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

第1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一、在保证特殊医疗空间环境要求下,注重自然采光和适宜的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减少电力消耗,是亚热带地区医院建筑绿色设计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人口数量巨大,资源有限。“绿色”的概念,也就是可持续的概念,本身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中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生活水平等都有巨大差异,在生态节能技术上必须考虑注重地方气候特点。亚热带地区湿热气候特点,对医院建筑节能的不利因素是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潮湿的室外空气等;有利因素为春秋季清凉室外气温适宜、季节风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太阳能资源丰富及昼夜辐射不同等特性。富有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的建筑如云南的“干阑”建筑及“一颗印”式住宅、广东等地区的传统民居、骑楼等,特点都是夏季自然通风、防热、遮阳、防雨、防潮等。当今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2011年,中国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已获得业内普遍关注。但有些医院建筑设计为迎合绿色建筑设计潮流,只注重单纯节能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光电板等),对医院建筑的实际运行成本和医院建筑寿命周期内的总成本缺乏清醒认识。而与其它相对复杂、昂贵的生态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所普遍采用的一项比较成熟而廉价的技术措施,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有利于降低能耗,降低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方便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医院是诊治各种病症病人之地,更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质量,使人不会受到医院有害环境的危害。湿热地区的医院建筑设计应通过建筑形式、建筑与夏季主导风的夹角、各功能建筑的布局、建筑空间造型、维护结构形式、建筑细部设计、绿色植物搭配等手段,合理利用风压、热压实现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实现建筑环境的有效控制。

医院建筑不仅功能复杂,能耗构成亦十分复杂,各类能源消耗中,电力消耗占主导地位,为医院能源消耗的主要能耗。而在电力消耗中,又以空调和照明系统能耗为主要,医院空调系统能耗偏大是公认的普遍问题。可见,从医院建筑设计的角度,降低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能耗,是湿热地区医院建筑设计的关键内容,是医院建筑节能的重点。除了按实际需求设计照度,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等措施外,从医院建筑布局出发,尽量减少完全封闭的黑房间,注重自然采光。亚热带地区某些新建医院,通道、病人等候等公共区域缺乏自然采光,室外晴天白日,室内却不得不灯火通明,造成了能源浪费。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被动地适应自然气候发展到主动地控制建筑微气候。但近年来,湿热地区新医院建设,不分科室,对空调的过分依赖和使用,是当今医院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湿热地区医院建筑在设置全年空调系统等方面,它们能源消耗非常高,如果能在这部分能源消耗做适当控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是巨大的。在保证特殊医疗空间环境要求下,注重自然采光和适宜的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减少电力消耗,是湿热地区的医院建筑绿色设计的重要内容。如,综合医院门诊部内存在大量公共通过性的空间,这些空间的热舒适度及空气质量要求不如医技部门用房那么高,因此,在医院门诊部内是完全有条件并且有必要通过自然通风手段来达到既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又能满足人体热舒适度要求,同时能有效降低能耗的效果。在湿热地区综合医院的交通、等候等公共空间,合理的自然通风组织,可有效调节建筑室内的气流效果、温度分布,对改变室内热环境的满意度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自然通风的实现是一种依赖于建筑的朝向、平面布局等设计效果,良好的建筑设计才能有助于增强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

二、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形态、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形体优化与细部设计等方面,注重湿热气候特点的医院建筑设计方法探索

1注重适应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的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形态

以湿热地区医院建筑整体布局的科学性为目标,探讨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道路、周边建筑等环境的相互影响。在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合理功能分区布局的前提下,重点探讨医院不同功能建筑间相互联系与影响之关系,营造湿热地区适宜的微气候环境,节能降耗。医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和道路的布局、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建筑体形、主导风向、太阳辐射热、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综合优化布局,探讨适应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的医院建筑总体布局方法。以广东省深圳市某新区800床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为例(图1),设计小组在方案总体规划形态推敲的过程中,除了从功能流线组织、周边环境限定等角度考虑外,方案设计阶段聘请建筑技术专业人员配合,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对多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分析夏季场地内部热环境和风环境耦合关系,经过方案的对比和重组,综合得出了既功能布局合理(图2),又易于营造舒适热环境的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顺应用地形状,科研办公区、住院区和院内生活区放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形体舒展,利于通风;门诊医技区形体紧凑,缩短医疗流线,节省用地。特别是半开敞的医院街(图3),建筑体块导风效果良好,主要空间没有明显漩涡区,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也有利于医院日常运营的节能降耗。在医院建筑规划布局之初,结合地方气候特点,把节能放在本位,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

2注重亚热带地区医院功能与空间布局的优化设计

建筑空间布局与医疗功能分区的有机结合。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洁污分流,使医院建筑空间布局与医疗功能分区有机结合。依据医疗功能需求及相关规范要求,合理布局、区域功能相对独立,形态布局有助于有特殊要求的功能区域,独立通风空调系统,保证空气质量要求,便利医院感染控制。科学的就医流程,降低运行成本,节省资源。

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科室的资源共享。医院建筑空间布局应注重医疗资源的共享、空间的合理共享、后勤保障共享,营造共享、兼容、丰富的空间环境,实现使用功能和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医院运行成本。如广东省深圳市某新区800床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强调相近功能的科室集中布置,共享医疗资源,实现使用功能和效率的最大化。如:为急诊服务的检验室、B超室、X光室及小型CT室与医技集中布置,拥有与急诊联系密切的流线;住院楼标准护理层拥有两个护理单元,病人休息空间与医辅用房在同一护理层得到充分共享。

建筑空间布局与自然条件利用。鉴于医院全天候运营的需要和布局的特殊性,室内采光通风所需的能耗相当巨大,湿热地区医院建筑自然采光与通风的优化设计,与医院建筑空间形态布局密切相关。建筑主体朝向应朝向或接近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综合利用风压与热压通风原理,利用半开敞庭院、天井等手段,来解决科室单元自然通风问题。单体功能建筑在确保使用功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在保证需要恒温恒湿及洁净度等特殊要求的功能空间设计要求前提下,在过渡季节,尽可能地靠室外新风调整室内温度,利用室外较凉的空气,满足部分散热较大设备和人员比较密集科室与区域冷温需求,从而减少制冷设备系统运行所带来的能耗,尽可能使用“免费空调”。建筑空间布局设计注重湿热地区医院建筑良好微气候环境的营造,在充分考虑夏季与过渡季节建筑通风的同时,注重防止冬季冷风的不利影响。

3注重亚热带地区医院建筑形体优化与细部设计

结合医疗功能布局,进行亚热地区的医院建筑形体优化与细部设计,如针对不同医疗功能部门开窗位置与形式,通过优化设计,以有利于自然采光与通风,达到节能效果。从建筑构件形式、窗户的开口朝向、开窗方式、开窗面积及导风板设置均对科室单元的自然通风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夏季非高温时段,部分区域利用夜间温度较低自然冷风,利用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蓄冷与细部构造,预先进行通风、降温、换气,保持区域良好的空气质量。通过建筑形式、建筑与夏季主导风的夹角、周围建筑的布局、建筑空间造型、维护结构形式、建筑细部设计、绿色植物搭配等手段,合理利用风压、热压实现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实现医院建筑环境的控制。广东省深圳市某新区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大量利用开敞、半开敞空间,局部架空等办法,见缝插针地布置绿化庭院,解决了大部分空间的自然采光通风需要(图5)。此外,还通过设置地面采光通风口和光导照明系统作为补充,如地下车库、洗衣房、三层B超诊室和等候空间,以期达到白天少开灯、大部分时间无需空调的节能减排目的。

第2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医院建筑运行能耗若按能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电、天然气、油、煤、水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医院的用能以电和天然气为主,因此,节电和节气工作是医院节能的重点。此外,医院建筑运行能耗还可按用能子系统进行划分,如:采暖空调系统、卫生热水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办公设备、医疗设备、洗衣房、食堂等。调查表明,医院主要用能系统为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比例高达60%~75%,是医院节能的重点。根据医院用能的特点,节能改造的范围包括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主机设备、输配系统、末端系统)、卫生热水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洗衣房、食堂等。在节能改造过程中,除了建筑、设施设备等“硬改造”外,还应注重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软改造”,如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源管理工具等。

概括而言,医院节能改造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即:测试诊断方案评审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管理效果评估。此模式既适用于医院自行组织的节能改造项目,又适用于节能公司参与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够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挖掘节能潜力、科学合理地降低改造费用,从而获得最佳的改造效果。

现状与问题

*规划与政策

我国没有常设的统一的节能主管部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属于非常设机构,国家能源局不承担节能监管职责),而是将节能监管职能分解到相关部委,各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医院节能工作,但很多停留在定期收集医院能耗数据报表的层面上。在医院节能的整体规划、节能标准制定方面,湖南做了很多工作;在医院节能监管和服务、改造项目推动方面,上海走在前面。

基于我国医院的现状,做好节能工作,依然要靠政府主导,大力推动。

首先是政策及规划的制定。专家认为,医院节能政策要激发起相关单位的内在动力,必须深入分析两个“利益链”:一是医院节能的各个相关单位的利益链,即节能对每个单位有什么“好处”;二是落后技术迟迟不被淘汰的利益链,因为一些落后技术的长期存在,“养活”了相当一批人。这两条“利益链”,前者建立不起来,后者不被切断,就会导致很多节能措施无法广泛实施,以致医院节能工作进展缓慢。医院节能政策,应当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强化能耗审计与监管,实行能效公示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奖罚力度,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建筑能耗定额和能源阶梯定价(超定额加价)制度。

其次是政策执行。长沙某三级医院使用电锅炉采暖,多年来一直未做改造,调查发现,该医院距离天然气管道不足20m远,完全可以改用燃气采暖,且改造的初期投资不大。而实际情况是该医院能耗很高,仅电锅炉的年耗电量,按火电发电标准煤耗折算,就超过3000吨标煤。因此,关键在于政策执行到位,否则,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最好的机制都不管用。

最后是监管与服务。做好节能监管与服务,目前有两项基础工作要做。对于医院,急需安装能源分项计量装置和监控系统,只有掌握分项能耗数据、了解设备实际用能工况,医院节能工作才会“心中有数”。对于主管部门,亟须建立能源监测平台,该平台与医院能源监控系统联网,有利于动态监管、有效监管,有利于及时调整政策、改善服务。

*方案评估与决策

通过对湖南“3+5”城市群18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用能调查发现:12家医院或多或少做了节能改造,占总数的67%;仅有1家医院对各能源子系统安装了单独计量装置,有完善的能耗分项计量和监控系统;有3家医院做过全面的节能诊断,仅占总数的8%;全部为单一项目,没有一家采用全面的、系统的节能改造方案。

节能项目总计42个,其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有8个,占总数的19%,其余为医院自行组织改造项目;改造投资均不大,有30个项目的初期投资少于15万元,占总数的71%;技术方案单一,有23个项目采用照明改造或空调水系统变频改造,占总数的55%。

另外,大多数医院无整体的节能规划,短期行为较多,同一项目多次或重复改造;改造方案对充分利用现场条件考虑不够,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考虑不够;不注重改造后的运行管理,维护成本较高;对减少医院整体能耗的效果不显著,或者没有评估过改造的效果。

经分析,大部分医院对于方案评估环节不重视或者节能诊断工作缺失,以至于决策不科学、主观随意性大,直接导致节能改造效果不够理想。

为此,建议各医院在进行方案评估时遵循以下原则:

改造方案考虑节能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平衡。一般而言,节能,也意味着省钱、减排。实际工作中,节能不等于省钱,节能不等于减排。例如:燃煤锅炉改用燃气锅炉,由于天然气价格较高,节能(减排)而不一定省钱;空调系统采用冰蓄冷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了较低的分时电价、冰蓄冷电价,省钱但不一定节能;污水处理系统改造,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减排但不一定节能。

改造方案既要考虑节能,还要考虑用能结构的优化。一方面,我国的电力生产以燃煤发电为主,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从本质上说,电绝对不是清洁的能源。因此,减少用电量,是优化医院用能结构的必然要求。不少地区对医院综合电耗提出了限额标准,例如:对二级医院的综合电耗,湖南要求≤60kWh/(m2・a),浙江要求≤70kWh/(m2・a)。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用能补充(如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条件许可时,尽量利用废能(如锅炉废热),可进一步降低医院的整体能耗,优化医院用能结构。

改造方案既要考虑用能总量的控制,还要考虑用能系统效率的提高。建筑节能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运行服务的前提下,控制建筑用能总量,降低单位面积综合能耗,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考虑系统节能,提高用能系统的整体效率。用能系统效率指一次能源利用率,所有二次能源 (如电、蒸汽等)和耗能工质(如水、压缩空气等)均折算成一次能源,特别是电,要按火电发电标准煤耗折算(等价值)。医院应当对不同的用能需求作精细分析,以寻求用哪种能源、在哪个“梯级”加以合理利用;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使用合适的能源,尽可能消除能源转化和传输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按照系统最优原则,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充分集成与优化,使其效率最高。

另外,改造方案应考虑初投资、运行成本、回收周期等因素,考虑医院运营近况与长远计划、能源供应与价格、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节能政策与监管、医院管理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而言,节能公司还要考虑财务成本和各类风险。

*技术与管理

医院节能改造,首先应满足医疗与卫生要求。随着专业设计院、节能公司的参与,技术和管理方面完全能够满足医院节能的特殊要求。

现有的成熟节能技术很多,涉及到能源、建筑、暖通、电气、给排水、计算机和网络、医学工程等多个专业,关键是如何整合,技术运用不当可能导致更大的浪费。对节能公司而言,技术整合能力的强弱,关乎节能改造项目的成败。

通过走访吉林、北京、郑州、西安、成都、武汉、长沙、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的一些医院,我们发现大多数医院对于节能改造认识片面,普遍存在重视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忽视项目管理和运行维护,重视“硬改造”,忽视“软改造”的问题。调查表明,建筑用能系统产生能源浪费的原因,人为的操作及保养所发生之浪费约占55%~58%,设备设施效率差导致的浪费约占42%~45%。因此,要实现节能改造效果,技术和管理这二者不可偏废。

这些医院采用了很多的节能技术,但有两个方面存在缺位:一是围护结构的改造基本上没有。进行围护结构改造,能有效减少医院建筑的冷负荷,大幅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能耗。事实上,这方面的技术也很成熟,典型措施有:外墙隔热保温、三层玻璃窗户改造、外置遮阳板。二是对于医疗设备的节能大多数医院没有考虑,个别医院仅仅对需要预热的设备做一些管理,没有其他措施。调查表明,医疗设备装机功率占医院用电设备的15%~22%(空调主机为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的情况除外),其节能潜力不可忽视。

不少医院的节能管理工作,缺少正确的财务控制。湖南益阳某县医院,燃煤锅炉改用燃气锅炉后,发现采暖季的能源费用居高不下,于是决定停机 “节能”,此事将对医院声誉及服务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实际上,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医院能源管理,从成本、绩效等方面,及时分析、评价医院能源消耗状况,与节能部门一起,找出节能管理薄弱环节,使医院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节能管理内控体系,促进医院管理层正确组织与管理,降低用能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此外,对于节能公司,除了改善售后服务外,还可针对大多数医院缺乏能源技术和节能管理专才的现状,编制一些常识性、普及性的技术手册或者开发一些辅助软件,指导医院的节能管理。

*工作考核与评价

现代医院建筑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及安全性等多重特征,在空间构造、用能状况、环境控制等方面与一般公共建筑存在很大差异这增加了医院节能工作考核与评价的难度。

我国没有制定统一的医院能耗评价指标,各地做法不一。

浙江规定: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单位面积综合电耗为主要指标,并按三级医院、二级及以下医院两个档次分别规定。

湖南规定: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单位面积综合电耗为主要指标,并按一级、二级、三级医院3个档次分别规定。另外,还根据年门诊人数制定了修正系数。

上海规定:床日能耗量为主要指标,床日能耗量=年能源总消耗量/(年床日数+年门急诊量/3)。

武汉提出:单位床位能耗量为主要指标,并根据年床位利用率制定修正办法。

经分析,仅用单位面积综合能耗指标,无法反映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门急诊量的增长、住院天数的缩短、治愈率的提高等因素;仅用单位床位能耗量(或床日能耗量)指标,又无法反映医院面积规模、功能任务、设施条件、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研究表明,医院能耗与床位数存在线性关系;医院能耗与床位数、年床日数、建筑面积、年门急诊量的相关性依次为:床位数>年床日数>建筑面积>年门急诊量。

建议在制定医院能耗评价指标时,可采用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单位面积综合电耗、床日能耗量为主要指标,并按医院等级、床位数分别规定。其中,床日能耗量=年能源总消耗量/ (年床日数+年门急诊量/3)。

另外,为了强调节能工作的经济效益,还可把“万元业务收入能耗支出”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医院节能产业发展

节能改造,对于医院而言,面临建设资金投入大、节能人才稀缺、工程经验不足等困难,存在不少资金和技术风险。如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由节能公司与医院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医院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医院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风险,也就不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院的节能改造以医院自行组织的方式为主,存在局部改造、单一项目、投资少等特点,全面、系统、多项目整合的医院节能改造案例寥寥无几。医院合同能源管理,多数项目不大,年节能量超过500吨标煤或年节能效益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为数不多。我国医院节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医院节能产业的壮大依赖于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晚,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后,节能服务产业才得以迅速发展。一段时期来,无论是政府、用能单位,还是设计院、设备制造商、施工企业、节能公司、中介机构、银行等参与各方,均偏好工业节能,工业节能潜力大、效果好、回报快。相对而言,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发展较慢。

从医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医院节能产业的壮大依赖于医院管理方式的变革。首先,医院用能系统主要承担医疗服务的保障功能,属后勤服务工作,不是业务重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医院未把节能工作列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日程上来。其次,医院缺乏实施节能改造的动力。调查表明,大多数医院的能耗支出占总支出的2%~3.5%,占后勤管理支出的12%~18%,能源占医院的运行成本不是太高,医院没有节能的积极性。只有改变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坚持节能降耗、科学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医院节能改造的潜在需求才能显现出来。

此外,医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节能改造也会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医院节能改造项目的赢利性弱,使得节能公司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节能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节能改造项目融资,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改造项目无法实施;节能公司按照工业节能项目的方式运作医院节能改造项目,由于缺乏运行管理队伍和医院服务经验,出现了缺平台、落地难、过程管理“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

发展与创新

医院节能改造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创新思维,我们认为,现阶段医院节能改造需要使用“组合拳”,即:宏观方面,采取规划、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微观方面,采取设备、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策略。

*探索“两型”医院建设

近年来,在探索医院发展模式方面,山东、湖南等地提出了“两型”医院的发展模式。

根据湖南的“两型”医院建设标准,“两型”医院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医疗技术和绿色医院人文关怀为基石,以打造良好医疗环境、畅通急救通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医疗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保障“零障碍”为发展模式的现代医院。

“两型”医院建设指标体系框架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服务质量与效率、管理素质与发展潜力4个分指标体系。

对医院而言,节能工作必须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两型”医院建设的指标体系中,有很多是节能指标。

对政府主管部门而言,需要进一步拟定规划,推动示范工程,制定配套政策,加强行政指导,培育医院节能市场等。

对于市场参与各方而言,要看到医院节能改造的商务需求,还要研究医院节能改造的特点与规律,更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共同促进医院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分布在用户侧的能源梯级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具有灵活的变负荷、较低的初始投资、供电的高可靠性、很小的输电损失和极高的一次能源利用率等特点。上海黄埔中心医院建设了分布式能源系统。

我国主要推广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简称CCHP),是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发电机等燃气发电设备运行,产生的电力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锅炉或者余热直燃机等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经过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使能源利用效率从常规发电系统的40%左右提高到80%左右,大量节省了一次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各项终端供能的经济直供范围为:电,10kV,1km~2km;空调冷水,1km~1.6km;1MPa蒸汽,1km~2km;60℃左右采暖和生活热水,4~5km。所对应的最大经济供应范围为6~12km2。按照此经济供能半径,应发展50~100MW左右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站。

分布式能源系统设备复杂、技术多样,对后期管理的要求高,仅仅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节能改造。国外的研究表明,采用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减少建筑运营成本达到21%以上。

*构建建筑EPC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与建筑相关的能源管理系统很多,如楼宇自动化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等。一般,这些系统均是针对某个项目定制设计,不能现场组态。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策略较专业,需要专门培训才能掌握,其造价较高,使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二级医院“望而却步”。能耗监测系统具备能源计量监测、统计分析等功能,不能控制用能设备。

建筑EPC项目管理信息系统(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BEPC-PMIS),是将高效用能设备、节能控制技术与专家管理经验整合在一起的应用平台,运用现场网络技术、智能设备、无线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融合成本分析、绩效管理、盈亏平衡分析、线性规划等管理工具,按照“精细化、模块化、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思路,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系统的运营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BEPC-PMIS为运行监控软件、现场网络、自控单元三级结构组成。在第一级,可同时与远程监控终端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监测系统接口;在第二级,可通过无线联网技术来连接智能设备。

运行监控软件采用工业组态软件设计,共分为管理范围、项目交接、运行管理、能源及成本管理、维护及安全管理5大功能模块,根据用能系统运营管理要求,五大模块又细分为38个子模块。

现场网络为分散分布式结构,自控单元根据监测、控制对象而定,均可自由组合。

*推进物业能源管理

物业能源管理(property energy management,简称PEM),是在建筑节能领域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一种创新性节能服务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利用传统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主要特征是在物业管理服务中融入节能服务,达到为业主节能减排、为物业管理公司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物业管理公司与节能公司相结合,一方面,使得节能公司有了一支项目管理队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了一个“当地托管方”;另一方面,使得物业管理公司拓展了业务范围。

第3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由于我市经济总量少,要加快发展必须上一批重工业项目,而目前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中有相当部分如陶瓷、水泥、造纸、铝型材等都是高耗能项目,加大了我市节能工作的压力。2009年,全市节能任务非常艰巨,形势不容乐观。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一方面必须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为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及省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完成我市既定的节能任务。

做好2009年全市的节能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一要把节能工作与促发展结合起来,要把节能作为促发展、拉内需、扩投资、保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相协调;二要把节能工作与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大力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把我市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三要把节能工作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工业化与节能相协调;四要把节能工作与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中,严把项目的节能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引进高能耗产业,实现产业转移与节能相协调;五要把节能工作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节能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与节能相协调;六要把节能工作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加强能源资源对外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对外开放与节能相协调。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相关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节能降耗作为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33%以上的预期目标。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节能考核体系,推动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指标,实事求是考核企业节能完成情况。针对部分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正常造成产品单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对企业*年节能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根据省的要求对企业节能目标分为年度节能目标和“*”节能目标累计完成进度两个考核指标,各占20分,超额完成对应目标的适当加分。两个考核指标得分相加达到40分,视为完成*年节能任务。

二是加强协调做好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节能能力。对有专门节能管理人才的重点耗能企业,加大节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管理水平;对暂时缺乏专门节能管理人员的企业,指导其加强与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协助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改造等工作,确保企业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二)实施节能市场化工程,为拉动内需作贡献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耗能产品、设备。要加强节能监管,要求用能单位按照能效标准的要求,淘汰超过能耗的产品、设备,对未超过能效标准但耗能较高的产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为节能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腾出空间。

二是积极推广节能产品及节能先进技术、工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发动和组织企业申报国家节能财政奖励项目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加快推进我市节能技改的步伐。

三是建立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扶持,提高我市节能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服务机构协助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规划、节能量审核以及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四是建立政府节能专项资金,加大我市节能技改和节能工作的扶持力度。利用节能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增强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市节能监测分析、监督管理等能力和推进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五是继续推动节能对外合作。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港资企业积极申报“清洁生产伙伴计划”资助。

(三)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程

一是指导和督促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抓紧组织完成实施方案,争取尽早取得成果。鼓励实施工作进度较快的试点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新一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废旧物质回收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在企业全面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新技术、工艺或产品创新专利,通过技术进步、改进管理、创新生产和运营模式等途径,在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上树立行业典范。

二是对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在推进省试点单位工作进度的同时,鼓励开展循环经济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争取*天富新合纤维有限公司和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内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同时建议省撤消*市鼎湖区莲花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省循环经济试点计划。

三是组织*高新区制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循环经济工作的范围及深度。组织园区节能管理部门和企业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在产业转移园区、工业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工作方式方法。

四是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计划下半年有针对性在高新区等循环经济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对重点耗能企业、有代表性的港资企业进行专题培训,促进重点耗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水平,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企业。

五是在今年5月及10月,组织符合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条件的企业及认定期已过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减免税,减少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节能攻坚战

1、实施完善节能“三个体系”行动计划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以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是完善节能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分析,实行“一季一报送、一季一分析”,及时全市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三是加强节能统计监测。开展全市以及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各地和重点企业能耗变动趋势。对各重点耗能企业、各地上报的节能统计数据,加强监测,确保数据质量。

2、实施节能监察行动计划。

一是实行企业节能监察行动。制定2009年全市节能监察行动计划,把节能监察任务予以分解落实,发挥市、县(市、区)两级积极性,实行市、县(市、区)联动,推动全市节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对节能目标完成不理想、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耗能企业作为重点的节能监察对象。

二是开展节能专项监察检查。根据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公共机构节能、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能耗限额、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落实情况等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和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重点行业企业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情况等节能专项检查活动,依法促进各项节能法规、标准以及政策的落实。

三是加大节能惩处力度。建立节能监察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全市通报各地节能监察进展情况。落实惩处措施,对浪费能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实施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及联系方式进行重新填报,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

二是组织对新纳入的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写节能规划,下达节能目标,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纳入当地节能部门的管理。

三是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协调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配备能源管理负责人,夯实节能统计、计量等基础,积极帮助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确保企业完成下达的节能目标。

4、实施节能宣传培训行动计划。

一是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电梯使用、普及使用节能产品等十一项全民节能行动,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积极推动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及早筹划2009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实行分类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市重点耗能企业参加省举办的节能知识培训班,同时结合本市实际,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开展各类的节能培训班,以全面提高我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

5、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体系。按照省的要求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承担我市公共机构节能牵头工作。建立由各地、各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参加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是编制出台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经贸委的要求,编制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

三是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对全市公共机构用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启动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市节能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四是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全面掌握公共机构用能状况,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提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建议。

6、实施节能统筹协调行动计划。

一是加强对各地节能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节能形势分析制度,各地经贸部门要健全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度报送制度,及时通报各地节能工作完成情况。将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第4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误解一:医院节能改造完全可以套用通用的节能技术

医院建筑是拥有特殊功能的、复杂的公共建筑。其门急诊量大、住院人数多、人员流动性强、功能分区多,而且重点科室还有特殊医疗要求,这些特点是医院有别于其他普通公共建筑的鲜明特征之一。

尽管与医院节能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很多,但尚未有专门的医院节能标准,因此医院要节能降耗只能参照相关标准与规范,如果不顾及医院建筑特点,就很容易误读相关标准与规范,套用或误解通用的节能技术。

由于医院功能与环境控制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常用的一些节能技术或措施不一定能应用到医院,尤其是一些特殊功能的医疗科室,有的节能措施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空气中的霉菌一般对于健康人群无碍,但对于免疫抵抗力低下的病患(如:癌症、糖尿病、肝肾功能不佳、免疫不全、重度外伤患者等)、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接受外科大手术后的病患、血管内置导管的病患、内置导尿管的病患以及早产儿、高龄者等,会引起感染。近年来医院曲霉菌、赤霉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成为世界性研究热点,而若想消除空气中的浮游霉菌及其孢子,除了过滤外其他消毒措施效果不大。

误解二:医院节能改造关键是降低建筑负荷

提起医院节能改造,传统思路就会想到降低建筑(空调)负荷,加强建筑外墙保温,改装气密性外窗。其实合理设定室内参数才是建筑(空调)负荷的最大影响因素。

在一般公共建筑中,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条件下,要尽量提高室内设计温度。而在医院建筑中,由于服务对象与诊疗要求的特殊性,室内空气参数的选择不是“舒适性”优先,而是“功能性”优先。例如:无菌病房控制参数室内温度比普通病房略低一些,过高易引起患者烦躁,出汗是无菌控制的大忌,因此温度控制在22℃~26℃较为合适(国外标准要求21℃~24℃)。再如:心脏手术中要求室温突降到17℃,手术创口缝合时,要突升到25℃,这完全是医疗要求;从细菌学不利于细菌的繁殖、控制交叉感染角度出发,相对湿度宜在45%~60%。

可见,在医院各科室特别是重点科室中,室内各空气参数应按医疗要求设置,不宜以节能名义随意变动。但也要特别强调不宜因医疗要求而盲目提高室内参数,尤其是空调精度与洁净度,这对能耗影响很大。

对医院建筑来说,降低建筑负荷并非是降低医院能耗的最关键因素,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 “生物负荷”的概念以及“风险控制”的理念。生物负荷是达到所要求的无菌程度时系统应除去的生物性污染物量,而风险控制则决定系统冗余度。因此“生物负荷”是与“无菌程度”密切相关的。室内要求的细菌浓度越低,风险控制要求越高,系统承担生物负荷越大,对系统过滤除菌要求越高,稀释风量越大,甚至要求单向流流型才能达到,湿度控制要求越严,正压控制值越高。“无菌程度”提高,不但加大了相应的“生物负荷”,而且室内控制参数或控制精度提高,也很大程度上间接地提高了建筑(空调)负荷。

另外,由于医院的重点科室往往处于内区,建筑负荷不大,或者说与建筑护结构无关,因此降低生物负荷往往成为减少暖通空调总负荷的关键。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医疗工艺工程师,相关工作常常由建筑师来担当,所以对医疗与诊断、医疗工艺与流程的了解不是很深。医务工作者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要求更大的建筑面积、更高的无菌水平、更高的风险控制要求、更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而忽略了由此导致的造价与运行能耗费用的激增。例如:医院在做手术室规划时,常常不考虑医院级别与专长,往往追求手术室数量、攀比手术室级别,要求配齐所有级别的手术室,尤其是Ⅰ级手术室。实际上首先应确定哪一级手术室对医院本身最适用,或者说使用频率最高,再规划建哪一级的手术室,可保证在实际运营中始终保持该级手术室的最高使用率,这样设置较为合理。

医院建筑节能首要任务就是合理规划以及确定设计参数与风险程度,这对降低负荷(尤其是生物负荷)、降低整个系统能耗至关重要。因此在医院规划或设计前期,设计师应与医务工作者多沟通,了解医疗过程与感染控制机理,合理设定医疗真正需要的无菌水平与控制要求,确定系统的送风量与补风量、温湿度与正压控制要求、空气过滤级数与过滤器效率,这比后续再采用的节能措施或节能改造对降低能耗更为关键,效果更好。

误解三:医院节能改造效果以节能降耗指标来评估

传统上,评价节能技术或评估节能效果往往会直接以节能降耗指标来衡量。我们强调医院节能技术必须始终处于保证医疗、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医院节能技术应该以感染风险来评价:凡是降低甚至消除感染风险的节能技术,宜提倡;凡是加大甚至增加感染风险的节能技术,应摒弃。

感染控制是风险控制中的一个分支,类似于防火,并非一定有个明确的因果关系。的确,医院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特别是重点科室,相比舒适性空调必须是有效、安全、冗余,这些措施未必与感染率下降成正比,这涉及到诊疗过程中感染机率与个体免疫能力的差异。但是,从风险控制角度去分析整个控制系统、发现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确实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对此设计师要有正确的认识,理解风险控制机理,以全过程控制、完善的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我们认为应用“感染风险”来评价节能技术,推广有利于诊疗与感染控制、经得起理论分析与实际考验的节能技术,不能以“节能”的名义来降低控制要求,轻易改动系统,特别是重点科室,否则后患无穷。

误解四:医院节能改造效果以医院总能耗量或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指标来评估

医院建筑不同于普通公共建筑,医疗技术进步,诊疗设备更新换代,医院功能提高,就医环境完善,必然使得能耗增长。随着医院医疗效果显著提高(如治愈率提高、住院天数下降),其业务量必然大大增加(如门急诊量、住院量激增),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采用怎样的高效节能措施都无法改变医院能耗增长的趋势。因此,医院不能采用公共建筑单一的总能耗量或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来评价医院的真正能耗水平与节能效果。

为了客观地评价能耗水平与医疗效果、业务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借鉴工业生产的概念加以说明,生产厂家能耗必然随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而增加,而其节能效果应体现在每个产品能耗的有效下降。借用这个概念,笔者提出医院能耗评价采用人均能耗指标更为合理。

过去用总能耗量或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来评价医院节能,难以区分医院发展与医疗业务量增大而导致医院耗能增高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能耗之间的差别,难以找到能耗的症结与节能的关键,而且用总能耗量或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来要求医院节能降耗,必然迫使医院采用一些偏激的节能措施,导致室内环境变差,院内感染率上升,有的甚至连医疗环境也无法保证,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大。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可谓数不胜数。

我们经过对上海市级医院进行能耗调查与综合评价,认为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用门急诊量人均能耗指标、对专科医院用住院量人均能耗指标来评价医院能耗水平与节能效果更为合理,这样不仅较为妥善地解决了医院发展与能耗间的矛盾,而且能提高医院的节能积极性,更容易发现不合理能耗,真正提高医院节能效果。

误解五:医院节能改造关键是取消通风空调系统中的空气过滤器

医院诊疗科室的空调系统净化消毒装置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医院过度依赖消毒灭菌措施维持无菌环境的做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用过滤除菌的物理方法是一个低能、价廉的技术,一个阻力很低的普通中效过滤器除菌效率就能达到70%~80%,而高中效过滤器除菌效率可达到90%。目前,也只有空气过滤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如臭氧、氮氧化物等),不会产生电磁辐射,不会促使微生物变异和增加抗药性,是一项真正绿色的除菌技术。但是人们往往注意到重点科室的三级过滤,尤其是高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和终阻力之高,使得空调净化系统能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再者,设计人员、院方维护管理人员应该理解送风技术与排风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差异。空调通风是送风技术,服务对象是人,必须对人绝对安全、无害,臭氧与化学消毒在送风系统中是不能用的,若采用静电徐尘器,送风系统只得采用低电压的正电晕静电除尘器而不能采用效率很高的排风用负电晕静电除尘器。

手术室、无菌病房等重点区域对除菌的要求不同于公共场所,要使医疗环境持久地处于受控状态,最大程度降低外源性感染风险。如此严格的无菌控制只有高效过滤器可以胜任,这也是所有国内外规范所认可的。应重视运行中过滤器的实际阻力,高级别科室运行能耗往往低于低级别。对于Ⅲ、Ⅳ级洁净手术室、一般手术室和ICU,完全可以用阻力更低的亚高效过滤器或高中效过滤器。当代过滤技术在进步,过滤器的阻力已大大下降。目前已出现超低阻高效过滤器,仅达到高中效过滤器阻力。

总之,医院在节能改造方面应该根据医疗实际要求与感染风险控制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

误解六:医院节能改造须取消空调四管制或一次回风再加热

现代医院建筑体量越来越大,出现了建筑内区,需要常年供冷。而重点科室往往处于建筑内区,室内无建筑负荷,热湿比小,机器露点低,不利于采用二次回风。传统设计常采用一次回风再加热处理或四管制空调系统,控制十分简便、有效。但从节能规范来说,存在冷热抵消、能耗大等问题,不予推荐或明文禁止。因此许多医院节能改造首先就取消一次回风再加热处理或四管制空调系统,改为二次回风系统,常常出现室内湿度超标。

针对医院常年同时供热、供冷的用能特点,可以采用多功能热回收热泵,将夏季向大气排热回收供热水,将冬季向外放热回收供冷,机组两端同时供热、供冷。为此,应该推广采用一次回风再加热空调处理方式,不仅控制可靠而且可以提高机器露点,消耗多余的热水,提升室内环境控制质量。如果不去消耗这些冷或热,这些冷或热只能排放到大气中。可见这些原先被相关节能规范定义为耗能的技术措施,现在却因采用多功能热回收热泵成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模式。

我国东南部地区在过渡季节甚至初冬,湿度控制一直是个大问题(因为湿度高,气温也偏高),采用多功能热回收热泵可大力提倡一次回风再加热空调系统,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冷热能量,也减少了因两端不平衡而排放废热,既节能又环保。

另一方面,尽管采用多功能热回收热泵使医院冷热水量增加,但耗电量却大大下降,这正符合医院节能改造的宗旨――不是抑制需求,不是单纯降低能耗,而是将不可再生能量降下来。

结语

第5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财务成本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 成本预算

医院财务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财务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财务成本控制的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财务成本核算必须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一致性、配比性、权责发生制及重要性等原则,才能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准确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依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可将财务成本核算划分为科室财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及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最重要的环节,它的运行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成本效果,因此控制成本,降低费用刻不容缓。

一、医院财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医院财务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对财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由于医院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医院员工的财务成本意识及降低财务成本的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医院在抓医疗质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时,很少在降低医疗财务成本上下工夫,往往是搞投入不计财务成本,重收入忽略支出,对卫生材料等其他易消耗性材料使用不合理,存在浪费现象。不少员工以财务成本控制是医院管理者的事,与人没有大关系,有的员工认为,科室所有消耗材料都从病人身上收回来了,无需控制医疗财务成本。

(二)财务成本控制与财务成本核算界线模糊

财务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消耗进行归集,无论正确与否毕竟已经发生,只能被动地反映经济成果,是一事后监督。 而财务成本控制则是对尚未发生的耗费进行控制,在财务成本形成过程中与事先测定的计划财务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必要的耗费控制在未发生之,是一种事前监督。目前医院存在重核算轻控制的现象。

(三)财务成本控制措施不实

由于医疗服务的财务成本变量较大,涉及部门多,精确的财务成本分摊难度大,操作复杂,所以医院的财务成本控制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展开,没有明确的职能机构专门负责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有的归口于经管办,但人员不足,或人员的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不注重财务成本控制,从而形成了财务成本控制形式化;且核算方法也仅局限于对财务成本的简单分摊计算,造成财务成本管理范畴片面化,即只注重对临床科室医疗服务过程的财务成本管理,而忽视药品、材料、物资、设备、劳动力供应过程的财务成本管理。

(四)业务财务预算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内医院部分科室在财务预算编制环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即对于重要项目而言,科室较注重其发展规划财务预算编制,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深入研究项目收入增长比例;而对于不受关注的项目而言,仅依照估计收入予以确定支出,未严格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开展财务预算编制活动,以致财务预算编制严重脱离医院科室实际状况,进而无法起到应有的积极效应。业务财务预算是医院各科室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业务财务预算能够准确反映出医院各科室年度内可能完成的工作规划的财务预算,如人均收费水平、门诊业务量、出院人次等。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业务财务预算编制活动,需要将业务财务预算分解为若干个部分,之后将这些部分分散至相应部门或岗位,由其负责落实。然而,医院与各科室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未实现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以致财务预算指标分解不合理,从而给予财务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医院财务成本控制相关策略

(一)划分财务成本核算单元

财务成本核算单元的划分既是医院科室财务成本核算的基础,又是实现财务成本正确归集分摊的关键。科室分类是医院科室财务成本核算的前提,医院科室财务成本核算质量好坏取决于对医院科室分类是否合理。新《医院财务制度》依据科室的类别将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一级分类科室。为了更好的开展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应以重要性、规范性及前瞻性原则为指导,进一步对一级分类科室细分,将其细分为二级、三级核算科室,其中二级、三级核算科室又称之为财务成本核算单元。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将支出直接或间接归属分配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

财务成本按级次分摊。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之规定,医院各科室应遵循财务成本效益关系原则、相关性原则及重要性原则,采用分项逐级分布结转法对医院财务成本予以分摊,最终将所有的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

(二)实现财务成本核算信息化控制

现阶段,国内多数医院的分科模式主要针对于医院住院部与门诊部,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应在医院临床科室下设门诊核算单元与病房核算单元。医院信息系统直接将部分医院收入直接计入医院门诊核算单元,同时,应将会计核算视为门诊收入予以处理,而门诊财务成本依据门诊部同类科室诊次财务成本进行测算。另外,在整个测算与处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收支配比原则。

医院应立于各科室全财务成本核算之上构建医疗项目财务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之后依托于该系统,运用财务成本比例系数法或完全财务成本法或作业财务成本法核算自身各项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其次,医院应以财务数据为依据,严格按照医疗业务流程对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财务成本、分配作业财务成本及分析项目财务成本等,以此以规避医院资源财务成本流失、浪费现象;最后,结合医疗项目财务成本核算,对病种财务成本核算进行研究,之后建立起集“科室财务成本核算”、“病种财务成本核算”及“项目财务成本核算”于一体的全财务成本核算链。医疗项目数据整理、归集。对各医疗项目数据进行整理,之后将其对应至相应的科室作业中,同时,应将能够直接对应至科室中的医疗项目数据进行归集。

确定作业动因。对不能够直接对应至科室中的医疗项目数据进行作业动因设置。作业财务成本分配计算,产出医疗项目单位财务成本,即直接财务成本计入与作业动因设置后,并对作业财务成本分配计算,之后产出医疗项目单位财务成本。

(三)实施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制度,为财务成本控制保驾护航

医院应建立健全财务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财务成本费用支出;同时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财务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

(四)完善医院财务预算编制与成本控制流程

结合当前医疗市场形势,考虑医院总体发展战略,确定医院收支计划;依据所确定的医院收支计划,医院组织各科室主管人员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共同确定财务预算目标;依据医院各科室收入比例,运用有效手段对医院财务预算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将分解后财务预算子目标分散至各科室,要求各科室围绕财务预算子目标开展财务预算编制活动,并由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将所编制的财务预算予以实施;医院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科室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状况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合理调整优化财务预算;依照医院总体发展战略与财务预算目标全面考评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同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并实现该项机制与考评机制直接挂钩,依照考评结果给予各科室或奖或罚。

三、结束语

财务成本控制是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实行科学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化的有效措施之;可促使医院加大财务成本控制力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加强财务成本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方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敏,王学庆.三级医院成本控制核算管理办法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第6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摘 要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是医院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行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无疑成本核算是适应当前医院竞争发展、完善补偿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从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入手,来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效益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

关键词 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浪费,使得院领导对全院、各科主任对本科室的资产状况、收入、成本费用等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能千方百计节约成本开支、维护、保修机器设备,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医院就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使有限的资金、资产、人才资源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地位。

二、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内涵

医院成本核算是借助计算机手段运用财务会计方法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水平,并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加以控制和考核,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医院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成本核算是基础,在成本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科室成本核算又是成本核算的重点。

三、成本核算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我院成本核算主要以科室、床日和诊次为核算对象。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

我院主要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主,每个科室都有一名兼职的成本核算员。他们按照规定的统计要求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本科室,形成本科室的成本,再上报给财计科负责成本核算的专职核算员。专职核算员将各科室成本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科室。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业务量、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类科室的成本。

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对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诊次成本、床日成本。

四、实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

(一)构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组织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和各部门、各科室以及职工三方面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多个职能部门协力合作的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院级领导负责的成本核算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财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科室、部门、牵头着手进行操作并在财务科设立专职核算人员。医院每一成本核算单元各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并根据要求定期向财务部门报送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这样形成就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二)树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经营理念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全方位和全过程。可以说是面广量大,仅靠单个部门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协同工作。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向职工宣传实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增强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建立健全各项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使成本核算制度逐级扩大和深入。

(三)进行人员培训,培养管理人才

要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要有计划、有层次开展。加强对医院各级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核算统计人员成本核算与管理知识的培训。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理论学习,熟悉和掌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制度要求和核算方法。建立起一支知晓经济管理常识、办事公正、责任心强、严谨高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成本核算数据准确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实质上是一个数据信息的加工厂,即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管理指标、评价指标及活化劳动、物化劳动、成本核算方法等信息,进行量化并以数据库的形式纳入程序进行加工整理,提供适合不同经济管理者需求的决策数据。按照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引进成熟的成本核算软件,实现科室成本向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深入,同时将预算、绩效分配、考核、本量利分析等纳入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体系中,以达到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

五、夯实基础,确保成本信息质量,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要保证成本信息的质量,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要做得好,医院的基础管理水平要跟得上。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基础。

(一)清产核资,摸清资产状况

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全面清查、进行财产物资登记,包括资产清查、价值确认和资产核实等内容。这样摸清医院总资产及科室分布状况;同时对当前使用中的房屋、设备进行现价测定,从原始成本到重置价值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年限及折旧率。

(二)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医院医疗活动中的具体医疗业务所作的最初记载,是反映医院经济活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严密科学的原始记录制度,提供完整、真实的成本信息,对于医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应根据全面反映医疗活动和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制定记载不同内容的原始记录规范。如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储存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办公用品、其他材料等物资,都要准确、及时地登记原始资料,以保证成本核算数字真实可靠,为成本核算和其他管理提供原始记录。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和专兼职管理员,落实了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各自的职责与分工。

3.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我院细化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变动调拨、报废转让及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管理及审批流程。

4.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事先要经过严格测算,实地考察。确定可行了再慎重购进,避免浪费。

5.加强固定资产使用及保养维护工作,降低维修成本。 固定资产实行定期保养制度,对小故障及时维修,避免大故障发生,从而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四)健立库存物资管理制度

1.确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

医院要保证正常医疗活动开展就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库存物资、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但这些物资数量大就会占用很多资金,加大管理的困难。要与供应商协调好,利用现代物流及时配送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

2.实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医院采药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效益,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物资进价成本,以充分发挥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3.加强库存物资的保管工作

将医院的库存物资依据其重要程度、价值大小或者资金占用等标准分为三大类。对高价值库存应作为管理的重点,实行重点控制、严格管理。而对中、低价值库存采取一般管理。做好库存物资的核算工作,做到账物相符;做好保管保养工作,避免损坏、变形;定期盘点库存,查看保质期等,实行先进先出,以免因报废而发生浪费。

4.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

医院对开展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还要应用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计量工作是进行数量核算的依据。如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不能提供准确的材料物资的数量变化资料,无法进行成本核算,也不能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医疗活动中材料物资增减、出入库都要建立健全的验收制度、领退手续。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办理审批手续,并严格进行计量和验收。加强消耗性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物资入库单除由会计与保管签字外,还必须由采购人和验收人签字,加强采购人和验收人的责任。各科室领用物资,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必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报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领用。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或结转下期继续使用,以免造成积压浪费。

(五)完善内部服务计量,制定内部劳务价格

供应室、洗衣间等辅助科室有自己的成本费用和独立生产的物品及提供的劳务,但只限于向医院内部其他科室实行成本转移。所以我们建立了工作量登记制度,根据工作量的难易及复杂程度确定各服务之间的系数关系,据此计算各受益科室的折合工作量,为辅助科室成本分摊提供依据。

六、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

(一)加强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应及时掌握医院现金流量,分析医院投资、融资对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影响、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资金的需求量。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保持适当的负债率,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率,从而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

出纳人员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帐,定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并及时清理未达帐项,确保门诊、住院收入及时入户。

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并做好对帐工作,杜绝呆帐。

(二)加强管理费用的管理

实行目标定额管理,对公务费、交通工具消耗、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尽量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

鼓励医院食堂、洗衣房、供应室、水电维修等后勤部门在对内搞好保障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经营,争取创收,以减少非生产性成本。

我院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找出了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降低了成本,挖掘了潜力,加强了对科室的考核和成本控制,充分认识到了成本核算与管理在改善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总之,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精确的经济数据,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医院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寿义主编.成本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7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它可以带动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药品收支占医院业务收支相当大的比重,药品收支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营成果。因而,在医院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加强药品的进、销、存各环节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核算方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医院HIS系统下完善医院药品财务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

1、药品管理的原则

1.1计划采购  医院应严格按基本药品目录编制药品采购计划,坚持按计划采购药品,防止无计划采购和超计划购药,避免造成药品积压,影响医院流动资金周转。

1.2定额管理  医院应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药品储备定额,实行定额管理,防止库存药品过多地占用流动资金。

1.3加速周转  在不影响临床诊疗工作的前提下,药品采购尽量做到勤进、少进,加速药品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4保证供应  药品是为医疗活动服务的,要必须保证药品的及时供应,避免出现因药品供应不及时影响医疗效果的情形。[1]

2、药品核算的方法

2.1零售价管理  医院药品的出入库、领用、消耗、结存等都要按数量、单价金额记账,并且都统一按零售价进行核算,便于准确计算药品的经验成果。

2.2 数量统计  在HIS系统下,医院的全部药品无论是入库、出库、领用、销售、库存都要进行数量统计,期末,计算机可以对药品的购进、发出和结余进行自动汇总,药品的实物数量与计算机中的结余数量核对无误,从而真正做到药品的科学管理。

2.3 实耗实销  在HIS系统下,药房根据计算机自动汇总出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实际消耗的药品的销售额向财务部门结算,改变了以领代销和以存代销的核算模式,真正做到实耗实销,确保账实相符。

3、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

3.1 药品出入库制度  药品采购入库时,由仓管员负责验收、药品会计共同参与,严格按审批的计划验收。药品发出时,由药房或使用科室填写请领单,经药品会计开具计算机出库单,并确认记账后,请领人凭出库单交仓管员按单发货。

3.2 处方与收入核对制度  药房与收费室每天按规定的时间同时结账,药房填制药品销售收入日报表后与收费室药品收入日报表核对是否相符。要具体核对清楚当天现金药费的数额和记账药费的数额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要及时查明原因。

3.3 定期盘点制度  在医院HIS系统下,对药品的盘点应当做到1个月盘点一次为宜,至少一年不得低于4次,即一个季度至少要盘点1次,以便及时掌握药品库存,及时发现漏洞,做好药品日常管理。

4、加强药品内部控制

4.1 采购控制

要正确制定采购计划,合理确定采购批量,控制采购价格,合理确定采购限额,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控制积压、减少浪费。

4.2 储存控制  医院要对购入的药品严格执行入库验收制度,对品种、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未经验收的,财务部门一律不得记账和付款;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防止积压和浪费;医院要定期组织药品的清查,对失效、毁损、霉烂、丢失的药品,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确保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2]

4.3 领用控制  首先,根据医院临床各科室对药品的消耗量,制订出全院合理的消耗定额;其次,要控制好药品的领用范围,一般情况下,仅住院药房及各门诊药房可以领用药品,临床科室原则上只能领取材料性的药品,不得领用成品药品;再次,要严格执行药品请领的审批手续,对领用的药品要严格执行分管领导审批制度;最后,还要注意加强药品领用后的跟踪管理,定期不定期检查药房有无调药、换药、借药等情况,一旦发现,要坚决制止惩处。

5、积极探索实现药品“零库存”管理

5.1含义及作用

药品“零库存”管理是一个的综合而复杂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利用严格的数量管理来掌控药品需求的变动,保持最小的库存数量,通过少量、多次的药品流动来代替库房存放。

在医院管理中,药品“零库存”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及意义。首先,它可以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资金;其次,它以病人需求导向来制订采购计划,其运作是以少量和多次为特点进行的,可以优化资金结构,加快资金周转;最后,它可以为医院有效节约仓管成本,最大限度地回避了因药品积压带来的价格下降导致的经济损失,加之其始终以严格的数量管理为基础,从而实现全院药品“供应链”的管理的科学、准确和高效。

5.2 具体做法

利用医院HIS系统,住院及门诊各药房可以根据药品发出的实际情况统计出药品的实际消耗,并按药品品种逐个确定药房需求的最高和最低限值,据此,各药房上传采购计划至药库,药库接收到采购计划信息后,及时安排采购;药品购入医院后,药库根据各药房上传的采购申请,快速、全额发放药品,从而实现药库的“零库存”;药品调拨到药房后,可以很快发放到病人手中,从而大大加快了药品的流通速度,有效地减少了药品的积压和资金的占用。医院的各药房可以通过领药入库表、库存表、消耗表、出库表、损益表和缺药报警、有效期报警以及处方查询、退药查询等报表来实现全面控制,严格控制到每一种药品,甚至每一个批号。有了实时、准确的数据依据,辅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药品分类分柜管理、值班数量核查责任制、不定期数量抽查、定期盘存等,再配合财务管理手段,从而真正做到药品全面管理。

另外,运用HIS系统的查询和统计功能,药库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药品进出情况,统计库存药品,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畅销药品、滞销药品、积压药品、过期药品、损耗药品、医生用药偏好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数据,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HIS系统中,会计与库管之间有严格的审核与牵制关系,药品会计账基本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因而做好对药品品种、批次、价格、包装单位的清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如原始凭证、审核签章等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还 必须强化对付款凭证、月末结转、财务对账的管理,做好财务核对和付款准备工作,为药品流通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对医院来说,药品是医院的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药品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业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手段[2],因此,在医院HIS系统下,医院的财务管理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的管理上,而应当同时做好事前、事中的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为医院当好家,理好财,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第8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气动物流系统;物流传输;影响

1 概述

医院日常运行离不开总务部门各类物资的供应,而且物流流转的量巨大,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物资物流的形式仍然是传统的“专职递送队伍+手推车+多部电梯”[1],这种物流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流程复杂、运送人力成本高、差错率高、易造成传送物资的损坏等诸多弊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高效运行的需要。因此,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传输系统已经逐步的在银行、商场等各种应用行业,物流传输系统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光电技术、机械传动装置等一系列技术和设施,在设定的区域内运输物品的传输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传输系统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它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人力而受到广泛欢迎,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到了医疗领域。

2 物流传输系统必要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有中央党校北医三院分院、北方医院住院分部及第二门诊部等分院机构,开放床位1200多张,日均门、急诊量达15000多人次;每年涉及各类传送物资的总类进400种,来回穿梭运送物资的人员上百次,如此繁重的人力投入及物资传送任务有必要进行思考与研究,同时,传统的物资运送带来各种弊端:

2.1 优化物流流程

优化物品递送的流程,变得更直接、更快捷、更方便;优化了感染性疾病科等部门的物品转运方式,减少院内感染,改变了原有繁琐的流程;优化了垂直交通运行的内容构成,降低了对垂直交通的压力。

2.2 提高物流效率

启动传输物资高效可靠,与人工物品传递相比,物流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准确、可靠等特点,可以做到“更卫生、更安全、更快捷”,是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保障;医院物流流转的速度加快了。

2.3 降低物流差错

传统的物流模式,即由专门的勤工承担物流传递工作的模式,其实困扰最大的问题就是差错问题。由于勤工知识层次不一样,无法理解众多专业问题,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而导致一系列差错的发生。也有一些是由于医务人员本身的差错,物流人员限于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差错,从而延误正常的诊疗工作,同时沟通方式采取直接方式,不再存在中间环节,可大大降低差错。

2.4 控制物流成本

实践证明,物流传输系统的使用,首先可以大大节约医院在物流方面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效率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意味着赢得了医务人员的时间可再分配。其次,节约了电力资源的消耗,应用物流传输系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电梯的工作量,节省电能。

3 物流传送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出发,此次我院采取的气动物流系统由监控电脑、风机、三路转换器及PVC管道组成,该系统以空气流动为动力,通过风机正反转实现管道正负压力从而实现传输各种物品,由计算机实时监控。

根据医院实际业务的特点:医院采用单套系统运行,这样可以极大地缓解人员值守的成本;门诊楼及病房单层会包括多个诊区,因此门诊及病房线路可根据区域进行划分,检验科分为急诊检验科和门诊检验科,同时又作为与各临床科室密切配合的部门,每个检验科应该设置多个物流站点,不同物流站点应处于不同线路中,这样,可以避免单条系统故障,单条线路等候时间过长,还可以避免跨线传输,同时,检验科还应该设置内部专线,以保证夜间、节假日、设备损坏等多种情况下,不同检验科实现对于患者标本的不间断化验。病理科的情况与检验科类似,但也应与药品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传输试验,防止病理标本遗洒在系统管道之中。

考虑到不同传送物资的特殊性,此次采取的气流传送系统传输速度高达6-8米/秒,在传输血浆和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时,不宜用高速传输,因为会破坏血浆的物质组成和打碎易碎物品,本系统有一套调速装置,可以调至2-3米/秒。根据物流系统使用特点,单条线路在进行传送过程中,只容许有一个传输瓶。因此,每条线路的子站点不易设置过多,最多不超过25个,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利用效率。然而,对于物流传输的物品中的血液、尿液以及相关纸质文件(部分医院经过测试,冲剂类药品在传递过程中外包装有破损、注射类液体药品有泄露遗撒现象,因此,此处我们将根据各医院的测试结果,再考虑是否将其纳入传输范围),对于物流系统根据场地大小,楼层高矮,考虑在机房安装转换中心。其能够实现不同线路相互转换,可以极大的提高传送效率,缩短传递时间。

4 系统应用效果

我院物流传输系统自2012年2月至今已经运行将近5年时间,该系统传送的物品多为门诊和病房待检验的血液、尿液等标本,病案科为T诊病人病历传送至门诊楼各个诊区,以及放射科胶片和一些纸质文件等,目前物流传输系统月均传送量为4500次,比投入使用初期运行次数增长接近一倍,系统出现的报错率为0.6%,这些报错多为站点使用人员未及时取出传输瓶导致,由于该系统本身导致出现的故障率是非常低。

我院科室物理布局分散,如检验科分为门诊检验科、急诊检验科和生化区域,分别位于门急诊楼3层、门急诊楼B1层和外科二病区2层,通过人工提取取血液、尿液标本运送一次耗时近40分钟,而使用了物流传输系统传送3次的时间仅2分钟;同时,采用该系统为门诊病案科减轻很多工作量,病人在病案科存放的病历资料,患者每次来医院看门诊都要提取病历资料,由于我院门急诊楼楼层高、科室分布范围广,如果由人工送病例,10份病例送到10个科室耗时1小时,采用系统传送只需在传输站点旁几分钟就可以解决了(图1),物流传输系统上线以来在物流传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得到了使用科室的认可。

我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投入运行后,替代了传统的人工运送方式,同时将运送人员从日常繁重的传送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这些人员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入到其它更需要他们的工作领域;另外,由于医院本身是个人员密集场所,对电梯依赖程度高,减少运送人员,把电梯更多的用于行动不便人员。气动物流系统使用计算机监控运行,可以对每次发送数据进行监控或是人为干预控制,能清楚地了解传输瓶在传输管道中的运行位置,保障了系统高可用性。

5 结束语

回顾整个系统建设过程,我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主要涉及土建工程,二期为外科一病区建设站点,在二期工程施工中涉及楼宇穿墙打孔,施工难度很大,工程量巨大。目前,我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现分为5条线路运行,跨线传输要以1号线作为中转线,经过系统的磨合运行,当前系统使用量已经大幅增加,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就目前系统现状业务量增加50%,那么将造成线路繁忙,形成瓶颈。在整个系统的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应用系统的不断完善及前期系统承载的负荷量的评估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系统应用效果及未来的扩展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link?url=4EBIYnpTyP2IB_iEe7Z3kSA5c58_

第9篇:门诊部节能降耗工作计划范文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成本控制与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医院成本核算是借鉴工业企业的一种经济管理方法。是医疗机构按照《医院财务制度》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核算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支出的物质消耗、劳务报酬以及有关费用支出的数额,即把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加以记录、汇集、计算、分析和评价,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范围计算出医疗卫生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根据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消耗,分配医疗服务费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成本核算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3]。(二)医院实行成本管理的目的,医院实行成本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更新医院经济管理的观念,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浪费,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第一加强对医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的前提,对医院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4]。2.第二准确及时地计算医院的成本费用和消耗:客观反映不同服务项目的效益情况。3.第三提高效率及效益,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改善经济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状况,提高管理水平。为医院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及薪酬制度改革奠定基础。第四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医疗产业政策及现行价格体系进行评价,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增收节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三)医院开展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开展成本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医院改革的发展,越来越要求高度的经济管理,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在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医药分家”将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医院在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对药品收入的依赖,优化调整医院经济收入结构的同时,要加强重支出、重效益、重核算的成本核算管理,对医院成本消耗进行有效控制,积极探索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的医院经济运行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运行机制。2.第二控制和审核费用支出,提供经营决策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必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医疗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在安排支出时,能够保证重点,尤其是要使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支出保持合理的比例,使医院的支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3.第三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医疗收费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单位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更具有竞争力。患者对医院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美和耗费少,合理地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院质量的要素之一。医疗收费由政府统一定价,因此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只能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

(一)医院成本的构成医院成本是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总和。是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它由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成本等组成。(二)医院成本费用的分配医院成本费用的分配是指将间接成本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在不同成本单元之间进行分配,以及当成本费用是多科室共同耗费时,在科室之间分摊。及时、全面的将医院成本归集并分配到门诊和临床各科室,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科室面积比例分摊、按科室人数分摊、按门诊人次分摊、按收入比例分摊、按实际消耗量分摊。采用直接分摊法以及内部转移价格法,对不能进入当期成本的采取分期摊销。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均记入成本,包括工资、夜班费等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等材料费、洗涤费、水电费、电话费、保洁费、办公用品费、管理费、房屋、设备折旧费等。(三)医院成本费用归集医院成本费用归集是按医院不同的业务部门和成本总分类项目归集。如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所发生的直接费用,以及与医疗成本费用项目相关的间接费用,均列入医疗支出科目进行核算。成本项目明细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的方式为:对不同成本项目分别采取手工归集汇总与计算机网络传输相结合的方式,按月、季为成本计算期。建立院级和科室级各类成本总账和分类账目。(四)对不同类型责任单元的管理要求1.对医疗技术类型责任单元的管理要求: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成本核算管理的重点,加强科室内部实物管理;各种仪器设备、医用消耗材料、药品、试剂、卫生被服、营具等实物要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交接班时要清点数量;严格遵循计算机网络操作规程。及时、准确登录或统计医疗信息,保证各项医疗基础数据的完整、准确。2.对医疗、后勤实物保障类型责任单元的管理要求:各项实物支出必须符合医院有关规定,严格按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实物购置要按各项事业费年度预算编制采购计划,严格按计划采购;建立健全实物管理制度;健全物资和固定资产实物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完善实物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管理子系统,对各实物部门的采购成本、实物消耗成本、人力成本等实行定额管理;限期报送上月各单位实物消耗成本核算报表。提供的劳务、材料等服务,根据核定的对内服务价格,按项目统计,并实行供需双方签字验收制度;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制度,并设专人负责内部设备、库存维修材料、工时材料消耗统计等实物保管工作,在实物会计的指导监督下,做好实物人、出库的登记统计工作;限期报送上月各单位消耗统计表。3.对行政管理类型责任单元的要求:年初编制本级经费预算,经批准后,对执行情况进行全程控制;严格控制各项行政管理费用,按审批权限开支;厉行节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规定限期向院主管部门和领导报送成本核算各类报表及有关分析报告。

三、成本管理效果的评价分析

(一)医院概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始建于1960年,注册资本:2768万元。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400张,2013年末从业人数91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11人,离退休407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体检、院前急救八位一体,以心内科、骨科和整形外科为研究重点,内、外、妇、儿、眼、口腔、耳鼻喉、皮肤、中医、针灸、理疗康复医学等并驾齐驱的大型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技术人才密集、临床学科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整体医疗水平较强,在北京西南地区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化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也是丰台区和房山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丰台区西南区域传染病筛查和所在地航天职工及周边地区二十余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二)医院经营情况(表1)医院近三年经济指标情况,(表2)为七三一医院2013年与2012年1~9月各项效率指标增长情况,以及与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平均效率指标、二级综合医院平均效率指标对比情况,(本院为二级综合医院),(表3)中可以看出医院应缩短平均住院日,增加病床周转次数。(三)成本管理效果医院自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以来,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成本核算的方法,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合理控制运行成本,并与年度目标责任管理考核相结合,逐步完善考核体系。每月做好科室成本效益分析工作,实时掌握科室成本变动及经济运行情况,对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降低次均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服务总量的增加,使经济效益最大化。近两年医院先后对放射影像科、中医科、社区中心的针灸按摩组、理疗康复组和口腔组等作为成本控制试点科室,对科室人员进行成本核算培训,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对科室经济管理及成本核算进行全过程的指导、不断强化科室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控制,重视经济运行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进一步制定目标管理,定量控制变动成本消耗,增强了科室对水、电、医用材料、一般性物资消耗的节约意识。建立科室库存材料使用台账,鼓励科室加快库存材料周转率,减少科室二级库存,合理控制成本。积极发挥职能科室成本管理导向作用,充分考虑质量—成本—社会效益所占比重,及时通报试点科室成本效益分析工作以及各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收支结构变化情况,使科室管理者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方案,在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降耗节支。1.2013年中医科:实现医疗收入101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5万元,增长47%;成本费用总额9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2万元,增长42%;实现利润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万元,增长287%。利润率由2.2%提高到5.7%,成本费用总额占收入的比例由97.8%降低到94.3%。2.2013年社区中心针灸按摩组:实现医疗收入2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7万元,增长35%;成本费用总额1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万元,增长32%;实现利润1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万元,增长38%。利润率由47.7%提高到48.8%,成本费用总额占收入的比例由52.3%降低到51.2%。3.2013年社区中心理疗康复组:实现医疗收入2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6万元,增长40%;成本费用总额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万元,增长30%;实现利润1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万元,增长54%。利润率由41.8%提高到46%,成本费用总额占收入的比例由58.2%降低到53.9%。4.社区中心口腔组:实现医疗收入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万元,增长21%;成本费用总额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万元,增长18%;实现利润4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万元,增长24%。利润率由54.8%提高到56%,成本费用总额占收入的比例由45.2%降低到44%。医院将根据科室的专业特点进一步细化核算单元,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经济核算工作与以医疗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相结合,根据科室的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可行的方面和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益。

四、成本管理过程中几点建议

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还应注意加强成本预测与成本考核,优化成本决策,建立成本责任制,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建议如下。(一)医院成本核算应由现在的科室核算向病种核算、医疗项目核算发展[5]1.病种核算:医院的医疗服务是针对每一种病种诊疗的,以每一病种为成本核算单位,建立单病种诊疗的标准成本,能够反映每一病种治疗的效率和费用的高低。将其与不同时期、不同医院对比,能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益,与实际病种成本对比分析,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以单病种费用为基础的付费方提供成本数据,将有利于进行医院成本控制监督,提高医院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为患者提供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服务。2.医疗项目核算:建立主要医疗项目平均社会成本的动态测算制度,直接将成本分摊到具体的单个医疗项目,这样的成本核算更准确,成本核算责任更明确,成本核算管理更具体,是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其核算多用于服务定价、投资论证、付费偿还、效益评估等,为新医改方案提供有效的成本核算参考依据。(二)成本核算管理手段由传统手工方式向网络成本管理发展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传输、汇总,分析和共享,提高医疗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保证医疗成本核算运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推进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三)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大型设备核算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探讨的重点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是医院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和利用情况关系到医院经济发展。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测算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每单位(一个检查病历)成本=分类系数×[∑(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变动成本×分类指数)]。除此而外,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参数涉及折旧年限、工作量、人员配备、日检查例数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属于医院内部的长期投资,其特点是耗资多,变现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经过严格测算而盲目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成本管理应从测算水平提高到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成本评价水平。同时还应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折旧率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考查投资效益。成本管理必须要经过调研-预算-决策-计划-控制-评价一系列控制反馈活动,才能发挥其管理职能。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投资收益率。对设备进行分类,设备使用科室合理分摊设备折旧,论证设备的成本投资效益,对投入运行的大型设备,定期从效率、效益和质量等层面进行追踪分析和评价,实行动态控制,加强设备的养护,开展设备使用培训,力求延长设备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地提升设备运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