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会展经济管理全文(5篇)

会展经济管理

第1篇: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本情况和关联性的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情况企业会计一般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的性质具体如下:其一是财务会计。其职责主要是对企业的外部会计报告进行整理。外部报告的内容主要是由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规定、会计准则、法律要求等几个方面组成,涉及的范围包括生产运营环节中所产生的资金成本以及资金的流动情况,并对其进行监管和核算。如果企业各级领导人需要相关财务数据,还要为其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以及资金流动情况的数据信息。因此,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经营业务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是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的外部会计报告进行整理,那么管理会计就是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资料的整理及分析,主要工作内容涉及以下方面,第一,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合理方案及建议,如果企业打算进行投资,那么其就需要策划一种投资方案并提供相关分析供企业领导人参考。第二,公司在对内部各部门进行管理时,管理会计需提供有价值的管理控制信息资料。除此之外,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模式及时的创新,优化经济决策,提出及改进企业现存在的不足都是管理会计的职责范围。管理会计同样也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基础,企业的管理部门都需要通过管理会计来对公司经营、管理以及考核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且从分析中得出可实施的方案,管理会计为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充足的数据基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的关联性从上述对两者的基本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两者管理的财务工作内容不一样,但是都在企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具体情况如下:其一是两者所制定的终极目标一致。虽然两者管理的层面不同,但是企业领导人在对企业经营作出决策时,需要两种会计共同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信息,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加准确。

各个行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内外两部的结合,主要偏向于外部并与其存在一定的经济效益方面的关联,所以企业如果缺失了两种会计的辅助,那么今后的发展道路会偏离所预期的轨道。不仅如此,两者都在企业的发展中制定了终极的目标,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可以在企业进行投资时提供相关合理的建议,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处于稳定状态的同时还能使其更好的发展。其二是两者都是企业会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将会计分成两种,那么就一定能断定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之间既能相互影响也能相互监督,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存在于同一企业当中并不只是相互影响,实际上还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甚至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三是两者都需要对会计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化。企业因为持续经营,因此会导致会计工作日渐积累,通过对工作内容进行整理可以发现财务会计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体现在,财务会计首先对会计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管理财务再对这些归纳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通过进一步深入开拓和全面开发信息内容,从而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入困境当前,企业会计仍然存在着报表信息失真以及会计信息造假等各种问题,既让会计失去了价值,同时又会对社会及企业的利益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制约着两者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管理会计不仅会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决策产生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因素。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之所以会遭到诸多企业的反对,是因为如果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向社会相关财务信息,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多数企业对会计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也缺乏合理完善的会计制度,阻碍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随着经济水平发展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会计领域开始慢慢崛起许多新型产业和部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新型产业和部门监督和管理模式的缺少,使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会遇到诸多阻碍因素。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策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会计数据库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企业想要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引进新技术。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崛起,不少新兴企业以及会计工作已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比如数据计算以及报表处理等。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学习新技术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并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顺利融合奠定扎实专业基础,对其专业技术水平是极大的考验。站在企业财务会计的角度来讲,一般整理数据的流程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的,需要会计的确认、计量方法以及会计凭证数据来编写报表。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在对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的过程中,如果要想保证数据信息的标准化,那么不仅需要对财务的会计数据信息进行二次整理,还需要对其模型进行分析。所以说,在对数据收集整理时,二者存在联系的同时也有一致性。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提高对信息处理的效率,那么企业部门可以通过信息来源相同性这一特点,来对信息数据建立一个会计数据库,从而能够保证会计对数据整理时的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第2篇: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展会经济;管理;创新性;层次性

整体上看,国内展会经济规模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展会经济管理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的形式越发多样,展会经济在发展上有了更为多样的选择,这也对展会经济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具体的管理主体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当前,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展会经济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正因如此,探寻出互联网时代更有效的展会经济管理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1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概述

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近几年展会经济管理受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且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积极进行相应管理尝试的重要原因[1]。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展会业发展环境、状况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大不同,展会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越发多样。做好展会经济管理可以为展会经济的更好发展、展会行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展会经济管理层面已经暴露出了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相应管理努力与尝试很容易成为徒劳。做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解决相应管理问题能为展会经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很大帮助。在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可以对网络与信息技术予以具体应用,但站在展会经济管理有效性提升的角度来看,由于展会数量不断增加,展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想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难度较高。对于地方政府,以及展会业内众多的企业主体而言,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做好展会经济管理值得深思。

2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展会经济管理权责关系相对混乱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多样,其中,相应管理权责关系混乱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2]。展会行业本身属于服务业,展会经济作为一种具体的经济形式,相应的经济管理责任需要由政府承担。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展会由具体企业承办,从这一层面来看,相应企业则需要成为展会经济管理中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展会经济管理的第一主体并不相同,但在展会行业与展会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展会经济管理中的权责关系一旦混乱,亦或是不同主体间无法在对应管理中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展会经济管理状况自然较差。大部分企业更为关注展会的经济收益,部分地区地方政府也较为看重展会的经济效益提升和相应经济规模的增强。这一情形下,看似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展会经济管理主体,但具体的管理活动并没有较好地开展下去。

2.2展会经济管理方法创新性不足

可以对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展会经济管理方式方法选用状况的影响最为直接,其不仅会对相应的管理进程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对最终的管理成效的取得产生很大影响。当前,展会经济管理方法相对老旧,管理方法创新性不足也成为了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在这种不当的展会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影响下,一些低质量的展会不断出现,这无疑加剧了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压力。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做好展会经济管理分析时,展会经济管理创新很难进行。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展会在发展上与互联网以及网络经济间的联系越发密切,沿用以往的展会经济管理方法驱动新时期的展会经济工作开展时,展会经济管理效率自然较低,想要促进展会经济管理有效提升也会变得十分困难,管理方式方法的选用上缺乏创新自然成为了具体的管理问题。

2.3展会经济管理层次性不足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也暴露出了层次性不足的问题,展会经济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兼顾诸多的管理内容[3]。诸如展会经济发展中创新性的提升、质量的提升、相应发展风险的规避等都与各项展会经济管理内容息息相关。最近几年时间里,展会经济管理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很多管理主体在进行具体管理时明显忽略了管理规划,科学、系统、可行的管理规划方案通常处于缺位状态之中。在未明确提出具体的展会经济重点时,各个时期与各个层面的展会经济管理工作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如此,在展会经济管理资源相对有限时,在管理层次并不清晰时,展会经济管理流于形式的风险也大为提升。一旦互联网时代下展会数量持续提升,展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兼顾的展会经济管理事宜便会越发多样。缺乏做好展会经济管理规划的良好习惯,没有明确具体的管理侧重点时,展会经济管理层次性不足的问题势必会降低展会经济管理的实际有效性,这也不利于新时期展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2.4展会经济管理人才相对较少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很大变化,在倡导展会经济管理创新时,各项管理活动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最近两年国内展会经济管理的一般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相应的管理理论越来越成熟,但实际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这一局面的产生与展会经济管理人才相对较少有直接关联,这也表明,专业的展会经济管理人才较少是现阶段展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一些传统的展会经济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具体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缺乏足够多的专业人才参与与支持,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具体的展会企业,其在展会经济管理中都会十分被动。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展会经济管理也只能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管理。想要联系互联网时代展会行业与展会经济发展现状,做好相应的展会经济管理,凸显出展会经济管理价值也十分困难。

3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的具体策略

3.1明晰展会经济管理权责关系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需要对管理的权责关系予以明晰,明晰了基本的管理权责关系后,相应的展会经济管理活动也可以有具体的主体负责,这对于避免管理空白问题的产生也有很大帮助[4]。政府应当从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的角度出发,将区域内展会经济管理事宜交由具体部门负责,借此对宏观层面的展会经济管理权责关系予以明晰。企业在举办展会时,也应当将展会管理,以及相应的展会经济管理事务交由具体部门和个人负责。同时,为了确保不同主体所进行的展会经济管理的努力、尝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应当对展会经济事宜进行具体规划,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出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的具体目标。在明晰了展会经济管理的权责关系后,政府也应当对相应主体的管理职能履行状况进行具体评估,做好相应管理层面的监督与引导,争取营造出规范化程度更高的展会经济管理环境,努力打造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展会经济管理体系,借此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水平的更好提升[5]。

3.2依托互联网驱动展会经济管理创新

继续沿用以往的方式方法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展会经济管理创新并不可取,为了丰富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选择,依托互联网驱动展会经济管理创新则十分可取。通常来讲,展会经济管理形式有了显著创新后,展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提升也能变得更为简单。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具体的展会经济管理平台,借助线上平台对展会行业内具体企业进行管理,在平台上对展会相关申请进行审批,并下发一些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的相关管理要求。这一平台上,政府也要鼓励相应企业积极提出展会经济发展意见和展会经济管理相关建议,政府结合这些意见与建议进行的展会经济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部分管理策略的可行性[6]。将传统意义上的展会经济管理与更为新颖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展会经济管理联系在一起后,政府在展会经济管理上也能有更为多样的管理选择,且具体的展会经济管理效率也能大为提升,这都有助于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一些固有的管理问题也能有效避免。当前,网络技术已经很成熟,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的展会经济管理并没有过高的技术难度,也并不需要过高的成本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在展会经济管理中也要积极进行网络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尝试,争取将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与管理质量提升联系在一起。

3.3明确展会经济管理层次性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需要关注的管理事宜十分多样,需要兼顾的管理内容也十分繁杂。特别是部分地区的展会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展会经济体量较大时,展会经济管理中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为了避免互联网时代下的展会经济管理流于形式,明确展会经济管理的层次性,区分好展会经济管理的主次也十分重要。例如,互联网时代下一些大型展会企业跨地区举办展会的现象十分普遍,区域内展会经济发展中的竞争态势明显,展会经济管理中往往也受到了一些具体的冲击。为了促进展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要在展会经济管理中做好竞争层面的引导,以及对不正当竞争进行打击。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一情形下,将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治理作为展会经济管理中的重点也十分可取。展会经济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的实际状况与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在进行具体管理时也需要动态地进行管理侧重调整,有效配置相应管理资源,这也能促进新时期展会经济管理效率的较好提升[7]。

3.4加强展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中出现了很多变化,从新时期展会行业更好发展以及展会经济更好发展的角度来看,业已存在的各种展会经济管理问题也需要被更好地解决。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里一些新的展会经济管理问题很可能随之产生,加强展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需要对新时期的展会经济管理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并对主要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与管理能力进行评价[8]。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加深其对互联网时代下展会经济管理的认识,加深其借助互联网进行相应管理的认识。在构建了线上的管理系统后,要加强对这些人员依托线上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管理能力的培训。对于具体的展会企业,以及具体展会的举办方而言,其也要对互联网时代的展会经济管理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紧抓管理重点,积极进行优秀的展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为具体的展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专业的展会经济管理人才不断增加,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也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4结语

第3篇: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财务管理;会计融合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及融合意义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会计工作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依据有关规定,通过报告或报表等形式将企业财务运营活动进行充分的反映出来,并向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汇报,以此来促使相关领导或外部人员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明确了解,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管理会计的概念而管理会计又被称之为对内报告会计管理,它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将财务会计的报告为基础,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此来创建出管理会计方面的报告,之后,会计人员将其向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汇报,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决策;而在现代企业运转的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决策、员工考核等工作的优化发展,并由此而强化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意义在过去,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由此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对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转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新经济形势的影响,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并将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向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汇报,进而为企业发展规划与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并在另一方面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时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当前时期,在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融合时,由于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由此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融合,同时,当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以此来避免某些矛盾问题的出现,确保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能够顺利、稳定的进行融合;这一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通过该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优势互补原则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两者虽然在本质上都属于会计工作的,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二者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其自身的特点,并借助其自身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以此来加强财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而通过该方式的应用,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进而促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正确会计观念的建立通常情况下,为了保障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相关人员首先需要建立起正确的会计观念,并以此来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明确,之后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充分融合,并以此来促进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转与发展。

(二)加强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众所周知,在任何一项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对相关工作的水平与质量进行保障;而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加强二者之间的充分融合,相关人员需要加强会计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以此来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具体职责进行划分,避免工作混乱现象的出现;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环节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相互配合协作,强化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进而推动企业自身的健康、稳定的运转与发展下去。

(三)加强现代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现代化先进技术与设备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运转与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相关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过程中,为了促进融合水平的提高,相关人员还需要顺应新经济形势的影响,加强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信息等技术的应用,创建出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保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充分融合,进而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保障。

(四)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在现代任何一项工作的过程中,高素质专业人才都会对相关工作的水平与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了加强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融合,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以此来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全面、专业、系统化的培养,强化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同时为其建立起更加正确先进的思想理念,养成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以此来强化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经济形势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在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顺应新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时借助现代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充分融合,强化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相关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5).

[2]胡麒柠.浅析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的现状与对策[J].智富时代,2019,000(001):P.59-59.

第4篇: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居民由农村转向城市,这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由于工业化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暴露也使得城市管理过程中政府和居民的矛盾激化,如何有效进行城管执法管理对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管作为城市执法管理的重要角色,执法管理模式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有必要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执法管理模式进行探究,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保障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二、当前我国城管执法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当前城管执法过程通过授权进行,致使合规性不足。首先,当前城管执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及执法力度等都并非由法律规定,而是通过授权的方式将权利下放到行政执法机关,这使得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城管执法方式千差万别同时执法力度和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使得城管执法是否合规、合法难以进行有效界定。其次,在城管执法的垂直管理方面,由于未建立完善管理体制,使得多部门联动和运转能力较弱,沟通成本较高,容易产生执法合规性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城管执法的社会环境仍然不利于进行严格执法。城管的执法水平不单单和城管的人员队伍建设、城管执法管理规范有关,还和社会大环境具有重要联系。当前我国城管执法的社会环境仍然不利于城管进行严格执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执法人员即使完全按照法律规范执行,也可能会受到舆论导向的不利影响,最终造成执法环境的恶化。其次,由于过去城管执法存在诸多不合规行为,使得民众对城管执法的不信任,在执法过程中容易造成民众和城管的冲突。

(三)当前城管执法缺乏监督,管理滞后。当前我国在进行城管执法时,对于城管执法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城管执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当前城管执法在监督环节仍然存在缺失,相关管理滞后。首先,城管执法的决策和执法均由同一部门进行,难以进行权利制约。其次,对于相关城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解释也由同一部门进行,使得如果执法不满足合规性,受害人难以进行维权。除此之外,管理滞后也造成出现纠纷时,民众维权成本较高,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解决。

三、提升城管执法管理水平的举措

(一)加强城管执法管理过程的程序性建设,提升合规性。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城管执法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想要提升城管执法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城管执法管理过程的程序性建设,不断提升其合规性。首先,授权性制度建设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建立一套执法程序和规范,但是由于授权性制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因此民众对其产生质疑也在所难免。城市管理职能需要受到严格的规范,否则必然会对民众的权利带来损害。其次,在减少授权性制度建设的前提下,还需要完善城管执法管理制度的建设。详细的城管执法管理规定将大大减弱城管执法管理的自由裁量权,避免因自由裁定造成的不利于民众权益事项的发生。除此之外,城市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建设,降低部门间的沟通成本,促进执法效率的提升,最终保障执法合规性。

(二)改善城管执法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舆论引导。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行,城管执法管理将对居民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改善城管执法的社会环境,并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将会对城管执法管理水平带来提升。首先,当前社会上存在诸多声音表示了对暴力执法和恶意执法的不满,这对于城管执法带来了一定阻力。城管需要改变自身执法形象、避免使用暴力手段处理纠纷和执法,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逐步提升城管执法的形象。其次,社会舆论不得大幅宣扬暴力执法的个案,对于暴力执法的现象理性看待,也不可断章取义,对于故意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的民众,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切不可手软,应照章办事。除此之外,城管执法还应公正对待所有民众,不能弄特殊待遇。无论是法律还是部门规范都是具有普适性的,给予某些民众特殊待遇必然会对其他民众的权益带来侵害。

(三)加强对城管执法的监督,提升管理水平。城管执法的监督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城管执法的合规性和效率等,也会提升城管执法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减少摩擦的产生。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对城管执法的监督来不断提升城管执法管理水平。首先,城管日常工作任务的部署和城管执法的监督权利应进行划分,避免同一部门同时拥有两项权利,造成权利失衡。其次,提升对于纠纷的处理效率,定制纠纷处理时限,不可出现内部袒护的现象。除此之外,城管执法过程中如果出现违规现象,主管部门在查明事实后应按照内部处理规范进行处理,对于违法行为需要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置。

【参考文献】

[1]陈柏峰,城管执法冲突的社会情境以城管来了为文本展开

[2]法学家

第5篇: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一、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侧重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层面较多,更多强调的是财富“量”的增加,而忽略了“质”的提高。进入新时期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要通过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及其组合结构来实现,更加要通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途径来实现,不仅要重视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而且要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对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所强调的不仅是提高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分配结构的改善和生活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

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政府的要求

在我国,地方政府是指除特别行政区以外的省、县和乡三级政府。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的施政中心,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执行者,而且是一方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协调者,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强弱,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效果至关重要。

(一)地方政府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政府观念的创新是制度创新、治理方式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促进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加,一方面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破除过去那种对GDP增长的盲目崇拜,改变过去的数量型经济,大而全小而全的地域行业分布和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等观念,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质量的保证机制、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等,另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由原来的“管理”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树立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的“善政”。地方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为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对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提供平台和服务,对中小企业多给予支持和帮助,引导其健康发展;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产业布局的调整应积极稳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从根本上提高政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二)地方政府应转变其职能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加快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职能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边界,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地方政府仅从外部性、公共性、合规性方面对企业投资项目予以核准或备案,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履行好对重大项目的规划协调、行业信息等服务职能。另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民生问题。

(三)地方政府间应加强相互合作,统筹兼顾在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力争本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结构的优化、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新时期要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求地方政府既要重视经济社会规模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更要注重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致性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着力解决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均衡发展的问题;着力解决好经济增长过程中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着力解决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缩小收入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一起安排、一起部署,做到整体联动,同步推进。

三、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虽然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但成效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行为与转变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矛盾。

(一)思想上没有全面深刻认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区、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及实现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在思想上要高度、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各级地方政府在原有发展理念和自身利益的影响下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为寻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各级地方政府反而容忍甚至纵容外延扩张的生产能力和发展道路,直接导致了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存在。

(二)实践中仍热衷于片面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地方政府仍然热衷于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实行分税制以来,特别是取消农业所得税后,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着财政困难的问题,然而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履行其职能,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把加速GDP的增长和扩大税收来源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二是近年来我国为确保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在投资领域的行政干预能力不断加强,致使一批投资高而效益低、有违市场规律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应运而生。

(三)缺乏一套完整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当前,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仍存在内容片面、指标单一、行为短期化等特点,不能充分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在考核内容上,偏重于经济“量”增长,过于关注地方领导任职期间招商引资、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长情况,忽视了经济“质”的提高及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问题:在考核指标上,片面强调数量考核指标,指标设置不全面、不科学,没有涉及到经济效益、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基本的指标;在考核主体上,考核主体单一,仅仅依靠政府自身考核自己,缺乏外界的参与和监督,使考核的结果大打折扣,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

四、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笔者认为,要想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和创新地方政府管理理念地方政府必须在发展理念上树立总揽全局、统筹兼顾、为民服务的思维观念,彻底改变长期存在的重速度轻效益、重开发轻节约、重外延轻内涵、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倾向,创新管理理念:一是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地方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的边界,其行为必须受法律和经济规律的约束。二是树立有效政府的理念。地方政府工作要保持高效的状态,决策要灵敏快捷,执行要畅通无阻,行政效率要提高。三是树立开放的理念。地方政府施政要面向世界,着眼发展,培育地方政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四是树立服务的理念。地方政府应根据人民的要求,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其利益,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二)理顺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合理界定各自的活动范围,确保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和制度安排。实践证明,完全由单一的政府或单一的市场来配置资源都会导致经济效率或社会效率的损失。这就需要理顺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关系,遵循市场优先原则,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为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提供了可能。但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为有效防止由于“市场失灵”导致的公共物品的短缺和经济的非良性发展,政府必须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相应的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稳定,使全社会形成竞相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氛围,为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