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有害生物技术全文(5篇)

有害生物技术

第1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

保护林业资源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而林业资源保护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在实际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为了避免林业资源环境遭到二次破坏,必须注重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各地虽然都引进了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但实际应用成效并不显著,还需在今后的防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防治技术,以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

1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主要原因

1.1营林模式缺乏科学性

营林是指将林业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其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是由林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营林模式是否合理,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有着直接影响。营林方式不同,所创设出的林业生产环境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在营林过程中并未意识到营林方式的重要性,而偏重于提高林木数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林分内树木栽植密度偏大,导致树木的生长所需光照、营养和通风条件都很难达到要求;二是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天敌数量少,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三是管理粗放,缺乏合理的养护。这样的营林模式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最终致使树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同时也给有害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1.2人流物流往来频繁

人类活动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人体和交通工具都可以传播疫情。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害虫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传快速地播蔓延,除其本身特性外,主要还是随货物借助交通工具传播。现在我国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就为病虫害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1.3治理措施不得力一是行政推动力度不够,防治责任难以落实。二是重除治、轻预防,常处在灾后救灾的被动局面。三是用药不合理。大量使用高毒化学农药,使天敌、有益生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林分生态环境失衡,缺乏足够的抵御病虫害能力,致使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造成病虫害交替反复发生。

2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2.1经济意义

采用传统的化学药剂来防治林业病虫害,需要全面考虑其耐药性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则无需考虑这些因素,同时还能有效提升防治效果,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采取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手段,不需要再购买化学药品,可有效节省防治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另外,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引入还能推动我国绿色、环保林业的建设进程,进一步增强林业产业的环保功能,避免对当地水质、土壤等造成污染和破坏,进而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2生态意义

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应对林业有害生物,前提是要保护好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维护好林木的健康生长。无公害防治体系由营林措施、生物调控促使和物理辅助措施组成。作为一种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其主要是以生物调控为主,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环境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能够长效抑制等特点,可有效弥补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弊端,避免在防治过程中产生各种副作用,在不使用或最大限度少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林业管理对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由此可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生态价值是非常显著的。

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3.1选用适当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3.1.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优先采取方法,主要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以及昆虫信息素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生物防治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控制已有相当多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可选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有释放赤眼蜂、肿腿蜂、周氏啮小蜂、捕食螨、花绒寄甲虫等天敌昆虫;悬挂人工鸟巢招引益鸟;使用昆虫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病毒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抗生素农药,苦参碱、烟碱、印楝素、苦皮藤素等植物源农药,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类农药和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等昆虫信息素。

3.1.2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指的是林业技术人员借助高温、声音、光等手段,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害虫的存活率。另外,防治人员还可利用物理工具对害虫进行捕杀,如悬挂诱捕器,利用其诱芯散发的昆虫性信息素,达到诱捕昆虫成虫的目的。物理防治技术是现阶段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中一项重要的补充技术手段。

3.1.3营林防治措施。营林防治措施指的是通过对树木生长环境进行科学规划,采用抗病性较强的树木品种来抵御病虫害。在实际营林过程中,林业人员应结合当地土壤特点和树木的生长习性,适地适树,合理筛选树种,将树木种植在最适合其生长的位置,在预防病虫害的基础上,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同时,还要选择适当的造林混交方式,如乔木和灌木混交、落叶和常绿混交、阔叶和针叶混交等,在混交类型上可选择带状混交或者块状混交,通过采用适当的混交方式与混交类型,可发挥出预防林业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的现象。

3.2做好对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林业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度,在引进苗木之前,必须做好对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禁止使用带有病虫害的苗木造林,否则将对整个林地内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组织开展苗木培育工作,重点放在环境适应力较强且具备良好的病虫害抵抗能力的乡土树种的培育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林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3构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

在以往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病虫害前期出现的苗头往往很容易被忽略,一般是在病虫害大规模蔓延之后才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关注,因病虫害扩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在暴发后期控制难度也比较大,这会给林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由此可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发病规律,建立对应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并在不断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对该机制加以改进和完善。另外,管理者还必须强化日常巡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隐患,必须第一时间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造成的损失。

3.4落实好森林抚育工作

3.4.1科学施肥。在开展造林工作以前,应在区域内施用50kg/667m2过磷酸钙、1500kg/667m2土杂肥作为基肥,将其混合均匀之后才可加入到树穴之中。在5~6月,树木生长比较旺盛的时候进行追肥,每667m2追加碳酸氢铵12kg、尿素3~5kg,造林当年应坚持少施和晚施的原则,结合树龄生长状况进行合理添加。

3.4.2合理灌溉。新造幼林,必须及时做好浇水工作,4~6月份注重控制好浇水灌溉的量和次数,这样才能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秋季比较干旱的时候也要适当浇灌,冬灌作业可有效提升树木的耐旱性能,相关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灌溉次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春季发芽、生长和土壤封冻前,应适当进行补水,并在灌溉后落实好培土保墒工作。

3.4.3修枝。对树木枝叶进行适当修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有利于培育出更加优质的木材。树龄在1~3年的幼树,应修剪掉不必要的竞争枝,留下辅养枝,与此同时,还要将树干基础部位多余的萌条修剪掉,使树干更直立挺拔,应保证树冠与树高之比在3/4上下。修枝工作可在秋季树叶基本脱落后开展,确保切口部位平滑。树龄在4年及其以上的树木,应逐一修剪掉树冠之下比较衰弱的枝条,如果树高25m,则冠高比值应保持在1/3;如果树高为20m,则冠高比值应控制在1/2;如果树高为10m,则冠高比值应保持在2/3。通过采取上述抚育举措,可有效提高树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其维持正常健康的生长状态。

3.4.4除草松土。林分郁闭之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实施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同步开展。林分郁闭之后,应控制好除草次数。农林间作过程中不需要专门给林地进行松土,间作结束后应每年松土1~2次,以免土壤板结。

4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无公害防治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之中。在应用中,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特点,选择最为适用的无公害防治手段,并做好对森林植被的检疫工作,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和防治病虫害。

参考文献:

[1]孙葳.浅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20,(13):196.

[2]文凯.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12):159.

[3]叶日米克•吾努尔汗.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16):103-104.

[4]高兆庆.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9):175.

[5]邓卫斌.试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169.

第2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乳品中主要的有害微生物及其危害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乳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上的乳品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但同样存在乳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问题。根据我国乳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大多都是由污染致病菌引起的。我国的乳品安全防控中,病原菌检测品种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当乳品中存在这些病菌时,人体在食用了乳品以后将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最终引起严重的中毒事件,在危害了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对乳品生产企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社会影响非常严重。如果病菌或者有害微生物的含量超标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在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属于一种相对传统的检测技术,在利用这一检测技术开展了相应的检测以后,人们可以获得乳品中的活菌总数信息,具体的检测过程中,涉及了准平板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观察法。在这一检测技术出现的早期阶段,因为很多乳品企业的条件有限,这一技术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很多乳品企业的青睐。作为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的有效技术,这一检测技术的整体成本偏低,所使用的相关设备也比较简单,虽然如此,检测时的流程复杂且检测耗时长,最终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检测的准确度不够。随着对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的日渐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缺陷,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开展了相应的技术改良,形成了输水网格滤膜法,采用这一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浓缩靶细菌,将检测样品中的抑制因子全部去除,避免菌体受到破坏,使得检测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

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在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多,根据这一检测技术的原理分析,在检测结果获取时,通过单个电极对生物量产生与消耗电荷的检测,也就可以获得乳品内有害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基于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原理,这一检测具有全方位性。微生物存在新陈代谢特征,当处于新陈代谢状态时,微生物将会对培养基中的化学性质出现明显的干扰,在此基础上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测。当然,在乳品检测时,还常常利用还原实验法来进行,用还原实验法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时,基本上克服了色素生物灵敏度响度较低对检测结果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整体的检测效率,获得的检测结果相对可靠。电导和抗阻法同样属于生物电化学检测,在利用这一检测方法进行有害微生物检测时,大肠杆菌群的检测结果具有极高的精度,但利用这一检测方法时,有关检测人员需在检测之前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标准曲线的绘制难度较高,需消耗较长的时间。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在应用时,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检测工具,利用生物传感器中的自动感应模块,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不仅具有极高的检测效率,且整个检测结果的精度高,时间消耗短。

免疫学检测技术

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中,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免疫学基础理论,细胞因子存在着不同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有效利用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存在着抗原的区别,而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使得抗原对机体所产生的刺激抗体同样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免疫学检测技术出现的早期阶段,机体感染变质程度的检测涉及了以下几种:利用单克隆抗体,对乳品中微生物的抗原进行相应的检测;利用微生物抗原,获得机体形成的特异性抗体信息。近年来,我国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酵联免疫吸附技术、酵联荧光免疫吸附技术等,不同的技术下有着各自对应的优缺点,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为了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有关检测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恰当的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种类虽然较多,且不同的技术有着其各自的适用性,但是,整体的检测流程高度相似,首先利用培养皿对病原菌采取富集培养的方式,随后对最终的培养物开展分析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下因为涉及了培养环节,此环节的时间消耗虽然较长,但后续的免疫检测效率却是非常高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检测结果。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含了多种技术,主要为:(1)PCR技术,此技术在体外急速扩增特异目标基因,属于一种特殊的技术,在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如果选用的是这一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样品中的微生物信息,对不能进行人工培养的细菌而言,利用这一检测技术来完成检测的技术优势更为突出,完全克服了传统检测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但PCR下的整个检测流程相对繁杂,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性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精度。PCR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到乳制品成分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应注重前期的乳制品处理。(2)其他分子生物技术,如分析化学技术、ATP生物荧光技术、液相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适用范围较广,技术应用频率较高。液相芯片技术在核算研究和免疫分析中的使用相对较多,这一检测技术在这些领域应用时,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精度高,更具可靠性,完全可以在高通量多指标状态下开展同步的分析与检测。

乳制品中微生物检测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有所提升,相关研究人员积极采取了多种方式来进行有害微生物的检测,虽然已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已经有多种,但是随着检测工作的逐步开展,未来的微生物检测技术还有着广阔的技术发展空间。

现场检测

在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各种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同样需借助于专有的检测工具和设备来完成,检测仪器越来越表现出智能化、小型化的特征,随着这些检测仪器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的微生物检测中现场检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在线检测

第3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安全。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营林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结合笔者经验,围绕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进行阐述,供业内人士参考指正。

1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

(1)近年来,内蒙古根河病虫害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天气温上升且降雪量少的情况下,越冬害虫剧增。比如,在阿尔山和乌尔旗汗虫害较为严重;落叶松鞘蛾轻度发生,模毒蛾,稠李巢蛾等虫害中度发生。(2)杨树蛀干害虫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虫害仍呈局部上升发展的趋势,比如青杨楔天牛虫害的面积递增迅猛。(3)鼠害整体上仍呈上升态势,由于对棕背平进行了专项治理,危害得到控制,莫氏田鼠、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发生也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补植补造场地增多,高山鼠害危害面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个别地块高山鼠兔危害十分严重。(4)病害发生趋势趋于平稳,松针红斑病、落叶松早落病经过有效治理基本控制,桦树黑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

2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根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逐步从过去的单一防治走向了系统防治,不仅构建了监测预警、检疫御灾以及防治减灾体系,同时也全面加强了防治检疫机构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进一步控制了内蒙古根河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缓解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扩散蔓延的趋势,有效防控了外来的有害物种灾害,降低了有害生物成灾率,提升了灾害测报准确率。越来越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为有效保护内蒙古林业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

3.1监测预报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武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一方面在监测点配备和完善各种调查取样、通讯交通以及信息传输等设备,来构建系统全面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监测和预报技术的相关软件,完善各项监测对象的测报办法和相关标准,推动测报系统能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3.2宏观趋势预报和微观生产预报

林业部门在进行监测预报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做好宏观的趋势预报,同时也要做好微观的生产性预报。尤其要重视基层的生产,避免防治工作被动和流于形式,丧失了防治的有利时机,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防治指导工作发挥先导作用,有效避免病虫害造成巨大的损失。

3.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

要做好造林苗木检疫工作,通过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基地为新造林地提供优良的种苗资源,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要加大造林苗木在产地和运输过程中的苗木检疫工作力度和执法力度,不仅在苗木栽植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杀虫处理,同时要加强木材调运的复检工作和检疫工作。在木材抵达目的地后,由当地的林业检疫部门进行检疫后方可使用,一旦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应及时进行集中烧毁处理,避免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3.4数据利用和管理

随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和资料也日益增多,为林业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有害生物的知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参考。为更高效地识别和诊断有害生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好各类有害生物样本的信息资料的管理,存储清晰,定期维护,为后续林业部门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和决策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

3.5林业有害生物诊断

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系统及资源,通过与高校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搭建专家会诊进行远程在线诊断,进一步提升病虫害诊断的准确率。

4结语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也越来越科学化、精确化。利用新型的监测预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的监控,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林业病虫害的相关数据,为后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客观有效的技术信息支持,在林业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金金,李崇隽,向倩倩等.省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研建[J].南方林业科学,2015(2)

[2]汤雷.浅议县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与管理[J].绿色科技,2014(3)

第4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关键词:飞机防治;工程监理;标准化

1研究背景、意义

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程始于1993年,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公益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5大工程的开展,以及自治区林果业不断发展,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提高生态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工程普遍存在着喷施林木受自然条件影响,呈现不稳定因素,施工季节性强、病虫害发生规律不同、施工时间不连续、作业面广、地块分散的特点,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工程的监理区别于其它行业的工程监理工作。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关键技术集成和系统化,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提高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的实施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的质量和效益,也是当前林果业迅猛发展和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

2国内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国外发展概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在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监理领域,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国家开始研究,但未见系统研究的成果报道。同类的研究领域,如植保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等农业航空较发达的国家。农业航空技术是上述国家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重不断加大。根据农田飞行作业环境的适宜程度,国外农业航空大致分为有人和无人驾驶的2种作业形式。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户均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普遍采用有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作业,而在日本、韩国等户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国家,微小型无人机用于航空植保作业的形式正越来越被广大农户采纳。但有关植保监理方面的研究以及标准的制定未见报道。

2.2国内相关文件情况

2011年,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工作目标:到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全面建成,防治检疫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生物入侵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随后,各省陆续了一系列文件。2014年3月,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项目管理办法》,2015年四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等。

2.3标准制度情况

的国行标有: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G/TJ08-2035-2014《建设工程监理施工安全监督规程》、LY/T2024-2012《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LY/T2518-2015《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2.4存在的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随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面积呈上升趋势,飞防规模已发展到近1000万亩,监理任务逐年加大。二是飞防作业和工程监理不规范,重飞漏飞,不按作业设计施工等,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三是每年用于飞防的财政资金达4000多万元,但资金使用效率低,效益差。

3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监理的内容、方法、监理程序、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项目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职责、监理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等。

3.1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考虑了完整性、科学性、协调性及实用性的原则。制定过程中在吸收国内飞防工程技术和监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多年飞防工作经验,考虑飞防工程作业区地理环境复杂,以及飞机机动性能强、覆盖范围广、防治速度快、时间短等特性,科学分析归纳生产技术数据,本着总结、集成、提高飞防监理水平,具有规范科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并具有先进性的特点。

3.2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职责

本章规定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监理人员组成。在内容要求上比较灵活,通过合同等形式,总体把握关键环节,以目标为导向,做到切实宏观把握监理机构组成,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监理机构和人员。监理人员职责:具体规定了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将监理所要达到的效果通过确立职责的形式层层落实,在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各自履职的过程中,实现监理目标,该标准将日常的监理工作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达到了有责任、可追溯、有落实的监理要求,体现了监理工作以标准制定为切入点,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3监理内容与程序

从组织机构与作业设计质量、机场及飞行设备准备、飞机试飞试喷与质量控制、航迹记录及进度控制、飞机导航与成本控制、效果监测调查及相关服务几个方面做出要求,该地方标准在监理内容上内容完整,覆盖到飞防监理的每一个环节,从飞行设备准备-飞机试飞试喷-航迹记录及进度控制进行闭环控制,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保证通过飞防任务关键数值的测定到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体现了标准制定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监理程序不拘泥于形式,而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标准制定的灵活性,有利于监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3.4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该章节在监理内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影响飞防的关键工序“飞机试喷与有效喷幅的测定”,“喷洒技术参数计算与喷头大小确定”,“药物检测、配置和装载”以及“飞防效果检测调查”几个方面做出要求。内容上而言,通过做量化要求以及预警预判的方式,能够及时提醒监理人员,做到飞防监理各项任务的完成,该地方标准的技术内容合理,有一定的前瞻性。

4结语

制定的《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程监理规范》地方标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技术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其经历了资料搜集、调查研究、标准制定、专家审定、等重要阶段,保证了标准内容的科学适用性,地方标准制定虽然完成了,但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标准条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只有严格落实标准要求,才能真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管理办法》(1997).

[4]GB/T25415,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S].

[5]GB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第5篇:有害生物技术范文

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县组织过一次森林病虫害普查,取得了一些病虫害方面的标本和文字记载材料,但由于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技术档案全部丢失,之后再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普查和专业调查,技术档案几乎空白。在防治手段上几乎全是药物免杀,没有综合防治新技术。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比例偏低,实践工作中技术力量远远不够,而且没有高级职称人员,没有科技带头人,科技创新能力低,服务林农和生态建设实力有限,林业工程建设科技含量较低,不能在实质上取得技术性突破,技术人员后续教育缺失,培训机会很少,知识老化,新的科技成果接受转化困难。基层乡镇林业站已全部撤销,县上只设立县林业站,县林业站工作经费紧张,只有人头经费,财政没有专门预算技术推广经费,上级业务部门也很少安排具体的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即便有推广项目,也很难落实到具体技术人员来负责推广,责任不明确,奖罚不分明,没有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力不强,成果不能最大化。

构建林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深化科普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及时传播林业科技信息,让林业科技更多的传播在基层和林农中。让林农能更多地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主经营能力,实现科技兴林,科技致富。

2、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提升素质,激励争先。健全机构,设立县乡两级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合理划分职责,统一协调,紧密配合,分工合作,既服务于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又服务于林农,让广大林农从科技服务中增加收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不断提升技术人员服务技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为科技兴林献策献力。

3、注重课题研发,增强科技创新力。为增强科技创新力要注重基础性科技研究,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林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安排研究课题,各负其责,积极开展广泛的技术专题研讨,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广泛开展上下交流和横向合作,凝聚多方力量,扩大课题研究成果。

4、强化科技推广,加速兴林富民步伐。在强化科技方面要制定科技推广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具体技术推广项目,推广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有能带动林农增收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的健康发展。要按技术力量分配推广项目,要培养学术带头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技术推广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总结,有档案。要把技术推广项目真正落实到能让林农增收致富的项目上,只有这样技术推广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才能有力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

5、注重科技示范,促进辐射带动。做好科技示范点的引领带动,让科技人才走到山头地块,建立自己的示范基地,让可见的现实成果说服林农,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效率。根据现实生产需要安排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要有真正的示范效应和带动力,要把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代表性,又具有推广价值,使之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6、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全面培训技术人员,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科技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及时接受新的科技知识,掌握科技服务真本领,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让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开花结果。

对今后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针对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必须构建以下四个服务体系,只有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林业技术服务体系,才能支撑林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使生态建设快速推进,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1、林业新技术成果推广体系。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林业科技日新月异,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育苗、造林、营林等方面都有新的科研技术成果出现,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经常用新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成效。用新的研究成果解决育苗方面的问题,能有效提高苗木出苗率和苗木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我们林业建设的成本更低,成效更大。用新的造林技术解决造林中的难题,会有效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我县是干旱地区,着力解决抗旱造林新技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必须对各种当地造林树种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贯穿始终,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用和推广造林新技术,并不断总结新经验,全面提高造林的质量,降低生态建设的成本。用新的营林技术解决营林中的问题能使森林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发挥。在培育森林过程中,树立健康森林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不断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自身抵抗力,把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经济林丰产增收保障体系。经济林是林农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构建经济林丰产增收技术服务体系,有效提高经济林灾害防控技术,使经济林在灾害天气影响下,尽量减少经济损失,让林农增收,才能真正调动林农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我县山杏和仁用杏资源丰富,但晚霜冻对这项产业的危害非常大,几乎是三年两头冻,严重挫伤了林农的积极性,产业发展停步不前,解决晚霜冻技术难题是该项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只有果农掌握了晚霜冻防治技术,经济林果业让果农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发展经济林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林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就会空前发展。经济林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技术进步过程,要从抗灾害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入手逐步解决,要建立指导和示范基地,技术人员要联系经济林果大户,长期系统指导灾害防控实用技术,让果农自己熟练掌握防控技术,最终能让灾害损失减轻到最小程度,保证林农在经济林果上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增加他们的收入,这是科技兴林富民的终极目标。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随着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的大幅度增加,有害生物对整体生态的潜在危险也逐步加大,被人们喻为无烟的火灾,我们必须构建起有效的科学预防体系,把有害生物防治最大限度的控制在初级阶段,使有害生物的入侵尽量不成灾,或者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既能保障生物的多样性,又能使整体生态处于安全状态。针对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大,病虫害种类增多和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有害生物的防治难度增大等现实,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严把检疫关,做好引进苗木和种子调运的检疫工作,抓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建立有害生物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推行无公害防治,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实施工程治理,提高防治效率。有害生物防治要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做好有害生物的普查和抽样调查,全面系统掌握我县有害生物存在现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潜在威胁,只有对现实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才能对症下药做好防控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技术档案,服务于我们的防控工作。再次是要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保证有害生物调查准确,防控及时有效,尽量把有害生物控制在成灾之前。预防为主,积极消灭,营造能抵御有害生物发生蔓延的混交林,维持生态的自然平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森林动物食物链的稳定平衡,营林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护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4、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火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最大威胁和直接破坏者,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是保障森林植被安全的首要任务,只有有效防控森林火灾的发生,杜绝火灾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才能保证森林植被资源的安全,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生态环境才能逐步好转,生态文明才能逐步提高。但如何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必须依赖科学的技术进步和新的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装备森林火灾预警系统,提高森林火灾预防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把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破坏,保证森林植被的安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制定科学的预防和应急预案,提高预防的整体水平,力争在火警发生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预警和扑灭,森林资源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营造有利于抵抗火灾的各种混交林,提高森林自身抵御能力,也是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火情的预警、扑火动员和火灾扑灭的全过程提高科学技术保障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