列症状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2-3]。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但是患者依靠住院治疗很难一次性完成,患者出院后依靠回院复诊得到相关健康信息,延续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此类患者的需求,深受患者喜爱,我院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例;年龄58~82岁,平均(65.5±12.8)岁;发生肾功能不全至血液透析时间平均为(2.0±0.5)个月。入选标准:①无血液透析禁忌证;②患者明确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衰竭;③患者知情同意且无精神疾病病史,能规律配合完成治疗和随访。

1.2 方法

1.2.1 基础评估 患者入院2 h内对患者进行基础情况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具体的护理措施。①患者入院后第2天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透析相关知识的培训。②患者患者出院前1天,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关出院指导,并发放相关资料。③根据评估结果,总结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足之处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④患者门诊随访时对患者进行总体情况的评估,并根据结果制订合适的护理措施。

1.2.2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相关的资料,并由护士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具体内容为:透析的相关操作及护理、饮食和营养指导,患者原发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水肿的相关护理。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及并发症的监测,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测。

1.2.3 随访 有透析护士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患者出院24 h后进行第1次随访,此后每周1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波动情况加减随访次数,并随时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患者于第1、3个月到门诊进行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1.3 评定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掌握相关情况的评定。①病情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尿量、体重等生命体征;②并发症:对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③饮食治疗:包括蛋白质及能量的摄入,水盐的控制;④运动治疗:合理的运动;⑤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每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情况的评定[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患者出院3个月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1个月,1个月时明显好于24 h。见表1。

2.2 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

患者出院24 h、1个月、3个月时尿量、血肌酐、尿素氮、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情况

患者不同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CRF)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CRF发生的病因不同,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各种病因均可导致尿毒症(CKD),导致肾脏损害,肾单位数量减少、功能丧失,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健存肾单位相继出现“代偿适应现象”、“工作负荷”加重。长期如此GFR渐进性下降。

慢性肾衰竭主要的治疗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治疗。血液透析是一种较易行、安全、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体内过多的电解质和各种多余以及有害的代谢废物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5-6]。血液透析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 μm,膜上的孔径只允许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致热原、蛋白质、细菌、病毒以及血细胞等均不可透出。但是血液透析的并发症较多,主要有消化道疾病、低血压、透析管引流不畅和透析管堵塞、水肿、贫血等。因此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有重要意义。

延续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服务”的体现[7],经过延续护理不仅能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治疗和遵医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又能给患者有关治疗、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指导,对患者防止疾病复发、巩固疗效、促进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对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了延续护理,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出院24 h、1个月、3个月时尿量、血肌酐、尿素氮、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不同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可见延续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可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丽君.浅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内科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5(3):70-71.

[2] 赵虹.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353-354.

[3] 徐明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 30(25):126,128.

[4] 董玲,谢爱玲.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363-364.

[5] Harrison CA,Bastan R,Peirce MJ,et al. Role of calcineurin in the regulation of human lung mast cell and basophil function by cyclosporine and FK506 [J]. Br J pharmacol,2007,150(4):509.

[6] 张小曼.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5):3138.

第7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梗死;院外;延续性护理

脑梗死的病残率较高, 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 甚至导致患者生命丧失, 给社会及家庭等带来极大负担。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接受院内护理干预, 而出院后的脑梗死患者在出院后用药等方面缺乏护理干预, 影响到患者预后[1, 2]。本文选择本院脑梗死出院患者,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 无脑出血所致脑梗死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所选患者均能完成本实验过程并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有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不能配合医护进行康复训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9.3岁;观察组中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相关护理干预(常规出院指导、患者打电话到院复诊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电话或家庭访问)。了解患者家庭相关情况及患者自我护理情况, 询问患者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了解患者运动和饮食具体情况, 了解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 根据患者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指导及相关方面做出调整。②在随访过程中为患者答疑。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 解除患者疑虑。③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家属的想法, 了解患者自我护理意识, 嘱咐家属作好家庭内的护理干预, 指导患者在家庭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措施[3]。④对患者及家属定期开展脑梗死康复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让患者家属掌握脑梗死康复训练等方面相关内容;让患者家属建立预防并发症相关意识, 对患者进行定期翻身、协助排痰等, 减少并发症发生。⑤对随访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每次随访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 以便下次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干预。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改变情况, 对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12个月。用药依从性分为, 完全依从:患者出院后遵守正确的用药时间和正确服用药量;一般依从:患者基本根据医嘱进行用药, 偶尔出现漏服、少服等现象;不能依从:患者不能够根据医嘱进行服药, 经常出现漏服、随意加减量、擅自停服药物等。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采用QOL-C30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本量表是评定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 总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中完全依从36例、一般依从12例、不能依从2例, 依从率为96.0%;对照组中完全依从25例、一般依从14例、不能依从11例, 依从率为78.0%;观察组出院后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21±1.56)分、观察组出院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6.53±2.57)分;对照组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24±1.75)分、对照组出院1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2.64±2.17)分;观察组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褥疮1例, 坠积性肺炎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褥疮5例, 坠积性肺炎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0%。观察组褥疮、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脑梗死患者在院内经过临床及相关护理干预后, 患者功能得到较大程度恢复。但患者出院后可能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生存质量下降及并发症出现等问题。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主要表现在漏服药物、随意减量或增量、不服药物等方面, 这些影响到患者出院后神经功能恢复[4, 5]。再者, 家属在出院后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属不愿参与到院外患者的护理干预中, 患者的生存质量会严重下降, 影响到功能恢复。所以院外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出院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了延续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出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栗文晖.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0, 5(16):115-116.

[2] 颜雅玮.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8(33):75-76.

[3] 黄庆萍, 农礼荣, 赖增桥, 等.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3, 6(11):111-112.

[4] 孔庆兰. 影响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的因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9(7):154-155.

[5] 王思雨, 郑丽.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0(31):433-434.

第8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关键词] 针对性延续护理;变应性鼻炎;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7-015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rgeted extended care intervention on nasal symptoms and compliance in children with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l.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enrolled as treatment group and treated with targeted extended care. Both groups were given sublingual dust mite drops treat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udesonide and loratadine nasal spray were given when patients’ symptoms were sever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method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extended care. The scores, curative effect, cognitive effect and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hiniti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Key words] Targeted extended care; Allergic rhinitis; Compliance

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主要是患儿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主要特点为鼻塞、喷嚏、流鼻涕、嗅觉失灵等[2],对患儿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近年来,AR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主要使用舌下特异性免疫方法防治,根据患者变应原不同,按使用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的原则对患者注射不同的变应原疫苗,使其逐渐耐受变应原,减轻变应性鼻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3]。但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的时间较久,需要2年以上的治疗时间,半年左右见效,但较多患儿对长时间的治疗缺乏耐心,往往中途放弃[4]。针对性延续护理为护理人员利用家庭访视、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建立不同的互动方式,促进患者完成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5]。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对变应性鼻炎患儿使用针对性延续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2月开始实施针对性延续护理模式,现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对性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护理,设为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13岁,平均(7.9±2.0)岁。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11岁,平均(8.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中国临床试验研究法规及赫尔辛基宣言,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组内所有患者于入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的获取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AR诊断标准[6],并确诊为AR;(2)皮肤点刺试验中,粉尘螨变应原“++”以上;(3)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值超过0.7 kU/L;(4)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次试验;(5)无严重脏器性疾病。

1.2.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AR诊断标准;(2)皮肤点刺试验中,粉尘螨变应原“++”以下;(3)研究前1个月内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4)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同意参加本次试验;(5)存在严重脏器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均舌下含服粉尘螨治疗,若症状较重(每日擤鼻≥5次,连续喷嚏≥6个,具有间接性鼻塞或几乎全天用口呼吸。以上3项满足两条即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7]认为患儿情况较重)合用布地奈德及氯雷他定鼻喷剂。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治疗组使用针对性延续性护理方法护理。定期进行复诊,并由同一医生诊断并进行疗效评价。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用药并接受一般健康宣教。

1.3.2 治疗组 治疗组使用针对性延续护理方法护理。(1)资料: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选定相关资料,经专家审核后制定适合儿童患者阅读的教育资料。(2)培训:由经验丰富、沟通表达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对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针对性延续护理的主要内容、强化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AR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随访规范等。(3)具体护理方法: ①建立完善的患儿档案,掌握并记录患儿的详细治疗经过及随访过程中的问题。使用多种方式包括专人讲解、家庭及电话随访、发放资料及举办活动等对患儿进行针对性延续护理。②针对性延续护理时间从用药7 d后开始至护理6个月。用药后42 d内每周护理1次,后续1个月干预1次,共4次;之后每季度干预1次,共4次,每次30 min。③护理人员通过讲解使家属了解变应性鼻炎的特点及该病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若患儿为季节性发病,应提前预防。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鼻炎评分、认知效果、依从性进行评价。

1.4 疗效标准

1.4.1 鼻炎评分 鼻炎评分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专家共识[8],喷嚏、鼻堵、鼻痒各1~3分。治疗疗效评价方法:(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1)显效:疗效超过65%;(2)有效:疗效在25%~64%之间;(3)无效:疗效不超过2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认知效果评价[9] 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在疾病、治疗、康复及社会生活等4个方面对患儿及家长进行认知效果调查,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该调查表内容效度为0.84,表示可行性较高。

1.4.3依从性评价[10] 使用Morisky 问卷评价患者依从性,共4个问题,若回答均为否,则依从性好;若有1个及以上问题答案为是,则依从性不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人输入及核实,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的方式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分类有序变量之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鼻炎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鼻炎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显著降低(P

2.2 勺榱菩П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6个月后认知效果及依从性比较

治疗组6个月后认知效果为(3.83±0.82)分,对照组认知效果为(3.25±0.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为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常见病,超过1/3的AR患者会发展成哮喘,余2/3患儿呼吸道存在高反应性,易发生哮喘[11]。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恶化,我国变应性鼻炎患儿数量逐年增加,患儿身体健康、情感、认知及学习工作等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12]。一方面,AR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如睡眠、学习等,且疾病易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哮喘、鼻窦炎、结膜炎等,给患儿带来巨大影响。研究表明,AR的发生与患者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免疫力低下者易发,且AR可反过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因此,在AR的治疗中,应重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13]。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是目前治疗变异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为新型特异性免疫治疗方式,其具有安全、有效、可自主于家中给药的特点[14],对家长忙于工作、惧怕打针及忙于学习的患儿十分适合,但患儿需持续服药2年以上方可完全治愈,需要家属的监督及患儿自身的坚持。研究表明[15],患儿及家属会因服药时间久、繁忙等因素停止治疗,依从性较低。

针对性延续护理为医院护理和家庭护理的纽带,将医院使用的护理方式转移至家中,对患儿及家属提供针对性护理帮助的护理措施[16]。护理人员通过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及上门拜访等多种方式,指导患者及家属注重家庭环境,减少患儿接触过敏原;指导家属根据要求调整用药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表明,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鼻炎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鼻炎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

综上所述,针对性延续护理可提高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降低鼻炎评分,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未能完全排除其他因素,针对性延续护理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儿鼻症状与依从性的影响仍需大量病例数目,多种研究方法证实。

[参考文献]

[1] Baiardini I,Villa E,Rogkakou A,et al. Effects of mometasone furoat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 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 and intermittent asthma using the Rhinasthma questionnaire[J].Clin Exp Allergy,2011,41(3):417-423.

[2] 王泽海,林文森,李书彦,等.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3):225-231.

[3] 温赤君,朱明风,任文美,等.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5):393-396.

[4] Satdhabudha A,Poachanukoon O. Efficacy of buffered hypertonic saline nasal irrigation in children with symptomatic allergic rhinitis: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2,76(4):583-588.

[5] 吴明珍,李胜,华贵香,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4,31(7):44-46.

[6]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3):135-135.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8]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2):976-980.

[9] 刘立新,沈福海,程占刚,等.健康教育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1):33-35.

[10] 龙桂萍. 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9):97-98.

[11] 杨酉,赵岩,王成硕,等.变应性鼻炎患者10030例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1):914-920.

[12] 陈洁,李幼瑾,江帆.儿童变应性鼻炎气象环境因素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4):1015-1019.

[13] 崔珑,王智楠.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同年龄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17-21.

[14] 李添应,陈德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0):859-862.

[15] 沈平,陈瑜,唐艳英,等.家庭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免疫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5,32(16):74-76.

[16] 龚艳,金春莲,章小庆,等.延续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50-51.

[17] 王珏,李桂湖.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526-3527.

[18] 黄秋花. 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对变应性鼻炎儿童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3):280-281.

[19] 李会琴,张庆玲,张晓岚,等.电话随访延续护理在变应性鼻炎病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1):3997-4000.

第9篇:延续性护理范文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3.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79-02

脑卒中指因受到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从而诱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该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有数据资料显示,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1]。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康复训练得不到专业指导,导致其需求无法满足,有研究表明,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使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康复训练,促进其肢体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改善[2]。延续性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女24例,男32例,年龄56~75岁,平均(63.29±3.96)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女25例,男31例,年龄55~76岁,平均(63.64±3.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保持患者病房内的干净、整洁,确保室内通风、温度适宜,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述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1)成立延续性干预小组,由主治医师(1名)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康复师1名、护理人员2名。在患者出院前,干预小组成员必须彻底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分析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明确其心理状况,询问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2)建立个人档案。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制作电子信息表格,按照随访情况,对表格内容及时进行更新。(3)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与饮食计划。(4)通过微信、个人QQ、QQ群等方式,与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训练与肢体功能恢复状况,并给予专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5)心理指导。每周以电话随访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明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疏导,用语言开导患者,使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社会、认知、情绪、角色、身体五个维度,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利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穿衣、洗漱、扫地等,总分值为100分[4]。

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内容有护理内容、护理质量、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等,分值在0~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60~89分表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社会、认知、情绪、角色、身体五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55/5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93%(47/56),观察组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病率较高,这类疾病的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及患者生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眩晕、视觉障碍、四肢无力、发麻等,随着感觉、视觉障碍的不断发展,病情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可演变为完全卒中[5]。有研究表明,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其病情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有医护人员的指导,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可获取良好的训练效果[7]。然而,部分患者出院后,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情况,对其出院后功能训练进行指导[8]。

通过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鼓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环境,在家属的配合下,每天坚持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除此之外,在医护人员的干预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也会增强了解,提高保健意识。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这表明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通过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饮食计划。医护人员要定期电话、上门随访,向患者提出专业化、科学化的康复训练建议,改善其病情。

参考文献

[1]杨林,石鑫,文月珍,等.延m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7):13-15.

[2]车晓春,姜爱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39-142.

[3]吴婷婷.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135-136.

[4]吴宏美,黄琼,高碧容.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5(10):1071-1072.

[5]张小燕,许继晗,苏永静,等.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7):294-296.

[6]童艳.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138-139.

[7]李葆华,王艳,董玉静,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9-31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