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安全教育认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安全教育认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安全教育认识

第1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1.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认识滞后

当前关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认识滞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认识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相关主管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网络发展的迅猛势头,这种不可阻挡的势头业已把过去人们心目中的那种神圣封闭的校园悄悄打破了。如果搞好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非但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同时亦是同西方意识形态做斗争的应然取向。

(2)未能深刻认识到加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养相关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要想搞好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仅需要社会合力的齐心协力,同时更需要重视与加强相关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培养。

2.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重视不够

尽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已成为时代主题与教育的重要课题,但当前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中诸方对此仍重视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学校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也就是说我们该以什么样的课程方式进行该项教育,是采用必修课、选修课抑或隐性课程,这都是在具体实施教育时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现实中对此的关注与思考却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从上到下至今尚未有一个较为妥善的解决方案。现实中不少学校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工作范畴中去了,而有的学生则将其归入学生处的工作领域,更有将其归入保卫处工作范围的。总之,当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合力。其次,尽管当前不少学校已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到日程,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大组成部分,但很少有学校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置于学校教学工作中去,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尽管当前不少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但其重视程度尚不够,仍需进一步加强与重视,加大力度才行。

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理性思考与深层追问

第2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1.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涵义

效能一词,最早产生于物理学领域,用以表示物体运动时消耗能量与输出功率的比率关系,后渐被用于表示某种活动所能取得的效率、效益与效果。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指学校机构和教职员工为了实现学校安全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时所取得的效率、效益与效果。学校安全教育效能体现了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功效与价值、目的与手段、过程与结果的高度统一,是衡量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优劣的永恒指标。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永恒主题。受到学校安全教育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学校在遵循安全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规律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追求效能的持续提升,因而必须进行教育投入精力和时间的成本核算,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效果与效益的评估。花费最少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实现学校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基本标尺,是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表现。在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这一语境中,改进这个词并非意味着负面内涵,而是暗示了未雨绸缪的预防意识,其精要在于从学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变革,为更加有效地达成学校安全教育目标而付出的系统性、持续性努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高低会受到学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一方面,每所学校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征。这意味着在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活动中,没有可以遵循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规则,每所学校都须要从其独特背景和自身特征出发,探索适合本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具体策略。另一方面,每所学校都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其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都无法忽略和远离学校所处的外部世界。学校外部安全理论、安全法规、安全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变化,客观上都会影响到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现实效果,甚至会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产生转向性影响。

2.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应然范式

世界是动态的,学校所处内外部环境总在时刻变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能够正确应对学校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解决学校内外部环境变化给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适应学校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种情况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持续性重视的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没有终结性结果,始终处于向更好安全状况发展的路上,需要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者付出持续性的关注和努力。由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制约,因而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活动,需要从外部和内部同时着手。外部力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尽可能促使和保持学校内部力量能够突破或改变惯常遵循的行为模式与文化规范,切实主动地实施学校安全教育的效能改进活动。如果缺乏外部各类因素的支持,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仅从学校内部着手,就会缺失充足资金、信息等资源的支撑,失去持续动力,难以长期维继。内部力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学校外部安全教育理论家、安全管理专家的力量和学校内部安全教育落实者、安全教育践行者的力量紧密结合,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焦点从理论层面和政府层面转移到学校层面和实践层面,最终落实到学校安全教育的所有相关主体和客体的意识与行为当中。如果缺乏内部各类因素的支持,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就会缺乏参与者的积极推进,仅靠外部力量操控实施,同样难以持久有效。所以,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活动,是一系列同时而又重复发生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以安全意识的保持、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中心,评估学校当前安全教育的现状,并制定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规划,努力创设促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内部条件,并维持促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持续提升的动力,积极落实学校安全教育的文化规范与制度措施,科学选择达成学校安全教育目标的具体策略,科学评价和监控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进程、获得成就与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安全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享受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实施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活动,需要采取由内及外和由外及内的协同措施,遵循内外结合的效能改进范式。从内部着手,需要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现状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规划是否科学合理,设置梯度性循序向上的安全教育效能目标;引进多样化的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与内容,实施安全教育课程与内容变革项目,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类课程的教育作用;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提升学校安全教育主体的安全教育技能与安全教育策略;采用进修方式促进学校校长与领导安全教育观念的提升,促发并保持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行动;主动吸引外部安全教育力量的介入,采用合作性的活动和项目形式共同追求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从外部着手,需要制定学校安全教育的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并将其列为必修科目;组建学校安全管理的外部工作团队,定期视察学校安全教育状况,定期实施专项安全检视行动,帮助学校发现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建议;由校外权威机构定期公开每所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情况的绩效等级排列表,让学校能清晰看到本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成就,引发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活动的竞争,激发学校主动自觉地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将教师安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列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清单,列为教师专业评价的具体指标,促进教师安全素养与安全教育素养的提升;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程序化运作模式,制定评估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行为原则和监测标准,详细规定学校安全教育各类主体的工作范畴与职责权限,通过常态化的监督机制保持学校对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持续敏感。

二、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实然状态

当前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实然状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决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

1.决策层效能改进存在的问题

学校安全教育决策主体的安全理念存在偏差。由于当前学界关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研究主要着眼点仅在于研究学校层面安全教育的效能和班级层面安全教育的效能,而极少关注安全教育的地方层面和国家层面。这种研究的缺陷反映在学校安全教育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上,就是将学校安全教育范畴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极易忽视学校与外部因素的关联性,往往看不到学校与所属学区的学校系统、社区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理论进展等多方面的关系,不能全方位实施学校安全教育的人本治理与综合治理[1]。学校安全教育决策方案存在缺乏备选的唯一性。学校决策者在制定安全教育效能改进方案时,往往仅仅制定一套方案,缺乏备选方案。这种唯一方案的使用,极易使决策缺乏通盘考虑与科学论证,难以做到优中选优,汇聚精华,取长补短。这种方案的设计对影响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因素在认识上缺乏充分性,往往呈现局部性和短视性,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的高瞻远瞩[2]。

2.管理层效能改进存在的问题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主体的安全观念存在分歧。由于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意义理解不同,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不同主体,在实施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具体实践中持有不同的认识和理念,具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纷争。这种情况首先导致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活动无法理性统一、步调一致,难以做到积极合作、做实细节。部分安全教育的主体具有种种不去执行效能改进的借口和理由,在改进中缺乏参与积极性和责任感,甚至产生抵制改进的心理和行为,结果导致当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主体缺位、注意缺失、奖惩失当等问题[3]。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的构成体系存在缺陷。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往往没有将安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其他各类活动中,做到安全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步进行,有机融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体系不够完善。从学校内部制度来看,学校安全教育常常缺失活动之前的安全素养评估制度、活动之中的安全教育督导制度、活动之后的安全教育评价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彰显的理念本身,存在对学校安全风险识别不准、不清、不足的问题,存在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不足的问题,存在安全预防预案缺失、安全教育规范缺失、安全应急程序缺失的问题。从学校外部来看,对跨越部门、领域的安全问题,在法律、信息、标准等方面缺乏与外部相关部门协调联动、配合行动的机制与制度,从制度规则方面难以实现学校与社会安全教育的协作治理、统一治理与专项治理。

3.执行层效能改进存在的问题

学校安全教育执行主体的执行理念存在冲突。学校安全教育的效能改进在实施中牵涉很多相互关联的复杂因素,通常都是多种思想和活动同时发生并混合为一体的系统改进,其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但现实中由于改进观念的分歧与反对者的抵制常会造成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执行主体存在冲突,常常导致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行为难以持久,大多会中途改变甚或停止,无功而结。同时,在安全教育效能改进中执行主体常会产生两种认识错误:松懈麻痹思想和轻信侥幸心理,进而导致两种行为错误:安全教育的注意间断和安全教育的注意转移。端正和清除这两种错误认识是提升安全事故预防水平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提升学校安全教育效能必须解决的艰巨任务。学校安全教育执行改进的行为方式存在惯性。任何一所学校在长期安全教育工作中都会形成本校的安全教育模型与框架,学校领导者都会偏好某些安全教育的方法、方针、措施与途径。正如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学校惯常采用的安全教育的方法、方针、措施与途径必然有其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但出于意识惯性与行为惰性,从事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人员一旦习惯于某类安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就不会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动态性及时作出行为反应,而是无限次的重复。一旦学校教职员工习惯了某些安全教育的方式或途径,就会坚持遵循并坚决贯彻,而不愿自觉对其进行检视、修正和调整。即使其安全教育的实践行为存在不当或问题,在认识层面只会就事处事,而非举一反三,深入剖析;即使出现了安全事故,执行层面的处理程序、应对方法、解决措施也会反复运用,雷同处理。这种认识误区在安全效能改进中意味着藏匿于细节角落的事故隐患总是难以预知和及时处理,造成安全注意间断与安全注意转移,必然导致事故的重复发生。

三、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策略

1.充分尊重和重视人的主体作用

安全理论研究已经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安全事故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物、环境和管理;影响安全教育效能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物、能量和信息。可见,人既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首要因素,也是影响安全效果的首要因素[4]。从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来看,绝大多数事故的原因都与人为因素有关,都与校长、教师、学生、教职人员的安全素质与安全履责有关,而校长、教师、学生、教职人员的安全素质与安全履责能力,则与学校安全教育的效能紧密相关。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高低与人的观念密切相关。对学校来说,提高安全教育的效能,要从转变学生、教师、职员、校长、家长、社区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入手[5]。任何严肃认真的变革安全观念与安全行为的工作都必须从与学校安全工作相关的人员开始,特别是从教师和学生开始。学校安全教育改进工作的基础,就是从分析教师的安全教学、分析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着手。因而,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核心工作与最终目的就是要重视人的教育,重视人的安全素养提升与安全履责能力提高。为此,学校需要采取措施增强各类安全主体的自尊感和效能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际沟通,保持与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密切联系,建立校长、教师、职员、学生以及社区成员、学生家长等安全教育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持续改进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

2.树立引领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

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应是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各类主体价值观和信仰的共同表达。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每个主体都具有自己对于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价值观念和独特认识,这种属于个体化的价值观念与独特认识是构成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的思想基础和内容要素。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共同愿景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们理性思考和清晰表达他们自己的安全教育价值观和安全信仰,在此基础上进而将不同个体的价值观与信仰联系起来,再根据学校的背景和条件通过尽可能广泛的共同参与构建出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共同愿景。这样的愿景构建过程,充满动态性,是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学校安全教育的所有参与者逐渐蔓延的发展过程。通过该过程构建的共同愿景既能够帮助学校定位自己安全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利于激发参与主体对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负责态度。

3.重塑促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们无意识地共同分享的深层次的基本假定和信念,是成员们理所当然地看待自己组织和组织的社会背景的假定和信念。在潜意识中推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持久性力量就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文化,在学校安全教育文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所有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举措都可能会显得肤浅虚假或变得徒劳无功。从静态看,学校安全文化彰显的规范、信仰、态度和价值观对学校成员以及外部相关安全教育主体的沟通交流和良好的同事关系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安全效能改进的进程。从动态看,学校安全教育文化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动态性,不可避免地会随着参与者的变化而变化,会受到学校安全相关主体的更新和创造,体现参与主体的安全观念与安全信仰。通过文化重塑,形成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强势文化,能够有效扼制或消减校内其他亚文化对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负面影响,促进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主体自发自愿地推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的改进行动。

4.打造推进学校安全教育效能改进的项目团队

第3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安全教育

一、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一)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我国现阶段信息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纵观信息安全工作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安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一直落后于全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安全教育发展的需求。究其因,归纳起来,有社会、经济以及认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能起到保障和促进信息安全教育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

(二)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新时期治国的重要方针。依法治国的一个根本前提,是有法可依。新世纪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安全教育作为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和信息社会化水平。(三)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是信息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我国信息安全立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推进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法的形式把信息安全教育发展所要求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基本社会关系固化下来,从而保证信息安全以及教育工作稳定发展。

二、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可行性

(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把科教兴国列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十分深远的意义,从而也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安全立法实践从国家和行业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广泛的内容范畴。随着信息安全立法以及教育立法的理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许多信息安全工作者和法学工作者,将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纷纷撰文或著书,从而为探索和完善我国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境内外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成果以及经验,为我国信息安全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提示

从世界各国信息安全立法的情况看,尽管出发点不完全相同,目的各异,甚至侧重点也不一样,不同国家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在以下三点基本上是相同的:一是都非常重视信息安全及教育立法,把立法工作摆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二是信息安全教育法规操作性强,内容明确;三是信息安全教育法规制约机制严明。对于境内外十分丰富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在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中认真加以研究和借鉴。

三、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实现

要根本改变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滞后状况,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且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立法,从而起到保障和促进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作用。

(一)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工作的宣传

首先,我们自身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信息安全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了解信息安全教育的特有规律及在推进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让全社会熟悉、了解信息安全教育及立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现状的不适应性,明确信息安全教育立法对改变当前信息安全教育的落后状况以及推进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树立和坚定信息安全教育必须立法的思想。

(二)切实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

紧密围绕信息安全工作实际,我们应在我国教育立法、信息安全立法一般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要通过研究,掌握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信息安全教育立法与一般教育立法、信息安全立法的区别以及联系等等。为此,当前,一方面我们可以设立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研究会,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等多种形式,推进相关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从而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中发挥相应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协同攻关。总之,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理论研究工作要在加强基础性的同时突出其应用性研究,要围绕信息安全教育领域基础性的、急需的内容,加强研究工作,以促成相关法规的制定。

(三)加快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相关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规

要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安全教育立法的薄弱状况,就必须尽早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教育法规体系。健全信息安全教育法律制度,使得制定《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成为时代的必然。《信息安全教育条例》等的相关信息安全教育法律法制定与颁布,将极大地推进我国信息安全以及教育立法工作的进程,开辟我国信息安全事业和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陈立鹏.民族教育立法与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6).

[2]杨清.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第4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策略

一、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由于大部分学生家长仍然普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与水平的提升,而轻视了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培养;部分学生家长欠缺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意识,或是在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时也只是“闪烁其辞”,致使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谛。学生家长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命安全的看法,如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使学生在自身进入社会受到一定打击时,学生内心极易脆弱敏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或他人生命产生一定伤害行为。[1]

2、学校因素

大学时期是学生过渡到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学习压力、社会压力以及家庭压力的影响,使学生对未来人生产生“前途渺茫”的消极想法。其次,由于部分高校课程安排不当,大多数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欠缺对生命安全教育学习的机会。此外,教师自身生命安全教育意识的不足间接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与指导。

3、学生因素

由于部分学生欠缺生命安全教育对自身健康发展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意识,使自身在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时并未认真听取教师的谆谆教导,进而轻视了对自身安全保护能力的提升。此外,基于部分学生个性成长发展中的缺陷,使得自身对生命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错误的看法,这样的学生极易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引发对残害自身与他人生命的过激举动。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生命价值与责任意识

生命安全教育关系到个人安全、家庭幸福、以及整个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生命安全教育有效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生命价值对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各所高校已经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进而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及思想观念各方面的正确发展,同时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生命安全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开展进一步的生命安全教育,一方面不仅有效加强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提升对自我生命保护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根本。[2]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对未来适应社会建立稳固根基

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从半成熟逐步转向为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尽管对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对的水平,但容易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在心理与思想行为上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困扰。近年来,我国各所高校频频出现的“自杀”以及“他杀”事件,如“四川师范大学自杀事件”、“复旦饮水机投毒事件”等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对生命安全教育意识较差。而将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技能水平以及生命安全知识;在进行实际体育运动教学时,有效磨练自身意志,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教师充分合理应用体育教学时间,将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动自身携带的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深度透彻的生命安全知识解析说明,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自身各方面良好的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建立稳固的根基。

三、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1、将体育课堂内容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

若想在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下取得有效成果,首先应改善教师教学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仅仅只是将体育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或是在体育课堂进行时对学生说一句“注意安全”便草草了事,这样不仅难以使学生无法学习更多生命安全知识,也不能使学生体育课堂安全具备有效保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体育课堂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命安全教育相结合,如教师在开展足球运动这一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热身训练,避免在运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足球是一项团队竞赛科目,学生在实际运动过程中,若没有严格遵守比赛制度,极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将足球运动的利弊向学生说明,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运动安全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我安全的保护能力。[3]

2、优化学校教育,提升教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对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安排不恰当,导致学生欠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机会。因此,作为高校领导人,应深刻意识到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建设独立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应用生命安全教育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能更专业、全面的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提升学生对珍爱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意识,使其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天地万物生命可贵的价值之处。其次,高校领导人应对教师队伍整体生命安全教育素养进行有效改善,通过对教师开展一系列生命安全教育意识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深刻领悟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课本知识的真谛,进而提高自身生命安全教育的素养,进一步促进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工作开展。如聘请生命教育知识的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讲座,使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提高自身对生命相关科目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生命安全教育思想,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促进对学生全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培养。综上所述,青少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是未来建设稳定社会与国家的基本。高校体育老师应高度重视强化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将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相融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高校体育老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生命安全教育意识以及综合素养,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重视生命、爱护生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为我国社会建设发展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赵国庆.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84-85.

[2]刘玉香.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J].教育(周刊),2018(12)92.

第5篇: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1、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重视程度不够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安全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二是大部分家长认为校园相对比较安全,从而忽略了对于子女法律、安全知识方面知识的教育。而学校方面则认为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与社会的接触并不多,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安全问题,而一旦发生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却往往总是忙于应付处理;三是学生自身对安全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平时过分地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往往却忽视了自身安全教育的学习。

2、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

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此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的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其原因主要以下几点:一是领导机制不够健全,学校的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了何种运行机制,至上到下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二是没有把学生的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学生的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三是没有将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教师、教材、内容、时间、教学效果等等,都没有统一的进行规划。

3、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明确、没有与时俱进

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安全教育同样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安全教学却又和其他的课程教学有所区别。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不仅仅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而且安全教育形式的比较单一,另外,学生自救技能也严重缺乏实践的演练。一般情况下,学校均以“课堂教学”、“学术宣传栏”以及“走廊标语”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然而哪些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哪些是安全教育的必需内容,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和完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情况,而国家的立法部门也修改、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这些新内容及时地纳入到学生的安全教育体系中来,给学生安全问题留下了不少的隐患。

二、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1、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第一,务必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高职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末期,也是提高学生安全知识水平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实现自我发展,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培养面向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需要。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观是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就是贯彻“依法治国”法制理念的基本体现。学生是学校构成的重要主体,而大学生所具备的安全知识的多少、安全意识的高低、防范技能的强弱、安全责任素质的好坏等直接影响着整个校园环境的治安和秩序,关乎着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最终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

2、建立和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将安全教育写进正式教学计划,将安全教育彻底系统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为了能使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由院校的领导、保卫部门干部、学生工作处的干部、教授法律知识的教师以及有关思政系列的教师等组成学校安全教育的教研室,专门负责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授课,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考评等。教研室最好单独设立,并在教务处指导的下开展教学工作,也可以合并到学校德育教研室或着法制教研室。第二,在制订安全教育的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在校期间应该受的安全教育以及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所完成的安全教育的内容。第三,必须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有限的教育时间,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哲学、法学、治安、道德等多学科的知识,制定完善的课程标准。第四,安全教育课的授课教师,应该由教务处安排统一的专、兼职教师,而且要进行明确的分工。第五,安全教育课在期末时必须要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加入学生综合测评的成绩。只有做到这样,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地避免随意性,从而走向规范化,进而转向系统化,才能使安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构建网络化的安全教育体系

从互联网技术衍生而来的QQ、MSN、微博、微信等通讯方式备受大学生的喜爱,并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通讯方式具有知识性、便捷性及娱乐性等功能。如果能合理地运动这些通讯平台,不但可以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播必要的安全知识、通报一些安全信息,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它们可以成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一到两种通讯载体建立安全知识宣传的平台,及时、快捷地给大学生安全信息。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地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密切地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动态,安排专职的信息员及时关注和处理学生在校园网络上反映的问题,加强学校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的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有关校园内治安管理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给学生提供预警机制,比如在遇到各种形式的诈骗时该如何应对,收到境内境外的反动信息时往何处理上报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事先向大学生释明,并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从而充分地发挥安全防范教育的作用。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