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第1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本文以问卷法对甘肃省东乡县(东源乡、达板乡、果园乡、唐汪乡)四个乡村的200名东乡族妇女进行了健身观的调查,对他们健身观的趋向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籍以了解甘肃省东乡族妇女对健康价值观的理解。

关键词 甘肃省 东乡族妇女 健身价值观

一、前言

自古以来,健康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观,意指人们对良好健康状态正确、全面性的认识程度。本文试图对东乡族妇女的健身观进行调查分析,籍以了解东乡族妇女对健康理解与认识深度。这将对东乡族妇女开展与普及健康理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本研究的目的出发,对东乡县四个村(东源乡、达板乡、果园乡、唐汪乡)200名东乡族妇女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东乡族妇女健康观取向

依据东乡族妇女对健康观的评价结果,对14个原始变量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提取主因子,选取有较大贡献率的4个主要成份,作为分析原因的潜在因子。对原始载荷矩阵用极大方差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按各主因子中载荷较高的变量所具有共同性质(其载荷量大50%以上)的公因子进行了主因子命名,确立了东乡族妇女的主要健康观有主到次依次为:健康就是身体好、健康与平时生活关系、健康与平时生活关系、健康与身心关系。

注明:X1=平时不生病、不吃药;X2=有病扛扛就好;X3=有病按症状买药吃就好;X4=有病及时上卫生所检查;X5=平时通过媒体(电视/书籍)了解健康知识;X6=健康是身体问题;X7=健康与心理无关;X8=健康与平时卫生习惯有关;X9=健康与平时卫生习惯无关;X10=健康与平时生活习惯有关;X11=健康与平时生活习惯无关;X12=健康在生活中非常重要;X13=健康在生活中不是很重要;X14=健康包含了身心两方面。

用Thmoson回归法计算各因子得分,求出东乡族妇女各主因子的均值,然后用T检验法对东乡族妇女健身观的认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1.在第1主因子中,因子载荷较高的因素是X6、X1、X2、X3。这表明第1主成分同健康与身体有关。健康是身体问题(0.653),平时不生病(0.580),有病一扛就好(0.535),得病按症状吃药就好(0.516)的身体有没有病有密切关系,可命名“身体好因子”,可归为健康就是身体好观念。从表2中可看到,东乡族妇女对健康就是身体好具有一致性认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在第2主因子中,因子负荷较高的是X12、X10、X8、X4,这表明第2主成分中健康在生活中很重要。健康在生活中非常重要(0.814),健康与平时生活习惯有关(0.786),健康与平时卫生习惯有关(0.662),有病及时上医院(0.659),可命名“健康重要因子”,可归为平时重视健康观。对这一观念,东乡族妇女认同性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第3主因子中,因子负荷较高的是X13、X11、X9、X7。这表明第3主成分同平时不太关注健康有关。健康在生活中不是很重要(0.533)、健康与平时生活习惯无关(0.515)、健康与平时卫生习惯无关(0.510)、健康与心理无关(0.504)的平时不注重健康有关,可命名“无意识因子”可归为无良好健康意识观。表2的数据显示,东乡族妇女对对这一因子的认识有显著性差异(p

4.在第4主因子中,因子负荷较高的是X14、X5。这表明第4主成分同深层次了解认识健康有关。健康包含了身心两方面(0.764)、平时通过媒体(电视/书籍)了解健康知识(0.694)的关系密切,可命名为“身心健康因子,可归为对健康与身心有关的认识观。从表2中看,东乡族妇女之间有较大的差异(p

(二)东乡族妇女体育价值取向的分析

东乡族妇女健身价值观内容取向的构成单一、有序,没有复杂的层次性,每种健康观取向的排序又依据她们所受教育,乡、县卫生宣传及体育活动开展,个体需要、兴趣、爱好、追求而不同。东乡族人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人们对宗教的祭拜非常虔诚,尤其是之前一直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对于她们来说在是精神上的依赖和寄托。东乡族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女童上学问题属于最为棘手的问题,东乡族仍然存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他们认为只有男孩子才有机会迈入学堂,才有机会见识世面,女童的教育问题始终得不到重视,女性从小接受教育的情况大致是:6-8岁的学前女童80%可以完成小学学业,20%完全不上学或中途辍学,只有极少数高中毕业并上大学。虽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一些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仍然没有改变。东乡族的女性跟大都市的女性追求有所不同,她们事业心不强,她们是以贤妻良母为终身奋斗目标,丈夫的地位在她们心目中是很高的,妇女对自己的夫君完全顺从。

接受教育程度的偏低性、宗教的信仰、民俗民风的习俗使她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狭隘与片面性,故在健康全面认识上各有不同性。健康就是身体好,有病扛扛就好,这是他们对健康的单纯认识,有着一致的认同性(P>0.05);而落后的经济、文化使他们很少接触到现代社会发展的信息,与大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逐步的提高,生活方式不断的改变仍有着一定的差距,致使他们对健康的深层次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健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平时的生活习惯、医疗卫生常识、健康是身与心相互健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有着显著的差异性(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R-型因子分析得出甘肃省东乡族妇女的健康观为:身体好就是健康、健康是重要的、健康与平时生活关联不大、健康与身心无关。东乡族妇女普遍认同身体好就是健康、健康是重要的,各村东乡族妇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对健康与平时生活关联不大、健康与身心有关的认识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乡族妇女没有形成全面、正确健康观,这与东乡族妇女文化教育偏低、女童教育现状没有效改观,基础知识不够普及,甘肃经济与体育事业落后有关。

(二)建议

东乡族是我国甘肃西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在东乡族社会生产活动和人口再生活动中,东乡族女性与生活在农村中的其他少数民族女性一样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东乡族女性在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并没有享受应有的社会权利,在东乡族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中,东乡族女童上学问题属于最为棘手的问题,东乡族仍然存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他们认为只有男孩子才有机会迈入学堂,才有机会见识世面,女童的教育问题始终得不到重视,这种情况令人堪忧,如果继续任其肆意发展下去,东乡族妇女的教育问题将不会有所改观,社会地位将会始终得不到好转。总而言之,要想在传统文化濡化的进程中彻底改善东乡族女性教育、社会地位等问题,最首要的任务是唤醒其自我意识,因此,营造环境、接受教育以及鼓励女性参加社会工作都可以起到萌生和强化东乡族妇女自我意识的作用,进而正确引导其正确、健全健康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赵晨鹰,张进辅.健康价值观结构探析[J].心理科学.2008.31.

第2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与策略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健康与保护幼儿生命放在工作首位”。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促进幼儿健康当成主要目的,把幼儿健康教育当做整个幼儿教育首要任务。

1.问题分析

1.1  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如今多数幼儿园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共同点,那就是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虽然多数幼儿教师在理念上明白,幼儿教育要以健康为主,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过多关注幼儿智力开发。他们觉得,当下生活条件不差,孩子们在身体健康方面没有太多问题,因此幼教们更注重智力开发,同样,家长们也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了什么能力。但实际上,身体健康不单单指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幼儿的心理是否也健康。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尤其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如果忽视幼儿健康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1.2  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早期,人们对于健康理解就是能睡、能吃,身体健康。但近几年来,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除身体健康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的健康不只包括幼儿身体每个组织、每个器官的正常发育生长,还要具有乐观、开朗等健康心理品质以及能够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现实中的幼儿心理健康仍是薄弱环节,经常被忽视。我国幼儿心理问题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意志力薄弱、行为控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怕苦怕累、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等。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成年后心理上的问题,都能追溯幼年阶段。因此,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大力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2.解决策略

2.1  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两手抓。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幼儿智力开发而忽略幼儿健康教育,应当明确幼儿成长的过程应是活泼、愉快、健康的,需要将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以“健康第一”基础上,合理开发幼儿智力。在《纲要》指出:“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时,还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按照《纲要》内容要求,要改变过去仅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观念。多数幼儿的心理问题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教育方法、态度及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程度有关。解决当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四种方式解决:(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的培训;(2)为幼儿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和幼儿建立平等伙伴关系;(3)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4)了解幼儿发展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

2.2  开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健康教育课程系统。《纲要》明确规定:“组织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各个领域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寓教育在生活游戏中。”幼儿园的学习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的是幼儿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展开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以集体教育游戏、活动与户外活动等形式进行。而隐性课程也被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和潜隐课程等。隐性课程可分为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健康环境的创设。幼儿健康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使用设备和设施建设等。户外活动的适宜场地是展开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前提条件,为了使幼儿能在户外活动中实现最佳锻炼效果,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的场地,总面积达xxxx平方米,比如风雨操场、塑胶地、天然草坪、仿真草坪、卵石路等。此外,还应在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设置功能较为齐全的小、中、大型器械,除了利用幼儿园现有器械外,还鼓励家长和教师共同利用开发废弃物,改制或自制满足幼儿需求的各种器械,有五光十色的抛接球布垫、活灵活现的民间舞龙、唯妙唯俏的喜羊羊投掷器……。精神环境包括人际关系与文化环境。幼儿可以在健康和谐环境中充分的活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和相处,形成热爱生活、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与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健康服务指的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系列保育设施和卫生保健的活动,比如对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检查。提供生活照顾和营养均衡的食物等。要真正切实有效的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就需要在课程的编排中将幼儿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吸纳和整合进去,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2.3  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幼教占据主导地位,她们不仅为幼儿提供知识,增强技能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幼儿智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幼教专业水平高低与自身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为了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培训幼儿教师,增强其自身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培训幼儿教师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实际问题,查缺补漏。若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则应丰富相关知识;若教育理念错误,则应帮助教师重新树立正确观念;若教育方法不对,则应帮助教师寻找正确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式,避免产生脱离实际和空洞的教学方法。经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知识的储备量,规范其一言一行,有效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关注幼儿健康刻不容缓,它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社会需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现状分析 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115-03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在和未来。大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实情况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基地,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与提高,成为高校体质健康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体质健康的认知

(一)体质、健康及体质健康的定义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一般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等方面内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饱满状态以及良好适应力,一般来讲,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的健康。体质健康是体质与健康的合称,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由于变异而造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健康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质健康受遗传、营养条件、身体锻炼、生活环境和生命规律的影响。

(二)体质与健康的关联性

体质与健康具有紧密关联性。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体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健康水平,较高的健康水平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质基础上的。健康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健康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质的强弱,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体质。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体质健康持续下降

目前,越来越多大学生享受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物质生活的同时,由此形成了许多影响健康生活的不良习惯:如饮食不科学,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取过多引起营养过剩;体育运动少,网络游戏时间过长等,给人类体质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关注体质健康刻不容缓

大学生体质健康统计结果令人担忧:大学生超重及肥胖明显增多;肺活量呈下降趋势;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病症,近年来在大学生身上时有发生;近视人群在扩大;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大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有识之士疾呼“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材,军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到了必须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时刻了。

(三)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落实

素质教育承担着要培养出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昂扬精神的青少年一代的重任。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专家认为,部分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对体育健康工作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忽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忽视学校体育健康工作,就谈不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把体育健康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体质健康下降的直接原因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体育锻炼习惯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导致不少初、高中毕业生只埋头读书,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进入大学生活后,对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能正确对待,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严重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此外,大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刻苦锻炼的意识及习惯,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中超重及肥胖明显增多、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够均衡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学生在饮食方面出现滥用营养补品、挑食、膳食搭配不合理,出现营养过剩和偏食现象,造成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营养不足,导致学生肥胖、贫血。

3.沉迷电子产品、网络、网游时间过多

随着电子游戏机盛行、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各种电子产品涌现,学生玩游戏机、坐在电视机、电脑前、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忽视眼保健操功能、不能科学休息、保护眼睛,不能使身体机能进行正常、适当的修复,这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

4.体育健康运动教学过于重视竞技思想严重

当前一些高校的体育健康运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上,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主要是学生的竞技水平和能力,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及爱好,不能充分调动进行体育锻炼兴趣与积极性,忽视体育健康运动的身体养护,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一)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体质健康教育理论是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和医学理论等学科知识的经验总结。通过学习、掌握体育健康锻炼的原理及方法,使学生达到积极参与体育健康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习惯的运动参与目标;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测评体质健康状况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自我保健习惯的身体健康目标;自主设置体育健康学习目标,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心理健康目标;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社会适应目标等体质健康教育的指标,形成良好体育健康锻炼习惯。

(二)深入进行体育健康教学改革

1.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新型体育健康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健身和终身体育思想强调每个学生都应当从适和自己的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体验;在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出发;在科目、内容上要多样化,要密切结合乒乓球、羽毛球等社会热点体育项目及休闲类项目,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方法同时,建立体育运动健身的自觉意识与习惯,逐渐树立体育健身和终身体育观念。

2.建设高质量的体育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要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健康教育、医学、心理学等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知识结构;鼓励卫生、心理健康医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健康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卫生、心里健康医生及其管理者通力合作,形成一支高质量的体育健康教师队伍,提高体育健康教育的质量。

3.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式教学

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式教学,根据大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利用校内外场地设施,从教学内容入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健康运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突出体育健康运动的身体养护

现代人在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的同时,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新疾病的涌现与突发等问题,导致人们身心机能下降,体质健康受到威胁,使得人们逐渐重视体育健康运动的身体养护性的功能。体育健康教学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调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合理保养及健康维护的功能,注意调动学生运动兴趣,增强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5.改革、完善体育健康教学的评价机制

体育健康教学要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不断改革、完善体育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强化激励机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变单一技术考核决定学生成绩的作法,改为技术考核、身体素质达标、理论知识考核、学习快乐体会、合作团结精神、平时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定,在维护体育能力较好学生上体育健康课程积极性的同时,对体育能力较差学生积极性也起到激励作用。

(三)积极建立利于体质健康的社会机制

1.将学生体质健康列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监管力度,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评优、经费管理等活动中赋予一票否决的权重,切实使得学校从领导、卫生健康医生、体育教师及其管理者对学生体质健康切实重视,采取积极行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2.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教育部为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质健康而提出的口号,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必然要求。从学校、教师、家长,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做出努力。

3.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对体质健康教育关注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学校是学生,在社会是居民,在家庭是成员,学生的体质健康应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合作用,营造良好的卫生、健康、体育健身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的意识,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多维网络。

四、结论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针对现今大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状况,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教育者和高校学生管理者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教育、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投入

要加速解决学校现有的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多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运动的需求,增加、改善场地设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

2.加强体质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认真分析当前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体质健康教学的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探索进一步提高体质健康教学的方法、途径。

3.深化体育健康教学改革

要优化体育健康教学模式、更新体育健康教学内容,树立体育健康观念,切实提高体育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韩二涛,曲云霞.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刘国安.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3).

[3]卢志勇,袁小武.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的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6,(4).

第4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第5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从相关研究总结得出,性心理健康作为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部分,与人的身体构造、生理功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影响性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父母的素质,遗传基因和胚胎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身心的健康状况;二是本人,众所周知,一个人从懂事开始便对自己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和控制能力;三是家庭与社会的教育,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型的动物,其性心理健康乃至身心健康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家庭或者社会的影响。一个生活在文明健康的家庭里的人,在对待性知识方面往往比较自然而轻松;而在谈性色变的家庭或社会环境里,人所接受的关于性的知识一般比较肮脏、不光彩,这种非正常性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会扭曲人性,影响一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降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一、性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什么是性心理健康?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正常的望,能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性适应能力,能和异性进行适当交往,在免受性问题困扰的同时,还使之增进自身人格的完善,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性心理健康呢?以下是几个相关标准:

(一)对自己有着正确而科学的认识,不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抵触或者厌恶感。凡是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正视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发育及变化,不会因为这种变化而有极端的逆反心理。

(二)谈到性心理健康必定离不开这个话题。一个人若拥有正常的望,那么使其产生这种欲望的人必定是成熟的同龄异性。

(三))是否能和异性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性心理健康的与否的重要标准。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日趋发展与成熟,希望与异往,并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个体自然而正常的性要求。性心理健康的个体,一般都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异性进行交往。

(四)一般来说,性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对个人生理及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心理健康的人对性知识及有着科学而准确的理解,能够以积极,纯粹的视角去看待“性”这个话题。

二、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一)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要学会以科学的渠道获取健康的性知识。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知识自然而然会表现出一种关注和渴望。(2)性是一门科学,并不是什么丢人或肮脏的事情,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而坦然地面对它,积极主动地具备性知识的家人、教师和医生请教,或者购买正版书籍加以了解。掌握了对性的基本知识,才能以科学的标准来鉴别和选择性信息,从而真正地把性和社会各方面及自身有机地统一起来。(3)大学生要学会在健全的人格力量调控下,将控制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对象和社会规范之内。合理调节性冲动,从而达到性生理、性心理及社会性道德规范三者之间的有机和谐统一。要在对两性关系具有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展开正常的两往。要增强对黄色文化的免疫力,避免接触不良书籍或视频。

(二)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1)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对培育大学生性文明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换言之,家庭是实施性教育的基本场所,而父母则是实施性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不管是父母自己是否具备正确的性知识,还是父母本人的性文明程度如何,都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性成熟、选择的关键时期,父母在两性关系上的观念、行为方式都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双方感情的融洽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性心理及性健康。因此,大学生的父母必须为其子女提供正确而科学的性知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2)学校作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场所,同时也是性文明建设基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性教育是培育人才培育四有公民必不可少的一块。学校应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性知识的座谈会向学生传递正确科学的性文化,提供性知识方面的书籍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举措。

三、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性健康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性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与迷茫,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性心理,从而使之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掌握大学生的性心理,性健康,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防患于未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其正确对待“性”问题。

四、结语

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向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成人往往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无师自通,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性健康问题。但通过本文的介绍与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学生自己,还是家长或者学校都有其责任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健康的性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性”。

参考文献

[1] 莱特福特.性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

第6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健美操 高职学生 健康

0 前言

现在高职学院许多学生都是在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下成长,在体育锻炼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因而形成了他们不重视锻炼、不爱锻炼、不喜欢锻炼,使得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据广东和河北两省对其高校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与测试,发现有25%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的学生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必须马上接受治疗,这个结果触目惊心。目前,在校高职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加上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学生远离父母来到城市,面临的人际关系复杂,生活的环境改变、学业压力、恋爱受挫、个人前途、就业竞争激烈、个人家庭经济状况、交友、同学间攀比等等使得高职学生的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日益加剧。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高职学生成才的物质基础,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国家教育部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已经充分体现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中。

1 健美操的概念以及特点

健美操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它是健身美体、陶冶情操的大众健身方式。学校的健美操课程主要是以健身为主的健身健美操,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强度和难度比竞技健美操要低。因此,健美操的目的是健身,通过使身体全面活动,使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增强体质,促进人体的健美,使人精神焕发,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健美操以健身美体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健美操这一运动。它符合现代人追求健美身心的需要。在激昂振奋的音乐声下,舒活筋骨,又能给人带来欢快奔放的情感体验,因而深受很多学生的喜爱。它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也不高,练习起来简便安全,适合学生练习。

2 身心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人类生命之本,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充分折射出人身体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关系到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在《辞海》中,健康被定义为:“人体各器官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且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的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是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体,是生物性、社会性的综合体,不仅仅具有非常复杂的生理活动,还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活动以及对社会和生活事件的适应情况。以前,人们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历史。对于每个人的健康来说,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同等重要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的。换句话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为基础、互为补充的,两者共同作用于人的一切活动,共同影响着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和身体健康。因此,现在人们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包括精神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生理、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系统健康观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可见,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个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三方面的全新概念。

3 健美操锻炼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是以是以有氧代谢(下转第71页)(上接第62页)为基础的,长期参加健美操锻炼,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高职学生现处于青少年阶段,如果高职学生能够从这一时间段开始坚持参加健美操锻炼,还可以促进骺软骨的生长,有助于高职学生身体的增高,且使骨质更为致密、结实。高职学生如果经常进行健美操的锻炼,还可以提高他们神经的灵活性、均衡性,使他们的动作记忆和再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发展。健美操的动作姿态健美,频率较快,跳跃动作较多,讲究力度、幅度,运功负荷较大,有利于消除身体多余的脂肪,还可以使某些部位的肌肉得到发展,塑造出符合健美标准体型。健美操中有很多动作是不对称的,还有一些动作需要较复杂的上下肢配合,经常从事健美操锻炼可以使人的协调灵敏素质得到提高。此外,健美操非常注重动作的力度和幅度,长期锻炼可以使人的力量和柔韧性得到提同。健美操在锻炼过程中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要求锻炼者具有克服疲劳的耐力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锻炼,往往使锻炼者忘却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身体的耐力水平。长期锻炼可以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提高锻炼者的音乐素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等。健美操的音乐强劲、欢快、奔放、充满活力,经常进行练习,可以使锻炼者的心情愉快,不仅可以起到排除紧张和郁闷情绪的作用,还可以陶冶锻炼者的心灵和性情,使锻炼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由于健美操一般是在集体中进行练习的,因而还可以增进友谊,增强群体意识。

经过长期的健美操锻炼后,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和吸引力都有较大改观,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学生通过长期健美操锻炼,在固执性格、人际关系、对事物的担心程度、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和偏执顽固心理上也有着很好的改善,并且它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四个心理维度上也有较好的改善。由于健美操是一项群体运动,一般在集体场所进行锻炼,与一定的学生群体发生着联系,这就使高职学生找到了一个满足社交需要的机会和场所。在健美操锻炼中,高职学生能够在团结友爱的多向交流中克服孤独感,产生与他人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这锻炼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学会相互帮助、以诚待人,扩大与社会的接触,从而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避免不良的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不适。健美操为高职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更容易与他人相互沟通、交流感情,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更有经验,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强有力、旋律优美的音乐中练习健美操,能使人的注意力从烦恼中转移开,得到内心的安宁,从而缓解精神压力,释放负面情绪。

学校应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在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当中,学校应加大力度,认真组织有关健美操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养成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因而高职学生进行长期有规律的健美操锻炼,这样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维护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起着其特殊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质健康 监测 构想

中学生的健康水平及体质好坏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塑造中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生全方位正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现阶段中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及体质的现状,探讨影响中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的因素,为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关于体质与健康的概念

1.1 体质

关于体质的概念,古已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升,体质的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体质概念是,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在泰山会议上明确给出的“体质”的定义,即“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性的、相对稳定的特征。①它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适应能力等五个范畴。②

1.2 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没病就是健康”。而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2 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现状

笔者通过对云南省二十余所中学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监测数据不完善

(1)通过调查发现,各中学皆有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数据,但数据较少,常局限为单纯的形态学测量及普通身体检查的数据,例如基本的身高、体重、胸围以及视力、色觉、肺活量等。而关于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如肌力、爆发力、耐力、柔韧等数据大多是根据平时体育课的成绩来判定的,缺乏系统性。自从近年来体育科目进入中考,各中学初中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给予了重视,而高中部重视程度就很低。(2) 缺乏心理学方面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数据,各中学都面临升学压力,普遍认为监测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的任务,学生在中学时代的首要或唯一任务是努力学习,从而获得升学机会。所以,在学生心理监测和社会适应能力监测方面几乎是空白。

2.2 监测数据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现有的各类基本身体检查数据大多来自初中入学和毕业时的体检,高中入学和毕业时的体检,而部分身体素质数据来自学生体育课成绩,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在每学期都有侧重点,所获得的数据缺乏系统性,甚至有学校在高中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复习理论知识参加高考而挤占了体育课的时间。由此,我们发现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数据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我们很难判断学生在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中体质发展变化的具体状况。

2.3 监测数据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仅有的监测数据并未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通常,学生的基本身体检查数据用于判断学生身体是否有缺陷而限报某些专业,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在中考中加入体育加试后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但在高中,学生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3 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构想

3.1 进一步完善数据

(1)应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执行,按规定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应测试以下项目,身高标准体重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是必测内容,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选测一项,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选测一项,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选测一项,由于中考的体育加试与该标准相配合,初中毕业生皆有以上数据,高中生缺乏监测,应予以测试。

(2)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目前,中学生心理问题颇受人们的重视,关于中学生心理调查的文章也很多,中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已成人们的共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此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与自我角色的形成,获得自我同一性与避免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这时期的青少年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同时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此时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监测学生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若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疏导或心理干预,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良好作用,有利于让学生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升学压力,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来临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

3.2 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数据库

在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每学年定期测试,并保留测试数据,以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有利于系统的监测学生体质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第8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精神文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那么何为心理健康呢?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一、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要求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心理层面有着即将成熟和片面幼稚的两面性:首先,中学生其心理上对于整个社会、他人、自己的定位和关系有着较为独立的看法和观点。可以这么说,在中学时期,学生既在学校努力地的学习知识,为中考、高考做足充分的准备;又要在学校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健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此组成较为独立的世界观。但是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与心理素质又是幼稚的,他们的摇摆性和片面性使其很容易的受到外界的影响,致使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再者,中学生大都处在一个成长的叛逆期,也是逆反期,如果对其没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指导,他们很有可能会顺从着自己的天性,远离心理健康这条康庄大道。所以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其次,中学生性机能的迅速成熟,也会造成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如果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并且缺乏成人的适当监护、照顾而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就会造成心理失常等种种后果。而健康教育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走上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在当下综合国力愈来愈多的体现在精神文明与科技实力的软实力上。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与诚信观念,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其道德水平,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价值观念是否正确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弱化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矫正异常行为,使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三、社会和时展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是社会和时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时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当今社会,对于个人价值的衡量主要停留在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其主要还是在心理上,心理负重超载,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压力主要体现在课业上,中考高考的压力,社会、父母的期望都重如泰山一般压在中学生稚嫩的肩膀上。中学生很容易不堪重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四、素质教育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科学研究表明,人终其一生只能够使用10%的脑细胞,若是大脑全部功能都被开发的话,大脑将会相当于一台计算能力与记忆能力强大的电脑。这就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并有待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按照心理发展规律,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中学生的大脑。培养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动机、健康而稳定的精神情感、坚定的思想意志、健全的人格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健康全面发展之路。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第9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职体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

一、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

新一代的青年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然而,目前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不够理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青少年对健康的认识是模糊的,其健康意识淡薄。

只有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淡化以“竞技体育”为中心,过于强调运动技术规范化,而忽视人的身心与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片面倾向。也只有确立这种指导思想,才能重视人类追求和体验文化的价值取向,即重视它在竞争、友谊、合作、意志与精神方面的价值以及协调能力,发展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使之可能继续挖掘人类赖以生存的原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对教材、教法进行改革

笔者认为,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校教育的管理,组织措施都要围绕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并需要得到学校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育教育是实现健康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体育教育过程必须遵循健康教育的规律,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体育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尽快走出与健康理念相冲突或不协调的“竞技化”教学的误区。“为技术而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造成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倒置或错位,也使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受到伤害。因此,要从根本上摒弃“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旧的教学体系彻底决裂,以健康为理念,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

体育科学揭示,体质是一种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状态和特征。遗传决定于个体差异,体育教学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而不可一刀切。因为体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体育娱乐能力和体育观赏能力,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平时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健康的身体,体育教学就是成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以适当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发展。

四、积极推广快乐体育教育

快乐体育就是通过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中的快乐感,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五、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成为体育的当务之急。因为体育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学生在参与中不必用语言即可进行交流,亦可找到兴趣相投的知音。体育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潜意识的冲动,提高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人与人交往的需要,磨炼人的意志,重塑人的性格。因此,体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独特作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照顾问题学生,多关心,少批评,及时鼓励,使其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使其逐步树立信心。

六、向学生灌输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强,生命力旺盛,正处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生活意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体育健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总之,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突出健康教育,全面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尊重学生情感和体验,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