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背影教案范文

背影教案精选(九篇)

背影教案

第1篇:背影教案范文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结合授课情况,我发现有些同学态度很认真,但是对预习案上一些不算难的问题还是回答不上来。和他们交谈后才发现,原来大部分同学在小学、初中并没有预习的习惯,上高中后,虽然每节课前都预习,但仅仅是阅读一下课文,对课文中很多知识都似懂非懂,预习案中有些并不算难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都解决不了。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学生缺乏预习的基本方法,导致他们的预习效率低下。在这里,我以自己所教授的历史学科为例,谈谈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要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历史思维习惯,也就是说要教给学生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分析历史的“三分法”“背景分析法”“过程分析法”和“历史结果分析法”四大类。

分析历史的“三分法”,就是历史事物由“背景”“过程”“结果”三部分组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三分法”,这是进行历史思考和历史分析的基本前提。

“背景分析法”是教给学生分析历史背景的基本方法。历史背景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出历史背景分析的“公式”: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组织+群众+军事+民族……

“过程分析法”是教给学生掌握历史过程的基本方法,例如,某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事件经过、结果等。当然,学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总结自己掌握历史过程的心得体会,总结出阶段分析法。

“影响分析法”是引导学生如何得出历史结果。要求学生必须思考: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胜利原因和失败原因)历史事件如何定性?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国际影响、国内影响;对政治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等)如何评价某历史事件?(最常用的方法:正反两面评价法)

第2篇:背影教案范文

目前不少学校已拥有摄像机,并用它来摄制教育电视片。在摄制过程中,少不了要制作片头、片尾的文字画面,如片名、说明等。由于缺乏电视字幕机、编辑机等设备,这一部分画面可采用以下两种制作方法:一、直接从能显示中文的计算机中录取文字视频信号。使用这种方法,文字的清晰度高,制作简单,缺点是背景过于单一。二、先将片头、片尾文字及背景画在一张较大的纸上,然后用摄像机对着拍摄。这种方法,字体、背景可以随意选择、设计,清晰度也不错,但绘制图案较麻烦,画面缺少动感。 下面介绍另外一种简单易行的电视文字画面制作方法。它不仅能简单方便地将文字与背景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镜头复合法,也就是想办法将外来背景画面和文字图案合二为一,产生文字与背景同时显示的效果。各校库存录像片中有较多的风景画面,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背景,制成文字和画面的复合图案,运用在电视片中。方法如下:第一步,制作文字图案。 将文字用透明水色颜料如制作幻灯、投影片的方法一样,绘制在一张与电视屏幕尺寸相当的明胶片或玻璃片上,字体、颜色可随意选择。也可采用剪纸法制作,将剪好的文字粘贴在明胶片或玻璃上,然后将它竖直固定在电视屏幕前。第二步,选择录像片中清晰度高的风景画面,让它通过放像(最好是用视频输出)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或活动或定格。此时出现的即是所需的复合图案。用事先调好并固定在三角架上的摄像机将复合内容拍摄下来。第三步,将拍好的复合镜头接入电视片进行合成配音。 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录像片中的背景画面要清晰,内容要与电视片相吻合。 2.选择较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机,并调整好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度,摄像机上的各种功能开关、旋钮也必须作好对应调整。 3.不加任何外光源,充分利用电视机显像管透射的光,避免因外加光源使屏幕玻璃或明胶片产生反射光。 4.制作彩色文字图案,一定要用透明水色颜料。这样才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否则会像剪纸法制成的一样,由于不透光而产生单一的黑色。 5.制有文字图案的明胶片或玻璃片与背景叠加时要尽量贴紧电视屏幕,电视机最好选用直角平面型的,便于拍摄时调焦,以保证其清晰度。 另外,也可用两台投影器或幻灯机投放图象进行复合。即一台投放背景画面,一台投放文字图案,进行叠加和拍摄。我校利用电教资料中介绍的特技效果制作方法,制成了一框转动投影片,通过投影器将其转动效果投射到银幕上,与片头文字图案叠加,产生了类似“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片头的效果。 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背景画面可用现成的,不必绘制,简化了制作工作;还可任意选择动静画面,使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足之处是清晰度不高。

第3篇:背影教案范文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特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认证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资格认证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的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关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探讨 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光电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子信息类三链对接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高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谈谈如何发挥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作用 艺术产业化背景下“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探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析 基于卓越工程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探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微电子专业教改实践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唐波,樊玮虹,李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

校人才培养的影响[C]//教育部中南地区高

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

学术年会论文集.郑州:2010.

[7]周文芳,闫军印,单飞.高等院校人才培养

方案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8,

(21).

[8]王钟箐,胡强,陈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

案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10).

第4篇:背影教案范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 教学评价 CIPP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39-03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问题凸显,要摆脱课程教学困境,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科学化进程,重要的举措是引用新的教学评价模式。采用CIPP评价模式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各个环节的改进有明显的效果,因为CIPP评价模式具有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步骤,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需求应用CIPP评价模式,形成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并创新教学理念。

一、CIPP模式的基础理论

CIPP评价模式又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最早由美国教育评论家斯塔佛尔比姆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此评价模式是组织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CIPP优势在于不是专门针对评价结果的研究,而是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组织实施评价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促进项目方案适用于新环境。与此同时,整合了目标评价模式、解释评价模式等的不足之处,提高组织成员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CIPP评价模式是四种评价方式的英文缩写,但斯塔佛尔比姆在实践应用CIPP后,发现CIPP评价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瑕疵,所以针对不足对CIPP进行改良,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具体评价模式见图1。

1.背景评价主要是针对具体实施项目计划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评定项目需求、资源及资金等。在项目评价第一阶段,项目实施评价计划包括:全面收集项目实施背景信息;参照项目实施者要求,整合评估背景信息;征求项目负责人建议,识别评价活动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实际评价需求,合理评价针对项目目标;制定满足评价要求的项目计划;总结分析形成有效背景评价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输入评价是评价各种备用预选方案,将可选择方案与原方案比较确定最优方案,以及确定方案所需要的预算。输入评价包括:考察备用方案的优劣;选择与背景评价相互呼应的方案;评价方案的具体操作性;形成输入评价书面报告,针对问题进行改革。

3.过程评价是合理地记录和跟踪评价方案的有效活动。过程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时记录项目方案的进展状况;记录方案中相关人的表现情况;跟踪评价方案资源分配;确定评价方案的实施程度;做出过程评价报告,针对报告提出改进方案。

4.影响评价是评价项目实施方案的执行以及对目标群体的影响程度。其主要包括:评价方案实施目标与实际方案执行的一致性;汇集方案实施成员对方案的意见;测评方案实施程度是否符合目标需求;形成评价报告并发现问题。

5.结果评价是评价方案目标具体实施的程度。主要任务包括:方案计划目标与实际成效是否统一;判断方案实施效果;全方位鉴别评价实效;汇总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作出结果评价书面报告,针对问题进行分析。

6.可持续性评价是确保方案能否继续应用于项目环境中。主要包括:方案负责人与受益群体对方案实施的效果优劣评价;哪些具体有利措施可继续实施;甄别群体观点并实时回访;形成有效性书面报告。

7.可推广性评价即方案是否能够应用于其他环境。主要包括:开发方案使用者;原方案是否需要重新改写;评价方案是否适用于其他环境;确定方案推广的价值;形成可操作性书面报告并加以改进。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CIPP模式的应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应用CIPP评价模式既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公共课的教学效果,又体现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正朝着科学化建设方向迈进。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课程教学有较强的时效性,这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管理的难点,要把握课程教学前沿动态就需要各教学部门不断地吸取信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所以要保证课程方方面面可持续发展与改进教学状况是形势与政策发展的趋势所在,而CIPP评价模式重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改进,这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与CIPP评价模式的连接点,此评价模式可以有效地应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环节划分为三大阶段:课程教学设计规划阶段、课程教学实施阶段以及课程教学考核验收阶段。这三大教学阶段都应做具体的CIPP评价分析。

1.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设计阶段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前提,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利用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课程的实效性也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阶段主要涉及两大群体的沟通,包括课程设计管理者及实际操作者。对课程教学设计阶段评价方面主要有课程设计背景、领导管理权责分配、教学设计计划、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其中教学设计结果又可分为三种评价模式,第一,影响和成效评价主要是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整体与学生对课程期望是否一致;学生对课程规划结果的看法;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学生教育价值需求;学生对设计方案认知。第二,可持续性评价主要是问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领导部门、教职工以及大学生,整合不同群体对课程设计方案优劣的意见,判断课程设计方案是否能长期应用于实践教学。第三,可推广性评价主要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是否能够使用于不同高校进行综合评价;课程适用程度分析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在其他高校的推广程度。CIPP评价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应用中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应用各种调查方法,来确定各项课程设计评价指标的比重,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评价数据的标准性。关于CIPP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阶段的具体评价内容见表1。

2.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施阶段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也是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环节。各种教育资源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水平发挥与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与反馈信息都作为课程教学实施阶段的评价指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施阶段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制度化建设是否完善、教学活动实践是否落实、教学实施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阶段的CIPP模式具体评价内容见表2。其中教学实施结果又可分为三种评价模式,第一,影响和成效评价主要是指及时获取教师以及大学生上课期间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判断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阶段与教学要求是否一致;理性鉴别课程教学实施活动中有利方面与缺失方面;获取课程实施方案中耗费资源的数据并加以统计,确定课程实施有效性。第二,可持续性评价主要是指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是否符合高校以及大学生的需求;确定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改进不利于课程教学的制动因素。第三,可推广性评价是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劣之处后分析是否有其他高校也想采用这种方案教学;判断本校和其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差别。运用CIPP模式对课程教学实施阶段进行评价,更加有利地促进了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

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考核阶段是对课程整个教学环节的总结,测评学生的学习接收度及知识运用能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整体提升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考核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考核环节的评价内容主要有考核管理、具体考核方式运用、考核过程以及考核效果等方面,关于CIPP评价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阶段的具体评价内容见表3,其中教学考核结果评价又可分为三种评价模式:第一,影响与成效评价主要是指形势与政策考核是否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课程考试方式与学生群体的适应程度;考核内容设计与学生学习知识是否连贯;收集授课课程教师及学生对课程考核体系优缺点的评价;考察课程考核阶段实施效果。第二,可持续性评价主要是指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步骤是否符合教学规律;课程考核过程是否满足课程开设需求;考核内容能否持续使用;第三,可推广性评价是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管理制度和考核方式能否被其他院校所借鉴;考核实施过程需要改进与否。确保课程考核实施工作有序进行,以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建设的完善。

三、形势与政策教学中CIPP模式应用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手段不断地改进不足,冲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使用适合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运用CIPP评价模式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设计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考核阶段进行全方位地监控,实时地记录和改进评价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发展具有破坏性影响的劣势因素,将这些劣势因素有效罗列,通过高校的领导管理措施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修改以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趋势。这有益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教学理念、整合师资队伍、改善教学环境、调整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应用创新。但CIPP评价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活动中应用CIPP评价模式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发展模式、实践应用策略,要在摸索中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切勿生搬硬套评价模式,从而创立出属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的CIPP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

[课题资助: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DL10BC1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形势与政策课)]

参考文献:

[1] 蒋国勇.基于CIPP的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1~12

[2]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佩佩.几种典型课程评价模式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17~119

第5篇:背影教案范文

一、精心设计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精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知识点都隐藏在课文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多读课文,深入钻研课文,把握课文中的重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课文,让学生学好、学懂、学透。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导学案。所谓导学案即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的导入等问题。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应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读准字音,掌握词义,通读课文,了解内容、线索、结构,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明确教学的重点是“由感知到揣摩与探究字里行间的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可以这样导入“‘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贾平凹《关于父子》)’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起感受父子间的浓浓深情。” 确定教学的主线: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想通过“背影”表达一个什么中心?

二、多进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即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环节,还是教师控制教学过程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需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精心地去设置问题,向学生提问,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对知识的灌输环节,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环节,导致教与学脱节,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即是多进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课堂提问不是盲目地提问,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提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精心设置问题,把握问题的梯度,循序渐进地提问。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全文后,可以进行如下提问: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并试着仿照老师的例子概括一下。教师举例: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开头,是作者惦记父亲时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们可以概括为:怀念父亲,惦记背影。这样去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吃透课文。再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中《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全文后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引导学生能够从整体层面上理解文章。再进行深一层次的提问,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课堂提问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运用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6篇:背影教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被不断发展应用,大数据运算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我国传统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以纸质文件作为数据储存途径,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从客观上来看,受近几年教育政策的影响,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增大,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高校应当根据时展背景,选择更为便捷高效的储存方式进行档案管理。

1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自我发展的要求。在数据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信息量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与目前高校管理需求不匹配。同时,数据化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纸质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局限性不仅在于交流共享功能的缺失,也在于其工作步骤的繁琐。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通过人工完成档案收集、归纳工作。工作量巨大且缺乏效率,易出现工作错误。在数据化背景下,采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文件收发,智能化记录入归档档案,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1]。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的整体工作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2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被应用到社会各方面。但目前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将纸质档案管理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2]。同时,大部分高校通常将学校建设的重点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而不注重对档案的管理。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优化意识的缺失,不注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

2.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少资金投入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复杂性,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要优化工作形式,也对现有管理工作提出挑战,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投入的资金和设备,特别是高校各类档案较为复杂,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备作为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但目前许多高校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注重资金设备的投入,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也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2.3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

近年来,受我国教育政策的影响,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校都采取扩招策略,导致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也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但在目前的高校管理系统中,一些高校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大多为兼职人员,他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不具备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大部分高校中,档案管理部门与教学、人事部门融为一体,不仅不能体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使从业人员难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导致档案专业人才流失。

3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3.1强化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设计具体发展方案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化高校管理工作,高校必须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加以重视。首先,要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断重视档案部门的作用,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与高校的发展规划相结合,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总体方向。其次,要从档案管理部门入手,采取合理措施,增强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从实际工作出发,设计出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3]。为强化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需要高校管理部门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校方可以从教学的总体管理层面出发,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总体布局发展的重要性,使学校管理者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采取合理措施,建立员工交流会或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深刻理解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再次,提升高校总体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打好基础。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扎实开展档案管理基础建设

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有先进技术设备作支持,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在管理人员具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的前提下,要优化落后的档案设施,通过应用先进管理设施软件,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为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首先,档案管理部门要提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争取高校的建设资金;其次,要注重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充分利用建设资金,更新优化档案管理信息化设备,保证资金的充分利用;再次,要秉持科学化、效率化、实用化理念,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进行升级,构建起符合数据化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要重视网络建设,通过流畅快捷的网络技术,保证档案传输与保存的顺利进行。最后,档案管理部门在争取资金与设备投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滥用的情况发生,有效地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4]。

3.3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档案管理人才

为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适应数据化时代的要求,高校必须将专业队伍建设重视起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档案人才。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才能不断优化档案管理系统工作。在数据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重视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提升,适应时展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5]。为了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采取合理措施,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中。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管理部门必须先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选择多种培训方式来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提升专业知识。如档案人员对总体信息技术不了解,难以正确操作相关设备时,档案管理部门就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当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缺失时,可以引进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7篇:背影教案范文

关键词 快课 慕课 视频制作 Camtasi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14

0 引言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模式,将会极大地改变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在慕课面前,教师学习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教师创新知识的能力都面临新的挑战。快课并不是一种课程,而是一种教学课件设计制作方案,如同教师现在已经习惯用PPT模板来设计教学讲义一样,快课能够为教师提供功能多样、形式各异的模板套件,来帮助教师高效省力地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课件。笔者尝试利用简单的设备和软件来制作慕课视频,总结出一套自助式技术方案,帮助一线教师独立完成视频制作这个大工程。

1 混合式讲课视频常用制作方法分析

慕课视频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录屏式、翻拍式、演播式及混合式。混合式视频,包括教师的板书动作及相应讲课语音,还有教师的授课形象展示等等,形式更为丰富。笔者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讨论几种我们曾经采用过的混合式讲课视频制作方法,指出它们的利弊,并据此推演出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

第一类:以PPT(或其他演示类程序)演示为基础,伴有同步的讲解语音,教师镜头间或出现在PPT的空白位置上。第二类:以教师的讲解视频为基础,旁边则展示PPT或者相关动画、图片、文字等。但是以上两种方案总结起来都有以下几点不足:(1)对设备和环境要求高;(2)录制时需要技术人员和教师全程全神贯注地参与;(3)后期编辑时间和精力成本高。

总体而言,慕课视频制作的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教师和技术人员前期准备,录像,技术人员后期编辑。可以从每个环节的时间开销及难易程度这两个方面来优化这个过程,从而降低慕课视频制作的门槛。这也就是本文介绍方法的目标。

2 基于快课理念的慕课视频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快课的核心观点认为将来老师们对慕课相关技术的运用(包括视频制作),会是像现在对PPT之类的技术一样,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即教师能在自己的工作场所,用普通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就能完成,就像自己备课一样,自主掌握进度,不需要特别的时间和场所。基于此理念,笔者构建了图1所示的技术解决方案。

下面本文以一个混合式慕课视频的制作为例,详细阐述本技术解决方案。

2.1 前期准备阶段

(1)教师准备授课PPT(内容简洁、适当动画)。(2)用纯背景PPT制作好字幕条动画、内容动画后,导出为视频,导入到Camtasia后,利用其抠像功能就能轻松制作透明背景动画视频,叠加到讲课视频上。教师准备一个和PPT内容对应的讲解文字稿。(3)用手机将讲稿录制成声音文件。

2.2 拍摄及录屏阶段

2.2.1 拍摄过程

(1)假如需要构建虚拟场景,则需要纯色背景。可以用ROSCO抠像漆将背景涂成绿色或者利用绿色抠像背景布当背景。要求背景表面不会反光,保持背景平整等。(2)不管是虚拟场景还是现实场景,布置环境和灯光尽量做到背景上没有明显的阴影,人物轮廓明显,面部布光均匀等。简单起见,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房间的自然光加上房间本身安装的光源,然后再稍微补充其他类型光源,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另外不建议晚上进行拍摄。(3)使用iPhone的摄影类应用Filmic Pro进行拍摄。它提供了额外的曝光、快门和对焦控制。这款应用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相比专业的DV、摄像机的各种参数学习成本也很低。(4)拍摄过程中使用手机和隐形蓝牙耳机为老师提示讲稿。大部分老师看提字器时眼神都不够自然,会产生眼睛斜视镜头、偷瞄镜头等情况,再者专业提字器价格不菲,性价比不高。所以笔者尝试用隐形蓝牙耳机为老师提示讲稿。(5)使用iPhone的视频编辑类应用VideoGrade进行简单的调色。拍摄完成之后,需要调整色彩和饱和度,使得影片获得自身独特的风格。VideoGrade提供饱和度,亮度,对比度,恢复,色温,色调,B&W和小插曲八项主要修改,相比电脑上的专业调色软件,学习成本低。

2.2.2 录屏过程

利用Camtasia Studio来录制电脑桌面动作。打开Camtasia Recorder程序,它的可控选项非常丰富,但是操作简单。首先选择录制区域,然后选择录制输入,除了能够录制屏幕动作外,还可以录制摄像头信号。点击右侧的rec按钮,就可以开始录制了。

后期编辑阶段使用的软件是Camtasia Studio。这款软件是美国 TechSmith 公司出品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套装。通常后期编辑工作较前期的工作操作性较强不易掌握,但是这款软件入门却非常简单。本文不就此软件的详细操作过程进行讲解,而主要阐述Camtasia Studio在后期编辑中的几大主要流程。

(1)将各路素材导入到Camtasia Studio中。例如屏幕动作视频,教师讲课视频,PPT动画,背景音乐、图片等等,支持的文件种类很丰富。(2)根据需求组织和编辑各类素材。不像Premiere将轨道分为视频轨道和音频轨道,Camtasia Studio中只有单纯的轨道,理论上支持无限多的轨道叠加,可以在任意轨道放置任意素材,同时支持Alpha透明通道,支持各类素材的叠加操作,并支持轨道混合模式。(3)利用Camtasia Studio中的“清除一个颜色”功能进行抠像,获得透明的视频、动画或图像素材等。这个功能给了Camtasia Studio无限的可能,可以直接在软件里面进行抠像操作,而无需借助专业抠像软件。例如我们可以将前边拍摄的绿背视频抠像后叠加在PPT上,使得课程的代入感非常强。(4)为整个视频快速添加字幕。首先将文字稿本导入到软件中,然后一边看画面,一边利用鼠标点击按钮,使得文本和声音同步匹配。视频看完了,字幕也就添加好了。(5)导出视频。Camtasia Studio支持导出的视频格式也很丰富,包括主流的mp4,还有wmv、mov、avi、m4v、mp3、gif等。支持html5输出,这对交互式视频非常重要。支持给视频添加水印。

综上所述,整个技术解决方案成本低、操作门槛低、效率高。得益于现在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性能优秀的应用程序,视频的最终效果得到了充足的保障。

3 总结与启发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门槛高质量慕课视频制作方案。“低门槛”指教师在已有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上能够比较轻松地制作自己的慕课视频,“高质量”指教师可以从容地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课程内容地讲授上。本文所阐述的快课体系为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桥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解决方案。教学技术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不在于复杂而在于恰当,当我们的一线教师掌握了新技术新工具来主导课程设计的时候,实际效果要优于技术人员设计的方案。这也正是这个快课体系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让教师主导慕课设计过程。

注:本论文为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化网络教学空间构建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

[2] 杨辉.浅谈微课、慕课的视频制作方案[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78-79.

[3] 李晓明,于青青.一种低门槛慕课视频制作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5.1:68-71.

[4] 岑泽.微课视频的低成本制作[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59-62.

第8篇:背影教案范文

案例教学法早在1870年起已被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逐渐扩展到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因其具教学互动性,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性而成为备受教师推崇的大学教学方法之一[1]。从实践的角度看,在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理论研究及实践已证明学生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各项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本文将通过独创的问卷设计,面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开展调查,这项实证研究旨在发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具体程度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提供直接的改进建议,弥补国内高等教育研究在此方面的空白。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问卷的构成

学生参与度(studentengagement)一般指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效教育活动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它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大学更好地认识学生学习的质量,并理解学生有效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促进大学做出相应的改进[2]。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问卷设计中将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定义为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加入案例讨论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发言和积极与同伴辩论的程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程度调查,目的是发现目前工商管理本科在校学生案例教学的真实参与程度;第二部分是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参与程度问题设计依据利克特量表进行,每个问题分为1~4分(1分表示学生从来不这样做,2分代表学生有时这样做,3分代表学生经常这样做,4分代表学生总是这样做,只有当调查结果在3~4分之间,才能说明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第二部分问卷是针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影响因素来设计的。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本研究依据反映案例教学效果、适应三方评价(学员、教师和领导),评价全面性及可比性原则,以米斯尔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和我国学者张玉田等设计的指标作为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筛选的基础[3-4],结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共计收集影响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47项,经初步筛选实测问卷选择了24个适合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上述问卷调查选择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及四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对问卷第二部分做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案例教学各个阶段学生参与人数的分布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认真阅读案例方面,选择峰值出现在3分,这表明经常参与这一项的人数最多;在加入案例分析小组、主动发言和参与同伴辩论方面,分数的峰值都出现在2上,说明在这三项上有时参与的人数最多。表1显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案例的参与程度最高,平均分为3.11,属于能令人满意的参与度。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同伴辩论、主动发言陈述观点的平均分分别为2.59,2.51,2.26,说明学生在此三项上都是很少参与。结合表1和图1,说明被调查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上的参与程度总体偏低,这必然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低下。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造成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程度偏低的原因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24个影响因素得到赞同的程度如表2所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赞同课堂氛围不热烈、对案例的相关知识背景不够了解和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而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案例的典型性不够、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只有不足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其他16个指标的被赞同程度介于20%~50%之间。对24项案例教学参与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可被分为五类:第一类课堂氛围因素,其中包括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热烈,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加入讨论小组的程度偏低;第二类学生自身因素,性格内向不愿意发言、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信心不足、不习惯参与辩论、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自己没有新奇的想法不敢讲,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发言陈述观点和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第三类案例的难度因素,包括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太多、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不够、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案例不贴近生活、案例思考时间太短,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观点的程度偏低;第四类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因素,包括案例不够新颖、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吸引力、案例的表现形式单一、案例对实践的影响力不大、案例的典型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程度偏低;第五类沟通因素,包括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和小组成员不具备良好沟通技巧,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及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结合表1、表2及图2结果可以看出,课堂氛围类因素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氛围不热烈,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加入小组上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9);学生个体因素中各因素的赞同比在40%左右,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发言(平均分2.26)和与同伴辩论上的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1);案例难度、新颖性和典型性类因素的赞同比前两类低,但他们同样导致主动发言及参与辩论的程度低;沟通因素的赞同比最低,因此被调查者在认真阅读案例上的参与度最高(平均分3.11)。

第9篇:背影教案范文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其“宏大叙事”使其学习起来如“天方夜谭”,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则通过其逼真、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处理问题,利于其综合素质和开放性思维的锻炼,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人文社科类、技术类、工程类及有关学科的专业选修课,也是国内大多数学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课程。宏观经济学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并分析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其枯燥乏味,是每一个讲授经济学的老师都能体会的。但是,如何能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以及如何能使学生迅速而直观地领会其深刻宗旨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在目前我们《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鉴于其较强的理论性,大量的图形、数据、数学公式及推导、表格等贯穿其中,往往教师会机械地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容易感到抽象枯燥,它的“宏大叙事”,对刚刚从应试教育的重围中杀将出来的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像似“天方夜谭”。这种教学效果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本土的经济实践案例相结合,将会强化学生对宏观理论知识的把握,树立其对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并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宏观经济学》采用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初首创的,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融会于特定案例分析的一种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借助大量的数学论证、图形、表格等来加以分析和说明,学生普遍感到抽象枯燥且难以掌握。例如,在国民收入决定一章中,对于其中的三市场四部门的分析背景并不完全清楚,以及其中有关支出法对于国民收入的计算及乘数理论亦如此;关于IS—LM以及AS—AD模型的分析中,学生并不能从直观的感受上来理解,只基于最机械的记忆。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恰当的载体,将这些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案例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采用现实经济问题作为依托,包括当前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习惯。《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并非是简单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注重将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案例教学并非以教师对宏观经济原理的讲述为切入点,而是从精选出的案例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情景,让其通过思考和处理问题得到有效的锻炼,利于其综合素质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也符合当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3.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其次,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采集大量的经济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教育的作用,培养其处理复杂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可以选取现实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如在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讲述过程中,以当前热点国际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进行剖析,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能够真正领会经济现象的本质。

二、《宏观经济学》中案例教学的选择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教学案例的选择力求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具体如下:

1.案例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突出实用性、优良性。如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相应章节案例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包含经济学原理的基本要素。就通货膨胀理论这一节而言,应结合通货膨胀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通货膨胀表现、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影响等多个案例,尽可能多角度地全面阐释所涉及的知识点。选择和编写优良的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其中,教师可凭借对经济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以及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对经济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写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其次,可借助其他媒介获得“二手资料”,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

2.应多增加背景案例的铺垫。如前所述,宏观经济学的各个理论背景,学生往往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就某个理论只能在该理论内部兜圈子,而不能很好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铺叙,因此,对宏观经济知识感觉晦涩难懂。如在介绍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主要概念以及国民收入循环时,关于宏观经济分析的三大市场四大部门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关于宏观经济的学派之争,也要予以必要的时代背景介绍,否则关于各学派的相互区别,学生多机械记忆,瞬间即遗忘,不能将其作为有机体进行对比分析。如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利息理论、货币理论的不同,应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分析。背景型案例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恰到好处地进行铺垫,使学生在情景中实现较好的理解。

3.案例的选取应具有逻辑性和时效性。案例的选择应注重其内在逻辑关系,使案例分析成为对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如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导言部分,需要先对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二者之间的演进过程进行说明,才能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离”这两大分支,在对宏观经济学有整体把握的前提下,方可开展后面具体内容的探讨。在介绍消费理论的同时,可以用关于蜜蜂消费习惯的寓言故事揭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能结合当前社会中的示范消费、攀比消费、中外消费习惯的不同等小故事情节予以透彻的展示。其次,关于宏观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当时刻关注当前经济热点及最新宏观政策的动向。如针对国家目前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可使许多抽象的宏观经济理论可通过发生在眼前的事例来加以阐释;关于货币乘数的讲述,可对当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分析,并搜集关于我国央行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历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数据资料来分析;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讲述,可剖析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以及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解释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等;关于通货膨胀内容的讲述,可结合目前的物价上涨等实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介绍。通过这些发生在眼前和身边的案例,使宏观经济学涉及的理论不再显得遥远和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