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京剧脸谱艺术在书籍设计中应用

京剧脸谱艺术在书籍设计中应用

摘要:京剧脸谱作为一种面部绘图艺术,其与书籍设计在空间、元素方面具有较多共通之处,其丰富的表现手法能为书籍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借鉴京剧脸谱艺术元素并不能单纯照搬,而是要从书籍的设计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文章介绍了京剧脸谱在程式化谱式、纹饰与图案、色彩三方面的艺术特征,结合书籍设计的案例详细剖析了上述三方面艺术特征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过程。

关键词:京剧脸谱;书籍设计;艺术元素

一、引言

书籍是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书籍设计需要通过对书籍的封面、版式、结构进行整体设计,达到激发读者的兴趣,提高书籍的阅读性。当前,越来越多的书籍设计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元素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中,便于书籍更好地呈现内容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特性。京剧脸谱作为一种面部绘图艺术,其与书籍设计在空间、元素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能为书籍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1]。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借鉴京剧脸谱艺术元素并不是通过单纯照搬、复制来实现的,而是要从书籍自身的设计需求与书籍内容、装帧形式的贴合度出发综合考虑。当前,“中国风”逐步盛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无论是纹饰、图案、造型、色彩以及意象化的产品都成了市场追捧的形式,但与此同时,也有大量产品充斥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扭曲与滥用。如何在现有的书籍设计体系下有效地、创新的、贴合的引入京剧脸谱艺术元素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本文从当前书籍设计的实践出发,从程式化、纹饰与图案、色彩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如何将上述艺术元素合理地应用到书籍设计中的实例,同时,介绍了可能的扩展应用与创新实践。

二、京剧脸谱的艺术元素

1.脸谱的程式化特征

京剧是一种舞台艺术,舞台人物需要借用脸谱这种面部绘图及装饰形式,直观地、快速地帮助观众理解舞台人物忠、奸、善、恶的性格特征,为后续情节的铺垫打下基础[2]。这要求京剧脸谱首先符合当时观众对于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等的预期,进而保证面部绘画对推进剧情有正向提升作用。然而,舞台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是千差万别的,在“千人千面”和“千人一面”之间需要寻求一种平衡,京剧脸谱谱式就是创造性地将这种中国传统艺术的“程式化”完美地体现出来,观众能够借助整脸、十字门脸、三块瓦脸、六分脸、歪脸、元宝脸等谱式快速了解局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特征[3]。京剧脸谱谱式所传达的“程式化”信号实际是由构图、色彩、纹饰等多方面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在构图上,绝大部分的脸谱都为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就是不够活泼;在基础对称构图基础上,脸谱又会利用色彩、纹饰的变化来微调使其更加符合舞台人物形象特征;有时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目的,也会采用部分不对称构图(除额头外其他地方堆成)或者完全不对称构图(如歪脸)来表现[4]。京剧脸谱所采用的这种以对称式、固定类别特征为主的造型设计能够发挥辅助理解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但通过局部的微调又其不失灵活性。

2.脸谱的纹饰与图案

京剧脸谱的纹饰与图案组合可以被视为中国人传统面部审美的系统呈现[5]。纹饰从形态上可以划分为:额头型、眉型、眼型、鼻型、嘴型五个部分,这五部分共同用来刻画舞台人物的脸部纹理[6]。而图案则主要指在额头出现的具有装饰性质的绘画图像,例如,蝙蝠、蟠桃造型等。除了局部的纹饰外,脸谱也可以在布局纹饰基础上形成更具表现力的组合纹饰,实践中,绘谱者往往通过重构组合产生新的脸谱图像。脸谱中所体现的这些纹饰与图案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其特点在于通过化繁为简,用极为简练的手法保留传统审美意蕴,使其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7]。同时,这些纹饰与图案也极具传统辨识度,是为观众所熟知的视觉传达符号,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8]。

3.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借鉴了许多民间美术的色彩应用方法,使得脸谱的色彩简单、明亮、冲击性强。同时,不同颜色常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语义,象征着某一个或某一类人的品格、性情和气质。例如,红色表示耿直、忠诚,多表现正面角色,白色则表现奸邪的反面角色。真实脸谱的色彩是丰富的,脸谱的色彩按功能可以细分为主色、副色、界色和衬色;按色彩数量可分为单色脸谱与复色脸谱。具体人物的品格、性情和气质刻画都离不开色彩的组合。主色表达了舞台人物的个性、风格及气度;而副色则可以用来点缀脸谱图像,起到丰富人物形态的特点。这种色彩组合的背后也反映了中国民间的艺术审美。另外,京剧脸谱色彩的取材范围既不同西方古代的色彩,也不同于当代丰富的色彩选择,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9]。其中,最传统的有正五色和间五色,正五色包括青、赤、黄、白、黑,间五色则包括绿、红、碧、紫、蓝。对于上述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能够添加更多传统文化韵味。

三、京剧脸谱艺术元素在书籍设计中的扩展

1.书籍设计中的程式化

书籍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图形、结构、材料及工艺等多种表现形式,对书籍内容进行提炼与表达。一方面,其表现形式要服务于书籍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循类型书的“程式化”标准。类型书的“程式化”标准是书籍在经历长期市场检验后形成的实用性、经济性、艺术性的准则。如教科书的设计通常会选择平装胶钉、封面多铜版纸覆膜方式,突出经济耐用、印刷速度快的特点;学术书的设计则会选择平装胶钉或锁线,多有勒口,通常在勒口上编排内容简介、作者信息等,以便读者快速了解作者及书籍研究内容;畅销书的设计多带包封、腰封,会采用烫金、模切等工艺,通过增强视觉美感达到提升销售的目的;经典著作的设计多以精装为主,采用烫金、压凹或起凸等工艺,整体简洁大气,适合收藏。而这种结构、材料及工艺上特征对于呈现书籍的类型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相对固定的类型装饰形态之外,书籍设计也可以通过工艺、结构、材料方面的微调来彰显书籍的特色。例如文化类书的设计,包封可采用薄纸张折叠或PVC薄膜,增加透叠产生朦胧的效果;封面采用镂空模切工艺,增加层次感和纵深感;又如精装书的设计,当前大量采用无荷兰版且需要裱衬的软精装设计,使书籍在翻阅过程中正文与封面融为一体,增强阅读的整体舒适感;函套材质从硬到软丰富多样,如钢板、木板、荷兰板、PVC、瓦楞纸、牛皮纸、塑料等,保护书籍的同时,也丰富了书籍外观的表现力。上述工艺、结构、材料为类型书注入了“程式化”之外的灵活性。

2.书籍设计中纹饰与图案的采用

京剧脸谱的纹饰与图案极为丰富,古朴拙趣的艺术风格应用于书籍设计中,既能提升书籍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增强书籍的艺术美感[10]。京剧脸谱的纹饰与图案元素可以应用于书籍编排设计的多个部分,根据应用的位置以及应用方法及工艺做具体分析:在封面的设计中,通过对京剧脸谱纹饰与图案的提炼、概括,保留传统图形本身的意蕴。结合烫金、UV、压印、模切、植绒、折叠等工艺,或使用特殊的装帧材料,使书籍封面既有传统的韵味也能增添现代感;在正文的设计中,针对标题、书眉、页码、章节页等位置的装饰,除了可以提炼简单的纹饰与图案外,也可在保留其“神似”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采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的形式法则对其进行重构组合,将会呈现更多更加丰富的图案纹样。脸谱纹样的再创造为书籍内容的图形化表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函套的设计中,可以将纹饰与图案元素进行结构化处理,融入函套的打开方式设计中。如四面半包式函套,采用模切的方式,将纹饰进行拼搭扣合,能够增添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也具有一定的趣味互动性。

3.书籍设计中传统色彩的运用

书籍设计中色彩的搭配非常重要,色彩搭配的方法可以借鉴京剧脸谱的主色、副色、衬色、界色的方法。如京剧《荆轲刺秦》里的荆轲、《取洛阳》里的吴汉、《凤凰二乔》里的程普,均为三块瓦脸,以红色作为面部的主色,眉、眼、鼻窝用黑色作为辅色,额头处的纹饰和图案用明亮的黄色作为点缀色。点缀色面积虽小,但它却是脸谱视觉的中心色,其图案也是区分不同人物的重要标志。这种配色方法也多用于书籍设计的配色中,如《军事里的中国史》《嘉靖帝的四季》《1931:债务、危机与希特勒的崛起》,都是以红色作为主色,选用与书籍内容相关的主题照片或图案,经过去色、线条化的图案处理技巧,将其作为纹样融入红色的底色中,丰富主题氛围;选用明亮的黄色作为书名的颜色,通过与底色的强烈对比,使书名更为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目光的目的。如图2所示。图2书籍设计中色彩搭配在书籍封面配色选择上,可以基于京剧脸谱的主色、配色及色彩构成,建立基于京剧脸谱传统色彩的CMYK调色板,这种调色板蕴含着传统中国设色规律与特征,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与情感需求。因此,在针对具有典型传统文化特征的书籍设计时,可以优先选择调色板中的色彩,能在一定程度上够增添书籍的古典艺术效果。

四、结语

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代表之一,京剧脸谱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特点,包括化繁为简、夸张变形、重构组合、寓意象征等,并通过“程式化”谱式、纹饰与图案、色彩来系统展现。京剧脸谱作为一种面部绘图艺术与书籍设计在空间、元素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因此,可以在对京剧脸谱艺术元素进行细粒度处理的基础,将其融入书籍的设计空间,为书籍设计提供更宽广的艺术表现力,使得现代书籍设计在总结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展。当然,无论应用哪种设计元素,设计者仍需注重书籍的内容,使传统艺术元素能够提升书籍作品的美学价值。

作者:王欢欢 单位: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