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空气分离技术精选(九篇)

空气分离技术

第1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1、国家卫生部2012-04-05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卫生行业标准WS/T368—2012,于2012-08-01实施。

2、新规范对医院空气净化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空气净化air cleaning,降低空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洁净手术部(室)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3、空气净化、空气洁净二者的界定。空气净化涵盖了空气洁净;空气洁净不完全等同空气净化。空气洁净技术的核心是过滤,没有包括消毒杀菌和控制化学污染。

4、新规范提出了九项空气净化实用技术,医院空气净化建设进入多元化的建设的新时期。

新规范提出了九项空气净化的实用技术

1.通风;2.机械通风;3.采用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4.空气洁净技术;5.紫外线消毒;6.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7.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8.化学消毒法;9.能使消毒后的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1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许可证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欧盟药品GMP(EU GMP)在简介中明确提出:除本指南阐述的各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来实现质量保证的目标。本指南无意成为任何新概念或新技术发展的障碍,如果通过验证并证明所用方法能达到至少与本指南所述方法等价的质量保证水平,也应予以认可。

空气净化的定义

空气净化涵盖了空气洁净;空气洁净不完全等同空气净化。 空气洁净技术的核心是过滤,没有包括消毒杀菌和控制化学污染。

1、空气净化技术分类;按杀菌原理分类:1)紫外线(UVC, VUV);2)光催化(离子与UVC和VUV);3)低温等离子;4)气体(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臭氧);5)复合技术。稀释法: 空气洁净技术(多级过滤)通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杀菌管道净化消毒装置。剂量法:浓度X时间化学消毒法;低温等离子净化消毒;强度X时间紫外线直接照射。

1.污染源隔离。

2.动态空气与表面杀菌;1)离子杀菌技术;2)管道紫外线杀菌技术100000级洁净度,换气次数: 12~18次;10000级洁净度19~25次;1000级洁净度30~36次;100级洁净300~680次;10级300~680次;1级360~680次。

二、八一医院净化用房技术多元化

1、中国人民第八一医院是全军肝病中心、全军肿瘤中心,净化用房数量多、要求高、布局分散、建筑空间不足。

2、中国人民第八一医院在净化用房的承建中,将空气洁净技术、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技术、低温等离子杀菌技术、静电除尘及光触媒(PHI)技术,灵活配置,以满足不同区域个性需求,达到建设成本低、运行能耗小、使用功能全(杀菌、降尘、除异味)。

3、八一医院妇产科手术室、眼科手术室,以风机盘管取代空调机组和循环机组,采用初效、中效两级过滤器,同循环风紫外线组件,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组成空气净化系统。各项技术指标均到达国标要求。

三、空气洁净技术

1、医院空气净化的主流技术

2、医院洁净技术发展存在三大瓶颈

医药领域成功采用空气洁净技术,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医用洁净技术以除尘方式实现除菌,在“大风量”、“高阻力”状态下运行,导致洁净手术部产生了“建设高投入”、“运行高能耗”、“设备大空间”的三大建设瓶颈,制约了医用洁净技术的发展。滤菌技术同杀菌技术相结合,是医用洁净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循环风紫外线动态杀菌系统已获得了成功应用,加强对气流形式的分析研究是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医学界、工程技术界对空气洁净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十分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贯彻实施大输液GMP,制订了生产环境空气洁净度规范。全国各地医院对大输液生产环境进行改造和验收。为洁净技术在医药领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为洁净手术室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洁净手术部的诞生是手术室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的进步,它改善了外科手术环境,推动了手术室配套设施的完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现了建设洁净手术部热潮,推动我国医用工程这一新兴产业的大发展。科学地总结洁净手术部建设中的不足和问题,推动医用洁净技术融合当代高新技术,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也是本次大会的目标之一。1995年颁布了《军队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规范》,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拉开了序幕。《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颁布,是手术部建设工作中的里程碑,我国手术部建设结束了无序局面,洁净手术部的建设受到社会的关注。2004年许钟麟教授主编了《洁净手术部建设实施指南》,同年潘兆岳教授主编了《医院现代手术部建设与管理》,2005年涂光备教授编著了《医院建筑空调净化与设备》。以及后续许多相关著作的出版,反映了医用工程建设与学术发展的互动。洁净手术室是通过除尘达到动态除菌,除尘是手段,除菌是目的。除尘设备系统庞大(新风机组、循环机组、过滤器、消音器、送风管、回风管),导致建设的高投入。高阻力、大风量导致系统高能耗,洁净手术室节能降耗工作,应从降低阻力,减少风量入手。

四、低温等离子杀菌除污染技术

21世纪的空气净化新技术离子群灭活原理,净离子群工作原理是来自水分子的正离子与来自氧分子的负离子,在微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OH根,破坏分子表面的蛋白质,致使分子其本身功能失效,灭活了浮游病毒等的有害物质。净化关键:净离子群离子在附着浮游菌表面的瞬间,生成氧化性最强的「OH(羟基)自由基从浮游菌的蛋白质中抽出H+。使其失去活性,最后以水分子的形式返回到空气当中。手术室离子除菌机理:D5型的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无影灯上方的送风天花上,通过等离子放电,将产生并在空气中放出与自然界中相同的正负离子,通过天花板送风装置送至手术室中,当正负离子附着在霉菌或病毒表面时,变为氧化力极强的OH基,从表面蛋白质中瞬间抽取(H),将蛋白质分解。低温等离子消毒锅,手消毒,伤口愈合,美容,空气净化,建筑与设施表面消毒。低温等离子四个功能:1.空气消毒,2.表面消毒,3.控制分子污染,4.减少灰尘。在运行状态下对建筑环境,净化空调系统和生产设施消毒杀菌的无菌洁净技术,离子体——物质的第四状态。

杀菌除味离子技术

糖尿病足、生坏疽的糖尿病足、确定进行膝下截肢、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保留)手术后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对伤口进行处理 未使用抗生素或其它处理手段,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治疗,虽然截肢,但保住了腿部治愈时间比正常快20天。等离子空气净化器特点:除菌效果比较汇总,除菌方式除菌效果%3min,10min,30min;完整的净化消毒设备96.72%99.80% ,99.95%,仅仅H14和G4过滤器,96.97%,99.64%,99.96%仅仅低温等离子98.43%,99.42%,99.94%。

普通空调与净化空调风机能耗比较

净化空调 风机能耗0.5-1W/m3/h;普通空调风机能耗0.04-0.08W/m3/h;二级过滤结合消毒杀菌技术风机能耗:0.15-0.3W/m3h;普通空调结合等离子杀菌技术风机能耗 0.041-0.082W/m3/h。

五、光催化(光触媒)空气净化技术

1、具有离子、紫外线、臭氧三者的复合杀菌效果。2、PHI空气净化技术。PHI空气净化的特点:PHI Cell空气净化设备应用先进的PHI技术,以提高空气本身的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能力,生成具有强净化能力的高效粒子气团,通过空气循环,使其高效粒子气团分布于整个空间,达到全面、快速、主动、安全地净化效果。达到快速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包括微生物、有害气体及异味、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另外PHI Cell空气净化设备是一种免维护,无需耗材的净化设备,单台功率都在20W以下。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有更好的控制功效。

PHI空气净化的特点:

A、快速:病菌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实验表明喷嚏速度约为46米/秒,喷嚏飞沫能达3.5米甚至更远,可见只有未扩散就及时杀灭才能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实验表明:1、PHI Cell空气净化器能在飞沫起始传播的90厘米内,杀灭其中78%的病菌,大大降低了疾病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2、PHI Cell空气净化器净化综合净化效率比单独使用臭氧快200倍,比单独使用紫外线快3000倍。美国安全实验室的测试:通过美国安全实验室的喷嚏试验表明:速度约为46米/秒的喷嚏飞沫,RGF PHI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能在飞沫起始传播的90厘米内,杀灭其中78%的病菌,大大降低了疾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可能性。PHI空气净化的特点:B、全面:多数传统空气净化器只是利用过滤装置对“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过滤,对微生物、异味、气味等主要污染物却无能为力。PHI Cell空气净化器可全面消除有害微生物,驱除有毒气体、烟味,可以消除小至0.01微米的污染物。 C、安全:PHI Cell 空气净化器产生的净化物质本身全部会被还原为自然界的矿化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PHI Cell空气净化器含有控制臭氧含量的专利技术臭氧生成量决不超过美国联邦标准0.04ppm。对人绝对安全。PHI Cell 空气净化器的紫外灯外层包有PPC高分子材料保护套,避免了因为灯管意外破裂导致水银蒸汽泄漏对空调电器腐蚀。PHI空气净化的特点。

六、动态紫外线杀菌技术

紫外线-C(UVC)功能:UVC光波属于UV(紫外线)(100‐400nm)。UVC是一种最短和最多能量的光波,拥有(100‐280纳米)的波长,仅次于UVB(280‐320纳米)和UVA(320‐400纳米)光波。从生物学的角度,紫外线-C(UV-C253.7nm)对于危害人体的细菌,病毒,霉菌等有极大的摧毁力。其殺菌原理是細菌、病毒…..等單細胞微生物,经紫外线-C(UV-C)照射,直接破坏其生命中樞DNA(去氧核醣核酸)及RNA(核醣核酸)的結构,使得构成該微生物体的蛋白质無法形成,使其立即死亡或喪失繁殖能力。从医学的角度,这意味着微生物不再具有传染性。换句话说,微生物已经变得无害。UVGI空气灭菌管的原理一次通过,瞬间灭菌。

巴斯特空气灭菌管

几十年来,科学家在不断寻找和研究新的普通环境空气持续灭菌技术,特别是紫外线杀菌技术,试图取代目前采用的不能持续灭菌的空气消毒技术,但成效甚微。2008年5月,荷兰科学家经六年研究和实践检验,发明了可瞬间杀灭微生物的巴斯特节能UVC空气灭菌管。这一重大发明是医院灭菌技术的历史性突破,获得了世界发明专利。

UVGI技术与过滤技术结合可以提高和确保灭菌效率。与F7~F9过滤技术结合的UVGI系统可能达到与采用高效过滤器系统的同等的除菌效果,结果减少了能耗。中国人民卫生装备研究所和军队CDC进行了我国首次空气一次性通过,紫外线杀菌效率检测,初步检测表明:在2500m3/h,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99.99%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垂直流空气净化的手术中空气细菌数为7.67cfu/m3;仅使用隔离防护手术服,不使用垂直流空气净化,手术中空气的细菌数5.91cfu/m3,比单独使用垂直流空气净化的手术中空气细菌数减少了约23%;单独使用紫外线比单独使用垂直流空气净化,手术中空气细菌数减少更多,仅为2.96cfu/m3,减少了61%;不使用垂直流空气净化,但组合使用紫外线和隔离手术服,手术中的动态空气含菌浓度更为显著降低,仅为0.47cfu/m3,减少94%。

第2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关键词:甲醛污染室内空气空气净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Q9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甲醛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气体,沸点为19.5 ℃,易于挥发,常温下易溶于水。主要来源于各种人造板材,贴墙布、涂料等各种装饰材料以及吸烟等产生的烟雾等。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室内空气甲醛含量大于0.1 mg/m3就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都有危害,在我国有毒化学品名单上甲醛居第二位,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可疑致畸、致癌物质。《居室空气中甲醛卫生标准》(GB/T16127—1995)规定居室内甲醛量要小于0.08 mg/m3,但一般住宅装修后甲醛浓度平均为 0.2 mg/m3,最高可达0.81 mg/m3,严重超出标准。目前采用多种技术方法降低建材中的游离甲醛,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技术与经济的限制,室内甲醛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因此,对室内甲醛污染的控制与治理非常重要。

1 合理控制室内环境

由于甲醛的释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15年,且其与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换气数、室内建材等有关,合理控制室内环境可降低甲醛浓度。

1.1 室内通风

室内通风是清除甲醛行之有效的办法,可选用空气换气装置或自然通风,这样有利于室内材料中甲醛的散发和排放。Zhang等研究发现,MV(Mixing Ventilation)比DV(Displacement Ventilation)可以更好的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室内通风要注意根据季节、天气的差异和室内人数的多少来确定换气频度,通常在春、夏、秋季都应留适当的通风口,冬季每天至少开窗换气30 min以上,但其只用于污染较轻的场合。

1.2 控制室内温度、湿度

经研究发现,甲醛的释放随着湿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由30℃降到25 ℃可降低甲醛50%,相对湿度由70%降到30%时甲醛量降低40%,温度和湿度效应降低室内甲醛量主要是靠降低污染源的扩散。要使室内材料中的甲醛尽快释放,就应增加其温湿度,因此一般在刚刚装修的房中采取烘烤的方法或在室内摆放一盆清水可使甲醛加快释放。要控制室内甲醛浓度就要降低其温湿度。

1.3 植物净化

美国国家空间技术实验室(National Spacetechnology Laboratory)的有关实验证明,银苞芋、吊兰、芦荟、仙人球、虎尾花、扶郎花等室内观赏叶植物对甲醛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因此,在室内放置上述植物既美化环境又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仅仅调节室内环境虽能降低室内甲醛浓度,但还不能达到理想结果,尤其在甲醛释放初期,需要采用空气净化技术。

2 室内甲醛污染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取多种方法治理室内甲醛污染,且现在已有一些产品问世。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空气净化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吸附技术、催化技术、化学中和技术、空气负离子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常温催化氧化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封闭技术等。

2.1 物理吸附技术

物理吸附主要利用某些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有害物质而达到去除有害污染的目的。主要是各种空气净化器。常用的吸附剂为颗粒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分子筛、多孔粘土矿石、硅胶等。Sonia Aguado等研究发现,沸石膜对室内甲醛、苯等污染物有较好去除效果。活性炭纤维是吸附剂中最引人注目的碳质吸附剂。蔡健等研究发现,适当条件下用H2O2对ACF改性可提高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荣海琴等对经改性处理的聚丙烯腈(PAN)基活性炭纤维(ACF)对甲醛吸附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发现,PAN-ACFs浸渍处理及后续热处理后的样品对甲醛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未处理样品对甲醛的吸附量。对物理吸附技术改进主要是寻找比表面积大且具有更快的吸脱附速率的吸附剂,还有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使用等。Sawada等在装有活性炭的花盆中栽培具有甲醛净化性能的植物,其对甲醛去除效果比单纯的活性炭吸附要好。物理吸附还可用于建材,Kazunori等]研发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木炭板,在2 h内可把20×10-6的甲醛全部吸收,且木炭板废弃后可被生物降解。物理吸附富集能力强,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简单易推广,对低浓度有害气体较有效。但物理吸附的吸附速率慢,对新装修几个月的室内的甲醛的去除不明显,且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还有吸附剂需要定时更换。

2.2 催化技术

催化技术以催化为主,结合超微过滤,从而保证在常温常压下使多种有害有味气体分解成无害无味物质,由单纯的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不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市场上的有害气体吸附器和家具吸附宝都属于这类产品。

2.3 化学中和技术

化学中和技术一般采用络合技术,破坏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分子结构,中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而逐步消除。目前,专家研制出了各种除味剂和甲醛捕捉剂,属于该技术类产品。该技术最好结合装修工程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人造板中的游离甲醛。

2.4 空气负离子技术

其主要选用具有明显的热电效应的稀有矿物石为原料,加入到墙体材料中,在与空气接触中,电离空气及空气中的水分,产生负离子;可发生极化,并向外放电,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市场中销售的“绿诺空气离子宝”属于这种产品。金宗哲等研究表明,稀土激活电气石可净化甲醛95%以上,其把负离子技术和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技术集于一身。负离子技术也可应用到建材上,如负离子涂料,其能够持续释放的负离子与室内污染源持续释放的有害气体(正离子)不断中和、降解,可长期起到去除甲醛的作用。

2.5 臭氧氧化法

臭氧与极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反应,导致不饱和的有机分子破裂,使臭氧分子结合在有机分子的双键上,生成臭氧化物,从而达到分解甲醛分子的目的。汪耀珠等通过测量低浓度臭氧对甲醛气体的净化率(有紫外灯照射)发现,臭氧浓度0.050~0.075 mg/m3,甲醛浓度3.03~8.70 mg/m3,5 min后检测,臭氧对甲醛净化效率为41.74%。臭氧发生装置具有杀菌、消毒、除臭、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但臭氧法净化甲醛效率低,同时臭氧易分解,不稳定,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同时臭氧本身也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国家也有相应的限量标准,如果发生量控制不好,会适得其反。

2.6 常温催化氧化法

又称为冷触媒法,主要是利用一些贵金属特殊的催化氧化性能,使室内污染物变成为CO2和H2O。一般载体为ZrO2、CeO、SiO、活性炭、分子筛等,经常采用的贵金属有Pd、Pt、Rh、Ru和Ir。日本近年来对低温催化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有一系列的专利问世。Yushika等研发的含有锰氧化物组分(MnO2为77 %)的空气净化器,对刚刚装修的住宅中甲醛去除效果良好,在7个多月时间内使新建住宅室内甲醛由0.21×10-6降到0.04×10-6,且没有发现有害的副产品(HCOOH、CO),其还可以加速材料中甲醛释放。

第3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 technical parameters, structure form, solid insulation technology of solid insulated switchgea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olid insulated switchgear. The status of disconnecting switch and earthing switch of the solid insulation is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lid insulated switchgear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solid insulated switchgear is presented.

关键词: 固体绝缘开关柜;固体绝缘技术;隔离开关;接地开关

Key words: solid insulated switchgear;solid insulation technology;disconnecting switch;earthing switch

中图分类号:TM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039-03

0 引言

2011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12kV固体绝缘环网柜列入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1]。2012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了Q/GDW730-2012《12kV固体绝缘环网柜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技术条件)[2]。SF6作为优异的灭弧和绝缘介质在电力设备中应用广泛,但作为温室气体,其应用必然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国家电网公司一系列政策、标准等的实施,更是加速了固体绝缘开关柜技术的发展,同时对固体绝缘环网柜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固体绝缘开关柜是采用固体绝缘材料作为主绝缘介质的开关柜。将真空灭弧室及其导电连接、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主母线、分支母线等主导电回路单一或组合后用固体绝缘介质包覆封装为一个或几个具有一定功能、可再次组合或扩展的具备全绝缘、全密封性能的模块[2]。在人可触及的模块表面涂覆有导电层或半导电屏蔽层并直接可靠接地,最大程度上确保了人身安全。由于采用全密封的固体绝缘介质而不再采用SF6,固体绝缘柜具备尺寸紧凑、环境适应能力强、环保等优点。

1 固体绝缘开关柜技术参数及结构形式

按照技术条件规定,固体绝缘环网柜额定电压等级为12kV,额定电流等级为630A、1250A,目前市场上的固体绝缘开关柜额定电压等级集中在12kV,额定电流集中在630A,日本东芝公司目前已开发出36kV电压等级的固体绝缘开关柜,但是从市场角度来看,不具备成本优势,随着技术参数等级的升高,固体绝缘开关柜的柜体尺寸、成本都急剧上升,市场竞争力大大下降。

固体绝缘开关柜按三相正面布置方式分两种。第一,左中右方式,三相左中右布置,该布置方式为目前市场主流方式。第二,前中后方式,开关三相前中后布置,该布置方式为目前较少。

固体绝缘开关柜按照三相是否分离分为两种。第一,分相式,三相采用固体绝缘材料分相包覆后涂敷接地屏蔽层,最大程度避免了内部燃弧故障的发生。第二,整体式,三相整体采用固体绝缘材料包覆后涂敷接地屏蔽层。

2 固体绝缘开关柜相关技术

固体绝缘技术是指利用固体绝缘材料将主导电回路包覆封装为封闭模块,固体绝缘材料除用以隔绝不同电位导电体电气作用,还兼具支撑、散热、连接等机械作用。

在选择固体绝缘材料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环境适应性、导热性、收缩率、玻璃化温度等,固体绝缘开关柜目前主要采用环氧树脂材料作为绝缘和支撑,采用硅橡胶材料实现界面绝缘或作为缓冲层。在进行固体绝缘结构设计时,除了满足工艺、组装、维护等需求,还应考虑采用设置屏蔽、优化电极和结构等措施来合理分布电场,从而提高绝缘介质的绝缘强度,这就涉及到对屏蔽层和局部放电的要求。

1967年,瑞士Ciba-Geigy公司开发了环氧树脂压力凝胶工艺,70年代初,该技术进一步完善,形成了APG(The Automatic Pressure Gelation)即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技术。随着环氧树脂APG技术的成熟,1997年,ABB公司研制的环氧树脂固封极柱成功应用于VM1断路器,固封极柱通过APG工艺,利用环氧树脂将灭弧室及上下出线端全部包封,不仅缩小了灭弧室尺寸,而且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耐气候性。环氧树脂既是一次部分的主绝缘,又是它的机械支撑,其电场分布和应力分布优于各种形状的绝缘隔板结构。继ABB之后,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公司也相继推出具有固封极柱产品,并陆续解决了质量不稳定、材料性能不合格等问题,固封极柱技术逐步成熟。固封极柱技术为固体绝缘开关柜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1 屏蔽层

根据技术条件定义“人可触及的模块表面涂覆有导电层或半导电屏蔽层并可直接可靠接地”。固体绝缘表面涂覆接地的导电层或半导电屏蔽层,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如果固体绝缘开关柜采用分相设计,由于三相之间采用环氧树脂完全隔离,并且表面涂覆有接地屏蔽层,可最大程度防止环网柜发生相间短路故障。第二,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实现了免清理维护。

目前市场上的固体绝缘环网柜大多并没有进行接地屏蔽层涂敷,绝缘模块外表面不涂敷或局部涂敷屏蔽层时,其电场耐受是由空气和绝缘材料共同承担,如果涂敷了接地屏蔽层,则电场耐受就全部由绝缘材料承担了,这也对固体绝缘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条件的,将进一步促进产品升级。

2.2 固体绝缘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测量可以检测固体绝缘的内部缺陷,但是检测结果与预期寿命并没有可量化的对应关系。固体绝缘开关柜运行经验少,可供借鉴的试验资料少,又鉴于固体绝缘材料的非自愈性,技术条件对局部放电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断路器柜或负荷开关柜的局部放电量应≤20pC(1.2Ur下测量值)”。

3 固体绝缘隔离开关技术

开关柜隔离开关断口绝缘形式主要有空气断口、真空断口、SF6断口等,用于固体绝缘开关柜的隔离断口形式主要有空气和真空两种。

3.1 空气断口隔离开关 空气断口隔离开关按结构形式分为刀闸式和直动式,刀闸式隔离开关结构较简单,直动式隔离开关结构较复杂。固体绝缘开关柜采用的空气绝缘隔离开关,与传统意义的空气绝缘隔离开关又有所不同,传统空气绝缘隔离开关在空气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固体绝缘开关柜将空气绝缘隔离开关设置在密封腔内,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

采用空气绝缘隔离开关的固体绝缘环网柜尺寸不具备优势,并且隔离开关型腔对密封要求高,但其由于技术成熟,用户接受度高,因此目前仍是市场的主流。

3.2 真空断口隔离开关 根据中压开关设备常规设计思路,一般不会考虑真空隔离开关,绝缘与隔离只能选择SF6、空气,而真空只能作为开关的灭弧介质。

根据GB/T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隔离开关是“在分闸位置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供隔离断口的机械开关装置”[3]。按GB1985-1985《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为了安全,隔离开关的设计应使得从其一侧的端子到另一侧任一端子不会流过危险的泄漏电流。当运行中用可靠的接地连接将所有泄漏电流引入地下或所用的绝缘材料能有效地防止污秽时,则这一安全要求已经满足”[4]。“位置指示应能识别隔离开关或接地开关的工作位置。对于分闸位置,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这个要求已经满足:第一、隔离断口或间隙明显可见;第二、保证隔离断口或间隙的每一个动触头的位置由可靠、看得见的位置指示装置指示。”通过解读标准,如果真空开关设备增加对地泄漏电流保护及污秽工况下的真空灭弧室外绝缘保护,如果真空灭弧室配可靠的分合位置指示器,则真空开关用于隔离功能将毫无标准障碍。目前采用真空绝缘隔离开关的固体绝缘环网柜已经推出,但并没有得到用户认可,要想说服用户接受真空隔离开关,一方面用户要接受用分合位置指示器代替传统的可见断口,另一方面必须让用户相信真空开关管的真空度在寿命周期内是稳定的。

4 固体绝缘开关柜接地开关

按照技术条件对接地的要求,“接地开关应至少能耐受二次额定短路关合电流的作用(有此功能要求的)”[2]。在固体绝缘环网柜中,根据主功能元件的位置设置不同采用不同等级的接地开关。例如,三工位开关(集成隔离、接地开关)设置在主母线侧时,由于真空灭弧室承担了接地快速关合功能,则采用E0级接地开关即可。如果三工位开关设置在馈线侧时,则接地开关至少应采用E1级。接地开关根据绝缘介质不同可分为真空接地开关和空气接地开关,目前这两种形式的接地开关都有应用。

5 典型的固体绝缘开关柜介绍

在固体绝缘环网柜研制方面,日本的东芝、日立公司走在了技术前列,他们对固体绝缘材料及浇注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美国伊顿公司的SVS系列固体绝缘环网柜引入国内较早,对国内固体绝缘开关柜厂家的影响较大,国内固体绝缘环网柜的研发大量借鉴了其元素。目前ABB、施耐德、西门子公司均在进行固体绝缘环网柜的研究,施耐德公司已经推出其Premset固体绝缘开关柜产品。

图1是美国伊顿公司的SVS系列固体绝缘开关柜(图片来源于伊顿电气(苏州)有限公司SVS/08中压开关柜样本),其隔离/接地开关采用空气绝缘,动作形式为直动式,隔离/接地开关密封于环氧树脂型腔内,开关设备三相按左中右分相布置,主开关用真空灭弧室直接固封于环氧树脂内,隔离/接地开关装配在环氧树脂腔体内,母线固封部分与馈线固封部分与主固封模块通过快速插接技术连接。

图2是施耐德公司最新推出的屏蔽式固体绝缘开关柜Premset(图片来源于施耐德公司Premset 15kV Compact modular vacuum switchgear手册),其主开关采用真空灭弧分相固封成型,隔离/接地开关三相共腔,刀闸式隔离/接地开关采用空气绝缘,接地开关设置于主回路馈线侧,能够实现快速关合,主回路三相采用前中后纵向布置方式,宽度仅375mm。

6 固体绝缘开关柜的优势和不足

6.1 固体绝缘开关柜具备的优势 第一,由于采用固体绝缘介质(环氧树脂具有比空气高5~6倍的绝缘强度),固体绝缘开关柜尺寸紧凑,适应了市场对开关设备小型化的需求。第二,固体绝缘开关柜不再采用SF6气体,符合环保要求。第三,分相隔离并在表面涂敷接地屏蔽层,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内部燃弧故障的发生。第四,全绝缘全密封的结构保证了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2 固体绝缘开关柜存在不足 第一,长期运行稳定性需进一步检验。第二,制造工艺不稳定,局部放电量难以达到要求,长期运行存在绝缘下降的隐患。第三,由于大量采用固体绝缘材料,固体绝缘开关柜性价比不具备优势。第四,由于存在散热的瓶颈,固体绝缘开关柜在电压和电流等级上进一步升级困难。

7 结束语

固体绝缘开关柜在国内尚处于初期应用摸索阶段,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气体绝缘开关柜,用户也没有广泛接受,但是固体绝缘开关柜作为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内外公司已经展开了固体绝缘开关技术方面的研究,并不断有新产品推出,随着固体绝缘技术的进步,制造工艺的提升,运行经验的积累,固体绝缘开关柜作为中压开关柜的一个分支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国家电网科〔2011〕1285号).

[2]Q/GDW730-201212kV,固体绝缘环网柜技术条件[S].2012.

第4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关键词]炼厂催化干气 氢气 回收 工艺方案选择 变压吸附

中图分类号:X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45-02

1 前言

随着对优质油品与化工原料的需求以及环境保护两方面的挑战,石油炼制工业更多的采用加氢技术。氢气作为石油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随着我国石油加氢技术的发展,氢气需要量也日益增加。从炼厂气中回收氢气,是满足氢气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炼厂气主要有催化裂化干气、焦化干气、重整干气、加氢裂化干气等,在这些炼厂气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浓度的氢气,能够将这部分氢气回收利用,对满足炼厂不断增长的氢气需要有很重要的意义。某石化公司氢气来源主要为大制氢装置的高纯氢、重整装置供给的低纯氢、轻烃回收装置膜分离供给的低纯氢以及经管道运输的高纯氢。随着原油劣质化及油品质量指标的进一步提高,对高纯氢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考虑新建装置从催化干气中回收氢气满足缺口。

2 催化干气资源

该石化公司拥有两套催化裂化装置,分别为120万吨/年FDFCC类催化裂化装置和280万吨/年MIP类催化裂化装置。两套装置的催化干气分别经配套脱硫设施脱硫净化后送至公司燃料气管网,净化后的两套催化干气氢气含量分别37.88mol%和44.98mol%,均是很好的氢气提纯原料。典型的催化干气性质如下表1。两套催化装置干气组分较为稳定,经工艺分离、提纯后有较高的回收价值。提纯后的高附加值氢气返回加氢装置使用,满足氢气需求缺口,具有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优点。

3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3.1 工艺技术方案介绍

3.1.1 两段法变压吸附技术

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材料上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换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或提纯。该技术于1962年实现工业规模的制氢。进入70年代后,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装置数量剧增,规模不断增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工艺不断完善,成本不断下降,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高效节能的气体分离技术。

本工艺采用两段法变压吸附技术,一段出口气经升压后进入二段,二段出口气为合格的氢气产品,一段解吸气经升压后得到燃料气产品。由于采用无动力吹扫流程,无抽真空动力设备,压缩机设置两组共3台,分别为PSA1出口气压缩机和燃料气压缩机,动力设备较少。但增加一段后,吸附塔数量增加,PSA部分占地相应增大,但通过吸附塔及缓冲罐采用双排组合布置,可缩小占地面积。

本工艺采用液压驱动,程控阀门的动作时间比气动控制的时间短1~3秒,从而循环时间也相对缩短了。这样就也相对减少吸附剂用量,减少非标设备、程控阀门的口径,从而减少投资。但与常规一段法相比,两段法程控阀门数量约为一段法的两倍。

本工艺方案氢气收率为90%,氢气纯度99%。

3.1.2 常规变压吸附技术

混合原料气经原料气缓冲罐稳压后进入VPSA单元,吸附除去氢气以外的其它杂质,使气体得以净化,吸附了杂质的吸附床再进行减压、吹扫,使吸附剂得以再生后,再充压吸附。上述过程是在一套程序控制系统指挥下自动地周而复始进行的。净化后的工业氢纯度大于99%,经氢气压缩机升压至2.5MPa(G)后出装置。从VPSA单元出来的解析气压力约为0.01MPa(G),进入解析气压缩机升压至0.9MPa(G)后出装置。

PSA提氢部分采用八塔冲洗流程。其吸附和再生工艺过程由吸附、均压降压、逆放、抽真空、均压升压、产品气升压等步骤组成。

本工艺采用常规一段法变压吸附(抽真空)技术,目前国内有多套催化干气提氢装置,技术比较成熟,工艺路线简单,便于操作,同时占地面积较小。

本工艺方案氢气收率为80%,氢气回收率较低。采用8个吸附塔流程,可适当增加吸附塔数量,提高氢气收率,但投资和占地面积相应增加,经济效益较差。另由于采用真空泵抽真空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动力设备较多。引入真空泵后,增加了电耗,同时对装置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3.1.3 膜分离与变压吸附组合技术

本工艺采用膜分离-压缩机-PSA的流程对催化干气中的氢进行提浓。首先,催化干气1和催化干气2分别经两套膜分离装置得到两股低压富氢气,两段低压富氢气分别经压缩机加压至2.6PMa(G),升压后的富氢气混合后送入PSA装置,利用PSA对富氢气进行进一步提浓,得到符合要求的99.9%的高纯氢。PSA解吸气再升压到1.0MPA(G),再循环返回到前面催化干气2膜分离。

本工艺采用膜分离与变压吸附组合技术,经膜分离处理后的富氢浓度达80%以上,PSA的处理量为15000Nm3,因此本工艺方案的占地面较小。引入膜分离技术后,装置电耗与单独变压吸附工艺相比大为降低。

本工艺方案氢气收率为89.4%,氢气纯度达99.95%。氢气回收率高,经济效益较好。但由于采用的低压膜分离技术,燃料气产品压力随原料气进料压力变化而变化,对该公司燃料气管网压力带来波动,进而影响各装置的平稳操作,同时该技术方案目前无催化干气提氢的运行装置。

3.2 工艺技术方案比选

各工艺技术方案的对比见表2:

自从变压吸附制氢技术应用于工业以来,在制氢装置的中变气(H2:75%、CH4:5%、CO:3.5%、CO2:17%)原料组成情况下,当原料气压力大于2.5MPa(G),CO+CO2≤20ppm,氢气纯度要求99.9%(V)以上的前提下,国内外的一段法变压吸附制氢技术供应商可将氢气回收率做到85%~89%(不抽真空),另外一些国内技术供应商采用一段法抽真空技术可比一段法吹扫技术提高约1%氢气回收率。而两段法变压吸附技术在不抽真空的条件下,可将氢气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

综上可以看出:膜分离与变压吸附组合技术和两段法变压吸附方案氢气收率高、运行成本低,但采用膜分离导致装置投资比较高;与常规变压吸附方案相比,两段法变压吸附方案氢气收率高、运行成本低,因此推荐采用两段变压吸附方案。

4 简单经济分析

装置达到正常生产能力后年产氢气9070吨,氢气和燃料气不含税价格分别约是13000吨/元、4300吨/元,年均效益达7890万元。

第5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关键词:室内甲醛;室内空气污染;空气净化;室温催化氧化;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

中图分类号:TU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door formaldehyd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issue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over the years in China. More and mor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ontrol the indoor formaldehyde pollution. The source and harm of indoor formaldehyde and its pollution situation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door formaldehyde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formaldehyde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was reviewed. Among the popular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room temperature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non-thermal plasma catalysis have attracted most interest and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Keywords: indoor formaldehyde; indoor air pollution; air purification; room temperature catalytic oxidation; non-thermal plasma catalysis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饰装修渐成风尚,但由此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甲醛作为一种最常见、最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各类建材、家具的释放,包括人造板材、绝缘材料、涂料、建筑装饰材料等,其释放期可达3C15年[1,2]。

甲醛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3]:(1)造成呼吸道刺激、眼睛刺激、皮肤过敏和变应性哮喘等;(2)损害造血功能;(3)损害女性生殖系统;(4)具有基因毒性,可造成外周血细胞和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畸变的概率增加;(5)具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甲醛归类为可造成鼻咽癌的人类致癌物,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白血病,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人群而言尤其如此。

1 我国室内甲醛污染现状

在我国,作为室内甲醛最主要来源的装修装饰材料、家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装修引起的室内甲醛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徐江岑等[4]对安徽某市9套不同类型居民住宅的室内甲醛检测结果表明,甲醛浓度最高超标6.5倍,样本合格率仅30.8%。陈凤娜等[5]对深圳74套精装修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试和长期监测,结果发现甲醛超标率高于60%,且以儿童房和卧室的甲醛超标情况最为严重。李惠敏等[6]对洛阳城区77户居民住宅的室内甲醛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甲醛污染情况更加严重:装修后2个月内的新房,甲醛超标率高达93.75%;甚至装修后一年,仍有36.05%的住宅甲醛浓度超标。

2 室内甲醛污染控制技术

由于室内甲醛主要来自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期漫长,因此为了将甲醛的危害降至最低,需要对其进行全过程控制。

2.1 污染源控制

确定合理、环保的装修方案,避免过度装修;选用高质量的环保型装修装饰材料,避免使用过多的人造板材家具;装修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施工流程进行作业。

2.2 房间充分通风换气

装修完毕的住房应加强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可辅以升温、加湿的方法加快甲醛释放,在通风换气一段时间后再行入住。

2.3 采用甲醛净化技术

消除污染源是最根本的控制手段,但受限于市售装修装饰材料的质量以及技术条件,目前还不能实现从根源上完全消除甲醛污染。室内通风换气简单、经济,然而在现代生活方式下,通风量有限;且由于室外大气污染(如灰霾、氮氧化物等)形势严峻,采用通风换气对降低室内污染的积极意义有限。因此就需要采用后期甲醛净化技术,本文所述控制技术即主要针对于此。

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的室内甲醛净化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化学反应法、空气负离子净化技术、光催化技术、室温催化氧化技术以及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等。

2.3.1 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最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型市售空气净化器。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竹炭、膨润土、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2]。吸附法脱除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但吸附剂容易脱附,造成甲醛二次释放,且吸附剂达到饱和后需要进行再生或更换。

2.3.2 植物净化法

植物主要通过茎叶吸收、植物代谢与转化以及根际、叶际微生物降解作用净化甲醛,已发现去除甲醛效果较好的植物包括五加科、唇形科、菊科、秋海棠科和蕨类等[7]。植物净化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且净化空气的同时能够美化室内环境,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净化途径[7]。但植物净化法见效慢,受限于植物本身的生长状态,高浓度甲醛还可能导致植物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单一的植物净化法往往难以实现净化甲醛的目的,但它很方便与其他方法联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2.3.3 化学反应法

化学反应法是根据甲醛的化学性质,选用合适的化学物质(称为甲醛消除剂或消醛剂)与甲醛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或络合反应使甲醛分解为CO2和H2O[2]。常见的甲醛消除剂包括氧化剂型、氨基衍生物型和含α-氢化合物型三类[8]。该方法具有吸收牢固、去除效率高等优点,但市场上现有的甲醛清除剂持久性差,需要经常更换,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3.4 空气负离子净化技术

空气负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氢离子团的总称,包括O2−、H−、H3O2−、O2−(H2O)n等,利用其强氧化性可以使甲醛发生氧化分解,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空气负离子存在时间较短,需持续生成负离子才可真正发挥其净化作用;而当前市售的负离子发生器普遍作用范围较小,且容易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副产物,需附加净化处理,由此导致该技术实际操作不便,其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2.3.5 光催化技术

光催化氧化分解甲醛技术是以TiO2等n型半导体氧化物为光催化剂,在一定光照条件下,使甲醛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和H2O。但由于TiO2禁带宽为3.2 eV,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87.15 nm的紫外光,量子效率较低。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就需要降低光催化剂的带隙能,使其能够吸收可见光[8]。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掺杂金属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制备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利用光敏化作用等[9]。但目前光催化技术大多仍需使用紫外光源,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低,运行成本较高,而且还存在催化剂容易失活的问题,由此导致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尚需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2.5.6 室温催化氧化技术

室温催化氧化是利用合适的催化剂,使甲醛在室温下即被完全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该方法具有脱除效率高、处理完全、相对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净化甲醛的方法之一[8,10]。对于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是该项技术的核心,当前见诸报道的以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为主。中科院贺泓研究组[10]开发出具有室温催化氧化甲醛性能的Pt/TiO2催化剂,以该催化材料为核心的空气净化器现已上市销售,成功得到应用。最近,研究者发现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得的Au/CeO2[11]也表现出优异的室温催化氧化性能。

但由于贵金属基催化剂成本较高,且存在容易失活、制备条件苛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如何在保持催化剂高活性的同时,改进催化剂组成,优化制备工艺,减少贵金属的使用或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从而降低催化剂成本,是室温催化氧化技术普及应用的关键。

2.3.7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是在低温等离子体反应体系中引入适当催化剂,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提高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降解率、增加CO2选择性,并能大大降低能耗,是一种新兴的VOC脱除技术[12]。Ding等[13]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将其与Ag/CeO2催化剂相结合用于催化氧化空气中的甲醛,发现甲醛脱除率获得了显著提高。Wan等[14]考察了直流电晕放电等离子体与MnOx/Al2O3催化剂协同脱除空气中低浓度甲醛的过程,发现MnOx/Al2O3催化剂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HCHO转化率并减少O3和甲酸等副产物的排放。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能够克服单独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能耗高、副产物多等缺点,同时又拓宽了催化氧化技术常温净化污染物的适用范围,因此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尚不成熟,在今后的研究中须结合对反应机理的研究优化反应器设计,开发协同效果更好、寿命更长的催化剂,并需要对该项技术室内应用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考察。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居室环境舒适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甲醛作为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其控制需要从源头入手,采用环保型装修方式,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并采取适当技术对室内甲醛进行净化处理。在各种室内甲醛净化技术中,尤以室温催化氧化技术和新兴的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最引人关注,前者具有脱除效率高、处理完全、简便易用、相对成本较低等优点;后者则具有更宽的适用范围,除脱除甲醛外,还可用于去除乙醛、苯系物等比甲醛更难降解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于高效稳定、廉价易得的催化剂的开发是室温催化氧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而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则需要在反应机理研究、反应器优化设计、高效催化剂的开发等方面继续开展工作。

作者简介

张圆圆(1984C),女,河南灵宝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陕西省西安市子午大道中段39号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建工学院(710109)

参考文献

[1] Salthammer T, Mentese S, Marutzky R. Formaldehyde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J]. Chemical Reviews, 2010, 110(4): 2536-2572.

[2] 封娜. 室内甲醛污染的危害和防治[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0, 39(12): 37-40.

[3] Tang X J, Bai Y, Duong A, et al. Formaldehyde in China: Production, consumption, exposure levels, and health effects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9, 35(8): 1210-1224.

[4] 徐江岑, 王丽萍. 某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与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6(1): 43-46.

[5] 陈凤娜, 王圣. 深圳市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质量调研分析[J]. 建筑科学, 2011, 27(10): 36-39.

[6] 李惠敏, 白世选. 装修所致室内空气甲醛污染情况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11, 27(10): 934-935.

[7] 张淑娟, 黄耀棠. 利用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污染的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12): 3006-3013.

[8] 何运兵,纪红兵,王乐夫. 室内甲醛催化氧化脱除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07, 26(8): 1104-1109.

[9] Wang S, Ang H M , Tade M 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indoor environment and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State of the art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7, 33(5): 694-705.

[10] 张长斌, 贺泓, 王莲, 等.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用于室温催化氧化甲醛和室内空气净化[J]. 科学通报, 2009, 54(3): 278-286.

[11] Chen B B, Shi C, Crocker M, et al. Catalytic removal of formaldehyde at room temperature over supported gold catalysts [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3, 132-133: 245-255.

[12] Chen H L, Lee H M, Chen S H, et al.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single-stage and two-stage plasma catalysis systems: A review of th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mechanisms, current status, and suitable application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43(7): 2216-2227.

第6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得环保低碳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多生活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质量的保证、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这都是未来人类追求的目标。本文对空气净化技术与空气调节技术相结合,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几种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指出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特点及室内空气品质,选择适宜的空气净化技术及措施。

【关键词】净化技术 空气质量 空调系统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我们的空气,我们的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的恒定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这些恒定成分维持基本不变,这是自然界各种生态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空气的可变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区而异。例如,在工厂区附近的空气里就会因生产项目的不同,而分别含有氨气、酸蒸气等。另外,空气里还含有极微量的氢、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气体。灰尘是空气里或多或少的悬浮杂质。总的来说,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一.空气污染的根源

空气污染的根源分为室内空气污染源和室外空气污染源两种。首先室内空气污染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其污染源主要是装修使用的各种乳胶漆,家具漆面,海绵,塑料等工业产品,有可能不注意就会造成多方面的室内空气污染,再有就是家用电器静电吸附灰尘污染;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或者长期使用空调并不能及时进行清洁,这些都会产生残留有害细菌造成空气污染;家里有老人、病患、小孩、宠物同生活,会造成细菌多方面携带并传染。这些都是一些家庭所没注意到并一直在发展中,从而造成病毒性病变的空气污染。其次室外空气污染,其污染源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和公共场所污染。高热量的挥发都会附着灰尘并沉淀造成粉尘空气污染;工业空气中所残留的氨气酸蒸也就是我们说的“酸味”造成空气污染等等。所以我们的生活需要有质量的呼吸环境就需要净化空气,净化空气成为我们现在的重点。

二.空气净化的原理及方法

空气净化主要是靠物理作用而不是靠化学方法,除去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以及其他各种颗粒。空气净化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一整套清洁技术保持一定空间内空气达到规定的洁净度。

空气净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整体净化。整体净化可分为层流型净化和湍流型净化。层流净化是指空气由一侧全面地以匀速流向另一侧,以保证室内的尘粒或细菌不向四周扩散而平稳的被平推出室外,而达到好的除菌效果。

高效过滤除菌技术:保证空气的洁净主要靠高效或超高效过滤设备。设备向特定的环境内输送洁净的空气,洁净空气退出污染的空气以保持空气的洁净度。

过滤的原理:①网截阻留;②筛孔阻留;③静电吸引阻留;④惯性碰撞阻留和布朗运动阻留。

滤材的结构:滤材级别多数为高效级或超高效级滤材,所用滤材一般有:玻璃棉制滤材、高级纸浆制滤材、石棉纤维制滤材、过氯乙烯纤维制滤材等。高效滤材对空气中0.5μm的颗粒的阻留率能达到90%~99%,超高效滤材可阻留0.3μm 的颗粒99.9%以上。可见过滤洁净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

2)局部净化。局部净化的方法有:

1.洁净层流罩:洁净层流罩是医院使用局部空气净化的装置。一般可构成垂直层流方式,四周用透明围幕。整个罩内可保持较高洁净度的空气。这种洁净层流罩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治疗保护,所以也称无菌病床层流罩。

2.净化操作台:采用水平或垂直层流方式来净化小空间内的空气,可使操作台内的空气净化达到很高级别。

3.静电吸附除菌净化技术:静电吸附除菌是利用电除尘的工作原理,在小型化技术方面有所创新。①采用细线放电极与蜂巢状铝箱收集极形成级线装置;②采用镜象力荷电吸附作用。

目前有一种三级过滤净化装置,即预净化――高效净化――活性炭吸附,采用组合式正离子静电吸附除菌技术,并通过大风量的空气来净化,以保证室内空气净化次数,较好地解决了重点房间如医院的手术室、 ICU病房 、母婴病房、血液透析室等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持续消毒的问题,可使医院室内空气的净化洁净度达到 10 万级 ――1 万级。

4.负离子净化技术:负离子是一种带负电的化学基团,能发生可逆性变化,存在时间极短,本身并无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主要是靠带电离子与空气中的微粒特别是微生物颗粒结合,形成多个颗粒凝聚变大从而迅速沉降,使空气达到净化的目的。空气中负离子只有在具备某些化学性质时,如活性氧离子等,它们才具有侵害蛋白质的能力从而杀灭微生物,因此负离子对空气净化的能力比较有限,对空气中微生物粒子清除率只能达到 70%~90% 。

三.如何将空气净化应用在空调送风中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要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开窗通风一小时左右。对于改善老人、小孩、病患的呼吸环境就要借助空气净化器。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可以设计一种和暖通空调相结合的空气净化仪器,将此应用在送暖通风中。除了空调本身的滤网外,可以在滤网上加一层纳米技术,使用多层过滤,这样在空调送风送热的过程中就会先进行空气吸入循环,致使重金属附着纳米网,灰尘附着空调网已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还应设置外置过滤存储器,这样就能直视空气过滤后的留下的污染物,以达到能够进行及时清理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设计一套智能装置,当空气达到污染指标时,空调会进行人工提醒,要求更换过滤网。目前市场上的空调还没有提醒这一说,尤其是在大的公共场所空调智能提醒尤其重要。

四.空调整体节能有利于改善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也在逐步增加,这种情况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节能减排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

降低空调房间负荷,是空调系统节能减排的基础,要想降低符合就需要分析空调房间的运行情况,确定影响房间负荷的各种因素。根据影响房间负荷的因素特征,来确定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的空气质量选择结合不同的空气净化装置,这就是合理优化的设计理念,合理的设计不但能更好的改善空调的送风质量,还能够更小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空气污染。

五.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环保低碳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更加关注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我们空气净化与暖通空调设计企业与人员身上的担子也随之加重,面对人们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要求,我们的系统设计人员要不断的增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得我国在暖通节能与空气净化系统设计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7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气等离子体;废气;处理技术;应用

        一、引言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排放到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有机废气等不断增加,大气污染造成的大气质量的恶化、酸雨现象、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足以威胁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居住,其后果十分严峻,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的标准的工作。一般废气处理包括了有机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酸碱废气处理、异味废气处理和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等方面[1]。大气压等离子体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环境污染处理手段,其在废气处理应用中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单,无需高价格的真空系统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气等离子体技术在废气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和可行性。

        二、等离子体的研究现状及特性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状态的气体,它是由美国科学muir于1927年在研究低压下汞蒸汽放电现象时命名的[2]。等离子体被称作除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外的第4 种物质存在形态,它是由大量的子、中性原子、激发态原子、光子和自由基等组成,但电子和正离子的电荷数必须体表现出电中性。常见的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是气体放电,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辉光放电;③介质阻挡放电;④射频放电;⑤微波放电。

        大气压等离子体技术的实质也就是气体放电原理,气体在电场作用下被击穿而导电,由此产生的电离气体叫做气体放电等离子体[3]。我们把大气压等离子体分为平衡(热)或非平衡(冷)等离子体两大类。如今低气压等离子体己在材料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种等离子体可产生用来刻蚀或沉积薄膜的高浓度活性粒子,然而在运行低气压等离子体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像真空系统昂贵却需要维修,处理材料的尺寸受到真空室大小的限制。大气压等离子体与低气压等离子体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无需高成本的真空系统等优点。

        三、大气压等离子体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大量煤、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等废气排放到大气中,环境大气中nox/so2比例的改变影响着大气酸沉降,进而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二次光化学污染,致使空气中臭氧(o3)含量增加,并在空气中形成大量二次细微颗粒物,给公众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等离子体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高度交叉的新学科,是集物理学、环境科学、化学和生物学于一体的全新学科。大气压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兴的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废气处理技术,如今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业锅炉烟气和汽车尾气治理领域。大气压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对废气净化效率高、能耗低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一)大气压等离子体分解气态污染物的机理。

        大气压等离子体分解气态污染物的机理为: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在大气压等离子体分解气体污染物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数万度的高能电子与气体分子(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巨大的能量转换成基态分子(原子)的内能,发生激发、离解以及电离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使气体处于活化状态。电子能量小于10ev时 产生活性自由基,活化后的污染物分子经过等离子体定向链化学反应后被脱除。而当电子平均能量超过污染物分子化学键结合能时,污染物气体分子键断裂,污染物分解,在大气压等离子体中可能发生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反应程度取决于电子的平均能量、电子密度、气体温度、污染物气体分子浓度及共存的气体成分。

        (二)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废气装置。

        大气压等离子体在废气处理中应用的机理是在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激发态分子和原子等的作用下,将nox与so2被氧化成更易参与反应和更易吸收的no2和so3,从而实现对废气的净化处理。

       图1是模拟汽车尾气和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所采用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中心铜棒电极被聚四氟绝缘材料固定在放电管的中心且与高压电源的高压输出端连接。铜棒处于放电管的中心能使介质阻挡放电管内等离子体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可防止局部增强放电导致介质层击穿现象的发生,故会提高装置的运行时间。氯化钾溶液作为外电极并与高压电源的低压输出端相连。装置的内电极与电源的高压输出端相连,其位置在内径为16mm的右英管中心。铜棒放在石英放电管的中心是为了使管内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更加均匀分布,以及防止介质层被击穿,从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电源低压输出端与装置外电极相连,它所采用的是0.2mol/l的氯化钾溶液。仪器工作时,比例一定的nox与活性气体(n2、o2、h2o)通过浮子流量计和气体分配器进入放电管,在线废气监测仪testo 360测定氮化物的浓度变化。在装置放电区域或者气体输出管内,氮氧化物与活性气体粒子会发生反应,经检定,废气通过装置的处理净化,得到的产物都是无污染的,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图1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废气装置示意图

        四、大气压等离子体的应用研究方向

        为了实现大气压等离子体技术在废气处理的推广应用,今后应加强深入研究大气压等离子体降解污染物的机理。大气压等离子体降解污染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且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很多,虽然目前已有大量有关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污染物机理的研究,但还未形成能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使其工业应用缺乏理论保障。其次要实现处理装置的大型化与小型化双向发展,处理装置的大型化与小型化是等离子体技术今后发展的两个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环境保护的深入发展,大气压等离子技术以其独特而优良的废气处理效果正日益获得环保研究者的青睐,该技术可以用来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给环境以及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的废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在废气处理方面的应用价值很高,目前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还只处于初步阶段,如果继续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可为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关键词 发动机;进气空气;分离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058-02

1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有害物排放,对汽油机有CO、HC和NOx;对柴油机而言,除CO、HC、NOx外,还有微粒和烟度。而这些尾气排放物的生成直接与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有关。为了减少发动机的各种有害物排放,目前有很多控制方式,如氧化催化转化装置、还原催化转化装置、三元催化转化装置、稀薄NOx催化转化装置以及EGR系统等,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有害气体的排放,但是在空燃比、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例如,EGR系统已经成为降低柴油机NOx排放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但在大、中型柴油机上的应用仍受到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并且实施较大的EGR率也带来了燃油消耗率和黑烟恶化等问题。

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不难看出,目前减少发动机尾气有害气体排放的是措施,或是利用催化转换装置或是控制燃烧,而尾气有害气体排放物的生成直接与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有关。但这些措施都是在复杂的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有害气体之后才采取的。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动机尾气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为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发动机进气环节的空气分离系统,该系统将吸入其内的空气分离成氮气和富氧气体,氮气排入大气,富氧气体与燃料混合供入气缸燃烧或者通过进气道进入气缸并与气缸内燃料燃烧,这样氮气不参与燃烧过程,也就抑制了NOx的生成,所以不需再采取催化转化装置或控制燃烧等措施了,这样就实现了本较好的节能减排的目的。

2 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进气空气分离系统,主要通过使用Na-X型沸石和Li-X型沸石的压力回转吸附法实现发动机进气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分离。包括用于进气的空气进气口,并在进气口初安装有滤清器,用于滤去空气中的微粒和水蒸汽,系统含一套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两个吸附器A、B和两个二次吸附器C、D;吸附器与二次吸附器之间分别有气管相连,其中A与C、B与D相对应。吸附器的进口端分别设有供气电磁阀与抽空电磁阀;抽空电磁阀与真空泵相连。二次吸附器出口端安装有缓冲器,缓冲器出口端设有分离电磁阀,富氧气体通过分离电磁阀经进气道进入发动机气缸或与燃料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

吸附器进口端导入Na-X型沸石,吸附器进口端导入Li-X型沸石。二次吸附器进口端导入Na-X型沸石,二次吸附器进口端导入Li-X型沸石。二次吸附器体积较小于吸附器,安装在吸附器的出口端主要是为了进行氮气的二次吸附,从而提高氧气的纯度。吸附过程的吸附压力为1巴~1.1巴;抽空过程的解吸压力为100毫巴~400毫巴。供气电磁阀、抽空电磁阀、分离电磁阀均由控制器统一控制,定时开闭。吸附装置亦可根据发动机需氧量的增加实现并联,即用多套吸附装置同时供气。真空泵的动力由发动机主动轴提供。缓冲器的作用是为了使供气气流均匀。

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文所提出的发动机进气空气分离系统,通过使用Na-X型沸石和Li-X型沸石的压力回转吸附法实现发动机进气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分离。有效的分离出了氮气,得到的富氧气体与燃料混合供入气缸燃烧或者通过进气道进入气缸并与气缸内燃料燃烧,这样氮气不参与燃烧过程,也就抑制了NOx的生成,亦不需再采取催化转化装置或控制燃烧等措施,这样就实现了较好的节能减排的目的。

图中:1.气缸;2.分离电磁阀(1);3.缓冲器(1);4.二次吸附器(C);5.吸附器(A);6.滤清器;7.空气进气口;8.供气电磁阀(1);9.抽空电磁阀(1);10.真空泵;11.供气电磁阀(2);12.抽空电磁阀(2);13.吸附器(B);14.二次吸附器(D);15.缓冲器(2);16.分离电磁阀(2);17.进气道

3 工作原理

结合图1,发动机进气空气分离系统主要通过压力回转吸附法实现发动机进气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分离。包括用于进气的空气进气口,并在进气口初安装有滤清器,用于滤去空气中的微粒和水蒸汽,系统含一套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器(A)、吸附器(B)和二次吸附器(C)、二次吸附器(D);吸附器与二次吸附器之间分别有气管相连,其中A与C、B与D相对应。吸附器的进口端分别设有供气电磁阀、与抽空电磁阀;抽空电磁阀与真空泵相连。二次吸附器出口端安装有缓冲器,缓冲器出口端设有分离电磁阀,富氧气体通过分离电磁阀经进气道进入发动机气缸或与燃料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

结合图1具体介绍吸附装置的工作循环:

0s时刻:吸附器(B)已经完成吸附过程;

0~30s:

吸附器(A)5、二次吸附器(C)4 :供气电控阀(1)6、分离电控阀(1)2“开”抽空电控阀(1)9“闭”,空气由空气进气口7进入通过滤清器6,过滤掉微粒和水蒸气,混合气体流出滤清器6通过供气电磁阀(1)8进入吸附器(A)5,吸附器(A)5内Na-X型沸石和Li-X型沸石吸附混合气体内的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剩余气体(氧气、氩气及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通过二次吸附器(A)4进行再次吸附,主要吸附上个工序所遗留的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从二次吸附器(A)4流出的富氧气体(氧气、氩气)经过缓冲器(1)3、分离电磁阀(1)2进入进气道,从而供入发动机气缸1。

吸附器(B)13、二次吸附器(D)14:供气电控阀(2)11、分离电控阀(2)16“闭”抽空电控阀(2)12“开”,通过真空泵10将吸附器(B)13 和二次吸附器(D)14抽至负压,吸附剂所吸附的氮气得到解吸,并排到大气。

30s时刻:吸附器(A)5已经完成吸附过程;

30~60s:

吸附器(A)5、二次吸附器(C)4 :供气电控阀(1)6、分离电控阀(1)2“闭”抽空电控阀(1)9“开”,通过真空泵10将吸附器(A)5和二次吸附器(C)4 抽至负压,吸附剂所吸附的氮气得到解吸,并排到大气。

吸附器(B)、二次吸附器(D):供气电控阀(2)、分离电控阀(2)“开”抽空电控阀(2)“闭”,空气由空气进气口进入通过滤清器,过滤掉微粒和水蒸气,混合气体流出滤清器通过供气电磁阀(2)进入吸附器(B),吸附器(B)内Na-X型沸石和Li-X型沸石吸附混合气体内的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剩余气体(氧气、氩气及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通过二次吸附器(D)进行再次吸附,主要吸附上个工序所遗留的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从二次吸附器(D)流出的富氧气体(氧气、氩气)经过缓冲器(2)、分离电磁阀(2)进入进气道,从而供入发动机气缸。

4 结论

第9篇:空气分离技术范文

[关键词]空气质量 气体传感器 室内环境污染

一、空气对于人的重要性

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并通过吸入空气而获得氧。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吸入空气达6500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人的一生中有90%以上时间在室内度过,可见,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

二、室内环境污染背景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又出现了“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多种,致病病毒 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三、关于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服务的几点设想

1.着手调查国内家庭和办公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

2.了解并着手引进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3.进行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首先应由气象主管部门与环保主管部门联合建立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管理机制。

4.对国际环保部门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法规、技术标准、室内污染测定方法及对测定仪器等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四、空气检测仪的强力武器――传感器

检测技术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传感器是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传输与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下面将介绍六种在空气质量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传感器。

1.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利用被测气体的吸附作用,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通过电流变化的比较,激发报警电路。由于半导体式传感器测量时受环境影响较大,输出线形不稳定。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式传感器,因其反应十分灵敏,故目前广泛使用的领域为测量气体的微漏现象。

2.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原理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检测可燃气体的原理之一,具有输出信号线形好、指数可靠、价格便宜、无与其他非可燃气体的交叉干扰等特点。催化燃烧式传感器采用惠斯通电桥原理,感应电阻与环境中的可燃气体发生无焰燃烧,是温度使感应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打破电桥平衡,使之输出稳定的电流信号,再经过后期电路的放大、稳定和处理最终显示可靠的数值。

3.定电位电解式传感器。定电位电解式传感器是目前测毒类现场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在此方面国外技术领先,因此此类传感器大都依赖进口。定电位电解式气体传感器的结构:在一个塑料制成的筒状池体内,安装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在电极之间充满电解液,由多孔四氟乙烯做成的隔膜,在顶部封装。前置放大器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在电极之间施加了一定的电位,使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气体与的电解质内的工作电极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对电极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电极的平衡电位发生变化,变化值与气体浓度成正比。

4.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迦伐尼电池式氧气传感器的结构:在塑料容器的一面装有对氧气透过性良好的、厚10-30μm的聚四氟乙烯透气膜,在其容器内侧紧粘着贵金属(铂、黄金、银等)阴电极,在容器的另一面内侧或容器的空余部分形成阳极(用铅、镉等离子化倾向大的金属)。用氢氧化钾。氧气在通过电解质时在阴阳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阳极金属离子化,释放出电子,电流的大小与氧气的多少成正比,由于整个反应中阳极金属有消耗,所以传感器需要定期更换。目前国内技术已日趋成熟,完全可以国产化此类传感器

5.红外式传感器。红外式传感器利用各种元素对某个特定波长的吸收原理,具有抗中毒性好,反应灵敏,对大多数碳氢化合物都有反应。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6.PID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PID由紫外灯光源和离子室等主要部分构成,在离子室有正负电极,形成电场,待测气体在紫外灯的照射下,离子化,生成正负离子,在电极间形成电流,经放大输出信号。PID具有灵敏度高,无中毒问题,安全可靠等优点。

五、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4年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行业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2007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3078亿元,增长率高达28.5%;据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08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实现 1755.9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增长率高达3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是气体检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推动使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根据使用传感器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各自有适用气体及应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成为未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主流。

六、对未来空气质量检测的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艾.敏感材料与传感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晓蓉.传感器技术[M].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彭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