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战略创新。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立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整合优化职教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等途径,推进妇联、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探索女性职业教育特色集团化办学道路,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树立了一个典范。

关键词:女性特色;集团化办学;协同育人;体系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1]39-42。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2年12月,是经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批准,由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相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妇女联合会等,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非法人产学联合体。目前,集团成员单位共63家,其中:职业院校18家、妇联组织5家、行业企业40家。集团秉承“共建、共享、合作、发展”的理念,立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整合优化职教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等途径,推进妇联、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协同育人,走出了一条具有女性职业教育特色的集团化办学道路,其经验和做法可为其它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所借鉴。

一、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女性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是衡量职教集团运转状况的重要指标[2]243-246。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把促进成员院校和成员企业交流合作作为集团化办学首要任务,多次组织成员院校和企业参观互访,多次举办校企合作恳谈会,有效地推进集团成员校企合作,在深化成员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女性专门人才、建立成员企业人才输送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汇聚校企专家合作开发课程

集团汇聚国际贸易、酒店管理、服装设计、动漫设计、文秘等适合女性就业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专家,根据成员院校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合作开发了一大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标准,开发课件、教材、工作案例等教学资源,探索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17年10月,集团成员校企合作开发各类课程20多门。典型案例: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广州花园酒店有限公司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编写配套教材《餐饮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程》。课程按照餐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设计三大教学模块:餐饮服务基本技能模块、餐饮服务与基层管理能力模块、餐饮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模块。课程体例新颖,实用性强,可作为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可作为酒店管理人员的从业培训课程。2016年,《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58-60。

(二)专兼教师合力协同培养人才

集团成员院校大力推行校企双师同堂授课教学模式,聘请成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任课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协同培养专业人才,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知识。近两年,牵头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引进集团成员企业的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有34名企业兼职教师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高职院校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典型案例:集团理事单位广州扬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建材ERP行业的龙头企业,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协同构建“合作培养,复合创新”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学生第一至第四学期在校学习期间,公司与学校师资共同传授多门专业课程;第五学期,学生经遴选组建“扬海班”,在校集训后进入公司开展实习;第六学期,“扬海班”学生在公司顶岗实习后就业。目前,已有50多名的学生毕业后到公司就业,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和技术骨干超过60%是“扬海班”的毕业生。除了人才协同培养外,公司还向学校捐赠180多万元的软件产品及现金,赞助多届“扬海杯”数据库知识大赛。2015年,公司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高职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80-84。

(三)校企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培养

集团成员院校为成员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组建企业冠名的教学班或行政班,采用“半工半读”或“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依托集团职教平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等组建了10多个订单班,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一体、实习与就业对接。典型案例:在广东省旅游协会的指导下,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广州地区知名酒店广州花园酒店、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广州总统大酒店、长隆酒店等集团内外企业,组建校企多主体理事会制的“莲花酒店管理学院”。酒店学院创新校企资源融合机制、育人成本与利益分摊机制,采用自主招生和预约就业的方式,多元化地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形成全方位校企一体化的育人模式。目前,酒店学院已举办了预约就业的“海印订单班”、集团培养的“洲际英才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的“花园酒店班”,取得了优良的育人成效。订单班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走上了订单酒店的基层管理岗位。

(四)整合校企资源共建实训基地

集团成员单位以共建、共享、共管为原则,发挥校企双方在场地、设备、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与集团成员企业共建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3个,广东省高职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广东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2个。典型案例: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广州蓝尔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开展基于“双实体”的校企合作。一是在学校注册成立经营实体——广州蓝迪贸易有限公司。经营实体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蓝尔迪提供启动资金和运营资源,并委派住校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跨境电商生产性实训。实训采用阿里诚信通、出口通等真实账号,将企业的实际运营搬到课堂,学生在各类跨境电商平台上完成真实的产品营销任务,全方位体验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二是在蓝尔迪公司注册成立蓝尔迪商学院,学校派出师资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并面向其他企业和社会开展跨境电商、企业文化、商务礼仪等培训[6]92-96。

(五)创新合作方式工作室制育人

集团充分挖掘校企双方资源潜力,探索设立教师工作室和工作站,搭建校企合作和师生专业化发展的新平台,以为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集团成员企业,自2014年设立首批5个教师工作室以来,已成功引进1个大师工作室、建成37个教师工作室和2个企业教师工作站,工作室目前已成为学校开展企业技术与咨询服务、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成为集团校企合作的窗口。典型案例: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理事单位潮州伟业工艺集团公司合作,聘请公司董事长、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黄伟雄先生为客座教授,并在校内设立刺绣艺术大师黄伟雄工作室。工作室开设珠绣工艺公选课,由黄伟雄大师及其学生流轮上课,并组建珠绣工艺学习班,定期组织工艺班同学到潮绣发源地潮州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黄伟雄大师将中国珠绣画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丰富服装设计表现形式和设计元素,提高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作品在部级、省级等作品展中获金奖、银奖等奖项20多项。《南方日报》“教育周刊”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珠绣大师进课堂”活动。

(六)共建竞技平台,推进以赛促学

集团成员企业提供经费、奖金、技术和指导人员,以冠名等形式协助成员院校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成员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与成员企业联办校级技能竞赛10多项,遴选优秀项目参加省级、部级大赛,企业专家还协助指导校级以上竞赛项目,为学生团队获得大赛奖项提供坚强后盾。典型案例:2015年首届、2016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期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与佛山橙道网商会合作,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大赛。两届大赛,网商会均发动近10家会员企业,接纳学生团队到企业进行为期近半年的赛事,网商会为参赛学生举办多期产业技能公益培训,会员企业派出业务专员全程指导学生参赛。参赛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和国际市场环境中,接受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操盘真实的“互联网+国际贸易”业务,在竞赛中高速成长,在学习中提升竞赛业绩。最终,参赛学生不负众望,连续两届斩获全国大赛大奖,首届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第二届大赛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第二届大赛启动会上,学校首届获奖学生伍佩婵还作为唯一的参赛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做代表发言,并与教育部、商务部等领导一起点亮大赛启动球。

二、推进校校协同育人构建女性人才成长立交桥

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体系,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集团内办学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校际按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分阶段实施,以资源共享、课程学分互认为纽带,可解决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育人目标单一化、阶段性模式和人们对自身发展多样化、动态性、终身性需求间的矛盾[7]140-142。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分互认、资源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高职的衔接与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相互沟通,构建职业教育女性人才成长“立交桥”。(一)共建教学标准推动教学改革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组织领导下,集团牵头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中高职院校、本科学校以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和多家企业等协作,先后承担了广东省“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标准”、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和“高本一体化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标准”等项目的研制工作,形成了“广东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在集团成员院校中推广使用。同时,撰写出版了一部专著《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构建研究》。(二)中高职本衔接完善培养链条得益于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集团加快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机制建设,积极探索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打通各阶段的衔接障碍,完善女性人才培养链条,构建集团职业教育体系。2013年起,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共9个专业被确定为广东省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专业,与集团成员9所中职校对接,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招生计划总人数近2000人;2014年,又有1个专业与肇庆学院联合开展“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工作,目前,已共同招收150多名专业试点学生。(三)多方联合办学举办继续教育为满足了中高职学生和社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集团牵头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成人大专主考院校的优势,积极搭建成人业余大专人才培养和自考专升本教育的立交桥,与集团9所中职学校、7家培训机构开展成人大专联合培养,设置校外培训点11个,在校生人数1500余人;与集团成员广东财经大学等五所本科学校合作开展自考专升本“相沟通”试点工作,设置专升本专业8个,年注册人数近500人。

三、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提高从业女性就创业能力

地方政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集团化办学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4]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以广东省妇女联合会为主导,以集团成员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地市妇联的组织网络优势和推动作用,整合广东女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开发适合女性学习的项目和培训班,提高女性的素质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女性人才成长,打造女性职业教育品牌。

(一)协同地市妇联培养妇女干部

集团牵头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广东省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在全国妇联和中组部的品牌优势,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每年举办广东省中青女干部培训主体班2期,培训人次近100人。近年来,为培养更多的中青年优秀女干部和后备女干部,集团还与各地市妇联合作,举办短期妇女干部培训班40多个,培训8000多人次;与此同时,集团还受邀赴省内外各基层组织开展女性专题讲座,累计超过300场次,参训女村官和各级女干部12000多人次。

(二)协同地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

集团着力于开发女性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项目,与区域内各类企业联办,开展保育员、服装制作工、餐厅服务员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年培训企业员工6000多人日、技能鉴定4000余人次,为区域女性培训和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2015年和2016年,广东省妇女联合会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引进广东省政府资助项目,连续两年承办广东省初创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培训研修班,为来自全省的60名优秀初创企业女性经营者开展为期3个月的高层次集中培训,提高女企业家创办企业能力,并提供系列后续跟踪服务。

四、问题与展望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共同构成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协同育人体系,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组织机构松散、合作深度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但这个具有女性特色的体系已开始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鉴于集团化办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将以问题为导向,总结经验,继往开来,进一步健全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以专业为纽带,以利益为基石,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推动集团成员深度合作和共同发展,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多方协同的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特色,把集团建设成合作办学的实施平台、合作育人的创新平台、合作就业的探索平台、合作发展的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周文涛,胡斌武.职业教育集团治理:范畴、问题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

[2]朱新洲,银奕淇.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4).

[3]赵莹雪.基于工作过程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5).

[4]龚成清.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协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5]潘彤.全方位校店一体化协同培养酒店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经济,2016(12).

[6]何文华,汤健雄,邢大成.基于“双实体”的生产性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商贸类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04).

[7]卢兵,王晓东,李彩虹.依托职教集团,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J].江苏高教,2011(06).

作者:许义海 张丽桃 陈婷 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