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有害生物技术全文(5篇)

有害生物技术

第1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

保护林业资源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而林业资源保护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在实际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为了避免林业资源环境遭到二次破坏,必须注重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各地虽然都引进了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但实际应用成效并不显著,还需在今后的防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防治技术,以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

1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主要原因

1.1营林模式缺乏科学性

营林是指将林业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其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是由林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营林模式是否合理,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有着直接影响。营林方式不同,所创设出的林业生产环境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在营林过程中并未意识到营林方式的重要性,而偏重于提高林木数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林分内树木栽植密度偏大,导致树木的生长所需光照、营养和通风条件都很难达到要求;二是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天敌数量少,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三是管理粗放,缺乏合理的养护。这样的营林模式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最终致使树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同时也给有害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1.2人流物流往来频繁

人类活动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人体和交通工具都可以传播疫情。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害虫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传快速地播蔓延,除其本身特性外,主要还是随货物借助交通工具传播。现在我国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就为病虫害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1.3治理措施不得力一是行政推动力度不够,防治责任难以落实。二是重除治、轻预防,常处在灾后救灾的被动局面。三是用药不合理。大量使用高毒化学农药,使天敌、有益生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林分生态环境失衡,缺乏足够的抵御病虫害能力,致使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造成病虫害交替反复发生。

2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2.1经济意义

采用传统的化学药剂来防治林业病虫害,需要全面考虑其耐药性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则无需考虑这些因素,同时还能有效提升防治效果,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采取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手段,不需要再购买化学药品,可有效节省防治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另外,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引入还能推动我国绿色、环保林业的建设进程,进一步增强林业产业的环保功能,避免对当地水质、土壤等造成污染和破坏,进而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2生态意义

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应对林业有害生物,前提是要保护好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维护好林木的健康生长。无公害防治体系由营林措施、生物调控促使和物理辅助措施组成。作为一种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其主要是以生物调控为主,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环境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能够长效抑制等特点,可有效弥补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弊端,避免在防治过程中产生各种副作用,在不使用或最大限度少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林业管理对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由此可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生态价值是非常显著的。

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3.1选用适当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3.1.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优先采取方法,主要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以及昆虫信息素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生物防治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控制已有相当多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可选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有释放赤眼蜂、肿腿蜂、周氏啮小蜂、捕食螨、花绒寄甲虫等天敌昆虫;悬挂人工鸟巢招引益鸟;使用昆虫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病毒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抗生素农药,苦参碱、烟碱、印楝素、苦皮藤素等植物源农药,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类农药和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等昆虫信息素。

3.1.2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指的是林业技术人员借助高温、声音、光等手段,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害虫的存活率。另外,防治人员还可利用物理工具对害虫进行捕杀,如悬挂诱捕器,利用其诱芯散发的昆虫性信息素,达到诱捕昆虫成虫的目的。物理防治技术是现阶段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中一项重要的补充技术手段。

3.1.3营林防治措施。营林防治措施指的是通过对树木生长环境进行科学规划,采用抗病性较强的树木品种来抵御病虫害。在实际营林过程中,林业人员应结合当地土壤特点和树木的生长习性,适地适树,合理筛选树种,将树木种植在最适合其生长的位置,在预防病虫害的基础上,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同时,还要选择适当的造林混交方式,如乔木和灌木混交、落叶和常绿混交、阔叶和针叶混交等,在混交类型上可选择带状混交或者块状混交,通过采用适当的混交方式与混交类型,可发挥出预防林业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的现象。

3.2做好对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林业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度,在引进苗木之前,必须做好对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禁止使用带有病虫害的苗木造林,否则将对整个林地内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组织开展苗木培育工作,重点放在环境适应力较强且具备良好的病虫害抵抗能力的乡土树种的培育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林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3构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

在以往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病虫害前期出现的苗头往往很容易被忽略,一般是在病虫害大规模蔓延之后才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关注,因病虫害扩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在暴发后期控制难度也比较大,这会给林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由此可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发病规律,建立对应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并在不断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对该机制加以改进和完善。另外,管理者还必须强化日常巡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隐患,必须第一时间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造成的损失。

3.4落实好森林抚育工作

3.4.1科学施肥。在开展造林工作以前,应在区域内施用50kg/667m2过磷酸钙、1500kg/667m2土杂肥作为基肥,将其混合均匀之后才可加入到树穴之中。在5~6月,树木生长比较旺盛的时候进行追肥,每667m2追加碳酸氢铵12kg、尿素3~5kg,造林当年应坚持少施和晚施的原则,结合树龄生长状况进行合理添加。

3.4.2合理灌溉。新造幼林,必须及时做好浇水工作,4~6月份注重控制好浇水灌溉的量和次数,这样才能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秋季比较干旱的时候也要适当浇灌,冬灌作业可有效提升树木的耐旱性能,相关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灌溉次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春季发芽、生长和土壤封冻前,应适当进行补水,并在灌溉后落实好培土保墒工作。

3.4.3修枝。对树木枝叶进行适当修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有利于培育出更加优质的木材。树龄在1~3年的幼树,应修剪掉不必要的竞争枝,留下辅养枝,与此同时,还要将树干基础部位多余的萌条修剪掉,使树干更直立挺拔,应保证树冠与树高之比在3/4上下。修枝工作可在秋季树叶基本脱落后开展,确保切口部位平滑。树龄在4年及其以上的树木,应逐一修剪掉树冠之下比较衰弱的枝条,如果树高25m,则冠高比值应保持在1/3;如果树高为20m,则冠高比值应控制在1/2;如果树高为10m,则冠高比值应保持在2/3。通过采取上述抚育举措,可有效提高树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其维持正常健康的生长状态。

3.4.4除草松土。林分郁闭之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实施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同步开展。林分郁闭之后,应控制好除草次数。农林间作过程中不需要专门给林地进行松土,间作结束后应每年松土1~2次,以免土壤板结。

4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无公害防治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之中。在应用中,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特点,选择最为适用的无公害防治手段,并做好对森林植被的检疫工作,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和防治病虫害。

参考文献:

[1]孙葳.浅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20,(13):196.

[2]文凯.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12):159.

[3]叶日米克•吾努尔汗.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16):103-104.

[4]高兆庆.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9):175.

[5]邓卫斌.试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169.

第2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乳品中主要的有害微生物及其危害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乳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上的乳品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但同样存在乳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根据我国乳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大多都是由污染致病菌引起的。我国的乳品安全防控中,病原菌检测品种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当乳品中存在这些病菌时,人体在食用了乳品以后将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最终引起严重的中毒事件,在危害了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对乳品生产企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社会影响非常严重。如果病菌或者有害微生物的含量超标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在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属于一种相对传统的检测技术,在利用这一检测技术开展了相应的检测以后,人们可以获得乳品中的活菌总数信息,具体的检测过程中,涉及了准平板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观察法。在这一检测技术出现的早期阶段,因为很多乳品企业的条件有限,这一技术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很多乳品企业的青睐。作为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的有效技术,这一检测技术的整体成本偏低,所使用的相关设备也比较简单,虽然如此,检测时的流程复杂且检测耗时长,最终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检测的准确度不够。随着对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的日渐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缺陷,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技术改良,形成了输水网格滤膜法,采用这一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浓缩靶细菌,将检测样品中的抑制因子全部去除,避免菌体受到破坏,使得检测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

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在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多,根据这一检测技术的原理分析,在检测结果获取时,通过单个电极对生物量产生与消耗电荷的检测,也就可以获得乳品内有害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基于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原理,这一检测具有全方位性。微生物存在新陈代谢特征,当处于新陈代谢状态时,微生物将会对培养基中的化学性质出现明显的干扰,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测。当然,在乳品检测时,还常常利用还原实验法来进行,用还原实验法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时,基本上克服了色素生物灵敏度响度较低对检测结果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整体的检测效率,获得的检测结果相对可靠。电导和抗阻法同样属于生物电化学检测,在利用这一检测方法进行有害微生物检测时,大肠杆菌群的检测结果具有极高的精度,但利用这一检测方法时,有关检测人员需在检测之前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标准曲线的绘制难度较高,需消耗较长的时间。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在应用时,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检测工具,利用生物传感器中的自动感应模块,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不仅具有极高的检测效率,且整个检测结果的精度高,时间消耗短。

免疫学检测技术

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中,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免疫学基础理论,细胞因子存在着不同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有效利用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存在着抗原的区别,而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使得抗原对机体所产生的刺激抗体同样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免疫学检测技术出现的早期阶段,机体感染变质程度的检测涉及了以下几种:利用单克隆抗体,对乳品中微生物的抗原进行相应的检测;利用微生物抗原,获得机体形成的特异性抗体信息。近年来,我国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酵联免疫吸附技术、酵联荧光免疫吸附技术等,不同的技术下有着各自对应的优缺点,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为了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有关检测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恰当的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种类虽然较多,且不同的技术有着其各自的适用性,但是,整体的检测流程高度相似,首先利用培养皿对病原菌采取富集培养的方式,随后对最终的培养物开展分析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下因为涉及了培养环节,此环节的时间消耗虽然较长,但后续的免疫检测效率却是非常高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含了多种技术,主要为:(1)PCR技术,此技术在体外急速扩增特异目标基因,属于一种特殊的技术,在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如果选用的是这一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样品中的微生物信息,对不能进行人工培养的细菌而言,利用这一检测技术来完成检测的技术优势更为突出,完全克服了传统检测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但PCR下的整个检测流程相对繁杂,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性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精度。PCR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到乳制品成分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应注重前期的乳制品处理。(2)其他分子生物技术,如分析化学技术、ATP生物荧光技术、液相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适用范围较广,技术应用频率较高。液相芯片技术在核算研究和免疫分析中的使用相对较多,这一检测技术在这些领域应用时,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精度高,更具可靠性,完全可以在高通量多指标状态下开展同步的分析与检测。

乳制品中微生物检测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有所提升,相关研究人员积极采取了多种方式来进行有害微生物的检测,虽然已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已经有多种,但是随着检测工作的逐步开展,未来的微生物检测技术还有着广阔的技术发展空间。

现场检测

在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各种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同样需借助于专有的检测工具和设备来完成,检测仪器越来越表现出智能化、小型化的特征,随着这些检测仪器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的微生物检测中现场检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在线检测

第3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安全。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营林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结合笔者经验,围绕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进行阐述,供业内人士参考指正。

1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

(1)近年来,内蒙古根河病虫害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天气温上升且降雪量少的情况下,越冬害虫剧增。比如,在阿尔山和乌尔旗汗虫害较为严重;落叶松鞘蛾轻度发生,模毒蛾,稠李巢蛾等虫害中度发生。(2)杨树蛀干害虫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虫害仍呈局部上升发展的趋势,比如青杨楔天牛虫害的面积递增迅猛。(3)鼠害整体上仍呈上升态势,由于对棕背平进行了专项治理,危害得到控制,莫氏田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发生也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补植补造场地增多,高山鼠害危害面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个别地块高山鼠兔危害十分严重。(4)病害发生趋势趋于平稳,松针红斑病、落叶松早落病经过有效治理基本控制,桦树黑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

2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根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逐步从过去的单一防治走向了系统防治,不仅构建了监测预警、检疫御灾以及防治减灾体系,同时也全面加强了防治检疫机构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进一步控制了内蒙古根河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缓解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扩散蔓延的趋势,有效防控了外来的有害物种灾害,降低了有害生物成灾率,提升了灾害测报准确率。越来越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为有效保护内蒙古林业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

3.1监测预报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武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一方面在监测点配备和完善各种调查取样、通讯交通以及信息传输等设备,来构建系统全面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监测和预报技术的相关软件,完善各项监测对象的测报办法和相关标准,推动测报系统能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3.2宏观趋势预报和微观生产预报

林业部门在进行监测预报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做好宏观的趋势预报,同时也要做好微观的生产性预报。尤其要重视基层的生产,避免防治工作被动和流于形式,丧失了防治的有利时机,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防治指导工作发挥先导作用,有效避免病虫害造成巨大的损失。

3.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

要做好造林苗木检疫工作,通过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基地为新造林地提供优良的种苗资源,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要加大造林苗木在产地和运输过程中的苗木检疫工作力度和执法力度,不仅在苗木栽植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杀虫处理,同时要加强木材调运的复检工作和检疫工作。在木材抵达目的地后,由当地的林业检疫部门进行检疫后方可使用,一旦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应及时进行集中烧毁处理,避免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3.4数据利用和管理

随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和资料也日益增多,为林业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有害生物的知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参考。为更高效地识别和诊断有害生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好各类有害生物样本的信息资料的管理,存储清晰,定期维护,为后续林业部门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和决策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

3.5林业有害生物诊断

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系统及资源,通过与高校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搭建专家会诊进行远程在线诊断,进一步提升病虫害诊断的准确率。

4结语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也越来越科学化、精确化。利用新型的监测预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的监控,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林业病虫害的相关数据,为后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客观有效的技术信息支持,在林业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金金,李崇隽,向倩倩等.省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研建[J].南方林业科学,2015(2)

[2]汤雷.浅议县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与管理[J].绿色科技,2014(3)

第4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飞机防治;工程监理;标准化

1研究背景、意义

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程始于1993年,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公益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5大工程的开展,以及自治区林果业不断发展,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提高生态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工程普遍存在着喷施林木受自然条件影响,呈现不稳定因素,施工季节性强、病虫害发生规律不同、施工时间不连续、作业面广、地块分散的特点,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工程的监理区别于其它行业的工程监理工作。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关键技术集成和系统化,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提高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的实施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的质量和效益,也是当前林果业迅猛发展和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

2国内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国外发展概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在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监理领域,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国家开始研究,但未见系统研究的成果报道。同类的研究领域,如植保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等农业航空较发达的国家。农业航空技术是上述国家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重不断加大。根据农田飞行作业环境的适宜程度,国外农业航空大致分为有人和无人驾驶的2种作业形式。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户均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普遍采用有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作业,而在日本、韩国等户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国家,微小型无人机用于航空植保作业的形式正越来越被广大农户采纳。但有关植保监理方面的研究以及标准的制定未见报道。

2.2国内相关文件情况

2011年,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工作目标:到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全面建成,防治检疫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生物入侵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随后,各省陆续了一系列文件。2014年3月,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管理办法》,2015年四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等。

2.3标准制度情况

的国行标有: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G/TJ08-2035-2014《建设工程监理施工安全监督规程》、LY/T2024-2012《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LY/T2518-2015《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2.4存在的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随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面积呈上升趋势,飞防规模已发展到近1000万亩,监理任务逐年加大。二是飞防作业和工程监理不规范,重飞漏飞,不按作业设计施工等,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三是每年用于飞防的财政资金达4000多万元,但资金使用效率低,效益差。

3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监理的内容、方法、监理程序、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项目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职责、监理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等。

3.1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考虑了完整性、科学性、协调性及实用性的原则。制定过程中在吸收国内飞防工程技术和监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多年飞防工作经验,考虑飞防工程作业区地理环境复杂,以及飞机机动性能强、覆盖范围广、防治速度快、时间短等特性,科学分析归纳生产技术数据,本着总结、集成、提高飞防监理水平,具有规范科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并具有先进性的特点。

3.2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职责

本章规定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监理人员组成。在内容要求上比较灵活,通过合同等形式,总体把握关键环节,以目标为导向,做到切实宏观把握监理机构组成,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监理机构和人员。监理人员职责:具体规定了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将监理所要达到的效果通过确立职责的形式层层落实,在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各自履职的过程中,实现监理目标,该标准将日常的监理工作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达到了有责任、可追溯、有落实的监理要求,体现了监理工作以标准制定为切入点,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3监理内容与程序

从组织机构与作业设计质量、机场及飞行设备准备、飞机试飞试喷与质量控制、航迹记录及进度控制、飞机导航与成本控制、效果监测调查及相关服务几个方面做出要求,该地方标准在监理内容上内容完整,覆盖到飞防监理的每一个环节,从飞行设备准备-飞机试飞试喷-航迹记录及进度控制进行闭环控制,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保证通过飞防任务关键数值的测定到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体现了标准制定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监理程序不拘泥于形式,而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标准制定的灵活性,有利于监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3.4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该章节在监理内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影响飞防的关键工序“飞机试喷与有效喷幅的测定”,“喷洒技术参数计算与喷头大小确定”,“药物检测、配置和装载”以及“飞防效果检测调查”几个方面做出要求。内容上而言,通过做量化要求以及预警预判的方式,能够及时提醒监理人员,做到飞防监理各项任务的完成,该地方标准的技术内容合理,有一定的前瞻性。

4结语

制定的《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程监理规范》地方标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技术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其经历了资料搜集、调查研究、标准制定、专家审定、等重要阶段,保证了标准内容的科学适用性,地方标准制定虽然完成了,但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标准条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只有严格落实标准要求,才能真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管理办法》(1997).

[4]GB/T25415,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S].

[5]GB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第5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社会化防治的主要成效

1取得较好控灾减灾效果

各地在社会化防治实践中,通过专业化管理、绩效承包防治明显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青海省西宁市园林植保科技服务公司20世纪90年代承包防治西宁市光肩星天牛任务后,采用打孔注药、砸卵、打侧枝以及在天牛成虫羽化期喷药等措施,使防治区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由50%降至6%左右[2]。厦门市由专业防治公司承包除治松材线虫,经6a连续防治后松树病死株率明显下降。山东省实行以终期防治效果为主的考核付酬办法开展的社会化飞机防治美国白蛾,实现了控灾减灾目标。

2形成了一套初步可行的运行机制

社会化防治组织进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为保障社会化防治健康发展,在各地积极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出台了一些相应规则,提出了社会化防治招投标、监理、验收等工作程序,制订了20余件防治招投标工作流程文件样本。广东、山东、福建等地探索了承包防治收费项目和标准,包括农药费、人工费、设备及折旧费、技术服务费等,促使社会化防治有序进行。

3推动了社会化防治组织资质的建立

社会化防治组织资质建立和认定管理具有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的特点,也是当前社会化防治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进展有: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印发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防治专业队)资质,界定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防治专业队)的资质等级、条件;广东省2011年出台了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3年出台了森林病虫害治理工程公司(工程队)资质地方标准。这项工作将随着社会化防治的进程不断推进。

4有利于普及无公害防治理念

社会化服务是向林农传授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用药处方,达到合理、安全用药的目的,克服了盲目用药、浪费农药、污染环境的缺点,有效减少农药的“跑、冒、滴、漏”现象,保证了生态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3]。

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政策上待突破,资质认证和经费投入缺规章

提供公平、有序的社会化防治环境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化防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家层面尚无社会化防治组织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的相关法规。近些年,在诸如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中,已实行项目化管理和招投标制,有力拉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进程。实践表明,为实现社会化防治管理、实施和监督分离,尽快出台防治资质统一认定规范已显得尤为紧迫,此外还需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防效保障、药害鉴定等标准。随着社会化防治市场的不断完善,应将人员培训纳入全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社会化防治财政经费扶持政策方面,在科学分析和测算社会化防治成本基础上,从维护服务和被服务双方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出台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收费指导意见,达到谁防治、谁担责、谁受益。国家应对社会化防治组织通过经费补贴的方式,引导和促进社会化防治的大发展。将防治设备购置、器械研制、油料供应、机手保险等纳入补贴范围,减免专业作业车辆道路通行费[4]。另外,随着社会化防治市场的发展,也为外资和工商资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应进行相关政策的预研。

2机制上需转换,加快防治工作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为主转换的步伐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按林木权属划分,全国森林面积国有占42.16%、集体占37.52%、个体占20.32%,加上95%以上已经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勘界的面积,目前近60%的森林为个人经营。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各级政府应尽快改变过去扮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体的角色,将工作定位和重心由组织和实施防治于一身转移到培育和扶持社会化防治上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自身发展,要靠防治的充分市场化,要使社会力量在防治中获得持久的利益。政府应主要负责对风景名胜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公益林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危险性灾害的应急处置,将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进行绩效承包防治。对用材林、经济林的有害生物防治,要发挥经营者的作用,实行政府适当补助的社会化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要发挥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技术指导职能,为社会提供准确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服务。

3行业自律要探索,推动建立社会化防治联合会

随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社会中介和协会组织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行业规范和自律责任。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在市场不断发育、农村人口转移、家庭经营规模壮大等大背景下,不仅需要获得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也需要得到科研、教育、推广服务机构提供的新技术、新方法,更需要在合作和重组中求联合。研究成立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联合会应提到议程,使之承担起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的责任,建立以防治效果为主的承包防治机制,解决药害鉴定、防治效果纠纷仲裁等问题。

4社会化防治组织当自强,建立规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社会化防治组织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新事物,只有强化其内部运行机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5]。社会化防治组织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统一的防治合同文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做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实行鼓励钻研技术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内部独立核算,明确责权利,将服务质量与报酬挂钩。通过规范内部管理,诚信经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