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环保产业;投资趋势;价值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炭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大,环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BOT、TOT、BT、BOO等投资模式的出现,环保产业投资模式日趋多样、投资价值日益高涨,环保产业的投资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新形势下环保产业投资趋势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研发产品、提供信息、物流运输、爱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活动,以达到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一)环保产业投资模式向国际性商业投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民众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加深,环保产业指令控制投资模式逐渐被企业市场调控投资模式取代。企业市场调控投资模式形成之后,国际跨国公司寻找到此间商业讯号,将积极投资环保产业并促进环境产业的集约化,如西欧、美国及日、韩公司为了在竞争化程度增强的环保产业中获得生存,积极投资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环保产业,谋求发展机会。同时,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所在国家的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较深,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政府监控和民众监督加大,只有借助国际性商业投资来进行融资,才能顺应环保政策和民众监督,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做大做强。

(二)环保产业投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目前,发达国家国内环保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市场逐渐开放,由于发展中国家环保市场广阔、需求旺盛,世界环保投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06~2012年间,APEC和OECD国家向中国、墨西哥、巴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输出的环保投资占整个投资支出的90%。放眼中国,国内环保市场增长迅速,德国凯萨咨询公司在2012年全球环保市场的调查研究中指出这种趋势。

(三)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投资前景广阔

在环保产业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最具投资价值,具体来说,制造环保设备位于环保产业链上游,建造环保基础设施位于环保产业中游,经营环保设备是环保产业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环保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行业,城市污水处理投资机会处在产业链上游,尤其是污水处理BOT项目更是如火如荼的开展,垃圾处理固废处理在整个产业链上游,尤其是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投资潜力巨大。

三、新形势下环保产业价值分析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表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环保产业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关联作用。环保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污染治理能力,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机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对于我国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中国当前环境代价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环保产业的边际效益高,市场空间大; 2)环保产业技术安全可靠,易于实现,对环境没有副作用,边际成本低;3)环保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由于环保产业同时能为使用者创造经济效益,不易受到使用者抵触,推广容易。4)环保产业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节能能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并对于碳减排的潜在贡献非常大,同时很多环保措施自身具有很好的经济回报。(如到2020年,单纯提高能源效率就可以减少20%~24%的能源需求,减少79亿当量的排放.麦肯锡);5)传统产业的环保改造是我国经济转型和拉动内需的重要突破口,市场空间广阔:中国现有的粗放式、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资源约束等的挑战,必须转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节能改造需要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拉动内需,且不会产生产能过剩,如根据中国水网的数据统计,污水处理BOT项目极具应用和商业价值,全国建成并运营的污水处理厂中,BOT模式占到了31.8%。同时,近几年来,许多城市采用BOT方式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推动电力产业发展的同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

四、结语

部分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到现在的环保产业情况,已经说明了环保是世界所有国家无法回避的发展过程,这对我们国家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是生产大国,过去几十年,我国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当前遭遇的可持续性发展压力,必须强化环保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只有准确判断了环保产业的价值所在,全面了解环保产业投资发展趋势,环保产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仁.环保产业投资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谈环保产业的发展[J].上海科技教育,1999(1).

第2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EKC;经济增长;工业污染物;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01-05

引言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后果》一书中说到,在经济发展初期,污染水平会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发展、收入提高而趋于严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环境污染情况逐渐有所好转,这种现象表现为倒U型。随后,Grossman和Krueger对1979―1990年66个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样本和方法对EKC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除了呈倒U形关系外,同时还存在U型、U型+倒U型,甚至线型。

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政策、人们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影响,EKC曲线可能变化为其他形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0 年GDP达到16 898.6亿元,为1987年(185.76亿元)的90.97倍。与此同时,除工业废水排放有大幅度减少外,环境问题均有恶化趋势。因此,对四川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统计分析,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四川省是否存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典型环境指标的选取是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计量模型的关键。由于各项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与人均 GDP 都有密切的联系,故采用四川省人均 GDP 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选取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废排放量在内的7个环境指标。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分析四川省1986―2011年人均GDP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环境指标中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废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显著相关,所以选取该4个指标进行模型构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不同,拟合两者之间关系所用的计量模型也不相同,常用的主要有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等。利用四川省1986―2011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借助于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种函数的拟合,根据拟合效果进行优选,最终选择三次函数作为模型进行研究。

以y表示环境污染指标,x表示经济增长指标,构建模型y=a+bx+cx2+ dx3+ξ。式中,a、b、c、d为模型参数;ξ为误差随机项。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例,经过软件分析得出:

由此可以得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拟合方程:

y =222 987.366-30.603x+0.02x2+(-5.394E-8)x3+ξ

R2为0.753(R2为相关系数),F检验为21.354,从拟合结果看,拟合优度大于0.7,F值也很显著,说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 GDP 的曲线拟合效果好。因此,得到的拟合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理,可以得出其他环境污染指标(见表5、下页图1至图4)。

(二)结果分析

由图1至图4可知,1986―2011年四川省4 种污染物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曲线形态可分为两类:工业固废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排放的EKC为明显的倒U形,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EKC形态为U型+倒U型,说明EKC曲线并不是必然存在倒U型的,它只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众多曲线关系中的一种。

依据本文表1和图1可以看出,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关系曲线具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为EKC曲线的低谷,对应的时间在2005年(人均GDP为8 464元)这一时期。此后,工业废水排放形势进一步恶化,于2009年(人均GDP为17 289元)到达第二个转折点倒N形的EKC曲线的峰值,以后便是下降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四川政府在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污染,使其工业废水排放量相对减少、污水处理率显著提高,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类似可以分析,工业废气排放量于2007年(人均GDP为11 708元)达到峰值后随人均GDP的增加逐渐减少。工业固废排放量于2009年达到峰值转折点,其后随着经济增长,污染物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工业SO2排放量于1997年(人均GDP为4 017.2元)达到最低值,其后于2009年达到峰值。数据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从2007年开始,四川省政府在环境治理及节能减排等方面治理措施强有力地推行,使得工业“三废”利用率显著提高。

二、原因分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川省近十年来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倒U型曲线,而是出现了倒U型、U型+倒U型等形态,此模型定量反映了四川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这种变化趋势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力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一)经济增长对EKC曲线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GDP总量从1986年的458.23亿元增长到 2011年的21 026.7亿元,年均增长17.95%,人均GDP从614元增长到26 147元,年均增长16.63%。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为了加快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往往会牺牲环境效益来换取经济利益,EKC曲线表现为倒U型上升部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意识到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对环境质量的需求逐渐上升,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会逐渐增大。人们会牺牲经济收入来改善环境质量,EKC曲线表现为倒U型下降部分,四川省的环境污染已过峰值,正处于下降趋势。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EKC的影响

从图5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1978―1990年,第一产业占主导,三类产业结构为“一二三”,对环境影响较小。1991―1998年,第二、三产业比重先后超过第一产业,形成“二三一”,环境污染急剧恶化。1999―2005年,第三产业占主导,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下降。2005年后,三次产业结构重新调整为“二、三、一”。2009年,四川三类产业结构比例为15.8∶47.4∶36.7。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大户,能源消费占总量的80%以上。1986―2010年间,四川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1.97倍,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分析,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实施重工业化战略,使得资源过度消耗,污染排放增大,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结合本文图1至图4可以看出,1999―2009年第二产业与重工业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2009年达到峰值,四种污染物排放量也在同时期达到峰值,两者基本吻合。之后,第二产业与重工业的比重略有下降并趋于平缓,四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变化趋势基本与 EKC曲线总体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说明第二产业是影响 EKC 曲线的关键因素。

(三)环境治理对EKC的影响

1.环境治理投资。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与其相关环境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环境政策及其有力的治理措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1995年,四川省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环保资金逐年上升,提高了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废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的处置率,从而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改善了环境质量。四川省环境保护投资从1986年有了大幅度提高,2011年环保投资达到158.4亿,占GDP的0.73%。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资要占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这说明四川省在一定程度上环保投入远未达到应该投入的比例。

2.环保政策。完善的环境政策及其有力的实施可以改善环境,减小环境压力、加速实现转折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环保管理的政策会改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改变EKC的形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四川省加强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依法予以关闭,限期治理,加快了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的进程,提高了工业“三废”的处置率,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针对大气污染日渐严重的趋势,政府部门加大了电力、矿产行业等部门技术培训,加强了工业废气的排放控制与处理。进入21世纪,政府部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与循环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同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环保法规,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3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趋势;行业服务平台;资源配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志码:A

Implementation Plan Design for the Platform Frame Reengineering of “China Textile Fabric Trends Release Project”

― Analysis and Argumentation of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the conception 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China Textile Fabric Trends Release Pro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sonabl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perspective in Microeconomics. It also reflec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service platform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reengineering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trends release; industry service platfor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ptimization

中国流行面料工程是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偕同各专业协会共同执行的行业性产品开发解决方案。该项目致力于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创新,通过有机衔接纺织行业不同产业环节,优化供应链管理,培养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快速反应方面极具竞争力的纺织品牌,并为下游采购商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提供专业服务。

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项目是中国流行面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流行趋势、推广中国优质纺织品的最佳舞台。经过10余年的运作,该项目已经覆盖到了国内所有的大型纺织服装类专业展会,全年项目多达14场,展示面积超过4000m2。产品征集范围囊括国内4000家以上的面料企业,并为国内近千家服装品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与影响力。随着行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适应变化,将是保持该项目持久生命力,促进其更快更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1基于变化特征的现状分析

1.1流行趋势的产品展示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分、优化

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的两大职能是趋势传播与产品展示。从活动形式来讲,展示的主体是面料,它们既是对趋势方向的解读说明,又是产品展示的直接呈现物。趋势项目开展初期,由于资源配置不足,接触到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征集到的产品不够丰富。不过随着产业规模的增加,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以及项目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展示产品供应商的队伍中来,目前在各个品类都有大量生产企业在积极地提品用于趋势项目的推广展示。

随着项目的成熟度在不断提升,出现了如下的新情况:首先,产品数量丰富,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展示中选取更多的应该是具有趋势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不能只看数量的增长还要确保质的提升。其次,展会的规模扩大了,对于专业观众却未必只是一件好事。专业观众所在企业(服装品牌)需要快速地找到更加符合潮流趋势的新产品,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但实际情况使他们比以往更难于接触到目标产品了,展示需要更有针对性。再次,有些产业集群或具有超大规模采购量的企业,希望行业平台能够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买方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成本,会寻求适当地扩大供应商队伍,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成本问题。

以上新情况说明,原有项目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到一定程度后已经有所局限了,需要进行结构优化,才能确保平台的动态平衡。其次,趋势项目不仅要继续承担产业串联的平台作用,还要将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把大量的企业梳理成具有细分品类特点的企业组的集成体,这样做才能更加满足产业链下游企业的需求。

1.2趋势研究方向需要适度地调整并加强深度

趋势传播的内容来自对于流行趋势的研究,而趋势的研究又主要来源于对市场的调研及对于潮流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变化。80年代后期,国内的时尚程度相对较低,只能一切朝外看,更多地受到外来的潮流和趋势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初露锋芒。90年代起,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市场的潜力被逐渐看好,本土化趋势在研究中的话语权开始显现。新千年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土优质品牌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得到提升。2010年后,国内市场经过若干年的蜕变后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风格。本土文化与国际潮流的融合成为了中国未来消费趋势的大方向。在此过程中,趋势研究的方向也在由国外转向国内,再转到内外兼容。

研究方向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消费需求的转变,需求的变化影响到了资源的配置。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

(1)本土企业正在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持续创造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产品开发开始被企业更多的关注,企业将资源配置由固定资产的投入转向了轻型资产投入。

(2)企业对于趋势研究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对于产品开发的重视必然会涉及到对于市场需求的关注,而市场需求受到的影响和所呈现的变化正是趋势研究所关注的。因此企业对趋势研究的关注自然也会越来越多。而其自身获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依靠行业平台等第三方机构获得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趋势信息。

(3)行业需求催发产业平台服务的转型升级。以上两点带来了行业需求的变化与深化,原有的趋势研究以大产业趋势为主,现在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要求专业的行业机构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要有所加强,根据终端用途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分类,从技术、潮流风格、市场应用、综合成本等层面,纵深细分趋势研究的市场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1.3产品周期的快速更迭需要趋势周期的相得益

从行业竞争发展过程来看,原先一款畅销产品可能会在市场中受到很长时间的追捧,但随着其它竞争者和追随者的加入,使得产品的市场周期缩短了。各品牌若希望获得更多的,或保持住已有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更快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样就要求从开发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压缩,特别是开发的周期。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也是遵循着如此的规律,首先进入到了产品周期快速更迭的竞争阶段。

从产业链纵向传递的角度来讲,下游企业产品周期的快速更迭必然要求上游企业的产品周期也要提速。服装企业生产周期的变化很快就影响到了面料企业的发展。有很多上游企业适应不了这样快速的变化或无法全面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就造成了供需不平衡,这就需要通过新的资源配置来调解供需的平衡关系。作为调配资源配置的行业平台型工作,流行趋势项目在解决供需配置平衡的问题上有先天的高度优势,如果顺势将频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将使平台效用更佳突显。

2基于变化特征的流程设计调整

基于以上变化,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入手,具体考虑从以下3个方面来对趋势项目进行调整。

2.1建立完善的核心客户平台,梳理、优化资源配置

第一步,进行两种细分类别的划分。通过多年的积累,趋势项目已拥有面料供应商4000多家,服装品牌客户1000余家。按照终端的分类方式是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等方向。按照产品类别可以分为棉、毛、丝、麻、化纤、针织、印花等不同品类。

第二步,将不同的划分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例如:男正装(毛)、时尚女装(棉、印花)、少女装(棉、印花)、休闲装户外(化纤)、牛仔(针织、印花)等近20个不同的细分品类。

第三步,从产业链下游开始梳理。将1000家品牌根据市场影响力排名缩小至300家的范围,作为重点针对对象。再将300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根据其产品定位分别划入20个细分品类群,采用效用最大化原则,最终锁定最为核心的100家品牌企业,为市场研究方向及面料供应商的梳理提供明确的品牌参考标准。

第四步,挖掘行业需求,针对上游进行梳理。100家服装品牌的行业影响力是极其可观的。他们代表着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他们的需求方向势必会形成巨大的行业导向。将他们的需求加总合并可看作产业需求,将这些需求向上游反馈,向4000家面料企业提出“特约供应商的征集”邀请,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渠道的市场手段进行告知。结合已有流行趋势的征集工作同时进行,减少沉默成本的增加。

第五步,专业工作引导,完成核心平台建设。邀请趋势研究团队及时参与,通过反馈与送样产品的比较,遴选出大约200家在以上不同的细分品类上有所专长的面料企业,并将它们划分到20个细分品类群中,这样每个品类大约由10家较为优质的供应商组成团组,团组内部的企业还会有彼此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确保良性的循环机制产生。至此,资源优化完成,核心配置更为合理。

2.2维护核心平台的动态平衡,增强已优化资源的流动性与稳定性

首先,要定期地对供需双方的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和继续优化资源库,及时淘汰发展不良的企业,补充快速成长的力量,使100家品牌商和200家面料企业形成数量固化但内容活化的两组阵营。保证各团组的活力与资源的稀缺性,以确保各团组在行业中各领域的美誉度与影响力,以起到行业带动效用。

其次,结合更多专业服务,刺激流动速率的提升。要求200家供应商企业,以季度为周期定量选送最新开发的产品送到趋势研究工作组,工作组将根据企业的反应速度对企业进行动态的考评,对优秀产品给予免费的行业推广服务(媒体途径),并及时反馈企业,说明其开发优势与不足。行业媒体的出版形式以月刊为主,这将对平台的流动性形成持续的推助力。同时,趋势平台也将根据全年活动的时间及区域特点,结合趋势研究成果对最新产品进行更加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途径),推广频次的提升也将更好地促进流动率的提升和稳定性的增强。

再次,针对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确保优质资源的稳定性。针对大采购商的需求,凭借逐步形成的较为动态而全面稳定的平台资源,可提供出快速有效的定制化服务,确保企业的快速反应力度。在确保资源流动性的同时,也会增加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并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与供给。不断的商业机会不仅可以促进动态的循环,更能够提高优质资源的稳定性。

2.3核心优质平台与行业服务的相互促进,满足利益相关方的不同需求

新的核心资源平台建立后,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可以使优化配置的作用进一步放大。

第一阶段,优质资源平台促进专业服务提升。资源优化后,趋势研究等行业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可以利用更加精专的面料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通过官方的渠道进行行业告知,如通过行业媒体、资讯网站和相关行业活动等。新平台建设增加了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的黏度和有效性,将更准确的资源信息进行了传导,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益消减。

第二阶段,专业服务提升促进产业联动。上下游资源通过梳理后,短时间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原则一般不会形成快速有效的联系互动,这需要趋势研究与平台进行串联。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经由本身就具备良好口碑的行业平台进行传导,势必会加速产业链上下游的反应速度。产业链各环节在感受到趋势研究质量上升的同时,必定也会了解到其中的缘由,从而关注到与其需求有关方向的新变化,进而产生新的合作可能,形成商业机会。

第三阶段,深度促进,形成新循环。在给服装企业提品对接和遴选面料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势必要对相关的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和了解,行业机构完全有能力在此过程中提出更有针对性地合理化建议,这便会衍生出分品类的咨询业务,从而使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也会变得更加合理。分品类咨询业务的开展又将会进一步地推动整体趋势研究体系的发展,使产业链深度优化,相关配置更加合理。以此形成多循环促进的模式,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3结论

通过不断完善产业资源配置而进行的项目管理构架再造,可以使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这样的行业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持续有效的开展,并且能够形成新的产业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商业机会,进而加强企业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产业经济平衡、稳定、快速地发展。

第4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3-0106-06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衡量环境发展的状态与趋势,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换成可操作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难点[1]。

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加上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了中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我国以往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对单一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研究较多[2,3],但是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环境可持续性状态与趋势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4]。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探讨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与趋势,研究环境问题实质及其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环境发展政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案例区的选择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性,确定能代表不同发展程度的典型区域。上海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辖18区1县,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以及人均GDP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6倍、82.6倍和4.5倍。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足2%,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城市化水平88.3%。根据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上海已经步入了上中等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5]。1997年起上海作为全国地方实施《21世纪议程》的试点单位之一,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7年来,上海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实践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选择上海市作为发达地区典型代表。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黄河冲积平原,辖11个县(市、区),人均GDP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以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第二产业为主,因此,选择德州作为中等发达地区的代表。固原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腹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辖四县一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5%,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人均GDP分别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 1/7和1/4,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一产业比重高达30%,因此,选择固原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代表。

根据人均GDP对全国不同发展水平地区进行分类,上海代表人均GDP高于15 000元的发达地区,所代表的发展水平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人口占全国的20%;德州代表人均年GDP处于7 000~15 000元之间的中等发达程度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7%,人口占40%;固原代表人均GDP低于7 000元的欠发达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7%,人口占40%。因此,案例区选择能代表我国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基本情况(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选取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是加拿大统计学家Anthiny Friend于1970年提出的,后来被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的环境组织所采纳[6]。压力指标描绘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状态指标描绘环境质量。响应指标描绘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响应。本文在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主题、重点领域和主要指标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环境压力、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能力三大主题(见表2)。

有效的指标选取是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关键环节[7]。目前国际国内存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普遍体系庞大、指标计算所需数据难以获得,许多指标操作性和可比性较差,无法用于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8]。Anderson提出,一个好的指标应具备的条件:反映的内容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指标的含义易于理解;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容易获得;所描述的内容具有时间敏感性;所依据的数据可以进行不同区域(或国际)比较[9]。本文在构建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并且结合中国具体情况,重点领域中主要选择目前中国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环境三大重点领域,环境压力指标选取了体现环境污染总体负荷、单位面积负荷、人均废物排放以及万元GDP废物排放的12个指标,环境质量中选择了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7大水系水环境质量和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3个指标,环境保护能力中选择污染治理能力、环境保护资金和人员投入的5个指标,总共20个指标,所选指标计算过程中所需数据均能在历年统计年鉴和环境年鉴中得到,因此数据可获得性、连续性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可比较性强。

2.2 可持续发展趋势系数定义

Walker and Reuter将可持续发展指标分为两类:状态指标和趋势指标。状态指标描述环境系统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趋势指标是描述系统如何发展变化[10]。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可持续性指标不仅仅是状态的描述,还是测度发展过程中各种状态与参照状态之间比较趋势的反映[11]。参照状态可以是过去的某种环境状态,也可以是一种是比现存的状态更合乎需要的未来状态(全国和全球的先进或平均水平、临界值或极限值、长远规划指标的数据等)[12]。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实性,本文选取的参照状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1980年的环境发展水平,将环境发展领域的每个指标的现在值与参照状态比较,能得出三种结果:√向着目标明显改善,≈无明显改善,×背离目标明显恶化。向着目标明显改善,表明发展是持续的;无明显改善和背离目标明显恶化表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将其定义为环境发展某一领域中向着目标明显改善的指标数与该评估主题总指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Ki为i主题的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i代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i=1,2,3), j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Xij为i主题中向着目标明显改善的指标数,Xi代标i评估主题中的总指标数。Ki越大,代表的区域的发展可持续性越强。由于所选指标均为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内容,此外,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研究中国和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环境发展状态与趋势对比,因此可以假定每个指标有相等的权重。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系数回答:一个地区的发展是持续的还是不可持续的。

3 研究结果

3.1 中国环境发展总体态势不容乐观

1980-2004年中国环境可持续性趋势评价结果20个指标中8个指标向着目标明显改善,分别是万元GDP废气排放量、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人均年废水排放量、工业生产工艺SO2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和环境保护人员占总人口比例;12个指标背离目标向着恶化方向发展,分别是废气排放总量、废水排放总量、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单位面积废气排放量、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单位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人均废气排放量、人均固体废物排放量、环境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城市占城市总数比例、七大水系劣五类断面比例、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和固体废物处置率(见表2)。根据表2数据和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出,1980-2004年24年间中国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为0.4,环境发展总体态势不容乐观。

3.1.1 污染物排放压力不断增大

近20年来,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长见图1。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0%、1.4%和3.5%,2004年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总量分别是1980年的2.0、1.4和2.3倍。可见,过去20多年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支撑经济增长的环境基础将会难以持续。

3.1.2 环境保护总体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固体废物处理能力改善仍然不足

环境保护能力主题5个指标中4个指标向着目标明显好转,同样根据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环境保护能力可持续性趋势系数为0.8,环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其中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不断增高,年均增长3.8%,2004年的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是1980年的2倍。环境保护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多。环境污染的治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废水排放达标率由1980年的38.0%提高到2004年的90.7%。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从35.8%提高到了75.6%。但是,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增长相对于废物产生增长速度缓慢,我国的城市垃圾平均以每年8.98%的速度增长,少数城市如北京的增长率高达15%~20%,而我国固体废物的处置率到目前仅为22.1%,城市生活垃圾中通过焚烧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的比例仅为生活垃圾总量的5%~6%,其余大部分则主要是以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一些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大多清运到城市自然填沟或堆放。因此,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固体废物得不到合理处置,到2004年底我国固体废弃物累计堆放量已达60×108t,占地5.5×104 hm2。

3.1.3 环境质量恶化的总体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环境质量的三大主题3个指标均背离目标向恶化方向发展,我国环境质量恶化的总体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04年,全国监测的342个城市中,只有1/3的城市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符合人居环境),69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劣三级,占监测城市总数的20.2%。全国七大水系412个重点监测断面中,27.9%的断面属完全丧失水环境功能的劣V类水质;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湖泊水库大部分受到总磷、总氮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地下水普遍受到地表水入渗和农药化肥流失的污染,全国近50%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农村尚有3.6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目前,我国垃圾围城现象普遍,2004年全国 668 座城市中2/3城市被垃圾带包围。

3.2 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环境政策的优先领域不同

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环境可持续性趋势分析、结果见表3,根据表中数据和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到:上海、德州和固原环境可持续性趋势系数分别为0.82、0.55和0.45(见表3),发达地区环境可持续性最强,发展中地区居中,欠发达地区环境可持续性最差。

3.2.1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和程度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面临的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见表3)。发达地区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环境容量相对于污染物排放小;发展中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在于物质和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第二产业比重大,发展快,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能力不足,环境压力明显;欠发达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发展不足。

污染物排放增长倍数/GDP增长倍数的比值可以简单清楚地反映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程度。以废水排放为例(见表4),上海、德州和固原废水排放增长倍数/GDP增长倍数的比值分别为0.005、0.31、0.25,可见,发达地区上海市在保持GDP年均增长10%的同时,废水排放总量基本没有增加;欠发达地区固原市随着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量虽然不断增多,但是污染物排放基数较小,目前表4 1980-2004不同地区废水排放量变化(108t)

Tab.4 Wastewater emiss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1980-2004(108t)

地区198019851990199520002004上海17.9019.6019.9922.4519.3719.30德州0.620.660.740.961.391.72固原0.020.020.030.060.100.20

环境压力并不明显;发展中地区,产业结构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快速增长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突出。

3.2.2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环境政策优先领域

发达地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发展的整体效率,因此,环境政策的优先领域是把环境可持续发展深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加强城市宏观环境规划与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清洁生产,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14]。发展中地区环境政策的优先领域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同时加强道路、交通、给排水、环卫、供电、供气、通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欠发达地区环境政策的优先领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以及推进农村扶贫政策与规划等。

4 结论与讨论

1980年以来,虽然中国总体环境保护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污染物排放压力持续增长,环境质量普遍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中国发达地区环境可持续性最强,发展中地区居中,欠发达地区最差。发达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在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环境容量相对于污染物排放小;发展中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在于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粗放增长导致污染物大量排放,环境压力明显;欠发达地区主要的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不足,城市化水平低。

发达地区目前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优先政策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发展的整体效率;发展中地区的优先领域是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地区的优先领域是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城市化进程。

经济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地区环境问题最严重。目前,我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两极: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超大型城市的环境综合规划与治理和城市圈地区的资源、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共享是当今环境政策的重点[13]。另外一些学者强调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存在于欠发达地区,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应该是我国环境政策的优先领域[14]。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合理,生产技术水平高、环境保护资金和人才投入较多,环境治理率高,环境保护能力强,同时人们环境意识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往往更注重环境问题,因此,环境可持续性相对较强,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欠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足原因,污染物排放量总量很少,此外,欠发达地区往往地广人稀,环境自净空间较大,仍处在依靠环境容量进行自净的阶段,所以,总体环境质量较好,环境问题表现并不明显。现在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地区,这些地区处于第一产业盲目向第二产业转型过程中,工业粗放经营,物质、能源需求和污染物排放量增长迅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提高不足,环境不断恶化。而且,发展中地区面积占全国的67%,人口占全国的40%,因此,经济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地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坤民,何雪炀,温宗国.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0,(7):4~9.[Zhang Kunmin, He xueyang , Wen Zongguo. Studies on Urba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J]. Eclogical Economy, 2000,(7):4~9.]

[2]曹慧,胡锋,李辉信等.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02,22(5): 787~792.[Cao Hui, Hu Feng, Li Huixin, et al.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system in Nanjing City[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22(5): 787~792.]

[3]程胜高,黎斌,高速进.中等工业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可持续发展, 1998,(11):35~37.[Cheng Shenggao, Li Bin, Gao Sujin. Practice and Explore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ddleBracket Industrial City[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98,(11):35~37.]

[4]Zhang K M, He X Y, Wen Z G. Study of Indicators of Urb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6(2):170~182.

[5]王冷一. 2005年上海资源环境蓝皮书―有限的资源,无限的活力[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7~30.[Wang Lengyi. A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Bluebook of Shanghai, 2005-Limited Resource, Unlimited Vigor[M]. Shanghai: Shanghai Social Science Press, 2005:7~30.]

[6]OECD.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R].Parids:OECD, 2001.

[7]Dale V H, Beyeler S C.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Ecological Indicator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1,1:3~10.

[8]Luc Hens , Julie De Wit. The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and Core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6(4):436~454.

[9]Anderson V. Alternative Economic Instruments[M]. Routledge, London,1991.

[10]Walker J, D J Reuter. Indicators of Catchment Health: A Technical Perspective[M]. Melbourne, Australia:CRIRO Publishing house, 1996.

[11]Roger Wilkinson , John Cary. Sustainability a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2,5 (4):381~391.

[12]周海林.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确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 1999,19(4): 360~364.[Zhou Hailin. A study on the approach of Establishing Indicator System for Ass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9,19(4): 360~364]

[13]李建新.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压缩型”环境问题特征[J].社会科学,2000,(4): 50~54.[Li Jianxi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China[J]. Social Science,2000,(4): 50~54.]

[14]张坤民.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行动[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132~139.[Zhang Kunmin. Policies and Activit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4:132~139.]

Status and Trend Index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arious

Regions and Development Levels

LIU Chunlan XIE Gaodi ZHEN Lin LU Chunxia ZHANG Yushu1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 great difference among the east, the mid and the west of China. So different problems and priorit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faced in various regions. Th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policy making should take full consideration of local situation. So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study status and trend index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arious regions and development levels. Three areas (Shanghai, Dezhou and Guyuan) were chosen standing for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in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e model of pressure-state-respons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status and trend index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pplied it into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and finally analyze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different regions. Then go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Pollution pressure is getting serious though improvement has been made mad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pacity. So the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was not thoroughly changed.The trend indexe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ed, developing and under-developing regions are from bigger to smaller.Shanghai,Dezhou,Guyuan are 0.82,0.55,0.45 respectinely. At present,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bipolar” areas of the highly developed and the developing regions, whil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developing regions of China,which account for 67% of the whole land area of China and 40% of population of China, ha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fast developing regions should be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第5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每年ISPO BEIJING展会期间的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专区,都吸引了众多设计师、产品经理及行业媒体的驻足。

本届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专区将重点聚焦于面料的功能性创新和趋势预测,首次呈现由ISPO在德国慕尼黑主办的全球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大奖的获奖产品。约300件来自全球的创新面料涵盖功能性纺织品的各个层面,包含底层、中间层、外层、物料、纤维与保温材料、膜、配件和软装备类别,他们的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以及将为未来运动服装和时装产品带来的革新,都将在现场揭晓。与此同时,对于流行色彩的趋势预测依旧是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16年的秋冬色卡也将在展会中披露。

观众不仅可以在此近距离观察纺织服装行业最前沿的面辅料,更可以触摸展品,获得对面料的直接感受,感受其中的纺织技术。设计师、研发人员和产品经理将获得大量设计灵感和研发方向的启发,甚至可以直接以现场展示的面料为参照,采购下两季产品的生产用料。

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论坛前瞻面料趋势

ISPO BEIJING展会现场,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论坛也是最不可错过的同期活动之一。新一届论坛将于2月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并分享下一年中国运动时尚行业色彩、材料等应用领域的趋势研究和预测。

ISPO展会与流行趋势专家合作,他们对功能性纺织品行业、以及对之产生影响的各种趋势作了全球范围的研究。来自WGSN的时尚专家、纺织品流行趋势顾问Louisa Smith、香港理工大学胡军岩博士等行业专家,将受邀来到现场分享,预测未来面料的革新和变化。而专家们对于2015/16年秋冬流行趋势色卡的专业解读,也将为未来产品的色彩选择,带来更明确的指引。

不仅如此,对于新鲜出炉的全球运动产业大奖――ISPO大奖和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大奖的最新获奖产品,也将在论坛中一一介绍。对其理念、面料和科技的深入剖析,将给产品研发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手册》实用参考资料

随着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大奖结果的揭晓,《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手册》随之出炉。其中收录了国际知名行业专家预测的2015/16年秋冬流行趋势色卡,和来自全球的前沿创新面料,根据所属类别及所获奖项的不同,将产品分为“十佳产品”及其他入选产品呈现,高清大图和文字说明,保证读者对该产品建立足够了解,对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具体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ISPO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手册》将在ISPO BEIJING展会现场发售。

ISPO十年与你共成长

ISPO BEIJING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从2005年首次举办至今,已发展成一个专业运动用品商贸平台,为品牌商、渠道商和消费者架起一座贸易互通的桥梁,每年吸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600个运动品牌参展。

第6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包装工艺;发展趋势;环保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

商品的包装设计是一种产品信息的传播手段,如何将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包装工艺传达给最广泛的消费者,这就是包装工艺的意义所在。经过了原始包装、传统包装的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包装工艺进入了现代包装工艺的发展阶段。文章将对现代包装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现代包装工艺发展的推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不断的冲击着我国市场,我国也在不断的改变过去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造好货价廉的状态,包装产业也在不断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现代产品不仅需要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文化性和创造性等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包装工艺已经将大量的人文因素纳入产业发展的趋势中。

传统的设计仅局限于美术设计思想的范畴内,随着创新性成为时展的主流思想,包装设计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范围内,而应该不断的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主流学科与边缘学科不断的融合,通过想象、创新,推动包装设计发散独特的闪光点。

大众的消费观念不断的改变,也是推动包装工艺不断发展的一大要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各个领域内大行其道,因此人们也在不断地关注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问题等要素也被纳入包装工艺产业。

二、现代包装工艺的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发展趋势

首先在进行产品包装时,要考虑便捷性的追求,根据不同的产品的性质,设计方便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形式。通过包装设计的便捷性使消费者加深对商家的印象,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其次,通过创新性设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更要让消费者感受到包装的创意新颖、设计唯美。

最后,包装设计将更多的人文因素纳入其中,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沟通往往通过高度电子好的现代通讯进行,这种沟通方式使人们在情感上的关怀和体贴越来越淡薄。针对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包装设计不仅要具有创新性,也可以将“怀旧”、“乡土自然”等因素纳入设计范畴,这无疑也是一种与过去的亲密沟通,增加人文关怀的因素。

(二)个性化发展趋势

包装设计是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但是包装设计同样需要突出个性化,消费者处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要使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产生认同感,包装设计就不能缺乏文化内涵。一个国家、一个区域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个性,在进行包装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文化个性的因素,具有民族性的包装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从现代中国的包装设计作品上看,越来越多的“中国风”元素在包装设计中体现,这种设计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视觉和情感上得到双重满足。

(三)环保设计趋势

现代包装设计朝着绿色包装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是全世界够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率先认识到环保设计的重要性,就在包装设计领域获得先机。绿色环保的理念在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产品确定到流通销售以及废弃物处理整个流程都要做到绿色环保,因此新的绿色包装设计环境已经形成。

(四)风格化趋势

如果与其他产品的包装存在雷同或者相似,就无法使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只有具有独特风格的包装设计才能体现产品的独特内涵。包装设计应该体现出产品的独特性,在创意上形成独特的风格,表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生命力,通过各种元素的整合,使具有独特风格的因素与共性因素协调一致。我国包装的设计还没有规范化,设计队伍还处在形成阶段。对国际先进的包装业,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对国内市场客观的把握,这有利于设计水平的提高。

(五)可持续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精神需求主导地位的日渐凸显,包装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受此影响,技术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露出了新的势头。在持续的市场中,包装机械企业必须加快对关键设备及关键技术的开发与研发,多年来,全球食品包装机械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当前,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可持续、安全和灵活性的总体趋势。

长久以来,可持续早已不只是一个时髦口号。有效地利用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为竞争和效益的优势。当然,技术供应商也在致力为此提供解决方案。近年来,包装技术领域在资源消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减低水消耗、有效循环利用保证正能量平衡,采用高能效优化机械设备,降低包装材料的原材料。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包装设计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之一,从保护商品的效用到现代视觉享受和心理需求的功能,现代包装工艺的作用已经不容小觑。对材料、工艺、加工技术等的综合性了解,是一个设计人员必备的常识。然而,目前我国许多设计人员对这些方面还不够熟悉,许多设计只是纸面上的东西,实施起来还会出现许多问题。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不断的从民族文化中寻求更多创新思维,使我国的包装工艺发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艺中.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J].包装世界,2000(5).

[2]韩锦平,王渝珠.中国包装百年辉煌路[J].中国包装,2001(6).

第7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中国环保油墨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环保油墨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不仅是环保油墨产品的技术创新、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其产品的种类、颜色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开发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油墨方面,满足了绿色包装和出版印刷市场的需求,中国油墨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势在必行的绿色发展趋势。

1.中国2012年前5名油墨制造企业在行业中的规模(见表1)

表1中得出了2012年中国前5名油墨制造企业的销售额和产量完成数据,不难看出,5名企业均比2011年完成的数据有增长;另外从表中完成的主要油墨产品均以环保油墨为主,前5名公司为满足快速发展绿色印刷市场的需求,加大了开发、创新和生产的力度,致使其在2012年完成的销售额和产量的综合分别占中国2012年总数的31%和33%,充分体现油墨企业环保油墨的发展已呈现出当今的绿色趋势不断加强。

2.国家加强并实施了中国有关环保油墨标准和法规

随着油墨业的绿色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国家相关部委在多方面给予油墨制造业的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①标准化和环保化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和认证中心共同组织制定并实施了《HJ/T 370-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HJ/T 370-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

2008年《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9年6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予以实施;

201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环保部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

②国家给以了政策法规方面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油墨业的绿色创新,特别制定了新的相关法规:2010年5月,国家卫生部又提出了《关于开展食品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全国标委会及时地在油墨领域宣贯并规范了《禁止使用并可能危及食品安全卫生的物质》,从而对油墨制造业在开发和生产环保油墨中起到了积极可行的指导作用,从此严格规范了绿色数据的实施。

③国家部委鼓励并支持中国绿色油墨业的科技创新,奖励成果突出的企业

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改委为扶植印刷业和油墨业的绿色环保创新,鼓励环保油墨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绿色油墨产品开发有突出成效、投产供市场需求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油墨企业进行评选,被评出者给以资金的奖励,如浙江新东方油墨公司和广东天龙油墨公司的新技术环保油墨产品均获得了国家技术奖金。

目前,为适应当今油墨业的绿色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油墨企业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互结合,将“绿色”作为油墨发展趋势的主旋律,并深深体会到:环境保护比经济增长更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到人们生存环境的发展趋向。为此,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我国在绿色油墨的研发过程中有了以下新的发展:

1.中国相关部委仍在不断制定环境标准和相关法规,并予以出台和实施。

2.加强了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相关领域的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及实施,如儿童玩具、读物和中小学生的教材等。

3.我国在开发环保油墨中启用了瑞士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的SGS标准,SGS在环保油墨的检测、测试和认证领域中具有定的知名度,是全球性的检测机构,其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共有330多个分支实验室,其检测和认证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在我国环保油墨的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ITS(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天祥检验集团,是全球规模较大的工业及消耗品检验机构之一,在全球94个国家共有243个分实验室,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其在我国环保油墨研发使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检测作用。

5.国内在研发、创新环保油墨过程中,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绿色油墨相关分析检测机构,如:各地的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还成立了省级、部级的化学研究所测试中心等。另外,CTI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在深圳,设有30多个分支检测机构,涉及到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PONY普尼检测的总部在北京,下设3个分公司和12个办事处,以上机构在环保油墨的检测中均具有权威性。

6.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又并实施了两项环保油墨标准:GB/T 26394-2011水性薄膜凹印油墨和GB/T 26395-2011水性烟包凹印油墨,这两项标准为水性凹印油墨提供了严格的规范的环保数据指标。

7.油墨业的绿色化提高了对油墨原材料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对源头材料环保性的检测程序,这是保证油墨环保性的关键。

8.在环保油墨研发中,采用了欧洲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LAC/ISO 16759标准,其标准可提供完整的碳测量方案:以确定碳排放量对于印刷和油墨行业的影响。

建议

尽管中国绿色油墨的发展卓有成效,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建议如下:

1.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进一步关注油墨业和印刷业的绿色发展。虽然已出台并实施了油墨环保标准及政策法规,但是对于油墨中的污染源,如有机化合物的挥发、重金属含量等的严格控制法规的制定应加大力度,特别是对于油墨选用环保材料中,建议制定给以“环保强制性的法规”为好。

2.面对当今严峻的环保形势,建议所有的油墨企业尽早行动起来,加入绿色油墨的研发行列中来,以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尽到油墨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为消除油墨产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我国尽早开发并生产出绿色油墨产品,真正投身于环保建设的发展进程中。

3.建议严格规范原材料的使用。在实施绿色环保技术工艺的同时,原材料的使用十分重要,必须选用环保性原材料,才能保证油墨的无毒和无污染,建议油墨企业等原材料供应企业共同把握好环保材料的应用。

第8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发展

前言

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依据,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目前,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低、经济观念不强、缺乏业主服务意识以及设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等问题,致使水利工程设计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水利工程设计并非无规范,随自己的思想进行设计,在设计水利工程过程中,需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确保水利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 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水利工程,即在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调配和控制的基础上,达到除害兴利基本目标而建的工程。在设计水利工程时,需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水资源利用合理化、经济及安全并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以人为本。

1.1 水资源利用合理化原则

水资源是一种有限资源,水利工程设计是需以节约水资源为宗旨,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基于此,水利工程设计时,以水资源利用合理化原则为指导,在实现水利工程基本工程的基础上,例如,供水、发电、防洪等,达到节约用水效果,为水资源循环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1.2 经济及安全并抓原则

第一,现代水利工程以综合化和系统化为基本目标。具体而言,即水利工程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为重点目标。鉴于此,在设计现代水利工程时,以国家规范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为水利工程设施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保障。第二,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是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需遵循的原则,达到经济合理化效果,在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促使城市得到美化。第三,经济与安全并抓,经济效益是水利工程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安全是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时,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发展。

1.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以原有生态景观为出发点,结合自然发展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以工程实际情况、城市生态要求、原有生态景观等为依据,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实现水利工程与人文景观的共同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求。

1.4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开展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主体,是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时,将工程安全作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中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

2 基于新形势下水利工程设计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鉴于此,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和基础,水利工程设计得到水利工程建设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基于新形势下,对于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可用五个词语进行概括,即程序化、标准化、多功能、生态化、美学化。

2.1 程序化发展趋势

首先,在水利工程设计招投标制度基础上,完善竞争机制,基于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择最科学、最合理、最优的设计方案。基于竞争机制作用下,迫使设计单位意识到危机感,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积极性,通过不断完善水利工程设计,达到提高设计水平的目标。其次,构建健全的招投标制度,为优化设计方案创造条件,进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最后,水利工程设计行业需在提升设计单位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设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推动水利工程设计行业规范化与程序化发展,优化水利工程建设。

2.2 标准化发展趋势

由于水利工程设计缺乏相对应的软件,加之标准图集较少,致使标准化成为水利工程设计的新发展趋势。因此,为促使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得到提升,实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标,设计单位应增加与科研所、相关专业高校的合作,基于工程实例前提下,确保衔接工作有序进行,迫使水利工程设计达到规范化标准,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与此同时,为顺应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化发展趋势,水利工程设计部门应强化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方式,引导设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并以相关的政策为指导,规范自身设计行为,达到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提升专业设计能力,促使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得到规范,进而实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化目标。

2.3 多功能与生态化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正朝着多功能和生态化趋势发展。具体来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仅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呈现出外形美观的发展趋势。在新形势条件下,水利建设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视为最终目标,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新依据。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体,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储水、发电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以最大程度实现水利工程的节能、环保、美观、生态等效果。

2.4 水利工程设计美学化

基于新形势下,美学化逐渐上升至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渐得到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以多样化形式存在于水利工程设计中。鉴于此,为充分发挥美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在设计水利工程时,合理利用美学原理,将施工点的自然环境优势、地理特点等作为基础条件,采用艺术设计方式,优化水利工程环境。同时,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美学知识,实现水利工程设计与自然景观的统一,在发挥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展示水利工程的观光价值,推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达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基于新形势下,相关单位应重视水利工程设计环节工作的开展,在实地勘察前提下,做好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完善水利工程相关机制,推动水利工程程序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生态化以及美学化发展,提升水利工程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亮,朱玉峰.探讨新形势下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及发展趋势[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0:37-38.

[2]陆艳,张鹏.关于新形势下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6:71.

[3]杨建林.新形势下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7:53-54.

[4]袁梦茹.20世纪50年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4.

第9篇:环保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国际化科学化人性化、细分化

中图分类号: TU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作用

建筑装饰材料被定义为:装饰各类土木建筑物以提高其使用功能和美观,保护主体结构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它是指主体建筑完成之后,对建筑物的室内空间和室外环境进行保护功能、装饰功能和美化功能等作用。据建筑装饰材料使用功能不同,其作用亦不同。

1、保护作用:适当的建筑装饰材料对建筑物表面进行装饰,不仅能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与安全性,降低维修费用与保证人们的有效生产活动。

2、装饰作用:建筑物的内外墙面装饰是通过装饰材料的质感、色彩来表现的。不同质地的装饰材料可以产生不一样的质感感受,让各类建筑物有着不同的生命;不同色彩装饰材料可以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室内环境以及城市面貌,也可以影响到人类的心理状况。

3、改善环境作用:既然不同的装饰材料可以影响建筑物室内外环境和人类的心理,那么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就可以改善我们所需的生活环境。如内墙和顶棚使用的石膏装饰板,能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的作用;木地板、地毯等能起到保温、隔声、隔热的作用。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建筑物、建筑装饰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对建筑装饰材料品种、品质、色彩、功能等,也不断提出新的标准与要求。建筑装饰材料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对美化城乡建筑、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装饰材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筑业的突起,给装饰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推动了建材业发展快速。目前,建筑装饰材料总体趋势较好,从品种、规模、质量、销售服务以及技术研究都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发展起来的行业,市场秩序尚不规范,有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诚信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我国建筑装饰材料的现状

我国建筑装饰材料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材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筑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三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材料已达上千多种;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建材流通网,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同时,我国已基本形成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等专业管理体系。

2、我国建筑装饰材料的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速度较快,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起步较晚,生产企业在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上,还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多

我国生产建筑装饰材料企业相当比例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下、年生产能力不高,目前仍有很多新的小型生产建筑装饰材料企业在成立。由于供大于求,企业生存及为困难,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装饰材料达不到市场标准要求。

(2)、产品结构不合理

由于生产建筑装饰材料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资金、人力、技术实力弱,所生产的材料装备落后,管理不科学,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很难抵御市场风险。我国多数生产建筑装饰材料企业,走的仍是一条能耗高、运输量大,生产和施工效率都较低的发展道路。

(3)、产品质量不稳定

目前,国内装饰材料产品质量不稳定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企业没有严格科学管理,没有认真执行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要求,甚至有同一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标准达不到一样。

(4)、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差

我国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主要技术,是依靠国外的引进;在自主开发、研发新技术及工艺很少。所以,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适应不了市场及国际竞争,给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5)、产品流通市场混乱

这是我国建材业在市场流通上的一个大问题,同品牌同规格的材料在不同地方,其售价差距很大。一些施工单位压低工程造价选用价低的装饰材料,越便宜的装饰材料越好销,符合产品标准的产品反而不容易被采用。这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前一些不正当的杜会风气,促销靠回扣成风。造成了流通市场的混乱及恶性循环,极大地妨碍了装饰材料的健康发展。

三、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

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随着建筑业和装饰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标准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建筑装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对人体无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保建筑装饰材料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热点;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这二个热点将会引发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巨大变化。

1、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与国际接轨,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各方面都呈现了国际化、多元化的变化趋势。这是我国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有4个方面:首先,工程业主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的装饰工程,越来越多的投资来源于国际资本,这种变化会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和交往的增加而会加快。其次,设计与施工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大量的国际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给中国市场造成压力。这种变化更多的表现为大量合资企业在市场承接工程。现在大城市中的大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外国设计以及高科技材料选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第三,装饰材料生产的国际化。面对中国巨大的装饰材料市场,大量国际资本在我国投资建厂,生产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这部分材料在技术质量和环保质量方面都优于国内企业生产的材料。第四,材料营销的国际化。一批国际上有很高知名度的材料经销商登陆我国装饰材料市场。例如英国的百安居,德国的欧贝德,瑞典的宜家等,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广泛布点,开展业务营销活动。

2、高科技、科学化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会有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新的产品,不断会有新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技术进入建筑装饰行业,使建筑装饰行业在材料生产、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引发建筑装饰行业的高科技技术革新。根据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建筑物的装饰材料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环保化、节能化等将成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对建筑装饰工程的安全、环保、节能会作为未来技术发展重点突破的领域。在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推动下,通过全行业的努力,在技术发展中取得更多、更新的成果,形成有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减少对外技术、进口材料的依赖性,实现装饰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内容。

3、环保与节能的人性化发展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重视生态,注重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对环保、节能与人类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作为环保改造的重点行业,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法制建设还是市场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社会环境意识的加强,人们对自然关注程度的提高,今后市场准入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近,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在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要全面达到环保、节能标准。增加环保、节能改造的投入,全面提升我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人性化水平,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远发展。

4、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发展趋势

市场进一步细分化是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改变我国市场竞争平台狭小的局面,就是要走专业化分工的道路,使生产企业在专业领域做专、做尖、做精,逐渐在各个细分市场上形成有独特经营特点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式,形成各市场中的名牌。目前,从公共装饰市场与普通住宅装饰市场所选用材料已经区分得十分明显。今后在材料市场中,还会形成专业生产医疗机构、宾馆饭店、写字楼、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等细分的建筑装饰材料。只有在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才能使企业在专业领域研究深,研究透,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与经济业绩,才能在细分市场质量不断提高中,提升我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

建筑装饰材料行业是一个资源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传统的生产对生态系统构成极大的压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但是,若能科学地整体规划,以生态化与和谐发展的观念来引导材料的生产,也会使材料具有巨大的生态保护潜力。在全球范围内重视生态,注重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对环保与人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材料在国际化标准要求下,以高科技技术与科学化的生产管理,将给人类提供更多环保与节能的人性化生态材料;通过市场进一步细分专业化,将引发行业内的一次技术革新,为人类和谐发展创造健康、文明、舒适、美观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贺克强,吴自强.建筑与环保.工业建筑. 2000,30(2)

[2]杨建峰,郑新东.环保节能建材受欢迎[J].城市技术监督.2001,(2)

[3]刘书芳,郭金敏.我国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M].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

[4]钟莲云,张德成.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绿色建材.国外建材科技.2004,25(1)

[5]牛聪敏,李丽琳,张红玲.新型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发展动态.应用技术.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