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精选(九篇)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改革;沃尔夫报告

作者简介:李建忠,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业基金课题“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课题编号:GY2012005,主持人:孙诚)的子课题“国际职业教育比较”(课题编号:GY201200506,主持人:李建忠)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9.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2-0087-05

一、沃尔夫报告出台背景与教育外部环境

职业教育改革成为英国新政府上台后优先考量的问题。2010年5月英国联合政府成立后,儿童、学校和家庭部随即更名为教育部。9月9日,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向伦敦国王学院艾莉森·沃尔夫写信,委托她就改进初中和高中阶段(14-19岁)职业教育进行调研,期待到2010年底提交中期报告,到2011年春提交最终报告。2011年3月沃尔夫教授提交了英国职业教育评估报告,简称《沃尔夫报告》。在3月3日评估报告公布之日,教育大臣戈夫称报告“非常出色和具有独创性”,当即接受了其中四条建议。他指出:“我们继承的制度损害作用很大,它对儿童是不公正的,正在损害经济,成千上万的儿童被误导学习没有什么前途的课程;我们将改革绩效排行榜、经费分配制度和监管制度,给儿童诚实的信息和学习合适课程的机会。实施这些改革会很艰难,需要花几年时间,但我们负担不起另一个10年教育失败的代价”[1]。

报告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认为近30年来,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以下特点:19-24岁青年人失业率高,出现 “一个正消失着的青年劳动力市场”。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接受普通教育直到16岁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规范,专门化已经逐步向后推迟;人们普遍抱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期盼,有98%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上大学;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就越高。就业经历和学徒培训有着高回报;青年人在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进进出出,职业变换频繁,11年间平均每人变换工作3.5次,变换职业2.5次,变换行业1.8次;18岁青年人教育生存状态发生重大变化,接受教育或培训的比例从1976年的17%上升到2009年的45%;职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高技能和服务行业岗位需求上升,传统的低技能就业市场迅速萎缩;经济迅速变革给劳动力市场带来重要影响,政府需要积极回应今天劳动力市场的现实。

30年来英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国家职业资格”(NVQ)以来,英国已经完成了三代国家资格框架的开发和建设,对欧洲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职业资格框架(制度)的建立产生了世界性重大影响。英国许多职业学校突出产学结合特色,例如,在马格斯菲特学院,欧洲航空航天培训中心按照产业国际标准利用全功能的英国航空航天公司飞机提供培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机场地勤人员;英国铁路网公司90%的学徒毕业后留在公司就业;英国知名企业的学徒培训供不应求,空中客车公司的学徒毕业后既有出色的生涯前景,又有继续在大学学习的机会;英国电信公司和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的学徒培训名额竞争比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入学竞争还要激烈。

但是英国职业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是英国有许多好的实践案例,但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需要和学习者需求的、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160年来制度建设的根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正如教育大臣戈夫指出的那样:自1851年艾伯特王子建立皇家委员会以来,决策者一直在努力解决向青年人提供一种适当的技术和实践教育的问题,160年后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2]。

二、英国职业教育问题与审计

沃尔夫报告认为,英国(主要指英格兰)的职业教育主要存在着劳动力市场要求与职业教育提供的不匹配、继续学习要求与职业教育提供的不匹配等方面的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要求与职业教育提供的不匹配

1.职业教育的内容不被劳动力市场看重。英国许多一级和二级资格证书,包括被认为是反映了工作场所要求的国家职业资格,不管是在收入方面还是生涯进步方面,似乎都没有任何积极的结果。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的内容实际上并没有被雇主和劳动力市场所看重,可是,这些资格证书成为了高中阶段(16-18岁)学生学习的主体部分。近年来引入的“基础学习证书”是“个性化”的、面向大部分14-19岁低成就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包含职业性或学科学习。在“基础学习证书目录”上目前约有1300种这种证书,许多证书规格都非常小。其中有400种证书学分值只有5个或不到5个学分,这就是说学生可以用不到50个教学小时就可完成一个证书的学习。从劳动力市场的观点看,基础学习证书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雇主只看重几种熟悉的资格证书或是“真正”的工作经历。用拉思伯恩志愿组织首席执行官的话说,就是“这些资格证书让你什么都干不了,除非你再拿一个证书”。

第2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很好的掌握英语,同时要懂得怎么样教学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英语教师的年度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教师年度述职报告1

本学年,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做到了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针对四年级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还让学生模仿教材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四年级是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大听写单词的力度。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以旧引新,活动的设计体现梯度和层次让每一位学生在感知,实践,参与,合作中实现任务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通过参加校、县组织的各种互评听评活动,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目前,由于课堂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方式和场所,教师更应该注重传达知识和信息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我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较能注意所用英语语言的可接受性、简明性、阶段性和实用性。具体做法是: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用语尽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断适量增加新用语,逐步扩大用语量,使学生保持兴趣,经历挑战,从而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用英语授课。

不管上对话课还是课文课,我都坚持使用英语。尽量采用学生学过的词汇,但难免有不少学生不懂的词汇,如在用英语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这时辅之于实物、挂图、简笔画、表情、手势、表演等,或者借助板书形式加以说明。总之,注意所用的语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

3、力求自己的语音、语调、语言规范和准确,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我就调整语速的快慢。

4、努力创造和设计英语语言情景。

把课堂当作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场所,鼓励学生多讲英语,在英语课上,除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课文表演、课文复述等活动外,还经常根据所教内容,呈现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用语。并经常启发和组织六年级学生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或大家都共同关注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内容。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我明白重要的是在下个学期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所教年级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

英语教师年度述职报告2

姓名:_x,性别:女,19_年x月出生。19_年本科毕业于_x外语系,19_年x月走上工作岗位。任教于湖北师范学院附中。从教18年中,一直工作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担任班主任11年。1995年被评为中学英语一级教师,现申报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在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全国英语科教改的动态,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善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胆进行教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教学实效”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成绩年年在年级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同事的赞赏。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1988年,我第一次教高三,是当时教龄最短的高三级教师。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注重英语知识点的合理复习和高考考点的研究,同时积极主动承揽平时测试的出题和改卷等工作,天天晚上下班辅导学生。经过一年的拼搏,我终于取得了所教班英语高考平均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本校的英语状元也在我教的班上,为学校当年高考做出了贡献。自1995年评为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以来,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次充当高三级英语把关教师,在高考中所带班级英语成绩名列前茅。2001届南海一中七百多名考生参加高考,只有4人英语单科成绩上700分,我教的班就占了2人;在辅导参加1997年和2001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得、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知识基础扎实,工作勤奋,教学成绩突出,我被评为南海市一九九九年优秀教师、2000-2001学年度南海一中优秀班主任、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先进工作者,为南海一中成为广东省名校,为南海一中跨入南海市重点中学的行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德育方面:

不但教书,更重视育人是我的工作原则。近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以育人为本,以振兴南海一中为自己的责任,认真实践“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的一中精神。以民主的作风,真诚的胸襟,高尚的师德,团结广大同学,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成效显著。在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把自己放在普通同学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同学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坚持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起点和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座右铭,建设严谨的班容班貌和提高班级墙报的质量以及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等,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与此同时,从狠抓学生的仪表、出勤、文明言行和上课的规矩入手,使学生懂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伟大源自平凡”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严谨的作风。

二是加强与各科任老师的合作与沟通,在工作中牢牢记住“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育人。每位老师都有“共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力”的责任,并切实开展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前进道路上激励学生的工作。及时利用校长室、书记室、德育处、团委及多个科组编印的《一中文摘》、《一中德育》、《新绿》、《一中家长通讯》、《奔流》、《春秋》等刊物和小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班风。

三是重视班会课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会课的质量,改进班会课和家长会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恳谈会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常从网上下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走出了一条新思维、深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地开展思想教育的路子。

四是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如果仍不见效,最后才是坚决地‘绳之以法’——即‘教育’‘批评’‘挽救’‘处理’”。本人历来主张“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有意义”,所以,对待这类学生,我都要求自己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教育他们。中学英语教师述职报告。

在教学教研方面:

一、在学习中求发展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英语教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参加了广东省、中山市、佛山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_,在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谈课堂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获得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通过了电脑初、中级考试,并在南海一中校园网上制作了自己的网页。

二、让创新成为教学、教研的活力与动力

1995年至1996年正是中学英语科由旧教材向新教材转轨、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大改革时期,它一方面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正好给我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我开展了“兴趣英语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师感染力,上课精神抖擞,热情洋溢,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理兼容,并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法灵活多变,边讲边议,议练结合,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后来,我开展了每天安排学生上讲台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口语”的活动,活动的形式有一人演讲、两人对话、小品_、短剧和幽默笑话等。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常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用英语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上进行经验总结,这一活动得到了各教师的认同与充分肯定。96年在中山小榄中学上的HowtoPlantCabbages公开课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运用语言能力等优点受到了市教研员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98年调入南海一中后,我以更高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明确对自己提出“老师英语素质的提高是学生英语素质提高的前提”,把新教材内容及要求与高考大纲相结合,提出了“英语教学既要扣住课本,又要跳出课本;既要抓紧课堂,又要跳出课堂”的教学模式。

今年,我申报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资格,不论成功与否,我仍将一如既往,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精力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去。

以上是我的中学英语教师述职报告,谢谢大家!

英语教师年度述职报告3

本人本学年担任高三(7)班,高三(8)的英语教师任务。在本学年中,本人坚持热爱中国_热爱教育事业,经常关注国家大事。在工作中,我能服从学校的安排,认真做好学校安排的的每一个任务。

在教学中,我本着"关注每个学生,上好每节课"的教学理念,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探索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课中,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认真批改每次作业,经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等。面对所教班级学生基础差,部分学生放弃英语学习的情况,我坚持做到不放弃每个学生,并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晚上的时间,给全班每个学生进行至少单一次的单独辅导,主要个别作文和语法填空辅导,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许多完全不学习学生,都懂作文基本格式。

对于临界生,我采用努力做到每周至少两次进行单独辅导的策略,所临界生高考成绩都超过90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在高考前夕,不断另外给予他们学习方法指导,提供额外的训练题目,给他们精神鼓励,这几个学生在高考的时候都超过120分。

在科研方面,结合我们学校学生情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所写论文《生态化作业设计》获得广东省教育学会论文比赛三等奖。另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两个课题,即英语组的写作课题和心理学的职业规划课题,并形成论文〈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写作策略与模式探索〉〈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反思〉等。我还通过课堂来验证理论,我所上的公开课"名词性从句的用法与运用,定语从句的用法与运用"受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迈克一课,学生上完课后还津津有味的谈论,要我多给他们找点资料看。同时,也得到学校老师,区教研员的表扬,并获得新区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较的第一名,代表新区参加_市高中优质课大赛第六名。_年对我来说的来说是艰辛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我应该感谢给予提供帮助与指导的各位领导,老师。

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工作,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特别参加了_市优质课大赛后,我觉得自己在英语基本功方还要加强,不能因为上高三就放弃对自己的口语练习。同时,作为研究生,我这一年静下来反思,写作的时间还太少。

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是我研究生期间的理想,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有效果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多培养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谢谢。

英语教师年度述职报告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生活中又临近年末,我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使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我将本年度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学习内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和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述,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自始至终我一直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学习热情和信心,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课堂中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英语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英语的价值,增强理解英语和运用英语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英语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对教学工作我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勤于钻研,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潜心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制教具,开展英语特长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并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由于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为市英语学科做教学研究课。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积极出课,毫不保留,并主动带动其他英语教师成长,受到了领导的好评。由于自己不懈地努力,加之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上。这学期,我教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仍然很好,今后,我要更加努力,使这个班的英语水平再提高一个档次。

(三)业务素质方面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将自己的所_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次在市、校做英语教学设计课,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市里组织的各项英语培训,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积极与我校的其他英语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同时,对她们在教学中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我也能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来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假期,我还认真学习英语专业,使自己能够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年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开拓前进,以百倍的信心与努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英语教师年度述职报告5

一、岗爱业,为教坛奉献力量

该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自觉服从组织、学敬校、领导分配,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全力以赴,做到精益求精,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自从当上团委书记,就一心争当一名优秀的团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她能认真做好团员的思想工作,建立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出色的完成团委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二、以校为家,实践理想

以校为家,如何把“家”的工作搞好?她十年如一日地把青春、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在岗位上执著追求,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响应上级号召,每年,她组织我校青年教师“送温暖行动”、探望孤寡老人、军烈属,五保户、“扶贫助学”等活动。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参加_区开展的自然生态夏令营活动,组织_区团委开展的贫困生一日游活动。热爱帮助同事,协助学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开展工作,加班加点搞好学校宣传栏、学生喝牛奶、学校合唱队和鼓乐队工作,帮助教育局整理教师档案,撰写普通话测试证书和学生获奖证书等等。在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今年当上团支部书记,有了学校领导的信任、大力支持和亲自率领,以及每个青年教师怀着为集体为学校争光的热情把接回来的任务一个一个出色的完成,受到学校和办事处领导的好评。例如:顺利完成迎“奥运”亲子登山活动,参加_区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我们学校获得二等奖,“画说文明礼仪”动漫比赛,我们学校__得第三名,参加_市社区文艺表演取得金奖(一等奖),参加_区教师节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等。在今后,大家相信她能带领着这支精英队伍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学校取得更多的荣誉。

三、以德治教,构建良好班风

班级管理方面,她遵循“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胆创新,严慈有度,教育过程中非常讲究工作艺术,尊重和热爱学生,不体罚学生,关心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学生方面,常和家长沟通,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善于把握各个学生心理、情绪变化特点,个性特点,培优转差成绩显著。她所教的班班风好。学校举行的各类比赛均拿到好的成绩。其中__等同学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指导同学参加学校、区的比赛多次获奖。

四、投身教改,狠抓质量

她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不断尝试,做到实干巧干,精益求精。她追求一种以生为本,科研先导的教学模式,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她所授的英语课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质量高,所教的班英语成绩历年超_区平均分,名列区的前列,合格率高,优秀率高,得到老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连续九年,专业人员考核被评为优秀。其中_年度人事考核被评为优秀。参加我校教学、教研、教改工作,努力探索,大胆尝试,坚持带头教改实验,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年青的其他教师。

五、点滴成绩,再接再厉

20_-20_年连续五年获得“优秀副班主任”称号,_年在学校举行的普通话比赛获得一等奖。_年代表_办事处参加税法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_年参加_省普通话测试,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普通话二甲证书,_年撰写的论文获得_区论文评选三等奖,_学年执教英语新课获得_区二等奖,同年撰写的论文,并在__报中发表,论文获__论文评选三等奖,参加_区首届英语教师技能展示,板书设计比赛、英语歌曲比赛、才艺展示比赛均获一等奖,参加_市所表演的英文歌曲获得三等奖,同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_年论文获得全国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协助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她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和成绩。以后学校会以更高的要求鞭策她,让她更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3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摘 要 题】异域采撷

【关 键 词】英国/终身教育/法制性/渐进性/学习化社会……

自郎格朗(Paul·Lengrand)1965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提案及哈钦斯(R·R·Hutchins)1968年出版《学习社会》一书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并已演变成为国际性潮流,成为各国政府教育决策的指导原则。许多国家纷纷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构建本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英国是西方成人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号称“成人教育之故乡”,英国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潮兴起后,它虽然没有像美、法等国和日本那样过多地宣传终身教育的口号,也没有使用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但其终身教育理论及其所倡导的内容已在相当程序上得到了实现。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1870年,已经认识到国民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并使之义务化。1904年和1919年以来,又对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保障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机会”。[1]英国发展终身教育不仅在起步上明显要早于欧美及日本等国,而且在其具体的发展历程上也十分鲜明地突显了其自身特色。回望英国终身教育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无疑有助我们对终身教育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对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为此,本文拟对英国的终身教育发展状况与特征作一些勾勒。

一、英国的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实践的沃土生长起来

教育发展过程,无论何种教育观念或理念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基础。终身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但终身教育并非是进入21世纪产生的崭新概念,其思想早已蕴藏在蓬勃发展的成人教育之中。可以说,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倘若我们没有得益于成人教育,以及更一般地说通过正规教育以外的训练途径所作的贡献……,那么,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产生的”。[2]这一点在英国的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早期的英国成人教育,是补“白天学校的不足,乃在夜间教授儿童、青年、成人基本的读写技能”。到20世纪初时,英国的成人教育已发展到不仅在组织结构上日趋完善,在形式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在层次水平上也高低兼备、雅俗共赏,成为对西方各国及世界各地成人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而且在其内涵上也开始突破“传统人文成人教育的概念”,向外拓展,类似“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在英国成人教育中出现。“1919年人类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即成人教育不能被看作一件奢侈品,专为几个聪明失学的少数人物而设,但又不应看作一种寻常事情,只为继续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设。反之,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众教育,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这成为了终身教育最早的概念性表述”。[3]10年之后,即1929年,英国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出版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系统表述终身教育的观点,认为教育与人的生命相伴,学校中的教育仅仅是人生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职业、大学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他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一词的学者。

20世纪60年代,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主张被推广后,关于终身教育的讨论在英国重新升温。1972年《拉塞尔报告》出台,采用了“永久教育”的提法,建议重新组织英国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人们对教育的终身需要。J·A·辛普森(Simpson)强调教育的持久性和R·H·戴夫(Dave)注重广义成人教育方式及目的终身教育观也于此时出现。20世纪80年代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用语使用频繁。《国际终身教育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也于1982年在英国问世。

然而,此时的英国“终身教育”虽然作为一种理论在促进人们认识教育的持续性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在实践上其范围过于广泛(包括了幼儿、小学、中学及一切义务教育后教育的全过程),由于没有突出成人学习特征与儿童的不同而很少得到采用,在实际运作中远不如“继续教育”术语那么常见。于是,“不但包括了传统的成人教育,而且在内容上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的“继续教育”倍受英国人的青睐和英国政府的“以礼相待”,“继续教育一词日益取代了成人教育”[4]成为当时社会中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许多组织机构也纷纷竞相以其为名。1982年英国成人和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报告《继续教育》提出了所有的成人在其一生中都应有权利享受连接不断的受教育机会。

回顾英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终身教育真正作为一种面向广大民众的教育活动,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的成人教育。一战后英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其1919年在成人教育报告特别提出的教育是终身的历程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导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现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国的终身教育思想的成形正是得益于英国成人教育的渐进发展,是在英国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石上生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英国成人教育漫长和独特的发展历史,有力地论证了“成人教育的实践是终身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是“两面紧紧相伴的旗帜”。

二、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很强的法制性特点

英国发展终身教育“更多地是在发挥其成人教育历史传统的同时,再辅之一系列具体的立法措施实现终身教育所提倡的各项原则”,也就是说,通过以立法来确立国家实施终身教育的原则与政策推动和规范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推进和发展终身教育。英国是个典型的法治国家,一切按照法律行事。英国成人教育体制与设施都有法规,各种成人教育政策的贯切执行,也都以法律为依据,通过某一具体方面的立法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如1870年通过的《初等教育法》要解决的是在完善原有的民办初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立初等教育制度的问题;1902年的法案则旨在解决公立中等教育制度的问题;1918年的《费希尔教育法》的主要内容仅仅是将义务教育年限延至15岁,并规定受完义务教育的儿童可以受补习教育至16岁;1944年教育法确立了从初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相衔接的公立教育体系,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又颁布了近20个教育法令和涉及教育的其他议会修正法,如1963年的《伦敦政府法》、1964年的《教育法》、1973年的《全国卫生福利事业改革法》、1976年的《教育法》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等。其中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是战后英国颁布的一项最重要的教育法,虽然其涉及内容较广,但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设立国家统一课程的问题。此外,英国还提出了关于振兴人生后期的成人教育的两个“委员会报告”;其一是“1919年的报告书”,该报告着重指出“成人教育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培育市民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它不仅要对上万的人们进行教育,而且要贯穿于人的一生”。其二是1973年又提出了第二份报告——《拉塞尔报告书——成人教育振兴计划》,该报告有关将来的振兴计划的建议第一项就是“不仅要设立国家一级的协议会,也要设立‘地方振兴评议会’以推进成人教育”。

可见,英国政府重视教育立法和着重强调通过立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它确保了英国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中渐进性的教育变革历程及其成就。

三、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进程显示出明显的渐进性特点

英国终身教育发展的渐进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会的普及上和时缓时快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两方面。

1、教育机会的普及

在英国,教育机会的普及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英国着重抓的是普通初等教育。当时英国10岁儿童享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只有4%,到20世纪初,英国10岁儿童享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达到了100%,英国政府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等教育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英国全日制儿童入学率有了显著提高,全国14岁儿童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从1902年的9%上升到1938年的38%,再上升到1962年的100%。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实现了普及中等教育的目标。

2、艰难而曲折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1963年《罗宾斯报告》为界分为两大阶段,之前为精英教育阶段,之后为大众教育阶段。

自牛津、剑桥大学的建立到二战后的50年代间,基本上是处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即精英教育阶段,其发展一直十分缓慢;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高等教育规模较先前虽有所扩大,但相对于当时的巨大入学需求来说仍然显得十分狭小,至1963年时还只有约9%的适龄青年进入大学学习,[5]仍有90%以上的青年被大学拒之门外。为解决当时所面临的青年要求升学的巨大压力和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教育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英国政府开始着手调查高等教育的问题,并于1963年发表了《罗宾斯报告》,提出“高等教育课程应该向所有能力上和成绩上合格的、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开放”,以便让“有能力”、“合格”的人接受充分的教育。该报告是对英国少数统治阶层子女服务的传统高等教育的有力冲击,它发表后英国举国上下掀起了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进军的运动。此后的10年,英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由“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化阶段。1963年至1972年间,英国高等教育规模翻了一番,全日制大学学生数从11.9万增长至23.5万,高等教育的总学生数从16.7万(若加上继续教育学生数则为21.6万)增至61.6万[6]。

近入70年代后。英国发生经济危机,高等教育增长速度放慢,英国政府重新审视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扩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政策调整与体系重组,将“谁有资格谁升学”的“罗宾斯原则”修订为“为所有能够从高等教育中获益并且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从而为“出身社会中下层而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打开方便之门”。70~80年代的大调整,使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导向进一步贴近了社会的需求,体系趋向多样化,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子拓宽了,民间办学的意愿也有所回升。但“双重制”中的“自由大学”教育部分,其生员仍多来自社会上层家庭,所学课程多系社会科学,仍然具有浓厚的精英色彩,于是又引发了90年代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91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宣布废除“双重制”,建立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这一体制上的革新,确立了多科技术学院与大学同等的地位,也有利于传统大学接受更多的青年。90年代的英国高等教育再度腾飞,1990年至1996年大学生年均增长9.3%,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9.5%。

总之,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通过对精英体制的不断改革而逐步推进的,没有疾奔,亦无停顿,短期看进展甚小,长期看成就巨大。这与英国人信渐进性社会变革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四、英国终身教育把追求“全民性”、“平等”放在了优先地位

终身教育倡导社会全体公民都能够终身享受教育,全民性特点是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所谓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终身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全民性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是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和替代;其次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再次是教育结果的相对平等,“这并不仅仅指每个人都能获得某种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接受某一阶段教育后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7]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特点在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主要表现在:

1、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法律保障

从以上英国终身教育的法制性特点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在发展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英国十分重视社会立法的作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或法规,来确定“各级政府部门有义务为那些未受完全义务教育的成人提供全日的半日的教育。有义务组织教育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确认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合法地位,保障英国公民、特别是那些因多种困难未能满足教育需求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2、终身教育对象的扩大

以前英国政府所提供教育机会的重点对象是“从16到60岁”的人,即结束义务教育的16岁以上的和代表高龄的60岁以下的都是学习的对象,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结束后直至进入高龄,都要向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但从最近来看,比较注意那些需要特别照顾的人以及处于恶劣社会环境下、在地区社会里“没有受教育的人”,如高龄者、有生理缺陷者、医院的住院患者等。

五、终身学习的推进,形成网络化实施体系

为使“担负着各种社会职业或责任而生活的成人”从各种“制约下解放出来得以参加学习”,为使社会成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获得学习的机会,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英国政府开发了如下几种形式:

1、住宿制学院

在英国,住宿制学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另一种短制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长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最早设于1899年,全国共有6所,主要提供1~2年长期的学习机会,为向‘第二学习机会’前进作出贡献”。短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其数字现已超过35所,它主要是提供1宿2日或2宿3日以及1周或2周的课程,类似会议、研究会、再进修等活动。这两种住宿形态,其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化艺术、工艺、文学、政府经济、经营、时事问题等领域。

2、开放大学

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所有成就中,最具有国际影响的是开放大学。它于1969年6月1日正式成立,1971年1月开始对外招生。开放大学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介手段进行教学,其课程主要有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三类,学生以自学为主,但也十分重视对学生提供辅导和咨询,“面授辅导帮助是最常见的形式”。“开放大学向所有的大学求学者打开了求学之门:不管种族、国籍、性别、宗教、信仰、原文化程度、入学动机等差异,只要本人有注册入学学习的意愿,向学校的地区教育中心提出申请,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名额及指导教师,任何公民都可以按报名次序的先后录取,成为开放大学的学生。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自己确定学习进程,按自己专业兴趣和学习条件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8]学习者“每周需12~15小时学习时间的课程,方能得到1个学分”,[4]“学完6个学分,可以获OUBA(公开大学)学位,学完8个学分获OUBA名誉学位。”[1]“英国的开放大学是世界同类以综合远距离教学手段进行开放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第一所”。[4]由于开放大学具有“完全”开放地招生和有组织地大量综合使用各种媒介形式于教育以及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与帮助体系等特点,它成立后迅速发展,成为了英国学生最多、“教学及管理日臻完善、可以同任何一所大学媲美”的大学。开放大学成立时“当年入学的人就达20000多人”[4],“到1989年时开放大学仅继续教育的学生就达22400名,相当于当年本科生的近三分之一”。开放大学从学生入学、课程设制、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传统的大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为技术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3、社区学院

英国最初的地区学院于1938年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展到4所,至20世纪80年代,全英国已有20余所。早期的社区学院是利用具有烹饪、裁缝、工艺等技能教育设备良好的近代中等学校开办的。这些学校“白天作中学使用,晚间为青年、成人所利用”,“原来它只是面向相当于中学阶段这个年龄的青少年,后来利用范围扩大到青年和成年”。[1]“以提供中等教育及成人教育为主”或“教育、娱乐及其他文化活动”。“社区教育在英国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十分流行。1975年的《亚历山大报告》描述了苏格兰政府及民间组织提供的广泛的教育机会后,重申‘成人的社会、文化、娱乐和教育活动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把它们分开处理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和不可取的’。而成人教育,‘即较具学术性、转为传统的那些课程,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一方面,即成为包括青年工作及社区服务在内的社区教育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4]

4、成人教育中心

专门为成人提供开放性教育和学习机会的机构,多由民间团体(包括宗教团体)设置、经营,其中也有曾作为促进提高该地区居民福利的“贫民救济事业”而成立的机构,它随着直接服务的福利事业的充实,重点转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有这些机构其内容多种多样,有些还包括大学开放讲座提供所谓自由学习的文化艺术、工艺、语言学、时间问题、体育、文娱等广泛的学习机会。这些教育中心与其说是以教育、学习活动为重点,还不如说是为形成学员间和睦亲善和集体感而设制的,因而有的把它叫作“地方共同中心”。

5、劳动时间内的学习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对学校毕业后的青年、成人进行继续教育,普遍实行了一种称作“一日解放”或称“一日放松”(Day-release)的一周一日带薪学习的制度。这种制度使青年工人每周有一天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学习变为可能。这是通过与产业界、继续教育学院的协作而得以实现的。这种制度适合于劳动青年。用于成人教育时,与大学的校外教育部建立协作关系,也有以工会的领导为对象请他们参与进来的,同样采用“一日解放(放松)”的形态,但其内容却是多种多样,有面向青年工人,以一般教养和技术教育为重点,也有如上所述所用于成年工人和干部进修的。

综上所述,英国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是英国成人教育实践不断发展的产物。英国终身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即是其成人教育实践不推进的过程,正是在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使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实践,大量的成人接受终身教育的实践又检验和深化了终身教育思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英国国家及地方政府所取的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手段与措施,不仅保障了大量的成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与权利的实现,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终身教育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中向着教育与学习形态不断多样化、形成网络化的迈进。这些都为其他各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日]持田荣一等著,龚同译.终身教育大全[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2] 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 张新生.英国成人教育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5] Lord Robbins,The University in the Modern World,Macmillan Commpany of Canada Limited,1996.18.

[6] 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第4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一、引言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进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不仅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是研究生教育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大学是与行业具有天然联系、具备自身独特优势的一种大学形态,它的发展对于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高校的研究生与普通院校相比,在英语应用能力上对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要求更为突出。基于这一特点,学校应根据研究生不同专业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构建以行业学科文化为依托的综合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体现多元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前提下,既满足学生学习专业学科知识的需求,又使其具有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成为能参与行业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二、行业特色大学的特点及其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

行业特色高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若干特色优势学科,这些学科通常代表着国家先进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因此,为了保持学校的学术水准、竞争能力与良好声誉,行业特色高校必须保持和强化传统学科的特色优势,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实行重点突破,确保其实力和竞争能力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跨学科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形势下,也要积极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在相关领域内拓展新的学科或学科方向,促进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以提高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行业特色高校虽然大多建有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已有一定规模,具有培养硕士、博士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师资力量和管理能力,但资源配置的中心仍在本科教育,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较少,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关注度就更低。笔者在网上详细搜索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资源共享联盟”里江苏省的4所高校(河海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在它们的外语学院和研究生院的介绍中都没有专门涉及研究生公共英语的介绍,相关课题和文章更是凤毛麟角。这反映出在我省行业特色高校中,与优势学科建设相比,研究生公共英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使这类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安排基本上能满足原大纲的要求,但没有体现研究生阶段专业学习需求的特殊性,只是把公共英语置身于传统宏观背景下,宽泛地从语言基本技能角度出发,缺乏对不同专业学生个体英语学习需求结构的微观把握,从而导致课程设置单一、陈旧,无法实现专业学习特殊性与语言学习共通性的有效统一。

2.教学内容不妥

很多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英语使用的教材还是以强调“阅读”为主的精读教材。语料的选择过于笼统,依旧定位于大学英语阶段的语言知识传输,没有考虑行业特色高校的自身特点,忽视了研究生专业需求特点及学术研究与英语学习的结合度,缺乏对专业文化领域的整体结构定位。

3.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发现目前行业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生主体性背离,教师把语言看成相对固定的知识系统,只是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学生则是接受存储信息,这样抑制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意义连接,忽视了英语的整体性和交际性。

4.评价方式不科学

和一般高校一样,行业特色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形式来衡量学习效果,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以学科文化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理念

以学科文化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教学活动并不按照语言教学大纲,而是围绕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获取的信息而展开。brinton等指出:“cbi教学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教授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语言课程的开设是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的需求,语言教学活动也是围绕解决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进行的。”cbi模式用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避免师生的交际只局限于围绕语言本身,而是建立一个对目标学科范式的交际链接方式,使交际环节聚焦于共同的主题,并且由该交际行为中的系列活动所激发。cbi模式避免将语言当作某种结构规则而加以分隔,而是将语言教学嵌入一种学习文化环境中,用以实现学习用途。这就需要提供可信的文本。这种文本就是语言教学与学科文化内容的连接,以学科内容作为语言学习的依托,解决语言学习忽视整体性和交际功能以及与学科文化相分离的弊端。cbi教学将目标语作为获取学科

内容知识的工具,让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教学模式将语言形式与意义(学科内容知识)的学习统一起来,消除了在大多数教育环境中将语言习得与学科知识人为分割的状态,强调通过具体的主题(subjectmatter)学习语言。因此,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相比,cbi教学围绕学科内容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个人的学科背景知识和经验,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教室变成学习共同体,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目标语和本族语文化的差异。cbi的教学模式以主题式文本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生态学框架”,体现了语言习得的整体性和动态特征。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文本的衔接,使学生能够进入文本学习与交际,由此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构建以学科文化为依托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新模式

针对上述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学科文化内容的英语教学模式将为我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将语言教学从片段化的符号系统中解构出来,与学科知识和生活世界实现连接,既可以摆脱传统语言学习的枯燥,又可以扩展学科学习的视野,同时把语言学习看做一种多元文本或话语来理解。因此,研究生英语学习应突破那种静态的、孤立的知识系统,加强“对话”意识,重视具体的、开放的意指过程,摆脱结构主义的桎梏,从而深入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1.课程设置

该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设置应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有机结合。普通英语课程解决语言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为语言学习打下基础;而专业英语以学科文化为教学内容,课程不再以语言形式为核心,而是围绕着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展开。必修课和选修课应根据不同层次、类别的研究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而设定,课程种类注重多元化和国际化,同时与学科文化知识紧密结合。比如:语言技能类和应用类课程、专业学术英语类和语言文化类课程。这种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建构习得了语言,而且掌握了一门具体的学科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协调发展。

2.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目的实质区别在于是用英语进行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普通的口头和笔头交际活动,还是用英语进行学术活动和技术活动的问题。英语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语域来进行划分,而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分布特点也决定了在语料选择上必须批判性地选取优化的资源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可以归纳总结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技术活动的不同阶段中最常用的语类,构建科技语类教学体系。例如:在提出研究问题或提出研究申请阶段,核心科技语类有项目申请报告、研究计划、经费申请报告、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等;在研究阶段,主要科技语类有阶段报告、进展报告、中期报告等;在学术交流阶段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等语类。根据语类在技术上和学术性上不同程度的差异,选择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的真实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了解语类的常规特点,让学生了解同一语类语篇的共性,掌握语篇产出的规范和规律。以笔者所在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的优势专业(大气科学)为例,该专业的研究生经常有机会参与国内外各类气象界的学术会议,并在气象学术刊物上,因此,学术报告和研究论文摘要这两种语类自然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学课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要精选在真实语境中产生的,以气象学科知识为核心内容的典型样本作为语言输入材料,通过课堂深入分析,使典型语篇的典型特点作为认知图式固化在学生的记忆里,当类似的交际情景重现时,这种认知图式便会在记忆里被激活产生理想的语言输出效果。但是,每种语类中用于课堂深入分析的典型语篇只涉及

一个专业,课堂教学不能照顾所有专业的学生。解决办法为提供一些同语类、不同学科领域的语篇供学生阅读和分析,总结规律,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查阅本专业领域的英语文献和资料,扩大阅读量,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感受目标语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工具型向融合型转化。学生也可以从学科文化中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语类,以专业知识背景材料进行语言训练,巩固英语学习效果。

3.教学模式

外语对话型思维教学模式在课堂时空里形成的多层次、多向度的关系构成了教学的特定语境和生成基础。它既是普遍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又是师生作为独特生命个体在教学活动中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纽带,凸显了师生之间相互联系、互动互补和协同发展的价值功能。

在cbi外语课堂中,教师应开展对话型教学实践。创设独特的、思维型教学文化,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应致力于引导学生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从而自主地构建自我体验与探究的行为方式,同时赋予学生自主的话语权,摆脱以课程体系为表征形式的各种符号控制和制约因素,实现本质层面的主体性回归。

4.评价体系

在cbi的外语教学中,与对话型思维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应重视衡量学生从语言输入到语言产出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从多维度考查学生应用英语对学科文化的理解和阐述表达,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以过程性学习为依据,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估转变成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这种方式既评价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又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评价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思考过程。

第5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英国;教学;督导;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09-02

英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分为外部督导和内部督导。所谓外部督导是指英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各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拨款和社会宣传的依据。内部督导是指学校内部设有专门机构,组织人员对本校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评估结果作为外部教学质量督导的佐证材料。

一、英国职业教育外部教学质量督导

(一)外部教学质量督导机构及人员

英国职业教育外部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主要由“资格及考试规定办公室”【The Funding Agencies(FA)】和“教育标准办公室”【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QAA)】组织督导小组完成,督导小组一般由女王督学2~3人(其中1人作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和督导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兼职督导人员7~8人(一般来自中学、学院、企业、社区的退休人员)组成,督导小组成员在督导前一般都要经过督导培训,事先掌握督导的内容、程序和督导方法。

(二)外部教学质量督导内容

督导小组依据《继续教育与技能通用督导框架》(2012年版)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督导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学习成果、领导与管理、教学与学习评估等。

学生学习成果:相对于起点和学习目标,所有学生是否都有所进步和实现了学习目标;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成绩差距是否不断缩小(指不同民族学生、不同性别学生、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群体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学生是否提高了个人能力、合作能力和就业技能;所有的课程是否使学生获得更高级的职业资格,并找到能满足当地和国家需求的工作。

领导与管理:学院领导是否表现出雄心壮志;对所有学生取得的成就是否寄予厚望;对工作质量和绩效的要求是否达到高标准;是否通过严格的绩效管理和恰当的职业发展来改善教学;是否通过完善的自我评估标准来评价本校教学质量;是否考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意见来改善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成功地建立和管理课程以及学习项目,以满足学生、职工、国家和社区的需求;是否积极推广平等和多样化;是否消除暴力和歧视;是否缩小成绩差距;是否确保所有学生安全。

教学与学习评估:学生是否从教师的殷切期望、约见、关怀、支持和激励中获益;教师是否利用其专业技能进行计划、教学和提供支持,满足每位学生之所需;教师是否先评估学生的起点并督导其进展情况,再制定挑战性任务,并以此为基础给学生授课;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估后,教师是否定期提供详细而准确的反馈,让学生明白该如何改进;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数学和技能,并且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和事业目标;教师是否能及时提供合适的信息、建议和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教学,是否促进了平等和多样化。

(三)教学质量督导周期、评定等级和用途

督导小组对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后评定出督导等级,分为1级(优秀)、2级(良好)、3级(满意,有待改进)和4级(不合格),并出具督导报告。督导报告是学院宣传和政府拨款的依据,评定为3级和4级的学校,则政府将限制增加资金资助;连续2次督导评估为4级的学校将由继续教育专员责令其与其他学校合并或关闭,评定为1级或2级的学校,将会获得政府增加的资金资助,鼓励其更好的发展。

评定为1级或2级的学校正常情况下每4~6年接受一次督导(审查),若指定监督的女王督学(所有学校均有1名定期视察该校的女王督学监督)发现其整体表现大幅下降,则会随时督导;评定为3级或4级的学校则12~18个月后将接受复查。

二、英国职业教育内部教学质量督导

(一)内部教学质量督导内容

内部教学质量督导的依据是2012年9月开始实施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评价手册》。在学习、教学、课程与专业、资助、领导力效果等5个方面,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级评定、信息反馈、自我评估报告的撰写、改进行动方案的制订和改进工作等督导程序,最后按1、2、3、4级评定等级给出结论,同时形成《自我评估报告》和《质量改进计划》两个报告。

1.自我评估报告。学校每年对每位教师(或其他职工)须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指标有成功率、出勤率及其他附加值。同时,学院每年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次教学情况(含课程教学和其他学习活动)视察和评分,其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成功率:学生保有率(完成学业的学生人数占入学人数的比例)乘以通过率(通过职业资格考核的学生人数占入学人数的比例)等于成功率,成功率按课程(专业)计算,与国家平均水平对比,即得出任课教师的评估结果。

出勤率:上课(或参加其他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为出勤率。英国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平均出勤率为85%。

附加值:考核每位学生与起点(取得成就之前)相比的进展情况,然后汇总学院所有学生的进展情况。学生和雇主的反馈信息也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搜集整理绩效考核所得信息(包括学生书面作业、实习作品等证据),从三个主要方面(学习、教学、领导力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自我评估报告。最佳的自我评估报告是可评估的,并且短小精悍。

2.质量改进计划。根据自我评估报告中指出的问题,拟定提高绩效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即为质量改进计划。最佳质量改进计划应包括明确的行动和时间表。

(二)内部教学质量督导结果的使用

布罗姆利学院对督导评估较差(3级或4级)的老师,则由学院指定专门人员指导帮助其改进,并不予工资晋级;若教师一直评估结果较差(如连续3年评估为4级),则可通过劳动仲裁予以开除;对督导评估较好(1级或2级)的老师将获得工资晋级;督导评估非常好的老师将作为学院中坚力量培养。如:布罗姆利学院从2014年开始实施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挑选6人(连续三年挑选18人)经培养作为学院中坚力量。学院每年举行一次颁奖大会,表彰突出员工和学生。另外,英国的职业教育督导既有学校层面的督导评估,又有课程(专业)上的督导评估,两者又各有侧重。在实际督导评估中,更侧重于课程评估。他们认为以同一课程的评估结果相竞争,可以引导学校内涵发展,更具自己的特色,争取在一个或几个课程中跃居全国前列;同时,也引导学校领导层在提高已有一定优势的课程水平上下功夫,不要去盲目追求扩大规模或增设更多的新课程。

三、英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的启示

教育教学质量督导是根据本国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旨在加强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督导方面尚属探索阶段,很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研究势在必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应在评估理论、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经验,加强应用研究。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应科学合理(英国将学生学习成果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值得借鉴)、督导评估人员组成应科学合理(英国督导评估人员组成由女王督学为组长,学校、企业、社会各方代表参与组成评估小组,值得借鉴)、督导评估的方法应科学合理、评估结果的使用应科学合理(英国作为政府拨款的依据,值得借鉴)。

2.加强学校内部督导评估势在必行。我国高职学院很多,政府做一轮评估周期较长,完全依赖国家组织的评估无法实现评估的目的,因此,应加强学校内部督导评估,建立学校内部督导评估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内部督导评估工作常态化。校长和教职员工随时可以用《评估指标体系》这面镜子检查学校存在的问题,扬长补短,促进学校的发展。

3.改进督导评估方法势在必行。要抓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工作,就必须要研究制定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设计合理、简便的评估指标,以便于实际应用。

4.加强专业督导评估势在必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建立了一批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但各学校所依赖的行业不一样、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有一批专业“领头羊”,因此,应加强专业评估,引入专业竞争机制,引导各学校专业内涵发展,形成专业特色。

四、结论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尚属初期阶段,存在着体系不够完整、制度不够健全、教育经验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方面需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研究、完善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督导体系,形成完整科学的督导机制,更有力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慧,刘朋.注重学校自我评估:英国教育督导评估的新走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1).

第6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育教学改革 终结性评价 多元化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顾晓琳(1979- ),女,吉林白山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公共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吉林 长春 13011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235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72-02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对师生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估,并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采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如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同时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现如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我国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面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教师或用人单位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有着其他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盲目地取消,但其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由授课教师来组织考试,而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则很少参与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外,这种评价方式缺乏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感受和表现在评价中无法呈现,成绩决定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容易使学生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也可能会降低英语授课教师思考、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积极性。总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许多方面都难以满足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无法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更难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传统评价方式基础之上,引入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极为迫切。

二、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1.理论基础。多元化评价体系理论源于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拥有上述9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则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这一理论向传统学生能力评估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为了克服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学者们提出了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新型评价模式是从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多个方面实现多元化,是能够全面地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系列方法。同时这种评价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语言潜能、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提供改进教学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这种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引导者,负责评价活动的组织和记录,在评价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而学生是评价体系的中心,体现着被评价者和评价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评价内容多元化,即能力评价与知识评价相结合;(2)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3)评价标准多元化,即将统一标准和个人标准相结合;(4)评价形式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多元化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具体实践

1.评价内容多元化。在传统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下,教师将期中、期末等考试中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高低的尺度。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消极情绪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减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可能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越不喜欢学,学习成绩越差,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这种单一的评价内容无法完全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因而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一个完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会注重对其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测试,而且也强调对其英语实际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从而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提供全方位、立体的综合性学习信息。

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在组织评价活动时,应该对教学内容的多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如在英语课文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用所学的英语单词讲故事,观看英文电影后为电影重新配音,组织英语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等;还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刊物、撰写读书报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英语的整体水平。

2.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作为英语的学习者,是英语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多元化评价体系也应由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与协作。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受评者变成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也变成评价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自评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来实现,报告可以使学生以周记或日记的形式记录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内容和进展。学习报告为教师和学生评价学习效果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并且是课堂评价的有益补充。学生的自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可以分为课程前自我评价,课程进行中自我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效果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在开展口语对话、情景剧表演、课文复述等英语技能训练活动的时候进行,让学生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地自我提高和进步,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的综合能力。

教师评价并不仅仅指终结性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试卷成绩所做出的判定,而且还包括教师所做出的形成性评价和诊断式评价,主要是指在课后教师和学生多沟通,帮助他们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督促并检查学生的作业,为学生随时提供指导性和诊断性的信息。教师评价必须和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评价标准多元化。大学英语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应采取灵活的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天赋和个性,统一的评价标准很难满足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要以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知识目标作为统一的参照标准,而且要以学生纵向发展的自身进步情况作为个人标准,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中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英语知识目标的统一标准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期末考试中以统一的试题呈现,而学生自身发展的纵向标准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的形式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内容包含与学习相关的所有资料,如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最喜欢的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预期的目标、参加英语活动的照片、英语刊物的读书报告和学习报告等,这些资料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想法、进步情况等。档案收集的时间可以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定期将档案袋中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得出纵向比较的自我评价,不断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做出记录,作为多元化评价的一部分。

4.评价方式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试卷测试的评价方法,而是将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引入评价活动中,如学习报告、问卷调查、座谈会、对话表演、情景剧、英语辩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授课教师及时了解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身英语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使学生能更好地认清自己英语学习的实际状况。通过座谈会,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帮助不同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实际能力做出评定。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进而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大学英语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克服了以往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评价内容的刻板化、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以及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当然,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如不同的授课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评价标准参差不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评价的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并积极进行师资培训,帮助老师充分理解和把握多元化评价体系。随着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其评价内容的立体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标准的灵活化,将会成为高校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胡延峰.构建多元化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分析与探索[J].林区教学,2008(5).

[2]李秋.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功能[J].科技资讯,2009(33).

[3]罗少茜.英语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第7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基础模块;职业模块

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由于中国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对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已没有太大意义了,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大多是未被普高录取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文化理论课的学习能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何针对这类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使其乐于学习,学有所成,一时间各种教学方法,如“行为导向教学”、“分层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本应是实践技能的培训,但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自我定位并不十分明确,“知识与技能割裂”表现得非常明显,不少职业学校仍延用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执业行为能力弱,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我们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多年,对教学过程也做过不少的探索,发现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关键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项目教学模式的学习内涵及其特征

项目学习可以成为概念的教与学所赖以存在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在学习过程之后进行的一种辅的充实。项目教学强调的是“做中学”、“活动与心理发展统一”的观点,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构建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英语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内容;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四、项目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到,对职业学校学生实施英语项目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英语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下面是我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过程。

(一)确定项目任务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向学生交代项目任务,如制作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和说明书等,项目明确以后,我们让学生查询资料等方式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前期准备工作由学生调查完成。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他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讨论?组织材料完成项目任务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取得的材料各不相同,所得出的结果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互相帮助来修改自己的创作,手脑并用,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培养了团队精神,经过讨论得出最后的方案。

但哪个是正确的,我并不直接评论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和说明书等,先分组的讨论,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所在组的答案,有的讲解神采飞扬,听着频频点头,也有的窘相百出,不知所云,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慢慢的进入角色,使学生能够完整的介绍完自己的方案。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生学到了相关的英语知识。

(三)实施计划的具体知识范围

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的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一部分的取舍,首先我们根据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省里计算机统考的实际情况,加进一些计算机词汇。然后,加进一些招聘广告;面试英语和专业英语等。把每一课dialogue b和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进行讲解。并把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带入对话b中进行反复练习。引导学生看懂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和说明书等,并能制作名片;俱乐部申请表;求职表;海报;招聘广告等,把教材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增加和删减。

第一学期,基础模块部分,找出围绕讨论话题的对话进行练习,然后找出一些专业词汇带入这些对话,这样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学到了专业英语。

第二学期,职业模块部分,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加一些专业知识,象工民建英语,机电英语,电子商务英语,产品说明书和面试英语等。此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英语兴趣小组。

(四)检查考核

考核分为口试,笔试和实践三个部分。

评价的具体操作灵活,突出实践性,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体现职业特点。

考试内容:变知识考核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考核的方式可以按时段进行,如随堂考核、期中、期末考核,或按教学内容考核等,也可按教学要求考核,主要突出实践性,对听说的考核可以是对话、朗读、演讲、辩论等;读写方面可以是制作英文名片,海报,招聘广告,翻译英文说明书等。

(五)项目总结

总结是提高的有效途径,项目结束后,派出几个学生作为代表,上台总结发言,讲解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点、难点和一些心得经验。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不但可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的协调、合作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进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而努力实践。

总之,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良好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展示现代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8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实验报告 个性化 自主学习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地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英语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语言输入的前提下不断训练和输出,即输入—内化—输出。

二、大学英语实验报告的理论依据

1.“i+1”理论、“因材施教”原则。

“i+1”理论中的“i”是“input”的首字母,意思是“输入”,具体是指语言习得者的语言输入,“l”则是指习得者的已有语言能力,整体意思就是输入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而“i+2”和“i+0”(语言的输入高于或者低于语言习得者目前已有的水平),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或者太难,不好接受;或者太容易,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满足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

2.建构主义教学。

英语实验报告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教材不再是教师教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基本“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成了教材、教师、学生、媒体等相互关系的转变。建构主义明确了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肩负着“组织”、“监控”、“检测”、“敦促”、“参与”和“提供帮助”等职责,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从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Holec将“自主”学习能力界定为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三、什么是“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个性化”教学模式包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两方面。从教的角度来讲,“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因材施教”;从学的角度来讲,“个性化”学习是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即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学习特色,如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手段、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指大学英语这一学科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个性并发展个性而构建的一整套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

四、大学英语实验报告的构建

1.实验内容。

每项实验报告包括三样东西: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本科教学实验讲义。

课程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环境、实验结果与分析、教师评语。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名称、实验教学目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实验成绩评定规则及方法等。本科教学实验讲义包括实验内容、目标及要求、实验准备、实验测评与考核等。

2.实验基本操作流程。

在课堂上观看有关实验资料,就有关片段向学生提问、归纳、总结、要求:

3.实验目的。

实验教学中创设、模拟真实的、充满张力的生活化的情境,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大胆地展现自己。实验报告能丰富课堂教学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娱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增进友谊、沟通和了解,并活跃课堂及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真切地体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及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实验测评与考核。

学生实验测评与考核包括两项:学生表演英语实验项目时,组长们作为班上的评委,根据评分标准给演示小组现场打分;教师根据组长的评分评定学生实验报告的成绩。

五、大学英语实验报告的意义

1.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教师“一言堂”现象非常突出,本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言实践课变成抽象枯燥的“纯”语言知识的讲授课。大学英语实验教学,给予学生以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合作交流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英语实验报告证明这种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合作精神等素质。

2.建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强调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使学生敢于创新与面对挑战,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动、想动、能动。大学英语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首创精神,增进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采取民主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民利,与学生共同制订计划,讨论问题,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自主式和合作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3.改进了我校“2+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资源;内容既与课本紧密联系又远远超出课本;信息量丰富新颖,操练形式多样有趣;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始终得到指导;能够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能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准确、规范、地道的语言输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合作性学习方式的介入。

合作性学习方式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已经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中得以应用。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嘎斯基著,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创作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结语

大学英语实验教学越来越被高校重视,英语实验报告不仅培养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人才的呈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一是促进潜能开发,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对象开发生命潜能,从而推动个人学习与成功;二是促进终身学习,因为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社会变化越来越快,信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适应社会变化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三是学以致用,个性化教育更注重学中做,做中学,自我超越最终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独立思考和自我创造,从而真正达到“学习和思维的自由与超越”。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2007.9.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Jane Piaget,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1952.

[4]刘爱军.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外语界,2012,4.

[5]余丽华等.倡导个性化,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4.

第9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摘  要  题】异域采撷

【关  键  词】英国/终身教育/法制性/渐进性/学习化社会……

  自郎格朗(Paul·Lengrand)1965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提案及哈钦斯(R·R·Hutchins)1968年出版《学习社会》一书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并已演变成为国际性潮流,成为各国政府教育决策的指导原则。许多国家纷纷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构建本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英国是西方成人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号称“成人教育之故乡”,英国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潮兴起后,它虽然没有像美、法等国和日本那样过多地宣传终身教育的口号,也没有使用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但其终身教育理论及其所倡导的内容已在相当程序上得到了实现。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1870年,已经认识到国民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并使之义务化。1904年和1919年以来,又对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保障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机会”。[1]英国发展终身教育不仅在起步上明显要早于欧美及日本等国,而且在其具体的发展历程上也十分鲜明地突显了其自身特色。回望英国终身教育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无疑有助我们对终身教育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对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为此,本文拟对英国的终身教育发展状况与特征作一些勾勒。

一、英国的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实践的沃土生长起来

教育发展过程,无论何种教育观念或理念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基础。终身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但终身教育并非是进入21世纪产生的崭新概念,其思想早已蕴藏在蓬勃发展的成人教育之中。可以说,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倘若我们没有得益于成人教育,以及更一般地说通过正规教育以外的训练途径所作的贡献……,那么,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不可能产生的”。[2]这一点在英国的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早期的英国成人教育,是补“白天学校的不足,乃在夜间教授儿童、青年、成人基本的读写技能”。到20世纪初时,英国的成人教育已发展到不仅在组织结构上日趋完善,在形式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在层次水平上也高低兼备、雅俗共赏,成为对西方各国及世界各地成人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而且在其内涵上也开始突破“传统人文成人教育的概念”,向外拓展,类似“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在英国成人教育中出现。“1919年人类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即成人教育不能被看作一件奢侈品,专为几个聪明失学的少数人物而设,但又不应看作一种寻常事情,只为继续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设。反之,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众教育,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这成为了终身教育最早的概念性表述”。[3]10年之后,即1929年,英国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出版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系统表述终身教育的观点,认为教育与人的生命相伴,学校中的教育仅仅是人生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职业、大学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他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一词的学者。

20世纪60年代,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主张被推广后,关于终身教育的讨论在英国重新升温。1972年《拉塞尔报告》出台,采用了“永久教育”的提法,建议重新组织英国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人们对教育的终身需要。J·A·辛普森(Simpson)强调教育的持久性和R·H·戴夫(Dave)注重广义成人教育方式及目的终身教育观也于此时出现。20世纪80年代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用语使用频繁。《国际终身教育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也于1982年在英国问世。

然而,此时的英国“终身教育”虽然作为一种理论在促进人们认识教育的持续性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由于在实践上其范围过于广泛(包括了幼儿、小学、中学及一切义务教育后教育的全过程),由于没有突出成人学习特征与儿童的不同而很少得到采用,在实际运作中远不如“继续教育”术语那么常见。于是,“不但包括了传统的成人教育,而且在内容上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的“继续教育”倍受英国人的青睐和英国政府的“以礼相待”,“继续教育一词日益取代了成人教育”[4]成为当时社会中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许多组织机构也纷纷竞相以其为名。1982年英国成人和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报告《继续教育》提出了所有的成人在其一生中都应有权利享受连接不断的受教育机会。

回顾英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终身教育真正作为一种面向广大民众的教育活动,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的成人教育。一战后英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其1919年在成人教育报告特别提出的教育是终身的历程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导了教育的发展方向,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现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国的终身教育思想的成形正是得益于英国成人教育的渐进发展,是在英国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石上生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英国成人教育漫长和独特的发展历史,有力地论证了“成人教育的实践是终身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是“两面紧紧相伴的旗帜”。

二、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很强的法制性特点

英国发展终身教育“更多地是在发挥其成人教育历史传统的同时,再辅之一系列具体的立法措施实现终身教育所提倡的各项原则”,也就是说,通过以立法来确立国家实施终身教育的原则与政策推动和规范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推进和发展终身教育。英国是个典型的法治国家,一切按照法律行事。英国成人教育体制与设施都有法规,各种成人教育政策的贯切执行,也都以法律为依据,通过某一具体方面的立法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如1870年通过的《初等教育法》要解决的是在完善原有的民办初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立初等教育制度的问题;1902年的法案则旨在解决公立中等教育制度的问题;1918年的《费希尔教育法》的主要内容仅仅是将义务教育年限延至15岁,并规定受完义务教育的儿童可以受补习教育至16岁;1944年教育法确立了从初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相衔接的公立教育体系,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又颁布了近20个教育法令和涉及教育的其他议会修正法,如1963年的《伦敦政府法》、1964年的《教育法》、1973年的《全国卫生福利事业改革法》、1976年的《教育法》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等。其中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是战后英国颁布的一项最重要的教育法,虽然其涉及内容较广,但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设立国家统一课程的问题。此外,英国还提出了关于振兴人生后期的成人教育的两个“委员会报告”;其一是“1919年的报告书”,该报告着重指出“成人教育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培育市民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它不仅要对上万的人们进行教育,而且要贯穿于人的一生”。其二是1973年又提出了第二份报告——《拉塞尔报告书——成人教育振兴计划》,该报告有关将来的振兴计划的建议第一项就是“不仅要设立国家一级的协议会,也要设立‘地方振兴评议会’以推进成人教育”。

可见,英国政府重视教育立法和着重强调通过立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它确保了英国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中渐进性的教育变革历程及其成就。

三、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进程显示出明显的渐进性特点

英国终身教育发展的渐进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会的普及上和时缓时快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两方面。

1、教育机会的普及

在英国,教育机会的普及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英国着重抓的是普通初等教育。当时英国10岁儿童享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只有4%,到20世纪初,英国10岁儿童享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达到了100%,英国政府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等教育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英国全日制儿童入学率有了显著提高,全国14岁儿童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从1902年的9%上升到1938年的38%,再上升到1962年的100%。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实现了普及中等教育的目标。

2、艰难而曲折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1963年《罗宾斯报告》为界分为两大阶段,之前为精英教育阶段,之后为大众教育阶段。

自牛津、剑桥大学的建立到二战后的50年代间,基本上是处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即精英教育阶段,其发展一直十分缓慢;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高等教育规模较先前虽有所扩大,但相对于当时的巨大入学需求来说仍然显得十分狭小,至1963年时还只有约9%的适龄青年进入大学学习,[5]仍有90%以上的青年被大学拒之门外。为解决当时所面临的青年要求升学的巨大压力和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教育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英国政府开始着手调查高等教育的问题,并于1963年发表了《罗宾斯报告》,提出“高等教育课程应该向所有能力上和成绩上合格的、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开放”,以便让“有能力”、“合格”的人接受充分的教育。该报告是对英国少数统治阶层子女服务的传统高等教育的有力冲击,它发表后英国举国上下掀起了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进军的运动。此后的10年,英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由“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化阶段。1963年至1972年间,英国高等教育规模翻了一番,全日制大学学生数从11.9万增长至23.5万,高等教育的总学生数从16.7万(若加上继续教育学生数则为21.6万)增至61.6万[6]。

近入70年代后。英国发生经济危机,高等教育增长速度放慢,英国政府重新审视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扩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政策调整与体系重组,将“谁有资格谁升学”的“罗宾斯原则”修订为“为所有能够从高等教育中获益并且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从而为“出身社会中下层而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打开方便之门”。70~80年代的大调整,使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导向进一步贴近了社会的需求,体系趋向多样化,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路子拓宽了,民间办学的意愿也有所回升。但“双重制”中的“自由大学”教育部分,其生员仍多来自社会上层家庭,所学课程多系社会科学,仍然具有浓厚的精英色彩,于是又引发了90年代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91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宣布废除“双重制”,建立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这一体制上的革新,确立了多科技术学院与大学同等的地位,也有利于传统大学接受更多的青年。90年代的英国高等教育再度腾飞,1990年至1996年大学生年均增长9.3%,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9.5%。

总之,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通过对精英体制的不断改革而逐步推进的,没有疾奔,亦无停顿,短期看进展甚小,长期看成就巨大。这与英国人信渐进性社会变革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四、英国终身教育把追求“全民性”、“平等”放在了优先地位

终身教育倡导社会全体公民都能够终身享受教育,全民性特点是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所谓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终身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全民性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是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和替代;其次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再次是教育结果的相对平等,“这并不仅仅指每个人都能获得某种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接受某一阶段教育后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7]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特点在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主要表现在:

1、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法律保障

从以上英国终身教育的法制性特点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在发展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英国十分重视社会立法的作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或法规,来确定“各级政府部门有义务为那些未受完全义务教育的成人提供全日的半日的教育。有义务组织教育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确认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合法地位,保障英国公民、特别是那些因多种困难未能满足教育需求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2、终身教育对象的扩大

以前英国政府所提供教育机会的重点对象是“从16到60岁”的人,即结束义务教育的16岁以上的和代表高龄的60岁以下的都是学习的对象,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结束后直至进入高龄,都要向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但从最近来看,比较注意那些需要特别照顾的人以及处于恶劣社会环境下、在地区社会里“没有受教育的人”,如高龄者、有生理缺陷者、医院的住院患者等。

五、终身学习的推进,形成网络化实施体系

为使“担负着各种社会职业或责任而生活的成人”从各种“制约下解放出来得以参加学习”,为使社会成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获得学习的机会,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英国政府开发了如下几种形式:

1、住宿制学院

在英国,住宿制学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长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另一种短制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长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最早设于1899年,全国共有6所,主要提供1~2年长期的学习机会,为向‘第二学习机会’前进作出贡献”。短期住宿制成人教育学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其数字现已超过35所,它主要是提供1宿2日或2宿3日以及1周或2周的课程,类似会议、研究会、再进修等活动。这两种住宿形态,其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化艺术、工艺、文学、政府经济、经营、时事问题等领域。

2、开放大学

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所有成就中,最具有国际影响的是开放大学。它于1969年6月1日正式成立,1971年1月开始对外招生。开放大学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介手段进行教学,其课程主要有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三类,学生以自学为主,但也十分重视对学生提供辅导和咨询,“面授辅导帮助是最常见的形式”。“开放大学向所有的大学求学者打开了求学之门:不管种族、国籍、性别、宗教、信仰、原文化程度、入学动机等差异,只要本人有注册入学学习的意愿,向学校的地区教育中心提出申请,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名额及指导教师,任何公民都可以按报名次序的先后录取,成为开放大学的学生。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自己确定学习进程,按自己专业兴趣和学习条件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8]学习者“每周需12~15小时学习时间的课程,方能得到1个学分”,[4]“学完6个学分,可以获OUBA(公开大学)学位,学完8个学分获OUBA名誉学位。”[1]“英国的开放大学是世界同类以综合远距离教学手段进行开放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第一所”。[4]由于开放大学具有“完全”开放地招生和有组织地大量综合使用各种媒介形式于教育以及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与帮助体系等特点,它成立后迅速发展,成为了英国学生最多、“教学及管理日臻完善、可以同任何一所大学媲美”的大学。开放大学成立时“当年入学的人就达20000多人”[4],“到1989年时开放大学仅继续教育的学生就达22400名,相当于当年本科生的近三分之一”。开放大学从学生入学、课程设制、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传统的大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为技术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