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第1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变局;新机;来华留学管理;后疫情时代

一、引言

在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高校要努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培养全球精英。”[1]如今全球局势处于百年未有的变局,国际格局正面c临挑战,世界治理体系也在悄然发生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分析当前来华留学形势并把握好来华留学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并对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配合国家整体外事外交的责任。

二、近年来华留学工作情况

(一)来华留学人数逐年递增,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事业发展迅猛,来华留学人数逐年呈递增趋势。截至2019年我国来华留学人数已达51.49万人,就读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比2018年增长4.62%,其中学历生总数28.1万,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4.57%,同比增长8.85%,生源学历层次不断优化。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主要集中在亚洲,之后依次为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国内生源分布呈现东部占优、中西部增幅明显的特征,国际学生超过万人的省份共有16个,其中东部省份占2/3,增幅超过15%省份共有6个(贵州、河南、广东、安徽、山西和天津),其中4个为中西部省份,生源国结构逐步合理。

(二)各级各类奖学金引领作用日益显著

奖学金是提高生源质量、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例,2019年共有6.6万来华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12.83%,比2018年的比例4.78%大幅提升。此外,省市级、校级、企业赞助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都在吸引和鼓励国际学生来华就读、涵养生源、培养知华友华国际学生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来华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近几年国家不断建设健全政策法规体制,自2017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2017)、《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2018)、《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入境和居留许可审查办法》(2019),同时修订完善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工作管理办法》。此外,有关来华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系逐步成型,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外交、公安、移民、卫生等多领域联合规范管理,加强对一线人员和主管负责人的培训,为来华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保障及政策指导。

三、来华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国际环境更趋严峻

受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经济态势发生了改变,加上部分境外媒体负面言论煽动,我国外交面对压力加剧,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3]。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需要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谐共生的高度下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助力我国外交突围。

(二)舆论环境日益复杂

自我国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工作以来,对国际学生的招收标准以及留学生入学后的超“国民待遇”一直被社会大众和媒体关注。如今媒体发展带来传播方式重大变革,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舆情容易短时间内发生。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国际化和留学生规模而降低国际学生入学门槛,忽略生源质量的审核;部分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宽松、不作为,来华留学生享受超“国民待遇”;来华留学奖学金补贴过多及申请奖学金造假等。舆情中反映的问题也体现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制度和管理问题亟待有效破解。

(三)后疫情时代教育转型的直接影响

受全世界肺炎疫情的影响,来华留学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包括招生录取难度加大,生源大幅缩水等。在后疫情时期高校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学生培养难度加大;部分在华留学生对出入境和卫生防疫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在华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协调好以上教学和管理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近期高校做好留学生教育的关键。

四、高校来华留学工作改进措施

2020年5月,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亲切关怀,为下一步发展来华留学事业、加强优秀国际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4]。在新形势下高校来华留学工作应当因势而谋,主动创新,开创新局面。

(一)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依规提升管理水平

大部分高校关于留学生的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缺乏面向留学生特殊情况和趋同化管理协调平衡的政策体系。这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统筹,遵循当前来华留学生培养规律及高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制度,形成覆盖来华留学各个环节的闭合政策链条。在学校层面,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为“一生两院”,即由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处作为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同时各个相关教学学院负责留学生各个培养、教学环节等;这就增加了信息共享难度,造成了部门间沟通和交流的障碍[5]。全校需通过顶层制度建设,进一步建设有效、科学的沟通机制;通过有效发挥合力作用,使得留学生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切实有效地做好来华留学生的各项培养和管理工作。

(二)坚持质量为先,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2018年9月,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质量规范文件相继出台,来华留学教育已走向规则治理[6]。建立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高校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保证国际课程教学质量和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7]。在今后的来华高等教育工作中,如何搭建更完善的质量标准框架体系,细化质量认证标准,建立本科入学考试制度和研究生入学申请细则,强化高校问责机制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三)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信息化建设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由于技术、权限等方面的制约,学校在执行政策时无法辨别学生提供信息的真伪。学校不具备辨别证件真伪的专业手段,对于申请者的护照、签证、出入境记录等材料,只能根据经验辨别,难以完全精准识别造假的申请材料,且学校无法强制学生提供某些个人信息。今后应考虑加强部门配合联动和信息化综合治理,由指定或委托的官方机构负责审核申请人身份并通过高校特殊快速通道向出入境机关申请获取申请人信息,实施来华留学安全前置审核机制,加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审核力度,协助维护我国公平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来华留学氛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高校应始终坚持

“人才强校”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采取招贤纳士与自主培养结合,建立国际课程师资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国际课程授课师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此外,应当注重对学校特色专业和针对各校自身留学生特点,特别是应当建立完善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特色课程和留学生特色活动资源库,以及校际共享课程、跨校选修等联动机制,有力保障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推动工作的发展。为做好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学校应重视留学生管理干部和国际学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留学生管理干部和外事队伍的培训,每年定期举办管理政策、管理基本功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留学生管理队伍的大局意识、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往能力;打造年龄结构合理、语言能力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为来华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的来华留学生管理

当前国外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首先,对于境内留学生应坚持属地化管理,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留学生管理干部应及时梳理校外留学生的具体居住地址,加强对学生进行社区防疫政策、疫苗接种等重要防疫通知和防疫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其配合学校、社区做好防疫工作;定期与学生一对一联络,关心学生身体状态及居住地的情况。对于身处境外的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及心理变化,尤其注重疏导毕业年级学生的焦虑情绪;做好新生的招收录取及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同时,应当要求管理干部实时关注外事部门的最新入境政策,研判全球国际留学生流动的趋势性变化。在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培养方面,高校应思考如何化危为机,将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结合线上教学经验,建立各培养环节的稳定协调管理机制;并通过“互联网+”课程建设,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资源实现永久存储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优秀课程资源平台化、共享化,加强校际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总结和讨论

第2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70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比例居高不下。仅以我地任家桥村小为例,该校小学班5个,教师8人,小学生共有89人。全校89名学生中,其父母外出经商、务工,父母病故、离异,学生由公婆、亲友代管的“留守儿童”多达68人,占学生总数的76.4%;单亲外出的学生10人,占学生总数的11.24%;双亲在家的学生仅11人,占学生总数的12.36%;“留守儿童”68人中,靠祖辈监管的64人,占“留守儿童”的94.12%;靠亲友监管的4人,占“留守儿童”的5.88%。近年来,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我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留守儿童”性格缺陷,人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其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失望、孤僻、敏感、胆小等。

第二,家长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的学习,造成“留守儿童”的厌学,很多学生学习成绩滑坡大,学习成绩差。

第三,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缺乏监护人的有效监护,有的“留守儿童”不良嗜好增多,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中违纪行为趋多。

第四,由于代养人文化素质低下,缺乏家庭教育技能和方法,使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走上了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两个极端,造成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孝敬老人,好逸恶劳,自私放荡,品行恶劣,道德品质差,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道德发展的严重危机。

2 我校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有益探索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好“留守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学校党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了每周有研究、有布置,平时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年终有考核。学校狠抓了班主任工作,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每期开学学生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双方的外出务工情况、“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通讯联系方式、方法等进行登记造册,从而掌握了“留守儿童”有关信息,便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2.2 建立规章,落实责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第一,我们坚持了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制度。每学期,学校分季度召开两次“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组织监护人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指导教育方法,交流教育经验,交换“留守儿童”在校内校外的思想、学习、生活、表现等意见,使学校和监护人双方充分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二,落实了“留守儿童”的定期家访制度。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按学校规定对“留守儿童”每月家访一次。通过家访,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发现其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发现其缺点及错误等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和科学的引导,使他们能健康幸福的成长。

第三,对“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学校实行了包干负责制。学校将各班“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包干到教师人头,制定教育目标,并登记造册,学校定期检查教育效果,通过对学困生的重点教育,重点帮助,突出了重点,促使学困生转变,使其不断进步。

第四,落实了考核奖惩制度。学校每期期末,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逗硬考核,分项进行量化评分。每期考核后,及时总结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中成功经验和不足,表彰“留守儿童”中的品学皆优的学生和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优秀监护人。对工作无进展、教育效果差的教师和监护人,学校与其共同查找原因,并对症下药,立足不放弃每一个“留守儿童”,使其共同前进。

2.3 切实加强团队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结合实际,切实开展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

第一,学校少先队总部和团支部写出了《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和《致“留守儿童”的一封信》,信中体现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并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提出了要求,对监护人明确了职责,要求履行好监护人的义务,担当起监护人的责任。

第二,针对“留守儿童”中的特困生,学校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全校师生积极为特困生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解决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第三,针对“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的互助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了解,弥补了亲情的不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针对“留守儿童”中有的行为不良和个性强、脾气怪、不孝敬长辈、自卑孤僻的个性特征,我们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学守则、守规范》活动和“五心”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使有不良行为和性格缺陷的学生改正了错误,规范了行为。

第五,针对“留守儿童”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我们坚持开展了“遵纪守法”、“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我们坚持上好朝周会课、品德课、法制教育课和心理健康课,使学生受到了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2.4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教育和管理好“留守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协调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我校领导经常到新区党委、政府和社区去汇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一起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新区党委、政府、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新区领导、部门领导通过各种节日以多种形式慰问“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生活上得到了关爱,心灵上得到了温暖。

第3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校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为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加强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当前研究的新课题,经过摸索,笔者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法制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法制观念,又要树立服务意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象征。在一个国家内不管什么人都应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遵守中国的法律是我们包容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底线,任何人不能突破。因而要注重对留学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法律,同时也要求我们管理者依法管理。为此,除了国家和地方领导机关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外,学校也要依据法律,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有关留学生管理方面的各种规则、章程和制度。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道德理念。因此,在执行和认可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做好宣传、讲解和沟通工作,使留学生认识到所有制度的建立均是符合中国国情且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使其能够自愿接受。

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能够保证规章制度的公正公平的执行。对留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酗酒、晚归、吵闹、浪费水电等行为要及时加以劝阻和制止,对破坏学校公共设施、打架斗殴、偷盗及其他违法行为要进行严格地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要上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让留学生感觉到管理井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秩序。

在工作实践中感受到,对留学生的管理除了用法制、校规校纪来管理和约束外,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为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外国留学生的需求,留学生管理者应坚持“外事无小事”的原则,把留学生当作服务主体而不是管理对象,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办实事,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困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诚恳耐心的态度去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对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合理要求应认真对待,有条件都尽可能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尽快予以回复,服务工作做好了,管理工作也就做好了一大半。为此,留学生管理者应注重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以优质高效服务来提高来华留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文化冲突”求同存异

我校生源国别不断增加,主要来自生产石油的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刚果等27个国家。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人地两生的中国,在气候、水土、语言、心理和生活方面却很不适应,大都“水土不服”,在现实生活中不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如表现出无所适从,孤独无助,甚至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等,这些现象大多是由文化冲突的存在而引发的。外国留学生之间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但主要矛盾还是与中国文化的不相适应。其文化冲突体现在价值观不同,我们人本主义更多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群体间的相处关系,但西方的文化传统基本是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在时间观上不同,中国人在时间利用方面较随意,灵活性较强,而西方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思维方式也不同,中国人重迂回、含蓄和笼统式的表达方式,西方人是直来直去,肯定或否定的精确性言语观。

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贯穿于留学生管理过程的始终,我们管理者在遵守“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的原则外,还应了解每位留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尊重留学生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及人格、信仰和隐私权,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个性、持不同意见的留学生,注重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为外国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组织来华留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是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建立在我们和留学生互相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参加留学生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学习留学生母语中的一些问候语,这也是尊重异国民族文化的体现。我校坚持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足球、乒乓球、篮球、板球等比赛。开展中国文化沙龙活动,学习中国绘画、书法、打太极拳、下象棋等。组织参观、旅游,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使他们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举办国际文化节,具有留学生特点的文体竞技,让国外文化为我所用,渗透中华民俗,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纳,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应对突发事件,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外国留学生的日渐增多,涉外突发事件屡有发生。积极应对、妥善处理涉外突发事件,是保障外国留学生人身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树立国家良好的对外形象的重大问题。

涉外突发事件是指与留学生有关的,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国家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稳定的紧急事件。

留学生管理者要时刻保持外事的敏感性,本着对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与声誉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所有外事事件的潜在影响和后果,最大限度地保障来华留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危机管理的“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的过程原则,留学生突发事件管理最首要的任务是预防。通过有效地管理措施,将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性降到最小。

第一,学校举办各种文化系列讲座,进行普法教育,使留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在各个环节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尽量使他们心情顺畅。

第二,成立留学生心理咨询室,设有专业咨询人员,为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对留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化解,保证留学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留学生心理咨询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制定周密的突发事件管理预案,在任何与留学生有关的大型活动中,要特别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关注,以便及时控制事态。

第四,尽可能地拆除人为的隔离,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开展文体活动等,不仅是为了公平,更是为了让渊源不同、性质不同和目标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相互交往、彼此协调。

第五,建立涉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处置方案或专业知识指导。设立校内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报警电话、报警渠道和安全信息反馈网络平台,要注意收集各类可能的突发事件的信息,组织制定总体预警计划,履行对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在确立突发事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及时对外消息,认真总结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专群结合。

“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仍然是目前我国留学生工作的目标和指导方针。扩大招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完善后勤保障,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留学生管理模式等。这一切措施和模式的制定、完善和推行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人的身上,靠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队伍来完成。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配齐配强留学生辅导员。这是做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打铁就得本身硬,这就要求留学生辅导员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一口流利的外语不仅能赢得留学生的青睐,而且能得到他们的信赖,通过流利的、无障碍的交流,会让留学生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留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辅导员应该开阔视野,树立兼容并蓄的思想,主动学习,了解不同留学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情况,了解不同留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民族的心理,对不同留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同时,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名合格的留学生辅导员应当既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又具备团结合作精神,能够包容理解同伴,善于合作,能够配合他人,这些品质是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

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我们怎么小心预防,突发事件总是不可避免的,如学生突发疾病、突发交通事故、家中遭遇变故、与他们发生冲突等。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辅导员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在第一时间冷静、合理的处理问题。

留学生辅导员集政策性、原则性、知识性和保密性于一身,应具备管理学、心理学、国际法等相关管理知识和广博的中外文化、民俗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留学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只靠留学生管理部门专职人员显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指导帮助建立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即成立国际学生联合会(以国家为单位选出代表参加,体现平等、公平、公正原则)发挥留学生主体地位,该组织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开展工作,使之成为留学生管理部门与留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留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留学生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与留学生代表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可以通过留学生组织将学校和留学生管理部门的有关意见及时地传递给广大留学生们。

留学生组织通过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给留学生提供各种必要的信息和指导,减轻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适,使之尽快适应在异文化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促进广大留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实现学习生活信息共享。

第4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现将本学年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管理状况

(一)突出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们做到了德育教育经常化、渗透化、行为化。我们制订了《德育工作计划》,注重把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于细微中见高尚。本学年,我们的留守中心出现了许多乐于助人和拾金不昧的典型事例,我们有许多同学捡到了钱、卡、物都主动上交老师还给了失主。我们发现好人好事,就及时书面通报表扬,使正气发扬光大。我们还要求教师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本年度,我们多次召开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会议。在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在冬运会、快乐体育运动会、六一庆祝会和作文竞赛等活动中也渗透了德育教育。由于多种渠道贯穿德育工作,因此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优美的校园、灿烂的笑脸,和谐的氛围。

(二)以教学为中心

我们把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在“以教学为中心”上。因为教学质量是留守中心发展的生命。为此,我们始终以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即师资建设和班务建设;开展了两项活动。即教研活动,教改活动;落实和完善一个计划,即国家课程计划;调整一个体制,即教学奖惩体制;严格三项制度,即考勤制度、教职工及班级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严明一项纪律,即考试纪律;培养两种习惯,即自觉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以安全为重心

安全工作是我们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必须把它当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这项工作除了制订制度、签订责任状之外,还必须做到勤督、勤查、勤管、勤宣传。每天上午课间操做完后,我们的张校长都要对学生进行集训,集训的首要内容就是总结近两天与安全有关的好坏典型,褒优贬劣之后,还要领学生齐读:“热爱生命,注意安全!”每一次行政会、教师会、师生大会,我们对安全工作逢会必讲。每时每刻,我们有政教处抓安全,值周领导查隐患,少先队干部督查量分并作好记载,班主任随时处理偶发事件,门卫坚守岗位,杜绝外来干扰。我们校长要求师生把即将发生的不安全苗头或口头或书面向她反映,然后她雷厉风行地解决问题,这就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另外,在中午放学后,下午放学后、学生就寝后,我们加强了课外安全管理和巡查的力度。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我们行政领导带领一队人马在校园周边的小溪旁、池塘边、河堤上汗涔涔地巡逻,防学生下水洗澡,防安全事故发生;数九寒天的冬日深夜,我们校长冒着寒冷独自在学生寝室周围徘徊,防学生翻墙越壁夜逃外出上网。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防微杜渐,从不疏忽一个细小的漏洞。在突然停电的晚上,我们的张校长收集矿灯,亲自挂帅,现场指挥学生上下楼梯,严防楼梯间踩踏事件的发生。正因为我们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留守中心,才十分放心。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一学年来,我们部分行政人员在节假日都没休息,对留守中心房舍进行了必要的建设与添置,我们修建在留守中心食堂打灶两口,做炉房一间,做煤场一个,做案板一个,做水池一个,做案板一个,添置卡机两台,重新更换了水管,并为留守中心的教室添置了绿色健康、环保的新型黑板。一学年来,我们在维修、建设、添置方面的投入达三万多元。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改善师生生活、工作、学习条件,我们始终在努力、在奔忙、在奋斗。

一学年来,我们留守中心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本学年被咸安区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咸安区妇联评为“三关爱工作先进单位”,被湖北省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的张金霞校长2010秋被咸安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校长”,她2010春被评为咸宁市“十大优秀爱心妈妈”,她的论文《谈管理》获得部级教学论文一等奖;我们的张金霞校长品行端正,好学不倦,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我们的张远发副校长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能独当一面;我们的少先队辅导员陈宏卫老师勤勉务实,吃苦耐劳;我们的杨艳珍老师班级管理井然有序,我们石秋燕、马大平老师工作负责,成绩出色,是留守学生的贴心人。我们的生活辅导员杨良平老师给予了留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留守中心在双溪教育总支举办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在省市区举行的作文竞赛、数学奥林匹克赛中也成绩斐然,小考和统考成绩与去年相比,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尽管我们的留守孩子在进入留守中心就读时,成绩并不好,可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与教育之后,进步却非常大。在2010春的全镇期末统考中,五年级留守班语文数学成绩都位于双溪镇第一名,六年级留守班语文也是第一名,数学第三名。我们还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我们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大部分年龄在45-59岁之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接纳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充实我们的队伍。

2、我们留守年中心西边的一排平房(食堂、饭厅、浴室等)在2010年7月9日咸安区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确定为d级危房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助一臂之力,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为减轻留守学生家长的负担,今年我们打算留守班提前招生,留守学生准备在2010年8月20日开学,《告家长书》我们已经发放下去了。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估计我们留守中心在下一年度的生员会更多。可是,我们的学生寝室太少,这就限制了我们招生的数量。为了满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读的需求,建议政府、妇联、教育出面协调解决留守学生的住房问题。

4、外来干扰、网吧、“”等严重侵害了我们留守学生的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议政府及执法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严肃禁止这些不法经营,还给留守孩子安宁日子。

第5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管理;信息化;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72-03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为教育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由此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是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来华留学生信息化管理进程虽稍晚于中国学生,但相关政策和研究一直紧跟着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教育部办公厅于2004年6月宣布了启用全国来华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教外厅函[2004]13号),从国家层面切实推动来华留学生的信息化管理。

一、来华留学生信息化管理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较为丰富,为来华留学生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朱宝生(2005)论证了教学管理系统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上的作用,指出了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马亮(2006)阐明了《高校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背景和实施中的重大作用,指出管理信息交换与共享、基础数据库建设、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重要性等。关于留学生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中,吴缄中、鹿士义(2001)最早探讨了新世纪来华留学生管理更加有序,更具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及途径。程亮、宋文杰(2013),卢秀娟(2011),崔鸣鸣(2010),王艺(2011)分别就来华留学生信息化管理的不同方面阐释了留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解决途径。

但是,在讨论留学生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时,吴缄中、鹿士义(2001)提到了留学生管理的数据化管理,而非信息化管理;但文中关于留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化(管理人员工作流程方面)对管理系统开发有所启发。朱萍、施信疑(2015)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如何借助信息化平台推动来华留学生管理。金泉元(2015)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为平台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其他的研究,如秦洪雷、闫旭晖(2007),程亮、宋文杰(2013)等,也都是就留学生信息化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如教务管理、宿舍信息管理等进行的零星或者个案研究。在留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建设方面,全面深入的理论探讨严重不足,信息化实践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

二、来华留学生信息化管理实践现状

早在2003年,70%的高校就已经建立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校园网。广泛的调研发现全国高校的中国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招生录取、信息查询、教务管理、住宿管理、费用管理、档案管理、毕业就业等都网络覆盖,各层次的网络数据对接顺畅便捷。高校的教务系统、信息管理平台等核心系统经过不断的开发、使用、升级,已经能基本满足学生、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需求。反观留学生管理,全国高校留学生信息化总体水平却较为低下。很多高校的管理手段还停滞于上世纪末,基本靠着一台电脑加一个软件(Microsoft Office)、甚至单纯纸质媒介进行留学生管理。留学生无法在线申请入读、入学报到填大量表格、无法自行查取课程成绩、学生个人信息仅靠Excel记录等,存在着检索不便,管理复杂、存储不易等问题,阻碍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管理人员在反复机械地重复着手动开各类证明、整理学生成绩、学生档案等事宜,造成精力和时间的巨大耗费。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很多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小。手动管理虽过时且效率低下,但是留学生管理人员尚能应付,以致矛盾不太明显和突出,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不是太大。(2)高校重视不足。许多高校领导视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为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导致来华留学生教育处于学校边缘地带,对现存问题、未来发展缺乏政策引导和战略规划。(3)研发经费不足。信息化工作的背后是大量的资金支持,一套实用可靠的管理系统不管是自行开发还是整套引进都费用不菲。多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意味着大量人力和资金成本的投入。(4)留学生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工作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如何为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创造更好的管理环境和平台的思考。

本文以西南大学来华留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多种新媒体的综合运用为例,结合时代特征和留学生教育特点,综合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三、信息平台为主体,引领信息化工作

留学生管理系统要符合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工作实践、内在规律和发展规划。建设理念将贯穿信息化工作的始终。现以我校为例,探索和总结以来华留学生综合管理平台为主,多种信息化手段并举,提高留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1.学习生命周期全覆盖

学习生命周期是指砘留学生从申请就读的那一刻起,到学生离校之后的整个从入学申请、招生录取、到校报到、在校学习直到完成离校手续成为校友的时间跨度。像一个自然个体的生长划分不同的时期一样,我们将留学生的来华之前到离华之后的这个时间连续统分为不同的阶段,体现为综合管理系统里面的功能板块。学生来校前涉及招生录取板块。学生可通过学院、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官网,了解学校招生政策、程序、就读环境等内容。学生在网上填报的内容和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以及各地方奖学金申请的内容类似,在申请页面的设计上更多地考虑信息板块划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其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能用下拉菜单进行选择的就不设计手动填写;能用选择方式的就不用下拉菜单。经过反复试用发现生涩难懂或者容易误解的地方添加填表说明。学生在线提交材料后,随即进入审批程序。一般来说,包含两条途径:一是学历生的申请,包含主管部门初审(信息、材料完整性;申请条件等)、培养学院审核(专业,录取要求,导师分配等)以及职能部门复审(学位点审核、学校政策等)。二是语言生的申请,只需要主管部门审核即可,所以设置主管部门直接审核权限。在整个审核的过程中,申请者都能在系统里看到审批程序及结果。录取完成后,随即出现费用设置程序,以及入学报到事宜。

2.信息登载全面无死角

留学生信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全面准确的信息登载会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学生信息如图2所示。除常规信息之外,、饮食禁忌、紧急联系人、紧急联系电话等信息的登载将为学校日常工作、学生户外活动、突发事件家校联动等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来源。经调研,全国多数高校留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独立成体。如果为每一个留学生编好档案号码,并在系统明显处标示,可为留学生档案管理、跨部门查阅等提供便利。

系统顾及留学生证照管理的问题。证照登记和预警的功能可为掌握学生证照信息、及时提前办理证照延期提供便利,避免超期现象发生。此举可减少留学生管理干部的日常工作量,减轻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

3.功能设计流畅合理

按照留学生学习生命周期的延续划分不同的功能版块,版块内子菜单的布置按照留管工作流程设计。比如教务版块就从班级管理(学生分班、班级信息、学生退班)到排课管理(课程编排、班级课表、教师课表、教室课表、总课表)、成绩登载、考勤管理、学籍管理等版块进行编列,功能清晰明了、流程简洁明晰,管理人员容易上手。离校审批板块设置了职能部门审批、图书馆审批、财务审批、宿舍审批、证书发放等审批板块,以便学校各部门联动,方便学生办理离校程序。面向多过户的管理平台如图3所示。

4.系统互联避免重复建设

留学生管理系统若全新开发成一个自足的系统,成本将极为昂贵,完成后的系统也较为庞杂。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已有的平台,将来华留学生纳入中国学生教务系统是简便、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学生培养方案的制作和审核、通选课的选择、毕业资格的审查等都使用已有教务系统,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且中国学生教务系统建设更为完善,也避免了各培养学院登录两套系统、做两件事情的复杂程序。系统对接如图4所示。

四、多种新媒体为辅,全面提升信息化程度

“互联网+”思潮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然带来各行各业颠覆式的变革。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强和改善教育培养管理是未来留学生培养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的留学生综合管理平台不可或缺,但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和资源(如各类即时通讯软件,自媒体和第三方网站等)作为补充可以避免因贪大求全而造成综合管理平台功能的繁杂。学校根据时代特点和“互联网+留学生教育”的新理念,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实现了多种信息化手段并举、全面覆盖留学生群体。首先,学校组建了团结、创新的运营团队管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整合传统网站和纸质传媒的现有资源,将传统的文化宣传积淀和新媒体高效便捷的传播途径充分整合,实现了将国际化、大众化的新媒体为我所有,建设成为国家形象传播、文化知识普及、通知公告、文娱讲座宣传等新阵地。其次,完善和提升各类传统信息工具(邮箱、电话、QQ在线、微博等),保障留学生在信息获取和交流通道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

本研究首次提出了指导来华留学生信息化建设的“学习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并贯通于信息化设计和多种辅助手段并举,信息化工作涵盖了留学生从获取招生信息直至毕业离校的全部过程。指出来华留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与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在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及深度融合后的优越性。提高来华留学生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切实进行的趋同化管理。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地不断发展,留学生信息化工作是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效率和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将成为代表一个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来华留学生培养必将受到大数据化、互联互通等信息化变革的深刻影响,这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快速推进来A留学生管理信息化进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留学生信息化的覆盖面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信息化受众需求的分析和满足更加细致和个性化,“互联网+留学生教育”也必将成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程亮,宋文杰.浅谈来华留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南昌大学为例[J].管理学家,2013(10):374-5.

[2]吴缄中,鹿士义.世纪之交呼唤留学生管理现代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1(1):61-62.

[3]马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及实施[J].教育信息化,2006(7):26-8.

[4]卢秀娟.留学生教务管理之信息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5):153-4.

[5]崔鸣鸣.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11.

[6]王艺.推进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1(8):18.

[7]朱萍,施信疑.借助信息化平台整合来华留学生管理业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77-81.

第6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五年起,我校就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2009年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吴绵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校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第7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年起,我校就在全镇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陶建志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镇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中心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第8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08

一、肃南“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山大沟深的祁连山腹地,聚居着包括裕固族为主的十五个民族,祖辈以游牧生活为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牧区的孩子接受教育逐渐成为共识,肃南县政府出资让牧区所有的孩子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的免费教育的惠举受到了广大牧民的欢迎,很多孩子被送到县城,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但迫于生产,孩子们的父母只能随着羊群逐水草而居,游牧牧场的迁徙性决定了孩子只能由年迈的祖辈照看,托付亲戚、朋友代管,或者干脆住校。

二、对我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我校是肃南唯一一所含初高中24个教学班的全日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880名,其中因为父母放牧、打工、经商等原因造成的“留守学生”近600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68%,住校学生426名,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48.5%。“留守学生”在我校已占到了相当比例,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据调查,我校“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朋监护和自我监护四种类型,其中由单亲监护的学生69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4.17%,祖辈监护的学生98人,占到了“留守学生”总数的16.15%,亲朋监护的学生38人,占 “留守学生”总数的8.27%,还有15名学生由于特别原因则处于同辈或自我监护,由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或者是完全自己照顾自己的自我监护状态。

三、“留守学生”亟待关注

祖辈和亲朋监护人往往不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仅停留在生活的照料上,只能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对学生学习、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关注极少。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留守学生”存在着违纪、成绩差、人际差、自卑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自身发展和学校管理。留守现象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交往、心理和情感、人身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对我校“留守学生”进行关注与干预,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显得非常迫切。

四、改善“留守学生”情况的策略

首先是引起关注。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孩子的父母、监管人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衣食无忧,有人看管就可以了,从主观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顾与关心,更有情感交流、心理疏导等诸多的需求。对此,家长们要意识到这些问题,更加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

其次是引导留守儿童自我调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排查,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帮助其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做法:通过心理训练等方式,塑造“留守孩子”心理品质;通过心理辅导,维护“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通过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调整“留守孩子”的心理状态。

再次是人为干预。运用多层面的宣传培训,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关注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及教育的热点,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必须正视的一个课题。在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德育及心理方面的教育。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主动进行有目的的人为干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其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具体主要运用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调查方法。(1)通过谈话,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师通过谈话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心理方面的有关细节,以便深入研究问题。(2)通过问卷法,可以让学生反思和挖掘自己内心的问题,也可以用得出的结果分析、判断实验研究的效果。(3)通过测验法,可以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得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从而做出个体在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或特点的评定。

第9篇: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浅静脉留置针 临床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95-02

在临床当中,静脉留置针即套管针,其操作相对比较简捷,套管质地相对较软,可以于血管中保留较久但不会对血管壁造成较大损伤。静脉留置针不仅仅有效避免了因多次穿刺为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疼痛,同时还较好的降低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较为繁杂的工作重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逐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使用[1]。本文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置管、心理干预等临床护理相关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此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为合理的浅静脉留置针护理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为39岁~75岁,平均年龄为41.3岁;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当中,41例为创伤患者,42例为肿瘤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约2~7天。

1.2 方法

1.2.1 选取静脉与留置针

1.2.1.1 选取静脉:

应用留置针的静脉要尽可能粗直,且弹性比较好,血液循环通畅,不存在静脉瓣,附近无关节,容易固定。主要考虑上肢的头静脉,前臂中静脉,手背静脉等合适的血管。

1.2.1.2 选取留置针:

根据患者的疾病具体相关状况、年龄、血管状况选取合适型号的留置针。

1.2.2 穿刺法

选取合适的血管之后,对穿刺处予以消毒处理,消毒面积约6×6 (cm2) [2],应用规格合适的留置针连接输液管,排气并松转套管,针尖入静脉约1~2mm[3],套管尖部完全进入静脉,一手固定针芯,一手推动套管,解除止血带,开放调节器后将针芯撤出。连接肝素帽,以贴膜固定留置针,消毒肝素帽,封管。

1.2.3 护理措施

1.2.3.1 心理干预

在穿刺时,护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抚慰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操作的积极性,降低穿刺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在遇到特殊情况而未能够成功穿刺时,护理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的向患者解释、致歉,取得患者的理解。

1.2.3.2 严格执行相关操作

在静脉留置针相关操作过程当中,护理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查看留置针质量是否合格,针头是否存在倒钩情况,套管是否断裂,一次性应用。护理工作人员要掌握良好的临床操作技能,避免多次穿刺而对患者带来的静脉邻近组织不必要的创伤;置管时间段内,要密切观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做好相关护理准备工作;穿刺处邻近皮肤要定时进行消毒处理,应用专用敷贴遮挡,在换置敷贴时要确保敷贴和皮肤不存在空隙,避免留置针脱落,若存在缺损、被污染等情况,要予以替换,标明具体的置管时间;对于持续性输液的患者,要每日替换输液器,肝素帽每隔7天左右进行替换,要仔细检查留置针是否通畅,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要定时查看患者液体的滴注速度,避免液体的快速注入而导致患者血液循环系统负担加大等相关不良情况的发生[4]。

1.2.3.3 努力提高对患者的监测力度,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护理工作人员在应用套管针与输液器相接之时,要按压针尖处,避免血管由于吸气而造成负压,从而进一步导致气栓,同时也能够防止套管脱离血管;留置针再次应用时,要出现回血之后进行相应的输液治疗,不能以注射器推凝血入静脉,防止出现阻塞。

2 结果

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当中,79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约95.18%;83例患者均无感染、导管阻塞、液体渗出等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浅静脉留置针即套管针,为一种质地优良的生物性材料加工制造而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能够根据人体静脉的具体形态而发生相应的曲度变化,对静脉所造成的创伤相对比较小,和静脉壁连接较为密切,由于留置针于静脉内存在较为合适的长度,因而稳固性相对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的穿刺次数,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可以确保患者进行持久的临床治疗,较好的保护了患者的静脉不受较大损伤,避免了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创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液体输入通路,较好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特别适合相对持久的液体治疗或者其他较为严重疾病的治疗[5]。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迅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在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当中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资料当中,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当中,79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约95.18%;83例患者均无感染、导管阻塞、液体渗出等相关并发症。由此可以看出,静脉留置针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83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置管、心理干预等临床护理相关资料得出,浅静脉留置针对于重症患者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合理的浅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数,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方玉珊,付世艳,刘秀娴,杨爱梅,蒋妙红.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96-197.

[2]苏燕,钟琴,曾碧茹.循证护理在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27-128.

[3]毛善侠.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2):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