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西南交大毕业总结

第1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一、政治优势独特。作为总书记亲自倡导成立的试验区,毕节地区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关心和帮助。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5月21日在毕节召开了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为毕节试验区出台了专门的支持政策。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由国务院以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实施。这是1990年以来国家为贵州省专门制定的第一个全面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对贵州省在全国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交通、水利、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扶贫开发、社会事业、改革开放等重点发展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并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支持政策。

二、自然资源丰富。1、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煤、磷、硫铁和稀土。其中煤炭探明储量300亿吨。主要是优质无烟煤,正处于开发初期。2、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天麻、杜仲、竹荪等道地中药材以及烤烟、马铃薯。3、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最美旅游洞穴织金洞、地球彩带百里杜鹃、高原明珠草海、溶洞百科全书九洞天等著名景区。

三、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近可辐射我国西南,远可辐射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南亚。

四、对外交通便捷。作为未来仅次于贵阳的贵州省第二大综合通枢纽,“十二五”末,通过“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三纵两横”铁路网和毕节机场,毕节可以在1-3小时内融入成渝、黔中、滇中经济圈,5小时内融入“珠三角”、“长三角”,辐射我国西南和东盟各国。

五、人力资源充沛。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60万人次,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可获得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六、用电价格低廉。作为“西电东送”和“黔电送粤”的电源大区,普通工业用电价格仅有0.64元/度,大工业用电仅有0.48元/度。

七、投资环境良好。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资源富集区,地委、行署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非常优惠的招商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外来客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由此可见,毕节试验区可谓是“投资兴业的沃土。避暑休闲的天堂”。

经济开发区位于毕节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规划面积20.13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区和生活服务区两大部分。在工业区,规划有载货汽车制造基地、先进制造园、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生物医药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二级园区,主要发展载货汽车、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在生活服务区,规划有商住、学校、医院、通信、金融、文体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区内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宜人的生活环境。

目前,开发区已有近40个项目入驻,协议投资金额175亿元,累计实现投资超过3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超过3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

在考察结束之际,张旭名誉会长说了他的理念:“以勇博商海,以情留闽商。为贵州省招商引资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我的本职工作。”陈新意会长说:“穿针引线,以商招商,贵州省南平商会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贵州省招商引资介绍项目。近期我和张旭先生先后推荐贵州省南平商会副会长江冬才先生和钟彪云先生到毕节市投资了200亿创建贵州龙起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推荐执行会长吴丽标先生到黔南州荔波县小溪孔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创建五星级酒店投资额达2亿。”张忠兴常务副会长说:“爱拼才会赢,创业无止境。我是商会的骨干,以身作则,为西部开发尽微薄之力。在兴义市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64亿,3月底马上破土动工。”考察结束后,王炎华总经理一行6位企业家异口同声表示一定在毕节市选项扎根发展。

第2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惟一一所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由原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和江西医学院合并而成。

学校位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现有前湖主校区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8000余亩,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学科体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美。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 “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学校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65年。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5种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共有20个专业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农业推广硕士、旅游管理硕士(MTA)、工程管理硕士(MEM))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特色专业9个、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有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高水平实验室2个、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6个,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6个。学校还设有中德联合研究院、中法工商管理教育培训中心和中英联合学院等国际合作办学机构。

南昌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秉承“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致力于教书与育人的结合,致力于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完美人格和崇高理念的塑造,朝着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热忱欢迎您报考南昌大学,期待着您成为南昌大学的一员!

二、招生简章

招生规模

我校2014年各专业的实际招生规模数,以当年国家文件批准下达数为准。

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同等学力。同等学力考生必须是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已经完成与所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的学习(须有结业证书或由学习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获得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二等及以上奖励(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排名为第一或第二。

⑵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刊物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三篇。

(三)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

(四)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五)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报名时间与手续

网上报名:2013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登录南昌大学研究生院主页(yjsy.ncu.edu.cn)报考,报考人员请按要求填写并提交报考信息;

现场确认:2014年1月11日--12日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和学生证(或毕业证书)到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研究生院大楼四楼),进行现场数码照相,并交纳报名费。同时提供:

⑴报考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登记表》原件【请贴上近期一寸免冠正面彩照】。内含专家推荐信、思想政治审查表等,可在研究生院下载中心下载;

⑵学历、学位材料:

已获硕士学位考生: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应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研究生学生证、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证明;并在取得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后交验证书原件(同时上交相应复印件);

同等学力考生: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或课程成绩证明;

⑶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供相应的业绩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⑷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同等学力考生提供本科阶段成绩单)、硕士论文(附评议书)、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材料(原件面试时提供给导师小组);自我评价一份;

⑸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⑹攻读南昌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免试政治理论申请表。

入学考试

博士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时间预计为2014年3月份,初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免试)、英语、两门专业课;复试预计安排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复试科目: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初试、复试具体时间和注意事项将在南昌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基本规则和要求预告如下:

1、英语试卷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两部分。试卷一为公共英语,题型有词汇与结构、阅读理解、英汉互译和写作,满分为100分。试卷二为专业英语,题型为专业文献资料翻译,满分为100分。

2、初试结束后,将根据初试结果划定复试分数线。复试分数线包括单科最低线和总成绩最低线。进入复试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参加2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的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合格线为60分。

3、经初试、复试后各学科专业点在研究生院下达的计划数内,提出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由研究生院审核,报校领导批准后,张榜公示。

4、拟录取的定向培养考生须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办理定向培养手续,否则不予录取。

体格检查

本着“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复试期间将由我校医院根据《南昌大学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修订)》(昌大校发[2003]22号文)及其实施办法组织体检。凡体检结论属于不能录取之列,则取消其录取资格,其名额由后位者自动递补;凡体检结论属于不能录取的专业之列,则必须调转相近专业,若无相近专业可调,则取消其录取资格,其名额由后位者自动递补。请在报名之前上网查询我校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

其他事宜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包括专业课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

单位代码:10403

单位网址:yjsy.ncu.edu.cn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政编码:330031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第3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毕业生 下基层态度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323-02

一、调查准备情况

1.研究背景与目的。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连年增长,面对庞大的毕业生人群,市场人才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近两年沉寂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2007年2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讲话中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四条对策,其中基层就业更是因被称为“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而引人关注。为探索出影响毕业生下基层的因素,从心理层面了解应届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态度意向,本文以西南交大 07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毕业生下基层态度进行了调查。

2.研究方法与统计。本研究以西南交大 07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取了多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范围涉及本科四年级所有学院。调查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率为92.3%。调查问卷由15道选择题组成,涉及家庭状况、社会心理状态和基层就业意向等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面对当今就业形势,西南交大 07级毕业生大部分愿意基层就业。其中,选择愿意下基层就业的同学比例为66%,超过了半数。这表明,随着中国大众化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大学生的精英意识正逐渐淡化,危机感逐渐增强,在就业形势压力下,愿意放低姿态,理性地、现实地选择到基层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城市和农村户口毕业生下基层比例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家庭户口所在地与基层就业意愿之间并不存在紧密联系;此外,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到基层工作。从家庭情况来看:家庭收入对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影响明显。

在不愿下基层工作的学生当中,家庭月收入较低的学生更不愿基层就业,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以及1 501元~

3000元的学生占不愿下基层就业人数的29.2%与39.6%;也就是说,家庭经济条件较不宽裕的学生下基层就业意愿不高,花费了昂贵的学费后,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接受大学的高等教育来提高自身价值,会考虑就业的投入产出比而选择高职高薪,找到理想的工作,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摆脱现有境遇。

3.从学生基本情况来看:专业类别对于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影响很大。与理科生相比,文科学生对于基层就业态度意愿更加强烈。显然,文科专业在西南交大这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高校中并不算优势学科,本身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较强的基层就业意愿可能是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应对这种压力的理性反应;另外,文科专业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而理工科在校时更是追求专业的深度,针对性强,且西南交大理工科教学水平在全国范围也是遥遥领先,基层满足不了大学毕业生的成长要求等等也是理工科学生不愿下基层的原因。

4.对于自身前途发展的考虑成为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首要因素。在影响学生不愿下基层的选择因素当中,收入低和认为基层工作“没有前途”成为阻碍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选择基层工作的学生个人原因来说,基层工作能“积累工作经验作为职业跳板”成为了大学毕业生的首要考虑因素。这说明,国家政策的号召对于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以及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大学毕业生依旧认为基层工作没有希望和未来,但是迫于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在基层工作五年及以上,出现了毕业生基层工作的“候鸟”现象。选择基层就业只是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的不得已的,选择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下基层”只是金融危机期间的临时避风港,不可能是职业归宿。

5.西部地区是愿意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的首要考虑,其中选择西南作为基层工作所在地的学生占到了45.3%。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是毕业生受到国家推出的“西部计划”政策以及西南各省市配套措施的影响,选择西部就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家提供的资源,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二是学校所在地为成都,因此07级毕业生对于西南地区情况更加熟悉,有较强的归属感。三是选择西南作为基层就业工作地还表明,这部分学生可能自身竞争能力不高,因此较为落后的西南不失为大学毕业生的理性考虑。

6.男生认为在基层遭受的不便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婚姻、信息通达以及娱乐;女生认为在基层工作遭受的不便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交通、医疗卫生以及信息通达。男生认为遭受的不便更倾向于自身的需求,而女生则将基层的基础建设作为在基层遭受不便的预想。对于西南交大的男生而言,由于学校女生相对过少,婚姻恋爱没有在大学时期得到解决,因此大学毕业生认为基层恶劣的环境将进一步加剧自身面对的婚姻恋爱困境;而女生对于基层工作的困扰更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这说明她们更关心自身在基层的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在当今就业形势压力下,国家政策优惠对于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着眼长期,甘愿留下的仅占1/5。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发展机会相对较少、所学与所用联系不大等因素都制约着毕业生扎根基层的决心和信心。

2.建议。研究发现,由于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婚姻没有保障,目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仅把基层工作当做解决就业的权宜之计,不愿长期为基层建设作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认为今后针对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扶持和就业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吸引高素质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此外,应该解决基层就业男生的婚姻恋爱难题,改变以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出现的“候鸟式”状况,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愿意长期建设基层的高素质基层队伍。(2)加强相关的基层招聘信息沟通与交流。注重向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基层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介绍基层地区的现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消除信息障碍。消除基层在毕业生心中负面的刻板印象,增强大学生西部就业的信心。探索灵活就业方式和教学实践活动,构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通道。比如“候鸟型”的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3)满足和给予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和物质回报。对志愿服务西部、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到村和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积极制定有关措施,如在人事关系、创业优惠、工资标准、职称评定、生活补贴、公务员录用等方面,出台相应激励政策,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加大支持力度,对基层建设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与相应的物质回报,筑巢引凤,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收稿日期:2011-07-10

作者简介:石晓改(1988-),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广告传播研究;刘林沙(1976-),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博士后,从事广告传播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勇,赵亚普,赵琳琳.大学毕业生西部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教育,2009,(4).

[2]张秋山.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09,(2).

[3]李子鹤.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调查与思考[J].政工研究动态,2009,(8).

[4]史永江.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

[5]当前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相关问题调查及分析[EB/OL].中国人大网,2010.

Grassroots Attitude Surve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Students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07 Case

SHI Xiao-gai,LIU Lin-sha

(School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1756,China)

第4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苏南企业;职业素养;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出现,尤其对于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突破,抢占先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以苏南企业为例,通过对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从而提出了苏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方法

1.1研究背景

苏南企业地处苏、锡、常经济发达地区,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核心,苏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吴文化这一背景。吴文化传统深厚,精巧纤细,温柔敦厚,重格物致志,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苏商善于学习、模仿、做事稳健、规范、为人精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也不断地学习和改变,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开拓、团队精神。同时,也对企业人才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更为关注,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首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然后可以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推动各项教育培养工作,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效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和专人访谈方式对与我院合作较为紧密的企业进行调查,主要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老总或人力资源负责人,通过电子邮件、QQ、传真、信函、等方式对27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企业涉及到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化工、汽车、IT等苏南地区主要的行业。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关于职业素养的评价、培养和招聘时注重点三个问题,发放了150 份问卷,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90%。

2 苏南企业队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的评价及建议

2.1苏南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高职毕业生在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十个方面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六个评价项目评价不是很满意,分别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75%、责任心62.5%、心理素质55.5%、竞争意识50%、工作主动积极性44.5%、价值意识37.5%、总体不满意度达到了35%以上。说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职业素养急需培养和提高。

2.2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职业素养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团队精神86.43%,工作主动积极性73.2%,学习与创新开拓精神68.4%,企业的忠诚度58.3%,沟通与合作54.6%,责任心50.5%,心理素质47.5%、执行力38%。苏南企业在吴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一部分苏商重规范缺乏创新意识、重稳健缺少冒险精神、重个体缺少团队精神。在体制上以乡镇企业和集体股份制为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苏商也逐步在转变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精神、企业的忠诚度、沟通与合作等职业素养。同时也保留着苏商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也十分看重工作主动积极性、责任心、心理素质、执行力等职业素养。

2.3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苏南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高职生哪些方面职业素养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排在前几位的是道德修养75.4%、学习与创新开拓68.5%、工作主动积极性59.5%、沟通与合作48.3%、责任心43.3%、心理素质38.7%、企业的忠诚度37.2%、认同单位文化35.7%等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应该针对苏南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以适应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还应继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并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

3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

大家知道,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的职业素养和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的是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我们今天讨论的职业素养是潜在的职业素养,它是个人理想、个性、气质、价值观、自我形象等,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组织纪律、职业礼仪、认同单位文化、市场意识、执行力、创新开拓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工作主动积极性等方面。显性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可以通过短训学习来解决,而隐性的职业素养它就不容易发挥,它需要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条件,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动机目标的赋予,实践的摸索和经验的总结,针对性的培训和系统化指导。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应加强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培养,为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3.1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职院校要彻底转变“轻就业、淡创业、重招生”的观念,所谓“出口”畅,“进口”才能旺,要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开展宣传就业政策,搜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工作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并进而实现高职生“充分就业”功能,同时要认识到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职业素养教育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一年级,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让他们尽快地熟悉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尽快地实现自我要求的转变,着眼于追求全面的素质发展,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人品开拓技能。如:我们学院的新生一开学就去华西村观摩学习,在了解华西村的同时也能明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义。其次是要实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有意识地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二年级,要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年级,要让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这时期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我们不仅关注择业方法、择业技巧和就业信息的提供,应更多地关注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顺利求职。

因此,学校要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以协助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大学三年之中,形成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学校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及毕业生的用工反馈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评价,尤其是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如江阴学院,本着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服务理念,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江阴市人力资源沙龙,通过各成员企业轮流主办的形式定期开展人力资源沙龙活动,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合作,不断修订我们的教学内容,使得我们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培养出适合它们需要的高职毕业生。

3.2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在加强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因为我们创业要想成功,创业的个体必须具备创新创造、独立思考、耐挫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合作、自我发展的精神,所以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受教育者个性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呢?

我们认为,其一发挥创业教育课的作用。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特点,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高职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创业教育课时在其中占20%课时左右,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突出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特点,可以开设执行力专题、沟通与交流专题、团队合作专题、职业素养专题。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创业培训,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营管理以及工商、税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经济法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经营素质及对自我和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执行能力。

其二发挥创业实践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内现有教育资源,积极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挖掘和培育校内外创业基地。如江阴学院为例,招生与就业处、学生处组织创办创业一条街,创业计算机系成立了“大学生虚拟公司”;管理系和中国联通江阴分公司成立了“营销实践中心”;机电系创建了“机械加工中心”;艺术系组建“服装工作室”;外语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服装销售;江阴市环境监测中心入户我院为化学纺织系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基地。学院应利用各种平台,给学生多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与合作精神、工作责任心和主动心、执行力等职业素养,让他们向同学学习,向员工学习,向企业学习,向社会学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3导入案例教学,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多采用典型的企业家的案例,案例教学强调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思想内容来看,注重结合时展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在案例选择上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学生熟悉的、甚至是本地的成功企业家的案例。如:华西村的吴仁宝讲过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人们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吴书记还是带领大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一个小五金厂做起,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华西村由农业村变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村,华西村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华西村的创业历程,,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 有助于强化学生情感和意志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与创新开拓、工作执行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在案例教学中多采用的基本形式是讨论、争论,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解决问题和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基本背景和发展情况,如:江阴市工商联会长、江苏利安达集团董事长黄丽泰为发起人之一的“江苏投资联盟”成立,本着“竞争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远东、红豆、月星、雨润、一德、利安达集团这六家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在国内和行业内产生深远影响,被称为新苏商时代的开始。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苏商和浙商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每个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派代表总结发言;也可以通过案例提炼出观点或主题,分成正反双方,互相辩论。总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充分的交流思想,锻炼他们沟通、交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也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人生、感悟自我、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好基础。

3.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活动成为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1)完善各项校园设施建设。在校园中计算机网络、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食堂、宿舍是学生学习、交流、讨论、运动、用餐、休息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在这些场所附近可以多张贴一些励志性的标语和口号,如在道路两侧的灯箱中就可以设计,把一些名人名言、成功案例、企业家总结的企业精神等这些内容布置在灯箱中,他们经常耳闻目睹,营造整体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学院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开展围绕职业素养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可以组织开展企业参观和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如文学社团可以开展大学生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如音乐社团可以组织歌咏比赛和乐器培训,体育社团可以举办球类比赛和训练等等,通过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评估学生的各种素养和能力,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和创新开拓、沟通与合作、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和综合性的能力。

(3)举办各类关于职业素养的讲座和培训。学院可以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部经理、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做讲座和交流,让他们结合企业发展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历,谈谈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高职学生应做哪些具体的准备和实践。同时,针对我们高职生在职业素养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一方面可把一些职业指导老师和德育辅导员送出去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进行入入职培训和拓展训练,通过这些培训学习,营造学生注重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基金项目:20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苏南企业需求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64)

参考文献:

1、高建伟,丁德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牛雄鹰.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以西南林学院在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采取访谈法、选择个案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得出高等林业教育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实际成效。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毕业生的自我评价中,找准高等林业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高等林业教育当前需要改进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二是要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实践能力。

林业在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高等林业教育与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云南边境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边境地区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持。研究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对高等林业教育毕业生质量、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以形成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为高等林业院校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完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西南林学院是西部地区惟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等院校,主旨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科技及管理人才。本文以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西南林学院在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采取访谈法、选择个案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得出高等林业教育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影响。

1西南林学院毕业生质量调查与分析

2007年7一8月、2008年1一3月、2008年7-9月笔者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文山州、红河州、保山市、大理州、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等10个边疆少数民族市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西南林学院毕业生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影响。历时65天,共召开座谈会84场,进行个人问卷调查7%份,并先后对430家单位进行了毕业生质量调查。最后共收回用人单位填写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269份,毕业生个人填写的调查问卷673份,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的统计数据对毕业生培养情况作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1. 1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

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突出地反映了西南林学院毕业生能吃苦耐劳,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身体素质、顽强的创新能力、融洽的人事关系、扎实的基础理论、深厚的专业知识,从这些方面也反映出西南林学院农村生源多,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师治学严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其他诸如政策法规的掌握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处于正常偏上,接近正态分布。而外语水平一般、计算机运用能力简单的弱项也比较突出,这和近年来知识爆炸、外语运用程度提高、计算机运用技术突飞猛进相关,一方面表现出毕业生身处基层与艰苦行业,在获取最新科技和信息方面的条件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了西南林学院外语、计算机教学,存在前瞻性不足的问题。

1. 2毕业生的评价

西南林学院毕业生普遍对前景持乐观态度,并对现在的工作基本表示满意。近四分之三被调查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并表示准备继续在现单位踏实工作,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从毕业至今已经在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他们普遍对工作满意,主要是因为:专业对口、和同事关系融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有近70%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或是较有信心。5成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勤奋踏实、身体健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1. 2. 1被调查毕业生在校所受教育及表现

在所有被调查毕业生中,有27. 04%人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15. 19%是“优秀学生”的获得者,13. 33%是优秀毕业生。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答卷率高于普通毕业生,显示这部分毕业生的亲和力强,对母校也比较关注。毕业生认为在大学期间所受最重要的教育是专业知识(占38. 15% )和基础知识学习(占27. 41 % ),他们觉得在大学期间所受最重要的锻炼是社会调查和实践(占21. 48 % ),而社会工作则占10. 37% , 4项比例接近4:3:2:1。

1.2.2毕业生对现在的看法及以后打算

从毕业至今,他们在工作中,有47. 41%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单位)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有28. 0%的人得到了晋升或表彰;仅有7. 3%的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一定的挫折。

对现在的工作普遍认为满意,主要是因为:专业对口(53.9% )、和同事关系融洽(53.4% ) ,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47 % )、受领导重视(34.1%)和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7.2% )。有74. 1%的人表示准备今后继续在现单位工作,仅有少部分(16.4%)准备考研或考博,而准备今后出国留学、另谋高就或是有其他打算的人合计不足10%。

毕业生们对现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74.3 %的表示能够胜任,有两成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基本胜任(19.0%)或勉强可以(1. 7% ),仅有不足1%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力不从心。对于未来的前景普遍看好,认为前景好,有信心者占40.9%,前景较好,较有信心者占28.0%,前景一般者占22.8%,仅有1. 7%的人认为自己前景黯淡,准备另谋高就。

1.2.3毕业生自我评价

在所有的毕业生中,普遍认为责任感强( 40.1 % ),有创造力(33.2% ),有实践精神( 29. 3)和创新意识(28. 4%),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因素。

自我评价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思想素质过硬(62.1 % ),工作勤奋踏实( 56.0% ),身体健康(50.9% ),有很强的集体观念(54.7 %n)和协作精神(51.7% )。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自己较为突出的不足是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公关交往能力。有60. 74%认为自己的外语水平较差或是一般;有53. 9%认为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或是一般;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公关交流能力(39.1 % )、口头表达能力( 35.3 %)和组织领导能力(29.7%)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2.4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

(1)西南林学院实验、实习教学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有60. 8%的毕业生认为实验、实习环节是教学管理中影响毕业生素质的主要因素,师资力量( 47.8 %)也是影响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基础理论教学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也对西南林学院毕业生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2)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还不够。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有77. 6%的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56. 5%的人觉得应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56. 0%的认为应加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

(3)英语、计算机以及人文社科类等基础性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在毕业生的自我评价中,大多数毕业生都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偏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

2结论与讨论

一是教学教务部门要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进一步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符合西南林学院特色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为西南林学院毕业生的好就业、就好业提供有力保障;招生部门要与就业部门互通信息,保持联系,根据就业部门提供的社会需求信息作为参考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对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适度增加招生计划,对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要果断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止招生。

第6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 基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28 21 4 6 59

占比 47% 36% 7% 10% 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8]白晓玉.广西零售业高离职率问题分析[J].对外经贸,2015(3)

第7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1学历教育

1.1中医系开设标准

泰国的大学只有符合中医执业委员于2010年颁布的“中医本科班的教育和课程要求制度”才能开设中医系。必备条件包括:大学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师资力量的筹备,招生准备工作,课程、教学符合要求,通过教学质量和大学评估,有学生管理系统,教室符合条件,学生住宿、运动、服务机构齐全,资金来源预算等。

1.2开设中医系的大学

目前有6所大学设有中医系,开展本科中医教育。

1.2.1华侨崇圣大学

华侨崇圣大学附属于华侨报德善堂基金会,是泰国第一所设有中医系的大学。于2002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合办本科6年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派教师到华侨崇圣大学授课,学生4年级时到上海的中医院实习,毕业前6个月回泰国的华侨中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目前已有5届毕业生,共228人,首届毕业生获得的是科学本科学位,第2届改为中医本科学位。多数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大学为了鼓励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为硕士生提供奖学金,且毕业后能在高校任教。

1.2.2国家庄甲盛啦察帕大学

国家庄甲盛啦察帕大学附属于替代医学院,是一所公立大学,中医系成立于2008年,是泰国第二所设有中医系的大学。早期与厦门大学合作,后由于学生增多,而厦门临床实习门诊名额有限,改为与辽宁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大学学制5年,目前已开展3届,毕业生共有160人。

1.2.3那空叻查是玛(呵叻)学院

那空叻查是玛(呵叻)学院,是泰国东北部第一所设有中医系的私立大学。那空叻查是玛(呵叻)学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学制5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派教师到泰国任教,学生最后1年到成都的中医院实习。

1.2.4清莱学院

北方的清莱学院是一所设有中医系的私立大学,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学制5年。

1.2.5碧瑶大学

北方的碧瑶大学是碧瑶府的公立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学制5年,2014年招生第一届学生。该大学重视中医教学,相关设备齐全,成立医院门诊给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1.2.6皇太后大学北方的皇太后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学制5年。该校设有孔子学院,授课以泰语、英语、中文3种语言为主。

1.3本科班针灸课程

在泰国90%的中医本科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医疗活动以针灸为主,但目前各大学并未开设针灸系,针灸学属于选修课课程,且临床带教师资力量缺乏,对针灸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2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泰国医生实现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的常用途径,根据其年龄、教育背景和从事医疗领域等特点设有不同学习形式,在泰国最常见继续教育途径如下。

2.1短期培训班

近年来,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厅的东南亚泰中医药研究院与华侨中医院联合开办了多期培训班,包括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眼针﹑内经对预防和治病的运用﹑伤寒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应用等等。泰国国防部的陆军学校自1995年起与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办西医短期3个月的针灸班培训,至今已有1500多名西医生结业并通过考核,在所在的公立和私立医院的医疗活动中使用针灸疗法。2000年,泰国清迈府与中国上海市结为姐妹城市,共同开办针灸培训班,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清迈玛可密医院进行联合培训,有25名西医参加针灸培训。2002年,泰国东北乌汶府与中国成都市结为姐妹城市,乌汶府卫生局和当地公立医院叁巴斯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办针灸培训班,共举办了2届,有43名西医参加针灸培训[1]。2006年,泰国陆军学校与中国天津中医药大学合办针灸短期班,至今已有九届,共培训了412名学员[1]。

2.2中医学术交流讲座

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厅的东南亚泰中医药研究院与泰国中医总会﹑华侨中医院﹑泰国针灸草药学会以及中医界同盟多次组织中医学术讲座,旨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升中医的医疗和教育水平。

3职业考核

中医本科毕业生,需通过职业考核方可从事医疗活动。职业考核应符合泰国中医执业委员规定关于行医考核制度。

3.1专业基本知识与要求

1)年龄不低于20岁。2)持有卫生部认可的中医本科中医药大学毕业证,若是外国籍还需有当地的行医证。3)医风良好,无有损中医形象的不良行为。4)无坐牢史。5)无吸毒史。6)无麻风、结核病、酗酒、象皮病或其他中医执业委员会指出影响中医形象的疾病。7)无精神病。

3.2报名及考试

在泰国卫生部行医执照管理局进行报名后,通过为期两天的考核,包括笔试和临床考核。笔试考核内容涵盖中医知识和法律法规(1999年行医法律和补充本,1998年医务所法律和补充本,1967年药物法律和补充本)。临床考核包括处方用药、针灸和推拿。

4中医相关研究机构

4.1东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东南亚中医药研究院原名为“泰中医学交流中心”,成立于1995年7月1日,当时是附属于医疗厅的一个处部,其宗旨是促进和发展中医的标准化,促进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2002年3月5日,卫生部建立新的机构“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厅”并将“泰中医学交流中心”列入其附属部门。2004年7月26日,“泰中医学交流中心”改名为东南亚中医药研究院。10年来,东南亚中医药研究院在推动中医药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的协助下,培养出了第一批中医师,组织了中医资格考试,同时不断地推动中医法律的修订。东南亚中医药研究院的职责包括:1)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学术研究。2)作为东南亚的中西医结合针灸培训基地。3)沟通国内外相关机构在中医药与公共健康领域内开展合作。4)发展国内外中医药数据库网络并提供信息服务。5)提高泰国中医界的学术水平与服务体系,为国民提供有效而安全的替代医学服务。6)发展中医药在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全面应用。东南亚中医药研究院成立10年来,所开展的多个项目推动了中医的发展,尤其在中医基础书籍编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编写了大量中医基础、针灸、中药、保健书籍等。

4.2泰国中医总会

泰国中医总会成立于1925年,1930年经泰国政府注册立案为合法团体,1935年为了发扬中医药优良疗效和使各界人士对中医药有正确的认识,设立了中医图书馆及发行《暹罗中医周刊》,内容以发扬中医药为主,并对中医疗法和保健作了详细的报道。泰国中医总会至今已有6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因受政界及其他种种原因的影响,泰国中医总会至今才有百余名会员。

4.3泰国中医药学会

泰国中医药学会成立于2002年,是中医中药在泰国取得重大发展的里程碑。通过举办传统中医师资格考试,共录取了310名中医师。泰国中医药学会成立至今己13年,组织了多场中医培训班,参加卫生部每年举办的中医师年会及学术讲座,接待中国卫生部及其他国家中医代表团来泰国访问,前赴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等国参加中医学术会议及参观访问等活动。

4.4中医执业学会

中医执业学会由青年医生组成,成立于2012年,当时为了发展中医而成立,不久便与其他两个学会融合为一体。

4.5泰国西学针灸

—草药学会泰国西学针灸—草药学会的会员为西医,其成立目的是向西医医生和民众传播中医、针灸知识、学术文章等,于2001年时被列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与卫生部联合举办针灸基础班、提高班以及专业班至今。

5讨论

第8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就业信息化;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5-89-3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Qi Ke

(Hebi Employment Training Center, Hebi Henan 458030 )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mploymen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ussed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bile Internet of mobility, immediacy, convenience and so on, to reform the current graduates employment working mode, to exp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as far as possible, and to do a good job of employ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employment informationiation, 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就业服务就其本身来说,其核心是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优化河南省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指出,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1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现状分析

2014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48.3万人,其中:研究生1.3万人,较2013年增加0.2万人;本科生21.3万人,较2013年增加2.3万人;专科生25.7万人,较2013年减少5.6万人。

1.1 毕业生学历分布情况

2014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研究生为19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04%;硕士研究生为1.3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69%;本科生为21.3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4.10%;专科生为25.7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3.20%。

1.2 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

河南省2014年毕业生中有男性22.87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35%;女性25.43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3.65%。其士生男性104人,女性86人;硕士生男性0.6万人,女性0.7万人;本科生男性9.8万人,女性11.3万人;专科生男性12.4万人,女性13.4万人。

1.3 毕业生文理科构成情况

2014年生源中文科专业占毕业生人数的45.93%;理科专业占毕业生人数的54.07%。

1.4 毕业生生源数量前十的高校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省内生源中,毕业研究生占省内生源总人数的2.43%,本科毕业生占42.72%,高职专科毕业生占54.85%。其中郑州地区的生源最多,占河南省生源总人数的10.76%。其次为周口地区,占河南省生源总人数的10.18%。其他地区均不超过河南省生源总数的10%,其中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不超过5%,鹤壁、济源地区的毕业生人数低于1万人。

1.5 省外生源来源分布情况

河南省省外生源占毕业生人数的8.15%,其中省外生源毕业研究生占研究生总人数的10.12%,省外生源本科生占12.97%,省外生源高职专科占3.89%,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安徽省、甘肃省是省外生源数量最多的5个地区,生源人数超过2 000人以上。2015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9万,较2014年增加1.6万,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2 就业信息化创新

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真实、权威、公开、公益。运用网络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信息真实。河南省一直坚持以“诚信”为基准,确保全部上网的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有效。要求所有上线的省内高校毕业生信息要经过学校审核上报和维护。

就业信息化两大功能即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与工作管理。就业信息化四项服务是:

一是信息服务功能。二是网上办公功能。三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功能。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监测功能。

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无纸化管理。毕业生在网上可与多家用人单位在线洽谈,扩大了择业空间。学校也可以依照信息网提供的数据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我们了解到环境探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职场信息是环境探索的核心内容。专业方向与职业领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搜集职场信息时应以专业方向为主线[1]。

2.1 专业应用方向与动态

通过专业教育、专业教师以及校友了解专业的应用领域,对职业发展方向有初步的认识。从宏观上了解职场对人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提炼出几大核心技能与素质,在大学生活中围绕这几项进行培养与完善。

2.2 职业目标岗位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的内容,从自身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进行判断,在专业方向对应的职场领域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岗位,以平衡专业学习与自我需求,找到最佳的目标岗位。

2.3 岗位要求

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对于相同岗位的要求不同,也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与用人理念。大学生在锁定目标岗位后应重点关注目标岗位的具体要求,例如职位描述、职责范围、工作内容等细节信息,并查看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对同一岗位的要求与描述,描述中的共同点即可作为该岗位的通用要求,对于描述中不同的地方,应结合不同的经济性质予以分析与辨别。具体方法如下:

2.3.1 巧用招聘网站的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查询岗位招聘信息。通过高级搜索功能,首先能了解学校对应专业的就业行业,例如:物流/运输、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会计/经融/银行/保险等;其次,根据行业类别,选择公司性质,不同的岗位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要求有所不同;最后,在行业类别、企业性质的基础上选择职能类别,点击职能类别,能看到对应该项职能类别的岗位名称,将岗位名称输入“搜索关键字”,则可以得到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因此按照:行业―公司性质―职能类别―岗位的顺序,可以查询具体岗位的招聘信息[2]。

2.3.2 善用岗位招聘信息归纳就业能力要求。在某岗位的招聘信息中,有如下信息值得学生关注:公司简介、公司规模、薪水范围、职位描述,其中,公司简介与职位描述值得重点关注。通过公司简介可查询公司的网站,网站上有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年报等信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概况与前景;通过职位描述,了解公司对岗位的具体要求,即对就业能力的要求。按照就业能力模型的要素内容,可将公司的具体要求进行按照就业能力的四要素知识、技能、能力、特质进行分类整理,搜寻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职业发展路径、学生的努力方向,以得到岗位就业能力要求[3]。

2.3.3 行业专业BBS为就业能力提供进一步参考。基于招聘要求的岗位描述与工作实际有一定差距,行业专业BBS为缩小这一差距提供了信息支持。通过访问各行业的专业BBS,能够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对知识要素、技能要素的更新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3 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集中建设程度

提高认识,形成“以毕业生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把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真正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公共服务的平台、毕业生参与的渠道。明确分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运行管理机制,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及时协调解决网站建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4]。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建设中应该重点从以下方面来实施:

3.1 建立有关部门、社会机构和毕业生共同参与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机制,取消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推行学术团体标准,建立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三级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一切从毕业生的角度出发,以毕业生满意为服务目标,与毕业生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共治理水平,调整社会关系,缓和社会对抗。

3.2 推进网站多层次建设。要推动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各方协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基地,构建学生、教师、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共建“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信息服务。

3.3 加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安全保障。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5]

4.1 正确认识电子政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全省全局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重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建设。增强推进全省高校全方位立体交互式市场服务平台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2 建立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资源整合,统一数据中心

4.2.1 Web,即传统网页方式。

4.2.2 移动版,基于Web,为手机、平板进行优化。

4.2.3 App,针对运行iOS/Android等智能操作系统的手机开发的应用软件。

4.2.4 微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模式提供的接口,实现微信平台与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全省使用统一的软件操作系统并设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各网点只经办业务,数据向中心集中,充分实现“数据往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促使招聘信息深入千家万户;使就业指导“信息化、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

高校全方位立体交互式市场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工作主要概括为六个体系: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库建设、维护体系,信息资源目录、定位体系,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体系,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信息资源安全体系,确立信息资源相对独立的工作框架将有利于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

4.3 通过全方位立体交互式市场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的建设推进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开发利用

建立一个集国家政策及就业资讯、就业信息采集、就业趋向分析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就业服务平台,使之适应大学生就业形式的需要,满足当前国家及高校关于人才供需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河南省关于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就业对接的要求。

4.3.1 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形势分析系统。通过建立供需模型与设置供需追踪维度,实现毕业生岗位供给、毕业生就业机会需求及供需比例的实时追踪。包括通用岗位、行业岗位、多种就业流向的供给情况变化,供给岗位对学历、专业、地域性需求的情况变化。在任意给定时间内,监测毕业生岗位对于地域的要求比例分布,并可通过对重点城市或地区和河南省主要地市的不同纬度进行统计。

4.3.2 就业过程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多维度的指标分析体系(毕业生就业时间、地域、行业等),实现对毕业生就业的实时有效监测,对毕业生规模、就业率、就业去向分布、就业相关的等数据指标进行实时查询,对可疑(非真实)就业数据进行监测,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管理指导服务工作。

4.3.3 就业结果分析及反馈系统。对学科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的各个维度进行类比分析,按照学校就业率、学历层次、专业类别、重点学科、中外合作办学、行业职业教育分别对就业情况分析排序,并对排序中出现的就业率低下专业进行预警反馈。通过系统发现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同时作为调整学科培养方式和调整招生结构的重要参考依据。

4.3.4 就业质量评估数据报表系统。通过设定指标体系对单所学校的生源数据,毕业生个人数据,学生就业单位数据,往届毕业生调研数据的汇总与分析,掌握目标学校的整体及各院系专业的就业成果、特色(或亮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指导目标学校学科结构调整和优化学生培养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指标体系包括毕业生总体规模、应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与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对比分析、已就业毕业生反馈情况分析等。

4.4 开展互动交流与服务、加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建设和管理

4.4.1 门户网站: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4.4.2 商业网站:待卵化,商业化运营。

4.4.3 网上服务大厅:各种就业手续的在线办理和查询。

4.4.4 创业网:毕业生创业工作的网站。

4.4.5 就业市场:常设市场、高校市场、分市场、网络市场。

4.4.6 培训:培训学校、网络视频课程等。

4.4.7 评估中心:评估中心网站、业务模块等。

稳妥开展在线访谈等互动活动,深入整合各项网上服务,拓展主题服务功能,提高网上服务能力,加大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力度,不断提升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切实提高在线办事能力,加强毕业生参与。政府、单位相关官员可以采取开放博客,公布电子邮箱等方式,征求河南省毕业生意见,畅通河南省毕业生访求渠道和就业通道,提高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公开性和执政的透明[6]。

参考文献:

[1] 万四华,陈东红.大学毕业生就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2] 狄国强.移动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J].教育信息化,2005(6).

[3] 卜永华.大学生网络求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 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第9篇:西南交大毕业总结范文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在上述各个高校所处的院校及学校特点的不一样,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但同类高校之间还是具有共性的,下面分类分析。

(一)全国综合性大学此类院校

以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学校既是最早开设全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该专业的标杆学校。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于交通学院下,由于该院校知名度高,学生在交通行业口碑较好,学生就业较好。主干课程包括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客运交通系统、运输经济学等。根据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该类型交通工程主要设置轨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设计与交通设计规划三大方向。

(二)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

此类院校基本归属于原交通部,交通专业背景性强,学生毕业后也基本是在原交通部的下属交通单位工作,例如中交公路局等。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规划、运输经济学、交通设施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公交运营、交通枢纽设计。

(三)传统铁路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原铁道运输)专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专业背景性不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交通规划、运输布局、高速公路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目前公交公司对本科类人才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车辆工程方面,对运输管理等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该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四)汽车运输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基本依靠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属于汽车运输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汽车运输调度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运输场站设计、交通调查与分析等。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运输业发展缓慢,所以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五)土木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土木工程系,专业方向为道路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由于目前国内公路与铁路建设发展蓬勃,所以学生就业率较高。

(六)民航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民航系,专业方向为机场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场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目前国内机场建设发展蓬勃,而且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学生就业率也较高。

二、西华交通工程专业

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1999年申报,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截止2014年10月,共计招收14届学生,累计培养500余名学生。西华交通工程专业设于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由上述汽车运输类专业转变而来,专业方向目前包括道路工程和交通规划与设计两个,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只开设了道路工程方向的教学班。对比上述各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特点,建议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开设道路施工和轨道施工两个教学方向。

(一)道路施工方向

四川地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建设需求在未来还是很大,道路施工方向的交通工程专业在未来的需求量将很大。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南京工业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施工、路基路面工程。

(二)轨道施工方向

目前全国地铁与高铁建设方兴未艾,对轨道工程方向需求量巨大,但是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轨道工程专业名称。根据上述分析,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可以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方向。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轨道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