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浅谈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会展业的高速发展需要获得专业人才和智力支持,但会展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期望上有着较大的分歧。作为高校培养体系和市场需求对接的核心课程,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关键词:会展项目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会展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开始兴起,与此同时,会展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长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会展业的高速发展需要获得专业人才和智力支持,由此全国的高校会展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尤其表现在会展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期望上有着较大的分歧。高校与市场之间也取得了一些共识,那就是会展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为了更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中会展项目管理课程作为会展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研究如何能使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能力期望更加协调的问题。

1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专业定位

会展项目管理作为会展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该课程需要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会展业运营的一般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以及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应用到会展行业的能力。在会展业的实际运营中,不管会展概念包含的是狭义的会议和展览,还是广义的展、会、节、演、赛,甚至于更广泛的各种活动,项目管理这个管理工具都是普遍使用的,而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项目管理与会展业的结合都是非常高效的。以展览业为例,一般分为立项、展前、展中和展后四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展览营销、招商招展、供应商选择、同期活动与展览现场管理以及展后总结等,涉及的工作内容十分广泛,对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对于一门高校专业课程来说,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点较多,从目前课程教学要求来看,至少包括了项目管理五大阶段(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与会展运营的完整流程(立项、展前、展中、展后),这是两条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学习体系。从现有的各种课程专业教材和实际教学过程的表现来看,把这两套学习内容体系进行融合,是本课程的一个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把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融合进入会展运营的工作流程中去,进而指导会展运营的科学高效地发展,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从这个问题来说,开展课程的实务实操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而且也是更好地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一条捷径。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能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得在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合理配置理论性内容和实务性内容。本文试图对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操作内容进行构建。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改进的思考。

2.1理论知识学习体系的重新构建

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是会展专业或方向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项目实操能力,能够把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际应用到会展项目的实践管理中。所以在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将项目管理的框架与会展运营的流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完善的完整架构,从而使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有一个扎实的课程学习基础。在课堂讲授的课程内容上,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知识点和课程框架,辅之以会展项目运营案例分析讨论,重视学生的理论逻辑分析能力地提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内容模块化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将课程内容分解成独立的知识点,通过对会展运营工作流程地梳理,将各个独立的知识点镶嵌入会展流程的框架内,从而将独立的知识点能够串联起来,形成对课程内容完整地认识与理解。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巨大挑战,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进行更新和调整,行业发展变化得越快越大,需要更新和调整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有能力进行相应地跟进。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模块化的具体内容设计上,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因发展时间较长,整体架构比较稳定和完善,与会展流程体系相比较具有更强的理论学习价值。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为参考教材,以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这五个过程建立整体框架,以计划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技术为主要支持内容,同时根据会展运营流程体系进行相应地调整。总之,在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上,需要根据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专业理论学习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结合,在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建,提高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在行业内发展的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养。

2.2课程实务操作教学内容的构建

会展项目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要求,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效果。专业建设过程中硬件设施存在滞后,专业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比较薄弱。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实习环节,但学生的实习实训在实际安排过程中,往往与会展业的行业时间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冲突,导致对学生会展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容易流于形式。由于高校会展专业教师大多由相关专业转入,且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偏理论化,实践教学环节相对不足,所以在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始终是高校会展教育的短板。在会展项目管理课程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上,目前主要有校园自办展、参与各项专业学科竞赛、承接校园各种活动的举办、参与会展项目的现场服务等几种主要的方式。国内高校通过在校园内组织专业学生举办自办展项目是作为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通过举办自办展,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专业体验过程。在这种形式的实务操作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学生在自办展的组织架构中担任具体的项目岗位及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依据项目运营的不同阶段,进行岗位的动态调整,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项目运营完成之后,能有多个岗位的实践机会。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指导老师及时地跟进和指导,使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得到多方位地锻炼和提高。指导学生参与各项专业学科竞赛也是培养实务操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涉及会展专业在校生专业学科竞赛活动发展迅速,如全国高校会展专业的创新实践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的挑战赛、会展业的技能竞赛等。通过学生自主组队参赛,专业老师全程参与跟进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参赛辅导,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同时,通过参与专业比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程度和专业学习兴趣。

2.3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构建

传统的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依靠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模式和典型案例来实施讲解,以理论讲授为主。对于实务性很强的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来说,容易使学生感觉空泛,难以理解、掌握课程的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尤其表现在对综合性问题的分析上,学习效果较差。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在课堂内的学习,需要加大案例教学分析以及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和机会。除了教学内容的变化外,教学形式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变。除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形式外,以微课方式进行的核心问题引导,以翻转课堂方式进行的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等形式都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外的学习,可以安排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行业的不同场景与工作内容、方式。

3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保障机制

3.1学生实务操作学习时间保障机制

会展专业学生在实务操作环节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时间很难得到保障。会展项目管理是专业核心课程,安排的教学课时一般较多,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实务环节学习训练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但学习效果难以评价掌握。所以需要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上进行调整,在机制上加以保障。如增加与专业课程配套的专业实训课时,或将专业实习与课程学习进行更加紧密地连接。

3.2案例研究积累保障机制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类专业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对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但国内的会展业发展时间较短,优秀的典型案例较少,国外的会展案例和国内的行业发展、行业场景往往又有所差异,很难拿来直接解释国内的行业状况。所以,需要不断积累、研究国内本土的优秀教学案例,为有效开展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提供良好的案例基础。

3.3专业教师保障机制

高校会展专业教师往往是由相关专业转入,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课程主讲教师深入会展行业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项目实践,从学校层面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结语

会展项目管理课程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和实务性特点,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训,从而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真正地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华,魏仁兴.应用型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96-98.

[2]黄月玲,张珺.高校会展人才培养市场适应性与课程模块化教学探讨.科教文汇,2016,(1):78-79.

[3]薛莹.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8,(26):150-152.

作者:南伟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