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身心健康规划范文

身心健康规划全文(5篇)

身心健康规划

第1篇:身心健康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安全教育;职业规划;积极心理学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比较突出的现状

(一)在校大学生学业安全问题

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随着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同时,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在大学里还有一些学生把挂科当成“荣耀”,平时不认真学习,上课能逃就逃,通宵玩游戏,导致成绩下滑、补考、旷课、违纪等问题而延迟毕业。还有部分大学生期末考试就临时抱佛脚,只求能及格;沉迷游戏、沉迷网络、逃课等现象;没有成就感、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求知欲不强烈、学习没有紧迫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前途迷茫,就业选择困惑,未来发展不确定。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将来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长期目标,又无近期学习计划。因此,对学习有逃避心里,缺乏自身考虑,才会出现荒废学业。

(二)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问题

1.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异地学习,远离家庭。在这一阶段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强烈要求独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就影响自制力还不够强的大学生。调查显示,在男生群体里,承认自己吸烟的占13%,承认自己饮酒的占30%;在体育锻炼方面,男生有27%的学生以“没有时间”“缺少运动伙伴”为理由不参加体育锻炼,女生有50%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症状方面,30%的学生感觉自己“注意力不集中”,33%感觉自己“情绪低落”,35%的学生感觉“记忆下降”,有28%的学生有“失眠多梦”等现象。

2.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多所高校新生入学前心理健康测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良好,但有少部分存在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比较迷茫、个性有些较偏执、担心陌生的环境;敏感、强迫及其他烦恼。大学生活动范围限于从家门到校门,并没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容易使他们陷入理想主义。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起伏大,易兴奋、冲动、喜欢感情用事,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他们成功时情绪是积极的、愉快的,甚至骄傲自满,这种情绪被激起,即使刺激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他们受到挫折时意志消沉、悲观失望,贬低自己,这种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对所有事情提不起兴趣。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不顾客观条件,不理智,固执己见,急躁冒进;热情高,但缺乏韧性和持久性,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的增加而失去信心,导致事情有始无终。

(三)校园贷侵入校园

部分学生家里经济有困难,为了自身求学的需要或创业资金的不足通过校园贷来缓解;还有部分由于社交范围较广、或受到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攀比消费,导致他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自身资金无法满足大量的消费支出,只能通过校园贷来弥补;同时,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只限于困难学生学费部分,对大学生其他需求信贷不支持,这也是导致民间非法贷款渗透到各高校原因;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线上业务平台繁多,网上消费十分方便,各种支付方式恰好符合资金不足学生的消费欲望;线上线下形式贷款方式多样化,金融监管部门信息技术还无法全面监管;许多大学生没有相关金融知识,忽略了高利息、高费用的事实,最后造成无法支付高额本利额。

二、新经济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1.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为社会繁荣昌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大学生思想教育应与时俱进,既要跟进时展,又要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的必然需要。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适应和驾驭现代社会复杂环境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生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还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的定型。正确的人生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诉求多样性、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思想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也突现。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创业就业意识,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人生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适应和驾驭现代社会复杂环境的需要。

(二)大学生学业安全教育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分析自我特点、自我定位后,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大学期间开展持续自身的培养,并积极实现其目标的过程。教师引导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来考虑。若是对自身认识不足,规划也就无法实施,就很容易出现迷茫,不知所为。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对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与自己需求加以引导,如入学第一天开展专业介绍及在专业老师引导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辩论赛、演讲等活动;暑期开展新生社会实践活动或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将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对自我进行深层了解,为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进而明确学习需求。

(三)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管理途径

1.身心健康教育理念

首先,身心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完善身心健康工作机制,借助学校自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把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如创新身心健康教学方式方法,体育教师和心理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完善心理宣泄体验馆、心理咨询工作室;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如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体育课程四年不断线;严格管理学生作息时间等。其次,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增强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2.创新身心健康教育模式

大部分高校还是以矫治和预防为主导,对少数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帮助和输导。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新经济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将来就业、生活的不确定,影响身心健康诱因也就客观存在。因此,倡导积极心理健康学为主导,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治愈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学会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中提倡的“立德树人”的体现。积极心理健康学可以发掘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理念。教师通过构建以教育为主,预防和干预为辅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积极心理的开发,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多层面共同和谐发展,针对性强的立体教育模式。

3.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2018年11月《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时了解遭受欺凌、校园暴力、性侵犯以及沾染等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要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要定期对师生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心理疏导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将由过去的心理疾病干预和矫治模式,转为学习咨询、职业生涯咨询等领域扩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丰富心理咨询内容,主要面向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情感问题等。在关注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家长、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也需要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科学化与现代化,推广应用更方便快捷,更容易让大学生接纳,自主参与学习。如: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设网络课程、慕课、智慧树在线学习;心理专业人士在线咨询、在线进行心理测试、BBS等形式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四)校园贷防范措施

1.学校层面

应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针对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金融专业知识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金融风险防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学校加大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在校园110信息平台上增加大学生上网安全保护措施。

2.国家层面

金融监管部门严格审核校园贷款业务;对放贷企业催收行为提出规范要求;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大学生信贷产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地方银行积极探索校园贷业务,让校园贷款合法合规化,以防民间非法校园贷款侵害大学生利益;建立大学生征信机制,完善大学生信用系统,对不良记录的大学生严格其贷款条件。金融监管部门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对信贷业务资金流向进行全方位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加大法治监管力度。

三、总结

第2篇:身心健康规划范文

关键词:体适能课程;高中体育;应用

高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积淀、科技创新发展、变革动力激活具有重要意义,物质生活持续向好的同时高中学生的膳食结构与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肥胖、近视、高血压、神经衰弱等问题成为困扰青少年健康的新因素,高中学生的文化课程压力较大且运动时间有限,身体素质指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体适能教育角度切入能拓展和丰富高中体育教学内容,改变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丰富体育教学内涵,因此以高中学生身心发育特征为准绳,使高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高中学生健康认知的同时,提升高中学生身体技能,奠定终身体育的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体适能课程作用分析

高中体适能课程同时涵盖了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2大模块,前者重点关注高中学生的心脑血管、骨骼肌肉以及其他器官组织的全面发育,使高中学生能够进入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依托肌肉耐力、身体柔韧度、心肺耐力等指标有效评价高中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后者以高中学生的综合环境适应能力为主要提升目标,确保高中学生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快速适应,涵盖了协调性、灵敏度、平衡力、反应速度等关键要素,健康体适能与技能体适能共同构成了体适能课程。

1.1有效发展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同时也是体育教育的主要构成,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要以学生健康体魄与积极心理培养为主要目标,认知、技能、情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与健康认知发展均需要依托高中体育课程实现。体适能课程对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引入体适能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高中学生健康发展需求,推动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认知、表现、情感等层面有效发展高中学生的健康体育理念与身心健康行为。

1.2适应体质提升需求

高中学生需要以文化课学习作为主要任务,高考指挥棒下体育课程处于弱势地位,教师与家长给予的发展支持明显不足,高中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往往难以抽出充足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大多数高中学生受外部环境影响缺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习惯,家庭、学校、社会、个体的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高中学生健康问题更加突出。高中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逐渐趋于成熟,因此体育教师应激活高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科学方法实现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体适能课程从认知、技能、情感等角度入手,促使高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并纠正错误运动方式,发展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并帮助其在有限时间快速掌握基础运动知识,明晰健康体适能对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这将更好地适应高中学生体质提升的需求。

1.3拓展体育教育范围

终身体育的实现要从体育教育的持续拓展入手,完成“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的延伸,而体适能教育恰恰可以作为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彰显体育的健康性与公平性,发挥体适能教育的趣味性与终身性优势,使体育和健康的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适量的运动负荷也会推动高中学生身体持续发展。体适能课程将实现高中学生健康认知拓展、运动实践提升、身心健康强化等目标,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原则,引导高中学生遵循身心健康规律不断成长,有效完成高中学生的健康干预,拓展现有体育教育范畴,促使高中学生在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实现体适能的全面发展。

2体适能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体适能系统测试,科学制定教学规划

体适能测试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高中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教师通过系统性的规划设计能及时获取高中学生身体动态变化,体育教师可依据体适能测试结果为高中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目标清晰而明确地开展体育教学设计规划。体适能测试要全面反映出高中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性素质等,如教师可以在体适能测试中引入50m冲刺跑、1000m耐力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立体前屈等测试项目,依托这项项目体育教师能够准确把握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通过学生体适能指标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比确定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指标,在体适能测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确定不同高中学生的体适能标准。此外教师在测试过程中可以积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如3min台阶测试可以较好地测定高中学生的心肺耐力情况;重复竖直弹跳能较好地测定高中学生的肌肉耐力情况;抓握力测试有助于高中学生肌肉耐力的测定等,通过我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同龄段学生对比,能更好地发现我国高中学生的体适能不足和短板。教师在完成高中学生体适能多维度测试后,应该制定适合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坚持分层个性的基本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个体基础条件以及体适能情况将高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学活动,更加准确地贴近高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保高中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成长和进步,高中学生的体适能锻炼将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效果,同时减少高中学生因为方式或强度不当而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体适能课程的精心设计将更加有效地发挥体育课程优势,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要注意运动项目的丰富、文字语言的生动、运动强度的控制和运动引导的趣味,激活高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并带给高中学生愉悦运动体验,使其在玩、学、练的过程中稳步发展体适能。

2.2借助现代技术,拓展体适能课程

体适能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运用有助于高中学生基础体适能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育,这需要高中学生形成长期的运动习惯与良好的参与态度,高中体育教学时间对体适能教育而言明显不足,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体适能课程覆盖范围,实现从体适能课堂向日常生活的全面延伸。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相关智能设备的普及使体适能课程逐渐打破了时空界限,这对体适能教育的全面覆盖具有积极意义,体适能教育将在高中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渗透,体适能课程将对高中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高中学生增加课后训练环节,依托微信运动、华为运动、小米运动等平台和软件与高中学生展开进一步的交流互动。高中学生在家中依然可以与教师展开交流与互动,智能手机和运动手环等设备能够详细记录高中学生的运动状况,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状况给予高中学生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持续改善高中学生的运动状态,互联网平台为高中学生的运动数据共享提供了良好条件,使教师能实时把控高中学生的运动状态,给予高中学生更及时的建议。为进一步激活高中学生课外体适能锻炼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展开“步数比拼”“卡路里消耗赛”“体适能PK”等趣味竞赛活动,引导和激励高中学生深度参与活动,这将帮助高中学生形成更好的运动习惯,体适能锻炼也会逐渐成为高中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2.3打破学科界限,认知实践协同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的情况较显著,体育课程长期游离于其他学科之外,体育教师自身能力与教学基础导致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未能引入其他学科知识。体适能课程不仅要建构起全新的运动理论和教学体系,更要将健康生活方式与积极生活态度引入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切实改变广大高中学生的状态,简单地调整体育项目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例如,美国基于体适能理论建构的“SPRAK”课程就实现了体育、生理、人体运动学、营养学等课程的全面整合,这对我国体适能课程建构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增加理论课程占比,同时强化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高中学生能形成更全面的认知与理解。鉴于高中体育教师往往不具备交叉教学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网上丰富多样的慕课资源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拓展,在室内开展运动生理学、营养学、体适能与运动健康等课程教学,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视频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参与研讨,使学生及时发现当前生活状态存在的问题,积极尝试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睡眠节奏等方面做出调整,真正实现体适能教育的认知与实践协同发展。

3结语

体适能课程的引入有助于更好地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终身性,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并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为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支持,引领体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佳薇,崔明月.融入体适能训练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694-1696,1699.

[2]阳家鹏,徐佶.体育锻炼态度对青少年有氧体适能的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1):91-96.

第3篇:身心健康规划范文

一、校园环境建设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环境育人是现代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美”来陶冶人的情操、静化心灵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是指以美的标准培养人的行为和情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美育,可以让人拥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以及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受益终身。校园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窗明几净的校园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这种心理上的影响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二、校园环境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和原则

校园环境设计从校园硬件基础设施、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满足师生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校园硬件设施是学校的主体,是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景观环境是校园环境的基础,通过植物的种植和搭配美化校园环境。人文环境能够凸显校园文化的氛围,是学校文化风貌的体现。

(一)校园硬件基础设施设计

校园硬件基础设施是学校功能的体现,为校园教学、生活等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职能。校园硬件基础设施的设计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现人体工程学、环境科学和使用功能等科学特性。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需要充足的采光、均匀的照明,应减少强光或弱光对学生的影响,缓解学生的疲劳、紧张和焦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室内温度和湿度也应保持适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舒适度,良好的通风能够保障学生的健康。教室应当选择柔和的色彩营造安全、舒适的氛围,如浅蓝、浅绿、米黄,给人以舒适宜人的视觉感受。在宿舍建设方面,应当提供明亮、卫生、整洁的宿舍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天的学习后好好休息,达到放松的目的。其他设施如运动场也是校园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是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形状、位置和布局都应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应符合校园的整体规划。

(二)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作为学校教育环境的辅助,是校园灵魂的展现,应利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加以规划和设计。校园景观设计需要处理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关系,根据建筑的类型、特点和气质选择合适的景观,以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连续创造的自然艺术形态。校园景观设计应突出景观生态学理念,在设计中强调生态与环境的结合,以更好地展现校园环境设计。在绿色种植设计上,应利用乔木、灌木和花草进行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的复合式立体种植,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绿化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校园主干道两旁种植常绿树和阔叶乔木,并搭配四季花卉和彩叶植物以增加景观的视觉体验。在区域景观设计中,应当突出空间的组织与划分,依据不同的空间进行不同的景观设计处理。如生活区的景观设计应有别于教学区景观设计,多种植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园林保健植物、芳香植物等增加观赏性和生活情趣,促进师生身心的放松。在景观布局上,可以增设景观建筑、园林小品和带有艺术气息的雕塑来强化校园环境的景观氛围。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与校园基础建设整体统一,达到美化校园环境的目的。

(三)校园人文环境设计

校园人文环境是指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想情操、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校园人文环境设计应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挖掘其历史内涵、提炼其人文精神和校园品位。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有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还能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引导认识的积极作用。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传统、荣誉和地方资源,这些都是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因素。学校可利用名人效应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荣誉感,利用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认同感、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社会的热爱。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可以用于文化氛围的营造,如在建筑物内的主要位置展示建筑的历史和变迁,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对于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也应和校园景观环境一样,做到与校园基础设施的协调统一,同时应当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校的人文环境,以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

结语

第4篇:身心健康规划范文

(美)戴维•坎普编、潘潇潇译的《康复花园》,主要以促进人类健康为原则,辅助人们治疗心理与身体方面疾病为目标的景观设计类书籍,对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改善社会疗养康复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作用。康复花园不仅利于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人们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精神紧张,起到安抚情绪、舒缓精神压力的作用。所以,本书精选国内外经典康复花园案例,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阐述康复花园设计的理论知识,对人们创建良好医疗康复环境具有指导作用。该书分别从康复花园类型、功能作用、构建元素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所选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析,可使读者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论述形式中,快速掌握书中内容,可读性极强。

农业生态花园宗旨是在规划农业园区时,利用科学手段创建一个接近自然、充满人性化的生态环境氛围,让人们身体在此环境中得到治愈与疗养,在宁静氛围中找回内心的平静与祥和,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医疗康复主要目的是帮助患病者恢复身体健康基础上,为其疏导因疾病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化解负面情绪,与农业生态花园建造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处。《康复花园》强调生态景观虽有助于患病者恢复身体健康,但更重要的是利于人们放松心情——不管是患病者还是健康人群,都可在良好生态环境中获得心灵慰藉。所以,促进农业生态花园在医疗康复中的融合发展,对提升医疗康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农业生态花园的创建,可为实现理想医疗康复目标提供最佳疗养康复空间;其次,农业生态花园所设置园艺活动,可让人们在亲自参与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强化身体运动机能,忘却悲观思想;最后,生态花园中的各类动、植物可刺激人类视觉、听觉及嗅觉等感觉器官,让人们各身体器官活跃起来,以降低其患病的概率。

根据上述内容来看,农业生态花园在医疗康复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相关人员应充分认清这一点,积极促进农业生态花园在医疗康复中的应用。作者参与昆明医科大学2020教研教改一般课题(2020-JY-Y-028)、昆明医科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研究课题(CXCY2020002)时,发现康复花园未来发展趋势良好,且《康复花园》也明确说明康复花园的设计与建设,必须遵守应用方功能需求与构建意见,并以此为标准选取建设要素,最大限度发挥花园治愈、疗养作用。因此,设计师可以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与该书内容为参考,从以下两方面深化农业生态花园在医疗康复中的应用实践:

一方面,针对医疗康复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农业生态花园,加深人们对疗养康复性农业生态花园的认识。农业生态花园与其他景观园艺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实行功能区域划分,即可根据使用功效不同将生态花园划分为不同区域,以满足使用者应用实践需求。所以,创建医疗康复空间前,农业生态花园设计者需对医疗康复类型有所了解,如开解心理问题、消除负面情绪、延缓器官衰老等;之后再按照疗养康复需求划分农业生态花园功能区域,确保所建花园生态环境符合医疗康复要求。此外,《康复花园》详细解读了不同疗养康复功效的花园设计,人们可将这些理论知识作为宣传推广内容,使人们清楚意识到构建疗养康复花园的必要性,为促进农业生态花园的融合应用奠定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具体创建时汲取传统医学中的优秀理论与实践经验,将人文关怀融入设计、建设细节之中。经国内外诸专家学者研究表明,传统医学对构建符合医疗康复需求的康复花园具有辅助作用。人们将农业生态花园运用于医学疗养康复时,应先提前熟悉并掌握传统医学相关知识信息,如中医明确表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推动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将这些信息作为指导康复花园建设的理论依据,创造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疗养康复类农业生态花园。《康复花园》不但利用大量高清、精美的图片介绍国际经典康复花园案例,还借助细致绘图技术和手绘图纸,展现所选康复花园建设细节,对人们处理花园建设细节有借鉴价值,因此,在农业生态花园中体现人文关怀时,人们可以此内容为参考,发展以人为本的医疗康复体系。

第5篇:身心健康规划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啦啦操;必要性

1幼儿啦啦操的发展

在2016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和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再次联合出版了全国第二套啦啦操规定套路和示范套路将幼儿啦啦操列入其中后,幼儿啦啦操开始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学校幼儿啦啦操的学习和举办、各种培训学校幼儿啦啦操的表演、幼儿啦啦操教师的专门培训等等,使得幼儿啦啦操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家长等知道和了解了幼儿啦啦操是什么。幼儿啦啦操动作简单、节奏欢快、变化较少、编排简易、参与人数多,成为各个幼儿园举行活动的首选。由于啦啦操运动项目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啦啦操运动项目走向正轨,因此幼儿啦啦操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在2017年首届全国幼儿啦啦操锦标赛在清华大学体育馆举办,标志着幼儿啦啦操已完全可以以独立赛事存在于啦啦操运动赛事之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学校开始主动投入到幼儿啦啦操的学习和教学中,开启幼儿啦啦操发展的新方向。幼儿啦啦操的发展对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它填充了啦啦操项目在幼儿阶段的空缺。

2幼儿啦啦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幼儿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刻,幼儿身心健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将来的自身发展。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对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而大都集中在培养良好的性格、与人交流以及动手能力上。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在不断地鼓励下才会有一个良性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舞蹈上的规划,也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适合去学习舞蹈,如果在幼儿园期间进行比较难的舞蹈,可能不小心会对某些孩子带来一些自卑感,如果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又会显得没有章法或是形成不了该幼儿园的特色。因此,幼儿园应该寻找简单同时又有一定风格的舞蹈活动作为该幼儿园的特色项目,并且可以推广出去和各个幼儿园进行互动或是举办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比赛,从而进一步扩大幼儿的交流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啦啦操课程的优势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培养幼儿园教师做准备,在学校期间主要开设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课以及各种手工、舞蹈课程,其中舞蹈课程均以中国舞居多。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开展的舞蹈课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中国舞和民族舞,在期末的考核中也已成套的授课内容进行考核。该学院在学前教育上也很少有大型的专业比赛,除了每年陕西省的学生技能大赛外几乎没有其他比赛的机会,而且学生的技能大赛因为赛事的规章和规程也仅仅是个别同学可以参加。2015年学院引入啦啦操专业教师,起初该学院为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及贯彻阳光体育活动,学院每年会参加陕西省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派专门的啦啦操教师对教育系的体育课上进行一部分啦啦操的授课,目的是在每年的教学中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在通过训练和选拔后,最终能参加比赛,获得一定的运动成绩。在近四年的教学实施后,在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二名、花球啦啦操第三的好成绩,在2016年陕西省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二名、花球啦啦操第三名、街舞啦啦操第三名;在2017年陕西省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一名、花球啦啦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2018年的全国啦啦操联赛(重庆渝北站)中,学院获得了青年丁组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取得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的参赛资格,这几年学院的啦啦操项目加速发展。从2015年到2018年的这几年中,学生对啦啦操项目的喜爱、学院的运动成绩、优秀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受重视和受喜爱程度,大大促进了在校领导和学生的重视,幼儿啦啦操在各个幼儿园也得到了发展和重视。

4总结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幼儿啦啦操的发展以及啦啦操项目的推广都非常需要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在各个教育行业和学校开展。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啦啦操非常有必要,不仅促进啦啦操项目的扩大和发展,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加技能,提高就业率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育林,寇磊,王晓东.近5年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J].中国学校体育,2018,(08):1-6.

[2].孙瑶.论啦啦操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6,(35):130-131.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