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导向教学法论文精选(九篇)

导向教学法论文

第1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今天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新型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职业教育需要得到新的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目标就是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

本文立足于提升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内涵的阐述,结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也是源于职业教育,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开始讨论行动导向发在职业教育的运用策略。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因为行动到想法并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个教学方法的集合,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而运用,我们统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的过程别突出学生手、脑、心并用。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具体的能力培养。

二、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从目前笔者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考察后发现,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1.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授,对于自身的理解和实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少的。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是我们今天教育体系中比较常见的教育方法,但是笔者通过对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观察后发现,在职业教育的领域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变,从教学方法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

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的理论化或者是知识化,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的是具体的知识和能力,以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语言文字写作的能力,这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学校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这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技能,从而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和工作。

3.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从笔者对于教学评价机制的考察中发现,目前的教学评价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还是局限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常规作业。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技术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方式不合的,因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需要的是更扎实的技能和实际的能力,而学校教学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风向标,现在来看,这个风向标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的。笔者认为对于职业院校的评价方式应该结合我们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来设置,特别是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目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法实施的方法

从上述对于职业教育当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的阐述后,笔者提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改变教育理念,为行为导向教学法奠定思想基础

笔者认为要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最基础的是教育理念,只有我们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的理念向现阶段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能力的发展转变,我们的实际教学才能够有效果。行为导向教学法才会有更好的实施效果。笔者认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从学校层面开始,学校必须首先对职业教育语文呢教育的理念发生变化,教师才能够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才有更好的效果,基础才能够更稳固。

2.创新教育评价,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新教育评价这是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外部条件,因为现阶段的教学评价过于单一,而且最终关键的是现有的教育评价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现有的评价模式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做出阐述,这里不再赘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语文教育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评价当中,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身实力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实际能力才会有更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3.教师自身加强学习,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师自身的条件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笔者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阐述中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素质,尤其是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积累,对于基本的文化知识的掌握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要求,但是有时非常重要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彩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王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3]黄春鹊.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11:61-63+72.

第2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自主性更明显;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围绕教师的讲授开展思维活动转变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这种自主性更突出。当教师确定了相关的实验项目和任务后,学生通过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看教师演示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在无法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下,就会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减少了讲授的时间,多观察,多让学生动手。在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做好以下工作。

1.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这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的开展必须依据公安实践中刑事科学技术员所必须的技能进行,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开展研究,但也不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实验,应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开展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刑事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是任务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互补、协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整合,组织学生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的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随时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微调;在学习价值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无论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学习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可选性,也可使同学能够真正从评价中获得收获。

二、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应该说,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完全固定的,但从一般的教学规律出发,根据刑事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施: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

1.课前设计和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任务,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纪律情况、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地了解。从已经设计好的众多任务中挑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设计、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学生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协助教师分组、协助教师准备教学器材和材料等,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过程。

2.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前,教师要把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讲解实验的内容、原理、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方法,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也可以教师演示后,让个别学生再次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研究欲望。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思路与方法后,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无论是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的同学,还是实验有一定问题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实验的联系,对原理、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受益。

4.成果展示。在各小组完成实验任务以后,要每组选派一名成员将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组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甚至申辩,在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丰富学习的体验。而后,教师对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把个别的、零散的观点整合、归纳,把对实验的理解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教会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对下一次的学习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第3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1.明确教学的任务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据此选择明确而恰当的教学任务,明确的教学任务,是学生培养方案中得重要内容。在选择教学任务之前,需要了解相关专业学生培养层次。通常,会计电算化知识有三个层次的培训等级:初级培训,只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任务的安排应注重软件的操作训练;中级培训的教学任务应加入会计软件维护和软件参数设置的训练,以期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高级培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会计软件的开发、维护等。针对不同培养需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要,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2.创设教学的情境,实施角色扮演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的培养,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而应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教学。在实施了任务导向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应将课程中的问题按类别、按体系加以切分,并根据学生个人特色和所形成的小组特色,合理分派。这样,每个学生都面临一定的任务,处于特定的实践情境中。例如,在划分会计工作岗位轮流实训,要求学生实施从创建帐套、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二是学生群体形成临时工作小组,要求学生使用某种会计软件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小组成员轮流转换角色,相互评价,这样有利于他们切身体验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熟练相关的工作流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1.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导向教学法转变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卦能动性,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绝大所数的时间都留给学生,教师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积极地学习会计电算化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学习的方法,辅之以一定的实际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使他们具备了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学习的热情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由教师给各个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小组内学生自主分配各自角色,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探讨与各自的角色体验,深刻领悟了课堂所学知识,并以实际操作取代了传统课堂中的“死记硬背”,改变了传统课堂中重理论知识轻实际锻炼的倾向。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实践任务,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和角色演练,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之处。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知识的获得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

第4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部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第5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本科毕业生进行四年学习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本科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综合考察,同时又是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从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出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严重下滑的客观事实。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在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了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最后,采取适合论文(设计)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 

1 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不端问题经常出现,有些学生进行网上抄袭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网络文章拼凑成论文;也有的学生找人;还有的学生直接改用本专业往届学长的合格毕业论文上交等。这些做法,论文(设计)指导老师都很难左右。有些情况可以通过论文查重检验出来,有些则很难查出。但是,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会败坏了学术风气,使得学校安排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选题问题:有些学生所选题目陈旧过时,有些题目范围过大或过小不利于论文写作,或者学生所选题目的写作可行性较差。学生思想惰性强,所选题目陈旧过时,远离时代,缺乏现实应用价值。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题新颖,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尤其是对于以往反复研究过的题目,要从新的视角挖掘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重要意义,而是挑选以前学长写过的题目来写,认为可以照着别人的写法来模仿完成。 

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大题目会有的可写,也容易写够字数。实际上,题目过大,在写作过程中难以驾驭和把握。当然,还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小题目会容易写具体,但是所选题目过小,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写一些具体操作流程,无法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要确定合理的范围,学生尽量选择与学过的课程相关,写作熟悉一些的内容,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再者就是所选题目是否具备写作的可行性问题,由于一些学生缺少写作经验,在选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内涵及外延,以及自己是否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论据及写作素材,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过程出现无法继续或中途更换论文题目的问题。 

三是,论文(设计)出现逻辑结构不合理及写作不规范问题。从历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稿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逻辑上出现前后矛盾、条理不清、缺乏科学的论证方法、研究方法不规范、创新点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甚至于影响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2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没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后果强调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毕业了忙于找工作或毕业实习,对论文(设计)写作不够重视,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学生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或是请人完成应付交差。这些做法都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现的学术不端问题,最终影响到学生能否如期毕业。 

二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够,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指导,导致出现选题偏差。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量问题,没有足够强调学生与指导教师对选题沟通的重要性,更没有进行足够的选题指导实践训练;同时,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学上,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重视不够。开题并进入初稿写作过程以后,才发现要么由于指导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生论文方向差距较大而无力指导,要么学生选题问题较大而无法继续写作。

三是,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对学生写作帮助不大。由于学校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不能够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论文与设计的写作区别、论文(设计)的写作要求、写作规范,以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以及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内容。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论文逻辑结构问题及写作不规范等问题。 

3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要进入各行业从事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因而高校对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应具备的从业能力应包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及责任感;较高水平的分析能力;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学习能力等等。①可以看到,严格的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训练能够起到综合训练和提升学生未来从业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应建立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四是,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首先,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专业。②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既是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项培养学生逻辑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过程。因此,必须强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该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实习实践并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及后续写作。 

必须坚决杜绝学生采取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请人完成应付交差等行为。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校处理过的学术不端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其对学术不端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端做法对学业以及将来职业发展的巨大危害性。 

第二,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论文与设计的不同标准和要求,明确论文(设计)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按各学院按专业建立各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授课导师组,采用竞争机制选择授课教师,使得论文(设计)课程中师生能够就讲解的案例做到专业上的充分沟通,使学生接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写作训练,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应以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否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评价标准。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方面强调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达到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最好强调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复沟通,结合学生实习实践背景,在老师研究方向范围内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合理性,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能够有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之中结合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解来讲授撰写论文(设计)过程,要在教学目标中重点讲授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如何掌控好写作进度,如何做好写作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怎样避免学术不端的做法等方面。 授课过程中要明确论文(设计)指导授课教师职责,依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要求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步骤内容分解到每课时的教学任务中,包括:论文(设计)选题、拟定论文(设计)提纲、开题报告、文献使用、研究方法选用、初稿要求、论文修改、查重及论文(设计)修改要求、定稿要求及学术写作规范等内容。 

授课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进度,即从选定导师、确定选题、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再到初稿写作、论文修改、查重定稿等这样一个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授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指导经验,向学生强调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需要与指导老师主动沟通的要点以及没有做好这些沟通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整个论文(设计)的高质量完成。 

第四,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讲解,让学生结成小组共同进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综合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及创新精神。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等进行查找和使用期刊等文献,学会文献综述写作,培养学生结合专业实践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尤其要遵循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即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训练,提高应用型本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实践人才。 

注释 

① 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第6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20世纪德国制造业称雄世界的强力支撑,行动导向法则是德国在21世纪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拓展的一个新领域。德国“行动导向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挣脱了学科体系内容循序讲授的桎梏,而将职业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组织的参照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它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英国教授瑞恩斯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德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三个层次开发,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德国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情境的设定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确定。

行动领域的开发从三个方面考虑,即:职业方面,从社会上现有职业的状况和需要出发研究确定;个人生活方面,可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方面考虑;社会方面,可从年轻人的现状、行业需要等方面获取信息。

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中涉及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确定能够涵盖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具备典型工作特征的、能够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的学习论题。

学习情境是学校根据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进行具体化的学习论题,可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同时吸收学生的意见,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

三、德国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德国职业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来自职业中的实践工作任务,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教学可使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共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由老师提出并制定项目任务,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2、计划。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3、实施。学生在实践中实施由他们共同开发的项目计划,同时完成项目产品。

4、成果展示报告。项目结束以后学生要作项目产品展示报告。

5、评估。学生参考之前制定的评估标准对项目的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自评,再由老师做总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评价学生制定的解决问题方案。

(二)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分为:

1、信息。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

2、计划。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以及所需的辅助材料和工具,以便制定工作计划。

3、决策。小组讨论,并与老师进行专业谈话,以便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4、实施。学生应用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学生可获得知识与能力。

5、控制。学生使用控制单来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之前工作计划中制定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对比,学生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

6、评价。老师应在专业谈话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今后避免不足。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的机会。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社会角色。演员要确定他所扮演人物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角色扮演的参与者还要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

2、引导。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主题及剧本的情境,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不需做演员的学生们将作观察者从戏外观察演员表演及整个角色扮演。

3、加工准备。演员和观察者要借助老师所给的信息来加工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与此同时他们逐渐进入角色。

4、扮演。在教师或一位学生做了开场介绍之后,所有参与者正式进入角色开始演出。

5、走出角色。参与者在扮演完他的角色后能够完全走出角色,客观地分析演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避免将个人感情带入评价中。

6、讨论。老师、演员与观察者一起客观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经验。

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行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执教者转变为学习的陪同者或辅导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帮助学生构思学习途径,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始终全方位地处于学习行动的优先地位,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但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精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巧妙的创设职业情境,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银行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计算机网络;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一种和双元制相结合的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引入我国后,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众多学者在不同方向、不同课程中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聂际在其文献中提到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收集信息阶段、计划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1]。

徐朔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追求、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取向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原则和特征这三个方面的讨论,阐述了什么是行动导向的教学[2]。

李康提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三位一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希望有助于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3]。

郭相辰从课程入手,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运用的各种特性,结合实际对行动导向教学运用进行初步探析[4]。

2、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点丰富,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课程所涉及的技术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给学生灌注各种现成的的知识,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教学内容已经很不适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这样的教学形式就已经注定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严重扼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来改革教学内容及至教学管理制度。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项目式教学,把每一次抽象的理论课教学转化成模拟工作岗位时的特定学习情境下的工作任务,通过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实现理论教学的目标。包括九个模块:网络互联基础、组建小型局域网、广域网技术基础、组建中型局域网、构建中小型企业内部网、企业网安全设置、企业网与Internet互联、广域网接入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按模块进行教学。最后以一个实训项目作为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素质的训练。

同时,在项目式教学中,为了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六人一小组),再把具体的任务细化到每个小组,由组长进行组织。组长更具组员不同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人物,有的组员擅长设置设备的软硬件及配置网络命令,有的组员擅长文档的撰写;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潜能都被调动了起来,并通过对完成的项目做互评、自评时,能培养他们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工作成果的态度。

作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知识的咨询者,课堂的指导者和主持人。我们不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知识为主,而是在关键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其余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小组讨论以及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教学中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教学方法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头脑风暴法主要使用在小组讨论中,借助彼此对网络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活跃的气氛。角色扮演法主要应用在项目教学中,一个项目往往由项目经历和项目组成员组成,学生在担任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同时也承担起不同的责任,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心。案例分析法主要应用在理论教学中,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原理性比较强,因此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掌握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困难。我们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引入一些相关案例,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项目教学法应用在实验教学中,以一个项目分解为九个模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结论

行动导向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采用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为主,将授课知识设计程一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聂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专业课教学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2(8):122-123.

[2]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10):4-7.

第8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毕业生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影响。目前部分学校《中医内科学》教学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实习为主要手段,这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课文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一、教学团队

行为导向教学的学科知识面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团队应包括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及教学主管领导。我校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团队的具体构成为:行业专家的纳入标准是要求在临床一线从事内科诊疗工作10以上,指导中医学实习生5届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内科医师;主要工作任务是提出专业岗位群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步骤。专业教师的纳入标准是要求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5年以上,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篇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主要工作任务是在教学主管领导的引领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人员的纳入是要求从事教学管理工作5年以上,对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均有深入研究,并具有中、高级职称;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二、实施过程

1. 理论教学。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引导课文教学法和卡片展示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是一种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分为6个阶段: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控制和评定。卡片展示教学法是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将学生引入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程序为开题、收集意见、加工整理、总结和形成最终结果。以“肺病证”为例,教师在课前给出一些引导问题,比如正常呼吸是多少?肺病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诊断?如何辨证论治?将所有学生分成6组,利用课余时间准备,遇到问题时组内学生相互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必要时咨询教师。上课时每组派1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台分享该组所负责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及时纠正其错误,探讨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另外,其他各组学生在课后需上交相关作业。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重点和难点章节如“感冒” “哮病”等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让每组学生自己出一些练习题制成卡片,各组交换学习,每组组内进行归纳、总结。

2. 实验教学。

针对不同实验过程,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模拟情景或设备中学习相关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在模仿现实情景中由学生扮演特定人物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选定一个适当的案例,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以“病案书写”为例,实验室环境完全模拟医院病房的环境,分医生办公室和病房,情景真实。教师先进行整个操作过程的一般示教。每3名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整个过程都严格模拟临床情景进行,这3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和接诊医生。教师课前设计多种案例,让各组学生进行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予以巡查、指导。实验课结束前,教师抽查1个小组的病例书写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各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

3. 整体训练。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前提,通过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在学生完成所有章节学习,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在仿真人体模型上进行。教师设计一个完整的病例,让仿真人体模型模拟某种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抽取6名学生组成一个治疗小组进行诊疗,诊疗正确,病情好转,实验结束;如诊疗错误,则病情恶化,实验失败。在该组学生进行诊疗的同时,其他学生通过监控系统观看操作过程并给予评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操作。

三、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座谈结果,并根据多位临床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而成。共有l0个项目,涉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3个维度。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前用相同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当场回收。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行动导向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适应医生工作角色快,临床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四、教学反思

1.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深入角色,培养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程序化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显著地缩短了学生临床工作适应期。

2. 行动导向教学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既是行业能手又是教学专家。为此,教师授课前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熟悉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反应,建立班级反馈小组,定期座谈,寻找授课过程中需要完善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梅刚,河源市卫生学校;漆冬梅,河源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莹.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12).

[2] 仲文祥.由德国“行为导向教学”引起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杨黎明,瓦格纳,赵斌娣等.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

[4](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

一、中职应用文教学现状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的实用性文体的总称。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大部分应用文都有格式固定的特点,这是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最大区别。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职毕业生面临更大的挑战,应用文写作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特别注重向学生讲授应用文的概念、基本格式和注意事项等等,而另一方面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还是很弱,很多学生连请假条、通知等最基本的文体都写不好。因此,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由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的被灌输者变为课堂学习的主动者,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又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或实践导向教学法。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理论,逐步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包括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它提倡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在模拟或者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参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验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发现、探讨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获得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就比较容易适应环境,可以较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新时期,职业教育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同时也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之一。

中职应用文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中职应用文教学必须适应中职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突出中职应用文学科的应用性和有效性;其次中职应用文教学要符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及其心理特点,中职生普遍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动手能力较强,参与的欲望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脑、心、手的作用。

然而,当前中职应用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觉得应用文教学难度高,课堂沉闷,有意减少课程的比例或者干脆取消应用文的教学内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诞生,为中职应用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1.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某种具体应用文的写作知识,还获得了应用文写作通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学生会慢慢改变对应用文写作的态度,逐步喜欢上应用文写作课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情景模拟教学活动过程,通过未来工作情景模拟和校园活动模拟,让学生体验未来生活,深刻了解应用文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分角色扮演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练习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确立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中的习惯

行为导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特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或者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并能够独立地评估成果。

中职生普遍语文基础较差,教师确定写作任务要紧扣实际,缩小目标,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保障任务顺利完成,授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分组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随机法、优势互补法、抽签法,每次进行活动交替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笔者在《海报》的写作教学中,采用优势互补法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并对五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一个任务:学校将于12月30日晚上举行元旦晚会,请各组以学生会的名义制作一份精美的海报。各组学生接到老师的任务后,通过自学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提炼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学,对海报的写作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笔者鼓励每个人都进行写作,写作完成以后各组组员之间展开讨论,查漏补缺,最后汇集集体的智慧,把集体的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则负责在班级中巡视,解答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只充当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接下来进行组际交流和讨论。对于同一个问题,各组的认识又会存在差异,通过组际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教师可以在最后进行恰当的点评,关于海报写作的学习就算顺利完成了。学生通过用心思考,能够把知识要点牢牢记住,再通过几次交流讨论培养了协作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体验职场工作内容

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增加一些职业情景方面的教学内容,实现应用文教学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对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对接,那么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更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而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实现两种对接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经济合同》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为甲方,一组为乙方,甲方为房屋出租方,乙方为房屋承租方,每组派出四名代表与对方进行协商拟定,其他同学则着重研究合同的性质、格式、写法、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后等代表回到队中再一起商讨撰写合同。接着,笔者通过多媒体对两组的作业及规范的《房屋租赁合同》体例进行展示,让学生讨论互评,然后笔者再因势评析。在这个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了应用文教学的专业化,教学效果非常好。

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要从生活中教,学生要从生活中学。笔者把招聘启事和求职信这两种文体放在一个模块当中一起教授,为学生设置了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情景,由一部分同学扮演企业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则扮演应聘者,企业招聘人员根据招聘职位写一份招聘启事,应聘者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写一份求职信。当双方都写好相关文种之后,笔者就安排双方进行应聘演练,应聘者要递交求职信,同时进行自我陈述,招聘者要开动脑筋,多提问题,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应聘者。这样,经过写作训练和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提高了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教学法非常适合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动手能力强的中职学生,他们更乐于去体验职业场景,身临其境地解决职业场景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学习和体会处理实际问题。

(三)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差,他们比较排斥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比较适合中职生。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学习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调动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是:(1)精心准备案例(2)呈现案例(3)创设问题情境(4)讨论、分析案例(5)知识的总结(6)写作练习。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设计,具有代表性,同时所选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而不能是那种虽经典却让人感觉高不可攀、望而止步的案例。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应用文教学中,通过讨论和交流,把每个人的心得体会展示出来,逐步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能够调动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比如,笔者在中职一年级教授“申请书”的时候,根据许多新生准备加入学生会和社团需要撰写申请书的写作情景,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加入学生会和社团的目的、意义及相关要求,这个时候学生们都迫切想掌握申请书的写作方法。然后再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申请书的基本知识,包括申请书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结构形式。因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对这些知识点也充满了兴趣,接下来分组写作练习就水到渠成了。几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了各自的申请书,随后小组成员再进行评价与探讨。这样模拟真实情境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申请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培养了学生对申请书优劣的鉴赏力。

五、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说引导的作用。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学习。很多教师受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影响较深,总觉得应该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其实教师只需要精心组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多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材的不适应问题

现行的教材大多追求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在编写体例上往往是用大量的篇幅讲原理、讲理论,最后才用很少的篇幅进行操作练习。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被动地讲原理、讲理论,这样做练习的时间就很少。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用教材”的思想,不是简单地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以应用为目标,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应用文教学中使用,可以改变学生对应用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不拍挫折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张金英.应用文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姜大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3]文小兵.职业中专应用文交往教学模式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