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涉外礼仪范文

涉外礼仪精选(九篇)

涉外礼仪

第1篇:涉外礼仪范文

其一,是安排来宾的住宿。

其二,是出访外国时自己的住宿。

安排住宿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方法之一,是由来宾自行解决住宿。之二,是由接待方以主人的身份为来宾安排住宿。

在为外国来宾安排住宿的具体过程中,一般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外宾的生活习惯。

业已强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一般而论,外宾对于个人卫生大都十分重视。对于他们而言,随时可以洗热水澡的浴室,单独使用的干净清洁的卫生间,都是自己的临时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次,必须慎重选择外宾的住宿地点。通常应当被安排条件优越设施完备的涉外饭店里住宿。在一般情况下,因公正式接待的外国来宾,不应被安排到住宿条件较涉外饭店稍逊一筹的旅馆、招待所里住宿。

除了需要照顾外宾的个人生活习惯,尊重其特有的风俗、满足其特殊的要求之外,尚有如下几点应当注意。

其一,是为外宾安排住宿所需的经费预算状况。

基二,是拟住宿地点的实际接待能力。

其三,是拟住宿地点的口碑与服务质量。

其四,是拟住宿地点的周边环境。

其五,是拟住宿地点的交通条件。

其六,是拟住宿地点距接待方及有关工作地点的距离的远近。

最后,必须热情照顾外宾的生活需要。

“宾至如归”,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理当在接待人员的身上得以发扬光大。应当注意的是,对外宾的关心、照顾,应以不防碍对方私生活为准,并应以不限制对方个人自由为限。

在前往国外进行参观、访问、工作或学习中国人大都会住宿在宾馆、饭店之内。也有人可能直接在外国人家里住宿。先介绍一下在国外住宿饭店在国外住宿饭店时的礼仪须知。国外的饭店虽说差别很大,但大都设施完备,条件较好。特别是那些上了星级的饭店,可以为每一位住店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般而言,通行于世界的住宿饭店的礼仪主要包括下列四条:

一是应当讲究礼貌。在饭店里住宿,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都应当以礼相待。在通过走廊、也入电梯、或是接受饭店里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时,要懂得礼让他人。对于为自己服务的各类饭店工作人员,要充分地予以尊重和体谅。

二是应当保持肃静。饭店是专供住宿者进行休息的处所,因此,保持肃静被视为饭店的基本规矩。在饭店内部的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调低自己说话的音量,走路轻手轻脚。即使是在自己住宿的客房里,亦应当保持安静,不制造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的噪音。

三是应当注意卫生。在饭店里住宿时,有无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常会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来讲,在卫生方面,住宿饭店时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在饭店之内,包括在本人住宿的客房之内,最好不要吸烟。在饭店内部明文规定禁止吸烟公共场所活动进,更是要自觉地遵守这项规定。不要在本人住宿的客房之内开伙做饭,或是任意点火焚毁个人物品。不要在本人住宿的客房之内洗涤、晾晒个人衣服,尤其是不要将其悬挂在公用的走廊里,或是临街窗子这之外,阳台之上。不要在本人住宿的客房之内乱丢扔私人物品,或是将废弃之物扔到地上和窗外。

四是应当严守规定。在国外的饭店下榻时,首先要对有关的规定有所了解,然后需要对此严格遵守。

国处的饭店,尤其是高档的星级饭店,通常都有下述规定。

其一,是不允许两名已经成年的同性共居于一室之内。唯有一家之人,方可例外。

其二,是不允许住客在自己住宿的客房之内,随意留宿其他外来之人。

其三,不提倡住客在自己住宿的客房之内会晤来访的人士,特别是不提倡住客在自己的客房内会晤异性来访者。在一般情况下,饭店的前厅或咖啡厅,被视为住店客人会客的理想去处。

其四,是不提倡互不相识的住店客人相互登门拜访。随意去素不相识的住处串门,或是邀其一起进行娱乐,都是十分冒昧。

其五,是不允许住店客人身着内衣、睡裙、背心、裤衩之类的“卧室装”在饭店内部的公共场所活动。打赤膊,或是衣冠不整,同样也不允许。

其六,是不允许将客房或饭店之内其他场所的公用物品,随意带走,占为已有。

住宿国处的饭店时,还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多人一同出访时,切勿分散住宿。不仅是最好是住在同一家饭店之内,而且最好要住在同一楼层。这样可以大家互相关照,也有利于集体行动。

二是要尽量多了解一些国外饭店的特殊规矩。接下来,再简要地介绍一下在外国人家里住宿时,所应当遵守的基本礼仪。

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应当两厢情愿。在国外直接住宿在外国人的家里,一般在私人出访时才会出现。因公出访时,通常不允许这么作。在外国人家里住宿时,住宿者与房东二者之间,往往不是私交,就是租赁关系。在这两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双方要完全情愿,并且最好有约在先。由于外国人强调个人隐私,忌讳他人妨碍自己的私生活,因而不大喜欢让外人在自己家里留宿。如若外国朋友没有主动提议,则最好不要自己首先提出来,甚至赖着不走。当然,即使对方盛情相邀,自己不愿意的话,也不必勉强。

第二,应当支付费用。对一般人来说,不论是在什么状况下在外国朋友家里住宿,均应自觉地为此而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与房东之间若是存在租赁关系,需要履约付费更是自不待言的。即使与房东是关系密切的私交,亦应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住宿时间较长的话,则对于这一点更加应当注意。哪怕是房东不要自己付房租,平日自己所用的电视费、电话费、传真费等,至少还是应当自掏腰包。

第三,应当好自为之。在外国人家里住宿,不管时间是长是短,不本人与房东是熟人还是以前素昧平生,均应注意自己的表现,处处好自为之,不要由于自己的不自觉而制造矛盾,惹事生非,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慎而招致非议。在这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下列三点。

其一,是要遵守约定。对于住客与房东之间的约定,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大到交付房租的日期,到对于住客生活习惯一的具体要求,都要严格遵守。

第2篇:涉外礼仪范文

一、涉外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

1、进入室内场所后通常应脱下手套和帽子,脱掉大衣、外套、风衣等等。

2、室内通常不戴墨镜或其他有色眼镜,特殊情况下必须带有色眼镜是应主动说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谈时应该摘下墨镜。

3、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室内穿戴的。

二、涉外交往礼仪中的穿着要点

1、衣裤要整洁、干净,尤其是衣领和袖口。

2、穿长袖衬衣时应将衬衣扎在裤内,不要卷袖子和裤脚。

3、穿西装时,若西装是单扣或多扣,则应全部扣起来,双扣的可以只系上面一个。

4、男士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士穿凉鞋的话可以光脚,若穿袜子则不要将袜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不要穿着睡衣、睡裤或者拖鞋接待外国客人。

以上就是穿着上的涉外礼仪知识要点。

三、涉外交往礼仪中握手的注意事项

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如果是初次见面,一般在介绍自己时主动伸手,如m Green, nice meeting you.同时握手。

2、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关系很熟的话握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有时年轻的对年长的、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与女士握手,轻轻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礼仪中握手时伸手的顺序也有些讲究: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妇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前脱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四、涉外礼仪知识之谈话技巧

1、谈话时表情自然,语言得体,可适当做些手势,不要手舞足蹈地动作太大。

2、不要用手指他人,有这样的习惯的朋友可以手上握支笔或拿本书以消除这样的动作。

3、如果要参加别人的谈话应打招呼,比如说Excuse me, may I join you?如果别人在个别私聊,就不要凑过去了。

4、尊重别人的讲话,别人发言时尽量不要打断,需要发言可以等别人讲完再说。

5、谈话中如果有要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并表示歉意,例如m sorry Ive gotta go. Its very late now.

6、交谈过程中应目光注视对方,别人讲话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要玩弄其他东西或者老看手表,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五、涉外礼仪知识之谈话内容

1、自我介绍时,一般说说自己的姓名即可,也可加上自己来自于哪,例如m John Lee from Shanghai.

2、介绍别人时还应该说明和自己的关系,例如Shes Susan, a friend of mine. Shes from Beijing.

3、涉外交往中谈话内容尽量避免宗教、疾病、死亡、淫秽等话题。

4、不要询问别人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问题。

5、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耻笑讥讽别人。

6、与女士交谈时,不要询问女士的年龄和婚姻状况更不要评论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等。当然夸奖对方的寒暄是很好的,例如hey you look so charming today.

六、涉外交往礼仪中的常用礼貌用语

无论是涉外交往礼仪还是涉外商务礼仪都要求多用礼貌用语。例如下面斜体字所示:

Excuse me, may I take a look at this picutre? 对不起,我能看下这张照片吗?

Excuse me,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打扰了,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Help me put the map on the wall please. 请帮我把这张地图挂在墙上。

第3篇:涉外礼仪范文

1、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第一

“Ladies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5、不卑不亢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实事求是,不过谦,不说过头话。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好菜,请随便吃点”。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作客经常客气有余,主人问客人是否再添饭,客人说不用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是客气。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

第4篇:涉外礼仪范文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扎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在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擂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国传统的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机会。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分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纪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跟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谎诞离奇、耸人听闻、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约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内的议论。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宜询间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要说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不要与妇女开玩笑,更不要无休止的攀谈以免引起对方和他人的反感。

第5篇:涉外礼仪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事工作 涉外礼仪

1涉外礼仪的本质

涉外礼仪的本质特点是它的依据,而不是其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涉外礼仪制定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尊严。当某个人或者组织从事对外活动的时候,国家必然是其活动的背景,在明显或不明显的情况下都会贴上国家的标签,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对外的交流和活动当中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损害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涉外礼仪体现着国家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体现着国家的尊严,以国家尊严为前提遵循的涉外礼仪才是有效的,有力的。涉外礼仪是国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彰显尊敬友好的方式。基于上述意义,涉外礼仪是涉外活动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当中,更需要涉外工作者把握好涉外礼仪事业,实现对外交往目的的同时维护好双方的关系,促进国际环境的和平。

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信守约定: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热情适度: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

2我国高职院校外事工作中涉外礼仪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工作者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的科学素养和道德素质,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够把握好涉外礼仪,在服装、进餐、交谈上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外事服务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不注意细节

很多时候知道大概的交往礼仪是不够的,还需要涉外工作者注重细节,在细节上营造信任、愉快的环境氛围。有的时候由于文化或者意识的差异,觉得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而在对方的眼里可能是关乎礼节、尊严的大问题,所以细节问题不能忽略,不能因小失大。

2.2尊重对方的习惯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在对外活动之前都要认真地学习和了解,尊重对方的一些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使双方顺利达到交流的目的并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2.3维护自身尊严

在一些涉外活动当中,有的外事工作者不能够明确双方关系的利益是非,在活动中面对一些突发的事件不能够灵活变通,过于卑躬屈膝,丧失了自身尊严的同时也丢了国家颜面。

3加强高职院校外事工作的礼仪培养

3.1切实提高涉外人员的文化素质

涉外礼仪关系到不同文化和意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的交流与碰撞,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的相容性。在积极取得我国民族文化礼仪认同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到对方的文化基础以及评价条件,因此在涉外活动过程中要做足功课,充分掌握对方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信仰和禁忌,如果没有这些作为交往活动的基础,那么涉外活动一定是一个失败的,难以达到交流目的的活动,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有效性,所以,我们在充分了解对方文化背景之后需要对自身礼仪行为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增大两者文化的兼容性。

礼仪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改变的,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改革,经济文化交往活动日益广泛,人们的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礼仪行为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我们不光要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其文化传统发展至今的变化。再者对自身文化传统有深刻理解和认识是掌握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不了解自身礼仪文化习俗就可能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取得成功。

文化素质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与民族的经济特点有关,与民族的意识形态相关,也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以及时代的科学技术,一个人的礼仪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与文化素质成正比的,文化素质越高,礼仪也就越规范。所以加强涉外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涉外礼仪的基础,要想提高自身的礼仪文化涵养首先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3.2不嗵找弊陨淼乃枷肭椴

在利益与自我充斥的现代社会,只有有效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思想意识,在有效的价值体系当中人们才能确立评判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标准,才能拥有存在感和意义感。价值共识的确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底线价值取向共识。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是统一前进的,但是在具体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存在冲突和矛盾,这时就需要辩证思维的逻辑出发,整合利益,调节双方的矛盾。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客观、合理的价值标准,帮助人们建立高尚的思想情操。人们在行为举止中彰显自己的礼仪修养,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操,情操高尚的人行为自然得体大度,其气质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在涉外活动中,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人们很难对思想情操有一致的认识,但是人类生活的共性又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举止和内在的气质和内涵,感受到人格的魅力。

人的思想情操是礼仪行为主体的礼仪观和道德观,体现了其思想性和政治性,在平常的礼仪行为中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情操的修养,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气质和魅力自然提升,而思想情操的陶冶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其内涵也会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要做的则是加强学习,从山水中、从书本中、从艺术中等等,陶冶自身的情操,从容地应对各种涉外活动。

3.3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涉外对象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多样。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民族的心理特点,同时每个人特殊的经历和独特的性格也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特质,因而在涉外工作中,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追求物质利益来实现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实现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利益的实现需要付出相应的精力和责任,得到与付出成为对等时才能维护社会秩序的平衡。但是过分强调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化,会让人陷入生存的空虚迷茫,导致人与人关系的疏远、冷漠,甚至整个社会的秩序遭到影响和破坏。所以要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精神道德观念的同时要强化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树立人的责任意识,并且让个体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坚守对外的道德标准以及道德承诺,使得个体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在交往活动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不能对一个人做出完全的判断,但是人们往往都会对第一印象深刻,心理素质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后天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形成的,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就要有相应的角色的礼仪规范,任何越轨的行为都会给社交活动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涉外工作人员在日常中就要培养自身诚恳、谨慎、大度等品质,在长期的培养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涉外活动中才能够表现得大方得体,能够应对各种突况。

3.4强化具体技能的实践操作

礼仪作为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够得到锻炼和进步。最初与人交往时,大家都可能是生涩的、扭捏的,尤其是在对外活动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往时,可能大多数人更是紧张的。但是随着交往活动次数的频繁,大家的礼仪行为可能就会越来越熟练、得体。总理一生的仪表和风度是我们景仰的楷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曾在多种涉外活动中,维护了我国国家尊严,彰显了我国民族的气概和胸襟。他的这种风度和气质与平常他对自己的要求和训练是分不开的,他在求学的过程中,在镜子上悬挂条幅要求自己仪表整齐,气质端庄。他后来在各种外交场合的表现也充分体现了其礼仪准则。

人的礼仪的形成不是天生的,大多数人待人接物的礼仪是通过学校教育或者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礼仪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够应对平常的交往,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就需要我们对自身的礼仪进行专门的训练。在训练操作的过程当中,礼仪技能的锻炼要遵循系统化、规范化和长期性的原则。首先系统化指的是,礼仪技能的训练内容要全面,并且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涉外场合是一个多元化、不确定的场合,经过系统化的训练,我们才能充分掌握礼仪的规则,使我们的礼仪符合要求。规范化指的是礼仪技能的训练要充分了解对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按照民族惯例和国际惯例来进行,注重交往的细节,为双方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长期性指的是涉外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坚持和锻炼,同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不断发展改变,这也导致人们的礼仪行为不断更新,所以涉外工作者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长期进行学习和训练。

第6篇:涉外礼仪范文

【关键词】涉外礼仪 跨文化交际 交际作用

“礼”起源很早,伴随经济增长文化政治的交流,“礼”也成为一种文化被众人熟知,也成为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1],涉外礼仪就从此出现在人的视线中,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外交际礼仪简称为涉外礼仪,是指当你在对外交际中,用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人员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种族的差异导致了民族文化差异,经济的发展又使得民族之间必须联系起来,不同民族在交流沟通中会因为不了解别国风俗习惯造成沟通不顺利,甚至诱发民族战争。本文通过分析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来阐明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1、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由于民族信仰不同,导致文化差异很大,例如中国的隐私观念不够强,但西方就非常尊重个人隐私,中国人总是尽可能多的介绍自己让对方熟悉并了解自己,因为这是中国人表示想和你做朋友的一种直接方式;但在西方他们觉得这让他们隐私遭到窥探,对人是及其不礼貌的。中国人的谦虚是各国都熟知的,正如中国人在比赛或者其他中胜出也喜欢用一句承让来表达的自己的谦虚之情一样[2]。但西方不同,当受别人表扬时他们通常欣然接受,特别是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否定别人称赞时,他们会觉得中国人特别虚伪。中华民族对远来的客人总是那么热情,中国酒桌文化源远流长,通常会准备衣着丰盛的佳肴拉款待客人,给客人倒酒,帮客人夹菜总之就是想让客人尽可能多吃菜。

2、涉外礼仪的分类

涉外礼仪有种类繁多,在不同活动中我们有不同礼仪,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的掌握不同的礼仪。

2.1涉外商务礼仪

在商务谈判中我们也应该展示自己友好的一面,正如中国的古话所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我们应该把自己有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莫要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这样会给人一种唯金钱至上的感觉,其实在商务交际中不仅仅只是经济交往,更是文化的交流,让对方更加了解自己的企业,自己的民族,维持一种友好的关系,这样在日后的经济往来也就更简便。

2.2涉外交谈礼仪

在涉外交谈的时,由于语言的差异,交谈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涉外交谈中要比以往更加需要小心注意。例如,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样会让别人感觉你的表现欲望很强,对人不尊重;如果和别人交谈时不要心不在焉,会给人一种你没有交谈的欲望,只是在应付别人而已,这样会显得极其不礼貌,也不要轻易转移话题。当认识新朋友时切忌不要冲动,也许别人没有和认识的欲望,而且你的冲动行为会让人在感觉你这个人很轻浮;为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不要用手指指指点点,先介绍身份高的[3]。

3、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就变得密切起来。对于初次接触民族文化的差异的人,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也涉外礼仪中的一部分。

3.1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展现民族形象

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发展必经之路。不仅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民族走向和谐统一的基础。人们在跨国际交往时,从国家角度来说代表的不是个人是整个民族,一个人在交际活动中的行为举止会对决定他人对你的评价。如果在交际的时候表现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就使得人的合作欲望会更强,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拥有良好的涉外礼仪,在社交中表现出彬彬有礼[4]。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生命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让他人会有更想了解你甚至是你的民族,随之而来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一个民族具有其自身的民族气息,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你就是祖国的千万人民的代表,所以良好的涉外礼仪能让你在跨文化交际或得别人的肯定,使你的民族获得别人的敬佩。通过良好的涉外礼仪可以是民族受到尊重,在交往中树立威信。这就使得涉外礼仪成为跨文化交际中每个人必须学的一门课程;尽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在涉外交际中彼此磨合彼此适应使得它成为各国都通用的涉外礼仪,。而一个外交人员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选择涉外礼仪可以起到维护国家形象的作用,让外交人员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给自己国家的形象增加亮点。

3.2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塑造形象,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知识

跨文化交际中信息是双向传递。然而涉外礼仪就是在交往过程中各自外在的信息形象。交往从见面到问候和沟通都有很多的礼仪。衣着说话方式都会透露出各种信息,这就是给别人留下初步印象。衣着应该符合场合,当与别人交谈时,应注措辞和说话的语气和语态。这样给他人的感觉就是你的道德素养较高,从而让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

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将人的感情联络在一起。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出并不是单纯的礼仪,它从侧面带入了人自己的感情。人们通常通过他人对自己展示的友好程度来确认别人对自己的感情。在交际中主要能达到两种情感结果:一、感情达到一致产生共鸣。当双方在涉外交际中能够产生相同的情感,彼此双方就会注重对方,从而建立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二、情感南辕北辙这就使得跨文化交际工作不能继续下去,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破裂。涉外礼仪也可以在跨文化交际充当行为调节的作用。跨文化交际中人和人的交往时通过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来有意识的对别人进行控制。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通过涉外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形象进行修饰;行为可以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整。涉外礼仪是一种交流方式,使得跨文化交际工作可以顺利进行[5]。这种感觉就是像是家人给带来的温馨感;又像朋友给的深厚友情的幸福感。在跨文化交际中按照涉外礼仪的规则去做,能够成功避免很多情感问题,建立良好的外交人际网。

3.3涉外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道德的典范以及文明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涉外礼仪是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准则,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尊重彼此帮助,与人为善,可以间接映射出人心灵的善恶,在跨文化交际中让人际关系变得更纯洁,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可以根据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人的涉外礼仪来分析评价一个的生活习惯,并帮助其改正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涉外礼仪可以督促人们用文明的礼仪规范去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涉外礼仪还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枢纽,可以淡化矛盾冲突。当参加跨文化国际活动时,涉外礼仪是是活动中的剂,当人们加深了解增进彼此间的沟通,都会通过恰当的涉外礼仪方式来表达,这就使得人的感情慢慢交流,关系也就得到改善,涉外礼仪还是跨文化交际的推动剂,在跨文化活动中我们“主张礼多人不怪”。

结论

文化与礼仪紧密联系在一起,礼仪中包含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一种存在形态,然而礼仪的形成和发展道路困难重重,每个国家的礼仪都受本国的文化起源和政治制度影响,有些国家礼仪讲究简单务实,让学习者可以迅速掌握并广泛运用和传播。

现代的涉外礼仪在人类的跨文化交际中成长并成熟起来,一个人在跨文化较集中的场合中,不再是自己个人行为举止,它意味着关乎你的组织甚至是你所代表的民族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春,郑晓燕. 浅谈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559+591.

[2]王丽,杨霞. 浅谈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90-92.

[3]秦俊.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 科技信息,2009,14:115.

第7篇:涉外礼仪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与各个国家的来往越来越多,这些来往有商务,也有旅游等,在这些来往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英语是当前公认的世界语言,在国际的社交礼仪过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往比较常见。对此,为了避免英汉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涉外礼仪出现失节,本文详细分析了英汉文化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英汉文化;差异;涉外礼仪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在任何形式的交往中,礼仪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礼仪是我国传统美德,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原则,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差异型、规范性与传承性。对此,在与国外好友进行社交的过程中,既需要遵守自身的礼仪文化,又需要照顾对方的礼仪文化,如此才能够真正体现礼仪美德。

1.英汉常规语言文化差异

1.1介绍语差异在中国,首次见面时,介绍普遍是以夸奖、表扬的语言开头[1]。但是,在国外,例如美国,领导如果这样介绍一位新教师,这位女教师必然会显得非常难堪。因为在国外,尤其是英美等国家,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不喜欢直接对其进行评论。许多国外友人认为,如果在你并不了解我的情况下就对我直接进行主观性的评价,尽管这是褒奖的话,受恭维的感受非常强,普遍会导致被介绍的人有种强加、唐突的感受,这样的介绍在我国却非常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介绍国外好友应当以对方的身份、学历或能够直接观看到的事物进行介绍,不得直接进行抽象或外貌的评论。对此,可以这样对其进行介绍

1.2称呼语差异在一般的情况之下,英语文化中称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直接叫对方名字,例如“Tom,Mydear。等[2]。这种方式在英国较为少见,但是在美国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初次见面时。这样的方式不仅在年龄相等的人之间有,在年龄相差较大、在我国看来有辈分差异的人之间也能够称呼,在美国,直呼其名并没有不尊重的意义,这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这样的方式不会让人感受到没有受到尊重,反而会让人感觉自己平易近人,对方愿意与自己待在一起。

1.3问候语差异在中国,朋友或亲人之间见面,首先就爱说“吃饭没有?”,这是因为在中国,吃饭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这一问候语也是出于关心对方[3]。在国外,这一问候并不适用。如果向外国人询问,那么这位外国人首先会想,问我吃饭是什么意思,是想邀请我一起吃饭还是没钱想让我请客。在我国一句常规的问候,在外国人看来意义并不简单。除此之外,朋友之间在街上见面,我们就会习惯性地问一句“你去哪?”或“干什么去?”,被这样问之后也会下意识地模糊性回答“出去一下。”或“买东西。”这样的答非所问两者之间并不会介意,因为这只是朋友之间的常规问候而已。而在国外,在街上相遇,如果你问或者,那么对方会认为你是在干涉他,想要“拷问”他。由此可见,我国常用的问候语并不能用于涉外礼仪当中,外国人非常强调自己的隐私,在问候时,尽可能地避免涉及对方隐私。

1.4隐私差异对于隐私,相对于外国人,中国人并不那么注重,中国人会问对方是否结婚、收入、年龄、等。在国外,这些所有问题都是涉及隐私,都是侵犯隐私[4]。对此,与外国人谈话时,应尽可能地避免这些问题。同时,对于年龄的认知态度差异非常大。在中国,“老”这一字代表着自己年龄较高,应当受人尊重;在国外,“老”代表着自己年龄大、没有价值了,是社会的累赘。所以,在涉外交际时,尽可能不询问对方年龄,尤其是年龄较高、身体健壮的老年人。

1.5请客差异饮食文化在国际之间的礼仪文化中差异非常大,我国人在这方面非常热情,但是如果不清楚对方的饮食文化,过于热情的行为就会产生负面效果[5]。例如,我们在请客吃饭时,无论菜是否多样,种类是否齐全,总会客气地说“今天没什么菜,将就吃。”或“照顾不周。”等客气话,而外国人在听到这样的客气话时,会产生两种想法,一种是“明明这么多菜,为什么骗我?”,另一种是“既然要请我吃饭,为什么不做好菜,真没诚意。”除此之外,中国人表示热情的夹菜行为,外国人也是非常无法接受的,外国人请客会说表示热情。对于请客,英美等国家的请客吃饭在我国看来可能极为难以接受,这些国家的友人如果请你到餐馆吃饭,最终结账时并不是他付,而是各付各的账。

2.英汉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2.1对非语言交际的重视差异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没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交际除了语言交际以外,非语言交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人们并没有非常重视非语言行为,而在国外,重视程度非常高。在交际中,非语言交际主要有身体姿势、穿着、眼神、手势及表情等。例如,在我国,教师在课堂上一直都比较注重自身的威严形象,尊重自古以来的“尊师”,在课堂上普遍不会展现过于夸张的行为动作。而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课堂上,教师非常习惯也比较重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尤其是在讲授动物的时候,教师一般会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引发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国外教师更加看重自己非语言的教学,也就是非语言交际,而在我国,教师则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在讲课时不得说话,想要发言必须举手等。再如,在礼物的接受方面,我国常常在接受礼物之后习惯性地将礼物放在一旁,待没人之后再打开,而西方则不一样,西方人认为放在一旁是一种轻视的行为,西方人习惯性当着送礼物人的面拆开礼物。对此,在接受西方人所送礼物时,应当当面直接拆开,而不是放在一旁。

2.2相互之间距离与空间习惯性差异距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说话的距离及个人空间。相对于我国,国外友人与人交流时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美国人,认为10英尺左右才是正好的交流距离,他们不习惯别人过于靠近,认为过于靠近是侵占空间的行为。同时,如果侵占对方空间不及时进行道歉,对方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对于空间的保护,不仅是我国,整个亚洲人都没有考虑私人空间的习惯,许多人认为,距离越近就代表关系越亲密。对此,日本人在与人交流时,常常会刻意靠近对方,这也是日本人与美国人在交流过程中,常常发生美国人一直“退让”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国人习惯性将左边的位置视为上座,而西方人则是习惯将右边位置视为上座,这也是在涉外礼仪当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2.3身体姿态差异身体姿态主要包含手势、脚的抖动、头部摇动等。在不同的社交礼仪文化当中,身体姿态的要求差异非常大,尤其是在跨国家的文化交际中,身体姿态的异常行为极容易导致参与者有难以忍受的感受。例如,“OK”这一手势是国际上都较为普遍的一种手势,这一手势在我国、美国等国家能够表示“可以、好”等意义,但是在其他不同地区的国家所代表的意义差异巨大,例如,在巴西、意大利等国家,这一手势代表藐视、不屑,在法国等国家刚好相反,这一手势则表示价值意义为“零”,在日本则是代表“钱”的意思。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交文化中,这一手势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国际社交时,必须注重自己的身体姿态,不能乱用,否则会适得其反,让对方认为自己被侮辱、贬低等。

2.4表情差异在我国,微笑代表礼貌,代表友好,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而在东南亚等国家,微笑是用于表示内心的难受、尴尬的。与此同时,浪漫之都法国,微笑是不能平白无故的,在俄罗斯,如果在公共场合微笑,则代表这会让人感到可疑。由此可见,在涉外礼仪当中,如果对方所习惯的文化差异中,微笑并不是正面的、积极性的行为。例如,中国人与外国人在同一餐桌吃饭时,如果外国人不小心打掉一个盘子,中国人习惯性地用微笑表达“没关系”,而外国人却不会理解,反而会认为他受到了嘲笑,会非常恼火。眼神在不同文化差异当中使用目的也有所不同,在美国,眼神接触太少便表示两人之间关系较差,而在中国,会因为尊重、礼貌或服从等目的不会长时间注视对方,长时间注视普遍适用于表示惊讶、好奇等。在中美社交礼仪中,如果眼神注视时间过少或眼神一闪而过时,对方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藐视,认为中国人对自己有反感情绪、看不起自己等。中国人却极不习惯对方一直盯着自己。结语英语是当前常用的国际交流语言,在涉外交际时必须深刻了解英文的社交礼仪。在商务行为中,一般而言,对对方礼仪文化上的认同、了解及熟悉越深刻,就越有可能成功。对此,在认识并掌握国外文化、对方国家文化知识背景的同时,还需要深刻认识对方国家的礼仪文化,清楚对方利益交际当中的敏感点,如此才能够有效沟通,促使彼此之间达成合作与友好。

参考文献:

[1]杨莹.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在商务礼仪中的体现[D].中南大学,2009.

[2]王驰.浅谈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问题在英汉商标翻译中的体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2(2):55-56.

[3]郝佳丽.从涉外礼仪谈跨文化交际———兼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新西部旬刊,2011(06):130-130.

[4]卫进东,于芳.从文化层面探究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J].江苏商论,2009(9):271-271.

第8篇:涉外礼仪范文

服饰礼仪

保加利亚人一般在穿戴上不十分讲究,他们的原则是简朴实惠。其经常穿着的服装是衬衫,短袖衫等,西服多在正规场合穿用。各地区的民族服装有一定差别。女子服饰有四种。保加利亚人在服饰上强调内外有别。在家主张随便一些,在外则要求庄重一些。在办公室或在街上行走时,一般要求穿外衣。

仪态礼仪

保加利亚人很注意自身的修养。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强调姿态端正和端庄,即便在家中,也不能太随便,尤其是有长辈和客人在场时更是强此。当然,年轻人有较大的自由灵活性,往往表现较随便,但随便之中并不失分寸。在保加利亚流行OK手势和V手势。前者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再伸出其它三指,表示赞扬和允诺之意。

相见礼仪

保加利亚人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施握手礼。亲朋好友相见,一般施拥抱礼和亲吻礼。保加利亚女子对特别尊敬的男子,一般施屈膝礼,并同时伸手给对方,以便对方施吻手礼。

餐饮礼仪

保加利亚人用餐一般用活动的或一边固定在墙上的折叠桌。就餐座位有严格规定。靠火炉最里边的位置为上座,是家中长者之位。长者旁是其妻子座位,然后才是儿子,儿媳的座位。保加利亚人一般以午餐为主,早晚餐比较简单。主食是面包和烤饼,米饭为调剂品。

喜丧礼仪

保加利亚人将结婚看作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而予以高度重视,故其婚礼先定的吉日达五天之多,举办的仪式也名目繁多。从星期四到第二周的星期一,婚礼仪式一个接一个,极具风格。在农村,婚礼前一天,由一位腰扎三角巾的人到全村邀客,被邀者要对着酒壶吸一口酒。

商务礼仪

保加利亚坐小车,一般都让客人坐到司机旁的位置上,以便让客人更清晰地欣赏一路上的风光。参观浏览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乱丢烟头,并注意不要对着军事设施,政府机构和黑海海岸拍照。

旅游礼仪

保加利亚工商界人士在初次见面时,一般要互换名片,他们时间观念较强,约会准时到达,因此,与保加利亚人交往,要准时赴约。保加利亚工商界人士对外国商人友好热情,他们作出决策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对此应有耐心。同时他们往往希望降低进口商品价格。

第9篇:涉外礼仪范文

[关键词] 礼仪课程;涉外礼仪;职业形象;文化内涵;群体形象

[基金项目]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20120201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23-2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形象描绘与分析

历年来,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印象应该是用这些美好的词汇:天之骄子,出类拔萃,国之栋梁,志当存高远,他们应当是心志高洁,追求理想,崇尚科学,革新社会的一批人,他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人群,众人的行为表率。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高洁的道德素质。

然而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大学生各种事件的曝光使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急转直下,很多震惊社会大事件如:复旦投毒事件,清华虐熊事件等都发生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我们有什么能做要做并且必须要做的。据有关网络媒体调查:76.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作为大学生的自身形象并不满意,52.3%的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形象的树立选择了迷茫状态,32.7%的对自身的形象定位模糊。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明白社会对自己的形象期待,占调查大学生的37.5%,那么可以知道有62.5%的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概念。

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从事涉外工作的过程中,或者是唯唯诺诺,显得自惭形秽,或者是在没有了解国际涉外礼仪通则的情况下,言语不当,影响了自身工作进一步展开,甚至影响了国家形象。

对于自身的身份不认同,人际交往意识差,交际技巧不够,不能正确看待群体合作和个体价值体现之间的关系,道德价值标准模糊,自私自利,常常与大学生的行为相伴,在某些情况下会触犯法律,挑战公众和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群体形象,也影响了国家形象,如若不加以重视引导教育必然也会影响他们自己职业形象的建立和职业前途。

二、对高校礼仪文化课程设置现状的思考

礼仪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甚至是物质文化水平在社会交往层面上的显现。也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表现。作为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培养注重礼仪,注重自身形象,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是责无旁贷的。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导出一条公式:个人的成功=15%的人际关系加上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作为大多数即将大学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讲,参加礼仪教育课程,建立自身形象意识也是走向社会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经之路。

在礼仪课程的设置方面,各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设置方式,一般采取开设共选课,举办讲座,班级入学教育的方法,在涉外专业的范畴内设置礼仪专业的必修课等等。但是,这些课程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行为分析环节。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根据该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一角, 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的那个巨大的三角形的底部支撑着人类的行为。因此,高校礼仪的培养应扩充礼仪冰山文化的下层,通过讲解,实践,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通过实践之后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接触到礼仪文化的冰山下层,使礼仪所附着的文化带动礼仪素养的提高,让冰山底层的文化作为礼仪教育强有力的支撑,这包括礼仪文化思想的摄入,礼仪文化认同和文化包容。

从“冰山理论”进行分析,高校的礼仪课程效果不理想,除了非学校所能控制的社会因素以外,不可否认的一些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如:高校对礼仪文化教育和其课程设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开设的礼仪讲座多是随机性质的。而所开设的课程例如:《社交礼仪》、《公共关系礼仪》多为公选课程,并且课时比较少,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实践环节。再有,高校对礼仪课程和礼仪教育缺乏客观理性的思索,涉外专业的学生当然应该在学习好传统礼仪的同时加入涉外礼仪的诸多内容,然而礼仪课程分类不完善,没有做到细化到每个涉外专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效果不好。而且,高校没有把礼仪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素养的教育这两个最应该完成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社交课程变成了学生完成学分目标的任务,教师教授课程时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而礼仪教育可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素养等多种优势也成为空谈。

三、高校在礼仪文化教育实践方面应做出的改善

(一)高校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重新定义礼仪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根据“冰山理论”,个人的礼仪教养只是冰山露在外面的一角,事实上礼仪教养是内在素质及修养的外化反应,其核心是夯实冰山的下部,即强化人的道德修养。因此礼仪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应是重中之重,而不是一般的文明礼貌教育。应从培养有理想,对生活有设想,拥有健全人格和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方向努力。从尊重自己到尊重他人,从职业设想出发到达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工作。引导学生理解礼仪文化在中国及其它国家由古到今的历史,了解礼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从而教与学双方都能真正注重礼仪教育。

(二)高校应系统设置礼仪教育体系。认真系统规划设置课程,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开始,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建立不同专业学生的礼仪课程实习分类。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制度。

高校应该杜绝几节公外课程和几次讲座就完成大学礼仪教育的做法,把礼仪教育分阶段安排到大学的八个学期当中去,如:在大一的两个学期,可以进行大学校园礼仪,自律礼仪,成人礼仪,道德修养等适合刚刚进入大学且十八九的青年学习的礼仪,而对于大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应该开设职业形象礼仪,服饰礼仪,社交礼等课程。对于涉外专业的学生,应该把礼仪分为国家礼仪和涉外礼仪两部分,缺一不可。要根据涉外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把礼仪课程细化分类。

(三)利用高校的多种教学手段,探讨礼仪教育课程的实践化。应该在礼仪课程上打破传统以教授为主的陈旧模式,结合不同专业的礼仪培养目标,采取授课,讲座,座谈,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讲授,模拟情景教学,微电影展示,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每个人手上的手机拍照功能和大学校园美丽的校园场地设置场景,让学生从身边的情景评析礼仪文化现象。

(四)多元化复合式考察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礼仪教学效果如何考察,应该不仅仅靠试卷分数或者论文这些单一的方式。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析之外,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到每学期的礼仪课,要合理解构分数,平时成绩必须占相当的比重,包括课堂情景表演,随堂测验,讨论小组递交的讨论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和思考价值。每个学期的礼仪课程成绩应累计,在大四即毕业前夕。给每一个学生一个综合评定的分数,最好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关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的评估,应培养在礼仪教学方面有研究并能具备良好礼仪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每个学期中和学期结束前,应通过师生座谈,探讨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通过督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学生给授课教师量化打分,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反省和提升礼仪教学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形象树立,不仅代表着大学生本人,也代表着他所受的高等教育院校所具备的教育水平,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是一个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展现,更是一个国家形象的展现。因此,高校礼仪教育必须内外兼修,与时俱进,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礼仪素养和个人形象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胡清华.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汕头大学教育文汇,1994,(2).

[2]林华坤.多途径进行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J].太原城市事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胡芳萍.浅谈大学生的礼仪教育[J].黑河学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