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

第1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医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68-01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中较常见的损伤之一,其中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设计、固定材料、具体操作、术后保护、功能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钢板折断,螺钉松脱,导致骨折断端松动,引起骨折延迟愈合乃至骨不连。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患者16例,采用“分清类型、解除病因、积极治疗”治疗方案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3~67岁,平均42岁。粉碎性骨折5例,横形骨折7例,斜形骨折4例,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骨折部位中上段2例,中段6例,中下段骨折8例。骨折原因均为外力所致。内固定后病程最长12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5个月。

1.2 诊断标准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局部疼痛、压痛;肢体有明显成角畸;扪及肢体有轻重不等的异常活动感;X线摄片证实螺钉松动,钢板断裂,骨折处无连续骨痂生长。

1.3治疗方法

1.3.1骨牵引、手法折顶加小夹板外固定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骨折术后,肿胀一般不严重,软组织的紧张已不明显,在牵引状态下行手法折顶,矫正骨折成角畸形,成角处放置压垫,再行小夹板外固定,本组患者治疗3 d、1周、2周时拍片,2周后每半个月到1个月拍片对照,根据拍片结果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力线及压垫位置,避免过度牵引,影响骨折愈合,并依据骨折愈合情况适时取除骨牵引。

1.3.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内治:自拟接骨续筋汤,当归15 g、白芍12 g、煅自然铜15 g 、骨碎补15 g、续断15 g 、熟地黄18 g、 杜仲18 g、白术12 g、山萸肉12 g 、茯苓20 g 、威灵仙15 g 、木瓜15 g,水煎服每日1剂,10 d为1个疗程,临床可辨证加减;外治:全组患者均局部外敷活血接骨膏(本院经验方)。

1.3.3 针灸、理疗、熏洗取除骨牵引后,肌肉萎缩明显者,采用针灸疗法。取穴: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膝眼、三阴交、悬钟、解溪、阿是穴;理疗: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关节功能受限明显者,采用熏洗,自拟方药:伸筋草、透骨草、桑枝、川椒、防风、当归、威灵仙、木瓜、五加皮、黄柏骨碎补,每2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1.3.4功能锻炼骨牵引后即开始顺牵引轴线行肢端功能活动,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及全身的功能活动;拍片显示骨折稳定后在牵引状态下逐步行膝、髋关节功能活动;去除骨牵引后逐步加强关节功能活动,可在CPM机辅助下锻炼。

2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治愈12例(75%),好转2例(12.5%),无效2例(12.5%),总有效率为87.5%。14例患者都相继于治疗后3个月,最迟1年时可去拐行走。2例无效患者最终采用取出内固定并植骨,再次固定手术治疗,且后期膝关节功能受限严重。

3讨论

引起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①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②手术入路选择不当;③钢板位置放置不当 [1] ;④钢板内固定不牢固;⑤术后保护不够,钢板下发生典型的骨质疏松,引发螺钉松动[2];⑥不正确的功能锻炼。

骨牵引能保持骨骼位于功能位置,可早期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和关节功能活动,防止肌肉粘连和关节强直;放置压垫,可矫正或控制骨折的侧方移位,使骨折端紧密接合,使骨骼能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能舒筋活血,接骨续筋,促进骨痂生长;针灸、理疗、熏洗能舒筋活络,缓解痉挛,松解粘连,有效恢复关节功能。非手术疗法的优点是避免了手术给本已脆弱的肢体再次带来创伤,促进骨折愈合,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创造条件。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都会使创伤性瘢痕增加,组织粘连加重,虽能恢复骨折解剖对位,但远期功能恢复不良;而且可能达不到坚强的固定,少数患者尚需再次固定植骨。

综上所述,运用手法折顶、骨牵引、小夹板固定,内服、外敷中药,配合功能锻炼等治疗,对大部分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的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消除了反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鸿儒.骨科手术失误及处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45-47.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56.

[3]张永民.赵钢生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8(12):1229.

第2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颈椎定位扳动法 下颈段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椎体、关节、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狭窄、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引起颈痛以及以颈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笔者于2003年10月-2006年1月采用常规手法加颈椎定位扳动法配合牵引治疗54例下颈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排除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年龄20-65岁。并排除:(1)伴有严重内脏疾病者;(2)伴有骨结核、骨肿瘤者;(3)有先天颈椎畸形者;(4)颈椎病急性发作者;(5)颈椎间盘突出者

1.2 一般资料 108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最小者26岁,年龄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病程为3个月;症状轻度为15例,中度为31例,重度为8例。其中有劳损病史者33例,受风寒之邪者7例,有外伤史者5例,不明原因者9例。颈肩及上肢疼痛者为54例,上肢麻木者46例,颈部活动受限者42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最小者27岁,年龄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者20天,病程最长者5个月,平均病程为2,5个月。症状轻度13例,中度36例,重度5例。有劳损病史者34例,受风寒之邪者13例,有外伤史者3例,不明原因者4例。颈肩及上肢疼痛者为54例,上肢麻木者44例,颈部活动受限者4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症状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手法治疗(1)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旁,在颈肩部用单手自上而下做摩法、推法、拿法,反复施术3-5遍。(2)用拇指自上而下拨揉斜方肌、项韧带、菱形肌及阳性反应物。反复施术3-5遍。(3)在颈部一侧(斜方肌与横突之间)用拇指自上而下做拿揉法,反复施术1-3遍,然后用拇指顶在病变部位做上下理筋法,反复施术1-2遍。(4)掌根拨揉肩胛骨内侧缘,拇指或肘尖重点按压局部酸痛点。(5)点天柱、颈根穴(平第7颈椎棘突斜方肌前缘)、肩中俞、肩外俞、肩贞、天宗、小海、曲池、列缺、阿是穴。(6)患者侧卧位,将患肢外展一手扶助患肢另一手提拿腋后部肌肉,食中指拨揉臂丛神经干,后将患肢放下。(7)同上用双手或单手揉拿上肢肌肉。后做手指拔伸法。(8)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其旁用拇指按揉锁骨下缘和胸大肌上缘,随后点按气户缺盆。

2.2 颈椎定位扳动法 以右侧为例,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头前,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右手放于患者的头左侧部,使患者头部向左侧旋转25°-30°,用双手同时发力,此时可听到响声,扳动即可完成。

2.3 颈椎牵引 患者取坐位,将颌枕牵引套同时置于颌下、枕下,系好安全扣。牵引角度采用颈椎前屈20°-30°,牵引重量以3-5kg开始,逐渐增加到10kg。以上手法治疗需要15-20分钟,牵引时间为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常规手法、颈椎扳动法及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和颈椎扳动法治疗。第1个疗程每日1次,第2个疗程隔日1-次,治疗2个疗程。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 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原有病症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4.2 治疗结果

4.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颈肩及上肢疼痛、上肢麻木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X2=5.363,X2=5.566,P<0.05),颈部活动受限改善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150,P<0.01),见表1。

4.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35例(65%),有效18例(33%),无效1例(2%),痊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经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3例(43%),有效28例(52%),无效3例(5%),痊愈率为43%,总有效率为95%。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363,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

5 讨论

第3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一、“牵手活动”坚持“四诺制”的基本做法

一是公开承诺,造浓活动氛围。“七•一”前夕,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在市文化广场联合举办了“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参加牵手活动的300多名离退休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签订了牵手承诺书。老同志公开承诺,要当好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引导员、工作指导员、创业扶持员、感情联络员;大学生村官公开承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当好老同志现代知识的助学员、时政信息的传递员、作用发挥的协调员、日常生活的服务员,并分别由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代表宣读了承诺书,营造了浓郁的活动氛围。

二是广泛示诺,扩大活动知晓面。为提高牵手活动的社会知晓面,通过在两台一报、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工作网站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并在离退休党员干部居住的社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村(社区)公示栏内张贴承诺书,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公示。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组织记者专访报道,如“老领导和大学生村官代表共谋发展”、“得到老干部关心考进文化部的村官张智生”、“原农业局局长王步方帮助大学生村官黄海成立丰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协助老干部开展冬病夏治活动”、“大学生村官和老教师共同当好义务暑期辅导员”等,通过这些先进事迹在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充分提高了“牵手活动”的知晓面,形成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以老带新、以小助老、老少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是倾力践诺,丰富活动内容。参加“牵手活动”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结合个人实际,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践行承诺事项,丰富和拓展承诺内涵。有的老同志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冒着高温酷暑,定期深入到大学生村官所在的村、社区,进行现场解难答疑,鼓励他们立足农村这个大舞台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的深入到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基地,利用自己人脉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帮助和扶持;有的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与大学生村官保持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大学生村官也利用“双休日”和早晚的业余时间,定期到牵手的老同志家中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辅导老同志们学习电脑等方面的新知识,向老同志传达最新的时政信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在定期活动中加深相互感情,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水平。

四是多维评诺,提高活动成效。为切实提高“牵手活动”的成效,通过定期组织评诺的办法,调动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参与热情,使活动不流于形式。群众评。通过发放民主测评表、个别走访等形式,定期向基层群众了解牵手活动的开展情况,听取对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相互评。通过召开座谈、个人述诺、看《牵手活动联系簿》台帐等办法,组织大家定期交流经验,了解各地“牵手活动”开展情况,从而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上级评。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对各地开展“牵手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牵手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在开展“牵手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市开展“牵手活动”,得到各组织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广大老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欢迎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重视不一。有的乡镇没有把开展“牵手活动”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缺乏组织领导和高度重视,未更好地帮助牵手双方了解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和重点、热点问题。

二是联系不够。虽然老同志与大学生村官双方签订一份《牵手活动承诺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要求做到“八个一”,据了解,有少数互相间没有更好地接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资金不足。老同志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创业信息、选准了创业项目,但只能给予信息、技术上的支持,无法解决资金问题。

四是考核有限。如何把“牵手活动”与“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评比、大学生村官实绩考核结合起来,促进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缺乏考核激励机制。

三、深入开展“牵手活动”活动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深入开展“牵手活动”,提高实效性,达到预期的目的,继续坚持推行和完善“四诺制”,值得进一步思考。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开展好牵手活动。要通过组织培训、专题讲座、集中调研、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帮助牵手双方了解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和重点、热点问题,引导他们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方向,加强对牵手活动的跟踪指导,及时了解牵手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活动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牵手率达100%。

2.检查落实,深入推进。根据“牵手活动”的要求,具体做到“八个一”,必须一一落实到实处才能使这一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通过了解“牵手活动”计划的实施情况,查看《牵手活动联系簿》台帐的记载,统计参加“牵手活动”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到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社区)实地调研指导次数及帮助大学生村官办实事、解难点等;掌握大学生村官是否坚持每月通过电话、信函、短信等方式主动向离退休干部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上门探望离退休干部,帮助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及帮助离退休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等。通过群众评、相互评和上级评,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把“牵手活动”引向深入。

第4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5年4月-2007年4月,应用药物静脉滴注及腰椎牵引、斜扳法、弹压手法复位,综合康复治疗372例病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72例患者当中,男260例,女112例;年龄18-55岁之间;病程最短2天,最长半年。发病部位,腰4-5椎间盘突出250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122例,右侧突出者150例,左侧突出者120例中央型102例。

2 诊断标准

2.1 有明显发病原因,如外伤、劳损、长期久坐、急性腰扭伤、负重等。

2.2 症状及体征

2.2.1反复发作的腰痛伴根性下肢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

2.2.2脊椎侧凸,在症状明显侧椎体间隙有压痛。

2.2.3腰椎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

2.2.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和反射异常。

2.3 影像学检查 目的在于排除其他疾病,可确定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方向及神经脊髓受压的状况。本病的确诊根据鲁玉来提出的标准为:两项以上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响学检查,并排除脊柱、结核、肿瘤、椎管狭窄等疾患即可确诊。

3 治疗方法

3.1 药物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40min滴完,每日1次;地塞米松针10mg,每日1次,静推,均连用3-5天。

3.2 腰椎牵引 机器使用河南内黄翔宇医疗器械厂生产的YHZ型多功能电脑腰椎自动牵引床。患者仰卧位,上牵引带固定在肋弓下,下牵引带固定在髂骨棘上方;间断牵引,即牵引6min,停1min;牵引重量从20kg开始,视患者的症状、体质及耐受情况,逐渐增大到体重一半,牵引结束后,静卧10min左右,然后下床,每日1次,每次30min,共14天。

3.3 腰椎斜扳法弹压手法前操作,具体方法:患者侧卧位放松,患侧下肢在上呈屈膝屈髋位,健侧下肢在下呈伸直位;术者面对患者而立,一手掌按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掌或肘部抵住其臀部,先将其腰部被动扭转,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做反方向快速用力扳动,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喀嗒”响声,表示手法成功。先扳患侧,后扳健侧,左右各1次。

3.4 弹压手法患者牵引14天作腰椎弹压手法,患者作斜扳法后,俯卧于腰椎牵引床,胸部、腹部下面各垫一软垫,牵引带固定位置同仰卧位牵引,先挣续牵引20分钟,牵引重量是体重一半,待腰肌松弛后,牵引重量调至25kg左右,左手重叠于右手背上,用右手掌根部按压于患病侧棘突旁的小关节处,中央型按压棘突,做按压,按压数分钟,小关节囊松弛表示手法复位成功,复位后绝对卧床休息72小时。按压频率要均匀,不可使用暴力,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0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治愈270例,占72.58%;好转74例,占19.89%,未愈28例,占7.53%;总有效率92.47%。

5 体会

5.1 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突出物机械压迫及突出物引起化学性神经根周围充血水肿,无菌性炎症而致痛。

5.2 药物静滴甘露醇的脱水作用可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减轻,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使神经根微循环得以改善,地塞米松针可以抗炎止痛,使神经根炎症反应消除。

第5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35

本院骨科从2011年9月-2012年6月利用头盆环牵引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7例,获得满意效果。头盆环牵引作为脊柱矫形手术的前期治疗,在治疗的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4~25岁,平均21岁。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伴后凸5例,侧弯135°~150°,结核性脊柱角状后凸2例,后凸Cobb’s角135°~180°。

1.2 方法 利用小儿轻便头盆环牵引装置对患者在矫形术前行头盆环牵引,在头盆环牵引的慢性挣开力的作用下使脊柱周围软组织逐渐蠕变松解延长,使弯曲的脊柱逐渐伸直,达到减小后凸侧弯角度、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体质、降低软组织张力的目的。牵引速度宜先快后慢,平均每日升高1~5 mm,牵引3~6月后,身高增加10~27 cm。根据牵引效果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矫形手术治疗。具体护理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做头盆环安装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程长,身体外观瘦小畸形,易产生自卑心理,加之牵引时间长,对手术的恐惧和对预后的担心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计划,列举成功的病例等,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 牵引速度 在牵引过程中,适度的牵引速度可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首次撑开应达到患者能接受的高度,在支撑柱上做好标记。牵引早期每天撑开2~5 mm,牵开的速度应先快后慢,待患者牵引达一定程度后,颈部的肌肉因牵拉而绷得紧张,就应减慢牵引速度至每日1~2 mm[1]。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在3~6月的牵引过程中,身高能升高10~27 cm。牵引过快,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较大;牵引过慢,易出现盆针感染松动、头钉滑脱等。在3~6月的牵引过程中,可以根据牵引的效果行软组织松解术后继续牵引,对胸廓畸形严重的患者也可在此期间,进行胸廓成形术[2],直至达到最佳矫形手术时机。

1.2.3 螺钉的护理 保持头钉和盆针穿刺皮肤干燥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防止感染。牵引过程中由于头钉、盆针的局部刺激、松动或移位可引起局部疼痛,应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调整头钉、盆针的位置,必要时更换,VAS评分≥4分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1.2.4 活动与休息 在牵引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多做四肢活动,尽早下床活动,但要做好防护,病房挂醒目防跌倒标示牌,讲解防跌倒的注意事项。活动时有人陪护,不可剧烈活动及打闹,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鼓励患者多做行走、站立及下蹲的活动,使椎间关节蠕动和松解,降低软组织张力,使弯曲的脊柱容易牵拉变直,且运动可以防止骨质脱钙[3]。卧床休息时,将三个海绵垫置于床的上、中、下部,使头环和盆环置于两个海绵的间隙,腰背部用海绵垫实,不可悬空在架子上,影响患者的休息与睡眠,以及引起牵引针的移位及松动。

1.2.5 呼吸功能训练 患者均存在胸廓畸形,胸腔容量不同程度减小,呼吸运动受限致限制性通气不足,肺活量低,心肺功能差。因此在头盆环牵引期间,加强对呼吸功能的训练尤其重要。具体方法:⑴吹气球法:给患者准备多只普通加厚型小气球,鼓励患者一次性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放松5~10 s,然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10~15 min,3次/d。⑵深呼吸运动。深吸气后屏气数秒后用力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3次/d,50下/次。⑶有效咳嗽: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屏气片刻后行爆破性咳嗽,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⑷扩胸运动:3次/d,30下/次。⑸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⑹对吸烟患者,入院后劝其戒烟。

1.2.6 骨质疏松的预防 患者因进食差,摄入钙不足;心肺功能差,运动量不足等多种原因致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影响头盆环的固定,可使牵引针松动或无法固定,达不到牵引的目的及影响术后骨愈合。在牵引期间,鼓励患者进食及活动,积极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肌肉注射鲑降钙素,口服盖三淳胶囊、阿仑膦酸钠片、钙剂等药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

1.2.7 加强营养 患者的脊柱畸形导致不同程度的消化器官受压,易产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导致消瘦、营养不良或贫血,应向患者讲解增加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饮食,贫血患者必要时输血。

1.2.8 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在牵引前及牵引初期有计划地训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2~3次/d,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以避免牵引期间夜间起床排便引起的不便,以及为矫形术后长时间卧床做好准备,避免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1.2.9 并发症的观察 ⑴脊髓、神经损伤:在头盆环牵引后期,应警惕过度牵引损伤脊髓、神经。脊髓损伤可致下肢无力;迷走神经损伤可致呛咳、吞咽困难或发声困难。臂丛神经损伤可致上肢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股神经损伤可致膝反射消失,大腿前部内侧感觉障碍;坐骨神经损伤可致小腿外侧麻木和下肢无力。如果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停止继续撑开,甚至可调回2~5 mm,直至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牵引,如症状反复出现,则已达到牵引极限,须停止牵引,待完全恢复正常后准备内固定手术治疗。⑵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因肠系膜上动脉牵拉受压,导致部分肠道血供稍差,患者可出现上腹疼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放松牵引,取左侧卧位,给予禁食、补液和胃肠减压,待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可再牵引[4]。

2 结果

本组7例患者,2例盆针穿刺部位有少许分泌物,经加强局部消毒治愈;1例发生头钉穿刺点疼痛,给予及时位置调整及药物对症治疗好转;余4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牵引后Cobb’s角减小为62°~70°,顺利进行后期矫形术,术后好转出院。

3 讨论

极重度脊柱畸形是指畸形角度(Cobb’s角)>135°的脊柱畸形,包括后凸、侧弯畸形。其特点为发病年龄小,发展迅速,脊柱畸形僵硬,胸腔、腹腔受压,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病死率极高。当前该类患者行矫形手术治疗存在的问题为手术操作复杂,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耐受性差。通过术前对患者实行长期头盆环缓慢持续牵引,使患者脊柱周围软组织逐渐蠕变松解延长,使弯曲的脊柱逐渐伸直,达到减小后凸侧弯角度、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体质、降低软组织张力的目的,使极重度脊柱畸形变为中、轻度脊柱畸形,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患者在牵引期间,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适当活动及休息,加强营养,积极预防骨质疏松,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但由于牵引时间长达3~6个月,容易发生钉道感染、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通过耐心的健康教育、密切的病情观察、合理有效的护理,可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的矫形手术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春明,罗绍坚,黎超伟,等.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103例报告[J].现代医院杂志,2003,12(3):9-10.

[2] 徐月琼,吕霞,田慧中.重度脊柱侧弯病人头盆环牵引中的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7):1218-1219.

[3] 刘志慧,张云颖.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36):207-208.

第6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的常见腰腿疼病症。自2000~2008年,作者采用按摩加牵引配合功能锻炼的系统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观察7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最大68岁,年龄最小23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3个月内50例,3个月以上者28例;单侧突出66例,中央膨出12例。临床表现均有腰部疼痛,咳嗽、喷嚏、负重时疼痛加剧。本组病例均为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排除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排除有骨性病变、大小便失禁、其他全身疾患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腰椎牵引 全组病人均先行腰椎骨盆牵引。患者俯卧位,在前胸及耻骨联合处各垫一软枕,使腹部悬空,行脊柱纵轴上下相反方向牵引,根据个体差异,牵引重量在15~35kg之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每次30~60分钟,每日1次,每两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腰及一侧下肢有轻或中度疼痛麻木者。对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疼痛剧烈强迫之急性发作期,则待症状稍有缓解后再用此法为宜。治疗前不宜饱食,以免腹胀,治疗后须严格卧床作息。

2.2 按摩手法治疗

2.2.1首先在下背部到腰骶部再到大腿后侧,做滚法或掌揉,由轻到重,做到患者感到放松为宜。

2.2.2 肘尖点压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大肠俞、次髑、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等穴位,以患者感觉到酸胀为宜,痛点向下放射为佳。

2.2.3 双掌重叠放于脊柱病变位置上,合力反复垂直下压,逐渐加大力度,下压时间一分钟为宜(如果椎间盘突出症较重者,应配合在牵引同时做该手法效果更佳)。

2.2.4 牵引按摩腰部后,嘱患者仰卧于按摩床上,术者一手扶患肢,另一手握足踝导引患肢屈膝屈髋,用力使膝贴腹后内旋或外旋。然后拔伸,拔伸时角度以直腿抬高30°以上为佳。使腰臀部坐骨神经得到充分牵拉,使与周围软组织得到分离,使臀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得到松解。

2.2.5 患者侧卧,术者与患者面向而立。患肢在上,健肢在下,医者一手放于患者肩前部,一手放于患者髂后部,双手反向用力,协调活动腰部,逐渐摇至反向有阻力感时突然加力,此法常可听到弹响声。

2.2.6 拇指点压气冲、伏兔、风市、梁丘、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等穴。

2.2.7 抖法 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用两肘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反背起,令患者两腿分开曲膝,使其双脚离地,同时以臀部着力颤动,牵伸患者腰脊柱,如患者脊柱向右侧弯,则将患者身体向左侧倾,牵伸其脊柱,臀部的颤动要和两膝屈伸动作协调。

2.2.8 揉滚拿扣下肢。

2.2.9 在神经根受压症状解除后,应配合一些热敷,理疗等方法。

3 运动康复锻炼

3.1 直腿抬高锻炼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交替往返直腿抬高,每侧10~30次。尔后足背伸直双下肢平行直腿抬高10~30次。抬高的角度为患者能耐受的最大角度,卧床休息期间,也可以做此锻炼,但锻炼强度要小,抬腿高度要小于30°为宜。

3.2 屈腿蹬 仰卧位双下肢屈膝屈髋,以腰腹之力交替往返蹬脚后跟,形似空蹬自行车状1~2分钟。

3.3 燕姿飞和跪床拔腰 患者俯卧双手掌叠放于腰底部,头颈和双下肢放平直,用腰腹之力有节律的头脚上翘15~20次。双膝跪床,双手向床面前方做匍匐样前扑,往返拉伸脊柱,尔后双膝双手四肢点着床面,左右运腰摆胯,往返拉伸,两种方式方法各做8~10次。

3.4 点脚转腰 站立于空地分脚将身体重心落于一侧下肢,另一下肢足尖点地,足跟悬空,身体缓慢向足尖点地一侧转动至极限,运动15~20次,尔后换另一侧,同样姿势再转15~20次。动作沉稳有力。

3.5 马步下蹲 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平直举起与肩同高,做马步下蹲,当下肢成90°时保持姿势不动,一呼一吸转腰背,左右各8~10次。

以上康复锻炼程势,要求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一次总时间在30~40分钟,术者对患者每4天在治疗后复检1次,以校正督促患者掌握锻炼要领,增强练习的恒心和耐力。锻炼要循序渐进,锻炼的幅度和强度都逐渐适当加强。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腰腿痛消失,椎旁无压痛及放射痛,腰部活动自如,直腿抬高80°以上;显效:腰腿痛大部分消失,椎旁无压痛及放射痛,腰部活动无明显不适,直腿抬高超过70°;好转:腰腿痛减轻,椎旁痛及放射痛减轻,腰部活动部分改善,直腿抬高30°~6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2 疗效评定结果 对该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两周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周,然后循序渐进做康复锻炼2个月,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治愈6例,显效50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治愈率71.8%,总有效率93.6%。随访6个月~1年。平均随访10个月,病情稳定。

第7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针灸;牵引;正骨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最多见的颈椎病类型,占颈椎病发病中60%以上。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并呈低龄化趋势。受压神经根支配范围的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是其主要表现。颈椎间盘退变、根管狭窄、钩椎关节骨刺、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根袖处粘连及邻近部位的炎症均可引起CSR。除极少数需手术处理外大部分CSR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使症状缓解。笔者总结2005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针灸、牵引、正骨手法联合治疗的80例CSR患者资料,为便于和同道相互学习提高,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本院针灸住院及门诊患者,80例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35-72岁,平均45.3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1年,平均4年6个月,有风寒史者42例,劳损史54例,余者不详。临床症状与体征:80例患者均有颈、肩、背痛及上肢不适,酸胀痛,沉重麻木感等;颈椎旁压痛79例,后仰压颈试验阳性62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22例,举手摸枕试验阳性10例,患侧腱反射减弱44例。

X线检查:全部患者均做X线检查,其中有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或反曲改变58例,颈椎骨质增生67例,椎体附件“双边影”改变64例,后纵韧带钙化15例,椎间隙变窄23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1]。①颈项疼痛,上肢放射痛,受累神经根的皮肤分布区感觉弱,可有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弱,颈项活动受限,颈椎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或压头试验阳性;②颈椎X线片示:椎体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2临床疗法

2.1针灸治疗

2.1.1针灸处方颈夹脊C2-7、风池、肩贞、曲池、外关、列缺、后溪、八邪。

2.1.2针刺方法C3-7颈夹脊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泻法;风池向对侧眼球方向刺1.2寸,平补平泻;肩贞向极泉穴方向透刺2-3寸,泻法;曲池直刺1寸,泻法;外关向内关穴方向透刺1寸,泻法;列缺向远端斜刺0.2寸,补法;后溪直刺1寸左右,补法;八邪向掌指关节方向斜刺1寸,泻法。每次留针30min,一日一次。

2.2正骨手法

2.2.1准备手法:用双手掌根从头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向项外侧沟和背部分舒,手法适中柔和;提拿颈项两侧及肩部肌肉;揉捏颈项两侧及肩部肌肉;上述手法均反复操作3次。

2.2.2治疗手法放射至拇指根麻木者,取同侧C5-6椎间隙;放射至拇、示、中、环指桡侧半指麻木者,取同侧C6-7椎间隙;放射至小、环指尺侧半指者,取同侧C7-T1椎间隙;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治疗,累计三分钟左右。

C1、2颈椎紊乱采用旋转复位法;C3、4在颈椎生理曲度顶底距大于0.6cm时用旋转复位法;

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偏右为例,患者坐位,颈前曲30°,左偏30°-45°,旋转20°,医者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拇指触到偏移棘突固定之,余四指置于患者右侧头枕部或颞部,右手扶持患者左面部,在右手向右上方旋转的瞬间,左手拇指将棘突轻推向患者左侧,常听到“喀”的一声轻响,拇指下有轻度移位感,颈部自然放正后,局部触摸平复或改善,手法毕。

2.2.3结束手法重复准备手法2次,在项背肩胛部轻柔的拍打叩击2次,牵抖患侧上肢2次。手法治疗2天1次,每周3次,1周1疗程,共治疗3疗程。

2.3牵引疗法以坐位颈椎牵引器牵引约20-30分钟,牵引重量为5-8kg,以患者耐受为度。10天1疗程,共治疗3疗程。

3疗效标准[1]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随访1年无复发;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仅在劳累情况下出现轻度症状,功能恢复不影响工作;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肢体功能改善;④无效:症状无变化。

4治疗结果

80例治愈29例,占36.2%;显效42例,占52.3%;有效7例,占9%;无效2例,占2.5%;总有效率达97.5%。

5讨论

CSR颈椎各结构退行性变,生理曲度异常,椎体增生、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错位、绞锁;关节滑膜肿胀,软组织粘连、痉挛压迫神经根。针刺治疗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改变受压神经根的缺血缺氧和水肿状态。颈椎牵引治疗CSR其机理在于它能增大椎间孔与椎间隙,特别是加大椎体后缘和小关节、椎间孔的间隙,使椎间孔与椎管扩大,松弛颈椎周围的动力肌及其他软组织,以减小椎间盘的内压,牵开有皱褶或骨化的韧带,从而使受压的神经根得以缓解;此外,颈椎牵引还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部血液供应,有助于改变受压神经根的缺血缺氧和水肿状态[2]。诸法合用,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第8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方法:对77例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通过x线及MRI检查,结合手法治疗及牵引中频等物理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颈椎小关节紊乱多见于中青年,引起原因以不良姿势居多。手法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病程大大缩短,有效率可达100%。

结论:颈椎轻微错位是形成本病主因,颈部肌肉损伤,工作及生活中姿势不良,颈部受凉,外伤等也是病因。手法治疗见效快、痛苦小、效果显著,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复发几率。

关键词:颈椎小关节紊乱 手法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7-01

颈椎小关节紊乱是指颈椎小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小关节面之间发生微小错位,随即引起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头晕、恶心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常规口服消炎镇痛,活血化瘀药物及牵引热敷等物理治疗,见效较慢。笔者在工作期间对222例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7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42例,女35例,年龄最大者40岁,最小者17岁,平均31岁。病程长者1周,短者3小时。临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手法治疗,一组用牵引及中频治疗。

1.2 诊断要点。临床均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颈肩部肌肉痉挛,病变部位有压痛。77例患者经x线及MRI检查,排除骨病及神经损伤。

2 治疗组

2.1 放松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照颈肩部肌肉纤维方向,用揉法、滚法及弹拨手法使肌肉放松10min。

2.2 治疗手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立于患者背侧,使患者头颈前屈,右上肢屈肘,用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部,注意呼吸通畅。左手轻按压患者的左肩部,防止身体因疼痛而抖动。向上作牵引旋转,当向右旋转至最大角度时,稍用力向右拉10°-15°,即可听到“咔”的声响,然后将头颈部回复到原位。同样手法左侧在做一次。手法间隔时间5-7天,一般1-2次可痊愈。

3 对照组

3.1 采用枕颌法坐位牵引,每次25-30min,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

3.2 中频脉冲电运动治疗,每次20min,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有关疗效标准:①治愈:颈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②好转:颈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③未愈:症状未见改善,不能正常工作及生活。

4.2 治疗结果。治疗组于对照组疗效见表1。

表1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对颈椎小关节紊乱症都有一定疗效,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更高,两组相比较,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两组总有效率疗效差异显著地意义(P>0.01)。

5 讨论

颈椎小关节紊乱多发于青年,大多由于用力过猛或姿势不当造成,本病疼痛剧烈,治疗受限,椎旁有压痛点。手法复位是通过对位及颈椎牵引的直接作用,能使患病的椎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消除了病损组织渗出、肿胀、移位等对脊神经,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压迫及刺激。

参考文献

第9篇: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联合牵引 基层骨科 下肢多发骨折脱位

运用两种以上牵引手段治疗骨折脱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基层医院骨科更为适用,我院于2000-2009年运用联合牵引方法治疗各类复杂损伤有完整资料记载的12例,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股骨下段骨折3例,其中伴糖尿病2例;髋关节中心脱位5例,其中合并桡骨远端骨折2例,肋骨骨折2例,脾破裂1例;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同侧胫腓骨上段骨折4例,其中2例伴骨筋膜间室综合并伴创伤性休克,1例合并脂肪栓塞,1例为开放性损伤。本组男性10例、女性2例,全部为车祸致高能量损伤,年龄26~69岁,就诊时间为伤后0.5~2小时。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多为严重的复杂复合伤。治疗中,首先需解除影响生命的病因,与此同时,给予伤肢临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牵引治疗。5例髋关节中心脱位均运用股骨髁上骨牵引+股骨大粗隆侧方骨牵引。1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待病情稳定后行牵引治疗髋关节中心脱位。3例股骨下段骨折,首先运用股骨髁上骨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治疗,如治疗过程中骨折远端向前侧移位难以矫正时,此时可加用胫骨结节骨牵引,如果骨折远端向后侧移位骨折端加用向上垂直牵引。4例浮动膝中,有2例患者一般情况差,1例同是伴有休克以及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为严重的开放损伤,1例伴有脂肪栓塞综合征,给予抢救休克及脂肪栓塞治疗的同时,进行小腿切开减压后,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跟骨牵引进行联合牵引治疗骨折。

2 结果

本组12例中,伤情复杂,危重、手术困难,运用联合牵引治疗方法均获复位成功、固定可靠的效果。

12例中,解剖复位、近解剖复位8例,功能复位4例,无一例延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远期功能恢复完全。

3 讨论

联合牵引是在两种以上牵引的方法,通过作用不同方向的牵引和重力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形成治疗合力做为克服影响骨折复位的肌群收缩力和剪力,通过调整两者的牵引重量、方向来达到骨折复位和维持骨折良好对位;或在同一肢体同时有两处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分别运用两处牵引,同时进行治疗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在贫困的基层是处理复杂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转贴于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能量损伤日趋增多,多肢体骨折、单肢体多段骨折、复合伤等复杂危重病例日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运用联合牵引的方法治疗此类患者,能收到好的效果。

本组联合牵引方法通过两处牵引,调整牵引力线,合理分配牵引重量,克服各肌群的拉力,使患者在牵引状态下骨折复位,并能有效地维持良好的对位。如股骨下段骨折,骨折线是从前上到后下的类型,运用单纯的股骨髁上牵引,骨折远端易出现难以矫正的向前移位,如骨折线前下后上类型的骨折,单纯运用的胫骨结节骨牵引,易出现难以矫正的后移位。我们运用了胫骨结节骨牵引+股骨髁上骨牵引的方法,根据骨折的位置移位程度来分配各自的牵引重量,这样就能得到良好的复位,可靠的固定,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难题。

髋关节中心型脱位:髋关节中心型脱位伴有髋臼骨时,来自侧方的暴力直接打击在股骨粗隆区,可以使股骨头水平移动,穿过髋臼内侧壁而进入骨盆腔,如果受伤时下肢处轻度内收位,则骨头向后方移动产生髋臼后部骨折。如下肢处于轻度外展与外旋则股骨头向上移动,产生髋臼大暴破型粉碎性骨折。此时髋臼的各个区域部都有毁损。我们对单纯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采取股骨髁上骨牵引加大粗隆侧方骨牵引,因合力的作用,正好与股骨颈是平行力量牵引,使脱位和骨折复位获得成功。患者多为高能损伤。

浮动膝:股骨下段骨折合并有胫腓骨上段骨折,膝关节呈“浮动状态”,极不稳定,易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我们对无血管神经症状的“浮动膝”损伤病例,运用股骨髁上骨牵引+跟骨牵引,取得两处骨折的功能复位,并使之保持稳定。除骨折外均伴有其他脏器损伤,一般情况差,如伴骨筋膜间室症时,处理患者与处理全身情况同等重要,此类患者短期内又难以耐受较大手术。本组2例中,首先采用了切开减压再给予股骨髁上牵引加跟骨牵引,联合牵引的方法使两处骨折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股骨下三分之一骨折:远折端由于腓肠肌的牵拉以及股体的重力作用而向后方移位,又由于股前、外、内的股肉牵拉的合力,使近折端向前上移位,形成短缩畸形。治疗时可根据骨折类型采用股骨髁上及胫骨结节骨牵引调整两种牵引重量及力线取得良好的复位及外固定状态。

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能稳定骨折断端、止痛和促进骨折愈合,又能使关节置于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1]。联合牵引,此种治疗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并能够通过非手术方法较好地解决基层医院处理复杂骨折的难题,这样就免除了手术内固定两次手术的病苦,降低了医疗费用,解决了一些贫困患者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问题。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重度糖尿病患者在短期内不能手术的难题。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对I型股骨折、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尤其是同时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或其他疾病的高龄患者,他们年龄大,骨骼中的矿物质和骨基质都明显减少,骨骼的密度下降[2],结构松散,全身状况差,手术有一定困难,再加此类患者恐惧手术[3],拒绝手术,对治疗效果要求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运用皮肤外展位牵引,待牵开复位后,即加用防止肢体外旋的悬吊牵引(用15厘米宽的毛巾一端缝于小腿内侧包裹的绷带上,向下经小腿下方转向小腿外侧,再向上垂直通过上方滑轮用小重量悬吊牵引)的联合牵引方法,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因此,联合牵引在基层骨科值得推广。但此种方法要注意保护腓总神经,防止受压造成损伤。

参 考 文 献

[1] 高敏, 袁卜燕. 骨折患者牵引护理体会[J]. 吐鲁番科技, 2005, (0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