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脸谱教案范文

脸谱教案精选(九篇)

脸谱教案

第1篇:脸谱教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Visual Context of Facial Sketch

CHEN Chuan

只要一提到鲜明的色彩、夸张的图案的妆容,你一定会想到脸谱;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涂画上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特征之一。

究竟什么是脸谱?我国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①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所以戏曲脸谱有着她独特的迷人魅力。

一、戏剧的符号――脸谱

(一)脸谱符号的滥觞

单就脸谱而言,其历史比戏剧出现要早很多,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人类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戏曲脸谱的滥觞有助于理解中国戏曲脸谱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戏曲脸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除运用写实手法,还充分运用想象、象征等表现手法。这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所有民族都经历过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的阶段,都有过祭祀活动和驱鬼避邪的习俗。最早的脸谱文化就是巫师所带的面具。后来延伸到祭祀,乐舞,戏剧等很多人类活动中,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原始社会就有“涂面化妆”的说法,而戏曲的“涂面化妆来自于倡优女乐的脂粉妆和粉墨妆。

②从一些迹象来看,面具与脸谱的关系最为密切。所有脸谱都只画脸面而不画耳朵,这就给人的感觉很像面具。特别是从侧面来看尤为明显。在不同历史时期,纹面、面具、塑像、涂面、皮影等等,都给脸谱以影响。

(二)脸谱符号的构成

戏曲脸谱的形成深受中国古代图案的影响,但戏曲脸谱的图案却有自己的定律。

脸谱具有图案化的特色,就是以图形为准则。例如戏曲中的武将多用“三块瓦”和“十字门”等近乎整齐规矩的图案花纹。神妖脸谱图案多来自于傩戏及佛家造像。

脸谱还具有程式化的特色。程式化不仅表现在图案花纹上,也表现在色彩上。色彩与图案是以实为本,以虚为表,虚实结合。体现了戏曲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美学原理。戏曲舞台上把人的面貌脸谱化了,图案化了,色彩、图案花纹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在的本质。

脸谱图案不仅塑造了角色的形象,还可以表现戏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所以在戏曲脸谱的创作要求“人可以貌相”、“知人知面就知心”,这就是戏曲脸谱的标识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化特征。但是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把张飞的笑脸和项羽的哭脸图案当作死板的公式到处套用,应该根据人物性格来构思图案花纹。

虽然脸谱具有程式化特色,但也丰富多彩。一是艺术家对剧中的角色的理解和艺术处理方法的不同,脸谱也各有特色。二来各种地方剧种的脸谱艺术又各有地域特色。如东汉名将马武,京剧勾蓝花脸,汉剧勾绿花脸,赣剧勾红花脸。再如三国时期东吴老将黄盖,赣剧勾紫脸,京剧勾红脸。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很多,简直不胜枚举。

全面理解戏曲中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关系,把两者统一在一张脸谱设计之中:以程式化的图案、色彩来表现角色的内在本质,又表现角色的外部特征,是中国戏曲脸谱在艺术上的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脸谱符号的意义

符号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

③索绪尔的观点被后人不断发展,较有影响的是法国罗兰•巴特尔的解释:“能指是表达面,所指是内容面,二者构成意指关系,与客观事物一起构成一个语义三角 。”

④符号代表它本身以外的事物。可见符号有两项要素:表示者与被表示者。脸谱符号是人工符号,是人为的集体约定俗成的。所以只有懂得其中的关系,才能了解脸谱符号的意义。

(一)色彩意义

中国的戏剧博大精深,剧种繁多。当然每个剧种的人物脸谱谱式亦不尽相同,同样一个程咬金有不同的扮相,则是很正常的事了。但有些规矩是无法改变的,就像那首颇为流行的“说唱脸谱”歌词: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上面的歌词说的就是脸谱的色彩意义。脸谱的色彩是经过历代人文的传承,存留在人们心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蓝色――象征人物刚强又有心计,如多尔墩、朱温;

红色――象征人物忠义、勇敢,如关羽、黄盖;

黄色――象征人物勇猛凶暴,如典韦、宇文成;

黑色――象征人物刚正豪爽,如张飞,包拯;

白色――象征奸诈,如曹操;

金色――一般象征神,如如来佛,迦蓝神。

从符号学的角度,戏曲脸谱的色彩符号不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产物,同时其能指和所指间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固有意义

各种眉眼鼻窝,不少都有固定意义,如螳螂眉表示人物好斗,三角眼窝表示人物阴险,花眉、花鼻窝表示人物豪放等等。

各种谱式也都有各自的使用对象,尤为凸显的以下几种:

水白脸――适用于上层统治阶级,而且多为坏人;

六分脸――适合用于正直果敢的老将

碎脸――适合用于性格暴烈的武将和绿林好汉。

还有前面提到的“三块瓦”和“十字门”脸一般用以武将;还有些专谱,仅用于某一角色的脸谱,如包拯、关羽、项羽。这在戏剧界称为“无双脸”。

三、脸谱的民族文化

(一)脸谱与民俗文化

戏曲脸谱与乡风民俗是分不开的。“民俗”一词,是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在1846年提出来的。什么是民俗?我国民俗研究专家钟敬文认为:“民俗现象是指广大民间群众的那种集体所传承和拥有的文化现象。”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幼辈要尊敬长辈,谓之“孝”。

古时流行一种有文有图的《二十四孝图》,鲁迅称之为“孝戏教科书”。有孝子戏,自然有孝子脸谱。

忌讳,各个国家都有忌讳,种类繁多。特别是中国古人颇多。而这许多忌讳中,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死亡忌讳了。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死是最大的凶祸。因而在言谈、文字中都避开。古时候皇帝死了叫崩;大夫死了叫卒等等。现如今人们死了也用“走了”等词代替。古人对死的这种忌讳,也一定程度的反应在戏曲脸谱上。有不少戏曲脸谱都用“寿”(篆体)做装饰(图1)。如项羽战败自刎,京剧脸谱以寿字做眉;山东梆子脸谱则用四个大小各异的寿字做装饰。

图1用“寿”(篆体)做装饰

(二)脸谱与民间艺术

我国民间艺术及为丰富:寺庙彩塑、年画、剪纸窗花、木偶皮影、蜡染等等。戏曲本就植根于民间,本质上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因此民间艺术影响着戏曲脸谱。

彩塑是很有影响力的。我国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各地寺庙宫观中的各种彩塑形象,绝对是戏曲脸谱装扮的重要参照。如很多神、鬼脸谱,自然不必细说;就是一些和尚脸谱与罗汉彩塑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中国一提到民间艺术就可以想到剪纸。平民百姓在过年期间,将他们贴在玻璃窗上,渲染节日气氛。据了解,脸谱就曾局部用过剪纸。如福建梨戏《江中立》中的周君,传说是青蛙转世,演员就以绿纸剪成青蛙贴在鼻梁上。所以我们不能排除戏曲借鉴剪纸的可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脸谱与国际化

脸谱也作为一种潮流与时尚接轨。

New Balance 576京剧脸谱系列灵感来源于中国国粹――京剧。将配合表演的脸谱作为设计的主轴,运用脸谱的不同涵义来表现576系列。把古老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文化融入运动鞋的设计中(图2),运用有活力的当代平面设计,融会中西文化、时尚运动,完美地呈现出中国脸谱文化的精髓,并用其自身的独特设计重新诠释了这个概念。

图2脸谱文化融入运动鞋的设计中

图3BMW“脸谱”系列广告

例如BMW“脸谱”系列广告(图3),它具有非常中国化的元素,但是具有国际性。因为这个广告不仅仅是照搬中国元素,而是进行国际化文化的融合。BMW中国市场部总监朱力威表示:我们设计部门曾经挑了关羽、张飞、曹操的京剧脸谱给宝马的全球设计师看,问他们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他们说关羽是坏蛋,曹操是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白色在欧洲代表的是美好的东西,而红色是最糟糕的,是冲动、凶恶,例如警示灯、股票下跌都是红色。最终BMW做出了一个国际化脸谱。国际化脸谱是什么概念?就是结合宝马新车蓝白相间、红色尾灯的特征,做出白、黑、蓝、红间隔的广告“脸谱”设计。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能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与推崇,发挥其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戏曲脸谱是中国前辈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我们迷上脸谱,未必是件丢脸的怀旧情绪,也可以是一件潮流的行为。就像我们现在追捧BAPE,其实它也不过是一介猿人脸谱而已,但它所构成的潮流符号,却成为我们心中的图腾。我们要将脸谱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从小舞台走向国际化大舞台。

① 《戏剧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② 《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陕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出版。

③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第102页。

④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第134、169页。

⑤ 《民俗学与古典文学》,上海文艺出版。

参考文献:

黄殿祺中国戏曲脸谱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6

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北京:三联书店,2005.

赵梦林、阎继青京剧脸谱(修订本)北京:朝华出版社,1994.

盛华中国京剧脸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第2篇:脸谱教案范文

关键词:孙秋萍;京剧;脸谱;谱式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中,以鲜明绚丽的色彩、犀利流畅的线条在演员脸部所绘的图案,这类脸谱又可以称之为舞台实用脸谱。在所有戏剧脸谱中,京剧脸谱是艺术水平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随着脸谱艺术的发展,京剧脸谱在舞台实用脸谱之后又出现了工艺美术脸谱。所谓工艺美术脸谱,指的是脸谱的创作者依据自己的想像,在用石膏等材料制作的模型上,绘制脸谱,或以编织、刺绣、剪纸等方式完成脸谱的构形与着色。

孙秋萍是华中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的职工,同时也是一位京剧及京剧脸谱的爱好者。2011年6月,孙秋萍在华中师范大学老图书馆前举行的“京剧脸谱手绘艺术展”引起了公众与媒体的广泛注意,《中国教育报》、《楚天都市报》、《长江商报》、《武汉晨报》、《华中师大报》等平面媒体以及新浪网、百姓网、师大在线等网络媒体都对此次艺术展进行了报道,孙秋萍本人也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孙秋萍对艺术有她自己的理解,她曾说:“我从不认为前卫和传统矛盾”,她所创作的京剧脸谱,如其所言,亦是几对矛盾的统一体。

一.民间艺人创作的国粹艺术

傅谨在《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京剧》一文中说:“2006年国家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细读这份名录,其中包含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认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标准是有差别的。我们的国家名录主要以对象的美学内涵、历史文化内涵为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它的濒危和保护的必要性。”[1]作为中国国粹,京剧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京剧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审美价值、历史文化内涵,虽然京剧只是一种民间艺术,但完全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脸谱作为京剧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舞台上起到褒贬善恶,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为了达到这方面的目的,京剧脸谱必须将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约定俗成的,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谱式。例如“白脸代表着冷血、无情、狡诈,都是恶人相。红脸代表忠贞、热情、坦白,都是好人相。一见脸谱,即知其人之内情”。[2]中华民族对于各类颜色的偏好,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京剧脸谱以颜色来褒贬善恶,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以此而言,京剧脸谱艺术不仅可以雅俗共赏,而且完全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孙秋萍作为京剧工艺美术脸谱创作的民间艺人,她坦言自己并非科班出身,除了小时候画过一阵子画,临摹能力较强之外,并没有多少美术功底。但她通过不懈地努力,在绘画与色彩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她以参合陶胶的石膏作为京剧工艺美术脸谱的材料,倒制脸谱模型,再经过修型、上漆、勾线、上色、装饰、修整、上光漆等工序,创作出的脸谱模型精细,脸部轮郭线条清晰流畅,色彩鲜明,装饰部件在能够表达人物性格的基础之上,做到了千变万化。客观地说,孙秋萍创作的脸谱,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作为一位民间艺人,她所创作的脸谱无愧于国粹京剧的高雅。

二.对谱式的遵循与创新

京剧脸谱在“长期应用之下,各剧种的脸谱发展成一定格式的通用谱式图案体系,达到舞台上下约定俗成的默契,成为很有感染力的戏曲艺术创作。”[3]如关羽、包拯、项羽、窦尔墩、曹操诸人的脸谱,都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谱式,无论是舞台实用脸谱还是工艺美术脸谱,在绘制这些人的脸谱时,都应当遵循已经被大多数人都接受了的谱式。

遵循谱式是京剧脸谱绘制必须遵守的规律,孙秋萍根据自己京剧脸谱创作的经验,说:“京剧脸谱是有谱式的,不是我自己想画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它都是按照谱式来的。”此语道明了遵循京剧脸谱谱式的必要性。值得提出来的是,孙秋萍在遵循脸谱谱式的同时,也对脸谱谱式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增加了变形、双面体型样式的脸谱。双面体型的脸谱,顾名思义就是在模型正反两面都绘制有人物脸谱,这种脸谱在舞台上不具有实用性,但作为工艺美术脸谱,可以称得上是创新。

第二,制作了花旦脸谱。脸谱在京剧中一般用于净、丑两种角色,对于这种现象,傅学斌说过:“勾画脸谱虽属净、丑两行专用,但也有例外。如由生行唱关羽和赵匡胤都需要勾脸……至于旦角勾脸的戏少之又少,北昆剧院有位女演员扮钟无盐就铁勾过‘荷花脸’”[4]。在舞台实用脸谱中花旦脸谱少之又少的情况下,创作工艺美术类的花旦脸谱,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孙秋萍对创作花旦脸谱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了琢磨,新的作品经过半年的摸索后终于完成,并别出心裁地用去痛片药丸作为花旦脸谱的发饰。

从孙秋萍对于京剧脸谱谱式的遵循与创新中,可以看到民间艺人在创作京剧脸谱时既有章法,又能突破章法的创新能力。

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京剧的舞台实用脸谱与工艺美术脸谱都是艺术,这是无需要论证的,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工艺美术脸谱,在制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现代技术。孙秋萍在入职华中师范大学后勤集团之前,曾是武汉科教仪器厂的职工,从事教学模型制作多年,掌握了教学模具制作过程中的基本技术。精通制模技术,为孙秋萍创作京剧工艺美术脸谱带来了便利。脸谱制作过程中较为关键的制作原型、开模等工序,她都可以独立完成,这样就可以不假借他人之手把胸中之象,变成实有之像。

不仅如此,孙秋萍在脸谱模型材料的选用上,也运用自己的专业之所长而有所创新。她经过反复的试验,放弃了不环保的树脂材料和易碎的建筑石膏,最终选用有较高的硬度且表面细腻的参合了陶胶的石膏。选用参合陶胶的石膏,既可以提高模型的韧度,也可以使模型看起来更加平整。

总而言之,作为京剧工艺美术脸谱创作的民间艺人,孙秋萍对于京剧脸谱谱式既有遵循,也有创新,在脸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引进了现代技术,这为京剧工艺美术脸谱的创作增加了新的原素。不仅她创作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这些具有创新因素的作品,对于推动京剧工艺美术脸谱艺术的发展与完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期待孙秋萍女士在京剧脸谱艺术创作中获得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傅谨.京剧学前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20.

[2]钱穆.中国京剧中之文学意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76.

[3]刘曾复等.京剧新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331.

第3篇:脸谱教案范文

关键词 动画创作;本土文化;图案元素

中图分类号 J218.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3729(2008)04-0057-04

顾名思义,动画即活动漫画,它使静止画面上的连续动作活生生地运动起来,达到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动画片在中国发展初期,人们习惯称之为“美术片”,可见大家认为美术与动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有这样的注释:美术片是中国的名词,它主要运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象(人、动物或其他物体)来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一门综合艺术。这意味着美术片不追求逼真性,而是运用变形、夸张、神似等手法,借助于象征和想象,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等,是假象的艺术形式。借鉴图案元素创作是中国美术片的民族特色和本土化反映。

中国动画从万籁鸣兄弟开始研究并拍成第一部动画短片开始,至今已90年光景,其问,许多动画片在国内乃至国际上获得好评,有过辉煌的历史。20世纪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界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彰显了其鲜明的风格特征。从传统的民族艺术宝库中挖掘有用的动画元素,并在制作中加以诠释,是当今中国动画创作体现民族特征的重要手法。其中,本土图案元素对中国动画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图案教育家陈之佛先生于1928年提出:图案是构想图。它不仅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是创造性的计划,也是设计实现的阶段。可以说图案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图案元素是本土文化的精髓,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都借鉴和应用了图案这种艺术形式,其中被使用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传统纹样、戏曲脸谱图案和宗教艺术中石窟壁画图案。

一、中国动画角色大量借鉴了本土传统纹样

本土纹样对中国动画创作和风格的形成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中国动画借鉴本土纹样再创作不能脱离传统,必须根据大众的欣赏要求,认真研究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了解本土纹样的发展规律和时代风格、民族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能够代表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

从已有的中国动画角色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借鉴了大量的本土传统纹样元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装饰、写实、夸张等手法创作出风格各异的动画形象。当然,利用传统纹样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对它进行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设计者的审美观念对传统纹样中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个性。《哪吒闹海》是中国新时期动画剧创作的一部重头戏,人物角色造型总设计者张仃先生将民族民间美术与他自己的绘画风格有机结合,创作出的动画形象突显出浓郁的民族气息,,其中,“龙王”的造型就受到传统图案中最有代表性的“龙”纹样的影响。中国传统纹样擅长把时间与形象属性完全相异的各类事物综合成一种更理想、更完美、更生动的图案,是现实与想象、理念与审美的巧妙结合。“龙”纹样是多种鸟兽形象的综合,体态丰腴,形象丰满,鹿角、驼头、兔脚、蛇颈、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目等肢体器官齐备,十分富丽,气派雄壮,形态或奔驰、或飞腾,写实的风格中带有适度的夸张,形神兼备,浪漫洒脱。在哪吒闹海中,“龙王”的形象就出自传统纹样,通过联想,对角色原有的素材进行重构、强化,结合纹样的基本特征进行再创造,同时也简化了许多复杂的结构,运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与兽结合,加以传统的青绿色渲染,活生生地塑造出一个冷酷、残暴的“龙王”形象。此外,动画中几个主要角色如哪吒、李靖、太乙真人等形象设计也吸取了中国门神画、壁画里的传统纹样素材,采用装饰风格,简练的线条,配以青、绿、红等色彩,使人们感到常见又新鲜,既有传统的东西,又在其基础上提炼加工,突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色彩,各个角色相互衬托、补充,相得益彰。中国动画角色的创作体现了一种整体美,形式上追求完整和谐,呼应传统纹样的美学特点。

本土传统纹样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些纹样中,还有许多素材可以发掘应用,如传统建筑纹样、云纹、水纹等,都可以在动画创作中加以借鉴。在动画创作时,设计者可运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和制作手段,融入传统文化精髓,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二、中国动画的形象创作是本土戏曲脸谱图案的延伸

除了传统纹样,本土戏曲艺术中的脸谱图案对动画形象的创作也起了很大作用。脸谱是一种图案化的艺术,它在表现肤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时,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但必须经过加工变形。脸谱图案的变形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离形,二是取形。离形,就是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装饰夸张;取形,就是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形的图案中来。动画人物形象设计借鉴脸谱图案的表现手法,采用的多是民间色彩体系,原始朴实,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通过取形来达到寓形,是脸谱图案的常用表现手法,中国动画的形象设计也使用了这种手法。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的人物形象,借鉴了脸谱图案的形式,并在脸谱图案的基础上延续并简化,重表情刻画,重色彩表现,如将军的大花脸、食客的白鼻子,体现了美与丑的矛盾统一;小官则借鉴了传统小丑脸谱图案的三花脸,刻画出了人物阿谀奉承、狡猾、善于溜须拍马的个性特征。动画形象的创作多用单纯的色彩渲染、拼贴组合,并赋予神秘的隐喻情感,观众从形象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聪明还是愚蠢、是英雄还是坏人、是受人爱戴还是令人厌恶。

取形还有一个更高的追求,就是要倚神,要性格化。脸谱图案的性格化表现,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它是图案色彩和纹样的综合效果。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中国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人物造型设计师张光宇先生在广泛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如民间木刻、剪纸、绘画和京剧艺术装饰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国外现代艺术的构成原理,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片中孙悟空的形象设计是以漫画孙悟空和脸谱图案造型为参考,以具有猴的机灵、神的神通、人的情感等性格特征为塑造目的,最终造就了银幕中人们熟知和喜爱的孙悟空动画形象。在情节发展中,孙悟空性格的独立性和复杂性通过角色形象充分显现出来。当然,角色脸谱化除表现性格外,还可暗示其他各种情况,孙悟空的猴形脸暗示他 本是猴子,这个形象的本质属性是给观众留下根深蒂固印象的重要因素。

中国戏曲艺术从总体故事情节到人物化装、动作及音乐、道具、背景等元素,在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形式规范。除脸谱图形对中国动画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戏曲套路的动作也对动画人物的动作设计有深刻的影响。中国动画创作对本土戏曲艺术的借鉴和再利用,还有待于设计者认真研究。

三、本土宗教艺术中石窟壁画图案对中国动画创作影响深远

本土石窟壁画图案对中国动画创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造就了动画角色及场景设计的独特风格。石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分布广泛,反映了中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其中壁画图案主要题材是说法图、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等,尤以佛本生故事画的形式最为独特,均以单幅的形式表现一个故事内容,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对敦煌早期的壁画有一定的影响。

以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时期壁画图案《鹿王本生故事图》为篮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动画片《九色鹿》。该片是一个为宣传因果报应的佛教教义做图解的故事。动画中,角色设计、场景创作都很好地保持了北魏壁画的独特风格,无论是九色鹿的形态、动作设计,还是山林、流水等场面的设计,都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动画角色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场景创作以精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现方法,以及用壁画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都明显带有域外绘画风格。这些都使动画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容易理解1 000多年前古代壁画所说明的道理,是传统图案通过现代形式表现的典范。

除以上这些完整的动画剧作受到石窟壁画图案影响外,还有一些人们熟知的动画形象也深受其影响,如敦煌石窟系列壁画《水月观音》《普贤变》中出现的孙悟空,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孙悟空形象资料。可见,壁画图案元素对中国动画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是动画创作对中国古典艺术以及传统美学的借鉴和发挥。不过类似的动画影片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对本土宗教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将成为中国动画创作的可行之路。

第4篇:脸谱教案范文

【关键词】创设环境 激发兴趣 创作动力

一、创设的环境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让幼儿在主题活动里主动探索、发现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发展。

在中班美术活动《圆形变变变》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讲讲有趣的圆、圆形的妙用,我玩过的圆形物品、我用过的圆形物品、我吃过的圆形物品、我见过的圆形物品、我用圆形变变变,在创设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预想内容和生存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参与活动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各类活动及部分操作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关注周围生活的愿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活孩子原有的认知经验,每个幼儿都画得很投入、很认真,使呆板的课堂演变成尽情发挥的地方,让幼儿能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绘画的兴趣,每个孩子的圆形物体都不同,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在日常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目光、身体和语言的接触与交流,更多地用启发、引导、鼓励的方式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权,给予幼儿亲切感、信赖感和温暖感,以建立一种开放平等、和谐温暖的师幼关系。美术活动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巧妙的方法是表现创作的动力。

一成不变的绘画形式和材料,会使幼儿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我尝试投放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秋天的树林》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大家欣赏了《秋天的树林》的风景图,小朋友发现树林里的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树枝有粗有细,相互交叉。接着提出要求:今请小朋友以刮画的形式来表现作品。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刮画,因此引导他们了解、熟悉刮画的基本作画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了解了刮画的特征,便能基本掌握刮画的方法和的技巧,用刮画的技法大胆表现出秋天的树林。

我先让孩子们欣赏刮蜡画作品,感受刮蜡画的色彩变化美;孩子们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当我用"魔笔"刮出一块漂亮的色彩时,小朋友都惊呼起来,都说:"好漂亮呀!"刮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画法,它不同于往日的画画,因此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显得极为兴奋。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到刮画带来的乐趣,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获得满足,也给绘画活动注入新的动力。

三、灵活的教学是创作想象的基础。

想象的培养是促进儿童思维活动、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反映儿童的创造天赋,所以我们要重视儿童绘画想象力的培养。打开他们的眼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视野中去体会和感悟。孩子们的作品就更能表达儿童的心声。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去想象,去感受自然的一切。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在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兴趣。我们来看看演员在干什么?接着我们来欣赏京剧说唱。提问: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说到了什么颜色的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出示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有蓝脸、红脸、白脸、黑脸、黄脸等还有许多颜色的。先观察脸谱颜色: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接着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来看一看。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把京剧脸谱制作成艺术品,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艺术家来制作京剧脸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绘画,幼儿自由选择一、两种绘画方式。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能根据简单的讲解进行绘画,注意色彩的搭配。教师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体现幼儿的层次性、差异性、有效体现个别教育。完成了教学目标,作品的效果很好。

《纲要》在美术领域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参考文献:

[1]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2]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张奇编著:《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004

第5篇:脸谱教案范文

把多媒体技术有机地引入高中美术教学中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下面,谈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有着不平凡的优势

(1)直观性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是它典型的特征之一,对高中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好美术的精神动力。而多媒体技术以它全新的视、听觉综合的立体感受,让学生的感情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节奏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藏在内心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精神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2)知识面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设备(包括各类软盘)里储蓄着大量的动画、声音、字符、图形等,是一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海洋。把多媒体技术里的各种住处恰当地运用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穿梭、采撷,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感受到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和信息,能使这节课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传递迅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更有效、更迅速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课堂作业,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弥补课堂结构不完整的缺憾。

二、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俗话说:“人无目标则会迷失方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必须目标明确、有选择地恰当利用,否则,将事倍功半,徒劳无功。据调查,有不少美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往往出现一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一则对多媒体的操作束手无策,只单纯地把它当作只放图像供学生观看的录像机;一则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操作技能,不加思索地“即兴表演”,结果,种类繁多的图像、声音、字符等信息却丝毫不能滞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如何才能做到有目标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起到积极作用呢?我们不妨以奇妙有趣的脸谱为例进行欣赏 。导入新课时,可设计包丞和曹操两位正反人物的京剧片段供学生欣赏,提示学生认真观察两人的脸谱,并从颜色和图案两方面找出两人的异同。这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此为多媒体运用之“适量”。讲授新课时,以静音动画加插教师配音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京剧后台观察人物化妆的情境,教师以戏剧人物的身份录入解说词,分析忠臣与奸臣的脸谱在色彩和图案上的明显区别。学生很快便能从各种脸谱中分辨出人物的身份和忠奸。学生练习时,利用多媒体扫描、剪切、粘贴等手段设计各种身份和性格的脸谱,逐一采用单击鼠标的方法出现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分辨练习,并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的回答后设计与人物性格相对应的“豪笑”“奸笑”以及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的言语。如此一来,学生显得兴趣盎然,渐渐进入了“我要学”的状态。练习的高潮过后,屏幕上显示出几种其他类型的脸谱,如藏戏脸谱、剪纸脸谱、皮影脸谱等,单击鼠标配上优雅的古筝音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第6篇:脸谱教案范文

别具特色的马勺脸谱

说起社火脸谱,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社火脸谱是从古代民间祭祀活动及歌舞活动中的“假面”、“涂脸”发展而来,堪称我国最为古老的脸谱艺术之一。1 980年代,陈仓区一些民间艺人对社火脸谱作了大胆创新,制作出陈仓区独有的“马勺脸谱”。

马勺脸谱主要画在民间喂马用舀水和装粮的工具――木马勺(又叫水瓢)之上,古人用之喂马故得其名。马勺的形状椭圆,与人面相似,所以在绘制社火脸谱时可以放开手脚,任意发挥,使其气质更加自由,更加夸张,并且特别质朴,既有浪漫色彩,又有生活气息。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把它挂在室内外“驱邪迎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陕西一大民俗。

宝鸡社火马勺脸谱多采用鲜艳的颜色,利用图案线条的间隔,穿插,使这些色彩巧妙的组合分布,构成了一幅幅古朴典雅,绚丽多彩,既夸张神秘精灵古怪,又具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的精美脸谱图案。马勺脸谱多采用夸张的手法,动态的写意和色彩的对比,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别着重于额头,眼睛和嘴部的变化,尤其额头上的图案更是脸谱的中心部分,它往往象征着角色的地位和身份。例如雷神额上画“闪电”,风将额上画“大风”,龟将额上画“龟”,蛇将额上画“蛇”,楚霸王额上画其兵器“方天戟”。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大多不识字,而脸谱让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很适合广大农民的胃口又加上自己可以在农闲假日自扮自演,自娱自乐,成为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因此宝鸡社火和马勺脸谱极受普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真正欢迎,这才是宝鸡社火和马勺脸谱得以保留和传承的主要原因。

1 988年宝鸡社火和马勺脸谱应邀在汉城奥运会上表演和展示,1 993年应邀赴美国洛杉矶出席国际民间艺术会,1 997年在法国巴黎艺术中心现场表演,2001年在德国柏林广场举办展演活动,2008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演示,又一次引起了轰动,不仅世界各大艺术馆争相收藏,而且在当地民间流传起来,成为居室内外悬挂的艺术精品。

让社火脸谱重燃生机

1986年春节,张星第一次看到了热闹非凡的西秦社火。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他看到游演者化妆成各类人物造型及鬼怪神兽扮相,既有地方戏曲人物,也有民间鬼怪故事,造型迥异,多姿多彩。张星深深地被吸引被震撼被折服了。他如醉如痴地追逐着社火,之后很多天,神秘诡异的社火脸谱一直在他眼前晃悠,连深夜做梦也尽是社火脸谱。本身就爱好绘画的张星迷恋上了社火脸谱研究。

从此,每年正月的社火演出成为张星最高兴的时候,他从乡村跟到城里,再从城里跟到乡村,边看边问边用本子描摹社火脸谱。平日里他也挤出大量时间走村串户,寻访民间老艺人,搜寻更多的社火脸谱粉本和正确画法。有的艺人们很保守不愿意传与外人。他就反复去做工作,在崎岖的山里要走几个小时,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泉水,就这样他收集整理了600多张社火脸谱的图片,为他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不断实践与探索,绘制的社火马勺脸谱品种越来越多,除了马勺之外,还在木桶,木梭子,木盘,木梳木盾牌,木棒棰,木棺材等民间生活用具上绘制。2003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张星开始了规模生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张星首先从原材料入手,采用上好的桐木,将老艺人们用的酸性土颜料,改为色彩鲜艳又不会掉色的温莎牛顿广告色。在张星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质量优异的社火马勺脸谱终于生产出来了。他和艺人们大胆构思,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产生了奇丽的艺术效果,绘制出五彩缤纷,古朴典雅的社火脸谱。

为了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张星告别妻儿,南下广东,北上北京,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为了避免盲人骑瞎马四处乱闯,张星决定从各大展会入手,只要听到哪里有工艺品展销会,旅游节,他就立刻动身前往,每次参会前,他都会详细分析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琢磨当地人们的喜好,再在此基础上决定以什么类型的产品为主打。去沈阳参展,考虑到当地人粗犷的性格特点,加之当地人喜欢老虎,他就带上各种各样的老虎:青虎、黑虎,白虎,生肖虎挂件群虎壁挂;到了广东一带,为了迎合当地人求财祈福的心理特点,张星就带上钟馗关公、众仙求财,十牛送瑞等有好彩头的作品。由于牢牢把握住了人的心理,有的放矢的销售策略非常见效,每个展会都汇聚了各个地方的客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社火马勺脸谱的知名度很快就打开了。

张星在全国各地忙着参加展会,家里那边的艺人们则在加班加点生产,社火马勺脸谱在各地的工艺品市场很快占据了一席之地。浙江工艺品市场的一位客商,原本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1 200元钱汇过来,结果没几天订购的脸谱就销售一空。这下可把客户乐坏了,他干脆将张星所有的社火马勺脸谱每样都订上一套,摆放在商店中作为样品,然后再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配货,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在他的大力推荐下,张星将社火马勺脸谱移植到棒槌、木盘风箱等家居用品上,产品销往东南亚 日本,韩国等国家。

第7篇:脸谱教案范文

关键词:社火 脸谱 “和”

一、社火脸谱的起源和发展

(一)社火的含义

“社火”二字的含义不难理解,:“一社人火腾”,这是民间老艺人最形象的说法。“社”是村社,即自然村;“火腾”即红火欢腾。社火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管子•乘马》曰:“方六里,为社。”即方圆 6 里为一社。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故称社火。由此可知,从古到今,社火都有祭祀、祝福之意。

(二)社火脸谱的由来

社火脸谱顾名思义,就是社火活动时候表演者戴的面具。原始社会时,人们喜欢在石壁或者木柱上刻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有的人还刺在身上,到了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戴着这些刻有图腾纹样的面具载歌载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到了商周时期,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周代称之为“大傩”。《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乐府杂录》记:驱傩用方相氏,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唱巫术咒语,在室内到处乱打,以使鬼惧怕而逃遁。渐渐地,随着朝代的更新和时间的流逝,这种驱傩开始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歌舞等表演。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直到现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在延续着热闹的社火活动。而社火面具也逐渐流入民间,被民间艺人丰富和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符号和装饰品,也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

二、社火脸谱的造型艺术

(一)社火脸谱的色彩构成

社火脸谱强调色彩对比,感情豪放,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这点和京剧脸谱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红色忠勇白为奸,黑为钢直灰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等等。

民间有一套口诀,专门来形容社火脸谱的色彩构成: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豪侠粉老年,金银二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官)。社火脸谱的色彩大多是鲜明的原色,画脸谱的主色常用红色(银朱)、黄色(石黄)、白色(铅粉)、绿色(石绿)、黑色(油烟炱)、金色(大红金)、蓝色、粉红色等颜料,此外还用青、紫、赭石、褐色、银色作为衬色。这些颜色大多是矿物颜料,再用40%的蜂蜜、30%0的鸡蛋清和冰糖水进行调配而成。按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绘制用色,社火脸谱的构图也相当的讲究,图案、线条的间隔和穿插把这些色彩巧妙地组合、分布,构成一张张既色彩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既简洁稳重而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社火脸谱形象。可以看出,每一张社火脸谱都是一件中国民族风味浓厚秀色可餐的精致艺术品。

(二)社火脸谱的图腾文化体现

中国人自古就在一张脸的整体结构中,赋予了“天庭”、“地阁”、“四方”、“五位”等天地和无边无际的观念①, 艺术也由此很自然地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人们在绘制脸谱时会将天地万物巧妙地安插于一张脸上,将一出戏和多篇故事呈现于一张脸上,所以说社火脸谱艺术并非是对一张脸的装扮,而是对万物的抽象陈述,也是民间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一种集中体现。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传说中是中国古代法力无边的斩妖除魔的四大神兽,也是镇守天宫的四大神,民间百姓喜欢在面具上画上这四位神兽,寓意永葆和谐平安。

“青龙”,古人认为龙是水中之物,属阴性,虎为百兽之长,为阳物。龙与虎一阴一阳,阴阳交合,吉祥如意。有得青龙脸谱设计成白眉上挑,白鼻居中,白须翻卷,红口獠牙。中间白色蛇状的卷曲图案的鼻子看起来像一个“V”字,寓意为龙。主色相为响亮而不失之沉稳、冷暖适中的钴蓝色,最适合描绘这副青龙图腾,加之副色中红色的云雷纹点缀两腮,蓝红相呼应,沉着大气、鲜艳华丽。白色的鼻花两边的红色云雷纹呼应着虎口,让我们联想到古人口中的:云随龙吟而出,风随虎啸而来。

社火脸谱的标识往往揭示脸谱的文化身份,其花纹、图案、格调、色彩都很固定。在白虎的面饰中,眉为云雷纹构成,鼻饰由深红、大红、粉红渐变的红色系列构成立体感极强的佛手纹构成,上面一点玉坠装饰眉心,卷曲的凤尾萦绕在鼻翼两侧,看似凶猛的獠牙巨嘴掩饰不掉秀丽的蝶形状,使得明朗俊秀的虎象中透露出一股柔美柔和之气,无处不在昭示着虎发展为祥瑞之兽的文化历程。

汉代以前称朱雀为凤鸟。《梦溪笔谈》卷七:鸟即凤也。朱雀,亦称“朱鸟”,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春秋孔演图》曰:“凤为火精在天为朱雀。”唐代欧阳荀《艺文类聚篇》的《抱朴子》文,将“凤象”中的“戴德、负仁,抱忠、挟义”附会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演绎出了凤鸟身体不同部位的颜色,制造出一个儒家思想的祥瑞符号。朱雀脸谱中多以红绿两色互为补色,对比鲜明。在中国古代,红绿相配是喜庆热闹的含义,红和绿都是鲜艳而富有动感的颜色,红绿两色在古代也是宫廷里流行的配色,如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中手捧寿桃的绿裳红衣的宫女。朱雀的白色挑眉和白色微张的蝶形口,互相呼应,颇具动感。面部两腮处分别是粉红色、粉绿色的舒卷的云雷纹,秀丽俊美。如苏轼所云:“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玄武是龟蛇交合的形象,《楚辞•远游》中说:玄武,北方神名。中国古代素将伟大的神力和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现象相类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龟蛇合体的形状出现,更被古人看作雌雄、生殖繁衍的标志。东汉魏伯阳《参同契》曰:“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雌龟雄蛇相互纠缠,曰玄武。

玄武脸谱的主色相是黑色,红色的佛手纹相配黑色再好不过,既对黑色底色起到了绝妙的装饰作用,又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额上是标志性的图案,绿色的龟蛇交合图――玄武。玄武的标志图案处理成了象征着生命的绿色,绿色是一切生命生机勃勃的象征,也代表着万物的和谐共处。

三、和之精神

(一)“和”之含义

“和”的理念源远流长,且不同于其现代的意义,比其现代的意义更为宽广、深刻。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可见“和”在传统思维中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视的范畴。

中华民族是一个信仰“和”之精神的民族。早在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们就提出了自己对“和”之概念的见解。老子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指出:“夫明白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而孟子则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于“和”之精神的看重和崇拜。“和”是中国人传统的信仰和永恒的追求,中国人信和、求和,和谐乃万物生存之根本,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

(二)“和”之精神在社火脸谱上的体现

从社火脸谱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国人对于“和”之精神的信仰和崇拜。

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在社火脸谱艺术中,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所以大部分伏羲氏脸谱就采用了金色作为底色,额头的太极图鲜亮夺目,整个脸谱看起来有一股神的威严。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一本身就是万物和谐的含义。 太极是有限之天,无极是无限之天;太极是有,无极是无;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太极图代表了世间万物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的状态,是表示万物和谐发展的理想图像②。可见中国人对于“和”之精神的追究在社火脸谱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郁垒是中国传统年画上的一名门神。所以他的脸谱的色彩构成非常鲜艳,以黑色为底色,整体看起来色彩鲜艳但不俗套,夺目而不刺眼,呈现出一种和谐而繁荣的色彩感觉。大部分郁垒的社火脸谱上面绘制有七彩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吉祥图案,有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寓意。可见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的追求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认为郁垒是守护百姓安全的神,而在他脸上绘制祥云图案更代表了对于和平、和睦、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

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传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火是饮食烹饪之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饮食文化。所以在中国古代,百姓对于火种是非常崇拜的,认为火为人类带来了生机,火象征着兴旺发达,在火没有诞生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如《韩非子》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自火诞生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火的发明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生产和生活的和谐,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

四、结语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和”之精神的向往和崇拜是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的,和之精神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皆有体现,今天社火脸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在陕西地区,社火的民间艺术形式现在还在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和”之精神一直在社火脸谱上鲜艳而富有生气的跳跃着,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永远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释:

①李磊.论陕西社火脸谱的艺术特色.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②杨成寅.艺术与科学卷三.黄宾虹“太极画学”的哲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参考文献:

[1]李继友.李继友社火马勺脸谱.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汪芳.基础图形创意.民间美术.2001(7).

[3]佟玉洁.朱雀、白虎、青龙、玄武 陕西风翔社火脸谱色彩文化意义浅析.美术研究.2007(4).

第8篇:脸谱教案范文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从清朝咸丰、同治开创,经过了程长庚、谭鑫培和梅兰芳等人的改革、创新以及发展,产生了很多风格不同的流派以及名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更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每一种颜色在京剧里又都代表什么含义呢?

京剧脸谱你又认识多少呢?

现在就跟我一起学习一下吧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 勇猛而暴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

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盂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膏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 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

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

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这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所谓花三块瓦,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喜剧人物张飞、焦赞,画垂眉或蝶翘眉,笑眼窝,翘嘴以示笑口常开;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如汉朝铫期的老脸则眼窝尾部画出下垂的鬓角,其子铫刚的眼角却呈上翘之势,加上夸大的光嘴巴,一看便是血气方刚;再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幅奸白脸。可见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如果从这些画法来分析,就会看出门道来了。

京剧脸谱分类: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 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4、六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5、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11、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

13、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14、 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生 旦 净 末 丑

生行指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一般都以唱工为主,也有一种做工老生,专以念白和表情见长,代表人物是周信芳。另外,有些唱做之外还注重兵器武打的老生,叫文武老生。小生指青年角色,又细分为巾生,穷生,官生。小生中有三大著名流派,代表人物分别是姜妙香,俞振飞和叶盛兰。武生指会武艺的人物,分为长靠和短打两种。武生还可分出武老生,指年纪大的武生。武小生指年轻的武生,周瑜风流潇洒而在战场上又是手持兵器的武小生,因此这种角色被称为文武小生

旦行指女性角色,按年龄分为老旦和小旦;按性格分青衣和花旦;按武功可分为武旦和刀马旦。老旦指一般老年妇女,唱与念用真嗓,近似老生,动作比生角带有女性色彩。花旦代表性格活泼,天真和泼辣的青年女子,服装以袄裤为主,表演上着重京白与各种动作。武旦,顾名思义是指会武艺的女性角色。其表演动作既要英勇善战,又要婀娜多姿。打破青衣与花旦的界限,兼有二者特点并吸收了刀马旦表演特点的一个新行当“花衫”是王瑶卿和梅兰芳所创,便与表现更多不同的妇女性格。四大名旦老师王瑶卿把他们表演特点概括为4句话:梅兰芳的‘相’,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此外,还有一些未被归类推选,但功力深厚,艺术成就较高的坤旦,满台升辉,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净行也叫花脸,因为脸上涂抹大量颜色,是性格与相貌有特点的男性角色。用宽音,鼻音和假音演唱,讲究胸腔和颅腔的共鸣,一般多念韵白。重唱工的净叫“正净”,也叫“大花脸”或“铜锤”。侧重表演身段,功架与对白的净叫“副净”,也叫“架子花”或“二花脸”当今最有名的演员是袁世海。净的表演程式是最夸张的,尤其是脸面的化妆,涂上各种图案和花纹。对于不同人物的脸有各种不同规定的图案。

第9篇:脸谱教案范文

关键词:元素 传统文化 时尚 创新设计 形态

1.引言

2008年的流行元素是什么?想必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可否认,2008年奥运会所促就的传统文化发扬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但如何发扬,或者说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恰到好处地运用于产品或商业用途中,这对于每一个设计者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很显然,传统文化不可全部照搬于世,因为传统的东西对现代人的眼光而言大多会显得陈旧与呆板。那么如何才能被时代所接受?简单地讲便是给它赋予现代的气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古代中国,我们的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当然,对现代而言这些早已不具有科学性,但这其中却最早提及了元素的说法。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理想与现实当中,其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其包含的各种元素,便是代代相传的艺术文化。

从文化的基本精神而言,艺术文化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当然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从具化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这其中囊括了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文房四宝、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对联、八卦等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它们为进一步体现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流传至今。作为一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一名中国人,更有必要将这些艺术形式融入于设计当中,向世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展现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不是将它作为包袱成为影响发展的阻力。

3.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创新设计之中,以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这更多地还需要一定的产品造型设计基础。

3.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

工业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造型,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专家认为应该把基础造型与相关理论在工业设计领域中进行整合,并列为“形态学”。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无论外观还是完全意义的产品设计或其他相关设计,都必须解决包括形态、色彩、材料、空间等要素在内的基本造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形态学是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贯穿于造型活动的始终。

“形”通常指事物外在的形状,“态”则是物体蕴含的神态。因此,形态就是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在我国古代便有“内心之动,形状于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等论述,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形离不开神的补充,神离不开神的阐述,无形而神则无,无神而形则晦,形与神之间不可分割。只有将形与神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对形态完整而科学的认识。可见,要使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设计之中,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还需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势态”――犹如历代中国书法家在创作时所追求的境界。

产品的形态是产品表达信息的载体,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有元素)进行产品的形态设计,借助产品的特有形态可以向外界传达设计师的思想与理念。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往往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来判断和衡量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最终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

产品的形态是工业设计的最终结果,在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应增强对立体形态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形态发展的必然性与永恒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形态,有目的地将“神态”赋予“形式”之中。

3.2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创新设计

3.2.1设计理论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各民族不同种类的精湛的艺术作品蜚声世界,前辈们为我们遗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财富,为我们学习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而且为我们的设计确定了正确的观念,这是传统艺术文化带给我们的巨大帮助。但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也有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比如传统图案在面对造型形态的空间处理、造型材料的运用、制作工艺的选择等方面没有理论解释,加上传统工艺美术多以艺人的手工操作作为主要的生产形式,这就决定了传统图案作为造型设计基础有着一定的弊端。而在克服这一困难的过程中,中国的联想公司就向世界展示了一项不菲的成果――这就是2008年奥运火炬的诞生。卷轴的造型外加祥云的纹案不仅使火炬具备了古朴典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设计团队的特色设计理念或者观念,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了形态之中。

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一个明显差别便在于中国人重在用“谋”。中国文化多表现为直观的、类比的形象思维方式,总是用一种简约的、模糊的大、而笼统的寥寥数语将自然与社会一揽而括。其对创新理念的融合就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抑制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影响人们的创造力,又有可能在关键之处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这其中的蕴意则需具体而言了。

以中国京剧脸谱艺术为例,众所周知,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根据描绘着色方式,脸谱可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3.2.2设计实践

以下以本人的设计实践为例,具体阐述将中国脸谱艺术融入产品设计的过程。

在一套系列文具造型设计中,本人将中国京剧脸谱艺术与奥运文化融入了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其主题为“创意奥运――粹”。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粹”并非一个单纯的粹字。为了体现奥运与传统文化的创意主题,特将“粹”字中“卒”部上方的一点改为了奥运标志中的“京”的标志,这样既赋传统于奥运之中,又使奥运的主题在传统文化元素中得以体现。

再次,根据系统的分析以及对人机工程学及材料工艺的考虑,我将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行依次赋予了“中性笔、圆珠笔、白板笔、油性笔、活动铅笔”五种不同种类的文具造型之中,使每支笔的形态融入京剧脸谱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在京剧中,每一行都有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将代表性角色中的脸谱甚至动作、衣装等特色元素再进一步概括、抽象,最终便得到了符合每一行的特色造型。当然,我们不能将五支笔的造型改得面目全非,“笔”这一文具的特性以及原造型中的优点还是要保留的。具体如下:

中性笔――武生,设计来源于《林冲夜奔》中的林冲;形态抽象,由武生跳跃动作概括而出,设计将笔杆稍微弯曲,杆底为皂鞋抽象。

圆珠笔――青衣正旦,设计来源与《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整体拟人状,附以古代头饰点缀,但以通过抽象的艺术形态作为表达的依据。

白板笔――净脸,设计来源于《铡美案》中的包拯;以包公脸谱的大面积黑调为构成单元,体现白板笔的结构形态;在笔帽的结构设计中充分体现包公脸谱的形态。

油性笔――末脸,设计来源于《战宛城》中的典韦;重点由人物服饰抽象而来,笔身条纹着意表现典韦手持短戟时的武姿。

活动铅笔――丑脸,设计来源于智取皇纲中的程咬金;丑的定义在于诙谐,而不仅仅在于跑龙套的小角色,他对故事的发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为了体现其身份与地位在故事中的作用,故以不对称的造型来特意刻画丑的角色,这也是我们在设计笔的造型中所要体现的。

本系列文具以灰白色为基本色调,配合深黑色构成文具的主体色。奥运的五环标志: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整体造型为一个底部小的梯形。五环的蓝、黄、黑、绿、红分别代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标志着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因设计文具的主题为创意奥运,而且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故考虑将文具的五种笔的色彩搭配以奥运的五环色,以表达各个民族对和平的期望,并在此基础引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

京剧人物用色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金等,这些色彩都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故本系列文具配色不仅考虑奥运五环的色彩应用,还考虑传统戏曲色彩组合,并能够结合戏曲特定人物形象做文具色彩分区上的区别,为文具种类的易识别性提供区分标准。

设计结果如下图的整体效果图所示。

4.结束语

以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如何在设计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去不断地探索,如何确立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落后于时代的设计理念,对我们而言将会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考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参考文献:

[1]汤用彤,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北京:东方出版社.

[2]许思园.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张立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边守仁.产品创新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