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全文(5篇)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

第1篇: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

(一)连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在以前,广播电视都是单向的,在节目播出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很少有观众的参与互动,节目的群众参与性远远不够,社交媒体的出现受到广大人群的追捧,大大增加了观众的参与率,实现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互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广播电视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手段。目前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应属微信和微博,广播电视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平台,增加与观众的交流。微博在频道运营的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作用。

①开通栏目、主持人的微博,并且在微博上对节目进行提前宣传和预热。

②通过微博来查看电视节目的舆情,并且通过微博来获取重要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入的跟踪报道。随着微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频道运营的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微信账号,可以每天进行精品节目的推送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账号,进行话题的讨论,从而获得观众最直接的评论意见反馈。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平台,还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实现重要节目及内容的索引服务。随着社交媒体的愈发发达,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可以实现节目与观众的全方位互动。既能起到提前的宣传作用,又能收集观众对于节目第一手的消息反馈。另外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微信和微博可以实现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推荐,使得微博用户和微信用户都能够及时的收到媒体服务信息。作为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渠道,微信和微博在电视媒体的运营过程当中,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及应用。

(二)演播室全媒体互动

1、连接互联网。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演播室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多媒体互动场所,并且成为电视媒体全方位发展的中枢。连接互联网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任何需要的咨询。包括网页、论坛、微信、微博等各类信息,并且通过筛选之后,可以将其作为播报的主要信息源。再辅以在线显示系统,可以实现演播室屏幕之间的相互切换。

2、打通行业资讯。在广播电视中,演播室是所有信息的最终汇集地。在实际的播放过程中,需要各种类型的行业资讯的汇总。例如实施的天气气象、实施的股票财经、实施的物价信息等等,可以在演播室当中打造统一的资讯中心,接入各个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资讯,并且根据节目的需要,随时调取各种最新行业资讯。3、多个屏幕互动。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根据演播室的不同,采取真实屏幕、虚拟屏幕的相互结合。辅助以平板电脑、手持设备等多种仪器,实现主持人手中仪器与大屏幕之间的相互协调匹配。实现实景大屏以及虚拟大屏所播报内容的读取及控制,这样会让播报的过程更加顺畅和自然。

4、微信、微博互动。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普及,在节目互动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实现与观众的实施互动,并且互动的内容可以直接体现在电视屏幕当中,让观众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互动的结果,从而更加愿意参与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增强电视观看过程当中的趣味性。

(三)多终端的及时及应用

当前的高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机会越来越少,并且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电视已经不是广播电视展现的唯一终端,多终端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广播电视在运营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基于互联网技术。

二、未来网络技术发展展望

第2篇: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

一、引言

广播电视台新闻属于传统媒体,在早期拥有广大的受众面,因此能一直发展下去。但当下的用户与早期用户不同,他们在审美观、信息获取需求等方面有所改变,这导致当前广播电视记者无法继续采用原先的方式进行采访和播报新闻,否则只会导致广播电视台新闻现状不断恶化,最终消逝于人们眼前。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应当积极思考,充分了解现状,并紧抓机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现状。

二、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现状

(一)记者身份多样化,形式传统且落后首先,在采访方式上,多数记者会采用预约访谈的采访方式开展工作,预先与被采访者取得联系,约定采访时间、地点,同时设计采访问题,随后在采访中提出,一般来说会事先与被采访者沟通采访问题,使被采访者能够对回复内容进行设计。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导致采访内容平淡、模棱两可,而这种内容是不能满足用户对被采访者及相关事件的求知欲的,因此很多用户都不再从广播电视台新闻中获取信息。其次,在记者身份上,在记者岗位任职的人员往往还会有新闻事件当事人、目击者及播报者、宣传者的多重身份,这使得记者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转变自己的身份,而多重身份容易使采访内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这并不符合新闻行业的基本要求,因此记者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对采访工作进行改革[1]。

(二)采访模式单向化,信息实时性不足首先,在现代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模式上,多数记者都是采用一对一的采访模式,即一名记者对一个受采访者或一个事件进行采访,该模式存在明显的单向化特征,而现代用户更希望新闻能够与自己互动,这时单向化新闻采访模式就出现了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的互动需求。其次,在信息实时性方面,新闻的价值体现在“新鲜感”上,如果新闻信息不是及时乃至实时的,对于用户而言就是无价值信息,但事实上,现代广播电视记者并不会第一时间将采访信息出来,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编排、审核才会展现给大众看,这也不满足现代用户需求。

(三)采访方式不易被现代用户接受,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时给人的感觉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惯于在采访中展示自身权威媒体的身份,要求自己贴合权威形象开展采访工作,这导致采访方式过于严肃,内容也太过正式。而现代用户的审美呈现出娱乐化倾向,严肃的方式与正式的内容不是现代用户所喜欢的,这导致广播电视台新闻的受众面越来越小。另外,记者表现出的高高在上的态度,使得受众面缩小的速度加快,甚至被小部分用户抵触。而以上这种表现在现代广播电视记者群体中非常普遍,这也表明了新闻采访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几乎所有记者采用的采访方式都是一样的,形式与内容千篇一律,难以获得用户关注[2]。

三、广播电视记者采访机遇与建议

(一)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发展机遇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如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新闻采访是广播电视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环境,是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心工作[3],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在新的行业生存环境下迎来了新的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新媒体渠道、新技术支撑及现代用户的开放态度。1.新媒体渠道。新媒体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型媒体形式,因为其信息速度快,且种类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关注。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对采访工作进行创新。如果新闻记者能够通过新媒体渠道展开采访工作或者采访内容,就代表广播电视台新闻也可以借助新媒体与更多用户接触,这能解决当前广播电视台新闻受众面小且还在持续缩减的问题。2.新技术支撑。现代科技水平发达,信息技术发展尤为突出,其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广播电视台新闻面对当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凭借相关技术的支撑,对采访方式进行改造,避免采访方式千篇一律。同时还要听取用户需求,依据用户对采访内容的反馈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广播电视记者更好地开展采访工作,优化新闻内容,获得用户关注。3.现代用户的开放态度。受新媒体、新技术影响,现代用户的审美存在娱乐化倾向,这种现象导致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受到了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用户娱乐化的审美只是对信息形式的追求,并不代表用户只对娱乐性信息感兴趣,对于非娱乐性信息全然不看。实际上,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影响下,用户的包容性比以往更强,很多用户对各类型信息都抱有开放的态度,愿意一观究竟,这说明广播电视台新闻信息是可以被用户接受的,记者在采访中也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引导作用,而贴合现代用户的审美来采访、播报新闻是解决用户流失这一问题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用户了解并接受多种多样的新闻资讯。

(二)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改进建议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相应的采访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4],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能紧跟时展步伐,善于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以满足新形势下采访工作的现实需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及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接下来,本文将针对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以上提出的三大机遇提出可解决现状的建议,以供广播电视记者参考。希望广播电视记者可以凭此不断提高采访质量,使采访工作更具有效性,可以更好地为节目服务。1.利用新媒体创新新闻采访形式,强化记者职能。新媒体本身就可以作为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开展的平台与新闻播报平台,新闻记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形式进行创新,同时创新后的采访形式还能起到强化记者职能的作用。首先,在新闻采访形式创新方面,以微博为例,新闻记者完全可以通过微博留言功能与被采访者进行交流,由此完成采访,这种形式是以往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中未尝使用的一种新形式。该形式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采访,或者是为了在周期性采访的初期阶段获取一些简单信息,如果要进行深入采访,记者则可以通过留言功能与被采访者作出约定,由此转入后续采访环节,这种做法同样能对用户进行预告,因此是一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采访形式。其次,在记者身份方面,无论其身份如何转变,本质上其作为记者的身份是没有改变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坚定自身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在日常生活中,记者可以开设一个个人微博账号,针对正式采访内容发表一些个人看法,这样,在微博平台中记者依然能保持自身“信息推动者”身份,发挥记者的职能,这样其职能的发挥较于以往也将得到强化。2.利用新技术改变采访模式,增强信息实时性。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带来技术革新的同时,也使得新技术的种类日益增加。就目前而言,比较适合用于广播电视记者采访中的技术为直播技术,记者可以利用该项技术直接对采访过程进行线上视频播放,通过视频的方式实时向用户展示新闻事件的采访过程,同时,在线直播的形式,能够增强信息的实时性,给受众提供最新的资讯。直播技术的引入使得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模式发生变化,记者不但可以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还能现场抽取用户留言中的问题向被采访者提出,这样做可以增强采访模式的互动性,更能吸引用户关注,也能为受众提供其最想了解的信息。3.紧抓用户开放态度,改变记者地位与新闻内容。现代用户开放的态度是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工作的创新契机,但记者必须意识到现代用户只会对与自身地位平等的人保持开放态度,如果感受到对方高高在上,用户则会继续表示出排斥情绪。因此,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紧抓用户开放态度,改变自身地位,要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定位上,合理听取用户建议,不断对新闻采访方式、新闻内容进行调整,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同质化问题。同时,记者在面对用户提出的意见时,要合理分配采访内容,适当满足用户娱乐化审美需求,不能太过严肃地进行采访或编排内容,可以在采访工作中穿插一些娱乐元素,此举除了能丰富新闻内容外,也能让用户有良好体验。

四、结语

本文基于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现状与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志国.基于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现状的探究[J].记者观察(上),2019(35):83.

[2]李晓旭.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形式的有效创新[J].传媒论坛,2018,1(19):126-127.

[3]赵志国.基于目前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现状探究[N].山西经济日报,2020-11-13(003).

第3篇: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开始提高,所以造成广播电视需要进行发展。为了符合现代需求,广电部门也在积极的使用新技术去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更多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被应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是保证广播电视质量的一个核心,推动了一个更大平台的产生。但是安全播出技术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及时的完善安全播出技术有十分大的意义。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在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改革也取得了十分大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十分大的便利,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只有不断的提高、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更好的广播电视效果。

1.1更新认识不充分

我国的广电部门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十分重视,一直在强调安全播出的作用,也为此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各个地方广播电视中心也会重视安全播出,但是却没有对安全播出技术进行足够的重视。部分地方领导只是将安全播出作为最重要的,觉得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内容安全播出即可,只要能完成相应的效果就行,所以一直使用传统的安全播出技术,让员工不用考虑其他因素,只要保证播出效果就好。没有及时的吸取最新的安全播出技术,也不愿意规定专门的人员,投入资金去开发新的技术。不重视技术的更新,没有组织员工进行交流、培训等工作,员工无法掌握新技术,对自身的安全播出产生影响。

1.2缺乏系统的标准

虽然国家针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制定了相关规定,对安全播出的管理、维护等都进行了实际的规划,但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涉及的内容较多,工作的范围也比较广,环节也比较多,所以对整个安全播出技术不可能完全涉及,会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足。而且我国的广播电视还处于发展的时期,很多的部门都没有成型,部门员工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所以无法准确地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没有办法针对安全播出技术建立一个全面的监控系统,实行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所以造成安全播出技术的整体建设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3存在区域性不同

虽然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由广电总局领导,但是下面分布着很多家不同的地方单位。单位的数量较多,人员素质也不相同,每一个单位之间都存在差异,而且实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形成了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由于每一个单位的整体建设不同,单位的大小、人员数量、人员素质等都不相同,所以安全播出技术的使用在每一个区域也是不同的。国家对不同区域的资金分配,资金使用情况也会产生差异。单位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也是安全播出技术无法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因素。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科技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也会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技术带来一定的影响,更多的现代化先进技术会被融合到安全播出技术中,促进整个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下面对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讨论。

2.1对传统技术进行更新

各个地方的广播电视单位不但要将电视内容安全播出作为一个目标,而且要重视起来安全播出技术得发展。单位的领导要积极的改变自己的观点,转变原来的观念,提高自身对安全播出技术以及现代技术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及时的将传统落后的技术进行改进。不但要保证播出的效果良好,也要将具体的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准则。同时,要加强对安全播出技术的资金投入,及时的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还要抽取自己部门的精英人才,寻找一些爱学习、具有相关能力的工作人员,去探索更好的安全播出技术。各个地方单位要增加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更多的部门人员讨论的机会和平台,特别是对一些经营比较好的单位。要做好员工的培训,购进更多的现代设备,将单位内部的安全播出技术不断更新,使广播电视的质量更好,播出更安全。

2.2信息技术的融合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并且逐渐的趋于稳定,开始被更多的人认可和使用,也近一步提升了电视广播的质量,创造了一个更清新、更智能的广播电视。另外,对于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将会融合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广播电视形式,实现不同平台的播出模式。现代移动通信也是一个热点,很多的人开始在一些智能产品上观看广播电视,这也将会是广播电视的一个跨越性发展阶段,可以更好的提高其安全性,降低灾害、事故等为广播电视传输中带来的影响,让人们更加好的观看广播电视。

2.3智能分析技术的使用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会涉及很多的步骤,包括很多内容,包括电视卫星、信号传输等,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而且要保证同时并且准确的传输,如果这个过程没有一个准确、有效的分析,对这些相关数据实现整合,那么数据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数据的价值也会大大降低。智能分析技术是现今比较热门的一个技术,可以对需要的数据自动的进行采集,同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将要播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性的预测,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让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将整个数据、信息更加完善,传输更加正确的数据,实现更好的播出内容和效果。

3结语

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人们了解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广播电视的安全、准确播出是及其重要的。安全播出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项目,安全播出技术也是需要不断进行更新的内容。所以必须对安全播出技术进行重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播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耀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6):214.

[2]龚万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体系建设[J].西部广播电视,2016(16):241.

第4篇: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GIS技术;广播电视;覆盖网;干扰分析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籍测绘、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在目标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为研究决策等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支持。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继续扩大覆盖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技术管理,保证信号稳定,提供优质节目,以吸引更多用户。将GIS技术与覆盖网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GIS优势,为覆盖网管理提供便利。

1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做好广播电视覆盖网的规划与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建设成本,保证信号稳定,提高节目质量。近年来,山区、农村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由于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前期规划时,由于技术、人力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做好野外考察工作。由于无法全面、准确地获取地域信息,难以为后期广播电视覆盖网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呈现出前期建设难度大后期管理费用高的现状。管理系统建设中,对国外软件依赖程度较高,费用昂贵。更新、维护不及时,对于广播电视覆盖网的监管不到位,无法满足广播电视公司的管理要求。

2基于GIS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新技术

2.1指配分析和干扰分析技术

广播电视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数工程都是以地面无线网络为基础,这使得其在站台中的干扰性显著降低。在此环节中,应加强对覆盖网络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整合能力,增强其实际分配效果,以做好资源的合理布置。GIS技术的发展和建设能有效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效果,保障不同频道与应用网络之间的可支配性,提升不同频道的指配性,加强对现有资源的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不同频率之间的频道相容性,要提升工作效率,不断强化对频率和频道干扰效果的分析,更好地促进空间分布效果。

2.2覆盖网预测技术

覆盖网前期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尽可能为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信号,保证覆盖网运行安全、可靠,降低故障率,减轻管理压力。为满足这些要求,基于GIS的预测技术应运而生,为覆盖网的前期规划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GPS、RS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质、植被覆盖等。应用GIS软件构建电波预测模型,分析覆盖网范围内的信号强度,为下一步的覆盖网建设与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利用GIS技术可有效提升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还能依据现有空间形式,实现远程资源信息的分析和整合,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效果。

2.3图形绘制功能

GIS系统中带有图形建设功能,可根据采集到的地形地貌数据,利用地图建模系统绘制出目标区域的电子地图。管理人员通过电子地图,可以为广播电视覆盖网的规划、管理等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绘制电子地图后,GIS系统可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对比最新数据与电子地图数据的差异,实现对电子地图的动态更新。电子地图可体现覆盖网中各类硬件设备的实际位置,便于管理人员做好日常维护,为开展故障排查提供便利,保证了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安全运行及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

2.4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技术

广播电视覆盖网运行时,可定期开展台站覆盖效果分析,为覆盖网的持续改进提供必要支持。GIS可根据管理需要,动态收集、分析信息,如用户数量、地形地貌等信息。运用GIS进行信息叠加处理后,制订针对性的管理计划,提高覆盖网的实用性。如某山区因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广播电视覆盖网出现故障,局部信号中断。利用GIS可直观反映故障位置,详细描述故障发生位置的地理信息,为管理人员开展抢修工作提供参考。基于GIS的覆盖网管理技术,还能增强实时数据的可视化程度,增强管理时效性。

3基于GIS技术的广播电视覆盖网发展前景

国家大力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设,未来山区、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建设任务更重,这对管理技术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GIS技术可促进广播电视覆盖网的科学规划,保证覆盖网信号强度与节目质量,实现动态监管。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及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要求的提升,未来还需深入发挥技术优势,提升管理效率。近年来,大数据技术、AI技术等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5G网络也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应重视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结语

第5篇: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监管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流量被引到新媒体平台上,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媒体不得不引入新技术和新的传播方式,重新引领媒体领域的发展。传统广电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依靠卫星等传播媒介,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依靠网络系统,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和不安全性,使得广播电视媒体在向新媒体领域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事故以及泄露广播电视机构及用户信息隐私的情况,网络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得广播电视机构必须积极面对网络安全性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从制度建设、管理理念、技术建设等方面,积极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安全的管理,对网络安全现存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破解网络安全的困境,与时俱进地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使新时代的广播电视工作在安全保障体系下健康运行。

二、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网络安全威胁持续增加相比现实世界,网络世界更具有隐蔽性和无迹可寻性,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使得与之配套的法律及相关监管手段难以及时追上其脚步。当前,智慧广播电视、AI虚拟技术、5G传输技术和媒体融合技术等,已经开始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领域被广泛运用。近几年,广播电视机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传播效率,在各个方面与新媒体竞争,开始在内容采集、制作、传输、分发、日常运营、系统建设和业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运用AI虚拟技术、5G传输技术和融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以网络为纽带,相互交织、相互关联,技术专业性极强,容易遭到黑客等的攻击[1],从而对广播电视的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二)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网络世界的隐蔽性、难以追踪性、便捷性使得网络世界的违法犯罪活动变得更加容易开展。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货币的普及,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例如2016年10月,某官方网站的网页内容被恶意篡改,黑客将该网站首页的轮播图替换为反动言论,在社会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2019年6月,某网站的数据库被黑客利用MySQL弱口令高危漏洞入侵,修改数据库数据,黑客留言索要比特币,要求被攻击方支付一定的比特币,然后才会恢复数据。类似这类网络违法犯罪的案件不胜枚举,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的不安全性可能带来较大的网络风险,从而给广播电视机构及用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

(三)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如今人们无论是求职投递简历、报考公务员职位、报考职称证书,还是在网络上购物或注册网站平台,均需要在网络上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近几年我国主流媒体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报道,个人和机构的信息被泄露后,陌生电话骚扰事件数不胜数。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电话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这给我国的信息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安定团结。目前,广播电视机构的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与其重要地位相比,仍然较为薄弱。例如2014年8月,温州有线电视机顶盒遭到了网络黑客的攻击,部分用户在使用广播电视有线机顶盒时出现强制性跳台和游走字幕等问题,同时有部分用户的个人信息也在黑客攻击的过程中被泄露。这给广播电视机构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广播电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3]。

三、对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起实施,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建立国家网络安全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确定总体安全策略,实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特殊安全控制要求,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防护措施,建立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测流程,最后完善整个国际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4]。在建设网络安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的主体责任进行落实,确保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能切实落地。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监督机制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可以针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实际情况,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司局及各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构成,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和内容安全管理工作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对广播电视机构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建立网络安全监测机制,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预警机制、通报机制、上报机制、例会机制、检查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体系建立完善后,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预案演习、预警通报、安全例会、重保期、检测和专家组评价工作,同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监督小组还需要对广播电视的重点网站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扫漏,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对网络环境进行24小时监测,确保广播电视的各平台网站安全运行[5-6]。

(三)对广播电视机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广播电视机构培养一批具备较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其需要具备扎实的网络安全技术理论知识,能熟练解决网络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应根据各个司局及各直属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抽调出来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组成员开展专业培训,从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思想理念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教育,并定期安排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组以某一类、某一级别的网络安全事件为线索进行机制演练和攻防演练。同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应将组员的培训费用纳入年度预算,财务管理部门应优先安排网络安全和信息领导小组组员的培训费用,以保障该小组培训工作的及时顺利开展。所有参加网络安全培训的小组成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参加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再次上岗[7-9]。为了促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成员对知识、技能的更新,应定期举办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竞赛,对最新、最前沿的网络病毒、网络安全威胁因素、网络安全相关案例等进行学习,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成员的知识能应对最新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密集的筛查、训练和竞赛学习,保障广播电视机构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四、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红利,同时也给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网络安全隐患。广播电视行业的网络安全不仅关乎广播电视机构自身的网络平台和信息的安全,还关乎广播电视用户的信息安全,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是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使得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等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面对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平台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行业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同时保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使广播电视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尽早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卢璇,张正龙.5G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风险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20(11):1263-1265.

[2]姚立业.广播电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14):255-256.

[3]李晓平.对新时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思考[J].电视技术,2020,44(10):15-17.

[4]盛承红,胡宝胜.全流程一体化的广播电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0,47(09):105-109.

[5]朱嘉琦.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管平台的网络安全[J].人民周刊,2020(14):76-77.

[6]杨正良.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广告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总结[J].中国广告,2021(02):100-103.

[7]王追.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3):52-53.

[8]许达,康辉.新形势下时政新闻的发展路径研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新闻中心为例[J].传媒论坛,202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