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精选(九篇)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第1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扩大,诗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成为中考的必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只有通过"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神韵。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境界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1读懂意思,体会其节奏和韵律之美,进而体会其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掩饰不住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酣畅淋漓的"喜"让读者也喜笑颜开。再如《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自己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志向与雄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而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风光的壮美苍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及戍边将士的爱国之情。

1.2抓关键词语。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句中的"碧草"、"春色"、"黄鹂"等,都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观赏;一个"空"字,点明了黄鹂的白白歌唱,这两个字表现出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所以就不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美景。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在天涯"而成为"断肠人",相思之苦跃然纸上。

1.3由表及里,领悟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可以从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逆知诗人内心的情绪。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远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山村风光的小诗。远山夕阳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荡漾的池塘里。归村的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着短笛,虽然无腔无调,却也别有情趣。细细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清新优美,生活气息浓,是一幅优美的山村晚景图。而在这幅图中蕴含着的,是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山村风光的热爱。

2.品味诗词,体验语言之美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可谓字字珠玑。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使春天一下子变得鲜活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敲",刻画出僧人夜归的画面。又如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两字,诗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写得勃勃生机,同时表示时令的更替,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之理。

古诗词的语言经常是虚实结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人人尽知的滚滚江水,令人感到这个"愁"是无法承载的。或者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还有雅俗结合的,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3.把握时代,走进作者心中

第2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常建的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人常建一生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诗人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之作。

破山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的。首句“清晨入古寺”,既点明入寺的时间,又着重指出这是一座“古寺”。唯其是“古寺”,才激起诗人“清晨”来游的勃勃兴致,而“清晨”入寺,正表明诗人对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刹的向往。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紧承首句而写入寺所见。破山寺建筑壮丽,佛殿庄严,气象宏伟,这些诗人都没去描绘,突出勾绘的是被冉冉升起的旭日照射的“高林”。这就给人以清新明丽,葱茏苕秀的审美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幽静之感。在艺术表现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抓住破山寺内外古木繁茂,郁郁葱葱的特征来写古寺的深邃幽静。这一联在结构上承接得十分自然,“初日”上承“清晨”,“高林”照应“古寺”,浑成无迹。

首联描写的是古寺周围的环境,还没有进入后禅院。颔联就随着诗人的行进而作进一步的描绘,“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佛殿步入后禅院,经过的是一条修竹夹道的小径,来到“幽处”的禅房。一个“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极口称赞这两句诗,他说:“吾尝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题青州山斋》)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体会推崇这两句诗妙意天成,这是很有见地的。就艺术的独创性而言,这一联诗人以自己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抓住破山寺后禅房突出的景物特点,创造了一种幽深淡雅的艺术意境,可谓“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原诗》)。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红日高照,林木苍翠,百花繁茂,风光无限,使得鸟儿也怡然自乐,在花木丛中婉转鸣叫。诗人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寄寓于无知无情的飞鸟,好像它们也为这幽美旖旎风光所感染,欢快愉悦。这种“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的艺术描写,构思新巧,别有情趣。“潭影空人心”,则是诗人正面抒写在后禅院幽雅宁静的特定环境中观潭影的感受。水潭清澈,山光、天色映于水中,是那样明晰澄净,观之使人杂念顿消。这一联是一个转折,由刻画后禅院的幽静转向表现诗人内心之静,静境得到深化。

第3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 小学 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美丽、最精粹一种文化样式,也是最集中体现作者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等的一种文学样式。人教版小学语文入选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同学们鉴赏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让古典诗词所蕴含着的真善美理念润泽同学们幼小的心灵。

一、鉴赏山水田园诗,引导孩子们热爱自然。

山水田园诗,是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并借以表达自己美好情感的古典诗词。比如,人教版小语教材中入选的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和杜牧的《山行》、宋代朱熹的《春日》等均属于山水田园诗范畴。因为这些诗歌,都是以自然风景为创作题材,采用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景物、美丽风情等的具体描绘,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学时,引导同学们鉴赏上述古典诗词,可以引导同学们感受古代诗人笔下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之美,可以激发同学们展开丰富的的联想与想象,在诗人描绘的一幅幅远古的、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中观赏那奔腾不息的大江巨浪、领略那烟波浩渺的大海的博怀,驻足流连那绚丽多姿的湖光山色,倾听那潺潺小溪的低声吟唱……并在此过程中受到妙不可言的审美体验,继之,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比如,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我不仅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反复朗诵这首古典诗词体会诗歌中描写大自然的初春气息,还在周末组织同学们开展亲近自然、观赏自然的郊游活动,让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漫山遍野的青草、树木、花儿,倾听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音和林中小鸟的歌唱……结果,很多同学都在周记中写道:“古典诗词中描绘的山水画面很美,真实的大自然中的山水花草小鸟等自然风景更美”、“我喜欢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美,更喜欢大自然中的山水美”、“大自然是我们最美、最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可见,通过教学古典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和开展亲近自然的郊游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之处,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吟咏送别诗篇,引导孩子们懂得珍爱友情。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之间一旦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所以我们的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在城外某个古亭中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这种以离情别绪为主题的古典诗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送别诗。鉴于送别诗的上述定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皆为流传千古的送别诗。鉴于送别诗往往具有情景交融之审美特点,所以,教学上述送别诗时,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同学们领略到诗歌中描写的美丽景观,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味古人在送别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抑或缠绵抑或牵挂抑或叮咛抑或豪迈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同学们善待朋友、珍惜友谊、珍爱友情等的美好情操。

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时,同学们在整体感受这首诗中所描绘的黄鹤楼、孤帆远影、奔腾不息的长江美景和诗中所体现的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都被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所深深感动,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李白对朋友的感情真深啊,李白的朋友乘坐的帆船都看不到了,他还站在长江边上不断挥手致意”、 “李白珍爱友情、珍惜友谊、对远离自己的朋友依依不舍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李白那样珍惜友情,善待朋友。”可见,引导同学们鉴赏古典诗歌中的送别诗,既有助于引导同学们深刻体味作者善待朋友、珍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又有助于引导同学们懂得珍惜友谊、善待朋友的重要性,继之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三、品析咏物诗,引导孩子形成完善人格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枝奇葩。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于是,他们常常在细致描摹山川河岳、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之物时寄托自己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或表达自己的美好情怀,或寄寓自己的美好愿望,或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或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等。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清代文学家郑燮(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咏物诗。前者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咏石灰,实则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生信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后者通过刻画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美好品格,寓情于景,表现作者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坚强不屈、勇敢坚强等的美好品格和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铮铮傲骨。教学时,引导同学们细细品鉴、深刻感知上述咏物诗中蕴含着的作者的美好情感,可以借此陶冶同学们的美好情操,完善同学们的美好品格。

又如,教学郑燮的《竹石》时,在引导同学们充分诵读和基本感知这首诗歌的大意后,我用白板出示了下列两道预设题供同学们思考、讨论:

1.郑燮的托物言志诗《竹石》,作者通过借物喻人、托物寄怀等表现手法,表面歌咏了竹子的顽强生命力,实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

2.我们从郑燮的托物言志诗《竹石》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过多久,同学们就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了,有同学的说:“读了郑燮的咏物诗《竹石》,觉得郑燮刚正不阿的情怀很美丽”;有同学的说:“读了郑燮的《竹石》,觉得做人要做竹石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

可见,引导同学们品析古典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咏物诗,可以熏陶同学们的品格,陶冶同学们的性情,美丽同学们的情操,完善同学们的人格。

第4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一、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背诵内容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背诵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首: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从时代上看,主要集中在汉代唐代宋代,从形式上看,有三首诗歌两首词;从选取的内容看,主要是励志和风景的描绘;从艺术特点来看,选取的诗词都是同时代的翘楚之作,是中华诗词传诵不衰的典范之作,值得学生认真欣赏、涵韵和背诵。

二、从中考考点的角度把握诗词

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考查点主要是:

一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①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②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④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二是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是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①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②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四是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还可以按内容把初中古诗词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按人物形象还可以分为: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等。

解题思路与技巧主要有这些方面:一是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二是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三是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四是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五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六是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三、举例欣赏诗词

一是选取《观沧海》进行欣赏。首先可以翻译这首诗文如下: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其次是把握其主题思想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再次可以选取其中的诗句来分析其写作特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5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风光旖旎的田园牧歌景色

说到古诗中的田园风光,则不得不提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祖――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他的田园诗别开生面,清新自然,且有无尽的神韵。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饮酒》一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首传颂千古的诗句像一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此诗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赞赏和推崇。同样擅长田园诗写作的盛唐诗人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恰似一幅色彩鲜明、诗意浓郁的田野风景图画:广袤的水田,飞翔的白鹭,浓荫的树木,鸣唱的黄鹂,在诗人生花妙笔的组合下,产生出一种动静结合、声画并茂的视听效果。

北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中“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的诗句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农村田园风光:在柔嫩的青草地上欢叫的牛犊,在夕阳中归林的乌鸦。词中景色井然有致,清新明丽,充满了乡野泥土的气息,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的淳朴情感和深深爱恋。

宋代词人雷震《村晚》中的名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同样充满诗情画意:夕阳西下,牧童横坐牛背,在放牧的归途中,手握短笛,一路信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清人袁枚《所见》中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同样质朴自然,悠闲自在,前后两诗,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风情浓郁的乡村农家院落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第一首形象地描绘了乡村院落的民俗风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林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随手拈来的佳句尽管形成于千年之前,却依旧能够唤起我们对儿时乡村面貌的记忆。

王维在开元后期的诗作《渭川田家》的诗中亦有此类描述:“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侯荆扉……”温润的夕阳照在渭水岸畔的村落上,小巷里是缓缓而归的牛羊。倚靠在柴门边上的老人眺望着远方,热切地等待着还未归来的牧童。

晚唐诗人王驾《社日》中“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更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作者从村外稻谷丰收在望的景象渐次移笔至村内农家院落中的猪圈鸡窝。尤其是农户“半掩扉”这个细节刻画的很有表现力,诗句写出了当时农村民风淳朴、农家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境。大诗人杜甫笔下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则让读者领略到了水乡江南人家的独特韵味。

躬耕桑麻的辛勤生产劳作

说到农民躬耕劳作的艰辛与不易,人们自然会想到李绅那首脍炙人口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小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力透纸背,极具严肃的教育意义。而该诗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夸张描述,又表现了收成的丰硕和劳动的欢乐。

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曾写下诸多表现农民生活的诗作。其《悯农》一诗中写道:“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月,更堪岁里闰添长。”此诗以情感丰富的笔触写出了百姓对风调雨顺年景的渴望。

被称为“中兴四大家”的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退居家乡后写了一首名为《四时田园杂兴》诗,描写了农民夏天劳作的场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一首描写夏日农忙时节的诗歌,作品热情讴歌了辛勤劳作的农家儿女。全诗最后一句,令人拍案叫绝。村里的儿童虽不谙农事,却也不闲着,学着大人的模样种瓜,小诗充满了农村少儿纯真的童趣。前述王维《渭川田家》中“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的诗句恰似一幅白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乡村种桑养蚕的农耕生活。正是因为有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勤耕耘,家家户户才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和“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富足。

情趣盎然的农家闲适生活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描写农家生活的诗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在暖融融的阳光下,主人和客人临窗而坐,桌子上有主人特意准备的丰盛饭菜,窗外是青山绿树以及农家的场院……主客一边举杯畅饮,一边交谈农事,真可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农家闲适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

第6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关键词:清新雅致;绚丽夺目;活色生香;诗情与哲思兼具

读了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不仅为作者笔下的爱国之情所感动,更深深地被其清新隽永的语言魅力所感染,有“词句‘袭’人,口有余香”之感。本文就谈谈这篇美文的语言特色。

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清新雅致

语言的魅力首先来自修辞的艺术功力。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有力、清新雅致。

1.比喻

比喻修辞的运用主要在于选用贴切新鲜的喻体。本文的喻体新鲜独到,准确传神。如“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蔚蓝的天空像半透明的碧玉”“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这里的“轻纱”“碧玉”“微笑的眼睛”就很形象贴切,分别写出了羽云的柔美、天空的澄澈、桥的亲切可人等特点,若把羽云写成像棉花团、天空像湛蓝的海水、桥的两孔像是人的两个鼻孔,不仅不恰当,更毫无美感。喻体的美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彩。

2.拟人

作者发挥想象力,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使语言情深意浓,有神魄活力。如作者写春天的生机时,说“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昆虫们“正在以人们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写夏天的清晨时,说“云雀在天空歌唱”,使我们仿佛听到云雀美妙的歌声,惬意的凉爽浸透全身;写太阳,不说“红彤彤的太阳”,而是说“红光满面的太阳”,好像太阳是位鹤发童颜的老公公,可亲又可爱;写秋天的美丽,尤其有诗的韵味,“翠锦斑斓的黄叶,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这里的“倦意”一下子把大自然写活了,写出了大自然的节律变化,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排比

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繁丰之美与气势雄壮之美。如第四段,写祖国疆土的辽阔,“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整齐的句式,一气呵成,把丰富的内容一笔带出,有大气包举之势。第二十六段,写扬子江的涛水,“它在成长,在变幻,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澈的清溪,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峡谷之间的险滩……”这里一波三折地写出了扬子江变化多姿的壮美,仿佛是一首回旋激荡、雄浑博大的交响乐。此外,本文的第五段、第六段、第十一段、第二十九段等都是整段运用了排比句式,势若千里,气贯长虹,都给人以旋律强劲的美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融入大量色彩描写,使语言绚丽夺目

现代作家刘白羽说:“没有色彩就没有艺术,色彩是构成形象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以画著文”,使语言有绘画之美。如歌唱祖国大地焕发生机的描写:“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壑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这里用不同程度的绿色绘出了一幅富有鲜明层次感的三明治式的“绿色海洋”图,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对祖国四季风光的描写:“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又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这里运用多种色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祖国四季风光的美丽动人,词语的色彩感极强。

文中还有“绿色的苍苔”“碧油油的春草”“青青的草色”“银色的小溪”“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碧绿的海水”、“白茫茫的浪花”“蔚蓝的天空”“半透明的碧玉”“悬空的彩练”……这些像一幅幅绚丽夺目的风景画掠过我们的眼帘,美不胜收,达到了“文中有画”的艺术效果。正如丹纳所说:“文学作品是容不得抽象观念的,应该所有的思想都是形象,所有的字儿都能唤起色彩鲜明的形体。”

三、创造性地炼字炼句,使语言活色生香

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炼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本文作者在锤炼字词方面造诣颇深,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

在动词的锤炼上,更是活色生香。如:“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这个“曳”字就把“羽云”“微风”的质感和动作的柔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了。“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这个“踮”字将“每一棵树”动态化、拟人化,赋予了“每一棵树”人的思想情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正翘首以待的热切的神态。“太阳就睡在我们脚下”,一个“睡”字很传神地展现出画面的安详和环境的静谧。还有,“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拥吻着每一个树梢,它的笑是金色的”“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这些精炼的词语――“拥吻”“蹒跚”“颓然倒下”“捧出”“掩映”“披覆”――将大自然描绘得活力无限、出神入化、神采飞扬。

文中还用精炼的形容词描摹情景,将客观情景写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具。如“登上最后的顶峰,周围是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

大量的叠词,使语言有旋律之美,如:“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浩浩荡荡的扬子江”“光秃秃的群山”“青青的草色”“白茫茫的浪花”等都增添了语言的无限活力。

四、活用吸纳诗词意境,使语言诗情与哲思兼具

作者黄药眠是以创作新诗走入文坛的,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朱金顺先生点评他的散文时说:“黄先生以诗人来写散文,他的散文总是充满了诗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本文有不少地方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1.有的语言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有诗的韵律感

如,“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

2.有的语言富有诗的画境

如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彩练”就让人联想到谢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美丽画面;“静静的群山,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让我们想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隽永意境;“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让我们想到晏殊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浪漫情趣;“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望故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不正是化用了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吗?

3.有的语言还融合着诗情和哲理

如,“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一语道尽宇宙永恒而人生无常的宇宙观,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遐思”等,对“草”的意象作了形象而深蕴的哲理性概括。古人认为“芳草”一直长到天的边崖,挡住春天的归路。辛弃疾就说:“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草”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所以作者说“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

综上所述,本文的语言既讲究炼字、炼句、炼意的功夫,又有古典诗词的韵味;既优美生动,又清新隽永。

参考文献:

第7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1.读诗百遍,其义自见

1.1 初读诗歌时,可选择与诗歌感情比较一致的民乐曲,做配乐诵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1.2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节奏、按节拍地吟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诗中的特定氛围。这就需要在读法上加以指导,主要是在节奏、速度、轻重音等方面作具体示范性指导。当然,不必如古人那样各有曲调,只要慢慢读,适当延长某些字的读音,有一点抑扬顿挫的情味就可以了。

1.3 通过反复吟诵,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的感受,品味诗的意境。对于初学者来说,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1.4 在训练中,近体诗和词中的小令,可先让学生背下来,然后吟诵;长一点的古体诗和中长调的词则可分层练习吟诵,最后也要能背下来。

2.授之以渔,锤炼技法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只需教给学生们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从中感悟,合理运用,其鉴赏水平就可自然提高,其学习诗歌的兴趣就会大增,老师们也可轻松教学。我以为鉴赏诗歌可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诗歌的形象性诗歌中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诗人情感的寄托,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事物形象指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如《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

景物形象以所写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如《归园田居》中所描绘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就是一幅清新、恬静、淳朴的山村景象。

而诗歌表现形象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通过事件来表现。如《木兰诗》花木兰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事她女扮男妆,代父从军的事件来写的。二是用环境来烘托。《过零丁洋》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通过环境的恐怖与萧瑟还反映诗人飘泊无依的形象。三是运用描写。诗歌中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都是诗中表现形象常见到的。四是直接抒情。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思来者,独立于悠悠天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其次是诗歌的语言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考试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2.1 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风格,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

2.1.1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1.2 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2.1.3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2.1.4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绛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2.1.5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2.1.6 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文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人的个性。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杜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

最后是诗歌的技巧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2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2.1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2.2.2 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2.3 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2.2.4 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3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2.4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2.4.1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2.4.2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4.3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2.4.4 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2.4.5 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4.6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4.7 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3.多样比赛,扩大视野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的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肯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确实是很重要的。而在诗歌教学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古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所以我会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如古诗词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可以说,学生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几首诗一眨眼的工夫就让他们熟记于心。学生赛得开心,背诵的教学目标也易于完成,而且还可以扩大到课外的诗词,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效果应该让人满意。

第8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寻根溯源

中国艺术精神中的流转飞动之美,根源于一种生命意识,这便是“气”的哲学。生命的流转,遵循着某种韵律与节奏,这就是《易》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宇宙既然是有此一阴一阳的生命节奏,于是便呈现着一虚一实、一明一暗、一远一近、一往一复、一动一静、一俯一仰种种生动姿态。这一哲学落实到美学层面,便是虚实、远近、动静等审美原则与表现手法。当然,严格地说,这不是简单的技巧、手法,而是一种情感态度。诗人游目骋怀、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并进而变静态的、孤立的山水为动态的、流走的山水,其实正是其生命意念的高扬。“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度荆门送别》)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两句诗,不仅写的风景相同,而且句式、语词也大致相同,表现的心灵感受,也同是一种飞动气势之美,但是李诗飞动中有流转、有无限的奔放与自由感,而杜诗则飞动中有沉雄、浑灏和无限的苍凉博大感。

中国文学极强调以虚写实,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的表现方法,善于创造“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在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但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且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内涵形式

动静相映(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这是很多写景诗文意境构成的重要因素。如刘长卿的《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前两句主要是静写,后两句静中有动,而这其中的动也有静的画面。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构成一幅无比美妙的图画。从中,我们远远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诗人通过对一个如绘的山水画面的营建,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意境含蓄空灵,启人深思。

动与静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动静相生)。

1. 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的如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尽管是一个动词,但它给读者展现的这幅画面分明是静止的,而是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而宋祈“红杏枝头春意闹”却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再如“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诗句,“浮”“动”二词化静为动,“郡邑”“远空”本为静止的景物,可诗人运用想象和夸张,从侧面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了汉江水汹涌东去,波澜壮阔的雄伟壮观景象。

2. 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动衬静也可称为“以动写静”,典型的如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空山”本是极为清静之所在,在诗中,诗人并没有去尽情地描写它如何如何地静,而是以声衬静、以闹衬静,以一阵人语响来反衬空山的空寂;又以一缕夕阳的映照,反衬树林的深幽,营造了一个极具幽静的意境。 “以静衬动”也可称为“以静写动 ”,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在动态描写、渲染中反衬出静态。“以动衬静”中静为主,动为次,“动”是衬托“静”的,其目的是为了让“静”更突出,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的动,是为了衬托静。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正好和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相反。

3. 动静结合(动静相生)。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映成趣。例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再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动静结合”是“动”与“静”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二者(动与静)不存在什么先后,主次之别。

动静相映,要善于表现人物情态的特征,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和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场景,即抓住“最富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富内涵、最有含义、最耐人寻味的片刻。因为这一片刻没到“顶点”(莱辛语),最能引发人的想象。如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首诗就捕捉住最富于诗意的刹那,即由静而动、由一化多的那一瞬间,把诗人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使人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诗文中使用动静相映,能生动地表现景物的特征、诗人的情感律动和鸢飞鱼跃的流动飘逸之境。

阅读链接

【古人论“动”与“静”】

1.阅读下面几段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极而静,静极而动。(王阳明《传习录》卷中)

(B)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原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

(C)余尝言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只如六一词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九个字看他何等清真却何等灵幻。盖人徒知帘影无风是静,花影频移是动,而殊不知花影移动,只是无情,正为极静,而“帘影无风”四字,却从女儿芳心中仔细看出,乃是极动也。呜呼,善填词者,必皆深于佛事者也。只一帘影花影,皆细细分别不差,谁言慧业文人,不生天上哉。

(《金圣叹全集・批欧阳永叔词十二首》)

(1)请为C段中画线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2)请翻译C段“呜呼,善填词者,必皆深于佛事者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段中“上下句只是一意”中的“一意”是指什么意思?请结合语段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C语段对“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的分析,谈谈你对A语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与“动”“静”】

2.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请解释下面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沉鳞竞跃 鳞: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首句的关键词是哪一个?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示例,评点所给语句。

例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评点: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作者精心熔裁营构,注意景物描写多角度的动与静变幻与搭配,从而使文章清幽隽雅、意境优美。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曹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枝花影。

(1)有人说“睡起”二字是全词结构的关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动衬静”是本词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寿阳曲 贯云石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1)“倚吴山翠屏高挂”一句中“倚”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曲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写“玉人”慢卷朱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发现

请用散文的语言,改写下面的诗歌,要求准确地表达出诗中动静描写的效果。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参考答案

1.(1)余尝言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只如六一词,“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九个字,看他何等清真,却何等灵幻。(2)唉,善于填词的人,一定都是对于佛事有深刻了解的人啊。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诗上下句都只是以动(声)衬静。(4)“花影频移”,动中有静:花影移动,是客观运动,无人的情感,是“极静”,此所谓“动极而静”。而“帘影无风”,静中有动:帘影无风是静,但这却是女儿芳心中仔细观察发现的,说明女儿内心一直在活动,乃是“极动”,此所谓“静极而动”。

2.(1)①消散②坠落③鱼(借代)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2)“美”;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总领全文。(3)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4)①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②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③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

3.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9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范文

(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下面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歌句子。(课内外均可) (安徽省课改区)

(1)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市)

4.(1)我们往往用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称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为“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写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南宋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湖南长沙市)

5.(1)《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万家忧乐挂心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总理在回答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关于的提问时,引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3)古诗词中,含有“雨”的句子很多,我能写出其中两个完整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宁德市)

6.(1)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福建福州市)

7.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广东广州番禺区白云区)

① 《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消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时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会灵活自如,朱熹《观书有感》有两句作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才成为今天优秀的航天员的。(要求用《〈孟子〉二章》原句回答)

8.丛飞把爱无私奉献给了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至死不渝,真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用李商隐诗句填空)(2分) (广东汕头市)

9.①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词中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弓如霹雳弦惊。

②《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贵港市)

10.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广东广州市)

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享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苍茫壮阔。

11.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河北省)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默写古诗名句。

(湖北恩施自治州)

⑴《行路难》中表现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杜甫感时伤世的感情。

13.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能会发现一个扭转局面的契机,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淮安市)

14.(1)孟子主张国君应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它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并借此与朋友互勉。

(辽宁省十二市课改区)

15.(1)党的领导干部当如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靠自身的高洁品行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一代诗圣的宽阔胸怀及其对民生疾苦的关心。(江苏南通市)

16. (1) 《使至塞上》中最能体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特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经常被人们用于比喻绝处逢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幸福担忧分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

(5)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酒”的完整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建莆田市)

17.按提示填空。(福建泉州市)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18.①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杜甫在《 望岳》 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③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写出一句古诗文中催人上进、励志奋发的名句。(课内外皆可)(山东济宁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总理在2006全国文代会上回答《泰晤士报》记者的问题时多次以诗言志。下面是他的六次用诗言志,请你任意选出5段诗章,写出与其内容或者思想感情一致的古诗文(课内外都可,每一古诗不能写多句)

(山东临沂市)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 (左宗棠23岁时写的一副对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的《竹》)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宋朝张载的座右铭)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德国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20.①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面。

②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一个描写“云”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淄博市)

21.(1)《岳阳楼记》中表明洞庭湖天气早晚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写花草芬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清晨之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市)

22.《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宁沈阳市)

23.①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西汉兴盛的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②在《桃花源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句子描写了“豁然开朗”的美景。

③同窗三年,同学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近毕业,依依不舍。但无论你走到哪里,朋友之情天长地久,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无锡市)

24.①“诗仙”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自己积极进取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芜湖市)

25.①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达自已心志的句子是,。

②周敦颐的《爱莲说》文中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湖北襄樊市非课改区)

26.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春的感受写冬景的句子是:,。

②吾生也有涯,。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终生学习意识。

③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雄心壮志,也是“,”(龚自珍《己亥杂诗》) 的无私奉献。

④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俗话说得好,“,”,只要我们人人动脑,集思广益,就一定能把奥运会开好!

(湖北襄樊市课改区)

27.根据提示,填写句子。(山东烟台市)

(1)李白在《行路难》里直抒胸臆,表达远大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表现作者处世和静心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①总理访美期间,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他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示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②于丹说: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湖州市)

29.⑴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⑵请写出古代诗歌中抒发思念家乡或亲人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浙江台州市)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温州市)

【参考答案】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示例: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1)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 5.略。

6.(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可)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① 马作的卢飞快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略

11.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5.略

16.(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示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提示:①忧国忧民、修身养性(任一角度均可)②忧国忧民 ③关注民生④责任、义务 ⑤爱国⑥道德、良知

20.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③示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1.(1)朝晖夕阴(2)野芳发而幽香(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3.①亲贤臣,远小人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4.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5.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6.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而知也无涯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④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7.(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8.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9.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⑵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