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10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但是至少应做到如下几点:导入切题,注重趣味;重视课中,讲授点拨;有效结课,留有余味。只要可以做好以上三步,我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定然会得以成倍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新课导入 讲授点拨 结课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关乎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因此,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普遍较为重视阅读教学。目前,国内关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文献研究并不少,基于此点也提出很多观点。而对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我则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现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导入切题,注重趣味

新课导入如同一本书的序言,如同一场戏的序幕,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重要作用。为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从新课导入阶段就应该精心设计,进而通过切题的、充满趣味的新课导入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说道:“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将来桃李满天下。你们有什么梦想呢?”该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有的说:“我也有梦想,梦想长大之后能够当上一名教师,去乡村支教。”有的说:“我的梦想是能够当上一名建筑工程师,设计出更漂亮、更节能环保的房子。”有的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和平战士,通过努力让战争远离这个世界。”听完学生们的种种梦想,我微笑着说道:“看来大家的梦想都很伟大。马丁•路德•金也有一个梦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梦想究竟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充满趣味的新课导入,学生们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当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二、重视课中,讲授点拨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一堂高效的阅读课而言,仅注重新课导入仍远远不够。步入正式教学阶段,高中语文教师需对具体阅读内容进行有效讲授及积极点拨,进而让学生读懂文意,理解思想,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都的秋》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谈谈对该段的具体看法。其中有一位学生认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过于颓废,是不是郁达夫的审美情趣存在问题呢?”针对该名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并未直接正面回答,而是话锋一转说道:“同学们对此有何看法呢?”经过短暂思考,有学生回答说:“郁达夫的审美情趣没有问题,事实上悲凉零落也是一种美。”对于该回答,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说道:“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每个季节均有每个季节的美。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仔细品味该段文字所传递的相关思想,思考作者究竟要表达怎样一种情感。”通过这样的讲授点拨,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该自然段内容的理解。课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对于课中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应审慎对待,不能随意为之,应积极进行讲授点拨,不应让学生过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结课,留有余味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并不注重课堂结尾阶段的结课,有的草草结课,有的甚至根本不结课。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我认为,对于一节阅读课而言,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结课用来收尾。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总结: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5段至倒数第3段)。

(3)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做完课文总结后,我这样说道:“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请同学们放学之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这样的阅读教学结课方式不仅对全文进行了有效总结,还通过布置作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可以说这样的结课是有效的,它不仅做到了有效结课,还留有余味,值得一线教师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总而言之,“导入切题,注重趣味;重视课中,讲授点拨;有效结课,留有余味”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三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把握好每一步骤,积极采用有效策略不断提高上述三个步骤的有效性。

作者:梁艳 单位:安徽合肥北城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多采用阅读教学,着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太强,直接画出考试重点,直奔主题,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阅读的能力和激情,造成阅读量少,信息储备少,以至于在语文写作中没有素材。这样教学,看似是在节约时间,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但是结果适得其反,这个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高中语文应用阅读教学提出了高要求,采用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要运用阅读教学就要先理解阅读教学,阅读教学重点在于阅读,包括泛读、精读、带问题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内容的充分交流、融合。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避免学生跑偏,提高学习效率,课本内容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面学到知识,另一方面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三方充分配合,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阅读的能力,爱上阅读,也直接提升了语文作文的写作水平。

一、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的主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理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只有当学生真正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而不是教师的,充分理解上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才会有很大提升。比如,必修1中第二单元是文言文的学习,相信许多学生看到文言文就会头痛,读不懂,读多少遍都理解不了准确的意思,教师可能也会认为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绊脚石,因为把时间给了学生让他们去读,结果都读不懂,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可以多读几遍,把语句读熟、读顺,再配合教材中给出的解释,许多文言文字词的解释都有共通之处,这样积累得多了,文言文的阅读就不会成问题。教师千万不要因为一开始学生读不懂就代替他们进行灌输式教学,一定要多尝试,慢慢积累。

二、阅读教学,尝试一下单元整体教学法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感知。教材在划分单元的时候都是有目的性的,三篇或者四篇文章放到一起肯定是想表达一个深层次的含义。以往教师一般都是把文章割裂开来,进行讲解,一篇一篇地讲,导致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不强。没有整体概括能力,阅读教学就不会很顺利地进行下去。比如,在必修2第一单元中有三篇文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三篇都是写景的文章,却表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篇文章进行泛读、精读,先自己体会里面描写了哪些景,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最后教师可以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把握正确,就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就会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感知,也方便日后开始每篇教材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关键是学生有兴趣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很多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阅读教学,将学导式教学法贯穿其中

学导式教学就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一个整体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首先对课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教师进行讲解之前,可以搜集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答案,可以挑出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最后将一些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训练巩固。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比如,必修3第四单元《世界动物之谜》,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篇科普文章。首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是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的,动物存在游戏行为,动物有哪些游戏行为,为什么会有游戏行为,最后进行总结。依照这个思路,学生就能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紧接着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比如,了解了动物的游戏有什么启发,对我们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帮助?说明了什么?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答案。

四、阅读教学,阅读是关键,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还应多涉及一些课外知识。教师可以定期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博览全书。另外依据教材内容,也可以给学生推荐好书,不管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书,读得多、看得多对学生是有好处的,积累大量素材,也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比如,每一本教材后面都有名著导读,可以先推荐这些给学生,然后定期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学以致用。以上就是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些简单的方法介绍,希望教师能放心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马言.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牛云云.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读书文摘,2014(11).

作者:赵虹 单位: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

【摘要】阅读是帮助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感知和认识世界、促进发散性思维良好发展并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它对于学生的感知、掌握、理解、欣赏以及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单纯地依靠现有的教材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即主要包括教与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进步发展与否是现代教学理论评价教学收益有无的重要标准,而教学效益的有无,主要与学生学习的好与不好和学到了多少知识有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原本就非常有限,因此这便需要教师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与提高。

一、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等其他重要学科的基础,高中语文是初中语文的升华。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都与阅读有很大的联系,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将写作手法和词汇积累起来,这对于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另一方面,长时间的阅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独特语感以及阅读理解的方式,这对于学生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跳跃式阅读

所谓的跳跃式阅读,又称搜索性阅读,就是在众多阅读材料中将自己所需要的或者说有价值的段落和章节挑选出来,再仔细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整篇文章的主旨,但是它却不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学生一旦开始跳跃式阅读便很难控制自己,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将重要信息漏读。比如,高中生在学习古文《史记项羽本纪》时,便可以巧妙地利用跳跃式阅读的方法,纵览整篇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已经理解的文章内容,将未知语句的内容推测出来,进而帮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整篇文章。

(二)框架式阅读

框架式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具有相似性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和归纳,并将其整理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框架,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和内容,分别纳入对应的框架之中。这种框架式阅读的方法,学生的思路一般都比较明确,并且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鲜明,便于学生很快就找到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此外通过框架式阅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和速度也会大大提升,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三)问题式阅读

问题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出发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高中生本身就具备一定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因此只需要对其提供一定的阅读方法便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应的感悟模式,便有效地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水平和质量。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文章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文章中作者为何说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对全文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引发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整篇文章的主旨大义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更加准确、透彻的掌握,并不断提高阅读的效率。

(四)朗读与默读结合

朗读和默读是两种阅读的方式,主要指的是有声和无声的阅读。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听力能力、思维能力,并且通过积累一定的语言,使学生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找到一定的语感,并陶冶自己的情操。默读主要是无声的阅读,可以在帮助学生在朗读完之后,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潜心会文,在读出来之后再读进去。比如: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学习,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故都的秋那种清、静、悲凉的特点,默读可以从中感受到悲凉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动情处还可细细咀嚼,能有效提高阅读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质量。

(五)注重课外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本知识与教材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单纯依靠语文教学过程的有限阅读材料,难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掌握、理解、欣赏以及评价能力,同时也不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注重课本和教材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不断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升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水平,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红楼梦》进行通篇的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整部著作的了解以及文中重要人物的分析,从而能够将自己对这篇著作的看法和思考很好地表达出来。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学生的生活逐渐被各种鱼龙混杂的印刷品充斥着,这对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成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值得深究和思考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在充分思考之后,从几个方面切实有效的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慧.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3(8).

[2]高红英.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6(18).

作者:张颖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而如何合理运用好教材?如何使课堂更加有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得到收获?是苏教版教材实行至今,对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理念的体现。王荣生老师曾分析过: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教材及其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现成材料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可见,教学内容绝不是简单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它应该是一种动态的交往过程,包含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念的传递,以及在学情把握的基础上,对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及提升。体验式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它是教师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层次进行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在该情境中真正体验文本所传达的深刻人文内涵。体验是“所有学习的核心思考点,只有当学习者进行了体验,学习才会发生。”比如,必修一教材中,“向青春举杯”专题中,“吟诵青春”集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回旋舞”着力体现青春话题,展现青春理性思考。“光阴的故事”萃集时间中的人生碎片,表现生命之美、诗境之美、韵律之美。面对着正值青春的学生,与其大量讲述课本中其他作家对于青春的理解和歌颂,不如让学生从自己的当下青春岁月出发,带入自己对生活体验和理解,真切地理解为何要“向青春举杯”。因此,在文本阅读的同时,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收到语文课堂人文化的效果。

一、关注文本传递的价值信息

体验式教学活动并不是只关注学生的体验,而忽视文本本身的价值,语文学习是青少年实现精神成长的路径,成长就需要接受更多外来的信息,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引发更多的思考,因此,知识本位的思路需要确定,文本研习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该年龄段的学生提供的认知拓展的一条直接途径,因此,文本所传递的价值是教师在备课时,第一时间需要考虑的。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家园的文本对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让学生感觉,虽然身在故乡,但能通过文本体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一社会现状。曹文轩的《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但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悲悯之情和深刻人文关怀,这些情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体会到的,而通过文本的解读,学生就能增加自身的文化积累,同时能把眼光放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从而独立思考和审视自身的生活、环境、故土等。而文本的传递是最直观的文字体验。

二、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

从文本中汲取到的社会面貌,不能代替学生自身产生的人文情怀,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折射自身的生存状态,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才是语文课堂的生动之处。学习了的《沁园春•长沙》,对刚刚经历过中考的学生而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学习体验肯定不会少,因此,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学习前进途中受阻时的体验,谈谈自身如何克服困难,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文本中作者当时的心境,也更能理解青春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师说》中,韩愈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传达了从师求学的方法和优点。这些在现在的学生眼中,也未尝不是适用于自身的好方法,因此,只有真正结合文本,让学生关注到自身的生命经历,语文教材才变得有意义,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生动、鲜活起来,否则,也只是拘泥于课本的隔靴搔痒。

三、培养思考的能力

在文本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体验完全来源于文本,就会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变成一种“伪体验”。学生在独立体验过程中,极易受到教材和作者观点的影响,自己并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就会导致既缺乏与作者和文本的深入对话,也难以与自己进行心灵的深入对话,学生更谈不上自己的真实体验,其实也就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因此,在学生立足文本的同时,也要独立思考文本真正能传达的人文价值,需要被文本打动,同时也能由文本触动,思考自我,也能被自我打动,这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体验式教学方式体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精神,因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学生将从任务式学习转变为自由探究的人文化教学,积极与文本对话,主动与他人分享独特的生命体验,从而在思考和探究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作者:金丽 单位:江苏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摘要:目前,人们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逐渐适应教学发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充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挑战及突破。当下要想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阅读 反思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所以应转变这种教学状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教师应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使语文阅读在教学中更多样化和形象化,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全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能有效创设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阅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是对文章的赏析及词句的理解,于学生而言,文章赏析过程中需要情景支持,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通过情景,学生更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有感情地阅读相应文章,不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春》的过程中,老师应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建适当的画面或音乐,并且可以适当加入一些Flash动画,给学生一些新鲜元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情景当中。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从而使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第二,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高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中一些现象并不能完全理解,导致散文或者古诗文阅读中,对一些句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其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将较为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相关情景,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使其对教材内容有充分了解。目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部分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第三,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据调查,学生智力在和谐及愉快的情境中得到良好发挥,适当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并且学生从中激发自身灵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例如:教学《黔之驴》过程中,老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建出适当画面,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勤于思考等良好阅读习惯。第四,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拓展课后作业空间。教师布置作业时,大部分都是利用书面及口头方式进行布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以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课后练习平台,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回顾,如此,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较以往相比会更丰富,并且全面培养学生查询资料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图像和音乐等为学生创建特殊的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但是语文学科中大部分都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是语文在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组成部分包括人文情怀,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要培养学生语感,但是教师引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图像和视频,而不是培养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有效的便是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了兴趣,当前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呈现出一种现象,对语文阅读学科来说,如果长时间重复性学习,就会致使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持续下降。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教学将图像和声音等结合起来,较为新颖。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荷塘月色》为例,老师授课之前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阅读过程中搭配一些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调节课堂气氛。但是仅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喜欢上语文阅读吗?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喜欢的仅是课堂中活跃的气氛,并且通过观看视频等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并不是真正喜欢语文阅读。第二,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文字转换成清晰的图像,但是转换过程中,失去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并且文学作品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都认为文字阅读非常乏味,长期接触便会导致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转换成图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文都有难点,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下载大量通俗课件为学生授课,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予以很大影响。语文阅读的性质是课本中的知识无法被替代,如果学生不用心阅读,就不会有任何收获,并且语文阅读应该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多媒体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无法遵循阅读教学规律。语文阅读的关键在于文字,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文字转换成图像,那么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意义就发生了改变,并且学生对图像的观看直观会限制思维方式。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成正确概念,但是学习过程语文阅读中大部分内容是无法被改变的。引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背诵相关概念有所帮助,语文阅读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背诵。从学生角度分析,老师的说教与具体又形象的事物相比,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更快速地对概念形成正确认识。例如:以课文《我国古代的马车》为例,课文中大部分概念都非常抽象,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电视及电影当中的情节,从而制作成课件为学生演示,使学生对课文当中的概念有全面认识。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是有优势的,但是对语文阅读学科教学来说关键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学生只会跟着教学课件学习,创造力、想象力无法得到良好展现。语文阅读当中的语言都是值得学生回味的,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总的来说,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全面考虑,学会取长补短,从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素养。

三、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高中语文阅读进行教学反思的作用

第一,高中语文阅读进行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模式及教学思想进行反思,充分意识到教学中具有的不足,教师应适应时展,不断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使其为高中语文教学所用。多媒体课件内容需要教师花费更多心思筹备,使其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有效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第二,高中语文阅读进行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独有的教学特点,语文阅读老师根据教学反思,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在教学中加以实践。通过良性循环逐渐形成独有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第三,拓宽师生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有效拓展课堂内容,扩大学生及教师知识面,使其多了解课外内容。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教育人士不断完善与改进。要想更好地发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不断学习引进多媒体新技术,还应合理、科学利用,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更了解文章内涵。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主编.信息化课程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余胜泉,吴娟,编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余胜泉,吴娟,编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

[5]赵辉.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6).

[6]陈小洲.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J].今日科苑,2009(06).

[7]王辉.如何将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教学资源有效整合进行教学[J].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2009(02).

作者:姜萱 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第六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在教育部的改革下有了新的改变,必须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改进当前阅读教学上的不足,推动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全面促进整体的学业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前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做出了增进和改动,在关注基础教学之外提供了多样的选择,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均衡成长和个性生成,更兼备了高中语文在新背景下的人文教育意义。语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功利性教学活动,这与启迪学生独立思索,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等教育的根本目的相抵触,教育出一群机械化思维的阅读头脑,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迅速改进阅读教学一度滞后的局面,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

二、有效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

原有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强调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的内容含义、隐藏意义,并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解析。这就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对阅读文章真意的追求,淡化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提升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效改进阅读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对文体内容的理解,掌握文本形式特点,穿插相应的人文典故、趣闻轶事,汲取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保持积极饱满的课堂情绪,促进其学习的效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才能够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使作品走进学生心灵,与作者进行灵魂的碰撞与洗涤,得到进一步的启迪和陶冶。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做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该是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应着力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思想碰撞;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要全力接受来自于学生和文本的各项信息;文本是教与学的载体,教师和学生的联接纽带。文本自身往往含有多元化的含义,教师应结合不同的理解能力、知识架构、文学素养进行多层次的阐述和分析。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一成不变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思想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和品味。教师应结合文本信息、学生输出信息进行有效的调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构建新型的阅读教育模式,不断挖掘阅读文本的潜在信息,使三者达到新型的和谐统一,实现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育的新高点,在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背景下,达到成功获取文本知识,促进阅读能力提升的新境界。

四、不断丰富阅读教学手段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去理解体验,得到感悟和思考,因此,合理地开发阅读课堂教学空间,丰富阅读教学法是教育者们面临的重要工作。首先,采用整体感知法。教师给学生确立相应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题思想。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感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想,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产生互动。其次,教师进一步通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的阅读材料的理解。例如,询问学生:作者是以怎样的思路去展开情节的?让学生通读一遍后回答,先描述了什么,后来又叙写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帮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概括文章段落的要点,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概括、总结、归纳的能力。接着,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课堂情况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快速筛选信息的几种方法,并当堂提出课题来进行训练学习,让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进行练习,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式,并加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领悟出文章中语言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者在句子、词语的运用选择上的别有用心,匠心独运,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指导学生用相应的方式和方法造句,连词成句等,训练学生的写作模仿能力。最后,教师应从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探讨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文笔特色等,并应以公正的立场、观点对文章进行点评,就所阐述的观点进行讨论和评判,让学生懂得真正的理解阅读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礼有节的评判,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在教学课堂上展开相应的交流和探讨分析。

五、总结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应将教与学、指导和参与、教学和互动进行新一轮的有机融合,达到真正的有效融会贯通,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空间。学生的阅读行为是思维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要做好这个对话交流的添加剂和润滑剂,建立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接关系,启发引导、点拨鼓励学生的阅读行为,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不断深入,赋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的视野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新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2,02:137.

[2]董颖.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论析[J].科技视界,2016,08:159+118.

[3]孙玉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4,20:120.

[4]黄廷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17:134.

作者:温立有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其内部不足,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特点,从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引言

语文历来是教学三大学科之一,在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作为高中生来说,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社会趋势下,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如何更好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现象,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改变,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导致传统教学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落后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追求成绩,没有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只注重课上学习,对于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没有进行积极地引导。课上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大多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

多年来教师一直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即教师一味地讲课,学生被动地接收,这种方式导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教师往往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是以个人为主导,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偏差,从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3课后阅读与课上学习缺乏关联

高中课业压力较重,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少,因此,缺乏课后阅读的时间和能力,加之教师没有对学生课后阅读的内容进行积极地引导,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知识的积累,课后阅读能力难以提升。课上学习的内容与课后阅读的内容没有更好地衔接,难以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效果。有些学生课后读物选择错误,导致阅读能力不仅没能提升,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讨

3.1创新发展,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考验。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发展创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新的符合当前教育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教学方式,通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当前教育的目标,多多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不断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开拓思维,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探讨的时候进行积极地引导。创新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加全面化和人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仅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更是教育改革的进步,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2明确主体,重视学生教学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一个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一直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听课,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地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之下显然已经过时了。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较强,不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的主体,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楚辞》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位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与教师在课前进行探讨,深入理解之后,课上让该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解文章,之后教师再评价该学生讲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补充说明。这种角色互换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利于记忆,能够更扎实地掌握阅读的内容。

3.3加强指导,增强可上下衔接性

高中学生处于一个求知欲旺盛的阶段,高中课上阅读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于是就会在课后进行课余阅读。但是,对于课余阅读内容的选择却不是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好课堂上阅读内容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课余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读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课后阅读内容与课上阅读内容的结合,更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一些相关文章,触发学生的激情与梦想,从而让学生从心底更加深刻地理解马丁路德金写这篇演讲稿时的心情,便于更深刻地阅读理解。这样,既实现了课上阅读与课后阅读的完美结合,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培养了阅读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周琼.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2(5)

[2]沈万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苏州大学,2009(3)

[3]王志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08(5)

作者:高金梅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感培养探析

摘要:文感主要分为文体感、文化感、全息感、语体感、整体感,因此文感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长期读写积累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也是学生快速感悟与理解的心智技能,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感,对于学生阅读水平具有显著地提升效果。

关键词:文感培养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感具有稳定性、个体性、积累性以及先择性等特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认识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感出发,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由点到面的直线教学模式,通过文感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揣摩作品的语言情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揣摩文本中的文字用意,进而深层次的领悟文章的语言情趣是培养学生文感的重要方式。文学巨匠歌德曾经说过,真正会读书的人,不只是在用眼睛看文字,而是在看文字的背后[1]。由此可知,文学作品往往渗透着作者超脱于表层文字的深刻用意,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表层文字,触摸文本后的艺术灵魂是高中阅读教学的必经之路。例如,在阅读《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表面上文章描述了王羲之等人在集会中的乐趣与兰亭的绝妙景致,无论是“暮春之初”还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都表达了良辰美景之中的“乐”,但是真正的去细品其语言,“岂不痛哉”真的只是表达游玩之乐的痛快么?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只是通过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这不但是对于老庄思想的一种大胆否定,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超前认识。像这种浓缩了作者生活哲理与客观规律的字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感。

2从整体出发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知识理论教学分析可以理解传统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传统阅读教学中,知识并不是从整体出发,而是从孤立的单方面出发,这就导致学生缺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步总是在正音译词,这本没有错,只是在正音译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字音或词意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与区别,而不是孤立的去学习这些知识,而文感培养,正是打破了这种机械式的孤立教学模式,从文本整体出发,以品味作为鉴赏的基础,自然而然的让学生融入到知识之中,让学生将文本鉴赏与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结合,从而把握文章的视点变化,使知识教学不再成为孤立的教学积累,而是把握文本的重要基石,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道德文感,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促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享受

对于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现在被广泛认可的就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阅读三维目标,也就是在获得阅读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通过语文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认识和价值观[2]。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让学生将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将阅读当做是精神的享受。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于功利,学生也很难品味到阅读的真正乐趣,对于学生而言,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是解题的资料,教师所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只是诸如“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这种看似开放的问题,而更多教师只是将问题作为一种预设的轨道,学生的解答也只是一种教学规则,这无疑是对学生精神享受的一种剥夺,而文感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直觉,也就是常说的“咬文嚼字”,通过阅读文本而获得精神体验,这与传统教学目标大为不同。例如,在阅读《百年孤独》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感觉到孤独的时刻么”这样的问题从本文语句出发,但却指向整个文本,通过强调学生的感受,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真正的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心灵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阅读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因此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依靠听说读写实现的,因此这四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同属于一个整体,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阅读教学一家独大的现象,这种教育的不均衡不但使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基于阅读而阅读的状态,也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真正提升,因此只有实施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摒弃传统阅读教学中肢体式教学,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全面提升[3]。基于文感教学的组成定义,只有实现文体感、文化感、全息感、语体感、整体感的五感统一,才能使阅读教学不是孤立的阅读训练。因此可以通过文体感,帮助学生达到写而有体、文慧贯通的目标,通过文化感帮助学生建立文学内涵,通过全息感帮助学生达到听而不误的文学境界,通过语体感引领学生做到言谈得体的素质目标,通过整体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在这种教学的良性循环中,让学生主动借鉴吸收,从而利用文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5结语

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文感,能够促使高中阅读教学走向成功,而若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蔡伟.走向“文感”时代语文教学的出路[J].全球教育展望,2013(02).

[2]王怡文.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J].语文教学通讯,2013(01).

[3]谢惠阳.重视语篇文感培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2014(32).

作者:邹曼 单位:沭阳如东中学

第九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要重视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但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效率亟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阅读能力。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设置教学目标的出发点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重视不够,导致阅读教学缺乏有效性。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和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合理

从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设置来看,这种设置方法还不够合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知识和技能目标。相对三维目标来说,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其次,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来看,虽然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目标设置中也设置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倾向于知识目标的实现,这就明显减弱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情感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教师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但是事实上,一些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只是为了阅读教学而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在《漂泊的旅人》教学中,一些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哲学道理。但是,这些教学内容都是文章本身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对其精神世界的完善有怎样的意义,如何将文章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等,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考虑。这样的教学难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的情感世界也难以得到丰富。

3.教学方法形式化现象严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很多教师开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例如,一些教师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就经常犯形式化的错误,认为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阅读课程均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效率低下。一些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重点抓学生的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时无所事事,经常利用讨论时间聊天或者做其他事,这与新课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初衷是完全背离的。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虽然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但是依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

4.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很多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较少,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一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未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导致教学评价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而且大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学习的过程,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首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疏漏或教学重复的问题。其次,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合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设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有效完成目标,是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拔苗助长,设置短期目标时应适当降低完成目标的难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第三,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阿房宫赋》一文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置为“了解作者的看法”,这种教学目标就过于模糊。如何确定“了解”的程度?这不具备可操作性。教师可以使用“写出”“说出”等具有明显操作指导性的语言来表述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能够学有所得。例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进行特征描述,然后阐述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更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创新。以小组合作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阅读内容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然后要重视学生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陈情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的任务:李密从什么角度来对晋武帝进行说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角度?然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随时关注讨论进度,引导学生提高讨论的质量。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如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立刻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或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如“非常好”“思维很新颖”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限于学习成绩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态度的转变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教学方法形式化现象严重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贺健,焦丽玲.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2]刘俊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生成策略———基于对甘肃省W中学的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3).

[3]张丽丽.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

[4]张朝宾.优化语文课堂,实现创新教学———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24).

[5]王华.教材作业系统的变化与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5(29).

作者:吴敬惠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

第十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分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记忆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判断能力,传统片面化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这就需要重视阅读教学,实现理论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对策作了分析,为提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对策

一、前言

著名教育学专家赞可夫曾经提出,学生情感意志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精神方面需求,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个性,转变过去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时间,提升学生思维以及情感主动性、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学生内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有所体悟和思考,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情感方面启迪,提升学生的审美乐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实现情感体验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对于语文作品的客观性感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学生思想,进而领悟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洗涤学生的精神,升华学生灵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情境

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背景以及生活背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营造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播放朗诵稿,根据情感导入方式来为学生营造“春江”“花”“月夜”的情境,之后教师可以展示图片,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促使学生想象文章中所描绘情境,这样能够根据强烈的感官体验来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的消化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抒发的平台,诸如,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鼓励学生朗诵,抒发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构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作者能够获得心情的契合,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二)重视高中语文的拓展性阅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指导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课上阅读教学与课下阅读教学的有效关联,促使学生能够体味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师需要转变传统“题海式”教学方式,结合国内与国外的优秀阅读作品,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在开始扩展阅读初期,由于学生无法有效辨别作品,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指导,促使学生能够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点并且有利于提升阅读能力的作品。在每一周教师可以筛选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还需要根据个人感悟来写读书笔记,不断加深学生情感体验。诸如,《穆斯林的葬礼》《活着》《兄弟》等。以《兄弟》为例,学生通过体味余华的作品来体现出余华想要表达的情感,体味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对社会的讽刺和谴责,通过平凡人的成长来反映出兄弟之间命运差异,生动地体现出我国最为特殊的四十年发展情况。为了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体会,教师需要坚持脚踏实地的原则,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提升课外的拓展性阅读,为学生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丰富学生情感,充分学生的阅读情绪,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三)从文字中体味情感

作为情感的重要载体,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每一篇优秀文章中实际上都体现了情感的主旋律,每一种文字都是一种符号,体现出作者的情感以及对世界上的悲欢离合的认知,在激发学生情感之后,教师需要顺利掌握作品中的关键性词语和关键性句子,引导学生能够深入体味到语文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的掌握文章实际内涵,进而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写景文字,从这段描写中能够体味到当时作者的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铜鼓深入的阅读和品味,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促使学生形成情感体验,这样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科学指导,目的性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发掘文章情感,促使学生能够从文字的被后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认识,进而于作者能够产生精神以及情感方面的共鸣,引导学生根据情感主线来体味作品中情感的变化,掌握科学的分析方式。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语言品读方式上的传授,强化学生语文阅读语感,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实际含义以及情感,通过细细的分析以及体味来强化学生阅读情感体验。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并不重视情感体验,那么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无法深入了解阅读作品所体现的思想以及内涵,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考虑到学生情感丰富性以及多样性,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属于循序渐进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情感体验能够掌握文章中所隐藏的情感线索,体味其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提升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云.浅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J].学子月刊,2015(15).

[2]张宣成.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6).

[3]成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读写算:教师版,2014(29).

作者:尤丽霞 单位:甘肃省酒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