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产品展销活动范文

农产品展销活动全文(5篇)

农产品展销活动

第1篇:农产品展销活动范文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营;策略

随着年轻人不断迁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越来越老龄化,“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引发各地人民关注,家庭农场应时而生。其中如何规范经营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界研究人员的关注点。本文就如何经营家庭农场提出几点建议。

1家庭农场经营项目选择策略

1.1利用当地资源,把握好未来产品的稀缺性

根据当地的农业气候条件、土地性质及土壤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选择特色农业产业。同时要充分考虑产品是否可以填补某类市场空白,有无稀缺性。

1.2要有良好的市场洞察力

充分考察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发掘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对产品的在市场上的地位、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要有足够的了解,不能闭门造车,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

1.3充分利用扶持政策

农业是一个政策性行业,在选择种植、养殖项目的时候,最好结合当地政府主导的项目,熟悉利用新出台的惠农政策,将会有很好的收益。

2农产品的产品生产策略

2.1标准化、品牌化策略

生产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农产品也不例外。为了提高竞争力,家庭农场应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制定完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以标准化的农产品抢占市场。此外,需要农场主适时建立农副产品品牌。品牌能为顾客传递质量价值,是家庭农场获利的重要源泉,有品牌就有市场,就有发展潜力。

2.2反季节生产策略

农产品的供给存在季节差价,蕴藏着巨大的的商机。实行反季节供给,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实行设施化种养,使农产品提前上市。(2)通过储藏保鲜,延长农产品销售期。(3)开发适应不同季节生产的品种,实行多品种错季生产上市。

2.3优质优价生产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趋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家庭农场必须淘汰劣质品种和落后的生产技术,以质取胜。同时,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价格,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4多品种策略

家庭农场想要立足,需要关注周边市场发展动态,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积极引进、开发不同品种,开拓新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销售对路的产品。

2.5加工化策略

在一些各方面都占有优势的家庭农场,可以进一步创建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加工厂。比如,将初期的农产品进行再加工,大幅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家庭农场品牌建设策略

3.1实行规模化经营

创建品牌的必要前提就是要实行规模化经营。因为没有规模化经营,就形成不了规模化的产量,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更打造不了品牌。因此,在一定规模和市场的基础上,家庭农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条件来创建品牌。

3.2推行标准化生产,申请“三品一标”认证

有品牌的农产品价格通常比没有品牌的同类产品高,质量也会更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想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生产时要有统一的标准,并且要实行科学和规范的管理。优质产品就是有“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即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家庭农场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进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3.3做好品牌宣传

要打造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品牌宣传,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1)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宣传媒介,综合运用广告、公关、事件、新闻等各种宣传方式,加大推广家庭农场品牌的力度,做好宣传工作,进而提高知名度。(2)要积极参与农产品展销活动,充分利用农产品博览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推广家庭农场的品牌。(3)发展较快的家庭衣场要积极开拓经营模式,可以加入产品配送服务,或者进行连锁经营,进而扩大农产品营销范围,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4家庭农场的产品营销策略

家庭农场应根据自身农场生产实际和农产品的消费情况来制定灵活的营销方式,这样才能和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为自家农场培养忠实的顾客群,为农产品真正打开销售之路。

4.1人员推销

人员推销是通过销售人员进入到中间商或者是消费群体当中直接宣传农产品,促使消费者购买的促销方式。人员推销算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促销手段,其最大特点就是直接。让推销员和消费者面对面交谈,及时跟进消费者的反馈以调整营销策略,让销售更具灵活性,也是使用最多且推广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

4.2广告

广告是指家庭农场借助某种媒介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一种方式,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等宣传家庭农场的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家庭农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广告策略。广告促销的特点是覆盖范围较广、传播迅速,但广告传播的信息量毕竟有限,同时制作成本较高。

4.3营销推广

营销推广是指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交易活动中,家庭农场以各种手段(农业展览会、农业展价会等)向顾客宣传自己的产品,以提高产品销售量的一种营销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激发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欲望,使农场主能更多地了解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信息。

4.4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一种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交易活动,以达到营销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家庭农场也应顺应时代,抓住机遇,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网络营销的方法主要有,网上商店、自建网站营销、利用地方政府专门的农副产品网站、利用专业的农副产品网站、网络视频营销、微博微信营销等六种方式。家庭农场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利用网络营销增加产品销量,还要依托网络资源学习相关知识,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还要及时信息,让消费者能够快速得到自己所需的产品。

4.5其他方式

可通过“送货上门”“价格折扣”“免费品尝”“免费体验”“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新的方式进行促销。

5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规避策略

农业较之工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家庭农场的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农场主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重点防控好自然风险、疫情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制度风险等五大风险。

5.1自然风险

农业劳动就是要从自然界中收获劳动成果,所以农业基本无法完全规避自然风险,只能通过避灾、减灾等方式,来减少影响和损失。比如,播种时干早少雨,又因为没有及时灌溉,让庄稼错过农时;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冰雹等自然灾害,而影响生长等。国家针对防范自然风险提供了基本的风险保险,家庭农场经营者要熟悉并用好这些政策,以便在风险过后能够更好地挽回损失,同时还可以考虑投保农业商业保险。

5.2动植物疫情风险

对于从事畜牧养殖业的家庭农场,遇到的最大的风险是疫情。比如,当流感发生后,会出现大量鸡、猪患瘟疫死亡的现象。家庭农场的养殖规模普遍较大,所以当瘟疫到来时,如果经营者没有做好严格的防范措施,损失将不可估量。当然,对种植业来说,疫情风险也是不容急视的,比如小麦、玉米就很容易暴发虫灾和疫病。

5.3市场风险

农产品大都是鲜活物品,保质期很短,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出售,因此农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要高于工业产品。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集中收获的季节,由于供大于求,往往量大价跌,农产品卖不出去,不仅效益下降,而且浪费惊人。为了应对市场风险,一方面要重视农产品市场分析,避免掉入“丰收陷阱”;另一方面,要加强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行业协会、订单农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稳定市场,畅通产后渠道,保障收益。

5.4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又被称为道德风险,因为农民并不了解市场经济流通规则,所以很容易引起各种纠纷,常见的是土地流转纠纷。多数家庭农场的土地依靠土地流转,只有土地稳定,家庭农场才能持续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突然违约强行收回流转土地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应对这一风险,救要学会同农民打交道,在长期的土地流转合同上要留给农民3~5年调整一次流转租金的机会,主动协调,避免被动。同时,要善于运用流出土地农民的剩余劳动力,给他们就业机会,重视社会沟通,减少抵制情绪。还要注意与乡村党政力量的沟通,力求矛盾发生时能够获得公正评判。

5.5制度风险制度

风险是系统性的,家庭农场个体无法应对,常见的是政策的变动。为应对制度风险,家庭农场经营者需要重视地方产业政策的研究,科学选择产业。

6结束语

第2篇:农产品展销活动范文

1发展现状

1.1特色产业成效显著

瓜州县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发展了枸杞、蜜瓜、特色林果、设施种植和草食畜五大特色产业。全县建成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81万亩,发展以蜜瓜、枸杞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面积55.9万亩,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已逐渐形成优质蜜瓜、枸杞、果蔬和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布局和生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瓜州县通过内部扶持培育、外部招商引资的方式围绕蜜瓜、枸杞、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支持、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现有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企业达到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51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示范社80家。建成高新农业产业园6个,戈壁农业产业园15个。农产品加工方式更加多元化,加工体系不断完善,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1.3产品品牌化效应逐渐凸显

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化参与的方式不断丰富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瓜州蜜瓜”、“瓜州”棉花、“瓜州枸杞”、“锁阳城”牛羊肉等瓜州地方农产品都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其中“瓜州蜜瓜”、“瓜州枸杞”等优质农产品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借助中国•瓜州蜜瓜枸杞展销会将蜜瓜、枸杞等品牌重点推介,有效提升了瓜州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2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瓜州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到资源条件、产业链建设、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1生产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瓜州县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比较粗放,有不少农民还存在“广种薄收、以量保收”的生产观念,有一定的依赖思想,现代农业科技和精细化生产技术的覆盖面还较小,造成农业特色产业的效益提升速度较慢。

2.2产业联系松散

虽然瓜州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小、散、差”的情况。对内带动能力较弱,企业与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系不紧密,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与商品销售环节脱节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3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瓜州县现有的农产品市场普遍存在规模小、设施简陋、辐射范围有限的问题。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全县内并没有负责收集、分析和市场信息的组织机构,农业和农产品信息分散,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既影响了生产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开拓,从而难以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生产管理标准化程度

围绕特色农业生产和管理,制定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借助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加大农民、技术员和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者、管理者能力水平,认真落实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同时要加强示范点建设,发挥好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强化农业科技落实。另外,要借助中国农科院所设立的“西部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与省内外农业院校、企业的技术交流,完善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保障。

3.2发展龙头企提升产业化水平

围绕重点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的有机结合,重点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强化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联系,加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农民大户,购销经纪人从事农产品的收购、储存、运销活动,真正将农户与企业,与市场联系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市场化发展。

3.3大力推动品牌化经营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在做大做强已经注册的“蜜瓜之乡”、“锁阳之乡”品牌的同时,加强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的扶持工作,形成一批具有瓜州地方特色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外,要发挥好市场的引导作用,通过各类农产品交易推介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快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价格优势的转变。

3.4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

第3篇:农产品展销活动范文

关键词:湖南;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模式

一、研究动态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现状。Bai,YH(2015)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相结合,提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主导模式、农业电子商务主导模式和共同驱动模式三种模式。刘可(2020)对国内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国内“平台+自营模式”“平台+品牌营销驱动模式”“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等11种农村电商模式特点。姚庆荣(2016)研究了浙江遂昌模式、江苏沙集模式和河北清河模式等典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其特征,分析不同模式的共性和差异。郭承龙(2015)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自组织模式和产业再造模式、资源型产业模式和特色产业模式、自产自销模式、“订单+网销”模式、“自产+多平台”网销和共生模式等模式。李秋斌(2018)结合“互联网+”和“精准扶贫”视角,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的具体案例———“淘宝村”模式。

(二)湖南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现状。何建崎(2017)基于“一带一部”战略,提出“PBCGS”多方协同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第六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知名电商发展模式、“基地+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配电商模式、“放心农资进农家”电商模式、综合信息服务型电商模式等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马俊英(2016)认为湖南农资电子商务发展应以B2B2C模式为主,以BAB模式为辅,形成“农资生产企业+实体连锁店+农户”“线上+线下”“手机+电脑”相结合的农资电子商务运营新模式。肖频(2017)在分析不同农村电商扶贫模式优劣势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农村农产品地域性特点,从打造品牌、协同电商平台、鼓励贫困户参与方面,提出“品牌农产品+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参与”扶贫模式。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而关于湖南各地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专题研究相对不足,缺乏对湖南各地区一些具体电商模式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为此,本文以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掌握的资料为依据,在对湖南各地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提出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借鉴启示与建议。

二、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以农产品进城为主,以“互联网+产业+农旅”为特色,以“农户+政府+合作社+农业公司+电商平台”为运营特点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一)邵阳新宁县“人+货+山”模式。新宁县“人+货+山”模式,即建设电商人才梯队、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明星产品、以崀山为契合点创新营销体系,以破解“谁来卖、卖什么、怎么卖”的难题。为培育农产品“卖货达人”,新宁县推进“万千百”电商人才培训工程,即开展10,000人次电商普及培训、培养1,000名电商能人、孵化100位电商精英。为了将产品变成商品,新宁县制定“1+1+N”品牌发展战略,打造1个崀山脐橙、1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崀里果崀”,通过公用品牌整合县域N款农特产品。并积极整合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崀山的资源优势,多次举办中国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为农产品营销带来可观的流量,还入驻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快乐购、苏宁易购、扶贫小店等11家电商平台,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营销活动。

(二)邵阳洞口县“人+货+链”模式。洞口县“人+货+链”模式主要是指人才培育、产业打造、资源链接。洞口县通过搭建“万千百工程”电商培训体系,开发“惠农学堂”小程序,在全县醒目场所悬挂、张贴电商宣传标语,培育本土电商人才。通过全面摸底、梳理全县主要农副产品、乡村旅游、餐饮、民俗等特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建立当地特色产品资源库,输出产品档案和商家档案,并制定供应链标准,对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溯源管理,还挖掘现有产业特色及区域文化,确定“1+1+N”的品牌发展战略(即打造1个洞口雪峰蜜桔品牌、1个区域公用品牌,以公用品牌整合洞口县域N款农特产品),来打造特色产业。经过打造,“洞口雪峰蜜桔”以及“洞乡源味”系列农产品已经成为洞口县农产品的一张靓丽名片。为确保洞口农产品不仅能走出去而且能卖出好价钱,洞口县联合惠农网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对线上网络营销推广、线下产销对接会等多种上行渠道建设方式进行了有益地尝试,通过平台的服务,链接渠道、媒体、政策、仓储物流、加工等资源,最终打造“人+货+链”可持续农村电商生态。

(三)湘西泸溪县“人+货+乡”模式。泸溪县以椪柑和旅游为媒,以农村电商为主要抓手,结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积极探索“人+货+乡”特色农旅电商发展模式。“人+货+乡”是泸溪电商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即“电商人才、特色网货、乡土文化”。泸溪县创新电商人才培训机制,不仅鼓励人才返乡创业,而且注重本土电商人才培育,培育村村有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的本土电商网红。为让农产品转变为网货,泸溪县出台了《关于支持我县农村电商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泸溪县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重点开发了泸溪椪柑、泸溪铁骨猪、合水茶油、泸溪玻璃椒、佤乡米等适宜网销的农产品;针对“非标”农产品输出供应链标准,打造了区域公用品牌“沅味泸溪”与一款明星产品泸溪椪柑、N款农产品形成“1+1+N”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并通过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对接惠农网、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帮助当地农户开设网店,来健全销售网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以乡土文化赋能农村产品,突出地方人文、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耕文化、特色民宿、传统民俗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泸溪县依托“人+货+乡”特色乡村农旅电商模式,逐步实现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乡村变名乡。

(四)湘西龙山县“六大体系”模式。龙山县通过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仓配、公共服务、农村网点服务、人才引育、宣传推广”等六大体系,开启龙山农村电商新模式。龙山县通过整合县内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建设农村产品数据库,打造区域品牌“龙山味道”,成立农产品品检中心,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体系”,来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建立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物流配送站为骨干、村级服务点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搭建全覆盖的能实现代购代销、代收、缴费支付、订票、信息服务、培训和宣传等功能的农村网点服务体系;搭建集电商培训、企业孵化、农产品展示、大数据分析、直播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培训孵化农村电商人才梯队体系;打造以抖音、今日头条、微博、公众号、腾讯为主的全媒体多形式宣传推广体系。

(五)永州祁阳县“政府+电商平台+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永州祁阳县“政府+电商平台+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指祁阳县商务和粮食局搭建电商平台,与京东、阿里村淘、嘟嘟牛等45家电商平台和企业签订了入驻祁阳县电商产业孵化园协议,邀请阿里巴巴、神州买卖提、农商通86077、友阿、金荣商学院等金牌培训讲师开展电子商务实操培训,引导农户在淘宝网、“农村e邮”等平台开店创业,销售土特农产品。另外,祁阳县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了订单收购、合作共建的关系,设立大米、红爪姜、槟榔芋、茶叶、竹制品、鱼类、土鸡等线下产品直采直供基地,让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采购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形成祁阳品牌。

(六)常德石门县“电商平台+农特产品”模式。常德石门县“电商平台+农特产品”模式是指石门县以石门柑橘为核心农产品,开展“网上供销社”“特色中国·石门馆”电子商务项目,与天猫、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进行电子商务合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将线下优质资源与先进的线上营销手段结合,借助网络平台,将农产品迅速销往北京、上海、新疆、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并建立完整的溯源系统,为上网的名优品牌和地标产品配上身份证,以不断提升石门柑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石”字号精品走向全国。

(七)娄底冷水江“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娄底冷水江“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是指冷水江形成了以黄桃、葡萄、蓝莓、杨梅为主,养殖业、蔬菜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紧扣响莲葛根产品、眉山葡萄、水云峰黄桃等特色农产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通过建基地、强龙头、拓市场,打造高品质拳头产品。同时,建设三级服务体系,实现了市里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里有电子商务服务点,借助互联网打通产销通道。

(八)怀化“互联网+农产品”模式。怀化辰溪县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与京东、邮乐购、友阿微店等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开设线上电商扶贫特产专区,专门推送宣传销售辰溪农特产品。同时,完善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县里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村分别建立电商服务站;推动电商企业、平台等与农户对接,上门收购农产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电商专家对群众免费进行电商知识培训,每年对全县村干部、种养大户集中进行“充电”。“水果之乡”麻阳苗族自治县为推动水果销售,增加果农收入,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该县出台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构建有利于电商发展的人才环境、支撑服务体系及配套政策;组建了麻阳电商协会,建立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并招商引资4亿元,建立了麻阳大农业电商物流产业园,构建“中心(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协会(县电商协会)+园区(县电商产业园)”的电商产业发展体系;并鼓励农业重点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等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农产品销售。

(九)衡阳耒阳“四主模式”。衡阳耒阳“四主模式”是指耒阳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责、群众主体”的原则,着力“供应链建设、电商人才培育、电商平台对接、农特产品展销”等重点环节,扎实推进农村电商工作。耒阳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将电商工作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并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层层压实责任,以政府为主导“细谋划”,唱响电商扶贫“主题曲”;以部门为主抓“搭平台”,通过强化保障、优选能人、搭建平台、完善物流配套来充实电商扶贫“新力量”;以企业为主责“建纽带”,通过积极调动企业帮扶动力、努力开创帮扶新模式、举办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来拓宽电商扶贫“新渠道”;以群众为主体,通过建立电商综合服务站和搭建电商渠道来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增强农户“获得感”。

三、启示及建议

(一)必须培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通过总结提炼湖南各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发现,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产品和产业。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名、优、新、特、稀农产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好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认证和质量溯源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在品牌设计和培育中,融入人文、地理、风土文化,塑造农产品品牌个性。提升农产品服务质量,提高农产品认知度与美誉度。

(二)必须建设电商人才队伍,树立先进典型。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电商人才队伍的推动,离不开榜样的引领。所以,各地要将电子商务知识纳入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和教育内容,提高干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配备专业的培训团队,开展各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重点培训涉农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等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以本土培养为主,人才引进为辅,以大学生村官、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为重点,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加强与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合作,为农村电子商务持续提供培训和输送专业化人才。

(三)必须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整合。各地要积极整合政府、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农业企业、合作社、银行、学校和农户等多方资源,要在政策、资金、运营、信息等方面进行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协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第4篇:农产品展销活动范文

【关键词】水县;农业发展方式;有效措施

1加快彭水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重庆市彭水是农业大县,一直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近年来,彭水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抓手,农业发展出现新的机遇。2014年彭水农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但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缓慢,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这说明,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必须要为农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释放农业科技红利,提升农业效益。这对促进彭水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转变彭水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路

2.1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

彭水地处武陵山区,土地瘠薄分散,农耕方式粗放。长期的粗放型生产,致使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剧。粗放型农业经营管理,导致产业链条过短或缺失;资源分配不均,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季节性过剩。因此,有必要走集约型生产道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农场品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地域、季节的合理搭配,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环境友好的集约型绿色产业转变。

2.2由单一追求产量和经济增长向农业发展多元目标转变

在继续提高粮食、蔬菜、经果、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应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将农业做出特色,做出效益,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充分利用彭水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等,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乡村文化节,开心农场等活动吸引资金和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

2.3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

彭水现有农业种养规模均相对较小,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养为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规模较小;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种植户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设备和技术,难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因此,必须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种养能手,对个体户进行兼并重组,合理分配和利用生产资料,实现组织化规模化生产,以壮大实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实现深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彭水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

3.1加大力度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涉农资金的落实,减少涉农资金的非农转化,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引进和培育适合彭水高山气候的良种,确定主推品种;做好水土保持、良田保养与休整工作。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农机水泵等灌溉设备、修建沟渠,做到旱有蓄水,涝有排渠,改变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被动现状。确保农资机具的充沛供给和技术咨询服务,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力劳动强度;加强农村养殖圈舍、渔场的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耕作与生产。

3.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转变彭水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彭水农业企业逐步壮大,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延长。但大多数农民企业仍存在注册资金不足,小、散、乱、差的问题,企业效益不高、活力不够,长期依靠政府扶持,难以自我维持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亟需企业的科学规划和兼并重组,以壮大实力,打响品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如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的培育和监督管理。加大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投入,继续做好全国“一村一品”的培育和打造。鼓励农业企业不断优化体制,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和源发动力,加快新兴规模化、品牌化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成为有生命力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增长的农业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3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目前,彭水县内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留守妇女和年老者,在体力和文化水平方面远远达不到实现现代农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智力投入,培育一批新型农民。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引导,鼓励和帮扶毕业生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培育成为种养能手、创业才俊和致富领头人。通过对多方人才的吸引,培养一批有眼光,有魄力;懂技术,肯学习;能种田、会经营的年轻一代的新型农民。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转移。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的联系,继续促成多处“校地合作”,促进生物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4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5篇:农产品展销活动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南充

近年来,随着南充市脱贫奔康产业园迅猛发展,农产品市场销售压力与日俱增,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全市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综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农产品营销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1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

1.1营销方式

目前,南充市农产品销售主要有传统、直销、网销3种模式。以农户—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模式占85%以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小规模、大群体、面对面交易方式特征明显。企业—消费者、基地—消费者的直销模式约占10%,主要集中在温氏、天兆、绿科、广丰等标准化程度高、产品批量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基地—电商平台—消费者的网销模式不到5%,主要集中在金科、百科、元斗桃园、槐树土鸡等生产企业和绿蚂蚁、绿邦、邮乐购等第三方网销平台。

1.2品牌现状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342个,其中2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有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充、南部;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分布在仪陇、阆中。依托“三品一标”等系列优质农产品,创建国家驰名商标9个,省级著名商标40个;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成功创建南充市“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3市场配套

目前,南充市有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友信龙农产品交易市场2个市级农产品批发市场,6个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大中型产地批发市场。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阆中圣果市场与省农业厅联网建立了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全市农牧、商务、供销等部门依托项目,扶持业主建有农产品保鲜库30个左右,仓储能力约5万t,主要分布在市辖三区及西充和阆中等地。

2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2.1知名品牌建设滞后

2.1.1品牌意识不浓。目前,南充市大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运作水平不高,客观上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淡薄,生产业主对品牌的溢价能力认识不足,以致诸多名、特、优农产品尚无品牌,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2.1.2品牌营销不专。长期以来,政府农业部门只擅长抓技术指导和基地建设,缺乏品牌营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导致农产品品牌营销渠道单一、方法简单、传播空间狭窄、宣传效果有限。

2.1.3品牌支撑不力。南充市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规模小、总量少、标准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产品“杂、散、弱”现象突出,无法满足品牌对产品的均质化、优质化、批量化要求。

2.2农村电商发展滞后

2.2.1氛围不浓。地方党政领导对农村电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文件、会议和口号上,缺乏实际的推进措施,缺乏科学发展规划和配套扶持政策,抓农村电商的氛围不浓,农村电商发展的环境不优。

2.2.2统筹不力。目前,南充市的农村电商大多是民间企业自发组建,缺乏政府统筹,农村电商企业大多孤军奋战,企业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运行成本高,亏损严重,电商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2]。

2.2.3对接不佳。网商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产销对接不佳。一方面网商找不到适合网销的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产品因找不到好的销路而贱卖伤农。

2.3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2.3.1市场布局不合理。一是缺乏产地交易市场。各级政府缺少权威性的、符合生产需要的产地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导致市场建设发展缓慢。二是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贸市场的建设未能与新建小区相配套;另一方面,现有农贸市场也存在配套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面积狭小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生活需要。三是缺乏城郊菜农直销摊位。在各大农贸市场及其周边,供城郊菜农直销的摊位严重不足,导致菜农不得不以低价出售给“菜贩子”,或因菜价低、卖菜难而放弃种菜。

2.3.2冷链体系不健全。一是产地保鲜库严重不足。全市现有产地保鲜库储存能力约5万t,而全市农产品年生产量约760万t,保鲜储藏能力与产出能力严重不匹配,导致农产品出现周期性的“旺季烂,淡季断”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农业收益。二是保鲜库布局不合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相关部门项目整合差,保鲜库建设各自为政,导致出现“有需求的库需不足、已建成的又闲置浪费”现象。三是冷链设施缺乏。由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运输车辆和销售终端保鲜设施,造成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损耗严重,品质下降。

2.3.3信息服务不到位。一是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信息标准不统一、数据差别大,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所适从。二是信息获得成本高。目前,第三方商业信息大多需付费购买,部分还作为机密数据不对外公开,生产者获得信息的间接成本高。三是信息渠道少。目前,农产品信息体系不健全,渠道少,导致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好产品难卖到好价钱。

3农产品市场营销对策

3.1大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3.1.1建立运营机制。一是成立品牌发展协会。按照“政府统筹、企业主体、市场运营、政策激励”的原则,由协会组建股份制公司,用市场手段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合力推动区域品牌建设。二是建立授权退出机制。按照运行有资质、生产有标准、质量有保证、产品有品牌的原则,由协会对自愿申请使用“好充实”标识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审核通过者方能使用标识。对使用标识的企业全程监管,对产品质量问题“零容忍”,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立即撤销其用标资格。三是建立使用激励机制。对积极使用“好充实”区域品牌的企业,在产品包装、品牌宣传、政府采购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四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健全监管体系,加强认证监管,完善检测设施,壮大检测队伍;依托平台和网络,形成源头可查、过程可控、质量可靠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3]。

3.1.2加强品牌营销。一是迅速提高知名度。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利用全国性展会平台,举办南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题新闻会;在央视或发达地区省电视台投放“好充实”农产品广告;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有影响的报纸杂志进行宣传;在高速路旁设立高炮广告,在机场、火车站等人口集散地设立平面或灯箱广告。二是搭建营销平台。建立“好充实”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发手机App,打造“好充实”电商平台,切实开展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三是举办展示推介活动。积极组织南充品牌农产品外出参展,所有涉农展会都要突出宣传“好充实”区域品牌;举办南充特色优质农产品迎春展销会暨优秀农业品牌展示推介会,促进鲜活农产品抢占本地市场[4]。四是举办“嘉陵江农业高峰论坛”,确立南充嘉陵江流域和丘区现代农业的主导地位,增强南充农业影响力。

3.1.3做好政策保障。一是明确职责。出台专门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形成打造“好充实”区域品牌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大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充分保障“好充实”品牌的运营和推广,支持农业企业到发达地区、重点城市建立“好充实”线下实体店。三是建立保险机制。为区域品牌农产品购买质量保险,建立化解和处置农产品质量纠纷的保险机制。四是纳入项目建设。把农业品牌创建纳入南充市“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抓手。

3.2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

3.2.1成立电商协会,实现抱团发展。引导有一定基础的电商企业牵头成立电商协会,将有关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降低运行成本。

3.2.2建立电商园区,完善服务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原则,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创办电商产业园。政府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配套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人员培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和贮藏保鲜库、农产品分拣车间等基础设施,让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入园开办产品销售实体店,实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招引电商服务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入园发展,为网商提供网页制作、网店装修、产品照相、图片美化、广告文宣、包装设计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村电商接地气、平民化、大众化,形成全民触网的良好发展格局。

3.2.3整合项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农业、交通、商务、经贸等各类项目资源,完善农村宽带网络、通村水泥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供销、邮政等现有资源,布局农村电商乡镇和村级服务网点,为城市工业品下行、农村农产品上行提供硬件和体系支撑。为农产品直供终端在小区落地提供方便,协助落实好安装智能保温电子货柜和社区便民服务店所需场地、用电保障和日常管护等事项,切实解决农产品电商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3.2.4开展人员培训,培育优秀网商。财政专项支持农村电商人员培训工作,让想开网店的人通过培训迅速入行;让对电商感兴趣的人,继续学习深造;培养电商人才大军,培育南充本地优秀网商,打造南充本地知名电商平台,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

3.2.5搞好产销对接,选准切入产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丝绸、桑茶、牛肉、南充冬菜、杨鸭子等有一定知名度且便于网销的产品上网销售,打开局面,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全部农产品网上销售。

3.2.6加强招商引资,实现借船出海。政府应加大对电商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在他们的平台上开设南充特产馆,让南充网商进馆开店,借用淘宝、京东等知名平台推广和销售南充特色农产品。

3.3大力推进市场交易体系建设

3.3.1统筹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中心。一是统筹规划。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规划预留13.33~20.00hm2土地作为县域农产品产地交易中心建设用地,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整合农牧、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的项目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分批分期建设。二是拓展功能。配套建设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专业化的产品保鲜库、农产品分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信息交易平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硬件设施,实现农产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储藏保鲜、信息、产品交易、物流配送和质量监控等服务功能。三是市场运作。按照“政府统筹、项目扶持、企业主体、资源共享”原则,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中心,为境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产品销售方面的社会化有偿服务。

3.3.2合理布局农产品直销服务网点。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利用社区和政府公共资源设立农产品直销网点和早市临时摊点,以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强力推进“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进超市的“门槛”,发挥超市对本地农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

3.3.3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农贸市场。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城市农贸市场中长期发展规划,改变目前农贸市场建设、布局、配套不尽合理的现状。对新建居民小区要注重农贸市场的同步建设、同步配套,防止新市场出现老面孔,留下的“后遗症”;对现有传统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配置经营、保鲜、检测、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功能齐备、满足需求、现代化水平高的购物环境。

4参考文献

[1]高丽丽.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260-261.

[2]吴菲菲.农产品市场营销分析:以褚橙产品营销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9):181.

[3]樊冲.平山县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