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8篇)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8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索

摘要:思维导图,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有着新颖、高效、独特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势、地形、地貌等知识点涉及的较多,对一些陌生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掌握。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讲解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深刻感知不熟悉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顺应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探析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中学习,有着课程繁多、课务量繁重、课堂教学进度快等特点。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背景。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工具,具有适应性强、展示效果好等特点。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使图文相结合,把各地区的地理特性的相互联系清楚的展现出来,有利于学习根据图形进行理解、记忆。本文就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意在发现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借鉴。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脑图,主要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开发人们大脑的无限潜能,协助人们在科研、学习中满足逻辑与想象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模型,主要通过图文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展示事物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记忆。作为一种革命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开发人脑的潜能、协助扩散性思维的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直观系统地通过图文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单节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在短时间内对重点的把握。通过思维导图将重点、思路、难点和疑点罗列出来,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行教材的阅读和倾听老师讲解,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习惯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内容全盘告诉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笔记。在这种授课方式中,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除了跟进进度也没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导致上课效率较低。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中,老师将教学内容、疑点等清晰的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把握,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在进行小组绘图过程中,各小组通过自行分配任务、角色完成老师所留的任务,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课堂上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时间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背诵所讲授的地理知识、整理重点、思考问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法

1.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可缺少的。在课前预习中加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重点、难点和整体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明确学习目标,重视重点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

2.科学设置考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层次、各个章节、各个方面的知识点整个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网络。老师在对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考题是设置,更加科学、全面,能从整体的角度考察学生。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在学完每章之后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地知识点网络,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阶梯能力。例如在“黄土高原的成因”讲解过程中,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质构成”“植被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总结答案,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生的理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在预习环节,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系统地把握,在课后又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复习,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而且,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思维导图应用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解放了学生的手和笔。在课堂上,当学生放弃了机械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思考,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在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通过颜色将课堂重点标出,使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思考。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育的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教学改革的大形势相符合。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在最大程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地理教育.辽宁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2]刘尚延.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构建及应用.学科教学•地理.安徽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3]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文教资料》.2014年7期.

作者:李植 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和融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激发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文章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讨论学习方法以及地理教学主题的活动开展进行分析探究激发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主动性;发展

地理是高中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对于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学习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帮助作用。激发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可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使高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效果。

一、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对于高中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着非常有效的帮助作用,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应当注意到这点,采取有效的手段创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凸显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2012年甘肃省教育部门做过一个以“教学情境对高中学生地理课堂学习主体性的激发作用”为主题的实验,教育部门采用随机抽样的科学实验方法抽取了省内的一个普通高中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取样。相关人员将两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一个月的实验到期后,教育部门对这两个班级进行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调查人员发现实验组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比例为86%,而对照组仅为19%。由此可见,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达到激发高中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情境对学生主体性突出的帮助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二、采用成组合作的地理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高中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认识到高中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将高中地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减少对于学生地理课堂学习方面的限制,从而有效地凸显和发展高中地理课堂学生的主体性。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采用成组合作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成组合作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地将高中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给予高中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让高中学生能够全身心融入地理课堂的学习讨论,加深高中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和友谊,从而达到激发高中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值得注意的一个要点就是,高中地理教师的成组合作方法的内容设计非常重要。高中地理教师要想让成组合作方法对高中地理课堂学生的主体性突出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就必须加强成组合作内容的合理性。以苏教版高中二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球的南北回归线划分》这一地理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高中地理教师在给高中学生进行成组合作谈论学习时,应当设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论题,如“地球南北回归线的划分规则是什么?”“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照射哪一条回归线?”“南北回归线划分的作用?”。

三、开展与高中地理有关的教学活动

开展与高中地理教学有关的教学主题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吸引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高中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激发高中地理教学学生的主体性。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凸显高中地理教学学生的主体性:第一,开展地理课堂教学主题活动。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开展“你问我来猜”“看图识地理”等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气氛,吸引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和注意力,让高中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快速提高,充分尊重了高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全面激发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第二,开展课外地理教学主题活动。以苏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的《土地荒漠化》这一地理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高中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只有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让高中学生更加直观、彻底了解这些地理知识点。土地荒漠化在生活中是可以比较容易找到案例的,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附近的土地荒漠化地区,带领学生开展以“土地荒漠化实地考察调研”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让高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激发高中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的目的。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采用成组合作的地理教学方法,开展与高中地理有关的教学活动,激发高中地理课堂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

作者:袁冲 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处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加以分析,然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 实践 问题

高中地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比较有利,只有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就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分析

1.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新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符合。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条主义,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老师过度地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在地理知识上进行延伸,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很大阻碍。另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大的束缚力。一些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在创新意识上也没有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无从提起。

2.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新的教学时期就要注重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如在必修2中的自然地理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的内容讲述中,就要结合我国的一些洪灾发展向学生讲解,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3.地理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宽严结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老师要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科学应用。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动态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还要充分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地理问题的答案进行查询,让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能科学全面地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能力层面的自我反馈得以充分重视,方便老师在教学方案上的优化。教师还可通过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熟练灵活地应用,只有在这些教学目标上得到了有效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加强。在新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教学改革要求的落实。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有利。

参考文献:

[1]邵艳英.浅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4(06)

[2]王寅.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92)

[3]丁后福.高中地理开放性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4]李卫红、王济民.论高中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6)

作者:程丽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

第四篇: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随着新一轮中考、高考招生考试改革的快速推进,中学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重大挑战。如何打通中学地理教育的“任督二脉”,及时、有效、精准弥合初、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脱节现象,实现初中、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师”与“生”的主动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坚实基础

1.地理教师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主导者。所谓主导者就是引导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全局并推动全局发展的人。然而,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分离,使得初中和高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主要是初、高中教师间的地理教学容易出现断层。在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多运用地理对生活的一个个经典诠释,把更多对地理有兴趣且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引入到地理学科的殿堂中,并主动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制订长期规划;而高中教师要强化有效衔接意识,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学生初高中地理衔接期教学,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适合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

2.中学生在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使中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实践者的关键因素。兴趣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希望之光,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习得大量地理知识不如多保留一点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衔接期的高中生,适量的地理知识则是兴趣的源泉和基础,否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之花”很难怒放。

二、“地”与“理”的无缝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必要条件

“地理”这个词,前一个字代表初中的感性地理知识,后一个字代表高中的理性地理知识。

1.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是中学地理知识习得的两个重要阶段,各有特点及侧重点。初中地理是了解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情况,初中地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地”即对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现象和地理分布等感性知识的认知,学生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在能力要求上侧重记忆和观察。高中地理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其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对“理”即对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更加理性知识的学习、运用。

2.初中对“地”的认知和高中对“理”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无缝衔接的中学地理习得过程。在初中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情景下,辅以理性认识的思路引导,有利于加深初中生对感性地理知识的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时,在更多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的、适时的初中地理感性知识复习和铺垫,必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高中地理理性思维之花的绽放培育肥沃土壤,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开智慧的大门。

三、“知”与“能”的全面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主要目的

每年总有部分学生走出了高考文综考场后对照标准答案时,才恍然大悟,自己虽然将解题的基本知识烂熟于心,但错误却依然很多。其实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现象。

1.学生“知”与“能”的脱节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知多能低”问题更是突出和棘手。“知”这个字在这里主要指中学生的地理知识,一般指中学生在课堂及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经验的总和,一般包括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两类;而“能”这个字本文是指中学生的地理能力即中学生能胜任地理学习或地理考试的主观条件,中学生的地理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2.学生“知”与“能”的全面衔接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的保障。所谓时间保障,就是指在地理“知”与“能”衔接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循序善诱之心,学生要有恒心、只争朝夕的进取之心,师生同心,帮助中学生及时、有效地实现地理知识由量的累积到“能”的迸发。实践保障就是要为中学生地理“知”和“能”衔接教学创造情境、提供条件,初中生通过联系实际、亲历体验、激发兴趣形成主动学习态度;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最终形成符合个性的特色,促进全面学生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朝霞 单位:陕西省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第五篇: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高中教育课程中,要求学校培养具备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优秀学子。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是高中生进行地理课程学习的一项硬性目标。知识体系繁杂、学习范围广等地理课程具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地理比较法对两个及以上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具有应用简单、应用范围广阔、逻辑性及科学性较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实践应用分析

地理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因此,利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吃透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理解。

1.应用地理比较法,可培养学生思维及综合能力

近年来根据对我国高中教学的调查可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的运用,具有强对比性、强总结性以及使用简单等优势,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各种确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各类异同点,温故知新,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习新旧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原理,理解地理学习脉络,最终培养学生优异的地理方面的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体现了其巨大的价值,能为初学者或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直观地展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及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有一定地理基础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总结性学习。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在对地球运动课程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地理比较法分析公转与自转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地球公转时,可根据四季更替来影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等问题,以差异性的知识点引出地理知识的一整个知识面,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发现并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比较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脉络,在整体地理知识学习框架里,能不断复习并拓展新知识点。

2.应用概念比较法,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

概念是各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里,概念及定义没有达到很好的准确度及详细性,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往往理不清相似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对地理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类比温带季风及热带季风等,让学生找出所列气候的不同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对比学习过程中提高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3.应用专题比较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课程重难点发展相关专题比较法的教学活动,利用专题比较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结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之后,可通过水稻的种植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的专题比较活动,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地形及农业地域类型对不同水稻的种植进行比较分析,并附图表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学习相关知识。

4.类别比较法的应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脉络

类比法是地理比较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法,通过对同一种知识点的比较,能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获取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用该方法分析类似学习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点、牢记相关地理概念、学会累加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地理教学中类别比较法主要包括异类比较和同类比较两种。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和天气时,可比较某国在同一经度下的气候及天气变化,比如比较我国的东北平原和长江三角地区。经度相同的条件下,让学生对两地的地理条件、平均温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

5.图表比较法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

图表比较法是地理比较法中的一种综合运用法,其具有能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等特点。图表通常具备突显知识点的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理教材往往附带一本地理地图册,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利用图表比较法来形象地帮助学生区别相似地图,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及记忆力。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中国地图,让学生理解云南地图形态(图略)。在图片的引导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比分析两地的区位条件,结合农牧业的区域选择及经济各方面发展因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差异化带来的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代高中教学活动中,地理比较法得到广泛的关注,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但是,科学有效地应用地理比较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难题。若想让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中发光发热,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其技巧,准确把握好关键内容,保障地理教学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地理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比较前后对知识点的分析及认知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中,仅通过比较而进行教学不算是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必须融入良好的教学法及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利用地理比较法的前提下,教师还应充分掌握相应的地理特性及知识大纲,归纳整合教学内容,了解并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特征与联系,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应用比较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并关注学生对其应用及掌握的程度,将比较学习地理知识的相关理念渗透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比较分析能力。

3.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地理比较法的综合应用。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具有复杂性、区域性、综合性及多样性等特点,针对课程教学自身的难度,教师须要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比较法,以提高课堂质量。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能有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素养,减轻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高中地理教师应确立科学的地理比较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帮助其逐渐掌握并自主利用地理比较法,不断发现并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作者:柯健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于地理学习来说,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图表绘制、突出逆向思维、强调知识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琳.中学地理教学中空间概念知识网络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0).

[2]李鹤亭.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4(3).

作者:荣嘉萌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外国语学校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研究

摘要: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是由著名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提出的先进教育思想,该理论强调在教学任务、内容、方法、进度、效果等方面综合入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流程,展开高效优化教学。为研究该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本文以上饶中学为对象,选取100名在校生和20名地理学科教师,进行了教学应用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该理论深入应用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1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1.1调查对象

以上饶中学的师生为调查对象,一方面,选取100名在校生,其中,高一年级20人,高二年级50人,高三年级30人,上述学生在年龄、性别、地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1),从而使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价值。另一方面,随机选取该校20名地理教师,展开主题为“最优化理念教学应用建议和意见”的访谈。

1.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两种策略展开调查,一方面,编订“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体验调查问卷”,对学生展开调查,整个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另一方面,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法,对20名地理教师展开了教学访谈,收集他们对于最优化教学实践的建议。

2调查过程与分析

2.1学生层面的调查

学生是地理课堂中,接受教育的主体,因此,收集他们对最优化教学的体验至关重要。此次调查中,通过编订问卷对100名受访学生展开了调查实践,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理课堂中,老师会应用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开展教学吗?第二,老师应用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开展教学的策略有哪些?第三,你学习地理课程的体验如何?通过后期统计,将学生层面的调查情况整理如下,首先,在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上,50%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3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20%的学生表示“经常会”。其次,在第二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上,20%的学生选择“演示优化法”,30%的学生选择“实验优化法”,40%的学生选择“讲授优化法”,10%的学生选择“案例讨论优化法”。再次,在第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上,60%的学生表示“很好”,30%的学生选择“一般”,10%的学生选择“不好”。

2.2教师层面的调查

为了解地理教师应用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开展教学的情况,通过一对一访谈的方法展开了调查,访谈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了解巴班斯基最优化教育理论吗?第二,若要地理课堂实现最优化,你认为最重要的教学改革应从哪个方面着手?第三,你认为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本校应用的困境主要有?第四,在地理教学中,你会采用理论联系生活的方法设计流程吗?在后期整理中,将受访教师的看法和建议总结如下:首先,在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上,45%的教师表示“很熟悉”,35%的教师表示“仅仅听过”,20%的教师表示“完全不了解”。其次,在第二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上,50%的教师表示“应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展开最优化尝试”,40%的教师表示“应从教学理念上入手,展开最优化改革”,10%的教师表示“用从教学评价方法上入手,展开最优化改革”。再次,在第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上,60%的教师表示“如何根据最优化理论,设计实践教学方案”,20%的教师表示“了解并深入学习该理论”,15%的教师表示“现有的教学软硬件环境缺乏”,5%的教师表示“学生不了解不认可该理论”。最后,在第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上,50%的教师表示“经常会”,30%的教师表示“偶尔会”,20%的教师表示“不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教师对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认知不足。由调查不难看出,上饶中学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因此,这也影响到了该理论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和推广。在实际的应用上,受访老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虽然涉及到了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内容,但并未提出更为系统的方案,这也说明老师对于最优化教学理论的认知不足。第二,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课堂应用待优化。最优化理论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需要从课前设计、课中实施、课后评价等多个角度出发,制定系统性的最优化教学政策,然而,由调查结果发现,现有的情况仍存在差距。例如,教师没有制定课前优化教学方案;课中的教学中,也没有采取生活化、游戏化的最优教学策略;在课后的延伸中,也没有借助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制定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第三,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应用的教学氛围待加强。由调查发现,该校80%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会或不常用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组织教学活动,这说明最优化理论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很低,教学氛围不足,长此以往,对于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不利,也阻碍了学生对先进教学理念的接受。

3.2建议

第一,加强对教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认知培训。在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该校应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加强对教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认知的培训,例如,多组织一些关于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校内讲座,多选派优秀地理教师外出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深刻认知该理论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为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在地理课堂中的推广奠定基础。第二,制定系统完善的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体系。为使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该校地理教研组应组织优秀教师尽快制定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将其融入到地理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中,为教师的教学应用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第三,鼓励教师应用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展开教学。为保证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频度、质量,该校还应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地理教师多想、多用、多完善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策略,例如,将教师利用最优化理论组织教学的频率、质量纳入其业绩考核中,或鼓励教师结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开展生活化、游戏化教学实践,逐渐让该理论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实现最优。

参考文献

[1]李力刚.巴班斯基"最优化"理念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杨会丽.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文献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2(11):5-6

作者:李伟 单位:上饶中学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应用

摘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应用比较法,应该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注重整体到局部比较、已知到未知比较、因果关系比较、不同知识内容比较。同时重视地理知识比较的直观性和适应性,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印象,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 高中地理教学 整体到局部 因果关系

引言

比较法就是对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和分析,以找出存在的异同点,从而增进对他们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相关问题的印象,更为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学生容易混淆,但同时也具有一定规律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比较法的应用能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让学生牢固记住所学知识,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1.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是常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它包括同类比较法、自我比较法、图标比较法、概念比较法等不同方法。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内容,合理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让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整体到局部比较。教学中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特征,再具体到地理事物的细节部分,坚持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让学生先对整体内容有基本了解,然后再加深对局部知识的印象。例如,区域地理教学中,为对比分析非洲和亚洲地理知识的异同点,可以先让学生比较面积、人口、经济等宏观层面的内容,然后再比较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等微观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记忆。

1.2已知到未知比较。应用比较法,将已知知识点和未知知识点进行比较,这样既能复习所学内容,还能尽快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该方法与学生认知特点比较吻合,在已学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既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还能更为有效的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技能。例如,在学习俄罗斯地形地貌特征时,可以利用已学的美国、加拿大的地形地貌特征,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新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3因果关系比较。抓住不同知识点的逻辑性,从因果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学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时,可先比较二者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然后比较农业、工业活动,人文地理活动等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知,二者地理环境、农业生产、工业活动、人文地理活动存在不同特征,区域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从而得知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层层推理,因果关系比较,掌握所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能促进教学效果提高。

1.4不同知识内容比较。对不同知识点的关联和区别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印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常用归纳法、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在图册、图标教学时更为适用,并适当参照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不同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例如,要让学生记住各国家、地区的大致方位,所在位置的大致经度和纬度,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就要合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探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2.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除了掌握上述教学方法之外,为促进比较法得到更好应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应用比较法时不仅要比较,还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概括和综合,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例如,气旋与反气旋的锋面气旋教学时,可引入所学的气流运动这节内容,让学生在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近地面等压线图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南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分析高低压系统的气流和天气状况。这样不仅比较、综合、分析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2.2注重比较的直观性。重视表格、图标、图像的应用,对所学内容进行直观比较。例如,在丘陵、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五种基本地形学习时,可以综合应用表格、地形图、图标对比法进行分析,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2.3注重比较的适应性。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比较,不同教学内容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较法也要合理应用,确保恰到好处,为教学和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3.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能让知识点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知识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和学习效果提高。因此,任课老师要重视该方法应用,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使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臧国栋.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1),97-99

[2]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121-123

[3]郭艳玲.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杂志,2013(8),152

作者:朱广华 单位:防城港市实验高中地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