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电厂个人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电厂个人培训总结

第1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全员;素质;工程;建设

作者简介:赵汝超(1973-),男,江苏丰县人,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教培中心,工程师;赵海成(1964-),男,山东梁山人,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教培中心。(山东 枣庄 277103)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72-03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以下简称“十里泉电厂”)隶属于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公司,是该集团最大的控股公司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电厂,始建于1977年,现有在职职工2199人。十里泉发电厂原有5台14万千瓦和2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30万千瓦,是山东电网第一座大型超高压火力发电厂,被誉为“鲁南明珠”。2007年以来,十里泉发电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主动关停了四台14万千瓦机组,积极开展扩建两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前期工作。目前,全厂总装机容量为77万千瓦。自投产以来,十里泉发电厂累计发电1000多亿千瓦时,为国家上交利税100多亿元。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等1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一、促进企业与员工同发展的全员素质工程建设的背景

1.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发展之本。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电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十里泉发电厂从2007年开始,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的号召,全力推进“上大压小”扩建2台60万千瓦级机组的项目前期工作。新的形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也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把现有机组维护好,筑牢发展根基;另一方面项目建设需要有足够的人力、智力来支撑。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企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必须要通过实施全员素质工程,提升员工素质,培养一批胜任大机组建设、运营的人才队伍,确保2台60万千瓦级机组顺利建成投产,实现企业新的跨越和发展。

2.尽快改变企业超员严重、人才匮乏现状的需要

十里泉电厂作为一个建厂三十年的老厂,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呈现出人员总量多,人才相对不足,人才数量与人员总量形成较大反差的特点。截止到 2011年底,全厂在职职工2396人。按照华电集团公司为该厂核定主业定员1665人,超员731人,超员人员占总人数的30.51%,平均年龄已达43岁。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45岁以上人员众多,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35~44岁是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但人数偏少;35岁以下的青工中,76%都是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比例仅占青工总量的24%。自2005年华电国际公司实施“千万工程”以来,该厂向各新扩建单位集中输出骨干力量300余人。由于高素质人才的大量输出,使得该厂很多关键岗位的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尤其是集控运行人员、继电保护、热控等高技术岗位人才空缺较大。受编制定员和人工成本限制,决定了十里泉发电厂不能依靠大规模人才引进来解决队伍结构性矛盾问题,而必须依靠培训来提升员工素质,把企业的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优势。

3.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的需要

近两年,华电集团公司、华电国际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急需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增添不竭动力,而且不断开工建设的新项目也为广大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十里泉电厂作为老厂,有很多员工有能力,也很有抱负,希望能够到新的项目公司发展、创业、提升自己,这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人才,员工渴望成才。但由于老厂许多人员没有运行和维护过大机组的经验,总体素质还难以满足新建电厂的要求。必须要大力实施全员素质工程,通过技能教育,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为员工发展搭建平台、创建舞台,让广大员工在创造企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提升个人价值中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促进企业与员工同发展的全员素质工程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以促进企业与员工同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为核心,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素质工程的开展,传导先进培训理念,分层次、多渠道培养人才,建立涵盖全员的人才培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薪酬分配机制和竞争选拔机制,努力为员工打造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拓展全面发展的空间,实现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员工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以企业战略思想为指引,确立全员素质工程目标

2007年底和2008年5月份,十里泉电厂关停了4台14万千瓦机组,开展“上大压小”扩建工作,以此为标志,企业进入了发展转型期。为确保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十里泉电厂提出了建设和谐美好新十电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大力开展强质塑形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在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队伍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资产结构更加优化,管理更加高效运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全面实现“资产优良,管理高效,队伍精干,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美好新十电的愿景目标。围绕这一发展战略,十里泉电厂作出了实施全员素质工程的决定,旨在通过开展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的全员培训,全面优化干部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着重培养三支队伍:一是干部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讲政治、顾大局、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队伍;培养和建立起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干部考察、任用、考评动态管理机制。二是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业务、技术领先、严细扎实、创新超越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至2010年培养280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三是技能员工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爱岗敬业、作风严谨、技术精湛、一专多能的技能型员工队伍,力争2010年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达到130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操作人员达到900人,形成以中、高级工为主体,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技术职工群体。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全员素质工程目标,十里泉电厂通过传导先进的培训理念,搭建科学的教育培训平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人的问题”,致力将巨大的人员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2.创新培训理念,构建培训平台

(1)树立培训是对员工负责的理念。企业实施一项重要决策的最大挑战和难题是如何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只要观念更新,思想转变,员工才会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这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由于多数员工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自觉参加培训、提升素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实施全员素质工程伊始,该厂着力于如何让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培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利用该厂独有的宣传优势,通过网站、杂志、图文电视等手段,引导员工树立“培训是对员工负责”的理念。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举办形势分析报告会、开辟网上“加快人才培养大家谈”专栏、举行全员素质工程启动仪式等,让广大员工逐步认清了形势,意识到素质工程是一项既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又与自身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站在为员工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企业对员工未来负责的表现,使广大员工接受并支持这项工作,为促进全员素质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2)发挥职工大学作用。全员素质工程要扎实稳步开展,就要对原有的机构进行创新,为培训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该厂在原教培中心的基础上,创新设立了职工大学,下设教务处,并结合企业实际,成立了锅炉、汽机、电气、热控、运行等九大教研室,统筹全厂培训资源,形成体系完备、具有一定规模的厂内综合性教学机构。组建了兼职教师队伍,聘用58名具备较强业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治学态度严谨、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担任兼职教师。职工大学成立以来,各大教研室频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广大职工培训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培训。根据调研结果和专业划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覆盖了生产现场大多数工种。各个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全员素质工程培训方案》。职工大学根据企业紧缺型人才和岗位招聘设立相应的培训课程,职工通过自主报名的形式参加培训和考试。职工大学除开展丰富实用的培训课程外,还负责对调整岗位职工进行技能鉴定、达到要求后才能到新岗位从事工作。近两年来,职工大学组织进行了多个生产班组岗位技能鉴定试点工作,全厂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取得了职工大学颁发的合格证书。以岗位鉴定为重要手段的行为模式已基本形成,培训人次逐年增多,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3)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一是先后建成了继电保护仿真室、热控模拟培训室、多媒体电教室等,更新和完善了培训硬件。为基层单位配备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基层教学质量。二是开发应用了远程培训系统,充分利用家庭网络优势和软件资源,大力开发应用远程培训系统,扩大培训覆盖面,满足干部职工多元化培训需求。三是设立素质工程专项基金。制定了《素质工程单项奖管理办法》,用于奖励在素质工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团体;各部门也在每月奖金总额中拿出5%作为素质工程专项奖励基金,对部门内素质工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班组进行奖励。

3.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员工能力和素质

(1)以三支队伍为重点,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一是中层干部层面,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利用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机会,加强理论学习研讨和政策研究。学习内容从上级会议精神、法律法规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专业知识等。举办党委中心组成员强化培训班和中层干部脱产封闭培训班,加强执行力建设和团队建设。对事业心强、能力突出的干部“压担子”,安排到重要、艰苦的岗位锻炼。加强职能部室和生产一线之间的干部交流,采取挂职锻炼、党政交叉任职等方式,丰富工作阅历,培养复合型干部。设立主任助理、主任师岗位,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干部队伍梯队。二是管理人员层面,注重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主要包括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等。先后举办了管理学原理、管理知识与风险防范、法律法规知识、“劳动用工风险控制与规章制度建设”、公关礼仪等专题讲座,使管理人员提高了理论基础,拓宽了知识面。每年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达1500多人次。进行管理人员公共课认证考试,通过考试方可上岗,促进了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钻研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在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培训中,广泛应用课堂教学、主题辩论、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强调改善心智模式,鼓励员工展现风采,挑战自我。三是专业技能人才层面,注重常规培训与现场实际工作相结合。由于火力发电企业专业技术种类较多,现场作业面较广,需要按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岗位业务特点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着力加强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专业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夯实各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水平。通过脱产培训、跟班实习、仿真机操作、技术讲课、岗位交流、轮岗锻炼、外出承揽运行调试及检修工程等方式,坚持学以致用,注重效果,按照“会干、干好”的要求,切实提高职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坚持“以比促培”、“一专多能”原则,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在生产现场建立“导师带徒”机制,鼓励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员工,以“传、帮、带”等方式培训他人,提升现场操作技能。

(2)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强化关键紧缺人才培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人员问题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内部岗位优化配置和对外输出人员配置两个方面。根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标,按照超前储备的原则,制定岗位储备培训的总体指导性计划,明确培训的任务目标。内容上做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训,满足生产运营需要。一是加强储备式培训。对管理、后勤、多经等部门符合培训条件且自愿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员,根据厂内生产岗位和新建项目岗位需求,采取理论和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脱产集中培训,取得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对各专业现有生产岗位人员,按照不同专业,举办汽机、电气、锅炉、热控等专业培训班,采取半天集中工作、半天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快跨班组、跨工种的技术培训,力争基本掌握两个或以上工种的操作技能。对于新项目需求迫切的关键岗位,采取按定员多配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保障人员储备。为向新建项目输送人才,实现按定员组织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递进式培训。低岗位人员进行高岗位技能培训,如:单元长进行值长的岗位技能培训,机组长进行单元长的岗位技能培训,值班员(检修工)进行班长的岗位技能培训等;低容量、低参数等级机组人员进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技能培训,如:30万千瓦机组人员进行60万千瓦、100万千瓦机组岗位技能培训等。在运行、检修岗位中大力开展全能值班培训。辅助系统专业人员进行主系统专业技能培训,如:灰水、燃料、化学专业进行集控运行或机、炉、电等专业岗位技能培训等。三是推行持证上岗。以华电国际生产技能岗位认证和安全技能培训认证工作为依托,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做到先持证后上岗。凡没有取得相应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将下调一个岗位等级或调整工作岗位。鼓励职工接受多技能、多证书的准备培训和终身教育,自觉提升个人技能等级;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职称考试、职称评审,主动提升个人的资格等级。

4.健全配套机制,为实施全员素质工程提供保障

(1)健全激励机制,激励员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要提高员工素质,企业还必须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要为员工提供适应自我实现要求的上升道路。只有当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他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是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设立不同的晋升道路,让管理人员当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当专家,普通工人当高技能操作能手,使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通过多种职业通道获得个人发展。二是把“竞争择优,绩效论才”作为人才理念,坚持“人人可成才,岗岗出人才”,为员工创造均等的发展机会,对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岗位进行公开招聘,鼓励员工勤奋学习、参与竞争。三是设立了特殊贡献奖,对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职工和集体进行重奖。四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群众性技能竞赛,营造了“人人学技术,个个争当技术标兵”的良好环境。五是对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和骨干职工,给予一定的待遇,组织度假疗养,引导职工学习先进、争作贡献。通过健全激励机制,营造了“想干事”的氛围,提高了“会干事”的能力,加大了对“干成事”的褒奖,取得了显著效果。

(2)完善分配和绩效考评机制,激发员工内在活力。以业绩为导向,修订完善了《十里泉电厂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把工作中取得的实绩作为评价标准,增强其主动提升能力素质的动力。以华电集团公司定员为基础,下达厂内各单位定员标准,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与定员标准相结合,修订完善了《十里泉电厂奖金分配办法》,实行定员内人员奖金全额核发,定员外人员按部门平均奖金80%核发的原则,拉大主业和辅业、关键岗位和辅助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发挥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吸引、留住骨干人才,引导员工合理、有序地向生产和新建单位急需的岗位流动。

三、促进企业与员工同发展的全员素质工程建设的效果

1.员工队伍素质和结构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全员素质工程,持续提升了员工队伍素质。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全厂中层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97人,比2007年上升了5%;主任助理、主任师等后备人才35名。拥有256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达到107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操作人员达到575人,形成了以中、高级工为主体,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群体。在近两年举行的华电集团公司和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该厂共获得两个金奖、三个银奖,三名同志被授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华电集团技术能手”称号。选派继电保护、热控、技经等专业人员外出脱产培训,13人取得华电集团高培中心颁发的专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7人取得国家建筑工程造价师岗位资质,关键、紧缺岗位人才匮乏现象得到了一定缓解。

2.推动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全员素质工程,把巨大的人员压力转化成了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打下了基础。2011年全厂发电量完成43.03亿千瓦时;发电供热实现利润295.54万元,较计划多实现利润2154.39万元。企业安全生产保持长周期记录,累计实现安全生产2118天。机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先进水平,成为华电集团公司首批命名的“三星级发电企业”。随着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机组安全运行的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6机组发电量完成20.05亿千瓦时,创投产以来新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氛围,显著提高了企业执行力和管理水平。总结提炼的管理创新成果《“六责”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与应用》和《国有老企业发展转型的实践与探索》分别荣获2008年、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009年9月11日,十里泉电厂第一台扩建60万千瓦级机组“路条”获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复,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2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厂;培训;安全生产;集控值班员

作者简介:艾文东(1958-),男,河北唐山人,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河北唐山06302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45-03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多次提到了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世界正处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时期,中国发展既面临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培养人才,助推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校企办学与合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也是国家、民族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接待院校学生生产实践、与院校合作办学、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不但促进高校、企业提高了科研和创新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也使教师、学生了解了陡电,认识了陡电,宣传了陡电。

围绕厂领导讲话精神,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校企结合,共同培养人才

目前流行的“校企结合”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

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就合作形式来说,有企业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挂靠学校共办后续学历教育等形式。

1.企业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2008年12月3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文,认定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为华北电力大学校外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与华北电力大学签署了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其实,陡河发电厂与各院校的共建从2005年就开始了,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为院校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实习管理,有一支优秀的专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有良好的生活服务设施,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实习教学模式、方法、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措施,逐步形成了“仿真+实操”的实效化实习模式。

在实际运作中,实行小分队、多专业、大循环的实习岗位配置模式,从 2005年1月至2008年底,教育培训中心仅接待华北电力大学实习学生就达12200名。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作为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入生产和实际工作领域。这样做,有几大好处:

(1)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设备性能、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了解来自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2)使学生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和劳动的艰辛,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都有极大的帮助。

(3)可以在促进工学结合的同时,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顺利胜任本职工作奠定基础。

(4)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因为通过高校与企业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企业可以借助校方的理论优势有的放矢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在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华北电力大学对大唐公司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点检员的培训给予了全力支持,北京交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在本厂脱硫、集控值班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资源互惠、利益共享。

2.企业挂靠学校办后续学历教育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竞争一是技能,二是知识。职工技能不足,可以通过岗位培训、技术练兵等继续教育来加以提高,而职工知识的不足和知识的陈旧,只有通过积极开展回归教育来弥补,职工学历教育也就成为了对职工进行知识更新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企业职工学历教育与企业的需求、发展密切相关的格局。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在后续学历教育方面,本着弥补职工岗位规范与现有学历之间的差距,使职工所学知识与实际岗位相结合的原则,在开设课程上紧密贴近陡河发电厂的实际,共开设过热能动力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财会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电厂化学、基建管理、电厂机械检修、工业自动化、工业统计、工业会计、企业管理、集控等十多门专业课程。

近几年来,通过后续学历教育,共为本厂和其他兄弟单位培养专科毕业生567人,中专毕业生813人,在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61名。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具有比较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学中,针对学员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在不断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员在学习中既有明确目标,又有学习压力,并把这个理念贯穿始终,非常注重毕业班学员毕业设计、答辩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员的实践性学习环节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与陡河发电厂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相结合。

办好学历教育的好处:可以在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使职工取得与本职岗位相适应的学历文凭,为学员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再加上学员个人的努力,能很好地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将继续抓好内部管理,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预案和协议,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同时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和联系,规避来自安全等各方面的风险,绕过来自招生等方面的陷阱,扎扎实实做好自身工作。

二、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工作

生产需要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厂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才会有前提和保障。

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自2008年取得了河北省安监局颁发的四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证书后,承担起了全厂从业人员和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陡河发电厂和实业总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珍惜取得的四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专门为机构配备了主管和专职管理人员。

只有抓好内部管理,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我们从规范制度入手,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学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近20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特殊工种培训应注重教、考、学三个环节。

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授课方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师资力量的选拔与培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注重安全培训的过程控制,加强对教师和学员的管理

我们做到了“五个严格”,即严格教学准备、严格教学计划、严格教学内容、严格教学质量、严格考勤制度。

第一,在教学的准备上认真周到。做到教师备课充分细致,编写教案细心严谨,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理论联系实际来操作。

第二,在教学计划上细致周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让学员得到多解决一点实际操作的机会。

第三,鉴于安全生产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区别是更加注重技能方面的培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教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书本中对特种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提及甚少,但这又是实际工作中所必备的知识点,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由有丰富现场经验的教师专门结合当前形势讲授给学员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延伸授课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的实施中,注重以质量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互动教学和交流学习的方式,重点内容由学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互介绍经验做法,把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解决,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考勤方法是由班主任点名进行考勤,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训者必须由所在单位开据证明。对遵守制度的学员适时进行表扬,对个别违规学员提出严厉批评并备案待查,反馈到所在单位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考试不及格者,转入下期培训。

2.注重教师的选拔,选拔有知识、有能力、懂专业、会管理的教师充实到安全培训工作中来

我们选择的14名授课教师,全部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熟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其中不乏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均极为丰富的教师。同时注重对这些教师准入资格的要求,他们均参加了河北省安监局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取得了相应专业的师资证书。

3.加强培训班的规范性管理

该交的材料在办班前一定要交齐,因为安监局要求上报材料要在考试成绩确定后的三个工作日上报,否则不予受理。

所有这一切,使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随之而来的是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劲头和学习欲望明显增强,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参培学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正常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大力推进集控值班员培训工作

1.仿真培训需求迫切

(1)因上级部门的管理制度而“要我学”。因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规定:200MW及以上机组主岗运行人员应经仿真机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规定:100MW机组及以上运行人员和变电站运行人员每两年进行仿真机认证、复试一次。

(2)基于我厂运行人员的素质构成情况而“我要学”。近年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火电事业发展很快,作为一个多年来站在火电排头的老厂,陡河发电厂有义务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起人才培训的任务。几年来为新建兄弟厂输送优秀运行人员100多名。这样就使得陡河发电厂本身的运行人员平均素质下降,亟待加强技能培训。

2.赴外地进行培训有一定困难

要满足上述要求,只能到外面去培训,而到外面去培训有很大困难。

(1)现在的集控定员限制了人员流动(一般取证不应少于270学时,复试不应少于60学时),在现有集控定员条件下,离岗这么长时间去取证,简直无法实现。

(2)陡河发电厂机型多、机组特性复杂,全系统现有的仿真中心没有针对我厂机组开发1:1型仿真机型。另外,随着设备的更新,人员数量的减少和集控值班的实施,需要运行人员由单一技术性专业向一专多能机、电、炉三个专业发展,以往我厂运行人员到外面进行仿真机培训,其模型与我厂机组形式差别很大,基本上都是“黑盒子”模型,只包含DCS(自动集中控制)系统的仿真培训,且只能针对机组正常运行的工况进行简单的上机培训,不能满足我厂实际的培训需要。因此仿真机培训显得日益重要。

3.应对之道:成立仿真培训基地

从上述情况来看,到外面去培训有很大困难,强烈的培训需求和无法实现这种需求的客观现实发生了很大矛盾。为了满足集控运行人员持证上岗的需要,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对集控运行人员的培训质量,为了节约培训时间,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本厂成立仿真培训基地,利用仿真机这一先进的培训手段对本厂集控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灵活的技能培训。因此,成立仿真培训基地是我厂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

陡河发电厂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通过深入研究复杂的DCS系统的动态特性,依据其结构、原理、流程、特点,采用廉价的软件方案,先后开发、拷贝了一机六模仿真软件,即125MW、200MW、250MW、300MW、220kV升压站和辅控网全仿真机软件,购买了相应的硬件,成立了仿真培训基地。

陡河发电厂的仿真系统具备完善的故障设置,具备机组多种工况下启动、停机,正常运行的监视和实际故障的分析诊断、回放、预演操作功能;具备仿真DCS系统画面与实际机组画面转换功能;具备盘台操作、就地操作和虚拟屏声光报警显示功能,且就地操作台、电气虚拟盘台操作显示覆盖面广;监控系统画面齐全,操作效果逼真,完全复制和再现了实际机组的集控室环境;具备三套仿真系统同时运行的功能,能满足仿真培训的其他特殊要求。

仿真系统中的DCS仿真模型,能够严格按照实际系统物理机理建立实际DCS系统仿真数学模型,通过这种高精度的机理性模型,精确模拟实际机组的全工况动静态特性及趋势,能真实地反映机组的全工况运行过程,进行1:1完全的仿真。能实现与真实DCS系统的仿真性、实时性、工况同步性和控制的统一性。

陡河发电厂仿真系统投运后,通过对集控运行人员进行上机培训,使集控运行人员对实际的DCS系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熟练、正确掌握机组在各种运行状况下的启、停和正常运行中的操作技术;通过对各种事故判断和分析的反复培训,培养和提高了集控运行人员正确判断、排除各种事故的应急能力。总之,通过仿真机培训,提高了运行人员对机组各种运行工况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运行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了机组非计划停运事故的发生。

2008年12月,中电联理事会工作部正式向陡河发电厂仿真培训基地授牌,宣布陡河发电厂仿真培训基地成为电力行业(火电)仿真培训基地,陡河发电厂仿真培训基地具备了发证资质。

四、展望

第3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核电 培训体系 组织机构

在核电厂的建设、调试、运营等各个阶段,员工培训一直贯穿其中,全员培训、授权上岗、终身教育已成为业内共识,建立并不断完善核电厂的培训体系也是核电公司长期关注并持续进行的重要工作内容。培训的组织机构是核电培训体系的核心和运作主体,其职能是对公司培训相关工作进行宏观决策、整体协调和全面管理,本文在分析国内核电厂培训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就新建核电厂培训组织机构的建立及演变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及建议。

一、国内核电厂培训组织机构介绍

(一) 三种组织机构模式

根据对国内核电公司的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结果的分析,选取了三种典型的核电公司培训组织机构模式,具体如下:

(二)功能介绍及分析

模式一为国内核电公司中比较常用的培训组织机构,也是双机组核电公司逐步发展到运营阶段形成的培训组织机构模式,总经理部由主管培训的副总经理对公司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协调,培训中心和其他处为平行结构,其下设模拟机培训科、模拟机维护科、综合培训科、基础培训科。模拟机培训科主要负责操纵人员的模拟机培训工作;模拟机维护科负责模拟机的开发、调试、日常维护等工作;综合管理科负责培训体系建设、通用培训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资格和授权、培训辅助资源开发、培训大纲有效性评价等综合管理工作;基础培训科负责基础理论培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制与教学片制作、专兼职教员培养等。

模式二是国内核电公司培训组织机构中职能较完善,功能划分较细致的一种,也是根据工程进展和公司的发展演变而来,是多机组核电基地发展过程中核电培训组织机构的一种过渡模式,后期随着核电机组的增多及集团化的运作的需要,组织机构还将随着功能和职责的变化进一步细化、完善。

公司正式成立时,根据人才培训的需求,分别设置了人事教育培训处和生产部培训处,后者全面负责电站生产运行准备人员的培训工作。机组投产运行后,人事部教育培训处撤销,由生产部培训中心全面负责各项培训工作。以后又成立了经政府劳动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由培训中心主任兼任,负责核电类各种技能鉴定的实施。生产系统内成立了电站培训委员会,其后为了更好地贯彻核电人才发展战略,搞好生产技术培训,优化培训资源,适应群堆管理,在电站培训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生产教育培训委员会。

培训中心作为培训实施与职能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核电公司的策划、组织及实施管理,下设模拟机教研室、模拟机维护科、综合培训科、维修技能实验室、教务计划办公室、培训支持科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办公室。各科室的设置责任清晰、职能明确。这种培训组织机构模式的优点是成熟全面,行之有效,不仅能够满足生产人员的培训需求,而且形成了覆盖管理人员、技能培训体系、工程技术人员、核电特种作业人员的全员化培训组织管理模式。

模式三为在建三代核电厂的培训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与培训合并为一个处,是在借鉴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与培训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减少接口、提高效率而设置的一种组织机构,也是核电行业中培训与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次尝试。

培训方面设置了操纵员初训科、操纵员复训科、维修培训科、技术培训科和模拟机科。操纵员初训与复训科能够对操纵人员的全程培训进行管理和规划,同时还负责培训大纲的编制和维护,负责操纵人员取照考试模拟机场景开发和验证,参与电厂初级系统培训的教学任务,负责电厂高级系统培训授课、教材开发等。

维修培训科负责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包括相关管理程序的建立与维护;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技能培训中心的规划、建造、使用、维护,人员培训课程题库的开发;特殊工种人员培训、承包商的基本安全授权和专项安全授权培训等。

技术培训科全面负责公司培训体系的建设。

模式三突出操纵人员培训管理,同时尽早开发技能培训体系,确保运行与维修人员在工程建设阶段就能够接受良好的培训。

由以上几种模式可看出,核电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置及演变与核电项目工程进展及运营培训需求密不可分,总体而言,其功能和职责可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对运行人员的培训,这就需要配置专门的模拟机维护团队及模拟机培训团队,同时还需配置核电基础理论课程培训教员;第二,对其他非运行人员培训,包括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培训,以及全员的授权培训、承包商人员的授权培训等;第三,负责培训管理的团队,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培训费用的预算、控制,培训设施的管理、培训档案的维护以及对外培训接口管理等。

二、新建核电培训组织机构规划探讨

对于新建核电厂,各个核电公司的情况以及采取的核电技术均不尽相同,培训需求在生产准备阶段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从而导致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置差别较大,随工程进展的演变过程也各有特色。本文仅就一般新建核电厂(不考虑集团化运作以及三代依托项目等)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初步探讨,具体如下:

(一)FCD前核电培训组织结构

核电公司成立之初,一般情况下,是以人资部门作为培训的接口部门,主要职责是招聘新员工及新员工的入职培训,随着人员的增加、预备操纵人员的选拔及确定,生产准备部门需适时成立专门的培训科,全面负责生产人员特别是预备操纵人员的培训工作。

随着工程前期工作的进展,现场工作人员及承包商人员的增加,全范围模拟机进入采购立项准备阶段,此时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然,需要及时提高到新的高度,而对培训人员更专业化及分工细致化的要求将更为迫切、明显,建议此时在核电公司总经理部牵头下,成立公司培训委员会,总经理任培训委员会主任,主管培训副总经理任副主任,各部门经理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培训科从生产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归口管理全公司的培训工作,培训部经理任培训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其他各部门经理作为部门培训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配置专职或兼职培训工程师作为部门培训代表及培训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与培训部接口。培训部下设综合培训科和模拟机科,负责操纵人员培训、基本安全授权、全范围模拟机采购等。

(二)FCD后移至交接产阶段

模拟机在第一阶段已完成立项和合同签订,此阶段需要持续跟踪合同执行、参与模拟机的开发、调试与升级等相关工作,需要加强模拟机维护等相关人员培养工作,此外培训中心大楼也进入施工设计和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进展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人员配置基本完成,NI\CI\BOP等合同陆续签订,合同中相关的培训项目也开始实施,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培训人次大幅增加、培训内容更丰富,培训接口更多,大量培训管理程序需要根据相应管理内容进行编制、升版或修订,培训工作管理广度和深度要求都大大增加,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此阶段应用范围更广,培训组织的功能要求更趋专业化,需要各科室分工明确、深化管理。

此阶段培训部增设教学科,另外如维修、保健物理等技能培训及设施归属培训部管理,则还需增设技能培训科。

综合培训科仍然总体负责公司培训体系建设,包括公司培训工作规划及应用、SAT应用与推广、组织编写及维护培训大纲和再培训大纲的有效性、管理程序体系建设及维护、培训工程师管理、培训委员会会议管理、各类培训计划的制定、跟踪,培训预算制定和跟踪管理,外出培训项目审核和跟踪,培训监督、检查和评估反馈、培训档案与资料管理等。

教学科负责操纵人员理论培训、教材体系开发建设、专/兼职教员培养与管理、基本安全授权和通用培训策划或组织实施等。

模拟机科总体负责模拟机教学及模拟机维护工作,包括开展模拟机规划、配置、采购、监造、调试、验收等管理工作,组织编写模拟机相关管理程序和工作技术文件、模拟机培训课程计划和开发相关培训课程,以及模拟机的日常维护。

技能培训科负责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包括技能培训中心的建造、使用、维护,还包括人员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和人员培训教学等工作。

(三)生产准备接产运行阶段

在生产准备接产运行阶段各生产部门成立,公司开始实行全功能化管理,运行、维修生产人员等全部投入接产运行实际工作,各关键岗位的岗位培训大纲逐渐开发完成,培训部各科室的工作逐步开始日常化、规范化。

随着第二台机组的全面开工及后续机组的准备,培训量将持续增大,所需培训工作人员及培训设施将进一步增多,培训部各科室职能也需进一步细化,培训组织机构也应随之有所变化。比如,模拟机科可将模拟机教学及模拟机维护职能分化,分别成立模拟机培训科、模拟机维护科;综合培训科也可进一步分化成综合培训科及教务计划科等。对于后续培训组织机构的调整,本文就不再进行探讨了。

第4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摘要: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我国火电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的问题,这关乎着火电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火电厂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优化路径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火电厂 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 解决对策

一、火电厂人力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火电厂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企业的发展形势。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由于其产权制度特殊,在常规的产配送模式外很少有其它经营项目,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其单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顺利融入市场经济体系,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在日常生产运行中,电厂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相关制度的执行。目前,火电厂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上相对滞后,难以建立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许多电厂面临着一线员工短缺而二三线员工富余的局面,这些问题都明显影响着电厂运转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二、火电厂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十二五”规划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进一步服务社会的同时,电力企业要坚持科学发展,逐步推进和优化电力结构,构建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同时,领导要带头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到责任明确、追责到位,通过技能培训等措施,全名提高员工技能,积极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坚持科学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转型日益深化的趋势下,电厂要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建立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方向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电厂可以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用工期待和待遇,形成正常的流动机制,有效地促进人才市场,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同时,要妥善安置老员工,赋予他们咨询顾问或督察职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从业经验和智慧优势。

2.加强信息化管理,优化企业结构。实现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开放式管理模式,同时实现部分功能的外包以及虚拟组织的建立,革新企业的管理理念是其最终目的,从而加快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开放式模式的实施,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进行转变成,使人力资源部门创造的价值然后大家认可,更促进了全体员工参与管理,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积极参与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中来,也改变了传统的员工在过去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形成了新的互动管理的状态。就在电厂自主改革整个过程中,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完善和促使电厂在内部管理、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实现量和质的全面优化升级。从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使管理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及时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及时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提供分析工具和建议,逐步建立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基于此,电厂应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实用、高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同时将信息化逐渐贯穿于电厂发展的各个环节。

3.重视员工培训,建立培训评估系统。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培训的重要作用,将教育培训工作上升为企业制度和战略规划,从制度、意识、文化、技能等方面出发,定期投入资金和人力,在加强员工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另一方面,作为电厂员工,也要深刻体会到教育培训对于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主动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升自身技能,为自己谋取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进而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为了要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电厂必须建立完善的规范培训制度,并将培训工作给予激励措施去具体实施。就电厂来说,科学系统的培训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教训,进而改进培训工作,同时还可以有效反馈培训结果,来提高企业实力。电厂应该重视对培训考核和评估的实际工作,形成对培训考核和评估重视的制度,以便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受训员工和主管领导积极、严格地按培训要求去参与培训,加大增强培训效果。

三、结语

在国企改革大潮中,电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目标明晰、责任明确、流程规范、执行到位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革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确保电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广建.简析如何构建电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管理学家,2013(7)

[2]曹宁.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

第5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市场化、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

对于企业来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内容。如何为企业培养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员工,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培训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而产生的。人的能力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无论组织的招聘标准多么严格,所聘人员与岗位要求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何况在面临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人员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一、从企业成本控制的角度说培训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经济活动的成本。成本又分为固定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火电企业燃料占整个发电成本的70-80%左右,根据目前火电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在固定成本和上网电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燃料成本就是最大的变动成本,其次就是发电量。控制好了,就相当于掌握了电厂的利润指标。就发电企业而言传统成本管理的基本管理点是: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折旧、原材料的消耗定额、人员工资及福利、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及税金等。这些成本的控制更多的是数量上的控制,这些在成本分析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分析和控制。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大量隐性成本现象的存在成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科学的成本战略,将企业培训工作纳如到成本控制工程中,而员工培训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它是指企业通过教学或实践等方法促使员工的行为方式在知识、技术、品行、道德等方面有所改进或提高,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工作与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有成效的企业培训,来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是保证企业人力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企业培训,正成为企业适应不断变化和日趋复杂环境过程中日益重要的核心职能。培训工作的质量,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品质。这也将是21世纪的中国企业在竞争中超越对手的指标之一。谁拥有高质量的培训,谁就能有效的降低隐性成本,拥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胜筹码和能力。

二、从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说培训的重要作用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匮乏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而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归根到底,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使企业的员工成为现实的可用之才,便成为企业管理的要义。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最主要的观点“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但“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点,培训的地位日渐突出,而发电企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对于培训创新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基础,企业以人为本的实际表现,就是提供高效的培训,培训是给员工最好的福利,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最长远的投资。通过进行劳动竞赛、专业培训、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培训等各种性质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提升员工素质,使员工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出最大潜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员工自己营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寓教育于生活、工作,让员工认识到培训的目的是以个人利益、自我成长为重,将员工转化为有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所以培训对企业、对员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目前,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一方面,一些大企业员工培训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培训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都足以体现这一点;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企业员工培训投入不足。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2、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方式简单,缺乏针对性。据调查,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少数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

3、培训实际效果差。培训实践的效果分指两方面,其一为失败的培训,即企业所实施的培训对于员工的原始表现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二为训而无用的培训,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来自一份资料显示。对企业来说,一般的培训只有10-20%的转化率,也就是说,80-90%的培训资源成果被浪费了。另一方面,1999年的调查表明,92%的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大约20%的国有企业年人均教育经费只有10-30元。这不能不是个必须注意的问题了。

企业培训是一种投资。正受到政府、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方面,美国政府每年投资600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法国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占全国普通教育经费地25%;新加坡政府的投资达3000万新元。企业方面,摩托罗拉建有自己的大学,培训投资每年为1.2亿美元;GE公司用于培训的教育经费每年为9亿美元;国内方面,长虹投资1000万建立了培训中心,进行全员培训。与此同时,1999年5月,对北京地区部分企业的专题调查数据显示,有72%的高层人士非常重视中层管理队伍的培训。多数企业认为:培训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占64%;人才是培训出来的占44%;培训是稳定人才的手段的占36%。培训是高回报的投资,这一点已成为企业的共识。统计数据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元,可以创造50元的回报。对产企业来说,很难获得精确的财务数据来计算每个培训的收益,但企业的收益和培训之间毫无疑问有着明确的逻辑关系: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投入了资金和资源,但通过培训以后,可以看到的结果是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企业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内部管理的成本减少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了,这就是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回报。所以说,培训属于高回报的投资。

据美国培训与发展年会统计:投资培训的企业,其利润的提升比其他企业的平均值高37%,人均产值比平均值高57%,股票市值的提升比平均值高20%。

在过去50年间,国外企业的培训费用一直在稳步增加。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收入的5%。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国跨国企业包括麦当劳都开办了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则建有自己的大学。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个很好的培训范例。

尽管目前仍有一些企业认为培训预算应随利润大小而波动,但最初的“培训成本观”已正在逐步淡化,进而转变为如今的“培训投资观”。如今在企业中常听许多负责培训的人力资源总监和总经理这样强调: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可见,中国企业的培训意识已经形成,中国的培训市场已经开始成长,将人员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已成明显趋势。

三、从企业发展战略中说培训的重要作用

以高井电厂为例, 高井热电厂有职工1452人,员工年龄结构41-50岁以上 963人,占66%,平均年龄44.27岁,中高级职称232人,占16%,初始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127人,占8%。数据表明平均年龄老化,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不合理的菱形结构,即体现企业发展后劲的青年员工比例偏少,高龄员工比例偏高。按照现有的人员进入和退出水平,未来5年,员工平均年龄将超过50岁,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承受工作压力和负荷的能力将降低,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对员工的在岗培训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自2009年,大唐国际高井热电厂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和激励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培训机制。在培训方面,制定了《高井热电厂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四级培训管理网,即:厂、部室、车间(值、队)、班组四级培训管理网络;形成多种培训种类及培训形式,这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和激励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培训机制的实施,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形成了能者升、庸者降、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为年轻技能人才开辟了一条快速成才的通道,营造了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留得住、用得上”的氛围。

截止到2011年2月份,高井电厂大专及以上人员总数达到了750人,占员工总数的51.65%,278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满足了高级岗位和主管岗位的人员需求,126人次被授予集团公司“112”人才和大唐国际安全生产专家。在技能鉴定工作中最近几年通过率均高于集团公司平均水平,尤其是技师和高级技师通过率连续三年位居几个直属厂前列。目前,主要生产部门现有生产技能人员836人,初级及以下214人,中级工105人,高级工449人,技师74人,高级技师10人。高级工级以上人员比例达到了53.71 %,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达到了8.85%和11.96‰,均超过了集团公司30%、5%和5‰标准值。

1.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

(1)培训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在与众多的高井员工调查中,“较多的培训机会”越来越成为吸引好员工加入和留住好员工的重要因素,从近2年的大学生就业需求来看,高井电厂也越来越受知名院校的青睐。对现工作岗位的培训,一定范围内阻止了高井电厂企业骨干跳槽去其它发电企业 ,不仅提升了在京发电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保证了高井电厂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不至于败下阵来。

(2)培训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把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价值取向、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文化氛围带给每位员工,培养了企业的团队精神,让员工团结在自己电厂的旗帜下,凝聚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只有这样,高井电厂虽老但才会永葆青春活力,具有很好的后续发展前景,燃气扩建项目才会有后续的不竭动力。

(3)培训提高了企业战斗力。高井电厂采用非强制性的培训则反映了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需要。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员工在基本工资及福利待遇需求满足之后,更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要留住员工,特别是留住核心员工的心,光提供优厚的奖金待遇是不够的,要不断地给员工充电、加压,满足其对不断进步的需要,并在工作中体会到挑战的乐趣和自我价值,这是现代企业留人的秘诀。欧美一些知名企业的实践证明,如果企业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就会减少抱怨,离职率也会降低。一些企业还把培训作为福利奖励给表现好的员工。这样,员工成为学习型员工,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强的战斗力。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

培训带来两大好处:一是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减少了的事故发生。研究发现.企业事故80%是员工不懂安全知识和违规操作造成的。高井电厂的员工通过“三讲一落实”等制度的培训,学到了安全知识,掌握了操作规程,自然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一线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夯实了本质安全的坚实基础,企业安全生产实现了连续两年无非停的历史最好成绩,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也取得了历史最好水平,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员工培训的加强改善了工作质量。通过对发电部、检修部及设备部等一线队伍的考问讲解及技术问答等日常培训,使一线员工提升了对所辖设备及检修工艺的认知和掌控能力,纠正了习惯错误,其直接结果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使企业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从员工的角度来说

(1)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员工的收入与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相关。为了追求更高收入,员工就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技能越高报酬越高。

(2)增强职业的稳定性。从企业来看,企业为了培训员工特别是培训特殊技能的员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随便解雇这些员工,为防止他们离去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总会千方百计留住他们。从员工来看,他们把参加培训、外出学习、脱产深造、出国进修等当作是企业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员工经过培训,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后,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就更有可能受到企业的重用或晋升,员工因此也更愿意在原企业服务。

(3)培训可以让员工更具竞争力。未来的发电行业将是充满了竞争的职场,随着人才机制的创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的人才加入到竞争的队伍中,让员工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面对竞争,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只有不断学习,而培训则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式。

通过对高井电厂培训效果及现状评估,让我们对培训工作,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也将为今后电厂原址扩建工程储备了人才,为继续加大在岗员工的培训力度提供依据。未来的发电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化、白热化,在同等边界条件下,企业要发展,拥有最宝贵的人才是关键,而作为提升人才价值的企业培训必将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发电行业对培训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越来越专,越来越精。相信未来的发电企业,会更加理性地认识到企业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释:

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企业或员工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管理层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成本增加、领导的权威失灵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

参考文献

[1]《高井热电厂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第6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建电厂 ;人才队伍;人才引进

电力生产是高新技术密集、操作规范严格、安全责任重大的基础行业,随着国内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水电开发竞争日趋升温,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对于新建电厂,如何加大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平稳起步、健康发展是新时期新建电厂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新建电厂人才队伍需求面临的新形势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水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水电项目开发进度加快,水电机组朝着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现代新建水电厂,新建电厂逐步朝着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电力生产人才的需求出现新的形势。

1.综合素质要求高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数字化、自动化、一体化技术在发电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幅增加,电力生产管理模式逐步由传统的运行、维护分离向运维合一转变,由传统的机械、电气分离向机电合一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导致对人才的要求发生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对一线生产人员,要求从传统的单一的运行专业或维护专业人才,向既要懂运行又要懂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加之现代电厂按照创建一流企业标准,定员明显减少,企业职工数量需求不多,需要职工多专多能,对职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2.学习能力要求强

人才队伍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水电厂一般地处深山峡谷,厂房、坝型千差万别,机电设备样式、性能各不相同,需要新进人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岗位要求。由于新建电厂大多推行“机电合一”、“运维合一”新型生产管理模式,要求生产人员全面懂得电厂机械、电气专业知识,懂得运行、维护知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工作意图,完成复杂任务,胜任岗位要求,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设备健康运行,确保新企业平稳起步、持续稳定发展。

3.社会需求量增大

企业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队伍的竞争,依靠人才强企,不断增强创新和发展能力,才能使企业保持持续的领先。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水电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一大批电站陆续开工建设,对基建人才需求旺盛。再过3-5年,国内一大批电站将相继投产,对电力生产人才的需求将迎来高峰期。特别是对综合性、复合型的电力生产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传统的电力生产人才成长实践来看,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才需要经历3-5年的培养,而今推崇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其成长时间需要更长。因而未来几年对电力生产人才的争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二、新建电厂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新建电厂应该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按照“引进急需的,提高现有的,培养永久的”人才培养思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为全面实现“顺利接机、安全发电”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要。 转贴于

1.统筹规划,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引进

人才引进和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建电厂一切从零开始。加之现代大型水电厂定员少,要求人人能用,人尽其才。要高度重视外部人才引进,尤其是重点引进急需的成熟电力人才,以承担繁重的接机发电任务。更要注重引进有潜力的学生,充实新鲜血液。近年来,很多新建电厂通过组织调配和市场化的引才机制,直接从内部兄弟单位和社会上招聘各类人才,增强人力资源活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了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是编制人才引进计划。根据工程建设推进速度,按照人员配置进程既要满足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要求,又要确保顺利接机、安全发电的原则,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人才引进计划。二是把握人才引进进度。按照引进计划,结合生产筹备进程,前期招聘引进人员主要是管理和技术骨干,并陆续引进各专业成熟人才,介入设备安装和生产准备,全面参与电站机电设备选型、工程方案确定、设计联络、标书审查、安装调试、质量控制、工程验收、出厂验收等工作,为接机发电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同时从国内外高校引进学生,不仅充实了新鲜血液,而且为后续流域电站生产储备了人才。

2.细化措施,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培养

人才培养是长期积累与发展的过程,作为新建电厂,面对新设备、新人员,切实建立好内部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覆盖全面、具有层次、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满足企业内部日常管理、生产工作需要,推进企业平稳起步的重要环节。企业应立足实际,着力推进大培训、大练兵,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技能过硬、作风顽强的电力生产队伍。

(1)突出专业性,确立人才队伍培养目标。要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制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全面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不仅着眼于当前员工所需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更要着眼于水电开发电力生产、管理人员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将技能知识培训与管理知识培训并举。要认真分析新建电厂岗位设置,以及每一个岗位知识需求、能力需求,从而确立了管理岗位、生产岗位培训重点,出台人才培训滚动计划。结合水电厂生产特点细化专业,按照组织确立和自我选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电厂涉及的每一个管理专业、生产技术专业有人钻研,有一批人才队伍。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注重从个人、队伍绩效反馈上查找差距,按照“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持续改进。

第7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1、实行作业安全准入培训升级制度

针对新老员工在各岗位工作中安全知识、安全原理、基本技能、隐患、事故处理能力不平衡的现状,经反复探索,实践总结,创新了员工作业安全准入培训升级制度。根据岗位工种设置,制定了430个“作业安全准入资质卡”,每张卡上规定了该岗位安全操作程序、安全责任、协调配合内容、安全工作权限、工作场所等内容。新工进厂(包括临时工和外包施工队伍),必须先经过厂、分场、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安全技术培训、基本安全制度学习和考试合格,才能拿到初级作业安全准入卡,进入实际岗位实习。

作业安全准入卡分为高、中、低三级,一般操作者持初级准入卡即可,重要工作岗位持高级“准入卡”的员工才能进行处理和操作。通过实行“作业安全准入”制度,有效避免了由于个人技能达不到要求,“初生牛犊被虎吃”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持之以恒地抓基本安全技能培训

**发电总厂的职工大多来自学校,多数仅局限于书本理论,对工作现场缺少了解,缺乏具体操作中的安全防护经验和操作程序知识。因此在新岗职工安全培训中,一是根据各工种、各岗位的不同特点与需要,加强各种生产工艺技术、安全卫生知识、事故多发地点、多发部位、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使用与防护、安全工器具的具体使用与操作等基本培训,使新岗职工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二是注重“以老带新”,并落实到个人,规定老师傅对新岗职工进行言传身教,随时随地纠正新岗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倾向和不安全、不规范行为,使新岗职工上岗伊始就培育出良好的安全生产素养。

3、开展典型案例教育,借鉴经验教训

由安监科搜集和整理了全国发电企业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250个。编辑成《发电厂岗位事故汇编》,下发每个职工,认真组织员工学习讨论。观看电力安全事故录像资料,使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职工看到事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损失,给家庭和亲人造成的不幸与痛苦。通过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沉痛教训,有效唤起职工安全意识的警醒,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的认识,增强在生产工作中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4、将临时工、实习人员、外来施工队伍纳入企业安全预警管理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临时工、实习人员、外来施工队伍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管理环节多、职责不清、以包代管和以罚代管现象严重,成为发电厂安全事故多发的一大源头,对此,**发电总厂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初步构建了一个依法管理、权职明确、层次分明的管理框架。

首先,将200多名季节性临时工、300多名常年性实习人员、5支常年性外来施工队伍的安全培训、安全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到本厂正式工管理范畴。

第二,以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行规为依据,通过合同这一载体,实现对临时工、实习人员、外包施工队的法制化管理。

第8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2010年,人力资源部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各部门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同心协力,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完成了公司交办的各类工作任务,为公司的有序发展贡献了微薄之力。在此就本部门全年工作做一简要总结和回顾。

一、2010年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1、人数:

截至目前总人数1463人,年平均人数1413人,总人数与年初人数1121相比增加了342人,增长率为30.5%。总人数与10年10月放假前1719人相比减少了256人,同比减少了14.8%。

各部门目前人数为:领导组11人,办公室124人,总调室10人,人力资源部5人,监察部69人,财务部33人,供应部41人,销售部38人,企管部35人,设备部3人,安环部3人工程部6人,信息中心8人,总工办1人,老焦厂6人,民工队20人,专用线52人,质检中心46人,焦化厂330人,洗煤厂219人,电厂135人,化工厂193人,乡宁洗煤厂7,检修分厂23人,煤焦运输队27人,碳黑厂2人,停职留薪16人。

2、性别结构百分比:

男职工人数1079人,占73.7%。女职工人数384人,占26.3%。男女职工人数比例基本与去年持平。

3、年龄结构百分比:

20岁以下:2%。其中20岁以下男工占男工总数的2.4%,20岁以下女工占女工总数的0.8%。(下同)

20-30岁:41%。其中男工43.6%,女工33.9%。

31-40岁:29%。其中男工24.2%,女工43%。

41-50岁:18.5%。其中男工17.2%人,女工21.3%。

51-60岁:8.5%。其中男工11.1%人,女工1%。

60岁以上:1%。其中男工1.5%。

人员年龄段结构目前仍然以20-40岁的中青年男劳动力为主。女工在31-40岁年龄段明显比男工偏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年初安排了部分从铝厂培训回来的女电工和女焊工,二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工基本不流动,而男工流动性较大。

4、学历段结构:

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53%。

高中(含中专职高)学历占37.2%。

大专学历占7%。

本科学历占2.4%。

硕士学历占0.4%。

人员学历段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型结构,以低学历人员为主。而大专学历只有7%,初中学历过半均表示我公司较高学历人员偏少,较高学历人员流动性大。

5、工龄段结构:

在现有人员1463人中:

工龄不满一年的398人,占27%。

1-5年工龄的795人,占54%。

6-10年工龄的185人,占13%。

10年以上工龄的85人,占6%。

人员工龄段结构呈现橄榄型结构,两头少中间多。1-5年工龄和工龄不满一年的员工明显偏多,而6-10年工龄的员工明显偏少,一方面因为焦化XX投产和化工XX年投产我公司员工龄较短,另一方面说明我公司人员流动性仍然偏大,

6、招聘情况:

今年应聘人数约530人,同去年应聘人数约1100人同比减少了51%;新招人数149人,同去年新招人数405人相比同比减少了63%。

7、异动情况:

全年共离职147人,离职率10%。其中办理离职手续的55人,未办理手续而离职的约30人(主要为保卫科),开除2人(电厂),除名60人(主要为化工厂)。与去年153人相比,减少了6人。

全年共签发调令8个,另有放假人员约20人召回后安排到其它部门工作。与去年41人相比减少了13人。

8、工资情况:

1-10月份工资造册14068人次,工资总额16743376元,如果11、12月份各以1500人次和180万元来估算,则全年工资总额约为20343376元,与去年22905380元相比降低了11%;全年月人均工资为1192元,与去年1175元相比增长了1.45%,增长因素主要是因安全生产1000天增资。

9、奖金情况:

以12月份无奖金计算,全年共发放奖金245069元,与去年1352285元相比降低了82%;全年月人均奖金14元,与去年69元相比降低了80%。

如果工资和奖金综合计算,则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有所下降。

10、保险:全年共支出养老保险费为:108528元(其中代缴个人应交部分为31008元,公司实际支出77520元),去年共支出养老保险金88659元(其中代缴个人应交部分为25331元,公司实际支出63328元)同比去年增长额为19869元,增长率为22.4%。

11、考勤:

以1-10月份统计的数据来算,全年全员出勤率:约为95%。

全年共9份考勤违章通报,处理479人次,罚款9860元。

12、合同签订率:

在岗1463人中,有效合同1100份,签订率为75%。

13、证、卡办理情况:

胸卡:新办2154张,补办155张;

考勤卡:发放399张,退回198张;

临时通行证:发放568张,共收回396张。

二、2010年主要完成的工作简述

1、劳资方面:

对工资奖金、劳保福利等进行认真测算和发放,对各部门报送的考勤严格进行核实核对,严格按照公司劳资制度、档案工资体系、定编定员体系计算工资、奖金、福利劳保,层层审核认可,定时向财务传递工资报表,发放工资钱款以严肃认真细致入微的态度确保不出任何偏差。定期对各分厂劳资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了任务的完成。

2、培训方面:(全年培训总结附后)

全年各类培训共完成170余场次,有8300余人次参加学习培训,包括:

组织中高层干部共学习8次,有600余人次接受培训。

从3月到6月末,组织供销人员学习8个专题14次,先后有500余人次参加学习,有37人参加考试并取得较好成绩。

组织了3次全员安全培训。

从7月20日开始至10月末,组织了全公司142个岗位748人次的5轮38场闭卷考试。其中及格738人,及格率为98.66%。

进入10月,经过与运城工学院多次协商,我公司22名员工参加为期一年的机电专业学习,目前正在进行中。

各单位组织的培训。各单位按照年初计划自行组织学习培训,有些单位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讲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公司相关文件制度规定等。全年共进行138场有4539人次参加的学习。

对于各单位的培训情况教培科进行每月不低于3次不定期的检查。据统计,中高层干部学习时间达到人均16小时,专业人员平均达到35小时,操作人员平均超过60小时。培训面全员覆盖达到100%。培训合格率达到98.7%。与去年相比,均有所提高。

3、考勤及劳动纪律方面:

上半年启动运行了全员指纹考勤,配合指纹考勤运行出台了《劳动纪律检查执行细则》,每月要求各单位进行指纹考勤核对,对考勤的异常情况进行书面解释说明,每月下发一期考勤检查通报,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每月对指纹考勤运行情况和人工考勤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并记录。自指纹考勤运行和强化劳动纪律检查以来,公司劳动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善,违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4、信息化管理方面:

上半年开始对要求内部逐步开始使用erp,对目前人事信息工作中数据杂乱,统计难等问题逐步用erp系统进行解决,我部门员工发挥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克服了对软件系统不熟悉,技术资料缺乏,数据录入量庞大等困难,边使用边摸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数据信息档案库,下半年开始由旧工资软件向新软件过渡。erp的使用对信息处理检索查询等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5、招聘方面:

招聘方面上半年主要是配合各单位做好员工召回工作,下半年对相关单位缺员进行了补充。组织进行了总调室竞争上岗工作,铁路驻站员竞聘上岗工作。

6、参与绩效考核工作:

每月对相关部门的考核指标进行认真考核并记录数据,及时向企管部报送资料,下半年开始参与员工月考核排队工作,配合考核对内部流程进行了调整。

7、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其他活动

认真完成了公司安排的植树种草、五一活动、十一文艺节目汇演等任务。配合完成了iso9000认证和工业萘生产认证等任务。

8、其他

9月安排财经大学2名委培生到财务部工作,11月安排理工大学26名委培生到化工厂实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事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汇总分析工作比较薄弱,向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的职能比较弱。

2、培训档案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原始资料的台帐缺乏。在9000认证和工业萘认证中被开具了不符合项。

3、教培科缺人、缺资料、缺老师。学习资料过少,建议公司尽快购置一些学习及光盘书籍等资料。外训工作本应是人力资源部主管,但目前各单位外训都是各做各的,人力资源部很难收集信息。代课费的问题各单位已经多次提出要求,希望公司予以解决。

4、员工考核排队工作在各单位具体执行中有些变味。公司对考核的指标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应再进行斟酌。

(二)2010年主要工作计划

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人力资源部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2010年度的工作,总的思路是通过考核使得基础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1、招聘方面:配合碳黑厂的开工建设和投产,做好人员的招聘与配置。做好日常的人员招聘和配置。做好2010年电厂改制的人员配置工作。

2、培训方面:

组织中高层领导干部每月一次的学习。

抓好机电仪表班的教培管理工作和取证考试工作。

3、4、5月开展班组长培训班。

6、7月开展全员安全月的学习。

8、9月抓好碳黑项目开工前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

10、11月对部分岗位进行三规和安全生产的抽查考试。

全年认真对各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考核。教培科每月盘点整理培训台帐形成记录。对各分厂报送的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要求各分厂建立自己的培训台帐并进行考核。

加强内部学习,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进行培训。

3、考勤和劳动纪律方面

继续完善指纹考勤机的各项管理,在化工厂增加一台指纹考勤机,和信息中心配合把所有指纹考勤机都用摄像头进行监控。对考勤数据报表进行考核,各单位每月必须对手工考勤和电子考勤以及各类请假手续进行双向核对,以最终核对后的结果计算工资,防止两张皮现象。

4、劳资方面

对各单位各类劳资人事报表的报送及时与准确性进行考核。

强化人事信息动态管理与数据统计工作。

人劳科每月末对各类人事信息进行盘点形成报表。

对工资核算核发进行考核,确保工资核算核发的准确性。

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

5、制度建设方面

配合公司经营政策对2010年人员进行再次编制。

配合碳黑厂的开工做好定编定员编制和倒班编制工作。

完善《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等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

6、其他

第9篇:电厂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从电站规模上可以看出,公司当前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大量稳定且有专业素养的技能人员。建立技能人才发展统一规划,让培训投入形成体系、让培训成果转化成发电率的提升,势在必行。公司所讲的技能人才,是指工作在生产一线,掌握水工、电气、机械或其他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操作的人员。技能人员按技能等级的不同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一、技能人员现状及分析

1.技能人才取证率低。拥有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比例为12.94%,无等级技术工人所占比例远高于水利系统平均水平的38%。

2.取证人员专业分散。除主营业务专业(水工、电气、机械)以外,还分布在汽驾、烹调等专业,结构性分布不均衡,工作在一线电厂的值班员、检修工、电工等持证率更低。

3.高端技能人员严重短缺。截止2013年底,高级技师仅8人,很难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4.技能人才分布不均衡且分散。现有取证人员多分布在收购的老电站,公司自行建设投产的新电站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自身条件尚不成熟。当前一线技能工人中,大部分都是初入岗位的新人,在实操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等方面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自身业务水平尚不能达到应有的状态,从而较难通过技能鉴定。第二,客观条件艰苦。由于投产电站多分布在偏远乡村或大山之间,距离最近的县城上百公里,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无法离开,这里的工人常年实行倒班制,仅有的业余时间多奔波于家庭和电厂之间,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条件去精心准备并参加技能鉴定。第三,鉴定渠道不畅。大部分电厂所在地没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和鉴定所,需要离开工作岗位到更高一级的行政地区进行,由于地处偏远,往返交通时间和成本均超出电站和工人自身能够承受的程度。第四,激励政策欠缺。由于历史遗留等各方面原因,公司目前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取证人员在政策上没有形成倾斜,技能鉴定与否在收入、个人发展等方面没有差别,造成人员积极性不高。

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打造一支具有专业优势,擅长水电站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大中型隐患的排查处理,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技能输出。到2016年,基本建成适用公司发展的技能人才制度体系,积极实施公司技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一是技能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技能鉴定的人员,覆盖水电站运行的所有专业,覆盖所有投产电站,必要时,要求持证上岗,鼓励一专多能。二是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从技能人才的选用、聘任、培训、考核、鉴定、激励、晋升等多角度全流程建立适应公司需要的管理开发机制,激发技能人员的内在潜力,公司提供富有正能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由公司和员工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技能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主要措施

1.优先保证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必要的资金投入,换取的是更高的发电效益,事半功倍。要求公司体系内独立法人单位提取上年度工资总额的4%用于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其中60%以上用于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对高级技师和技师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对其的培养和奖励。

2.建立公司技能培训制度体系。依托公司丰富的水电站类型,针对不同特点的水电站机组结构、大坝类型、来水特点等,形成一套特点鲜明、实用性强的现场培训课程,所有符合条件的技能人员均须参加该项培训。每年组织电厂厂长及电厂技术人员培训,每年配需人数不少于120人,争取用5年时间,使电厂厂长及技术人员轮训一遍。每年组织不少于100名的电厂电气值班人员,开展相关技能技术培训。

3.建立利用公共资源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公司与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水工学校等机构建立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定期请专业教师来电厂授课,或派技能人员去脱产学习等。组织技能人才到国内外同行业重点企业、知名企业学习考察和力度,如葛洲坝、国电集团等所属水电站参观考察,扩大人员往来,促进技能交流。

4.打造畅通的职业鉴定渠道。与水利行业和地方职业鉴定机构联络,建立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并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定期组织鉴定专家到水电站现场,进行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打造出畅通的职业鉴定渠道。每年优选50名左右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参加水利行业技能鉴定、培训或竞赛等活动,争取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