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留学生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留学生教育论文

第1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 留学生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22-0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学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对于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具有诸多价值和重要意义。来自五大洲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营造了学校内的国际化氛围,能让在校师生明显地感受到国际化的环境和办学特色。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中外学生提供了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留学生这一特殊对象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推进了各个部门应对教育国际化的能力建设。越来越多的以招收留学生为目的的教育宣传、国际教育展、国际交流、跨文化交流活动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另外,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学校周边的一系列产业链,使高校所在地区更加繁荣,从而也改善了学校自身周边的外部环境。但与此同时,留学生教育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如何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根本上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留学生教育中的交际障碍

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无所不在,无处不在。而文化是有差异的。外国留学生在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后,如果在华学习阶段不能很好地处理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会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交际障碍。从近年来所发生的外国留学生事件看,可以说都与文化有关,或多或少是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而引起的。

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人一时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和人一时的精神、情感方面的失常现象。有学者甚至把这种“文化冲突”称之为“疾病”,常发生在突然离开自己熟悉的本族文化或社会环境而迁移到完全陌生的异族文化和社会的人员身上。决定人们经受文化冲突影响程度大小的因素,是其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和自身适应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Oberg教授曾经提出跨文化适应经历的四个阶段:蜜月阶段、危机阶段、恢复阶段和适应阶段。在文化冲突中,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教育、年龄、职业,但他们在文化适应以及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共同性。面对这种文化冲突,我们发现其规律,把握其特点,对于提高文化适应和融合有着特别的意义。

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道德观念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和冲突。还有比较突出的是隐私权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为了适应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做好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并认真深入地研究由文化冲突和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找到跨文化适应(cross-cultural adaptation)中影响适应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以及分析文化融合过程中经历的过程,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完成他们的预期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在留学生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留学生行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留学生行政事务工作就像一个窗口,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负责留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是留学生们一直密切接触的人——从留学生入学前的接待咨询,到他们入学后的住宿、签证办理、体检、档案管理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在中国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一直到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就业信息反馈,这是一个看似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负责留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能帮助留学生尽快解决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问题,而且能有效地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文化方面的铺垫。因此留学生事务工作必须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适应新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这却是留学生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留学生行政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滞后

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学历和社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特别是教育体制的差异,对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虽然留学生从学校各方面都得到重视,但留学生管理体制建设的滞后,领导者和各部门普遍缺乏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教育国际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没有成为每个职能部门的共同认知。严格来讲,对留学生管理的人员投入也严重不足。

2.对留学生的文化差异缺乏了解

一直以来,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更多地关注于为留学生提供周到、完善、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对他们在华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留学生来校后往往遇到诸如在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纪律约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甚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适应。因此,管理人员与留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同时两者又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管理者传递的信息常常不为留学生所需要或理解,这使得原本出于好意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往往变得一厢情愿,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近年来,留学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的韩日学生为主,到现在学生来自五大洲的多国别化,特别是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学生数量增长迅速。我院未来的国际项目也将以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学生为主要招收对象。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礼貌原则和禁忌文化。我们对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情况、传统文化以及知之甚少。作为一名外事工作者, 在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跨文化对话能力,探讨如何以跨文化的视角,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外国留学生有效实施科学管理与服务,因势利导地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疏导和排除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中国度过富有成效而有意义的留学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来华学习、工作的外国人和出国留学、工作的中国人数量急剧增加,跨文化交际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相关人士和与中国交往的外国人士面临的大问题,亟需科学研究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3.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存在沟通障碍

语言对于留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各高校课堂教学语言大都使用汉语,很多学生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之前,老师们就用英语同他们进行交流和教学。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培训,虽然留学生们能够进行一些日常交流和沟通,但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教学进度,课堂上不能跟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加上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有“扎堆”现象,住宿都相对集中,平时跟中国学生、老师交往的机会不多,所学的语言知识不能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运用。而且,有些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母语是非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国老师具有专项语言交际能力、与留学生教育要求相匹配的数量也不足,不可能全部实现母语教学。与此同时,日常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与留学生常常都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就给彼此的交流造成困难,有时甚至是误解。因此,语言水平问题造成了留学生语言交流的障碍,给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管理工作者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如何以跨文化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对外国留学生有效实施科学管理,因势利导地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疏导和排除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中国度过富有成效而又有意义的留学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解决留学生教育中跨文化冲突的措施与建议

1.提高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强队伍建设

要提高留学生管理工作实效,必须从留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抓起,从而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留学生管理队伍。留学生行政管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个人爱好都不相同。这虽然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促使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管理水平、外语水平。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留学生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且更多的是留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服务者的角色。这就要将跨文化管理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侧重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设置留学生辅助项目以帮助学生度过文化不适应期,从入学教育、日常生活、语言培训、心理辅导、法律法规等方面处理留学生事务。从新生入学注册开始就为留学生提供各种方便,以便他们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加强语言培训,帮助留学生顺利摆脱语言沟通的障碍

语言上的困难是留学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绝大部分语言生是零起点入学,没有语言基础。只有那些攻读学位课程、参加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入学时,需要通过语言测试。但是,口音、俗语和习惯用语、成语以及中国各地多种多样的文化都成为留学生理解和成功进行交际的障碍。通过语言课程学习,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更要侧重于留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每个教学阶段,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中国学生进行言语交际,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能正确、得当地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这就要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为基础,以语言技能的掌握为重点,以成功进行言语交际为目标,进行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和教师的培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交际技能为主的教学理念。

3.注重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并重

来华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必须加入文化教学,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渗透,是比较好的方式。在留学生语言水平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直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安排与语言课相联系的文化课,以文化教学为主线,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文化课程中加强语言,语言课程中渗透文化。这样,留学生不仅提高了汉语水平,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社会情况有了更深刻而直接的了解。这样,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学生会更好地渡过文化适应的危机阶段,完成跨文化适应。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并重。在文化课程中,不仅要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 哲学,也要涉及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内容,这些不仅为专业学习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开辟了途径,也为其他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情况提供了一个窗口。如在讲授儒家文化时,联系当代传统文化的复兴及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讲授道家文化时,联系中国古代自然观对当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4.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逐步实现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

根据各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一般规律,我国各高校招收的海外来华留学生也要和中国学生一样遵守学习的管理制度,教学制度,从而完成学业。随着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教学与管理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这不但反映了留学生教育的原貌,同时也是保证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方面,各个留学生接收大国的一个共同做法是实行“无差别的管理模式”。国内高校也应该采取措施缩小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学习差异,尽量提供一体化的环境,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增加留学生的归宿感,拓宽交往面。

三、小结

总之,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沿袭传统的思路,即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设施,而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放在留学生在华生活所面临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上。解决了文化适应问题,才可能彻底解决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heltenham Elementary School Kindergartners.We are All Alike…We Are All Different. N.Y.:Scholastic nc.,2009.

[2]Wolfson,N.Rules of Speaking[A].In J.C.Richards& R.W.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gman,1999.

[3]mahor,i T.T&Lanigan,M.L.Relational Model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9(13):269-286.

[4]邵旭平.跨文化交际对重庆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1.

第2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1.专题报告会与师生座谈会相结合原则

一般来说,留学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年龄、语言种类、所属二级学院、系所等,都会举办相应的迎新会和校情、校史、校规等专题报告会。在举行此类专题报告会同时,为加深留学新生对教育内容的巩固,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应辅以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小型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掌握留学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现场答疑解惑,形成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校规校纪与学生行为的一致。让留学新生既感知学校的可亲、可敬、可爱,又懂得什么能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奠定留学学习的良好基础。

2.现场咨询与个别心理疏导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在安排心理、教学、行为规范等各类现场咨询活动时,针对留学新生的年龄、地域、习俗等个性差异,及时结合开展针对性的个别疏导,可以将矛盾、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达到稳定其思想的目的,从而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3.现场实地参观与留学新生参与体验相结合原则

组织留学新生实地参观学校荣誉室、陈列室、教育教学生活等设施,可使入学教育更加形象、直观、鲜明。在此基础上,结合留学生参与体验,则教育更加深刻。如进行安全教育时,配合开展疏散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及现场使用防卫器械等。这就既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动手能力。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来到中国,学校在对其开展入学教育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配合。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留学生家长在境外,不可能来学校参观、参加家长会等,进而放弃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实际上正因留学生远涉重洋,家长对其子女在外学习、生活情况更加关心。学校可通过网络分地域、分语种建立学生家长QQ群,将学校教育情况、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发给其家长,家长也一定会更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通过沟通,学校也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思所需,有利今后的教育。

5.文字资料介绍与专题片、宣传画册并用相结合原则

对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根据具体教育内容不同,应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针对一些学习、生活规章等,学校可以文字资料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请其自觉遵守。对于学校光荣历史、办学成就、科研成果等,仅用文字介绍显单调,可将其拍摄成专题片、宣传画册,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育活动,这样会更形象生动、记忆深刻,教育效果显著。

6.汉语说明与英语等多种语种相结合原则

我们工作对象是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在语种的选择上,要多种语种并重。如针对华裔的留学新生,在汉语基础上结合粤语给予说明;对英联邦地域的留学新生,结合英语进行强调。

7.留学新生之间帮扶与以老带新相结合原则

在留学生中倡导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可以采取帮扶结对方式。在对象的选择上,可以留学新生之间互相结对帮扶,也可以师生之间结对帮扶。为增强教育针对性,也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对帮扶,让老留学生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引导帮助新留学生尽快适应、融入新的学习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语

第3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招收来华国际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知名度,还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如何对留学生的学费进行合理定价,是制定招生策略、成本分担政策和准确估算国际教育项目收益的重要数据基础。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国际生高等教育的性质更偏向于私人产品,其定价应由市场机制决定。通过分析留学生生均教育成本、竞争者影响、留学生发展战略等因素对来华留学生学费的影响,对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目前阶段,我国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不宜过高,以达到持续扩大留学生规模、培育品牌、顺利实现发展期的过渡的目的。

关键字:高校;留学生;影响因素;学费;定价;

一、 引言

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3年在《开展国际化的方法及开展国际化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实践》中提出,国际化在提高学校国内外知名度、发挥学校的竞争优势、增强学术领域间同行交流、促进学校内部人才资源流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强科研团队实力等方面对高校影响重大。留学生教育工作对促进和巩固我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在教育、科技和文化等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以潜在的市场空间及成长性,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2008年为71294人,2012年为102991人,四年间增加了31697人,增长幅度高达44.5%。留学生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接受高等教育,对中国而言是境外消费出口。招收留学生有利于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降低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逆差。[1]

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有助于体现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学校国际声誉,同时自费留学生的招收也是高校创收渠道之一。因此,如何对留学生的学费进行合理定价,对研究高校国际教育项目收益、留学生教育成本分担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首先讨论了留学生学费的属性,在分析对来华留学生学费定价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来华留学生学费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

二、留学生学费属性界定及学费定价理论

(一) 留学生教育的经济学属性

根据萨缪尔逊的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服务从本质上讲不是纯公共产品或纯私人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与消费者(受教育者)应共同负担教育成本。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我国教育部在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政策时考虑了以下内容:学费标准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一定比例确定;学费可逐年提高,但既要考虑生均成本,又要考虑政府投入水平、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承受力。[2]由于教育的公共性、外溢性和信息不对称,学费定价就成为非市场条件下的政府价格行为,我国学费定价与学费管理制度一直属于政府价格管理与公共财政领域。[3]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国际生高等教育的性质更偏向于私人产品。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具有较少的公共产品属性,可将其确定为私人产品。高等教育投资可以产生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学生家庭及学生为获得私人收益而交纳学费,政府为了得到受教育者毕业后为社会创造财富中的社会收益提供财政支持。[4]中国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移民政策,留学生毕业后成为中国公民的比例相当小,因此,政府没有理由去为留学生教育付费。服务贸易总协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是WTO的基础性协议之一。其中,高等教育服务被列为教育服务(Educational Services)类别中的五个分部门之一,并明确了高等教育具有私人产品属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定价,并可在国家之间进行高等教育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纵览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留学生政策,几乎无一例外都将留学生高等教育作为私人产品对待,因此,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应由市场机制决定。

综上,留学生高等教育由于其私人产品属性,不应属于政府价格管制范围之内。2014年1月3日,教育部了《关于对<学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首次提出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确定本校的实际收费标准,这是我国在高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自主定价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将在留学生定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肯定了留学生高等教育私人产品属性。

(二) 服务产品定价的理论基础

广义上,社会组织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共两大类产品,有形产品的定价基本策略包括基于成本的、基于价值的和竞争导向的策略。基于成本的定价策略,从会计学的角度,采用成本会计方法来制定产品价格。基于价值的定价策略,则站在经济学角度上,以客户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和需求程度作为制定价格的主要依据。基于竞争导向的策略,以市场竞争状况(如竞争者的销售价格、市场策略等)作为产品价格制定的主要依据。无形服务的定价方法与有形产品定价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服务是用于出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利益或满足感。服务产品在定价中更加体现了特殊的性质和方法,尤其是必须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同的战略目标对定价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服务产品价格是基于服务产品成本,由顾客认知价值及公司战略定位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价值的定价策略有利于厂商重视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开发并交付对客户有实在价值的产品及服务,进而通过将服务价格与价值相关联,实现增强客户忠诚度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利润。[5]不同的产品应由它的属性来决定其定价策略。留学生教育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商品存在于社会中,其价格是在覆盖成本的基础上,由留学生(消费者)的认知价值和招生高校的战略定位决定的。

(三) 高校留学生学费定价的理论基础

学术界对学费定价的理论主要分为成本补偿理论和多因素市场决定论。成本补偿理论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学费定价理论。其核心思想即学费是用来补偿教育成本而非取得收益。此理论适用于中国公民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留学生高等教育的学费的私人产品属性很显然并不是用成本补偿理论。实际上,中国公民高等教育的合理学费应由教育消费者依据教育投资私人收益判断;财政拨款应由政府依据教育社会收益判断,并据此确定大学生均拨款。

在明确了留学生学历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之后,其学费就应当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我们就可以按照商业世界中的产品定价规则来对该类教育服务进行理解。在对自费来华留学生教育定价时,采用成本补偿理论是不合理的。卢晓东认为自费来华留学高等教育的学费定价有别于国内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其具有显著的私人产品属性。成本补偿政策不应是留学生学费定价政策的理论基础,应允许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身教育质量、教育理念、地区、专业等因素,自主确定留学生学费并允许盈利。多因素市场决定论认为,不同的教育项目(国民学生和国际学生)意味着不同的产品属性和教育产品投资收益结构。对于国际学生教育,由于其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其教育成本应该由学生、政府和市场按照教育产出的收益分别进行承担,学生分担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缴纳学费,政府和企业分担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的奖助学金,也包括来自私人(例如企业、校友捐赠)的奖学金补助等。因此,留学生教育因其独特的私人产品属性,在其定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因素市场决定理论作为基础。

学生教育营销定价受外部环境(包括国际关系、国家实力、政策保障)、内部条件(亦即教育服务贸易能力,包括课程、师资、管理等的国际化程度)、内外对接渠道(校际渠道、中介、留学生校友渠道等)三方面的影响。[6]此外我们通过研究调查,绘制了市场导向的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策略逻辑图来研究定价策略,见图1。

图1市场导向的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策略逻辑图

因此,本文针对留学生教育的私人产品的经济属性,以多因素市场决定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市场中各因素对留学生学费的影响,对留学生学费定价进行研究。

三、 影响高校留学生学费定价的因素分析

留学生学费的定价是由留学生(消费者)的教育成本、认知价值、国家教育输出总体战略以及招生高校的具体战略定位决定的。结合中国国情和前述市场导向的留学生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策略逻辑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留学生生均教育成本、竞争者影响、留学生发展战略等因素对来华留学生学费的影响,对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进行了研究。

(一) 留学生生均教育成本

在学费定价过程中,生均成本提供了一个基准的定价标杆,如果学费定价高于成本,高等学校将所获得盈余,来增加教学条件方面的投入;学费定价低于成本,高等学校则需要进行亏空补足。由于留学生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与本土高等教育相比,留学生教育的学费至少要覆盖成本。核算留学生教育成本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高校摸清家底,明确本土学生和留学生教育成本的差异,并在留学生招募决策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②有利于高校进行留学生招生规模的有效预测,并针对留学生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项目评价;③为国家奖助学金等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留学生生均教育成本和学费是相互影响的。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服务产品,留学生教育的学费至少应覆盖成本,并在合理的范围内达到盈利的目的。生均培养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对留学生教育投入的增加,从而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质量。质量的提高,会为留学生学费提供潜在的上涨可能性,即学费和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提高留学生教育学费会进一步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留学生教育正处于开拓市场阶段,需要吸引大量留学生,占领市场,因此需进行战略性亏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留学生教育需要政府补助,所以目前我国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不宜太高。

另外,由于留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有边际递减的性质,当留学生人数上升时,生均教育成本会降低。所以,留学生人数对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也有影响。

(二) 竞争者影响

在我国,留学生市场可以看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有众多的消费者(留学生)和服务提供者(各大高校)。在这样的市场中定价,需考虑竞争力相当的竞争者以及市场中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竞争者的价格来对学费进行定价。

本文调查了北京地区排名前10的“211”高校培养全日制国际研究生收取的学费。由于各高校在培养留学生时的专业和项目设置有差异,高校不同专业、不同项目学费差异较大,由于不同的理科专业涉及的实验设备、材料成本等不同,而文科专业不涉及这类成本,所以为了剔除教育成本的影响,本文仅考虑培养一名普通文科类国际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总结出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文科类留学生学费表,如表1。

表1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文科类留学生学费表

高校类型学费(元/年)1北京大学综合290002清华大学理工300003中国人民大学综合265004北京师范大学师范2530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350006中国农业大学农林260007北京理工大学理工213208北京科技大学理工316009北京交通大学理工2600010北京邮电大学理工32800

由表1可以看出,各高校的留学生学费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各高校的国际排名不同,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不同,从而产生了差异。高校的品牌在留学生教育的市场中,可以看做一个差异化的指标,影响着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数量,从而影响留学生的学费定价。

留学生对高校的期望会影响学生是否出国留学的决定。[7]因此,高校的国际排名作为高校竞争力的一个衡量指标,通过影响留学生数量,从而影响留学生学费定价。2013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排至45名,清华大学排名第50,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进入了前300名,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位列第300到400名。据调查,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数不足清华大学的1/2。

由于国际排名较为靠前,对留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清华、北大、人大等中国顶尖层的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费用高昂的其他留学生培养项目,从留学生教育中获得收益。然而对北师、北航、中国农业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以及北理、北科、北交、北邮等中国高水平大学,由于专业以及国际排名的限制,学校留学生项目较少,留学生学费定价较低。

(三) 留学生发展战略

不同时期,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战略是不同的。季俊杰在研究教育产品属性与学费定价的关系时提出了教育产品属性可变性。[8]留学生教育在我国仍旧处于市场推广的阶段,留学生教育产品的属性也有待商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留学服务贸易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从来华留学来看,改革开放前,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发展缓慢,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累计只有8000余人。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大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力度,但在很长时间内,这种交流依然是政府间的援助或教育交流。直到 1992 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功和冷战的结束,招收留学生工作迅速发展。[9]因此,与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高收费相反,中国对来华留学生的收费相对较低,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我国目前国内各高校采用的战略依旧是以低价渗透市场为主,以低学费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然而,美国以其完善的政策支持、丰富的资源配置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收取高昂学费的同时,也保持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先优势,实现着留美留学生人数的持续增长。[10]

(四)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我们在考虑影响留学生学费定价的因素时,还要全面考虑以下因素。

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质量也成为了影响留学生选择学校的因素之一。以北京为例,我们研究总结了自2008年以来北京的空气质量,如表2。

同时,我们统计整理了全国留学生自2008年以来的招生情况,如表3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我们对北京某知名高校进行了调查,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留学生招生人数做了比较,发现环境变差确实会影响到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数量。我们发现2012年该校留学生报名人数有1200人,2013留学生报名人数不足1000人,报名人数减少了16.8%。

2.留学生的相对人均收入。2013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按国别排序前15名为:韩国63,488人,美国24,583人,日本21,126人,泰国16,675人,俄罗斯14,971人,印度尼西亚13,144人,越南13,038人,印度10,237人,巴基斯坦9,630人,哈萨克斯坦9,565人,法国8,386人,蒙古8,210人,德国6,271人,马来西亚6,045人,新加坡4,250人。大部分留学生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其相对人均收入较发达国家低。

3.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师生比、生均教育经费、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人均GDP、人口数量、外商投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2013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按省市排序前10名为:北京77,706人,上海50,557人,广东20,940人,天津19,076人,浙江17,461人,江苏17,425人,辽宁16,694人,山东13,770人,湖北11,535人,福建9,541人。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其对外开放度、师生比和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留学生的数量,进而对学费产生影响。

四、 高校留学生学费定价策略的提出

根据目前我国留学生的数量和增长率来看,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成长期的初期,仍旧处于市场推广的阶段。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本文在借鉴多因素市场决定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的因素,提出了我国留学生教育学费定价的策略。

首先,留学生教育成本至少应被学费覆盖。所以,留学生学费定价要在教育成本的基础上适当加成。适当提高来华留学生学费,改善来华留学生学费分担机制,缓解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服务的贸易逆差。学费的高低不是影响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别和院校的关键因素。2011年,英国文化协会对10万多名预期国际留学生进行了调查,该研究是此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汇集了来自200多个国家学生的回答。调查发现,获得顶级质量的教育机会与国际认可学位是选择留学目的地时的关键因素。在被要求确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时,54.2%的学生说到质量,53.8%的学生说到职业发展,51.5%的学生说到海外生活的机会和体验不同的文化。除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因素之外,对那些特别希望到海外留学的学生来说,一旦决定了到哪里去留学,留学成本是相对次要的考虑因素。只有1/10的人表示,低学费是选择留学目的地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只有1/13的人把某些国家的生活成本作为重要因素之一考虑。因此,采取低学费定价策略并不是促进我国国际教育输出的明智选择。所以适当提高留学生学费势在必行。同时改善华留学生学费分担机制不仅有利于缓解政府教育经费短缺的压力,更能改善我国政府的投资结构,使经济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在留学生教育市场中竞争力不如英国、美国等国家,稳步提升各大高校的国际地位,加强对留学生招收的宣传,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基础。我国应重视国际市场营销,尽可能为有意来华进修的国外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国外的经验作为借鉴,通过教育展览、召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等提升知名度。教育部应积极改善我国国际教育格局,筹划重要项目,加强跨部门的有效沟通,积极主动寻求国内外的协作,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我国国际教育的稳步发展。

同时高校本身的师资力量、管理机制都有待提高。高校制定的国际项目对留学生,特别是发达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吸引力不强。高校需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完善留学生的管理机制,为学费提升奠定基础。来华留学生为高校融入了更多资金,为高校创收提供了机会,改变了高校的教育资源。高校应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打造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在留学生细分市场中彰显优势。由于留学生的需求,对教职工的英文水平要求提高,需要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对我国优势学科的建设,提高师资科研水平。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留学生规模并不大,高校可以返聘已经退休但是仍然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留学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留学生到我国接受国际教育,高校需在政府的支持下,以低价渗透策略打开市场。

此外,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导致许多高校留学生招收数量下降,例如北京地区高校留学生下降数量非常显著。若空气质量持续恶化,为了减缓留学生数量的下降,受雾霾等环境问题困扰的高校很可能将采取降低学费的方法,或者学费维持在目前水平,但同时提供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奖助学金等政策的手段。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留学生学费定价需提高,以覆盖留学生教育成本,但学费定价不宜过高,才能维持留学生数量的稳定增长,使我国留学生教育稳定发展。

五、 结束语

在世界范围内跨国招生是各国留学生教育的共同问题,也是一般高等教育中的普遍问题。招收来华留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的地位和知名度,还会带来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交通费等来源的可观的经济收入,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对仍处于发展阶段的留学生教育,我国政府应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招收宣传,适当提高留学生学费,在覆盖留学生教育成本的同时,使留学生数量稳定增长,稳步发展我国留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韩琪, 王建坤.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探讨[J]. 国际贸易, 2012(4):62-66.

[2]卢晓东. 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4(5):64-71.

第4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愈发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会到国外深造,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留学生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而由于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留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留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但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还能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为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中更好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以高校的形式,跨越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体系,将学术思想和观点进行深入的交流并相互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所包含的内容广泛,一方面体现在学校的内部层面。学校内部通过派出学生去国外学习,再吸纳国外的留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深化了自身与外国院校之间的关系和交流,同时也让学生在与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外国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校的外部层面。通过留学生的方式,加深了学校与国外其他高校之间的联系,开阔了学校的视野,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高校在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相应的更改,并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促进高校的教学能力,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内容。第一,国际元素融入课程当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当中,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与其他国家的学术思想和理论都会有一定的交流,通过将其他国家的相关理论或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可以促进我国高校教学体系多元化的构建,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效果。第二,学者和学生的流动。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外国高校派出学生和学者,一来可以学习外国高校的先进思想,二来可以促进学生和学者个人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和学者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而通过吸收外国留学生,可以让学生与留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外国文化,增长学生的见闻和视野,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一)传播我国精神文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其核心在于交流,一方面指通过双方的交流而对对方的相关学术理论和思想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则是指对对方的精神文化进行交流。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留学生在来到高校学习后,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我国传统的精神文化。通过留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习不断深入,会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从而起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传播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提升我国高校的人才竞争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当中,通过吸收国外的留学生,可以不断地扩充高校的人才资源。由于国外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理念等不同,国外留学生的能力侧重点也与普通学生有所不同。通过让国外留学生与高校学生进行比对和竞争,可以体现出双方能力的侧重点,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同。在竞争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国外留学生不足之处,要注重对高校学生的培养进行重视,而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了国外留学生的优势,也要加以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构建多元校园文化

在吸纳外国留学生的过程中,由于留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而不同的国家其精神文化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学校可以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建设了良好的多元文化环境的同时,可以加大对于留学生的吸引程度,扩大留学生资源。在构建多元化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国外的文化,增长自己的见闻,提升自身与外国人的交际能力,在精神文化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留学生等方式,促进我国高校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让我国高校向着国际化的目标不断前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模式可以摆脱传统的只对中国文化和学术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虽然高等教育国际化只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模式,但却具有鲜明的外交属性。加上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其他学生有所不同,因此,要建立适用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使用恰当的手段进行教育管理,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下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愈发频繁,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上层地位,更加注重与外国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当中,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加上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乐于来到中国留学,直接地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高校对于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有了明确的认识,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保证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教学和对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无论高校的师资力量或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完善,只有培养出了真正对社会发展可用的人才的高校,才是综合实力过硬的高校。对于留学生而言,由于留学生代表了其背后的各个国家和高校,因此,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高低,可以直观的反映出高校综合实力的高低。因此,要对留学生教学质量有足够的重视,通过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国家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二)对留学生进行趋同管理

趋同管理,也就是将留学生在教学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让其与中国学生有相同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留学生由于代表了其国家和高校,因此待遇比中国学生更加优秀,具有独特的留学生宿舍、食堂等。而在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上,与中国学生相比差距较小,由于管理者的直接管理,导致学生个性受到了压抑,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文化上的诉求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受阻。加而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比较重视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因此对留学生的管理要比对中国学生更加严格,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的空间较小,长此以往会影响我国精神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注重留学生的存异心理

每个留学生在来到中国高校进行学习之前,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精神文化、信仰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绝大多数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进行学习的目的,并非是融入中国,而是了解中国。因此,在对留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留学生个性进行发挥,要多给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而不是在给留学生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有相同的教学管理模式。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下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革新

(一)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水平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为留学生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对留学生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留学生在语言等方面的特殊性,留学生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对外语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只有解决了语言问题,才能让留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外国留学生的成绩不同,许多留学生对中文的掌握能力较差,难以利用汉语进行正常的交流,因此,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留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这也就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加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在对留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其进行知识点等方面的教学,更要对其渗透文化教学,让留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并潜移默化的进行影响,从而达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留学生来源的国家和高校较为广泛,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文化、信仰等层面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加上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语言障碍的现象,使得对留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同时具有复杂性。因此,想要对留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就要针对每个留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留学生教学方法,通过与留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差的留学生,要注重针对性的教学,提升学习能力差的留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进行巩固提高的相关训练,让每个留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高校学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留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学习兴趣是留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为了培养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良性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为此,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在留学生中,成绩优秀的留学生可以得到表彰,并通报相应的大使馆,而对于学习成绩差,并且平时表现不好的留学生,要进行相应的处罚。要严格的遵守制定的奖励机制,毕业时分数不足的学生,不能予以相关的证书。通过让留学生感受到竞争和压力,使留学生能够更好的投身到学习中来,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院校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留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对高等院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以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的文化思想,让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播和发展,同时,还能够开阔高效的视野,通过借鉴其他国家高校的建设方法,为我国高校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明才.大学国际化和留学生教育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21-22.

[2]杨培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特色管理思路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30(1):25-28.

[3]吴怡.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背景[J].现代交际,2016,6(5):85-86.

第5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辅导员 辅导平台 汉语教学 课堂互动

近年来,各高校外国留学生数量激增,“辅导员”岗位被借用到了留学生管理当中。称谓的借用较易导致工作职责的简单迁移,如辅导员工作重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往往被排斥在教学岗位之外。然而,高校留学生来华前,大多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合适的。

笔者认为,“留学生辅导员”不同于高校大学生“辅导员”,所提供的“辅导平台”不仅应包括思想教育、活动组织、生活关怀,更应包括学习指导。

一、留学生辅导员参与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留学生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通常包括:(1)做好留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2)做好留学生健康心理辅导工作;(3)关心留学生生活,及时处理突发、偶发事件;(4)协助组织涉外法规及校规校纪的宣传教育工作;(5)协助组织留学生参加校内外文体活动;(6)协助做好签证审批工作等。

(一)参与汉语教学是“留学生辅导员”岗位职责的客观需求

切实了解留学生需求是完成上述职责的必要前提。他们之所以选择来中国留学,是因留学生本人或家人对汉语、对中国、对中国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兴趣。我们需要也只能做的是助其更快更好地达成该目标,汉语教学从最根本的需求出发,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切入平台。

留学生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不在“政治教育”,却仍包含“思想教育”,“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事而异[4]”,需要时刻留意留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情况。汉语教学课堂不仅能保证辅导员与留学生的见面次数,更能保证一定的交流深度,成为辅导员实施“思想教育、活动组织、生活关怀”的有效平台,反之,将此类信息融入课堂,在真实情景中更能有效实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

(二)参与汉语教学有利于留学生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

2006年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具体操作中,辅导员往往处在较为尴尬的职业发展境地,留学生辅导员更是处在边缘地带,这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校留学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与汉语教学,促使其在进行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投身对外汉语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帮助辅导员开辟职业发展道路。

二、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关系

(一)优秀的任课教师成就优秀的辅导员

及时准确地掌握留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要前提,而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便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尤其新生。“教与学的特殊关系,使得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任课教师,最信赖的人往往也是任课教师。留学生有什么意见和苦闷,比较愿意向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倾诉[5]。”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1)及时了解留学生需求,帮助其尽快度过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危机阶段”,适应在华留学生活,赢得最初的信任。(2)便于发掘每个留学生的个性、优点、特长等,而不致过度倚赖个别干部,便于辅导员有效组织各项文体活动。(3)采用讨论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增强留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可以有效规避其对管理可能产生的逆反心理。

实践证明,“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6]。”师生只有在不断地相处中日渐了解,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而且生活中的朝夕相处和课堂学习中教与学的相处是有本质区别的。留学生入读高校前大多已成年,自理能力相对较强,对于他人给予日常生活上的帮助,会习惯性保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而对于任课教师在学习上的帮助,内心却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崇敬的情愫,无形间欣然接受。如我们很难将行为准则、习惯信仰等直接灌输给留学生,而在课堂上利用阅读材料、借助第三人称却有可能实现。

(二)文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反作用于课堂教学

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组织实施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同进共退,培养出更多可供课堂延展的共同话题,课堂内容更具针对性,更能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教学资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比仅以教材为中心的道路走得更宽,更有前景[7]。”汉语教学与实践活动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辅导员更能成为优秀的任课教师。

此外,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留学生,内心更容易产生起强烈的自豪感和表现欲,为了追求更高的情感满足,他们在辅导员所担任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学习得更为努力,你追我赶,带动良好的班级学风。

三、汉语教学课堂是思想教育及日常管理的有效载体

(一)用最自然的方式实施教育管理

留学生首先是汉语言的渴求者,学好汉语是其第一要务,很少考虑自己行为是否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而辅导员“处理”其“不当言行”时,易引起逆反心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让留学生教育简单、自然、通畅是每个高校最为理想的管理方式。事实上,文化在生活中,课堂授课,尤其是汉语言教学,便于渗透学校相关理念,将单调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融入到汉语言教学,做到“润物细无声”,化管理于无形。如教师运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将生硬刻板的批评教育转换成生动的教学内容,老生常谈的校规校纪演化于具体留学生身上,教育性更加鲜明。

同时,课堂授课也为辅导员提供了管理的便利性,能够更迅捷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偶发事件,避免教育管理的滞后性。

(二)辅导员如何善用教学课堂

1.抓住身边真实案例作为教学素材。真实案例便于激发留学生自身参与感,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辅导员适时的因势利导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刚入学的蒙古留学生,以摔跤的方式打招呼,激怒了一名中国学生,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一系列后果。这场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意外事故,对新生法制宣讲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2.及时捕捉每位留学生的闪光点。课堂授课便于兼顾每位学生,那些由于内向难以展现的优点易于在课堂上外显。适时地认可表扬不但能够激发学生自信心,而且能够树立辅导员在留学生心中的威信。

3.采取柔性的课堂教育策略,如寓情于教的“真实情感披露”、适当地“点缀批评”等,为课堂提供了实施此类教育策略的时空优势。前者指分寸适度地拿自己举例,让留学生有机会了解教师真实的喜怒哀乐。“社会学研究表明,自我披露常常能获得各种回报,进行适度的自我披露往往可以博取他人的好感[8]。”

课堂是最适宜批评教育的场所,但需就事论事并适可而止,将批评穿插在日常教学中作为“点缀”。如上课已十分钟,S才进教室,教师继续正常上课,一分钟后,S已将课本、笔记本等悉数摊在桌面上,这时,教师微笑着在黑板上写下“S平时表现得很好,除了偶尔迟到以外。”看大家在下面善意地笑着S,教师用彩笔将“除了……以外”和“偶尔”标示出来,告诉大家这是今天要学习的语法点和重点字词。

4.善用独特的教学优势。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学习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在这方面,辅导员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9]。

综上,无论从确保“留学生辅导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保证教学质量、推动留学生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都应主张辅导员参与汉语教学,尤其对新生,使“辅导平台”真正涵盖学习、生活、活动及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

注释:

1.本文仅讨论汉语言生和预科汉语学习阶段的学历生,“课堂”均指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2.张端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3)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4)

4.江盈.浅谈工科院校的外国留学生思想教育――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0(30)

5.于险波.外国留学生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

6.李静.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2012(18)

7.吴勇毅.CSL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事件及其教学资源价值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 2011(2)

8.孙标.谈高校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技巧的运用[J].高教论坛,2009(8)

9.吴勇毅.从交际语言教学到任务型语言教学[J].对外汉语研究,2006(2)

参考文献:

[1]刘超,范智明.试论留学生班主任在留学生基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411.

[2]张海燕.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模式 促进外国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J].教育研究:理论界,2007(9).

[3]赵水民.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角色嬗变――职责定位及素质要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

[4]张秋红,陈鹤.从外国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角度谈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第6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医学类教育;本科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及教育均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及世界影响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我国学习。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近5年来来华医学留学生规模仅次于汉语言专业,居全国第二位[1]。医学教育是国际通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那么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是目前医学留学生教育的严峻考验之一。现就我校医学留学生本科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予以分析。

1 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我校自199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1年开始招收整班次医学本科留学生,生源以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生源国多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而英语并非其母语,因此留学生语言水平差异较大,多带有明显地方口音,这就使得后续教师授课及学生相互间交流存在一定障碍。

1.2医学本科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多对于我国的人文特点及文化观念缺乏了解,而对于本国的文化观念及尚未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性格、品德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引导,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观念、等均有很大不同,教师授课时要做到尊重各国文化及,这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1.3我国授课方式多为填鸭式教学,虽然近年各大高校均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改变教育模式,改变授课方式,但这对于许多医学专业教育来说,教育成果有所提高,但成效并不显著。

1.4医学本科留学生教育对于师资力量的要求甚高,目前我校授课教师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有所差异;其次授课教师多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但留学国家多为欧洲国家及美国等国家,因此对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文化观念、、人文特点缺乏了解。

1.5留学生自身特点,多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提出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维持好课堂秩序,传授知识,同时保持良好沟通,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语言、思维、沟通能力等都有极高的要求。

1.6医学类专业,尤其临床医学专业,专业词汇量大,知识点众多,知识点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各学科间密不可分,这对于授课教师及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是极大的挑战,除此之外,无论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行医还是留在中国,均面临医患沟通、伦理等问题,如何正确引导留学生正确认识医生、疾病、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及医患沟通技巧,是目前留学生本科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

2 解决策略

2.1针对留学生语言障碍及人文教育问题,我校开展了留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授课教师为英语专业资深教师,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均较高,尤其英语发音较为纯正,授课内容根据班级学生来自于哪些国家设定,多涉及各生源国的人文特点、文化观念及,鼓励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涉猎各国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幻灯,进行课堂展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留学生英语能力,同时对于创作能力、搜集资料能力等的提高均有显著成效。除此之外,授课教师提供我国相关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的教学幻灯,这使得留学生对于中国有了直观、正确的认识,对于本科留学生快速融入到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鼓励医学专业课授课教师随堂听课,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加深对留学生的了解。

2.2针对授课方式问题,目前我校医学留学生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2,3],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为直观的理解复杂的医学知识,同时许多教师在多媒体幻灯中插入了音频、视频、动画等,这对于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起到了化繁为简的效果,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幻灯片内容局限了授课教师的思维,画面切换过快,导致学生对于教学重点把握不准,随堂笔记书写质量下降。而传统教学因书写板书,耗时较长,但对于教师授课的灵活性有所开放,确保了学生对于知识有一定的理解甚至掌握的时间。因此我校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将多媒体授课及板书、课堂提问等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活跃留学生思维及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针对师资力量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我校留学生教育目前要求医学留学生本科教学授课教师为副教授或教授,讲师需有国外留学经历一年及以上者,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择优选拔,实行听课制度,申请留学生授课资格的青年教师必须跟随资深教授随堂听课,听课课时数根据授课内容制定,同时采取试讲制度,试讲通过者,可进行教学授课。同时定期开展授课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授课经验,定期进行授课考核,提高师资力量水平。此外,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我校讲座,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

2.4针对留学生自身特点,多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提出问题,课后讨论采取PBL教学模式[4,5],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小组模式,小组讨论前教师准备好案例,发给每位同学,鼓励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尝试自行解决问题。医学各专业知识间关系密切,无论从哪个点出发,均可做到以点到面,融会贯通。通过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重新梳理课堂知识,系统化课堂所学知识,起到复习课堂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从小组讨论中对自己授课效果进行自评,查漏补缺,此外还可以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5针对医学专业自身特点,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临床实习及见习阶段,大多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几乎为零,而当留学生进入到见习实习阶段时,他们无法与患者间进行沟通,通常需要临床带教老师事先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而留学生与患者之间几乎为零沟通。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我校鼓励留学生学习汉语,设定汉语课堂,教授简单的汉语交流词汇及技巧,方便留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见习阶段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沟通能力,此外充分利用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资源,鼓励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生多与留学生交流,临床实习及见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一方面提高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使得留学生在临床实习及见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了解患者、临床实践的机会。

2.6留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临床知识及技术的传授,还包括医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文关怀等知识的学习。当前中国医患矛盾突出,不仅与医疗技术有关,更多的原因在于医患沟通不到位,未能与病人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对于国内的医务工作者尚且存在这些问题,那么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讲,这些问题更为突出。知识结构单一、事业狭窄、人文关怀缺失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留学生的临床实习及见习过程中,除临床理论及实践外,需注重医患沟通技巧、伦理学、人文关怀的学习。我校理论阶段学习中已对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及人文关怀有所涉及,这为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见习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基础。这也是我校一直以来对于医学留学生及国内学生的一贯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均发展迅速,医学留学生教育亦呈现上升趋势,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好坏成为评价各大高校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总之,留学生教育工作需要我们反复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系统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力求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先进的教育服务,培养出医术精湛、综合素质优异的合格义务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不懈努力,把留学生工作做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2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Z].北京: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2.

[2]王月红.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6,12S:11.

[3]蔡声镇,许瑞.关于多媒体教学与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20(2):117-120.

第7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始于1995年,原西安医科大学招收了首批全英语教学医学学历留学生,迄今只有20年历史。而与我国原有留学生体制不同的是,原有体制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后融入本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保留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体系成熟稳固,效果不俗;而目前所有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均为全英文教学,相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而言,这种模式相对独立,需要另起炉灶,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教材及评估系统,需要一支数量庞大拥有全英文教学能力、精湛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

从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到国内资深的医学院,纵观全球医学教育不难看出,优秀的医学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传承、人文建设及庞大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建设缓慢而难见速效。目前我国快速上马的医学留学生教育仓促间要完成体系的建设,难度之大、问题之多可以想见。

本文仅就昆明医科大学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相长——观念的冲突与解决

来华的医学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亚、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为多。这些学生虽然每个人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但他们在本国受到的教育模式则多为西方教学模式,因此学习习惯亦与国内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在中国教师眼中,他们的思维自由发散、习惯随时打断老师提问、课堂纪律差、学习针对性强但全面性差。尤其不能遵守中国老师们习惯的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老师会觉得学生不够尊师及专心而影响授课积极性;学生则会觉得中国老师的教授死板、照本宣科,由于缺少讨论而影响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上述问题,我们通常尝试采用折中的办法,老师在授课时会在每一个节段留出提问时间,而与学生则在课前约定,非提问时间不可随意提问打断。在临床见习与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老师引导的教学查房,要求留学生必须身穿白大衣,不迟到,不早退,端正学习态度,爱护、尊重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才能进行问诊、查体等医疗行为。

针对这些东南亚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欠缺责任感等问题,一方面设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基本杜绝留学生仪表邋遢、组织纪律散漫、迟到早退等现象,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普通医学生到合格的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二、外语VS母语——语言是个大问题

语言是所有接收医学留学生的医学院都会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全英文授课”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但到了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与留学生间的交流、留学生与病人间的交流成为教学最大的阻碍。这种阻碍,会导致留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语言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与留学生间的语言交流问题

学校留学生多来自尼泊尔、印度等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留学生们公共英语基础扎实,能无障碍用英语交流,但他们普遍有较重地方口音,故与教师的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碍。当然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参差不齐的英语口语水平及相对于留学生而言的“口音”亦会影响知识的教授传播。

解决教学中语言交流的问题,老师是主导,带教老师的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上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保证带教老师的质量才能提高留学生培养的质量。心脏内科对留学生带教老师的选择条件,首先必须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及丰富的专业外语词汇,兼顾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带教老师的外语水平与临床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兼顾,青年教师语言过关但缺乏临床经验,高年资教师则与之相反。师资力量的培训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心脏内科通过科内选拔,组成英文教学的骨干团队,对该团队进行强化专业英文培训;同时,在心脏内科的对外国际交流中给予该团队额外的机会参与全程翻译,包括床旁查房及不同规模的讲座,给予团队观摩全英文课堂及床旁教学的机会。而针对师生间口音不熟悉、交流困难等问题,心脏内科在教学期间另行组织多样化的互动,给带教老师与留学生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为师生之间交流和教学过程架起一座桥梁,创造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从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到国情宗教等,使师生之间能更快地适应彼此发音,使留学生在留学期间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让留学生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出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以激励师生共同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做到教学相长。

(二)医患间语言交流问题

在医学生的教育中,与师生语言障碍同等重要的是医患间的语言障碍,这种障碍对教学的影响更加突出。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留学生需要到病房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患者病史,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未进行过正规的中文学习或培训,这给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患者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几乎为零;双方语言的问题,最终将导致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有些关键步骤常难以顺利进行,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简单操作等常规临床工作中即使有带教老师帮助翻译,有部分同学仍很难顺利地完成。针对解决留学生与患者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心脏内科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通过开设中文学习班,主要学习日常问候语如:您好、早上好、谢谢、不客气,您哪里不舒服?等,以及与心内科相关的症状用语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开展此中文学习班的目的就是快速解决医学留学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和患者沟通交流遇到的一些语言问题,此学习班不仅提高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通过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及词汇来源的一些了解,使得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

二是心脏内科借鉴了华西医科大学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介入教学活动的经验,培训了一批英文基础较好的研究生做志愿SP,充当模拟患者角色,以克服留学生中文基础较差,尚难以与临床患者进行顺畅沟通的困难。标准化病人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备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3种功能。自1990年开始,由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协作,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启动将SP引进国内的医学教育。此模式不仅能帮助留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和交流能力培训,而且有助于加强心脏内科研究生自身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也加强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训练,使他们今后有机会留学国外,更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对外交流的需求。

三是由带教老师引导的半英语半中文式查房,即英汉双语教学,选取病情稳定的典型病例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让汉语较好的留学生对其进行病史采集,不能用中文表达的由带教老师翻译,其他留学生可以补充询问,带教老师在一旁全程指导,之后由一名留学生完成体格检查,最后对此病例进行总结讨论,培养他们诊断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此英汉双语教学模式吸取了全英文教学和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因此更有利于医学留学生的接受,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阶段性地和留学生们互相交流,及时的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教学方式的融合:传统VS现代

传统的医学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缺乏讨论;这种教学的优点是知识传授系统且全面,缺点在于易忽略细节,泛泛而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佳。而这种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弊端:由于语言障碍,授课教师以非母语授课,其授课质量及讲解程度必然会受到较大限制,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临床教学则更为突出,病例分析及思路讲解由于其即时性及随机性,教师备课不易,讲解深入程度更容易受影响。而在这种教学方式里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在语言受限的前提下,学生积极性会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教学质量。

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方法的代表即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由美国医学教育家Barrows教授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心脏内科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课程中采用这种模式,通过以具体病例及问题为基础、留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侧面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激发留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培养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提高留学生理解并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心脏内科是专业极强的学科,学习中的理解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心电图学、电生理学及影像诊断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点多,知识体系繁杂,记忆及理解都相对困难。对以中文母语教授的学生尚且如此,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就更多了一个老师教授困难的障碍。为能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心脏内科知识,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心脏内科在课堂讲学及床旁见、实习过程中均采用PBL教学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风气并增强临床思维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课堂讲学中,适当根据讲学内容穿插病例,并有针对性地提问。而在临床带教前,心脏内科专门组织人员编写典型教学病例,课前给予病案、问题及参考书目。课中教师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中心,针对临床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导讨论,让留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诊断,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策略。

四、重视度的提高:带教教师and管理部门

随着学校医学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将会有更多留学生来学校学习深造。因此留学生教育对学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国际学院及各个教学医院已经在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切实进行带教教师的培训和留学生的管理已经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各个教学医院除了落实好国际学院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外,还应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切实做到留学生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临床科室应建立留学生实习管理档案,由科室教学秘书或教学专干负责,作为出科考核的一部分,使留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习。总之,对于我校及多数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则医学留学生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获。

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在于发现问题后及时地找到针对该问题的处理对策。比如留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与老师期望的不同,我们约法三章,彼此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由全英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英汉双语教学模式,让国外留学生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方式发展为SP介导的模拟教学和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这些教学方式更能为留学生接受,并且培养了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当然,我们需要借鉴国家重点医学院校的留学生培养教育经验和模式,让学校的留学生培养更加成熟。如果可以将带教老师送入到国家重点医学院校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的话,将能更直接地感受重点医学院留学生的培养,但这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随着心血管病学的迅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化,心脏内科医学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教会留学生尽快将心脏内科理论知识综合应用,掌握心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王周凯欣,颜时姣等.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14(8).

[2]李治国.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左川,曾静,付平,欧阳钦,王一平.临床医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实践[J].西部医学,2008(6).

[4]高雪.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利与弊[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1).

第8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留学生;药理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a)-0148-02

“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不断提高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来华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医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留学生教育也随之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高校的教育水平。随着留学生教育和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国家对高校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1]。教师不断探讨留学生教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特点,针对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地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为留学生创造高质量的教学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为国际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学对象

本校医学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加纳、巴基斯坦等国家。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各有差异。虽然以英语为通用语言,但发音带有地方口音,医学专业英语水平较低等因素给教学带来了困难[2]。因此,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学对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信仰。课堂内外加强师生间的语言和思想交流是教学的关键。开展教学互动,在交流中熟悉学生的语音、语言特点和以及表达方式,可增进师生间的了解,缓解双方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

2 因材施教,探索教学方式

清楚认识教育对象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气氛活跃、自学能力较强、经常提出一些书本之外的问题,喜欢互动式教学,期望教师不断提出提问。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积极面临新的挑战。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3],而且要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1 选择适宜教材

教材是为实现培养目标,传授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然而,适合留学生学习的英文教材数量较少,教师和学生用书相对匮乏。如果教师自己编写讲义,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4]。鉴于诸多因素的局限性,我院最终选择了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Pharmacology一书作为教材。该书内容详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适用性,语言深入浅出、附有大量插图,适于教学和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国外教学大纲对丰富的学习内容做科学的整合以突出重点、难点和知识的应用。

2.2 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授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将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授课效果:①师生共同研究式教学法,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共同研讨,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并对问题做出解释和总结,适宜采用该方法,可形成教学互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显药理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结合临床和生活实际讲解药物的发现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鲜活的生活实际内容[5];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它以问题为起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摄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6]。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师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3 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等特点[7]。教师可收集广泛的教学资源信息,制作素材丰富、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在幻灯片中列出授课提纲,把要讲授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清晰地展示在幻灯片中,为留学生提供了学习思路,避免因双方语言交流的障碍影响教学质量,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4 重视实验带教,鼓励学生实践

实验课在药理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等,而不是预先将实验的完整步骤全部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有效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地完成实验。在实验结束后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验报告,并将其中反映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最终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8]。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增加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大学的学习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国外的高等教育对于能力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视。因此,在讲解了基础理论知识后,可适当选取一些难度适宜的科研材料给学生们阅读,师生共同讨论一些题目[9]。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可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深受留学生的好评。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网站,以满足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拓展视野的需要,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 设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现行的通用考试方法,形式单一,考试范围较狭窄,主要偏重于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题型被局限在传统题型范围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没有得到合适的形式来检验,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得到发挥,导致学生失去了求知的热情,而且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也不鼓励学生提出多样性、独特性的答案,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单一,仅仅是为通过考试而学习,而不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留学生考试中,笔者参考了国外的考试题型,主要有3种:long essay(长论说)、short essay(短论说)和short answer(简单回答)[10]。灵活的考试方式可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思辨能力。

4 建立“以人为本”的监督管理制度

留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习群体,由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各有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留学生对于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较为淡薄,自由度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而,适宜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但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不是惩罚留学生而是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11]。因此,监管制度的建立既要考虑留学生的各种因素,又要考虑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国情,从而使留学生逐步认可并自愿接受建立的监管制度。以相互尊重为基点,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老师、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授课教师应当把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视同仁,并在此过程中和留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和完成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完善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留学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培养质量。教师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全英教学对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使用流利而准确的英语表达知识信息,并能够灵活自如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其中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重点是“听”和“说”,这两种能力是全英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成功的基本要素[12]。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下载英语学习视听资料,参加校方专业英语培训,参与留学生活动加强口语实际训练,从多个角度和渠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获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授课教师应尊重留学生的异域文化。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彼此间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作为讲授专业课的教师,其任务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在课堂上不应对教学以外的其他内容随意发表评论性意见。以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前提,切实完成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教学目标,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成教学任务。

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留学生教学,笔者深深地感到留学生们不远万里从异国他乡来到中国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信任和敬仰,因此有责任让他们受到良好的医学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的医疗人才,而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教学中明晰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特点,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将国内外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融合,兼容并蓄,从而形成我国高校行之有效的留学生医学教育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留学生医学的教学质量,为国际医疗行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清文.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1,5(4):62-65.

[2] 刘素芳,何穗智,欧顺云,等.医学留学生入学学习能力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66-68.

[3] 周效思,魏海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13-114.

[4] 周静华.关于如何提高南亚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953-955.

[5] 张秀荣,房春燕,毛淑梅,等.药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法在地方医药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60-162.

[6] 鲁云霞,张胜权,陈兵,等.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28(2):43-44.

[7] 陆红.多种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1,7(9):890-892.

[8] 何颖,张晓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62-163.

[9] 周玮,熊正爱,周虹,等.医学留学生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4(5):331-332.

[10] 杨晓华,谭宁,付新华,等.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69-170.

[11] 李昱.高等医学院校留学生教学中的综合教学反馈策略与运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7(1):21-22.

第9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5年来华留学生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对来华留学生产生较大助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崛起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状况

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蕴涵着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信息技g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正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同为语言类教学,英语、日语、俄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良好。但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甚少,计算机、投影、DVD、网络短片、新闻片段、电影、动画等手段运用较少。有一些即使运用了现代技术,也还停留在生词展示PPT,课文语言声音文件MP3等技术层面,有一些使用停留在为使用而使用的程度,没有基于学生的某种智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还没有太明确的智力支持。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能在最新理论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能,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深入实际语境当中,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并能够亲身体会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研究有利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留学生规模,推进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校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有利于中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同和与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的和谐相处。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支持与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也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这将传统教法中抽象难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大脑产生多重刺激,它在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1],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1983年和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分别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与《智能的重组――21世纪的多元智能》(又译为 《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完整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2]。加德纳本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非常明确而强调性地表述为: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ec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 际 关 系 智 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3]

加德纳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理念,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进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突破。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面对围绕多元智能理论而展开的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发表文章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一直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4]在当前汉语教学改革之际,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汉语评价体系颇感困惑之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四、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特指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转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观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

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人们在接受这样的信息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交互性。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如挂图、板书等进行讲授的方式,充分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直观的汉语教学。

学习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利用运动智能让学生动起来,画四声。学习汉字时,外国学生接触汉字之初,会把汉字当作图画,这完全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把汉字当作图画来教,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图形的敏锐感觉,从字感教学入手学习汉字。

以舞蹈为载体进行的语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学,也十分生动有趣,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语境的真实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围绕舞曲主题《找朋友》将教学分为:找朋友;我找到了我的朋友;行礼、握手;好朋友、再见。教授语言时,依照循序渐进、步步明确的原则,学生很容易学会说生词、做动作,学会问候、告别。同时教授舞步,学生能说出“一二三四”的节拍和“左手、右手”的指令。此外,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用对应汉语的身体运动语言、汉语对话、汉语歌曲、汉语表演,积极参与到汉语教学中,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并有所创造。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在任何一种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很生疏,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拥有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智能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让课堂学习中较为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输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增强教W过程中的双向积极性、与语言文化的融合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

语音教学历来是教学难点,发音部位难以用语言描述,多媒体素材和设计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舌位图可以扫描绘制,将要学的音在舌位图上标出来,增强了直观性,学生利用自然观察智能,容易直观形象地看出发音部位和发生的变化。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比如越剧《梁祝》、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的电影片断为学生学习《琴弦上的蝴蝶》和《康熙大帝》提供了直观教材,一小段电影会给课堂教学的进行提供对话的平台。实践证明,情境创设得好,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就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模块最具弹性,教师可根据学习者身份信息中的不同智能类型赋予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5]。加德纳对课程教学的建议指出:“有关内容可以由多种方式展现,如:教师、书籍、软件、硬件或者其他媒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展现模式的选择,会导致所得到的教育经验是否成功。”[6]

(三)评价考核观念的变化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评级体系,使学生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考核,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教师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关注其8个方面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还处在介绍的阶段,各地的实验状况很不平衡,需要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具体问题还很多。总之,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可谓任重道远。”[7]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多渠道的,传授方式是多样化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的途径学习教学内容。[8]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挥。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多种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学生智能上的差异。[9]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汉语学习应更多地突破标准化智力测验,设置多样化考题,以考察学生在运用多种智能后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受益,对国外开设中文系或中国学专业的汉语老师也会有启发。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的指引下走进课堂。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会使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变化。多元智能理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直接的收获是留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以及汉语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培养出拥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宽广的胸襟,既了解东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也能以欣赏的态度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念,获得与中国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对华友好人士。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项目。曾经在2016年8月26日新西兰梅西大学国际会议以及2016年12月10日复旦大学国际会议上宣读。)

参考文献:

[1]郑艳群.技术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建[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14-18.

[2]沈致隆.对话加德纳:“多元智能”我们不能简单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4-08-05.

[3]Gardner.Reflection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Mythsand Messages[J].Phi Delta Kappan,1995,(3):202-209.

[4]沈致隆.亲历哈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6.

[5]杨南昌,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3,(3):48-50.

[6][美]H.Gardner.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8]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12-27.