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孝文化知识范文

孝文化知识全文(5篇)

孝文化知识

第1篇:孝文化知识范文

(一)校园文化在内涵认识上存在误区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产生由来已久,并不是新近的事物。对于如何理解校园文化,其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形式众说纷纭,有些看法和观点是比较片面的,存在对校园文化认识上的误区。譬如有的学校偏重精选院歌、征集标语、院标等,使校园文化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没有使校园文化的内涵真正融入广大教职工的内心,没有真实地反映出被师生广泛认可的理念与价值取向,离散了学校的向心力,对学校的建设和成长也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系统不完善

新形势下,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教学、科研、行政及学生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对校园文化的真正内涵没有明确认识,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清晰,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使高等职业教育扮演了本科院校的学术型或是本科学校的压缩型,甚至有些教育管理层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方法的建设,强调控制功能、物质功能的实施,缺乏整体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培养方向,使得校园文化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能彰显出来,没有真正意义的实际操作功能。

(三)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提升,说到底是人的建设与提升。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人员管理过死、过僵的现象较为普遍,除了离退休外,可能多年不进一人,一人不出。一方面,不适应高职院校工作的人员清退不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准入条件不完善,不能从机制上确保复合型人才补充进来。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还需净化,不然就会出现人才引进来了,却留不住,人才储备出现缺失,高职院校的后续发展缺乏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建构高职院校发展内涵式校园文化的途径

(一)明确认识,端正思想,深入理解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不是一簇而成的,是在长期办学历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不只是表现在有多少高大、漂亮的校舍,多少名人像,警句格言及校园绿化美化的程度。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大背景,以校园环境为存在空间,以学校的全体师生为主体的一种文化形式,既要有物质及精神因素,又要有外显和内隐的形态,既要有动态还要有静态表现的特征。随着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变化,学校更应该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明确办学特色,明确发展目标,注重机遇发展期,稳住提高期,立足现实期,在管理工作中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努力达到教育质量优良、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享成长、文化积淀深厚的优质品牌学校之愿景。

(二)准确定位,全面规划适宜的校园文化制度体系

系统的校园文化制度体系的建立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指明灯、方向标。目前,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定位不清晰,偏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特色,不是“高攀”,一味地仿照普通高等院校建设模式,就是“低就”,成为中职学校的翻版,没有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以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内在依据,找准校园文化的坐标,提升全员的人文精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理论又有技术,能够从事与其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人”。建立适宜的校园文化总体规划,应着眼长远,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而且包括行政、政治思想、学生管理等方面不断审视自问,统一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为了学校的总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去实现。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团队意识

第2篇:孝文化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问题;途径

前言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职院校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运用创新发展思维来指导文化建设,推动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部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提高。

1简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概念与重要价值

1.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大众理解的校园文化,主要指的是由教师和学生作为主要参与人,在校园范围内举行的,具有群体性的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的认识上,我国学者持有单向性的意见,他们往往将文化建设细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及制度文化建设,或者他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单纯的体现在职业性和高等性两方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具备创新和发展的意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看待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就是立足校园内,主要由学校、教师、学生及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知识型、技能型、职业型的未来建设者的群体性的文化活动。

1.2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建设好校园文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神圣使命,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绝大部分将直接走上生产、管理、服务等基础岗位,运用自己的所学,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比较,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自己的发展特色[1]。其一,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可以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品行,规范和纠正不当的言行举止等。其二,是学生职业选择的引领者。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规范广大师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和班级风气,在正能量的氛围中,能够有效揭发教师和学生的自豪感、幸福感及责任感等,对提升集体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职业定位,接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其三,有助于突出校园发展特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将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及重点专业等呈现在众人面前,帮助他人更多的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不仅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而且有助于学校推广和宣传工作,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其四,有助于学校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不断的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为学校实现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育人、育才的教学目标,完成社会责任。

2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分析

2.1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严重滞后时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方向上,一些院校存在懈怠心理,不去真正的认识和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因此,对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就没有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策略,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往往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严重影响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和质量[2]。另外,有些高职院校缺少明确的文化育人目标,肤浅的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举办一定的文艺活动,号召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每个月举办几场文化活动,应付应付检查罢了。在这种状况下,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明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合理的发展规划,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取得实质成效,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其二,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严重滞后时代的发展[3]。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而在年轻人聚集的高职院校中,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往往建设理念比较传统且保守,缺乏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缺少了这个新时代所具有的朝气和活力。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也存在育人理念和办学理念的滞后情况,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而对于那些不能准确定位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院校,很难充分发挥出文化建设的优越性和强大功能。

2.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个性化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突出本校的教育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本校的文化建设时,更多的是过分参照普通高校的建设情况,没有突出本校的职业教育特色,缺少了个性化的发展特点。从发展时间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尚短,文化建设还比较欠缺,如果参考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客观来讲,对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发展是由一定益处的。但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较,在发展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简单的死搬硬套,将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失去特色和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文化内涵失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2.3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出现偏差

当下,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出现了偏差的状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广告文化发展迅猛。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例如,招聘广告、兼职广告、促销广告及治病广告等,这些广告中不乏一些低俗的、暴力的内容,无形中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二,课桌文化也成为一种“气候”。课桌文化,顾名思义,在课桌上产生的文化。有些学生缺少公德心,不具备公共财物的保护意识,用写字笔或者小刀在自己的课桌上乱写乱刻,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等,体现出学生个体素质有待提高。其三,宿舍文化的野蛮发展。宿舍是学生生活的聚集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也不能忽视。学生经常会对宿舍进行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是一些学生会不自觉的将一些低俗的海报张贴在宿舍的墙壁上,污染了宿舍环境。同时,一些学生认为,宿舍是个人生活的私密空间,因此,在宿舍里比较自由和放松,往往不注重个人形象,邋里邋遢,与日常在外的光鲜亮丽相比,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2.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在创新性方面发展不足,校园文化建设浮于表面,缺少深度的创新发展。例如,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多种活动的开展,不仅在形式上要做到多种多样,还要在声势上引起一定的轰动,主观上认为,举办各种各样的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举办声势浩大的体育比赛或者开展文化墙建设等活动,都是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这种思想认识是片面的,很多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缺乏深刻的认知,使得举办的多种文化活动缺少一定的创新性、思想性及文化性,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或者行业企业文化特色,而高职院校经常开展的是一些文化层次较低,一般性的活动,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

3.1高职院校要重视本校校园文化建设

要想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不能够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其一,设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该部门机构要全面、深刻的了解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重要性等,并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与此同时,要想校园文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下去,需要选派学校领导作为牵头人,统一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4]。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发挥学生会、学生协会及党团组织等的积极作用,协助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高速、有序、稳健的发展。其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起各项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并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保证各项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都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三,不断优化文化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自我反思,及时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和创新,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5]。

3.2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发展不能存在盲目性,要做好定位,确定好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是有益的。其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我国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社会发展需求等。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另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发展动向和发展需求,积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保驾护航。其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校的内部因素,科学的制定发展方向。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他自己的发展历史,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据。高职院校在考虑校园文化发展时,可以参考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园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校园文化的未来发展道路。3.3鼓励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理应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往往很少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多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言献策,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3.4注重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

在大学生活中,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是屡见不鲜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见识,学习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不能总是举办一些一般性的文化活动。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将产教研进行了融合,每年利用双“11”的网络购物节的机会,积极开展物流营销实战演练[6]。有的学院结合本学院的实际特色和特点,对本学院的学生实施分层教育和培养,对学生不仅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相关的设计比赛或者技能比赛,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查找教育中的不足,进而实施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不仅夯实了自己的专业所学,并积极的开展创新学习,力图在比赛中能够崭露头角,获得胜利,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己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通过产业文化进教育、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文化,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真正体现出创新性的发展特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及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树立起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效途径,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建平.治理导向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审视与优化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62-65.

[2]吴树堂.论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的创新[J].学周刊,2018(35):191-192.

[3]郭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125-126.

[4]刘佳婧,李艳.浅谈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9(35):21.

[5]吴军.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24):14-15.

第3篇:孝文化知识范文

高职教育就是要为企业输送具有必备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的现代职业人才。据于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将来的工作去向,面对未来的岗位职责、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使他们对将来的择业有信心、有目标、有行动计划、有远景规划。企业文化教育是一种具体的就业教育,学生作为一个企业的新员工,必须要了解它的产品用途、生产工艺、营销模式、管理体制等等,有利学生较快地去认同、去融入、去独挡一面,而不是去享乐、去挑刺、去扭转乾坤。我带应用化工专业的学生去江苏润丰生化有限公司参观实习时,让他们参观液氨、碳酸氢铵、甲醇的生产全过程,既要求同学们抄写造气车间、合成车间、碳化车间、水处理车间各主要工段的生产工艺、设备特点、操作参数、安全制度、岗位职责,画下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又要求同学们与企业员工大胆交流、礼貌请教,还要求同学们去食堂就餐并帮忙收拾;换车间跟班观摩学习,用心感受一线工人敬业爱岗的工作精神;最后让男、女生去包装工段体验上班的辛苦,称量、封口、搬运成品、打垛存放,不能怕氨味刺鼻的工作环境。

2企业文化的震撼来自生产第一线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各种途径,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最终目标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当一个企业刚刚起步、规模很小,只有几个、十几个人时,靠的是老板的个人魅力和员工的个人能力,谈不上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和卓越的企业文化;当企业发展到几十、几百号人时,企业管理制度的强化凸现企业文化的雏形;当企业发展到上千人甚至更大规模时,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必须是先进的、完善的,他是企业运行的精神财富。所以人们常说小型企业看老板,中型企业看制度,大型企业看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工作态度、道德规范、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意识形态和物化精神的总和。在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上,有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形象、企业风尚、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使命等。

企业文化涵盖企业的精神文化、行为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是企业员工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逐步建立的。它深深根植于企业员工的心里,并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得以彰显和传播,是超越了个性的群体意识,具有广泛、深刻和长久的社会意识。健康的企业文化代表了时代的新思想、新潮流、新文化、新风尚,对企业的新、老员工具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高职学生在奔赴顶岗实习岗位后必须去面对、去吸纳、去适应,用人单位自然也就接纳你,否则将被淘汰出局。所以,不管你是打工还是创业,企业文化的洗礼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同学们看到了该厂员工上、下班时提前交接、认真记录、排队整齐地行进在厂区道路上,开始觉得新奇,其实这就是企业文化外化的企业行为,我要求精细化工专业的学生也要这样去做,大家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在新沂嘉泰化工有限公司,员工的“十四不准”守则写在墙体上,大号红字,十分醒目。我对化工安全与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讲:这就是企业文化,这是原化工部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明文要求,请大家记下背诵,一辈子受用。在徐州益友化工有限公司,只要走到各车间的楼前,墙面的黑板上公布着:在什么时间谁错误操作、谁不穿工作服、谁迟到、谁串岗、谁睡觉等连同班长被罚款的钱数,同学们觉得这样的管理太严厉了,动辄罚款上百元,我告诉同学们这就是企业纪律,是必须遵守的。

在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食堂餐厅里的黑板上张贴着:谁提合理化建议、生产操作谁进行了技术革新、谁维修技术精湛缩短了抢休时间、谁化验严谨把关严格等而受到物质奖励的表扬稿,这也是企业文化苑的奇葩,值得大家称颂、看齐。在邳州金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人品铸就产品,思路决定出路”的厂训牵动了多少去参观学习学生的遐思;在江苏苏醇酒业有限公司,“今日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标语,更是触动了多少参观学习学生的神经。企业文化的教化力量不可估量。在南通林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学生顶岗实习之初要进行十天的军训,这是企业文化所要求,必须人人参加、个个考评。

3校企文化建设的交流与互动

每一次实践结束时,召集同学们交流实习体会,撰写企业文化建设的小论文。有的同学既写出了在自己企业里所见所闻后的切身感受,又对该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由衷的建议,俨然自己已成为该企业的一分子。有一次,我将切合实际的针对企业环保治理、绿化工作方面的建议反馈给江苏润丰生化有限公司领导后,该厂提出与学生进行一次校企篮球对抗赛以示友谊,并藉此机会答谢学生。虽此事往矣,但该班的同学念念不忘。对在校高职学生“企业文化”教育,方法多样、渠道多种。可由老师在课堂上结合课程讲,或请企业骨干到学校开讲座,或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调研摸底效果更好,但须有老师循循善诱。我曾从企业借来的新产品立项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安全评价报告书》及《企业清洁生产省级验收报告书》等资料,同学们争相传阅,甚至整本复印,学习积极性高涨;也带动了一些老师也借去翻看、摘抄,并写入教案。只有老师们长期坚持不懈、诲人不倦,才能转变学生思维,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符合当前社会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使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行业需要、企业要求相接轨。

4进行企业文化职业教育的内涵

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应该融入到各个教学领域。各任课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企业文化的职业意识教育。

(1)责任意识。企业是为消费者、社会提供精良产品和优良服务而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家和企业员工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企业家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企业才会兴旺,国家才能昌盛。

(2)服务意识。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的时代,参与国际竞争,靠的是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是通过各自的职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他人的需求来换取报酬、获得生存空间。

(3)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和化验检测把关,是整个企业的事业追求、工作作风。“三鹿奶业”的倒闭是一个骇人、凄厉的教训“,鹿死谁手”已被改写为”谁死鹿手”而载入史册。

(4)竞争意识。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企业都必须面对,人才的脱颖而出也是通过竞争后才显现的,学生必须养成不断学习、拼搏进取的习惯,这样才能在漫漫的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

(5)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达的动力,是国家兴旺的灵魂。毕业生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企业会大大地欢迎和重奖。

(6)诚信意识。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个人的道德外化和人格魅力。倡导企业诚信服务社会,员工诚信服务企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正气。

第4篇:孝文化知识范文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实践路径

1研究背景

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就是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提出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这些文件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最终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落实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结合点,要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最终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高素质的劳动者。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凝练成的制度、精神、行为、物质文化的集合,它既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大学的育人神,具有陶冶情操、聚集人心、激励成长的功能[1],以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影响着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的培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劳动实践、社会服务和技能养成等重要载体来实现,最终达到立德树人,培育健全人格和培养新时代劳动者的目标。因此,高职探索建设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实践,形成崇高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更富时代特色,彰显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成效已然是新时展之需。

2研究概述

2.1劳动教育研究概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并在具体学校教育实践中有过相当长时间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来了推进劳动教育的作用,劳动光荣的观念也已在全民中形成。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战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讨论,80年代,国家教委领导人提出“五育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劳动技能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四大要素受到空前重视。但同时,劳动教育随着社会普遍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劳动教育课程并未能与其他诸育等同重视起来,尽管党中央在理念上对劳动教育的方针定位进行了调整,在实践中加强了劳动教育的系统化建构,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片面理解其为体力劳动甚至弱化劳动教育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21世纪以来,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诠释了新时期劳动的内涵,高度彰显了劳动创造的价值,新的劳动教育实践导向变成关注技术、强调实践、追求创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的新境界[2]。随着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发表,劳动教育重新回到党的教育方针中来,学界一致认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劳动教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劳动教育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吸引力,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等[3]。对于劳动教育的实施,学者首先认为应构建科学规范的劳动教育制度体系,着力探索切实可行的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着力加强劳动科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着力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师德师风建设范畴等[4]。高校应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建立崇尚劳动教育的的学生工作队伍,将劳动教育思想融入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坚持“示范+覆盖”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完善劳动精神的培养手段和建设体系,打造传播劳动教育的协同趋势和立体格局,强化劳动实践品牌分类培养和差异发展的实践模式[5]。有学者提出要对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新立场、新内容、新功能进行新的理解,指导性地提出劳动教育的实践形态和实践路径要有新要求,将劳动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四育”之中,形成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全面育人格局[6]。

2.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概况

建设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中形成的主要经验有:一是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协同发展,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核和思想保证,对大学生个人层面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出道德建设的要求,校园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二者根本目标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就是构建系统完善的引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为此,要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现于教学过程,贯穿于大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向和精神导向[7]。其他类似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如张翠苹的《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路径分析》、傅益文的《高职校园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李鸿的《教育思想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胡向明等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工业化对接研究》等从工匠精神的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地域文化的融入、教育思想等角度建设各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其出发点是校园文化,落脚点都在于如何培养人,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以上劳动教育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来看,校园文化实践中很多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但大多不成体系,没成为重要环节,为此,高职院校还应更深入广泛地研究开展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案和实践方法,探索将“劳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路径,首先从实践出发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用丰富和优质的文化改善思政教育,形成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建设有劳动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

根据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一致性,把二者在育人功能、育人内容及形式载体的共通性有效融合,通过资源融合,建设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按照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开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并同时能促进德智体美诸育共同发展,采用全新的文化育人实践模式,是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创新实践。实现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在校园文化中加入劳动的内容,在劳动教育在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理论意义在于以下几点。一是重新审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深化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社会价值的认识;二是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并与校园文化有机整合,构建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三是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更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拓展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内容。实施劳动教育重在实践,校园文化的功能要主要通过实践形式得以发挥,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从实施的路径来看就是要突出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学校各类文化活动之中,其实践意义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将劳动教育提高到与德智体美诸育同等高度,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时代新人;二是为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开辟新思路,推广新内容,创造新模式,丰富实践的载体,营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和全社会对高职教育劳动价值的新认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重视劳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形成,为学校开展的技能教育、职业素养培育、工匠成长教育营造实践基础和条件;四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发扬劳动精神,学习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于劳动、尊重爱惜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优良品质和实践精神。

4建设有劳动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实践路径

4.1抓住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

从当前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层面导向来看,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能有力地助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建设智造强国、培育大国工匠;从职业教育本质上来说,劳动教育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为关切,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及发展理念就在于培养新型劳动者、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因此,高职要把握住这一类型教育对于开展劳动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真正落实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4.2注重以培养劳动价值观为目标的文化传播

高职院校应推动以劳树德的校园文化,通过诸如“劳模讲堂”和“工匠面对面”等活动,邀请校内劳模、先进教育工作者、技能大师讲述劳动的价值,让企业工匠进校园、进课堂,与学生分享成长成功经历,展示劳动成果和社会价值,展现劳模精神,让高职学生真正感受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人生观。

4.3拓展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和载体

坚持以劳育美,培育劳动情感和态度。通过开展“劳动月”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参加校园公益劳动、宿舍文化节活动、星级宿舍评比,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辛勤劳动的品质。开展“拒绝网贷”“抵制传销”等活动,倡导理性消费,消除不劳而获、少劳多获、赚快钱的盲目思想,平衡劳动与休闲的关系,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打通社会实践育人途径,充分发掘学校周边社会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劳动服务、企业见习实习、精准扶贫、创文明城市、创卫生城市等社会实践,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认识劳动的意义,增强劳动的获得感、愉悦感和美感。

4.4突显劳动技能培养的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高职院校要坚持以技能促成长,充分发挥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功能,有效利用“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促进他们在实战中升华理论知识,锤炼职业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展示自己的劳动价值和成果,建设突显劳动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活动。

4.5创新多元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集群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对于发展校园文化都是不可缺位的,这是高职教育的类型与性质决定的。因此,高职的劳动教育的文化建设要敢于创新,可通过开设劳动社团、学生校园环境督查小组等,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让劳动氛围萦绕校园,培育学生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的品质。同时,积极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优化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从校园景观提质改造、营造职业文化和职场氛围、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求职场景模拟和企业生产仿真实训、实施企业管理规范等形式,在高职教学管理及实践中创设多元化的文化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英宝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2):8-9,29.

[2]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14(5):63-72.

第5篇:孝文化知识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理论;实践

一、校园文化内涵

“文化”二字,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文化成”一词,指对不懂事的人施以适当的文治和教化后,使之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后来经过简化,形成“文化”一词。现代人对于文化的理解,更多接受《辞海》的定义:“文化从广义上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由此可见,文化发展从古至今,它都是要借助于人的群体,因群体而产生,同时又具有对群体的意识指导作用,最终作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形成文化圈。校园文化必然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形成,是学校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在所教育和管理的师生群体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强烈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校训建设、办学理念、管理制度以及学习风气,它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合成体,是广大师生在教学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外理论分析

(一)国外校园文化理论思潮

由于人种、地域、文化、发展不同,西方在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上与东方存在这一定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造就了他们对待校园文化的态度,总的说来包含以下四种教育理论。1.人本主义教育文化。人本主义教育将人的个性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最高级指南,推崇教育的生活属性,认为人之所以学习是为了适应生活,而非仅仅为了谋求职业,这种思想主要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以及具有独立生存能力。2.学术自由教育文化。学术自由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术自由、自治与独立,它强调大学应该研究学术,发展科学,并且学术应该自治,不受政府或者其他外部势力的干预。3.实用主义文化。实用主义以务实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凡是能够服务于人和社会的知识都是真的知识,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校园文化就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提倡将教育和各个民族学生的特性结合起来,以批判性地审视本国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避免教学中出现文化霸权。[2](二)我国校园文化理论分析以上四类教育文化是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体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推进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文化理论需要纵览历史长河,在历史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文化理论基调。从奴隶社会开始,当时的教育权利是属于奴隶主,奴隶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学校官办,权力垄断在奴隶主手里,教育主要是培养新生奴隶主贵族。到了封建社会,私塾兴起,校园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孔孟之道逐渐成为主要的教材,其教育理念对两千多年封建体制下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封建社会过程中,从隋朝开始中国出现了科举制度,然而科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人才需求,但是却禁锢了学子真正对真理的探求,形成一味地为科举读书之风气,埋首研究八股文,没有创新和自由,在清末这张现象更是严重,舞弊、弄虚作假、贿赂成风,间接导致中国的科技文化落寞,以至于招致后来被动挨打的局面。19世纪后期中国形成现代意义的大学,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之后,有很多中国人开始了反思,开始睁眼望世界,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在这一时期,也将西方的办学理念引入了中国。1895年设立的北洋大学堂,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就是我国大学的先驱,由于处于国难当头的时期,那时形成的校园文化主要以爱国、图强为主。大学的形成,让越来越多的学子看到了世界,学到了先进科学与文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尤其是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让大学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通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了共产主义,也从那时起,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大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使得高校文化也开始不断的发展变化,逐渐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趋于一致,但是在校园文化中也还有它们自己的文化缩影,一个高校要形成充满魅力的校园文化,远非这么简单。通过对国外校园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选择借鉴其中一些好的方面,但是不能够全盘套用,因为西方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有它们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西方在探索校园文化过程中也吸取了许多失败的经验,而我们如果盲目套用,只会重蹈覆辙,甚至更重。例如有的大学校园文化过度商业化,影响学生学术至上的观念;有的大学过度放任文化多元,又没有得力的管理制度,导致校园混乱;过度弘扬个人主义价值观,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主义意识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看到其中好的方面,而不能够一票否决。例如我国弘扬的道德观念、民族危亡燃起的爱国情怀、斗争精神等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校园文化也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养成,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以社会主义大文化圈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社会应该具有的风气以及文化,是人人都应该遵守和践行的,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前,首先要考虑校园文化建设不可以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其引领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并可以完善其内容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能够服务于学校,毕业后能够服务于社会。

(二)以校训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大方向

校训其实是一所高校文化的高度浓缩,一般短短8个字就能够概括出整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管理理念。在校训确定时我们完全可以参考上面提到的中西方从古至今形成的校园文化的特点,结合自身来进行思考。例如我们办学是要提倡学术,那就可以参考西方学术自由和实用主义观念,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其中可以加入博学、报国等观念来进行调和;如果学校是一所各民族学生比较多的学校,可以参考多元文化的校风建设,但是又不能过于自由化,在其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爱国、团结、博学等等来进行适当的中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的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校训,我们应该以务实和精技为主导,强调技能的可贵,同时又不能够失掉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现在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低,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因此对于立德与行为养成也应该考虑进去,而且要强化这方面的培养。

(三)及时跟进校风、教学、学风的建设与实施

校训确定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而要具体细化落实,就要及时确立校风、教风和学风,这是对于师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方向,也是对于校训的承接和表达。校风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就是师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教风这是教师应该恪守的行为准则,师德为先,师风为范,缺一不可;而学风这是学生应该做到的基本学习规范,学风正,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够强烈。当然高校培养方式与目标不同,校风、教风、学风也会有区别,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育主要侧重的是学生掌握各种技术技能,在这个层面上,“三风”的确定应该以严字当头,因为技术是要求精细的,容不得一点马虎,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理,都应该注重严谨与规范。

(四)形成对应监督到位的制度文化

管理制度其实也是一种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制度文化做好,对于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每所学校,都会形成自己的管理制度,细分还有学生管理手册、教师管理手册等等,但是,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结合校园文化,结合校风校训来形成,这是关键,我一贯坚持,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在形成制度时,我认为要做好四个字,即:严、准、全、简。严,指严格与严谨,所有制度,都应该从严字出发,严格制定每一条制度,尤其是师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更要严;准,指准确,每条制度的制定,都要拿捏住要害,准确无误,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定制度也要找准七寸;全,指全面,所定的制度一定要全面覆盖校园的各个地方,教学区域、办公区域、公共区域、寝室区域都应该全面覆盖,而且要不留死角;简,指简洁,定制度的语言用词,应该简洁明了,不拖沓不冗余,一句话说明不能做的以及相关的处分,言简意赅,容易记忆。制度文化的形成,必须配合监督的跟进,没有监督的管理是不成熟的,因而学校领导必须重视监督,拟定相关的监督措施,从上至下,从老师到学生,以至全校都动员起来,监督制度的实施。

(五)完善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对高校而言,日常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与学生相关活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学活动主要是理论教育与实训实践相互结合,并且更多偏向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与西方的实用主义文化有共通之处,可以学习借鉴。针对高职教学的这种特殊性,教学老师在授课前就应该进行认真思考,如何将学校文化与我教授的课程有所结合,在课堂中逐渐灌输给学生,最终深入人心,形成好的教学文化。而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应该先确定活动要达到的效果,学生活动一般由学校确定或者学生自主申请,活动的形式可以说多种多样,而学生又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群体,会出现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各种创意,我是持积极鼓励的态度,但是不证明是完全的放开,老师应该起到方向引导的作用,通过引导,让活动的主题朝需要打造的校园文化靠拢,朝校训校风靠拢,这样才有利于本校校园文化的形成。

(六)打造校园设施建设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各种设施是学校的硬件,它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才成长环境的直接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有力载体,有人说:“校园应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使每座墙都能说话。”[3]因而学校在对校园的设施进行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是否能体现出校园文化。各种建筑物的造型、实训室的布置、教室的布置、学生寝室的布置以及各种标语、指示标志、花草树木的整合等等,都应该和校园文化相关。同时,应该认真利用好校园橱窗、宣传栏、播音室、图书馆等一线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可以在无形之中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行习惯,积极暗示学生朝着校园文化靠拢。

(七)加强学校领导重视

对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学校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重要性,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督促,建议学院院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一把手,从领导层面出发,对校园文化有一个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统筹安排,高校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否则师生没有主心骨,文化建设将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校园文化已成为一所高校的办学名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高校,在注重办学实力、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将校园文化作为其考虑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愈来愈被各高校所重视,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想要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然需要建设优秀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所,1980.

[2]贺继明,蒋家胜.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