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留学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留学市场分析

第1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蔬菜;例行监测;农药残留;规律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0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1,2]。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在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增加蔬菜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3,5]。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没有被分解而残留在蔬菜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等的总称。蔬菜中残留的农药被人取食后,长期积聚会引发慢性中毒,诱发多种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危害[6,7]。随着农药残留危害的凸显,许多研究者对蔬菜残留的检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8,9]。许宇飞等人根据各污染物的限量标准进行逐级评价,提出了食品安全状态评价方法[10]。李聪等人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农药残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11]。Chen等人采用数学模型分析了蔬菜农药标准对出口的影响[12]。Steven则采用量化打分的方式对各评价因素进行了定量化比较[13]。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公众对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视,各地加强了对蔬菜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14]。也有不少研究者对部分地市的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5],但多是对短期数据的分析[16,17]。为了解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和安全程度,分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了衡东县2005~2014年10a间的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数据,以期找出其分布和变化规律,为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根据例行监测制度在全县专业蔬菜基地、农贸市场、9个超市对叶菜类、豆菜类、茄菜类、瓜菜类等4大类蔬菜进行抽样。从2005年2月~2014年12月共抽检蔬菜样品18326批。

1.2 检测方法

按NY/T488-2001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仪器为RP-410型全自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酶试剂为乙酰胆碱酯。

1.3 检测结果判定

检测结果以拟制率(%)表示,并判定拟制率70%的样品为合格率,R70%的样品为不合格,属农药残留超标。农残超标率=农药残留超标样品/抽检样品×100%,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16.0软件进行显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份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2004年以来10a全县共抽检蔬菜样品总数18362批。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见表1。可以看出衡东县的蔬菜整体安全水平与全国保持一致,衡东县农药残留超标率从2005年的10.8%下降到2014年3.0%,下降了7.8%。与全国蔬菜农残超标率平均值由2005年的8.6%降到2014年的3.7%,下降的4.9%比较,比“国检”的多下降了2.9%。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的年度变化见表1,可将10a内衡东县例行监测的蔬菜质量安全状况分成3个阶段:第1阶段为2006年以前的快速下降期,与全国相比,这一阶段变幅较大,农药残留快速下降;第2阶段为2007~2009年规律波动期,期间逐年下降幅度不大;第3个阶段为2010~2014年持续稳定期,年度幅度较少,呈稳定水平,并保持和控制在全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4%规定规范之内。将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2个时间段的蔬菜例行监测结果与对应时间段内 “国检”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2),从分析结果可见,2005~2009年间蔬菜农残超标率衡东县的与“国检”的有显著差异,说明2005~2009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较为严重,2010~2014年间衡东县的已接近“国检”的水平了,蔬菜农药残留在可控规范之间,蔬菜质量安全可靠。

2.2 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根据《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管理制度》的要求,重点抽检了叶菜类、豆菜类、茄菜类、瓜菜类等4大类蔬菜。经整理统计分差分析为表3,10a间4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平均值在3.08%~7.06%之间,不同类型蔬菜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豆类的最高为7.06%,与瓜果类的3.08%差异显著;叶菜类、茄果类的分别为5.68%、5.66%,与瓜果类有差异但不显著,且两者无差异。

2.3 不同季节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将蔬菜例行监测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情况按春季(2―4月)、夏季(5~7月)、秋季(8~10月)、冬季(11月~次年1月)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表4。不同季节蔬菜农残超标率差异显著,以秋季的6.52%最高、夏季的5.58%次高、春季和冬季的较低比较接近。

2.4 不同抽检点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10a来,衡东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主要是在全县各超市、农贸市场、蔬菜专业生产基地抽样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按超市、农贸市场、基地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为表5。不同抽检点的蔬菜农药残留差异显著,以超市的6.52%为最高、农贸市场为5.45%次之,专业生产基地最低为4.03%,超市的比专业基地高2.49%。

2.5 不同来源地的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衡东县每年有20%左右的蔬菜从衡阳市、衡山县蔬菜批发市场贩运而来,其主要品种有豇豆、四季豆、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大白菜、结球甘蓝等,这些蔬菜基本上是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广东、广西、海南省等生产的。根据蔬菜产地来源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为表6。明显表明本地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低于外地蔬菜,年平均分别为4.833%和6.682%,低1.849%,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地蔬菜质量安全还是比较可靠的。

3 讨论与结论

蔬菜农药残留整体水平逐年下降。近10a来衡东县共抽蔬菜样品18362批,平均每年近2千批。农残超标超标率从2005年的10.8%下降到2014年的3.66%,而且逐年下降,近五年已接近“国检”水平,控制在全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4%规定范围之内,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衡东县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升,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蔬菜农药残留随季节变化: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经10a的数据分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1a之中随时间推移呈先上后下降的趋势,各季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这与许多研究者的调研结果类似。

蔬菜农药残留随种类变化。不同种类蔬菜受农药污染的程度不同,衡东县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主要是豆菜类、叶菜类、茄菜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超标较少,这种变化规律与本地的气候和种植特征有关。

蔬菜农药残留随地域变化。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高于生产基地;外地蔬菜的也高于本地蔬菜,是因为每年1~4月和11~12月超市和农贸市场大量贩买外地蔬菜,特别是贩来的豇豆、辣椒、茄子、大白菜、苦瓜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已影响到衡东县蔬菜质量安全。

4 控制对策与建议

加强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民对农药和农药残留超标所造成的危害认识,是从源头上控制蔬菜农药残留的关键。为此,各级政府及行政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农业信息网、培训讲座、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法律、法规和知识,通过宣传,提高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强化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广大菜农科技素质不高,不能正确识别蔬菜病虫害种类,不能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技术,在政府的支持下,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应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地对菜农进行培训,在蔬菜上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指导菜农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利用生物技术,如防虫网、黄板诱虫、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物理技术,如土壤覆盖高温消毒、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技术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控制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保证生产的蔬菜无公害。

强化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检测。田间地头是农产品的生产关键,只有把好这一关,才有可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和督促蔬菜基地建立检测室,对即将采收上市的蔬菜进行农残速测,对速测不合格的推迟采收上市,可大大减少农残超标蔬菜进入市场。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建立严格的检验检测制度,凡未经检测蔬菜一律不放行批发销售,及时销毁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杜绝异地销售现象的发生,切实保证上市蔬菜的质量安全。

着力建设蔬菜基地,推进蔬菜无公害产业化生产经营。目前,千家万户分散式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不利于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经营,为此,要加大投入,鼓励菜农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政府的奖励和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专业蔬菜基地建成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园。走规模化、集体化、专业化蔬菜生产道路;要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科技示范户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引导建立“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超市+基地+科技示范户等蔬菜专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行蔬菜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生产出质量安全的蔬菜。

参考文献

[1] 黄卜,韩磊. 浅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河南科技, 2014(07):248.

[2] 王绪芬,袁素芳. 瓜类蔬菜农药残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0):6694-6702.

[3] 侯军梅. 芜湖县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现状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07):139.

[4] 古丽加汗・哈克木. 蔬菜农药残留的产生与控制措施[J]. 北京农业, 2014(24):274.

[5] 王洁莲.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22):28-29.

[6] 张军钱,秦志前,白新明, 等. 鲜食性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急性膳食风险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1):200-205.

[7] 庞莺莺. 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 现代园艺, 2014(01):70-71.

[8] 张星联,张慧媛,唐晓纯, 等. 基于神经网络的蔬菜农药残留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2):259-267.

[9] 方永美,孙凌洁,廖鉴康, 等.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蔬菜农药残留的数据挖掘与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3):194-197.

[10] 许宇飞. 沈阳市主要农产品污染调查及防治途径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1996,15(1):32-35.

[11] 李聪, 黄逸民. 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2] 罗娜,甘宁,李晨光. 2012年-2013年鞍山市售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03):399-400.

[13] 孙建东,李华,黄剑飞, 等. 如东县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与分析[J]. 上海蔬菜, 2015(02):11-13.

[14] 高洁,李拥军,范淑娇, 等. 2009―2012年中山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调查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3):137-138.

第2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德州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家在农村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中一个不在儿童身边外出打工。儿童不能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去上学,而在原籍贯地学校学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不能回避的教育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倡导农村和城市的体育教育公平,把农村留守儿童从体育教育边缘拉回到正常的教育轨道上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德州市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为96%,有效回收率为91.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德州市农村学校体育课、课余体育状况

调查显示,德州市农村中小学有48%能够坚持广播体操,还有一部分的小学没有早操或者课间操;48.63%的小学能够组织课后体育活动,其中24.04%的小学组织课外活动的频率相对频繁。但是,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态度消极。据相关调查显示,40%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何时启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调查显示德州市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严重不足。

2、体育教师数量及配备

调查显示,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数与班级数的比例是合理的,但是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人数比例,这一数据充分的表明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通过对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的调查显示,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本科学历占调查人数的28%。其他学历占调查人数的58%。中专学历是14%。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达到了我们国家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的要求。但是在对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的调查中发现,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中25—35岁的为22%;35—45岁的为32%;45—55岁的为4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偏大。

调查显示,德州市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以乐陵市的中小学为例,在被调查的5所中小学中就有8名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改行教其他学科,还有7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到东部的沿海城市的私立学校任教,有3名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辞职下海经商。由此可以看出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的待遇还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

3、德州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的因素分析

(1)特殊的家庭结构对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影响。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家庭中,很多都是由老人或者父母的一方照看。由老人照看的留守儿童一般不会与长辈们进行体育活动,老人们也都习惯顺从着孩子们玩耍,据相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喜欢看电视的大于进行娱乐活动的人数。特殊的家庭结构对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学校体育观念落后。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存在错误的理解和看法,大部分的学校领导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打打球,跑跑步,玩玩就可以了。同时在对德州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体育课堂教学现象。另外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中有部分学校的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用,根本不上体育课。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领导认为,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了,体育课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这种错误的教育思想严重的阻碍了德州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3)家长体育观念落后。调查显示,德州市不少农村学生家长认为上不上体育课都一样,上学就是为了学习文化课。将来考大学还是以文化课的成绩好坏来决定,不是以体育成绩来决定。同时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还停留在练体育的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认为练体育的没有出息,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还不如回家帮家长干干地里的农活和家务。由于德州市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体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德州市农村学校正常的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同时也影响了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4)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投入不足。从我国对中小学体育的投入来看,对城市中小学体育的投入远远高于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投入。德州市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投入当然也不例外。调查发现,有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相当简陋。一个学校只有3—4个篮球,其他的体育器材更加简陋。德州市农村中小学的操场以土场地为主,每逢刮风下雨,操场根本不能用,体育课也就没法上了。所以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存在严重不足,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德州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较低,导致德州市农村留守儿童部分体育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缺少的原因是农村中小学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误区以及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陈旧、体育教师流失和政府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投入不足等造成的。

2、建议

要改善农村体育教学模式,倡导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支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建议每年都要安排部分在城市任教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下农村,把新的体育教育的理念带到农村的中小学。在农村社区中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体育娱乐设施及体育用具。在小学里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1.

[2] 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6)86-88.

[3] 项乔荣.培养自锻习惯: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市场营销; 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 招生; 高等院校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上升,2000~2007年期间,平均年增长率在20%以上[1]3,特别是自费留学生人数增长迅猛。汉语、中医和西医连续几年来稳定排名来华留学生就读专业前列,2007年西医已超越汉语成为来华留学生就读第一专业,中医则名列第四位[1]9。逐年增长的学生数和周边国家强烈的求学愿望,提示我们发展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大有发展空间。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出现了一些无序状态。各级留学生管理部门和医学高校都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应对这场激烈的竞争,并在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

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医学高等院校参与国际医学教育市场竞争,亟需积极引入市场营销观念!当前许多企业已经运用市场营销策略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而市场营销策略本身并非局限于企业,它适用于存在市场竞争的任何部门和行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将同样大有裨益于拓展自费来华留学生市场,在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招生、管理中占得先机。本研究就为何以及如何在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管理中引入市场营销策略作一些探讨。

1 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引入市场营销观念

过去,我国的留学教育主要以接收政府公派生和校际交流生为目标,因而高校的留学生管理主要是对留学生生活和学籍的管理,管理思想是安全第一,管理方式是对留学生实行封闭式、保姆式管理,招生模式则是以等待政府分配指派为主。然而,随着近年来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及我国来华留学生中自费生比例大幅增加、经济效益逐步展现,我国各高校在国际国内对自费生市场的生源争夺日益白热化,过去的管理方式已明显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

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一则由于对未来职业社会评价和经济地位期望值较高,二则由于费用自理,因此往往比政府公派生有更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迫切的学习需要,他们对医学院校的选择类似于顾客对产品厂家或商家的选择,同样是一种较为纯粹的市场行为。因此,任何高校要想在这场竞争中获胜,都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市场,以来华留学生需要为导向,将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手段引入自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中。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应该转向对留学生需求的管理,而需求管理正是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思想。管理思想应该是来华留学生满意第一,管理方式是对来华留学生实行开放式、市场导向的管理。高校只有具备满足来华留学生需要的条件,才会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也才能最终达到扩大来华留学生队伍的目标。具体讲,医学高等院校只有真正持有并具备将广大自费来华留学生培养成合格医疗人才的理念、能力,才能长期在国内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市场竞争中获胜。

2 注重市场,切实满足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需求

重视和关注市场核心需求是引入市场营销观念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医学高等院校必须明确掌握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来华求学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决定满足需求的方案,也就是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决策。

2.1 做好市场调查

要了解留学生市场需求是什么,就必须采取各种市场调研方法对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应先收集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市场资料,包括政府出版物、期刊和书籍、学校内部历史资料、网上的相关信息以及有关商业资料,分析和评价有关资料,测算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市场总需求,包括当前需求、市场需求增长率、未来需求等数据。

2.2 做好市场细分

通过市场调查获得有关数据后,需要对来华医学留学生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将市场进行细分,细分方法取决于我们最终要研究的问题。如按学生来源细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留学生市场,欧美留学生市场,非洲留学生市场等;按学习层次分为博士生市场、硕士生市场、本科生市场以及进修生市场等;按来华学习经费来源分为公费生和自费生以及校际交流生等。通过市场细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市场的特性,知道不同的留学生市场有些什么不同的需求,从中找到市场机会,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宣传,提高竞争能力。

2.3 做好市场决策

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对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市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决定究竟为哪些留学生市场服务,即我们需要决策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因为,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医学高校来说,一则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医学留学生细分市场需求;二则,尽管学校招收留学生有诸多目的,但学校必须考虑机会成本。由于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专业特长,突出这些优势,竞争力必然会大大增强。如果忽视这一点,对来华留学生设立大而全的招生专业目录,专业院校势必难以与综合院校竞争,综合排名靠后的学校也无法与排名靠前的学校竞争。

因而,高校必须要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医学留学生市场分析,优化配置资源,扬长避短,通过独特的专业设置和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来吸引医学留学生,要力争在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医学留学生服务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对象的差异化、渠道的差异化以及市场形象的差异化等,从而更好地满足某类或某几类学生的留学需求,使他们得到尽可能大的满足,同时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获取最大收益。比如,一些条件好、师资足的医学高校完全可以避开当前医学高校一窝蜂上临床医学的风潮,另辟蹊径,开设口腔、护理、影像专业,相信其办学效果必然远远好于跟风办临床专业,短期内就可以在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市场创立出独特的品牌效应。

3 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拓展自费医学留学生市场份额

选定自费医学留学生这一目标市场后,我们就要采取具体措施满足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满足自费医学留学生需求,使之满意、进而拓展市场呢?在这里,我们引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即4Ps理论,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的策略。诚然,这种理论中有些策略并不是完全适合教育业的发展,但我们认为,其中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将有益部分运用到自费来华医学留学生发展工作中。

3.1 产品策略

对于教育业来说,产品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质量、教学设施、教学声誉以及教学管理、配套服务质量等,最终综合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对“自费医学留学生”这个目标产品而言,其必然要经历很严格而漫长的市场检验——严格的医师资格证书考试、漫长的职业生涯检验。因而,制造精品、追求卓越,必然要被作为判断产品能否“出炉”的最基本原则,任何忽视质量、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将使生产者失去市场名声,最终被市场淘汰。我们必须秉持“精英教育”办学理念,注重教学质量,爱惜学校声誉,时刻关注世界医学发展动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延聘优质师资,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合理配套服务,办好这条产品线,这样才能生产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最终赢得自费医学留学生市场。

3.2 价格策略

虽然教育部对医学留学生已规定有明确的价格幅度,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价格幅度内选择决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标准。价格虽然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在不同的情况下,学校仍应重视因价格的不同带来的差别效用。定价策略包括折扣和折让定价、子市场定价、心理定价、促销定价、价值定价、地理定价等,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定价策略,达到扩大留学生队伍的目的。如内地某些医学高校规定了较低的收费标准,而上海、北京等地的高校则规定相对较高的收费标准,但都对吸引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在留学生市场中的定位不同:收费标准低,留学生市场定位就偏向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留学生,学校只提供基本的教学服务;收费标准高,留学生市场则定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喜欢附加服务(如旅游等)的留学生。但无论收费标准如何,前提都是保证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才会使留学生感到满意。

3.3 渠道策略

这是指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吸收自费医学留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渠道的选择对于学校的生源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留学生发展工作的开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渠道,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一些渠道吸引生源,同时也应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地发掘出适合本校的新的有效招生渠道。

一是内部渠道,要利用本校资源进行招生。具体包括:直接派人到国外宣传并招生;通过本校出国工作和进修的教师、职工建立招生网点,或是通过留学生任课教师、管理干部本人在国外工作、学习建立的关系开展招生工作;通过从本校学习结业或毕业回国的海外留学生的校友会等组织或个人帮助招生;通过建立校际交流关系,将留学生交流纳入校际交流中去。

二是外部渠道,利用校外的各种信息和资源进行招生。具体包括:中介机构渠道——通过国外的中介机构或民间群众团体组织招生;政府交流渠道——利用国家交流、省际交流、友好城市交流的有利时机,推动与别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旅行社渠道——通过与旅行社合作,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班。以江苏省为例,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近3年通过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中介机构,顺利实现了各自自费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这对于一些具有较好师资力量、急于拓展市场规模的高校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三是互联网渠道,高校应当尽一切可能建设好网上中文和英文主页,在网上宣传和介绍关于医学来华教育的办学历史、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公布招生章程,并实现网上招生。

3.4 促销策略

在这种策略中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和公共关系,这两种促销策略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已有应用,在发展留学生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广告必然涉及到费用,这就要求学校通盘考虑对自费医学留学市场的广告策略,包括广告的目标,是告知性广告、劝说性广告还是提醒性广告;广告的信息制作,是突出体现学校的声誉还是学校独特专业设置或者是学校的师资力量等;广告的媒体选择,是报纸、电视、直接信函、广播、杂志还是户外广告?总之,广告的选择有赖于学校具体的情况。如今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所以各高校普遍采用网络宣传,既能使花费较少,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还能起到宣传、招生、入学手续一体化作用,值得大力推广。但是网络技术参差不齐,加之留学生宣传涉及世界多种语言,各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还需寻求学校的大力支持才有可能完善此项宣传功能。

4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

留学生发展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变了观念、注重留学生市场需求,引入市场营销手段后,还需要使留学生管理工作有一个连续渐进的质量改进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使留学生不断地获得满足,与他们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从而巩固好已有的市场份额。反之如果我们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去寻找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学校。这种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对留学生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原意即是以顾客需要为导向,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把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自费医学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就是要以留学生需要为导向,不断地改进教学、服务和管理的质量,积极地改善留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我们不仅要配备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要能不断地根据医学生的独特职业需求和形势的新发展及时地调整教学模式;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改造教室、实验室、实习医院、视听室、阅览室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电子图书阅览等设备,充分满足甚至超越其合理期求;要注意不断地改善学生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生在学校能更加安心学习,乐在校园。只有这样,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获得的真正价值才能达到甚至超过他们期望的价值,他们才会感到满意,从而愿意呆在这所学校学习进而愿意推荐其他人来该校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就可以与留学生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必然会对高等院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5 寻求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优化市场环境 高校在发展留学生市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单凭自身力量,往往无法解决,必须努力寻求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为留学生市场发展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高校要大力发展留学生工作,除了自身努力外,必须还要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甚至国外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包括给予优惠发展政策、创造良好发展条件、提供发展空间、加大经费支持等。留学生管理部门需要运用公共关系策略打通各种关节,理顺留学生发展的道路,如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提供留学生奖学金、给予留学生各种便利条件,方便留学生生活、学习乃至创业,极大地提高了来华留学生到这些城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西安交通大学积极与巴基斯坦国家卫生部沟通联系,争取到了政府的高度认可,该校医学本科留学生可以免试直接获取巴基斯坦行医执照,从而奠定了该校在巴基斯坦有志于学医的学生心目中的至高地位。再如高校可以通过与公安机关和某些社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为学生创造条件,让留学生获得校外住宿的许可,保障学生住宿安全,从而克服制约部分高校留学生规模发展的住宿瓶颈问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为留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等。

总之,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医学自费生教育市场竞争中,医学高等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在招生、管理中积极引入市场营销观念,切实注重和满足来华留学生市场需求,科学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拓展市场份额,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从而进一步拓展自费医学留学生市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第4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次要劳动力市场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03-02

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1996―2006年这十年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了将近4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60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均将达到700万。伴随着持续涌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笔者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与其他失业人群不同,他们的失业并非因为无业可就,其中很大部分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而“自愿”失业的。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1971年,多林格尔(P.Doringer)和皮奥雷(M.Piore)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1]。该理论把整个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primary market)和次要劳动力市场(secondary market)。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工资水平较高、工作环境优越、企业培训良好、晋升机会多等;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企业规模一般不大、工资水平较低、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培训、缺乏内部晋升机制等。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赖德胜(2001)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可以按照户籍制度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也可以由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特征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与中小城镇劳动力市场[2]。本文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标准是按照其工资差别来定的。由于劳动力就业具有“逐利”的特性,其他条件,如工作环境、企业培训等都可以看成是工资的函数。因此,主要劳动力市场对应的特点就是高工资,次要劳动力市场特点就是低工资。对于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劳动力市场必定是他们就业的首选。但因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数量的限制及自身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顺利地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大多数人不得不被“分流”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无论是企业的性质还是工资水平都与大学生的预期有较大差别,一部分大学生会主动放弃工作机会,从他们主动选择失业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失业可以归结为“自愿性失业”。

二、高保留工资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一开始就对工资水平有个预期,该预期称之为“保留工资”。大学生要找的职位所提供的工资不能低于他们的保留工资。如果找到职位的工资高于保留工资,就接受工作,否则就继续搜寻,直到找到不低于自己的保留工资为止。按照该理论的描述,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是因为过高的保留工资。根据Trendence与GTI Media联合的《2010年中国毕业生最佳雇主调研结果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毕业生每月工资期望值为4 379.5元,其中男生为4 700元,女生为4 100元。另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10届大学生毕业后半年月收入实际为2 479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期望工资和实际收入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己工资的期望还是普遍偏高的。大多数的大学生失业是由于雇主所提供的工资低于他们的保留工资,使大学生放弃了现有工作而继续搜寻。在此要说的是,大学生保持较高期望工资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并不是盲目的,他们保持较高期望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必然反映[3]。笔者以为,大学生高期望工资也可以解读为高等教育市场化后高学费的一种反映。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描述,读大学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人希望在将来获得一定收益回报的。我们用Q表示大学生预期净收益,TR(w)表示预期工资,也就是保留工资,TC是上大学的全部费用及其机会成本,个人预期净收益Q就可以表示为:

Q=TR(W)-TC

如今,随着高校学费TC的增长,为了保持将来预期收益Q不变,大学生必定会提高自己的保留工资TR(w),不断上涨的学费也一次次地逼近人们的承受极限。根据2005年有关数据显示:大学4年收费约2.8万元(三本、艺术、医学类专业收费更高),相当于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①当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 493.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 254.9

元[4]。一路高涨的学费,使越来越多的家庭负债累累。仅仅是作为“沉没成本”的学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再加上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后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作用减弱而引起的不断加大的人力资本投资,各种各样的考试费、辅导费、考证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保留工资。

为了找到自己心中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要加大搜寻的范围和强度。不同大学生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与家庭背景,面对的约束条件也不尽相同,高保留工资会改变他们工作搜寻的方式。逐渐拉大的保留工资与市场均衡工资差距会扩大自愿失业的人群范围,同时也会加大他们搜寻工作的难度[5]。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毕业生做的实证分析得出:大学生平均工作搜寻时间为4个月,伴随期望工资的上升,大学生工作搜寻难度会增加,搜寻时间也会延长。

三、次要劳动力市场“逆向选择”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于1970年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一文,对“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旧车市场”上,卖方之所以能向买方推销次品,是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作者指出,在一个“旧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好车”和“坏车”,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理性的个体。卖者对自己汽车的情况十分熟悉,而买者不熟悉,但是买者对市场上价格分布非常了解,他知道自己存在一定概率买到“好车”,也存在一定概率买到“坏车”。处于谨慎的考虑原则,买方每次只愿意支付市场的平均价格,而不愿多出。长此下去,越来越多的“好车”就会自动退出市场,只剩下越来越多的“坏车”留在市场上,形成了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我们可以借用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次要劳动力市场。②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用A1=2 000表示高素质的大学生,A2=1 000表示低素质的大学生。市场上有大量的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大学生对个人能力非常熟悉,但招聘企业不熟悉,招聘企业只知道该市场上平均劳动力素质分布和工资水平。当双方信息完全的时候,劳动者就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获得相应的工资,如W1=2 000(高素质),W2=1 000(低素质),但现实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招聘企业处于保守的策略,只愿意支付市场的平均工资来雇佣大学生,即W=1 500。这样一来,那些高素质的大学生就会逐渐退出该劳动力市场,只剩下那些相对低素质的大学生留在市场上。

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劳动力市场出现的特殊情况:一方面,大学生不断抱怨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太低;另一方面,企业也在发愁招不来高素质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不满意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或不愿意在该劳动力市场上被当成“低素质”劳动者而选择了离开,加入了自愿失业的队伍。

四、结论及对策

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过高的保留工资拉大了与实际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差距,造成了较大的心里落差;二是次要劳动力市场不能按照劳动者的实际能力支付工资,普遍偏低的市场均衡工资又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大学生在该市场上自愿选择失业,而企业又招聘不到优秀的大学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次要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最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建立起“统一、高效、透明”的大学生人才交流中心,通过及时的信息,使大学生偏高的保留工资回归到合理水平,逐渐缩小与市场均衡工资的差距,缩短工作搜寻时间、降低搜寻难度;另外,高校与企业要加强合作与沟通,增强企业灵活用工机制和工资支付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次要劳动力市场“逆向选择”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Peter B.Doeringer,Michael J.Piore.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Vol.25,No.2 (Jan.,1972).

[2]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3]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2).

第5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ensen和Peter O. Christensen创建的一种理论研究方法体系:通过阐述一组抽象的概念,使用大量通俗例子做支撑,旨在辨别“做会计”的实质原因,提出了“会计是使用估价语言和代数式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的结论。他们倡导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分析式研究”,与实证研究一起成为当代会计研究的两大主流。CPA审计报告由规范的标准化专业语言和基本概念组成,经由“公司财务报告供应链”传导到资本市场,理应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不同。现实悖论是:使用者和投资者决策往往不依赖于审计意见,股票价格变动趋势与审计意见不一致甚至无关。“CPA审计报告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含量,借鉴“分析式研究”方法解析其中蕴含的信息含量,厘清其逻辑结构关系,甄别其形成机理”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Shank,Murdock和Dillard(1977)、Finnerty和Oliver(1981)研究发现,收到保留意见的公司在审计报告披露后其系统风险的平均值和方差有了明显增加,说明投资者在保留意见被披露后提高了对公司系统风险的评估,市场对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做出了负面反应。Michael Firth(1978)测试了英国“保留意见”的信息含量,发现投资者能对因不同原因出具的保留意见做出不同的市场反应。Chow和Rice(1982)也测试了保留意见与非正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被出具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Elliot(1982)研究了1973~1978年间美国145家上市公司收到保留意见后的市场反应后发现,市场早在保留意见公布45周之前就对其做出了显著的负面反应。Dodd等(1984)选择了1973~1980年间首次收到保留意见的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审计报告公布前后5天存在着细小的负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且不显著,在公布前6个月的时间内,累计非正常收益率达到-8.9%且显著,并在不同的样本组中均存在着这样的负反应。

LaSalle和Anandarajan(1997)研究了银行信贷经理在信贷决策中对因诉讼和持续经营原因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反应,发现信贷经理在面对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时减少了贷款意愿,调低了该客户还款能力的评价、调低了该客户改善盈利能力的评价、调高了可能贷款的边际利率。Dopuch(1986)、Loudder(1992)、Frost(1994)、Chen(2000)等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审计意见具有决策有用性,审计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审计具有传递客户特征的信息功能,市场对审计报告意见反映显著。

在审计报告形成机理研究方面,以毕马威Business Measureme

nt Process(BMP)、安永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Template(BEAT)、普华永道PwC Mehtodology、德勤“AS/2”等“四大”(Big 4)为代表,提出了基本原理大致相同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倡导以风险全面识别、评估和控制为导向,综合考虑重要性、独立性、职业谨慎、审计抽样程序、审计证据等基本概念因素(本研究称“信息含量因子”)后出具CPA认为恰当的审计意见。西方经典审计教科书如Auditing:Assurance & Risk(W. Robert Knechel)、Audting:AnIntegrat

ed Apporoach(Arens & Loebbecke)、Auditing and Assurance Services:A Systematic Approach(William F. Messier,Jr.)、Auditing:Concepts for a Changing Environment(Larry E. Rittenberg & Bradley J. Schwieger)、Miller Auditing Procedures(G. Georgiades)、Student’s Manual of Auditing(Diane Walters & John Dunn)在论述CPA审计报告形成方面,重在单项、分章节论述“信息含量因子”的含义及其应用,内容分散,忽视了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归纳出如何依赖这些“信息含量因子”形成审计报告的路径。

(二)国内研究现状 李增泉(1999)以上市公司1993~1997年度的审计意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年报公布日前后的市场反应,力图从实证角度对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做出分析,发现“标准无保留意见”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在年报公布前后有不同的市场表现,审计意见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反应,但投资者并未对其进行严格区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在年报公布前后的反常表现以及被连续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在年报公布日仍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远非“半强式有效市场”。

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2001)利用1999年和2000年34家出现事务所变更的上市公司组成研究样本,同时随机从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中抽取34家公司组成一个控制样本组,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之间的关系。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前一年度的“不清洁”审计意见变量成正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清洁”审计意见本身是导致我国资本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基本原因。李爽、吴溪(2001)利用1997~1999年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研究期间内发生了审计意见严重程度减轻的审计师变更,审计师规模更可能发生由大到小的变更。耿建新、杨鹤(2001)发现,被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比未被出具过的更易变更会计事务所,变更后,其审计报告中标准无保留意见显著地多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宛燕如、高文进(2009)曾对审计意见形成过程进行归纳后描绘了流程图,但是不够明晰具体。我国CPA全国统一考试教材《审计》、《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借鉴了西方风险导向审计的框架结构,对审计报告的形成机理阐释也比较宽泛。

国内外研究结论形成鲜明对比:国外CPA审计报告传导到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信息含量”,对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而我国CPA审计报告传导到资本市场,反应不强烈。笔者认为:西方CPA职业界面临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如安达信案例)和严厉的监管措施(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不得不注重操守,职业谨慎非常强,审慎执业。我国具有特殊的人文社会关系国情,CPA个人素质和职业操守都远非可比,于是上市公司依靠更换事务所达到“购买审计意见”目的,CPA也为应付审计市场的激烈无序竞争,迎合委托方提供虚假或“刻意修饰”后的审计报告,双方互相默契配合,“信息含量不高”在所难免。另外,由于我国投资者大多数非专业人员,自我保护和风险意识差,法律不完备和政府监管不严厉,也在另一方面纵容了CPA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低”这一现实。

本文采用采用“分析式研究”方法,结合分析CPA审计报告所包含的基本审计概念体系及其逻辑联系,揭示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原理,描绘CPA审计报告形成机理的路径图,提出了富有新意的改进建议,在理论上开拓了一片研究新领域;实践中有助于CPA审慎撰写审计报告,便于监管者和投资者直接对照,对利益相关者正确理解审计报告的丰富内涵,政府加强监管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基于“信息含量观”的CPA审计报告传导及其形成机理

(一)主要内容 基于“信息含量观”的CPA审计报告传导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我国CPA执业准则体系和证券市场的建立发展过程为线索,按照“1992年证券市场建立前”、“1992-1996年独立审计准则实施前”、“1996-2003年审计报告准则修订前”、“2003-2006年新CPA执业准则前”、“2007年实施新CPA执业准则后”等5个分时段收集CPA的审计报告,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含量因子”演进历程,解析其相互内在逻辑联系等重要信息分布;(2)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同意见类型审计报告,以“信息含量因子”作为研究的假设变量,以市场反应指标(如投资收益率)为因变量,构建关系模型,实证分析各“信息含量因子”对股票价格变化和投资决策者的影响;(3)归纳并描绘CPA审计报告形成机理路径图:以风险导向为总揽和指向,独立性为灵魂和首要要求,职业谨慎和重要性判断贯穿审计过程,经过“全面识别评估并控制风险――执行抽样审计程序――判断审计证据充足性――最终风险衡量”过程,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类型并出具审计报告。

(二)基本思路 在选择一定数量、范围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我国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基础上,搜集CPA审计报告,采用分析式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条路线并行。先分析CPA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描绘其形成机理路径图,再以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因子作为假设变量引入构建模型,通过Eviews软件分析各因子对股价和投资者决策影响,得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状态的结论。最后,结合审计报告的形成机理路径图和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改进我国CPA审计报告的建设性意见。如图1所示。

(三)方法与重点 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1)问卷调查、实地调研;(2)分析式研究,提出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观”体系;(3)实证研究,检验CPA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对股价和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效应。研究重点:以通俗案例和基本概念阐释CPA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因子”内在逻辑联系、绘制审计报告的形成机理路径图。

三、结论

(一)基本观点 一是我国CPA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不足,对股价影响、利益相关需求者决策价值不大;二是可理解性和明晰性是CPA审计报告的特点和首要要求;三是CPA可以在漠视风险前提下出具任何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时,由于调研工作量大,获取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手信息并进行归纳。

(二)相关建议 首先,可以相应引入“分析式研究方法”构建CPA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观”的理论体系;其次,绘制CPA审计报告形成机理路径图,具体可参考图2所示 ;最后,在CPA审计报告改进方面,可适当增加重要性(特别是数量方面)的信息含量。

[本文系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科研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陈汉文:《审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3]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4]Ross L. Watts & Jerold L. Zimmerman: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 Hall,Pearson Education,Inc,1986.

[5]John A. Christensen & Joel S. Demski:Accounting Theory:An Information Content Perspective,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3.

[6]Christensen P. & G. Feltham: Economics of Accounting: VolumeⅠ(Information in Markets) ?2002 and Ⅱ(Performance Evaluation)2005,Kluwer Inc.

第6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留学回国;高校科研激励;因子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先后下发多个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政策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再次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作为讨论重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13年末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1],并在2014年的工作计划中再次提出“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要求[2],突出了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2014年11月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中指出,回国人数占同期出国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但回国留学人员的质量凸显出两大问题:高学历人才稀缺、职业选择与国内脱节。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加大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但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设想。高学历人才稀缺和职业选择与国内脱节将直接降低归国人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国内部分学者对留学归国人员做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吸纳归国人才有重要作用。但多数对留学人员归国原因、就业期望等方面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结论不够细致,难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基于此,本文通过结合现有文献,筛选影响回国人数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挖掘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隐性因子,对激励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3]。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正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4]

人才回流以经济要素为内因、以市场为导向[5]。众多研究表明,知识分子的兴奋点主要是竭尽所学,充分实现个人价值[6]。留学回国工作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社会声望、更多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满意度也较高[7]。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留学人员的归国将对我国人才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一方面体现在留学回国人员学位层次集中在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在现有高学历导向的用人机制下不具备显著优势,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就业环境更加严峻;另一方面体现在留学回国人员所学专业和我国市场需求不匹配,留学回国人员往往选择相对热门、薪酬较高的专业,大量回国使得人才供应过剩,同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相关研究表明,过半数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高校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具备一定的就业优势。我国高校偏爱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学历知识分子,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缺乏留学经历的本土博士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用人需求。第二,高校工作环境较好,福利措施相对完善,工作稳定,没有企业过严的绩效考核、裁员机制,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较为舒适的物理环境。第三,专业对口。高校引进人才通常与其所学专业相匹配,并为其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如提供各项科研基金、竞赛机会、研究团队合作及交流机会,使回国人员“人尽其才”,实现自身价值。回国人员的高校工作期望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有助于提升学术起点、推动学科建设、造就学科带头人、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繁荣国际学术交流。[8]

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三方面质疑。首先,留学回国人员科研水平有限。据调查,回国工作和服务的留学人员大部分是非科研人员或不直接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优秀科研人员在其中所占比例甚少[9],不能满足高端人才市场对科研人员的需求。其次,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目的功利化。任职或挂职者应具有强烈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愿意,根据自身优势和国内人才需求情况报效祖国[10],但受西方文化影响,目前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的目的多有变味,更多的是在乎个人利益得失,而非学以致用。再次,有真才实学的留学回国人员鲜有“长袖善舞”的舞台。“海归”中的精英往往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科研技术,并期望在国内发挥所长、有所成就。运用国际一流科研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时间,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足够的宽容与耐心来培育高端科研成果[11]。因此,造成大量的留学回国人员水平有限,抱着功利化的目的,寄希望于海外学历能找到高薪体面的工作,而仅有的小部分精英却没有适合的平台与环境展现才华。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明确影响留学人员回国的因素,解决如何协调未来回国人数不断增加与我国就业市场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问题。大多数学者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受调查样本的限制,其结论本身过于宽泛,结论的有效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证实。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确实会吸引大量留学人员回国,但是具体哪些因素对留学人员吸引力更大则无法做出解释。因此,笔者借助因子分析定量法对上述问题做出更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数据库“国家数据”,以中国1949-2013年的数据为范围;考虑到定性结论、国家调研指标的年份范围以及分析的精确度,选择46项涵盖宏观经济、工资福利、教育科研等领域重要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依因子分析要求[12],因子需由原有变量的信息重叠部分提取和综合而成,因而要求原始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基于此,我们需要对所选指标进行以下三个步骤的筛选,将所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1)(考虑到篇幅原因,仅保留回国人数的相关系数大于0.5的指标)。首先,删除低相关指标,从中剔除和留学回国人数相关性不高的指标,如“工业企业单位数”“医疗卫生机构数”等。其次,删除误导性指标,误导性指标是指该指标相关性高但回国人员参与度低,通过对参考文献重点关注领域的整理,本文剔除“第一产业增加值”等误导性指标。再次,删除存在包含、平行性质的指标,为了避免因子之间重合度过高导致因子分析矩阵正定性判断失误,本文剔除与回国人员相关性高,但存在包含、平行关系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

经过对50余项指标的筛选和剔除,本文最终选取10项指标:出国留学人员、研究生毕业人数、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普通高校生师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此部分指标与留学回国人数存在较高相关性。同时,各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无明显包含、平行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基于相关系数矩阵选取的10项指标,我们利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来验证候选数据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检验发现,KMO检验值为0.814,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小于0.05,故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

在尽可能不损失或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因子,这几个因子应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的信息。通过公因子方差分析,发现10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的共同度大于90%,仅有一项指标的共同度略低于85%,为79.2%,说明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理想(见表3)。

根据表4初始因子解的情况,可以看出有两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度为79.496%,说明该因子包含了绝大多数的信息;第二因子作为补充,使累计解释度达到了94.946%,说明这两个因子已经非常好地解释全部变量的主要信息。结合图1折线的斜率,在第二个点处明显趋于平稳,说明两个因子解释的效果很好。

通过表5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对两个因子进行定性描述:第一个因子涵盖全部高校、科研指标,将其称为“研究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涵盖各产业就业人员情况,将其称为“就业因子”。这说明,与留学回国人数相关的因子主要是高校科研吸引力和对劳动力的需求。

五、结论与启示

结合经济发展、教育科研等指标的年度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回国人数骤增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我国高校科研力量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对优质劳动力的需求。从因子分析的结果上看,高校和科研投入指标归为第一因子,说明高校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的重要因素。在已有研究文献中,多数研究者将高校作为吸引留学人才回国的重点因素来研究。

但是部分研究者也指出,高校科研存在对科研成果孵化耐心不够、科研环境不被认可、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留学归国人员对科研的态度略显怠慢,以及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存在功利化倾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对科研的重视不够。在我国高校,众多职称、荣誉评定以教师发表的论文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其科研精力。有限的科研经费、项目结题时间,很难支持需要长周期的高端、创新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海归”对科研的积极性。目前,高校用人机制依旧看重学历学位、,无法深入考察教师真实科研水平,容易造成部分“海归”“华而不实”。面对逐渐形成的归国潮,在充分了解影响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的因素下,应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应对、促进留学回国人员理性择业。第一,政府应搭建留学回国人员交流平台,创造更多的留学回国人员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机会,为其创建更多的科学研究平台,营造公平、公正的聘用环境。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公正、完善的用人体制和项目评估手段[13],以网罗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强化高校科研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三,健全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及人才引进审核机制,对于高端科研成果的孵化,应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时间,在薪酬福利上有所区分和倾斜,加大高端创新科研成果在职称、推优评选中的比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教人厅[2013]7号)[Z]. 北京,2013-1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人厅[2014]1号)[Z]. 北京,2014-03-12.

[3]林琳,孟舒.中国智力回流动因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9(17):94-95.

[4]陈怡安,杨河清.海归回流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实证[J]. 经济管理,2013(04):82-93.

[5]石凯,胡伟.海外科技人才回流动因、规律与引进策略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02):23-26.

[6]陈昌贵,阎月勤.我国留学人员回归原因与发挥作用状况的调查报告(二)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06):13-19.

[7]王东明,张文霞.留学回国人员的职业发展优势分析――以科技工作者群体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12):117-122.

[8]楼晓玲,陈昌贵,高兰英.我国高校留学人员回国后发挥作用状况与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3) :89-97.

[9]肖利,汪飚翔,张岩,朱斌.对我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政策的另类评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0):90-94.

[10]明兴建,逄丹.留学教育目标的实现――鼓励优秀留学人才回国任职和挂职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03):59-61.

[11]陈何芳,冯洁.公派留学回国政策的改进:基于回国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J].高校教育管理,2012(05):45-49.

第7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保定市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多,不同地域,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保定市不同地域农村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以便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保定市不同地域(经济发达或不发达)农村留守儿童。

2.2研究法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方面的论文、论著,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需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数据,运用SPSss.8.0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3.研究结果

3.1不同地域留守儿童体育课开设情况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应在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应在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初中每周应开设二节体育课。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域,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数符合《新课程标准》,经济欠发达地域仅有29%的学校基本符合要求。主要原因,发达地域,领导不重视,追求升学率等;欠发达地域,缺少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缺乏。

3.2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通过对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调查表明:经济发达地域,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戏等体育活动为主。欠发达地域,以打沙包、踢毽子、弹玻璃球、、跳皮筋等活动为主。

3.3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

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51.4%的留守儿童与同学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8.3%的儿童个人单独活动,有20.3%与兄弟姐妹在一起活动。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差异不大。

3.4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

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就是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可以反映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域有一定差异,经济发达地域,每周1次,占3.4%;每周2次,占25.1%;每周3次,占37.3%;每周4次,占24.4%。经济欠发达地域,每周1次,占8.2%;每周2次,占42.8%;每周3次,占26.7%;每周4次,占22.3%。

3.5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

留守儿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段,不同地域差异不大。下午的,占54.3%;早晨的,占25.1%;晚上的,占12.5%;中午的,占8.1%。大部分农村下午放学时间较早,一些留守儿童放学后,便与同学在一起参与体育活动。

3.6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调查表明,不同地域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不明显;时间比本在21-30分钟,占33.1%;31-60分钟,占30.3%;60分钟以上,占35.5%;20分钟以下,占11.5%。

3.7留守儿童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

调查显示,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对所在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有一定差异。发达地域,体育课十分满意的占36%;基本满意的占46%;不满意的占18%。对学校场地器材十分满意的占37%,基本满意的占44%;不满意的占19%。欠发达地域,十分满意的占18%;基本满意的占47%;不满意的占35%。对学校场地器材十分满意的占19%;基本满意的占46%;不满意的占35%。

4.结论建议

4.1结论

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体育课开设情况、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有一定的差异。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查体不显著。

4.2建议

第8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留学教育 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H113.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国际教育服务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逐年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近年来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其中,留学教育服务又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教育的国际化,我国必须加大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开发国际市场,让我国可以在世界的教育竞争上有立足之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对于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从未停止,不过所用的数据时间都比较久远,也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我们应该用新数据来分析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手段。

2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现状

2.1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从出国留学的人数来看2009年的出国留学人数在23万左右,到了2010年就增长了近6万人。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出国留学的学生对队伍逐年壮大,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从来华留学的学生人数来看,1978年第一批留学生进入中国,到现在来华留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也张显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2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结构

(1)我国出国留学生的分布结构。

我国出国留学生总体来说呈现着“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大分散就是我国我国教育留学服务贸易分布于全球,大约有一百多个国家。而小集中是指我国留学生大多集中在几个欧洲的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德国、英国等等。

(2)来华留学生的分布结构。

每个国家都有来华留学生,其中多是亚洲国家的学生。而随着近年来国家的进步发展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和数量都呈现着逐年增长的态势。

3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关分析

人们对于国际竞争力有着两种不同的定义,广义上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的市场上出售商品的能力,即市场占有率。而狭义的国际竞争力则被定义为国家在全球经济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将各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即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

市场占有率是国家的教育服务出口额与世界教育服务出口额之间的比值。市场占有率体现的是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

经过总结我国以及几个发达国家几年间的有关留学教育服务贸易资料不难发现,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过近几年我国已经将这种差距逐渐缩小。

4如何提升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

虽然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这对于我国来说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机遇,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遇,让我国的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1)我们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改善来华留学生在我国分布不均的问题,不仅仅是亚洲各国的学生,我们还应该增加其他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人数。此外我国的教育机构的国际营销还有所欠缺,还不够主动。因此我们应该向这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国家去借鉴经验,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加强我们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逐u扩展海外办学,我国各个学校的招生信息。也可以与国外的教育机构或者学校联合办学等等,争取到一切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机构提供发展的机遇。

(2)要想真正的提升我国的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不仅仅要加大宣传,更重要的是应该提升我们自身的硬件实力。一些发达国家对此的策略是形成自身的优势,即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对于我国本身来说,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有我们自身的优势,例如历史、语言、中医等等。我们应该根据我们本身的优势,创造具有特色的中国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华学习。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与国际接轨,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要有中国特色还要有国际化。

(3)完善我国的留学生奖学金制度。之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基本都是自理,很少有高额的奖学金。因此我国就需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借鉴国外完善的奖学金制度,增长奖学金金额和名额,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

5结束语

通过对于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有关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我国的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勇.论我国早期留学教育在中国科技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7).

第9篇:留学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出国留学 大数据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30-01

近年来,国际上的留学活动越来越频繁,中国也出现了"留学热"、"归国热",这同中国多年来实施的留学教育政策密切相关。2010年中影中视信息科学研究院的一次高中校园内的随机调查显示,如果有免费的出国留学机会,有93.4%的在读学生愿意尝试;但是在目前状态下,只有2.7%的学生有在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打算。也就是说,出国留学的市场潜力巨大,牵扯到的人群基数众多,属于大数据的范畴。今天,我们不考虑如何开发出国留学市场,而谨就出国留学大数据构建策略问题进行一些策略分析。

1.SW分析

因为目前项目还处于整体规划阶段,所以,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体现尚不明显。

(1)内部优势(S)

因为出国留学数据的海量存在的客观性,导致我们已经存在了这样一个足够庞大的信息流,这个信息流的数据,只要进行合理的汇总,就可以形成出国留学的大数据。

目前大数据管理的技术也已经非常的成熟,这也是大数据的一个内部优势。

(2)内部劣势(W)

因为目前该项目还处于规划阶段,所以,启动资金的筹备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相关渠道的搭建也是一个重要工作任务。我们内部团队搭建方面,如何获得足够健全强大的团队,是我们在规划初期必须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说,因为本项目还处于完全空白阶段,每一项筹备工作都亟待进行,这些工作压力和不确定性,是项目最主要的内部劣势。

2.OT分析

(1)外部机遇(O)

目前来说,关于留学的专业网站非常多,专业机构也非常多,这些网站和机构的数据流量,完全能够支持大数据的建设。

因为很多学生,对于留学方向的决策,留学机构的信用保障等具体问题都处在彷徨阶段,所以亟待这样一个大数据对他们的人声决策提供指引。这是大数据的最大市场所在。

(2)外部风险(T)

数据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受到机构资质的影响比重较大,如果没有国家一级社团甚至国家部委的授权,大数据的销售工作就会面临很严重的考验。因为在目前我们国内的人们,还是对官方数据比较信任,如果本数据不能并入官方数据,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取比重,甚至出现人们宁肯不要大数据也不购买数据的现状。

大数据的主要客户是各门户网站及留学专业网站,以及留学机构。门户网站和留学专业网站希望得到的是网民对于出国留学主要机构及学校的口碑评价数据,以及每年这些留学机构和学校的学生流量数据,以提供给网站浏览客户。而留学机构更希望得到的是学生数据。学生数据部容买卖,所以,仅仅可以采用广告的方式为留学机构提供相应数据的服务。

另外,大数据希望通过各门户网站、留学专业网站、留学机构协助收集相关数据,这就牵扯到一个双向计费的问题。也就是说,留学大数据的甲方客户同时也是乙方供应方,项目仅仅起到对数据的管理职能,因为管理利润的压缩带来的风险,是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3.构建矩阵

4.SWOT策略总结

(一)渠道工作

(1)项目的筹备初期应当对公司的融资、采购、销售、人才、资质等各类渠道的创建和维护工作制定周全的合并计划和分列计划,实行公关人员专人专项负责制,对相应渠道进行全面的构建和维护。因为大数据工作的渠道维护是核心工作。

(2)利用成型技术和类似企业管理经验,对于项目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形象包装、硬件部署等工作,要制定详细的计划,逐一专人负责筹建。

(3)严防数据泄密,因为数据安全是大数据产品的核心原则,如果发生了产品的数据泄密事件,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生存。

5.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留学人员的迅速增加,留学筹备和构建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出国留学的大数据构建策略。通过全面的SWOT分析,我们知道了项目筹建的流程和要点,这对我们进行相应的储备和构建工作起到了理论指导的工作。为我国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海峰.当代中国留学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11-01

[2]谢冀蓉.高校大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动机和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2-10-01

[3] 苏一凡.中国出国留学研究述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